<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英語教師職業應對策略論文

2022-04-11

本文一共涵蓋3篇精選的論文范文,關于《大學英語教師職業應對策略論文(精選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摘要:當前,英語教師職業發展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教師職業倦怠、職業發展意識淡薄、職業發展動力不足等方面。為應對這些問題,應該采取對策,強化教師職業素養、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教學科研能力、增強教育實踐技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中文要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促進英語教學質量提高。

大學英語教師職業應對策略論文 篇1:

高職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策略敘事研究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策略,分析高職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研究背景,運用敘事研究方法,選取四位高職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和課堂觀察收集數據,分析高職英語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應對方法,提出堅持學習以更新知識,營造職業發展的良好風氣,創新職業發展策略,提供靈活的發展空間和機會,營造科研氣氛,做好科研規劃等策略。

【關鍵詞】高職  英語教師  職業發展策略

一、研究背景

當前國內高職教育發展進入了全面提升質量的新階段,高職教師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知識素養和專業能力是提升高職改革發展質量的重要保障。教育部于2009年頒布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指出“教師素質是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學理念的更新是促使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的保證”,提出“各校應加強對英語教師在教學理論和教育技術等方面的培訓,鼓勵他們在教學中積極地、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與行業相關的英語教學內容;要制定教師發展規劃,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梢?,教師發展既是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教師個體的需要,同時還是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的需要。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應當為教師發展創造機會和提供條件,這不僅是為了提高教師個人的素質和教學能力,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的社會美譽度。

目前大多數研究從“應然”的角度出發討論高職英語教師發展應該采取的方式、應該達到的要求等,但對于高職英語教師發展的實際情況如何卻是知之甚少。高職院校一線英語教師在面對職業發展的要求時,他們在教學、科研、生活方面的狀況如何?他們所經歷的困難和問題有哪些?他們又是如何解決的?本文以質性敘事研究方式聚焦某高職院校的四位一線英語教師,對他們的職業發展成長歷程進行特寫式調查與分析,旨在探索符合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要求的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策略,以適應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二、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研究領域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研究范式出現了兩個方面的轉換:一方面是在研究內容上由“課程開發”向“教師實踐”的轉換;另一方面是在研究方法上由以數字、數量為主的量化研究向以課堂觀察、訪談等為主的質化研究方法的轉換。Connelly和Clandinin(1995)認為教師知識既與教師自身的人生、生活經歷緊密相連,又受到他們所處文化環境、人文要素等多方面的影響,而以往的研究忽略了教師知識的整體性,忽略了教師作為社會意義上的“人”所處于的復雜環境以及這些環境對教師知識的影響。因此,他們提出“敘事探究”的概念,要求研究者以當事人的身份,從“內部”的視角去記錄包含復雜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故事(包括人生歷史、生活場所、各種人物、情感等),以此觀察和分析教師的生活,從整體角度去理解教師的知識,發現具體場景、復雜的人、物、歷史等因素之間的內在關聯,進而觸發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反思性實踐”,達到促進教師職業發展的目的。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通過訪談、課堂觀察等質性方法,對高職英語教師在職業成長歷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進行調查分析,探討高職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策略框架。

(二)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是廣西Z學院的四位高職英語教師,職稱涵蓋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均有研究生學歷,教齡由12年至28年不等,每人每個學年均承擔4至5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年均授課數在480節以上。四位老師是該學院英語課程教學骨干力量,本次研究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該學院的英語教師群體。

在研究開展前,向研究對象如實告知了研究數據的收集方式及用途,并征得研究對象的理解和同意;在數據分析和研究成果撰寫時均不使用真實姓名而是以字母作為代號(見表1)。

(三)數據收集。具體如下:

1.訪談。以Jack C.Richards的著作《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Strategies for Teacher Learning》中所述的十一種教師發展策略為參考,事先準備一個半結構型的訪談提綱,包括教育背景、與同事的交流互動情況、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對前述十一種發展策略的使用情況及喜好程度、職業發展規劃、自我評價等方面的問題。實際訪談方式有面對面交談、參加業務學習活動或工作會議時的發言與交流,也有打電話、QQ聊天、微信聊天等方式;采取的是自然聊天形式,也允許被訪談者提問,訪談者與被訪談者相互有問有答。每一次訪談的內容與時間根據當時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目的是為了盡量不給被訪談者造成壓力與不適,最大限度地保證研究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2.課堂觀察。通過課堂觀察,了解四位教師的備課、課堂教學、教學活動、課堂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并與訪談獲得的數據相互印證。

四、結果與分析

經過對研究數據的分析,發現四位老師在職業成長過程中,雖然都遇到過來自工作或是個人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但是她們都能夠調整心態,積極面對挑戰,合理使用各種職業發展策略,尋求解決方法。她們善于抓住機遇,利用進修培訓機會加強學習,充實理論知識,豐富教學手段,還能夠相互幫助,共同探討和分析教學工作問題,在提升自我素養的同時,也實現了職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一)熟練掌握語言基礎知識是英語教師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A老師多年來一直在堅持每天閱讀英文報刊。她說:“經常閱讀英文報刊既能夠隨時學習或是復習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還能夠了解到時事新聞、社會變化,讓自己的課堂可以及時更新加入新鮮內容?!彼J為這樣才能夠更緊密地貼近學生實際,提升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C老師對此表示贊同,而她的做法則是在手機里安裝英語學習APP,堅持每天利用空閑比如吃飯時間收聽《新概念英語》等音頻節目,保持自己對英語的語言感覺,還不定時收聽BBC、VOA的英語新聞和文化歷史節目,以充實自己的課堂教學內容。

(二)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與教育教學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夠更好地提升課堂管理能力和教學效果。訪談中,四位老師都不約而同談到,作為教師,對于教育學、心理學等與教育教學有關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等內容最好也能夠掌握一些。D老師是非師范專業畢業的,讀大學時沒有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她談到,對自己教學工作開始最初幾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感性的成分多一些”,在面對課堂上的突發狀況、學生的一些“反?!北憩F,認為“我以前當學生的時候課堂不是這樣的啊”,感覺無所適從,“有時候自己的目光都不敢直視學生”,因此,在剛開始教學工作的最初幾年D老師的課堂管理有時候會因為準備不充分或是應對不當而影響教學效果。后來,D老師通過在職學習方式進修了相關課程,平時也經常與經驗豐富的同事交流并觀摩他們的課堂教學,其課堂管理能力也獲得了不斷進步?,F在,當我們觀摩她的課堂教學時,發現她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隨時觀察學生的狀態,通過與學生適當互動或是調整教學內容來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例如,一天下午D老師在上公開課時教室外突然天降暴雨,她就隨機應變地教授了“It rains cats and dogs”這個新穎有趣的句子,既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回到課堂上來,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讓他們學到了生動有用的知識,可謂一舉多得,展示了D老師良好的課堂管控能力。

(三)積極爭取外出學習培訓機會,跟蹤學界新聞、趨勢發展,獲得理論指導、實踐操練等方面的資訊。A老師談到,參加各種在職或脫產形式的學習培訓活動,譬如講座、研討會、工作坊等,能夠使自己及時了解外語教學研究領域的新理論新思想,掌握教育管理部門的相關文件精神和政策變化。C老師表示自己更喜歡參加一些短期的專題性脫產進修項目,因為能夠相對集中一段時間專門學習的效率更高,效果會更好,而且較短的時間也不會太過于影響日常工作。B老師則談到,校內定期召開的教學業務交流會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能夠與其他老師共同探討教學問題和課堂管理手段、提出思考和困惑所在、相互交流心得體會,并就近期資訊互通有無、討論教學科研規劃等,這也是參與學習、提高自我的有效形式。

(四)對教師職業發展的理解。四位老師在訪談中都對高職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持肯定意見,也表達了對開展教師職業發展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態度。B老師談到,提高高職英語課程教學質量、推行高職英語課程教改,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動力也是壓力;為教師個體提供職業發展機會,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職業的促進,也是學院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A老師談到,教師職業發展應該是“持續的過程”和“螺旋向上的良性循環”,不僅是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更新和提高,也是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積累和總結。D老師認為,教師職業發展能夠激發教師的主體意識,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把個人需求與學校要求相結合,找到合理的職業發展方向以及合適的職業發展策略方法。C老師認為,教師職業發展要獲得實效,各種發展策略的合理使用是關鍵,最好是對各種發展策略進行科學規劃,既要有針對性,也要有實用性,既要提升教師的理論認知水平,也要完善教師的教學實踐技能。

五、反思與啟示

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對更新知識的追求、不斷反思、敢于實踐,是四位高職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成長的內因。學習進修的經歷、教育研究領域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和榜樣作用、Z學院對教師成長的要求和關心,是四位老師職業發展成長的外因。內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動著她們不斷探索合理可行的發展策略并加以實踐,實現個人職業發展的良性成長。

(一)堅持學習以更新知識,反復實踐以提升能力,不斷反思以拓寬視野。四位老師雖然在訪談中都談到在自己教師生涯開始階段的“懵懂”“迷?!被颉盁o奈”,但對教育事業的使命感、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責任感,讓她們都堅持了下來,通過不斷學習,自我更新,調整適應,步入“明朗”“坦然”的良性階段。訪談和課堂觀察所收集到的數據表明,高職英語教師必須得到經常性、持續的學習進修機會,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適應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

(二)營造職業發展的良好風氣,促進教師職業素養共同提升,為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持續動力和前進方向。根據Joyce(1991)的研究,成功的教師發展,可以在同事關系、教師科研、信息共享、課程開發、教學創意等五個方面促進學校的進步。高職院校應當充分發揮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教學研討等這些傳統模式的積極作用,構建教師共同體,發揮優秀同行實踐性、經驗性的積極示范作用,激勵和啟發其他教師尋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

(三)創新職業發展策略,提供發展的靈活空間和機會,促進高職英語教師整體素質提升,為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提供優質人力資源。合理有效的職業發展策略,能夠促進高職英語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技能的同步提升。Jack C.Richards的著作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Strategies for Teacher Learning從“教師學習”的角度系統闡述了英語語言教師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詳細介紹了十一種教師發展策略—— 工作坊、自我監督、教師支持小組、教學日志、教師同行觀察、教學檔案袋、分析關鍵事件、案例分析、教師同行輔導、團隊教學和行動研究。這些發展策略兼顧了教師個體、教師集體以及學校的角度,在注重理論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同時,也突出了實踐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作為我國外語教師職業發展、提升職業素質的有益參考。

(四)營造科研氣氛,做好科研規劃,搭建抽象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課堂教學的橋梁。對高職英語教師而言,教學與科研應當是相輔相成的。從“實用”的角度來看,職稱晉升既需要教學成績,也需要科研成果。而從職業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科研也是教師職業發展有效持續的重要策略。當前的高職教育已經由初期的粗放型規模發展轉變為注重質量的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要求如何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信息化時代如何體現,課堂教學模式如何轉變,要解答這些問題,高職英語教師更應該成為研究者,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尋找解決之道,構建課堂為科研提出課題、科研為課堂尋找出路的良性循環,從而實現職業發展的可持續。

高職英語教師是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中堅力量。職業發展既是教師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提升理論認知和積累教學技能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夠激發教師對自身素養的不懈追求、增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和職業忠誠度、促進教師對知識和課堂的反思理解、推動教師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的深入探究。做好教師職業發展策略規劃,既是教師個體的愿望和職責所需,也是學校的管理要求和工作重心體現。

【參考文獻】

[1]陳桂松.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文獻綜述[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3)

[2]李曉博.有心流動的課堂:教師專業知識的敘事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3]董金偉.外語教師視角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基于G大學的案例研究[J].英語教師,2011(11)

作者:陳桂松

大學英語教師職業應對策略論文 篇2:

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方向和教學評價與質量提升探究

摘 要:當前,英語教師職業發展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教師職業倦怠、職業發展意識淡薄、職業發展動力不足等方面。為應對這些問題,應該采取對策,強化教師職業素養、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教學科研能力、增強教育實踐技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中文要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促進英語教學質量提高。

關鍵詞: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教學評價;教學質量

引言

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師職業發展和教學評價的完善。但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職業發展和教學評價存在不足,不僅影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還對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產生不利影響,需要采取相應措施改進和完善。文章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就推動英語教師職業發展、完善教學評價、提升教學質量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能為實際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啟示與借鑒。

一、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不足

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是增強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但目前英語教師職業發展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師職業倦怠存在

一些任課老師存在職業倦怠感,職業認同存在偏差,社會地位不夠理想。再加上教學、職稱晉升、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壓力,學校相關制度不完善,一些老師受到不公正待遇,容易挫傷教師的積極性,對教師職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職業發展意識淡薄

職業發展應該是主動的、有意識的發展,應該成為任課老師一種習慣和自覺行為。但英語任課老師教學工作量大,教學管理難度大,一些老師的科研水平較低,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響,導致在職業發展中產生自卑情緒,發展意識淡薄,制約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

(三)職業發展動力不足

由于自身的職業倦怠感,再加上來自教學管理、科研、職稱晉升等方面的壓力,容易挫傷一些老師的主動性,導致他們職業發展動力不足,[1]沒有有目的、有意識的進行教學和科研,缺乏職業發展的動力,影響其綜合水平提高。

二、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的方向

推動英語教師職業發展是整個社會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目前,可從以下方面完善教師職業發展存在不足。

(一)強化教師職業素養

在注重提高英語教師專業素養的同時,不能忽視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提高任課老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他們的敬業精神。英語教師職業素養最關鍵的是具備崇高的事業心、強烈的敬業精神,并以此為突破口,加強師德建設,改進自己的作風和職業道德,使之成為自己的行為規范。鼓勵教師之間開展自我督導,更新思想觀念,提高教學科研能力,增強教學服務意識。對教學中存在的違規行為,日常生活中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應該嚴肅處理。

(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育教學水平是英語教師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英語教師既要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還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要注重教學基本理論學習,改變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尋找教學規律,以科研成果指導英語課堂教學。[2]推動教學改革,培養英語應用型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整合英語教學內容,建立有效的課程教學體系,推動學生英語應用水平不斷提高,培養出專業技能高,英語應用能力強的人才。

(三)提升教學科研能力

關注英語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注重英語教育基本理論的學習,結合英語教學實際情況和人才培養目標,以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為目標,探討當前教學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建議,有效指導課堂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目標,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加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訓練,突出能力目標,促進教學效果提升,推動教師隊伍職業發展。

(四)增強教育實踐技能

英語教育不僅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實踐教學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在加強基礎知識學習,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的前提下,任課老師要關注整個社會對英語人才培養的需要。深入企業、學校、事業單位等,了解最新消息和動態,分析現象,明確教學工作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改進和完善對策,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適應新形勢和新變化。[3]重視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努力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實踐技能,在這些活動中應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確保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高。

(五)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英語教師應該組建教學和科研團隊,完善制度,明確分工,相互配合,關注教學和科研工作,積極發揮每位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好教學設計工作,科研工作,實踐活動的組織工作,讓每位組員積極參與活動,促進教學和科研水平提高,推動教師職業發展。

三、英語教師教學評價與質量提升對策

在推動教師職業發展的同時,不能忽視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學質量。

(一)英語教師教學評價對策

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能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更好指導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

1. 自我評價。多數英語老師將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備課、多媒體課件制作、作業批改等方面,忽視自我評價。有些任課老師認為自我評價和職稱晉升、獎勵、薪酬等無關,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還有些老師未能對自己的教學和科研有全面認識,評價工作不全面。為此,重視自我評價,正確認識自己的教學與科研,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己的教學及科研活動。

2. 教師評價。指的是教師之間進行相互評價,雖然任課老師的教學任務繁重,不可能將每位任課老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都認真聽一遍。在評估時根據所聽的課堂教學、平時的印象等,以此為依據和參考,對同事進行全面評價,較為全面地反應任課老師的教學情況,促進他們改進不足,取得進步和提高。

3. 學生評價。學生評價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但在評價過程中,部分評價指標學生難以理解,或者學校組織學生評價工作不嚴密,評價前沒有對該項工作的目的、指標、過程、結果等進行宣傳教育,導致學生盲目的對學生進行評價,未能合理把握評價尺度,影響學生評價結果的可信度。為轉變這種情況,學生評價前應該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采用網上評教方式,讓學生合理把握評價尺度,對任課老師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評價,[4]提高評價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4. 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制度,明確評價方式、目的、內容、流程、結果應用等,推動各項工作有效開展。加強教學評價的檢查和督導工作,發揮校督導專家評的作用,增強院系督導組評的力度,建立完善、科學的英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將基本指標和提高指標結合起來。確保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推動英語教學評價有效開展下去。

(二)英語教師教學質量提升對策

1. 重視教學科研工作。英語老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同時還要注重科研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好從事英語知識的學習,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增強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水平,讓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5]同時還要注重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理論水平,關注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結合課堂教學需要采取改進和完善措施,提出相應的建議,為改進英語課堂教學提供參考和啟示。

2. 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任課老師要轉變思想觀念,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為整個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動力。采用現代教學方式方法,包括游戲教學法、合作學習法、情境教學法等,調動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熱情,推動教學順利進行。要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為他們學習創造良好條件,適當給予學生以演講和表演的機會,促進教學工作有效開展下去。

3. 爭做“雙師型”教師。英語任課老師要增強自己的職業發展意識,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任課老師除了積極參與教學和科研之外,還要進修和學習,到企業、工廠、事業單位鍛煉自己,掌握整個社會對英語人才培養的需要,加強實踐鍛煉。[6]并結合教學需要采取改進和完善措施,提高自己的綜合技能,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促進教學工作更加有效的開展下去,推動自身職業化發展。

4. 加強教學管理監督。學習應該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各項規定,為英語教學順利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強教學管理監督,確保各項措施嚴格落實到位,推動教學活動有效開展下去。另外,還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各項措施,推動教學活動的制度化和規范化進程,為各項工作有效開展奠定基礎。建立教師職業發展的激勵機制,提高他們的主動性,促進英語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四、結束語

英語教師職業發展不僅能增強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能更好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在實際工作中應該認識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推動英語教師職業發展,健全教學評價體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睿,王靜.新形勢下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發展路徑分析[J].棗莊學院學報,2014(6):134-137.

[2]韓彤燕.論英語教師職業現狀及專業發展[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102-104.

[3]趙宇.職業院校英語專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J].遼寧高職學報,2014(8):88-90.

[4]黃英明.高職學生英語課程學習質量評價體系構建[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09-112.

[5]崔會擁,馮秀茹.構建教師自我評價機制,促進高職英語教師專業發展[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26-128.

[6]楊季行.高職英語教師職業能力發展淺談[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22-24.

作者:張曉梅

大學英語教師職業應對策略論文 篇3:

高校青年英語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探析

摘要:在高等教育不斷改革發展的過程中,青年教師職業倦怠成為了教育領域一個非常突顯的問題。本文對高校青年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青年教師;職業倦怠;情感衰竭;壓力

一、工作倦怠的概念

紐約臨床心理學家Freudenberger,是現代心理學關于倦怠研究的創始人,他于1974 年首次提出“倦怠”一詞,以描述工作中的個體所體驗到的一組負性癥狀,如長期的情感耗竭、身體疲勞、工作卷入程度降低、對待服務對象不人道的態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之后,Maslach和Jackson(1981、1986)用三維度模型對其做了操作定義,認為工作倦怠是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的一種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體(depersonalization)和個人成就感降低(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癥狀。其中,情感衰竭是工作倦怠的主要方面,它代表工作倦怠的個人應激維度,指個體的情感資源過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喪失。人格解體代表工作倦怠的人際情境維度,指個體對待服務對象的負性的、消極的、冷淡的的態度,傾向于以對待無生命物體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對象,盡量減少與工作對象的交往。個人成就感降低代表工作倦怠的自我評價維度,指個體對自己進行負性評價的趨勢,個體的勝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的下降。這一定義在隨后的大部分相關研究中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同。

二、教師工作倦怠及研究狀況

1979年,美國國家教育協會主席Willard McGuire首次提到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同年該學會把教師職業倦怠現象作為當年年會研究主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職業倦怠研究開始延伸到教育教學領域。直至現在,倦怠已經成為了世界范圍內教育領域的突出研究問題。但是,在對教師職業倦怠研究過程中,并沒有對教師職業倦怠的定義做具體的闡述。不過大多數學者一致認為,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所表現出的一種極端的反應,是教師長期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情緒、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

三、高校青年英語教師職業倦怠成因探析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普及,社會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不斷發生著變化,對英語人才素質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在不斷做出相應的變革,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高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結合等,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學英語教學也都在不斷探索更科學的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方法,不斷更新英語教學理念。作為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青年英語教師,一方面承擔了來自社會、學校及自身能力所帶來的壓力,同時又面臨著改革所帶來的新的壓力,青年英語教師長期工作在較大壓力的情境下,如不能及時調節,將產生職業倦怠心理,影響到教師的心理、生理健康,對青年英語教師的身心產生嚴重的傷害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發揮,繼而影響到高校英語教學質量?,F將造成青年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幾個方面的原因進行初步探析。

1、教師的社會地位

“不怕工資低的就來高校;不怕捉襟見肘的就來高校;不怕買不起房養不起車就來高校;不怕吃飯請不起客喝酒喝不起茅臺的就來高校;不怕寂寞、孤燈青影、常坐冷板凳、遭人排擠、論資排輩的就來高校;不怕不合理的攤派、常做前輩無償小零工邊而評職稱就得強裝笑臉求爺爺告奶奶好話說一大堆的就來高校;最要命的是男同胞不怕找不到理想對象的就來高校吧?!边@是盛傳于各大論壇里的一篇80后對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描述。其中的描述不乏見于各級各類高校,可以說是社會現狀的寫實。這些問題存在對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涉及到了他們能否安全穩定的生活,只有在一定物質的基礎上,青年教師有了安定的生活環境,他們才能夠投入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如果高校教師處于這樣的一種境地,一邊是窘迫的生活,一邊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任他們在努力,仍然難以求的生活的穩定,對夢想的堅持追求和長期努力與現實生活的差距,很容易挫傷青年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成為了青年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個重要原因。

2、組織認同感

組織認同是社會認同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個體與組織具有一致性或從屬于組織的知覺。當個體認同于組織時,他就傾向于把自己與組織聯系起來,組織的聲望就是他的聲望,組織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組織的目標就是他的目標,組織的成功或失敗就是他的成功或失敗。教師的組織認同就是教師對其所屬學校的認同,是指教師與其所屬學校心理聯結的水平,亦即教師依據所屬學校的獨特的、核心的、持久的特征來進行自己定義的程度。由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所承擔的教育部規劃項目“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評價的心理學研究”與河南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所承擔的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工作倦怠的心理學研究”共同開展的調查研究指出組織認同與教師的職業倦怠成顯著的負相關,即組織認同感高的教師出現工作倦怠現象的比率低、程度小,反之比例大、程度高。同時該研究發現年齡與組織認同呈顯著的正相關,進一步的分析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被試的組織認同水平呈幾乎直線上升的趨勢。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在日趨成熟的過程中,自我認識更加客觀真實,自我同一性日益明確,也能夠更好的協調自我同一性與其組織同一性之間的關系,自我同一性與組織同一性日趨一致,個體更多的采用其組織同一性來進行自我定義的結果。由此可見,組織認同感對青年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尤其突出。而現在高校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各自做各自的研究,同事之間很少有機會交流,即使科研團隊的組建,也一般不歡迎青年教師。另一個方面是工會的作用在高校發揮的還不夠好,在維護教師權益,活躍教師生活方面還有待發展。青年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對工作硬環境、軟環境更是不甚了解。單位的領導及老教師關心指導不夠,青年教師進入新角色較慢,指導教師配備不及時,領導對青年教師的工作,生活等方面關心不足等,未能使青年教師在事業的起步階段感受到溫馨和諧的工作環境,導致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導致了青年教師組織認同感不高,從而影響了青年教師工作的情緒。

3、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現實的矛盾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先進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教學改革,對青年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要求教師改變多年來既成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英語教學改革的新需要,還要求他們不應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應幫助學生吸收、選擇和整理信息,激勵他們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實施起來卻不那么盡如人意。

首先,嚴格的教學要求與教師自身水平和學生能力之間的矛盾。比如在授課中,為了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要求教師全英授課。有些青年英語教師口語恰是自己的弱項,為了達到教學要求,每次上課前需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無形中增加了工作強度,上課時還提心吊膽,怕出現紕漏,加之教學經驗不夠充足,做足了準備工作卻沒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久而久之,就會對上課產生厭煩情緒,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不同學生英語能力不同,教師全英授課,不能保證每個學生聽懂,學生聽不懂,對英語課程甚至教師失去興趣,課堂氣氛沉悶,不能與教師產生互動,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樣會導致教學工作倦怠。

其次,先進的英語教學理念要求教師逐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這就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挑戰。教師需要課前花費大量的精力查閱收集資料,制作 PPT演示文稿,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開發課件,提高自己對前沿知識的敏感度,并且在課堂上能夠熟練操作電腦、投影儀和其它與教學相關的儀器設備,并能及時處理這些先進儀器發生的故障。如果教師對現代教育手段的掌握不夠熟練,或是學校的多媒體和現代化設施仍不健全,這勢必會影響創新教學方法的實施。凡此種種,都對教師心理產生沖擊,影響教師的情緒。

4、教學業績的評價

許多高校對教師業績的考核不是看畢業生的質量,更多關注的是教學過程中外化的、形式化的方面,比如作業批改的次數、備課材料、出勤情況等,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的科研狀況,這就造成了一邊是高難度的工作,一邊是工作業績得不到應有的評價,使得教師自我效能感降低,成為了工作倦怠出現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另外,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往往失之偏頗,有的學生只考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友好態度而對嚴格要求的教師往往打出低分。英語教師處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往往左右為難,久而久之必然產生倦怠情緒。

5、職稱評定

教師的職稱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教師的學術水平、 教學質量、 科研成果及被認可程度 ,是教師身份與地位的象征。這意味著英語教師在完成繁重工作量的同時,還要付出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苦思冥想寫論文,因為發表論文的等級,所立課題的級別,出版社的知名度等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晉升和經濟收入??墒?,過大的工作量導致英語教師無暇從事科研和撰寫論文,這就造成了教師身心的疲憊和對教學工作的厭倦。另外 ,現在大部分青年英語教師僅為本科學歷,學歷是與職稱晉升掛鉤的 ,而繁重的教學任務使身處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沒有時間、精力和機會進行教學研究和外出進修或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許多青年教師的學術水平也不能完全滿足大學生在校學習的需要,況且職稱問題解決不了,這對一心撲到教學上的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造成沉重打擊。

6、工作生活壓力

青年教師面臨工作環境適應壓力,面臨從學生角色轉變到教師角色的轉變壓力,面臨論文撰寫、申報課題、職稱評聘的工作壓力,面臨高房價環境下住房購買壓力,面臨組建家庭、結婚育子的生活壓力。持續壓力情況下,青年教師容易出現情感枯竭,從而出現職業倦怠現象。

四、對策討論

1、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就要注重教師的培養,就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工資待遇是其社會地位的一個顯著方面的體現。當青年教師經濟地位提高了,其自我效能感就會相應提高,從而更愿意努力工作。

2、改革院校管理方式、制度增加青年教師的組織認同感。

改革院校的管理方式,充分發揚民主治校,使廣大青年教師參與學校的管理決策。進一步強化學校工會工作,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生活上的關心幫助。

3、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

如果想要達到并適應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所有的英語教師都要改變和提高自己。要認真鉆研自己的業務,增強對新知識的敏感度和理解力,重視知識的更新換代,善于將符合時代氣息的新知識傳遞給學生。同時,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踏實學習,努力鉆研,將知識更形象的展示給學生,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

4、建立合理的教學業績評價體系

建立合理的評價與考核體系 ,客觀公正地體現教師的工作態度與成績 ,這樣就能夠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提高工作效率,消除職業倦怠危機。盡可能為英語教師提供出國學習或外出進修的機會 ,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開拓視野 ,提高英語專業水平 ,更重要的是 ,可以有效地舒緩壓抑情緒 ,從職業倦怠的陰影中走出來。

5、正確對待職稱評定

青年英語教師應該明白職稱評定是在自己教學生涯中的必經之路。此過程中科研是重中之重,教學與科研并不沖突 ,而是相輔相成 ,相互促進。教師要把課堂作為科研的基地 ,通過教學中經驗的積累 ,發現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再與科研理論相結合 ,就能夠撰寫出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科研論文。這樣 ,不僅提高了教學水平 ,而且在科研上也有所突破,也為職稱評定加上了鮮亮的一筆。

6、敢于面對工作生活壓力

青年英語教師要勇于面對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各種變故與危機,有意識、有針對性地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與周圍環境的平衡。在無法改變現狀的情況下,以積極的態度尋求最佳的解決問題辦法 ,而不是怨天尤人。

高校青年英語教師教學工作倦怠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其對教師自身、對學生、對學校,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危害是極大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對教師實行人性化管理,教師自身也應正確對待工作中的問題和生活中的壓力,力求消除工作倦怠帶來的危害。

參考文獻:

[1]李世卓,田高.深思大學英語改革之走向[J].教學研究,2006,(2):137

[2]劉玉.淺析大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07,(8):49

[3]廖卉,魯振剛.工作倦怠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評述.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Vol. 10 No.6

[4]楊虹. 大學英語教師面對改革的壓力機對策[J].科技信息,2006,(2):89.

[5]錢銘怡 , 武國城 , 朱榮春等. 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 EPQ - RSC)的修訂.心理學報, 1998 ,32 (3) :317 – 323

[6]申繼亮,李永鑫,張娜. 教師人格特征和組織認同與工作倦怠的關系.心理科學2009, 32(4):774–777

[7]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1.

作者:邊 俊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國應對電子商務大潮對策論文下一篇:基于地鐵信息系統審計案例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