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用事業改革市場化管理論文

2022-04-14

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公用事業改革市場化管理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我國正式確定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方向已經有幾年時間了,但各地在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明顯地暴露出了對市場化的內涵認識不清晰,對市場化改革的規律性把握不準確等問題。本文對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進行了探討。

公用事業改革市場化管理論文 篇1:

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實現路徑

【摘要】深化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提高公共管理水平迫在眉睫,這既是政府創新公共服務方式的歷史性變革,也是推動公共管理根本轉型的具體實踐。因此,在新一輪的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中,應以提升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務質量為落腳點,推動監管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加強政府對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監管,構建合理的市場競爭體系。

【關鍵詞】公用事業 公共管理 市場化改革

公用事業市場化實踐與公共管理改革的協同互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通過打破行政壟斷、配置多元競爭主體等方式,促進公用事業的改革,而公共管理則相應地從指令統制向規則治理和公共服務方面轉化,兩者之間通過“驅動—狀態—反應”的模式協同互動。我國對公用事業市場化和公共管理體制的變革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公用事業的經營和管理完全依賴政府,實行行政壟斷經營與供給,使得政府和企業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政府將企業作為行政管理的工具,企業沒有破產倒閉的壓力。這不僅給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還使得公用事業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導致企業入不敷出。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積極引入外資作為現代化建設資金的補充,完善了公共事業市場化改革的相關法律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對公用事業進行投資和管理,放松了對公共管理的規制。

第二階段,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部分城市試圖改變公用事業壟斷經營的局面。首先,以產權為紐帶,分割公用事業資產,并重組為現代企業制度性質的國有控股集團。其次,將企業投資作為公用事業投資的主體,通過市場競爭對落后的經營管理體制進行變革。一方面,國有控股、集團化運營的模式不僅使國有資本的支配范圍擴大,還有利于國家對公用事業的統一規劃和監管;另一方面,由于公用事業的公益性定位,使得政府財政需要對其進行資金補貼,給地方政府財政帶來了巨大經濟壓力。隨著民營經濟的日益發展,國家鼓勵社會資金以多種形式參與到公用事業的發展中來,共同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

第三階段,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為民營資本參與公用事業的投資和管理掃清了體制性障礙,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不對國家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公用事業領域,政府對其進行有效監管。但由于對公用事業資產過度的分割和重組,導致經營主體的數量過多,不僅給政府的監管帶來了很大難度,還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與此同時,由于部分項目經營不善、惡性競爭等原因,導致收益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出現了逆民營化的現象,這一階段的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

第四階段,由于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遭遇了逆民營化的尷尬局面,致使公用事業再次走上了國有化的回頭路,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在經濟新常態下,為維持經濟的可持續性增長、提高公用事業的運行效率和公共服務的質量,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推進PPP模式的頂層設計,但結果卻事與愿違。因此,政府迫切尋求提高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成效的方法。

公用事業市場化與公共管理改革協同發展的思考

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是以社會資本為投資主體,通過公私部門之間的合作滿足民眾對公共物品的需求,但隨之而來的復雜情況增加了政府的監管難度。一方面,公用事業市場的開放會引進大量的民間資本介入,市場資產的過度分割和重組破壞了市場的運行秩序,導致社會資源浪費嚴重,公用事業的運行效率降低。因此,政府需要介入市場管理,穩定公用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公用事業的公益性定位決定了企業要在外部約束和價格規制下運行,否則就會引起市場壟斷,損害人民的利益。因此,這就需要政府進行反壟斷制約,使公用事業維持其公益性的屬性。由此,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只能是公私合作治理,只有這樣才能突破“馬歇爾困境”。

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管理體制的變革要緊跟市場化改革的階段、特征和問題。政府對民營企業的管理要做到因時而變,建立適應于市場化改革的新型管理體制,充分肯定民營企業的市場地位。同時,打破企業對市場和信息的壟斷。協同發展的動力是民營化與競爭。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內容在于構建合理的市場競爭體系,只有競爭才能促使企業不斷地改善和優化。單純的民營化無法提高效率,市場競爭的缺失會產生扭曲的刺激機制,從而導致民營壟斷。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不在于公營還是私營,而在于合理的市場競爭,只有競爭和市場化改革之間形成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良性競爭機制,才能提高公用事業的運行效率。

公用事業市場化存在合理的邊界。公用事業市場化的實質,是通過自由市場和公私合營等多種方式促進公用事業的發展。因此,社會資本在公用事業領域中的經營存在邊界。決定公用事業運行效率的自然壟斷性業務應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的進入,實行公私混合所有制,形成可競爭市場格局。在不對國家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基礎上,盡可能發揮市場競爭的激勵作用。

公用事業市場化需要宏觀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相關制度的改革,其涉及到政府、企業和民眾等多方面的利益主體,受法律法規、市場發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公用事業市場化的戰略層、協調層和外圍層組成了一個相互制約的整體,其中,外圍層的制度條件和安排是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關鍵因素。

深化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具體路徑

一是提升公共利益,加快政府創新建設。政府創新不僅有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還有利于經濟秩序的穩定。作為國家的公共權力機構,政府要以構建為民眾提供高質量公共服務的效益作為創新活動的落腳點,創造更多的公共價值。政府創新需要不斷地對本體框架進行改善和發展,重視信息的相互交流和學習。同時,政府還要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實現市場化改革與公共管理的協同發展。

二是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平,推進政府由監管型向服務型轉變的進程。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首先要將民眾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提升公用事業的服務質量和公共利益作為改革的宗旨。一方面,強調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社會化,確保民眾能夠參與政府的決策;另一方面,充分權衡各方主體的利益,堅持公用事業的公益性原則。

三是加強政府監管的系統性,實現全程監管,有效的市場監管為公用事業市場化和政府公共管理體制的變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當前,我國公用事業建設體系缺乏高效的監管機制。因此,我國公用事業監管體系的改革首先要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創造性地學習國外先進的監管手段和機制。制定一系列適用于我國國情和行業特征的監管制度,推進監管機構的改革。其次,盡快完善相應的法律政策,加強立法和行政監督,提升政府的監管質量。

綜上,在新一輪的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中,應以提升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務質量為落腳點,推動監管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加強政府對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監管,構建合理的市場競爭體系。

【參考文獻】

①龔瑞萍、崔慈:《公共管理市場化的基層社會治理》,《上海水務》,2016年第2期。

責編/陳楠 肖晗題

作者:譚仕榮

公用事業改革市場化管理論文 篇2:

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的內涵探討

[摘要] 我國正式確定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方向已經有幾年時間了,但各地在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明顯地暴露出了對市場化的內涵認識不清晰,對市場化改革的規律性把握不準確等問題。本文對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市政公用事業; 市場化; 一般性; 特殊性

[

一、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很多城市就開始了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探索,特別是2002年建設部下發《關于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以后,各地市場化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在市政公用事業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各地對市場化內涵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晰,對市場化改革的規律性把握得還夠準確,嚴重影響了市場化改革的順利推進。主要問題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有的部門領導把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同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改革進行簡單的類比,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企業產權改革層次上。

2.有的地方把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單純理解為經營城市公用事業資產或招商引資,以獲取更多的城市建設資金。于是,在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違規操作。

3.個別地方的行政主管部門或地方城市政府對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不理解,片面地認為市政公用事業領域都是市場失靈的范圍,國有企業是政府解決市場失靈的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方式,政府的職能不能淡出,從而對改革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體現在行動上就是等待觀望、不愿主動推動改革,或者變換花樣、穿新鞋走老路。

二、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一般性

從當前市場化改革的總體進程來看,在一般競爭性領域,市場機制的作用已經比較充分,市場化程度也較高;而在很多基礎性領域(如鐵路、郵政、電力、市政公用事業等領域),市場機制的作用還很不夠,市場化的程度非常低??梢哉f,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是一般競爭性領域市場化改革的延伸,帶有市場化改革的一般特性。

1.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市政公用事業的資源利用效率。

長期以來,我國市政公用事業一直是由國有企業壟斷經營,資源的配置方式主要還是靠計劃,資源利用效率非常低下。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市政公用事業企業普遍存在著浪費嚴重、人員過多、生產效率低下等現象,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沒有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率。二是由于部門利益的驅動,市政公用事業企業習慣于過多地占用社會稀缺資源,生產過量的產品和服務(相對市場需求可能仍然不足),從而產生了配置無效率的現象。和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一樣,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也是希望能引入市場機制的作用,盡量排除或減少這兩種無效率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資源利用效率。

2.改革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引入市場機制的作用。

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實踐已經充分地見證了市場經濟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巨大作用,而市場經濟賴以發揮作用的基礎是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的作用,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同樣也需要借助于它們的力量。要使競爭機制的作用得以發揮,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就需要在改造市場主體、營造市場環境方面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引導資源合理流動的指示器、方向標。如何在市場化條件下,通過有效的政府監管,形成合理的市政公用事業產品價格,使價格既能反映出商品的價值,又能反映出市場供求狀況,是市場化改革過程中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3.改革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的主導作用。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始終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國有資本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要發揮主導作用。從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來看,為了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的主導作用,需要進行兩個方面的改革:一是要對國有企業進行改制,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來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使國有資本更好地保值增值;二是要對國有經濟布局進行調整,通過把有限的國有資本調整到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從而更好地發揮國有資本的主導作用。在我國市政公用事業領域,國有資本是相對比較集中的,國有資本的主導作用同樣需要通過市場化改革來實現,即通過政企分開,把傳統的國有企業改造成合格的市場競爭主體,同時把有限的國有資本向具有網絡性特征的領域(如自來水管網等)轉移,從而在最關鍵的領域更好地體現出國有資本的控制力,保證行業的運營安全。

三、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特殊性

市政公用事業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安全與穩定,其產品大多具有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的特性,其生產大多具有自然壟斷的經濟技術特性,所以在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不可和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市場化改革進行盲目的類比,一定要從行業的實際出發,推動市場化改革的有序進行。

1.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要探索公私合作的有效形式。

市政公用事業提供的主要是兩類產品,純公共產品和生產過程具有自然壟斷特性的產品,這兩類產品都屬于市場失靈的領域。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并不能改變市政公用事業產品的性質,也不能推卸掉政府應該履行的各種責任,市場化需要改變的是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市場局面和政府的傳統服務方式。和一般競爭性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不同,在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政府不能一退了之,而是要積極探索各種公私合作的有效形式,調動各種社會資源來更好地滿足公眾對市政公用事業產品的需求。

2.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要探索競爭的有效實現形式。

在一般的競爭性領域引入競爭的方式比較簡單,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是對原有壟斷企業進行切分,短時間內就可以出現多個市場競爭主體,形成競爭性的市場結構;二是通過開放市場引入新的投資主體,與原有的市場主體展開競爭。但是,在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由于自然壟斷現象的廣泛存在,簡單的切分可能會損害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而新的市場主體一般又難以進入。如何使壟斷企業同樣感受到競爭的壓力,盡量減少無效率現象的發生,是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面對的問題。近二十多年來,經濟學研究在探索壟斷和競爭的兼容形式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主要有通過特許經營把空間上的競爭轉化成時間上的競爭、通過最高限價監管把企業間的競爭轉化成企業內的競爭、通過地區間比較競爭把同一市場內的企業間競爭轉化成不同市場企業間的競爭、通過引入直接競爭把壟斷直接轉化為競爭等幾種形式。

3.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要探索市場化的不同實現形式。

在我國,市政公用事業涉及的行業范圍很廣,每一個行業都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的環節。從經營性和競爭性兩個不同的維度來劃分,所有的環節又可以大體劃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具有競爭性的非經營性環節、具有競爭性的經營性環節、具有自然壟斷性的非經營性環節、具有自然壟斷性的經營性環節。由于每個環節的經營性和競爭性都有差異,所以市場化的實現形式也應有所不同,不能簡單劃一。如對具有競爭性的經營性環節,政府不僅不必直接組織生產,甚至不必保持獨立的投資體制,而應該允許并鼓勵私人資本、外國資本以及其他非政府組織進行投資,并通過由政府制定有關這類物品的收費管理辦法和制度框架來對這類物品的投資和生產進行間接管理;而對具有競爭性的非經營性環節,政府應代表社會公眾作為需求方,向不同的生產主體購買產品和服務,并鼓勵它們之間開展競爭,為產業化運營創造條件,而產品和服務的直接供給,則應更多地交給非公共部門產業主體。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

作者:陳擁軍

公用事業改革市場化管理論文 篇3:

進一步探討城鎮污水處理改革的市場化進程

[摘 要]城鎮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已近十年,污水處理作為城鎮公用事業的一個分支,在市場化進程中已經形成了“企業運營為主體、社會資本投資多、政府監管規范化”的特點??隙òl展成績的同時, 也存在著諸多問題。筆者在分析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統籌規范水務改革、改善水務投資結構、建立行業技術標準,加強企業績效考核的建議,以期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的市場化改革。

[關鍵詞]污水處理 市場化改革 問題剖析 政策建議

2000年《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出臺之后,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城鎮污水處理作為公用事業的一個分支,歷經近十年的市場化改革,污水處理已初步形成以提高企業運營為主、政府嚴格監管的發展模式,但企業利潤的使命和政府的公共福利目標之間的沖突始終困擾著行業的發展。因此,完善污水處理改革的市場化模式也迫在眉睫。

一、 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形成的特點

歷經十多年的市場化改革,污水處理行業取得的了初步成效。在行業的投資主體、運營機制以及定價體系、政府監管方面初具成效。

1.投資主體多元化

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的進駐改變了以往國有投資一家獨辦的投資模式。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的多元競爭體制,提高了污水處理的效率、促進行業由“治理模式”向“增值模式”轉變,污水處理的經濟效益明顯,這又進一步吸引了民營主體的進駐,投資主體范圍逐步擴大。

2. 運營主體企業化

民營企業的進駐以及傳統國有企業的改革,改變了污水處理傳統的事業單位管理形式,明確了污水處理企業的法人地位,建立了產權清晰、科學管理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了污染者付費的支付機制。截至2009年11月,全國污水處理廠運營商共有將近1400家。

3. 建設模式多元化

隨著工業化的高速發展,財政資金難以滿足污水處理的資金需求。BOT作為一種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投資的模式已成功應用在交通、能源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中。污水處理的市場化改革具備了BOT建設模式的基本條件,BOT以及(TOT/BOOT/ABS/PPP)等多種建設模式成功的應用在了污水處理行業。據統計,2010年廣西開工的污水處理廠中30%采用了BOT模式。

4. 運營監管規范化

市場機制的失靈需要計劃手段的調節。政府的有效監管是行業市場化改革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目前環保、價格、財政以及城建各部門的聯合監管網絡確保了污水處理行業的良性運轉,也保障了污水處理使用者的基本利益。

二、污水處理市場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相比發達國家的污水處理水平,我國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已取得市場化改革的成果上,也存在諸多問題。

1.市場化經營認識膚淺、污水處理改革偏離初衷

自2000年政府公布了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后,各種實施細則也頻頻出臺。但通過調研發現:地方政府認為將污水處理推向市場后,應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因此也放松了監管。致使企業或個人單純的追求高額回報,使項目的投資、運行成本增加。甚至一些地方將污水市場化改革作為個人政績的改革,不惜代價引進洋水務,高標準建造污水處理廠,最后導致污水處理企業運行成本太高、水價高、收費率低而無法維持,最后被迫終止合同,導致政府和企業兩敗俱傷。

2.政府缺失明確的監管和服務機制

規范污水處理的產業化、市場化運作后,政府的職能也歷經著由“企業管理”到“行業監管”的變革,變革過程中,出現了以下問題:(1)缺少對政府自身的監管體制。市場化改革的目標是效率、安全,但是諸多地方政府把市場化改革誤解為的招商引資,過多的關注項目的投資總額和資產管理,偏離了市場化改革的初衷。(2)缺少對企業的監管。實行市場化運作后,政府暫無監管企業的有效手段,從而缺少對企業運營水平、企業成本的控制。因此,企業和政府之間形成了嚴重的事后信息不對稱,致使許多項目簽約后,政府無法規避企業的道德風險。

3.污水處理收費力度較弱,價格不能充分體現價值

完善的價格體系是市場化健康運行的基本前提。污水處理的價格體系主要通過污水處理費體現。按照國家發改委《關于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的意見》(計投資[2002]1591號))所有城市應該在2003年底前開征污水處理費。對于重點流域,應在2005年內將污水處理費調到保本微利的水平。但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征收標準普遍偏低,如東莞從2009年12月1日起,東莞居民生活類污水處理費由現行0.7元/m3調整為0.75元/ m3;其他類由現行0.8元/ m3調整為0.88元/ m3。收費較高的常州市、蘇州市,均為1.15元/ m3。對于綜合大型污水處理廠,加上管網分攤至少應該在1.2—1.50元/ m3。同時,很多地方的污水處理費帶有福利及公益色彩,價格嚴重背離價值,這樣的收費制度難以保證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和維護,更難以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

三、完善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的措施

1.運用系統工程的思想統籌規劃污水處理行業

污水處理行業的市場化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設計到產權改革、法律法規、政府政策、金融創新和公眾意識等諸多問題。城鎮公用事業改革也是國際性難題,許多國家的市場化進程也并非一帆風順的。目前中央政府對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政策已基本明確,但是地方執行層面良莠不齊。所以首先應明確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的戰略、目標和實施步驟,明確產業推進時序。同時,也要考慮地方產業特征和經濟發展現狀,充分考慮不同階段的發展要求,做到行業規劃實用、適度領先。同時,必須考慮與各相關領域的配套問題,避免市場化推進中資金的沉淀和資源的無序開發。

2.改善污水處理投資結構,積極探索適宜的融資模式

資金短缺歷來是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難題。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廣開資金來源,二要改善投資結構?;诔鞘形鬯幚硇袠I的公益性、投資長期性和高資本沉淀性應該從以下方面分析上述兩個難題。

(1)盤活城市存量資產

中國是國有資產最多的國家,據統計經營性資產占1/3弱,非經營性資產占1/3多。隨著經營性領域資產出讓的形式,可以盤活大量的國有資產,既提高了城鎮公用事業的經營效率,置換出的資產也可成為污水處理行業的重要資金來源。經過近十年的市場化發展,城市污水處理行業政府投資所累積的資產已高達數千億元,通過資產出售、產權轉讓、租賃等方式盤活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既給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善污水處理行業多年虧損的狀態,又解決了資金來源的難題。

(2)區分污水處理環節的投資屬性,實現多元化投資

基于污水處理行業公益性、壟斷性和資本高沉淀性的特點,應區分污水處理各環節的投資屬性,區別投資。如有自然壟斷屬性的管網鋪設,應由政府投資,體現了污水處理行業的公益性。對于具有經營性質的污水處理、再生水回等具有穩定回報率的環節,則可以廣泛利用社會資金,如通過信托、市政債券融的平臺進融入對資金安全性要求較高的保險金、公積金和個人居民存款;或者鼓勵社會資本、民營企業收購傳統的國有污水處理廠,通過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分散了企業經營的風險。

(3)改善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集聚度

目前,污水處理行業的凌亂分散,地區之間的各自為政,難以進行污水處理行業的規?;洜I。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污水處理行業作為相對壟斷的綜合性產業,應該通過規?;洜I的途徑實現市場化改革。各地政府要明確污水處理廠的資產屬性,政企分開,實現企業資本在區域間的自由流轉,進而提高了企業的規?;洜I。規?;洜I可以培育優秀的市場主體,健全企業的發展機制,可促使企業由單一化經營過渡到多元化經營,考慮到供水、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的諸多相似性,可通過供水的市場化帶動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的市場化。這就順利的實現了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了產業的集聚度。

3.建立行業技術標準,加強企業績效考核

宏觀上出臺的《市政公用事業的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建2004[126]號令)為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細化了操作步驟。但對微觀上污水處理的行業監管缺少可操作的依據。建議對內建立科學的企業績效考核考核體系,對市場終端建立行業技術標準、管理規范,使得政府的監管做到有法可依。借鑒國際水務行業的成功應驗,成立由政府任命的獨立專家組從行業的高度實進行考核??己酥笜酥饕ㄆ髽I成本、水質水價、服務規范,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公益效益考核并重。避免市場化進程中,企業過分追求經濟效益而損害社會福利。

參考文獻:

[1]仇保興: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發展的狀況和面臨的挑戰[J]. 給水排水,2010(36)2:1-3

[2]馬乃毅:污水處理費定價方法分類與比較研究[J].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52-54

[3]孫紅衛: 淺談我國污水管網建設運營改革之路 給水排水2010/S1:373-375

[3]李建亞: 污水處理特許經營爭議、操作及風險規避[J]. 環境工程, 2009(S1):584-587

[4]張吉昌 孫敏: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動因及對策[J].社會科學輯刊,2007(02):116-121

[5]劉 征:中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市場化改革路徑研究 特區經濟, 2007(04):20-22

[6]韓 偉 張錦珠:我國污水處理產業的社會化融資模式探析[J]. 中國給水排水, 2005(21)11:91-93

作者:高 靜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商事社會背景下社會管理論文下一篇:真實美敘述方式影視藝術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