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城市公用事業運作轉變論文

2022-04-18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城市公用事業運作轉變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探索: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精心運作長沙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開始于2000年,改革核心內容包含三方面?!黄苽鹘y的發展模式,實現市場化運作。

城市公用事業運作轉變論文 篇1:

重慶市公用事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一、重慶市公用事業發展現狀

(一)公用事業整體發展步伐加快,供給能力不斷提高

重慶市近年來公用事業建設步伐加快、供給能力不斷提高?!笆濉逼陂g,重慶市基礎設施水平明顯增長,其中除了建成區綠地率、建成區綠化率以及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以外,其余指標平均增長達到了43.28%。另一個明顯增長階段是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規劃開始時期,所有指標平均增長值達到27.90%。2007年與2006年比較,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增長迅速,達到59.36%,建成區綠地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增長率分別為32.57%和35.32%。

從2001到2007年的重慶基礎設施發展的整體來看,除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以外,2007年重慶基礎設施各項指標與2001年相比增長明顯,用水普及率增長103.33%,燃氣普及率增長174.53%,總體平均增長為99.08%,其中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長最快,達到485.38%,人均道路面積增長以205.33%排在其次。

(二)重慶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進展明顯

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02年和2004年頒布了《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和《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以來,重慶市在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相繼組建了市屬國有八大建設性投資集團,包括城投公司、高發公司、高投公司、地產集團、建投公司、開投公司、水務控股和水投公司,把原來由政府直接舉債為主的投資方式,轉變為由建設性投資集團向社會融資為主的市場化方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機制,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投資格局。據世界銀行調查,2003年重慶市八大投資集團資產總額只有300億-400億元,到2006年,八大集團的總資產已達到1901億元,比2005年增長27%。截至2008年這八大投資集團占全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的比重已連續四年達到75%。

重慶公用事業近幾年的最大的變化就是引入了新的投資主體和資金籌措機制,并對一些市政設施采用了BOT運作模式,比如重慶北碚區童家溪鎮的同興垃圾處理廠,這是西南地區第一座現代化的大型垃圾焚燒發電廠,它采取了市政公用設施領域較為普遍的BOT(投資-建設-運營)方式運作,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另外,重慶市還通過采用特許經營方式引入外資參與到公用事業領域,如2002年中法水務進入重慶并獨家向北部片區提供供水服務就是一個例子。中法水務是較早進入重慶的中外合資水務公司,其服務人口約90萬,面積約為377平方公里,特許經營期50年,包括制水、配水到售水的全過程供水特許經營項目。目前,其服務的范圍由剛開始服務的3.6萬戶擴大到2008年的26萬戶,未來5年中法水務的供水量和送水量將以14%的年平均速度增長,大大高于一個城市水量增長的一般水平(3%)。

(三)與全國和其他直轄市比較,重慶市公用事業的發展呈現出結構性的差異

與全國的平均水平相比,2007年重慶市在人均生活用水、用水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建成區綠地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六項指標方面分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1.16%、2.49%、19.86%、15.26%、7.1%、9.86%。但重慶市的燃氣普及率(88.4%)、污水集中處理率(73.7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2.33%)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7.45%、49.55%、61.89%。

與其他直轄市相比,重慶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建成區綠地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四個直轄市中最低,其中用水普及率(94.46%)、燃氣普及率(88.4%)并沒有達到其他三個直轄市的100%普及率,但是污水集中處理率(73.78%)高于其他三個直轄市。其他幾項指標中,重慶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積(9.16平方米)、路網密度(6.52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61平方米)這四項指標在四個直轄市中排第二位;余下的三項指標,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40.64升)、排水管道密度(7.85公里/平方公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2.33%),重慶市在四直轄市中排第三位。由此可見,重慶市公用事業與其他三個直轄市相比還存著一定的差距,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見表1。

二、重慶市公用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仍是主要投資主體,公用事業供給的財政缺口大

重慶市劃為直轄市以來,國家對重慶市公用基礎設施的投資給予了大力支持。以城市供排水行業為例,自1998年以來,國家累計支持重慶市國債及中央預算內資金約53.5億元,帶動項目投資140億元。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從無到有,已基本形成覆蓋全市40個區縣(市)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體系,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2007年達到73.79%,高于其他三個直轄市和全國水平;年末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從1997年的299.26萬噸/日上升到2007年的419.2萬噸/日。但是,由于政府財力有限,而企業自主投資能力和經營能力不高,制約著重慶市公用事業的快速發展。比如重慶市水務集團承擔了全市約2/3的供排水業務,項目建設資金除部分國債資金外全靠企業貸款,僅主城排水項目就貸款20億元,預計全市污水處理項目全部投產后,年均虧損將高達5億元左右。企業長期負債,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企業難以維持,政府也無法承擔。2007重慶市財政收入為4427000萬元,而同年的財政支出達到7683886萬元,財政缺口為3256886萬元,政府財力有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城市公共需求。

(二)公共服務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比例高,但人均支出仍然較低

重慶市雖然每年在公共服務支出無論數額還是比例上都是逐年增高,但是人均享有的公共服務支出仍然較低。2007年,重慶一般公共服務支出為1113710萬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14.49%,這個比例與四個直轄市相比排在第一位,但是人均公共服務支出重慶只有387.75元,該水平在四個直轄市中處于最后,北京(1110.36元)、上海(983.67元)、天津(657.71元)人均公共服務支出水平分別是重慶的2.86倍、2.54倍、1.7倍。與全國相比,重慶人均公共服務支出也比全國的平均水平低19.4%。

(三)公用事業存在政企不分現象

由于從事公用事業的投融資和建設的企業,原來是相應主管部門的下屬單位,政企之間在政企分開之后仍然藕斷絲連,實際上沒有形成真正公正、獨立的監管主體。政府對企業的利潤、運行安全和環境影響監管不足,對企業內部管理卻干涉過多。在重慶市公用事業供給中,除主城區“三北”地區的供水業務和主城區同興垃圾處理廠的城市垃圾處理項目試行了特許權經營以外,重慶市絕大多數市政公用事業仍是由事業單位或公共財政兜底的企業負責經營制。這種體制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公用行業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而且提供的公共服務也差強人意,甚至部分行業利用行業形成的“自然壟斷”,使得服務價格居高不下。

(四)缺乏科學總體規劃,區域建設發展不平衡

從全市來看,由于各區域城市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政府對公用事業發展缺乏一個統籌兼顧的科學規劃,導致各區域公用事業發展的不平衡。以城市用水普及率為例,重慶市三大經濟區域的現狀值處于大城市規劃值(100%)與中等城市規劃值(>75%)之間,約為88%。市域中心城市的沙坪壩區(92.31%)、九龍坡區(72.2%)、南岸區(93.28%)、北碚區(92.39%)、渝北區(72.98%)、巴南區(87.28%)未達到同級別城市規劃值(100%),幾個主城區存在著明顯差距,若加上次區域中心城市,其差距將更加明顯,如次區域中心城市的城口縣只有38%,未達到同級別城市規劃值(>45%)的要求。

三、重慶市公用事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政府職能轉變與合理定位

城市公用事業具有公共品性、外部性和自然壟斷性特征,政府力量影響或制約著城市公用事業實際資本的形成,因而它在城市公用事業中扮演的角色格外重要。在城市公用事業當中,政府既是管理者也是城市公用事業的提供者。作為城市公用事業的管理者來講,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需要從宏觀上對經濟活動加以管理,表現在城市公用事業投融資中,政府的職能應是:首先作為城市公用事業規劃的權利主體,應當維護公共利益。其次是城市公用事業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制定、價格或收費水平制定、建設經營特許權建立和執行的主體。第三是城市公用事業建設經營的監控主體。政府作為城市公用物品的提供者,需要為城市公用事業提供政府資金的注入。隨著城市公用事業投資不斷發展,必須轉變政府扶持城市公用事業投資的路徑,加強制度建設,建立一套以間接引導與激勵為主、直接投資為輔的城市公用事業投資支持體系。

(二)拓寬資金來源,引導社會資本多樣化

城市公用事業運營效率的低下,不但阻礙了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也給城市政府背上了一個沉重的財政負擔。不盤活這筆存量資產,就無法使之產生增值效應,更談不上城市公用事業資金的良性循環。因此,重慶市城市公用事業的當務之急一方面是要深化改革,盡快建設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營造競爭環境,打破壟斷,這既是提高城市公用事業效率的要求,也是為了籌措資金,積極推動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必然結果。對經營性項目,可通過公平、公開競爭的招標辦法采用有償轉讓、委托經營、參股、租賃、承包等市場運作方式引進多種投資主體;對準經營性項目,政府可通過提供適當補貼,授予企業特許投資權、經營權等優惠政策,吸納社會各方投資。

中法水務的成功使我們看到外資在城市公用事業中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強引進一些信譽卓越的國際機構加入到城市公用事業民營化進程當中。當前流行的 BOT 方式, 即 Build(建設) —Operate(運營) —Transfer (轉讓) , 是利用外資參與準公共物品民營化的有效形式,而且這種方式在重慶的同興垃圾處理廠取得不錯的效果,因此這種方式可以在其他項目進行推廣。

( 三)科學規劃和決策,改善城市公用事業供給結構和不平衡狀況

城市公用事業供給的決策權歸城市政府,決策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公用事業供給效率。因此城市政府應根據城市的特點和條件制定科學的公用事業發展整體規劃和策略,加強城市公用事業的宏觀指導,為城市公用事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理論保障和領導保障。在此基礎之上,對城市公用事業運行進行合理監管,廣泛聽取城市居民意見,通過投票或召開聽證會的形式了解民意,真正從城市居民需要基礎上改善公用事業供給結構?,F代城市具有復合性的特征,這種復合性不僅表現在城市功能的復合性,也表現為城市區域的復合性。由于區域的現實條件不同,公用事業發展必然呈現不平衡,因此城市政府應該從統籌全局的角度出發,對城市內的區域公用事業的發展進行合理調整,并引導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促進城市區域公用事業的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黃荔)

作者:王春蘭 張 超

城市公用事業運作轉變論文 篇2:

著力推行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

探索: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精心運作

長沙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開始于2000年,改革核心內容包含三方面。

——突破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市場化運作。首要目標和關鍵內容就是實現政企分離,全面建立依照市場機制運作的發展模式,將原有城市公用企業改造成具有市場獨立主體地位的現代企業;在市場融合中廣泛籌措城市公用事業發展所需資金,在市場競爭中提高資產運行質量和效益,在服務中滿足城市居民對城市公用事業優質產品的需求。

——突破傳統的投入體制,實現多元化融資。徹底打破城市政府單一投入主體格局。逐步放開城市公用事業投資領域,在適度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時,將重點轉移到鼓勵和引進各類不同性質投資,實行市場準入,允許適度利潤,把政府調控與市場配置、財政補償與市場補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三者有效結合起來,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民營資本和外資為主體,其他資金為補充的多元化融資格局,使公用事業成為投資最活躍、最富吸引力的領域。

——突破傳統的管理方法,實現規范化監管。核心是變城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對城市公用事業企業的直接管理為監督與管理。重點加強整體規劃,制定促進市場化改革的制度體系,規范城市公用事業服務的標準,強化經營中的檢查監督。特別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群眾監督,實現城市公用事業管理科學化、民主化。為實現這些目標,長沙市從四個方面推進工作。

■實踐一:實行市場準入,擴大招商引資,實現多元化競爭

實行城市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關鍵是通過多元化競爭來提高公用行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市主要從兩個方面成功地進行了一些探索:首先是積極探索城市特許經營權經營。其次是借助中介機構資源引進戰略合作者。

■實踐二:實行企業改制,進行“兩個置換”,實現市場化運作

實行城市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首要的就是要改革公用企業發展的機制、體制,通過體制創新,實現企業所有制性質和職工身份的置換,實現行業開放競爭,達到市場化運作目的。在企業改制上逐步摸索出一條以資源換資本,以產權換資金,以存量換增量的有效途徑。與改革改制相配套,長沙市又改革了原有城市公用事業管理機構,將公用事業局的管理職能由原來的管企業轉變為管行業、管市場。通過改革,每家公用企業擁有獨立生產經營決策權。

■實踐三:實行優質服務,強化市場監管,實現職能轉變

在全面實行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同時,該市把政府對城市公用事業發展的職能轉移到行業市場監管上來,以強化市場監管為主要手段,推動行業優質服務。

一是著力健全城市公用事業市場監管體系。根據公用事業發展的特殊要求,先后制定出臺多個地方性規章,依法加強監管。同時,強化了合同監管。二是著力強化城市公用行業的社會監督。三是著力推行行業優質服務。同時,為經營者提供了人本化服務。還引導建立行業協會等經濟組織和企業工會、團組織。

■實踐四:實行政府引導,建立保障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

公用事業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的開放,需政府實行正確引導,建立健全保障機制。該市著重從兩個方面積極進行引導和規范,有力地促進公用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制定規劃,加強政府引導。根據長沙市的總體發展規劃,對涉及區域發展和居民生活的“長沙市燃氣專業發展規劃”、“長沙市給水工程專業發展規劃”等進行了擬定和完善,并在2003年至2004年間經專家評審通過,由長沙市人民政府批準實施。二是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障。

巨變:改革使公用事業欣欣向榮

長沙城市公用事業蓬勃發展,呈現四個方面的巨大變化。

(一)公用事業供給規模迅速擴張,持續健康發展。供水能力躍居全國前茅。日供水能力從2000年的104萬噸/日增加到現在的162萬噸/日;供水面積達到140平方公里,城區供水普及率100%,供水量居全國50個大中城市第9位,人均用水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3位。公交運營躋身全國前列。城市公交車輛由原來的1817臺增加到2513臺,公交線路由68條增加到97條,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居全國省會城市第10位。氣源供應多元便捷。城市燃氣化率94.6%,供氣管網長度由100公里增加至400公里,居全國省會城市第11位。城市污水處理率由27.15%增至47.95%,滿足了城市建設和擴容提質的需要,實現了市場需求與行業發展同步躍進。

(二)公用事業投資力度加大,結構明顯改善。2000年以來,長沙城市自然壟斷性公用事業的投資增長迅速。五年中,通過各種籌資渠道融資30余億元,基礎設施投資比例達到或接近聯合國有關組織建議的,發展中國家投資比例應在同期GDP3%~5%的水平上,或為固定資產投資10%~15%的水平。同時,由于城市公用事業產品需求相對穩定,行業具有良好流動性和回報穩定特點,該市的城市公用事業市場逐步放開后,迅速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投資結構顯著改善,國有投資一統天下的局面被徹底打破。

(三)公用事業財政補貼大幅度削減,財政壓力緩解。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政府每年為城市公用事業的發展提供大量虧損補貼,且呈現出公用事業規模越大,補貼越多趨勢。實行市場化改革后,政府財政投入逐年遞減。城市公用事業總投資額逐年明顯遞增,國有投資逐步有序淡出,換來了城市公用事業的大發展。同時,公用事業企業的運行效益顯著提升,到2004年,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四)公用事業市場化對經濟社會產生巨大外溢效應。一方面,城市公用事業的發展帶來城市洼地效應明顯。隨著城市公用事業的發展,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品位提升,經濟增長的吸納功能增強,城市成為全市經濟發展最活躍的亮點。城區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上升到42.89%;城區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市投資總額的67.44%;城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2000年的5.01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22.88億元。另一方面,長沙城市公用事業發展對全市整個經濟社會產生巨大的外溢效應。城市公用事業吸納就業入員,從2000年的1.5萬人增加到3萬人。

跨越:不斷完善政府激勵性管理機制

實行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只是政府退出行政壟斷公用事業的第一步。強化監管是改革后考驗城市政府智慧的首要問題。完善公用事業激勵性管理機制,實現可持續和諧發展,應著重完善以下四方面管理機制:

(一)完善發展規劃引導機制

科學前瞻的城市公用事業發展規劃是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指針,要以規劃促進發展,以規劃規范管理,實現和諧可持續發展。

制定和完善《長沙城市公用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各行業規劃。根據長沙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和長沙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按市場化改革取向,實行公開招標,專家領銜,盡早制定覆蓋所有城市公用事業行業《長沙城市公用事業發展總體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和分步戰略,并將市場化改革作為實現發展戰略的根本舉措。明確改革取向和具體工作目標。同時,應制定和完善與之配套的上體行業發展規劃,形成完整規劃體系,并報市人大審議后,作為長沙城市公用事業發展綱領性文件,依法將長沙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推向縱深,引導城市公用事業持續發展。

嚴格按發展規劃分步推進,分年度明確發展工作任務,確定投資重點和重點項目,落實投資主體,強化市場監管,在系統規劃、整體協調、分步實施和逐步完善過程中,形成協調發展格局。同時,嚴格規劃執法,杜絕隨意性。

(二)實施對關鍵領域有效控制機制

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涉及政府、企業、社會公眾等各方利益的調整,如何協調各方利益是整個市場化改革成敗的關鍵,政府應著重建立關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關鍵領域的有效控制機制。

強化有效控制的觀念,充分認識市場化不是目的,而是政府提高城市公用基礎設施物品服務供給能力和質量的手段,是把政府對公用事業的合理有效監管建立在有效的市場競爭之上,提高供給效率,應把維護公共利益放在核心位置,加強對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的引導和調控,防止政府在城市公用事業管理服務職能的弱化,防止將市場化取向作為改革的目的。

落實對重點領域的控制手段。主要可以通過三個方面途徑實現有效控制權。一是健全市場準入制度。二是建立控股公司。三是在重要行業安排特別股權(國外稱為政府效力股),以防止外商對某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公共基礎設施的絕對控制,保持政府效力。同時,可以通過地方立法來規定政府在關鍵性基礎設施領域的控股地位以及必要的決策權或否決權。

(三)建立公共基礎設施物品和服務價格機制

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中,對城市公用事業的監管,集中體現在對價格的監管上。長沙市要通過城市公用事業改革達到吸引投資和為市民提供長期優質公共服務的目的,必須率先探索和建立規范高效的價格機制。

堅持價格管理的價值規律取向。要以維持經營單位正常的生產經營、兼顧居民的承受能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價值取向,根據不同性質采取不同價格政策,公開價格調整程序,合理限價。

轉換公用事業價格形成機制,核心是實行公用事業領域自然壟斷業務和非自然壟斷業務分離,對非自然壟斷業務引入競爭機制,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價格;對自然壟斷業務繼續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格。

建立成本約束機制,規范價格成本構成,控制企業成本變動幅度,建設成本變動信息網,實行“動態化”管理,有效規避公用事業企業倒逼政府定價現象。完善物品、服務價格群眾參與機制。在公共基礎設施物品、服務價格確定上,應著力提高群眾參與度,通過網上參與、輿論監督等形式,建立公眾全方位參與的監督機制,制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用事業價格堅持召開聽證會。

(四)實行激勵與約束對稱的有效政府管制機制

長沙的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鞏固和擴大改革成果,還必須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和創新操作層面的機制,努力營造推進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和城市公用事業持續、協調發展的環境。

進一步優化公用事業監管機構設置,在該市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逐步完成的前提下,政府作為公共事務管理者,加強對公用事業的管制,必須成立綜合性的監管機構,由政府授權統一,負責全市包括園林綠化等在內的城市公用事業的發展計劃,投融資、價格及市場管理,下設水、氣、交通等專業監管機構,實行專業化管理。同時,逐步實行監管機構人員重構,突出專業性,吸收法律、經濟、會計人才,使人員構成趨于合理。

進一步實行公用事業有效投入和補貼機制,按照公用事業項目自然壟斷性和公共物品性的強弱,將其劃分為鼓勵、允許、限制、禁止四大類,對禁止類公用物品服務由政府負責,增加政府的投入力度;對其他類別公用物品服務,根據市場的經營狀況和發展的需求,實行財政補貼,促進正常運轉。

進一步營造規范有序的運作環境,一方面,要在總結經驗基礎上,分行業制定公用事業服務標準,實現改革規范化管理與標準化服務。另一方面,在成功探索基礎上建立和健全公平競爭、有效率的基礎設施或企業產權的出讓、轉讓交易市場。同時,應以適度降低貸款利息,放寬貸款期限和提供政府貼息貸款為核心,建立優惠信貸制度。

進一步推進法制化建設。長沙應根據公用事業行業、項目的發展,分行業、項目制定地方性規章制度,逐步形成具有長沙特色的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法規和政策體系,依法推進市場化改革和公用事業健康發展。

(作者系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作者:徐湘平

城市公用事業運作轉變論文 篇3:

我國城市公用事業改革過程中問題與對策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我國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政府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從轉變政府意識、確保公眾參與、建立監管機制,提高城市化水平等方面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城市公用事業 問題 對策

公用事業是由地方政府或其委托的政府部門直接管轄的、為轄區內公眾或不特定的多數人提供特定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行業。包括:供水、供熱、燃氣、城市公交、排水、污水與垃圾處理、市政設施、園林綠化、市容環境等。與其它行業相比,公用事業具有公用性、基礎性、地域性、不同程度的自然壟斷性等特點。公用事業是城市發展所依賴的重要基礎設施,也為城市居民生活所必需,關系到國計民生。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城市公用事業都是采用政府壟斷經營模式,這本身存在著諸多問題,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發展以及外部條件的不斷變化,我國政府逐漸認識到針對城市公用事業進行改革已經非常必要,逐漸認識到實施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是政府推進公用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政府的不斷努力,城市公用事業改革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是,我國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是在政府對公用事業原有的監管規則不適應而新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監管規則尚未建立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在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問題。 近些年來,城市居民對于諸多公用事業中存在的問題頗為關注,城市矛盾日益增加,這要求我們要認真研究公用事業改革存在的問題,努力找出對策予以解決。

一、我國政府進行公用事業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化過程中城市公共產品的供給矛盾問題

城市公共產品存在的供給矛盾是政府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中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水平越來越高,大量非城鎮人口涌入城市,推動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同時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需要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而會使其公平性和普遍性受到挑戰。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具有非選擇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對公眾又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所以,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消費是公平與公正的,為了體現其公共性,就必須滿足所有城市居民的需求,這就極大增大了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需求量。

沒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現代化,整個世界的發展清楚地表明,城市化是現代化進程中唯一有效的綜合性手段。我國近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也表明了城市化的必要性。借鑒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經驗,城市化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但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城市化進程過快,城市化過程中涌入城市的人口重點是農民工,外來工,流動人口,這些人逐漸成了城市生活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群體。他們在城市中并不居于城市的核心,卻在數量上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但是這個群體的整體質量卻與數量不匹配。這個群體更多的是由于生活原因造成的人口流動,而由于經濟,科技,知識等高質量因素造成的人口流動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整體質量不高的人口流動造成的城市化更多的是表面的繁榮,不能造成城市的質變。城市化不能實現質變,則無法實現城市公用事業的合理配置。

在公用事業市場化條件下,公用事業生產者的最大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這是與公用事業的公平性相矛盾。公用事業市場化后,對很難贏利或贏利很少的公共服務領域和地區,私營部門不愿介入或很少介入。對于日益增長的需求而言,公用事業的過度集中和功利化更加導致城市公用事業的供需矛盾加劇。對政府而言,需要實現考慮整個城市各方面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因此公平與效率問題必須同時考慮,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講,對于政府來講注重公平比注重效率更為重要。從深層意義上看,能否正確處理公用事業市場化與公平性問題,市場化過程中的供需問題都關系到政府效率,關系到政府在社會中的口碑,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因此,將市場機制引入公用事業領域后,如果不加強對這些領域的規制和監管,就會使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公平性受到挑戰,導致供需矛盾的加劇。

(二)公用事業市場化過程中政府地位問題

雖然我國在不斷推行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加大公用事業領域的競爭,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質量,但是我國政府在公用事業市場化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卻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職能轉變,政府仍然處在一個絕對主導的地位,政府在“誰來管理,誰來建設,誰來接受,誰來監督”的意識方面仍然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四個方面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導,這帶來的后果就是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容易產生權力尋租等腐敗問題。政府部門是公用事業的全權負責部門,對公用事業的準人、質量、定價、提供的全過程負責,并且負責主要監管過程。政府主導型模式導致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缺乏質量保證,如果在客觀上缺乏對政府官員的有效監管,那么在特定條件下,政府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在公用事業市場化過程中進行尋租是難免的。因此,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運作過程中的權力尋租和腐敗問題,那么市場化所帶來的好處就可能被腐敗帶來的損失所抵消。

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會嚴重影響公用事業的競爭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價格定價更多的由政府主導,容易產生新的價格壟斷。一旦形成新的價格壟斷,則完全偏離了政府市場化的初衷,會使公用事業領域的資源配置很難達到最優配置,形成了行業價格保護,阻止了其他企業的進入,降低了整個領域的效率,最終影響整個城市的運行效率和收入分配體系,最終導致公用事業領域的矛盾。

(三)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易產生負外部性效應

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是企業的主要目標。公用事業市場化后,由于信息不對稱,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接受者很難對使用對象有充分的了解,這樣就容易導致私人企業在提供產品上存在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由于同時存在政府監管不力的因素,私人企業可以輕易將自身利益的獲得建立在消費者的成本上,導致城市矛盾的不斷加深。

二、克服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政府部門要想在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中保證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質量,就要采取措施克服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因此政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一)轉變政府意識,強化政府在公用事業管理中的責任,切實維護公眾利益

政府必須對城市公眾負責,確保城市公共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證。因此,無論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與否,政府在公用事業中維護公眾利益的責任不能忽視。把公眾利益放在首位考慮的改革,會得到公民的支持,形成強大的保障和推動,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目前,我國城市公用事業仍處在政府主導型建設模式下,政府主導著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建設,提供,監管,這樣的體制易于導致政府尋租和腐敗的出現,不利于完善城市公用事業。因此,改變政府主導型模式至關重要。必須轉變政府意識,實現真正的權力下放,將建設權交給企業,努力提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整體質量。將監督權外部化,建設和完善外部監督體系,將監督權徹底交給接受服務的人手里。確保公眾在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中的參與權,在政府、經營者和消費者三方利益關聯體中,消費者由于比較分散,很難形成利益共同體,因此,一直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在公用事業改革過程中,必須在監管者、經營者和消費者間建立一套互動的制度體系,形成三方互相制衡和互相監督的作用,只有公眾真正參與到公用事業改革中去,才有可能使公眾利益不受損害。只有這樣,公眾才能對政府公用事業實現真正的監督。從而,將公用事業政府主導型建設模式轉變為公用事業接受者和監督者主導型建設模式。

(二)從法律上建立有效的公用事業監管體制

1.完善我國相關法律體系

法律、法規是政府監管行為的重要依據,以法律制度作為公用事業改革的準則,其作用主要是為政府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提供必要的保證,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減少改革的盲目性,保證服務質量,維護公眾利益。有鑒于此,我國應制定公用事業監管的法律及配套法規,依法確立政府在市政公用事業中的責任;依法確立監管機構的法律地位,明確其權力和職責;依法確立市政公用企業的準入條件、準入程序、競爭條件及管理辦法;依法確立市政公用行業的投資、價格、服務質量和標準等。 從法律方面規范城市公用事業監管體制,只有這樣才能完全確立外部監管的權威性,才能徹底轉變政府主導型模式,實現公用事業接受者和監管者主導型建設模式。

2.建立獨立與政府和企業之外的公正的外部監管機構

一個成功的監管體制既要建立與政府向脫離的監管機構,又要保證與企業向分離。首先應做到政府和監管機構間的職責分離,即政府設定政策框架,監管機構在這一政策框架內進行監管。其次,要與企業相分離,避免受到企業利益的影響。因此,我國應改革和清理公用事業多頭監管的局面,盡量將公用事業監管職能集中到一個部門,避免多頭監管。

(三)建立城市多核心公用事業利益圈

城市市場化過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利益明顯,容易造成公用事業建設過于集中,造成城市單核心,城市邊緣公用事業效率低下。因此,要打造多核心公用事業。逐步形成多個核心,比如:政治,經濟,教育,民俗等多個核心,形成更大規模的交叉輻射,在每個核心都會形成利益圈,吸引企業進入利益圈,這樣更加易于實現整個城市利益均勻化,提高公用事業的整體質量。

(四)加強農村人口質量,提高城市化水平

加強農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加大農村科技投入,減少城鄉收入差距,提高農村人口質量,從源頭上提高城市人口的整體質量,從而提高城市化水平。高質量的農村人口可以利用自身價值為城市建設提供更多的支持,從而減少城市建設成本,減少公用事業提供過程中的供需矛盾,有利于城市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查爾斯·沃爾夫.市場或政府:權衡兩種不完善的選擇.1994.

[2]王俊豪.周小梅中國自然壟斷產業民營化改革與政府管制政策.2004.

[3]郜建人,葉玲.城市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的路徑選擇.重慶大學學報.2004(2).

[4]劉戒驕.城市公用事業的放松管制與管制改革.2000(06).

[5]詹國彬.公用事業民營化改革五大問題和政策構想.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1).

[6]陳明.城市公用事業民營化中的腐敗與消減.財經科學.2006(10).

[7]毛壽龍.公用事業民營化三大憂慮.科技智囊.2003(3).

[8]趙金軍.城市公用事業民營化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問題.2005(1).

作者:彭梅秀 田 鑫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山區地段橋梁基礎工程論文下一篇:項目任務教學工程機械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