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醫院感染工作流程

2023-06-20

第一篇:icu醫院感染工作流程

2016年ICU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

2016年是我院要搬遷新院,我科也將擴大規模,謀求新發展的決勝之年。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ICU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將進一步認真執行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監控力度,落實防控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和漏報率,嚴防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發生,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F結合ICU實際情況特制定2014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質量控制,進一步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1、充分發揮科室監控小組成員的作用,通過強化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培訓,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和監測制度,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原則,杜絕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發生。

2、落實ICU醫院感染管理會議制度,每月年召開科室監控小組成員會議一次,討論解決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總結工作。討論分析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積極整改。

二、加強醫院感染培訓,提高醫院感染防控意識 采取全員集中講座、針對性專題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針對工作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每月組織培訓一次次,主要內容包括醫院感染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醫院感染隔離技術,多重耐藥菌的管理,醫療廢物的管理要求等。讓工作人員了解和重視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訓后進行考試。對新進人員、輪轉、實習、進修進行崗前培訓,培訓后進行考試。對衛生員進行一次消毒隔離、物表消毒滅菌知識的培訓,使其掌握消毒隔離知識及日常工作中物品的消毒滅菌方法,減少交叉感染 。

三、開展各項感染監測,杜絕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

(一)感染病例監測

科室出現醫院感染病例時由臨床醫師報告,監控醫生進行匯總,主要關注醫院感染病例聚集性發生,出現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及時報告與處置。

(二)目標性監測

重癥醫學科繼續開展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通過對多重耐藥菌感染、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感染、泌尿道插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等重點項目進行監測和管理,規范 ICU 環境、物品清潔消毒和各項醫院感染預防措施的落實。

(三)環境衛生學監測

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監測規范》、《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的要求,每月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遇醫院感染暴發懷疑與空氣污染有關時隨時進行監測。

按規范要求對滅菌器進行監測,每月對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消毒效果監測。

(四)多重耐藥菌監測

為了加強多重耐藥菌(MDRO)的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在醫院內的傳播,進行多重耐藥菌(MDRO)的目標性監測:監測的目標菌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的細菌、多重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和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實施目標性監測。從而督促管床醫生對感染患者和可疑感染患者做到有樣必采,及時做細菌培養,及時發現、早期診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對確立診斷的多重耐藥菌(MDRO)要及時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并落實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措施。

四、加強質控檢查,認真落實醫院感染監控措施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考核標準》的要求,科室每月采取量化考核方法,開展感染管理質量自查,對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技術、醫療廢物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到科室工作人員,督促整改,持續改進,保障醫療安全。

五、加強手衛生管理

根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加強各級醫務人員手衛生培訓及宣傳,完善手衛生設施,規范手衛生的消毒方法和流程,通過對工作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檢查和督導,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和依從性。

六、規范消毒藥械、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

加強器械的管理,每月器械進行檢查,包括清洗、包裝和滅菌,以保證滅菌質量合格,每季度對一次性醫療用品、消毒藥械的使用進行檢查。

七、嚴格醫療廢物管理

繼續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管理,每天進行檢查督促醫療廢物的收集、分類。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法規中規定的要求進行醫療廢物的規范處理。

八、配合做好抗菌藥物管理 積極參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管理,嚴格按照抗菌藥物的分級使用及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等,規范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

重癥醫學科 2014年1月1日

第二篇:ICU醫院感染年終總結

2011icu醫院感染總結

我科在院領導和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文件與規定,制定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計劃,并組織實施,及時監測效果,及時修訂措施,使我院院內感染發生率控制在較好的范圍內,無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F將今年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管理制度,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醫院感染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學習,并認真貫徹執行,對于提高防范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極為重要。因此,科室領導及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小組尤其重視各項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實,認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對本科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保證了我站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面醫院感染監測方面醫院感染監測方面醫院感染監測方面 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匯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尋找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辦法。通過監測—控制—監測,最終減少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病例監測

①感染率監測:發生醫院感染242人,感染例次數250例,感染率為 1.3%,達到衛生廳規定的≤8%要求。 ②漏報率的監測:從11月我院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護理質量管理開始,我院的漏報率從50% 下降到16%。符合衛生部要求的20%。 ③對全院1751例無菌切口進行感染率調查,發生感染5例,感染率為0.2%。達到了衛生部規定的≤0.5%的要求

2、環境衛生及消毒滅菌監測

環境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手衛生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對于不合格的者,及時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樣。 物表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使用中的皮膚消毒液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篇二:2015icu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總結 我科在院領導和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文件與規定,制定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計劃,并組織實施,及時監測效果,及時修訂措施,使我院院內感染發生率控制在較好的范圍內,無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F將今年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管理制度,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醫院感染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學習,并認真貫徹執行,對于提高防范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極為重要。因此,科室領導及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小組尤其重視各項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實,認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對本科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保證了我科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面 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匯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尋找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辦法。通過監測—控制—監測,最終減少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病歷監測 ①感染率監測:我科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達到衛生廳規定的≤8%要求。 ②漏報率的監測:我院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護理質量管理開始,我科針對漏報多進行處罰、現在已符合衛生部要求的20%。

③我科對無菌切口進行感染率調查,感染率為0.2%。達到了衛生部規定的≤0.5%的要求

2、環境衛生及消毒滅菌監測 我科每月對空氣、物表、工作人員手、消毒液等進行監測,醫院感染辦每季度輪轉監測一次,并將監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通過院感通信及時反饋各科室。

3、目標性監測:對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手術患者切口、手衛生、無菌操作進行目標性監測,通過觀察醫生換藥、采集病歷及護理記錄、各種檢測報告(x線、胸片)等,向醫生、護士了解病人情況、床頭查看病人等方式選定目標,

重點關注有留置導尿管、動靜脈插管、使用呼吸機等侵入性治療、操作的病人,以及長期或多聯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前瞻性給予預防醫院感染方面的指導意見,不斷循環監測,及時調整監控策略,以達到減少各種危險因素,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加強了醫療廢物管理:科室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醫療廢物管理人員職責,落實責任制,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并常規督察,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反饋。,我科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貯存、包裝、運送、交接等做到規范管理,嚴防因醫療廢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發。

5、職業暴露: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制定防護制度和相關措施(包括手部衛生、標準預防、著裝防護等),在日常醫療活動中,根據科室工作特點提供相應的防護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隔離衣、防護服等,以保證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職業暴露調查中,發生銳器傷人數 人,并及時處理傷口和上報、追蹤和調查。

6、消毒藥械及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管理:為加強消毒藥械及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管理,我科對其使用進行常規督查及定期抽查。對消毒藥械及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用品的抽查是每季度一次,結果各證齊全,全部合格。

三、多渠道開展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院感意識。 采取多種形式的感染知識的培訓將集中培訓與晨會科室培訓有機結合,增加了臨床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提高院感意識。提高科預防、控制醫院感染水平。發放有關院內感染診斷方面的資料,提高大家對醫院感染診斷水平。 在全年的科內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科內的高度重視,及科室成員的積極配合,工作開展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虛心學習,我們將把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四.雖然本,我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還一些存在問題: 1.臨床感染管理小組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2.部分工作人員對院內感染重視程度不夠,對病人的有關院內感染的診斷以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醫院感染登記表不能及時報送。 3.對多重耐藥菌病人的管理未做到追蹤監測。

對以上問題在2015年將加強學習和管理。

阜陽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 2014.12.22篇三:2011icu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總結 2011icu醫院感染總結

我科在院領導和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文件與規定,制定相應的院內感染控制計劃,并組織實施,及時監測效果,及時修訂措施,使我院院內感染發生率控制在較好的范圍內,無院內感染的暴發流行?,F將今年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管理制度,保證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醫院感染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加強制度的建設和學習,并認真貫徹執行,對于提高防范意識、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極為重要。因此,科室領導及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小組尤其重視各項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實,認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對本科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使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保證了我站院內感染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面

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匯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醫院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尋找有效的預防和控制辦法。通過監測—控制—監測,最終減少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病歷監測 ①感染率監測:發生醫院感染242人,感染例次數250例,感染率為1.3%,達到衛生廳規定的≤8%要求。

②漏報率的監測:從11月我院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護理質量管理開始,我院的漏報率從50%下降到16%。符合衛生部要求的20%。

③對全院1751例無菌切口進行感染率調查,發生感染5例,感染率為0.2%。達到了衛生部規定的≤0.5%的要求

2、環境衛生及消毒滅菌監測

環境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手衛生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對于不合格的者,及時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樣。 物表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使用中的皮膚消毒液采樣 份,合格 份,合格率為 %。

3、目標性監測

4、抗菌藥護理應用

5、職業暴露

三、多渠道開展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院感意識。 2.采取多種形式的感染知識的培訓將集中培訓與晨會科室培訓有機結合,增加了臨床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提高院感意識。提高我院預防、控制醫院感染水平。發放有關院內感染診斷方面的資料,提高大家對醫院感染診斷水平。

在全年的院內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及各科室的積極配合,工作開展比較順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虛心學習,我們將把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雖然本,我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還一些存在問題: 1.臨床感染管理小組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2. 3.部分工作人員對院內感染重視程度不夠,對病人的有關院內感染的診斷以及病情分析方面存在欠缺,醫院感染登記表不能及時報送。篇四:2014年3-5月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總結分析

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總結分析

一、調查情況:

1、2014年3月~5月icu醫院感染監測人數15人,住院總日數93天,感染人數0人,感染率0%。

2、icu導管使用情況: icu監測患者住院總天數93天,icu患者置中心靜脈導管總天數48天,中心靜脈導管使用率為51.61%,導管相關血流感染0例;使用呼吸機總天數1天,呼吸機使用率為1.08%,呼吸機相關性肺炎0例; icu患者帶尿管總天數62天,尿管使用率66.67%,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0例。

icu患者平均住院天數 icu三管導管使用率

3、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1)、3月~5月icu醫院感染監測人數15人,使用抗生素10人,平均用藥4.8天??咕幬锸褂寐剩?6.67% 。其中:治療用藥3人,治療性使用抗菌藥物占30%;治療使用抗菌藥物病原微生物標本送檢率:100%(3例送檢)。預防用藥7人,預防性用藥占70%;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2)、抗菌藥物聯用情況:

一聯用藥9人,占90%。二聯用藥1人,占10%;

四、病原體分布情況:

病原學送檢10例,痰標本為8例,血液2例。根據排名病原體依次為:①肺炎克雷白菌2例,比例20%;②大腸埃希菌2例,比例為20%;⑨其它病原體6例,比例為60%。

1、病原菌送檢排名:

2、病原菌排名:

五、根據以上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數據分析,雖無醫院感染發生,但仍存在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因此,感染管理科提出以下建議: (1)嚴格執行手衛生措施 (2)嚴格實行隔離措施 (3)無體位限制時抬高床頭30度

(4)嚴格掌握留置導尿的適應證,嚴格無菌操作,避免常規使用含消毒劑或抗菌藥物的溶液進行膀胱沖洗,應當每日

清潔或沖洗尿道口,長期留置導尿管患者,不宜頻繁更換導尿管,每天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時盡早拔除導尿管,盡可能縮短留置導尿管時間。 (5)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6)加強病原學送檢,提高病原學送檢率。

第三篇:ICU醫院感染防控要點

一、

?

?

二、

?

?

三、 ICU的主要醫院感染是什么? VAP

CR-BSA

CR-UTI

耐藥菌感染力

ICU感染控制的重點環節

控制醫院感染的技術規范、標準

完善的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體系和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 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

1、 常見的類型

2、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穿刺部位的皮膚細菌異性至皮下導管 導管接口部污染 經血行污染導管端口 輸液污染 導管材料

感染菌的內在特性

靜脈導管的防護

• • • •

1、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2、輸液導管、三通及接頭更換1次/天

3、靜脈導管一般情況下不可做其他用途,如抽 血標本、輸血等

4、無菌透明敷貼3天更換1次,出汗較多時及時更換。更換時先用安爾碘消毒導管入口及周圍皮膚二遍,待干后貼膜

5、滴注完畢后用肝素稀釋液(5O單位/mI )5~1o mL正壓封管,病人有出血傾向時單用生理鹽水封管

6、觀察局部皮膚:如果局部感染出現皮膚發紅、腫脹、溫熱、觸痛及分泌物流出;全身輕微的發熱顫抖、不明原因的持續高熱。一旦出現相關的感染跡象即予拔管并送檢。

四、 呼吸機相關肺炎(VAP)

1、 發病機制與危險因素

口咽和胃腔細菌吸入

氣溶膠吸入

直接接種與交叉污染

血道播散

2、 預防VAP的方法

保暖

室內通風

翻身拍背

增加抵抗力

注意營養和休息

加強消毒隔離工作

(1)、呼吸機的護理

a)聯接呼吸機的管道上的冷凝水要及時引流、傾倒,保持積水杯處于最低位,操作時要當心避免引流液流向病人側,操作后要洗手。濕化器內使用無菌用水,每天更換一次。 b)危重病人如無禁忌癥,采用半臥位,將床頭才高30-45° c)做好口腔護理,每日2次,高?;颊?,可以使用0.2%的氯已定(洗必泰)進行口腔護理 (2)機械通氣患者吸痰

• a吸痰前后均給予100%純氧吸1~2min,以免出現吸痰后低氧血癥 • b、操作者必須戴無菌手套,動作要輕、穩、準、快,減少氣道損傷 • c吸痰時應先吸凈口

• d、先吸咽部分泌物,更換吸痰管,先將導管淺部痰液吸盡,吸痰前要注意氣囊的壓力( 25~30cmH2O ),以免口咽部分泌物在放松氣囊時下行進入氣管而發生感染。 • e吸痰管要關閉負壓插入至適宜深度再打開負壓,左右旋轉上提吸凈痰液,避免在氣管內反復上下提插而導致氣管損傷。每次吸痰最多連續3次,并且每次持續時間不超過15 s,如痰液未吸盡,休息2~3 min再吸。

• f)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時可注入無菌生理鹽水5—10 ml或間斷霧化吸入,使痰液變稀有利于吸出

• g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應每次更換,吸引過口、鼻分泌物的吸引管禁止進入氣道

五、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

1、 感染類型

導管病菌定植

局部感染

導管相關型血液感染

輸液相關的血液感染

2、 發病機制

細菌入侵 、操作過程中引起粘膜損傷、導尿管表面細菌定植。

3、 預防與控制方法

感控教育

插管選用

洗手

無菌操作

閉式引流

避免膀胱沖洗

尿流不受阻斷

尿道口護理

不要定期換管

細菌學監測

4、尿管的護理

(1)保持尿道口清潔。徹底地進行會陰擦洗和尿道外口護理。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 (2)尿袋每日更換,即使排空集尿管,并記錄尿量。 (3)固定尿管并保持通暢,保持充足的液體入量。

(4)訓練膀管反射功能,可采用間歇性夾管方式。夾閉導尿管,每2-3h開放一次,使膀胱充盈和排空,促進膀胱功能恢復。

5、評價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

嚴格掌握留置導尿管的指征。只有在充分考慮不同處理方法無效的情況下,才考慮使用留置導尿管。不能因為病人護理上的方便就采用。對某些病人可采用其他引流尿液的方法,如陰莖套引流法或間斷性插管等。經常評價病人繼續留置導尿的臨床需要,不需要時盡早拔除導尿管。

第四篇:ICU 醫院感染管理措施

WHO 的研究表明:醫院感染發生率最高的是重癥監護病房。 因此加強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監測、預防、控制、管理是保障患者 安全、提高治療、護理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一 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的發病率 1. 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的發病率是普通病房感染率的 5-10 倍。 在美國院內感染每年可影響超過 200 萬的患者并且對 5-35% 的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造成影響。 2. 感染部位占首位的是下呼吸道約 30%,其次為尿路感染 約占 24%,血流感染約占 16%,外科切口感染約占 8%。重癥患者 的死亡率約為 27.5%, 其中 60.9%的患者死于敗血癥或膿毒血癥。

二 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1.宿主因素:主要為基礎疾病和免疫水平低下,如大手術、 顱腦外傷、意識障礙、多器官功能衰竭、營養不良、年齡、入住 時間等這類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幾率較大。 2. 醫源性因素:主要以各種侵入性醫療操作手段,如機械 通氣、器官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導尿、鼻胃插管、深靜脈置管 以及皮質激素放療、化療、靜脈營養液、抗菌藥物的應用等。 3. 其他:醫院環境問題,如醫務人員不足或環境擁擠也會 增加院內感染的潛在性危險。在調整干擾因子如重癥患者營養、 呼吸機使用及住院時間后, 護士與患者的比例是重癥監護室院內 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

三 醫院管理措施

(一)醫務人員管理 1. 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各項管理制度及標準預防措施。 2. 遵守各項操作規程,嚴格無菌技術,預防因操作不規范 而引起的感染。 3. 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接觸患者的各項治療、護理操作 特別是接觸體液、血液、分泌物應洗手或戴手套。 4.對多重耐藥菌如 MRSA、廣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或特殊 病原體感染病例有上報制度和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

(二)物品、環境的消毒管理 1.ICU 患者肺部感染多與使用呼吸機或人工氣道有關,加 強呼吸治療器械消毒管理尤為重要;呼吸機螺紋管、濕化器、連 接頭、呼吸活瓣等凡能拆卸部分應定期更換消毒。 2.保持患者的床單位的清潔無污染,每日用消毒劑擦拭物 體表面。 3. 凡侵入人體無菌組織、 器官的治療器械必須達到滅菌要 求。 4使用后的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等清潔、消毒與存放 符合要求。 5.配備具有空氣凈化裝置的通風設備或至少要有良好的自 然通風條件。

(三)重癥監護室各單位有能夠滿足需要的洗手措施 1.治療室、醫護辦公室及監護區內設置非手動開關的洗手 池、洗手液及干手設施,手部消毒裝置等配備符合要求。 2.接觸每位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應洗手或手消毒。 衛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操作規范。

(四)建立重癥監護室的醫院感染監控系統 1.有針對 ICU 感染控制的制度。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 人數。 2.開展對各種留置管路插管時間的監測,尤其是外周和中 心靜脈插管。外周插管時間不得超過 72 小時,監測與血流感染 的所有插管。 3.開展對多重耐要菌如 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或特殊病 原體感染的監測。 4.加強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血管內導管所致血行感染、 留置導尿所致尿路感染、 手術部位等醫院感染控制重點項目的監 測。)

一、 工作人員管理

1. 工作服:可穿著普通工作服進入 ICU,但應保持服裝的清潔。不建議常規穿隔離衣,但接觸特殊病人如 MRSA 感染或攜帶者,或處置病人可能有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應穿隔離衣或防護圍裙。

2. 口罩:接觸有或可能有傳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時,或有體液噴濺可能時,應戴一次性口罩, 潮濕或有污染時應立即更換。

3.鞋套或更鞋:進入病室可以不換鞋。但如果所穿鞋子較臟,或 ICU 室外塵埃明顯時, 應穿鞋套或更換不裸露腳背的 ICU 內專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觸病人時,不必戴帽子。無菌操作或可能會有體液噴濺時,須戴帽 子。 5.手套:接觸粘膜和非完整皮膚,或進行無菌操作時,須戴無菌手套;接觸血液、體液、 分泌物、排泄物,或處理被它們污染的物品時,建議戴清潔手套。護理病人后要摘手套,護 理不同病人或醫護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潔部位時要更換手套。 特殊情況下如 手部有傷口、給 HIV/AIDS 病人進行高危操作,應戴雙層手套。

6. 手衛生: 應嚴格執行手衛生標準。 下列情況應進行手衛生: 接觸病人前、 接觸病人后、 進行清潔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觸病人體液或分泌物后、接觸病人使用過的物品后。建議酒精 擦手液 (ABHR) 消毒法作為 ICU 內主要的手衛生方法。 當手上有血跡或分泌物等明顯污染時, 必須洗手。摘掉手套之后、醫護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潔部位時,也必須進行 手衛生。有耐藥菌流行或暴發的 ICU,建議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 人員數量: 必須保證有足夠的醫護人員。 醫師和護士人數與 ICU 床位數之比必須為 0. 8~1:1 和 2.5~3:1 以上。

8. 患有感冒、腹瀉等可能會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時,應避免接觸病人。

9.預防接種:崗前應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標陰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0.每年應接受醫院感染控制相關知識的培訓, 尤其要關注衛生保潔人員的消毒隔離知識 和技能的培訓、監督。

二、 病人管理

應將感染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安置。 對于疑似有傳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癥感染,應隔離于單獨房間。對于空氣傳播的 對于 MRSA、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等感染或攜帶者,盡量隔離于單獨房間,并有醒 對于重癥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或攜帶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議分組護理, 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顯受損病人,應安置于正壓病房。 醫務人員不可同時照顧正、負壓隔離室內的病人。 如無禁忌證,應將床頭抬高 30°。 性外科口罩;接觸疑似為高傳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 等病人,應戴 N95 口罩。當口罩 感染,如開放性肺結核,應隔離于負壓病房。 目的標識。如房間不足,可以將同類耐藥菌感染或攜帶者集中安置。 固定人員。重視病人的口腔護理。對存在醫院內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議洗必泰漱口或口 腔沖洗,每 2~6 小時一次。

三、 訪客管理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訪客探視。 若被探視者為隔離病人,建議穿訪客專用的清潔隔離衣。訪客著鞋較臟,或 ICU 室外 探視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議戴一次性口罩。對于疑似有高傳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 進入病室探視病人前,和結束探視離開病室時,應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雙手; 探視期間,盡量避免觸摸病人周圍物體表面。 訪客有疑似或證實呼吸道感染癥狀時,或嬰、幼兒童,應避免進入 ICU 探視。 在 ICU 入口處,建議以宣傳畫廊、小冊子讀物等多種形式,向訪客介紹醫院感染及其 塵埃明顯時,建議穿鞋套或更換 ICU 內專用鞋。 ARS 等,應避免探視。 預防的基本知識。

四、 建筑布局和相關設施的管理. 放置病床的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污物處理區

域和醫務人員生活輔助用房 每個 ICU 管理單元,至少配置 2 個單人房間,用于隔離病人。設正壓病室和負壓病 ICU 每病床使用面積不得少于 9.5M ,建議 15~18M ,床間距應在 1 米以上;單人房 2 2 2 區域等,應相對獨立。 室各 1 個。設置病床數量不宜過多,以 8 到 12 張床位為宜。盡量多設為單間或分隔式病房。 間的每床使用面積建議為 18~25M 。 配備足夠的手衛生設施。醫療區域包括單人房間,必須設置洗手池。采用腳踏式、 肘式或感應式等非手接觸式水龍開關, 并配備擦手紙和手套。 每張病床旁須放置手部消毒裝 置(酒精擦手液)1 套。不主張在入口處設置風淋。

五、 醫療操作流程管理

1. 留置深靜脈導管:置管時遵守最大限度的無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 子、鋪設大無菌單、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權衡利弊后選擇合適的穿 刺點,成人盡可能選擇鎖骨下靜脈。建議 2%洗必泰消毒穿刺點皮膚。更換穿刺點敷料的間 隔時間,建議無菌紗布為 2d,專用貼膜可達 7d,但敷料出現潮濕、松動、沾污時應更換。 對無菌操作不嚴的緊急置管, 應在 48h 內更換導管, 選擇另一穿刺點。 懷疑導管相關感染時, 應考慮拔除導管, 但不要為預防感染而定期更換導管。 由經過培訓且經驗豐富的人員負責留 置導管的日常護理。每天評估能否拔除導管。

2. 留置導尿: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導尿。插管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減少 粘膜損傷。對留置導尿病人,采用密閉式引流系統。不主張使用含消毒劑或抗菌藥物的生理 鹽水進行膀胱沖洗或灌注來預防泌尿道感染。懸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 流系統的完整性,不要輕易打開導尿管與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潔,日常用肥皂和水 保持清潔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潔以后還需消毒。每天評估能否拔除導尿管。

3. 氣管插管/機械通氣: 嚴格掌握氣管插管或切開適應證。 使用呼吸機輔助呼 吸的病人應優先考慮無創通氣。對氣管插管者,吸痰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呼吸機螺紋管 每周更換 2 次,有明顯分泌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濕化器添加水須使用無菌水,每日更換。 螺紋管冷凝水應及時清除,不可直接傾倒在室內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氣道。每天評 估是否可以撤機和拔管。

4. 放置引流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持整個引流系統的密閉性,減少因頻繁更換而 導致的污染機會。對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時間較長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換 1 次,更換時 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必須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協助及時報告發 生的問題。 5. 除非緊急狀況或生命體征不穩定,氣管切開、大傷口的清創術等,應盡量在手術室 中進行。更換傷口敷料時遵守外科無菌技術。

六、 物品管理

1. 呼吸機及附屬物品:500mg/L 含氯消毒劑擦拭外殼,按鈕、面板則用 75%酒精擦拭,每 天 1 次。耐高熱的物品如金屬接頭、濕化罐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高熱的物品如一些 種類的呼吸機螺紋管、霧化器,首選洗凈消毒裝置進行洗凈、80℃~93℃消毒、烘干自動完 成,清潔干燥封閉保存備用。亦可選擇 2%戊二醛、氧化電位水、0.1%過氧乙酸或 500mg/L 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無菌水沖洗晾干密閉保存備用。不必對呼吸機的內部進行常規消毒。

2. 其他醫療儀器: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監護儀、輸液泵、微 量注射泵、聽診器、血壓計、氧氣流量表、心電圖機等,尤其是頻繁接觸的物體表面,如儀 器的按鈕、操作面板,應每天仔細消毒擦拭,建議用 75%酒精消毒。對于感染或攜帶 MRSA 或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病人,醫療器械、設備應該專用,或一用一消毒。

3. 護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欄、床旁桌、床頭柜、治療車、藥品柜、門把手等,每天用 500mg/L 含氯消毒劑擦拭。電話按鍵、電腦鍵盤、鼠標等,應定期用 75%酒精擦拭消毒。當 這些物

品有血跡或體液污染時,應立即使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為避免含氯消 毒劑對物品的腐蝕,消毒一定的時間(通常 15min)后,應使用清水擦抹。

4. 勤換床單、被服,如有血跡、體液或排泄物等污染,應及時更換。枕芯、被褥等使用時 應防止體液浸濕污染。

5. 便盆及尿壺應專人專用,每天消毒,對腹瀉病人應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 含氯 消毒劑浸泡 30min。

七、 環境管理

1. 空氣: 開窗通風、 機械通風是保持 ICU 室內空氣流通、 降低空氣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 潔凈 ICU,氣體交換每小時至少 12 次。普通 ICU,建議開窗換氣每日 2~3 次,每次 20~30 min。室外塵埃密度較高的 ICU,自然通風對精密儀器防護存在隱患。動態空氣消毒器,可 作為替代方法,但要正確估算儀器的數量和安放位置,并進行效果評價。不建議紫外線照射 或消毒劑噴灑消毒空氣。負壓隔離病室氣體交換每小時至少 6 次。

2. 墻面和門窗:應保持無塵和清潔,更不允許出現霉斑。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跡 或體液污染時,應立即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各室抹布應分開使用,使用后清 洗消毒,晾干分類放置。

3. 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間、走道、污物間、洗手間、儲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 清水或清潔劑濕式拖擦。對于多重耐藥菌流行或有醫院感染暴發的 ICU,必須采用消毒劑消 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推薦的消毒劑包括 0.2%過氧乙酸和 1000mg/L 含氯消毒劑,但后 者刺激味較大。地面被嘔吐物、分泌物或糞便所污染,可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劑擦拭。不 同房間使用的清潔工具,應分開放置,每天至少消毒 1 次,可用巴斯德消毒法(常用 65℃1 0min)或消毒劑浸泡消毒。

4. 禁止在室內擺放干花、鮮花或盆栽植物。

5. 不宜在室內及走廊鋪設地毯, 不宜在 ICU 入口處放置踏腳墊并噴灑消毒劑, 不宜在門把 手上纏繞布類并噴灑消毒劑。

八、 抗菌藥物管理 參見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九、 廢物與排泄物管理

1. 處理廢物與排泄物時醫務人員應做好自我防護,防止體液接觸暴露和銳器傷。

2. 擁有 ICU 的醫院,應有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病人的感染性液體可直接傾倒入下水道。 否則在傾倒之前和之后應向下水道加倒含氯消毒劑。

3. 生活廢物棄置于黑色垃圾袋內密閉運送到生活廢物集中處置地點。 醫療廢物按照 《醫療 廢物分類目錄》要求分類收集、密閉運送至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暫存地,由指定機構集中無害 化處理。

4病人的尿液、糞便、分泌物和排泄物應倒入病人的廁所或專門的洗滌池內。

5. ICU 室內盛裝廢物的容器應保持清潔,但不必加蓋。

十、 監測與監督 1. 應常規監測 ICU 醫院感染發病率、感染類型、常見病原體和耐藥狀況等,尤其是三種導 管(中心靜脈導管、氣管插管和導尿管)相關感染。 2. 加強醫院感染耐藥菌監測,對于疑似感染病人,應采集相應微生物標本做細菌、真菌等 微生物檢驗和藥敏試驗。 3. 應進行 ICU 抗菌藥物應用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4. 不

主張常規進行 ICU 病室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部皮膚微生物監測,但懷疑醫院 感染暴發、ICU 新建或改建、病室環境的消毒方法改變,應進行相應的微生物采樣和檢驗。 5. 醫院感染管理人員應經常巡視 ICU,監督各項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實,發現問題及 時糾正解決。 6. 早期識別醫院感染暴發和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短期內同種病原體如 MRSA、鮑曼不動 桿菌、艱難梭菌等連續出現 3 例以上時,應懷疑感染暴發。通過收集病例資料、流行病學調 查、微生物檢驗,甚至脈沖場凝膠電泳等工具,分析判斷確定可能的傳播途徑,并據此制訂 相應的感染控制措施。 例如鮑曼不動桿菌常為 ICU 環境污染, 經醫務人員手導致傳播和暴發, 對其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嚴格執行手衛生標準、 增加相關醫療物品和 ICU 環境的消毒次 數、隔離和積極治療病人,必要時暫停接收新病人。

第五篇:ICU醫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 建筑布局和設施管理

1、 周圍環境應清潔、無污染源,區域相對獨立。

2、 放置病床的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污染處理區域和醫務人員生活輔助用房區域等,應相對獨立。

3、 氣流組織:

(1) 普通ICU:應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自然通風不良時應安裝輔助通風設施。 (2) 潔凈ICU:

1) 氣流組織應為上送風下回風。

2) 當潔凈ICU為正壓時,壓差梯度設計成病房>潔凈走廊(緩沖間)>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3) 當潔凈ICU為負壓時,有兩種氣壓設計:潔凈走廊或緩沖間為負壓設計,走廊大于病房0.1Pa以上,走廊小于外界8Pa以上;潔凈走廊或緩沖間設計為正壓時,走廊大于病房8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4、 裝飾必須遵循不產塵、不積塵、耐腐蝕、防潮防霉、防靜電、容易清潔的原則。

5、 有合理的人員和物品流程,有條件的醫院可以設置不同的進出通道。

6、 醫療區域:

(1) 設置病床數量不宜過多,以8~12張為宜。

(2) 新建或改建ICU應設置為單間或分隔式病房,條件許可時設置正壓和負壓單間病房各一個。

(3) 每張病床使用面積大于等于15㎡,床間距大于等于1m;單間病房使用面積大于等于18㎡。

(4) 溫度應維持在22~25℃,濕度應維持在50%~60%。

7、 手衛生設施:

(1) 洗手設施應符合以下要求:流動水、非手接觸式水龍頭開關、洗手液、干手紙,應盡量使用抗菌皂液。

(2) 洗手設施,單間每床一套,開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3) 每張病床均應配備衛生手消毒劑。

8、 在人員流動通道上不應設空氣吹淋室。

二、 環境管理

1、 基本要求

(1) 污染的環境,應先去污,徹底清潔,再消毒。

(2) 清潔工具應標識清楚、分區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類放置。 (3) 清洗消毒人員應接受消毒隔離基本知識培訓。 (4) 清洗消毒人員工作時應做好個人防護。

2、 空氣

(1) 普通ICU 1) 保持空氣清新,每天應開窗換氣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 不建議對空氣進行常規消毒。自然通風受限時,有人情況下應使用對人體無毒無害,且可連續消毒的方法;無人情況下可選用紫外線照射消毒。 (2) 潔凈ICU 1) 使用中應每日自檢正負壓1~2次,方法:在門縫處采用煙柱、飄帶,觀察其氣流方向,

吸入煙霧的房間為負壓。但精確的壓差應采用儀器檢測。 2) 使用中應每日監測溫度、濕度1~2次。

3) 定期對空氣細菌菌落總數進行監測,每季度不少于1次。

3、 墻面和門窗

定期使用清水濕式,保持清潔、干燥。有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時,先去除污染,再清潔、消毒。

4、 物體表面

應使用消毒劑對衛生間、污物處置間、洗手池等臺面進行清潔消毒,每日至少一次。有污染時,先去除污染,再清潔、消毒。

5、 地面

所有地面,包括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污物處理區域和醫務人員生活輔助區域等,應使用清水或清潔劑濕式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污染時,先去除污染,再清潔、消毒。有多重耐藥菌等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時,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班不少于1次。

6、 不適宜的做法

(1) 在室內擺放干花和鮮花、盆栽植物 (2) 在室內及走廊鋪設地毯

(3) 在入口處放置消毒劑的腳踏墊。 (4) 在門把手上纏繞噴灑消毒劑的織物。

三、 人員管理

1、 醫務人員

(1) 應根據床位設置配備足夠數量的醫生和護士,醫生人數和護士人數與床位數之比應達到0.8:1和3:1以上。

(2) 醫護人員上崗前應接受消毒隔離、常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等基本知識培訓,工勤人員上崗前應接受消毒隔離等基本知識培訓。上崗后每年應接受醫院感染繼續教育培訓。

(3) 疑有呼吸道感染綜合征、腹瀉等可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時,應避免接觸患者。 (4) 上崗前應接種乙肝疫苗,每年宜注射流感疫苗。 (5) 進入工作區應著清潔的工作服、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2、 患者

(1) 經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的感染患者應與其他患者分開安置。

(2) 經空氣傳播的感染患者應收治在單間負壓;條件受限時,單間普通病室與病區走廊之間應有緩沖間。

(3) 經飛沫傳播的感染患者應收治在單間病室,病室與病區走廊之間應有緩沖間;條件受限時,病室與病區走廊之間應有實際屏障。

(4) 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或定植患者應收治在單間病室;條件受限時,宜收治在相對獨立的區域,病床間距大于等于1.1m,并拉上病床邊的圍簾。

3、 探視人員

(1) 應以宣傳欄、小冊子等多種形式,向探視人員介紹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基本知識,如手衛生、呼吸衛生(咳嗽)禮儀。

(2) 應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探視,疑有呼吸道感染綜合征、腹瀉等可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或為嬰、幼兒童,以及在社區感染性疾病暴發期間應謝絕探視。

(3) 應指導探視人員探視前后洗手或衛生手消毒,必要時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指導采取額外的防護措施。

四、 ICU物品清潔消毒標準操作規程

1、 基本原則:

(1) 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完整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2) 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除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后再消毒或滅菌。

(3) 各種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終末清潔消毒,使用中定期清潔消毒,污染時隨時清潔消毒。

(4) 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消毒處理。

(5) 應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首先物理消毒滅菌方法。

2、 呼吸機操作面板、監護儀面板、微量注射泵、輸液泵等手頻繁接觸的各種儀器表面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有多重耐藥菌等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時,每班不少于1次。呼吸機外殼、監護儀外殼等非手頻繁接觸的各種儀器表面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

3、 呼吸機螺紋管、霧化器、濕化罐、濕化瓶、咽喉鏡等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直接置于封閉的容器中,由消毒供應中心集中回收處理。

4、 聽診器、血壓計、叩診錘、電筒、血管鉗、剪刀等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一床一套,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至少1次。

5、 經接觸傳播、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專人專用,條件受限時應一人一用一消毒。

6、 床欄桿、床旁桌、門把手等患者周圍物品表面應使用消毒劑擦拭,每日至少2次;有多重耐藥菌等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時,每班至少1次。護理站臺面、病歷夾、電話按鍵、電腦鍵盤、鼠標等應每日擦拭清潔消毒至少1次。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歡迎xxx蒞臨參觀指導下一篇:關于名著讀后感600字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