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控制權理論簡介及評價

2023-03-01

第一篇:控制權理論簡介及評價

國際貿易理論的主要內容及評價

21世紀是一個開放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各國的經濟生活日益國際化了。不同國家或地區在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一種真正意義的全球經濟正在形成。接下來,我給大家談談國際貿易理論的一些主要內容以及評價。

對國際貿易的理論說明分為兩大分支: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國際經濟貿易的理論;二是西方資產階級國際經濟貿易理論。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對資本主義運動規模進行系統和科學的研究時,在國際經濟領域內提出帶有一些普遍性的原理,這些原理對分析當今國際經濟貿易關系,依然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國際經濟貿易理論:馬克思說:“世界貿易和世界市場在16世紀解開了資本主義的近代生活史,創造世界市場的趨勢已經直接包含在資本主義的概念本身中。”理解:一方面,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向國際范圍的擴張,形成了國際經濟貿易關系,他體現了資本家對剩余價值的無限度的追求,放映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質上是世界性的剝削關系。另一方面,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反映了生產社會化和商品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

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發生的基礎是什么呢?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國際分工是商品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的基礎。各國通過貿易分工,能得到實用價值上的好處,增進消費者的福利,還能調劑資源的余缺,滿足生產的需要。

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必然造成發達國家對不發達國家的剝削

通過國際貿易,不同國家之間在生產要素、技術工藝等方面的優勢互補,從投入產出分析必然會有一個社會整體福利量的增加,這個增加量就是國際貿易帶來的經濟效益。國際貿易經濟效益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國內價值和國際價值的比較差異,輸出本國有相對優勢的產品,輸入本國相對劣勢的產品,從而實現價值增殖,節約社會整體勞動支出;二是通過資源的全球范圍內的重新配置,輸出本國相對富裕的產品和資源,以換回本國相對短缺的產品和資源,從而實現實物的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擴大社會再生產規模,創造更多的使用價值,實現價值增殖。馬克思指出,由于既有的國際經濟格局的不合理,決定了在不同國家在貿易利益分配上的不公正,必然造成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剝削。

國際貿易的作用國際貿易由于實現了資源、商品、資本和技術等的國際交換和重新配置,使國際貿易參與國的消費者用相同成本可以得到的商品的數量要大于各國在封閉狀態中自己來生產的數量;而且國際貿易還能對一國的生產產生一系列間接的影響,這不僅表現在某一時間上因資源有效配置而使利潤水平上升,而且表現在國際貿易能促進生產的發展、結構的調整和國民經濟的增長。

絕對成本理論:國際貿易分工理論的創始者,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中,提出絕對成本理論來論證國際貿易發生的基礎。他認為每個國家或每個地區都有對自己有利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如果各國各地區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產條件進行生產,然后將產品相互交換,互通有無,將會使

各國、各地區的資源、勞動力和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將會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物質財富。但是,絕對利益理論的運用有一個前提條件——雙方可以自由的交易他們的產品,如果沒有自由貿易,沒有商品的自由流通,就不可能獲得地域分工帶來的益處。

亞當·斯密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于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后彼此進行交換,則對所有交換國家都有利,這就是“絕對成本論”。絕對成本論是早期的分工貿易理論的理論內容之一。

表1-1英國和葡萄牙的絕對成本差異

呢絨酒

英國100120

葡萄牙11080

例如,葡萄牙生產一單位葡萄酒需要 80個勞動日,生產一單位呢絨需要90個勞動日;英國生產一單位葡萄酒需要120個勞動日,生產一單位呢絨需要100個勞動日。在這兩種商品的生產上,葡萄牙都處于絕對有利地位。這樣的條件下,采取怎樣的國際分工和交換才有利呢?依照比較成本說,葡萄牙應把葡萄酒輸往英國,換取英國的呢絨。這樣對葡萄牙來說比較有利,因其國內用一單位葡萄酒只能換 0.89單位呢絨,若用葡萄酒同英國呢絨交換,則可得1.2 單位呢絨,比本國多得0.31單位。英國用呢絨換葡萄酒,也較國內自行交換有利,因為在英國一單位呢絨只能換0.83單位葡萄酒,而把呢絨輸往葡萄牙則可得1.125 單位葡萄酒,多換0.295 單位。這就是說,當甲乙兩國相比,乙國各種生產率都低于甲國時,乙國應選擇那種與甲國效率相差最小的產品生產,甲國則從乙國進口該產品,這樣對甲乙兩國都有利。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是在亞當·斯密絕對成本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斯密認為國際分工應按由于地域、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絕對差異進行,即一個國家輸出的商品一定是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生產成本絕對低于他國的商品。李嘉圖進一步發展了這一觀點,他認為每個國家不一定生產各種商品,而應集中力量生產那些利益較大或不利較小的商品,然后進行國際貿易。在資本和勞動力不變的情況下,生產總量將增加。如此形成的國際分工對貿易各國都有利。

李嘉圖認為,在資本與勞動力在國際間不能自由移動的情況下,按照比較成本論的原則進行國際分工,可使勞動配置更合理,增加生產總額,對貿易各國均有利。但其前提是完全的自由貿易。因此,比較成本論的核心是“兩利取重、兩害取輕”。

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和新要素理論:1919年瑞典赫克歇爾發表為《對外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的論文中,認為在兩個國家各個生產部門技術水平相同時,兩個國家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也會形成不同的比較優勢,只要生產不同產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仍然存在分工和貿易的基礎。這一觀點經其學生、瑞典經濟學家伯蒂爾-俄林在1933年發表的經典著作《地區間貿易與國際貿易》一書中闡釋和發展,創立了生產要素稟賦理論,理論學界稱其為H-O原理。

第二篇: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地位及重大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其中,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拓和奠基之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它們之間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既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共同主題,又科學地回答了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是一個相互銜接、相互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艱辛探索;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基礎;以江澤民為代表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開拓創新;以胡錦濤為代表的第四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豐富發展;以習近平為代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推進,“四個全面”便是其中的一個表現。我國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使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繁榮;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不斷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邁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經濟大繁榮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此任務的指導下,1982年,黨的十二大正式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觀點。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觀點。2002年,中國已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政府對企業和個人等微觀經濟主體的干預程度大大減弱,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各族人民團結奮斗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礎

旗幟引領方向,旗幟凝聚人心。用科學理論的旗幟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我們黨的一條根本經驗、一個優良傳統。我們黨從一誕生,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黨的七大,又把毛澤東思想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這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成功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思想上的有力指導和理論上的堅實基礎。當今時代,世情、國情、黨情和民情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斗爭錯綜復雜,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碰撞,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尤其是面對近年來出現的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思潮、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嶄新實踐,思想理論戰線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一面面向未來、引領發展的旗幟,就是一面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突破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難題的理論。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發生嚴重**,國際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面臨空前巨大的困難和壓力,黨和國家處在決定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依靠黨和人民,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理論意義還在于,它第一次初步地、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像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怎樣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主題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立足點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關鍵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基本理論,它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對外關系和黨的建設等多領域內的有關理論,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也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理論上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和發展。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下注重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問題上,強調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各族人民實現自己利益、創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創造性事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因此,在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群眾共同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使他們不斷得到看得見的物質文化利益,從而使他們愈來愈深刻地認識到實行改革開放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祖國的富強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也從而使他們更加自覺地為之共同奮斗。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內容豐富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這一科學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這個理論體系,既以其獨創性地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略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篇:《信息安全技術 工業控制網絡監測安全技術要求及測試評價方法》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 工業控制網絡監測安全技術要求及測試評價方法(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一、 工作簡況 1.1 任務來源

《信息安全技術 工業控制網絡監測安全技術要求及測試評價方法》是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5年下達的信息安全國家標準制定項目,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承擔,參與單位包括北京匡恩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和利時集團、公安部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等單位。 1.2 主要工作過程

1. 2015年5月到6月,聯系各個參與單位,進行任務分工和任務組織;研究現有國內外工控安全相關標準,分析各自特點,學習借鑒。 2. 2015年7月到8月 調研國內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現狀,學習、研究、討論國內外相關的標準及研究成果, 確定并編寫總體框架。 3. 2015.8-2015.12 編寫標準初稿,在工作組內征求意見,根據組內意見進行修改。 4. 2016年1月,向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崔書昆老師和王立福老師、石化盈科等行業用戶、和利時等工業控制設備制造商、公安3所等科研院所、長城網際等安全廠商征求意見,根據反饋意見多次修改。 5. 2016年1月,標準編制組召開第一次研討會,根據專家在會上提出的修改意見,對標準進行修改。 6. 2016年5月,標準編制組在“工控系統信息安全標準和技術專題研討會”介紹了標準草案,聽取了來自軌交、石化、電力、冶金、制造業、汽車等行業專家對標準草案的意見并根據專家在會上和會后提出的修改意見,對標準進行修改。 7. 2016年6月,標準編制組召開專題研討會介紹了標準草案,并根據專家在會上提出的修改意見,對標準進行修改。 8. 2016年10月,在信安標委舉辦的成都標準會議周上,項目組就本標準研制情況在會上做了匯報,經組委會成員投票,同意形成征求意見稿。

二、 編制原則和主要內容 2.1 編制原則

本標準的研究與編制工作遵循以下原則: (1)通用性原則

本標準在編制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諸多標準,包括:《工業過程測量與控制安全:網絡與系統信息安全》系列標準(IEC 62443)、《推薦的聯邦信息系統和組織的安全控制措施》(NIST SP 800-53)、《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指南》(NIST SP 800-82)和《信息安全技術 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控制應用指南》,既確保標準科學性,又使得標準內容符合我國國情。

(2)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原則

標準規范是對實際工作成果的總結與提升,最終還需要用于實踐中,并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做到可操作、可用與實用。為此,在本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起草組廣泛征求行業用戶意見。所涉及的工業控制協議是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控制領域的,也允許根據實際情況添加新的工業控制協議。 2.2 主要內容

本標準以工業控制網絡監測系統的安全功能要求為研究目標,研究工業控制系統的技術架構特點、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面臨的安全威脅,確定需要監測分析的工業控制協議和監測系統應具備的功能。

主要內容為針對工業控制網絡監測系統開展產品安全等級劃分、監測技術要求、安全保證要求、測試評價環境及要求、安全保證測試等,從而規定了工業控制網絡監測系統的安全技術要求和測試評價方法。

三、 主要試驗(或驗證)的分析、綜述報告,技術經濟論證,預期的經濟效果

工業控制系統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一系列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包括電力電網、軌道交通、石油化工以及核工業等。網絡攻擊破壞工業網絡信息系統的同時,將極大威脅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導致國家經濟、國防等遭受重大損失。對于工控控制網絡內的安全事件進行收集和分析,從中發現網絡中是否有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或遭到入侵的跡象,并依據既定的策略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工業控制網絡監測是工業網絡動態安全的核心技術,其相關設備和系統是整個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防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對網絡環境下日新月異的入侵事件和過程做出實時響應。工業控制系統特點決定了其安全產品需滿足高可用性、不頻繁升級、低時延、兼容眾多工業私有協議、適應嚴酷工業現場環境等特性。因此工業控制網絡監測系統設計需要兼顧工業應用場景與控制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以優先確保系統的高可用性和業務連續性。

本標準征求意見稿是在深入研究國外工業控制系統相關標準的基礎上,充分調研國內工業控制系統應用,廣泛聽取了專家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的。

本標準編制期間調研和分析了國內工業控制系統應用和安全現狀,研究和分析了國外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體系相關文件和標準,內容包括對網絡監測系統的安全功能要求和系統自身安全要求。安全功能要求包括安全事件監測、安全事件響應、安全策略配置和安全事件審計;自身安全要求包括產品管理、產品可靠性、系統維護、訪問控制和通信安全。本標準是針對用于各行業的工業控制系統網絡監測系統給出的安全技術要求和測試評價方法,可以用于工業控制網絡監測系統設計、開發及測評。

四、 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程度,以及與國際、國外同類標準水平的對比情況,或與測試的國外樣品、樣機的有關數據對比情況

本標準在編寫時參考了GB/T 20275-2006 信息安全技術 入侵檢測系統技術要求和測試評價方法,GB/T 26269-2010 網絡入侵檢測系統技術要求,和 GB/T 26268-2010 網絡入侵檢測系統測試方法等相關標準。

五、 與有關的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關系

本標準的編制,要與《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控制應用指南》等相關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標準協調一致,提供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領域的實施層標準指導。

六、 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經過和依據

本標準編制過程中未出現重大分歧。詳見標準意見匯總處理表。

七、 國家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或推薦性國家標準的建議

建議本標準作為推薦性國家標準發布實施。

八、 貫徹國家標準的要求和措施建議(包括組織措施、技術措施、過渡辦法等內容)

本標準作為國家工業控制系統相關標準體系的一部分,在具體實施時建議與管理、評估類標準配合實施。

九、 其他事項說明

本標準不涉及專利。

標準編制組 2016年11月

第四篇: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專業代碼:081101)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學術隊伍 研究方向一:過程檢測、診斷與控制技術(含風能)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特色和意義

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開發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以潔凈能源補充或替代礦物燃料,是我國能源建設與發展所遵循的原則。我國是世界主要的煤炭生產和消耗國,常規能源危機及其造成的污染后果已日漸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儲量豐富風能資源既可緩解當地電力資源的缺乏,又可促進生產力與經濟的發展。據統計,僅新疆九大風區的風能資源年蘊含量即達到8093億千瓦時,可裝風機8100萬千瓦,年發電量2449億千瓦時,是新疆目前全部發電量的20倍,可見風力發電前景廣闊,開發利用風能是我國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議程。新疆目前具有國內最大的風力發電廠和最大的風力機制造公司。風能的利用,關鍵在風能轉化為電能的設備—風力機制造技術,而風力機的檢測與控制技術是風力機制造及風力機有效運行的基本保證。

風力機的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是以風能領域內的檢測和控制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現代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電子與通訊技術、測量技術等來研究系統的檢測、控制、設計和實現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在風力機制造及風力機有效運行中,由于檢測及被控對象的嚴重非線性、數學模型不確定、系統的工作點變化劇烈等因素,使傳統的檢測和控制方法難以滿足要求。傳統檢測和控制往往只考慮控制系統和受控對象所組成的“獨立”體系,而忽略了環境所施加的影響,而現代大型風力機復雜的檢測、控制和決策問題,必然把外界環境和對象以及檢測、控制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分析和設計。另外對于控制任務或控制目標,傳統控制只著眼于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實際上風力機的檢測與控制任務或目標有多重性和時變性,而且還包括任務所含信息的處理過程,即任務的集合處理。面對復雜的對象、環境和任務,用傳統的檢測與控制理論和方法去解決是不可能的,為使我國的風能利用及風力機制造技術朝著大型化、高度智能化方向發展,就必須研究和使用新的檢測和控制手段。

研究方向二: 智能控制與系統開發

1.神經網絡系統理論。人工神經網絡是由模擬人腦組織結構和功能機制、以現代微分方程理論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新興交叉學科,在圖像識別、生物信息處理、復雜經濟與社會系統模擬等信息工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

2.工業過程模型化、控制及優化。新疆是國家石油、化工、鋼材等的重要生產基地,本研究方向應用現代控制理論、最優控制、工業過程知識以及相關學科知識,重點研究工業過程綜合自動化。不僅研究生產過程自動控制問題,而且注重生產工藝技術、設備運行技術和生產過程的管理技術 。針對新疆特色果蔬深加工生產過程和石油化工生產過程的等的建模、控制與優化理論和方法,探索各類新型控制策略與優化方法,并將最新的研究結果應用于工業過程實際,直接為新疆經濟建設服務。這方面正在進行的研究有新疆屯河有限公司番茄醬生產線過程的建模及優化,生產工藝過程計算機控制系統研究,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工廠信息網中央調度室和全廠DCS及過程控制系統聯網等等。

3.非貢獻分布式網格環境性能預測和任務調度的研究。主要研究分布、異構、非貢獻、大規模的網格環境下,性能評價與預測的模型、算法與分析方法,以及該環境下任務調度的模型、機制與策略。對本地任務優先權高于遠程任務的非貢獻網格計算系統,通過建立合理的性能評價模型和評價方法,提出

-- 0 --

一個應用于網格計算的執行模型?;谠撃P?,設計和執行一個包括性能測量組件、預測組件和調度組件的性能預測和任務調度系統,對系統性能進行有效的評估預測并在執行時進行適當的監控和調整,并在一個統一監控調度框架下協助制定工作負載和數據管理的調度策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能和運行效率。

研究方向三:計算機控制與自動化網絡

計算機控制是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是自動化信息的重要實現方式,是支撐現代多種學科產業化的高新技術基礎,是改造傳統產業、賦予傳統產業新的技術內涵和生命力所必不可少的技術和手段。本研究方向緊密結合新疆經濟建設需要,重點在神經元與智能控制、計算機控制、現場總線技術、基于嵌入式的智能化與網絡化的自動控制系統、電力系統自動化方面進行研究。

梁嵐珍教授等人,將計算機控制技術、自動控制理論、網絡技術與管理學緊密結合,研究生產系統中的集成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工廠企業的綜合自動化問題。研究使用神經網絡在系統建模、信號處理、在線控制方面的應用;特別在模糊控制、自適應控制和遺傳算法等控制技術的應用方面開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先后承擔了新疆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疆教育廳高新技術重點等項目。尤其在校企聯合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近年來完成的主要科研項目:(1)在新疆水文水資源管理、農田節水灌溉方面有:旋漿式流速儀計算機檢定系統、智能流速儀信號檢測系統、遠程計算機水文水資源信息采集控制系統、兵團棉花田地節水噴灌自動控制系統等;(2)石油油田方面有:克拉瑪依煉油廠成品油裝車控制系統監控軟件、吐魯番-坎大哈油田專用通訊網微機檢測系統、油田注水系統中開放式網絡計算機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柯克亞油礦至普石油化工廠的輸油輸氣管線中油閥室安全檢測系統、新疆百口泉聯合站原油和天然氣處理微機監控系統、;(3)在火工自動化方面有:國內首條雷管裝填生產線計算機控制系統、廂式乳化炸藥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分布式膨化硝銨生產過程計算機控制系統,特別是起爆藥自動加藥機械手能夠完成從藥庫到生產線的危險起爆藥傳遞過程,是我國在火工設備上成功應用電氣自動控制技術的首創。

二、 培養目標

1.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必須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特別是要加強研究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學、科研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認真學習和掌握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具有集體主義精神以及追求和獻身于科學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和科學道德。

(2)在本學科內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本學科的現代實驗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學科的進展動向和前沿。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正確的學術傾向和科學的研究方法。

(3)掌握一門外語,具有運用外語熟練閱讀有關的文獻資料的能力、一定的寫譯能力和基本的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4)具有利用高新技術,延伸和拓寬自己的知識和進行創造性工作的能力。能綜合運用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在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領域以及相關領域內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系統運行與管理和產品與裝置的設計與開發。

(5)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具有健全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

-- 1 --

2.(1)導師和碩士點應根據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從每個碩士研究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研究生入學后制定出個人培養實施計劃: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分課程學習計劃和論文研究計劃。課程學習計劃應在研究生入學一個月內提交,在導師指導下根據本學科培養方案制定;論文研究計劃,一般在第二學期末提交。

(2)研究生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學習方式應以自學為主,導師講授和檢查為輔。充分發揮導師和研究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師生合作、教學相長。注意培養研究生的獨立工作和創新能力。培養嚴謹治學、實事求是的良好作風。

(3)碩士學位論文工作是碩士生培養的關鍵和核心。碩士學位論文要由碩士生獨立完成,導師的作用在于指導研究方向,啟發碩士生深入思考、正確分析與判斷,充分發揮碩士生的創造能力和開拓進取精神。論文研究既可在校內進行,也可到有關生產或科研單位進行。

(4)整個培養過程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針,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并重,不僅使研究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實驗技術和系統的專門知識,著重培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經濟建設中實際問題的能力。(5)在指導方式上采取導師負責和碩士點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

(6)加強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質教育,研究生要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和教研室等組織學術活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公益勞動等活動。指導教師要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負責,進一步關心研究生的成長,以身作則,注意引導,嚴格要求,做到教書育人。

3.在職人員為三至

三、本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及學分的基本要求

總學分:38學分其中: 公共學位課

專業外語 基礎學位課 專業學位課

須修 3門; 8學分 須修 1門; 1學分 須修 4門; 9 學分 須修 3門; 6學分

前沿講座(含討論班) 須參加12次;2學分 教學實踐或社會調查(學術活動) 2學分 跨一級學科課程 專業選修課程

須修 1門; 2學分 須修 4門; 8學分

四 — 1本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

-- 2

--

四 — 2碩士研究生前沿講座課(含討論班)的基本要求

1.(1)碩士點組織的以在讀研究生公開發表的論文和研究成果為主的學術報告和討論會。 (2)聘請國內外名校專家和教授舉行的學術講座。 2.

碩士生在校期間除了完成必要的課程學習,還必須參加學術報告及學術交流會,完成前沿講座(含討論班)環節2學分。要求碩士生應參加12次以上課程學習以外的學術交流活動并提交心得體會,至少做一學術報告,學位論文選題報告1次,要求碩士生應在2年內完成選題報告,并按規定填寫選題報告表。

五、本專業碩士研究生文獻閱讀的主要經典著作、專業學術期刊目錄

-- 3

--

六、學位論文的基本標準

申請碩士學位的學位論文應有一定的創新,在理論上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或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實用價

值。應能體現作者在本學科領域打下了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掌握了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已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承擔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

1.碩士研究生論文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理論研究型及應用研究型?;蛘咭谙嚓P研究領域有所創新,要有一定的理論分析及計算機仿真或實驗;或者要求在科研中解決一定的理論或技術難題,在系統分析、設計或開發中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取得了較好的效益或成果。

2.碩士學位論文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由碩士生本人獨立完成。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分析嚴謹,計算無誤,數據可靠,文句簡練,圖表清晰,能體現研究生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優良學風。

3.學位論文工作一般包括文獻閱讀、科研調查、選題報告、理論分析、軟件設計、實驗工作、論文撰寫、論文答辯等環節。選題的準備工作在第2學期課程學習的同時就應著手進行。力爭在第3學期末,最遲在第4學期應正式做選題報告并提交論文工作計劃。碩士生所在碩士點應組織開題答辯并對選題進行審查和把關,碩士論文基本完成后,修改并正式提交論文,方可報學院批準進行論文評閱和學位論文答辯。

4.在最后一學期結束前兩個月,研究生應在導師和指導小組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撰寫工作,交導師審閱后進行修改、補充、打印成冊連同中英文摘要(500~1000字)和詳細提要(8000字左右)一起交研究生部。

學位論文的內容應包括:

-- 4

--

(1)綜述與本課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動態;本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和內容要點,關鍵技術及其解決的技術路線。

(2)課題研究部分應有方案設計,理論建?;驅嶒灲?,分析和計算,試驗方案和試驗步驟、試驗數據記錄,或者程序設計和程序調試結果,試驗數據處理和分析或程序調試結果分析。

(3)對所得結果要有概括和總結,列出有規律性的且在學術上或技術上具有參考價值的結論;指出本課題存在的問題和未解決的問題,提出進一步研究的設想。

(4)比較長的計算機程序和量大的試驗數據應以附錄的形式附于論文的正文之后。(5)引用別人的科研成果和與別人合作的部分應加以說明。

(6)論文要求有500漢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內容對應的英文摘要,與論文內容相關的參考文獻要求有3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獻10篇以上。論文應按我校規定的格式用計算機打印并裝訂成冊。學位論文數字一般不少三萬字,用于學位論文的工作時間一般不少于一年。

5.在校期間要發表1篇以上的學術論文。建議優先考慮在國際期刊、國際會議、以下主要刊物以及相關領域的國家重點刊物上發表:自動化學報、控制理論與應用、控制與決策、信息與控制、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電工技術學報、電力電子技術、電氣傳動、儀器儀表學報、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自動化儀表、電子學報、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系統仿真學報、系統工程學報等。

七、本專業碩士研究生須具備的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

1.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研究生獨立完成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通過碩士學位論文,培養研究生獨立工作、發現和解決問題和分析、綜合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嚴謹踏實的治學態度,以此培養碩士研究生的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能力。

2.具備獨立從事科研及工程設計的能力。學位論文在該領域具有創新性,達到該領域的先進水平。論文工作必須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不少于1年半。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的、完整的學術論文。論文應有文獻調研的系統綜述、實驗過程敘述和數據處理、對研究結果的討論和分析。

3.在學習期間以新疆大學名義作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至少發表1篇與學位論文相關的論文。

八、本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

為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研究生在學習期間應完成一定的實踐工作。其時間安排根據具體情況,可集中也可分散,但必須在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前完成。

實踐工作包括教學實踐、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生產實踐可結合專業特點進行。教學實踐必須面向本科大學生,可以是講課、助課、批改作業、指導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教學實踐應在指定的教師指導下完成。由導師負責科研培訓并安排工作計劃。第4學期末提交實踐及科研培訓報告。

-- 5 --

第五篇:現代控制理論課程心得

摘 要:從經典控制論發展到現代控制論,是人類對控制技術認識上的一次飛躍?,F代控制 論是用狀態空間方法表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對于《現代控制理論》這門課程,本人選擇 了最為感興趣的幾個知識點進行分析,并談一下對于學習這么課程的一點心得體會。

關鍵詞:現代控制理論;學習策略;學習方法;

學習心得 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中,伴隨著學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各學科之間相互交叉、 相互滲透,出現了橫向科學。作為跨接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具有橫向科學特點的現代控 制理論已成為我國理工科大學高年級的主要課程。 從經典控制論發展到現代控制論, 是人類對控制技術認識上的一次飛躍。 經典控制論限 于處理單變量的線性定常問題, 在數學上可歸結為單變量的常系數微分方程問題。 現代控制 論面向多變量控制系統的問題, 它是以矩陣論和線性空間理論作為主要數學工具, 并用計算 機來實現。 現代控制論來源于工程實際, 具有明顯的工程技術特點, 但它又屬于系統論范疇。 系統論的特點是在數學描述的基礎上, 充分利用現有的強有力的數學工具, 對系統進行分析 和綜合。系統特性的度量,即表現為狀態;系統狀態的變化,即為動態過程。狀態和過程在 自然界、 社會和思維中普遍存在。 現代控制論是在引入狀態和狀態空間的概念基礎上發展起 來的。狀態和狀態空間早在古典動力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5O年代Mesarovic教授曾提 出“結構不確定性原理” ,指出經典理論對于多變量系統不能確切描述系統的內在結構。后 來采用狀態變量的描述方法,才完全表達出系統的動力學性質。6O年代初,卡爾曼(Kalman) 從外界輸入對狀態的控制能力以及輸出對狀態的反映能力這兩方面提出能控制性和能觀性 的概念。這些概念深入揭示了系統的內在特性。實際上,現代控制論中所研究的許多基本問 題,諸如最優控制和最佳估計等,都是以能能控性和能觀性作為“解”的存在條件的。 現代控制理論是一門工程理論性強的課程,在自學這門課程時,深感概念抽象,不易掌 握;學完之后,從工程實際抽象出一個控制論方面的課題很難,如何用現代控制論的基本原 理去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則更困難,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 對現代控制理論來說,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將實際系統抽象為數學模型,有了數學模型, 才能有效地去研究系統的各個方面。許多機電系統、經濟系統、管理系統??山聘爬榫€。 正文:現代控制理論課程總結 學習心得 從經典控制論發展到現代控制論,是人類對控制技術認識上的一次飛躍?,F 代控制論是用狀態空間方法表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對于《現代控制理論》這 門課程,在剛拿到課本的時候, 會認為開課的 內容會是上學期學的自動控制理論基礎的累贅或者簡單的重復, 更甚至我還以為是線 性代數的復現呢! 根本沒有和現代控制論聯系到一起。但后面隨著老師講課的風 格的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發現和自己想象的恰恰相反,老師精心準備的 ppt 課件,向我們展示了現代控制理論發展過程,以及該掌 握內容的方方面面,個人覺得,我們不僅掌握了現代控制理論的理論知識,更重 要的是學會了掌握這門知識的嚴謹的邏輯思維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對以后學習其 他知識及在工作上的需要大有裨益,總之學習了這門課讓我受益匪淺。在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中,伴隨著學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各學科之間 相互交叉、 相互滲透,出現了橫向科學。作為跨接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具有 橫向科學特點的現代控制理論已成為我國理工科大學高年級的必修課。 經典控制理論的特點 經典控制理論以拉氏變換為數學工具, 以單輸入-單輸出的線性定常系統為 主要的研究對象。 將描述系統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變換到復數域中,得到系統 的傳遞函數, 并以此作為基礎在頻率域中對系統進行分析和設計,確定控制器的 結構和參數。通常是采用反饋控制,構成所謂閉環控制系統。經典控制理論具有 明顯的局限性,突出的是難以有效地應用于時變系統、多變量系統,也難以揭示 系統更為深刻的特性。 當把這種理論推廣到更為復雜的系統時,經典控制理論就 顯得無能為力了,這是因為它的以下幾個特點所決定。 1.經典控制理論只限于研究線性定常系統,即使對最簡單的非線性系統也 是無法處理的; 這就從本質上忽略了系統結構的內在特性,也不能處理輸入和輸 出皆大于 1 的系統。實 際上,大多數工程對象都是多輸入-多輸出系統,盡管人們做了很多嘗試,但是,用經典控 制理論設計這類系統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 2.經典控制理論采用試探法設計系統。即根 據經驗選用合適的、簡單的、工程上易于實現的控制器,然后對系統進行分析,直至找到滿 意的結果為止。雖然這種設計方法具有實用等很多完整,從而促使現代控制理論的發展:對 經典理論的精確化、數學化及理論化。優點,但是,在推理上卻是不能令人滿意的,效果也 不是最佳的。綜上所述,經典控制理論的最主要的特點是:線性定常對象,單輸入單輸出, 完成指定任務。 現代控制理論的特點 它不僅描述了系統的外部特性, 而且描述和揭示了系統的內部狀態和性能。 它分析和綜 合的目標是在揭示系統內在規律的基礎上, 實現系統在一定意義下的最優化。 它的構成帶有 更高的仿生特點, 現代控制理論以線性代數和微分方程為主要的數學工具, 以狀態空間法為 基限于單純的閉環,而擴展為適應環、學習環等。較之經典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的研究 對象要廣泛得多,原則上講,它既可以是單變量的、線性的、定常的、連續的,也可以是多 變量的、非線性的、時變的、離散的?,F代控制理論具有以下特點:1.控制對象結構的轉 變 控制對象結構由簡單的單回路模式向多回路模式轉變,即從單輸入單輸出向多輸入多輸 出。它必須處理極為復雜的工業生產過程的優化和控制問題。2.研究工具的轉變 (1)積 分變換法向矩陣理論、 幾何方法轉變, 由頻率法轉向狀態空間的研究; (2) 計算機技術發展, 由手工計算轉向計算機計算。3.建模手段的轉變 由機理建模向統計建模轉變,開始采用參 數估計和系統辨識的統計建模方法。 現代控制理論的研究目的 經典控制理論只研究一個輸入輸出變量,且固定參數的定常系統。

我們都十分重視專業應用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也非??粗卦鷮嵉睦碚摶A的必要性,但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如何實現兩者的全面提高,如何兩者平衡是我們關注的。在我們的學習課程中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運用課程知識,提高能力。

現 代 控 制 理 論 報 告

學院:科信學院 班級:電氣五班 學號:110062533 姓名:張馨月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考研之西綜復習全攻略下一篇:開展道德主題教育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