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設強大軍隊的必要性

2023-02-21

第一篇:建設強大軍隊的必要性

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范文模版)

第四節: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一: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強調指出,國防和軍隊建設是國家安全的堅強后盾。沒有一個鞏固的國防,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和平發展就沒有保障,強國的夢就難以真正實現。強國才能衛國,強國必須強軍。面向未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衛祖國和人民的和平安寧,必須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當前,國際力量對比有利于保持世界形勢總體穩定的大環境沒有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大戰打不起來,總體和平態勢可望保持。但天下還很不安寧。國際體系進去加速演變和深度調整時期,各種國際力量加快分化組合,大國關系進入全方面角力新階段,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世界依然面臨著現實和潛在的戰爭威脅。我國周邊安全的復雜性、多變性趨于明顯。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持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計劃將60%的海軍軍艦部署到太平洋地區,還將把其本土以外60%的空軍部署到亞太地區是亞太地區日益成為國際戰略和博弈的焦點;日本積極謀求擺脫戰后體制,大幅調整軍事安全政策,在釣魚島問題上制造事端;個別海上領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采取挑釁性舉動,在非法“占據”的中方島礁上加強軍事存在;一些域外國家也極力插手南海事務,和別國家對華保持高頻度??盏纸鼈刹?,海上方向維權斗爭將長期存在;地區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活動猖獗,我國周邊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增大;“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東突”、“藏獨”分裂勢力危害嚴重,反華勢力圖謀制造“顏色革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面臨更多挑戰;隨著國家利益不斷拓展,海外能源資源,戰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機構、人員和資產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問題凸顯;機械化戰爭形態向信息化形態加速演變,世界主要國家大力發展軍事高新科技,搶占太空、網絡空間等國際競爭戰略制高點,積極調整國家安全戰略和防務政策,加緊推進軍事轉型,重塑軍事力量體系。在這種復雜的安全態勢中,軍事力量處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抓緊做好軍事斗爭準備,才能有效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安全,才能確保一旦有事能夠斷然出手、決戰決勝。

努力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我們的軍隊不僅要保衛傳統的領土領海領空安全,而且要保護海洋、太空、網絡電磁空間等新型安全領域安全;不僅要維護國家安全利益,也要維護國家發展利益,做到國家利益延伸到哪里,軍事力量就要達到哪里;不僅要維護自己國家的安全和發展利益,而且也要維護國際和地區的安全和穩定,為國際和地區提供公共安全產品。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埋頭苦干,加緊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縮小與軍事強國的差距,為最終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人民解放軍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是黨獨立領導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經過土地革命戰爭??谷諔馉幒徒夥艖馉?,人民軍隊在黨領導下,走過了光輝的道路,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為保衛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人民軍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了一系列優良傳統和作風。鄧小平指出“從井岡山起,毛澤東同志就為我軍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樹立了非常好的作風。”這些好的制度和作風,在和平建設時期,仍要繼承和發揚光大。

2013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這一目標,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建設強大人民軍隊的不懈追求,明確了加強軍隊建設的聚焦點和著力點,適應了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發展變化,抓住了軍隊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黨在新形勢建軍治軍的總方略。

第一, 聽黨指揮是靈魂,決定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人民軍隊是黨締造的,一誕生便與黨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始終在黨的絕對領導下行動和戰斗。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只有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人民軍隊的性質。80多年來,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經受住各種考驗,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根本的就是靠黨的堅強領導。這是我們軍隊的軍魂和命根子,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關系我軍性質和宗旨、關系社會主義前途命運、關系黨和國家長久治安。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異常激烈。一些敵對勢力極力鼓吹“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就是妄圖動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在這個根本政治原則問題上,我們要頭腦清醒,決不能有絲毫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最緊要的事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權威,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要靠一套制度作保證。這些制度主要包括:堅持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屬于黨中央、中央軍委,軍委實行主席負責制;實行當位制、政治委員制、政治機關制;實行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實行支部建在連上。要堅持把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和掌握部隊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官兵,持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堅定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政治自信政治自覺,打牢官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思想政治基礎,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第二, 能打勝仗是核心,反映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向。軍隊首先是一個戰斗力,是為打勝仗而存在的。新形勢下人民軍隊的只能使命不斷拓展,但作為戰斗隊的根本職能始終沒有變。歷史經驗表明,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直接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中國人民解放軍素以能征善戰著稱于世,創造過許多輝煌的成績。同時也必須看到,能打勝仗的能力標準是隨著戰爭實踐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以前能打勝仗不等于現在能打勝仗,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水平與國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與世界先進軍事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軍隊打現代化戰爭能力不夠,各級干部指揮現代戰爭能力不夠,這些問題依然很現實的擺在我們面前。習近平在廣州地戰區考察時強調,要牢記,能打仗、打勝仗是強軍之要,必須按照打仗這個標準搞建設抓準備,確保軍隊能夠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要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根本標準,堅持把戰斗力標準貫穿到軍隊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把提高戰斗力作為全軍各項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戰斗力來衡量和檢驗各項工作;要推動軍事戰略創新發展,堅持貫徹新時期積極防御軍事戰略方針,立足最復雜最困難情況搞好應對強敵軍事干預的戰略籌劃;要堅持不懈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準備,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牢固樹立練兵打仗、帶兵打仗思想,牢固樹立隨時準備打仗的思想,牢固樹立立足現有條件打勝仗的思想,真抓實備、常備不懈,努力把軍事斗爭準備推進到新階段;要堅決貫徹戰訓一致原則,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部隊,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下摔打鍛煉部隊,是部隊都練就過硬的打贏本領。

第三, 作風優良是保證,關系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作風優良市人民軍隊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古往今來,作風優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隊,作為松散可以搞垮常勝之師。在長期實踐中,人民軍隊培育和形成了一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把這些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代傳下去,關系軍隊建設全局,關系軍隊形象和戰斗力建設。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人民軍隊的性質永遠不能變,老紅軍的傳統永遠不能丟,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永遠不能改。隨著社會環境變化,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在部隊也有所表現。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會自毀長城,必須以踏實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堅持按照標準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把軍隊的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以作風的根本好轉為強軍興軍提供堅強保證。要繼承和發揚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自覺踐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糾治發生在士兵身邊的不正之風,保持人民軍隊長期形成的良好形象;從嚴治軍是建設強大軍隊為核心,下大氣力整肅軍紀,堅決克服管理松懈、作風松散、紀律松弛現象,堅決克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想象;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要強化強基固本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把黨支部建設作為基層建設的重點來抓,推動集成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三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統一于建設強大人民軍隊的實踐,體現了堅持根本建軍原則、軍隊根本職能、特有政治優勢的高度統一,體現了永遠站在人民立場、捍衛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質要求,明確了強軍興軍的目標圖、路線圖、展開圖。實現強軍目標必須緊緊扭住強軍之魂、強軍之要、強軍之基,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按照“三位一體”要求全面加強建設部隊。

第二篇:鞏固國防,強大軍隊

1、在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充分肯定了過去5年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巨大成就,對今后一個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報告第九部分圍繞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對關系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做出了深刻闡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理論性、戰略性、指導性很強,隊在新的起點上開創國防和軍隊建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何為努力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

2、這個課題主要圍繞三方面展開:

3、首先 我們來探討下第一個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國防和軍隊建設部分立論的基本前提和依據,是對國家安全形勢的科學分析判斷。報告指出:“我國面臨的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要求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一個大的發展。”這一重要論斷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家安全環境新特點新趨勢的深刻把握,體現了國防建設必須堅持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的內在邏輯和基本規律,也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對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期待。

4、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新的深刻復雜變化。亞太地區戰略格局醞釀深刻復雜調整,熱點難點問題久拖不決,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時有升溫,極端主義活動猖獗。美國強化亞太軍事同盟體系,加大介入地區安全事務力度,我國周邊安全的復雜性、多變性趨于明顯。國內方面,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臺獨、東突、藏獨等分裂勢力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能源資源安全、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加突出。以上就是基于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

5、因此,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國家安全和和平發展的重要保障。必須堅持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構想,加緊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持之以恒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共同完成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愿望,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6、怎樣理解堅持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以推動。。。。

7、這是。。。

8、只要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9、。。。只有這樣才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10、如何認識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奉行。。。。 這段話鄭重宣示了中國防御性國防政策的性質,體現了中國軍事力量的特點,充分表明我國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戰略意圖的高度透明。

11、中國有廣闊的領土和遼闊的海洋,陸地邊界2.2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公里,面臨復雜多樣的傳統安全挑戰和非傳統安全挑戰,受到分裂勢力和恐怖主義等威脅。中國武裝力量肩負對外抵抗侵略、保衛祖國,對內維護社會穩定、保衛人民和平勞動的神圣職責。

12、推進國防和軍隊化是中國實現和平發展的必要保障,是中國合理的國家安全需要。同時,中國國防開支是合理適度的。2012年中國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是1.28%,與美國的4%、其他國家2%-3%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方面還面臨追趕和補課的艱巨任務。

13、長期以來,中國積極開展對外軍事交流合作,。。。。。

14、按照黨的十八大的戰略部署,中國軍隊、、、、、

15、綜上所述,我們應共同努力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為推動建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謝謝。

第三篇: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具有極端重要性

編者按 為扎實推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打牢官兵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礎,總政宣傳部圍繞為什么必須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而不能搞“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這個重大問題,組織撰寫了《永遠不變的軍魂》一文,與中宣部《六個“為什么”——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一起合編成《七個“為什么”——對幾個重大問題的回答》一書,作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學習貫徹胡主席關于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輔助材料。

人民軍隊自誕生之日起,始終高舉黨的旗幟,聽從黨的指揮,牢記使命,英勇奮戰,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歷史雄辯地表明,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首要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的懷疑和動搖。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建軍的根本原則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們黨經過艱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認識,是我軍的建軍之基、立軍之本。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曾產生過各式各樣的政黨和組織,也曾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軍隊和武裝,但都沒有能夠擔負起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都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退出了歷史舞臺。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承擔起中華民族獨立和振興的重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掌握著一支忠誠于黨的無產階級軍隊。但是對黨絕對領導軍隊這個問題,我們并不是一開始就認識很清楚的。在黨初創時期,由于斗爭經驗不足,對獨立掌握武裝力量認識不夠,以至于當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時,大批手無寸鐵的中國共產黨人和革

命群眾遭到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從血的教訓中深刻認識到,黨必須要有自己的軍隊,槍桿子里面才能出政權,毅然發動了南昌起義,走上了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南昌起義,黨在起義部隊團以上單位建立了黨的組織。三灣改編,在連隊建立黨支部,在班、排設立黨小組,連以上設黨代表,從組織上解決了黨直接掌握士兵群眾的重大問題。古田會議,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確立了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制度和措施。長征途中,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張國燾與黨爭軍權、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行徑進行了毫不妥協的斗爭,保證了黨對紅軍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毛澤東在總結這一歷史教訓時深刻指出:“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此后,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中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鄧小平同志多次告誡我們:軍隊要聽黨的話,不能打自己的旗幟。江澤民同志反復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胡錦濤主席在領導我軍建設的實踐中,對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作了許多重要論述,明確指出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首要問題。歷史充分證明,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革命特殊規律的內在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正確抉擇。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由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決定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方國家多黨制不同,我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黨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政治制度決定軍事制度。與我國特有的政治制度相適應,在對軍隊的領導和指揮上,只能由中國共產黨來直接掌握,而不能由其他任何政治力量來領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成為我國的基本軍事制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個根本原則,歷經80多年的風雨而不動搖,還在于它本身有一系列穩固的、成熟的要求和制度。這些根本要求是:我軍必須完全地無條件地置于黨的領導之下,無論發生什么樣的情況,都毫不動搖地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揮;決不允許向黨鬧獨立性,不允許其他政黨在軍隊中建立組織和進行活動,也不允許任何個人向黨爭奪兵權;未經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授權,任何人不得插手軍隊,更不得擅自調動和指揮軍隊。這些根本制度是: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集中于黨中央、中央軍委;部隊各級黨委堅持貫徹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實行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

長分工負責制;團以上單位設立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制度;支部建在連上。這些制度構成了一個嚴密、科學、完整的體系,實現了黨的組織與軍隊建制的緊密結合,實現了黨的領導與軍事行政領導的內在統一,是堅持和貫徹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保證。正是因為有這些科學完備的原則和制度,才能確保中國共產黨是我軍唯一的獨立的領導者和指揮者,確保黨對軍隊實施直接、徹底、全面、統一的領導和指揮,確保槍桿子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建軍學說與中國軍事斗爭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我軍區別于任何資本主義國家軍隊的政治優勢。實踐證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個根本原則,有利于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加強軍隊建設,有利于保證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的高度集中統一,有利于發揮軍隊在保衛和建設國家中的職能和作用。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能夠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證。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政客、國內反動派都預言共產黨的天下坐不了幾天。蘇東劇變后,西方敵對勢力再度斷言,中國共產黨會很快倒臺。但事實卻是,我們黨不僅沒有垮臺,反而執政地位更加牢固,黨的事業蒸蒸日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槍桿子牢牢掌握在我們黨的手里。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不僅是我們黨能夠奪取政權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黨執好政和長期執政的重要保證。正如胡主席指出的:“總結歷史,我們完全可以說,黨和人民事業之所以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社會主義中國之所以能夠在國際風云劇烈變幻中始終站穩腳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有人民解放軍這樣一支忠于黨、忠于社會主義、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的英雄軍隊。”新世紀新階段,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面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的嚴峻斗爭,只要我軍始終聽從黨的召喚、服從黨的指揮,始終成為黨鞏固執政地位的中堅力量,我們黨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社會主義紅色江山就能永不變色。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能夠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一個國家的軍隊掌握在什么人手中,始終是關系這個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近代中國,很長一段時間軍閥混戰、有國無

防、任人宰割,就是因為軍隊淪落成為個人或狹隘利益集團服務的工具。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才能真正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湯蹈火、浴血奮戰,成為捍衛國家的堅強柱石、保衛人民的鋼鐵長城、建設國家的重要力量。正因為我們黨有一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每當國家和人民遇到危難時刻,這支軍隊都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擔,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使國家獲得了安寧,社會保持了穩定,人民得到了幸福。當前,我國面臨的安全環境復雜嚴峻,國家利益不斷拓展,我們要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迫切需要有一個和諧穩定的內部環境和安全的外部環境。只有在黨的絕對領導下,我軍才能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強大的安全保障。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能夠永葆我軍性質宗旨和強大戰斗力。黨有遠大的理想抱負,黨有正確的綱領路線,黨有不為一己之私的寬闊胸襟,當這樣一個先進的政黨賦予軍隊崇高的政治職責,為軍隊指引方向的時候,軍隊就有了光明的政治前途。在8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正因為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我軍才始終保持了統一的意志、堅強的團結、鐵的紀律,既沒有被外部的敵人所撼倒,也沒有被內部的野心家所分裂;才始終保持了強大戰斗力,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無堅不摧、無往不勝;才始終贏得了人民群眾愛戴和支持,有了不竭的力量源泉。新世紀新階段,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快推進,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更加繁重。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就能以黨的先進性確保人民軍隊的先進性,使我軍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就能依靠黨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戰略戰術,保持我軍英勇善戰的本色和強大戰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就能以黨與時俱進的品格保持我軍的生機活力,不斷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創新發展。

第四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大戰略思想

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大戰略思想 “十二五”軍隊改革與發展的基本

遵循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1、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題、主線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主線密切相關。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根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確定了“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特別是提出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的指導方針。這對于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起著選擇路線方向、抓住關鍵問題、確定動力機制的重要作用。國防和軍隊建設始終與黨的要求相符合,與國家發展同脈動。“十二五”時期是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目標的重要時期,也是切實做好軍事斗爭準備、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關鍵時期。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胡主席從國家安全和發展形勢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要求出發,著眼不斷增強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能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重要力量支撐和堅強安全保障,明確提出了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的重大戰略思想。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主線的確定,與經濟社會發展主題主線的確定,時間銜接、思想一致、內容契合、功能互動,是同一主旋律在不同領域的生動體現。

2、主題和主線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

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與主線并列使用的情況下,具體分析二者的關系,可以看出:主題強調的是基本方針,主線強調的是基本途徑;主題規定了發展過程的主導價值,主線規定了發展過程的主導機制;主題的性質決定了主線的樣式,主線的確立保證了主題的貫徹;沒有主題,主線就缺少靈魂,沒有主線,主題就只能懸置。

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把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軍隊建設的戰略任務,努力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水平,不斷開創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新局面。

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就是要充分認識經濟社會發展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這一戰略部署對于軍隊戰斗力建設的重要指導意義,自覺運用科技進步推動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規律,把戰斗力生成模式切實轉到以信息為主導、以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為增長點、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上來,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官兵素質提高、管理創新上來,轉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上來,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這就要求以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促進軍事斗爭準備水平的提高,推進我軍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堅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來衡量和檢驗軍事、政治、后勤、裝備各領域建設成效,通過發展新型作戰力量提升軍隊整體作戰能力,切實轉變軍隊建設發展方式和軍隊保障方式。

3、主題和主線是把握趨勢、解決問題、推進發展的基本遵循。

經濟社會主題是執政黨根據對社會發展主要矛盾的分析判斷而確定出來的。確立科學發展這一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就能夠著力解決阻礙發展的矛盾問題,牢牢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堅持貫徹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基本原則,為實現科學發展目標而共同奮斗。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題,是黨中央、中央軍委根據國家安全形勢、軍隊建設環境變化、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階段,著眼履行軍隊歷史使命要求,針對軍事能力與軍事任務還不相適應的問題,確定的一個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總綱”。主題是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發展的主要趨勢,是確立的主要原則,是奮斗的主要目標。確立科學發展這一主題表明,面對更趨復雜的安全和發展外部環境,面對更加艱巨的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繁重任務,面對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使命,我軍必須主動適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使命意識,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全面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能力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著力解決影響體系作戰能力建設的突出問題,努力把國防和軍隊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是破解經濟社會發展內在矛盾的主要途徑,是按照主題要求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線,是確立科學發展主題并使之進入國防和軍隊建設實踐的必然要求,是對戰斗力要素及其結合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的正確反映,是對信息技術條件下戰斗力關鍵因素和基本形態的準確把握。確立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這一主線表明,提高軍隊的科學技術含量,加強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的軍隊質量建設,成為世界軍事發展的主要趨勢,過去那種單純依靠增加人員規模和一般技術武器裝備數量來提高軍隊戰斗力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化戰爭的要求,必須推進軍隊建設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切實把軍隊戰斗力生成模式轉到依靠科技進步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高新技術進步上來。

4、胡主席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與主線的戰略思想,是對新世紀新階段我軍堅持科學發展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對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基本規律的深刻揭示,是“十二五”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主題和主線的確立,使我們對以往推進科學發展的實踐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對當前和今后發展的戰略方針有了更為自覺的認識。牢牢把握這一主題和主線,就能夠在諸多目標當中明確主要目標,在諸多“招數”當中抓住主要“招數”,在諸多問題當中把握主要問題,在諸多方針當中服務主要方針,確保在重要時期、關鍵時期平穩快速發展,取得切實成效。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必將有力推動有效履行使命能力的提高。從能力的生成機制看,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是多種因素的綜合產物。能力要以資源為基礎,一般來說,可支配資源越多,能力基礎越厚實。但如果資源分配使用不合理,沒有真正主要用在能力建設上,資源也不能轉化為能力。能力不僅是硬件的能力、武器裝備的能力,而且也是軟件的能力、編制體制的能力。如果編制臃腫、體制繁瑣,武器裝備的效能也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只有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才能圍繞提高有效履行使命能力,全面加強部隊建設;才能增強軍費使用的科學性和效益,讓有限的軍費轉化為更大的戰斗力。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必將有力推動我軍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自己??茖W發展是貫穿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主題,也是維護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主題。堅持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就能夠從國家安全發展的大局出發搞好軍隊建設的戰略籌劃,積極主動地把風險挑戰轉化為軍隊改革發展的動力機制,更加有效地發揮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的發展環境、空間和條件。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必將有力推動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當前,國防和軍隊深化改革主要不是在數量規模上做文章,而重點是要解決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調整和優化軍隊組織形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一方面為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提供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保證,一方面又需要依靠科學發展觀指導,依靠符合科學發展的改革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既勇于邁出改革步伐,又堅持科學慎重態度;立足軍隊改革發展全局,正確處理深化改革、保持穩定、提高戰斗力三者關系,盡可能降低改革的風險和代價,掌控好各項改革任務的節奏。

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是關系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戰斗力生成模式是戰斗力高低強弱的決定性因素,戰斗力要素的內涵發生根本性變化,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必然成為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否則,維持原有的戰斗力生成模式,勢必遲滯拖延軍事能力的提高,難以有效履行軍隊使命,“該出手時出不了手”。戰斗力生成模式涉及到軍隊的技術結構、組織形態、人員素質等,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實質上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一場深刻變革,必將促進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準備各領域的整體提升。

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是解決我軍建設兩個“不相適應”主要矛盾的內在要求。我軍武器裝備建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信息化建設總體技術水平還不高,存在著影響體系作戰能力建設的矛盾和問題,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不足,等等。這些問題說到底都是戰斗力生成模式尚未完成轉變所造成的,解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實現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依靠模式轉型提高我軍現代化水平和軍事能力。

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是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貫徹這一主線,才能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訓練部隊,推進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和高效利用,統籌謀劃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的體系配套,不斷完善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融合機制,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高融合層次。

5、以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正確理解和把握二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是在實踐中堅持好這一主題、貫穿好這一主線的前提。

主題決定主線,主線深化主題。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基本方針和指導原則,決定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方向,決定了建設什么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的基本遵循,決定了以什么主線建設軍隊。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戰斗力作為軍隊發揮功能的基石,必須不斷提高更新,用科技進步的最新成果賦予戰斗力以新質,用系統優化的科學標準構建新型戰斗力生成模式,用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引導我軍戰斗力建設,科學發展主題決定了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這一主線。確立主題,還要有主線與之相配合,主線具有獨特作用。在2005年底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胡主席明確提出了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思想。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對這一思想的認識更加深刻。明確提出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已成為實踐的邏輯與思想的邏輯的必然要求。主線作為基本方法,是使主題向實踐深化的基本途徑;主線作為關鍵問題,是使主題向實質深化的焦點所在;主線作為貫穿線索,是使主題向各領域深化的中介條件。切實增強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緊迫感,把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作為“十二五”時期國防和軍隊發展的主線,貫穿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準備全過程和各領域,正是科學發展主題的深化。

主題是主線的出發點,主線是主題的落腳點。確立國防和軍隊科學發展主題,就要繼續回答和解決依靠什么主要方式、通過什么主要途徑,把科學發展落在實處、變為現實的問題,也就是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主要矛盾的問題??梢哉f,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是形成主線的出發點,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是推進主題的落腳點。沒有科學發展,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就缺少目標牽引;沒有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科學發展就很難落到實處。戰斗力生成模式既是科學發展的落腳點,同時也是科學發展主題的生長點。正是基于對我軍戰斗力建設的基礎與現狀的全面了解,基于對信息化條件下戰爭形態、作戰樣式、組織形態新特點新規律的深刻認知,才能夠從具體到普遍,提煉出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綱領。

主題為主線確立標準,主線為主題提供支撐。主題既提供目標導向,也提供價值導向、標準導向。新世紀新階段國防和軍隊建設,只有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才能有正確的方向、科學的內涵、強大的動力,才能為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確立目標、標準和牽引。戰斗力生成模式怎樣轉變、轉變成效怎樣檢驗,都要符合科學發展主題要求,都要保證增強軍事斗爭準備的有效性,充分發揮信息能力在戰斗力生成中的主導作用,抓好各種作戰力量、作戰單元、作戰要素的融合集成,著力培育軍隊戰斗力新的增長點,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主線既體現和實踐著主題,也證明和支持著主題。貫穿主線就是堅持主題的實際證明,就是支持主題的重要活動。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速度、進度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確證著國防和軍隊科學發展的廣度、深度和高度。推動科學發展,就必須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國防和軍隊建設就有了發展的重點、建設的抓手、工作的聚焦,就能夠獲得支撐、力量和保障。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成效越為顯著,國防和軍隊建設科學發展就越為扎實。

6、主題已確定,主線已明確。進入“十二五”時期,大力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必須堅持主題與主線的統一。

堅持主題與主線的統一,就要切實體現在“五個更加注重”上。“五個更加注重”突出了貫徹主題主線的著力點,從不同方面加強了主題與主線的統一。更加注重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部隊,是貫徹主題主線的思想政治要求,思想政治建設增強了貫徹主題主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更加注重拓展和深化軍事斗爭準備,是貫徹主題主線的軍事職能要求,軍事斗爭準備蘊含了貫徹主題主線的指向性和迫切性;更加注重改革創新,是貫徹主題主線的動力機制要求,改革創新促進了貫徹主題主線的進展和深化;更加注重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貫徹主題主線的治軍方針要求,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提供了貫徹主題主線的法制基礎和紀律保障;更加注重提高軍隊建設質量和效益,是貫徹主題主線的質量效益要求,質量效益確立了貫徹主題主線的價值準則和檢驗標準。

堅持主題與主線的統一,就要提供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保證。推動國防和軍隊科學發展,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都要以構建相適應相符合的體制機制為任務,同時也要以提供相適應相符合的體制機制為條件。是否科學發展,能否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定的體制機制的產物。要認真研究和解決保證科學發展和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體制機制問題,如領導管理體制機制、聯合作戰體制機制、作戰力量結構編成、教育訓練體制機制、人力資源政策制度、后勤保障政策制度等,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現代軍隊建設規律的科學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運作方式,實現從要素到體系、從實體到信息、從硬件到軟件、從分散到聯合的能力躍升。

第五篇:大學生士兵對軍隊建設的作用

2009年起開始實施的大學生入伍政策,大批大學生士兵走入軍營,改善了我軍兵員素質結構,有力促進了部隊戰斗力生成提高。部隊普遍反映,大學生士兵在部隊成長發展勢頭良好,日益顯現出他們的特有優勢,已經成為部隊建設的一支重要生力軍。這開啟的是軍隊建設史上的新時代,具有標志意義。

我軍歷史上有過3次知識分子抑或學生大規模入伍,帶來的都是我軍發展尤其是人才隊伍建設上的大發展。

第一次出現在延安時期。由于有了大批知識分子投奔延安,而帶來延安文化建設的一次躍升。當時之所以出現“天下英雄豪杰云集延安”之勢,源自兩個方面:一是知識分子認識到中國的希望在共產黨、在延安;另一個是黨對知識分子的作用在認識上有了突破,即通過長期的革命實踐,及經驗教訓,全黨開始初步認識到知識分子對中國革命的極端重要??箲鸪跗?一批知識分子為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投奔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但由于黨內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懷疑甚至排斥知識分子的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知識分子的革命熱情,抑制了知識分子作用的發揮。

據此,毛澤東于1939年為黨中央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政策性文件,強調“全黨同志必須認識,對于知識分子的政策,是

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根據這一精神,總政治部通知各部隊,要“大批地吸收純潔的革命的知識分子參加基層工作”。1940年,中央指示要“大批收容知識分子,只要稍有革命積極性者,不問其社會出身如何,來者不拒,一概收留”。此后便出現了“革命的知識青年成批地投入軍隊”,這成為八路軍中的“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據統計,從1937年到1942年年底,有10萬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沖破日偽反動派的重重障礙投奔延安。

第二次是解放后不久。為了適應軍隊建設的需要和改善部隊官兵的文化構成,國家動員數萬名大學生進軍隊,這又是一次官兵文化素質的躍升。也就是說,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要避免被扼殺于搖籃之中,必須建設一個強大的國防,而達成這一目標

的途徑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力提高廣大官兵的文化素質;再一個就是加緊撒手锏武器的研制。兩方面都涉及到吸收地方人才入伍,于是國家和軍隊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從地方院校接收了大批畢業生充實到部隊軍官隊伍中來。

正是這一有力措施的落實,不僅提高了部隊的整體文化素質,同時也保證了一些技術軍兵種順利組建成軍。在加快國防尖端武器裝備研制方面,除了進一步發揮原有軍隊科技人員的作用外,還有針對性地選調地方科技人員到軍隊中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甚至從國外吸引一

批高層次專家于國防科研領域??梢哉f,這個時期最為充分地體現了知識分子在國防建設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第三次是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更好地完成我軍建設機械化軍隊對軍官素質的需要,自1980年起,我軍便有計劃、大批量地接收地方大學畢業生入伍。為了加強這一工作,1983年3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轉了國家計委、教育部、總參、總政《關于分配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到軍隊培養軍政指揮干部的請示的通知》,從這一年起,連續3年從地方大學批量招收畢業生,補充到基層軍事指揮崗位上去。當時人們習慣稱之為學生官,這一次同樣對軍隊基層軍官隊伍素質的改善,尤其是更新部隊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與前3次大量吸收知識青年入伍,本次有了許多新的特點。首先,這一次招收大學生入伍,與其說是軍隊建設的特殊舉措,不如說是國家與軍隊建設發展到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

依照國際劃分,當大學入學率達到15%后,便由精英教育化為大眾化教育,超過50%便成為普及化教育。中國1998年大學入學率是9.8%,那時仍然屬于精英教育階段,到了2002年便突破了15%,從此大學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此后提高很快,2007年時達到23%。大量的大學生產生出來,必然要進入各行各業,包括軍隊,這有其客觀必然性。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困難,這種情況下軍隊招收大學生入伍便順乎自然。

從部隊來看,近幾年以來,我軍在裝備研制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

展,很多技術含量高、科技水平高的武器裝備得到廣泛的應用。為了使這些高科技含量的武器裝備能夠最大的發揮作用,在短時間內形成戰力,就需要在一線部隊有一批具有高知識、掌握高技術、精通業務、高學歷的軍事骨干。

我軍正在向現代化、信息化轉型,所更新的內容不僅是武器裝備,更主要的是士兵知識層次和知識結構的更新。以往,我軍征召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城鎮的高中畢業生,在使用和操作高技術,高科技含量的武器裝備上,這些高中畢業生相對困難一些,已經很難適應高科技武器裝備的需要。改善士兵的知識結構,提高士兵的知識水平,已經是我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征召大學生士兵入伍可以使我軍在短期內改善士兵的知識層次,提高基層部隊的知識結構,是快速解決我軍全面提升士兵知識結構的最佳辦法。

自古英雄多壯志,馳騁沙場建功勛。時代呼喚高素質士兵,時代造就高素質士兵。我們堅信大學生新兵和其他新兵一樣,一定能夠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成長成才,我們期待更多優秀大學生投身于國防和軍隊建設偉大事業,讓火紅的青春在八一軍旗下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教師培訓校長動員講話下一篇:教師經驗交流活動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