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加強黨的理論建設創新

2023-02-19

第一篇:加強黨的理論建設創新

加強和改進黨的理論創新

今天我要討論的課題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創新理論。那么,什么是黨的創新理論,為什么要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黨的創新理論有什么樣的魅力,黨的創新理論給我們哪些啟示以及思考,我們怎么樣才能學好黨的創新理論。這些問題我將在下面的文章中一一解答,而本文的重點在于怎么樣學好黨的創新理論,這個問題的探討對于基層的群眾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什么是黨的創新理論

1、

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論含義

黨的創新理論,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是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2、黨的創新理論重要性

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是向全黨提出的一個重大的戰略任務。它來源于實踐、扎根于人民,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和群眾基礎,又對人民群眾的實踐起著根本指導作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展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我們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而落實好這一戰略任務,要求我們大力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二、黨的創新理論的魅力無窮

1、黨的創新理論有怎樣的魅力和活力

我們黨的創新理論充滿魅力,充滿活力。一個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個政黨要站在時代前列,一刻也離不開理論創新。黨的創新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用來解決中國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人民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有一種深入了解的渴望,對黨的創新理論有一種強烈認知的需求。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都值得我們跟進一步、深入一步的研究。

2、明確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性

束之高閣的理論沒有生命力,理論一經群眾掌握,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黨的創新理論來自群眾,需要平民化、生動的宣講服務群眾。當前,一些人錯誤認為黨的理論高高在上,覺得黨的理論常常是“兩張皮”、“空對空”。(錯誤觀點)而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在單位也不例外。在單位組織理論學習的時候,有的人民就會覺得,學這

2 些沒有什么實際用處,甚至有的人民在私下不情愿地嘟囔:“學這些有啥用,又不能當飯吃。(錯誤情緒)相信這樣的錯”誤思想在很多基層單位的人民中,多多少少都出現過。如果給年輕的人民們講大道理,讓人民們聽一些,他們一知半解的條條框框的理論知識,年輕的人民們不僅不容易接受,更容易讓那些人民們有逆反心理。要讓我們的群眾了解黨的創新理論,我個人認為首先要讓大家了解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性,要了解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我的經驗是,將生活中的故事講給人民們聽,讓他們從中領悟以及思考。

案例分析

我曾經給人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家庭主婦做了幾十年的菜,廚藝平平,而有一個人學廚藝才幾個月,出師掌勺后卻能顧客盈門。主婦納悶,決定問個究竟。廚師告訴她:你燒菜靠的是習慣,我燒菜靠的是烹飪理論指導。”

一個故事講出一個道理,這樣的教育群眾樂于接受,也會讓我們黨的創新理論更深入人心。扎實有效的教育,不僅消除了群眾思想疑慮,還增進了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情感認同、理性認同和實踐熱情。黨的創新理論的無窮魅力,基礎是學習,核心是信仰,關鍵是踐行。真理只有進入人的靈魂,引起靈魂深處的共鳴,才能產生堅定的信仰與果決的行動。

二、黨的理論創新帶來的思考

1、理論武裝全黨、全民是理論創新的最終歸宿

“滿棚棚生綠滿架架菜,侯溝門舊貌煥新顏。泉眼眼那個有源大樹樹有根,科學發展讓莊戶人得實惠……”這是陜西省安塞縣侯溝門村農民自編的一首歌謠。樸實無華的歌詞,反映了黨的創新理論對改革發展實踐的指導作用,也體現了人民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厚感情。透過侯溝門村的變化,我們再次深刻地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一旦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就會產生改天換地的巨大威力。

有此可見,理論武裝全黨、全民是理論創新的最終歸宿。束之高閣的理論沒有生命力,理論一經群眾掌握,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胡錦濤同志“七一”講話中指出“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大力弘揚黨的創新理論的無窮魅力,基礎是學習,核心是信仰,關鍵是踐行。真理只有進入人的靈魂,引起靈魂深處的共鳴,才能產生堅定的信仰與果決的行動。

2、讓理論學習轉化為生產力

案例分析

去年3月,云南的一位下士劉奎廷,回老家云南保山探親,看到村民寧可土地荒蕪也要外出打工,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在的理論學習讓他知道了,國家免除了農業稅,種地還給補貼,為什么還沒人愿意務農呢?劉奎廷認為是鄉

4 親們對政策不了解。于是,他在向村民宣講富民惠農政策的同時,鼓勵大家承包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在劉奎廷的動員下,鄉親們紛紛返鄉務農。今年春節,村民王偉還專程從老家給劉奎廷打來電話:“多虧了你的好點子,我承包了10畝地種水稻和甘蔗,一年收入4萬多,比打工強多了!”

三、政府需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群眾

歷史的經驗昭示,一個政黨、一支政府,要想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一刻也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群眾,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我軍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單位、教育群眾,在學習理解上求深入、在推動 實踐上見成效,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在政府建設中的指導地位牢固確立,單位建設保持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建設的根本經驗,是以理論上的清醒保證政治上的堅定。改革開放30年來,在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軍事任務更加繁重、群眾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趨于多樣的形勢下,我軍始終把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政府作為首要任務,在政治工作全局中突出出來,確保了人民政府性質宗旨不變、確保了政府現代化建設正確方向。

1、政治建設的首要課題

黨的理論創新每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強調,“根本的是要學習馬列主義、

5 毛澤東思想。”江澤民明確提出以科學理論武裝人,指出政府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使鄧小平理論在群眾頭腦里扎根。胡主席進一步強調,把軍心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政府雷厲風行地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部署要求,堅持在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上走在前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黨的每次代表大會召開后,在《鄧小平文選》出版和鄧小平發表南方講話后,在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澤民文選》出版后,在胡錦濤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政府歷史使命、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政府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后,都采取有力舉措,推動學習貫徹。

2、緊密聯系政府建設實際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的優良學風。政府中,理論武裝、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的重要體現,就是學習貫徹好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繼承和運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毛澤東軍事思想,思考解決新形勢下建設什么樣的政府、怎樣建設政府,未來打什么樣的仗、怎樣打仗的根本問題,形成了包括鄧小平新時期政府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政府建設思想以及胡錦濤關于新形勢下國防和政府建設重要論述在內的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成果。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軍事領域的具體展開和運用。政府理論武裝把學習貫徹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成果

6 突出出來,組織政府特別是高中級干部原原本本學習鉆研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關于國防和政府建設重要論述。

實踐再次證明,堅持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指導軍事實踐,是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通過學習實踐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成果,廣大群眾進一步認清了國防和政府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局中的地位作用,自覺堅持服從大局、在大局下行動;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強大精神動力,出色完成了軍事斗爭準備、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以及抗災救災等多樣化軍事任務。

3、著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大眾化

理論武裝要贏得青年、贏得未來,必須注重抓好基層群眾這個大頭。這些年來,政府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化、大眾化,編寫印發《基層軍官理論學習讀本》、《士兵理論學習讀本》等一系列教材,堅持把黨的創新理論學習貫穿于愛國奉獻、革命人生觀、尊干愛兵、艱苦奮斗教育之中,貫穿于我軍歷史使命、理想信念、戰斗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之中,每年組織主題教育活動都對基層理論學習進行部署和引導,使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實踐及時向基層延伸。政府院校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編寫下發《鄧小平理論教學要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學要點》、《科學發展觀教學要點》,

7 根據黨的創新理論發展及時修訂院校政治理論課教材、開設黨的創新理論課程,定期組織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教學成果觀摩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政府院校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研究和貫徹。

堅持不懈地抓基層群眾的理論武裝取得明顯成效:廣大群眾進一步認清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發展、人民富裕、民族振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進一步認清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性成就都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取得的,從而把政治信仰與情感認同統一起來,更加堅定地聽黨話、跟黨走;把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與樹立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在頭腦中牢牢扎根;通過統一思想達到統一意志和行動,無論形勢怎樣變化,群眾始終保持了政治堅定和思想道德純潔、單位始終保持了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

4、不斷創新理論武裝形式方法

學習貫徹創新理論,既要堅持我黨我軍理論建設的優良傳統和有效形式,更要適應形勢和時代的發展,貫徹創新精神、運用創新方法。這些年來,政府理論武裝工作采取了多種形式,有效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步步深入。組織召開了一系列政府理論研討會、理論工作座談會、理論學習情況匯報會和學習貫徹經驗交流會??傉尾慷啻谓M織政府宣講團、各級紛紛組織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深入單

8 位宣講,極大地濃厚了理論學習貫徹的氛圍。學習黨的理論創新,其重點在于創新,從學習方式和方法上創新。面對基層群眾價值多元、思想多變的特點,需要嘗試了許多新辦法:可以針對青年群眾追求時尚、喜歡新生事物的特點,開展名段誦讀、文藝演唱、學用演講等活動;充分發揮燈箱、櫥窗、板報、網絡等載體的功能,開展軍營“百家講壇”、理論學習之星評選等具有時代氣息的學習活動。而針對單位可能出現的問題,可以堅持讓問題促學習,盯住困惑解“扣子”,有什么問題就學習什么內容的方式,將理論和實際更好的結合,也可以更直觀的,更深入的將理論知識貫徹到基層群眾的思想深處。 結語: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在我軍建設中,更應該堅持不懈地用當的新理論來武裝全體群眾。不斷把我軍建設推進到新階段,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軍的神圣使命,須臾離不開黨的創新理論指導,須臾不能放松推進軍事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注重學以致用、解決問題,推動政府各項建設和工作又快又好發展??茖W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導實踐,學習科學理論的根本目的在于回答和解決實際問題。我們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和作風,緊緊抓住確保單位建設正確方向的根本問題,緊緊抓住我軍最重要最現實最緊迫的戰略任務,緊緊抓住影

9 響單位建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建軍治軍理念,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發展路子,努力把科學理論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正確思路、推動發展的具體措施、領導發展的實際能力和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成果。

第二篇:黨的建設理論創新的幾個特征

【內容提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開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在黨的建設方面體現出理論性與實踐性、繼承性與創新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科學性與價值性辯證統一等四個主要特征。

【關 鍵 詞】理論性與實踐性 繼承性與創新性 時代性與民族性 科學性與價值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黨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開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形成了包括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提出和闡發的關于黨的建設的一系列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之一??梢灶A見,隨著學術界、理論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研究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黨的建設理論也必然會受到關注并予以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從總體上對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的特征進行探討,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辯證統一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首先以理論的形態存在,具有鮮明的理論性。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有著自己特定的主題、范疇、內涵和邏輯結構。從特定的主題看,它緊緊圍繞探討和解決在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而展開;從其特定的范疇看,最基本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基本路線”,“民主集中制”,“黨的歷史方位”,“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黨內和諧”,“反腐倡廉建設”,“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型政黨”等。在其特定的內涵上,它包括鄧小平黨建理論、江澤民黨建思想和胡錦濤黨建思想;當然,這一理論是開放的發展的理論,它不是終極真理,還應包括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展。

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特定的邏輯結構看,它包括理論基石、理論主線、基本內容、理論精髓等方面。理論基石包括黨的建設總目標、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理論、黨的歷史方位理論。三者的有機統一,構成了對“建設什么樣的黨”的科學回答。理論主線包括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理論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理論。理論基本內容包括黨的思想建設理論、組織建設理論、作風建設理論、制度建設理論和反腐倡廉建設理論等。它們是以黨的建設總目標理論、黨的歷史方位理論、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理論為立論前提和基礎,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闡明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建設黨”的一系列基本思路,是具有中國特色執政黨建設的基本方法。理論精髓,即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運用了這個精髓,才有黨的建設理論的創立和發展;另一方面,這個精髓又體現在黨的建設理論成果基本內容的各個方面。

同時,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其理論來源和依據,就是把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運用于黨的建設實踐,是以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實踐為基礎和依據的。其理論的檢驗和發展,也是依賴于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實踐,即以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是通過黨的建設實踐的檢驗而不斷發展的。其理論的目的,并不在理論本身,而在于實踐,即推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成功。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是辯證統一的,其統一的基礎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1](P284)。一方面,實踐使理論得以產生和發展,理論要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也必須通過實踐。另一方面,實踐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又為理論的發展提供了用之不盡的力量源泉。

二、繼承性和創新性的辯證統一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的繼承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對于馬列主義建黨學說和毛澤東建黨學說來說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創建工人階級政黨的活動中,科學地闡明了黨的性質、黨的指導思想、黨的綱領、黨的策略原則和組織原則等問題,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理論基礎。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也使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毛澤東在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毛澤東建黨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緊緊圍繞在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根本問題,全面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形成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這一理論“生動而具體地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黨的建設的基本原則”[3],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二是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自身的演進來說的。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過程中,相繼產生了鄧小平黨建理論、江澤民黨建思想和胡錦濤黨建思想。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們黨勵精圖治、探索真理、開拓進取的結果,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對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3]。鄧小平黨建理論、江澤民黨建思想和胡錦濤黨建思想,在理論淵源、理論依據、理論主題、理論精髓、理論目標等方面一脈相承。其理論淵源,都是從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黨的建設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出發的;其客觀依據,都是黨現在所處的歷史方位下黨的建設面臨的國情、世情和黨情;其理論主題,都是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理論精髓,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其理論目標,都是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理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又具體而生動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黨的建設的基本理論”[2],創造性地提出黨的建設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具有鮮明的創新性。其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黨的制度建設理論。1980年,鄧小平在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3](p33)。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使用“制度建設”概念,明確提出在黨的建設上,要走出一條不搞政治運動、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設的新路子。此后,制度建設就和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一起,構成了黨的建設的四大領域。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七大明確把制度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布局,強調要“以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黨的制度建設”。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在制度建設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新論斷,把制度建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第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理論。1999年1月,江澤民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金融研究班結束時講話中,首次提出“黨的執政能力”概念。2002年,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思想,并對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提出了五種執政能力的要求。這樣,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成為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的重點。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闡述了黨的執政能力的內涵、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黨執政的主要經驗,以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基本途徑等問題,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史上第一次闡述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理論。

第三,黨的先進性建設思想。這一思想,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發展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黨的先進性建設的科學命題,深刻闡述了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義,科學總結了黨成立以來加強先進性建設的寶貴經驗,深刻闡明了黨的先進性建設的科學內涵、目標任務、指導原則、實現途徑、衡量標準等一系列問題,以新的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思想。

第四,反腐倡廉建設理論。懲治和預防腐敗,一直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黨對腐敗的危害,產生原因,預防和懲治方針和措施,都進行了闡述,也查處了一大批腐敗分子。但過去一般把反腐敗列入黨的作風建設之中,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設”的新概念,并把它與黨的其他方面專項建設并列在一起,構成了黨的建設五大領域,將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到一個更為顯著的地位。

第五,“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努力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尊重和運用科學規律,發揚民主,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這些提法和概念,我們黨過去都提過,但是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與執政聯系起來,并作為執政黨建設的目標之一鮮明地提出來,這還是第一次。

另外有些新觀點,是在深刻汲取了包括前蘇聯、東歐國家的共產黨在內的外國政黨興衰成敗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的,如:“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4](p5)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的繼承性和創新性是辯證統一的。它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以繼承為基礎,以創新為主導,在實踐中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深化對新時期共產黨執政規律、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

三、時代性與民族性的辯證統一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是時代的產物。江澤民指出:“當今世界和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多深刻的變化。無論從國際還是從國內看,我們都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從理論和實踐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決。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繼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如果因循守舊,停滯不前,我們就會落伍,我們就有喪失先進性和領導資格的危險。”[4](p536-537)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是在正確認識和把握黨所在的歷史方位,科學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的基礎上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深刻反映了我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建設的歷史經驗教訓,同時也包含著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新經驗的提煉和深化,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

第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的基本特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首先圍繞“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的問題,正確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自覺適應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全面對外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重大轉變,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執政黨建設思想。當蘇聯東歐發生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中國加入WTO而面臨新的挑戰,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呼喚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加強、改善黨的領導之時,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當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出現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黨面臨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復雜、嚴峻時,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等戰略思想。在適應時代的變化中,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實現了自我完善和發展。

第三,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是在回答時代提出的課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課題,不同的時代對一個政黨提出的任務和要求也不同。當今時代向黨提出的全局性、戰略性的課題是,如何適應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如何適應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如何適應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后工業社會的轉變,如何適應世界范圍內的政府管理革命、科技革命和新的民主浪潮的挑戰。這四個課題歸結到一點,即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已經成為黨的建設的主線。圍繞這一主線,產生了三個基本問題:黨政關系問題,即黨如何領導國家政權;黨內關系問題,即執政黨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保持自身的生機和活力;黨群關系問題,即如何在新形勢下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構建和諧社會。每一個基本問題又派生出一系列重要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就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符合實際的新觀點,并由此逐步深入和展開,把握各個觀點的有機聯系,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而形成的科學體系。[5]以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完善自己,這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鮮明特色,也是黨的理論不斷發展創新的關鍵。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又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這一理論主要不是回答世界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問題,而是回答在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國共產黨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代化建設和黨的建設新鮮經驗,是它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歷史和現實依據。同時,這一理論對其自身的范疇和原理做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表述,如“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體現出鮮明的民族特點,具有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品味、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時代性是以民族性為基礎的,黨的建設理論,只有與中國國情和黨情相結合,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相結合,才有生命力和現實意義;只有扎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獲得廣泛的社會支持和擁有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民族性要以時代性為發展導向。“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黨的建設理論,必須敏銳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才能永葆“時代精神的精華”本色。

四、科學性與價值性的辯證統一

恩格斯指出:“科學愈是毫無顧忌和大公無私,它就愈加符合工人階級的利益和愿望。”[7](P253-254)堅持理論的科學性和政治性(價值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性和根本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科學理論體系”。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一正確的理論”[8]。作為這一理論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同樣是科學的理論。因為,這一理論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敏銳把握世情、國情和黨情新變化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既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黨的建設的基本原則,又不從書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則出發,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以黨的建設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中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造性地提出黨的建設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黨的建設的基本理論,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對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不但具有科學性,而且具有價值性。主要表現在:

其一,理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為人民謀利益。改革開放伊始,鄧小平就指出:“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的物質生活的改善上。”[3](p128)在1992年南方講話中,他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判斷黨的各項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的講話指出:“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2003年7月1日,胡錦濤在召開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明確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200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要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再次闡明了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基本立場:“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就是在這一價值原則的指引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其二,理論來源,在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對黨的建設做出的每一個重大部署、出臺的每一項重大措施,都要先行試點,放手讓基層大膽探索、大膽試驗,以便創造經驗,為發現規律、實現理論創新提供充分的實踐依據。同時,每一個思想和理論觀點,都是在調查研究,總結基層創造性實踐,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集中全黨智慧基礎上提出來的。實踐表明,億萬人民群眾和廣大黨員的實踐,是黨的建設理論創新的源頭活水。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的科學性和價值性是辯證統一的。其中,科學性是價值性的基礎,不講科學,無視客觀規律,無視實際情況變化,就會導致思想僵化和教條主義,就不可能體現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價值性是科學性的目的。離開價值性,科學性是脆弱的,就不可能產生物質力量。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理論,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以最廣大人民利益為最高準則,體現了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習近平.改革開放30年黨的建設的回顧與思考[J].科學決策,2008,(9)

[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6]姚桓.談談黨建理論創新研究的方法問題[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8,(10).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幾點學習體會和認識[J].求是,2008,(7).

【作者簡介】吳向偉(1967- ),男,湖北大悟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

第三篇: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

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txt生活,是用來經營的,而不是用來計較的。感情,是用來維系的,而不是用來考驗的。愛人,是用來疼愛的,而不是用來傷害的。金錢,是用來享受的,而不是用來衡量的。謊言,是用來擊破的,而不是用來裝飾的。信任,是用來沉淀的,而不是用來挑戰的。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十七大報告對黨的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黨的建設理論取得了重大成果。一是明確提出黨的建設必須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這一重大戰略思想。二是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緊緊圍繞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根本問題,提出了關于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關鍵是要堅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思想;關于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思想;關于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思想;關于牢固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正確政績觀,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和制度的思想;關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思想;關于營造黨內不同意見平等討論的環境,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里話的思想;關于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思想;關于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廣大基層干部,加強城鄉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的思想;關于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的思想;關于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思想;關于加強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思想。這些重要思想,反映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的建設的新要求,豐富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理論。

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繼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著力建設高素質領導班子;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力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全面鞏固和發展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著力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切實改進黨的作風,著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第四篇:以創新精神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

社會組織面大量廣,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十分重要。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必須深刻認識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創新精神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

1.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是黨建工作的重要方面。

據民政部統計資料,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70.2萬個,較之2010年增加了24萬個;吸納社會各類人員就業763.7萬人,較之2010年增加了164.4萬人,接收各類社會捐贈786.7億元。以社會組織為基本組織形式的社會力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與力量。我國的社會組織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影響力、活動力越來越壯大。如果我們黨不去主動占領這塊陣地,就會有其他力量滲透進入到社會組織,社會組織不僅無法在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還可能給社會、給國家帶來不穩定因素。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是黨在社會組織中的政治依托,關系到黨對社會力量的整合能力,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必須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認識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的重要性。

要堅持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必須抓好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2015年的《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明確要求在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設立黨組的要求由以前的“可以設立”改為“設立”。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指出“社會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是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的重要陣地,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領域。”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社會組織法人單位中已建立黨組織的28.9萬個,比上年增加8.5萬個,占社會組織法人單位總數的58.9%。這說明尚有41.1%的社會組織沒有建立黨組織。還有一些社會組織雖然成立了黨組織,但存在著黨建工作不受重視、黨員活動開展得不經常、黨務工作力量薄弱、不規范、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只有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才能補齊黨的建設在社會組織領域的“短板”,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是規范管理社會組織的現實要求。當前,各級政府和部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將越來越多的社會管理和服務事務交由社會組織具體實施,以調動各方力量參與社會治理。政府購買服務日益常態化、規范化、規?;?,涉及的購買資金數量也不斷增長,帶來我國社會組織的迅猛發展。但當前的社會組織存在著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內部治理不完善、捐贈信息不公開等問題,有的社會組織打著非營利組織的名義謀取私人利潤,有的財務管理不規范、賬目混亂,甚至采取不正當手段套取政府購買資金等等。一些社會組織以自治性、獨立性為名,拒絕政府的監督管理、拒絕黨的領導。在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發揮黨組織在社會組織中的領導作用,有助于把社會組織及其從業人員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確保社會組織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和政治立場,促進社會組織的規范發展。

2.以創新精神,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

第一,創新社會組織黨組織的設置方式,擴大組織覆蓋面。按照應建盡建、便于管理的原則,按照屬地式、屬業式、主管式等多種方式,實現社會組織黨組織全覆蓋。例如,成都市錦江區對民辦學校、民辦醫療機構等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黨建工作明確由區教育局、區衛生局等業務主管單位黨組織負責,采取主管式模式。對于大量活躍在社區院落、居民身邊的社區社會組織,則明確其黨建工作由所在街道黨工委指導,社區黨組織具體負責,采取屬地式模式。對于行業協會類社會組織,則選派了一批素質優良的黨建工作指導員,駐點開展工作,通過行業指導與黨建工作相結合的形式開展黨建工作,采取屬業式模式。

第二,通過激勵導向政策,激發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動力。一些社會組織在思想上不重視黨建工作,認為黨建是虛的,只注重爭取項目、資金,開展業務活動。對此,一些地區探索出有效的激勵導向政策,引導社會組織加強黨建工作。例如,南京市雨花臺區采取“三雙五同步”法,激勵社會組織加強黨的建設。即通過社會組織與黨組織建設雙孵化、雙共建、雙提升,實現同步培育組建、同步登記承諾、同步年檢述職、同步評估評議、同步換屆調整,使社會組織的黨組織建設貫徹于社會組織發展的始終。通過將開展黨建情況納入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項目評估標準,細化指標,分成黨總支是否有完整的工作制度、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是否按規定建立黨組織、年度開展黨組織活動次數等指標,促使社會組織主動加強黨建工作,將黨建工作作為社會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加強社會組織黨建保障體系建設,避免“組織空轉”。社會組織黨的建設一個常見的誤區是“重建黨、輕黨建”,即過分關注黨組織籌建數量,片面強調黨組織“覆蓋率”,而忽視已建黨組織的活動開展、黨員教育以及組織功能開發,最終出現“組織空轉”現象。要避免“組織空轉”現象,就必須有相應的黨建保障體系作為黨建工作真正持續開展的有力支撐。首先,要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制度保障體系建設。通過制定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實施辦法、工作規范、考評體系,使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加強黨建經費保障體系建設。加大對社會組織黨建經費投入,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黨費返還為輔、社會組織自籌為補充的黨建經費保障體系,保證黨建工作經費、活動經費及黨務工作者工作補貼到位,確保社會組織黨組織不僅能建得起來,而且活動能開展得起來、黨員作用能發揮出來。再次,加強社會組織黨建人才保障體系建設,解決社會組織黨建“誰來抓”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注重從產業工人、青年農民、高知識群體中和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將從社會組織中發展新黨員作為優先側重的工作,充分體現了黨對社會組織黨建的高度重視,有利于解決目前社會組織黨員人數普遍較少、黨務人才不足的現象。要通過把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納入基層黨務干部培訓體系,培養社會組織黨建人才。通過向社會組織派遣黨建工作指導員,指導社會組織黨務工作。通過發展優秀的社會組織負責人入黨、把普通黨員發展為社會組織骨干的方式,發揮好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第四,堅持分類指導、分類施策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應當針對不同社會組織的類別、特點、規模,堅持分類指導、分類施策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對于扶貧濟困、環境保護、養老助殘等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應大力扶持培育,放寬登記門檻,將黨建工作的重點放在宣傳黨的民生保障政策,發揮黨員志愿者作用,傳遞黨的溫暖關懷上;對于農民工NGO、業主委員會等維權類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要把重點放在引導社會組織依法維權、理性維權上,防止社會組織被對抗黨和政府的敵對勢力所利用,從事影響社會穩定、安定團結局面的群體性事件。對于協會、學會等行業管理類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重點要放在對社會組織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上,發揮好行業協會對會員的溝通、協調、監督、教育、培訓等職能,防止其出現不正當的行業保護主義。對于藝術團、表演隊等文體活動類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引導社會組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自娛自樂、健身強體向志愿服務、樹文明新風轉變。

第五,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特點,創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形式。社會組織通常具有人員分散、工作壓力大、人際關系分散等特點,難以過多集中開展活動。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拓展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工作空間。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可以依托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通過網絡平臺、微信群、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方式建立?W上黨支部,為黨員提供交流平臺,及時發布學習、教育、活動信息,回應黨員提出的困惑疑問,克服時間、空間的限制,方便黨員隨時隨地參加黨組織活動?;ヂ摼W為人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提供了便利條件,運用互聯網有利于在社會組織黨建活動中發展黨內基層民主,暢通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

(作者:南京理工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李艷玲 高天鼎

第五篇:在改革創新中加強基層黨的建設

來源: 組織人事學研究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領導和執政的組織基礎。我們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執政基礎在基層,活力源泉也在基層。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和調整,思想觀念也在深刻變化,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考驗。為了順利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向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覆蓋,向不同領域的核心地帶延伸,強化黨的基層組織引領發展、服務社會、維護穩定的功能,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研究新情況,探索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積累新經驗,不斷推動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在改革創新中得到加強。

一、立足全局,創新思路,追求基層黨建工作理念新

黨中央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以來,基層黨組織建設進入了全新的時期,呈現出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我們只有自覺地發展創新,才能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和諧有效地推進黨的建設。

追求全面黨建理念,確保領域廣。堅持圍繞中心,更加自覺地把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謀劃和推進。黨的組織工作從來都是為完成黨的政治任務和中心工作服務的,只有樹立大黨建的理念,堅持在大局下行動,主動為大局服務,才能跳出就黨建抓黨建的狹隘思路,進一步豐富黨建工作的內涵。只有在堅持大局的情況下開展組織工作,主動為黨委中心工作服務,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才能有大的作為,才能體現其巨大的價值。

追求以人為本理念,確保動力強。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不懈地提高黨員素質,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必須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關心和愛護基層干部、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激發黨員積極性、創造性,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激活和調動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的內生動力?;鶎狱h組織的服務對象是人民群眾,要努力做好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工作。要拓寬黨員服務群眾的渠道,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使黨員真正成為牢記宗旨、心系群眾的先進分子,集

中體現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生動詮釋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先進性的真諦。

追求綜合發展的理念,確?;盍ψ?。當前基層黨建工作領域越來越寬廣,內容越來越豐富。既有傳統的農村、機關等黨建工作領域,也有新興社區、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等新領域。這些領域彼此聯系、相互交錯。既要著眼于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又要在著力夯實基礎、提高工作水平上實現新的突破,不斷加強和改進領導班子建設、黨員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執行力和創新力。要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健全和完善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工作機制,確立統籌安排、整體推進的理念,在縱橫交錯的現象中找準結合點,保證基層黨建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寬。

二、實事求是,創新內容,力促基層黨建工作領域新

根據基層黨組織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創新組織設置,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才能使基層黨組織更加緊密聯系群眾,充分發揮作用。

創新服務體系,保證效率優先。圍繞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這一核心職能,在搭建平臺、拓寬渠道、激勵保障、確保實效上下功夫,努力構建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市(縣)、鎮(鄉)、村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形成縱橫延伸、廣泛覆蓋的服務格局。貼近群眾,豐富服務內容,著眼于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便民利民生產服務。創建服務載體,積極推行黨員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和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

創新活動載體,保證協調發展。以“城鄉互助”活動為載體,把基層黨建做強做實,著力在部門共建、村社互動、村企合作、人才共享四個方面下功夫,逐步推動形成以城帶村、城村互促、雙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基層黨建新格局。深化基層黨建工作創先爭優和三級聯創活動,要圍繞不同行業領域黨組織的職能定位,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吸引黨員、富有實效的活動載體,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傳遞黨的聲音,樹立黨的形象,擴大黨的影響。按照服務功能和黨員

特長設置黨小組,改變過去單純以村民小組和黨員居住區域設置黨小組的傳統模式,設立黨員致富示

范、政策宣傳、信息服務等黨小組,為農村黨員發揮作用提供舞臺。在社區,繼續加大功能型黨組織建設探索力度,按照黨員特點和特長等劃分黨支部,使社區黨組織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有效。

創新設置方式,保證機構健全。突破按行政體制設置黨組織的模式,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和需求,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針對經濟發展不平衡、有較強互補性的特點,成立聯合黨總支或支部,在組織上統一領導,在經濟發展上優勢互補,以強帶弱建立穩定的互利幫帶關系。積極探索把黨組織建立在農村經濟發展的產業鏈、行業協會和各種形式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上,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推行“支部+協會”、“支部+公司”等設置模式。進一步深化“兩新”組織黨組織建設,擴大黨在“兩新”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將黨的組織覆蓋到所有符合條件的社會生活場所,如住宅小區、商務樓宇及各類專業市場等,同時著力構建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各類組織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性黨建工作格局。

三、健全機制,創新方法,激發基層黨建新活力

要把黨的決定化為廣大群眾的行動,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加強和黨員干部在廣大群眾中的有效工作。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水平,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都是為了黨的方針政策的落實,使黨提出的各項任務的實現具備更加鞏固的基礎。

創新干部選用培育機制,強化領導班子隊伍建設。堅持以“建一流干部隊伍,創一流班子”為目標,緊緊抓住選拔、培訓、監督等關鍵環節,大力改善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結構,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和領導科學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始終堅持“注重品行、科學發展、崇尚實干、重視基層、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嚴把干部選拔任用關口,從注重干部工作實績的角度出發,面向社會實行公開選拔,優化領導班子結構。著眼于提高選賢任能水平,進一步探索和健全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把那些發展意識強、思路寬、 3

政績實、政治上可靠、群眾公認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把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培訓工作納入干部培訓的總體規劃,通過組織調訓、分批輪訓、辦班培訓、專題研討、外出考察等形式,不斷提高干部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和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干部隊伍綜合素質。

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強化基層黨員隊伍建設。針對基層黨組織數量大、分布廣、農村黨員分散、流動性強的實際,創新教育管理活動載體、方式方法,確保讓黨員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積極運用好各級黨校、黨員中心戶、遠程教育網絡等平臺,努力構建和完善學習交流平臺,對基層黨員多層次、全方位開展教育培訓。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切實關心、幫助老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把解決黨員的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困難結合起來,把解決黨員的困難與解決群眾的困難結合起來,不斷增強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感、歸屬感,增強黨組織的親和力。針對流動黨員的流動性特點,積極構建流動黨員管理新格局,建立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資源共享、組織共建、活動共抓、作用共促的雙向管理模式。

創新黨內監督運行機制,強化黨內民主政治建設。積極推行黨務公開,擴大黨務公開范圍,拓寬黨務公開渠道。健全黨內交流溝通機制,組織黨員定期交流思想、探討問題,開展黨組織負責人與黨員提醒談話、廉政談話和誡勉談話等。建立工作情況溝通制度,班子成員之間、班子成員與黨員群眾之間要加強交流溝通和協調。圍繞貫徹民主集中制,健全黨內團結干事機制。進一步完善基層黨組織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堅持沒有通過集體研究的事不做決策,沒有充分考慮的事不提交研究,沒有充分征求意見的不拍板,切實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圍繞發揮黨員主體作用,建立黨內納諫制,充分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激發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主動性,增強基層組織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朱云燕 江蘇省新沂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三、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近期工作學習情況匯報下一篇:紀念三八婦女節講話稿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