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如何建設美麗新中國

2022-10-12

第一篇:如何建設美麗新中國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在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概念”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的科學內涵是:文明是社會高度發展的標志,生態是自然狀態美好的標志,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則是秉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等各方面,實現中國在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基礎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舉措,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注入持久的動力。

建設美麗中國,不是一句簡單美麗的口號,而是有深刻豐富的內涵。美麗中國,是山青水秀人美的中國,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態“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中國,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中國。“美麗中國”的提出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回應了人民群眾的呼喚,創新了國家發展的愿景。富強中國與美麗中國相互映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建設美麗中國,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進行經濟社會活動的舞臺,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讓人們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一刻都離不開資源支撐和環境保證,否則一切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前我國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民族復興偉大目標,必須堅持走生態文明之路,不斷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建設美麗中國,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牢固樹立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才能形成節約

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是對舊式工業文明深刻反思的結果,是對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內涵、外延最簡潔最鮮明的概括,標志著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和重大進步。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就要自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摒棄挑戰自然、索取自然、破壞自然的落后理念,強化資源有限、需求無限的意識,牢牢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要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政績觀,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目標的關系,將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作為政績考核的“生態標尺”,作為執政為民的根本政績。

建設美麗中國,必須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美麗中國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中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摒棄以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的發展老路,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路徑。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就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

我個人覺得建設美麗中國就是每天努力工作,學習,就算為建設美麗中

國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做到最好,人生價值就在你每天為國家為事業付出了多少完全就是努力的結果從而體現人生價值。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要認真的做事,擁有一顆平常心,真心感受到中國的美麗與生活的幸福,置身其中,就是構建美麗中國的希望。

第二篇: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問題

一、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十八大報告中,首提‚美麗中國?,讓人耳目一新。我認為美麗中國首先要求是‚模樣?美,衛生美、環境美、生態美。然后是‚人?美,有句話說的好,山美水美人更美,‚人?美詮釋了美麗中國的內涵。最后,還需要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為美麗中國畫上優美的一筆。如何建設美麗中國,至少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切入點,深刻理解和認識建設生態文明的科學內涵。“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把產業結構、發展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觀念8個方面納入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旨在破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資源環境等重大難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指導性和實踐性。

二、以生態環境建設、污染防治與減排為主線,深入開展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咨詢項目研究。開展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從系統研究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理論與指標體系、功能布局、建設重點、建設路徑、保障措施等幾個層面入手,研究提出環保部門在建設生態文明社會中的新思路、新領域、新格局、新任務,探索包括制度、體制、機制、政策在內的新路徑、新舉措,在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領域正確理解

三、開展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重點領域研究。10個重點咨詢研究領域是: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污染減排與綜合防治;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與江河湖海休養生息;改善和提高城鄉人居環境質量與健康水平;城市空氣、水源、森林質量評價監控與飲用水安全;新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與面源污染防治模式;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氣候變化與人類的責任;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與政策研究,分類管理,分區管理,完善生態補償的政策;構建和諧社會與生態倫理道德。

問題

二、如何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最年輕的建設,“生態文明”由“生態”與“文明”兩個詞合成。“生態” 主要是指自然界諸系統之間的交錯復雜關系。“文明”是一個與野蠻相對應的范疇,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指人類在能動地探索和改造世界(包括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社會實踐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其獲得的全部積極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表征著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和開化狀態。

第一,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形成全社會節能的良好風尚。第二,加快污染防治,使生態環境得到明顯好轉。加強環境保護,全面實施污染防治重點工程,積極推進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及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等工作。第三,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技術體系和生產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第四,加快實施生態工程,提高社會綜合效益。實施生態工程不但要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各類資源,更迫切的要以有限資源為基礎,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以滿足人口與社會的發展需要,并力求達到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改善與維護生態系統,促進包括廢物在內的物質良性循環,最終提高自然-社會-經濟系統的綜合效益。

問題

三、如何理解“棱鏡”事件折射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隱私

棱鏡計劃(PRISM)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時期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號為“US-984XN”。美國情報機構一直在九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中進行數據挖掘工作,從音頻、視頻、圖片、郵件、文檔以及連接信息中分析個人的聯系方式與行動。監控的類型有10類:信息電郵,即時消息,視頻,照片,存儲數據,語音聊天,文件傳輸,視頻會議,登錄時間,社交網絡資料的細節,其中包括兩個秘密監視項目,一是監視、監聽民眾電話的通話記錄,二是監視民眾的網絡活動。2013年7月1日晚,維基解密網站披露,美國“棱鏡門”事件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on)在向厄瓜多爾和冰島申請庇護后,又向19個國家尋求政治庇護。從歐洲到拉美,從傳統盟友到合作伙伴,從國家元首通話到日常會議記錄;美國驚人規模的海外監聽計劃在前中情局雇員愛德華·斯諾登的揭露下,有引發美國外交地震的趨勢。

美國一向以“人權衛士”自居。自封為世界領袖的超級大國,“人權”高于了別國的主權,借口人權而侵犯別國主權說成是“不是利益之爭,而是價值之戰”,是維護“人權”。駕著飛機,開著坦克,在伊拉克左突右攻??諝庵屑词箯浡鹊拇瘫菤馕?,卻高喊“我們是來解放伊拉克人民的”。而駐伊美軍士兵虐待戰俘的消息和照片,令世界人民大為震驚,也揭開“人權衛士”“保護人權”的虛偽面罩。侵犯別國,發動戰爭,何謂“人權衛士”?取別國軍事機密,政治,醫療,經濟,文化等秘密,美國利用強大的網絡優勢,假扮黑客攻擊,給別國互聯網安全造成重大威脅。踐踏文明,踐踏自由,人權被毀,何謂“人權衛士”?

問題

四、如何理解我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意義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指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公報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要把安全、軍事力量、經濟政策、外交等綜合起來,應該是和國家安全有關的所有部門都會在委員會內有代表。討論重大事項的時候,各部門一起參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將加強協調和集中,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機構。從國際上看,有國家安全委員會比沒有好,外交實踐告訴我們,對外形勢越來越復雜,決策如果從部門利益去思考就形成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政策相互沖突,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十分必要。有學者分析,除了國安、國防,各大涉外部門都會參與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此外中國的國安會還會體現中國作為經濟強國的安全需求等。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后,肯定會全面升級中國思想庫和智囊團體系,并在國家安全應急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篇: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到,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那么如何建設美麗中國呢?我想結合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現狀,來談談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是: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水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水環境面臨的總體形勢是:污染物排放量超過水環境容量,來自工業生產的氮磷污染物在水中長期累積,加速了水環境的惡化;不合理的水資源開發,大量減少了生態用水,加劇了水環境污染;區域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降低了水源涵養功能,使水環境更趨惡化。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積縮?。憾嗄陙?,由于過分開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區形成8個總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的超產區,導致華北地區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來,中國湖泊減少了500多個,面積縮小約1.86萬平方公里,占現有面積的26.3%,湖泊蓄水量減少513億立方米,其中淡水量減少340億立方米。水體污染明顯加重:據1987年典型城市監測調查,有42%的城市飲用水源地受到嚴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調查的532條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國約有7億人口飲用大腸桿菌超標水,約有1.7億人飲用受有機物污染的水。

二、大氣污染問題

中國大氣污染屬于煤煙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勢頭甚于大城市;產煤區重于非產煤區;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

三、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據估計,中國的植物物種中約15-20%處于瀕危狀態,僅高等植物中瀕危植物就高達4000-5000種。

四、水土流失嚴重:

建國初期,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中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從北到南)主要有:西遼河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橫斷山脈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區。

五、沙漠化迅速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近25年共喪失土地3.9萬平方公里。目前約有5900萬畝農田,7400萬畝草場,2000多公里鐵路以及許多城鎮、工礦、鄉村受到沙漠化威脅。

六、草原退化加?。?/p>

70年代,草場面積退化率為15%,80年代中期已達30%以上。全國草原退化面積達10億畝,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萬畝退化速度在擴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過載,牧草產量持續下降。

七、森林資源銳減:

中國許多主要林區,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全國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遠遠超過林木生長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絕大多數國營森工企業將面臨無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態赤字,當代人已經過早過多地消耗了后代人應享用的森林資源。

從以上七個方面,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這些問題不僅使生態環境本身更加脆弱,而且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正如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到所說的“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節約優先就是以最小的資源消耗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保護優先、自然恢復,就是在生態脆弱、生態系統重要的地區,嚴格控制工業化城鎮化開發,適度控制其他開發活動,緩解開發活動對自然生態的壓力。

著力推進綠色發展。綠色發展以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為支撐,以發展綠色新興產業為導向,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促進技術創新,創造就業機會,降低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一是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消化,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以及重點工藝流程進行技術改造,提高資源生產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二是節能產業。繼續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三要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

三是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我國累計堆存工業固體廢棄物近70億噸,大量的廢舊資源沒有得到回收利用,隨著蓄積量的不斷增加,產業發展空間很大。四是新能源產業。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潔的特點,目前幾乎供應著世界電力的1/5。其中風能發電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太陽能增速超過40%,有關機構預計,到2050年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結構的比重將達到32.2%。我國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

著力推進循環發展。循環發展是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提高資源生產率,促進資源利用由“資源-產品-廢物”線性模式向“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 循環模式轉變。循環經濟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

著力推進低碳發展 。1.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業化階段,提高能源效率是減少碳排放最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間非常大。2.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很豐富,雖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較高,但相當一部分已經商業化。例如太陽能熱水器,農村的小沼氣等。3.引導消費者行為 通過提高消費者的節能意識來加速低碳經濟建設進程,至關重要。第一,二氧化碳對氣候變化有負面作用,是有環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對它征稅。第二,我們應該有相應的政策補貼。所有技術的研發、運用,都會經歷從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轉化過程,如果我們給予補貼,就會加速降低成本的過程。第三,要提高研發投入。很多低碳能源技術、產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開發。第四,對于消費者行為,要有相應的經濟政策措施對奢侈浪費加以限制。第五,要對公共消費加以控制。中國的公共消費浪費特別多,辦公大樓里,空調用電等浪費也很多。

除此之外,黨中央要繼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繼續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繼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不僅僅是政府的工作,也不僅僅是單個公民的義務。建設美麗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到社會的各階層、各方面、各行業而且不同時期有不同目標、內容和要求有所側重既要搞好項層設計明確方向、目標和任務又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每個公民都積極參與,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第四篇: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學習黨的十八精神心得體會

(括號編碼對應相關ppt,可直接演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如何建設美麗中國》,跟領導和同事們匯報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十八大報告中,首提‚美麗中國?,讓人耳目一新。報告中是這樣闡釋的(2):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我認為美麗中國首先要求是‚模樣?美,衛生美、環境美、生態美。然后是‚人?美,有句話說的好,山美水美人更美,‚人?美詮釋了美麗中國的內涵。最后,還需要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為美麗中國畫上優美的一筆。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感受:(3)一是‚美麗中國?這一詞的含義以及出現的必然性;二是如何建設美麗中國;三是個人如何從身邊做起。

一、‚美麗中國?的含義以及出現的必然性

有人會問,美麗中國這個詞包含著什么深意,它與生態文明是什么關系,是不是以后不用提可持續發展了?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看他們產生的背景。 先來看可持續發展。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日趨嚴重,引起人們對環境的思考,西方國家爆發了生態運動,這場新的社會運動風起云涌,迅速向全球擴展,最終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4、5)

1972年,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這是探討生態保護全球戰略的第一次國際會議,是生態環境問題開始列入人類發展日程的標志。(6)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也是最先在這次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上正式討論。這次研討會云集了全球的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類在締造一個健康和富有生機的環境上所享有的權利。我國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心下,派代表團參加了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也是這次大會開幕日,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保護日。(7)

1980年3月,聯合國大會首次正式使用‚可持續發展?一詞。1983年11月,聯合國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聯合國要求該委員會以‚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綱領,制定‚全球的變革日程?。該委員會于1987年將經過論證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提交給聯合國,(8)報告系統地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標志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正式誕生。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9)會議通過和簽署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 21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這次會議對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及‚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進行了否定,‚可持續發展?概念被普遍接受。

在我國,1994年編制了《中國21世紀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白皮書》,首次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報告中提到: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10)

這是可持續發展產生的背景,我們再來看看生態文明產生的背景。

(11)生態文明的定義,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從這個概念上,我們可以看到生態文明的文化淵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調諧思想,即強調天人相統一,將人與自然的關系定位在一種積極的調諧關系上,不主張征服自然;強調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隸,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12)從人類文明演替的進程和規律看,猶如農耕文明替代原始文明、工業文明替代農耕文明一樣,以一種新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為動力、以一種新的人與自然關系及人與人關系為核心、以解決工業文明所固有的環境與發展矛盾為目的的新的文明形態必然要登上人類歷史的舞臺,這就是生態文明。(13)

從黨治國的理念和國家建設與發展的實際需要看,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乃應有之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我國基本國情為基礎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自然等方面之間相互協調發展的社會形態和制度,它的內涵和發展要素是隨著中國社會發展進程而不斷豐富和擴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經濟發達、政治民主、社會和諧和文化先進的社會,又是生態環境良好的社會。當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資源環境問題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約束時,生態文明建設必然也必須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布局的有機組成部分。 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中央相繼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在這里,生態文明形成了雛形。(13)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十七大明確指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所呈現的一系列階段性特征的科學判斷,以及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這是黨的十八大的突出亮點,為黨內外、國內外所矚目,標志著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和生態環保規律的認識進入了新境界,開辟了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廣闊前景。

(15)在《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一書中,深刻闡述了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的關系:可持續發展概念主要著眼于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問題,強調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這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生態文明理念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基礎,從人類社會文明轉型的歷史視角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內在要求,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在內涵上,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一脈相承,次第漸進,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擴展和升華。在實踐上,二者是相通和統一的,建設生態文明,才能加快可持續發展的步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建設生態文明。

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的關系,大家可能清楚了,那么十八大報告中,首提‚美麗中國?。這三者又是什么關系呢?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年會上指出,美麗中國是科學發展的中國,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是生態文明的中國。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向,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

非常明確的說明了三者之間的關系,為什么到現在才提美麗中國呢?我們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詞提出的時間,可持續發展是在7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否定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提出來的。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進入新紀元,經濟高速發展,同時面臨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這種情況下提出來的,(17)而美麗中國,是在我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提出的。每一個名詞的提出,都是符合時代特征的。這也說明我們現在有能力建設美麗中國,它的提出是一個超前,又能夠夠得著的目標。 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賦予了生態文明一張鮮活的面孔,它已不僅僅局限在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經濟發展上,它是時代之美、社會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環境之美的總和。

周生賢表示,建設美麗中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

二、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那么如何來建設美麗中國,我將從三個方面來介紹。一是美麗中國呼喚‚美麗環境?。二是美麗中國呼喚‚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三是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人?的美麗

1、美麗中國呼喚‚美麗環境?

環境保護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干線、大舞臺和著力點。最開始看到‚美麗中國?一詞的時候,三山五岳、長城巍峨、桂林山水、西湖碧波……一幅幅山水畫躍然眼前。過去的十年間,我國的環保道路也越走越寬闊。山野里,石頭裸露的喀斯特地貌重披綠裝;城市里,草地綠茵給水泥森林增添勃勃生機…但是,我們仍然面臨艱巨的任務。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和圖片:

(18)(19)再來看我國的情況(20)(21)(22)(23)我市我有類似情況,個別鎮辦自來水都有異味。在某些村莊,癌癥發病率令人震驚,某些工業園氣味刺鼻。(24) 我國近20年也采取了努力(

25、26)

近三十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已為世人矚目。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資源與環境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最大瓶頸;我們必須看到,隨著我國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階段,在人民群眾的溫飽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優良的生態環境越來越成為城鄉居民的普遍追求。

單就‚環境美麗?來說,我認為需要從兩個部分來做:(27)

1、保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這就要求發展生態農業,加強和開發建設中的生態保護2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利用與開發。(28)(29)這又分為4個部分。

來看我市的做法。

企業脫硫一直是難點。這需要巨大的投入,企業在經濟利益和社會公益上做出抉擇,并不容易。我市環保局就派出專人連續駐廠蹲守、巡查,脫硫不達標不走人,目前,XX等企業安裝脫硫設施。 Xx事例。

2、美麗中國呼喚‚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有專家指出,山清水秀但如果貧窮落后也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十八大報告單章論述‚生態文明?、首提‚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這也是世界主流觀念。

我們先來看循環經濟,(31)循環經濟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32)(33)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34)(35)(36)(37)2010年8月,發改委確定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可惜沒有山東。

隨著‚低碳?話語的出現,現在‚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園?、‚低碳交通?、‚低碳環保? ‚低碳社區?——各行各業蜂擁而上統統冠以‚低碳?二字,使‚低碳?成為一種時尚。比如‚低碳網絡?就是使用郵箱、網絡購物、網絡會議。為更好地規范‚低碳經濟?扎實、有序推進,使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降排指標得以實現,使‚低碳經濟?真正成為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

再來看綠色發展。(38)從內涵看,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

2012年8月31日~9月2日在北京召開第五屆世界環保大會,就是以‚引領經濟繁榮的未來動因: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

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說:‚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為綠色發展高度,為后人‘乘涼’而‘種樹’。?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適應自然的限制條件,綠色發展則要求人類更主動把握自然的發動因素;可持續發展是不給后人留下遺憾,綠色發展是增加更多綠色投資,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經濟日報的一篇理論文章提到,我們只有加快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培育壯大綠色經濟,才能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39)(40)

在‚綠色發展?這方面,我們欣喜的看到,我市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的同時,調整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8月份,我市產業發展規劃正式出臺。將市域劃分為六大主導產業12個產業區,明確了城市核心區、南部生態休閑旅游區等。規劃的出臺,為我市招商引資、培育綠色經濟指出方向。同時,在《2012年度XX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辦法》中,增設‚三城?共建暨大干300天建設宜居XX綜合整治工作考項。增設‚節能降耗?一票否決考項。這些都彰顯著我們建設美麗XX的決心和信心。這也符合十八大報告中提到的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要在五個方面著力(41不讀了):必須改變唯GDP的觀念,增加生態文明在考核評價中的權重,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市場化機制,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責任追究和賠償制度。

今年10月,我市xx獲授國家級省級生態鄉鎮。截至目前,青島市已有74個鎮被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57個鎮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

這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但是對比國外,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錢易《科技進步與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提到日本的生態鎮。整個國家一共才26個生態鎮。(42)我們從垃圾回收來看一下差距(43)(44)

因此,我們更要有緊迫感,十八大明確提出了要求。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這也給我們建設建設現代化幸福宜居新區提出最終要求。

3、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人?的美麗

美麗中國,既是生態問題,又是人的精神境界不斷提升的問題。長城是一種美,鳥巢是一種美,李德濤跳水救人更是一種美。每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詮釋美麗中國,禮、義、仁、智、信、溫、良、恭、儉、讓。美麗中國,如果缺乏了人的因素,就如無源之水、無根之萍,徒具美麗外表,不具美麗內涵。

看一組照片(45)(46)照片令人震撼,標題令人深思。因此,弘揚時代新風、促進公民道德建設、熔鑄城市精神,彰顯人的美麗,才是美麗中國。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這里涌現出很多全國知名的最美人物。(47)雙手托住墜樓孩子的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兩入火海救人,麗水‚最美姑娘?葉霄雯。發現學生缺課,陳霞、姜文、江忠紅及時上門追訪,救了因煤氣中毒的外來打工者姚慧芬和兩個孩子。6月29日光明日報頭版頭題報道《衢州:‚最美?緣何頻頻出現》。 研讀后,我認為,我們xx的最美人物并不比他們差,我們XX涌現的好人好事并不比他們少。 我們XX是有歷史傳承的。XX具有4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歷久彌新的發展進程中,既孕育了燦爛的傳統文化,也催生了大量馨德善行。翻開XX歷史,這類史例不勝枚舉,如xxxx(48)。解放后,好人好事更是層出不窮,xxxx。

最近,xxxxxx……我市又涌現出一大批見義勇為的英雄壯舉,也涌現出一大批觸人心靈的凡人善舉,人的美麗在其中詮釋的淋漓盡致。

我認為我們XX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彰顯了XX的美麗。據統計,我市道德模范典型庫共收錄近年來先模人物500多名,他們如同一盞盞明燈,詮釋著美麗XX建設的內涵。

近年來,我市以開展xxxxx,從‚十萬學生大感恩?到‚弘揚雷鋒精神,做最美XX人?,在全社會樹立起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特別是圍繞先進人物事跡,廣泛宣傳、積極推介,提升了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另一方面,不斷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保障,建立了由黨委牽頭、媒體互動、整體推進的典型選樹、宣傳、推廣機制,健全了社會推薦、組織評議、媒體公示、激勵表彰、宣傳推廣等一整套步驟。我認為,隨著最美XX人的不斷推樹,美麗XX必將叫響全國。

三、個人如何從自身做起

北京的交通,大家提起來就頭疼。(49)我北京的朋友說過,光上班不是花二小時就是三小時,你要是才花1小時到單位,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車里面要帶盒飯,車后面恨不得裝一個廁所。

造成北京交通擁堵是多方面原因的,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曉松說,在造成城市交通擁堵的各項因素中,不文明交通行為占2至3成比例,‚希望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為我們的美麗城市作出貢獻。?

這要求我們從自身做起。對于減排,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納說,在二氧化碳減排過程中,‚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

從自身做起。如今這種力量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比如低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地球變暖的‚禍首?,卻也是受害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減少碳的排放量。然而我們每天都要呼吸、上網、用電、坐車,這些都能造成二氧化碳點的排放。如果減少碳的排放量會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要成為低碳一族,必須學會計算碳排放量。(50)

消耗100度電=78.5公斤碳排放量=1棵樹 消耗100公升汽油=270公斤碳排放量=3棵樹 ...... 這是由一套精準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它反映‚公眾日常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補償?的環保鏈。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引出了一個新詞——碳足跡。它標示者某個公司、家庭或個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種新的用來測量某個公司、家庭或個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環境影響的指標。碳耗用量越高,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為了維持生態平衡,產生的‚碳足跡?需要進行碳補償,這就是現在常說的‚碳中和? 我們每天消耗的碳足跡: 家里電冰箱每個人0.65KG 燙衣服0.02KG 洗熱水澡0.42KG 搭電梯上下一層樓0.218KG 開冷氣機一小時0.621KG 看電視一小時0.096KG 聽收音機一小時0.006KG 聽音響一小時0.034KG 開節能燈一小時0.011KG 開鎢絲燈泡一小時0.041KG 開電扇一小時0.045KG 用筆記本電腦一小時0.013KG 開車一公里0.22KG 騎機車一公里0.055KG 每用一噸水0.194KG 每用一立方米天然氣2.1KG 搭高速列車一公里0.05KG 搭公交車一公里0.08KG 適用一公斤木炭3.7KG 外食一個便當0.48KG 丟一公斤垃圾2.06KG 吃一公斤牛肉36.4KG 買一件T恤4KG 種樹就是碳補償,通過植物光合作用來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也是碳補償的唯一辦法,一棵樹生長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依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根據每天不同的耗電量、耗水量、汽油消耗量以及肉類食用量等來計算出碳足跡以及需要的相應的碳補償

或許每個人的數據不同,但平均算下來需要的碳補償所需每天的種樹量去世不低于50棵??梢娢覀儼凑漳壳澳茉吹南某潭?,碳補償對于維持生態環境只是杯水車薪。那如何從身邊做起,來減少我們碳排放呢。(51)(52)(53)(54)(55)(56)(57)(58)(59)(60)

我們正需要低碳生活這種以生活作息時盡量減少耗用能量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主的新綠色生活型態。此外,我們還可以從身邊很多地方注意保護環境。 (61)(62)第一,必須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者容器內,特別是不要亂扔廢電池,因為一節廢電池中所含的重金屬,如果流到清潔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厲害的。 第二,在學習中,要盡量節省文具用品,杜絕浪費,比如,鉛筆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費了鉛筆就等于毀滅了森林。

第三,應該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飲料杯、泡沫飯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紙飯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來替代,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垃圾的產生。

第四,雖然泡泡糖是小朋友們十分喜愛的糖果,是一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食品,但是,千萬不要亂扔咀嚼后的膠基,因為它會到處亂黏。在吃的時候,可以先將它的包裝紙收好,用來包裹吐出來的膠基,然后,再將它扔到廢物箱內。

第五,不要隨意捕殺野生動物,尤其不要吃人類的益友——青蛙,因為1只青蛙1年內大約能吃掉1.5萬只昆蟲,其中主要是害蟲。

第六,要愛護花草樹木,不破壞城市綠化,并且積極參加綠化植樹活動。

第七,離開房間時,關上電燈并且拔掉電視機、音響、計算機等的電器插頭。

第八,即使在最寒冷的地方,也沒有必要使室溫超過18℃,如果你覺得冷,可以多穿一點衣服。

第九,盡可能用節能燈代替普通燈泡,盡管它的價格相對貴一些,但它的耗電量只及普通燈泡的一小部分。

第十,用密閉容器代替塑料包裝物來儲藏食物。 第十一,購買飲料盡可能選擇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裝飲料。

第十二,請攜帶自己的購物袋去購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

第十三,節約用水,在刷牙時,請關閉水龍頭。 第十四,園丁應施用有機肥料,如混合肥和糞肥,避免使用殺蟲劑和除草劑,因為它們會滲入泥土,危害水源。

第十五,開車時減速行駛,這樣耗油量小,還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十六,盡量以步代車或騎自行車

由此可以看到:最美中國,與我們息息相關,不僅要人們的心靈美、精神美、道德美,還需要我們要像家一樣愛護著我們的祖國。爭做建設美麗中國的引領者和實踐者,勇于擔當,勇于開拓,各盡其責、各盡其能、各盡其力,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讓美麗中國在潺潺細水匯聚成的巨大洪流中成為現實。

第五篇: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班級:

姓名:

學號: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當今世界,保護資源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一重要論述,既是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破解經濟社會發展日趨強化的資源生態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為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主體功能區在國土空間開發規劃中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約束性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了東部率先、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使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揮。但我國調整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的任務還很艱巨。必須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實施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對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高、資源環境負荷過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區,要優化開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化地區,要重點開發;對具備較好的農業生產條件、以提供農產品為主體功能的農產品主產區,要著力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對影響全局生態安全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對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要禁止開發。

海洋資源作為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其它資源一起,在整個資源大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在顯示著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加快對“藍色國土”的資源開發和保護,對保障國家安全、緩解資源和環境的瓶頸制約、拓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空間,將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要堅持陸海統籌原則,依據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公海、國際海底及極地區域的不同法律地位和自然屬性,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提高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能力。堅持海洋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海洋環境整治與陸源污染控制相結合,以近岸海域資源環境保護為主,逐步向遠海拓展,創新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發展模式,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

目前,全社會對資源緊缺狀況仍然認識不夠,節地、節水、節能、節礦還沒有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影響到資源節約集約、降耗減排措施的有效推行。必須樹立資源節約觀,充分認識土地、礦產資源的稀缺性,從宣傳教育、法制建設、政績考核、財稅體制、標準規范等各方面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強化節約資源理念,逐步形成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相協調的資源利用方式。要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發揮規劃計劃的管控和引導作用,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同時,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亦是重中之重。要抓緊完善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和措施,控制總量、增加流量、盤活存量,形成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倒逼機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和范圍,抓緊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嚴格控制城市用地擴張。要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研究制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管理辦法。推進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完善房地產用地有償使用方式。完善礦業權有償取得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要素市場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礦產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探索建立國家水權制度,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嚴格水資源保護,建設節水型社會。著力推進資源科技創新,培育資源新興產業。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加強環境污染防治、促進自然生態修復,必須把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目標要求,作為當前重點任務抓緊抓好。

加強國際生態環境合作,共同應對能源、礦產、水資源以及全球大氣變化等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方面,面臨嚴重的資源環境危機,必須努力解決自身的問題,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另一方面,應積極倡導和支持全球領域的資源環境國際合作,在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的前提下,廣泛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各種國際規則的制定,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機制。

三、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制度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石。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制定和實施節約和環保的法律法規方面已經作了一系列工作。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有關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但現有的法規制度還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有許多法規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依據世情國情變化和現實需求,及時研究制定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的法律法規,及時做好現有法律法規的“修、改、廢”工作,形成較為完備的生態文明建設法規體系。

建設生態文明,本身就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必然要求有一整套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來保障。要抓緊完善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要實行最嚴厲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和完善與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和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決策相一致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和技術體系,利用綜合執法手段,讓任何造成生態環境危害的單位和個人付出成本,堅決防止少數人發財,人民群眾受害,全社會買單的情況的再次出現。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和建設項目,要通過充分論證并向社會公示,聽取公眾意見。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如何提高主人翁意識下一篇:如何寫作領導講話稿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