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gb20991標準講座新

2023-06-28

第一篇:gb20991標準講座新

《崔巒解讀新課程標準》骨干教師講座材料

骨干教師講座材料——

崔巒老師解讀2011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012—2013年度第二學期

肖玉波)

2012年的五月份,我到北京翠微小學參加為期半個月的駐校學習,在此期間,有幸聆聽了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崔巒老師解讀2011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講座。借此業務學習的機會,我將這次講座的講稿拿來再次與大家共同學習,希望通過學習,能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有所感悟。

崔巒老師的講座,從“四個堅持、四個強調、四條建議”這三個方面對2011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一、四個堅持

1、堅持2011年版的“四個”課程理念。

A、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全面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各個方面。

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道德、思維方法、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的融合。

B、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的能力,也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能力。

充分利用漢語言文字自身的特點(象形、會意、形聲),漢字一字一形,數量多,多音多義字多,形近字多,漢字教學要注意辨析。加

1 強詞語教學,重視培養語感,注重文本內容的整體把握。

C、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核心是鼓勵自主,每個學生都要動起來,不否定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

鼓勵自由閱讀,激勵自由表達,適當開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確立有價值的內容、問題,有明確的任務,有具體的指導,人人有事做,人人動起來。

D、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核心是三級課程管理。實施好中央課程;開發好地方課程;建設好校本課程。

2、堅持“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

從“三個維度”構建語文的目標體系。

3、堅持推進“兒童閱讀”。

學習語文正如呂叔湘說的:“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激發閱讀興趣,加強閱讀的指導、交流、展示。

4、堅持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四個強調

1、更加強調語言文字的運用。

要重視理解,學是為了用。培養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落腳點在于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

A、為學好其它課程打下基礎。

B、為培養良好個性打下基礎。

C、為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2、更加強調識字和寫字。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A、識字寫字的教學在課標后附錄中,收錄了300個基本字表,17個部首,300字多數是獨體字,是出現頻率高的字,無論哪個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學這300個字。

B、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個常用字,表二1000個次常用字;3500個字是義務教育階段識字要求,小學階段認識3000個,會寫2500個。

C、小學每天語文課安排10分鐘練字,指導孩子寫字。毛筆字每周一節,日常書寫中增加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關注作文書寫質量。將作文書寫當做練字的過程,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要強化練字(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

第一學段: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部首,按筆順規則寫字。

第二學段:要求能用硬筆熟練的書寫正楷字開始用毛筆臨摹,要求端正、工整、整潔。

第三學段:用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速度,用毛筆寫字,感受漢字的優美。

對姿勢、習慣的要求是史無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3、更加強調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以及中華優秀文化的繼承。

價值觀的引領,包括社會主義理想、愛國主義精神、改革時代精神、良好思想素質、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語文的“文”很多時候是文化、文字、文學,放大文化的因素,激發孩子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

語文教學要在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上做文章,絕對不能割裂,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體會情感,讓學生想一想,看一看,這樣的情感文化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怎么表達的這么好。既得意又得言,得意就是內容意思,得言就是理解語言,揣摩文章表達,積累語言。千萬不能加政治尾巴。

4、更加強調多讀書、多積累、多實踐。

小學六年要背誦優秀詩文160篇,包括段落,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五萬字,第二學段四十萬字,第三學段一百萬字,共一百四十五萬字。

三、四個加強

1、加強識字寫字教學。

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改,用更多的時間識字寫字。

關于漢語拼音要注意三點:A、準確拼讀,逐漸達到熟練。B、直呼不是課標要求。C、只要求抄寫聲母、韻母、音節,不要求背寫。

關于識字寫字教學:認寫分開,多認少寫。

一、二年級減少了認字量,寫字量。認識1600個,會寫800個。

認識的字和會寫的字一定要區別對待。認識的字不要主動分析字形,認識“藏”絕對不會比“西”字難,一回生,二回熟,要學生用自己想的辦法記字。當堂認識,當堂鞏固,把字放到語言環境中復現,除

4 了課上識字,將有師指導和無師學習相結合。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用幾分鐘時間展示在生活中識字。

寫字教學:體現規律,加強指導。由獨到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加強指導,抓住主筆指導觀察占格、占位,注意起筆和用筆。合體字,觀察部件,占格占位,下筆注意筆畫的相離、相交、穿插、挪讓。不求多,只求好。

2、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加大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的分量,低年級:口語交際達到會聽、愛說、敢問。

中年級:聽抓主要內容,說要主動溝通,說清意思。高年級:聽能抓住要點,說能清楚條理發表意見,稍有準備當眾做一兩分鐘的發言。出口成章,善于表達。

書面表達:低年級,有話想寫(一兩句話),一日一句,教師要善于激發孩子說話的話頭。中年級,寫片段。高年級一方面抓整篇,分段、開頭、結尾。紀實作文要真實。想象作文可聯想、可幻想。命題要出在孩子的心里,鼓勵寫生活中的和經歷過的。一定選好內容,從內容上指導,讓孩子們有話可寫,“寫具體”“按順序”,內容是第一位,怎樣寫是第二位,加強閱讀課上的小練筆。

例文1:7歲學生的作文,獲得冰心作文一等獎。 【原文:前段時間,媽媽去杭州學習,去了好長時間,可能有一個月吧。今天,媽媽終于從杭州回來了,我非常高興!因為媽媽的懷抱很暖和,因為媽媽回來會給爸爸過生日,因為媽媽在家里會給我讀書……媽媽不在家

5 的時候,我很想她,想媽媽的感覺,就是一種想哭的感覺?!?/p>

例文2:天空是棋盤,星星是棋子,太陽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下棋,月亮婆婆輸了,回家睡覺了;太陽公公贏了,高高興興地上班去了。 這兩篇短小的例文,都寫出了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

3、加強“兒童閱讀”。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母語寫不好,其它談不上,兒童閱讀要進課堂,給時間、給機會。

4、堅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給孩子更多的時間、空間,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孩子,激活想象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回答問題不要追求統一答案,讓孩子發表自己真實的感受,有自己的想法。

以上內容,就是崔巒老師對小學語文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的詳細解讀,希望能夠給所有的語文老師觸動,從而帶動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生動、鮮活!

2013-4-10

第二篇: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修改單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修改單

GB 3095-1996

批準日期 2000-01-06實施日期 2000-01-06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修改單

一、取消氮氧化物(NOX)指標。

二、二氧化氮(NO2)的二級標準的年平均濃度限值由0.04mg/m3改為0.08mg/m3;日平均濃度限值由0.08mg/m3改為0.12mg/m3;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由0.12mg/m3改為0.24mg/m3。

三、臭氧(O3)的一級標準的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由0.12mg/m3改為0.16mg/m3;二級標準的小時平均濃度限值由0.16mg/m3改為0.20mg/m3。

GB 3095-1996

第三篇:《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

新建鍋爐自2014年7月1日起、10t/h以上在用蒸汽鍋爐和7MW以上在用熱水鍋爐自2015年10月1日、10t/h及以下在用蒸汽鍋爐和7MW及以下在用熱水鍋爐自2016年7月1日起執行本標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自2016年7月1日廢止。各地也可根據當地環境保護的需要和經濟與技術條件,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提前實施本標準。

1.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鍋爐煙氣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最高允許排放濃度限值和煙氣黑度限值。

本標準適用于以燃煤、燃油和燃氣為燃料的單臺出力65t/h及以下蒸汽鍋爐、各種容量的熱水鍋爐及有機熱載體鍋爐;各種容量的層燃爐、拋煤機爐。

使用型煤、水煤漿、煤矸石、石油焦、油頁巖、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的鍋爐,參照本標準中燃煤鍋爐排放控制要求執行。

本標準不適用于以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為燃料的鍋爐。

本標準適用于在用鍋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鍋爐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產后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管理。

本標準適用于法律允許的污染物排放行為;新設立污染源的選址和特殊保護區域內現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相關規定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內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8號) 《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9號)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鍋爐boiler 鍋爐是利用燃料燃燒釋放的熱能或其他熱能加熱熱水或其他工質,以生產規定參數(溫 度,壓力)和品質的蒸汽、熱水或其他工質的設備。 3.2在用鍋爐in-useboiler 指本標準實施之日前,已建成投產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已通過審批的鍋爐。 3.3新建鍋爐newboiler 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通過審批的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鍋爐建設項目。 3.4有機熱載體鍋爐organicfluidboiler 以有機質液體作為熱載體工質的鍋爐。 3.5標準狀態standardcondition 鍋爐煙氣在溫度為273K,壓力為101325Pa時的狀態,簡稱"標態"。本標準規定的 排放濃度均指標準狀態下干煙氣中的數值。 3.6煙囪高度stackheight 指從煙囪(或鍋爐房)所在的地平面至煙囪出口的高度。 3.7氧含量O2content 燃料燃燒后,煙氣中含有的多余的自由氧,通常以干基容積百分數來表示。 3.8重點地區keyregion 根據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在國土開發密度較高,環境承載能力開始減弱,或大氣環境

容量較小、生態環境脆弱,容易發生嚴重大氣環境污染問題而需要嚴格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

的地區。

3.9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speciallimitationforairpollutants 為防治區域性大氣污染、改善環境質量、進一步降低大氣污染源的排放強度、更加嚴格

地控制排污行為而制定并實施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該限值的控制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或領

先程度,適用于重點地區。 4.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10t/h以上在用蒸汽鍋爐和7MW以上在用熱水鍋爐2015年9月30日前執行GB13271-2001中規定的排放限值,10t/h及以下在用蒸汽鍋爐和7MW及以下在用熱水鍋爐2016年6月30日前執行GB13271-2001中規定的排放限值。

4.210t/h以上在用蒸汽鍋爐和7MW以上在用熱水鍋爐自2015年10月1日起執行表1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10t/h及以下在用蒸汽鍋爐和7MW及以下在用熱水鍋爐自2016年7月1日起執行表1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注:(1)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和貴州省的燃煤鍋爐執行該限值。 4.3自2014年7月1日起,新建鍋爐執行表2規定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4.4重點地區鍋爐執行表3規定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圍、時間,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規定。

4.5每個新建燃煤鍋爐房只能設一根煙囪,煙囪高度應根據鍋爐房裝機總容量,按表4規定執行,燃油、燃氣鍋爐煙囪不低于8米,鍋爐煙囪的具體高度按批復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新建鍋爐房的煙囪周圍半徑200m距離內有建筑物時,其煙囪應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4.6不同時段建設的鍋爐,若采用混合方式排放煙氣,且選擇的監控位置只能監測混合煙氣中的大氣污染物濃度,應執行各個時段限值中最嚴格的排放限值。

5.大氣污染物監測要求 5.1污染物采樣與監測要求

5.1.1鍋爐使用企業應按照有關法律和《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等規定,建立企業監測制度,

制定監測方案,對污染物排放狀況及其對周邊環境質量的影響開展自行監測,保存原始監測

記錄,并公布監測結果。

5.1.2鍋爐使用企業應按照環境監測管理規定和技術規范的要求,設計、建設、維護永久

性采樣口、采樣測試平臺和排污口標志。

5.1.3對鍋爐排放廢氣的采樣,應根據監測污染物的種類,在規定的污染物排放監控位置

進行,有廢氣處理設施的,應在該設施后監測。排氣筒中大氣污染物的監測采樣按GB546

8、

GB/T16157或HJ/T397規定執行;

5.1.4 20t/h及以上蒸汽鍋爐和14MW及以上熱水鍋爐應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設備, 與環保部門的監控中心聯網,并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按有關法律和《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

法》的規定執行。

5.1.5對大氣污染物的監測,應按照HJ/T373的要求進行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5.1.6對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的測定采用表5所列的方法標準。

5.2大氣污染物基準含氧量排放濃度折算方法

實測的鍋爐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濃度,應執行GB5468或GB/T16157規定,按公式(1)折算為基準氧含量排放濃度。各類燃燒設備的基準氧含量按表6的規定執行。

式中:

ρ――大氣污染物基準氧含量排放濃度,mg/m3; ρˊ――實測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mg/m3; ψˊ(O2)——實測的氧含量; ψ(O2)——基準氧含量。 6.實施與監督

6.1本標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實施。

6.2在任何情況下,鍋爐使用單位均應遵守本標準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 要措施保證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各級環保部門在對鍋爐使用單位進行監督性檢查 時,可以現場即時采樣或監測的結果,作為判斷排污行為是否符合排放標準以及實施相

關環境保護管理措施的依據。

第四篇:國家標準 GB-T14079-1993-軟件維護指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8/T14079—93

GUNel5量e o量80『twa『e ma5nte量Qnce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描述軟件維護的內容和類型、維護過程及維護的控制和改進。

本標準適用于軟件生存周期的運行和維護階段,主要供軟件管理人員和維護人員使用。 2 引用標準

GB 8567 計算機軟件產品開發文件編制指南

GB/T l1457 軟件工程術語 3 術語

本標準使用GB/T11457中的術語及下列術語:

3.1 自底向上法

在層次結構的軟件中,一種從最低層成份開始逐級向上擴展,直到最高層成份的開發方法。

3.2 自頂向下法

在層次結構的軟件中,一種從最高層成份開始逐級向下擴展,直到最低層成份的開發方法。

3.3 編譯擴展

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的特征。這種特征超越了該語言的標準特征,但仍可以為一專門的編譯程序所接受并加以編譯。

3.4 同級評審

一種質量保證方法,由兩個或多個同級程序員互相檢查、評估,以確保被檢查內容正確,且與軟件的其他部分相一致。 3.5軟件維護管理機構

為評審修改帶來的影響、制訂維護計劃、復查修改結果、管理維護工作等而設立的機構。 3.6軟件維護主管

組織、管理和協調維護工作的負責人。 3.7維護管理人員

管理一個或幾個軟件的維護工作的技術人員。 3.8軟件維護人員

具體完成軟件維護的工作人員。

4 軟件維護的內容與類型

軟件維護是在軟件產品交付使用之后,為糾正故障,改善性能和其他屬性,或使產品適應改變了的環境所進行的修改活動。 4.1 完善性維護

完善性維護是為擴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進行修改和擴充,以滿足用戶變化了的需求。主要內容包括:

s. 為擴充或增強功能而作的修改(如擴充解題范圍和算法優化);

b. 為提高性能而作的修改(如提高精度,節省存儲空間等);

c. 為便于維護而作的修改(如增加注釋,改進易讀性)。

4.2適應性維護

適應性維護是為適應軟件運行環境的變化而作的修改,變化的主要內容包括:

a. 影響系統的規定、法律和規則的變化;

b. 硬件配置的變化,如機型、終端、打印機等的變化;

c. 數據格式或文卷結構的變化;

·

d. 系統軟件的變化,如操作系統、編譯系統或實用程序的變化。 4.3改正性維護

改正性維護是為維持系統操作運行,對在開發過程產生而在測試和驗收時沒有發現的錯誤而進行的改正。所必需改正的錯誤包括:

s. 設計錯誤;

b. 邏輯錯誤;

c. 編碼錯誤;

d. 文檔錯誤;

e. 數據錯誤。 5軟件維護過程

軟件生存周期中的維護階段通常起始于軟件產品交付給用戶、用戶驗收之時。軟件維護活動通??啥x成軟件生存周期中前幾個階段的重復。軟件維護與軟件開發有許多相同的活動,但也有其獨特之處:

a. 維護活動限定在已有系統的框架之內完成,維護人員必須在已有的設計和編碼結構的約束下作出修改,一般系統越舊,軟件維護越困難和越費時。

b. 通常軟件維護階段的時間比軟件開發的時間長得多,但一項具體的軟件維護一般比該軟件的開發時間短得多。

c. 軟件開發必須從無到有產生所有測試數據,而軟件維護通??梢员阌矛F有的測試數據進行回歸測試。有時還要產生新的數據,對軟件修改及修改后的影響進行必要的測試。

完成一項軟件維護的過程是復雜的。下面按順序列出完成一項軟件維護過程的步驟:

a. 確定修改類型;

b. 確定修改的需要;

c. 提出修改請求;

d. 需求分析;

e. 認可或否決修改請求;

f. 安排任務進度;

g. 設計;

h. 設計評審;

5. 編碼修改和排錯;

j. 評審編碼修改i

k. 測試;

I. 更新文檔;

m. 標準審計;

n. 用戶驗收;

o. 安裝后評審修改及其對系統的影響。

其中有幾個步驟會經常發生循環,但并不是每次修改都要執行所有的步驟。 6軟件維護的控制和改進

軟件維護必須有控制地進行,使整個過程中都處于適當的管理和控制之下。除了控制預算、進度和人員,關鍵在于要由軟件維護主管來負責控制和修改系統。

大量的編碼在開發過程中并非都考慮到了維護。即使原來是良好設計及良好實現的編碼和邏輯,也會因無休止的”決速排錯”和修補工作受到破壞。所以一個系統不僅在開發時要考慮到維護,還要在維護時考慮到將來的維護。 6.1 軟件維護的控制

軟件系統的可維護性常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這是許多因素綜合的結果。如果沒有為軟件維護管理制定嚴格的條例,或條例貫徹不力,許多系統都將蛻變到無法繼續維護的地步。

軟件維護的目標是保持系統功能和及時、滿意地響應用戶的請求。

軟件維護的控制是保持一個有秩序的維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維護請求要正式提出、評審,給予一個優先級并安排進度。

6.1.1 確立軟件維護的策略

軟件維護策略的確定是軟件維護控制的一個關鍵步驟。軟件維護策略應充分地描述軟件維護組織的責任、權利、職能及操作,它應全面地考慮到軟件系統和它的環境的任何類型變化。該策略應由軟件維護管理機構制定和支持。

軟件維護策略必須具體地闡述修改的需要和理由、修改的責任和步驟。規定控制修改軟件的過程和步驟,使請求的修改從提議到完成有控制地進行。

為保證維護策略的貫徹執行,需進行評審和審計。 6.1.2 評審和評價所有修改請求

a. 所有的修改要求應先提出正規的書面請求;

b. 評審所有修改請求;

c. 分析和評價修改請求的類型和額度;

d. 考慮對修改的需要程度和它可預見的使用,所有修改都需有充足的理由;

e. 評價修改,以確保與原來的系統設計和用意不沖突,對每個修改都應該仔細考慮其影響;

『. 應特別強調確定所建議的修改是增強還是降低系統的性能;

僅當修改的效益超過其成本時方可修改。 6.1.3 為維護安排進度

a. 給每個修改請求分配一個優先級;

b. 為每個認可的修改請求安排進度;

c. 遵守安排的進度。

6.1.4 將代碼修改限制于批準的工作范圍內

軟件維護主管必須監督維護人員的工作,確保只在授權的工作范圍內作修改。為有效實行監督,必須將所有的維護活動記入文檔,包括修改請求報告和完成修改后的源程序清單,并為系統復原做好安月6。

6.1.5 強制實施文檔標準和編碼約定

必須貫徹編碼約定和文檔標準,以對軟件維護人員的所有工作進行經常不斷的強制性評審和檢查。在開始一項新的維護工作之前,應當為更新文檔分配足夠的時間。

6.2軟件維護的改進

可維護性是對軟件進行修改的難易程度。一個系統的可維護性必須放在系統的整個生存周期中加以考慮。在系統最初的設計和開發階段就應考慮到可維護性。

由于維護階段的處理過程同開發階段相似,因此許多技術和開發工具也可用在維護階段。為提高軟件可維護性,應在系統的整個生存周期中綜合地使用下列技術和原理。 6.2.1 編碼指南

編碼指南和標準提供了一種提高系統可維護性的結構和框架,它使得系統以一種共同的、更易理解的方式進行開發和維護。編碼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6.2.1.1 單一高級語言

盡可能只用一種符合標準的高級語言。 6.2.1.2 編碼約定

維護人員首先必須克服的困難是編碼本身,開發人員和維護人員編寫大量源碼時很少考慮到以后的維護人員,結果使得源碼的可讀性很差。源碼一定要加注解并用結構化格式編寫。下列技術可提高程序的可讀性:

n. 盡量采用較簡單的方法;

b. 代碼的每節開始行使用行首空格把一系列代碼分成段。行首空格和字間的間隔是顯示從屬關系的兩種方法;

c. 用有意義的注釋來適當地為代碼加說明;

d. 使用有意義的變量名,以表達此數據項是什么以及為何要使用它;

e. 避免使用相似的變量名;

『. 在程序的過程/函數之間用參數來傳遞數據;

在變量名中使用數字時,應放在末端。用作程序序標簽或標號的數字應按順序給出;

h.·邏輯上相關的功能應集中安排在同一模塊或模塊集,盡可能使邏輯流向自頂向下;

5. 避免使用程序語言版本的非標準特征。 6.2.1.3 結構化和模塊化

應采用自頂向下的程序設計方法,使程序的靜態結構與執行時的動態結構相一致。

模塊化是指用一組小的層次結構的單元或例行程序構成程序,其中每個單元或例行程序集完成特定的單一功能。模塊性不是僅僅將程序分段,模塊的結構必須遵循下列設計原則:

a. 一個模塊應只完成一個主要功能;

b. 模塊間的相互作用應最少;

c. 一個模塊應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 6.2.1.4 標準數據定義

一定要為系統制定一組數據定義的標準。這些數據定義可匯集于數據字典。字典項定義了系統中使用的每個數據元素名字、屬性、用途和內容。這些名字要盡可能具有描述性和意義。正確一致地定義數據標準,就會大大簡化閱讀和理解各模塊,并確保各模塊問的正確通信。

6.2.1.5 良好注釋的代碼

好的注釋可增強源碼的可理解性。除了提高程序可讀性,注釋還有兩個重要用途,即提供程序的用途和歷史信息、它的起源(作者、生成和修改日期)、子程序名和個數以及輸入/輸出需求和格式,其次也提供操作控制信息、指示和建議來幫助維護人員理解代碼中不清楚的部分。

6.2.1.6編譯程序擴展

使用編譯程序的非標準特征會嚴重影響系統的可維護性。如果編譯程序更改了,或如果系統必須移至新機器,則以前的編譯程序擴展很可能與新的編譯程序相沖突。因此最好限制語言的擴展和保留語言基本特征的一致。如果需要使用編譯程序擴展,應編制良好文檔加以說明。

6.2.2 文檔編寫指南

一個系統的文檔是良好維護的基礎,文檔編寫工作應貫穿系統的整個生存周期。應有計劃地建立和及時地更新文檔,使維護人員能很快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應參照GB 8567編制文檔。

文檔合格的關鍵不僅是將必需的信息記錄下來,以保持文檔的及時更新和一致;而且必須使維護人員能迅速地獲得它。對于維護人員來說,具有受控的存取和修改能力的聯機文檔是文檔的最佳形式,如果不能提供聯機文檔,應保證有一機制使維護人員在任何時候能取用硬拷貝的文檔。

6.2.3 編碼和評審技術

本條列出有助于提高軟件可維護性的設計和評審技術。 6.2.3.1 自頂向下/自底向上法

應將自頂向下與自底向上的方法組合起來使用。

6.2.3.2 同級評審

同級評審是一種質量保證方法。參加評審人員務必明白他們不是要評價其他程序員的能力或表現,而是分析和評價編碼。評審內容應包括可維護性。 6.2.3.3 審查

審查是一種質量評估技術,在軟件生存周期中檢查各階段工作,然后產生一個報告指出發現的錯誤和提出錯誤改正要求。 6.2.3.4 走查

簡單的走查方式是讓兩個維護人員一起討論正在進行的工作,復雜的走查方式可以有一份日程表、報告書和一位記錄秘書。不論何種方式,目標是通過公開直接的交流,提煉好的主意,修改原來的方案。 6.2.4 測試標準和過程

測試是軟件維護的關鍵部分,因此測試過程必須強調一致性,并以合理的原則為基礎,測試計劃要定義預期的輸入,測試有效的、無效的、預期的和出乎意料的情況。測試要檢查程序是否執行預期任務,測試的目的是發現錯誤,而不是證明錯誤不存在。

只要有可能,測試過程和測試數據均需由其他人完成,而不是由做系統實際維護的人來完成。

6.3 軟件維護人員的管理

管理是改進軟件維護過程的主要因素之一。管理必須指導怎樣維護軟件,行使對整個過程的控制,并保證使用高效的軟件維護技術和工具。

為確保實現成功的維護,在維護過程中要有效使用良好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必須建立軟件維護組織機構。

軟件維護機構由維護主管、維護管理機構、維護管理員和維護人員組成。

軟件維護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審批維護請求,制訂并實施維護策略,控制和管理維護過程,負責軟件維護的審查,組織評審和驗收,確保軟件維護任務的完成。

軟件維護人員的素質對于有效地進行維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應為維護項目選擇合格的各級人員。

下面列出挑選軟件維護人員和進行維護管理的要點:

a. 維護與開發同等重要,同樣具有難度;

b. 維護人員應是合格的、有責任心的人;

c. 維護不能當作初級人員“放任自流”式的培訓;

d. 全體人員應輪流分配去做維護和開發工作;

e. 出色的維護工作應同出色的開發工作一樣受到獎勵;

『. 必須強調對維護人員進行良好的培訓;

輪換分配,不應讓一個系統或一個系統的主要部分成為某個人的專有領地。 7 軟件維護與軟件宣新設計

維護是一種不斷進行的過程,但有時也應考慮是否要重新設計一個軟件系統。當一個軟件已變得易出差錯、效率降低和耗費增大,再對其繼續維護的成本/效益比可能會超出重新設計一個系統時,應考慮是否要重新設計一個軟件系統。下列特征可幫助管理人員決定是否應重建軟件。 7.1 軟件經常出錯與性能惡化

代碼越久,則經常的更新、新的需求和功能增強就越會引起系統的故障和性能惡化。 7.2 程序結構和邏輯流過分復雜

具有部分或全部下列屬性的軟件通常很難維護,需重新設計:

a. 過多使用DO循環;

b. 過多使用IF語句;

c. 使用不必要的GOTO語句;

d. 過多使用嵌入的常數和文字;

eo 使用不必要的全程變量;

『. 使用自我修改的代碼;

使用多入口或多出口的模塊;

h. 使用相互作用過多的模塊;

5. 使用執行同樣或相似功能的模塊。 7.3過時的代碼

過時的代碼嚴重影響新系統的性能發揮。 7.4 在仿真方式下運行

采用仿真方法,常阻止系統發揮全部能力和所有功能。仿真系統往往介于功能上尚可實用,但效率較低這二者之間。 7.5 模塊或單個子程序非常大

此時,大模塊結構應重新構造,分成較小的、功能上相關的部分,這可增強系統的可維護性。

7.6 過多的資源需求

需要過多資源的系統會成為用戶的沉重負擔,因此需考慮是增加更多的計算機設備還是重新設計和實現該系統。

7.7 將易變的參數編在代碼中

盡可能對程序進行更新,以使它們能從輸入模塊或一個數據表中讀入參數。 7.8 難于擁有維護人員

用低級語言編寫的程序,尤其是匯編,需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去維護。一般這類語言不為人們廣泛了解,因此要尋找了解這類語言的維護人員日益困難。 7.9 文檔嚴重不全或失真

文檔不全、過時或失真,將造成維護工作極其困難。 7 軟件維護與軟件宣新設計

維護是一種不斷進行的過程,但有時也應考慮是否要重新設計一個軟件系統。當一個軟件已變得易出差錯、效率降低和耗費增大,再對其繼續維護的成本/效益比可能會超出重新設計一個系統時,應考慮是否要重新設計一個軟件系統。下列特征可幫助管理人員決定是否應重建軟件。

7.1 軟件經常出錯與性能惡化

代碼越久,則經常的更新、新的需求和功能增強就越會引起系統的故障和性能惡化。 7.2 程序結構和邏輯流過分復雜

具有部分或全部下列屬性的軟件通常很難維護,需重新設計:

a. 過多使用DO循環;

b. 過多使用IF語句;

c. 使用不必要的GOTO語句;

d. 過多使用嵌入的常數和文字;

eo 使用不必要的全程變量;

『. 使用自我修改的代碼;

使用多入口或多出口的模塊; h. 使用相互作用過多的模塊;

5. 使用執行同樣或相似功能的模塊。

7.3過時的代碼

過時的代碼嚴重影響新系統的性能發揮。

7.4 在仿真方式下運行

采用仿真方法,常阻止系統發揮全部能力和所有功能。仿真系統往往介于功能上尚可實用,但效率較低這二者之間。 7.5 模塊或單個子程序非常大

此時,大模塊結構應重新構造,分成較小的、功能上相關的部分,這可增強系統的可維護性。

7.6 過多的資源需求

需要過多資源的系統會成為用戶的沉重負擔,因此需考慮是增加更多的計算機設備還是重新設計和實現該系統。

7.7 將易變的參數編在代碼中

盡可能對程序進行更新,以使它們能從輸入模塊或一個數據表中讀入參數。 7.8 難于擁有維護人員

用低級語言編寫的程序,尤其是匯編,需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去維護。一般這類語言不為人們廣泛了解,因此要尋找了解這類語言的維護人員日益困難。 7.9 文檔嚴重不全或失真

文檔不全、過時或失真,將造成維護工作極其困難。

第五篇:國家標準GB/T12402-2000《經濟類型分類與代碼》

注:①衛生行業經濟類型僅采用GB/T12402前兩位代碼;②衛生行業暫不使用代碼

15、

23、

24、

29、

33、

34、39。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用vbnet制作滾動字幕下一篇:三星note3掉了怎么辦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