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八上第11課北伐戰爭

2022-12-11

第一篇:八上第11課北伐戰爭

八上第1課鴉片戰爭

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 鴉片戰爭

主備教師:張立華

備課日期:2014-8-30

一. 課標要求

1、內容標準:

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簡述 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2、核心概念: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形成獲取、處理歷史信息、分析理解歷史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內容:

1、教材分析; 《鴉片戰爭》是人教版新課標歷史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的教學重點之一,是引導學生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門檻。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講述鴉片戰爭爆發前中國和世界的概況,其中主要與政治和外交比較為主;第二,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則徐在廣州的禁煙措施;第四,英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及經過。第五,鴉片戰爭的結果和《南京條約》。 2.重點難點內容: 重點:

1、林則徐虎門銷煙及其意義。

2、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

1、中國禁煙運動與鴉片戰爭爆發的內在聯系。

2、如何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備學情

1.學生可能達到的程度; (1)學生過去對“鴉片戰爭”略有耳聞,暑假安排了看《林則徐》、《鴉片戰爭》等近代歷史電影,對這段歷史有一些感性認識。為學習本節課打下很好的基礎。

(2)學生通過自學可以了解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基本過程,《南京條約》的內容。

2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學生對《南京條約》的危害(特別是經濟上的危害),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各方面的影響對初中生,理解難度很大,教師要適當的補充一些材料。 幫助理解。

四、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生能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形成閱讀、觀察等了解歷史能力,學會陳述歷史、表達交流能力;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危害,并結合兩則材料,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形成獲取、處理歷史信息、分析理解歷史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參與“英雄故事會”,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初步掌握理解和解釋歷史問題的方法;學生結合《南京條約》等豐富史料,小組合作交流認識鴉片戰爭的影響,培養證據意識,學會運用材料具體分析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講述林虎門銷煙的故事,感受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記住鴉片戰爭“落后挨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感。

三.教學過程

導入:上學期我們講到:清朝在對外政策上實行“閉關鎖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強的入侵,但是卻使得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在西方國家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的時候,清政府還在做著“天朝上國”夜郎自大的美夢,殊不知已經大大落后于西方,一場前所未有的暴風雨即將到來。為什么英國只出動了4000多人就敢攻打有4億多人民和一兩百萬軍隊的大清帝國?戰爭結局如何?給日后的中國帶來什么影響?(構建動場)

第1課 鴉片戰爭

三個版塊:風雨欲來 血雨腥風 馳風騁雨 第一幕:風雨欲來

首先借助多媒體展示文字和圖片材料,對比1840年之前中國和英國。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這段材料說明了什么?

1829年,柏金漢(英國資產階級代表)公開演說:“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積極的消費的性格,如果把那個國家的市場開放給自由貿易商人,則英國貨物在那個市場上的銷量將比其余全部世界的總銷量還要大。”

中外之間通過廣州十三行進行少量的貿易往來,我們看一下中英之間的貿易往來情況,從而看出,英國通過合法貿易難以打開中國市場,為改變這一狀況,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山雨欲來風滿樓,鴉片貿易流毒頗多,很多有識之士站了出來,進行過激烈的斗爭,林則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活動設計:英雄故事會

活動目的:學生體驗愛國人物的事跡,感受愛國主義的情懷,產生了解歷史探尋歷史的愿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合作,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程序:生成-探究-解決問題

1.找事件,排順序:帶著問題看課本,找出有關林則徐的事件,然后排序。(自主學習)

上書光緒帝——禁煙繳煙——虎門銷煙——民族英雄

2.講故事,深分析:

小組推薦同學講述有關林則徐的故事,看誰講的又具體又生動。 3.評人物,評事件 根據故事,暢所欲言:“大家如何評價虎門銷煙,如何看待林則徐?” 活動策略: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競爭與合作學習;活動目標與教學目標一致等。

活動評價:

重視活動內容的交流和分享,采用小組評價、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等過程性評價與教師批閱的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第二幕:血雨腥風

過渡:罪惡的鴉片貿易受到抵制,英國自然不肯善罷甘休,他們拿起了戰爭的武器,向古老的中國開炮了,迎接中國人民的是一場血雨腥風——鴉片戰爭。

1、鴉片戰爭的原因:因為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他們要保護骯臟的煙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來。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要用大炮說話的。德國著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馬克思也說過:“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被稱作“鴉片戰爭”。

2、鴉片戰爭的過程:多媒體顯示《鴉片戰爭形勢動態示意圖》幫助學生了解戰爭經過, 戰爭爆發(爆發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林則徐積極防御,英軍無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繼續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軍談判,后將林則徐撤職查辦。——戰爭擴大(1841年)英軍占香港島。清同英作戰——戰爭結束(1842年8月)英艦到達南京長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軍求和。1842年失敗。

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初,戰爭擴大。1842年失敗。

3、鴉片戰爭的結局: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定《南京條約》。

4、然后提問:①清政府戰爭態度怎樣?(戰→和,抵抗→妥協)②你能說出多少作戰英勇將領?從中學到哪些寶貴精神?(不畏強暴、敢于斗爭,勇敢,不怕困難,愛國等)通過這些教學互動,增加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從而有效實現思想教育目標。

過渡:在鴉片戰爭中,中國涌現了許多英勇的愛國將領,又處于天時、地利、優勢,但由于政府腐朽、落后,妥協投降,結果鴉片戰爭以清政府屈膝投降,中國戰敗而結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到底有哪些影響呢?透過這場暴風驟雨,我們一塊去探究一番。 第三幕:馳風騁雨

活動設計:鴉片戰爭的影響

活動目的:學生自學條約內容,試著分析條約的危害,再展示豐富材料,小組合作交流認識鴉片戰爭的影響,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合作,培養證據意識,獲得處理信息和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突破難點。

活動程序:生成-探究-解決問題

1.教師展示《南京條約》內容。學生自行閱讀,思考其帶來的危害。(自主

學習)

2.引導學生逐條分析條約帶來的危害。

3.展示兩則材料, 學生閱讀,感受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材料一:鴉片戰爭后,由于洋布暢銷,“松太布市,銷減大半”, 東南沿海一些以紡織為業的鄉村,受到很大沖擊 ,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絲茶等農產品大量出口西方,1844年茶葉的出口量達到54萬石,超過鴉片戰爭前最高出口量·····

材料二:馬克思在《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中說:“英國的大炮破壞了中國皇帝的權威,迫使天朝帝國與地上的世界接觸。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在英國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打破的時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觸新鮮空氣便必然要解體一樣。”

4.學生組內發言交流,深入分析鴉片戰爭的影響。小組派代表展示合作成果。(交流探究)

教師總結: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涵義:“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經濟已被破壞,有了一定成分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半殖民地”指當時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壓迫和控制的國家。

5.學以致用,談談鴉片戰爭給我們的深刻教訓。

活動策略: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競爭與合作學習;活動目標與教學目標一致等。 活動評價:

重視活動內容的交流和分享,采用小組評價、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等過程性評價與教師批閱的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小結:中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封建專制主義的嚴重阻礙,始終處于萌芽狀態。而歐洲的資本主義卻長成了參天大樹。而英國這時已成為號稱“世界工廠”和“日不落帝國”的資本主義“老大”。它與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明顯的優勢。鴉片戰爭就像一場猛烈暴風雨,“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綜合建?!浚?知識點動畫演示)

總結英國(資本主義強國)正當貿易走私鴉片虎門銷煙挑起戰爭戰敗求和中國(落后的封建王朝)《南京條約》開始淪中為國半近殖代民史地半的開封端建社會當堂檢測: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當堂檢測”。

1、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的是:

A 美國 B 英國 C 俄國 D 法國

2、下面屬于林則徐廣州禁煙的措施是:

①捉拿煙販 ②收繳鴉片 ③虎門銷煙 ④禁止同外國商人進行的一切貿易活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五處通商口岸從北到南的排序是 A.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B 上海、福州、寧波、廈門、廣州 C 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 D 上海 、寧波、廈門、福州、廣州

第二篇:八上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教學案

山 東 馮 靜

教與學的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甲午戰爭的起因,學會通過《甲午戰爭示意圖》掌握甲午戰爭中的重要戰役和英雄事跡;熟練掌握《馬關條約》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

從戰爭經過分析中國戰敗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動、腐朽本質;對比《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給中國造成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要實施對外擴張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強暴、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清朝腐敗無能是中國一次次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與學的重點

黃海大戰中民族英雄鄧世昌的英雄事跡;《馬關條約》的內容與危害。

教與學的難點

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戰敗的原因和《馬關條約》危害。

教與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視頻《甲午風云》,引導學生說出觀后感。

2.教師:中華民族既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為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在近代歷史的恥辱柱上,銘刻著多少炎黃子孫的血淚,記載著多少殘酷的史實。哪一樁哪一件不發人深思、催人奮進?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去體味民族的血淚和興衰,去回顧慘痛的經驗和教訓。今天,我們學習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

二、自主學習建構知識

1.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交流、討論。

自學要求:依據下列問題自讀課文,勾畫重點知識,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列出知識結構,并將自學中發現的疑難點記錄下來以備交流。

①閱讀教材p16頁回答問題:日本為什么要發動侵華戰爭?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引發這場戰爭的因素還有哪些?為什么把這場戰爭稱為“甲午中日戰爭”?

②閱讀教材p16-17頁并結合《甲午戰爭示意圖》,按時間先后順序說出幾次戰役的名稱、時間、相關人物、重大影響。

③《馬關條約》的時間、人物、內容、影響?

2.自學效果反饋,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問。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釋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自學過程中產生的疑難問題。

溫馨提示:小組內依據問題進行交流,形成統一認識,然后,標出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留待解決。

師生合作:

1.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小組內出現的問題,并抽查部分學生,檢驗自學效果。

2.教師精講點撥:

一、黃海大戰:

【引導】

1.根據影片《甲午風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讓課前準備好故事的學生進行演講,日本發動戰

爭的目的和戰爭的名稱為什么叫甲午中日戰爭、黃海大戰的經過、黃海大戰的結果、特別突出鄧世昌的事跡。

2.老師在學生講完后進行歸納和總結。要求學生注意看有關的地圖和圖片材料。

3.老師簡要講述遼東半島戰役并著重講清旅順的陷落和旅順屠城,指導學生看小字部分內容。

4.講清威海衛潰敗的情況,指出威海衛一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二、《馬關條約》:

【引導】

1.講明《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雙方代表。(要求學生記憶)

2.《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分四點畫在書上,并要求學生理解和記憶。

3.關于“三國干涉還遼”,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小字,教師不必講解。

4.結合《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師生共同分析其對中國的影響。

總之,《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5.指導學生閱讀以徐驤為首的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有關材料,抨擊當今臺灣“臺獨”分子的言論。

三、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為什么說《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引導】從割地范圍、賠款數額、通商口岸、侵華方式的轉變等方面入手總結。

四、《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與今天我國的招商引資,允許外國投資設廠不同,二者有本質的不同。

【引導】

從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國通過投資辦廠掠奪中國的資源,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后者是我國利用外資和技術發展民族經濟;從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國是主動的;從影響上看,前者破壞了中國的主權,造成了中國的貧窮與落后,后者發展了民族經濟,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五、《馬關條約》簽訂后,當時社會上流傳著“不怕倭寇來,只怕中堂反”的歌謠(反:背叛祖國);也有人說日本之所以“明目張膽如此之橫者,皆李鴻章與之狼狽為奸也”。

【引導】

李鴻章不僅是一位中國近代史上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也是一位影響了近代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晚清軍政重臣。他是淮軍的創始人和統帥,積極參與洋務運動,興辦北洋海軍,在當時是亞洲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與此同時,他還加緊了旅順、威海衛等海軍基地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海防。應客觀公正的評價李鴻章?!恶R關條約》的簽訂并非李鴻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個清王朝腐敗無能、國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的。同時,他對北洋艦隊的覆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東溝海戰天如墨,炮震煙迷船掀側。致遠鼓旗沖重圍,萬火叢中呼殺賊。” 材料二“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材料三慈禧太后慶祝60壽辰,當時有人寫了這樣一幅對聯:“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

材料四1891年,應日本政府的邀請,李鴻章讓丁汝昌率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等六艘軍艦訪問日本。一時軍容之盛,國際側目。但當東京灣防衛司令東鄉平八郎應邀上中國旗艦定遠號參觀時,他便覺得中國艦隊軍容雖盛卻不堪一擊。原來他發現中國水兵竟在被視為莊嚴

而神圣的兩門主力炮的炮管上曬衣服。

──唐德剛《晚清七十年》

回答:

(1)材料一的詩句反映的是哪場戰爭的哪次戰役?發生的時間是哪一年?

(2)結合材料

一、材料二,簡要描述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足壯海軍威”。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說的是什么事情?“割地”具體是什么地方?

(4)根據材料三和材料四,說明中國失敗的原因。

分析:此類綜合題不僅考查同學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考查分析史料并運用史料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多閱讀幾遍史料,注意先把提供時間、地點、人物等的關鍵詞句找出;第二,注意史料中對歷史事件或者人物的評價或態度;第三,仔細審題,歸納概括,答其所問。

參考答案

(1)甲午戰爭黃海海戰1894年

(2)黃海大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指揮艦艇沖鋒向前,后艦身中彈過多,嚴重傾斜,彈藥也將用盡。他命令致遠艦開足馬力向日艦撞去,不幸被擊沉,鄧世昌與艦上二百余名戰士壯烈犧牲。

(3)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失敗,中國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指的是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4)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統治者只顧個人、不顧國家,腐朽墮落,制度不完備,管理松懈等等。

五、反思總結能力提升

1.利用板書小結本課內容,鞏固基礎知識。

2.教師強化指出: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是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

第三篇:川教版八上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教案(精選)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

教學目標

一、識記和理解

知道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記住沙俄侵占我國領土的情況;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列舉英法聯軍搶劫并燒毀圓明園的暴行;了解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主要事跡。

二、能力和方法

通過分析英法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和借口,提高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通過寫作以“勿忘國恥”為主題的歷史小論文,培養學生吸取歷史教訓、用文章表達自己的歷史情感的能力。通過動手繪制《清朝前期疆域》簡易地圖,培養學生利用地圖表述歷史問題能力,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學生對歷史資料(文字、圖片、圖表、視頻等)的閱讀與分析,指導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英法發動戰爭的借口,幫助學生認識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的丑惡面目;通過揭露英法聯軍搶劫、火燒圓明園的罪行,教育學生不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通過學習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英雄事跡,繼承中華民族不畏強敵、敢于斗爭的光榮傳統。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行;沙俄侵占我國大片領土。

二、難點: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運用地圖學習歷史的技能。 課型

常規新課教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閱讀和收集相關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繪制《清朝前期疆域圖》簡易地圖、安排學生分組。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閱讀和收集相關資料;繪制《清朝前期疆域圖》簡易地圖(圖上只標注邊界線、長江、黃河和京師)。 教學方法

講解法、討論法、圖示法、讀書指導法、談話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

多媒體課件、自制《清朝前期疆域圖》簡易地圖、課文及地圖冊中相關插圖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萬里長城永不倒》視頻歌曲,以烘托氣氛,設置教學情景。 導入新課:

以游戲的方式導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一張《清朝前期疆域圖》和一張現在《中國疆域圖》。學生觀察對比兩幅圖,思考:這兩幅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教師對學生的答案作簡要評價后導入新課。 學習過程:

一、列強的侵略(課件顯示)

(一)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課件顯示) 播放《第二次鴉片戰爭》視頻資料,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第8頁

1、2段思考回答: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于何時?標志戰爭開始的事件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輔欄“議議”英法發動戰爭的目的是什么? 出示三則材料引導學生討論分析。

材料1:1854年夏,英、法、美三國提出修改條約《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主要要求有三點:中國全境開放通商,至少長江可自由航行;外國公使進駐北京;鴉片貿易合法化。1856年,美國公使再次提出修約要求,被清政府拒絕。

材料2:清政府拒絕“修約”后,英國公使宣稱“除非有一個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強迫,是得不到條約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貿易情況的改善。”

材料3:1856年10月,廣東水師登上一艘曾在香港注冊,但已過期的中國船“亞羅號”,逮捕了船上兩名海盜和有走私嫌疑的船員。英國公使包令也承認,這艘船“法律上不能予以保護。”可英國政府卻指示他“決不讓步,決不放過一件小事。” 請學生結合材料思考回答:

1.材料1中哪些內容是《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中沒有的?英、法、美三國增加這些條款的目的是什么?

2.清政府為什么要拒絕英、法等國“修約”要求?

(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第一,長江是我國的內河,內河航運權是一國的主權。通過不平等條約取得在內河上自由航行的特權,這是對中國主權的極大損害。第二,“外國公使進駐北京”,侵略者的意圖,是通過此操縱清政府的內政外交。第三,鴉片貿易合法化,目的是讓鴉片貿易批上合法的外衣,使其銷售更是暢通無阻,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最后,教師指出,清政府害怕“修約”成功,外國勢力進一步深入,威脅其統治。) 3.材料2中英國認為用什么手段可以實現“修約”要求? 4.結合材料1和材料2概括指出英法發動戰爭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3中英國政府為什么如此看重“亞羅號”上發生的一件“小事”?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總結:英國認為“亞羅號”事件是發動新的侵華戰爭的最好“理由”。英國于1856年10月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第二年,法國以“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加入侵華戰爭的行列。就這樣,在中國大地上,英法聯軍點燃了新的侵華戰爭的戰

火,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后,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慌忙派人求和,1858年,與侵略者簽訂不平等的《天津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從中國獲取到更多的侵略特權,馬克思怒斥說:“《天津條約》從頭到尾都是欺詐。”但這些并沒能阻止厚顏無恥的侵略者繼續入侵中國的行動。1860年,英法聯軍再次攻陷北京,給每個中國人留下不堪回首的一頁——火燒圓明園

(二)火燒圓明園(課件顯示)

播放《火燒圓明園》視頻節選。結合視頻資料、課文中雨果對此事的描述和抨擊、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的劫掠情況,指導學生討論回答:

1.輔欄“想想”圓明園為什么被稱作“萬園之園”? 2.英法侵略者的暴行有哪些?火燒圓明園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火燒圓明園是近代中國慘痛和恥辱的一頁。昔日的圓明園是如此金碧輝煌,法國大作家雨果贊頌它同希臘帕特農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競技場、巴黎圣母院,并稱為“人類奇跡”。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在瘋狂搶劫后,點燃罪惡之火,使圓明園的神奇化為烏有,只留下斷壁殘垣。

國寶流失在海外的數量十分驚人,而尋寶和索還國寶工作無不充滿了苦楚與艱辛。請閱讀以下幾則材料:

材料1:成為掠奪犧牲者的民族,有時在幾百年的時間里,不僅被搶走了不能代替的杰作,而且也被掠奪了一種記憶,這種記憶無疑本應該幫助他們增強自我了解,也本來可以使別人更好地了解他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馬杜的呼吁書《將不能替代的文化遺產返還其創造者的要求》

材料2:2000年,我國保利藝術博物館從香港拍賣市場花費幾千萬巨資買回從圓明園流失的銅牛頭、銅猴頭、銅虎頭。2002年12月9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盧浮宮、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等18家歐美博物館館長簽署聲明,表示反對將藝術品,特別是古代文物歸還給原有國家,該聲明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

材料3:南京藝術學院79歲高齡博導級教授林樹中,帶著他的經常衰竭的心臟在歐洲穿梭,十幾年的艱苦搜尋和分類整理,出版巨著《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他說:“文化遺產廣義來說是全人類的財富,但主權是我們的,文化的主權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們以及我們的后人,要想一睹古代先賢的杰作,不得不遠涉重洋。” 學生討論:讀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這時教師要注意引導,使學生確立起正確的情感:汲取歷史教訓。

文物是一個民族成長的符號和記憶,圓明園的廢墟記錄下歷史留給我們的巨大傷痛,看著圓明園的廢墟,讓人記憶起國家在貧弱時被欺凌掠奪的恥辱,這種永恒的標記將烙印在每個中華民族子孫身上,警醒后人。圓明園的斷壁殘垣已經無法修復,而我們身邊的文物的命運卻可以關注。

師生共聽配樂詩朗誦《一個王朝的背影:圓明園》,(朗誦者飽含深情,字幕逐字發送,音樂選用悲憤色彩曲調,營造一種氣氛。)

桃花謝了,有再紅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晌抑?,有一種失去無法挽留。圓明園,它曾是一個王朝歌舞升平的見證,如今徒留下一個凄涼的背影,無語向黃昏。

如龐貝的命運,一切最美的在瞬間燒熔 ,含淚成為永恒的模子 ,一次次地 在千萬年間,重復地、重復地、 重復地 ,嵌進你我的心中。

當我們還沉浸在火燒圓明園的悲痛中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慌忙派人求和,1860年,與侵略者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而此時放眼中國的邊疆已是狼煙四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后,沙俄一面充當幫兇,一面趁火打劫,從1858年起到19世紀80年代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侵占我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這些領土相當于3個法國、6個英國的面積,沙俄成為19世紀侵占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三)俄國侵占北方大片領土(課件顯示)

啟發學生回憶中國古代史中俄關系的相關內容。指出早在清康熙年間中俄雙方經過平等協商正式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及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地區在內都是中國領土?,F在俄國又把一系列割占中國領土的不平等條約強加在中國頭上,完全是無恥的掠奪。中國的版圖是如何在沙俄等列強的掠奪中變得殘缺不全的?下面我們用手中的筆一起在“畫地圖、講歷史”活動中把沙俄的侵略行徑揭露出來。 學生活動:畫地圖、講歷史(播放歌曲烘托氣氛)

活動目標:標示出沙俄侵占中國領土的大致位置和相應的條約名稱;相互交流畫圖、填圖和結合地圖學習歷史的感想與體會;講述同歷史地圖相關的歷史故事。

活動方式:每組7位成員互助合作學習,在自制的《清朝前期疆域圖》上畫出沙俄侵占中國領土的大致位置,標出相應的條約名稱。 學生完成學習探究任務后,教師檢查結果,及時表揚畫得快和標示正確的小組,同時鼓勵畫得慢和沒有標示正確的小組,并提出希望。教師抽取1-2幅制作較好的地圖在投影儀上講解。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

二、中國人民的抗爭:太平軍抗擊洋槍隊(課件顯示) 學生自主學習“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后,思考回答:

1.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都城在哪里?(學生在自制的《清朝前期疆域》簡易地圖中標示出“天京”。)

2.太平軍抗擊“洋槍隊”取得哪幾次 重要戰斗的勝利?

3.你從太平軍同“洋槍隊”不屈不撓的斗爭中,看到了什么?

教師總結補充:1864年7月,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轟轟烈烈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了。 課堂小結: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失敗了,喪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化的程度,而清政府不僅沒有汲取戰爭失敗的教訓,反而繼續“沉淪”下去,以致遭受到更為嚴重的侵略。 課外活動:結合本課學習的內容,以“勿忘國恥”為主題,寫一篇歷史小作文

第四篇:八上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最終版)

單元檢測:八上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山東省鄒平縣碼頭中學 高會學

【單元知識網絡】

【單元過關檢測】

一、單項選擇題

1.漫畫“東北軍腳上的鐐銬”形象(鐐銬上寫著不抵抗)地揭示了九一八事變后,不到半年,我國就喪失了一百多萬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軍突然發動襲擊

B.抗日義勇軍力量弱小

C.東北軍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國縱容日本侵華

2.右圖是一位同學為紀念某一歷史事件畫的一幅畫,請你仔細觀察判斷它反映的主題應是( )

A. 月映華夏魂 騰飛中國龍

B. 月圓神州情 勿忘國恥恨

C. 雄雞舞蟬娟 兩岸一家親

D. 奮臂攬明月 隨手摘星辰

3.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派到西安調停的是( )

4.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主要是因為 ( )

A. 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的威信 B. 它迫使蔣介石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

C. 它消除了國共兩黨的分歧 D. 它打擊了親日派的囂張氣焰

5. 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下列圖片所示歷史事件,能夠體現這一優良傳統的是( )

6.小明準備出一期以“勿忘國恥”為主題的黑板報,下列選材不當的是( )

A.七七事變 B.南京大屠殺

C.西安事變 D.九一八事變

7.右圖是某歷史興趣小組在我國某一反映日本侵華罪行的紀念館拍攝的一幅照片,你知道這幅照片的拍攝地是(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臺兒莊

8.四位同學在登錄了“血鑄中華,民族魂”網站后,分別在留言欄寫下如下內容,其中不符合正確的歷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是( )

A.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B. 仇恨可以忘記,悲傷不能忘懷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

D. 讓所有日本人血債血償

9.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盧溝橋事變 ②西安事變 ③九一八事變 ④南京大屠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10.1938年3月,中國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戰役性勝利,這次戰役的國民黨指揮官是( )

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懷 D.張自忠

11. 要想了解抗日名將李宗仁率領軍隊英勇抗日的英雄業績,最好去參觀下列哪一紀念館( )

12.抗戰老兵張步風回憶說:“在正太鐵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電線,拔了多少根電桿,拆毀了多少鐵軌,在公路上挖了多少個大坑,現在已記不清了。”這次戰役指的是( )

A.臺兒莊戰役 B.百團大戰

C.血戰盧溝橋 D.嫩江橋之戰

13. 2008年9月7~9日,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湘潭大學毛澤東研究中心舉辦的“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湘潭大學隆重召開。“毛澤東思想”被確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在( )

A. 八七會議 B. 遵義會議 C. 延安整風 D. 中共七大

14.中共“七大”召開后,陳毅元帥非常興奮,寫詩贊道:“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你認為“萬眾矚目清涼山的原因是( )

①七大為抗戰的勝利準備了條件 ②七大為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③此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④這兒是抗戰的總后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下列哪一次戰爭,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面對外敵入侵時,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

A.鴉片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16.日本投降后,重慶有一個燈謎,謎面是“日本無條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當時謎底有兩個:①是屈原(原子彈);②是蘇(蘇聯)武。對此,正確的認識應當是( )

A. 以上兩個謎底正確,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兩個謎底正確,它準確反映中國抗戰勝利的外因

C. 以上兩個謎底沒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作用

D. 以上兩個謎底沒有反映出中華民族為抗戰勝利所付出的代價和所起的作用

17. 1937年12月,古老美麗的南京城曾經被侵略者變成了“人間地獄”,城內尸骨堆積如山,雪流成河,制造這一暴行的侵略者是( )

A.美國 B.日本 C.德國 D.英國

18.“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壯的,多少烈士用鮮血鑄成的鋼鐵意志,一場場廝殺,一座座豐碑。一時間沒有了軍閥割據,沒有了黨派爭端,只有民族榮辱和國家興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戰爭( )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北伐戰爭 D.抗日戰爭

19.王麗和張東想出一期以“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為專題的墻報,下列史料可用的有①西安事變②盧溝橋事變③南京大屠殺④百團大戰⑤渡江戰役⑥臺兒莊戰役( )

A. ①②③⑥ B. ①④⑤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④⑤⑥

20.下列內容都是你熟悉的,但有一項是錯誤的。請你把它辨別出來( )

A.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B. 日軍占領南京后,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C.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了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

D.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二、讀圖題

21. 右面的是我國的兩座著名紀念館圖片,仔細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判斷圖甲和圖乙分別是哪一紀念館的圖片,并說明你判斷的依據。

(2)簡要敘述與兩個紀念館相關的歷史事件的大體經過。

(3)我國設立以上兩個紀念館的目的是什么?

22.觀察下列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的人物在1936年發動了哪一事件?這一事件在當時的中國有什么重大意義?

(2)圖二中的“彭大將軍”正在指揮哪一次重大戰役?這次戰役有什么意義?

(2)請說出圖一和二兩幅圖反映的史實與圖三情景之間的關系?

(4)通過學習以上圖片內容,你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三、材料分析題

2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

材料二:‚不能沖動,感情必須讓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絕對不抵抗主義’的電告不能不聽,忍辱方能負重,小退以圖大進,不可不慎!?張學良咬緊牙關,聲音顫抖地向東北軍發布命令:‚不能打……我方當忍辱負重,勿使事態擴大,靜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張學良說,他因‚彷徨無策?而交結共產黨,因為當時共產黨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實攻我心?,‚不只對良個人,并已撼動大部分東北將士,至少已滲入少壯者之心。?

材料四:原東北軍將領張學良逝世后,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向張學良的親屬發去唁電,高度評價他的歷史功績,稱他是‚偉大的愛國者?、‚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請回答:

(1)材料一這份電文是誰下達的?材料二是誰下達的命令?

(2)材料一這份電令說明對日什么態度?“沈陽日軍行動”指的是什么?這份電令的后果是什么?

(3)如何評價材料二所說的這件事?

(4)材料三中“張學良說,他因‘彷徨無策’而交結共產黨”,根據所學知識你認為,張學良為什么會“彷徨無策”?

(5)與材料三有關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6)根據以上問題的回答,你能談談張學良得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高度評價,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嗎?

24.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一: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礈誓菙橙?,把它消滅!把它消滅!沖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

──《大刀進行曲》

材料三: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義勇軍進行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個悲慘的時候”開始于日本發動的哪一重大事件?東北人民是何時“回到可愛的家鄉,歡聚一堂”的?

(2)材料二歌曲的創作與日軍發動的哪一歷史事件有關?導致“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與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關系?該事件有什么歷史意義?

(3)請舉出三例中國人民血肉筑長城的典型戰例。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通過重溫以上經典歌曲,從中會受到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2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為一座飽經戰爭創傷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人民渴望和平、熱愛和平,我們將以更大的熱忱投入到改革開放與和平發展的實際行動中去,致力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堅決反對戰爭暴力,反對恐怖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生命和財產的非正義行為。我們呼吁把屠刀化為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悲泣,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一切愛好和平的團體和人士團結起來,為建設一個和平、和諧、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奮斗!

──《南京和平宣言》

材料二:日本駐上??傤I事隈丸優次在本月10日、11日親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對紀念館和南京市政府相關負責人提出,‚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展示的內容反復強調了日本人的殘虐性。這樣的展示讓我們擔心會給前來參觀的中國人造成對日本人的反感和仇恨,希望中國方面能夠調整展覽的內容?。

──《朝日新聞》

材料三:總有一天,當解放軍的皮靴踏上本州島,解放軍的戰機飛過富士山,曾經繁華的東京變得像當年的南京一樣的時候,我們才算一勞永逸的解決掉這個世代仇視中國的民族。

──來自互聯網

(1)南京是一座飽經戰爭創傷的歷史文化名城。請舉中國近代的三個例子說明。

(2)材料中的“我們呼吁把屠刀化為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悲泣,讓戰爭遠離人類”,是針對哪一重大事件而發出的感慨?

(3)針對日本要求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內容作出修改,不要過分強調日本侵略“殘虐性”的一面的做法對不對?請說明理由?

(4)請你談談你對材料四的看法。

四、探究與簡答

26.調查問卷是開展學科探索實踐活動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過問卷獲取你所需要的信息。以下是某校八年級同學設計的一份尚未完成的問卷,請根據問卷表右欄的提示,在中間欄目中補充設計或作答。

主題:中學生對南京大屠殺的知情情況調查問卷

提示語:同學們,回首過去,鴉片戰爭,甲午風云、辛丑之辱„„,外國列強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難以忘記的國恥日。那么。你知道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嗎?相信這份問卷會讓你回憶起68年前的那段歷史„„

調查題目:

(1)你知道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時間嗎?( )

A.1936年12月 B.1937年12月 C.1938年12月 D.1939年12月

作答第(1)題,把選項的序號填在括號內。

(2)仿照第(1)題再設計一道單項選擇題,不須作答。

(3)你是通過哪些途徑獲得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信息的?作答第(3)題

(4)仿照第(3)題再設計一道簡答題,不須作答。

(5)請嘗試編寫一句格言,就不忘國恥、銘記歷史表明你的情感態度。(要求簡練,有警示性,格式、字數不限)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2.A3.D4.B5.A6.B7.A8.B9.D10.B11.A12.D13.B14.B15.C16.A17.C18.B19.D20.B

二、讀圖與解答

21.(1)圖甲是九一八事變紀念館,圖乙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判斷依據:圖甲紀念館是一座臺歷,日期為1931年9月18日,這是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時間;圖乙上面寫著遇難者(遭難者)300000,這是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2)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的一段鐵路,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以此為借口,攻占了沈陽城。

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后的六周內,屠殺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達30萬人以上。(3)讓人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22.(1)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B百團大戰;這次戰役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增強了中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3)由于國共合作齊心協力,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3)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夠打敗外來侵略。

三、材料分析題

23. (1)蔣介石,張學良(2)說明蔣介石對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執行的是不抵抗政策。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襲擊沈陽北大營。后果是在不到半年時間里,東北三省淪亡了。(3)張學良盲從蔣介石的命令,致使東北三省被日軍占領,是錯誤的。(4)原因日本加緊侵略中國;蔣介石繼續堅持內戰,對日不抵抗;全國人民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5)西安事變;(6)西安事變發生后,張學良、楊虎城與共產黨共同努力,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促進了國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現??梢?,張學良不愧為“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24.(1)九一八事變;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2)七七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國共兩黨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歷史作用,成為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戰爭的歷史轉折點。全國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3)血戰盧溝橋、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4)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當十分珍惜。

25.(1)鴉片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解放戰爭(2)南京大屠殺(3)日本政府的這種做法不正確。因為這是日本政府不能夠正視歷史罪行,妄圖抹殺侵略罪行的表現(4)材料四的說法不正確,我們今天強調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并不等于利用戰爭來解決歷史問題;中日兩國政府和人民應當和平共處,共同致力于人類社會的和平。

四、探究與簡答

26.(1)B(2)~(5)略。

作者簡介:高會學,山東省鄒平縣碼頭中學教師。多次參加編寫教學著作,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以及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歷史學習A、B、C》《歷史選擇題的特點及解法》在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主辦的《中學政史地》雜志發表?!犊障肷鐣髁x面面觀》在海南省考試局主辦的《考試報》發表?!?007年中考歷史選擇題命題特點》在《中學生學習報》發表?!逗\濤出席八國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如何理解‚綏靖政策?及英、法實行這一政策的原因》等在《中學生導報〃歷史快遞》發表。

2008-10-27 人教網

第五篇:部編歷史八上第2課重點

部編歷史八上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爭》知識點

第二次鴉片戰爭發動原因

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第二次鴉片戰爭參與列強及時間

主謀:英國、法國; 幫兇:俄國、美國。 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

英國“亞羅號事件”和法國“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對火燒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果

1858年清政府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西方列強獲得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

清政府與英法美簽訂《通商章程善后條約》,被迫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化。 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增開天津商埠,割九龍司給英國,增大賠款額。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最大受益者

俄國通過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第二次鴉片戰爭影響

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工商干部演講稿下一篇:村xx年黨建工作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