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論語文教學中的辯證法

2023-03-06

第一篇:論語文教學中的辯證法

北航自然辯證法概論論作業_自然辯證法在材料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

《自然辯證法概論》期末課程論文

論自然辯證法在材料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以材料的發展歷程為例

名: 學

號: 任課教師: 完成時間:

1

摘要:材料科學是研究材料的組織結構、性質、生產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作為多學科交叉與結合的結晶,其是一門與工程技術密不可分的應用科學,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該學科發展過程中,蘊涵著深刻的哲學原理,包括了自然辯證法的許多原理,如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質量互變規律、矛盾論、可持續發展論等。材料科學作為一門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其研究目的就是為了合理地處理人與自然的矛盾,從而得出對人類有益的方法與技術。本文通過思考分析,達到運用自然辯證法思維方式進一步指導新材料研究之目的。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材料科學;研究應用

2

引言

科學技術屬于哲學范疇,科學技術與哲學之間的關系不是兩個事物之間相互外在的關系,而是事物自身內在的關系,即科學技術與哲學的其他構成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作為部分的科學技術與作為整體的哲學的關系??茖W技術與哲學之間的關系也不是一般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而是決定與被決定、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

材料科學技術是探索研究和制造新材料規律的科學,它不僅指出特殊材料研制的特殊方法,而且還揭示出各種不同材料研制的共同規律。同時,材料科學技術是一門技術科學,它介于基礎科學和工程技術之間。與基礎科學相比較,材料科學技術更接近于體實踐;而與工程技術相比較,它則更接近于理論研究。它是基礎科學研究中基礎理論轉化為應用技術的中間環節,它的主要特點是將具體技術中帶有共同性的科學問題集中起來加以研究。

在材料科學研究中,探尋其中的自然辯證法原理對材料科學技術的發展很有必要。通過運用自然辯證法的原理可以幫助我們對材料自然科學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使得我們在研究中抓住重點并有個清晰的思路,從而在科學研究中做出貢獻。

一、自然辯證法的思想內涵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它是馬克思主義關于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總結,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開放的理論體系。

自然辯證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發展的一般規律,即自然界發展的辯證法;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即科學技術發展的辯證法;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規律,即科學技術研究的辯證法,亦即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科學技術方法論和科學技術觀。它和各門具體科學技術一樣,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學技術及其研究方法的規律性探索,這表明了它具有科學技術特性。

自然辯證法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學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是人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論。學習自然辯證法有助于我們抵制和批判各種偽科學和反科學,有助于凈化社會環境,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內容涉及自然觀、自然科學觀、自然科學方法論及各門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和科學技術思想史等廣泛的領域。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分支,因為自然辯證法不僅對人與自然關系進行哲學的考察,還要進

3 行經濟學的、社會學的研究;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影響馬克思主義哲學,而且還會影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恩格斯對自然辯證法的科學揭示把人對自然的認識從僵化的、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被自然界發展的辯證圖景展示在人們的面前,在此基礎上它進一步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一系列正確觀點,揭示出辯證唯物法的基本規律和各種范疇在自然科學中的體現。

自然辯證法思想建構了科學時代的科學世界觀,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使自然界各種現象的普遍聯系和發展真切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歷史的車輪已經把人類社會推進了科學的時代??茖W代的到來不僅意味著人類面對外部世界的更多自由,而且意味著人類精神世界的豐富、智慧理性的提升,對待外部世界的觀點和看法的改變,以往的世界觀在科學發展的強勁勢頭之下受到了無法避免的沖擊和挑戰。恩格斯則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從對自然科學的各項巨大成就的熱切關注中提煉出了自然辯證法的科學思想,賦予了理論形態的世界觀以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自然辯證法思想為科學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也為我們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在人們認識自然的活動中,自覺地遵循科學的理論思維—辯證思維—的指導,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主觀臆測,減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恩格斯通過自然辯證法思想所建構出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無疑為科學精神的塑造和培養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武器,也進一步為推進人的現代化,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創造了思想條件?,F代化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社會不斷告別愚昧落后走向文明進步的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對現代科技的掌握與駕馭是決定社會現代化進程的歸根結底之關鍵。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思想正是為我們提供了與推進人的現代化,進而實現社會現代化的思想要求相契合的理論財富。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指導下,現代化的進程將加速進行,科學精神將不斷內化為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追求,科學和理性將擦拭人類智慧的蒙塵,去除人類精神的枷鎖,唯靈論、偽科學等蒙昧主義思潮的反科學本質無需揭露自將暴露無遺,最終將無處藏身,直至退出歷史舞臺。

二、材料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

材料是人們用來制造工具和產品的物質,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物質基礎。人類認識和使用材料的歷史,和人類的文明同樣古老。歷史學家根據人類使用的主要材料,將人類社會的歷史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由此可見材料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材料也是人類進化的標志之一,任何工程技術都離不開材料的設計和制造工藝,一種新材料的出現,必將支持和促進當時文明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

從人類的出現到20世紀的今天,人類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材料及材料科學

4 也在不斷發展。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材料大致經歷了以下五個發展階段。 (一)使用純天然材料的初級階段

在原古時代,人類只能使用天然材料(如獸皮、甲骨、羽毛、樹木、草葉、石塊、泥土等),相當于人們通常所說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歷史就此開始。這一階段,人類所能利用的材料都是純天然的,在這一階段的后期,雖然人類文明的程度有了很大進步,在制造器物方面有了種種技巧,但是都只是純天然材料的簡單加工。

(二) 人類單純利用火制造材料的階段

這一階段橫跨人們通常所說的新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也就是距今約10000年前到20世紀初的一個漫長的時期,并且延續至今,它們分別以人類的三大人造材料為象征,即陶、銅和鐵。這一階段主要是人類利用火來對天然材料進行煅燒、冶煉和加工的時代。例如人類用天然的礦土燒制陶器、磚瓦和陶瓷,以后又制出玻璃、水泥,以及從各種天然礦石中提煉銅、鐵等金屬材料。 (三)利用物理與化學原理合成材料的階段

20世紀初,隨著物理學和化學等科學的發展以及各種檢測技術的出現,人類一方面從化學角度出發,開始研究材料的化學組成、化學鍵、結構及合成方法,另一方面從物理學角度出發開始研究材料的物性,就是以凝聚態物理、晶體物理和固體物理等作為基礎來說明材料組成、結構及性能間的關系,并研究材料制備和使用材料的有關工藝性問題。由于物理和化學等科學理論在材料技術中的應用,從而出現了材料科學。在此基礎上,人類開始了人工合成材料的新階段。這一階段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現為開端,一直延續到現在,而且仍將繼續下去。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纖維及合成橡膠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現,加上已有的金屬材料和陶瓷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構成了現代材料的三大支柱。除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外,人類也合成了一系列的合金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超導材料、半導體材料、光纖等材料都是這一階段的杰出代表。

從這一階段開始,人們不再是單純地采用天然礦石和原料,經過簡單的煅燒或冶煉來制造材料,而且能利用一系列物理與化學原理及現象來創造新的材料。并且根據需要,人們可以在對以往材料組成、結構及性能間關系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材料設計。使用的原料本身有可能是天然原料,也有可能是合成原料,而材料合成及制造方法更是多種多樣。

(四)材料的復合化階段

20世紀50年代金屬陶瓷的出現標志著復合材料時代的到來。隨后又出現了玻璃鋼、鋁塑薄膜、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最近出現的抗菌材料的熱潮,都是復合材料

5 的典型實例。它們都是為了適應高新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而產生的。到這時,人類已經可以利用新的物理、化學方法,根據實際需要設計獨特性能的材料。

現代復合材料最根本的思想不只是要使兩種材料的性能變成3加3等于6,而是要想辦法使他們變成3乘以3等于9,乃至更大。嚴格來說,復合材料并不只限于兩類材料的復合。只要是由兩種不同的相組成的材料都可以稱為復合材料。

(五)材料的智能化階段

自然界中的材料都具有自適應、自診斷合資修復的功能。如所有的動物或植物都能在沒有受到絕對破壞的情況下進行自診斷和修復。人工材料目前還不能做到這一點。但是近三四十年研制出的一些材料已經具備了其中的部分功能。這就是目前最吸引人們注意的智能材料,如形狀記憶合金、光致變色玻璃等等。盡管近10余年來,智能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離理想智能材料的目標還相距甚遠,而且嚴格來講,目前研制成功的智能材料還只是一種智能結構。

三、材料科學技術研究中的自然辯證法

材料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當中可以總結出,其發展的每個階段中都或多或少蘊涵一定的自然辯證法原理。這是因為反映自然客體本質規律性知識的自然科學理論,與反映社會科學的某種思想理論因素之間存在聯系。自然科學理論中自然知識與社會知識的潛在聯系終將導致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知識大統一,從而增強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馬克思曾經說過:“自然不能建造任何機器,任何火車頭、鐵路、電報機、紡織機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人類在自然中活動的工具的自然物質。它們是人的手所制造成的人的大腦工具。”逐漸形成了以技術作為對象,研究它的一般規律和方法的自然辨證哲學技術學科。 (一)材料具有自然屬性

自從遠古時期,人類就開始使用材料,從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鋼鐵時代—信息時代。在漫長的人類活動過程中,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材料,在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中,材料隨處可見,桌子、椅子、房子、汽車,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材料制造而成的。而這些材料都來源于自然,制造桌椅的木頭來源于森林,房子用的磚頭來源于大地,汽車用的鋼鐵,鋁等來源于礦場。雖然我們的現代社會飛速發展,進入了信息時代,現在用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產品,但無論產品多么先進,原材料都來源于自然。所以說材料具有自然屬性。 (二)材料科學技術與辯證唯物主義

6 人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工作,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茖W的進步和人類知識的迅速增加,必然伴隨著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的變革,尤其是在新材料的研究、開發、應用過程中。人們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手段和思維方法,從而衍生出許多新的構思、概念和認知方法。這些都為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提供了生動的素材,極大地豐富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內容。

以納米材料為例,從納米技術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它經歷了一個由不自覺到自覺,由預測到實際研究,由分散研究到系統地整體研究的轉變。這種轉變反映出了納米技術體系從形成到進一步發展的系統框架。簡而言之,納米技術的誕生和發展開辟了人類認識世界的新層次。使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直接延伸到原子和分子,實現生產方式的質的飛躍,同時也標志著人類的科學技術又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物質始終標志客觀實在,并且能被反映。人們對于納米材料的研究和進一步利用,首先就是符合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及能為人們所反映的原理。無論它多么深奧復雜,均不能超越這一理論。

(三)材料科學的研究方法來源于自然辯證法中的科學技術方法論

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對材料的需求,人們不斷地發展創造各種各樣的材料以滿足各種各樣的性能要求。材料的性能取決于材料的成分、結構、微觀組織和缺陷等,任何一種材料的宏觀性能或行為,都是由材料的成分和微觀組織結構決定的。材料在制備、加工、運輸和使用的過程中都可能受到自身成分、組織和外部環境(溫度、壓力等)的共同作用而產生成分與組織結構的變化,進而影響性能[4]。要獲得滿足性能要求的材料,就需要對成分—結構—組織—性能之間的規律進行研究。同其他科學一樣,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種:歸納法,演繹法,實驗法。

歸納和演繹是自然辯證法中科學技術方法論的科學思維方法,實驗法是科學抽象中重要的思想模型。材料科學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材料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需要通過試驗獲得數據,經驗。但這只是科學認識的基礎,我們要通過歸納和演繹將它上升到理性認識——規律、理論,這樣就可以反過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從而將其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去。

綜上所述,材料科學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辯證法的科學技術方法論的應用,是科學抽象和科學思維對科學事實價值性的提升。正因為有了自然辯證法,材料科學才能夠從中借鑒并加以運用,形成自己的研究體系,也因此才能使材料科學成為一門合格的學問、一門真正的學科。 (四)材料科研選題中的自然辨證法

材料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產品需要經過實驗階段,然后再投放

7 生產。這個實驗過程也稱為科研過程,在科研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選題。這是因為:科研選題是科學研究的起始步驟,它關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標和內容,直接影響到科研的途徑和方法,課題選擇是否恰當決定了科研工作進度的快慢以及科研成果的水平,價值和發展前途,科研選題是決定科研工作成敗的關鍵和首要環節。所以我們需要遵循以下幾條基本原則: ① 選課題必須著眼于社會實踐和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

② 所選課題應具有創新性,應是前人和他人未解決或未完全解決并預期能出成果的科技問題;

③ 所選課題一定要有科學事實和科學理論為依據;

④ 選題時必須考慮完成課題的主客觀條件,根據實際具備或經過努力可以具備的件來選擇科研課題。

此外,在接下來的試驗過程中、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中都需要遵循科學,實事求是的原則,把經驗上升為理論,用于以后的實踐中。 (五)用自然辯證法的思維研發新材料

自然辨證思維是指人們認識、改造客觀世界時所運用的具有哲學特征的思維方法。所謂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特殊功能和效用的材料。近二三十年來, 在生產力發展和高技術產業需求的推動下,新材料的種類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規模不斷擴大。新材料的發展應用不僅是技術革命與創新的基礎和社會前進的動力,也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用哲學思維研究新材料,會對實際的研究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常用的哲學思維方式有相似法、相反法、宏微對比法、擴展縮微法等。

相似法

現實世界中,從宇宙星系到原子內部運動都存在著種種相似之處。但是,相似不等于相同。相似是客觀事物存在的相同和變異的矛盾的統一。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既可以通過相似法中的相同部分看到事物前后之間的承襲關系,又可以通過變異部分看到事物前后之間的差異及發展關系。

納米材料與自然界的水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最新研究出的“納米水”不是普通的水,它是納米燃油添加劑的俗稱。目前主要針對車用柴汽油和燃料油使用,可實現用物理方法解決燃油燃燒的化學問題,進而實現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目的。

相反法

事物之間不僅存在著相似現象,而且還存在著相反現象。有大必有小;有強必有弱;有虛必有實;有吸收必有排泄;有吸引必有排斥;有聚合必有分離;有守恒必有不守恒等等。在學習過程中,許多問題都可以從反面去剖析、反證、推

8 理、理解、概括、設想、加深、鞏固和擴展對下面知識領域的認識與把握。

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新材料,單一結構的材料往往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于是,科技工作者就開動腦筋研制出各種復合材料。所謂復合材料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結合在一起,也許這幾種組合材料之間有著完全相反的特性,但正確的使用能使之充分發揮特長而避開其各自的缺點。這樣,就誕生了許許多多性能優異的新材料。

在嚴寒的冬天,你穿上幾件單衣仍會感到刺骨的寒冷。這時,你如果穿一件棉衣便會感到全身上下暖烘烘的。這是因為棉花、中空纖維、羽絨等具有蓬松的特點,內部藏有大量的空氣,具有良好的保溫作用。但是,如果不用布只用這些材料做棉衣,干脆做不成衣服。只有用不能保溫的布把這些能保溫的材料裹起來,才能做成既結實美觀又保暖的棉衣。所以說,棉衣大概是人類最早開發利用的復合材料了。

宏微對比法

許多事物在宏觀上幾乎完全一樣,但由于微觀上的點點差異,往往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在學習時,就要時刻注意將它們進行宏觀與微觀的對比,才能牢固地掌握其詞義及形態特征。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宏微對比往往是發現新的科研專題征的最好契機。

損壞的物品能夠自我修復,這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工程師發明了一種裝有化學試劑和催化劑的小膠囊,在材料發生斷裂時,可通過兩者的化學反應填補裂縫。德國科學家發明的新材料是一種透明塑料,這種塑料在受熱后能自動修復裂痕,這種修復裂痕的反應是可逆的。

擴展縮微法

擴展是將已學過的知識作基礎,向縱橫兩個方法延伸,以加深與鞏固原有知識,并創造新的知識。其具體實施方法就是擴展法的具體化——類推法。微縮是將已學過的宏觀知識作顯微驗證。其具體實施方法是還原法。

德國科學家日前開發出一種新型織布材料,用這種布料縫制內衣可以治療皮膚病。這項成果為許多皮膚病患者解除了頻繁換藥的痛苦。據介紹,科學家利用自然纖維和人造纖維中都含有的一種名為"環式糊精"的糖分子使織布擁有了醫療功能。該分子化合物能在織布內形成微小的孔狀空間,并具有吸收不滲水物質的性能??茖W家介紹說,通過特殊方法處理,他們將一些外敷藥物的有效成分添加進新型紡織品內,從而使這種織布內部那些微孔能夠較好地保存這些藥物而不“流失”。在織布與人體接觸時,極少量汗液“刺激”使藥物被“激活”,有效成分會慢慢滲出被人體吸收,達到與外敷藥物同樣的療效。

9 結論與建議

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自然辯證法,在材料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一點是毋庸質疑的。從材料的自然屬性到自然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與材料科學的研究方法的聯系,再到自然辯證法在材料科研中的應用,每個方面都折射出自然辯證法的影子。所以說,材料科學的發展離不開自然辯證法。一部材料科學的發展進步史,就是自然辯證法在其中的應用史。

今后我也會把這些應用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首先,通過對材料結構和物性的深入研究,從而對材料本質進行研究和了解;同時對材料的制備、結構和性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也進行深入地研究,這為材料科學的形成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研究通過材料成型、加工、表面處理技術、熱處理及復合等材料工程技術的發展,要求不同類型的材料之間能相互代替,充分發揮各類材料的優越性,以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

10 參考文獻

[1] 曲遠方. 現代陶瓷材料及技術[M].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序. [2] 徐治立等.自然辯證法概論[M].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12年版. [3] 黃新民等. 材料研究方法[M].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前言. [4] 周達飛. 材料概論[M].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1, 5-9. [5] 曹茂盛等編著. 納米材料導論[M]. 哈爾濱工業出版社, 2001, 15-16. [6] 李醒民. 自然辯證法研究的基本方法[J]. 大自然探索,1992,(01):29-32. [7] 范曉麗. 論唯物史觀的自然維度——兼談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的異同[J]. 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1):46-51. [8] 劉猷桓.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研究導論[J].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5):4-12+23. [9]鄭曉松.探尋傳統自然辯證法研究新路徑[N]. 社會科學報,2009-02-19(005). [10] 魏群義, 彭曉東. 論材料的可持續發展戰略[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10(6): 29-31. [11] 胡曉兵. 哲學方法概論[J]. 理論觀察, 2010(1): 58.

第二篇:聲樂教學中的辯證思維

[摘 要] 辯證思維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無處不在,它貫徹于各個訓練部分和整體訓練過程,有益于教師客觀、科學和創新地進行教學,能科學解決問題并減少學生歌唱毛病的產生,同時啟發學生思考,有利于學生正確并有創造性地學習。

[關鍵詞]辯證思維;互相聯系;對立統一;整體平衡

引言

本文中所說的辯證思維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通?^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教學的辯證發展過程的正確反映。辯證思維最基本的特點是將聲樂教學作為一個整體,從其內在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系中進行考察,從本質上系統地、完整地認識教學活動。在教學中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聲樂教學中的辯證思維將指引著教師以科學的態度和方向進行教學,同時,對學生也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微觀的訓練和宏觀的把握,各個階段的重點微觀訓練包括:氣息、喉位、共鳴腔體等。微觀的單個教學中同樣包含著辯證的原理和辯證的調控。在教學中的宏觀把控包括歌唱肌能間的相互聯系和配合,同時也包括歌唱與表演的相互聯系與綜合把握。

一、教學中微觀訓練的辯證思維

微觀來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的辯證調控。知識點內部相互聯系、對立統一;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度地進行調節,使其既互相聯系,又達到平衡統一。

(一)氣息的辯證

歌唱中的氣息具有辯證原理,教師可根據辯證法,在教學過程中,熟練地進行辯證調控,以便幫助學生在歌唱的整個過程中得到氣息的支撐和演繹作品的手法。

1.辯證原理

歌唱中需要有氣息的支撐和控制,其支撐體現在保持吸的狀態的同時做送氣的動作,兩者形成對抗,互相聯系、對立統一,并達到平衡共存的狀態。

2.辯證調控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老師科學地對學生的歌唱狀態進行辨證調控。因為吸的動作保持太多,會僵硬,導致氣息無法流動;而當吸的動作保持太少,則無法形成對抗,氣息做不到支撐;只有兩者調控到恰到好處的對抗統一,才能得到氣息的支撐。在有支撐的基礎上,根據作品的要求,分配氣流的密度與速度,以及送氣的動態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仔細從學生的聲音和肌能動作上準確判斷,并以作品為依據,給學生講明原理,并指導其進行調控,達到適度的動作,使吸和呼兩個動作對立統一,把握好度,取得平衡,使之不斷達到適度、美好的歌唱呼吸狀態,準確、自如地表達。

(二)喉嚨位置的辯證

喉嚨的位置是否恰當,是否穩定,是否自然,對歌唱本身的音質、音色和作品的表達是否到位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1.辯證原理

喉位在歌唱過程中需穩定下放到恰到好處的位置,并保持自然,方能唱出親切、動人的聲音。

2.辯證調控

如果喉位太高,歌唱時就容易變成喊嗓的傷嗓狀態,在教學過程中需辨證的啟發學生反向思維,幫助其把喉位往下放到合適的位置,鼓勵并強化其對喉位的正確感受和體驗,幫助學生得到正確的感性與理性認識,不斷取得進步,直到其熟練掌握喉位的恰到好處的運用方法,達到歌唱的平衡感;如果喉位放置狀態太窄,歌唱時就容易出現擠嗓的狀態,這時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辨證地啟發學生往合適的方向調整,并把握好大小的分寸,往寬處唱,不斷給予啟發、比喻和示范,讓學生認識自身問題的基礎上,明白辯證原理所帶來的效果,并在實踐中不斷追求正確的喉位歌唱狀態,經過練習,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喉位放低時給的力度太大或太僵硬,歌唱時就容易出現壓喉的笨重狀態,在教學過程中需解放動作,注重舒展、放松,同時注重落點的方向,運用辯證思維,不斷給予調整和緩解,直到其找到適合的力度和流暢的歌唱狀態為止;如果喉位不穩定,在歌唱時就容易出現抖動、搖晃或“綿羊音”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需運用辯證思維,找到問題的根源,觀察學生,為其找到一個對其容易達到的方向或效果較好的方式進行調整,改變其錯誤觀念并慢慢緩解其不良習慣,因材施教。

(三)單個共鳴訓練的辯證

在歌唱中,每個共鳴腔都既要打開,又要自然,這里說的自然是唱出來的聲音和發聲狀態自然,不會含糊不清、不做作。而另一方面,對于剛開始接受共鳴訓練的學生,可能會感受到狀態的夸張或不自然、不習慣,所以需要教師給予解釋:歌唱的訓練是經過學生感受的不自然到自然的曲折過程,并幫助其調節到相對適當的狀態。

1.辨證原理

歌唱的共鳴腔體包括:口腔共鳴、鼻腔共鳴、頭腔共鳴、胸腔共鳴等。在基礎訓練中,每個共鳴腔體都需要訓練其打開并保持,使其慢慢形成習慣。共鳴的大小除了與歌者本身條件有關系外,與其腔體擴張動作的大小更是有必然關系。

在訓練中,各腔體打開的豎或橫程度需根據歌唱的風格類別方向而定,共鳴腔體在歌唱中以做到自然和統一的共鳴為標準,并根據作品要求做到恰當的程度。

2.辯證調控

在教學中,調控較多的是鼻腔共鳴,因為鼻腔如果打得太開卻沒方向、沒正確的支點,很容易造成聲音蒼白無力、發散,需要教師根據標準,適度的辯證調控;如果鼻腔往中間集中的動作做得太過,極易造成鼻音,需要教師根據聲音形狀直接辨別其歌唱狀態,同時辯證地訓練學生往反向的正確方向打開,適度調節,并給予鞏固,以達到自然、統一的共鳴效果。

二、教學中宏觀把控的辯證思維

在教學中,遇到的每個學生的歌唱狀態都有所不同,教師需以辯證思維為主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制定一個可預知的歌唱藍圖,在藍圖中以辯證法進行歌唱的訓練和培養,使學生在歌唱中做到互相聯系、共同發展、對立統一,最后達到完美的平衡。

(一)歌唱狀態的辯證

歌唱過程中,各肌能共同工作,互相聯系又互相作用,必須和諧相處,齊心協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歌唱狀態。

1.辯證原理

好的整體歌唱狀態,是各歌唱肌能間相互配合,對立與統一,整體平衡,共同發展,實現歌唱的藍圖。

2.辯證的調控

當學生的綜合狀態失衡的時候,或者根據情況能預見其即將有失衡可能性的時候,教師需及時提醒并?o予辯證的調控方向,讓學生實踐調控,以達平衡。

例如,學生因氣息支撐能力不足,導致唱高音時喉頭與聲帶同時上抬,造成聲音尖,并出現“綿羊音”,教師需加強其氣息,并在此基礎上,辯證調整喉位狀態,給予反方向調控,將收效甚好。

例如,喉位的安放影響著口腔與胸腔的共鳴。當學生的口腔與胸腔已經做到正確的擴張,但共鳴依然不明顯,原因可能是連接口腔與胸腔的通道中,喉位沒有下放到合適的位置。教師根據情況,辯證地調控其喉位問題,從而使共鳴能得到表現。

再如,在歌唱中,各共鳴腔體主要負責著各個音區,如果共鳴腔的運用量分配不恰當,將會導致高音上不去或低音下不來等情況,甚至出現音高偏高或偏低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以宏觀調控的辯證思維,敏銳地捕捉到原因,并進行辯證調控,以解決問題,使各共鳴腔分配得當,達到恰到好處的分工與整體平衡,并進一步使各共鳴腔得到統一。

(二)唱與演的辯證

歌唱與表演的綜合把握具有辯證關系,它們各自獨立又必須互相聯系,共同發展。

1.辯證原理

好的演唱肯定是歌唱與表演成為一個完美結合的統一體。兩者各有專攻,卻緊密聯系,目標一致,完美融合,共同演繹作品,共同塑造出高度統一的生動藝術形象。

2.辯證調控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歌唱肌能綜合能力的同時,不能忽視其表演習慣的培養。

目前有許多學生多注重歌唱肌能的狀態,顧不上表演。教師在上課中,需多幫助學生,使其習慣用情感和用表情、形體去表達;并開設表演課程,同時注重藝術實踐,在課堂與藝術實踐中去提高演唱的綜合能力。根據學生情況,多表演而忽視演唱技巧的,則加強演唱技巧;缺乏表演習慣與能力的學生,則多培養其表演能力。

在演唱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演繹的尺度,根據情況,辨證地調控,使其唱和演同時恰到好處地為作品服務,共同塑造作品中的藝術形象。

結語

辯證思維在聲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它能使教師在聲樂教學中實事求是,并保持思維的新鮮度,靈活、敏捷,做到因材施教。同時,會使教學變得有趣而不死板,在辯證思維方法論中,不會使教學套路陳舊、一成不變,而是充滿了活力,使教師不斷在教學過程中找到閃光點,獲得新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辯證思維也使教師在教學中保持科學的態度,不偏激、不偏見,而是客觀地為學生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進步,同時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客觀、辯證地看待問題,消除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

辯證思維使得聲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同時以發展的眼光,客觀地看待互相聯系并運動、變化的整體,從本質上系統科學地認識教學活動,以互相聯系、對立統

一、共同發展的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得聲樂教學活動富于潛力,給聲樂教學的發展帶來了創新與希望。

參考文獻:

〔1〕苗啟明.辯證思維方式論[M]. 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百度百科:http://kb.kkyuyin.com/item/656b621dff724556bb3d588bddb07c6a.html?from=smsc&uc_param_str=dnntnwvepffrgibijbpr

作者簡介:章穎妍(1981--),女,碩士研究生,助教,現為星海音樂學院研究生。

第三篇:作文教學中的辯證思維訓練

作文教學中的辯證思維訓練 秭歸二中鄭光萬

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遠遠不能適應學習的需要,尤其是農村中學的學生,由于閱歷較淺,在寫作時,他們容易靜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分析問題。盡管在思想政治課上,他們對唯物辯證法有所了解,但這種能力似乎不能順里成章地遷移到寫作中去。如2003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由眾所周知的《韓非子》里的“智子疑鄰”的故事引出了一個話題:“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很多學生感到入題難,有的甚至寫成了“誠信”、“選擇”等離題作文,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辯證思維能力。事實告訴我們,作文教學不能期待坐享其成,我們必須強化學生的辯證思維訓練。這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縱觀中學語文教材,就蘊藏著豐富的辯證思維內容,初一教材就完全可以成為訓練學生辯證思維的起點,如《伊索寓·蚊子和獅子》,由“蚊子—獅子—蜘蛛”三者之間的關系,引出“強大的和弱小的”話題,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從《論語十則》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引出“學與思”的話題,《為學》一課中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可引出“難與易”的話題,既然如此,那么我們怎樣加強學生的辯證思維訓練呢?

一、引導學生真正了解課文的辯證觀點

按《義理、考據和辭章》一文的說法,決定一篇文章成敗優劣的關鍵因素是作者的觀點,在堪稱典范的課文中,作者的觀點總是辯證的。我們學習這些課文,如果僅僅停留在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論證方法上,就等于放棄了文章的精髓。譬如《為學》一文,語言洗練,舉例精當,論證周密。但最令人贊賞的還是作者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由此形成的結論具有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怎樣使學生真正理解這一點呢?不妨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就難與易問題做一番討論,不論學生的見解正確或錯誤,深刻或膚淺,有了一番思考之后,對課文的觀點都會有真切的認同感,進而學生還能領悟文章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見識的高低,而見識的高低又往往決定于能否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目前似乎有一種矯枉過正的現象,就是強調語文教學要姓“語”,固守在語言文字的圈子里,不屑于越雷池半步,殊不知學詩者“功夫在詩外”,不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能力,就很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課文進行辯證思維的培養,決不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而是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自身的需要。

二、用辯證思維指導作文訓練

辯證的思維是人類思維的最高形態,辯證能力的強弱直接反映著思維認識水平的高低。我們說,有些學生善于寫作,往往不是因為他們詞匯豐富和技巧的嫻熟,而是因為他們能夠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過說,有些學生的寫作水平之所以停留在瓶頸階段,正是因為辯證思維能力未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中學作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應當是辯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相輔相成,彼此促進。具體的訓練方法很多,筆者略舉幾例作以說明。

(1)概念闡述的片斷練習。這類練習要求學生對具體概念作辯證地解釋和說明,揭示其豐富的內涵,目的在于訓練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如:如何看待“困難”、“艱苦”、“奮斗”、“奉獻”等。

(2)矛盾的觀點對比分析。這類訓練通過矛盾的或貌似矛盾的觀點對比分析,訓練學生對立統

一、根據和條件、內因和外因等范疇的理解運用能力。如你對“旁觀者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看法。 (3)成語典故的內涵簡析。成語典故中包含了豐富的辯證思想,這類練習一箭雙雕,既有語言訓練的作用,又有思維訓練的價值。例如:“守株待兔”為什么可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說明了什么道理? (4)錯誤語段的辨析修改。學生習作中有各種各樣的邏輯錯誤,適當地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錯例讓學生去改正,可使學生避免再犯同類錯誤。

(5)提供范例的語段仿寫。課文中有許多精彩的語段,集中表現了辯證說理的特點,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變換話題進行仿寫,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訓練方法。例如:《想和做》第1—3自然段談了“想”和“做”的辯證關系,揣摩其寫法寫一段話,談談“教”與“學”的關系。 以上是片段練習,常規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訓練是不可少的,為了防止零打碎敲,最好注意序列性、示范性。

相信我們只要以“本”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辯證的觀點,用辯證的思維指導學生的作文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很快提高的

作文辯證思維訓練

作文輔導 0531 2143

先看一首小詩: 烈日當空時, 光明將貶值為災禍, 每一瓣殘淡的浮云, 都會身價百倍。

——冷慰懷

這就是生活的辯證法。作文同樣也存在這樣的辯證法。

[例題1] 巴豆,據南朝名醫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記載,藥性最能瀉。但李時珍試用結果表明:巴豆只要用量適度,不但不會引起腹瀉,反倒能治好慢性腹瀉;劑量大了才會引起嚴重腹瀉。閱讀這段話后,寫一篇議論文。

★提示:這則材料是從醫學角度來敘述的。“用量適度”與“劑量大”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藥用功能。藥量的“度”,決定了藥性,量變引起質變。這就是原材料說明的觀點之一。有的同學由于缺乏醫學常識,在分析這則材料時,可能會簡單地認為“引起嚴重腹瀉”——“拉肚子”便是壞事,而不知道有些疾?。ɡ缡澄镏卸荆┚捅仨毞幹聻a來治療;因此,引出了與原材料相悖的觀點:“巴豆有長處、優點,也有短處、缺點,我們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視另一面,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例題2] 砸破水缸,“放水”救人,歷來被贊為聰明之舉;往樹洞里“灌水”,讓滾入樹洞里的球兒浮起來,也堪稱機智的做法。讀書碰到難懂的長句,讀時“刪去”枝蔓,則頓時領悟;解繁難的幾何題,卻往往要先“加上”輔助線,才豁然開朗。這些,會發人深思,給人啟迪„„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提示:這個題目較難,同學們的頭腦被紛繁的事實攪亂了,陷進去跳不出來,找不出四件事的“頭緒”(共同點)。 我們先用詞句分析法,撮其重要字眼:“放水”、“灌水”、“刪去”(枝蔓)、“加上”(輔助線)。然后,再進一步分析在各句中相對列舉的兩種相反(但都正確)的做法,尋求異中之“同”——水缸里救人,必須破缸“放水”,而樹洞里取球,得“灌水”讓它浮起來;復雜的長句,“刪去”枝蔓,便能突出主干;繁難的幾何題,“加上”輔助線,才能找出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它們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理出了“頭緒”,找到四件事的共同點,跨過讀懂原材料這道門檻,寫這篇議論文就不難了。

[例題3] 1986年1月28日,載著七位宇航員作第十次飛行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發射73秒鐘時凌空爆炸,從而釀成了美國宇航史上第一次空中失事的慘劇。幾天后,美國總統任命一個調查委員會負責事故原因的全面調查。最終解開這一疑案的是一位物理學家費因曼教授。當時,面對成噸的事故分析材料,當報告人無意中提到“密封圈有燒焦的痕跡”時,費因曼立刻把這句話緊抓不放,終于在一團亂麻中理出了絲頭。而這正是這次事故的主因。請就此材料寫一篇觀點明確的議論文。 ★提示:從“燒焦的痕跡”與航天飛機爆炸的關系分析,顯而易見,這則材料說明了“小”與“大”的某種關系。由于思維定勢的影響,部分同學的思路可能會立即與“從小事做起”的觀點“接軌”,欣然下筆,卻不知已經離題了。正確的思路應該是:費因曼教授從報告人無意中提到的“密封圈有燒焦的痕跡”這點小事中,查出了這次事故的主因,完成了“美國宇航史上第一次空中失事”這樁震動全球的大事的原因調查,體現了費因曼教授從小事中發現大問題的卓越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即小見大”。 我們還可以深入想下去:小中何以見大?怎樣才能具備即小見大的眼力?

[例題4] 二千多年前,埃及有位音樂家,名叫莫可里。在一個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羅河邊悠閑地散步。偶然間,他的腳踢到了一個什么東西,發出一聲錚然的好聽的聲音,他拾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塊烏龜殼,殼內的空氣受到激烈振動而共鳴,發出十分好聽的聲音。莫可里拿著烏龜殼興沖沖地急忙回到家里,再三端詳,反復思考,根據烏龜殼的啟示,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 ★提示: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的誕生,似乎是偶然的;但是,其他人為什么對這塊烏龜殼視而不見,對它發出的聲音充耳不聞,不能由此發明小提琴呢?因此,在音樂家莫可里的“偶然”之中,還包含著“必然”的因素,那就是他具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聯想和創造的欲望。 “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一個人的成才、發展需要機遇,但不能消極地等待它的光臨,而必須去積極地“準備”,去充實自己的知識和才干。只有這樣,一旦機遇來臨,你才能把握它;否則,只能眼睜睜地讓機遇從你門前走過。作文可以夾敘夾議,聯系正反面例子,并分析原因,以此來論證觀點。

[例題5] 丁公該不該殺 據史書記載:丁公為項羽將,逐窘帝彭城西,帝急,顧謂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丁公引兵而還。及項王滅,丁公謁見。帝以丁公徇(示眾)軍營,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也。”遂斬之。曰:“使后為人臣無效丁公也。” ★提示:

1、丁公不該殺 ⑴無丁公刀下留情,即無劉漢王朝,劉邦以怨報德,不合中國人之常情。 ⑵劉邦將項羽失天下歸咎于丁公,不合史實,昧著良心;即便史實如此,邦殺丁公亦屬“炮打功臣”。 ⑶即使丁公曾二心于項王,亦不能據此推斷丁公一定會或將來會二心于劉邦。

邦殺丁公,完全是為了劉氏王朝,借丁公之頭來威懾手下人臣,殺一儆百。

2、丁公該殺 ⑴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人的殘忍,丁公在關鍵時刻放走劉邦,導致項羽自刎烏江,其罪不可饒恕。 ⑵劉邦殺丁公有政治遠見: a.身邊不能留隱患。 b.政權始建,必須警告二心之人,表明君主態度。 c.殺叛將,使后人無敢仿效,有利形成忠君風尚。

從劉邦角度,從維護剛剛建立的封建王朝的角度,丁公該殺。 觀點截然相反,卻能自圓其說,源于復雜的人事本身的復雜性。觀點可謂見仁見智。 復雜的人事本身就存在著復雜的關系,不同的人去看去評,結論就會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從不同的立場和觀點去看去評,結論都有可能不同。這正應了蘇軾在《題西林壁》中所寫到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例題6] 公儀休嗜魚不受魚

西漢劉安所著《淮南子》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魯相國公儀休喜吃魚,各地官員紛紛送魚投其所好。但都被他一一謝絕。他的門生莫名其妙,問到:“先生愛吃魚,為何又把送到眼前的魚拒之門外?”公儀休說:“恰恰因為我愛吃魚,才不得不謹小慎微。如果我來者不拒,說不定哪天會因徇私受賄丟官罷相,甚至性命難保。那時,想吃魚能吃上嗎?現在我廉潔自律,奉公守法,保有魯國相位,才可以常常吃到魚。”公儀休的話看似淺薄,實際上卻說出了一個深刻的公私關系的道理。

★提示:

1、可以論證廉潔自律必須從克服私欲做起。

2、可以論證為官者不徇私,不受賄,清風兩袖,方可自保。

3、可以論證公和私、得和失的辯證關系。

[例題7] 巴頓將軍斃驢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著名的五星上將巴頓將軍,以其潑辣嚴明的治軍作風贏得了赫赫聲威。他統率的軍團在北非戰場和歐洲戰場所向披靡,屢立奇功。 據說,有一次在部隊挺進途中,前面的行軍隊列突然亂成一團,無法移動。原來是一頭運軍需的驢子橫在道路中間,不肯動彈,一群士兵連推帶拉又拿鞭子驅趕,也無濟于事,使后面的人馬寸步難行。巴頓將軍走上前來,看到這一情況后,大喝一聲:“所有士兵立即讓開!”士兵們不知是怎么回事,便紛紛讓開,站在兩邊。這時,巴頓將軍掏出手槍對準驢子扣動扳機,這個倔強的家伙應聲倒地。巴頓命令把它扔進路邊的大海,行軍的大道立刻暢通無阻。

★提示:

1、可以論證處理紛繁復雜的問題時,要敢于快刀斬亂麻,當機立斷。

2、可以論證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時,要善于變通思維,打開新的途徑。

3、可以論證關鍵時刻要權衡利弊,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例題8] 難以裝滿的大碗

這是禪宗里的一個故事: 某徒弟學藝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師父辭行:“師父,我已經學夠了,可以獨闖天下了。” “什么叫夠了?”師父問。“就是滿了,裝不下了。”徒弟答。 “那么你裝一大碗石子來。”徒弟照辦。 “滿了嗎?”師父問。“滿了。”徒弟十分自信。 師父抓起一把細沙,摻入石中,沙一點沒有溢出來。 “滿了嗎?”師父又問。“這回滿了。”徒弟面有愧色。 師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輕輕灑下,還是沒有溢出。 “滿了嗎?”師父再問。“滿了。”徒弟似有所悟。 師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沒有溢出。 “滿了嗎?”師父笑問。徒弟無言以對。 ★提示:

1、可以論證學業的永無止境。

2、可以論證逐層深入,才能參透事物的底里。

3、可以論證教育弟子,須以巧譬妙喻,方可奏效。

[例題9] 決定勝負的銅錢 這是禪宗里的一個故事: 古代有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率軍對敵,但雙方兵力懸殊,他的全部人馬只及對方的十分之一。因此,眾將士有點信心不足。這位將軍就到一座廟里求神問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銅錢,當著眾將士說:“勝負在天,讓神靈決定我們 的命運吧!如果銅錢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將保佑我們戰無不勝,如正面朝下,是神讓我們失敗,我們只有聽天由命。”說著,將軍向上一拋,銅錢落地,正面朝上,頓時全軍欣然。接著將軍又拋了一次,還是正面在上。這樣,將士們歡騰雀躍,士氣大振,終于獲得全勝。凱旋后,將士們紛紛提出要感謝神靈的保佑。這時,將軍才拿出銅錢讓大家看。原來,這枚銅錢的兩面都是正面。眾將士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們獲勝的,不是神靈,而是自己。

★提示:

1、可以論證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人的命運操之在我,氣可鼓不可泄。

2、可以論證關鍵時刻巧妙機智地進行鼓舞激勵的重要作用。

3、可以論證充滿信心,振奮精神,就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

[例題10] 小蜘蛛智殺長蛇

我國古代的《庸庵筆記》中記述過一則奇聞:一個小小的蜘蛛,結網于距地二三尺高的墻壁。一天,一條長蛇爬過來,抬頭想吃掉蜘蛛,但卻怎么也夠不上,蛇只得退去。誰知就在這時,蜘蛛突然懸絲而下,蛇重新昂首欲食,蜘蛛又突然縮回網上。這樣反復了多次,把蛇搞得十分疲憊,頭伏于地想歇口氣??墒?,蜘蛛卻乘蛇不備,奮身直下,撲到蛇的頭頂,死死咬住不放,蛇狂跳亂扭,左搖右擺,卻不能逃脫,終被置于死地,蛇腦成了蜘蛛的美餐。

★提示:

1、可以論證只要敢于斗爭,弱者也能戰勝強者。

2、可以論證在巨大的對手面前,須乘其不備,以智取勝。

3、可以論證欲加害于人者往往自取其咎。

第四篇:淺論科學發展觀的辯證法基礎及現實意義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辯證 發展 以人為本 全面協調可持續 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來的。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傳統發展觀有其所處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雖有合理之處,但并沒有達到科學的思維要求,在其指導下的發展也不是科學的發展??茖W發展觀批判了傳統發展觀只重視數量的增長或提高、只重視物而忽視人、忽視自然生態環境、損害人的自身利益和人的全面發展等弊端,強調發展應是不斷解決矛盾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協調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本質上是辯證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體現了 “好”與“快”的辯證統一??茖W發展觀強調“又好又快地發展”,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經濟長期持續的快速增長;只有保持較快增長,才能抓住機遇,不斷增強經濟實力,更好地解決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傳統發展觀也強調“發展”,但這種“發展”突出經濟的增長,認為經濟的增長就是發展,這種“發展”從本質上說屬于運動的范疇,突出量的積累而不注重質的提高,其直接后果就是在經濟快速增長、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科學發展觀則實現了“發展”的真正含義由運動向發展的復歸。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了人的發展與物的發展辯證統一,尊重客觀規律性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與以物為中心、以經濟的單一增長為衡量指標的傳統發展觀不同,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既確立和尊重人的主體尺度,關注人的發展,也尊重客觀規律,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體現了唯物辯證法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

一、適度原則和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等觀點。全面發展要求既抓住經濟發展這個矛盾中心,突出強調經濟的發展,又強調經濟、政治、文化的綜合平衡發展,體現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辯證統一。協調發展則要求關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強調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的差距不能過大,體現了適度原則??沙掷m發展要求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強調要尊重自然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體現了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矛盾觀。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系統性、協調性、和諧性要求,也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分析方法??茖W發展觀提出“五個統籌”,實際上就是要正確處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需要解決的五對矛盾。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統籌區域發展,就是要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解決經濟發展快速同社會發展滯后之間的矛盾;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是要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同資源生態制約之間的矛盾,等等。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嚴重沖擊,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加劇,對世界經濟增長和穩定造成嚴重沖擊。由此可見,發展觀問題十分重要——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2009年,在世界經濟低迷、經濟發展環境異常困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逆勢飛揚,實現了8.7%的超預期增長。在全球經濟恢復性增長和國內市場進一步啟動的背景下的2010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較高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近4000美元。按照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人均GDP 4000~6000美元發展階段是經濟社會各種矛盾錯綜復雜的時期,中國國內一系列問題(包括房價持續上升,教育、醫療費用過高,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壓力巨大等等)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引發了我國社會矛盾的加劇與激化。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事業的管理還沒有跟上經濟社會的發展,政治體制改革、資源狀況和生態環境問題也亟待解決。雖然,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其它社會矛盾的加劇和不斷激化,必然會成為嚴重制約我國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會致使經濟社會取得的發展成果大大縮水,甚至付之東流。當前我國發展的這些階段性特征和出現的新矛盾新課題,決定了我們必須自覺堅定地去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研究》,王桂泉、胡延風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四版

第五篇:論戰爭與經濟的辯證關系

論經濟與戰爭的辯證關系

縱觀人類的發展歷史,從原始社會至奴隸制社會,再到封建社會,直至如今的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每一次的社會變革或歷史進步都要伴隨著戰爭的爆發,同時經濟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顯,這二者有著怎樣的聯系呢?

一. 戰爭的起因與經濟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而政治又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是階級的、國家的和民族的經濟利益的集中表現。它反映了不同階級、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由于不同階級之間、民族之間和國家之間有著不同的經濟利益,因此,這些不同的階級、民族和國家的政治,必然要自覺地、充分地反映和維護不同階級、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就是說,戰爭根源于階級之間、民族之間和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的矛盾。對于戰爭的經濟根源問題,古代兵家大都有所察覺、有所論述,有些論述還相當深刻。孫武在《孫子兵法*九變篇》中指出:"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在《作戰篇》中又指出:"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在現代戰爭中,戰爭的起因更是與經濟利益密切聯系,戰爭或是為了擺脫經濟危機,振興本國經濟;或是為了掠奪他國財富,為己所用。

以二戰為例,1929——1933全世界范圍內發生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國家有兩種對付手段。一種是美國 英國式,他們有大量殖民地,結成排他型經濟組織,實行國家干預,就像羅斯福新政。而德日意三國,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殖民地被協約國瓜分,并且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受到協約國的壓榨,國內復仇主義盛行。意大利在一戰時為協約國戰斗,但協約國并未在戰后遵守諾言,意大利只在非洲得到了一點殖民地,而且多是不毛之地。日本資本主義發展晚,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受英國 美國威脅,加之國內軍國主義盛行。這三個國家無力用自身的力量改變經濟危機的現狀,只得對外擴張。對于這些國家來說,發動戰爭不僅能夠通過軍工企業的發展增加本國人口就業,恢復國民生產,還能通過侵略獲得大量資源,打破英美在世界經濟上的壟斷。

我們再來看看“世界警察”美國在近期的所作所為。自2001年以來,受911事件的影響,美國對外發動了兩起戰爭:阿富漢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為什么要對這兩個國家發動戰爭,主要是為了石油這一工業血液和霸權的需要。 美國利用國際社會對9.11的同情,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成功地插足到上合組織的核心地盤,同時建立了里海根據地,為日后控制里海石油打下了基礎。2003年,通過20多天的戰爭,就把伊拉克占領了。夢想就是為了中東的石油。石油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F在又想發動伊朗的戰爭,為什么一個爛伊拉克困住美國僅二十萬的作戰精英部隊呢?目的就是盯住伊朗的石油。大家都知道現在美國是自以為是的人權主義國家,卻不斷地向外發動戰爭,想打敗伊朗,而控制全世界的石油。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在現代社會,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爆發以及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已成為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

二. 戰爭的發展與經濟

“讓戰爭進行下去的根本,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這是拿破侖的話,一語道出了經濟在戰爭中的作用。經濟是戰爭的物質基礎,戰爭是以巨大的物質消耗為代價的,經濟實力的強弱直接或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敗。與此相對,戰爭的進程對經濟也有很大的影響,或是促進一國經濟繁榮發展,或是對經濟帶來毀滅性打擊。

抗日戰爭對中國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中日經濟力量的懸殊,是日本敢于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基本條件。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破壞,野蠻掠奪,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大大地延緩了中國現代化和工業化進程??箲鹌陂g,中國人民開展了對敵經濟斗爭。國民政府通過建立大后方基地、采取有利農業發展的措施、實行經濟統制政策等,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通過開展對日物資禁運、破壞敵偽掠奪計劃、發展生產、貨幣斗爭、貿易斗爭等措施,打破了敵人“以戰養戰”政策,增強了抗戰的經濟力量,為最終取得勝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對抗日戰爭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自信來自于經濟的自信,中國的勝利來自于國民經濟的支持。 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十分明顯:首先,直接用于越戰的開支從1965財年的1億美元,急劇擴大到1968財年的270億美元。從1964到1969財年,美國軍費幾乎翻了一番,致使財政狀況日趨惡化,從1965財年起連續4年出現赤字,總額超過以往19年的赤字總和。與此同時,由于產業發展嚴重向軍事傾斜,“國防建設”給“國民經濟建設”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導致民生產業競爭力下降,出口能力減弱,致使自1893年以來保持了近80年順差的美國對外貿易在1971年開始出現逆差,國際收支逆差增大又導致美元危機,以致尼克松政府不得不在1971年8月暫停美元與黃金的自由兌換。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利益,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戰爭財富,希望通過“以戰養戰”的方式拉動經濟,必將事與愿違,遭受嚴重損失。

戰爭對經濟的破壞是多方面的,除了人員的死傷外,戰爭幾乎總是與通貨膨脹相伴而生。戰爭意味著軍工企業增長,民用企業下降,貨物匱乏,物價上漲,民不聊生。戰爭的規模越大,現代化程度越高,殺傷力越大,死亡人數越多,對經濟的破壞也就越嚴重?,F代戰爭不僅對交戰雙方會造成重大損失,在經濟全球化、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對世界各國也會帶來程度不同的損失。

綜上所述,現代戰爭早已與經濟密不可分,經濟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戰爭的決定因素,而戰爭本身就是一種在特定條件的經濟活動,驅動著經濟活動的走向。

通過和艾老師學習的半個學期,我對軍事思想、中國國防以及艾老師您本人有了一個更進一步的了解,我感覺您的講課特點是比較鮮明的,威武豪氣,干脆利索,觀點明確,無論是在敏感還是非敏感問題上都能大膽而又理性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您對中日關系的看法、你對侵略戰爭的評價、對毛澤東軍事理論的理解、對中國現狀的評析等等,對培養學生獨立創新具有一種非常良好的典范作用,而且您所講授的軍事思想與好多學科領域都有聯系,尤其是包含了眾多的哲學思想,對于人生的學習之路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您身上硬朗的男子漢氣概和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也是眾多男同學應該學習的。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離職補償金的計算方法下一篇:林業行政執法考試試題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