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酸堿中和反應的教案

2022-10-19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酸堿中和反應的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酸堿中和反應的教案

酸堿中和反應教案

《課題2:酸堿中和反應》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會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加工處理。 (2)會用觀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學習化學應理論聯系實際。 (4)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 2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歸納、聯系生活、活動實踐。

四、教具準備

教師用具

儀器:燒杯、滴管、玻璃棒、

藥品: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稀鹽酸、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中和反應及其應用。

六、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想看魔術嗎(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我開始做實驗 • 紙折好的白花→噴少量酚酞→噴適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變紅色→噴適量HCl溶液→花由紅色變白色。

• 觀察現象,分析原因

你們想知道這個奧妙嗎?要想揭開這個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

課題2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應

1、學生感受沒有現象的反應,探究借用指示劑。

• 【學生實驗】往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滴加稀鹽酸。 • 觀察:無現象

• 分析原因:無現象說明什么問題呢?(反應了、沒反應)

2、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指示劑“多中選優”

前面同學們已學過酸、堿各自具有一些化學性質,那酸與堿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嗎?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用事實說話,請同學們進行活動與探究。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方案一:

稀NaOH溶液(無色) →滴酚酞溶液 →振蕩→→ 溶液變紅 →→滴加稀鹽酸→振蕩→溶液紅色變無色

方案二:

稀鹽酸(無色) →滴酚酞溶液 →振蕩→→ 溶液無色 →滴加稀NaOH溶液→振蕩→→溶液無色變紅色

2 方案三

稀NaOH溶液(無色)→滴石蕊溶液→振蕩→→ 溶液變藍色→滴加稀鹽酸→振蕩→→溶液變紫色

方案四:

稀鹽酸(無色) →滴石蕊溶液→振蕩→→ 溶液變紅色 →滴加稀NaOH溶液→振蕩→→溶液變紫色

3、深入探究中和反應生成物,掌握中和反應和鹽的概念

• 取適量方案1反應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網上微熱,使液體蒸發,觀察玻璃片上的現象。

• 觀察討論

• 請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酸堿反應都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才能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若反應過程中有明顯的實驗現象(如:固體溶解、生成沉淀、顏色變化等),則不需要借助于酸堿指示劑幫助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下列反應有何共同特點?

NaOH+HCl==

NaCl

+

H2O Ca(OH)2+2HCl== CaCl

2+

2H2O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三)歸納總結

• 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 • 酸 + 堿 ==== 鹽 + 水

• 以下的反應均生成鹽和水,它們是不是中和反應呢?

3 • CO2+2NaOH=Na2CO3+H2O • 不是中和反應。 • Fe2O3+6HCl=2FeCl3+3H2O • 不是中和反應。

1、氫氧化鈉是堿,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顯示紅色,隨著鹽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變成無色,所以此時的溶液不是堿性溶液,說明有新的物質生成,進一步說明了酸和堿發生了化學反應,同學們先觀察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示意圖 展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aOH+HCl=NaCl+ H2O 其它的酸和堿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2、請同學們總結反應的特點:

(1) 上述反應生成的氯化鈉、氯化鈣和硫酸鈉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叫做鹽。

(2)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中和反應的實質: H+ + OH- = H2O

(四)聯系生活:

理解了中和反應的概念,下面我們看幾則資料。 課件展示:

1、一塊土壤酸性太強,不利于植物的生長,怎樣降低土壤的酸性呢?

2、酸性污水應如何轉為中性?

3、被蚊蟲叮咬處腫成大包,這是蚊蟲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消除腫痛?

4、你了解治療胃酸過多藥物的成分嗎?它們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讓學生真正理解在人類的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化學)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根據土壤情況,可以利用中和反應,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堿性物質,以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利于植物生長。例如近年來由于空氣污染造成酸雨,導致一些地方的土壤變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長,于是人們將適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處理工廠的廢水

工廠生產過程中的污水,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例如: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3、用于醫藥

人的胃液里含有適量鹽酸,可以幫助消化,但是如果飲食過量時,胃會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這情況下,可以遵醫囑服用某些含有堿性物質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引導:這些資料說明了什么?(中和反應用途很廣) 用于生活:中和生活中的酸堿

• 中和反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的應用呢? •

1、吃皮蛋有澀味,如何除去? •

2、熱水瓶膽壁上有水垢,如何除去? • 切了辣椒的手很是辣疼,怎么辦?

四、達標練習,鞏固新知

例1如(課本圖)是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5 請仔細觀察、分析此圖,寫出一條你從圖中獲取的信息 (用文字或化學用語表述)

變式1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微觀示意圖見圖.下列有關認識錯誤的是(

)

A.反應結束時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B.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 C.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實際上市H+和OH-結合生成水 D.該微觀圖還可說明所有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變式2如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 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由此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

A.反應結束時溶液的pH=7 B.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 C.反應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該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

(五)拓展延伸,應用新知

1. 下列物質之間的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 ) A. 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 Fe+2HCl=FeCl2+H2↑ D. 2NaOH+H2SO4=Na2SO4+2H2O

2、某錐形瓶中裝有稀鹽酸。向稀鹽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并不斷振蕩。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錐形瓶中溶液pH變化情況的是 ( ) 6

3、為了探究“NaOH+HCl”反應中能量的變化,能用NaOH固體代替NaOH溶液嗎?

5、展示圖片:某公路上一裝有硫酸的汽車翻了,怎么處理潑了一地的硫酸?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和反應,簡單了解了中和反應的原理,會寫一些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應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七、說板書設計

第一節 酸和堿的反應

一、中和反應

1.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鹽: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3、NaOH+HCl=NaCl+ H2O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4、中和反應: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二、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

第二篇:酸堿中和反應教案

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會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從而認識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鹽酸的實驗探究,掌握燒杯實驗的操作,強化實驗及生活中安全意識。

2、通過同學間的合作探究、尋找身邊物質測其pH,學會如何利用和開發身邊的物質進行科學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通過中和反應的實際應用和“用pH試紙測定一些液體的pH”以及“溶液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的探究,加深對中和反應理解的同時體會化學與人類生產、生活、人體健康的密切聯系,從而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中和反應及其應用;認識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學難點】中和反應的理解和應用。

二、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對上一節課酸和堿的知識特點,認識了酸堿的一些化學性質;知道了酸和堿能夠使酸堿指示劑變色。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去嘗試實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知道酸堿能反應,進一步強調這類反應是中和反應。教材放眼于實際生活,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課堂趣味性也鞏固了學生對中和反應的記憶。這種學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同學們,夏天被蚊蟲叮咬后是什么感覺?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消痛止癢的呢?有的同學說用肥皂水就可以止癢,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因為,蚊蟲在人體內分泌出的蟻酸能與肥皂中的堿發生化學反應,那么其他的酸和堿之間是否也能發生化學反應呢?發生的究竟是什么反應呢? 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

【新課學習】

(一)中和反應

我們已經學習了酸和堿兩類不同的物質,如果把它們兩者的溶液混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

①取一支試管,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

②用滴管向試管中滴加鹽酸溶液 。

③與本組同學一起觀察現象,分析原因。

玻璃片上的物質是什么?氫氧化鈉嗎?

玻璃片上的物質是氫氧化鈉嗎?根據反應方程式我們知道因為發生了上面的反應,所以玻璃片上的物質是氯化鈉。

通過我們觀察現象,還有觀看NaOH溶液與鹽酸的反應示意、氫氧化鉀和鹽酸的反應示意大家發現了什么?

酸和堿反應后生成的兩種物質,一種是由酸的氫離子和堿的氫氧根離子構成的水,另一種是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我們把這樣的化合物稱為鹽。鹽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像這樣,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例如:Ca(OH)2+2HCl=CaCl2+2HCl

2NaOH+H2SO4=Na2SO4+2H2O

氯化鈉、氯化鈣和硫酸鈣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這樣的化合物稱為鹽。

(二)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堿性。如經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2、處理工廠的廢水。如硫酸廠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3、用于醫藥。如胃酸過多時可服用含氫氧化鋁等堿性物質的藥物,夏天蚊蟲叮咬后可涂氨水、牙膏等堿性物質中和蚊蟲分泌的蟻酸。

(三)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1、 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利用酸堿指示劑我們可以知道溶液的酸堿性,還可以利用中和反應改變溶液的酸堿性。但是我們常常還需要知道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堿度。

比如醋和檸檬都是酸性的,哪個酸性強呢?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常用pH來表示溶液的酸堿度,pH的范圍通常是0~14之間。

歸納:溶液的酸堿度用pH表示,范圍為0—14。

①酸性溶液pH<7,pH越小酸性越強

②中性溶液pH=7

③堿性溶液pH>7,pH越大堿性越強

測定pH最 簡便的方法—用pH試紙。

2、活動與探究——用pH試紙測定一些液體的pH值。

(1)演示pH試紙測定方法。

(2)測定幾種酸或堿的稀溶液的pH。

學生活動探究,記錄相應數據。

(3)測定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

在平時我們接觸到的物質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堿性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如何?肥皂、洗衣粉可以直接用手使用,廁所清潔劑能否也用手直接洗,為什么?因為酸堿度太大對人類的皮膚會有刺激,所以比較溫和的我們才可以直接手洗。我們可以用pH試紙來測定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質的酸堿度。

3、了解溶液酸堿度的重要意義。

①化工生產中許多反應必須控制在一定pH范圍內。

②農作物適宜在pH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長。

③測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氣的污染情況。

④測定人體內或排出的液體的pH,可以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

討論: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有什么影響?對你選擇洗發液有什么啟示?

家庭小實驗:

1、測量你家使用的洗發劑的pH。

2、測量你家使用的護發素的pH。

【教學反思】這節課,突出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完成?;瘜W方程式的書寫也交給學生,這樣做,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學習,整堂課同學們興趣高漲,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組內相互合作,同學們從團結合作中學會了知識,學會了交流,提高了能力。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充分體現了“重過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由于科學探究具有不可預測性,因此要求老師具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另外,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非?;钴S,提出的方案多種多樣,可能會發生突發事件,這就要求我的備課必須更周詳更嚴密。

第三篇:酸堿中和反應的教學設計(人教版)

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敦煌三中 賈國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初步學會判斷化學反應是否發生的某些方法。

2、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通過中和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提高自身科學素養。

二、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對上一節課酸和堿的知識特點,認識了酸堿的一些化學性質;知道了酸和堿能夠使酸堿指示劑變色。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去嘗試實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知道酸堿能反應,進一步強調這類反應是中和反應。教材放眼于實際生活,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課堂趣味性也鞏固了學生對中和反應的記憶。這種學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通過魔術“魔杯變色”引入酸堿中和反應的話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實驗: 取一支試管,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向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啟發學生思考:實驗中無現象說明什么問題呢?酸與堿是否發生了反應?如果發生反應會有什么特點?下面我們一起探討酸與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生成本節課最核心的問題,激起學生對本課題的探究興趣。

學生活動:小組內活動,提出對于酸和堿那個的猜想和驗證實驗方案。 分析問題:實驗中沒有明顯的變化,是否就能下結論說:酸和堿之間不發生反應呢?當然不能,我們前面學過的一些反應也沒有明顯的實驗現象,比如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顯然這個實驗方案不能判斷酸和堿能否發生反應,還需要從剛剛學過的酸和堿的性質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劑。引導學生判斷化學變化是否發生,不能只根據沒有明顯的現象就輕易下結論說反應不進行,同時也教育學生看問題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通過指示劑的變色實驗引出酸堿確實發生了反應

方案一: 滴加稀鹽酸

稀NaOH溶液(無色)→→→→→→溶液不變色 振蕩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鹽酸

稀NaOH溶液(無色)→→→→→→→→→溶液變成紅色→→→→→→→→→溶液紅色變無色

振蕩 振蕩 設計意圖:“滴定順序”設計“反向對比”,指示劑“變色”,學生從不確定答案的實驗設計到確定的實驗設計,通過推敲,讓學生體會到探究是一個趨近完美的過程。通過加熱反應后的溶液出現白色固體驗證酸堿之間發生了反應。。 通過實驗讓學生自己總結說明酸堿反應的結果有鹽和水生成,得出中和反應的定義。

教師分析: HCl﹢NaOH = NaCl ﹢H2O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體分析: NaCl的組成,推測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鹽的概念:

像NaCl這樣由由金屬粒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鹽。

設計意圖:知識由淺入深,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從構成、組成的角度給鹽下定義。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能力、觀察與歸納分析的能力。

精講中和反應的實質。

學生觀看并思考:在酸和堿混合時到底溶液有哪些變化? 鹽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鹽酸中的H+與NaOH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了H2O分子。鹽酸中的Cl-與NaOH溶液中的Na+在反應前后不變。得出中和反應實質:H++OH-= H2O。使學生對中和反應為什么很容易發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閱讀課本,歸納應用

學生閱讀課本61頁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要求學生看書,通過問題自己找出知識點。設計意圖: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把課堂引向中和反應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

當堂訓練:兩個典型例題重在加深對中和反應的理解,既與中考試題鏈接,又訓練了學生的能力。又為歸納中和反應過程溶液的變化打下基礎。 〈六〉拓展延伸,反思總結

課堂鞏固:中考真題演練,在中考真題的基礎上歸納溶液酸堿度是可以改變的,其中包括稀釋和中和反應。最后歸納酸和堿的化學通性,作為對于酸堿性質的鞏固和完善。

學生總結:本節課收獲,學到了什么?提高了什么認識? 教師點評:課堂效果,做出積極評價。

本節課的總結,由學生自我評價本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和方法情感上的收獲。根據學生回答再點撥。這樣鼓勵了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對中和反應實質及中和反應的廣泛應用的認識,進行自評與互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和方法。

〈七〉課后作業,鞏固知識

1、 寫出要求的中和反應的方程式,鞏固新知,提高動手能力。

2、 填寫課后習題,回歸課本,鞏固基礎,拓展思維。

3、 提出中和反應還存在一些需要探究的問題

七、板書設計

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一、中和反應

1.定義:酸跟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表達:酸 + 堿 ==== 鹽 + 水

+-2.實質:H+OH==== H2O

二、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變土壤酸堿性;

2、處理工廠廢水:

3、用于醫藥

第四篇:《酸堿中和反應》評課

《酸堿中和反應》是化學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上法,劉曉東老師這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覺學習、合作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展示了很多值得學習的方面,讓我也受益匪淺。通過我對這節內容的理解及對教學視頻的認真學習,形成了如下的觀課報告。

總體評價

劉曉東老師的教學從新課程理念標出發,目標上強調科學態度、方法和價值觀的培養;內容上加強學科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實施上強調探究式、體驗式學習。

迅速的抓住學生的眼球,引發學生思考,好奇心的驅使會讓學生急于想知道為什么?告訴學生學了本節課的知識后就能找到答案,這無疑對學生來說是莫大的動力。一開始就拉近了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書本的距離,學生帶著渴求知識的狀態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從問題“酸和堿混合有什么現象”,到學生動手實踐,到追問“酸和堿之間會發生反應嗎?”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設計實驗方案,分組實驗,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找出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的有力證據。通過找規律、做歸納、再深化的環節,既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又通過微觀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明確了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強化了學生宏觀與微觀相聯系的化學思維方式。

教師并沒有給出現成的結論,而是引導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培養了學生思維、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化學素養得到提高,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的主體性”教學,同時營造了和諧、民主、愉悅的氛圍。

二、主要優點

1.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劉曉東老師這節課的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很好的達成三維目標。

2.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熟知的物質出發,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景。如:通過情景導入,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3.讓學生完成該實驗設計,通過活動與探究讓學生歸納出該反應的現象和特點,能把學生的探究活動與“雙基”緊密結合,既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課程目標,又兼顧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4.本節課突出體現了新課標的一個新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很好地落實了“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也是本節課的最成功之處。

5.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實驗現象的描述以及實驗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完成。本課題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個難點,突破該難點時,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直觀形象的動畫展示,讓學生知道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該化學方程式的特點是相互交換成分,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完成感悟探究:氫氧化鈣與濃鹽酸的反應,并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引導學生分析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特點,從而得出中和反應的概念。然后提出問題: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嗎?這樣既注重了前后知識的聯系,又讓學生搞清楚分析問題要全面——中和反應不僅要看生成物,還要看反應物。

6.老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了,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適時,適當的點撥和評價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體現出重過程和方法教育。

三、教學建議

1. 課堂提問探索發現提出質疑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這樣才能更深層次的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

2.在實驗設計上做出創新,如可選用一些生活中的用品作實驗儀器進行實驗,更能貼近生活效果會更好。

3.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交流質疑中對問題得以深化理解,將合作學習引向深入,實現了資源共享,互相取長補短。

《酸堿》復習課評課稿

酸堿是化學的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學好了酸堿鹽,弄清了它們之間的內涵,里順了物質之間的關系,對于知識的掌握相當重要。因為酸堿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重難點也很多,瞿素微老師這堂課的優點有:

1.注重雙基知識,能引領學生構建知識網絡體系。首先讓學生歸納知識點,教師再進行總結,然后進行相應的練習,通過邊講邊練達到講練結合的目的。

2.推敲精選習題,所選的試題都是近幾年的中考重點題,從而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自信心。

3.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讀題、自己審題、注重培養學生獨立答題的習慣,每道題的答案都有學生說出答案,并且要學生說出這樣做的理由。

4.運用多媒體課件增大課堂容量,設計的練習比較多,本節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既增大課堂容量,又充分調動絕大部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5.注重多種教學方法,本節課通過講授式、小組合作探究式、講練結合式的教學方法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效果。

不足有:

1.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顯得過于正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的效果欠佳,教師走下講臺參與學生互動太少,具體給學生發現細節問題的時間太少。

2.回答問題時,給學生留得時間太少,探究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開始讓學生解決。這樣只照顧中上等的學生,而對學困生關注的不夠。

《專題復習——酸》評課

一、教學目標明確具體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常見酸的主要性質和用途,掌握酸的通性,知道酸的腐蝕性以及酸的使用方法,應用酸的性質解決部分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鞏固學生的微粒觀。酸的復習是初中化學復習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無論是在知識網絡的構建還是學考檢測中都占有重地位。因為酸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而且酸與其它物質的聯系密切,所以酸的性質都是出題的熱點。

二、教學活動有激情

1、通過shou me,選取學生思維導圖中的優秀作品展示、點贊、加分。聽同學代表講板塊知識,修訂自己的導圖,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極好的運用了賞識教育,對學生提出和回答的問題給予積極肯定的態度,注重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的統一。

2、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語言清晰有激情、有感召力,課堂氣氛活躍。在師生互動方面,通過提問、小組討論等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性高,完全看不到緊張氣氛,是在一種和諧、共同探究的環境中進行的,在課堂上學生享受了學習的樂趣,體現了快樂教育的思想。

3、利用微視頻、任務單進行導學,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釋疑解惑。依據學生前期學習的基礎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疑惑,通過實驗探究逐步解決問題、加深理解、拓展提升,較好的使用了信息技術。講解酸的稀釋時,能夠溫故知新,播放微視頻——濃硫酸的稀釋,加深理解,更好的復習了相關知識。

4、教師課堂掌控能力強,整節課完全按教師的教學設計層層推進,如行云流水般流暢,跌宕起伏,激情四射。教學思路層次分明,脈絡清晰,通過不同的探究問題,層層深入,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將知識點落實到位。

5、在教學中,教師大膽創新,拋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總結,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況,把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巧妙的引入了情景的大門,通過設計情境“是真是假”、“鹽酸先生闖迷宮”、“高腳杯實驗”,環環相扣,打開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興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點燃了學生參與的熱情。

三、期待改進

1、既然是分小組教學,又有小組積分,黑板上也有小組序號,最后還有小組最終得分,那就在上課的過程中邊加分邊記錄,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以精神上的鼓勵。

2、教師最后要有一個總結,既然前面有教師出示的學生總結的思維導圖,黑板上也有這節課最基礎的知識,最后復習完所有知識,再用學生的思維導圖作總結,將有系統知識、加深理解、貫通知識網絡的作用,使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有質的飛躍。

第五篇:酸堿中和反應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了一些調整,新課伊始,以中和反應的原理來引入課題,并據此擴展到四種堿與兩種酸之間發生的反應,通過這一系列的反應來歸納總結出中和反應的概念,在學生理解了中和反應的概念以后,再探究NaOH和鹽酸的反應,以此來鞏固學生對中和反應放出熱量和反應過程中溶液酸堿性變化的理解,同時也降低學生對實驗方案理解的難度。實驗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二是幫助學生理解對于沒有現象的化學反應,可以從其他方面設計出間接的現象來證明反應的發生,為后面學習NaOH和CO2的反應打下一定的方法基礎。對教材實驗方案中的步驟③進行的改進可以為課堂教學節省時間,同時也希望借此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評價能力。實驗探究中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鹽酸的目的是為了清楚地看出指

2、Al(OH)3反應的鹽酸和硫酸的濃度要稍微大些,這樣學生觸摸試管壁時才能感受到明顯的熱量變化。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十佳主持人大賽策劃下一篇:水利局黨建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