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院感染暴發應急預案

2023-05-29

第一篇:醫院感染暴發應急預案

醫院感染暴發應急預案

為進一步規范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和處置工作,根據衛生部印發《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感染暴發和處置管理規范》的要求,特制訂本應急預案。

一、醫院感染及醫院感染暴發的概念:

1、醫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于醫院感染。

2、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3、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出現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現象。

二、醫院感染暴發的報告:

1、報告范圍:包括疑似醫院感染暴發和醫院感染暴發。

2、報告時限:臨床科室出現醫院感染暴發趨勢時,各科應于2小時內報告院感科和分管院長,并通知相關部門。經調查證實出現醫院感染暴發時,醫院應按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文件要求逐級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3、報告流程:(見附件)

①臨床科室發生3例(含3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3例醫院感染暴發病例時,應由本科室主任(主任不在由護士長、護士長不在由監控醫師或監控護士)在2小時內電話或

當面上報院感科負責人(電話:8511),如遇特殊原因報告未能暢通,應立即向分管院長(電話:8502)直接報告;如向分管院長途徑也未能暢通,則向其他任何一個院領導報告或向總值班(總值:660979)報告。

②檢驗科在短時間內,在不同病人的同類標本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在同一病區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檢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藥的病原體,檢驗科務必在2小時內電話或當面報告院感科負責人。如遇特殊原因報告未能暢通,應立即向分管院長直接報告;如向分管院長報告途徑也未能暢通,則向其它任何一個院領導報告或向總值班報告。

③在接到臨床科室或檢驗科的報告后,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人應馬上向本院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進行電話報告,同時報告分管院長,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同時向醫務科、護理部、設備科、藥劑科及后勤保障部進行通報,以利于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分管院長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相關部門協助院感科開展工作,并從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予以保證。

④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分管院長應于24小時內向金華市衛生局及金華市疾病預防疾控中心報告,請求協助調查處理。

a.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b.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⑤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分管院長應于2小時內向金華市衛生局及金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a.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

b.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c.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三、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確認程序

1、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報告程序啟動后,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應在2小時內組織相關職能科室及專家組成員對暴發事件進行調查確認,并對事件進行綜合評估,研究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當領導小組成員不同意見時,由院長決定本預案是否啟動。

2、在本預案啟動后,應由分管院長在2小時或12小時內向金華市衛生局及金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3、在本預案啟動后,技術專家組必須在4小時之內召開會議,嚴格履行各自職責。

四、應急處置及控制措施

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同時采取醫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傳播和感染范圍的擴大;同時,隨著調查不斷獲得新的發現,及時調整控制措施。

1、查找感染源:院感科、檢驗科應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相關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發病情況、分布特點并進行分析,根據疾病的特點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徑,對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確定感染途徑。

3、對感染病人積極實施醫療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

4、切斷傳播途徑:在確定感染暴發的傳播途徑后,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對感染源污染的環境采取正確有效的消毒處置措施。

5、對易感人群實施保護措施,必要時對易感病人隔離治療,甚至暫停接收新病人。

6、在調查處置結束后,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調查結束后應盡快將調查處置過程整理成書面材料,記錄暴發經過,調查步驟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調查的經驗與不足。

五、預案的終止

在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被消除后,距離本院最后一例醫院感染病例的最長潛伏期也無新的病例出現,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責成技術專家組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發展態勢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本預案是否終止。

六、當其它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時,應對本院同類潛在危險因素進行調查并采取相應控制措施。

七、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第二篇: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預案

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預案

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對病人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病人和醫務人員的安全,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結合我院工作實際,特對醫院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修定如下;

一、組織領導;

1、成立醫院感染暴發應急事件領導小組(名單詳見附件1)。其職責主要是負責組織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工作;組織相關人員會診,提出診治意見及整改措施;負責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報告。

應急辦公室設在醫院感染管理科,其職責主要是及時準確地完成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監測及調查工作;及時準確地傳達領導小組的決定和督辦;作好有關記錄;及時完成暴發事件的調查報告;負責上下級和院內的聯絡及協調工作。

2、成立醫院感染暴發應急事件專家組(見附件2)。職責主要是負責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級別確定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議;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衛生處置進行技術指導;對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醫療救治工作進行指導。

3、成立醫院感染暴發應急事件后勤保障組(見附件3)。其職責主要是提供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所需應急物質,包括藥品、器械、消毒藥械、個人防護物品等,以保障應急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緊急報告程序;

1、當疑有或出現醫院暴發流行趨勢時,經治醫生應立即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組長報告,并立即填表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在短時間內(一周)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病例的醫院感染;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科室應以最短的時間(2小時)內向醫院感染管理科/院總值班報告(上班時間報院感科、下班及節假日報醫院總值班);

3、院感科接到科室報告后應立即向醫院感染暴發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報告,并向醫務科等相關部門通報;

4、院感科立即組織人員到現場進行感染調查及監測工作;

5、經調查及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專家證實為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時,醫院感染管理科應在12小時內報告市衛生局及市中區疾控中心報告。

6、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報告。

三、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理措施:

1、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積極開展調查,根據有關數據,分析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徑。

2、科室應根據確定或初步確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徑,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和控制措施,并對處理措施進行持續監測。當感染源和感染途徑不明確時,可以針對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調查的同時,采取比較廣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據調查結果不斷修正評價。

3、積極救治患者,實行感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同時保護易感人群,防止感染進一步擴散。

4、協助疾控人員開展標本的采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5、落實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做好醫院內醫院感染病原體污染場所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防止進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

6、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部門報告事件進展情況。

7、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

第三篇: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鎮原縣第一人民醫院 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為了科學、規范、及時、有效地做好我院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防范和應急處理工作,保障病人和工作人員的健康,確保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等規定,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一)目的

有效預防和及時控制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規范和指導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院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三)應急組織

由主管院長領導、醫院感染管理科、醫務部、門診部、護理部、藥劑科、后勤總務科等科室負責人組成應急處理領導小組;醫院感染暴發疫情發生后,根據疫情分級響應程序,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醫院感染暴發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的組織管理、指揮和協調。

1、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提供消毒隔離技術支持和監督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和調查評估等相關工作;

2、醫務部負責監督指導醫務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等規章制度,組織專家進行會診和醫生人力協調工作;

3、護理部負責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隔離等規章制度和護士人力協調工作;

4、藥劑科負責治療用藥、搶救藥品和消毒藥械采購工作;

5、后勤總務科負責應急物資采購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二、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的判定標準、終止條件以及分級

(一)判定標準

在短時間(24小時內)內同一病區連續發生3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病例,即啟動應急處理工作。

(二)終止條件

末例醫院感染病例發生后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即可終止應急處理工作:

(三)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疫情分級

Ⅰ級:同一病區在短時間(24小時內)連續發生3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病例。

Ⅱ級:同一病區在7天內連續發生5例及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或在72小時內連續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病例;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或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Ⅲ級:同一病區在7天內連續發生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三、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監測報告

(一)醫護人員發現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時,應當及時向病區負責人報告,病區負責人分析情況后必須及時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匯報。

(二)檢驗科在短時間內(一般為7天),在不同病人的同類標本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在同一病區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檢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藥的病原體,及時上報科主任,科主任必須在4小時內電話或當面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人。如遇特殊原因報告未能暢通,應立即向主管院長直接報告或向總值班報告。

四、應急響應

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疫情分級響應程序

Ⅰ級:接到病區負責人報告后,醫院感染管理科到現場調查,提出具體的消毒隔離措施和組織實施,同時向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匯報;由院感科負責宣布啟動Ⅰ級應急響應,通過書面通知向有關部門發布信息;經調查核實后,于24小時內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Ⅱ級:接到病區負責人報告后,醫院感染管理科盡快到現場應急處理,同時向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匯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到現場調查,各相關部門落實各項應急措施;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副組長負責宣布啟動Ⅱ級應急響應,通過書面通知向有關部門發布信息;經調查核實后,于12小時內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Ⅲ級:接到病區負責人報告后,醫院感染管理科盡快到現場應急處理,同時向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匯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隨后到現場調查,各相關部門落實各項應急措施;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宣布啟動Ⅲ級應急響應,通過書面通知向有關部門發布信息;經調查核實后,于2小時內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五、應急處置

對醫院感染暴發疫情堅持“邊搶救、邊調查、邊處理、邊確認”的原則,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具體做好以下工作:

1、積極開展對醫院感染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診治工作,及時排除或確診疑似病人,對危重病例積極救治或根據病情及時轉診;

2、對醫院感染病例實行分類隔離管理,隔離病房標識清楚;

3、根據感染病例的傳播途徑加強消毒工作;

4、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5、根據初步掌握的資料,排查潛在的傳染源;

6、病區暫停收治新病人,暫停病人外出;

7、必要時對易感病人和工作人員實施預防性用藥;

8、做好醫療污物處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擴大;

9、加強工作人員個人防護,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指導工作人員采取正確的防護措施;

10、及時向職工通報院感事件的防控情況,做到公開、透明、及時;

11、對未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的病區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六、善后評估

突發事件結束后,醫院感染管理科組織有關人員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根據事件分級報告醫院領導和(或)上級部門。

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突發事件的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本預案自發布之日執行。

二0一三年一月七日

第四篇:醫院感染流行和暴發的應急預案、措施

為了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特制定醫院感染流行和暴發應急預案、措施.

一、應急預案:

(一)、當出現嚴重醫院感染散發病例或可能造成病人身體損害致殘等病例時,經治醫生應及時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人報告,并于24 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人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及時組織本科室管理小組及經治醫生、主管護士查找感染原因,積極的治療病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當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暴發時,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報告分管院長和醫教科,并通知相關部門。

(四)、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組織相關專家會診,調查分析,對患有同類感染的病例進行確診,證實流行或暴發,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督導實施。

(五)、經查實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暴發5 例以上疑似或3 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時,醫院感染管理科應于12 小時內向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同時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六)、當發生5 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 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的,應 6 于12 小時內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及地方人民政府報告,并同時報告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七)、發生10 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時,應在2 小時內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及地方人民政府報告報告,并同時報告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八)、確認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二、控制措施:

(一)、發生科室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執行控制措施。

(二)、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環境衛生學檢測以及有關標本采集、病原學檢查及落實消毒隔離措施。

1、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調查。

2、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

3、開展環境衛生學檢測。

4、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調度一切與搶救病人有關的人員、物資、藥械、技術等,積極的治療病人,對病室、病床單元進行正確的消毒處理,必要時將病人安臵在單間病室暫時隔離等。其次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時間分布進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發的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或感染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綜合做出判斷。

5、寫出調查報告,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制度

一、住院病人發生醫院感染,應由主管醫生于24 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及時填寫《醫院感染個案登記表》歸病歷保存和《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送醫院感染管理科。

二、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后及到病區調查、核實、登記,督促、指導落實預防、控制措施,定期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統計、分析。

三、凡發現在同一病區三例以上的相同細菌感染的病例或5 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時,科室醫院感染質控員應立即通知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發流行發生,對不及時報告的個人與科室按《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予以處罰。

四、對疑為醫院感染的病人應及時采集標本送檢。轉科病人在轉科前采集標本,轉科后報告結果確診為醫院感染者,由轉出科室填報個案登記表和報告卡并注明轉歸。

五、出現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醫院感染管理科于12 小時內報告分管院長和醫務科,并及時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六、醫院感染管理科每月進行醫院感染病例調查,對遲報、漏報、隱瞞不報的,按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規定進行質量倒扣。

七、醫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統計、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及時反饋各科。

醫院消毒隔離制度

一、嚴格執行《醫院感染隔離辦法》、《消毒技術規范》、《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等法規。遵守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落實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措施。

二、工作人員上班時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保持清潔,診療工作前后均應洗手或進行手消毒,必要時用消毒液泡手;無菌技術操作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上班時間不得戴耳環、戒指、手鐲、不留長指甲和涂指甲油、不穿拖鞋,不穿工作服就餐、入廁。

三、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四、用過的醫療器械和用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后再消毒或滅菌。其中被氣性壞疽、阮病毒或原因不明的傳染性病原體污染的醫療器械和物品,應先消毒,再徹底清洗干凈后滅菌。

五、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暖箱藍光箱濕化器等器材,必須每日清潔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連續使用的呼吸機管路每周更換清洗消毒二次,用畢徹底清洗干凈后高壓滅菌備用。

六、各種注射嚴格執行安全注射、一人一針一管;壓脈帶一人一根一用一消毒;無菌物品一人一用一滅菌;體溫計、采血針、吸管、取血玻片、針灸針、壓舌板、藥杯及各種檢查器械等,必須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凡耐高溫的物品必須高壓蒸汽滅菌后方可使用)。聽診器、血壓計、袖帶等必須定期清潔消毒處理。

七、治療室、換藥室、注射室、手術室、產房、新生兒室、監護室、胃鏡室、無菌物品儲存室等應有清潔消毒隔離制度,病房和門診要定期清潔消毒,并做好各項登記工作。

八、治療護理操作前后須用消毒液擦拭操作臺、治療車、治療盤;

各類治療、護理、換藥車分開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每次檢查治療結束后及時對環境、用物進行消毒處理。

九、治療車上物品放臵有序,上層為清潔區,放臵清潔及無菌物品;下層為污染區,放臵用后物品。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速干手消毒劑。

十、無菌技術管理:

1、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靜脈、肌肉、皮試用藥必須現配現用。

3、每項操作前后必須洗手或消毒液擦手。 十

一、無菌物品管理:

1、無菌物品分類、分室存放于清潔干燥柜內。無菌物品按消毒日期依次放臵,每日檢查有效期,過期不再發放或使用,須重新滅菌后使用。儲存柜應定期清潔消毒。

2、無菌包外有化學指示標示,包內有化學指示卡。

3、各種無菌包按規范制做,體積不得超過30×30×25cm,重量不超過5 ㎏;布類、器械包重量不超過7 ㎏。

4、無菌持物鉗與容器配套,一罐一件。

5、碘酒、酒精瓶、浸泡體溫計的容器每周更換、清潔消毒滅菌 2 次,消毒液每日更換。

十二、病人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一次,被污染后及時更換;更換后的布類物資放入污染車內,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

十三、病床每日濕式清掃,一床一巾;床頭柜每日擦拭,一桌一抹布。 十

四、病人轉院(科)、出院或死亡后,床單元及房間按病種分類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十五、病室內應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每日濕式清掃,保持清潔,當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時即刻用含氯消毒劑灑在污染地面,保持30-60 分鐘再拖洗。

十六、各類儀器設備、搶救器材等,每次用后應清潔消毒備用。 十

七、初消液每日監測余氯,每周更換2 次或低于有效氯立即更換。 十

八、每次接觸一個病人前后或檢查、治療、護理操作后,均應用流動水洗手或手消毒。為特殊感染病人檢查治療、護理前應戴手套,手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必須戴手套,每接觸一個病人后應更換手套,操作結束后應流動水洗手或手消毒。

十九、治療室、辦公室、病室、廁所等應分設專用拖布,標示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干,定期消毒。

十、傳染病員和疑似傳染病者,應按病種分區隔離,標示清楚,病員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體液等應消毒后再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病員用過的物品必須分類進行消毒處理。病員用過的被服須消毒后再清洗。

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一、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本院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采購、使用管理及回收處理進行監管。

二、醫院在購進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時,須經醫院感染管理科審核,方可購進臨床使用。購入的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五證齊全: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衛生許可證、醫療器械注冊證(包括附件)、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三、每次購進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須進行質量驗收。消毒供應室應查驗每批產品的消毒日期、生產日期及有效期。

四、各科室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在使用科室進行毀形,(一次性輸液器、輸血器,使用后就地毀形;注射器使用后,必須將針頭分離,活塞折斷),由醫療廢物暫存點統一回收,交醫療垃圾回收單位處臵,嚴禁重復使用和回流市場。

五、凡植入性器械使用取出后,由手術室回收消毒處理后再交醫療垃圾回收單位統一處臵。

六、消毒供應室負責全院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保管、發放,并做好記錄。

七、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應嚴格管理,科室在使用前應認真檢查包裝有無破損、是否過期,如發現問題,應停止使用。

八、禁止任何科室私自購買或接受廠商贈送的未經醫院認可的任何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經發現要追究當事人責任。任何科室和個人不得重復使用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或對應毀形而未毀形.

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為加強我院的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切斷病源性的傳播途徑,有效地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精神,特制定我院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1、各臨床科室、門診部主任、輔助科室負責人、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為本部門醫療廢物管理責任人,要經常性組織本科室人員認真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增強管理意識,落實部門醫療廢物管理職責。

2、各科室對產生的醫療垃圾按《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分類收集,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不能混合收集。醫療廢物要置于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容器的標準和警示標識的規定》的包裝物或容器內。

3、盛裝醫療廢物前,認真檢查醫療廢物包裝物或容器有無破損、滲漏。盛裝醫療垃圾達到包裝袋的3/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裝袋的封口緊實、嚴密,以防在運送過程中遺撒。

4、化學性廢物中,批量報廢的化學試劑要交專門機構處理。

5、批量報廢含有汞的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械要交專門機構處理。

6、醫療廢物中有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在交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前,應當就地消毒處理后按感染性廢物處理。

7、放入包裝袋內的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不得取出。包裝袋或容器的外表被感染性廢物污染處要進行消毒處理或增加一層包裝。每個包裝物或容器外表面應當有警示標識、中文標簽,同時填寫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日期、類別。

8、醫療廢物運送人員每天將分包裝的醫療廢物按規定時間、路線運送到醫院暫存地點并加鎖防盜,醫療廢物在院暫存時間不應超過2日。

9、收集運送醫療垃圾的專職人員要按要求做好自身保護,避免與醫療廢物直接接觸,同時防止包裝物或容器的流失或破損而造成醫療廢物的泄漏。

10、醫院醫療廢物暫存處必須由專人負責,應定期對暫存地點、設施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并做好防滲漏、防鼠、防蚊蠅、防蟑螂等安全措施。

11、醫療廢物暫存處管理負責人應當做好對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進行登記,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數量、交接時間、處理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三年。

12、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要加強對醫療廢物管理的監督,定期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匯報,特殊情況隨時報告。

第五篇: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暴發應急預案

根據《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結合本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出現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現象。

當新生兒病室出現此類事件時,醫院應緊急啟動此預案。

(一) 醫院感染暴發的報告

1、 感染控制管理科接報出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應迅速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

2、 在主管院長指揮下,經醫務科、感染控制管理科聯合調查證實出現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后,應于24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3、 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管理法》有關規定進行網絡直報。

4、 出現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應采取以下感染控制措施

(1)主管院長接到報告后,迅速組織醫務科、感染控制管理科開展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予以保證,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開展將受感染人群縮小到最低范圍。

(2)新生兒科室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落實感染控得措施。 (3)檢驗科負責各種病原學的檢測

(4)感染控制管理科進行流行病調查步驟

A:證實為醫院感染暴發,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懽患率。

B: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隔離病人,積極治療。對科室的用物、場地進行正確的消毒滅菌處理。必要時,暫時關閉,停止接受新病人。

C:積極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以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測。

D: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做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認真填寫調查表格。

E: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時間分布進行比較,分析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和易感因素,結合實驗室結果和所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綜合作出正確的判斷。

F:根據感染爆發和流行的調查和控制情況,寫總結報告,制定防范措施。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醫院基本建設發展規劃下一篇:醫院干部作風建設問題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