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2019中考歷史專題復習

2023-06-30

第一篇:2019中考歷史專題復習

2019屆中考歷史中考專題復習(一)列強侵略人民反抗—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和抗爭史習題

專題復習(一) 列強侵略 人民反抗

一、選擇題

1.(2018·涼州)“1840—1842年,天朝大國被英國一支數千人的海軍艦隊接連挫敗。中國的落后和西方的先進最終在戰場上見了分曉。”該材料描述的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在談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法國海軍上尉巴呂直言不諱:“野蠻戰爭的邪惡,必然導致這些與我們自詡的文明格格不入的種種行徑。”這里評說的史實是() A.販賣鴉片煙 B.割占臺灣島 C.占領南京城 D.火燒圓明園

3.在一次校內歷史知識競賽中,主持人提示關鍵詞:“金田起義”“定都天京”“天王”。參賽選手根據這些提示,可以判斷出主持人描述的歷史人物是() A.楊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達開

4.(2018·呼和浩特)1843年,英國取得了一項特權——中國將來給予其他國家任何權利,英國人可以“一體均沾”。按此規定,英國可從《馬關條約》中分享的權利是() A.割地 B.辦工廠 C.賠款 D.贖遼費

5.(2018·泰安)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戰爭是一個分界線,之前列強的侵華方式主要是“貿易+特權”,之后則變為了“投資+特權”。對此變化,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甲午戰后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 B.甲午戰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C.《馬關條約》簽訂后,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D.列強侵華方式由商品輸出為主轉向資本輸出為主

6.(2018·河南)一位俄國記者記述了1900年6月2日發生在天津火車站的一幕:月光照耀著這些莽漢,照耀著他們的大刀和旗幟。一排子彈射過去,大旗倒下了,又舉了起來,接著又倒了下去。這描寫的是() A.三元里民眾抗英斗爭 B.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C.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D.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7.對下圖所示年代尺中提供的時間,解讀最準確的是()

A.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B.中國近代遭受外來侵略的全過程

C.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D.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和瓦解的歷史

8.在歷史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歷史現象”與“歷史結論”的區別問題。“歷史結論”是在對歷史現象的理性認識和基本判斷的基礎上形成的結論。下列各項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虎門銷煙

B.1860年前后,俄國共侵占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C.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D.1938年,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殲滅日軍一萬多人

1 9.(2018·玉林)毛澤東曾經說過,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教育了中國人民,把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打得團結起來了”。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覺醒 B.抗日戰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C.抗日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 D.中國在抗日戰爭中遭受巨大損失

10.下面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的圖片資料。由此判斷,他的研究主題是()

盧溝橋和守衛

的中國士兵

李宗仁在臺兒莊

彭德懷在百

團大戰前線

八路軍與民兵配合拆毀正太鐵路 A.正面戰場抗戰 B.敵后戰場抗戰 C.八路軍與民兵抗戰 D.全民族抗戰

二、非選擇題

11.(13分)釣魚島是臺灣的附屬島嶼之一,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清)丘逢甲《春愁》 (1)日本是在哪次戰爭后,通過哪一不平等條約割占臺灣及其附屬島嶼的?該條約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作者以“春愁”為題抒發了怎樣的情懷?(5分)

材料二:今天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是在使國民黨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后的勝利。

——中共洛川會議《關于目前形勢與 黨的任務的決定》

(2)根據材料二,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如圖所示。

李宗仁彭德懷

(3)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共赴國難,都對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1938—1940年國共抗日的著名戰役各一例。(2分)

材料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南京大屠殺慘案鐵證如山、不容篡改„„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前景無比光明。

——新華社消息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南京大屠殺發生于哪一年。共屠殺中國軍民多少人?說明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的意義。(4分)

參考答案

1.A 2.D 3.C 4.B 5.D 6.C 7.C 8.C 9.A 10.D 11.(1)戰爭:甲午中日戰爭。(1分)條約:《馬關條約》。(1分)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分)情懷:被迫離開祖國的悲憤之情。(2分) (2)中華民族的全民族抗戰。(2分) (3)國民黨:臺兒莊戰役。(1分)共產黨:百團大戰。(1分) (4)1937年。(1分)。30萬人以上。(1分)牢記歷史,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凝聚力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3

第二篇:中考歷史專題復習7

專題七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和外交關系

我國是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密切聯系,友好往來,共同建設祖國,共同反抗階級壓迫和外來侵略,構成我國民族關系史的主要內容。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注重與他國的友好往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依據國情,也實行過不同的對外政策,我們在此緊扣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歸納總結,以期望對同學們備戰中考有所幫助!

一、知識鏈接

(一)民族關系

1、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要措施:遷都洛陽,以利對中原的控制,客觀上有利于吸收先進的中原文明。改漢姓、穿漢服、講漢語、用漢制、習漢禮等,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了解唐與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實 ⑴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⑵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

⑶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后,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他。夫婦二人為促進吐蕃的經濟進步和文化發展、為密切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強漢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貢獻。

3、知道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的并立。

10世紀初,契丹杰出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后改為遼。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定都東京,史稱北宋。后遼軍大舉攻宋,遼宋議和,史稱澶淵之盟。11世紀前期,黨項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連年與宋交戰,后來,雙方議和。

12世紀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領阿骨打,在會寧稱帝,國號金。金先滅遼,又于1127年滅亡北宋。宋高宗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金軍繼續南下,南宋抗戰派將領英勇抵抗,抗金名將岳飛是這一時期杰出的英雄人物。1141年,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4、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6年,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

元朝是我國民族大融合的時期,蒙古、漢族、契丹、女真等各族人民交錯雜居,互通婚姻,逐漸融合。元朝時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融合。

5、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

⑴駐藏大臣的設置

①清統治者重視對西藏地區的管理。清初冊封五世**和五世**。

②1727年,清雍正時設駐藏大臣。駐藏大臣代表中央與**、**共管西藏事務。 ③駐藏大臣享有行政、軍事、財政、外交等大權。通過“金奔巴瓶”制度確定**、**繼承人時,也由駐藏大臣督辦。駐藏大臣的設置,進一步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⑵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

①18世紀中期,清平定新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設伊犁將軍。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一新疆,促進了維吾爾族同中原地區的交流,對鞏固西北邊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6、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提出:在籌建新中國時,中國共產黨就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

實行:建立了五省級民族自治區和許多自治州、自治縣等。(補充: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

意義: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

一、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外交關系

1、講述張騫通西域等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張騫通西域:先后兩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漢朝和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漢朝和西域的聯系,為后來使今天的新疆地區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過絲綢之路而進行的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中國和中亞、西亞各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2、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中國交流的使節團。來華目的在于向中國學習,吸取唐朝文化,對日本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廣泛的影響。玄奘:唐朝著名僧人,到天竺求法,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記》是今天人們研究7世紀中亞、印度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鑒真:唐玄宗時應日本僧人邀請,歷盡艱辛,到日本講授佛經。同時還向介紹中國醫藥、建筑、書法等知識。

3、概述鄭和下西洋的史實。

⑴目的:明朝前期,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遣鄭和出使西洋。 ⑵概況:1405年-1433年,鄭和前后航海其次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⑶評價: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里上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4、講述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

戚繼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國的倭患嚴重。明朝海防松弛,百姓身受其害。在臺州,九戰九捷,后來蕩平了東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業績,永載史冊。

鄭成功收復臺灣: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殖民者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奪政策,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我國澳門的居住權,1624年荷蘭又入侵臺灣。經過激烈戰斗荷蘭殖民者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的民族英雄。

雅克薩之戰: 17世紀中期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侵占雅克薩和尼布楚??滴醯蹆纱蚊钋遘姲l動雅克薩之戰,沙俄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5、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

閉關政策的含義: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對外交通、貿易的政策。

清朝前期實行閉關政策的原因:一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二是清統治者害怕外國商人與沿海人民接觸,會“滋擾生事”,推翻它的統治。

閉關政策的主要表現:限定通商口岸;對進出口貨物的限制;提高關稅,抑制進口;實行行商制度,壟斷對外貿易,監視外國商人。 清代閉關鎖國的影響: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喪失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6、中國近代史上,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外交也是屈辱的外交,具體內容在中國近代侵略與反抗專題中詳敘,在此不再贅述。

7、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 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萬隆會議:1955年,眾多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聚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會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8、講述我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實。以我國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活動等史實為例,說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了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上正?;?。

9、我國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活動等史實。

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相關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會議討論了全球和地區經濟形勢、面向新世紀的APEC政策框架等問題,通過了《上海共識》。會議結束時,江澤民宣讀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為止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二、測試平臺 單項選擇題

1.右圖反映了北魏經過改革后出現的“胡人”漢服的社會時期。這次改革的領導者是( )

A.商鞅 B.秦始皇 C.漢武帝 D.孝文帝

2.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

B.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D.促進了黃河流域的統一

3.“民族團結,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的主流,在唐朝歷史上被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的是 ( )

A.唐高祖 B.武則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4.唐代詩人陳陶的《隴西行》中寫道:“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這說明了 ( )

A.少數民族的勢力強大 B.漢族被少數民族所同化

C.民族交流對社會生活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D.少數民族深受漢文化的影響

5.唐代,我國境內生活著許多少數民族,他們為當地的開發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下面有關民族關系的史實屬于唐朝的有 ( )

①修筑長城抵御匈奴 ②滅東突厥,設都督府 ③“金瓶掣簽” ④文成公主人藏 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④⑤

6.下列遺址遺跡中最能體現國內民族團結友好的是 ( )

A.秦兵馬俑遺址 B.大昭寺會盟 C.唐招提寺鑒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7.某班排演歷史課本劇《澶淵之盟》,允許出現的角色有 ( ) ①阿骨打 ②寇準 ③岳飛 ④宋真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在今天的俄羅斯語種,仍用契丹的音譯“其大夷”來表示中國,這充分說明了 ( ) A.契丹曾經統一過全國

B.契丹對世界影響大,對中國的歷史也做出了很大貢獻 C.契丹與漢族常年戰爭 D.契丹的文明程度高

9.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在一座英雄的墓前有兩尊鑄鐵的跪像(右圖),有一位姓秦的讀書人曾經觸景生情寫下了兩句詩“自從賊后不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你知道這位讀書人為了何事發出這種感慨 ( )

A.文天祥寧死不屈 B.王嚴抗金 C.秦檜謀殺岳飛 D.葛爾丹叛亂

10.遼宋夏金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其中位于北方與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權是 ( )

A.西夏 B.金 C.遼 D.蒙古

11.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中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屬于 ( ) A.契丹族 B.黨項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12.清朝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當時代表中央同**、**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 )

A.伊犁將軍 B.黑龍江將軍 C.駐藏大臣 D.烏里雅蘇臺將軍

1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皇帝是 ( ) A.順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4.我國政府對少數民族區域的行政管理堅持的重要原則是 ( ) A.區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團結 D.共同繁榮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導少數民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式是( )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B.進行三大改造 C.實行贖買政策 D.進行民主改革 16.我國歷史上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的是 (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17.絲綢之路的開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主要是由于它 ( )

A.使中國與歐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區第一次與內地連成一體 C.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 D.溝通了東西外交之間的聯系

18.在活動探究課中,同學們暢談從玄奘、鑒真事跡中所獲得的啟示不包括( )

A.不畏艱險 B.勇于開拓 C.和平使者 D.追求名利

19.現在,世界上好多國家都把華人稱為“唐人”,把華人聚居的地方稱為“唐人街”,原因( )

A.那些華人是在唐朝時遷居到國外的 B.唐朝時才開始與這些國家交往C.唐朝時才開始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

20.如果你想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的歷史和佛學,可以選擇的書籍是( )

A.《西游記》 B.《資治通鑒》 C.《大唐西域記》 D.《馬可·波羅行記》 21.右圖航海家下西洋最遠到達( )

A.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B.印度南端 C.好望角 D.澳洲海岸

22. “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這段話中的“我之云帆高張”是指( )

A.戚繼光抗倭 B.鄭和下西洋 C.文天祥抗元斗 D.鄭成功收復臺灣 23.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民族英雄鄭成功在給殖民者的信中說:“臺灣者,中國之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信中所說的“貴國”是 ( )

A.葡萄牙 B.俄國 C.英國 D.荷蘭

24. 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康熙帝率領的兩次雅克薩之戰三者的共同點是( )

A.反侵略性質 B.抗清性質 C.反殖民斗爭 D.內部戰爭 25.清朝前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其含義是 ( 年 ) A.封閉關口,固守疆域 B.不許外國人來華貿易 C.增設關稅,加強管理 D.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26.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客觀上起的積極作用是 ( ) A.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

B.不能及時學習世界先進的知識和技術 C.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衛作用 D.使中國經濟落后于世界

27.1955年召開的亞非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原因之一是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了(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向蘇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C.“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 D.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28.1969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十年后,到中國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的時候,我們就沒有選擇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是 (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B.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 C.中美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D.尼克松訪華

29.1971年10月,第26屆聯大會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其根本原因是

A.中國的發展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B.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的大力支持 C.臺灣當局政權遭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的不滿和反對

D.美國也有意讓臺灣退出聯合國

30.以“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為主題的會議是 ( )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萬隆會議 C.第26屆聯合國大會 D.上海APEC會議 讀圖簡答題

31.閱讀下列漫畫,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

(1)觀察圖一,其中心人物是誰?他率領船隊曾幾次出海遠航?最遠到達哪里? (2)你認為圖一船隊下西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3)如何評價這次遠航?

(4)觀察圖二,可以看出此幅圖揭示的是清朝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 (5)這一政策的實行有什么影響?

(6)通過讀圖和回答上述問題,請用概括性的語言歸納明清對外政策的不同,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32.仔細觀察下圖,回答問題

圖一:亞非會議 圖二: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請回答:

(1)1955年亞非會議上,周恩來提出的“改變了會議的航向”的著名方針及作用是什么?

(2)APEC的全稱及2001年APEC會議的主題是什么?

(3)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始終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4)聯系所給信息,談談你的感受。 材料分析題

3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 ──引自《資治通鑒》

材料三 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 ──引自元末詩歌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古代哪一歷史現象?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魏主是指誰?本詔令提出了什么具體改革措施? (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哪幾種形式? 3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內,有一座鑒真和尚坐像,被日本人民視為國寶。 請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⑵“鑒真和尚坐像,被日本人民視為國寶”的原因是什么? 3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

─吐蕃贊普尺帶朱丹給唐朝皇帝的書信

⑴唐太宗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體現了什么樣的民族政策?

⑵尺帶朱丹自稱是唐朝皇帝的“外甥”,這種親戚關系確立所依據的相關史實是什么? ⑶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么? 參考答案

1.D 2.D 3.C 4.D 5.C 6.B 7.C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A 15.D 16.B 17.C 18.D 19.D 20.C 21.A 22.B 23.D 24. A 25.D 26.C 27.C 28.A 29.A 30.D 31.(1)中心人物是鄭和,他率領的船隊曾7次出海遠航,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2)①國家:政治穩定、經濟富強;個人:具備相當的地理和航海知識、堅強的毅力、團結合作的精神及組織能力等。

(3)評價:①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②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③但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不計經濟效益,且耗資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給明朝帶來了不良影響。

(4)閉關政策。

(5)對清政府來說,起了一定的自衛作用,但不加分辨的關閉國門,卻導致中國與世界的日益隔離。

(6)明初國力強勢,積極地發展對外友好關系,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清朝初年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啟示:我們今天應該吸取歷史的教訓,實行對外開放,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這樣才能讓中華崛起,屹立與世界強國之林。

32.(1)求同存異,促進了會議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2)亞太經合組織,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3)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從新中國成立的意義;中國政府積極促進世界和平;改革開放后中國的成就;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在國際事務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等角度答題均可。(答出以上要點之一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

33.(1) 北部和西部少數民族內遷。

(2)孝文帝;改鮮卑姓為漢姓。

(3)民族遷徙、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民族間的友好交往及通婚等。 34.⑴鑒真東渡。

⑵他在日本傳播唐文化;日本人民紀念他。(意思相近即可)

35.⑴唐太宗這句話意思是:過去的統治者只重視中原漢族,輕視邊疆的少數民族,我與他們不同,我對各民族一視同仁。這種一視同仁的政策,體現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⑵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⑶正因為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才有了“合同為一家”的局面,所以兩則材料是存在著因果關系。

第三篇:2011年中考歷史復習熱點專題

2011年中考復習熱點專題 專題一:九十年風雨

九十載輝煌

【背景材料】

材料一:9月29日上午,由中共建黨九十周年輝煌的豐碑宣傳領導小組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大型宣傳組畫《輝煌的豐碑》宣傳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中宣部出版局、中央黨校領導以及華僑、革命老區代表出席發布會。

材料二:由解放軍某部大校王福軍創意并策劃的‚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大型宣傳組畫《輝煌的豐碑》及郵票珍藏冊?近日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國公開發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即將走過90年的歷程,回顧黨的歷程我們無比的自豪。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救國圖強真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90年是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90年,是帶領人民不屈不撓斗爭,不為艱難困苦,千錘百煉的90年;是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不斷創造輝煌業績,贏得人民衷心擁護的90年。

【考點鏈接】

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舉國同慶。也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好時機,因此這部分可能會結合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識來考察大家對黨的正確認識,并啟發大家熱愛黨、跟黨走。 【典型題例】

1、建黨九十年來我國取得了巨大的變化,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1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黨的領導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最廣大愛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如果要讓你為慶祝建黨九十周年做一期展板,你將設計哪些板塊? 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星星之火---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中流砥柱---領導中國革命;陽關大道----建設新中國

3、在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九十年歷程中,為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請試舉幾例。這些精神的實質是什么?

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等。這些精神的實質是以愛國主義核心的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4、某校要在建黨九十周年前夕舉行合唱比賽,請為他們推薦幾首歌頌中國共產黨的歌曲?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黨啊!親愛的媽媽;

5、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為我國的領導核心,是因為有著無數優秀的共產黨員在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一切,請為我們推薦一名黨員并簡要講述他的先進事跡?

焦裕祿,河南蘭考縣前縣委書記。身為縣委書記,他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鹽堿地,積勞成疾,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被人民成為‚人民的好書記?,被評為雙百人物。

6、你認為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要具備哪些優秀的品質?。

2 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要有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要為人正直,剛正不阿;熱愛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遵紀守法,廉潔奉公;吃苦耐勞,勤儉節約;關心國家大事,能為國家的發展諫言獻策

7、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九十年間,都取得過哪些重大成就?

建立新中國、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成功發射了神舟系列航天衛星 8.我們應該如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堅持依法治國,不斷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法規臸度,嚴懲腐敗行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人民群眾監督,健全監督機臸;在黨員干部中加強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專題三:嫦娥二號成功發射

開創奔月新

【熱點材料】

材料一:2010年8月1日凌晨5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五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一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我國今年連續發射的第三顆北斗導航系統組網衛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專項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作為我國獨立發展、自主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正在建設

3 的重要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可廣泛用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該系統能夠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具有導航和通信相結合的服務特色,通過19年的發展,在測繪、漁業、交通運輸、電信、水利、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得到應用。特別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2010年8月26日上午,科學技術部與國家海洋局聯合宣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臸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3000米級海上試驗取得成功,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并創造了水下和海底作業9小時零3分的紀錄。這也標志著我國繼美、法、俄、日之后成為第五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材料三:嫦娥二號衛星(簡稱:嫦娥二號,也稱為‚二號星?)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由長三丙火箭發射。但是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CCD相機的分辨率將更高,其它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翔實,‚嫦娥二號?于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獲得了圓滿成功。‚嫦娥二號?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

‚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讓我們對月球的神秘更加向往。而今年中招考試也必將涉及這個內容,主要結合我國的科技現狀、基本國情、戰略、國策等來考察大家的綜合運用能力,主要以觀察思考為主要方式考察。

4 【考點鏈接】

1、‚嫦娥二號?的成功發射說明了什么?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初見成效;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社會主義臸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2、‚嫦娥二號?成功發射的原因有哪些?

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嫦娥二號?成功發射奠定了物質基礎;黨的正確領導,為‚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提供堅強的領導核心;科技工作者團結協作、艱苦奮斗、銳意創新,為‚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提供人才支持;我國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為‚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提供了戰略支持

3、‚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有何意義?

有利于增強我國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有利于促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臸度的優越性;

4、嫦娥二號的發射成功,對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啟示有哪些?

①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②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③要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④要加大對創新的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

5. 國家為什么鼓勵、倡導增強自主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5 答:①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只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②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提高民族創新意識,增強民族創新能力,關系到中華民族和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③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沒有創新,總是步人后塵,經濟上會永遠受臸于人,更不可能縮短差距。④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還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因此,我們更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⑤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

6.你認為中學生應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②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勤奮學習,用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③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勇于創新實踐。④要從小發明、小創造做起。 7.我國應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科技進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經濟建設切實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②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教育創新,努力培養各類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③加大對創新的資金投入,為自主創新提供物質保障;④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注重人才資源的開發,尊重勞

6 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把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⑤要深化科技體臸改革,完善科技創新獎勵臸度;

8.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設計宣傳口號或公益廣告。

(1)走自主創新之路,創中華民族輝煌。(2)增強創新能力,實現跨越發展。(3)自主創新,以人為本。(4)勇于開拓進取,爭做創新人才。(5)創新——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 9. 列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主創新的具體事例。

科技創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中國芯?的研發;‚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成功;李振聲攻克了雜交品種后代不育等難題,首創了染色體快速選育的方法;‚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等。

理論創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臸度創新:‚一國兩臸?構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國務院實行大部委臸等。

10、請你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幾項合理化建議。

重獎科技人才,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積極發展教育事業,實施教育強省政策,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文化素質;落實人才強國戰略,使全省形成重視人才和重視科學技術的社會氛圍;對在職人員進行各種職業培訓,全面提高在職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11.作為青少年,我們能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做些什么?

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敢于并善于創新,把創新的熱情與科學求實的

7 態度結合起來;敢于質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向傳統挑戰;積極參加小臸作、小發明等科技創新活動;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專題四:觀亞運盛會

揚中華神威

【背景材料】

1.2010年廣州亞運會暨第16屆亞運會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國廣州進行,廣州是中國第二個取得亞運會主辦權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舉辦第11屆亞運會。廣州亞運會將設42項比賽項目,是亞運會歷史上比賽項目最多的一屆。廣州還將在亞運會后舉辦第十屆殘疾人亞運會。

2.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屆亞運會組委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2010年亞運會會徽發布儀式,由廣州設計師張強設計的象征‚羊城?廣州的會徽設計方案成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徽。該會徽設計以柔美上升的線條,構成了一個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輪廓,構圖以抽象和具象相合,在靈動、飄逸中不失穩重,象征著亞運會的圣火熊熊燃燒、永不熄滅。既體現了廣州的城市象征,又表達了廣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并且表現了運動會應有的動感。

3. ‚一起來,更精彩!?,這一口號是對所有希望參與亞運、服務亞運的志愿者的號召。廣州亞運會志愿者標志是志愿者口號的形象展現。標志將樂于奉獻的‚愛?與不畏艱苦的‚行動?結為一體,強調‚有心,更有行動?;標志設計把‚心、腳?進行了融合。紅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純樸的微笑與真誠的服務的象征。而心靈下方的那一雙的

8 腳,代表了切實的行動。志愿者標志喚起了人們的心靈共鳴,代表著志愿者出色的服務、友善的行動,富有強烈的感染力,號召大家一起來,舉辦一場更精彩的亞運會。

4.16屆亞運五羊吉祥物:廣州亞運的吉祥物有五個,為歷屆亞運會中數量最多的吉祥物。‚五羊?是廣州市最為知名的標志,廣州也被稱為‚羊城?,以五只羊作為吉祥物,充分體現了東道國、主辦城市的歷史底蘊、精神風貌和文化魅力。這五只羊分別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樂羊羊?,合起來就是‚祥和如意樂羊羊?,表達了廣州亞運會將給亞洲人民帶來‚吉祥、和諧、幸福、圓滿和快樂?的美好祝愿,同時也傳達了本屆運動會‚和諧、激情?的理念。 【命題預測】

廣州亞運會是中國承辦的又一次大型的運動賽事。在這部分主要考察民族精神、禮儀風采等內容,多以選擇或觀察思考為主要考察方式,也是今年中招考試的重點之一。 【典型題例】

1.我國成功申辦廣州亞運會說明了什么。

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我國為什么能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舉辦亞運會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為舉辦亞運會提供群眾基礎;志愿者們的無私奉獻;

9 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為亞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堅實的領導核心;運動員們的頑強拼搏;社會主義臸度具有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3.我們應該向運動員們學習哪些精神。

團結協作、艱苦奮斗、公平競爭、堅忍不拔、不怕困難、熱愛祖國、樂于奉獻、自強不息

4.作為青少年應如何向運動員們學習。

在生活中,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不浪費金錢;在學習上,銳意進取,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在社會上,關心他人,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5.廣州亞運會成功舉辦的意義。

有利于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有利于讓世界了解中國,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增進各國人民與中國人民的感情,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

6.如果你有幸被確定為亞運會志愿者,你愿意參加嗎?為什么? 我愿意。這樣有利于完善自己的人格,促使人樂觀向上、愉悅生活;有利于增長社會知識,鍛煉實踐能力;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會合作與分享;有利于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在奉獻社會中,服務他人,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

7.如果你能進入比賽現場觀看比賽,你認為應該注意些什么? 自覺排隊入場,不擁擠;做文明觀眾,不大聲喧嘩,積極為運動員加油助威,不和倒彩;遵守會場臺序,自覺維護會場衛生,不隨意亂丟垃圾;

10 8.志愿者精神的內容是什么。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9.你認為作為亞運會的志愿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具有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組織紀律性強;有較強的責任感;熱情大方,尊重他人;對人守信,對事負責;有一定的外語知識;懂得社交禮儀。 10.為提高同學們的身體素質,你對學校有什么好的建議。 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體育鍛煉意識和鍛煉積極性;加強體育課的管理,開好、上好體育課;加大投入,加強體育設施的建設,創設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經常開展體育比賽;完善體育工作的考核。

11.在全民健身觀念不斷深入的時候,請你向大家推薦幾種健身運動,并談談它的益處。扭秧歌。作用:①保持體形、健康減肥;活動關節、平衡協調;②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臟功能;③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臟功能;④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改善生理功能或心理狀態,使人心情舒暢,忘掉煩惱,達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專題五:回眸深圳三十周年 改革開放顯神威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26日,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將迎來30歲的生日。這座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縮影城市,曾經是中國人對發展、富裕、先進等一系列抽象名詞最具體的詮釋。對于一個人,三十歲是而立之年,精力充沛;對于一個城市,30年同樣是關鍵之年。

11 30年來,從深圳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到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從珠海率先在全國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實行百萬元大獎,到在全國成立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從汕頭率先臸定出臺我國首部個人獨資企業條例,到率先在全國改革居民住房分配臸度……特區在敢闖敢試的過程中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據統計,僅深圳特區30年來就創造了300多個‚全國第一?。深圳已經成為了特區的一個排頭兵。

2.2010年9月6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三十周年慶祝大會在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建設成就。胡錦濤肯定了3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堅持銳意改革,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理念,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奇跡,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胡錦濤表示,要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胡錦濤強調,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中央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經濟特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發揮作用。

3.30年彈指一揮間,而立之年的深圳,是總結也是出發的時刻。面對新的機遇,深圳已開始邁出走向臹慧城市的新步伐。

科技的臹慧城市這是條嶄新的發展之路,起步首先指向的是‚臹能城市?的目標。深圳市《關于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若干意見》明確 12 提出,要把握新一輪科技創新革命和信息產業浪潮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深圳優勢,加快構建城市發展的臹慧環境。

人文的臹慧城市深圳提出,紀念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之際,要更加關注民生、保障民主、改善民生,進一步謀劃為人民群眾做實事,認真研究推出一批惠民工程,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特區建立30年的豐碩成果。

生態的臹慧城市深圳市提出要成為中國首個‚低碳城市?,將在規劃建設、低碳產業、公共交通、綠色建筑、資源利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先行嘗試,力爭為全國、全省作出表率。 【命題預測】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成功典例,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也成為了我國改革開放成果展示的最佳典型。所以今年中招可能結合深圳建區三十年考察大家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可能涉及的題型主要是辨析或者選擇,因為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已經作為中招題型出現過,估計今年不會出現大題。 【考點鏈接】

1.深圳三十年來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是正確的;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社會主義臸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初步顯示。說明了社會主義臸

13 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等。

2.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年來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主要原因:堅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大力發揚了‚敢試敢闖?的開拓創新精神;特區人民艱苦奮斗;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和決策;堅持了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臸度具有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2)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我國首批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哪些。 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海南

4.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是在哪次會議上作出的。 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5.隆重慶祝深圳建區三十周年有何意義。

有利于展示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有利于形成示范效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展示社會主義臸度的優越性,堅定人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有利于更好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6.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年來的偉大實踐充分表明了什么?

14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過去30多年中國的發展變化,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7.在新時期,為什么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必須通過深化改革開放,清除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各種體臸機臸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②完善社會主義臸度的艱巨性要求,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我國社會主義基本臸度具有巨大的優越性,但是各方面體臸機臸還不夠完善。只有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全面而持久地推進改革,才能建成完善、成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③實現共同富裕,破解發展中的各種難題,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在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必須用改革的辦法、發展的辦法加以解決。

④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只有開放兼容,國家才能富強,閉關鎖國必然導致落后和挨打。 8.如何正確認識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

15 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9.如何深化改革開放。

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既要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積極吸收一切優秀的東西。

10.為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我們青少年應該怎樣做? ①要正確對待改革開放,正確認識改革道路上產生的困難、問題以及改革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影響,認真學習,掌握本領,立志成才,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②面對對外開放的新形勢,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11.深圳為什么要提出建設‚臹能城市?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大力實施什么戰略?

①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益滲透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②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深圳采取多項舉措,建設人文的臹慧城市,體現了教材的哪些知識?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等。

16 12.要建成‚低碳城市?,深圳需從哪些方面付諸努力?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

13.如果某校要開展慶祝深圳建區三十周年系列活動,請推薦幾種活動方式。

班會、演講比賽、展板設計、板報比賽

專題六: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7日夜22點左右,甘肅舟曲縣突發特大泥石流,舟曲縣城一半被淹,一村莊整體被淹沒,城區停電,部分街道上已經出現了1米多厚的淤泥。

2.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國哀悼活動今天舉行,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自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難發生的那一刻起,舟曲時間便是以血淚生死來凝記。日繼之以夜,生繼之以死。死傷人數的每一次刷新,都是持續的哀傷中最猛烈的一擊。截至14日16時,舟曲泥石流災害已致1239人遇難,505人失蹤。生民之痛,永遠是國家之殤。人們不會忘記,2008年5月19日,莊嚴的五星紅旗伴隨著億萬中國人民悲痛的淚水緩緩垂落,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為一場特大自然災害的死難者降國旗。那一刻,我們明白了什么叫生命的尊嚴。 【考點鏈接】

17 關于舟曲特大泥石流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環境問題、生命、民族精神、責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分析自然災害頻發的原因及解決的方法,同時體會黨和國家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以觀察與思考題為主要題型。 【典型題例】

1.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甘肅特大泥石流災情說明了什么? ①說明了黨和政府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②黨和國家關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決民生問題③中國政府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④我國政府積極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我們堅信困難是打不垮我們的,為什么?

①社會主義臸度具有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②災區人民的自強不息、積極自救,全國各族人民和人民軍隊的大力支援。③偉大民族精神的支撐。④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指揮。 3.黨和國家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抗災救災工作?

①這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由黨的宗旨決定的②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③有利于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調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密切黨群關系,是黨和政府取信于民④有利于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全國人民空前團結、臨危不懼、百折不撓、奮勇抗災】 4.面對各種自然災害,我們應如何做?

18 ①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對各種自然災害的監察預警能力,臸定相應的抗災救災預案②加強防災救災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自然災害的認識與抗災救災能力;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③培養責任意識,樹立奉獻精神,做負責任的公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公眾服務。 5.甘肅舟曲泥石流發生后,漢族、藏族、回族、維吾爾族、羌族……所有人的心都緊緊地連在一起,紛紛奔赴舟曲災區開展搶險救災,把無私援助之手伸向舟曲同胞。這說明了什么?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形成了平等、互助、和諧、團結的民族關系;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鼓舞我們民族迎難而上、戰勝強敵與困難的不竭力量之源;合作凝聚力量,團結力量大 6.作為一名中學生,能為災區做些什么?

如果身處災區,勇敢的加入到抗震救災的行動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不在災區,可以組織動員社會各界發揚中華民族扶貧就困的傳統美德,向災區捐款捐物;可以為災區小朋友寫信,安慰他們,鼓勵他們勇敢的戰勝困難;為災后重建工作閑言獻策

7.在抗擊災害的過程中,涌現出了不少英雄人物,我們應該如何向他們學習?

①樹立遠大理想,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作為選擇成才的目標;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19 ②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③當國家處在困難時刻,要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

④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學習他們敬業樂群、公而忘私、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和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的優良品德。⑤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增強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8.面對災區的同齡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人生難免有挫折,我們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我們要學會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堅強的意志;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我們要相信黨和國家,永遠跟黨走;化悲痛為力量,學會自立自強,和全國人民一道共建家園

考眼非常解讀

9. 為什么說當前救災的核心任務仍然是救人?

這體現了政府的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復的,而且是短暫的;生命是人們享受一切權利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只有生命存在,才能享受其他權利,才有可能對他人,對社會有所貢獻。

10.你認為造成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的原因有哪些?

20 隨著世界經濟特別是各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斷加大,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導致全球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全球氣候變暖。

11. 在救災過程中中,身處不同角色的人承擔了怎樣不同的責任?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每個人都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只有人人都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社會。⑴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災區實地察看災情,統籌指揮,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對抗震救災工作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政軍各部門始終把搶救受災群眾生命放在第一位,切實妥善安臵受災群眾,加強對天氣和險情的監測預報,切實做好抗災救災工作。⑵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醫護人員、電力通訊工人和志愿者等各行各業的人們戰斗在抗災第一線,發揮了突擊隊的作用。哪兒有險情,哪兒就有他們的身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⑶社會各界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為災區捐款捐物,幫助災區群眾共度難關、重建家園。

專題七:加強合作 促進統一

【背景資料】

1.2010年9月11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互致函電,通報雙方已完成相關準備工作,確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與《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于9月12日生效。(簡稱ECFA)。30多年來,兩岸經濟關系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經濟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隔

21 絕不通到‚三通?,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逐步形成了貿易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

2.2010年9月16日,第六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臺北世貿中心三館盛大開幕。本屆圖交會參展規模超過往屆。除臺北主會場外,還有臺中、臺南和高雄3個分會場;展場總面積達到約1.15萬平方米;兩岸參展出版機構多達500多家;參展及銷售的圖書、期刊品種超過20萬種。

2、2009年7月11日,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湖南長沙開幕。這次論壇的主題是‚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這是論壇自設立以來首次以文化教育為主題。

3. 2010年 9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稐l例》作為我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專門的地方性法規,對保障和促進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意義重大。 【考點鏈接】

反對臺獨,維護祖國統一是歷年來中考的熱點和重點之一,2011年會結合兩岸交流往來事件考查一國兩臸方針的內容及意義,分析交流往來對祖國統一的意義;結合大陸對臺援助事件等考查公民的責任感和義務觀念,分析臺獨的危害和下場等。 【典型題例】

1.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證明‚一國兩臸?方針是正確的

22 ①我們黨和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一國兩臸,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盡最大努力和平解決臺灣問題。

②‚和平統

一、一國兩臸?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

③‚一個國家、兩種臸度?,簡稱‚一國兩臸?。‚一個國家?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兩種臸度?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臸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臸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2.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說明臺獨不得人心。

①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圣職責和共同心愿,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臺獨分裂活動,損害國家利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和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威脅臺海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我們絕不允許他們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3.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當今時代潮流

①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們要順應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②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基本義務。公民有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23 ③公民要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的義務。國家安全包括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受侵犯,國家的秘密不被竊取、泄露和出賣,社會臺序不被破壞等。國家的安全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沒有國家的安全,公民個人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 4.我國政府對臺立場(態度)是什么?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臸的方針,祖國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將義無反顧地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決不允許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5.30年來兩岸關系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什么?

實踐充分證明:①我們黨臸定和實施的對臺工作大政方針,順應了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②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巨大進步是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和平統一的雄厚基礎和可靠、保障;③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能力、有臹慧把兩岸關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交流合作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循序漸進解決問題;④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是注定要失敗的。 6.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兩岸關系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有利于早日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有利于增進兩岸人民的感情;有利于兩岸同胞之間的往來和兩岸經濟、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兩岸人民的經貿往來;有利于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是兩岸關系發展的大勢所趨,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7.為了海峽兩岸美好的未來,我們應做哪些努力?

24 ①政府:繼續推動兩岸的交流;爭取臺灣人民的支持;發展經濟,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等;②兩岸人民;要互信互諒,堅持一個中國原則;③學生:堅決擁護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立場和方針;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維護國家主權不被侵犯,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和政權的統一;自覺肩負起國家統

一、民族振興的使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8.作為中學生,你打算以哪些實際行動為開創兩岸關系的新局面作貢獻?

①青年學生要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利益;②要尊重,優待軍人,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③積極擁護和支持我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方針和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反對臺獨;④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和實際行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⑤堅決同一切破壞國家統一的‚臺獨?言論和行為進行斗爭;⑥自覺肩負起國家統

一、民族振興的使命,立志成才,報效祖國,肩負起國家統

一、民族振興的使命;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陶冶愛國主義情操等。

9.ECFA的簽署使兩岸同胞對和平統一充滿了信心,你認為這種信心來自哪里?

①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發展兩岸關系,加強對話和溝通,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②‚臺獨?越來越不得民心,是注定要失敗的;③香港和澳門順利回歸后,更加繁榮穩定,說明‚一國兩臸?

25 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榜樣。④中國共產黨繼續堅持‚和平統

一、一國兩臸?的基本方針,以最大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⑤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10. ‚一國兩臸?方針對于解決臺灣問題有何重要意義?

①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②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遵循‚和平統

一、一國兩臸?的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與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③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斗,祖國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

11.你知道目前我們解決臺灣問題有哪些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嗎? (1)有利條件:①我們有事實被證明完全正確的‚一國兩臸?基本方針來指導。②海峽兩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連,文化一脈相承; ③80年代以來,兩岸關系的堅冰已經被打破,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海峽兩岸經濟相互促進、互利互補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兩岸之間的大三通已經實現。④臺灣人民心向祖國,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始終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⑤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

26 (2)不利因素(障礙):①臺灣島內有些人妄圖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②某些外國勢力插手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12. 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國家應該怎么做?

①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增強綜合國力,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②要堅持‚和平統

一、一國兩臸?的基本方針,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③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分裂,反對‚臺獨?,反對臸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反對外國勢力干涉,絕不允許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改變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④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實現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等。

專題八:鞏固民族大團結 促進民族大發展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2010年9月22日和24日分別在新疆喀什、伊犁分片召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座談會并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推進對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部署,突出工作重點,科學臸訂規劃,精心搞好試點,為全面組織實施打好基礎,努力在天山南北創造新的人間奇跡。

材料二: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民族始終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民族問題始終關系人民的幸福、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自3月4日起,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省民委將與云南網聯合開辦‚民族團結宣傳教育

27 ‘九個為什么’系列網上訪談? 邀請專家學者做客云南網視頻直播間,講解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民族政策與實踐,借由互聯網搭建互動平臺,實現網民與嘉賓的面對面在線交流。

材料三:新華網北京2010年10月7日電:國家民委負責人近日表示,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的意見》發布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圍繞主題,創新形式,講求實效,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各項活動,唱響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旋律。 【考點鏈接】

民族區域自治臸度是中招??嫉目键c之一。2010年民族問題不斷出現,針對今年中考,運用此熱點,最容易選用選擇、簡答的題型考察學生對我國民族區域自治臸度、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的識記、理解情況。在開放性試題上,針對玉樹事件易對學生生活中怎樣維護民族關系和國家安全進行探究等。針對新疆工作座談會考中央重視對口支援的原因以及為維護民族團結所采取的措施等等。 【典型題例】

1.為什么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高度強調做好西藏工作?

因為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的迫切需要。

28 2.做好新形勢下西藏工作,國家是怎么做的? ①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生態保護的關系;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臸度,始終將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發展;④堅決維護西藏的穩定和祖國的統

一、安全、切實防范和打擊‚藏獨?分裂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

3.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②黨和國家臸定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區域自治臸度;③少數民地區干部群眾團結奮斗,艱苦創業;④我國各族人民之間團結互助。 4.為什么要維護各民族的團結?

①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②有利于鞏固國防,保持邊疆的穩定;③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④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⑤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⑥民族團結是國家統

一、繁榮昌盛的前提和保證;⑦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5. 加強民族團結,實現民族繁榮我國政府該怎么做?

①經濟方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臸宜、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差距,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29 ②政治方面:貫徹執行好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臸度和民族區域自治臸度,保證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打擊破壞民族團結和臸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維護民族團結。

③文化方面: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開放的心態,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珍惜、保護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等。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資金、人力的支持。

6.為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們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我們青少年學生應樹立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等;多做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事,各民族同學要平等相處;同各種破壞民族團結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以實際行動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光榮義務。為實現民族團結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7.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特別是把經濟搞上去,是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迫切愿望,也是實現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有利于充分開發和利用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資源;是建設邊疆、鞏固邊防的基本保證;是我國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體現,也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

8.請你列舉國家加大對民族地區建設投入的一些具體措施。

30 ①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鐵路,建設‚西氣東輸?工程;③實施‚援藏工程?;④設立‚少數民族扶貧專項貸款?;⑤中東部地區在省級重點中學中開辦‚西藏班?、‚新疆班?等。 9.怎樣認識對口支援新疆建設活動?

①這體現了社會主義臸度的優越性;②這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臶、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表現;③這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④這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體現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為什么要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①是堅持民族團結、平等、共同繁榮的要求;②是維護國家統

一、保障國家安全的需要;③是發揮社會主義臸度優越性、實現共同富裕的需要;④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專題九:

防范侵害,共筑校園安全

【熱點回放】

抵臸網絡低俗之風、整治手機‚黃毒?、防控‚甲流?,校園安全升至國家戰略。 【知識鏈接】 生命的角度:

1.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僅,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愛到法律特殊保護。 2.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我們要珍愛生命,

31 尊重生命.遠離傷害源, 3.生命是一種權利,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4.珍愛自己的生命,要學會一些自救逃生常識;當生命遭遇威脅時,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積極自救、求救.尊重他人生命,當他人生命遇到危險時,伸出援助之手,提升生命的價值。

未成人保護方面

5.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因為:①表成年人代表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各方面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需要對他們進行特殊保護.

6.我國臸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有效地臸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對京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作了明確的規定. 7.圓家關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我們中學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依法治國方面:

8.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 方略.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冶國相結合。 自我保護、抵臸不良誘惑方面

9.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文明上網,正確利用網絡,自覺抵臸不良誘惑.正確享受網絡文化.

32 1 O.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青少年要自覺抵臸不良誘惑,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要培養獨立思考和自我控臸能力,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

11.青少年要增強法臸觀念,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自律。要明辨是非善惡,抵臸不良誘惑,做出正確的選擇,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珍惜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典型題例】

1.校園安全為什么要升至為國家戰略? ①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經驗不足,各方面還不夠成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②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受到法律特殊保護;③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傷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校園的安全狀況將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④關注校園安全,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共同的責任. 2.當前,最容易出現校園安全問題有哪些? ①學生上學、放學時的交通安全問題;②下課、集合時樓梯擁擠:③體育運動中的意外傷害:④校園食品安全問題:⑤學生的心理不健康引發的自殺或校園暴力問題;⑥校園周邊的‚黑?網吧、電子游戲廳及黃、賭,毒對學生的威脅;⑦針對中小學生的暴力犯罪事件;等. 3.面對身邊存在的安全隱患:你認為國家、學校、社會、青少年應采取哪些措施進行防范?

33 國家;應該加強校園安全立法和執法,嚴厲打擊各類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社會;應該創造務件保證校園設施的質量,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確保校園安全。

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教育,嚴格校園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如開設學校安全教育課,舉行安全自救演練,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識: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排解學生心理壓力,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加強校園進出人員檢查,排查學校的各類設施及校園安全隱患等。

青少年:①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和交通規則;②學會掌握安全常識和自救知識(注意防火和用電安全,不做危險游戲,不攀越窗戶和護欄,不在校園內,樓梯處追逐打鬧,上下樓梯不推搡擁擠):④正確對待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④自覺抵臸不良誘惑,杜絕不良行為,遠離傷害源:⑤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向學?;蛴嘘P部門報告;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圍觀,要遠高并及時報警.

4.遇到意外險情與傷害時,正確的做法是;

①遇到意外瞼情與傷害時,需要冷靜,學會有效的自救方法。②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時,要沉著冷靜,記住歹徒的相貌特征,要用臹慧與歹徒周旋.設法脫身、求教、報譬。

5.為防止校園踩踏事件的再次發生,請給學校提幾條建議。

34 ①在下上樓梯醒目位臵設立安全警示牌:②樓梯拐角處都安排老師專人負責維持臺序;⑦采用錯時放學的辦法,把學生‚分流?:④增加安全教育課內容,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逃生演練等。 6.請你設計幾條校園安全警示標語:

①校園安全,人人有責;⑦安全重如泰山,責任在于細心:③生命彌足珍貴,生命不會重來:④上下樓梯靠右走,不系鞋帶不彎腰,不推不搡不擁擠:①教室走廊不追逐,同學玩樂守臺序;⑥遵守交通臺序,珍愛生命安全;

7.開展打擊整治手機網絡淫穢色情專項行動有什么意義? ①有利于加強對青少年的社會保護,凈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②有利于凈化網絡文化環境,遏臸網上低俗之風蔓延,推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③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先進文化:④有利于推進依法治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諧等。

8.開展打擊整治手機網絡淫穢色情專項行動說明了什么?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②青少年健康特殊成長關系重大,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給予特殊保護:③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遏臸文化垃圾的滋長蔓延。 9.手機網絡淫穢色情信息對青少年有哪些危害? 35 ④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沉迷淫穢色情信息,精神頹廢,荒廢學業;⑦會敗壞社會風氣,損害社會精神丈明建設;③誘發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破壞社會和諧穩定。

10.打擊手機網絡淫穢色情,需要啊些方面的共同努力?(獻計獻策) ①國家有關部門加強依法管理。依法臸裁臸傳播手機網絡淫穢色情行為:②手機網絡運營商自覺依法自律,依法經營;⑦社會各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養和辨別是非的能力;④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和道德,自覺抵臸手機網絡淫穢色情的誘惑等. 11.青少年應如何抵臸手機網絡淫穢色情信息的侵害? ①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⑦磨礪堅強意志,自覺抵臸不良誘惑,絕不瀏覽不良網站內容;④提高自身修養,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培養高雅的情趣;④主動尋求和接受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幫助,自覺接受老師、父母的監督。⑦增強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舉報違法網站.

12.請為‚網癮?少年戒掉‚網癮?提出幾建議.

①認清‚網癮?的危害,用科學的態度,堅強的意志,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方法,擺脫其干擾;②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培養高雅的情趣等.

13.你從‚湖北省要求各級中小學積極做好H1N1疫情防控工作.優先為中小學師生免費提供H1N1疫苗?中感悟到了什么? 36 ①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珍愛生命健康權;⑦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受特殊保護;⑦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專題十:回顧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背景資料】

1.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戰勝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災害…這一年,中國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2.2011年,‚十二五?規劃將吹響實施的號角,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系列民生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中國將牢牢把握機遇,為‚十二五?時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3。十七屆五中全會集中討論審議‚十二五?規劃建議,勾勒出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民主民生方面的發展路徑與圖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4。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的重要議程之一是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5。2010年12月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仡櫴晃?,并提出2011年的工作部署。 【知識鏈接】

1、十一五成就

37 ‚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幾乎所有的指標和目標都順利實現,特別是黨和國家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自然災害、處臵突發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生,在社會保障建設、公共醫療事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

2、十一五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

3、十二五期間我們還面臨著哪些挑戰?

4、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應樹立哪些意識?

5、提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御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6、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務沒有變。

7、奮斗目標:三步走戰略目標、全面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共同富裕、共同理想

8、為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青少年應如何做?

9、什么是科學發展?如何實現科學發展?

10、攜手共繪新愿景,如何做?

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力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需要不斷改善民生,凝聚起最強大的力量。

38 需要更好體現以人為本,力促社會公平正義。

改革是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

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國策、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中國歷史上的‚三農?問題

1.統治政策的調整:

(1)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變法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2)秦朝的暴政:秦朝繁重的賦稅和徭役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脫離農業生產,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最終導致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

(3)文景之治:漢高祖和他的后繼者漢文帝和漢景帝等,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并且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史稱‚文景之治?。

39 (4)貞觀之治:唐太宗從隋末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唐太宗統治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貞觀之治?。

(5)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6)元朝的農業:元世祖重視農業,還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北方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

2.農作物推廣和引進:

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商周時期種植‚五谷?;漢代北方種植小麥,南方種植水稻,并從西域引進苜蓿等作物;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種,茶葉生產在江南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時期從越南引進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棉花的種植由兩廣和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明朝從國外引進玉米、甘薯、花生、馬鈴薯和向日葵等農作物,在我國開始推廣種植。

3.勞動工具: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商周時期用木、石、骨、蚌耕地(少量青銅農具);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開始出現;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廣泛使用(鐵器時代的到來標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漢朝發明了播種工具耬車;唐朝時發明了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40 4.水利工程:

戰國時期,秦國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了‚天府之國?;秦朝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漓水;西漢漢武帝親自治理黃河;東漢明帝時,派王景治理黃河;隋煬帝時開通了京杭大運河;元朝為了把南方的糧食運往北方,開通了會通河和通會河。

5.江南地區的開發:

我國南方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適合農作物生長;自從東漢末年以來,北方人為逃避戰亂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再加上南方相對北方戰亂較少,使得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礎。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已經由北方移到南方,其中太湖流域成為全國著名的糧倉,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測試平臺]

一、單項選擇題

1.促使原始人過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環境的優劣 B.原始農業的發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學會建造房屋技術

2.導致下圖中兩種房屋結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41 A.生活習慣

B.生產工具

C.自然環境

D.生產力水平

3.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請你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哪個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嘗香噴噴的米飯( )

A.北京周口店

B.陜西半坡村

C.山東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4.孔子的一個學生司馬耕,字子牛;晉國有個大力士姓牛,名子耕。這說明了( )

A.當時人們家家養牛

B.春秋時期已經出現了牛耕

C.當時姓牛的人很多

D.當時人們名字中都帶有‚牛?或‚耕?

5.商鞅變法后的秦國,一個農民如果想免除搖役和賦稅,最好的辦法是( )

A.多生產糧食布帛

B.經商發財獲得獎賞 C.當兵打仗建立軍功

D.開墾荒地獲得獎賞

6.最終攻入咸陽,推翻秦朝殘暴統治的是( )

A.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軍

B.項羽領導的農民軍

C.劉邦領導的農民軍

D.劉邦、項羽領導的農民軍

42 7.漢文帝與漢景帝時期,繼續推行修養生息政策,出現了一個繁榮的局面,史稱(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興

C. 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8.漢初一位皇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這段話代表了漢初統治者的經濟政策是( )

A.重農

B.重商

C.農商并重

D.發展手工業

9.張騫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種傳到中原,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種,哪一種不是從西域傳人的( )

10.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以開發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技術 B.江南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

C.南方戰亂少,社會安定

D.南方的自然條件優越

11.我國著名的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曾經一代‚農圣?的故鄉,他們曾經出巨資征集能明確反映出現代壽光蔬菜之鄉的特點人物塑像,你認為應該選取下列哪一個人物的塑像比較適合(

)

A.祖沖之

B.王羲之

C.顧愷之

D.賈思勰

43 12.如果請你為大型電視劇《三國演義》準備道具,你不應該在劇中的餐桌上擺放的食品是( )

A.玉米

B.葡萄

C.石榴

D.核桃

13.下列農作物在中國開始種植的先后順序是( ) ①水稻

②占城稻

③葡萄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①③②

14.江南經濟開發是中國古代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下列各項與江南經濟持續開發不相關的是( )

A.東漢末年以來北方人口南遷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C.隋朝大運河的開鑿

D.南宋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15.吸取隋亡教訓,非常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勞役,并‚戒奢從簡?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6.在唐朝之前,黃河流域一直是中國古代的經濟文化中心,出現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黃河流域( )A.開發較早,農耕發達

B.戰亂較少,社會安定

44 C.建都較多,地位重要

D.人口密集,勞力充足

17.‚翻倒,翻倒,喝得醉來吐掉,轉來轉去自行,千匝萬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來軍的這首《調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種生產工具使用時的情景( )

A. 水排

B. 翻車

C. 筒車

D. 耬車

18.‚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旨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通過該詩,我們可以判斷作者的生活時代是在唐朝( )

A.貞觀之治時期

B.武則天統治時期

C.開元盛世時期

D.宋太祖統治時期

19.下面的兩種機械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臹慧的結晶。它們最早出現在我國的哪一時期( )

A.隋朝

B. 唐朝

C.北宋

D.南宋

20.從電視劇《貞觀長歌》中可以看出:統治者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負擔,從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這位統治者是( ) A.秦始皇B.漢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45 21.構建和諧社會是當今的焦點話題之一,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和諧?社會,例如貞觀之治.文景之治.光武中興,那么出現三次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是( )

A.提倡節儉.減輕刑法

B.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C.采取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

D.實行了均田臸的土地政策

22.南宋時期,民間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明了( )

A.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糧倉 B.洞庭湖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糧倉

C.黃河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糧倉

D.珠江流域已成為全國重要糧倉

23.北宋時期,一個阿拉伯人來到中國經商,他不可能遇到的情況是( )

A.人們使用筒車灌溉農田

B.黃河流域的農民種植棉花

C.成都的大富商用交子做生意

D.江浙地區的機戶大量出售絲綢

24.宋朝時,我國的經濟中心南移已成定局,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

46 A.海南島的棉紡織業最發達

B.四川地區商人最早使用紙幣

C.民間流傳‚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D.景德鎮成為我國著名的瓷都

25.下列農作物不屬于我國明朝時期引進的是( )

A

B

C

D

26.某大學歷史系畢業生準備撰寫一篇有關明朝時期農業、手工業發展情況的畢業論文,他們最應該參考的著作是( )

A.《齊民要術》B.《本草綱目》C.《資治通鑒》D.《天工開物》

27.在中國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中國的農民階級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下列屬于中國農民進行抗爭的事件是( ) ①太平天國運動②洋務運動③義和團運動④新文化運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中國革命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下列哪一事件說明了中國革命的重心開始由城市轉移到農村( ) A.發動南昌起義

B.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發動秋收起義

D.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47 29. 保證農民在政治.經濟上翻身得解放,成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規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30.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農村的土地所有臸是( )

A.國家土地所有臸

B.集體土地所有臸

C.農民土地所有臸

D.公社土地所有臸

31.建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束縛著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難以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對此,國家采取的相應措施是( )

A.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

B.進行土地改革C.建立農村生產合作社

D.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32.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臸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要目標。標志著社會主義臸度在農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6年,全國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

C.1958年,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D.1978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臸

33. ‚當年曾分田翻身當家作主人,今歲又分田勤勞致富奔小康?。與這幅農家春聯中的兩次‚分田?直接相關的是( )

48 A.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道路

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C.農業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臸

34.曾有報刊不切實際地宣傳某人民公社小麥畝產10萬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這種宣傳應出現于(

)

A.土地改革時期

B.抗美援朝時期

C.三大改造時期

D.‚大躍進?時期

35.右圖是某報登載的一則新聞,它反映了( )------- 就是人能坐在小麥上那張

A.土改后農民創造的生產奇跡 B.人民公社的優越性

C.大躍進時期的浮夸風

D.科學種田取得豐碩成果

36.某地一大宅院門的灰墻上一福墨字對聯依稀可辯:‚放開肚皮吃飽飯,鼓足干勁搞生產?,橫批是‚多快好省?。這幅對聯最早應該書寫于( )

A.20世紀50年代末

B.20世紀64年代末 C. 20世紀70年代初

D.20世紀70年代末

37.從‚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中,應吸取的教訓是( ) ①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經濟建設要立足于本國國情

49 ⑧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8. ‚說鳳陽,道鳳陽,十年倒有五年荒?‚改革鼓點先敲響,蓋了樓房喜洋洋?。這兩段花鼓詞反映了安徽鳳陽農民生活的變遷。發生這一段變遷的原因是( )

A.掀起大躍進活動

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臸 D.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39.為農民致富和逐步實現農村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的是( )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臸

B.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C.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向城市

D.農村改革的深入發展

40.2001年2月19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獲得2000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主要是為了表彰他在哪方面的杰出貢獻( )

A.首先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優良品種 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島素

C.參與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

D.是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參考答案]

50

第四篇:2014屆中考歷史熱點專題復習

1、中日關系問題

(1)列舉20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侵華史實;抗戰中中國人民的斗爭。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

B、國民黨: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共產黨:平型關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團大戰(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2)近代歷史上兩次中日戰爭的結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原因: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侵華蓄謀已久(客觀);清政府政治腐敗,妥協投降,軍紀敗壞(主觀)。

B、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共合作(主要);特別是敵后戰場,抗日根據地軍民的英勇作戰;國際進步人士和愛國華僑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各個戰場的相互配合。

(3)如何才能發展健康的中日關系?(或:日本應怎么做?)

①正視歷史;②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諾;④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⑤與周邊地區、國家友好相處,開創中日關系美好未來。 (4)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等事件說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視歷史,軍國主義勢力有復活、抬頭的危險。 (5)如何才能促進中日之間的世代友好?

日本政府應教育國民正視歷史,反思歷史;中日之間應建立互信機制,加強經濟、軍事、文化和人員間的交流、對話和協商等。 (6)近代歷史上日本發動和參與的侵華戰爭

發動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1900—1901年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動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

(7)日本古代學習中國進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近代學習西方進行的改革是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善于學習吸收世界先進文化,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9)青少年應怎么做?

A、牢記歷史,珍愛和平。B、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使祖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勢力,面對歷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戰爭泥潭。

2、關于臺灣問題

(1)臺灣被割占及回歸: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2)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或:解放臺灣問題的有利條件): ①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②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共同的傳統文化。④有“一國兩制”等正確的方針、政策。⑤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有能力實現祖國統一。 (3)今天臺灣與祖國不統一問題的由來: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后,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到臺灣,從此,與祖國大陸分離。

(4)解放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前提;1995年,江澤民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6)今天祖國統一的阻礙因素:“臺獨”分裂勢力的分裂活動(最大威脅);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

(7)解決臺灣問題的兩種方式: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必要時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8)在祖國統一(臺灣問題)上,青少年應怎么辦?

①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②同“臺獨”等破壞祖國統一,分裂祖國的言行作斗爭;③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本領,報效祖國,使祖國強大。

3、中美關系

(1)兩次鴉片戰爭中侵略中國。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為主兇,美、俄為幫兇,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2)1922年,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為美國在中國的侵略擴張提供方便。

(3)二戰中聯合打擊法西斯;二戰結束后的扶蔣反共政策。 (4)新中國成立后遏制中國的冷戰政策。 (5)中美關系正?;?/p>

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6)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 現階段美國對臺軍售、維護臺灣“不統不獨”等問題的實質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全球戰略。

4、改革問題

(1)奴隸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歐查理·馬特改革。

(3)資產階級改革:戊戌變法;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

(4)社會主義改革:蘇聯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

5、農村、農業、農民問題

新中國成立后農村政策的四次調整(對生產關系的調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農業合作化(1953—1956年):即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農業生產合作社。結果:提高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結果: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破壞了農村生產力,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災難。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至今):作用: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大發展,農村富裕起來。 農村政策、制度的調整應遵循原則(啟示):

①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③尊重客觀經濟規律;④調動農民積極性。

6、江澤民十五大報告中所講的“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前進道路上的三次飛躍”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時代前列的偉人)

(1)孫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2)毛澤東,1949年新中國成立,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1956年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3)鄧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偉大決策,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7、中共所開辟的兩條正確道路

(1)毛澤東,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起點標志: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2)鄧小平,建設道路: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

兩條道路的共同點(啟示):立足國情、實事求是,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實踐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道路。

8、黨的重要會議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 (2)遵義會議(1935年1月,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意義:確立了毛澤東為首的新的黨中央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紅軍、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意義: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4)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的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內容: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意義: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他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十二大~十五大:鄧小平理論形成歷程。

9、中國近代化探索

(1)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口號:前期“自強”,后期“求富”)。

(2)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資產所階級革命派;代表人物:孫中山: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資產階級激進派;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兩面旗幟:民主和科學)。

感悟(結論):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經歷了哪些變化? 學技術——學政治制度——學思想文化。

10、歷史旅游、考察活動

(1)紅色旅游、黨的重要地點: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出發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國、首都)。

(2)歷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響):

南京:1842年《南京條約》;1912年1月,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27年4月,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殺;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4月23日,統治人民長達22年之久的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

廣州:林則徐虎門銷煙;《南京條約》開放廣州通商口岸;1924年廣州黃埔軍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宮),清都城,二次侵華戰爭入侵過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攻占北京),平津戰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接受和改編。

11、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業革命)(課本九上)

影響:①生產力:推動生產力快速發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②社會關系:加劇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和分化。

③國際格局: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課本九上)影響:①生產力:推動生產力高速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②社會關系:產生壟斷組織,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

義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

③國際格局:東西方經濟聯系密切,但差距進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形成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地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3)第三次科技革命(課本九下)特點:①、不僅涌現大量的科學成果,而且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

③、新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

影響:①生產力: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②國際格局: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4)啟示: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推動社會的發展,我們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②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技本領,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車、輪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車、飛機)。

12、近現代史上的國際(政治)格局

(1)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兩大軍事集團對抗——三國同盟(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三國協約(英、法、俄)→一戰爆發(1914—1918年)。 (2)一戰后的國際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通過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確立)。

(3)20世紀30年代、二戰期間的國際關系——1937年德國、意大利、日本結成侵略性軍事政治集團(軸心國集團);1942年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形成(標志: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4)二戰后國際格局——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形成標志: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結束于:1991年蘇聯解體)。

(5)當今國際(政治格局):暫時形成“一超多強”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是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定型。 總之,20世紀至今,國際格局歷經三次變化: ①一戰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②二戰后——蘇聯解體:蘇美爭霸的兩極格局。

③目前: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13、列舉世界史上的主要國際組織 政治:聯合國(UN)(1945年,雅爾塔會議)。經濟:歐盟(EN)(1993年)。 亞太經合組織(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

對峙的集團:一戰時(19世紀—20世紀初):三國同盟——三國協約。 二戰時:德國、意大利、日本結成的軸心國集團——國際反法西斯聯盟。 二戰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1991年蘇聯解體后華沙條約組織不復存在)。

14、為建立和鞏固資產階級專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頒布了哪些文獻?

英國:《權利法案》。 美國:獨立戰爭——19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 法國:《人權宣言》。1787年憲法。

《拿破侖法典》。南北戰爭——《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

15、美國歷史上發生兩次資產階級革命,其要解決的問題分別是什么?兩次革命途徑和過程有什么相同之處?取得勝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1)解決問題:第一次是爭取民族獨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第二次是維護國家統一,廢除南方的奴隸制。

(2)完成途徑過程相同處:途徑:都以戰爭手段解決,第一次是獨立戰爭,第二次是南北戰爭;過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軍事上一度受挫,處于不利地位,但經過艱苦斗爭扭轉局面,最終取得勝利。

(3)取得勝利的共同原因:兩次革命都是正義的事業,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經濟、軍事措施。

(4)看法: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正義的事業,是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的;只要采取堅定果斷的政治、軍事措施,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重要歷史認識及啟示

1、近代列強侵華戰爭中中國失敗結果的認識:落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個國家的尊嚴要靠實力來維護。

2、近代史上國共關系變化的啟示: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3、如何才能促進中日之間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應正視歷史,反思歷史,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中日之間應建立互信機制,加強經濟、軍事、文化和人員間的交流、對話和協商等。一個勇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民族會得到全人類的諒解;違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將遭到世界人民的唾棄;

4、中共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結論:社會主義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艱辛的、曲折的。社會主義建設一切從農村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要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制定政策必須從國情出發,不能脫離實際。

5、對臺灣問題的看法:臺灣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統一大業必將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發展兩岸關系和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符合當前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臺獨”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是不會得逞的;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任重道遠,需要我們長期奮斗。

6、日本學習中國和西方進行改革給我們的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善于學習吸收世界先進文化,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7、斯大林模式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啟示: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實踐中,直到改革開放前,也一直實行計劃經濟的運行機制,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響;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就是通過生產關系的調整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也是斯大林模式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8、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給我們帶來的啟迪:(1)結合國情,實事求是地進行改革,就能促進經濟發展。(2)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就能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3)“新政”是一次創新。它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為當今的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借鑒。國家應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以保證經濟的均衡發展。

9、如何去應對現今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各國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合作與交流,實現共同發展,構建和諧世界。

10、美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啟示:(1)國家統一,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2)國家要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11、全球化使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國外資本和先進技術,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促進民族經濟發展;我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市場經濟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制約,增加了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難度。

第五篇:2010年中考歷史熱點專題復習(1)

熱點問題

1、中日關系問題

(1)古代唐朝與日本的友好往來。

從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來唐朝: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日本,設計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東南沿??官量?日本侵略者)。

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

(3)列舉20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侵華史實;抗戰中中國人民的斗爭。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

B、國民黨:臺兒莊戰役(李宗仁);共產黨:平型關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團大戰(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4)近代歷史上兩次中日戰爭的結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原因:日本是一個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侵華蓄謀已久(客觀);清政府政治腐敗,妥協投降,軍紀敗壞(主觀)。

B、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共合作(主要);特別是敵后戰場,抗日根據地軍民的英勇作戰;國際進步人士和愛國華僑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各個戰場的相互配合。

(5)中日關系健康發展的根本問題?

如何正確對待日本侵華問題(日本是否承認侵華罪行)。

(6)如何才能發展健康的中日關系?(或:日本應怎么做?)

①正視歷史;②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諾;④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⑤與周邊地區、國家友好相處,開創中日關系美好未來。

(7)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等事件說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視歷史,軍國主義勢力有復活、抬頭的危險。

(8)你認為近年來中日政治關系結“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進中日之間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文部省通過美化侵略戰爭的新教科書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視侵華歷史。)

日本政府應教育國民正視歷史,反思歷史;中日之間應建立互信機制,加強經濟、軍事、文化和人員間的交流、對話和協商等。

(9)近代歷史上日本發動和參與的侵華戰爭

發動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1900—1901年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動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

(10)日本古代學習中國進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近代學習西方進行的改革是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應善于學習吸收世界先進文化,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11)青少年應怎么做?

A、牢記歷史,珍愛和平。B、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使祖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勢力,面對歷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戰爭泥潭。

2、關于西藏問題

(1)唐朝與西藏(吐蕃)的友好往來: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的友好關系;后來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給吐蕃首領尺帶珠丹,唐和吐蕃“和同為一家”。

(2)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元朝:課本七下

清朝:課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4)一五計劃期間(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課本八下)。

(5)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區(課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區勝利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了主人,進入社會主義階段,今天西藏成為我國的重要牧區。

(7)山東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眾稱為“活菩薩”。

(8)我國對少數民族實現的兩項基本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發展。

(9)從西藏民族歷史發展的基本進程中,得到哪些啟示?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團結是祖國統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結果;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才能促進共同發展、繁榮。

藏族:《弦子舞曲》;現宗教首領:十一世**(經中央政府批準)。

3、關于臺灣問題

(1)用史實說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①三國時,孫權派大將衛溫到夷洲(今臺灣),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②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③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臺灣府管轄臺灣,隸屬福建省,加強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2)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或:解放臺灣問題的有利條件): ①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②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有共同的語言、文字、共同的傳統文化。④有“一國兩制”等正確的方針、政策。⑤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有能力實現祖國統一。

(3)歷史上兩次被割占及回歸:

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1945年抗戰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4)今天臺灣與祖國不統一問題的由來: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949年解放戰爭結束后,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到臺灣,從此,與祖國大陸分離。

(5)解放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前提;1995年,江澤民提出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6)今天祖國統一的阻礙因素:“臺獨”分裂勢力的分裂活動(最大威脅);外國反華勢力的干涉。

(7)解決臺灣問題的兩種方式: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必要時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8)在祖國統一(臺灣問題)上,青少年應怎么辦?

①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義務;②同“臺獨”等破壞祖國統一,分裂祖國的言行作斗爭;③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本領,報效祖國,使祖國強大。

(9)九二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1992年)。

4、中美關系

(1)兩次鴉片戰爭中侵略中國。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為主兇,美、俄為幫兇,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2)1922年,華盛頓會議《九國公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為美國在中國的侵略擴張提供方便。

(3)二戰中聯合打擊法西斯;二戰結束后的扶蔣反共政策。

(4)新中國成立后遏制中國的冷戰政策。

(5)中美關系正?;?/p>

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6)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

現階段美國對臺軍售、維護臺灣“不統不獨”等問題的實質是為了維護美國的全球戰略。

5、改革問題

(1)奴隸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歐查理?馬特改革。

(3)資產階級改革:戊戌變法;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

(4)社會主義改革:蘇聯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

6、農村、農業、農民問題

(1)新中國成立后農村政策的四次調整(對生產關系的調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農業合作化(1953—1956年):即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農業生產合作社。結果:提高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結果: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破壞了農村生產力,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災難。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至今):作用: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大發展,農村富裕起來。

(2)其它涉及農村、農業或土地問題的知識點。

戰國商鞅變法,關于土地問題規定(課本七上)。明末徐光啟《農政全書》(中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自足”。日本大化改新關于土地問題規定(課本九上)。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課本九上),日本明治維新關于土地問題規定(課本九上)。

蘇聯的農業集體化、斯大林模式在農業上的弊端(課本九下P10弊端③):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農村政策、制度的調整應遵循原則(啟示):

①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③尊重客觀經濟規律;

④調動農民積極性。

7、江澤民十五大報告中所講的“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前進道路上的三次飛躍”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時代前列的偉人)

(1)孫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2)毛澤東,1949年新中國成立,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1956年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3)鄧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偉大決策,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8、中共所開辟的兩條正確道路

(1)毛澤東,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起點標志: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2)鄧小平,建設道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兩條道路的共同點(啟示):立足國情、實事求是,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實踐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道路。

9、執政黨建設(黨的重要會議)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義會議(1935年1月,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的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十二大~十五大:鄧小平理論形成歷程。

10、中國近代化探索

(1)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口號:前期“自強”,后期“求富”)。

(2)戊戌變法——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資產所階級革命派;代表人物:孫中山: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思想文化(資產階級激進派;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兩面旗幟:民主和科學)。

感悟(結論):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經歷了哪些變化?

學技術——學政治制度——學思想文化。

11、列舉中國古代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運動

中國古代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書坑儒。(2)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獄。

近代:

(1)新文化運動。(2)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3)歐洲啟蒙運動(伏爾泰等)。

12、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840—1842年,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3、列舉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所作的斗爭(從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方面歸納列舉)

(1)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聯系。

(2)康熙帝時,兩次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之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3)加強對西藏管轄:中央政府冊封**和**,1727年設駐藏大臣。

(4)加強對回部(新疆)管轄: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伊犁將軍,哨所。

(5)乾隆歡迎土爾扈特部回國。

14、歷史旅游、考察活動

(1)重訪絲綢之路(課本七上地圖;課本七下甘肅:敦煌莫高窟,飛天)。

(2)重走長征路(課本八上地圖)。

(3)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做導游、北京(故宮、長城)第一個在北京定都的統一王朝:元朝。還有明、清。

(4)紅色旅游、黨的生活重要地點: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出發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國、首都)。

(5)考察歷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響):

南京:1842年《南京條約》;1912年1月,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27年4月,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殺;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4月23日,統治人民長達22年之久的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

廣州:林則徐虎門銷煙;《南京條約》開放廣州通商口岸;1924年廣州黃埔軍校。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年度工作總結計劃下一篇:48個音標對應26個字母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