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教育與傳統文化論文

2022-04-23

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文化教育與傳統文化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摘要:青島黃海學院將高校語言文字工作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結合,以孔子“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國學院為平臺,以傳統文化特色課程為媒介,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初步形成了“面上推廣、點上突破;六藝并舉、四書奠基”的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文化教育與傳統文化論文 篇1:

初中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融合探析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文化在教學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把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教育有機融合起來,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同時還能繼承我國的數學文化遺產。本文就初中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融合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傳統文化教育;有機融合

引言:

中華民族具有源遠流長的文明史,在悠久的歷史歲月中孕育出來了大量的傳統文化,且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學生的學習也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所以,在初中數學教育課程中,老師們可以通過運用一系列的教學手段,將數學知識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魅力,增強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活動力,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質,繼承我國的數學文化遺產。

一、深度挖掘教材在初中數學課上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融合

想要把數學知識教學和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的融合,教師可以深度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內容,給學生介紹數學的背景致死以及相關知識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由來能夠獲得一定的了解,接著在給學生講解整節課的數學知識,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讓學生繼承我國的數學傳統文化。

例如,在進行《有理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有理數的歷史——有理數的錯誤翻譯,以此來增加學生對有理數知識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有理數知識的求知欲,進而主動的參與到有理數的教學活動中,接著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有理數的知識點,把有理數知識和九宮格結合起來,讓學生按照九宮格的方式來進行有理數知識的學習,如在9個格內,分別填入-2,-1,0,1,2,3,4,5,6,橫豎相加得數一致,以此來增加學生參與到有理數知識的熱情,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繼承我國的數學傳統文化。

二、結合實際生活在初中數學課上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融合

對于初中生來說, 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是他們最為熟悉的內容。因此,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把數學教學和傳統文化有機融合開展教學,

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數學知識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逐步增加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另外,還能讓學生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感受并學習數學知識,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繼承我國優秀的數學傳統文化[1]。

例如,在進行《軸對稱》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尋找一些剪紙的圖片,根據剪紙的圖片來發現剪紙的對稱性,以此來引出軸對稱的概念,接著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軸對稱的熱情,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了應該要掌握的數學知識,還在數學課上有機融合了傳統文化的教育。

三、利用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上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融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也越來越發達,和人類的生活也息息相關。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在給學生講解完整節課教學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對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查閱,使學生在互聯網上獲得一定的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傳統文化,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同時也繼承了我國數學的傳統文化[2]。

例如,在進行《勾股定理》的教學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了勾股定理的教學后,可以帶領學生想象一下歷史上所包含勾股定理的內容,接著在告訴學生在《周髀算經》里面就記載著“勾三,股四,經五”的內容,最后教師可以引導感興趣的學生在課下去搜索一些和勾股定理相關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來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古今結合帶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與整節課所講授內容有關的數學家的事跡,以此來增加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熱情,接著教師在讓學生感受我國在數學方面所展現出來的智慧,以此來激勵學生,使他們能主動的參與到數學教學課堂中,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并繼承了一部分我國的傳統文化。

例如,在進行《二次函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一下二次函數的發展歷史,接著在給學生講解二次函數的解題思路,最后教師在根據《紅樓夢》中的詩歌,來給學生出一個與二次函數有關的數學題目——假設一個風箏的周長(L)已經確定,要使它的面積最大,那么這個風箏的具體形狀該如何設計?以此來幫助學生鞏固二次函數的知識,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

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對教師的教學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把數學教學和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的融合起來, 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中學習數學知識,用傳統文化的魅力來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和動力,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同時還能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國的傳統文化走的更遠、更長。

參考文獻:

[1]陳新剛.初中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融合[J].科普童話,2019(33):2.

[2]王威.數學教學如何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融合[J].遼寧教育,2018(15):28-29.

作者:李玲

文化教育與傳統文化論文 篇2:

高校語言文字工作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

摘要:青島黃海學院將高校語言文字工作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結合,以孔子“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國學院為平臺,以傳統文化特色課程為媒介,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初步形成了“面上推廣、點上突破;六藝并舉、四書奠基”的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語言文字;傳統文化;育人模式

一、背景與現狀

語言文字工作具有基礎性、社會性的特點,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和支撐力量。高等學校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開展的重要陣地,做好高校語言文字工作,是社會和時代賦予高校的重要任務。陳春雷先生指出,“語言文字素質是大學生基本素質基礎中的基礎,對于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比欢?,目前高校大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卻不容樂觀,多數本科高校缺乏相對完善的語文類公共課程體系,人文教育受到某種程度的冷落,語言文字工作近乎處于被邊緣化的位置。

2016年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了《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弘揚傳播中華優秀語言文化,推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傳承發展。樹立和增強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索語言文字工作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開展育人工作,成為擺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青島黃海學院歷來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語言文字工作的有機結合。2011年學校在校園內立孔子銅像,建六藝壇、群賢道,以國學經典名句融入校園文化建設。2012年9月成立國學院。2013年起舉辦國學研修班和淑女禮儀班等特色班級,同時面向全校開設傳統文化課程,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近七年的辛勤耕耘,深入開展國學教育,以“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成為學校四大辦學特色之一。2017年學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時得到評估專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在工作實踐中,學校語委辦與國學院通力合作,將推進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傳承與開展國學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結合,并不斷進行積極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育人模式。

二、語言文字工作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育人模式主要思路

從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開展層面來看,高等院校承擔著語言文字教育與普及任務。學校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工作,作為一所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定位的民辦本科高校,學校在對大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方面,既有一般普通高校的共性,也有體現自身特點的個性??傮w而言,將語言文字工作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的詩教、書教、禮教、樂教等相結合,滲透孔子“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面上推廣、點上突破;六藝并舉、四書奠基”(四書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六藝則指禮、樂、詩、書、畫、舞等“新六藝”)是我們經探索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

三、語言文字工作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育人模式實施措施

以語言文字工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是高校的文化使命。學校在實踐探索中,以國學院為平臺,面向全校開設《國學基礎》課程及開展傳統文化講座,實現國學教育的有教無類(面上推廣);同時舉辦國學研修班、淑女禮儀班等特色班級,進行以“四書”和“新六藝”為載體的精英教育,實現國學教育的因材施教(點上突破)。

(一)有教無類,注重推廣普及,《國學基礎》課程寫入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將《國學基礎》課程列為通識教育選修模塊的必選課程,從而為語言文字工作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育人提供了制度保障。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的《國學基礎》課程得到日趨成熟和完善,課程在內容上以《論語》《大學》等經典章句為核心,結合禮教、詩教、書教,從而使學生國學課堂上感覺不到枯燥無味,而是能夠充分領略到國學經典文句的雋永與詩詞的無窮魅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曾探索將書法教育融入學生第二課堂,由國學院專業書法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書法,書寫內容以古典詩詞為主,柳公權云,“心正則筆正”,許多學生因此愛上書法,進入國學院深修有得。

(二)因材施教,開展精英教育,特色班級課程別開生面備具語言之美

如果說《國學基礎》課程是面上有教無類的推廣普及,那么國學研修班和淑女禮儀班的舉辦,則是點上的提高升華,是開展國學精英教育的有益嘗試和探索。特色班課程別開生面,體現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語言文字工作的深度融合。特色班的學生是從全校各專業選拔而來,修滿兩學年8個學分之后可獲得國學院結業證書。

對特色班學生的培養講究“四書奠基,六藝并舉”,四書的講習不求面面俱到,以領會宗旨,得其精要為綱領;六藝的課程則相對活潑生動。禮儀課程將古禮和現代商務禮儀相結合,體現古禮的內涵及現代的應用,國學課堂莊嚴誠敬,上下課行禮蔚成風氣。音樂課程則包括了古箏、古琴等,俗語講“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禮樂教室中時常傳來琴聲陣陣,學子流連其中,耳濡目染,身心愉悅?!皣昴幨窃娀辍?,《詩經》是深受學生喜歡的課程,《論語集聯韻譯》、《道德經集聯韻譯》則是國學院的特色教材,將經典的精華依韻集聯,更加體現了語言文字的簡約深美。學生自發成立了“國風詩社”,聚會研習,不亦樂乎。書法課程將許多學生帶入書道之門,使其小有所成。國畫課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吨铝贾穭t是國學院的靈魂課程,每次上課時學生都齊聲誦讀《教條示龍場諸生》,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和表達能力在此課程中得到了大力提升。此外,國學院還開設了茶藝、舞蹈等特色課程。

(三)寓教于樂,傳承吟誦藝術,使傳統絕學煥發生機

吟誦藝術與古典詩詞的結合,最能體現中華民族語言文字之美,通過對古典詩文的吟誦,“能夠重回詩歌產生的‘聲音現場’,更為深切地理解和體會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審美韻味”?!耙髡b是詩教、樂教,寓教于樂,寓教于美。舊式正統教育傳播國學,吟誦堪稱最重要的教學方法”。新中國成立后吟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當代更堪稱絕學。

為傳承吟誦絕學,國學院先后邀請中華吟誦學會理事林打打,琴島吟誦社社長王畬來校講學、授課。國學研修班、淑女禮儀班一時吟哦之聲不絕,莘莘學子從對吟誦的不解、質疑,到歡喜信受,傳習成風,從而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學校曾同時邀請青島市古琴協會名譽主席、著名古琴家姜抗生先生與林打打老師來校進行學術交流,當時由姜先生撫琴,林老師吟誦《詩經·關雎》篇,希有難得,一時成為美談。

四、語言文字工作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育人模式實施成效

(一)經典育人成效顯著,特色班級成果喜人

語言文字是國學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墩撜Z》等國學經典則將語言文字之雋永與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完美融為一體。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使我們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成效與可喜成果。

2015年,中國孔子基金會授予學??鬃訉W堂“最具人氣獎孔子學堂”稱號;淑女禮儀班學生參加山東省大學生中華傳統茶藝表演大賽,獲團體與個人三等獎。2016年,國學院學生參加山東省首屆《論語大會》,一路過關斬將,獲得省級二等獎的佳績;團中央授予學?!扒嗄曛晣鴮W教育示范基地”稱號。2017年,《國學基礎》課程獲得學校優質課程建設立項。2018年7月《國學基礎》課程獲得學校思政課程建設立項。2019年4月山東省首個高職高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調研報告出爐,學校的辦學經驗得到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認為成績突出、特色鮮明,可作為典型案例向各高校復制、推廣。

(二)詩教書教結出碩果,吟誦絕學后繼有人

詩是最美的語言。詩教與禮教、樂教、書教相結合,則成為語言文字與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的載體與媒介。學校的詩教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2013年中華詩詞學會授予學校國學院“中華詩詞培訓基地”稱號。2014年山東省詩詞學會授予學?!褒R魯詩教先進單位”稱號。吟誦絕學也“后繼有人”,2015年國學院選拔學生參加青島大學生國學經典吟誦大賽,喜獲二等獎。2018年國學院學生參加“讀中國”山東省大學生詩文誦讀大賽,獲得原創本科高校組三等獎;參加中華經典吟誦大會,經專家團品鑒,被中國孔子基金會評為“吟誦傳習人單位”。

五、結語

中華優秀語言文化中蘊藏著中華文化深厚的精神基因,做好高校的語言文字工作可謂使命光榮、任重道遠。青島黃海學院將語言文字工作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社會肯定,為探索新時代高校語言文字工作的定位與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路徑。

參考文獻:

[1]陳春雷.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模式改革探究[J].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8(10):82.

[2]楊叔子.國魂凝處是詩魂[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5.

[3]王偉.傳統吟誦的當代價值[J].鄭州師范教育,2016 (1):79.

[4]劉勇剛.論吟誦[J].文學與文化,2016(2):35.

作者:張維霖 焦立濤 薛海勤 楊梅 強玉紅

文化教育與傳統文化論文 篇3:

詩詞吟唱與傳統文化教育

教育部在2014年印發了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 3號),對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做了明確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敝袊鴤鹘y教育的法寶之一就是誦讀經典。

通過古譜傳播詩詞經典

古代文人的詩詞文賦是用唱、吟、誦等各種形式進行創作,這里的唱并非歌唱,而是吟誦,因為漢語本身就有聲調,只是語言的聲調和音樂的旋律節奏并不等同。對古譜詩詞進行譯介和傳唱,能為古代樂譜的傳承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2018年7月,筆者有幸參加了上海音樂學院國家藝術基金古譜詩詞傳承人項目培訓,在歷時一個月的封閉式訓練中,從古譜詩詞的整理與闡釋、譯介與編配、創作與表演、教育與交流四個方面,對古譜詩詞的傳唱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古譜詩詞是用中國古代的記譜法記載的詩詞和樂曲,其中包括詩譜、詞譜和曲譜。中國古代記譜法的種類繁多,甚至一種樂器就有一種記譜法,其中包括聲曲折、宮調譜、俗字譜、工尺譜、減字譜等,這些古代樂譜與五線譜和簡譜最大的不同,即古譜詩詞是將漢語言的聲音和意義充分融合到一起,追求情感、語感、樂感、美感的和諧表現,有時容易和吟誦混淆,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古譜詩詞具有特定的音高和節奏,體現了中國式的審美情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項目在學校的試行

作為全國僅有的三十位古譜詩詞傳承人之一,筆者深感責任重大,項目結束后就著手籌備古譜詩詞的傳承和推廣。2018年,筆者成功獲得煙臺市牟平區青少年古譜詩詞傳唱項目資助,以牟平豐金國學學校為試點開展古譜詩詞培訓工作,該項目還獲得了2020年煙臺團市委組織的第二屆煙臺市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以及網絡評選金獎;2019年又在山東省文化廳重點課題“音樂療法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工作中的探索及應用研究”中引入曲譜詩詞傳唱,在高職院校學生音樂療愈的研究中首次增加了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元素。

項目的教學資料主要來自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魏氏樂譜》和《碎金詞譜》中的詩詞(1768年,《魏氏樂譜》5卷在日本印行,收錄詩詞曲譜217首;1844年,謝元淮編成《碎金詞譜》14卷和《碎金續譜》6卷,收錄詩詞曲譜800多首),曲譜主要采用工尺譜進行翻譯研究,基本上保留了古譜的原貌,將沉睡在博物館中的無聲樂譜變成了鮮活的有聲音樂。

開宗明義《孔子頌》

吟誦、琴歌、工尺譜的對比教學

吟誦調、琴歌彈唱和古譜詩詞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也存在很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同一首詩詞可以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呈現。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用吟誦方式來展示,還可以讓學生體驗此詩在琴譜、工尺譜以及古代樂舞中的其他演繹形式。

1.琴歌《陽關三疊》

《送元二使安西》有琴歌、工尺譜兩個版本,分別體現出不同的樂曲風格。流傳較廣、為大家熟知的樂曲是夏一峰傳譜、查阜西演奏的琴歌《陽關三疊》(如圖),采用的是減字譜,傳譜者在前人基礎上進行了加工處理并融合了自己對原譜的理解,使整個樂曲情感非常豐滿,更接近藝術歌曲的特點,也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完整性。

2.工尺譜《陽關曲》

《魏氏樂譜》中此詩名為《陽關曲》,屬于典型的邊唱邊舞的代樂舞,從譜面上即能清晰地感受到樂曲的節奏感很強,一唱三和,體現出古人依依不舍的離別情愫。與琴歌《陽關三疊》的曲風存在較大差異,相形之下《陽關曲》的音樂別有一番“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與詩作表達的情緒也非常契合。在表演過程中可加入舞蹈,伴隨打擊樂器進行唱和,能更好地傳達出此曲的韻味。這種形式還能對一些有不良情緒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一方面唱歌和打擊樂演奏都能將學生內心不能言說的潛在心理郁結進行宣泄;另一方面音樂能夠產生愉悅情緒的多巴胺,從而起到很好的調節不良情緒的作用;再一方面,學生通過集體的唱、合、奏、舞等形式,能夠產生良性的人際互動,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更好地緩沖學生不合理的認知,最終達到療愈身心的目的。

3.吟誦調《送元二使安西》

此外,還可以用吟誦方式來呈現這首詩。依靠漢語的音調來表達詩歌的情感,不拘泥于某種音高節奏等音樂元素的限制,其適用面更廣,與各地區的方言聲調結合更加緊密。吟誦調樸實自然、不假雕琢,與前二者相比,表演性要弱,但即興性則更強。吟誦、琴歌、古譜都是古詩詞的不同表現形式,都有唯美的音調,但風格各異,可以多管齊下、對比教學。讓學生認知到三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但均以各自的方式延續著傳統文化精神的命脈。

傳承工作初見成效

經典文化的感染力

在最初推廣古譜詩詞的過程中,業內許多人士擔心,針對普通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推廣古譜詩詞難度較大,因為無論從古譜翻譯到學習,還是對古詩詞的演唱到理解都非常艱澀難懂,非音樂專業學生很難掌握。然而,無論在高職院校還是在中小學校進行推廣,這些問題都不復存在。

初次上課時,很多學生課間都在打鬧嬉戲,甚至交頭接耳,可是學完一首古譜并能演唱之后,學生們反而能夠自覺地安靜下來,用一種嚴肅崇敬的狀態進行演唱,這的確讓人始料未及。學生逐漸對學習古譜詩詞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不僅出現不愿下課的情況,下課之后又會問老師什么時候還能再上這門課。那些所謂“艱澀難懂、難以推行”的擔憂,在血濃于水的傳統文化精神的感染下都已煙消云散。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并非教師本身教授的水平高,而是古譜詩詞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以及流淌于中國人血脈中的文化情結扣動了學生們的心弦,能夠讓他們自覺地安靜下來并繼續學習下去。

項目組的其他工作

在項目推廣的同時,筆者還承擔了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也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講授工尺譜的翻譯和演唱,待學生畢業工作之后,就能將古譜詩詞順利推廣到幼兒園,實現了經典傳承“從娃娃抓起”的無縫鏈接。在沒有任何音像制品的古代,古人很難直接領略古代樂曲的真實面貌,很多場景需要通過詩文去揣摩、去想象。而當這些沉寂在古籍中的樂譜躍然紙上,卻能引領我們初步探知古人的情感生活。音樂本身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以歌唱的形式學習古詩詞可以引發學生極大的興趣,古譜詩詞的傳唱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并因此帶動了更多的同學投入到古譜詩詞的學習當中。

林語堂先生說:“詩歌幾乎是中國人的宗教?!蔽覀兘淌诟呗氃盒W前教育專業學生學唱古譜詩詞,在學生畢業工作后就會教授幼兒園的孩子們學唱古譜詩詞,以此方式進行代際傳播;教授中小學生學唱古譜詩詞,他們長大之后,又會以各自的方式進行放射式傳播;通過教授社區居民吟唱古詩詞進行區域傳播……以全方位多視角的傳播方式將古詩詞用唱、吟、誦、奏、舞五位一體融合貫通的形式進行傳承,力求讓更多的國人將屬于我們的“宗教”重新復原,讓吟誦和古譜詩詞等古老藝術形式煥發出嶄新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陳澤民.《工尺譜入門》[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4.12

[2]錢仁康.《請君試唱前朝曲——<碎金詞譜>選譯》[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5.9

[3]漆明鏡.《魏氏樂譜》[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6

[4]孫玄齡 劉東升.《中國古代歌曲》[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3

[5]《古譜詩詞傳承與當代詩詞文化國家藝術基金古譜詩詞傳承人才培養項目綜述(上)》楊賽

[6] 王乙婷.繼雅開新,給詩詞插上音樂的翅膀——古譜詩詞歌曲創作的點滴經驗[J].歌唱藝術,2019(05):52-59.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9山東省文化廳重點課題“音樂療法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工作中的探索及應用研究”立項號:ZD201906080階段性成果。

作者:趙雪暉 程瑜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我國幼兒園健康教育論文下一篇:審美教育與舞蹈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