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筑業畢業論文范文

2023-03-27

建筑業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4月26日發布《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構筑建筑業2020藍圖,以及實現藍圖的路徑。據此分析:一、傳統建筑市場將出現負增長,傳統企業或將面臨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的尷尬處境。二、招投標方式將發生改變,市場競爭環境將改善。在民間投資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試行由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推進招標投標交易全過程電子化,促進招標投標過程公開透明。三、企業資質標準將再次被修訂,資質將被弱化。資質標準還將有重大調整,資質類別要減少,對“掛證”的查處力度將更大,處罰力度會更大,不管是企業資質申報,還是個人執業,信用將成為重要的考量指標;四、推進建筑市場的統一開放。打破區域市場準入壁壘,取消各地區、各行業在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外對企業設置的不合理準入條件,嚴禁擅自設立或變相設立審批、備案事項;五、探索工程款支付擔保,施工企業權益將得到保障。加強履約管理,探索通過履約擔保、工程款支付擔保等經濟、法律手段約束建設單位和承包單位履約行為;六、強化建筑施工安全監管。強化對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機械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管理,以及對不良地質地區重大工程項目的風險評估或論證;七、全面完成營改增、完善保證金制度。

建筑業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分包制度是建筑業不可缺少及永久性的特色,安全專業人員應考慮如何對分包商作出更有效的控制,以期改善工地的安全水平。

關鍵詞:分包;承建商;層層分包;安全計劃

一、建筑業的分包制度

分包制度有兩種不同的模式,首先是提供專業技能的分包商,它們并非由總承建商提供特殊技術或非其資源所能承擔者,例如升降機安裝承建商、涉及機電設施或搭棚工人。其次,是有慣例將分包工作再分多重轉包。這可能曾發生在專業分包商身上,但最有可能與半技術或非技術性勞工的工作有關。最明確的一點是,分包制度是建筑業不可缺少及永久性的特色。減少過度分包是可行及適宜的,但事實上采用分包對建筑業的效率及競爭力能作出重大貢獻,任何想將分包制度廢除均不切實際?;诜职贫炔粫?,安全專業人員應考慮如何對分包商作出更有效的控制,以期改善工地的安全水平。

1、分包制度有關的安全問題 首先,是如何可以有效的管理工地安全。大部分國家的法例都規定總承建商須建立有效監管工地安全的制度及程序。在多重分包制度的情況下,要履行此責任變得難上加難。相關的問題是安全培訓與安全意識方面。這是工地安全策略方面的主要關鍵因素。理想的做法是為工地的所有工人提供安全培訓最基本的標準水平,不論個別工人的雇主是誰。但如有多層分包制度,這實難以達致,而逃避培訓責任機會亦較大?,F在所有的承建商都規定項目上所有工人都要參加基本工地安全培訓課程。但這并非一個適用于全球的規定,2004年一個數據顯示,有20%工地受傷的工人完全沒有接受過培訓。有些工地規定安全技術教育作為基本培訓的條件。有很多機會是此等受傷工人可能屬多層分包及趨向低層。

從過多分包導致的安全問題的根源乃是工程層層分包,每層都賺取利潤,最后承包者常沒有,甚至全無資源用作安全造成的,即使他們有意識及興趣投資于安全方面,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施工人員流動大,工人經常轉工,尤其在勞工短缺時。工地勞工轉工率高構成了對安全培訓、有效管制,以及承諾訂立安全制度及程序方面的問題。這均對希望改善安全水準的總承建商及專業安全人士構成難以控制及解決的問題。

2、客戶扮演的角色 客戶委托承建商進行施工并支付工程費用。作為給予承建商報酬,客戶在工地安全問題上是具有權力及影響力的,但在許多情況下客戶對這問題漠不關心甚至不知道問題存在,有時候客戶的要求更不利于工地施工的安全標準。這多發生在客戶的首要考慮是工程以最低價格及在最快的時間內完工。這直接導致削減安全基本要求,及對需要盡快完成工程的承建商增加壓力,這同時會危及承建商考慮安全的基本要求。在此等情況下,總承建商對工程速度的要求及缺乏提供基本安全的資源,均極大影響分包商的表現。

當客戶想改善工地安全的水準,成效可以很顯著。例如許多客戶對承建商及分包商采用一系列獎勵,因而工地安全達到及維持在良好的水平。這些客戶的工地意外率在過去十年間相比私營機構工地持續及顯著地低。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哪? 過程的關鍵在于投標/承包階段??蛻粼谕稑穗A段擬訂對有關承建商安全標準的要求。這包括承建商必須達到符合要求的目標意外事故率、提供安全資料及競投承建商的歷史,以及明確良好安全表現可獲獎勵,而持續表現欠佳的將面對重罰。在工地展開工程時,承建商知悉安全表現優異施行財政上的獎勵計劃,安全制度適當的制訂及有效運作者可以得到獎金。反之,將向其施以財務上的處罰方式,或是在未來一段時間不能投標。從而大力推動了承建商確保所有分包商在安全制度下運作,并驅使承建商對工地上的分包商的活動施行更有效的管制。 客戶亦可利用承包條件,以減少分包及多層分包至合理的水平。這并非否定承建商或分包商的法定權益,而是清楚確定多層分包不獲客戶接納。因此,客戶如欲對工地安全水準有一定影響,可透過承建商,利用分包制度之利,發揮最佳功用,減低甚至消除因分包工程而導致的工地安全問題。此等權力應屬客戶自愿行使。

3、承建商扮演的角色

3.1 確保分包商在工地達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許多承建商在投標/承包階段制定一個安全計劃,而積極進取的客戶要求有一個安全計劃。計劃涵蓋面需詳盡廣泛及直接和承包工程有關。承建商須確保所有工地的分包商對計劃均明了,并預備與計劃所制定的制度及程序配合。承建商須確保通過對分包商在工地上安全表現的監察,督促分包商實在地將承建商擬訂的安全標準付諸實踐。安全標準及安全意識的培訓是預防施工意外事故極其重要的一環,且此亦為承建商的部分責任,以確保分包商工人均訓練有素?;九嘤柨赏高^定期的工地安全會議、安全技術交底去加強,且承建商須確保分包商的工人均參與此重要的推動計劃。概言之,承建商須透過訂立良好標準監管實施,嚴格執行基本培訓及安全持續訓練,并呼吁所有分包商參與所有相關活動。

3.2 評估法律規定,確立安全狀況及管制分包商的活動

最重要的一點是法律的規定只是代表監管的最低要求,而多于現行安全慣例的最佳標準。其目的在于確保工地有一個基本安全的水平,并對未能符合基本水平者施以懲罰。在大部分發達國家,安全法例的規定乃低于表現最佳公司所施行的水準。在香港,工地安全法例適用于開展的建筑工程,并與承建商的活動大有關系。 二、三方長期的伙伴關系 總承建商及分包商必須知道一系列緊扣相連的規定,以確保健康及安全問題視作在工地上每個人須負的責任,而非單一方面所須承擔??偝薪ㄉ碳胺职倘缒苷J識到對其相互職責與責任在法律上有較明確的定義將有所得益。 最后,再談談客戶、承建商與分包商之間的關系。我們須通過發展三方長期的伙伴關系,而非僅憑單一份承包合約偶然地靠攏在一起。這在質量、成本及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均已被確認。承建商,尤其是與專業分包商之間的長期伙伴關系,促使雙方為良好的安全水平努力,制定工作安全的有效方法,以及培養工地的相互職責。其意義在于各合約能否都如此,并加以發揮效用,而非每份新合約從頭開始,但這卻是世界建筑業的一個普遍特色。

三、總結

概言之,我們要接受分包工程將成為建造業中一個重要元素。處理由分包工程產生的安全問題的策略不在于為制度覓替代方法,而是力求運用切實的改善措施。重要一點是,問題不能獨立針對分包商而可以解決,而是需要分析工地上各主要參與工程者所能作出對改善情況的貢獻??蛻羰窃诟纳撇呗陨系闹行狞c,作為支付承建商報酬,客戶可以要求透過投標/承包程序而達致高安全水平??蛻艨上虺薪ㄉ淌?,從而使分包商維持在法定標準范圍內,并規限了多層承包合約。承建商如有意在這方面下工夫,可確保工地安全計劃的安全制度及程序都得到所有分包商的遵從。這需要作出承諾及堅持不懈,這是可以達成的。法例在這方面亦可以幫助,可以透過制定法律將良好例子規定為適用于各有關方面。將分包商的法定職責,以及承建商與分包商之關系仔細劃分,并列入法例中。長遠而言,在訂立客戶、承建商與分包商之間更持久之合作伙伴關系,對工地上所有工作人員均有重大的影響。如對安全模范客戶及承建商在這方面已采納的制度作更普遍的認同,則因使分包制度而衍生的安全問題得以大為減低。

建筑業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印作為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二,都有著悠久和燦爛的文明。本文作者有位朋友在印度從事了5年的建筑施工財務管理工作,從他那里了解到了相當部分的印度稅法,正值國內“營改增”的形勢大有燎原之勢,借此通過本篇論文,將中印稅制之間的聯系和發展呈現給讀者,以便從中發現我們改革的方向和不足之處。本文以國內某大型建筑施工企業的中外實踐為例,通過分析現行的中印稅制,主要是增值稅和營業稅方面,比較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對照國內建筑業“營改增”的發展方向,逐步闡述作為國內建筑施工企業應如何應對“營改增”,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更好地為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場經濟服務。

【關鍵詞】營改增 增值稅 營業稅 中印比較

一、背景分析

中印兩國在其悠久的歷史文明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外來勢力的侵入和壓迫,因此在其稅制建立過程中都有相當部分的外來影響因素。印度受英國殖民統治近200年,盎格魯—撒克遜的法律體系對其影響頗深,乃至于稅法體制也一襲英國傳統,現在的印度大部分的稅法都源自其未獨立前的英國根基,所以看到一些印度20世紀30年代的法律現在還在執行就不足為怪了。中國通過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爭取了民族獨立,解放初大部分法律參考蘇聯模式,初步建立起新中國的稅法體系,后經文革洗禮,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借鑒各國優秀的管理經驗成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流。與此同時,中國的稅制改革也走上了快速路,從70年代末引進國外稅制到80年代初初步建立符合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稅法體系,再到90年代的全面稅制改革,一直到最近的“營改增”實踐,每一步都在不同歷史環境下推動了中國稅制改革的步伐。

二、比較分析

印度源自海洋法系,法律大多來自案例判決,這個通過翻閱印度大部分稅法解析可以看到,里面摻雜了很多的案例分析,以他們不斷更新的速度,所以到目前已形成了很厚的大部頭,以主要稅種所得稅、增值稅和服務稅為甚。在這里首先解釋一下印度的稅法管理體系。印度的國家治理結構是邦聯制的,每個邦都有自己相對獨特的一套稅法體系,而中央政府也有自己完整的稅法體系,其中所得稅和服務稅由中央政府制定法律,增值稅由各邦制定法律,因此在我們實際操作過程中會有很多不便。

在這其中印度有以下幾點特色:第一,中央政府在各邦制定的增值稅的基礎上規定了跨邦銷售的貨物需要繳納中央銷售稅(Cental Sales tax,簡稱CST),一般稅率為2%,在進行跨邦貿易時還需憑借一張路單,否則即為違法。同時對跨邦貿易的貨物,有些邦還會征收相應的ENTRY TAX(過境稅),這是他們貨物銷售方面的一大特色。第二,印度的服務稅與國內的營業稅也不相同,英文名為Service Tax(簡稱ST),是僅對勞務及相關服務進行征收,稅率一般為12%,允許抵扣。在對建筑勞務進行征收服務稅時會將建造合同中的材料費剔除而不合并征收,這點是與國內現行的營業稅大為不同的地方。如果無法分別材料費和人工費,那么就需要合征,統一稅率為4%,對于這樣的工作合同,印度政府還需要企業預繳一部分工作合同稅(Work Contract Tax,簡稱WCT),作為未來繳納增值稅的抵減項。第三,印度的發票管理相對寬松,每個商戶都會自制符合要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發票,在國內這是不允許的,而只能開具國家統一印制的標準格式發票。印度政府是如何對這些零散發票進行管理的呢?這個一般是通過月度或季度的報稅進行,如果你想進行稅額抵扣,那么就需要提供上家已納稅證明,這樣一環扣一環就保證了征稅的效率。第四,外國企業在印度要取得所得稅的優惠可以根據195法條進行申請,通常都會獲得優惠稅率證書,否則外國企業將要被征收40%的預繳所得稅,這是相當恐怖的。其他的印度特色方面還有很多,例如消費稅的抵免和返還,以及途中銷售的相關規定對我們都是有相當的借鑒意義。但考慮到篇幅的問題,在本文中我將重點通過對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比較來闡述中國目前“營改增”的相關問題。

三、重點分析

中國自1979年在個別地區的機械和農機具等5個行業引入增值稅,1984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對幾大支柱產業12類貨物實行增值稅,1994年進行稅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包括修理修配和加工勞務,同時對其他勞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征收營業稅,2009年為了鼓勵投資,促進技術更新,逐步實現了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變。

我國某大型建筑施工企業2006年進入印度建筑領域進行總承包施工,面對全新的稅法體系,如何規避稅務風險成為了項目運作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從財務經驗來說,總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在總包合同簽訂時將間接稅不納入合同總價范圍內,也就是將增值稅和服務稅等按照印度當地稅法要求單獨結算,因此國內預算員在進行合同定額測算時需要將這部分費用扣除考慮,從而降低投標報價總額,但在實際結算時我們可以根據相關稅法規定而進行相應的間接稅結算,而不影響項目的整體效益。第二,根據印度的稅法特色,我們充分利用印度稅法的相關規定,將總包合同拆分為服務設計、供貨和工作合同幾個合同單獨簽訂,這樣的話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復納稅問題,雖然會產生有意避稅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實事求是地操作,保證手續齊全就可有效應對。在這個方面一個是考慮所得稅的預繳問題,一個是考慮工作合同稅的預繳問題。第三,對于跨邦采購貨物盡量采用途中銷售的模式,直接在貨物運輸途中將貨物的所有權轉移給業主,這樣既避免了二次征稅,也有利于業主對物資的管理和結算。

正是借鑒于印度海外的施工經驗,某大型建筑施工企業在國內承攬項目時也會根據中國現行增值稅和營業稅的相關規定進行合理籌劃。例如在組織結構方面,單獨設立設計公司、鋼結構公司以及混凝土公司等,單獨簽訂設計和供貨合同,避免國內營業稅不區分材料費和人工費而導致的重復納稅問題的產生。這在國內稅法中可籠統稱為兼營行為,當然這是對一個企業集團來說的。而當建筑施工企業與甲方業主簽訂了總包合同,那就是混業經營問題,這樣就會按照營業主體的主營活動來判斷到底是適用增值稅還是營業稅,因此這樣也會對稅務征管產生難題。

根據國務院的初步規劃,建筑業“營改增”適用稅率為11%。根據中國建筑會計協會的調研結果來看,就收到的66戶建筑施工企業的有效樣本來看,據實統計測算2011年應繳納的增值稅與原繳納的營業稅相比,增加稅負的企業有58家,占66家的88%。因此2014年的“營改增”將建筑業的改革推后了,實在因為建筑業牽涉面太廣,關系錯綜復雜,搞不好會影響改革的大局。

造成稅負增加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為設立的“營改增”適用稅率過高,目前國內建筑施工企業的毛利率普遍較低,一般維持在3%~7%區間內,較好的可以達到10%,相比較現行的營業稅率3%,理論上11%的增值稅率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但是由于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無法取得專用發票的問題,針對目前憑票抵扣的現狀,實際增值稅率會更高。第二方面是因為成本結構不平衡造成。目前國內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主要以勞務承包為主,人工成本比例較高,而且部分原材料,例如砂石料等很多從當地農民手中采購,無法取得進項稅票,也會造成稅負增加。最后,由于存在大量的存量資產無法獲得抵扣而造成稅負增加,例如以前年度購置的大型機械設備。

雖然“營改增”的改革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部分建筑企業的整體效益,甚至影響整個經濟的平穩運行,但是建筑業的“營改增”的總體趨勢不會變,它將對整個建筑行業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企業轉變經營觀念,規范企業運作,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等。

四、結論和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和研究,我們不難看出在中印兩國的稅制對比研究中,區別是存在的,差異是不小的,但總體趨勢是一致的。結合對印度相關稅法的研究,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在進行建筑業“營改增”的改革中需要當權決策者予以考慮:

第一,建筑業“營改增”的稅率問題。參考印度的工作合同綜合稅率4%,我認為國內建立與整體建筑業毛利率相聯系的增值稅率比較符合行業的發展規律,可以設定浮動稅率,每年根據上年的建筑業整體毛利率來測算和設定當年的增值稅率,不斷推動建筑業的發展。

第二,集團公司的治理問題。面對“營改增”不可逆轉的趨勢,應提前策劃,早做準備,及時進行組織機構調整,明確分工和內部責任制,設立專業化公司,講究協作,共同參與項目的施工建設,獲得足夠的增值稅進項稅源。

第三,平衡成本結構問題。建筑施工企業應逐步提高機械技術的投入力度,加大研發,進行設備的升級換代,除保留核心團隊外,將輔助協作勞務外包,平衡財務整體成本結構,保證人、機、料的合理比例,爭取增值稅進項稅合理最大化。

第四,對存量資產的征稅問題。參考其他行業已實行的存量資產增值稅相關規定,對于改革前已購置未享受稅額抵扣的資產進行處置時,可以使用優惠稅率,對于繼續投入使用的可考慮按照折舊進度予以一定的應納稅額抵免,減少企業因存量資產無法抵扣而短期增加的稅負問題。

第五,當期稅額較大對現金流的影響問題。建筑企業往往會面臨拖欠工程款的問題,這樣也會造成產生了納稅義務而無現金繳納的問題。在這一點上需要我們當權決策者額外需要注意的,因為這往往會造成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我建議所有需要待抵扣的進項稅發票只有在款項完全付清的情況下才允許抵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增值稅繳納的連續性。

第六,建筑業“營改增”應與不動產聯合進行問題。目前建筑業上游的增值稅問題基本可以解決,如果下游房地產業無法進行抵扣,也就相當于將建筑業的出口堵死,也會造成成本增加。如果聯系上下游都能獲得抵扣,那么實行“營改增”改革將會順暢很多。

第七,部分進項稅發票無法取得問題。針對目前的砂石料采購發票問題,可參考現有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直接從農業生產者手中采購農產品的相關規定,直接規定抵扣稅率。

最后,鑒于未來建筑業“營改增”政策的不確定性,為了減少過渡時期的麻煩和對現金流的影響,對于2014年底尚未開具營業稅票的,應及時開具。讓我們以全新的姿態來迎接建筑業“營改增”改革的到來。

參考文獻

[1]財稅【2011】110號關于印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的通知.

[2]THE CENTRAL SALES TAX ACT,1956.

[3]THE HARYANA TAX ON ENTRY OF GOODS INTO LOCAL AREAS ACT,2008.

[4]THE HARYANA VALUE ADDED TAX ACT, 2003.

[5]WORKS CONTRACT (COMPOSITION SCHEME FOR PAYMENT OF SERVICE TAX) RULES,2007.

建筑業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筑行業已經成為我國的重點支柱行業之一。但是目前,我國建筑業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安全事故發生率居高不下,給施工企業和建設項目的業主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了我國建筑業的持續發展和建筑企業的競爭能力。所以,建筑企業建立實施現代化安全管理制度就成為實現安全生產和提高建筑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管理

前言:

安全管理是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設備的運行安全,產品使用的安全,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穩定需要。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企業的安全管理系統是人、社會、環境、技術、經濟等因素構成的大協調系統。而我國建筑企業實行的傳統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種種弊端,己經不適應現代建設工程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建筑企業建立實施現代化安全管理制度就成為實現安全生產和提高建筑業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

一、我國建筑業安全管理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根據2004年的統計數字,目前建筑企業達4.5萬個,建筑業從業人員3050萬人(其中80%以上為農民工),占全國工業企業總從業人員的三分之一強,占全社會從業人數的5.06%,占全世界建筑業從業人數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歷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基本建設。2004年我國基本建設投資達到14440億元,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6.6%.近幾年來,建筑業總產值平均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

從建筑業所有制結構來看,現有國有建筑企業9458家,占整個建筑企業5%,從業人數765萬人,占建筑業人數的25%;城鎮集體企業26.818家,占整個建筑企業的60%,從業人數1003萬人,占建筑業從業人數的33%;鄉鎮建筑企業和個體建設者的從業人數占整個建筑業人數的42%。如此的產業規模、發展速度、結構布局和施工層次以及龐大的施工現場和施工隊伍,給建筑業安全生產管理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歷史上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建設。建筑安全與健康水平在管理上、技術上進一步提高,可使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建筑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得到更好的保護,使建筑業避免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經濟損失,使成千上萬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少遭受一些傷害和痛苦。經過幾十年的探索,世界各國,特別是英、美、日等國在職業安全與健康方面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積累了大量經驗,建筑業的傷亡率持續下降。我國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筑業的因工死亡率也在不斷下降。

二、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伴隨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高潮,東方市也迎來了2013年的城市大建設年?;仡檮倓傔^去的2012年,我市的建設速度和規模均是歷史上最好的一年,從庫區移民到市政基礎設施和道路管網改造工程;從保障性住房到房地產開發,還有校安工程等,單就建筑面積就將近200萬平米(含跨年度未完工項目),可說是點多、量大、面廣,成就喜人,總量超過了建省后多年的總和。我市目前的安全生產雖說是總體受控,但卻是形勢嚴峻。深刻剖析我市的建筑市場,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1.施工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員不到位,安全責任制不能落實到位。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是保證建設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證,但是,部分施工隊伍安全管理意識淡薄,僥幸心理嚴重,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認真落實到位,不按要求配備安全管理人員,或安全管理人員身兼多職,致使施工現場違章作業行為不能及時制止和糾正,安全隱患不能及時發現和整改。2.監理市場混亂,監理企業形同虛設,流于形式。專業監理人員到位率低,責任心不強,未能有效履責。個別監理人員專業素質低,不能及時發現和意識到質量安全隱患,更別提及時解決問題和消除隱患。給我們的安全監管徒增了很大的難度;

3.監管力量嚴重不足,由于東方市近年的建設工程量急劇增加,而監督站現有專業監督員10人。人均監管建筑面積近20萬平米,個別監督員監管建筑面積達30萬平米以上,超過了全省和全國人均監管水平。由于歷史原因,監督機構大而不強,人員多而不專。從事安全監督基本上是邊干邊學,難以勝任。同時,隨著我市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大體量的項目建設大量涌現,導致受監面積在逐年增加,這些受監工程又遍布城鄉各鎮,需要監管人員往返奔波,每天相當多的工作時間在途中消耗。相反,質量與安全監督人員多年來一直未增加,相對于每年大量增加的受監面積和拉長的工地距離,質量監督人員在相對數量上越來越不足以應付繁重的工作任務。安全監督站除面臨同樣的問題外,還由于人員絕大多數是借用人員、非建筑專業人員,導致監督的效率相對較低。由于上述原因,致使我市建筑工程監管領域,無論是質量監督還是安全監督,總體上監管力量不夠,容易形成監管死角,不利于及時發現隱患、消除隱患。

4.施工人員安全培訓不到位,安全素質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大量的剩余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民工大量流入建筑業。目前施工現場一線作業的工人大多數都是農民工。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雖然明確規定了施工作業人員須經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訓,但由于建筑工程工種多,人員流動性大,安全教育、安全培訓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安全法律法規及規范、技術規程的培訓僅停留在安全管理層,落實不到一線的操作工人上,一線操作工人對技術規程的不熟悉,是違章操作的根源,是發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5.施工企業安全意識淡薄。在進度、質量,效益等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往往是安全讓步,把效益放在第一位而追求最大利益。項目管理人員缺位嚴重,部分施工企業由于中標價格低、追求高額利潤等原因,在安全投入上明顯不足,安全生產設施不能及時到位,施工作業安全防護不到位或使用不能滿足安全要求的防護材料,造成安全隱患居高不下,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三、對策與建議

1.規范施工單位安全管理行為,增強對施工單位安全行為的監督檢查。加強宣傳,不斷增強施工單位的安全管理意識,促使施工單位不斷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認真落實各項安全主產責任制度,加強安全技術交底,逐步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安全操作規程,不斷提高整體安全素質,使安全管理工作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不斷轉變,以規章制度為基礎,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全面提高施工單位安全生產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2.規范監理行為,充分發揮監理安全管理職能。進一步規范監理市場,規范監理行為,強化對監理單位的監督管理,規范監理人員的質量安全行為。監理人員要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安全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安全施工專項施工方案的審查及對施工現場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及時下達整改通知,加強對隱患整改的復查,充分發揮監理的現場管理職能,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3.爭取領導支持,上下形成共識。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管工作涉及到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大局,對項目建設中違法施工行為的查處、質量與安全隱患的糾正,必須得到各級相關領導的支持和認可,因此各級領導需要在項目建設中預防事故形成共識。招商環境決不是違法無序施工、項目建設決不是制造事故隱患。相反依法檢查施工現場、糾正違法施工行為、排除事故隱患的行政執法行為是為東方市打造合法有序的招商環境,是在維護項目建設安全順利地進行,是預先化解事故風險服務東方市工作大局的做法,不應被批評指責,而應當支持鼓勵,從而激發執法人員的工作熱情,讓他們把事故化解于未發、把風險消弭于無形。

4.加大對建筑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要從根本上改變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 扭轉施工事故多發的局面, 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 從源頭上抓好安全培訓工作,逐步實現“中介教育培訓, 政府考核發證, 協會勞務推介, 企業用工投保的“安全培訓—勞務輸出—意外傷害保險”一體化管理制度。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把安全培訓的職能交給建筑協會, 協會按照對從業人員安全培訓的統一要求進行培訓, 從業人員通過政府組織的考試合格、取得培訓上崗證后,才能上崗。

5.規范施工現場安全防護,加強現場實體檢查。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是建筑工程施工作業人員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基本方針的物質體現。要通過加強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使用的監督管理等有效方式,規范安全責任主體單位的行為,促使施工單位不斷加大安全投入,創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環境。

四、建筑裝飾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方法

1.加強安全管理機構的監管力度

對建筑裝飾企業的施工現場來說,工程項目部是施工一線的安全管理機構,項目經理為安全管理的一把手和第一責任人,要依據現場的特點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安全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由項目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專職安全員、施工員以及各工種班組的領班組成,并可根據施工規模的大小,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安全員。建立安全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安全值日制度,24小時分班作業,保證每班都有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執勤,以及時解決和處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生產問題,并定時或隨機的進行巡回檢查。項目經理要親自主持每周一次的安全生產例會,在會上解決安全生產中的問題。

2.加強建筑裝飾員工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面向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于施工的各個階段。通過建筑裝飾企業的安全教育使所有人員建立安全意識,掌握本崗位的技術技能,了解違章操作的后果。安全教育可分為兩方面:安全思想教育,即對全體人員進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和紀律的教育,并結合本企業的經驗教訓進行分析講解;安全技術教育,即指對專業的管理人員、技術工人進行本專業、本工種的安全技術規范和措施的教育。對特種作業、轉場和變換工種都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確保他們掌握將來所從事的崗位的安全技術知識。要把安全教育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和多種方法的針對性教育。安全教員本身必須是安全技術知識和安全管理理論的擁有者,他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項目經理、安全管理員、工長、班長都是施工現場一線安全管理的關鍵性人物,要反復對他們進行安全教育的培訓,詳細傳授安全教育的要領,由他們通過各種機會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指導。

3.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

建筑裝飾企業的施工現場內部存在著諸多的安全隱患,為了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引發事故,需使用連續圍墻將現場圍起,對現場實施封閉管理,在門口設立門衛,建立門衛檢查制度,嚴禁不帶工作證的人員進入。在施工現場進行安全防護時,不僅僅要求施工人員擁有安全防護用品,還要求他們正確地使用這些用品,同時要在事故的易發、多發地點布設安全防護設施,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安全網的使用。安全防護不但涉及土方、腳手架、模板、鋼筋等工程的安全防護,還注重安全技術交底措施,要求詳細的描述本工程項目施工作業的特點和其中的危險點。施工現場要設立臨時消防通道,配備消防器材,并做到布局合理;對有可能造成火災事件的工種進行作業時要嚴把用火證發放關,在用火前,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備看火人員和滅火器具;施工材料的存放使用要符合防火要求等。施工現場進行防火的重點是對料具倉庫、焊接明火作業、食堂宿舍和電氣機械設備等,同時要注意季節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采取預防措施。

4.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重點是構造一個標準化、系統化的管理體系,將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納入規范化的軌道。在項目部建立健全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和各班組成員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把治理安全生產隱患、監控危險源、預防和控制各類事故發生作為考核安全責任制是否落實的主要內容,把安全與生產從組織領導上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嚴密的管理體系。

結語: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始終保持著持續增長的良好勢頭,作為主要產業之一的建筑業更是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我國建筑業落后的安全管理必然會影響整個建筑業的形象和競爭能力。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意義重大、任重道遠,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如何進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我們不斷深入地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孫建東,周國菊.鄉鎮施工企業安全管理刻不容緩[J].建筑安全,2010

[2]方群.新形勢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2

[3]張文淵.施工企業安全管理措施評價模式[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

[4]張文淵,施工企業安全管理措施評價模式[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

[5]方群,新形勢下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

[6]謝明,陳沈惠,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項目安全生產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

建筑業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澳門 主導產業 關聯產業 發展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意味著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已經從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層面上升到了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高度。不同地區區域發展的經驗揭示出: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產業競爭力,獲取產業競爭力的途徑之一就是合理配置區域產業結構,包括區域主導產業、區域輔助產業以及構建區域產業鏈。區域產業競爭力的真正獲取和增強就是確定和培育主導產業。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分析澳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及其關聯產業,為制定合理的產業發展政策和戰略提供借鑒。

2 主導產業理論與關聯產業理論綜述

最早提出主導產業概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艾伯特•赫希曼(A.O.Hirschman)。他發現,在產業鏈中必然存在一個與其前向產業和后向產業在投入—產出關系中聯系數量最高的產業,這個產業的發展對其前向和后向產業的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他主張,主導產業對關聯度高的其他產業有比較強的前向、后向、旁側關聯,應該把這種高關聯度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因此,將這個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有利于帶動其他產業的同時發展。主導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具有擴散效應,即主導產業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主導作用。對一個地區而言,區域經濟持續和高效的發展需要主導產業的支撐,整個經濟的增長率在一定意義上是靠主導產業的迅速增長所推動的。主導產業一般是指在產業結構系統中處于帶頭地位的產業,這些產業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產業結構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模式。主導產業通常能獲得持續的高增長率,并對其他產業的增長產生直接和間接的誘發作用。

3 澳門建筑業發展、酒店業發展和房地產發展的關聯性分析

3.1 旅游業、博彩業、會展業是澳門的主導產業

旅游業通過擴散效應可對關聯產業起到明顯的帶動作用。旅游業是一個具有高產業關聯度的產業,它的大力發展不僅可以促進生態環境保護、文化產業、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還可以帶動交通、通訊、建材、商貿、餐飲、服務、住宿業得到迅速的發展。

根據產業關聯度,旅游業是一個以提供服務為主并相應涉及眾多行業和企業的非生產性行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第三產業中起著先導作用。為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就必須提供包括“行、游、住、食、購、娛”在內的各種服務,從而涉及到餐飲、住宿、交通、旅行業、商店等多個行業和企業。為保證旅游活動有效進行,還要為旅游者提供匯兌、通訊、醫療、保健、商務洽談等各種服務,從而又涉及金融保險業、電信業、醫院、療養院、房地產業等,同時也帶動城市建設。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本澳正逐漸形成以博彩旅游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勿容置疑,博彩旅游業在澳門經濟中居于舉足輕重之龍頭地位,其主導產業的定位已為諸多學者論證。根據“澳門統計普查局”公布的數據,澳門旅游業在GDP中占有近40%的比重。

3.2 旅游業帶動酒店業發展

幾年來,隨著澳門的多家五星級酒店相繼建成,2004年5月18日,澳門金沙酒店開張,2005年4月28日,澳門永利酒店開張,2005年12月31日,澳門漁人碼頭試業開張, 2006年10月19日,澳門星際酒店開張,2007年8月25日,澳門威尼斯酒店開張。根據澳門旅游局發布的數據,在酒店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2005年~2008年全澳門酒店入住率平均達到75%以上,這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旅游業帶動酒店業發展的象征。

3.3 旅游業帶動房地產業發展

據普查資料推算,旅游每增加1元收入,相關產業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業可以直接帶動數十個關聯產業。由此,旅游業的發展不僅促進自身發展,且相應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進而又帶動相關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發展旅游業,可擴大就業,為就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穩定創造有利條件,旅游業每增加1個就業人員,其他行業就會增加5個就業人員。

上世紀60年代初,澳門旅游娛樂有限公司取得博彩專營權之后,澳門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旅游業迅速發展,來澳旅客1960年僅有70萬人次,1965年達到126萬人次,1972年突破200萬人次,1979年突破300萬人次,1980年突破400萬人次,1996年達815萬人次。澳門回歸后,2001年達1027.9萬人次,2003年達1188萬人次,2004年達1667萬人次,2005年達1890萬人次。2008年,來澳旅客更是達到2350萬人。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規模的擴張,對工業房地產和商業房地產需求量大幅上升。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居民工資水平也有較大幅度提高。2005年第三季度末,制造業全職員工的薪酬方面,平均月薪為4388元(澳門元,下同),較2004年同月上升5.8%;水電及氣體生產供應業平均月薪為18660元,較2004年同月上升4.2%;酒店飲食業平均月薪為5676元,升幅為2.8%;金融業平均月薪為13159元,升幅為3.0%。城市居民是房地產消費的主體之一,居民工資水平的提高會進一步刺激住宅需求,從而又加快了房地產業的發展。因此,旅游業對房地產業發展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

3.4 酒店業、房地產業帶動建筑業發展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土地工務運輸局二月份公布的統計資料,截至2010年第四季,澳門施工中的酒店項目有23個,審批中的酒店項目有33個。施工中與審批中的項目可提供超過38000間客房。按發展商提交的初步計劃,23個興建中的酒店項目預期可供應約24000間客房。其中客房數目介乎100~600間的中型酒店7個,600~2000間客房的大型酒店6個,還有一個接近10000間客房的超大型酒店項目正在施工。如此大規模的酒店行業建設,在澳門的整個建筑業中占了大份額的比例。因此酒店業對澳門的建筑業起著重要的帶動作用。

根據資料顯示,至2008年12月底,興建中及審批中的樓宇數據,建成后總供應住宅單位將可達30367個住宅單位,商業及寫字樓單位可有1040個,正在施工階段的住宅單位有9872個,商業及寫字樓單位數目共294個。因此,商住型房地產對澳門的建筑業也起著巨大的拉動作用。這是2002年至2008年7年內,每年的澳門新動工樓宇單位數目總和。

從上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2002年,正是澳門政府決定改革博彩業,并在該年發放3張賭權經營執照。這時房地產就開始有上升的趨勢,有2787個項目。再到2005年,陸續有幾家大型酒店開張,從而帶動房地產業,新增項目達到4724個,并且樓價不斷上升。

此外,在澳門政府與澳門旅游娛樂公司所簽的專營合同中,要求澳門旅游娛樂公司承擔對經濟、社會、文化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資助義務,如興建豪華酒店;資助電力、船塢、海運、碼頭、填海工程、學校和住宅的建設;建造第二條澳凼大橋、機場、深水港等,基礎建設項目對澳門的建筑業也起著巨大的帶動作用。

4 結論

綜上所述,旅游、博彩、會展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酒店業、房地產業、建筑業是其高度關聯產業,主導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酒店業、房地產業、建筑業的快速發展,而酒店業、房地產業、基礎建設的需求帶動了建筑業的發展。

因此,基于對澳門經濟的定位,澳門應當對旅游、博彩、會展服務業發展進行前瞻性的規劃,為服務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積極拓展服務業發展的區域空間和市場空間。政府可以利用法律和財稅手段,引導企業拓寬服務產業的領域,構建產業集群,以旅游博彩業為龍頭,帶動其他關聯產業協調發展。

澳門仍然可以發揮旅游、博彩業的優勢來帶動服務業的發展。以博彩為龍頭的旅游業是澳門經濟的一大特色,在地域狹小、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都很缺乏的澳門,工業正逐步向內地,這樣一來,博彩業在澳門經濟中的地位就顯得更為重要。博彩業的發展將會進一步促進澳門旅游業的穩定和發展。

博彩業給澳門帶來了巨大效益,但是應該看到這是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禁賭的條件下澳門獲得的得天獨厚的環境,近年來,周邊國家開放賭禁的呼聲越來越大。因此,澳門應該逐步減小對博彩業的經濟依賴,充分利用特有的文化資源、旅游資源、利用良好的基礎設施、酒店資源不斷豐富服務業,比如,加快發展會展業。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自中國大陸開放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以來,進入澳門的內地游客急劇增加,澳門旅游基礎設施的缺陷日益突出,澳門政府應盡快完善城市規劃與功能定位,改善公共基礎設施。

上一篇:建筑專業中級論文下一篇:建筑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