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外合作辦學范文

2023-10-23

中外合作辦學范文第1篇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由于項目數量急劇增加,確定一組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發展路徑與保障機制成為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歸納總結了江西省常用的幾種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并分析其優點,最后根據江西省經濟發展現狀提出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機制,從而達到提升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路徑;保障機制

一、引言

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深入,跨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為國內教育市場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中外合作辦學就是典型的產物。隨著中外合作辦學的“遍地開花”,跨國高等教育也衍生出各種不同的運行模式。在各種各樣的發展方式中,針對國內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實際情況,趙彥志(2014)提出要以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為主要目標,以行業發展的需要為導向,培養專業化人才;郭強等學者(2015)提出中外合作辦學要有效利用國際化教育資源的概念;汪偉(2015)在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引入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外合作辦學快速發展的影響因素。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在江西省特色產業對相關學科的國際化人才需求不斷增大的背景下,江西省高校在人才輸出上逐漸呈現弱勢。為了解決目前江西省高校面臨的困境,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將重點置于江西省省域發展的細節中,結合江西省中外合作辦學現狀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指示方向,分析得出目前江西省高校在中外合作辦學上的不足,最后從不同角度提出如何開拓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路徑并且給出保障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具體操作建議。

二、“一帶一路”視域下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路徑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導下,江西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獲得有序、蓬勃的發展,目前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國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模式多為“3+1”“2+2”等,在本科層次教學中,南昌大學與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聯合舉辦的醫學學位辦學項目采用了“雙學位”模式,即當學生完成課程學習時,可分別獲得由南昌大學授予的臨床醫學學位以及由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授予的生物醫學學位,所有課程均在南昌大學完成。而華東交通大學與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合作開設的工程管理專業則采取“3+1”模式,學生在華東交通大學完成三年的課程學習后可選擇去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學習一年,同時獲得中英雙方授予的學士學位。前者的“雙學位”模式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學生的時間與金錢,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性價比”,而后者的“3+1”模式中在國外的學習經歷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跨文化溝通能力與語言能力的提升。

在碩士層次教學中,南昌大學與法國普瓦提埃大學合作開設的國際企業管理碩士研究生課程為兩年課程制。第一年的課程分為五個模塊,分別為企業經濟環境模塊、人力資源管理模塊、會計與財務管理模塊、組織與戰略管理模塊、溝通管理模塊,具體課程設置如圖1所示。第一年的課程學習在南昌大學完成,課程主要由中法雙方教師完成授課。第二年的課程分為四個模塊,分別為市場營銷和國際戰略模塊、國際財務模塊、國際管理模塊、語言模塊。第二年的課程學習在法國完成,學生接受全法語授課,在法國的所有課程結束后,學生將會進行為期4個月的實習并完成實習報告與實習報告的答辯。而江西師范大學與英國萊斯特大學合作開設的計算機科學碩士教育合作項目則選擇采取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時間的模式。該項目所有課程均在英國完成,項目第一年學生赴英國學習核心課程并完成碩士學位論文,項目第二年由萊斯特大學安排學生于英國公司帶薪實習,學生可自由選擇一年學制或兩年學制。與南昌大學開設的合作辦學項目相比,該項目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學生可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南昌大學開設的合作辦學項目第一年課程由中法雙方教師合作完成教學,這為學生提供了為期一年的語言與跨文化交流緩沖期,可有效減少學生因環境的轉換而產生的不適感。

三、“一帶一路”視域下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保障機制

基于上述對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闡述,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時代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的保障機制。

1. 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發展政策支持

2015年《江西省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實施方案》的發布明確了江西省政府對江西省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方向的期待,《實施方案》明確表示要“加強科教國際合作”,此外還鼓勵江西省內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便于中外雙方教師進修以及學生互訪。在政策支持下,有條件的高校也被鼓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高校建立孔子學院,以擴大江西省影響力,推動江西省特色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并且《實施方案》提出應“加強人文交流”,為了擴大江西省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在此基礎上針對江西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專業分布不均衡的現狀,江西省高校還應該重點推進有關贛南客家文化、青銅文化、稻作文化等的人文學科建設。

2. 建立第三方教學平臺保障體系

目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監管參與方主要是教育部與主辦高校,缺少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因此難免在項目進行時有失偏頗??鐕叩冉逃谌綑C構是國際上普及的監督方式。首先,第三方保障平臺應由完全獨立于教育部與辦學高校的專業人員組成,從而體現保障機制的專業性、獨立性、公正性,并且第三方保障平臺應該在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項目準備階段,第三方保障平臺應當注意審查中外雙方教師的組成比例及其職稱組成結構、學歷組成結構等,并注意審查教學計劃等,保證教學的有效實施。在項目實施階段,第三方保障平臺應注意對項目的動態跟蹤與教學計劃的動態調整,加強對學生感受的跟蹤調查,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項目結束后,第三方保障平臺需要總結項目進行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保障今后的合作辦學項目得以更加有效地實施。

3. 開設省域流動性課程保障機制

外方教育資源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較為稀缺的資源,針對江西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數量較少以及專業設置不均的現狀,可由各高校聯盟建立課程共享庫,各所高校之間共享與外方高校的合作項目。以南昌大學與新西蘭UNITEC理工學院合作開設的建筑學、華東交通大學與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合作開設的工程管理為例,兩所高校下設的該專業學生可以選擇對方高校的課程并獲得相應學分,在結課時頒發相應的課程結課證書。這個課程共享庫滿足了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的要求,也滿足了學生對選修“第二專業”的愿望,最重要的是有效緩解了各所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專業分布失衡的問題。

四、結論

江西省中外合作辦學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布,目前江西省中外合作辦學為文化交流的國際化所做的貢獻還遠遠不夠。為了跟進國家對文化交流國際化的需求以及對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江西省特色產業合作發展的需求,江西省勢必需要調整現有的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路徑與保障機制,研究歸納總結江西省現有常用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結合江西省出臺的政策提出若干保障機制??偠灾?,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提升不僅要依靠高校的力量,在江西省高校調整教育合作模式外,江西省政府相關部門也應該發揮自身應有的職能,改善監管機制,開拓培養優秀人才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趙彥志,葛婷婷.中外合作辦學的特點與發展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4(20):54-56.

[2]郭強,趙風波,宗琛.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區域發展比較研究——以蘇浙滬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3):67-71.

[3]汪偉,蔣馨嵐.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產業經濟學分析[J].高教探索,2015(1):26-29.

[4]江彥橋.基于第三方評估的上海中外合作辦學認證十年實踐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7(4):82-86.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17YB060)。

作者簡介:劉偉(1982—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與項目管理、新型城鎮化、BIM技術;李可(1993— ),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項目管理。

中外合作辦學范文第2篇

一、高職教育對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

1、學生特點

中外合作辦學費用較高, 大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好, 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但厭學情緒明顯, 自制力差, 時間觀念淡薄, 紀律性差, 依懶性強。學生聚群吃喝玩樂的現象明顯, 容易形成奢侈攀比的不良風氣。父母離異或關系緊張, 學生內心缺乏安全感, 心理壓力大。部分家庭經濟條件差, 但因成績、就業等原因, 竭盡全力為其提供上學機會的學生, 容易產生自卑, 自閉等心理問題。

2、師資隊伍特點

合作辦學的教師隊伍由中外教師組成, 中外教師在語言教學過程中, 可以求同存異, 共同備課來提高教學效果。在中方教師中, 除了語言課教師是本系之外, 其它的專業課老師都來自本校的其它院系。中外文化和教學方式的不同, 教學單位之間協調溝通的損耗, 使教師在課堂上育人功能被弱化, 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工作的負擔。

3、學生工作的特點

合作辦學一般都是新成立不久的院系, 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不配套, 傳幫帶作用不明顯, 輔導員事必躬親完成的日常事務性工作多, 面臨的特殊學生群體多, 工作量大, 心理壓力大。

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工作協調的部門多, 工作內容復雜, 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多, 但因學生特點, 量化評比的結果和付出不成正比, 學工和團學隊伍工作積極性容易受挫。

學生在入學時, 目標就鎖定出國或就業, 因就業率高, 在校時激勵措施所起作用微弱, 獎懲杠桿失衡。出國的學生一入學就專攻語言課, 對集體活動視而不見, 這無形中不利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就業的學生一般采取訂單培養的模式, 這為用人單位的人才培養和考核提供了便利。訂單班學生的學籍管理, 評優評先, 日常管理等工作本就龐雜, 但班級的拆分重組使學生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問題更難處理, 容易讓學生陷于一種兩不管的誤區, 影響學生對學生工作的評價。對于管理者, 原來的輔導員因為責權劃歸的問題, 不能越界管, 后來的輔導員也會因為實際工作中, 對學生情況不夠了解, 沒有感情基礎, 想管又無從管的兩難境地。訂單班的學生因已簽訂工作, 目標缺失, 來自不同的班級, 班集體建設難度加大。

二、高職教育對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模式探究

1、抓好新生入學教育, 強化規則意識和紀律觀念

抓好新生入學的關鍵期, 做好入學教育, 面臨新環境, 讓學生有“歸零心態”, 通過軍訓、專業教師職業教育、軍事理論課、迎新晚會等加強學生的規則意識和紀律觀念, 同時營造一種積極向上, 充滿活力的校園氛圍。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幫扶工作

針對高職教育合作辦學學生群體的特點, 進行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分析, 參照調查結果, 結合學生日常表現加強對特殊群體的跟蹤教育。通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心理咨詢,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自救能力。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進行跟蹤教育, 關注突遭變故學生情況。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 為每個同學創造一種寬松、愉快的外部環境。

3、發揮教師教書育人功能

教書育人是教師最神圣的職責, 但在實際工作中, 往往強化了教書而忽略了育人, 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學工隊伍的任務, 同時也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學校要營造一種“全員育人”的校園文化氛圍, 每個教師都要樹立教書更要育人的理念。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 促進學生自我實現, 實現師生平等, 充分滿足不同資質、不同個性、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學生的現實需要, 要從細節進行人文關懷[2]。建立輔導員聯系任課老師制度和輔導員每日進班制度, 加強輔導員和任課老師的溝通。充分重視外籍教師的作用, 外籍教師開闊的眼界, 活躍的思維, 相對自由的課堂為學生的大學生活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可以借助一些師生互動活動, 發揮外籍教師對學生學風的帶動作用。

4、抓好學生活動和學生實習, 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活動是學生工作很重要的部分, 也是學生管理工作經常會借助的媒介。學生在學習上的倦怠為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但對感興趣的事情積極性高, 時間觀念、責任意識強。學生管理者以此為突破口, 增進了解, 建立感情, 積極引導, 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課堂上枯燥的理論學習使得原本就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但可以利用他們活躍、好動、好奇的特點, 抓好實訓和實習環節, 以“實用”來激發興趣, 帶動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5、以出國和就業為導向, 提高學生素質

出國和就業是學生的兩大目標, 發揮出國和就業的導向作用, 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再借助講座、主題班會、學生活動等手段開展養成教育, 重點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規則意識、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等能力素質, 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出國后的適應性。

6、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 健全明晰學生管理工作權責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 輔導員處于溝通協調的位置, 但權責不統一, 溝通協調過程中往往也處于被動的地位。所以要明晰責任劃歸, 增進理解, 加強溝通, 協調一致, 增強學校教書育人功能的效果。學生在出國、就業訂單等過程中, 建立更科學的管理模式, 減少工作的損耗, 提高學生工作的效率。

摘要:本文從生源特點、師資隊伍、學生管理幾個方面探討目前合作辦學學生管理遇到的問題, 從新生入學, 實習等環節入手, 借助學生活動等手段, 各部門團結協作, 加強溝通, 提高學生管理的水平和學生質量。

關鍵詞:高職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淺談中外合作辦學[A].黃超.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中青年學者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3

中外合作辦學范文第3篇

目前中外合辦教學已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 各國之間的教育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 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 我國國家領導人更加重視教育體制的發展, 在看到中外合辦教學模式取得的成果后, 政府以及相關機構更是積極努力的發展此類教學項目, 因此與中外合辦有關文件也相繼出條[1], 如有條例明確指出:“國家鼓勵引進外國優質教育資源的中外合作辦學。國家鼓勵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領域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鼓勵中國高等教育機構與外國知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積極擴大教育開放,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辦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學校和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探索多種方式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等等相關條例的出臺[2], 使得中外合作教學在國內各高校得到廣泛推崇, 中外合作辦學得到了迅速地發展, 并以各種類型、各種規模的項目在高校中實施。

根據我國國情來講, 教育發展已經上升到碩士、博士的教育階段, 對于這種高學歷人才的培養, 教育的國際化趨勢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為與國際接軌, 各個高校都在努力培養出符合國際標準的高技能人才, 中外合作辦學向學生提供了國外先進、優勢資源, 這不僅是對我國學生來說是一種吸引, 也為我國教育面向國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國際化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二、中外合作辦學對黨建的影響

中外合作辦學也存在一定問題, 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政治體制、價值取向、文化傳統、生活方式、培養目標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 這些差異在中外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影響著學生, 也影響著學生方面的黨建工作。從文化角度上看, 外國的思想文化比較開放, 認為每個人是自由平等的, 這與中國傳統文化截然不同, 中國是一個相對保守的國家, 而且等級觀念也比較強, 因此當國外理念和行為傳入中國時, 是對我國傳統思想有著很大的沖擊, 同時, 很多學生都會將外國政黨與中國政黨相對比, 部分學生便會產生盲目羨慕外國政策的思想, 這便會影響在學生中開展的黨建工作。

三、如何加強中外合辦教學下學生黨建工作正確理解

(一) 教育理念與中外合辦關系

當前我國仍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 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我黨對中國現代化建設有著卓越的貢獻, 尤其在教育體制上, 國家十分重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 且我黨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要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思想, 以“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原則的素質教育體制[3]。依照我黨提出的要求, 應對高校學生進行積極的黨建教育, 使當代大學生了解我黨未來的發展方向, 了解我黨對國家建設的具體方式, 同時也應當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與西方國家的國情差異, 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理性地接受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 理性的看待中外合作辦學的目的。

(二) 增強大學生對我黨建設的信念

首先應當明確我黨未來建設目標, 加強教育, 使學生看到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其次要增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使當代大學生形成維護國家民族利益、促進民族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并使其在參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過程中, 能自覺地堅持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影響和敵對勢力的拉攏腐蝕;最后應當加強對當代大學生人身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 當代學生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中, 很容易受到外界新鮮事物的引誘, 但只有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 保持清醒的頭腦, 理性的判斷所遇到的各類事件, 這樣才能把握住人生成才的正確方向, 才能成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都有作用的人。

(三) 積極落實大學生黨建工作

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是每個高校應當積極落實的工作。學??梢酝ㄟ^定期舉辦講座、研討會以及授課等的形式, 增強學生對我黨建設工作的了解;也可通過播放愛國主義電影, 國家建設主義電影, 來渲染大學生愛國情感;可以黨小組的名義奉獻愛心, 傳播我黨思想。通過加強黨建工作, 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黨員, 這樣才能更有利于中國未來的發展。

四、結語

中外合作辦學有利于中國教育體制的發展, 當代大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的過程中, 應當根據中國實際國情, 辨證的看待西方理念, 不可以偏概全, 而是應當正確的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同時各高校在開展中外合辦項目的時候, 也應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遞給學生們, 充分落實學生黨建工作, 使得高校學生深入了解我黨建設思想及我黨未來發展目標, 增強學生自主發展黨建工作意識, 并可發揮學生黨員帶頭作用, 不斷促進中外合辦繼續發展。

摘要:伴隨著中外合作辦學的深入, 辦學的層次逐漸地提高, 許多新問題逐漸產生, 例如外國文化對高校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外國政治體制對我國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等都有一定影響。本文從輔導員工作的角度, 結合工作實際, 對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黨支部建設

參考文獻

[1] 徐程.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 2014.

[2] 鄧洪健.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 (理論與實踐) , 2015 (04) :31-32.

中外合作辦學范文第4篇

摘 要 借鑒新制度主義理論觀點,將規制性、規范性和文化—認知性基礎要素作為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分析框架。以此框架分析我國區域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實踐,其呈現三個特征:以規制性權威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建立,以規范性角色建構推動校企合作制度形成,以文化—認知觀念對接推動校企合作制度擴散。反思實踐,有三方面值得關注:借鑒他域經驗時需要進行他域解構與本土重構;政策制定與實施時要關注企業家的情感需求和反應;要關注自下而上的各組織和行動者的制度變遷訴求。

關鍵詞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新制度主義;制度要素

制度可以解釋為:“包括為社會生活提供穩定性和意義的規制性、規范性和文化—認知性要素,以及相關的活動與資源?!盵1] 對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而言,其具有跨界的性質及多元組織互動的特點,并且具有使用、產生、分散和消耗物質資源的質性,因此借用這一制度定義,可以較適切地分析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基礎要素及運行機制。

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基礎要素

(一)規制性基礎要素

規制性基礎要素的特征之一,就是強調明確的、外在的各種規制過程,包括強制性規則、法律法規、監督、獎懲和權宜性策略反應[2]。諾思指出,“正式規劃能夠補充和強化非正式約束的有效性。它們能降低信息、監督及實施的成本,并因而使非正式約束成為解決復雜交換問題的可能方式”[3]。也正是由于規制性要素能起到強制機制作用,因此很多研究者在分析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問題時,均指出校企合作法律法規缺失及政策體系不健全、不配套是其首要原因。作為規制性要素的核心成份,校企合作法律法規及政策是校企合作實施的綱領性文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并未取得預期效果。當前,教育部正在著手研究制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同時還在進行《職業教育法》的修訂工作,力爭使校企合作在立法層面予以確定。這將成為校企合作制度化的重要標志。

(二)規范性基礎要素

“規范系統包括價值觀和規范。所謂價值觀,是指行動者所偏好的觀念或者所需要的、有價值的觀念,以及用來比較和評價現存結構或行為的各種標準。規范則規定事情應該如何完成,并規定追求所要結果的合法方式或手段?!盵4] 由此可以看出,規范性基礎要素不僅指確定目標、獲得收益,也明確了達成這些目標所采取的適當方式和方法。對于校企合作這一組織場域,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學生是場域中的行動者,也是各利益相關者。在這一組織場域中,如果不同行動者所持有的校企合作價值觀能夠達成一致,那么各行動者所具有的特定權利和責任便會被確定,即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各種角色便會被正式建構,而各行動者便可以支配一定程度的物質資源。如果各行動者所持的價值觀存在差異或分歧,那么各種角色及其分工便無法確立,也必然會導致校企合作無法展開。從實踐來看,明確的角色分工及職責定位等會對校企合作行為施加一種限制,但同時也會賦予校企合作行動者某種力量,即對于各行動者既給予特權也施加義務。當前,諸多研究者呼吁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及《職業教育法》中對于校企合作中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學生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加以清晰界定,但僅此還不足以達到規約、規范和引導校企合作行為的目標,以什么樣的價值觀去評價校企合作行為及評價校企合作行為的標準如何,仍需加以研究并以符號系統表征出來。

(三)文化—認知性基礎要素

制度主義者一直強調文化—認知性要素的重要性。無論是社會學家,還是組織研究者,均認為制度的文化—認知要素構成了關于社會實在性質的共同理解,以及建構意義的認知框架。在這些研究者看來,在一個行動場域,意義產生于互動之中,并且用來持續理解不斷的互動。對于校企合作來說,只有當校企雙方達成對于校企合作性質的共同理解,以及對其價值和意義的深度認知,才能夠形成一種應然的合作慣例。然而,企業和職業院校屬于兩種不同的社會組織,各自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長期形成的信念體系和文化框架制約,對于校企合作情景是什么及應是什么會存在不同的理解,這種文化信念的差異性極易導致校企合作行為的瓦解。因此,只有努力構建校企雙方共同的文化信念,通過遵守共同的情景界定、參照框架,才能使校企合作獲得合法性,而這種合法性是一種“最深層次”的合法性,“因為這種合法性依賴于前意識的、被視為當然而接受的各種理解或認知框架”[5]。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三大基礎性要素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和運行模式,只有這些制度基礎要素結合在一起并充分發揮作用,校企合作制度化才能發生,這也是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必須解決的三大關鍵性要素。

二、區域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實踐范式

(一)以規制性權威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建立

“強制手段的使用如果要有效果,就必須提出相對明確的要求,進行有效的監督和重要的制裁懲罰。除此之外,還需要使用一種重要的權力機制?!盵6]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程度會受到這些權力機制的影響,而很多區域也正是以法律程序和政府政策來規約、激勵職業教育校企合作。

目前,強化地方立法,出臺相關政策,推進資源互補,推動校企聯姻,已成為各地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基本路徑。比如,2009年寧波市在全國率先為校企合作立法后,遼寧省的沈陽和大連、河南省的開封和三門峽、浙江上虞、河北唐山、福建廈門等市以及陜西省也紛紛出臺了校企合作促進條例。

強化權力機制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立法層面,還體現在其他權力資源的整合、聯動及其共同治理層面。如,浙江省針對本省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激勵、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對本省的校企合作提出具體促進政策,明確界定了政府、職業院校與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關系和職責(更多時候規制性制度要素是與規范性制度要素結合在一起的),取得了較好效果。為更有效地促進區域校企合作,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兩個關鍵部門,浙江省教育廳和中小企業局聯合制定了《關于共同推動校企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這在全國屬于先例。2011年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交通委聯合制定了《北京市交通行業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暫行辦法》,這是國內第一個由行業制定并組織實行的校企合作辦法,對各地及國家層面校企合作法律法規的建立也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二)以規范性角色建構推動校企合作制度形成

近年來一些新制度主義者提出,“過去人們認為是體現強制性要素的那些規制性活動,實際上往往更加依賴于規范性和認知性制度要素”[7],一些規范性要素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恰恰能夠創造一種市場機制或規則供行動者遵循。近年來,很多區域從政府到學校層面分別建立政府主導的“合作辦學理事會”、行業主導的“行業指導委員會”和“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學校主導的“專業合作建設委員會”三級校企合作治理體系,在明確各組織責任、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組織的規范、中介、指導和協調作用,推動“政府、行業、企業、學?!彼姆铰搫?,促進了校企合作效益的提升。如,福建省組建了機械、通信、建筑、輕工、鞋服、旅游等6個省級中等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成立高職院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連市成立了由市政府牽頭,發改委、經信委、教育局、人社局、財政局等多部門聯合組成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協調委員會,負責宏觀掌控全市校企合作的方向,制定校企合作的法規、政策和實施戰略;成立由教育局和人社局牽頭,以行業協會、企業和職業院校為主體的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作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具體實施和組織指導者,以完成提供產業發展和行業人才需求信息、制定職業崗位及技能標準、指導職業院校進行專業與課程建設、搭建就業供需平臺、指導校企合作等職能。江蘇省完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主動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全省建立1200個由行業企業專家和學校專業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從目前來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治理體出現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發展趨勢。

(三)以文化—認知觀念對接推動校企合作制度擴散

文化—認知性要素在制度擴散中具有重要作用。意識形態或信念系統、認知結構不會憑空產生或發生轉變,需要通過符號性、情景性的中介來傳遞和流傳。對于某種事物,只有在群體行動后,才能真正建構其意義。在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過程中,很多地區致力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文化—認知觀念的對接,以“理論化”促進校企合作行為客觀化,構建校企合作制度的文化框架。如,寧波市2009年以來先后組織實施了“職教進企業、服務促發展”、“牽手百家企業”、“2211校企牽手”等主題活動,推動職業院校主動走進企業,了解企業需求,解決企業難題。在集體行動之后,政府、行業企業及學校對于校企合作多方的需求有了進一步了解,為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創設了條件和氛圍。大連市組織校企合作洽談會,協助校企進行聯絡并確定合作意向;組織校企合作總結會,樹立典型、推廣經驗、查找問題、提出改進辦法。彭州市政府與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聯合行業、企業共同打造每年一度的西部紡織服裝行業高峰論壇,加強與行業企業界的溝通,暢通了信息交流和匯集渠道。實踐表明,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營造促進互相了解與催生需求的氛圍,通過活動對接達成觀念對接,由此形成推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認知動力。

三、區域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實踐的理論反思

首先,一些地區盲目復制、模仿其他地區校企合作政策經驗和理論模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區域特征明顯,經濟水平、產業特點、企業性質、技術密集度等都存在顯著差異。而任何根植于本土實踐的校企合作制度化理論模型,也都不可能是完善的,即使有些理論模型抓住了區域實踐中的某些特征,但其總會忽視另外一些特征,從而無法做到對實踐進行準確、無偏差的描述,因此,在借鑒他域經驗時,絕不能僅僅關注符號性事物,而必須將理論模型與其所嵌入的社會背景結合起來,即進行他域解構,再把符號、模型與本土實際進行重新組合,在此基礎上合理配置資源。

其次,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規和政策中缺少對行業企業情感的關注?!胺栂到y包含的不僅是物質和意旨,還包含情感,因此符號系統引起的不僅僅是解釋性或說明性的反應,還有情感性的反應?!盵8]這種情感可能是制度要素的力量的來源之一?!耙粋€穩定的規則系統,不管它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如果得到了監督或獎懲權力的支持,并且這種權力又伴隨著畏懼、內疚感,或者清白無愧、高尚、廉正、堅定等情感,那么就是一種流行的、起支配作用的制度?!盵9] 而在這方面,不僅理論研究不足,在實踐領域也較少嘗試,這是校企合作制度化過程中需要關注和反思的一個重要維度。在現代經濟理論中,企業是一個把投入轉化為產出的組織[10]。交易成本決定了企業關注、購買、生產和銷售什么[11]。而企業是否愿意和職業院校合作,其首要考慮的要素便是交易成本。在法規法律等權威控制下,企業也許能參與校企合作,但其主觀意愿不會太強,也必然不會產生預期的合作效果。提升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意識、情感和信念,不僅需要國家引導性地組織開發針對企業家的系列教育培訓課程,同時也要關注企業家的情感需求,以多種措施激發和維持企業家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情感性反應。

第三,制度化過程是在多層次發生的,不同層次制度化過程易出現邏輯的不一致,需要關注自下而上具體行動者的需求,及時矯正制度建構中的問題。在校企合作場域,制度是在多層次發生的:一種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建立過程,即政府層面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制度環境,而在校企合作場域中,更多、更具體的制度場域與制度形式得以存在和運行,這些具體的制度場域與制度形式又為學校組織、企業組織及其他行動者的具體行動提供了環境,這種從上到下的制度建立過程,包括了制度擴散、轉述、社會化、強迫接受、權威化、誘導與遵從等行為;另一種是自下至上的制度建立過程,即較低層次的組織及行動者通過選擇、關注、理解、角色建構、失誤、調整、創新、溝通、抵制和操縱等行為,對校企合作的制度環境自下而上地進行重新塑造與改變。在實踐中,政府及管理者往往過多關注自上而下的制度推進,對于企業和學校是否適用該項制度關注不足,即使接收到來自企業、學校的抵觸意見和建議,也不愿改變既定的制度模式。制度是一把雙刃劍,其既有規約、規范作用,同時也具有使能作用,即行動者有權力矯正制度中的不合理成分,促進制度變遷,因此應更多關注場域中的而不是單一層次上的校企合作制度建立和變遷,理性面對問題,及時調整和糾偏。

參考文獻

[1][2][4][5][6][7][8][9][美]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與組織:思想觀念與物質利益[M].第三版.姚偉,王黎芳,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56.60-61.63.165.142.144.62.63.

[3][美]道格拉斯·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杭行,譯,韋森,譯審.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65.

[10][11][美]羅納德·哈里·科斯.企業、市場與法律[M].盛洪,陳郁,譯校.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5.7.

Regional Practice of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Reflection

ZHOU Jing

(Jilin Teachers’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52, China)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ew institutionalism; institution elements

收稿日期:2014-01-10

作者簡介:周 晶(1976- ),女,吉林永吉人,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博士研究生,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職業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區域職業教育發展范式的案例研究》(FJB070508),主持人:于志晶;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吉林省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13BS79),主持人:周晶;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一般規劃課題《區域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創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主持人:周晶。

中外合作辦學范文第5篇

2009年是我校示范院建設關鍵的一年我們學院的各項工作都緊緊圍繞著示范院建設的主要工作目標, 專業建設更是概莫能外。秉承產學結合, 多元投資, 資源共享的原則, 結合國際學院中外合作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特點和課程設置等情況筆者積極探索了中外合作辦學商務、英語類綜合實訓基地的建設方案。

1 國際學院中外合作專業建設概況

1.1 專業建設定位

我院國際學院旅游英語、國際商務類各專業依托英語優勢和大鐵路的行業背景, 著眼省內外外事旅游行業, 關注“職業崗位群”變化, 突出“就業技能”的培養, 確定了以國際旅游服務機構 (含鐵路旅游資源) 、國際商務機構、現代外事服務機構以及相關企業中基層崗位技術群為指針的專業建設定位。

1.2 各專業綜合能力培養要求

語言信息的獲取與理解能力、靈活使用外語溝通與交往能力、對客服務能力、國內外商務業務開發與作業的能力等。

1.3 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改革特色

國際學院實行課程模塊化和線性化組合排課模式, 以解決中外合作專業教學“工學交替、做中學”的實際困難。

采取中外聯合授課模式, 積極采用現代企業實戰培訓等講學手法, 通過組織小組團隊活動, 模擬實地場景, 開展情景式教學, 體現活潑性、趣味性和互動性, 多采用角色扮演、小組案例研討、技能操作、主題辯論、英語主題演講、模擬心理測試、素質拓展活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職業規劃設計, 幫助學生開拓國際視野, 培養國際交流能力, 以適應新時期的就業大環境需要。

2 建立綜合實訓基地的必要性和建設思路

2.1 國際學院綜合實訓基地建設中長期規劃

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思路, 爭取用2年的時間, 建成服務于涉外旅游、涉外酒店管理、國際商務類專業實訓教學, 集涉外導游訓練、酒店實務操作訓練、國際商務實操訓練功能為一體, 形成一個多元化、科學化、現代化的綜合實踐教學場所, 并努力引入多元投資, 廣泛開展社會服務, 滾動發展, 成為具有高職特色的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

2.2 國際學院綜合實訓基地建設步驟

商務英語綜合實訓室—涉外專業綜合實訓基地—示范性實踐教學基地。

2.3 國際學院綜合實訓基地的建設思路

整合國際學院現有中外教學資源, 合理配置硬件環境, 建成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多功能實訓場所, 滿足涉外專業實踐教學需要。

國際學院綜合實訓實驗室的基本功能:滿足各涉外專業實訓教學需要;職業技能訓練、職業素質養成;英語口語、英語演講比賽、電子商務大賽的培訓和比賽場所;涉外導游證、辦公自動化證、普通話證、秘書證、翻譯證、電子商務師等職業技能鑒定的培訓和考核;英語類、國際商務類的對外培訓;英語角、文化視聽課、筆譯大賽、口譯大賽、學生電子商務網等學生課外活動場所。

3 建立綜合實訓基地的意義

由于受實際條件的制約, 在常規教學模式下, 學生缺少實際操作的體驗, 難以增強對相關理論的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而國際學院各涉外專業均為應用性很強的專業, 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建立中外合作專業綜合實訓基地將有利于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用實踐教學帶動理論教學, 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 是高等院校培養學生的發展方向。

4 綜合實訓基地可承擔的實訓項目

4.1 英語應用實訓

基礎英語應用實訓:在中外教環境教學中, 可充分利用語音室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學生通過視、聽環節增強對英語的感性認識, 培養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通過說這一環節增進了溝通技巧, 提高了應用能力, 為在涉外旅游服務、國際商務等專業領域發揮英語語言工具的作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職業素養訓練:讓學生具有該領域人才所應具有的書本之外的東西, 比如開闊的眼界, 從容的氣質, 優雅的舉止。

專業英語訓練:高年級學生通過商務英語口譯與筆譯課程的設置, 能進行企業日常商務信函與商務文件的翻譯及商務文本的草擬與寫作;通過參加與商務有關的課外活動, 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參與其中, 比如, 合同的簽訂, 計劃書的制定, 訂單的取得等。

4.2 國際商務實訓

將國際商務教學中所需要的各實踐點進行較好的體現。通過歸納和總結整個國際商務的流程和慣例, 在互聯網上建立幾近真實的國際貿易環境。

4.3 電子商務實訓

可讓學生實際接觸電子商務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 掌握電子商務系統的實際流程, 對整個電子商務系統的構建有全面的了解, 使學生達到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的要求。

可完成網絡營銷、網站開發等課程的實踐教學。構造一個多廠商、多經銷商、多品牌的競爭和協作的虛擬營銷環境, 讓參與練習的學生扮演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不同角色, 從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和執行營銷過程。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 借鑒國外有益的教學和管理經驗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而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從事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管理和專業建設的經驗, 深深體會到職業教育作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優先領域, 更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要想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真正讓中外合作辦學成為高職教育的奇葩, 我們還任重道遠, 還要在辦學模式、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更為深入和切合實際的探討和實踐。

摘要:實踐性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更是高職教育改革先行者——中外合作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根據高職院校示范院建設的基本要求, 以為解決筆者所在國際學院旅游英語等專業的實踐教學為抓手, 積極探索了中外合作專業切實可行的綜合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方案。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實踐教學,實訓基地,示范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琴.關于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思考[EB/OL].論文網, 2007-11.

[2] 黃道平, 方國愛, 徐芳.浙江省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分析及思考[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 7 (3) .

[3] 許圣道.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其監管與規范[J].鄭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5 (2) :153~156.

[4] 王敏麗.中外合作辦學的策略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 2004 (2) :63.

上一篇:合作共贏下一篇:南南合作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