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稱外語范文

2023-09-08

職稱外語范文第1篇

(信息工程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摘 要] 試圖對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結合學校專業特點以及學生需求,以二外韓語為例,設計第二外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從而形成一套適合理工科院校的第二外語課程設計方案。

[關 鍵 詞] 理工科;第二外語;課程設計;韓語

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是國際文化、經濟、社交等多方面全方位融合的時代。這種國際環境和市場經濟環境對外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需要掌握一種外國語言的較高技能外,還需要具有另外一門外語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社會對外語專業人才的需求。近年來,在全國各高校實施教育轉型的大背景下,非通用語的第二外語課程猶如雨后春筍般多了起來,然而,這類新興課程大多數屬于選修課,課時又少,且缺乏統一的課程體系,尤其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院校,很多都是參照文科院校的課程設置,沒有結合自身的專業和特色進行設計,使很多課程成了擺設,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

第二外語課程是針對外語專業學生開設的零起點外語課,近年來,以英語為第一外語的主流形勢下,部分理工科院校的非外語專業也相繼開設了各種形式的第二外語課程,第二外語與專業外語在教學方法、教材、教學目的等方面有很多不同,而非外語專業的第二外語課程又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第二外語課程,具有更復雜的要求,必須根據學生的特殊需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方案,從而更好地提高理工科學生的外語綜合能力。

一、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語課程現狀分析

在教育轉型的大背景下,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理工科院校開設了分別針對本科學員及碩、博研究生的第二外語課程,語種以俄、日、德、法、韓等為主,而實際的教學狀況可以說是各校各異,既沒有統一的教學標準,也沒有規定的教材及學時。以信息工程大學為例,典型理工科院校,本科無外語專業,目前開設了本科大學英語必修課,以及小比例的大學日語、大學俄語、大學法語課程。目前二外韓語課程的開設情況如下:針對本科學員開設了綜合素質項目,名稱為韓語俱樂部,30學時,選修性質,教師自編教材,以韓國語入門知識、基礎語音、韓國文化等內容為主。針對研究生學員開設了第二外語選修課,80學時,教師自編教材,以韓國語入門、基礎語音、基礎語法、韓國文化等內容為主?;谝陨犀F狀,主要歸納為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教師方面

理工科院校一般無外語專業,外語教師大多集中在大學英語課程,小語種教師更是少之又少,每門語種僅有1至2名教師,師資結構大多為年輕聘任教師,師資力量單薄,不利于教學、學術交流的開展,從而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教材方面

教材是教學中不可替代的環節,現在市面上的外語教材雖然很多,但專門針對理工科學生的第二外語教材少之又少,導致只能引用一般的第二外語教材,而這些教材普遍有難度大、內容陳舊、針對性弱、趣味性不強等特點,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學模式方面

學時安排不合理,特別是針對本科學生開設的課程學時太少,教學效果不明顯;硬件設施不夠完善,導致教學手段不豐富,形式單一,學習氛圍不活躍。

二、理工科院校第二外語課程設計建議

(一)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針對理工科學生的第二外語課對外語教師的知識結構、職業素養及教學能力都是一種挑戰,外語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知識水平,同時,學校應加大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力度,增加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與國內外其他優秀院校建立合作與交流的關系。

(二)強化教材建設

為了適應理工科學生的學習需求,組織編寫專用教材迫在眉睫,建議教師團隊總結本校教學經驗,借鑒其他優秀專業教材,編寫符合理工科學生知識需求的教材,提高教材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優化教材內容,注重視聽說結合能力,增加實踐環節,形成系統的第二外語教材體系。

(三)強化豐富教學模式

適當增加課時,提高第二外語課排課的比例,針對本科學生開設第二外語選修課,每學期應不低于40學時,并連續修兩年,針對研究生一年級開設第二外語必修課程,每學期不低于80學時;利用電教、音像等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以豐富的教學形式,鍛煉學生視、聽、說等綜合方面的能力;由教師組織開展韓語角、韓劇配音比賽、韓語廣播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在未來的發展形勢下,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領域,都對學生的第二外語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理工科院校更應滿足這些要求,逐步建立科學、完善的第二外語課程體系,在教學模式改革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完善教材等教學配套設施,拓寬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岳晟婷.獨立學院第二外語選修課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

[2]鄭巖.高校第二外語教學策略初探[J].才智,2010(12).

[3]崔紅男.淺談韓國語教學現狀及改進方案[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9).

[4]劉樹琪.理工院校第二外語語音教學漫談[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學報,1994(2).

[5]曹尚文.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努力把政治理論教學改革提高到新水平總參某部政治部主任曹尚文的講話[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9(S1).

作者簡介:徐丹(1985—),女,漢族,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人,碩士,信息工程大學理學院應用語言學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亞非語言文學。

職稱外語范文第2篇

關鍵詞:默會知識; 明確知識;商務英語教學

一、默會知識的含義及其特點

默會知識理論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國哲學家波蘭尼在他的《個體知識》(Personal Knowledge)一書中提出的,該書到明年將是出版50周年了。波蘭尼是一個非常有建樹的化學家,后開始轉向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默會知識又稱“緘默知識”或“內隱知識”,它主要是相對明確知識或顯性知識而言的。它的核心觀點是“我們所知道的多于我們能夠言說的”。波蘭尼認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通常被描述為知識的,即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種類型的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知識。”這另一種知識就是默會知識。

1 默會知識的優先性 在波蘭尼看來,默會知識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是一種領會、把握經驗和重組經驗,以期達到對他理智的控制的能力,心靈的默會能力在人類認知的各層次上都起著主導的決定作用。“默會知識是自足的,而明確知識則必須依賴于被默會地理解和運用。因此,所有的知識不是默會知識就是植根于默會知識。”這表明,默會知識是明確知識的基礎。一切明確知識都有默會的根源。由此可見,人類認識中默會知識的優先性。

2 默會知識的不可明言性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常常感到有些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波蘭尼做過這樣的比喻:我們能在成千上萬張臉中認出某一個人的臉,但我們卻說不出我們是怎么認識這張臉的。所以說,“我們知曉的比我們能夠說出的多”,默會知識的大部分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即它的不可明言性。

3 默會知識的3項組合 波蘭尼在默會知識理論中強調了兩種意識,即輔助意識和集中意識,他還強調了認識者(kFlOWer)在默會認識中的作用,即默會認識的過程就是認識者將各種細節、線索等輔助物通過整合融入到集中對象,它就是在輔助意識和集中意識間建立一種“由此及彼結構”。輔助意識是我們所依賴的東西,集中意識則是我們所關心的東西。

二、默會知識對商務英語教學的啟示

1 重新認識教學的含義 波蘭尼指出:“在語言拓展人類的智力,使之大大地超越純粹默會領域的同時,語言的邏輯本身——語言的運用方式——仍然是默會的。”語言作為一種既定的、客觀存在的客體,有其特定的、內在的系統和規則,它是可以用文字加以表述的,因此語言具有明確知識的特征。但語言又是一種技能,它是一個不斷習得和運用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是認識者的默會能力的運用過程。商務英語與一般語言一樣具有明確知識和默會知識的特點。在商務英語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傳授英語語言的基本知識,如:語音、語法、詞匯等,還要傳授一定的商務知識和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等,這些都是明確知識。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對這些明確知識的理解、賦意和運用,這個過程也就是默會的過程。既然商務英語作為專門用途外語的一種語言現象,它兼具明確知識和默會知識,教師就應充分認識到商務英語的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傳遞和掌握明確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通過實踐活動運用和獲取必要的默會知識或直接體驗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使默會知識顯性化、符號化,從而不斷體驗、修正和熟練運用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默會知識的重要性,要意識到教學過程及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默會知識,學生的知識不僅僅來自于教師和課堂,它們的不同經歷和感受也是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基礎。作為教師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默會知識和學生的默會知識,使明確知識與默會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發揮默會知識對明確知識的導向作用,使其成為廣泛意義上的認識和實踐的必要基礎。

2 重新認識學生在教學中的作用 波蘭尼的“默會知識3項組合”突出了認識者的地位,強調“默會知識是一種個體知識”,“是認識者以高度的責任心,帶著普遍的意圖,在接觸外部實在的基礎上獲得的認識成果。”這也為我們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提供了借鑒。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強調的是“三中心”,即教師中心、課本中心、課堂中心。學生所要學的知識主要來源于教師、課本和課堂。教學被簡單地看作傳授一接受的關系,傳授的只是可言傳的知識,而忽視了默會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學生默會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者基于以往的經驗和默會知識,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因此,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知識權威的象征,而應該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需要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并在探索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達到共同學習提高。波蘭尼的“默會知識3項組合”與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非常接近。它們都強調:(1)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個個性化的過程。學習者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他們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它們會有意或無意地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帶入學習中;(2)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簡單是個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地去參與所傳遞的信息的詮釋和理解,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或主體地位,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善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挖掘他們的個體作用,幫助和促進他們的“由此及彼”的建構過程,成為學習者“由此及彼”的協助者。

3 重新認識實踐性教學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學理論和實踐中,實踐教學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它主要是指通過實踐的途徑來強化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實踐教學能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這樣的實踐知識對他們的成長與發展極為重要。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提出過:“重做中學”,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對明確知識有更直觀的認識, 同時在實際的“做”中也可加深對那些難以言明的默會知識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創新能力。語言兼具輸入和輸出的默會特征。語言教學是一個輸入—吸收—輸出的過程。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中的輸入假設強調語言學習者所接受的語言輸入必須滿足下列條件,語言習得才有可能發生:(1)可理解性的輸入;(2)包含已知的語言成分;(3)包含略高于已知語言水平的成分;(4)學習者把注意力放在對輸入材料或信息的理解上,而不是語言形式上。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選擇大量有助于學習者理解的材料,學習者通過領悟,加上已有的默會知識,進行吸收,賦予語言以新的意義,然后通過一定形式加以輸出。在對Krashen的輸入

假說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Swain提出了語言輸出假設理論。她認為語言輸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實現語言習得的充分條件;要使學習者達到較高的外語水平,僅靠可理解輸入是不夠的,還需要可理解輸出。Swain的輸出假設指出,單純的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是不夠充分的,習得者應該有機會使用語言,因而語言的輸出對語言習得具有重要作用。輸出即對語言的運用,它也具有默會的特征。文秋芳教授指出:沒有輸入幫助的輸出不利于語言體系的拓展,輸出一輸入結合的教學活動更具有交際的真實性。語言的輸出與運用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才得以真正的實現。由此可見實踐性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

三、基于默會知識理論的商務英語教學策略

1 開展課內外的實踐教學 默會知識理論認為習得有幾種途徑。其中之一是通過實踐活動,如反復操練和訓練的方式獲得,如技能的強化訓練。語言的運用是認識者默會能力的運用。無論是默會知識論,還是Krashen二語習得理論的輸入假設,Swain的輸出假設,以及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語言的教學中,我們要樹立學生中心論,加強明確知識的輸入,注重學生的默會知識,讓學生的默會知識不斷得到批評驗證直到能熟練運用為止,使學生學習的外在動力真正內化為自己的學習需求,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商務英語課程教學中,一般教師輸入的明確知識包括兩部分:語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商務的基本概念。輸入的關鍵還在于輸出。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的動力來源于輸出,沒有輸出驅動的輸入,無論輸入的知識有多少,學習者習得輸入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們在注重輸入的同時,要強化輸出。而輸出的過程便是學習者領悟、整合所接受到的輸入“知識”的過程。對商務英語學習者來說,通過領悟和整合教師輸入的基本知識或概念,以及重組他們以往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達到英語語言和商務知識習得的目的。為了有效地幫助學生的輸出,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教師采取了多種教學形式,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圓桌會議、演講等,在給出的與商務有關的情境中,如商務酒會、商務會議、商務談判、商務營銷、商務推廣等,讓學生不斷地進行操練,不僅提高了語言技能,也掌握了商務知識和商務禮儀等。除了課堂中的這些活動外,教師還可布置學生課外做一些商務項目。譬如:策劃建立一家符合市場需要的公司或一項業務。學生們根據教師給出的任務,結合課堂中學到的一些語言技巧和方法,先擬定一份問卷調查,然后面試至少50人以上不同的人,根據面試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寫出分析報告并得出市場對建立公司或業務的需求程度。在明確了該公司或業務很受市場歡迎后,學生將進行公司財務預算、公司介紹和產品策劃、營銷等,在項目基本完成后,學生將在課堂以小組演講的形式,介紹整個公司或業務策劃、建立、推廣的情況。這些實踐活動的開展,豐富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對語言和知識的掌握。

2 建立導師制教學方式 波蘭尼在他的《個人知識》一書中提到傳遞默會知識的最佳途徑是“師徒制”,他說:“一種不能夠詳細描述的技巧,也不能夠通過規則的方式加以傳遞,因為它并不存在規則。他只能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加以傳遞。當科學的內容在全世界成千上萬所大學被教授的時候,科學研究不可詳細描述的技巧卻一直未能滲透到大學教學中來。好的學習就是服從權威。你聽從你導師的指導,通過與他競爭,科研新手就能不知不覺地掌握科研技巧,包括那些連導師也不是非常清楚的技巧。這種默會的技巧只有通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無批判的模仿才能消化”。中國也有句名言:名師出高徒??梢?,師傅的學識在與徒弟不斷地交流和溝通中,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徒弟,使比明確知識更重要的默會知識得以有效的傳遞。英國牛津大學最早建立了大學導師制,之后,劍橋大學也建立了導師制并加以完善。加拿大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在兩次參觀了牛津大學后,對牛津為什么能培養出3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得出了結論。他在1972年寫的散文《我見牛津》中說:“這個秘訣的關鍵在于導師的作用。學生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從導師那里,或者不如說同導師一起學到的。”在諾貝爾獎獲得者中間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是師徒關系。今天,在英國及其他一些歐美國家中,導師制還在實行,這也證明了導師制是充滿活力的,它在大學的教學和科研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目前,雖然我國在博士和碩士學習階段已建立了導師制,那么在本科階段是否也有必要呢?筆者認為是完全必要的,而且還應根據專業和課程的不同建立導師制。近幾年我們開始嘗試在我們的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中開展導師制。擔任導師的基本上都是從事商務英語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的老師,他們不僅了解商務英語專業的特點,也對課程的設置、教學的方式、內容、要求等都十分的熟悉,這為他們指導好學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個導師一般指導6~10個學生,導師每周至少與學生見面…次,學生可以一起去,也可以單獨和導師見面。導師重點就專業學習進行指導,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此外,我們還規定在商務英語的課程學習中,課程老師還要專門留出時間給學生進行課程的輔導。課程的導師制一般是將同一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組,老師會布置每個組做不同的項目,或讓學生自由組合成不同的項目組,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老師會對每個組進行輔導。當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起導師制后,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當老師與學生的導師制關系確定后,學生不僅可以從老師的指導、分析、講解中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他們從導師的循循善誘中還學到了導師身上良好的品德。老師們通過擔任導師,也能更直接地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看法和他們學習的情況,找到教和學的薄弱環節。導師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影響著他們人格的形成。

3 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中提出:“為組織適應未來的教育,我們需要有新型的教師。”它強調新型的教師必須具備現代知識觀、教育觀、學習觀,必須加強對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因此,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必須促進教師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會不斷積累教學經驗,這些經驗往往被無意識地納入行為,有些從來沒有文字表述或語言表達。這些教學經驗是典型的默會知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使理論在實踐中應用。同時也要反思自身的教學經驗,把經驗與理論的探究結合起來,為解決現實的或未來的教學問題打下基礎。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學》一書中說:“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在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方面我們應從兩方面人手。一方面我們要創造機會讓教師參加國內外教學培訓,主要向教師傳授教育理論、規則,一般教學方法知識,最新教育發展的動態等等,這些都屬于明確知識。另一方面,我們要想辦法“揭示”、“分析”和“發展”他們已有的默會的教育知識、技能、態度或信念,要引導教師主動體驗、反思自己的教學,將自己的默會知識外顯化。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只靠掌握外顯的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相應的“個人實踐知識”,這種知識以默會的形式存在。根據波蘭尼的冰山理論,當顯性知識浮出海面時,默會知識則在下面托起整座冰山。默會知識深深地鑲嵌于人類的實踐活動之中,只有通過在行動中的體驗才能提高。因此,教師的專業發展意味著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經驗。我們要鼓勵教師不斷地學習教育理論,反思教學,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

針對商務英語教師年輕化的特點,我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辦法。如送教師去英國合作學校學習商務英語課程,聘請在滬知名國際教育集團給教師培訓教學法;同時,我們還開展W0rkShop,以討論的形式對教學進行反思,加強互相間的聽課和集體備課,開展課堂教學評比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鼓勵教師提高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提高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職稱外語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外語教學過程管理 外語教師 能力

一、引言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際交流的日益增加,帶來了對優秀外語人才的巨大需求,這就給大學外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目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新一輪大學外語教學改革所面臨的主要任務。外語教師的主要任務就落在如何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方面。

二、課堂教學的組織

(一)課堂組織。課堂組織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展開。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造有利于學習的環境”,這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一項基本素質,它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師的態度、意圖和組織技巧。課堂組織包括教師角色的定位、指令的給予、活動的組織方式、如何對待差生及精力不集中或無組織紀律性的學生、大班上課的組織方式、對教學步驟的控制方式等。

(二)課堂氣氛調節與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激發是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首要的任務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參與意識,所以應該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的方式與措施,如,學生作業的鼓勵性評價,讓學生參與角色的扮演等,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神飽滿、生動傳情,力求達到師生間情感交融,產生更多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配合多種多樣的激勵措施,使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和愉快,無緊張和畏懼感,有更多的表達機會。這樣活躍、輕松的課堂氣氛易于使學生減輕焦慮,達到語言輸入與輸出的最佳效果。

(三)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外語教師采用適宜的教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一種或多種教學法的優點得以充分展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尤其是多媒體的運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這就不但使教材變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然而,教學手段的掌握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的,離不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學習和積累。

(四)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外語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在外語界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情感因素之一的師生關系在外語教學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大學外語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都特別重視,卻對師生關系中的情感因素重視不夠。而師生之間的情感因素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新型的師生關系必須具備3個要素:1,真實或真誠或表里如一。師生在交往中應彼此坦誠相待,師生都要如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感情。2,獎賞,也稱為接受或認可。教師應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重視學生的情感,欣賞并贊揚學生的優點,同時也寬容學生的缺點,維護學生的尊嚴與愛好。3,移情性理解。他要求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生活環境、成長經歷、性格傾向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其思想、情感,不要給對方做定性評價,而只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滿足學生的需求不要把他們看作為憑自己意愿可以隨意塑造的原材料;應該讓學生參與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師生合作,共同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因此,外語教師不應該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者和決定者,應該給予學生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師生共同完成外語課堂教學活動。這樣,大學外語課堂就有可能擺脫目前這種師生缺乏情感交流與淘通,機械傳授知識的沉悶的課堂氣氛,而出現一種學生積極參與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因此,要提高大學外語教學效果,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每一位外語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五)靈活多變的教學法的運用。大學外語教學的兩個主體是教師與學生,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能否受到學生的支持與贊成,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語言輸入與輸出的效果。課堂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學習者,了解學習者,考慮社會對外語人才的要求,改變外語學習者在課堂中的被動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不斷學習來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教學內容,適應外語學習者對新知識的需求。

作為一名外語教師還應該特別注意外語教學法的研究。外語教學過程是一個有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貫穿著各種教學法,實際上,外語教學過程是各種教學法的有機結合過程,凡是有利于學習者語言輸入與輸出的教學法都可以拿過來用。教師應本著“教有教法、教無定法”的原則,重視教學法的研究,取眾家之長,隨時調整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法。

(六)教師語言使用。教師語言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語言。教師在傳授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語言地運用直接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高超的課堂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外語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使自己的語言做到準確、通俗、邏輯性強。課堂上多用禮貌用語和委婉語,給學生以親切感。同時也應該注重體態語言,它是教師教學中使用的非語言手段,是教師本人在學生中直觀性和表率性最強的整體形象,是教師內心修養的外在表現,比如,服裝整潔、儀態大方、灑脫自如、精神飽滿、和藹可親,給學生親近的感覺,有利于師生情感交流。

(七)板書設計。板書的藝術性表現在字體的美觀,工整板面和合理設計與安排。板書的內容都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它使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相結合,起到鞏固記憶的作用。

三、結語

如何合理組織外語課堂教學是影響外語教學效果的重要素。外語教學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一樣,有其規律性,要搞好外語課堂教學,外語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和遵循外語教學的基本規律,靈活恰當地使用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緊密結合外語教學的其它相關因素,以求達到最佳的外語教學效果。

職稱外語范文第4篇

關鍵詞:語言經濟學;公共產品;網絡效應;外語教育

一、導言

語言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是指用經濟學方法和工具研究影響語言能力的因素和后果的方法。語言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涉及到經濟學和語言學等多門學科的邊緣學科。在歐美,主要的研究內容是語言與經濟地位(主要是收入)的關系[1]。Francois Grin,把語言經濟學歸于理論經濟學的范疇,把經濟學的方法應用到語言變量的研究中,使語言經濟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2]。

目前國內學者對語言經濟學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理論研究,汪丁丁、周端明和韋森等,通過對相關歷史文獻的綜合評述,認為語言的習得和選擇是一個理性選擇過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研究人們對自己所用語言的選擇,以及這種選擇的影響因素。張衛國歸納和總結了國外語言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思路,認為語言經濟學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傳統方法,主要包括語言與經濟地位的關系,語言的動態發展,以及語言規劃與政策;博弈語用學,將博弈理論方法用于語用學的研究,分析理性言語交際者在特定策略場合下的言語行為選擇[3]。二是應用研究,主要是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對應用性的語言現象,如流行語、網絡語、外語教學以及語言政策的產生和發展,進行實證分析。張衛國認為,語言經濟學研究存在三個主要維度——作為人力資本的語言能力、作為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官方語言和作為制度的社會語言[3]145。本文嘗試從語言經濟學關于作為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官方語言理論出發,分析相關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討論對我國外語教育、尤其是英語教學的啟示。

二、語言經濟學理據和外語教育

語言經濟學家汪丁丁認為,語言經濟學既可以把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存在經濟變量的研究中,也可以研究語言與傳統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4]。從理論角度上講,語言經濟學可以用來分析語言的產生、發展和變遷,或語言及言語行為對經濟行為的影響,語言的經濟學分析、博弈語用學和語言的制度經濟學研究等;從應用角度上講,可以用來研究語言問題引發的經濟或社會問題,如語言與經濟發展問題。

國內學者從語言經濟學視角研究外語教育的還不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從語言經濟學研究的視角研究了外語教育和教改的重要性;外語市場價值和外語專業課程設置問題;運用語言經濟學評價了英語熱和漢語危機,以及制定合理外語政策的必要性。鑒于目前語言經濟學在國內外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莫再樹認為,該領域應用在外語教學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還比較單一,語言經濟學與外語教育關系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落后于我國現階段外語教育的發展與改革[5]。

三、外語的公共產品性質

公共產品是指一種產品不會因為某一消費者的消費而降低其他消費者對該產品的消費水平,即該產品具有非排他性,是對所有消費群體開放的。顯然語言具有這種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對語言的使用和學習是對公共產品的消費和投資[3]148。作為公共產品的語言能夠推動經濟與社會活動中的信息共享與流動,不同語言群體和個體之間的交流、勞動力的交換成本都會降低。

經濟學家Reinhard Selten和Jonathan Pool在1991年寫的《外語技巧發布的博弈均衡》中,驗證了語言的網絡效應。這種網絡效益的含義是:當一種語言的使用者增加了,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對其他語言的使用者而言,這種語言的效用也隨之增加,即這種語言也變得更有用了[6]。語言經濟學家們認為,語言的網絡效應可以用來解釋語言的動態發展問題,主要包括:一個地區小語種的語言生存和語言保護問題;世界通用語的出現。在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國際大背景下,英語作為目前唯一的國際通用語,是具有公共產品的特征的。

張衛國指出,語言具有很強的網絡外部性,并且與語言的公共產品性質“相互強化”。一個較大的語言群體成員間可以學習和使用共同語言參與交際活動,因能提供“較多的交際機會”,可以吸引其他群體成員學習該語言[3]149。隨著這種語言使用者數量的增加,二語習得者的人數增加,交際效率提高了,原語言網絡的外部成員因學習了該語言,都獲得了該語言的使用所帶來的交際機會,并在交際過程中獲得了某種收益。因語言的公共性和網絡效應,會吸引更多的人學習該語言,使得這種語言的使用范圍和人群不斷擴大,其公共產品的性質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擴大的語言網絡中,某個個體通過習得二語獲得的交際收益,并不會因為更多的人參與該語言的學習而減少,也就是說,語言的公共產品性反過來又會加強網絡效應的放大。

四、啟示

作為公共產品的語言和語言的網絡效益理據,可以幫助人們理解英語教學的必要性,由于歷史和經濟的原因,英語已成為公認的世界通用語,全球性的語言。英語已經獲得了凌駕于其他語種之上的絕對優勢,而且這種優勢隨著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的增加會不斷擴大?,F在在國際政治經濟往來、各種外交活動和網絡交際中,英語已成為唯一公認的世界語言。另外,英語標準語只屬于英美國家母語的屬性,也正在受到語言學界的質疑,英語的世界屬性正不斷為大家所接受[7]。

語言的公共產品性質和網絡效應,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語言政策和語言規劃的重要性。語言規劃和政策會決定作為公共產品的語言的供給水平,以及語言教育或語言推廣的供給能力。前者主要是一國或地區官方語言的確定,但對中國這樣一個單一語言的國家來說,選擇一門外語,如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供給成本太高[3]150,研究意義不大。而后者語言教育和原推廣對外語教育教學的影響更大。這種語言推廣既包括國內推廣,如二語或外語教育和國際推廣,如對外漢語教學等。這里主要討論外語教育在中國的推廣的準公共產品性質。外語教育的供給具有消費的局部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一個高校所能提供當年的外語人才培養名額是有限的,這對部分想參加外語專業學習的人來說,有相對的排他性,但由于后來者也可以參加下一期的外語教育,所以這種排他性又不是絕對的。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是否參加外語教育,對外語教育的消費是獨立于其他人的選擇的,即非競爭性的。按照公共產品理論,外語教育供給的準公共產品性質說明僅靠政府提供的外語教育不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需要政府和私人合作供給。

中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提供的外語教育主要由國家提供,所以具有比較強的公共產品的性質。所以個人在外語學習中的理性選擇過程中,成本的影響較小。更多的是一種語言的經濟價值或效益,以及網絡效益的影響。另外,與其他國家相比,國家投入外語教育的社會成本還比較低[8]。外語教育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如擴大進出口貿易,引進外資,增加就業和促進旅游文化事業發展等。這也可以部分解釋外語專業招生熱、就業難的問題。作為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語言性質對外語教學的啟示是,中國的英語教學應該有所改變,準確認識英語熱的社會現象,注意有利的語言生態發展。應考慮形成中國英語和找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文化適應性的英語語言教學和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許其潮.從語言經濟學角度看我國的外語教育[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8):35-38.

[2]張兢田.博弈語用學[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1,(10):1-4.

[3]張衛國.作為人力資本、公共產品和制度的語言:語言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分析框架[J].經濟研究,2008,(2).

[4]汪丁丁.語言的經濟學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1,(6):86-95.

[5]莫再樹.語言經濟學視角下的商務英語教育研究[J].外語界,2008,(2):65-72.

[6]Selton R.& Pool J.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as A Game Equilibrium[M].Berlin and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1991:64-87.

[7]Hu Xiaoqiong. Why China English should stand alongside British, American, and the other ‘world Englishes’[J].English Today,2004,(2):26-33.

[8]任榮.從語言經濟學的角度看“英語熱”和“漢語危機”之爭[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93-96.

職稱外語范文第5篇

一、豐富知識,學習予于實踐

實習期間我像海綿般汲取博物館里豐富的歷史資料信息。尤其當我原有的知識于新知識鏈接起來,感覺就像腦袋瓜一下子通暢了。 那種感覺特別暢快回味。同時越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越體味中國歷史的精粹,就越發熱愛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祖國。

在XXXX館, 我有機會把學校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我們小組發揮英語專業所唱,整理英文講解稿,帶外國游客參觀博物館并提供講解。在X月中后旬,我們實習小組為博物館十一月的臨展“大唐余輝”長沙窯陶瓷展的說明詞翻譯成英文版。課文上和課堂上老師所說的理論終于得到實踐印證了。翻譯的時候,我為求“信達雅”回味翻譯一個中文詞查搜幾本字典, 然后到網上搜索從字典找出的那幾個引文候選單詞的常用情況,才斷定該用哪個詞。

二、認真工作,鍛煉能力

我每天XX上班,下午XX下班,做到不遲到早退,不曠班,不請假。我的工作崗位主要有三個,咨詢臺、辦公室、接待室。通常今天在咨詢臺工作,明天就去辦公室,后天就輪到接待室。這種輪換崗位的工作方式可以讓我接觸不同的工作。咨詢臺是博物館與客人交流的第一線。在辦公室里,我認真有效的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我的翻譯工作主要是在這里完成的。接待室的工作最靈活,在沒有重要接待任務的時候,我可以自由活動,通常我會導游旅客和他們進行跨文化的交流。

三、走出校門,融入社會

社會是個大課堂, 這里更多的是學習待人接物和工作規矩。我覺得我很幸運。XXX館這里的工作人員都非常友善。他們已經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在實習期間,我常常和我們傾談,我們教授我許多做人做事的原則,包括工作上和生活上。對此我萬分感激。

上一篇:軟件工程師簡歷下一篇:職稱英語考試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