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區域公共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07

區域公共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公共管理制度是公共管理工作的依據和保障,公共管理制度完善與否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公共管理職能的發揮。在社會經濟不斷進步的同時,我國區域性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對公共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要求下,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刻不容緩。本文就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作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區域公共管理;制度創新

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產生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從經濟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產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然而就我國當前區域公共管理工作來看,依然存在體制不完善的問題,以至于公共管理職能不能有效地發揮出來。隨著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區域間的矛盾也不斷產生,迫切需要加快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建立與區域發展相匹配且行之有效的公共管理制度。

1.區域公共管理制度創新的必要性分析

公共管理是政府一項重要的職能,其目的就是解決社會公共矛盾,維護社會公共事業穩定發展。就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來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十分嚴重,在這種不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形勢下,區域矛盾也隨著產生。造成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地理環境的限制、區域科技條件的限制等。由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矛盾的存在,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基于這種情況,強化公共管理工作尤為重要。然而公共管理職能的高效發揮是建立在健全、完善的制度基礎上的,由于現階段我國區域公共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依舊存在法律不健全、各區域政府合作不緊密等問題,嚴重影響到了區域公共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勢在必行,只有加快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才能更好地服務區域公共管理工作,提高區域公共管理效率和質量[1]。

2.現階段區域公共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區域公共管理就是運用協調和調節的手段解決區域以及區域內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其他領域的公共問題,實現共同利益。就目前來看,區域公共管理工作存在著許多問題,具體如下。

2.1行政區行政

我國區域推行的是行政區行政體制,這種體系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行政化作為組織的目標以及權力的來源,雖然這種做法可以促進組織的高效運行,推動區域政府的有效溝通與合作,但是,由于我國各行政區的經濟獨立性非常強,這種獨立性使得各區域政府非??粗毓芾頇嗔?,不愿意與其他政府分化獨立管理經濟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區域的合作,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區域的發展。

2.2法律法規的不完善

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法律是區域公共管理工作的重要準則和依據。在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過程中,嚴格按照法律依據和要求進行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區域公共管理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沒有建立起與公共管理制度相匹配且行之有效的法律。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使得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過程中缺乏法律依據,法律效力不強,從而使得公共管理制度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無法有效地落實下去,不利于區域公共事業的發展。

2.3合作機制的缺失

區域公共管理工作的主體是區域政府,對于區域政府而言,他們在進行公共管理時,與其他主體缺乏合作意識?,F階段來看,我國區域公共管理的主體已經多元化發展,但是,受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管理主體很難參與到公共管理工作中來,依然以政府為主,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公共管理效率。同時,由于各區域政府在對待區域公共管理問題時,缺乏合作意識,在處理矛盾問題時,不能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以至于區域公共管理矛盾與問題被無限擴大,不利于各區域的共同發展。

2.4評價機制不完善

在區域公共管理中,評價是一種檢驗區域公共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對促進區域公共事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區域公共管理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許多區域政府依然把區域的GDP水平作為衡量業績的唯一指標和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容易造成許多許多區域政府為了提高自己的業績而不擇手段,進而出現浪費公共資源的情況。

3.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

3.1區域公共管理理念的創新

促進區域和諧、穩定發展是我國現階段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標?;谶@一目標,在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過程中,政府應當積極轉變公共管理理念。首先,樹立區域公共管理的理念,結合實際,盡可能地減少從行政區角度進行行政管理的頻率;其次,建立權利相對分散的多元化管理制度,解決管理權力單向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開展區域公共管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再者,要完善責任制度,將公共管理相關責任落實到人,從而更好地規范各責任主體的行為,促使其積極參與到公共管理中去,發揮責任主體應有的作用[2]。

3.2法律法規的完善與創新

在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中,法律法規是該工作開展的依據和保障,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規,才能更好地推動區域公共管的有效開展,提高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科學性、有效性。首先,區域政府必須結合現行區域公共管理實際,對法律法規加以調整和完善,建立完善的法律規章;其次,結合區域發展需要,建立與區域公共管理相適應且行之有效的法律,從法律上明確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法律效力和作用,從而更好地落實公共管理職能[4]。

3.3創新區域合作機制

現行經濟形勢下,區域合作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是不同的區域,其產業結構、文化也會有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會給區域合作發展造成一定的困擾,而要想克服這些差異給區域經濟發展造成影響,就必須建立有效的區域合作機制。首先,從我國國情出發,通過制度化的方式,將中央、政府和市場這三個進行區域公共管理的主體有效連接起來,增強三者的合作,對區域實行開放式管理;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成立區域協調機構,協調區域矛盾,從而促進區域的更好發展[5]。

3.4創新評價機制

有效的評價有利于區域公共管理職能的高效發揮。因此,在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中,區域政府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一方面,要完善工作人員的評價與考核體系,對工作人員的業務成績以及工作成果進行有效、全面的評價,確保員工評價的公正、公平、合理,從而更好地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另一方面,要增加公共管理評價機制的透明性,讓民眾參與到公共管理的評價中來,因為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是公共管理工作最好的見證者,讓民眾參與評價,有利于公共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6]。

4.結語

綜上,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具有必然性,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區域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必然。創新區域公共管理制度,有利于公共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進而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公共利益。在區域公共管理制度創新過程中,政府應結合實際,建立與公共管理工作相匹配的制度,提高公共管理制度的科學性、有效性,進而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凡楨.論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J].人力資源管理,2017(11):126-127.

[2]李兵龍.試分析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創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09):94-95.

[3]唐文.關于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問題分析[J].商,2016(35):95.

[4]魏允.關于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研討[J].現代商業,2016(04):73-74.

[5]王祺龔.關于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創新分析[J].商,2015(46):93.

[6]趙秋蘭,尹海鳳.區域公共管理制度創新路徑探尋[J].人民論壇,2014(23):50-52.

作者簡介:謝奇妙(1990-),女,四川南充人,學歷本科,川北醫學院。

區域公共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基本內涵,在此基礎上講解了國內外對其的研究進展,最后探討了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發展趨勢,望可以為有關人員提供到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字:可達性;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發展趨向

1、前言

當前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同時也使得人們對城市內部公共服務設施的要求隨之而增加,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和應用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生活質量,為此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城市內部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才能夠有效推動到城市化的發展進程。

2、基本內涵闡述

在國外,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通常是政府公共行政所提供的相關設施,可以為城鎮居民提供到了一定的公共服務。公共服務設施提供的主要機構不僅限于政府部門,同時還提供私營部門,社會企業等,一般三種機制提供城市公共服務設施:1.政府中的公共部門直接提供到了相關的服務設施;2.政府補貼私營部門提供到了公共服務設施;3.私人服務和公共服務融資,但主要是由政府部門直接進行監督。我國的城市住宅區規劃和設計規則中把公共服務設施定義為適應人口規?;蜃≌幠5乃性O施的總和,可主要是為可以滿足到了所有階層和不同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提供到了一個相應的軟件和硬件服務。學術界普遍認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是城市社會服務業的支持載體,它一般是指城市區域空間和公眾在城市地區的教育,體育和商業等城市社會基礎設施。交通版系統將可達權性的基本含義與個體在空間中移動的能力聯系起來。一般來講,可達性是指利用一種特定的交通系統從某一給定區位到達活動地點的便利程度。當人群或企業到達的地方能夠進行對自己比較重要的活動時,他們在此所獲得的機會就是可達性力求概括的含義。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基本是社會公共產品中的類別。國內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主要由政府部門主要提供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概念并未在學術界統一。一般來說,在外國文學中,它通常是指具體規劃概念和規劃目標。依靠某些技術手段,它系統地安排,設計,結合和分配特定城市,城市地區和城市的住宅區或城市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它是一個由公共服務,線路,地區和網絡多層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組成的多目標系統,符合公民的最大公共服務需求。

3、國外研究進展

可達性研究的主要模型有傳統的引力模型、效用模型、活動模型、等時線模型等。其中,等時線模型也是該決策分析中的常用技術方法。等時線模型以時間地理為框架,用時間成本來衡量時空可達性。

以面向服務需求為核心建立等時線所反映的是某一類POI的整體可達性,而非局限于特定點,同時在可視化表達上具有優勢,例如其形狀、疏密變化往往蘊含著更深層次的信息同時相較于分區統計圖的可視化方法,能反映研究對象的全局變化特征,而相較于熱力圖,又能夠更直觀地量化研究對象的數值變化。

對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影響因素分析是選擇公共服務設施的分配模式。在規劃和分配公共服務設施的前提下,Fierflyph研究了公共投資政策選擇對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分配的影響,提出了公共服務設施投資的重要因素。Belerrkip等人研究了公共服務設施(如納卡拉居民)在公共服務設施上的影響,如公園,文化和娛樂,發現使用集團特征和對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有著一定的影響。OhnicArruthers等人按照1982年至1992年的影響進行了對美國城市公共服務開支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是城市化地區的空間擴展,行政部門對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分配有很大影響,空間可訪問性是公共服務資源空間分配中最有效的測量工具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瑞典學者已經開始對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類型,影響因素和可訪問性測量等都展開了研究。Mitchel Langford(2008)使用兩步移動搜索分析方法來研究交替人口對公共服務設施可行性影響的測量模型,并將加迪夫作為南部南部南部的實證領域。使用了一些在城市中一些公共服務設施的可見性變化,結果表明,區域密度模型往往會顯示低可訪問性分數,但具體模型取決于本地因素,模型假設和方法。Rashed Al試圖研究孟加拉國達卡市貧困城區居民對公共服務設施的影響。結果表明,對于弱勢城市窮人,無論是普通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還是服務個人群體和身份,公共服務設施都可以使用公共服務設施,它們是否科學合理,為公眾提供參考服務設施配置評估提供了有力的衡量標準。當前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逐步進入分配后效益研究階段,可達性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多。當前我國城市化程度的不斷加快,我國西部地區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進入了穩定發展期,城市公共服務配置研究也進入了成熟發展的階段。學術界已經開始探索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后續效應,并對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評價進行研究。麥卡利斯特提出,在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中心的設計中,規劃師應當要堅持公平與效率的原則,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建立公共服務設施的效率與公平評價指標。

4、國內研究進展

分析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現狀分配和發現現有分配存在的問題可以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最佳配置提供到一定的參考。學術界主要研究了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分配的分類,空間分布,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廣州為例,高俊波和其他人通過使用問卷調查方法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分布的社會生態學。結果表明,廣州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分布具有重要的社會分化特征,在不同社會群體的住宅單位的公共服務設施的支持和可訪問性存在了一定的差異,社區地位與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供應和可訪問性完全一致。本文研究了杭州城市社區服務設施現狀,并發現杭州城市社區服務設施有一些問題,如社區建設和規劃之間的斷開,社區建設和管理,社區不滿等,為此建議加強社區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在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方面,結合北京市的實際情況,李微通過對規劃指標的對比分析和現狀分析,分析了北京市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指標和實際規劃建設情況,發現其中存在的規劃指標的分布相對較低,缺乏理念燈的問題,為此提出了一些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從澄清項目、統籌規劃、完善建設機制等的方面加強到了對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當前我國城市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氣候等的一些自然因素。

5、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趨向

5.1、加強公共服務空間規律分析

在過去,在中國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數據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但也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中國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一直是基于宏觀的視角。在某種程度上,公共服務設施可以被視為城市社會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作為城市社會服務業的基本材料載體之一。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會直接影響到了我國城市的發展進程。在未來,有必要專注于各種類型的共同服務設施中各種類型的共同服務設施的聚合影響。需要特定人口要求的空間來分析不同類型的公共服務設施所需的空間。盡管如此,在實踐中,可以使用空間配置的合理應用,有利于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在空間法認知的配置中不斷深化。

5.2、公共服務設施績效評價

為可以確保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整體配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我們必須與房地產的需求相結合建立和實施績效評估體系。通過應用績效評估系統,可以定期提供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判斷和分析數量,質量和特定內容。還有必要通過問卷或社會訪談分析公共服務設施的基本需求,分析公共服務設施的基本需求,并調查當前的設施滿意度,而不僅僅是目標配置方案,這將有助于不斷改進和優化現有的配置系統,為當代居民提供到一個良好的公共服務空間,才可以滿足到了人們在設施配置中的個性化需求。

6、結束語

由上可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過程中應當要具備科學合理性,其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能力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為此有關人員應當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到相關措施,完善和優化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最終才能夠確保到配置的科學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代兵. 大都市鄉村公共服務可達性評價及空間治理啟示--以上海市青浦區203個村居單元為例[J].  2021(2019-4):8-13.

[2] 谷曉坤, 龐林芳, 張正峰. 基于上海市青村鎮公共設施可達性的鎮域農村居民點整治適宜性研究[J].  2021(2014-7):71-75.

[3] 矯德陽, 原源, 江文亞. 城市更新中的教育設施均等化布局研究——以珠海市香洲城區為例[J].  2021(2016-21):63-66.

[4] 高軍波, 余斌, 江海燕. 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分布分異調查——以廣州市為例[J].  2021(2011-8):55-61.

[5] 浩飛龍, 王士君, 謝棟燦,等. 基于互聯網地圖服務的長春市商業中心可達性分析[J].  2021(2017-2):68-75.

[6] 殷為華, 劉爽. 上海市養老機構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可達性研究[J]. 現代城市研究, 2021, 36(6):7.

區域公共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區域公共管理理論強調協調區域內各級政府、市場、社會組織,針對區域出現的公共問題,找出協調解決的辦法,以期提高區域競爭力,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化的挑戰。長三角區域作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早在2002年,部分城市就開始了公交一卡通的嘗試,長三角城市協調會也多次提及公共交通一體化的政策措施。然而時至今日, 除有限區域的互通外,區域互通并沒有實現。本文從區域治理的角度,探討長三角公共交通一卡通互通的實現機制,為區域公共產品供給理論提供實踐支持。關鍵詞 區域治理 區域公共產品 公共交通一卡通

文獻標識碼:A一、 長三角區域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

(一)公共產品。

薩繆爾森從消費的視角出發,給公共產品下了一個被公認為最為經典的定義:“公共產品是這樣一些產品,無論每個人是否愿意購買它們,它們帶來的好處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個社會里”。這里包含界定公共產品的兩個標準:非競爭性,即某人在享用一種產品時不會影響其他人對這種產品的享用,新增消費者不會造成成本的增加,即邊際成本為零;非排他性,“所有的使用者不論付費與否都可從中獲益”, 即在公共產品消費領域,不可能將那些未付費的人排除在外。在薩繆爾森的基礎上,馬斯格雷夫和奧斯特羅姆夫婦最終完善了現代經濟學意義上的公共產品定義與特征,即同時具有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的物品稱為公共產品。

然而,現實中同時具備這兩個標準的公共產品非常少,被稱為純公共產品。其他公共產品或者只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或者只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特征,被稱為準公共產品。

(二)區域公共產品。

區域公共產品是基于區域內公共問題的出現而形成的,為解決一定地域內跨越單個管轄主體管轄范圍的公共問題,形成的解決機制,稱為區域公共產品。區域公共產品具有公共產品的一般特點,并由于其跨越不同的管轄層級和機構,而具有復雜性。

(三)長三角公共交通一卡通。

“長三角公交一卡通”是“城際公交”的突破口,也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重要開端,從2002年開始,無錫與上海公交卡可以互刷,邁開了公交一體化的步伐,公交一卡通也被提上議事日程。公共交通一卡通是由一個集非接觸式IC 卡芯片、射頻模塊技術、IC 卡機具研制生產和智能卡應用系統集成開發于一體的技術系統。其最廣泛應用于長三角內滬寧杭各城市,包括公交、出租、地鐵、輪渡、輕軌、路橋收費、停車、加油、小額消費等領域。公共交通一卡通是通過IC卡芯片技術實現區域內交通費用隨時隨地支付及結算功能,由于目前技術標準已基本固定,更多的人使用一卡通(除制作卡片本身的費用外)不會使成本增加,可以說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而且就一卡通這項公共服務的使用來看,所有的使用者不論付費與否都可以從中獲益。因此,長三角區域公共交通一卡通是跨越上海、江蘇、浙江三個省市及其若干個縣市不同層級政府及管轄區域的區域純公共產品。二、長三角公共交通一卡通實施的現狀分析

(一)長三角公共交通一卡通的實施。

早在 2002 年 10 月 1 日,上海和無錫兩地的公交公司就率先推出“一卡兩地刷” ,兩地市民可以持本地交通卡在兩地公共交通工具上刷卡。2003年7月,“長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論壇”透出消息,今后長三角16市之間的公交IC卡將實現“一卡通”。

2006年在上海舉行的《實行一卡通互通、促進長三角交通一體化》課題研討會上明確表示,公共交通卡不久后將全面實現長三角區域內“相互兼容”,屆時,乘客只要手持交通卡瀟灑一揮,便能在長三角城市交通中一路暢行無阻。2009年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浙江省交通廳和江蘇省交通廳聯合印發《長江三角洲地區道路運輸一體化規劃綱要》,《綱要》提出,到2012年,長三角將實現“三通”:聯網售票一網通、道路客運一卡通以及96520運輸服務熱線接入一號通。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專門對公交“一卡通”設立課題組進行研究。目前,上海與昆山、阜陽、常熟、無錫已實現交通卡互通;上??茉谔K州公交車上刷卡,并可在杭州部分出租車上使用;南京與揚州、馬鞍山等互通;寧波、紹興、臺州等互通。

(二)實施中的困境。

目前雖然部分區域內實現了互通,也帶來了明顯的積極效應。區域內政府在公共交通互通方面一直有政策上的引導和實際的制度安排,但是整體效果還是不太理想。如,互通只表現在小的區域內,基本上大多在省內。不同行政區省市之間的互通比較少,不能滿足較大多數人的交通出行需要;目前的一卡通在各地都由獨立的交通卡系統運營企業提供,而且相對運行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但是各地一卡通的技術標準卻是不同的,如果要實現區域內一卡通用的話,必然存在有些交通卡系統運營企業重建信息系統的問題,其中產生的經濟費用負擔不小。利益的協調和補償是很重要的方面。三、 區域公共產品的供給機制

目前學術界倡導以政府的行政機制為主導,私營部門的競爭機制和第三部門的自制機制共同參與的多種方式并存的公共產品供給機制。區域合作治理也強調建立政府、市場和社會的信任關系,而不是當前在外界壓力和條約束縛情況之下的契約關系,增強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和信賴,有效地緩和政府和市場之間爭權奪利的惡性競爭關系,使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認識到彼此的重要性,加強三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信任。四、 長三角公共交通一卡通實施的路徑及機制

(一)強調政府間合作的權威性。

從區域治理的維度分析,長三角公共交通一卡通的推進,首先應該由區域內各級政府主導,包括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日前,在浙江臺州舉行的長三角城市協調會第12次市長聯席會全體會議上,明確長三角城市協調會成為國內第一個獨立辦公的區域合作組織,以強化其在市長聯席會議閉會期間的協調功能和執行功能。長三角協調會已實現了辦公室的專職集中辦公,完善了工作推進平臺。這是促進公共交通一卡通實施的一大步,意味著市長聯席會議和交通部門形成的合作協議有了推進平臺和專門的協調部門,著眼于區域的整理角度,而不會使各地政府單純出于地方利益的考量,限于“囚徒困境”的泥沼。

作為一個獨立辦公的區域合作組織,其權威性和專業性是相當重要的。在區域公共產品提供中,各地的投資和收益往往是不對等的,這也是“一卡難通”的根源所在,權威性的區域合作組織存在的目的,就是協調解決問題。

(二) 構建公平的利益協調機制。

公交一卡通業務的運營實體是各地公共交通一卡通公司,其以交易手續費、清算服務費以及卡片押金及預付金構成的沉淀資金帶來的利息為三大主要收入來源。目前的現狀是一卡通公司已在特大型城市實現盈利,政府層面要做的是獨立的區域合作組織綜合考慮各地公共交通卡已投入的成本和互聯互通后獲得的收益,建立一卡相通過程中的成本分擔和補償機制,或者通過籌集基金的形式建立參與地的合作。

傳統的行政區行政存在的弊端是地方政府出于利益博弈,導致共同提供的公共產品到最后誰都不提供,區域治理就是基于區域的策略,各行為體參與就需遵循區域合作組織的合作協議,從區域的出發,而不是各地自身利益出發。

(三)重視社會力量的價值。

長三角協調會已設立了專家咨詢委員會,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一體化進程提供決策咨詢,并將進一步調動企業和社會各類組織參與城市合作的積極性。社會力量在表達利益訴求,提供決策渠道的同時,還具有參與提供公共產品的功能,陳敬德在“政府問產權交易的分析框架及改革推進”一文中提出:應該建立以政府為主、社會為輔的籌資系統,動員社會資源提供區域公共產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和國外資金的加入,增加區域公共產品的供給。此外還應該重視公共品的私人提供,與公共提供相比,私人的慈善捐贈行為不僅是一種帕累托改進,而且還更加有利于公平目標的實現,因此應完善我國私人慈善捐贈的激勵機制,把私人慈善捐贈提升到第二次分配層面上來?!鯀⒖嘉墨I:[1]張緊跟.當代中國政府間關系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曼瑟爾·奧爾森.陳郁譯.集體行動的邏輯.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3]張康之 沿著合作的向度思考意識形態.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06(8)[4]岳軍.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分析.山東財經學院學報,2003[5]陳敬德.2005.政府問產權交易的分析框架及改革推進.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6]陳瑞蓮 張緊跟.公共行政學研究的新視角:區域行政.公共行政,2002(3).[7]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 2010.5.[8]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 2010.5

區域公共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電子商務與互聯網的深入與高速發展,促使農村電商逐漸崛起。為了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速,提升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水平,當前中國急需構建完善的農村電商生態體系。本文在梳理國內學者對于農村電商的相關研究基礎上,深入分析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而提出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的構建策略。研究發現,從內部結構、組織形態與服務上三方面出發,構建的農村電商生態體系,可以有效解決農村電商發展中存在的資金、人才和配套服務等問題,切實推進農村經濟高效、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現狀;生態體系;構建研究

★基金項目:2016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農村電商O2O發展模式及發展規劃研究——以鹽城地區為例”(項目編號:2016SJD630128)的階段性成果;鹽城工學院2019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互聯網+’農業的鹽城市精準扶貧策略研究”(項目編號:301)的階段性成果。

引言

近年來,國內學者從理論與實踐等角度出發,加大了對農村電商發展的研究。關于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的文獻資料,現已形成一定規模。張喜才在分析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問題基礎上,結合農村電商全產業鏈發展思路,提出產業鏈環節縱向整合、構建農村電商產業鏈利益分配機制等可持續發展策略。何飚認為,農村電商在興起的同時,還面臨產業鏈終端物流協調機制與配送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因此何飚從物流整合、帶動服務商發展和農村電商實體終端建設三方面,提出推進農村電商可持續性生態體系建設的建議。與何飚相似,郭征亞也從電商全產業鏈視角出發,分析當前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指出生態體系下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現策略。楊冬海和王蓮花等人結合商業生態體系理論,構建了農村電商生態圈的內部結構與組織形態,包括電商企業、物流企業、農戶、合作社、虛擬組織、戰略聯盟等,進而提出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吳欽和彭浩等人從影響因素的特征角度,采用層次分析法,分析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而聯合特定案例進行應用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給出具體服務改進對策。虞華和陳法金等人基于鹽城的第三次農業普查資料,通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SWTO分析,結合成功案例,指出鹽城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帶動電商集群發展、優化農村經濟新業態。文章在其他學者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的構建策略。

隨著互聯網向農村地區的加速延伸,農村電子商務迅速發展與普及。這一方面擴充了農產品銷售渠道,促使農產品銷量提高,農民收入增加。另一方面,也為農村地區帶來更為豐富的農資與物資,提高了消費便利性,推進農村居民消費升級??梢哉f,農村電商的發展,在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同時,提升了農村居民生活與消費水平(Qv,2017)。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電商巨頭的推動下,農村電商呈現出跨越式發展。然而,農村電子商務尚未形成健全的產業鏈,發展呈現出的畸形特征也日漸明顯。并且,農產品安全與質量問題,利益分配不均衡問題仍然存在(Cao and Jiang et al,2016)。這些問題使得中國農村電商市場的整體流通效率較低,無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現代物流不斷完善態勢下,立足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現狀,構建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圈,對于建立農村新型流通模式、推進農村農產品與城市消費品雙向流通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并且,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的構建,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產業扶貧推進的新載體,可以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

1、農村電商發展的現狀分析

1.1 政府大力支持農村電商發展

中國農村電商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國家政府出臺了諸多支持政策,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包括基礎設施、金融、物流與市場環境等。與此同時,各部門均采取各項措施,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例如,團中央和商務部聯合開展的“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主要目的在于引導農村青年運用電子商務創業就業?!半娚谭鲐毠こ獭笔菫榱伺嘤r村電商環境?!翱爝f向西、向下服務拓展工程”是為了進一步健全城鄉快遞服務網絡,加強農村與電子商務協同發展(Ni and Yu et al,2017)?!半娮由虅者M農村綜合示范工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促進農村電商發展。

1.2 電商巨頭積極進駐農村市場

近幾年,城市電商市場日漸飽和,為了保持自身快速發展,各大電商巨頭開始紛紛搶占農村電商市場。例如,2014年11月,京東啟動了農村電商項目,并形成了京東幫服務店模式,可以為農村消費者提供配送、安裝、保修等一站式服務。同時也形成了縣級服務中心模式,用于承擔代客下單、招募和培訓鄉村推廣員等功能。2016年1月,京東與國務院扶貧辦簽署了《電商精準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推動京東農村電商的發展。阿里巴巴啟動了千縣萬村計劃,預計建設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 10 萬個村級服務站。阿里巴巴還推出“農村淘寶”,設置農資、農具品類和汽摩配件等,為農村居民提供了更為豐富且針對性的消費選擇(Shi and Yu et al,2018)。2014年,蘇寧云商集團通過改造升級三四級市場的代購點、售后服務網點等,形成集銷售、物流、售后、客服、招商等功能為一體的蘇寧易購服務站。并且,蘇寧云商集團計劃建立10000家覆蓋全國1/4的鄉鎮服務站,打通“農村電商”發展壁壘??傮w而言,電商巨頭積極進駐農村電商市場,推動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

1.3 農村居民對農村電商的參與度日漸提高

互聯網在農村的加速滲透,使得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逐漸增加,農村居民網購逐漸增多。據國家網信辦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2.22億,新增網民0.13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8.4%。其中,農村網民網絡購物使用率超過45%,且農村網絡購物用戶數量的增速,在各互聯網應用中的漲幅最快。另據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報告》指出,2018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6323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9.6%。2017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共計實現12449億元,較2014年翻了近7倍,如圖1所示。在農村網購規模不斷擴大刺激下,農村居民在消費的同時,也開始利用農村電商發展農產品上行。據統計,2018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梢?,近幾年,農村居民對農村電商與網絡購物的接受度和參與度日漸提高。

2、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電商物流配套設施與服務發展滯后

現階段,中國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一大重要問題是,電商物流配套設施與服務不完善,無法滿足農村電商市場的發展需要。具體而言,中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均缺乏物流站點、倉儲中心等設施,致使農產品無法長期存放。并且,冷鏈箱、倉庫等冷鏈物流設施設備的不足,加上農產品自身的易腐性,使得電商農產品易變質,進而產生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雖然很多農村的地方政府均在建設電商產業園,但卻存在園區規劃不合理、配套服務不完善等問題。這不但沒有提升農村電商的服務水平,甚至進一步擾亂了農村電商發展秩序。除此以外,中國很多鄉鎮均有京東、順豐、韻達、申通、中通等快遞公司入駐,但卻存在快遞市場秩序混亂,缺乏統一管理的問題。鄉鎮地區的物流企業時常無法及時托運物品,導致農產品交貨時間延誤,既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又致使農產品面臨質量風險。

2.2 農村電商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嚴重

當前,中國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便是產品同質化問題。在電商平臺售賣的農產品,大多只進行初加工,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易被模仿,加重產品同質化問題。例如,在京東、天貓、蘇寧等電商平臺上,經常會看到陽澄湖大閘蟹、贛南臍橙、安溪鐵觀音、義烏紅糖、長葛蜂膠、福鼎白茶等大家熟知的農產品,而地方特色的小眾農產品卻較為缺乏。且平臺與平臺之間、平臺上的商家與商家之間競爭激烈,缺乏品牌意識,銷售的農產品缺乏差異性。這一方面使得消費者往往無法判斷品牌與農產品的真實性、可靠性,降低品牌農產品信譽度,另一方面也會因各自為戰,無法有效整合資源,導致農產品收益降低,農村電商運營效果不佳。

2.3 農村電商發展的運營資金較為短缺

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資金方面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然而,由于農業經濟發展滯后性的影響,中國農村電商發展的運營資金較少。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農村電商發展的優惠不足。另一方面,農村政府自身的財政資金較少,不足以支撐農村電商的發展。一般而言,農村電商平臺的企業為了增加自身收入,會引進新設備,對農產品進行加工處理,從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但由于缺乏前期資金,企業無法購入設備。并且,土地辦理手續不全、缺乏質押物等問題的存在,致使企業很難通過抵押形式得到銀行貸款。再加上當前,中國尚未建立與農產品電商發展相配套的融資方案和信用評估體系,使得農產品電商企業的信用融資工具不足。

2.4 針對農村電商發展的專業人才不足

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專業化人才的推進。而由于農村基礎條件較差,交通、娛樂、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不完善,整體收入較低等,當前農村地區的青壯年、高學歷勞動力極少。即便大學畢業生,也很少會返回家鄉工作。這使得農村缺乏高素質、綜合型電商人才。在信息化程度提高、農村電商規模擴大和電商產業發展的同時,計算機、電商運營、網絡銷售、設計及管理等針對性專業人才的不足,極大地阻礙了農村電商穩步發展。例如,在大豐區恒北村電商經營戶中,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僅有一人,其他勞動力均為高中及以下學歷。農產品電商經營者在網店經營時,普遍存在營銷方式單一、網絡技術操作不熟練、物流管理水平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農村電商產業發展缺乏后勁。

3、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構建

3.1 強化農村電商生態體系的內部結構

農村電商生態體系的構建,首先需要強化自身內部結構,也就是農村電商主體,包括地方政府、核心龍頭企業、農戶、邊緣企業、競爭企業、支持系統與環境系統等。具體而言,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網絡、物流設施等。同時,政府部門應探索建立信息交換、聯合執法等制度,構建信息共享、協同監管、綜合治理的工作格局。與此同時,政府應規范農戶的權利與義務,均衡農產品銷售權益,實現農產品初加工與第一次的高效產權轉移。農村電商企業應著力提升自身知名度,并不斷開發農村市場,從經濟收益與社會收益兩方面增加企業收益。

3.2 優化電商生態體系的組織形態

建立科學的組織形態是農村電商生態體系構建的關鍵。因此地區政府部門應積極建立產業集群或產業園區,將農產品物流、商貿、加工、金融等合為一體,促進農村電商升級和集聚發展。地區政府還應以電商產業園區為中心,逐漸擴散形成信息交易中心、區域性物流運營中心、電商服務中心等。同時,電商企業可采取連鎖經營策略或戰略聯盟策略,充分整合正在經營的農村超市,擴大自身經營規模與知名度,為各方提供優質的信息、技術、培訓等服務。最后,企業應聯合建立農村電商虛擬供應鏈網絡,立足共同利益,通過聯盟間的契約、合作等方式,建立虛擬組織的深度合作,將傳統商業要素融入電商生態體系,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3.3 整合物流系統,提升物流服務質量

農產品在運輸時需要冷藏運輸或倉庫保存,因此農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物流系統與物流服務質量的支持。因此,電商企業應積極與物流企業合作,整合物流系統,不斷提升農產品物流服務質量。例如,電商企業可與菜鳥聯盟、京東速遞、順豐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優質物流系統,包括智能倉儲中心、分撥配送中心等,提高農產品物流運輸效率,同時降低農產品損耗,提升客戶滿意度。同時,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自建物流系統,由自身進行農產品物流配送服務。通過自建物流的高靈活性與強可控性,降低不穩定因素對農產品運輸的影響,切實提高農村電商的物流服務質量。

4、結論

綜上所述,在政府大力支持、電商巨頭入駐和農村居民積極參與背景下,中國農村電商迅速發展。但與此同時,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物流配套設施與服務發展滯后,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嚴重,運營資金較為短缺等問題。因此需從三方面出發,構建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第一強化農村電商生態體系的內部結構,第二優化電商生態體系的組織形態,第三整合物流系統。借助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促進電子商務與農村市場的高度融合,推進農村經濟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喜才.產業鏈視角下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研究[J].物流技術, 2016(35):16-21.

[2] 何飚.產業鏈視角下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10):198-198.

[3] 郭征亞.產業鏈視域下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24):71-73.

[4] 張喜才,楊冬海,王蓮花.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生態體系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39):5-6.

[5] 吳欽,彭浩,胡茂,等.基于AHP的九寨溝縣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制約因素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134-133+142.

[6] 虞華,陳法金,劉秉潔,等.農村電商發展問題研究—基于鹽城市第三次農業普查資料[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9(35):31-36.

[7] 曹玲玲,姜麗麗,仝愛華.經濟新常態下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基于宿遷市農村電商的調查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 2016(8):347-349.

[8] 石全勝,余若雪,蹇潔.農村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8(12):80-83.

作者簡介:

陶鈺,碩士,講師,現就職于鹽城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企業管理,電子商務。

區域公共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本文結合“高規”修改中所要求的內容,闡述了漏電火災報警系統的設置場所及應用環境,并就如何預防由于漏電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損失提出了一些設計方法,其目的是防范由漏電引起的火災和保證人身安全。

【關鍵詞】 漏電火災報警系統 報警 實時檢測

一、前言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 (2005年版)的修改新增加了漏電火災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解釋是為了防范由漏電引起的火災和保證人身安全。

為保證人身安全,低壓配電設計部分已經對漏電流保護做了許多技術規定,應該是有效的;這次規范修改強調了要做出報警。對漏電引起的火災,《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2003年版)規定:每棟住宅進戶主電源開關應設置300-500mA的帶漏電流保護的主開關;公共建筑暫未規定。但這次“高規”修改強調了所有建筑的漏電火災報警。

“高規”修改強調要自動檢測漏電流、過電流,當超過規范規定時,要切斷電源并進行聲光報警,還要求報出回路地址、狀態。這次修改提出的是漏電火災報警系統,因此要用系統設計來解決。但它又與消防火災報警系統有關,所以漏電火災報警系統應與消防火災報警系統取得關聯。

二、漏電火災報警裝置的設置

2.1 設置范圍

按GB5116-98附錄D2所列的以下部分區域,應考慮設置漏電火災報警裝置:

D2.1 財貿金融樓票證庫;

D2.2 電信樓、郵政樓的重要機房;

D2.3 商業樓、商住樓的營業廳、展覽樓的展覽廳;

D2.4 高層民用建筑和人員密集的公共活動場所;

D2.5 電力調度樓、防災指揮調度樓的計算機房、控制機房;

D2.6 廣播、電視樓的演播室,節目播出技術用房;

D2.7 圖書館書庫、閱覽室;

D2.8 檔案樓檔案庫;

D2.11 科研樓可燃物較多和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實驗室;

D2.19 體育館、影劇院、大型放映廳的人員密集場所;

D2.20 高級辦公室、會議室、陳列室、展覽室、商場營業廳;

D2.22 面積大于50m2的可燃物品庫;

D2.27 餐廳、娛樂場所、卡拉OK廳、歌舞廳(夜總會)、多功能表演廳、大型電子游戲機房;

D2.31 商業、企事業單位的公共廚房;

2.2 漏電火災報警裝置應安裝在以上區域配電箱的主開關處:

當僅有一級漏電火災報警裝置時,其所警戒的區域計算漏電流值不應大于250mA(或額定漏電流動作值500mA)。

1、當設置一級漏電火災報警裝置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考慮劃小報警區域或設置多級漏電火災報警裝置。

2、在需要設置二級漏電火災報警裝置時,二級漏電火災報警裝置應安裝在該區域的分配電箱的主開關處,其裝置所警戒的區域計算漏電流值不應大于150mA(或額定漏電流動作值300mA)。

2.3旅館、飯店、公寓、公共浴室的插座、照明配電支路服務面積大于150 m2,其計算漏電流值大于150mA,應在末端支路裝設漏電火災報警裝置。

2.4 按配電設計要求配置的末端支路漏電保護開關動作電流在30mA及以下時不納入漏電火災報警系統設計。

2.5 上下級漏電火災報警裝置應滿足動作電流和時限的配合要求。

1、為了保證有選擇地切斷故障,要求上下級漏電火災報警裝置的額定漏電電流動作值之比為2.5~3。

2、如果要求在時限上滿足選擇性動作,只要利用上一級漏電火災報警的斷路器帶短延時脫扣器使之延時動作,并應符合配電設計保護電器的配合要求。

三、設計中考慮的因素

根據以上要求,在設計漏電火災報警系統時還應考慮以下因素:

要選用合適的防火漏電報警器,最好具備漏電和斷路、過電流雙重保護的內置塑殼斷路器。防火漏電報警器電子感應電流的大小,應具備下述功能。

1) 過、欠壓動作保護:(當相電壓高于275V時,發出聲光報警動作;當相電壓低于155V時,發出聲光報警動作);

2) 漏電動作保護:(一般為漏電動作電流200mA、300mA、500mA可供用戶分檔選擇);

3) 漏電電流動作液晶數碼顯示;

4) 過載聲光報警動作;

5) 故障動作語音撥號報警;

6) 短路、漏電聲光報警動作;

7) 本機動作實時記錄(過載、過壓、欠壓、漏電外觸發);

8) 故障類型識別指示;

9) 聯動實時記錄配電柜內的開關電器(斷路器)動作時間;

10)外部控制(遠程控制切斷負載電源);

11)可與感溫探測器、感煙探測器、可燃氣體探測器聯動控制;

12)可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實現遠程切斷負載電源(24VDC);

13)故障動作記錄并可查詢;

14)自檢(僅對本機電路進行自檢);

15)專用組態軟件,實現微機遠程控制循環與多太報警器進行操作。

四、漏電火災報警系統的結構

漏電火災報警系統為微機技術、通訊技術的全總線智能技術,組成分布集散的監控系統,便于設計、施工和布線管理。

1) 產品應具備標準化接口,監控計算機可對分散的報警器集中調度、控制、保護、監視、顯示,達到用電安全管理、控制、保護、分析與一體的通訊智能化系統,并便于實現與消防聯動。

2) 大屏幕液晶顯示?;赪INDOWS平臺,全漢化的圖形界面,操作人員可通過形象的圖形加文字菜單及聯機幫助,具有全局事件的響應功能,以動態圖和聲音提示系統設備的異常。

3) 組態軟件實現網絡管理并具備有事故記錄、狀態顯示、相電壓顯示、負載功率顯示、漏電動作電流顯示、用戶負載檔案、故障動作語音提示等功能,所有狀態均可在微機的瀏覽界面上顯示刷新。

4) 監控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靈敏度、快速響應速度、大容量的記憶存儲功能和較高的實用性。

五、設計方法

如何使漏電火災報警系統設計符合規范要求,建議在具體設計中掌握以下幾點:

1、掌握設計范圍。需要考慮漏電火災報警的,高層民用建筑(含住宅)設計限定在進戶的電源開關處:公共建筑應為人員密集、裝修高級、有易燃物品的場所,達到一定的面積空間或功能區。為了保證人身安全,應按低壓配電設計規范要求設置漏電流保護。只需對其中重要的回路實行系統的檢測和控制,如高級賓館中的總統客房等。

2、防火漏電報警器的設置。漏電火災報警系統中防火漏電報警器一般設定漏電動作保護電流為200mA、300mA、500mA。根據不同建筑類型選用不同的檔次。根據選定的檔次要計算某一面積空間或功能區的漏電流可能的實測值。對于較大的區域應設置多個防火漏電報警器。

3、漏電火災報警系統的電源應按消防電源處理。

六、結束語

漏電火災報警系統是設計的新課題,規范提出了實時檢測和報警雙重要求。但由于目前對漏電流的實時檢測技術還夠不成熟,并且可應用的產品很少,因此,掌握過程參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達到漏電流設定值時系統要做出報警和控制。只要每一個漏電保護器帶輸出輔助接點,消防報警和聯動控制器增加輸入/輸出模塊,增加漏電火災報警顯示盤,就完成了漏電火災的系統計算機管理,并構成了完整的火災報警聯動系統。

參 考 文 獻

[1]《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 (2005年版)

[2]《火災自動報警設計規范》GB5116-98

[3]《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

上一篇:就業公共管理論文下一篇:國有企業員工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