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全球治理范文

2023-10-12

全球治理范文第1篇

2、全球經濟治理:問題、改革與中國路徑

3、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與自覺

4、基于價值鏈重構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調整的趨勢與出路

5、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的中國表達探析

6、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7、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文明沖突論思維的超越

8、維護踐行多邊主義 破解全球治理之困

9、凝聚智庫合作力量 推動全球治理創新

10、全球治理轉型視閾下的“一帶一路”建設

11、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12、“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治理的完善

13、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中國主張”

14、后危機時代的全球治理與國際經濟法的發展

15、《巴黎協定》與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轉型

16、習近平全球治理重要論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蘊

17、全球經濟治理變革對中國與新興國家合作的啟示

18、全球治理視角下的中國與G20

19、人工智能時代的全球治理:一般路徑與中國方案

20、“全球治理”代表性觀點的文獻綜述

21、五維統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挺進新時代

22、用“中國方案”推動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公正合理

23、全球治理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探討

24、法治與全球治理機制的合法化

25、新時代中國氣候外交:挑戰、風險與戰略應對

26、全球治理中國方案在發達經濟體的報道框架研究

27、雙重危機下全球治理變革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8、對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29、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與“一帶一路”話語權構建

30、基于貧困治理視野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1、世界百年大變局與全球治理大變革

32、新冠肺炎疫情背后:現實主義全球治理觀回溯

33、全球治理因新冠疫情接受檢驗

34、能源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35、從“真正共同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契合與拓新

36、在全球治理變革中發揮參與者、推動者和引領者角色

37、金磚國家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的角色與使命

38、共建“一帶一路”: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新實踐

39、美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

40、“四新”:新時代中國特色全球治理思想

41、新時代中國對全球治理的新貢獻

42、試論全球治理對我國戰略機遇期的影響?

43、峰會外交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4、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理念創新

45、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組織

46、習近平全球治理思想架構:新動力、新理念、新貢獻

47、“退出外交”與全球治理秩序

48、“中國方案”話語內涵的時代特征及國內學界對其認識的演進

49、地球工程的全球治理:理論、框架與中國應對

全球治理范文第2篇

2、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全球及中國環境治理的影響

3、東道國營商環境與母國對外直接投資

4、《巴黎協定》與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轉型

5、新型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發展趨勢展望

6、透析全球環境治理的困境

7、經濟增長方式人口增長與中國的資源環境問題

8、全球治理格局變革視野下的“一帶一路”

9、習近平全球治理思想研究述評

10、大數據與全球治理模式的創新、挑戰以及出路

11、全球危機治理中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地位與作用

12、中國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的問題與對策

13、全球治理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14、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與中國的角色

15、全球環境治理的有效性與國際環境正義

16、試論主權國家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地位

17、試論全球治理對我國戰略機遇期的影響?

18、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國方案

19、環境傳播與國家環保形象:建構主義視角的解讀

20、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任務與策略

21、美國全球治理戰略新轉向及其動因

22、世界百年大變局與全球治理大變革

23、全球環境治理和中國的選擇

24、法治與全球治理機制的合法化

25、全球環境治理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

26、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27、試析全球治理的非正式化與私有化發展

28、新冠肺炎疫情背后:現實主義全球治理觀回溯

29、全球治理的五要素及其內在張力

30、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的制度競爭

31、格拉斯哥會議后全球氣候治理格局、特征與趨勢

32、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33、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涉及中資企業公平競爭問題及應對建議

34、中國版本圖書館月度CIP數據精選

35、國際非政府組織與全球氣候治理?

36、中國對美ODI的現狀分析與持久力構造

37、日本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及其實踐

38、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升級:困境、動能和前景

39、新能源革命與全球能源治理變革

40、相互建構的全球環境話語與聯合國全球環境治理機制

41、論新時期中國對中東國家的整體外交?

42、格局演變 模式嬗變 戰略適變

43、“全球政府”:一種根本而有效的全球治理手段?

44、提高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話語權的思考

45、美歐應對中國崛起:理論、戰略和互動

46、全球治理轉型與中國責任

47、“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國際戰略傳播初探

48、構建全球環境利益共同體的使命與路徑

49、全球技術治理:多方合作

全球治理范文第3篇

2、歐盟氣候變化議題領導力變遷研究

3、經濟增長目標壓力與制造業發展質量

4、實體企業成本控制戰略路徑研究

5、建設生態文明與發展低碳農業

6、論我國《環境保護法》的修改

7、基于利益視角下東北亞海洋環境區域合作治理問題研究

8、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研究文獻綜述

9、環境規制對地區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

10、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等

11、環境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實踐

12、中國環境治理的主要成效與思路研究

13、環境規制的實際效果檢驗: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了嗎

14、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法規體系建設與全民通力配合

15、優化營商環境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究

16、東道國營商環境與母國對外直接投資

17、中國環境法的形成及其體系化建構

18、環境保護與自由貿易淺析

19、我國商業銀行實施赤道原則的路徑選擇

20、歐盟氣候變化政策的演變

21、生態現代化理論的內涵與核心觀點

22、兩型社會環境治理的政策設計

23、我國農業補貼政策變遷、效應評估與制度優化

24、公眾參與對污染物排放的影響效應

25、姜春云:跨入生態文明新時代

26、構建“生命共同體”的人類學思考

27、APEC海洋環境與資源保護機制研究

28、基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中國環境保護政策效力分析

29、我國環境責任保險的SWOT分析

30、中國的環境污染與政府干預

31、我國環保政策績效評價及其利益格局

32、發展綠色經濟背景下的中日能源與環境合作社會發展與法律多元

33、國家—社會—生態的互動:當代中國的環境政治過程

34、礦區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35、三十年中國環境法治的理論與實踐

36、從認識、實踐、效果看我國環境保護的革命性變化

37、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效應:最優保護、環境技術溢出與綠色化制度設計

38、環境規制、技術進步與工業用水強度的脫鉤關系與動態響應

39、基于市場的環境政策工具的認知迭代與中國實踐

40、聚焦環境議題的綠色智庫:內涵特征、發展演變及對中國的啟示

41、“十三五”時期中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的形勢、目標與若干建議

42、國際貿易談判中環境議題的發展趨勢及中國的應對策略

43、“生態文明與環境法制建設”筆談(三篇)

44、關于中國環境問題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考

45、節能減排、環境規制與技術進步融合路徑選擇

46、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上)

47、宏觀政策分化的理解與中國經濟政策取向

48、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與中國的角色

49、反壟斷政策的國際協調與中國的選擇

全球治理范文第4篇

本時段節目:全曲深度導聆2-1

王韻晴主持

【全曲導聆: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播出版本:Otto Klemperer: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Daniel Barenboim, piano

播出日期: 12月06日

播出時間: 13:00~15:00

《創作背景及特色》

到維也納闖天下

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創作后期,前往維也納闖天下,以他最擅長的鋼琴作品為主,并經常以鋼琴協奏曲進行演出;而擅長演奏鋼琴的貝多芬,同樣為了表現自己的鋼琴演奏技巧,還有作曲能力,他到維也納首先進行的創作,就是華麗氣派的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的「大協奏曲」

這首作品的管弦樂團編制超越當時的協奏曲規模,貝多芬很自豪地把這首作品稱做「大協奏曲」,也對于樂曲當中讓鋼琴和管弦樂團相互競爭的表現手法相當有信心。 雖然整體結構仍是按照古典時期承接莫札特的協奏曲傳統,但音樂中已展現了貝多芬開創自我的風格。?

《全曲導聆》

第一樂章

燦爛的快板,協奏曲風格的奏鳴曲式。 在貝多芬的前三首鋼琴協奏曲當中,第一樂章都標示為「燦爛的快板」,不難看出他想要展現華麗效果的企圖。 樂曲開始由管弦樂呈現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主題呈示后的獨奏鋼琴,以非常華麗的音符接續。

?第二樂章

最緩板的三段曲式,這是一個充滿寧靜安穩氣氛的樂章,從樂章開頭的主題就傳達出來;中段的部分,鋼琴流動的音符,帶有幻想性格,是全曲極具魅力的段落。

?第三樂章

詼諧的快板,輪旋曲式。 詼諧曲風格是貝多芬后來喜歡使用的曲風,在這里已經率先出現。 詼諧主題除了輕快之外,也帶有雄壯的氣氛。 在副主題的表?

現上,曲風也很讓人喜愛,例如帶有來回跳躍一般的節奏、或是大量的快速音群,都是貝多芬展現杰出演奏技巧和譜曲能力的表現。

(14:00~14:59)

本時段節目:全曲深度導聆2-2

王韻晴主持

【全曲導聆:貝多芬,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播出版本:Otto Klemperer: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Daniel Barenboim, piano

播出日期: 12月06日

播出時間: 13:00~15:00

《創作背景及特色》

千呼萬喚始出來

實際上,貝多芬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完成于1795年,比第一號要早,只是發表的順序排在第一號之后。1792年前往維也納發展的貝多芬,曾向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學習,并在貴族的援助下以鋼琴家嶄露頭角。 據說當初這首曲子首演前,貝多芬因腹痛而耽誤作曲進度,演出前兩天才譜曲完畢,至于管弦樂的部分還得由四位抄譜員在隔壁待命,等貝多芬寫完一頁后立即謄寫,好不容易趕上演出,而且大獲成功。

?受限的樂器編制

由于當初這作品,曾考慮在貴族的宅第演出,所以管弦樂的樂器編制偏向室內樂團的配置,貝多芬沒有加入打擊樂器,銅管樂器也只有法國號;此外,因為當時鋼琴制造技術尚未完備,所以技巧表現也有所限制。 以貝多芬后來日益雄壯的曲風來說,這首協奏曲比較缺乏這種特性,在他的五首鋼琴協奏曲中,也比較少被演出。?

《全曲導聆》

?第一樂章

燦爛的快板,協奏曲風格的奏鳴曲式。 這里和「第 一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不太一樣,樂章開頭的管弦樂只有演奏第一主題,而是從獨奏鋼琴加入演奏之后,才開始呈示第二主題。 在樂章結束之前,鋼琴獨奏以類似裝飾奏的方式呈現,快速音群搭配跳躍一般的節奏技巧華麗。

?第二樂章

慢板,簡單的變奏曲式,韻味十足。 管弦樂在樂章開頭鋪陳的情緒非常動人。 由鋼琴承接之后,慢板的旋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如同夜曲一般的氣氛,而貝多芬有時也喜歡在樂句當中加入裝飾音,讓旋律更加豐富。

?第三樂章

全球治理范文第5篇

摘要:對于經濟發展而言,滯漲無疑是一個可怕的殺手。高通脹、低就業和低經濟增長率的多重壓力對經濟發展趨勢往往造成極為明顯的打壓。而當前經濟發展就面臨一個通脹預期和經濟發展相對遲緩的雙重預期壓力。

關鍵詞:滯脹 次貸危機 通貨膨脹

次貸危機導致美國經濟放緩,其后續影響不斷惡化并逐漸波及到世界經濟。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以石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貨的價格不斷上漲,美國證券市場上除了國庫券以外的其他證券價格也在上漲。5月份,國際市場上原油的價格幾乎上漲了30%。在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普遍衰退的情況下,商品期貨的價格一路上漲。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貨膨脹的壓力同時出現,威脅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滯脹已經漸行漸近。滯脹的出現是資本主義國家后期的事,是鼎盛之后敗落的前奏。20世紀70年代初,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經濟停滯、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同時出現物價持續上漲帶來的嚴重通貨膨脹,這就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至今找不到藥方醫治的頑疾——滯脹。之前,資本主義國家的通貨膨脹,通常是充分就業,經濟高漲時才出現。有數據統計,1973-1975年的經濟危機期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的下降幅度都達到了兩位數字:美國為15.3%,英國為11.2%,聯邦德國為12.3%,法國為16.3%,日本為20.8%;同時,上述幾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也達到了兩位數字:美國為15.3%,英國為43.9%,聯邦德國為11.1%,法國為19.1%,日本為32.5%。之后1980-1982年的經濟危機同樣沒有擺脫滯脹陰影,滯脹程度較70年代甚至有過之不及。再往后1987年華爾街的金融崩潰及美國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網絡泡沫,無不是滯脹劇幕下的續集。事實上,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一樣能找到滯脹的影子。

經濟趨于滯脹的原因

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經濟滯脹是由突發地緣政治事件造成的“石油危機”引發的。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目前的全球經濟形勢與70年代滯脹有著相似之處,都是由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引發通貨膨脹,導致經濟衰退。但此次全球通貨膨脹,是以美國的次貸危機為導火索,實質上是流動性過剩引發的全球大宗資源商品價格高漲所致。石油和糧食價格上漲,推動通貨膨脹全球擴散。

(一)石油短缺推動價格上漲

2001-2004年,美國、歐洲等國家為了應付經濟衰退的局面大幅降低利率,貨幣供應量增加,經濟增長產生巨大的需求,同時新興國家經濟發展,石油消費量增加。但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一直奉行“限產保價”策略,導致石油供給短缺,油價持續升高。石油作為全球消費量最大的基礎經濟能源,位于產業鏈的頂端,石油價格上漲將會產生高位示范效應,給相關產業帶來重大影響,會導致基礎資源價格的整體上升,將通貨膨脹推向更高的水平。

(二)美國次貸危機和美元貶值,加劇全球流動性過剩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聯儲連續17次上調聯邦基金利率,將該利率從1%上調至5.25%。緊縮性貨幣政策擊破了不斷膨脹的房地產泡沫,導致次貸危機的爆發。由于全球性的流動性突然收縮,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信貸短缺,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央行進行降息和注資以穩定金融市場。這些措施雖然短期緩解了次貸危機帶來的流動性緊縮的問題,但降息和注資將使流動性過剩再次出現,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不可避免上漲。而且利差的存在,使國際短期資本將流向新興國家進行套利,拉高新興國家的資產價格,催生經濟泡沫。2002年以來美元大幅貶值,作為國際商品交易中的計價貨幣,其貶值直接導致全球能源和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從而增加全球性通貨膨脹的壓力。美元貶值,不但使得新興國家的外匯儲備“縮水”,財富減少,而且,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大多依賴出口,美元貶值使得其出口商品價格上漲,進口國需求減少,導致新興國家出口減少、經濟增長放緩。

(三)全球性的貨幣擴張加劇通貨膨脹

由于美國必須向海外借款以彌補預算赤字,美元很可能在未來數年內疲軟。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美元一旦走弱,將引發全球性的貨幣擴張。金融市場已經發達到只憑20世紀70年代那樣的通脹預期,就可以通過大宗商品、工會這兩個渠道,徹底打通貨幣供給和通貨膨脹之間的傳導。首先寬松的銀根遲早將引發商品投機活動,導致原油、銅、鐵、黃金等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后者將迫使勞工組織提高工資需求。通貨膨脹的預期刺激了投資者重新重視抵押貸款,這是否有助于房地產的復蘇,是否符合美國政府的需要呢?有些分析家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的公共債務與私人債務負擔很重,未來償還壓力很大,唯一可以讓民眾在不知不覺中降低生活水平的辦法就是通貨膨脹。由于收入增長低于價格水平增長,民眾實際生活水平會降低,但民眾一般只關注收入增長,所以接受這種痛苦的可能性就會較大。另外最為重要的是,美國債務很多,通常是以美元計價,通貨膨脹則會通過引起美元貶值從而減輕美國的實際債務,這一點是美國政府不會積極反對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由于這些可能性的存在,美國一些證券市場分析家預計,未來美國可能會出現兩位數的通貨膨脹。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果斷一致地實行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日本實行了超過10年的近零利率政策;英國央行在2009年年初開始放棄傳統貨幣理論,直接購買國家債券和企業短期票據,規模遠遠超出美國;美國推出了總額高達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政府準備直接花3000億美元購買國債。世界主要經濟體罕見一致地大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引發了大家對未來世界性貨幣貶值及通貨膨脹的極大擔憂,沒有哪一種貨幣可以成為安全的避風港,這樣,減少貨幣資產、持有實物資產就成為大家的一致選擇,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勢在難免。全球通貨膨脹的加劇,一方面降低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投資的風險,使投資、信貸活動受到抑制,加上美國次貸危機所引起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衰退,全球滯漲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中國經濟政策的選擇分析

盡管中國尚未出現滯脹,但是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下滑,人民幣升值預期并沒有改變,通貨膨脹并沒有明顯得到遏制,CPI下降與部分產品價格管制有關。如果不改變目前貨幣政策,未來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嚴重下滑、通貨膨脹高企的“滯漲”局面。那么未來中國宏觀政策如何選擇?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一)穩定匯率

改變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干預外匯市場,保持目前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即果斷停止人民幣繼續升值。在持外匯收支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加大對海能源、資源類的投資,鼓勵有能力企業海外投資,有效利用中國外匯儲備。

(二)繼續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同時防止由于內外利差增加引起的熱錢大規模流動

在貨幣政策具體執行上要有針對性,對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方向的產業,要采取相對優惠的利率;而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資源耗費比較大的行業,繼續采取限制性的利率;對民營經濟,尤其是出口型、勞動密集的企業,給予一定的信貸支持。

(三)對外貿易政策要聯系到國內有效需求

1990年之前,中國實行進口替代政策,之后實行“重出口而輕進口”的出口導向戰略。通過擴大制成品出口來帶動經濟發展,而低附加值的出口嚴重損害貿易利益。通過增加出口擴大就業的政策,實際上惡化了中國的有效需求不足。在眾多復雜因素的作用下,對宏觀政策的選擇必須以調節國內有效需求為核心。由于人民幣匯率在目前不能大幅度提高,對進口產品的結構要通過關稅和非關稅手段進行調節。對農產品的進口要進行必要限制,保證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非常重要。要通過各種手段減少高檔消費品的進口。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薩繆爾森.經濟學(第17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唐志新.通貨膨脹目標制與中國的貨幣政策[J].金融縱橫,2005(1).

3、甘宜沉,高振鳳.論失業與通貨膨脹關系理論的分析、比較與綜合[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3).

4、宋國良,粟坤全.中國經濟的滯脹預期——國際收支角度的分析[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5).

5、王建.中國經濟需做好防“滯脹”的準備[J].金融博覽,2006(4).

6、胡連生.論當代資本主義的兩難困局:從“滯脹”危機到“次貸”危機[J].理論探討,2009(2).

上一篇:法人治理結構下一篇:隱患排查治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