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青少年德育教育論文范文

2024-03-04

青少年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德育是塑造青少年學生優秀品質、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習慣、提高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是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文章重點探討新形勢下提高學校德育質量的策略。學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效滲透德育,引導班主任注重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指導思想品德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同時還要加強師資培訓,不斷提高德育隊伍工作能力。

關鍵詞:德育工作;教學質量;思想品德;策略

從古至今,德育似乎永遠是一個熱門話題。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一致認為,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在學校教育中占據首要地位,以德育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應該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德育質量。查閱相關文獻可知,所謂德育即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德育對學生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在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學校需要有效加強德育工作,不斷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學生成長為新時代的合格公民,為我國和諧社會構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形勢下提高學校德育質量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學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效滲透德育

為了有效地提高德育質量,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積極滲透德育,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校園文化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例如,學??梢栽谧呃?、教室等處懸掛一些名人名言,或“一名合格初中生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養”“提升自身道德水平是和諧社會的需求”等標語。除此之外,在學校宣傳欄中,相關部門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張貼一些與德育相關的新聞報道等。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利用節假日組織本校學生到兒童福利院、養老院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或參加其他公益活動。這樣的做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事實上,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滲透德育的方式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贅述。只要學校真正用心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滲透德育,那么學生的整體思想道德水平就會得到提升,德育質量也會得以提升。

二、班主任應注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班主任是對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力量,但現實卻是部分班主任并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有的班主任認為,德育工作是思想品德課教師的任務,與自身并無關系。而事實并非如此,作為學生的重要管理者,班主任不僅要做好日常班級管理工作,還應切實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過觀察、交談的方式了解班級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一旦發現有學生存在嚴重的思想品德問題,班主任就必須與其進行深入交流,采用有效方式進行糾正。在每周的班會課上,班主任也可以抽出一部分時間用于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德育。例如,在班會課上,班主任可以以“我們在公交車上到底該不該為老人讓座”為題,引導學生展開廣泛的討論。通過討論和班主任的有效引導,學生最終會認識到: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是一種文明行為,是符合和諧社會宗旨的,是符合自身道德發展需要的。不能因為個別老人的不良言行而否定老年人群體的素質,該讓座的時候,還是應該為老人讓座。若有條件,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德育主題演講與辯論活動,通過演講與辯論活動,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

班主任是進行德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學校在對班主任工作提出要求時,應重點強調這一點,要求班主任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自身的德育工作質量。學校所有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質量不同程度得以提升之后,則學校的德育質量也會得以穩步提升。

三、思想品德教師要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

思想品德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德育質量,學校必須在提高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有效性方面多下功夫。在當前形勢下,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提高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有效性??刹捎玫默F代教學方法有很多,如翻轉課堂教學法、對分課堂教學法及分層教學法等。下面以翻轉課堂教學法為例進行說明。翻轉課堂教學法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之所以提出翻轉課堂教學法,主要是因為傳統教學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迫切需要翻轉課堂教學法來彌補。翻轉課堂教學法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個性化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學生在家通過微教學視頻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可以幫助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現實困境,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翻轉課堂教學法將傳統教學程序進行了重新組合,采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切實促進了教學相長。翻轉課堂教學法在我國的應用實踐表明,該教學法深受一線教師及學生的普遍歡迎。在翻轉課堂教學法的積極影響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更好的體現,他們的學習潛能也能得到深入挖掘。例如,教學“誠信做人到永遠”時,教師可以首先設計制作一個微教學視頻,然后將微教學視頻上傳到某一網絡平臺,要求學生在課前認真觀看微教學視頻并深入思考,提出問題。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對微教學視頻進行回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就相關問題進行互動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可以切實提升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質量。

思想品德課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的現代教學方法,不斷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傳統教學法也是有效的,教師應將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有機融合在一起,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四、學校要通過師資培訓,不斷提高德育隊伍工作能力

德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德育隊伍的支持?;诋斍安糠謱W校德育隊伍綜合素養不高的現實,本文認為應通過培訓的方式,不斷提高德育隊伍工作能力。調查發現,部分學校不注重對本校德育教師進行培訓。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有些學校抓德育教師培訓工作的主動性沒有真正調動起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由于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有些學校對如何組織本校德育教師進行培訓沒有一個明確的近期或長期規劃。二是有些學校把德育教師培訓當作軟任務,沒有把德育教師培訓這項戰略任務提到應有的高度去認識。有的學校認為德育教師素質是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以工作走不開為由,不支持德育骨干教師參加系統培訓與進修。三是一些德育教師未能把參加培訓真正擺到應有的位置,認為抓具體教育教學工作才是硬任務,強調工作忙、任務重,抽不出時間學習,因而參加培訓不積極、不主動。四是有的德育教師認為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培訓是重在參與,不在結果,對培訓采取應付的態度,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不強。即使能認真聽課,也因缺乏思考,參與研討的積極性不高,收獲不大。

基于以上情況,學校在研究提高德育質量的策略時,要把本校德育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到一定的戰略地位來認識。要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加大投入,不斷提高培訓質量,構筑師資人才高地。要努力把人力資源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的人才優勢,為德育質量的提升提供堅實的師資人才保證。

五、結語

提高德育質量不僅是黨中央的要求,也是廣大家長與學生的要求,是全社會對學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學校要在具體的德育實踐過程中學會反思與總結,探索更多有利于提高德育質量的方法。學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效滲透德育,引導班主任注重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指導思想品德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同時還要加強師資培訓,不斷提高德育隊伍工作能力。只要方法得當,符合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要求,則學校的德育質量定然不斷得以提升,從而為社會更好地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偉恒.試論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質量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7(21).

[2]高星,朱權.提高學生德育質量的管理策略分析[J].價值工程,2015(02).

[3]馬多秀.心靈關懷:農村學校德育質量觀的價值取向[J].當代教育科學,2014(06).

[4]楊菊芬.提高中小學德育質量的三種途徑[J].廣西教育,2013(45).

[5]沈鐘.試論校內德育質量督導體系的建立[J].內蒙古教育,2009(08).

青少年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開展有多種形式, 其中藝術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頗為有效的形式之一。事實證明, 言傳身教的思想品德課并非能起到預想的效果, 有時反而會加大學生的學習負擔, 引起反感。藝術教育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生都十分重視對學生的藝術教育, 他曾提出藝術的創作標準是真善美和諧的統一。藝術形式多種多樣, 如音樂、繪畫、書法、舞蹈、戲曲與曲藝等。藝術教育得以普及和重視是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 通過藝術教育來加強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舉措, 但重在落實, 教育者應采取學生喜愛的樂于接受的形式來感化并引導青少年。如何開展藝術教育工作來加強青少年德育工作, 筆者簡單總結了以下幾點, 僅供參考。

一、開展電影欣賞課

電影是一門包涵歷史、戲劇、美術、攝影、音樂等多門藝術的綜合藝術, 好的電影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征服力, 能激勵人的斗志, 振奮人的精神, 甚至有時一部電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一個人的志向。適合青少年看的愛國電影有很多, 比如《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雷鋒》、《鴉片戰爭》等, 這些電影因其鮮明的人物形象, 感人的故事情節, 在青少年的心靈深處產生了深刻感染力和巨大號召力?!稅鄣仙?、《居里夫人》、《華羅庚》等影片, 能讓青少年認識到科學家們為了人類事業孜孜不倦、堅持不懈、自我奉獻的偉大情操和對待科學一絲不茍嚴謹的工作態度。不同角度不同題材的教育影片能讓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 無形中增強了青少年集體主義和愛國情感, 使他們更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更加朝氣蓬勃、奮發圖強。

二、開展音樂欣賞課

好的音樂作品能給人樂觀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我們欣賞一部或一首音樂作品, 首先要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家生平、風格流派、創作情感等, 要理解和領會作品的深刻內涵。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 所訴說的是人與命運英勇搏斗并獲取勝利的可貴精神, 就如貝多芬說形容的那樣, 命運在“敲門”, 自己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欣賞這部交響曲能使青少年領會到命運在自己掌握之中, 只要拼搏努力、勤奮刻苦就能實現人生目標。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以黃河為背情, 歌頌了我國人民堅強不屈、抵抗日寇的斗爭精神, 塑造了中華人民不可戰勝的英勇形象。這部歷史巨作能增強青少年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立、不畏欺壓的斗爭精神。2009年國慶節上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 再現了我國自1980年以來, 鴉片戰爭、辛亥革命、抗日戰爭、開國大典、北京奧運會等重要歷史場景, 展現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光輝歷程, 相信也是對青少年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洗禮。好的音樂作品能使人精神振奮, 感同深受, 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開拓了視野, 升華了道德。

三、開展書畫欣賞課

書法繪畫藝術薈萃了世界文化的精髓, 它的發展歷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世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進程。書法繪畫藝術所體現的哲理和寓意同樣教育并影響著青年一代?,F代著名畫家齊白石創作的水墨畫《蛙聲十里出山泉》, 畫面上有峽谷、流泉、小蝌蚪等, 這幅作品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寓意著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美麗畫面。青少年在欣賞這幅畫的同時可體會到大自然的美,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鄭板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畫家, 他不僅在書畫上頗有成就, 而且節衣縮食, 為政清廉, 是位頗有政績的清官。他在《竹石圖》中題記:“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齊白石由蕭蕭飄動的竹葉子想到了民間老百姓的疾苦。欣賞這幅圖畫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他在寓意為官要多為老百姓辦實事, 要有愛心, 為官清廉。書法藝術是我國獨有的民族文化, 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 青少年在欣賞學習書法藝術的同時, 可以提高審美修養, 磨礪意志, 增強民族自豪感, 從書法作品中體會他的教育意義。

青少年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如果要對儒道做一個定性評價的話, 說儒家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主干”, 這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是生動的:為了避免有兩個主干, 說道家是“根”, 則也很恰當。“根”與“主干”是同胞異體, 很難說誰貴誰賤, 誰主誰次。但主干沒了“根”就會枯死, 這道理也很顯然。[1]

看來既然道家如此的重要, 那么就有必要剖析一下道家所體現的德育思想, 以及這些德育思想是如何啟發當前歷史轉型期的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從而借古育今, 更好的對青少年進行他們的道德教育。

第一, 行不言之教, 直覺頓悟, 啟發青少年力求創新的思想。

“不言之教”最早是來自于老子的《道德經》二章。“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所作的事就是順應自然而不提倡人為, 圣人的教育就是順應人心而不提倡言語教化。“不言之教, 無為之益, 天下稀及之”[2], 因此, 不言之教還被老子視為是德育的最高境界, 他認為沒有言辭的教育, 清凈無為的好處, 對于這兩者, 天下很少有比得上它們的, 既所謂“希言自然”。[3]

這里老子提倡的不言之教, 并非“不言”, 而是說“不立聲教法令”, 即不要過多地施以行政教令, 而要順應教育的自然規律。“不言之教”要求尊重受教育者的自然本性, 重視其自然的思悟, 發揮其主觀內在的潛能, 自主克服弱點, 達到完善境地。老子主張的得思悟是從直觀的景象出發, 經過冥思苦想, 達到頓悟。他說:“滌除玄覽, 能無疵乎!” (《老子》十章) 所指就是直覺作用。直覺、頓悟備受西方科學家的重視, 被認為是最具魅力和創造力的現代思維方式。

鑒于以上道家觀點, 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內在積極性。唯物辯證法認為, 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 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 因此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內在積極性和奮發向上的熱情, 加強隱形教育, 具體來講, 就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實踐中, 組織學生定期參加理論學習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主動地自覺地, 改造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 我國高等教育長期重視知識傳承, 輕視知識創新, 這與儒家理性精神占統治地位、忽視對道家直覺理念的挖掘有緊密聯系。因此, 有必要在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方面給于青少年一個寬松的文化環境、自由的學術環境、民主的精神環境和自主的學習環境, 正所謂, 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創造力的解放。

第二, 道法自然, 自然無為, 尊重青少年的主體性。

《道德經》一篇說:“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認為, 真正的“道”只能靠默識體會, 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又所謂“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其中, “道”是道家思想體系的最高范疇和核心, 道家認為,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和根本規律, 是難以用言語進行描述的, 因為凡事預言所能夠表述的, 必然是具體的失誤, 也就有著局限性。認識主體, 保持虛靜, 并且排除一切雜念和理性知識, 反觀內照, 通過“心”這面特殊的鏡子, 以達到主觀和客觀的溝通, 從而認識和掌握“道”這一世界萬物的本質規律。由此得出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不能將注意力停留在言語等表面的形式上, 而要注意透過形式, 體悟到形式背后所蘊含的本質規律———大道。它內在于萬物之中, 支配著萬物, 自然無為是“道”的基本特性, 人類必須遵循這一特性, 以之作為基本的行為原則:“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再次,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 而是順應事物的內在規律, 而不主觀妄為, 才能獲得成功, 這就是所謂“無為而無不為”。

這就告訴我們, 只有遵循自然和社會的內在規律, 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 在務實中求應變, 在應變中求進取, 才可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建功立業不斷走向成功。這說明, 主體性道德教育暗含著這樣一個內在的要求———遵循自然之道、順應學生自然個性, 回歸生活本真, 給青少年學生一個寬松真實的外部環境。在這里, 自然不是平常所理解的自然界、大自然等特質性的概念, 而是表征自己如此、本來如此的客觀性概念。具體而言, 它有兩層含義:其一, 順性情, 去妄為。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是道德觀念內化為道德良心、轉化為道德自覺的一個過程。要使這種轉化過程得以實現, 就必須尊重學生的本性和道德需求, 順性情而引導, 減少外界強力干擾, 減少一切妄為, 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提高道德素質, 并使其道德潛力得到開發。其二, 適度。強調順性情、順應學生個性不等于放任自流, 也不等于縱情。任何個性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 因而對其道德主體性的培養既要考慮其本身個性發展的要求, 也要考慮社會環境的要求, 否則, “物壯則老”、物極必反, 放任自流會使個性失去應有的發展空間。因此, 在青少年學生道德個體性培養的過程中, 我們必須遵循其道德品質形成、道德習慣養成的客觀規律, 去除偽飾造作, 使道德主體回到活生生的自然生活世界, 使道德成為一種活生生的、面向自然生活的道德。

第三, 各便其性, 充分尊重、包容青少年的個性。

《莊子·至樂》篇中說:“魚處水而生, 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 其好惡故異也。故先圣不一其能, 不同其事。”莊子認為, 萬物有其特性, 不同的個體各有自己的本性和長處, 人們應該充分認識和保持各自的特性, 各有所用:曹操雖為一代奸雄, 但是卻不能像熟諳水性的東吳兵士那樣, 可以駕著小周浮游于江湖之上。雖然《道德經》是一種南面之術、帝王之學, 其教育對象主要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君主, 對于廣大百姓則主要是一種道德蒙昧主義。雖然就這一點反映了作者輕視人民的階級局限性, 是應予以批判與摒棄的, 但是就其積極方面而言, 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 在道德教育內容上采取分而教之的方法是有啟發意義的。

那么, 與順應個性的原則相聯系的是寬容的氣度。既然物各有性, 物各有宜, 那么, 就應該寬容不苛, 接納各種人才, 兼收不同的思想?!痘茨献?middot;主術訓》亦強調應該充分認識不同人才各自的特性, 使天下之才“大小修短各得其所宜, 規矩方圓各有所施, ……無可棄者”。這就是說高明的人能夠以寬容的胸懷理解和接納各種任務, 善于因順個人的特性而施教, 故能夠教育和拯救不良者, 使人盡其才, 而無被遺棄之人;能夠順應物情, 使物盡其用, 而無被遺棄之物。在當前的教育中, 這種人各有性、兼收并蓄、寬容不茍精神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根據這些差異“各便其能”, 對青少年分而教之, 努力發展其個性, 尋找青少年的閃光點, 確定并培養青少年的特長、興趣、愛好, 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 讓他們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坐標, 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 并啟發青少年以獨特的眼睛, 獨特的頭腦, 獨特的性靈, 獨特的角度, 去理解社會, 發掘生活, 探索未知, 方能開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造出獨樹一幟的物質與精神財富。

摘要:在中國歷史上, 道家思想是一個流派眾多的龐大體系, 但無論是老莊道學, 漢初黃老之學, 還是漢末道教乃至魏晉玄學, 仍然有著大體一致的思想主線。文章充分闡明道家的行不言之教的直覺頓悟、道法自然, 自然無為的思想和各便其性的思想, 并通過借鑒這些思想, 試圖給當前教育者帶來啟示:培養青少年力求創新的思想、尊重青少年的主體性以及充分尊重、包容青少年的個性的道德教育, 從而對當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產生借鑒作用。

關鍵詞:道家,德育,思想,青少年

參考文獻

[1]楊啟亮.先秦道家德育思想辨析[J].教育科學, 1995, (1) :22-29.

[2]《道德經》43章.

[3]《道德經》23章.

[4]劉韶軍, 陳業新.道家逸品[M].武昌:長江文藝出版社, 1997:212-213.

青少年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一、參與實踐, 在實踐中體會道德的意義

現如今, 各個學校都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組織了相應的課程實踐, 比如去慰問老年人、去孤兒院陪孩子們做游戲、組織種植樹木等課外活動就是讓青少年們通過親身實踐來達到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目的。在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引領下, 青少年不再只是單一地從課本上或者老師的講解中了解道德的標準, 而是開始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加強自律能力, 進而更好地理解道德的含義。

二、在課堂上組織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 即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 來進行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與操作。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 教師要告知同學們本次活動的內容, 接下來便由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來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探究活動, 讓所有參與討論的學生都可以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 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教學組織形式, 小組合作不但可以使組員之間相互激勵, 相互促進, 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同時, 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堂上老師所教授的課程。

三、重視家庭教育

俗話說得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的道德修養以及文化水平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的未來是好是壞,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的教育。所以說家長以及家庭環境在道德教育方面對孩子的熏陶, 對學校的德育工作能否順利展開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因此, 在家庭中, 父母應重視孩子的養成教育, 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對于孩子的一些壞習慣要及時進行糾正, 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對, 切不可一味地縱容。在學校里, 教師應做到經常與家長溝通, 積極地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 使家長能夠充分地了解家庭德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學校還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 為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創造一個便利的環境, 使家長了解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可以給子女以更好的影響。促進老師與家長的溝通, 一方面, 可以使家長通過與老師的交談, 了解子女在校的情況, 明確學校道德教育的要求, 從而針對子女的不良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另一方面, 教師也可以掌握學生在家庭中的現實表現, 不斷改進學校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

四、為人師表, 充當楷模

要想做到為人師表, 人品和學問是非常重要的。先說人品,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 “教師的人品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有一個良好的態度, 其次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 最后應該時刻地監督自己, 不斷地改變自己。在學問方面, 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地給自己充電, 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 既要能夠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又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傮w來說, 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謹記自己的身份, 不做有損于身份的事情, 努力成為學生的榜樣。

五、建設校園文化, 保護環境

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幫助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的使命感。在學校, 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綠色活動。例如:可以組織關于環保的知識競賽, 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園里面種植樹木, 還可以組織演講或是觀看關于環保的宣傳片、電影等。放學后, 老師可以布置一些可以增強孩子環保意識的活動, 讓學生能夠放松心情, 靜下心來學好老師所教授的知識。

青少年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一、挖掘民族傳統美德中的教育因素

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傳統, 幾千年來, 沉淀下無數值得繼承與發揚的優良傳統。歸納下來, 主要有以下幾種。

1.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長期的和平與戰亂下, 形成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犧牲精神, 因為他們認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為公, “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以天下為己任”, “身無半畝, 心憂天下”, 這樣的精神理想和崇高志向, 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這種精神, 在國難當頭, 在危機面前, 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1998年抗洪前線、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等大事件面前, 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行動展現在世人面前, 這些事件也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例子。

2. 以慎獨為最高追求的個人修養。

中國人歷來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個人修養與人生追求的幾個階段。講究誠實篤信、不尚空談、勤儉節約、三省吾身、豁達大度、溫良恭儉讓等修身之道;注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勇敢、不畏艱難的開拓精神;追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對于青少年, 要培養他們勤奮好學的精神, “懸梁刺股”“鑿壁偷光”“負薪掛角”“囊螢映雪”都是激勵他們的美談佳話。中國人歷來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 “寬以待人, 嚴以律已”, 改過遷善、見賢思齊, 這種民族傳統對于改善當代青少年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有重大的教育意義。

3. 以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為代表的處世品格。

中國人很講究處世之道, 也就是做人之道。“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尊敬老人愛護弱小, 顯示著一個文明國度的人文內涵。在當今金錢利益至上的社會現實下, 若能做到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敬”, 讓青少年了解并踐行為子之道、為兄為弟之道、以及成人之后的為父之道, 對于家庭和諧、社會穩定, 具有深遠的影響。助人為樂精神發展到現代, 成為雷鋒精神, 值得每個青少年學習。“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的見義勇為精神在現代社會中受到打擊, 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傷心案例嚴重傷害了社會的神經, 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加入見義勇為與保護自己權益兩者平衡的內容。

二、多種途徑加強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1. 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

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過程中, 學校教育處于主導地位, 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通過學校教育的自身特點對青少年進行教育, 另一方面要通過宣傳帶動啟發家庭教育的進步, 引起社會相關人士的注意。

第一, 學校要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民族傳統美德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可以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特殊效果。語文課上, 可以通過優美的文字、詩性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情節來對學生進行一些道理的闡述;歷史課上, 民族英雄事跡的講述本身就是在進行一種愛國主義及美好品德的宣揚……學科教學中, 充分利用專題的力量, 以傳統節日、一種精神為中心進行教學組織, 可以更好的發揮教育合力, 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 以學?;顒訛檩d體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學校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始終要以文化教育活動和社會具體實踐活動為載體,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多開展學生組織、共青團、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主題教育活動、科技普及、小發明和社會實踐活動, 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 解放并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整體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水準, 增強學生體質水平, 寓教育于娛樂, 提高學生全面素質, 發揚傳統美德精神。

學??梢酝ㄟ^豐富多彩的形式, 在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堅持利用國旗下講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堅持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要精心組織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以集體為單位進行詩歌朗誦比賽、唱紅歌比賽、背誦《三字經》、背誦《弟子規》比賽;乒乓球競技比賽;師生書法比賽;作文比賽;元旦文藝匯演;仲秋、元宵節日知識大比拼;組織觀看愛國主義優秀電影;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讀好書、唱紅歌寫感想活動。

第三, 通過校園文化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校園文化的教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在耳染目睹中會在學生潛意識里形成正確的意識。通過名人名言、墻體標語、墻體漫畫故事、校園雕塑、校園廣播臺、自辦板報、宣傳櫥窗等宣講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 使學生明辨生活中的是非, 抵制社會上各種不良行為的影響, 學習誠實守信、團結互助和扶危濟困、自強不息的精神, 形成互相尊重、謙讓有禮、尊老愛幼、長幼有序的品格, 文明健康的消費觀念, 保護自然環境、珍惜自然資源的低碳意識。

2. 重視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其特殊作用特殊影響是學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 家長是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師, 家長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 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 給子女帶來或好或壞的影響。但當前的家庭教育現狀卻令人擔憂。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后, 大多數青少年是獨生子女, 在家被視為“小皇帝”“小公主”, 受過苦的家長們唯恐苦了孩子, 對孩子嬌生慣養, 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最好的, 別說勤勞節儉, 就連本該自理的事, 也都由家長包了下來。生活上的過分關心過度溺愛, 使孩子想要啥就要啥說一不二, 目中無人, 不懂得尊重他人, 不懂得孝順, 不懂得吃苦耐勞、勤儉節約,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在他們身上體現的越來越少。所以, 家長也要注意對青少年進行必要的吃苦耐勞教育、感恩教育、就餐禮儀教育、文明謙讓教育、孝敬父母愛護兄弟教育等。學??梢酝ㄟ^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宣傳家庭教育理念來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能力, 更新他們的家庭教育理念。

3.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外因, 都必須通過學生的消化吸收內化為學生自覺的內心意識外化為行動。所以在德育工作中, 更要重視學生自主能力的發揮, 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在教育活動中, 獲得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能力, 最終可實現德育的自我進行??梢酝ㄟ^舉辦認識自我、提高自我的活動, 讓學生審視自我, 尋找與傳統美德優秀精神的差距, 定出人生目標, 樹立精神榜樣??梢酝ㄟ^學生自主專題班級活動,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讓學生自自己組織傳統美德故事, 自己搜集相關材料, 自己組織宣講, 自己做好記錄, 加深印象強化效果??梢砸允殖瓐?、自主板報、學生相互評價、學生自主評定等多種方式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入學生思想, 內化為學生的道德行為。

參考文獻

[1]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新論》,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上一篇:討論式教學法論文下一篇:平面公益廣告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