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應用統計學論文范文

2024-03-05

應用統計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測控技術與儀器;入學教育;專業導論課;實驗室

1 引言

經過了高考的洗禮,許多學生如愿進入大學校園進一步學習。和其他專業學生一樣,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新生對本專業了解不多,很多學生對專業很陌生,特別是對于調配志愿的學生,如何引領新生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過渡,開啟專業認識的大門,建立專業的啟蒙教育,建立團隊工作的概念,是高校學生工作者和專業任課教師等多數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為了促進新入學學生對專業進行有效認識,和許多兄弟院校一樣,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為新生開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導論課程,以期提高新生對專業的認知,以便更好地進行后續專業學習,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建立團隊協作完成復雜項目的工作意識。本文是在參考兄弟院校和總結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專業導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入學教育、專業介紹、專業導論課教學、微型科技作品引領四個方面,對有效提高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導論課教學質量進行探索。

2 入學教育

大學入學教育是專業教育和開啟大學生活之前的重要教育活動,也是結束高中學習和高考假期狀態,正確開啟大學學習生活的重要教育環節。作為大學教育的開端,特別是對2018級的新生,入學教育對大學教育回歸本質,特別是強調本科教育質量對國家整體教育質量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嚴抓本科教育質量的教育部精神指引下,在本科教學回歸人才培養,回歸專業高水平建設,改變輕輕松松就能畢業的情況這一前提下,通過大學入學教育,使新生收心,結束高考之后的假期狀態,摒棄“混”大學的不正確思想,重新認識大學是為國家培養相關人才的地方。入學新生雖然通過了高考的選拔,但是不認真對待大學的學習生活,也最終將被大學淘汰。

入學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夠順利、平穩、有效地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進一步樹立和鞏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以后的大學生活打下堅實基礎。并且在講述大學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入學教育要強調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對大學生活和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幫助新生進行前期的學業規劃,從大一開始就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

3 專業介紹

新生入學報到后,經過入學教育的短暫狀態調整,軍訓前即安排進行專業介紹。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專業介紹由三部分組成。

首先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培養目標,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測控、機電行業及相關領域從事精密機械設計、智能儀器儀表設計、傳感器應用開發,能在測量與控制設備產品和系統設計制造、應用研究、生產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具體培養目標為:掌握一定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掌握信息獲取、信息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控制應用方法,掌握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具有測量、測試與測控儀器和系統開發設計能力,具有測控系統設計與集成、運行維護和技術改造能力;掌握精密機械設計的基本方法,具備設計專用傳感器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具有使用現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發展動態、與本學科領域相關的國家政策與法規,能夠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書籍和資料,具有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專業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團隊合作、組織管理、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學生畢業時應在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問題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和交流、項目管理和終身學習方面達到學院培養方案的要求。

其次是專業師資及實驗室建設情況,通過介紹,使新生對接受專業教師的培養有信心。本專業內容涵蓋了精密機械、工程光學、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學習較為困難,要求師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要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專業學習中需要新生特別重視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重視機械制圖等基礎課程。

最后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研究生招生情況,為有繼續深造的學生提供指引。

4 專業導論課教學

鑒于入學新生特點,學院設置16學時,安排專業教師和班主任輔導員組成導論課程教學團隊,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完成專業導論課程教學。

理論教學 在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的基礎上,較詳細地介紹專業的來源以及專業的內容和課程體系,主干學科包括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工程光學、電工技術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精密機械設計基礎、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測控信號分析與處理、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傳感器原理及應用、測控電路、檢測技術、精密儀器設計等多門類的主干課程,專業課程對應工業生產的多領域。因此,導論課程理論課程安排自動化生產線認識、測控技術實現途徑、工業機器人技術和數控技術,共八個學時;介紹其中的傳感器、測控技術及儀器儀表的應用,了解相關課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分類以及性能指標等,了解數據處理涉及的課程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等學習內容,了解課程體系,理解課程的前后銜接關系。

實踐教學 理論教學比較生硬,學生不便理解。因此,在導論教學中安排八個學時的實踐教學,將課堂設置在專業實驗室中,通過對機器人實驗室、數控技術實驗室、測量實驗室、三坐標測量機、疲勞試驗機等的現場教學,使學生理解儀器儀表使用環境、壽命、精度、廠家、成本以及后續處理的要求。在實踐教學的同時,就學生感興趣的技術的背景問題進行討論和解答,議題涉及儀器儀表的應用、就業、學科在社會上的作用、專業、工作、前景等。在討論中加入思政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明確學習目的。實踐教學現場如圖1所示。

5 微型科技項目引領

項目設置 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實驗室中的實踐教學,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理解。鑒于入學第一學期專業知識涉及不多,在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大學生合理“增負”的前提下,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在導論教學后,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學生分組安排涉及專業知識的微型科技制作,進一步加深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認識,為相關課程的后期開展進行預熱。

由于新生對專業所學知識了解不足,在開展科技小項目時,對項目的復雜程度要嚴格把握。項目復雜,新生開展過程無從下手,難以融入,會嚴重打擊對專業學習的信心;項目過于簡單,新生將對專業發展缺乏信心。因此,選擇適合新生開展、可以引領專業學習的題目,需要專業導論團隊認真討論和選擇。

學院在認真分析新生興趣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選擇設置霍爾轉速傳感器的制作與調試、土壤濕度傳感器的安裝與調試、簡易酒精檢測儀的制作與調試、壓電式簡易門鈴的設計與制作等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組隊完成。

團隊精神培養 新生進入課程學習時間較為緊張,在小項目的引領下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強調項目不是由個人單獨完成的,需要項目組每位學生都付出相應的努力。項目雖小,也要做到任務明確、目標明確以及規劃路徑明確,并依據項目進展安排分類進行,遇到問題分組討論;按時間節點進行檢查,定時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尋求指導;在專業教師的引領下更深入地探索,希望通過人人參與的方式,在思考題目的同時理解專業。

項目驗收是重要環節。雖然項目驗收時不是所有組隊全部完成,但是經過一學期的努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學生加深了對專業、對項目工作方式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精神,確立了學習目標。項目分組討論和分組指導現場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

6 考核方式

專業導論考核與課程考核有較大不同,課程考核需要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而專業導論考核主要是為了解學生對專業的認識,也無法進行量化的處理,僅僅反映學生對專業認識的理解程度。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導論課程考核方式,由課程論文與科技作品中的工作總結兩部分組成,形式不僵化,了解學生對專業認識程度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科學工作態度,在不唯分數論的前提下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投入對專業的理解和對四年學習的規劃。

7 結語

專業導論課對很多新生來說是專業學習前的啟蒙課程,是大學四年學習以及將來職業規劃的基礎,具有重要作用。經過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理論和實踐課組成的專業導論課教學,以及科技小項目在內的引領,使新生豎立了正確的大學學習生活態度,建立了學業規劃,初步建立了專業知識體系,了解了課程先后銜接關系,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來源及發展前景也有了專業認識,了解了一定的專業內涵。專業導論課為新生未來四年的學習提供了規劃意見,提出了建立學習目標以及繼續深造的建議,也解答了學生對未來就業職位的困惑。

參考文獻

[1]施昕昕,黃家才.跨專業選修課“機器人學導論”課程建設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8(12):68-70.

[2]王平.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導論教學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35):119-120.

[3]鄢泰寧.為新生開設專業概論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J].中國地質教育,2008(2)76-77.

[4]劉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學低年級課程中開設專業導論課的探索[J].高教論壇,2007(1):37-39.

應用統計學論文范文第2篇

2、2020年中國大數據區域發展水平評估白皮書(上)

3、大數據背景下統計學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4、博物館觀眾研究議題:概念、理論與實踐

5、數據挖掘在財務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6、大數據在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中的應用

7、統計學的發展及其在大數據中的應用分析

8、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建設路徑思考

9、應用統計學在大數據背景下的應用與創新探討

10、市場調研課程實踐性教學模式研究

11、智能電廠控制層和管理層實施過程中的大數據應用研究

12、數據挖掘技術在統計學上的應用

13、以大數據提升國家審計服務能力的對策研究

14、大數據時代下統計學有何意義

15、大數據的統計學基礎分析

16、大數據時代統計學面臨的挑戰與變革

17、思維導圖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效應

18、淺析大數據環境下的統計學課程教學

19、以數據分析為核心的應用統計學人才課程體系構建

20、大數據對統計學的影響研究

21、一款輕量級的復雜生物網絡圖形化分析軟件的設計與實現

22、面向應用的網絡流量監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3、大數據時代傳統統計學變革的研究

24、循證護理在晚期肺癌疼痛護理中的效果

25、大數據時代統計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6、人工智能驅動教育技術發展的中德視角

27、透視我國遠程高等教育研究圖景:主題、熱點與趨勢

28、統計學在證券投資中的應用研究

29、大數據環境下安全防范技術在數據庫的應用探究

30、新時期大數據時代對統計學變革的探析

31、大數據背景下統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

32、大數據背景下本科統計教育的思考

33、新文科背景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培養特征的內容分析

34、經濟學研究的統計思想探討

35、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應用統計學專業“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探究

36、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科學專業碩士培養方案研究

37、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水文統計學》教學質量

38、大數據時代中西部二三本高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的思考

39、大數據時代的統計學教育

40、談如何基于大數據特征做好高校統計學教學工作

41、探析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42、大數據背景下R語言在醫學統計學教學實驗中的應用

43、大數據背景下信息管理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探析

44、淺談會計與統計在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綜合運用

45、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在企業審計中的創新應用

46、統計學方法在數據挖掘中的應用探究

47、對醫學信息大數據趨勢下醫學統計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48、大數據應用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及其培養

49、個性化護理干預在痔瘡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應用統計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根據企業需求,結合營銷知識體系,得出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為:以人為本,與企業接軌,通過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來塑造其專業綜合協同能力。進一步明確了以塑造學生的“溝通推銷能力,市場研究能力,銷售管理能力,營銷策劃能力”為培養目標?;谂囵B理念與培養目標,制定了包括課程群的設置與教學大綱、課程與課程群的教學模式、課程與課程群的考評方式三大主體的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

營銷專業;學生能力;協同;培養模式

F24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以及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環境變化也日新月異,所有這些改變都要求企業能夠快速應變并能夠更好更快地進行顧客價值創造,這就要求企業不斷培植和強化其營銷能力,而高素質的營銷人才是提高企業營銷能力并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的重要保障,所以企業對營銷人才的能力和素質自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迎合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作為企業培養營銷人才重要基地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對過去重學歷輕能力的學歷教育進行反思,重新審視營銷人才的培養流程,以學生能力的塑造為導向對營銷人才培養的流程進行再造,創新本科應用型營銷人才培養的模式。

2 能力理論文獻評述

對能力理論的關注起源于Penrose(1959)所提出的企業成長理論,她認為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決定了企業所有其他資源的運用,最終制約了企業成長的速度。Chandler(1962)認為組織能力對企業組織的發展非常重要。Richardson(1972)認為組織能力是一種組織知識,其對組織的成功至關重要。這些學者都強調了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是組織獨特的知識和能力。在傳統能力理論研究的基礎上,Prahalad &Hamel(1990)提出了核心能力理論,他認為核心能力是一種學習能力,尤其是如何協調各種技能并且把多種技術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并且核心能力會隨著應用和共享的增多而增強。因為企業和環境都在不斷變化,所以核心能力也應該不斷變化,在這種背景下,Teece等(1994)提出了動態能力的概念,并認為動態能力是那些有助于在變化的環境中適宜地調整、整合和重構企業技能、資源和職能能力的流程。

對于核心能力的獲取,以及企業由培植核心能力和動態能力以獲取競爭優勢和持續競爭優勢的途徑,Helleloid等(1994)給予了回答,他們詳細地闡述了學習、核心能力、持續競爭優勢三者的關系,認為學習的過程就是知識的獲取、處理、存儲與應用的過程,通過持續地學習不斷培植和提升核心能力以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在環境突變、競爭激烈的新經濟時代,學習力是應變的根本,只有重視學習、用心學習,才能取得和保持競爭優勢。

3 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與目標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提出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并由此認為任何企業都有而且只有兩個基本功能:營銷和創新。并且他進一步指出營銷是企業區別于其他組織的獨特功能。從營銷是區分企業與非企業組織的獨特功能這個意義來講,培養營銷人才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企業能更好地創造顧客價值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培養營銷人才必須牢牢把握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基于此,我們提煉出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為:“以人為本,與企業接軌,通過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來塑造其專業綜合協同能力”。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區別于營銷人才培養體系中的營銷研究型人才和營銷技能型人才,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把研究生及以上層次的營銷人才稱為營銷研究型人才,把??萍耙韵聦哟蔚臓I銷人才稱為營銷技能型人才。作為處于中間層次的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其內涵包括兩方面,一是應該具備較系統的營銷專業知識且能夠應用專業知識專業地去發現、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二是要具備一線的營銷實踐操作技能,進而能夠去實施操作和管控。

根據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并結合營銷學科的知識體系,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塑造學生的四種專業核心能力:溝通推銷能力,市場研究能力,銷售管理能力,營銷策劃能力。四種專業核心能力的涵義如表1所示。

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目標的明確為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后續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設計和實施都應牢牢圍繞人才培養的理念和目標展開,以使在大學教育中能夠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培育和塑造上來,通過對學生四大專業核心能力的培育、消化和融合,逐步使學生形成專業綜合協同能力,提高營銷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專業素質的全面發展,更好地迎合企業對應用型營銷人才的需求。

4 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協同要求

要落實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和目標,應以四大專業核心能力的培育為抓手,實現各專業核心能力之間的協同,具體來說,在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4.1 人才培養要以能力為導向

由于本科院校長期以來都是以學歷教育為中心,教學方式基本是以機械式的知識傳遞為主,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落不到實處。從某種程度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基本是在灌輸“知識”,而學生們基本是在背“知識”,這樣,學生就難以真正領悟到知識背后所蘊含的科學營銷理念、操作方式和方法。以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老師不能只簡單地灌輸知識,而應把知識轉換成思想與方法傳授給學生,并通過多元化的實驗、實訓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科學的營銷理念和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專業思想,提升其分析營銷問題、解決營銷問題的能力。

4.2 課程、課程群的設置應以專業核心能力為導向

很多高校在營銷專業課程的設置上,一般是把課程劃分為“公共課”、“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實踐課”等模塊,這樣客觀上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同一課程群(模塊)中的各門課程在內容設置和體系安排上各行其是,缺乏較好的協同和配合;課程、課程群之間存在教學內容的重復和交叉;課程群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對學生能力的培育無法逐級遞進,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要解決以上問題,這就要求營銷專業課程與課程群的設置均要以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為導向,根據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要求實現課程群之間以及課程群內部課程之間的互補與協同,從而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育由單科技能向專業核心能力再向專業綜合協同能力逐級增強的轉變。

4.3 培養主體之間應實現人才培養的協同整合

現代高校的規模都比較大,一般采用科層制職能型組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各級管理機構和人員實行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各自履行一定的管理職能。但在職能型組織結構中開展工作會存在一些非常突出的問題,比如沒有一個對項目負責的強有力的權力中心或個人;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十分困難。招生與就業部門只是負責招生和就業工作,教學部門只負責完成教學任務,學工部門只負責學生風紀的管理,團委部門只負責團的相關活動。它們均不對學生能力的培育負最終責任,且彼此基本上是獨立開展活動,導致很多時候會產生一些沖突,難以協調。新經濟時代企業對營銷人才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的實際需求不僅需要校內各培養主體之間打破原有的條塊分割局面,也需要校內培養主體與校外企業等相關主體能夠在營銷人才的培養中攜起手來,共同圍繞營銷人才應具有的專業核心能力與素質,進行培養流程的再造,形成協同的培養體系。

5 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協同方案

經過前文的分析,我們知道,在現代社會,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迫切需要設計出一套基于專業核心能力協同培育的方案。這個方案應該包括三大主體內容:課程群的設置與教學大綱、課程與課程群的教學模式以及課程與課程群的考評方式,且這三大主體內容之間應該是一個相互協同的有機整體,共同完成對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5.1 課程群的設置與教學大綱

圍繞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四大專業核心能力,應該設置與之對應的四大課程群:溝通推銷課程群、市場研究課程群、銷售管理課程群、營銷策劃課程群。溝通推銷課程群重在培養學生的溝通與推銷能力,包括《營銷溝通實務》、《推銷技術》、《演講與口才》等課程;市場研究課程群重在培養學生對市場環境進行調查與分析的能力,包括《統計學原理》、《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分析與軟件應用》等課程;銷售管理課程群重在培養學生的銷售管理能力,包括《人力資源管理》、《銷售管理》、《終端營銷管理》等課程;營銷策劃課程群重在培養學生的營銷策劃及執行能力,包括《市場營銷原理》、《市場營銷策劃》、《促銷策略》等課程。

教學大綱是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教學大綱的制定要實現單門課程教學大綱與課程群教學大綱的融合。在教學大綱的制定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各課程群的專業核心能力指向;然后將各課程群所指向的專業核心能力進行知識體系的分解;其次就是要明確知識體系在課程群內課程間的分配;再就是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包括實施條件、實施方法以及參與主體;最后就是設計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傊?,要在制定課程群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再根據課程群教學大綱制定單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單門課程教學內容的重復和沖突,實現課程之間的協同,以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為中心,提升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5.2 課程和課程群的教學模式

課程群的教學模式應緊緊圍繞本科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確定的專業核心能力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應成立市場營銷專業建設委員會這種性質的機構,以全面負責和協調營銷專業建設的各方面工作,委員會成員應在系、院、校、政府、企業各個層面的相關專家和領導中遴選產生,以便能保障教學活動科學、正常地運行。市場營銷專業建設委員會的基本職責有:第一,定期組織力量研究市場中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狀況;第二,制定營銷專業建設的總體規劃;第三,組織指導營銷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第四,適時組織制定、修訂營銷專業的培養方案與教學大綱;第五,督導營銷專業的教學活動;第六,對教學績效進行考核與評估。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運行中,采用把課堂(理論教學)、校內實驗(踐)場所、校外實踐基地有機融合;把產、學、研有機融合;把專任教師、兼職教師、企業專家有機融合,基于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的“三三制”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式的課程群協同教學模式。這種教學運行模式由兩個子系統構成:

(1)PSP多維課堂教學系統。

P(Problem):問題或項目的引入;S(Study):互動的探討學習;P(Plan):理清思路、提出對策從而深化理解知識原理;多維:通過講授、案例分析、討論、課堂模擬、課外“讀寫議”等多維度的訓練,使學生對營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領悟透徹,從而打下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

(2)梯級實訓(踐)系統。

實現課堂模擬訓練、實驗室仿真訓練、實訓基地實踐的三結合,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特別是校外實訓基地,必須打破過去的校外實訓基地僅僅作為一個實習場所的局面,要通過產學研的深度合作,把企業變成課堂的延伸,不僅讓企業基地變成教學場所,更要讓企業的職員成為學生的指導教師,讓他們也融入到培養學生的教學中來。

5.3 課程和課程群的考評方式

課程和課程群的考核評價既包括對學生的考核,也包括對教學主體的考核。對學生的考評依據基于專業核心能力指向而制定的單門課程和課程群的考核大綱,實行“三結合”的考評方式:考評的主體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相結合;考評的對象由學習的過程和成果相結合;考評的內容由知識識記和能力應用相結合。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考評應依據市場營銷專業建設委員會制定的相關規定進行考評,同樣實行“三結合”的考評方式:考評的主體由校內外專家和學生相結合;考評的層次由常規工作和創新工作相結合;考評的內容由教學效果和教研教改成果相結合。

參考文獻

[1]Penrose,E.T.The Theory of Growth of the Firm [M].Oxford: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1959.

[2]Chandler,A.D.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M].Cambridge:MIT Press,1962.

[3]Richardson,G.B.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J].Economic Journal,1972,82:883896.

[4]Prahalad,C.K.and Hamel,G.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3):7990.

[5]Teece DJ,Pisano 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 Introduction [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3(3):537556.

[6]Helleloid,D.and Simonin,B.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a Firm’s Core Competence [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4.

[7]Peter F.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M].New York:Harpercollins,2006.

[8]Stephen P.Robbins and Mary Coulter.Management (8th Edition) [M].NJ:Prentice Hall,2003.

應用統計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高等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 統計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離不開正確、科學、現代化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研究在方法上往往缺乏規范的訓練,為數不多的一些學者在借鑒其他學科研究模式的基礎上,引進了一些新概念、新方法,以此來進一步研究高等教育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國內學者對多學科研究方法與高等教育的學科建設的研究也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甚至有部分學者還作出了不少的努力,如徐輝、季誠鈞、陳麗萍、馬玉女、丁潔、耿涓涓等先后對高等教育學術期刊論文中的研究方法進行了調查研究;田虎偉對研究高等教育的博士學位論文中的研究方法進行了調查研究;胡建華對我國“六五”計劃至“十五”計劃期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高等教育課題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等。但是究其內容而言,大都停留在“介紹”和“統計”的層面,系統和深層次的研究較少。

從筆者搜集和掌握的資料來看,迄今為止,還未見有人對研究高等教育的碩士學位論文中的研究方法進行調查。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欠缺,為此,筆者以湖南師范大學和湖南大學兩所重點高校為例,從《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下載資料,對這兩所高校近5年來的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和研究。

一、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的現狀及分析

(一)統計和結果

1.本次統計的步驟:第一,從《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選擇檢索項為“學科專業名稱”,鍵入檢索詞為“高等教育學”,選擇時間從“2004”到“2008”進行第一次檢索,得到1 676條記錄。第二,選擇檢索項為“作者單位”,鍵入檢索詞為“湖南師范大學”或“湖南大學”,鉤選“在結果中檢索”進行第二次檢索,得到湖南師范大學113條符合要求的記錄和湖南大學60條符合要求的記錄。

2.兩組統計情況表。湖南師范大學的統計情況如表1,2所示,湖南大學的統計情況如表3,4所示。

到目前為止,我國學術界對高等教育的分類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此本文所統計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具體方法。其中,文獻法包含:文獻法、文獻研究法、歷史文獻法等。比較法包含:比較分析、比較研究、歷史與比較分析法等。歷史法包含:歷史研究法、歷史分析等。調查法包含:調查分析法、問卷調查、文獻與實地調查法、訪談調查等。案例法含:案例研究、案例分析、個案分析、個案法等。觀察法包含:觀察研究、實地觀察等??鐚W科研究法包含:多學科研究等。

另外,由于每篇論文全篇所用主要研究方法不止一種。因此,本次統計允許一篇文章重復計算于各種研究方法之中。固表2,表4中所得百分比總和是大于1的。

(二)現狀描述及分析

通過對以上兩所高校的統計表格資料的觀察分析,我們不難歸納出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及特征:

1.傳統研究方法仍魅力不減,備受青睞。第一,從統計數據來看,居前5位的研究方法中,傳統的研究方法“獨霸森林”。以表1和表3為例,湖南師大近5年113篇碩士學位論文中,前5位的研究方法分別為:文獻法(89篇)、比較法(50篇)、調查法(37篇)、歷史法(23篇)和理論研究法(21篇);湖南大學60篇碩士學位論文中,前5位的研究方法分別為:文獻法(58篇)、調查法(33篇)、比較法(32篇)、理論研究法(27篇)和歷史法(14篇)。第二,從近5年來的變化情況來看,無論是湖南師范大學,還是湖南大學,其主要研究方法的使用所占的百分比,整體趨勢是上升的。這一點從表2和表4中是很容易看到的。

2.文獻法統治地位不可動搖。由上可知,傳統的研究方法已經獨占了“整個森林”,然而,作為傳統研究方法之首的文獻法,其統治地位更是不可動搖。以表2為例,5種主要研究方法中,文獻法就以其絕對優勢,壓倒“群雄”,近5年所占各年百分比分別約達到了:46.15%、83.33% 、63.64%、 84.21% 、90.00%??傆嬍褂妙l率約達78.76%,把排在第二的比較法(44.25%)遠遠甩在其后。

3.新的研究法種類急劇增加,研究法出現多樣化。從筆者統計的資料來看,師大113篇學位論文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就多達24種;湖南大學60篇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也達25種之多。其中,除了常見的一些研究方法外,還出現了不少新的研究法,如:層次分析法、系統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敘事研究、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結合、靜態與動態分析結合等。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這些方法是否正確合理,至少告訴我們研究方法正在朝多樣化方向發展。

4.實證研究逐步受到重視,但力度還不夠。從表1中實證研究排到了第九的位置至少可以說明,該法已經開始被我們所關注和重視了。但與西方注重實證研究相比,其力度還遠遠不夠。

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

(一)存在的問題

1.理性思辨氣息濃郁,實證研究較少??b密的思辨有利于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但科學的研究也需要科學的、規范的實證研究方法。我國傳統文化中自古就有重義理思辨,輕實證研究的傳統。研究事物往往從個人經驗和感悟出發,講究“天人合一”的感悟性思辨,再加上湖湘文化的濃郁氛圍,致使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中“重思辨,輕實證”的問題表現突出。從筆者所搜集到的資料中,以文獻法為主的定性研究占據了大部分(約為70.02%),而實證研究近幾年雖然明顯增加,但整體而言,在表2和表4中也分別只占到了:6.19%和8.33%。且其使用也很不穩定,時有時無。這說明我們對實證研究的重視仍停留在表面層次,沒有真正深入、系統地進行研究。

2.部分研究者的方法論意識不強。 方法論是關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在本文中,所講方法論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研究者自述研究方法論情況不多。筆者在統計過程中,雖未對其做全面、精確的統計分析,但從隨機抽取的5份論文中,真正作者自己在文中述及研究方法論的就只有2篇。我們在整個調查中也發現了這個情況比較嚴重。第二,對方法論的表述也存在不夠全面、準確和規范的現象。如:從掌握的資料來看,極少有研究者能夠從研究的基本假設、邏輯、原則和規則等方面對自己所選擇的主要研究方法論做全面闡述;同時,大部分自述了研究方法論的研究者又存在表述不清楚、不規范的現象。特別是把研究思路當作研究方法論進行自述的現象突出。

3.研究方法單一,缺乏前沿性研究方法。雖然從統計資料來看,現行研究方法呈現多樣化趨勢,但就整體而言,仍停留在單一、簡單的層面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定性研究仍以文獻法為主,定量研究中調查法獨占鰲頭,而調查法中卻又以問卷調查為主,其他方法很少用到。第二,質的研究方法更是找不到應有的“身影”。質的研究方法,它不同于思辨研究,雖然同屬定性研究,但它卻有其特殊的一面;它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細致考察的研究范式,具有自然性、歸納性、描述性和整體性等特征。由此可見,它比較適應教育活動的實踐性特征,對具體教育問題的深入、細致研究也有著獨到的“功效”。國外對它的關注和青睞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如此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我國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卻還只是個“新生兒”,更不用說把它系統地應用于高等教育研究活動中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落后。

4.名稱不規范,以偏概全現象突出。主要表現在:第一,把文獻法表述為“文獻資料法”、“文獻研究法”、“資料研究法”、“文獻分析”等等;第二,數量分析方法簡單,大多停留在量的表示階段(如統計分析法),缺乏深入的研究分析;第三,把研究方法論當作方法,把研究視角當作方法等以偏概全現象十分嚴重。

5.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缺乏有效合作。高等教育研究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實踐研究,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屬性,需要定性和定量的有效結合。定性研究在研究方式層面包括歷史與比較研究、文獻研究等間接研究,在我國的具體方法有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理論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定量研究在研究方式層面體現為統計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等,在我國其具體方法包括調查法、實驗法、數模分析研究、統計法等。據此,由前面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出近5年來這173篇論文中使用定性研究的比重約為70.02%,定量研究的約為21.9%,定性與定量結合約為1.58%。這與丁潔1999年—2004年統計的數據:93.99%、6.55%和0.54%大同小異,雖然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比重有所平衡,定性與定量結合比重有所上升,但是從整體而言,定性為主,定量少數和二者結合缺乏的局勢依舊。

(二)影響因素

1.深刻的歷史、文化淵源。我國傳統文化中自古就重義理思辨,輕實證分析。從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哲學到宋明時期的理學獨秀,再到現代的學術流派無不深深烙上了“義理思辨”的印跡。然而我們的教育科學正是從哲學體系中分離出來的,因此我國教育研究方法自始至終都帶有其“母體”方法論所固有的重思辨的思想方法軌跡。

2.我國高等教育理論界對研究方法的系統研究不夠。至本文寫作時止,筆者以網絡查詢等方式,共查得以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命名的作品如下,其中期刊論文9篇,優秀碩士學位論文0篇,優秀博士論文0篇,專著2本,金洪海的《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和潘懋元教授主編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究其原因可能如有學者所說:“人們往往將高等教育研究僅僅視作一種應用研究,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也長期被歸結為對普通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盡管20世紀后期,教育學家和教育家們開始反思并自覺探索普通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和方法,但對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和方法則很少涉足,只有為數不多的學者在關心高等教育學科的性質、理論基礎,高等教育學的邏輯起點、基本范疇、思維特征和理論結構等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學科的發展。”[1]

3.高等教育研究本身所固有的復雜性致使研究難以量化,定量研究難以得到迅速推廣和廣泛應用。高等教育在國外只是一個問題研究領域,稱不上是獨立的學科,至今為止無論是在西方的國家還是東方的國家,高等教育學都沒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研究方法。國外的高等教育研究,一般采用多學科或綜合性的研究方法,而多學科或綜合性研究方法也不是高等教育學的獨有研究方法。因此多數人認為高等教育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即使是“主要是應用學科說”,也認為高等教育學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這表達了高等教育學的綜合性和多學科研究特點。高等教育學跨人文與科學兩大學科,高等教育研究同時具有人文研究與科學研究的性質,使高等教育研究不能單單通過量化研究的方式進行,加上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慣性,所以定量研究在短期內沒有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成為主流研究方式。

4.我國高等教育研究隊伍整體素質落后。筆者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我國“高等教育研究隊伍龐雜,許多不是科班出身,三教九流都有,不少研究缺乏規范,理論深度不夠。”[2]第二,我國高等教育研究人員缺乏足夠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訓練。田虎偉在其博士論文《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問題及出路》中對此有專門研究。他從我國高等教育研究實力比較雄厚的4所高等院校(廈門大學、華東師大、華中科大和北大)之碩/博士生培養方案的比較研究中發現:“雖然這四所院校都比較重視研究實踐環節,但是對研究方法與技術課程重視不夠。也就是說,比較重視研究能力主要是高級研究能力的培養,而對基本知識和基本研究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3]實力雄厚且科班的院校研究者都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其他研究者了。

三、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改進之建議

第一,樹立科學的方法論意識,為各種研究方法的正確運用提供思想基礎。在我國的教育研究中,問題意識淡薄、不注重方法論、經驗主義與思辨傾向嚴重、研究方法單一且落后等問題非常突出。這說明我國教育界對研究方法論還沒引起足夠重視。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樹立解決問題的研究意識,加強研究方法論的研究,為思辨研究、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及其綜合運用提供思想基礎。

第二,在高等教育研究活動中更多地運用多元化、整體化、綜合化的研究方法。“高等教育是一個多學科的研究領域,又是一門與社會各個部門密切聯系的應用性很強的學科。”[4]這就決定了我們在研究方法上應該積極拓寬思路,更多地去吸收其他領域的先進成果,化單一為多樣,不斷豐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繼續向前發展。

第三,加強對研究方法的研究與訓練,提高研究者駕馭各種研究方法的能力。重視研究生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與技術課程的開設,是提高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質量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第四,優化研究結構,加強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發展混合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的復雜性,即高等教育現象的復雜性、研究課題與問題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從客觀上要求研究結構的不斷優化以適應變化發展的需要,要求研究方法的多樣化和綜合化發展。由此可見,包含了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混合方法研究正日益成為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論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張 黎,馬靜萍.高等教育研究的發展與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論[J].高等農業教育,2002(10):15-9.

[2] 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歷史與未來[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5):1-6.

[3] 田虎偉.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現狀、問題及出路[D].華中科技大學,2007.

[4] 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在中國發展的軌跡:為《高等教育研究在中國》(英文本)而作[J].高等教育研究,1998 (1):1-8.

(責任編輯 朱漪云)

應用統計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財務分析應用的主要統計相對數,然后介紹了企業財務分析應用的統計方法,以確保財務信息質量的提升,達到使財務職能得以擴展,和財務分析的效率與質量得以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 統計相對數 統計方法 企業財務分析 應用

統計相對數為兩個存在關系的總量指標進行對比得出的結果,因為進行了各種研究對象同質特性的抽象,還使研究對象間具有的可比性加強,所以在財務分析領域,其得到大力應用,進而變為一種關鍵的財務分析工具。同時,如果將統計方法應用在財務分析內,能使財務職能擴大,使財務分析效率及質量提升。

一、企業財務分析應用的主要統計相對數

(一)強度相對數

進行財務管理的時候,會進行強度相對數這個特性的運用,體現某個企業的一個財務特征和另外的財務特征之間的對比強度,保證特定的財務狀況得到識別,也能實現特定的分析。比如:將企業的流動負債及流動資產的總量實施合理對比,進行企業流動資產儲備就流動負債保證程度的觀察,進而把握企業償還債務具有的能力,進行財務風險的識別,最終確保財務風險的合理控制以及財務結構的正確安排具有決策根據。

(二)動態相對數

處于相同空間,但是不同時間的同種現象進行的數值對比即為動態相對數,此指標能夠體現現象進行發展變化的一定相對程度,就是發展速度。進行財務管理的時候,一般要實施動態分析,進行每個指標發展動向的分析,因此在企業會計年報中,經常最少進行兩期財務數據的列報[1]。

(三)結構相對數

統計常運用指標進行客觀事物的體現,在統計中起到的作用,結構相對數在和另外指標的聯系上得到反映。對于結構相對數,其為總體整體指標和總體內的部分指標實施合理對比得出的結果。常運用此指標,進行總體結構合理性的考核。比如:一個企業總資產即為總體,此總體的兩個單位其中之一即為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即為另一個總體單位。一旦將企業資產總量和負債總量實施合理對比,就是資產負債率,因此能夠基于經濟資源來源視角,進行企業資本結構具有合理性的判斷。

(四)比例相對數

將一個總體內部各種組成部分實施數量對比出現的相對指標比例即為相對指標,常運用此指標進行總體組成部分具有協調性的考核。一個企業發展是不是具有協調、平穩,財務指標能夠對有關信息作出顯示,能夠憑借財務指標信息進行企業財務結構的合理調整。比如:某個企業規模發生迅速萎縮、擴張,一般地債務比重會出現降低、升高。因此,能夠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量和負債總量實施合理對比,根據兩者比例關系的改變與大小,進行企業發展是不是達到平衡的觀察,進而戰略對是否要進行企業財務戰略調整作出決定[2]。常運用此比率,進行財務風險及企業收益水平的判斷。

二、企業財務分析應用的統計方法

進行企業財務分析,經常運用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以及比較分析法這些統計方法。

(一)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包括兩種運用形式:其一為運用百分比進行比較分析;其二為利用項目金額進行比較分析。

(二)比率分析法

針對分析的目的及要求的不同,常把比率分析法劃成三種。

1.相關比率分析法

將一個項目與不同與它然而存在聯系的項目實施對比,得出的比率即為相關比率。運用此比率指標,能進行存在關系的業務安排是否合理的考察,確保順利地進行企業運營活動[3]。

2.構成比率分析法

常把構成比率稱為結構比率,主要指某個經濟指標每個組成部分與總體間得出的比率,其體現了部分與整體間存在的關系。運用構成比率分析法,能觀察總體內某個部分的形成及安排是不是具有合理性,以便協調每種財務活動。

3.效率比率分析法

一個經濟活動運用的費用以及錢數間存在的比率即為效率比率,其表現為產出與投入間的某種關系。例如:利潤項目以及資本、銷售成本與收入等實施比較,資本、銷售以及成本利潤率均能得出,基于不同視角,比較企業的獲利多少、增減狀況。

(三)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即為運用比較以及對比的方式實施分析,進行具體操作時,具體有三種比較形式。

1.計劃指標與實際指標實施對比

對于計劃指標,其為財務管理的實際指標,基于對財務指標產生影響的有關客觀因素,在對其分析的前提下,該指標得以制定。將計劃指標和實際指標實施對比后,能夠體現企業計劃完成狀況、程度。

2.同一指標實施縱向比較

此方式即為將同一指標置于不同時間實施比較,通常將此期實際指標與歷史指標實施比較。其一為將期初與期末實施對比,其實則為將此期期末指標的實際數與上期期末的同種指標的實際數實施比較;其二為與歷史同期實施比較;其三為與歷史最高水平實施比較。進行財務分析時,運用歷史標準是對企業的經營成果改變及財務狀況的動向、具有的差距有利的。

3.同一指標實施橫向對比

此方式將同一指標處于各種條件下實施對比,通常將此企業指標與同種類及同行業實施比較,其對此企業與同行業間存在差距的揭示是有利的。

三、總結

把統計相對數運用到企業財務分析中,其為能夠出現新財務信息的一個過程。使財務信息數量增多,還使財務信息質量提升。同時將統計方法運用到財務分析中,使財務職能得以擴展、財務分析的效率與質量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徐芬,徐武明.對統計指標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探討.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

[2]李鷗.揭示奧秘之數——結構相對數.中國統計.2007(3).

[3]蘇虹.統計指數體系中的內在矛盾.衡陽師專學報自然科學.2009(6).

上一篇:可持續發展理念論文下一篇:旅游倫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