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詩經中的愛情詩范文

2023-04-22

詩經中的愛情詩范文第1篇

一、《詩經》分“風”“雅”“頌”三個部分,愛情詩大多在“風”這一部分里面。其中以《鄭詩》、《衛風》里的情詩最為有名。這些詩作是對古代人類的愛情觀、婚姻制度、民族風俗的有力見證。這些情詩大抵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執著求愛的苦戀者

《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就是很好的代表: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寫的是一個男青年的真摯愛情與相思之苦,一個男青年在河邊見到一個心愛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癡心地想她,睡夢里也追求著她,以致于翻來覆去整夜睡不著覺,最后如癡如狂地想到與她結婚。“鐘鼓樂之”,鐘鼓屬大典之樂,用于莊嚴、隆重、歡樂、熱烈的場合。人生最大的歡樂慶典,莫過于婚禮。從此看出此時真實地反應了當時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和婚姻的追求?!蛾愶L 澤陂》中男主人公亦在河邊遇上了一位美人兒,因而使得他“寤寐無為”、“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輾轉伏枕”,相思的痛苦比《關雎》更為深刻感人。

寫男或女相思或單戀的,還有《周南·漢廣》、《秦風·蒹葭》、《鄭風·子衿》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詩篇??梢哉f,他們的確唱出了人類永恒的文學主題,表現了對完美人格、完美理想的執著追求。

2、敢于反抗的奮斗者

愛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風順,往往遇到漩渦和暗礁、驚濤與駭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當時封建禮教控制的社會,家庭的反對與社會輿論的壓力是主要的阻礙。如《齊風 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這證明了封建禮教對當時的婚姻問題已有一定得約束力。

《鄭風·將仲子》同樣也表現了執著的愛情、心底的抗爭: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 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這是一篇抒寫一個女子由于受到家長的阻撓,人言的摧殘,不敢表露愛情,害怕情人到來的詩歌,揭示了一個少女在愛情上內心的痛苦、矛盾及沖突。反映了自由戀愛受到禮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與情人幽會,說明“父母之命”的包辦婚姻對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

二、三章詩句里,提到“畏我諸兄”、“畏人之多言”,說明當時已存在一種反對戀愛自由的社會輿論。這個女子的痛苦歌聲,實際上是對封建禮教的控訴。 《鄘風 柏舟》更是一位女子勇敢反抗包辦婚姻的杰作。她愛上了一位“髧彼兩髦”的英俊少年,認為只有他和她才是世上最為理想的一對兒,但她的母親卻要給她另擇婿家。她誓死不從,發出“之死矢靡它”的堅強誓言,這聲音千百年來具有振聾發聵、蕩氣回腸的感人力量。

3、大膽熱烈的求愛者

黑格爾曾說:“愛情在女子身上特別顯得美,因為女子吧全部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里或擴大成為愛情,她只有在愛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這一點在《召南·摽有梅》里女主人公急切求偶的呼喚聲中便可窺見一斑: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此詩抒寫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與同情。古代禮制,《禮記·內則》載:“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既有明確規定,逾時不婚的女子也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內心充滿著痛苦。此詩第一章用飄落的梅樹起興。梅子成熟則下落,留在樹上的只剩七分,由盛而衰,好景不常。這正和逾時不嫁的女子的處境相似。然后直抒胸臆,向求婚的男士發出了內心的呼聲。時不我待,機不應失。要求他趁著吉日良辰,完成終身大事。

二、三章,不僅回環吟詠,重吟疊唱,而且從“其實七兮”、“其實三兮”到“頃筐既之”。從“迨其吉兮” 、“迨其今兮”到“迨其謂之”逐步深化,也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諸如此類的形象在《詩經》中俯拾皆是?!墩倌?野有死麕》中那位年輕的獵人,竟以一只剛剛捕獲的死麕來向女子求愛,從女子的委婉卷高中,反映出年輕獵人急不可耐的火辣辣的求愛之情?!多嶏L 萚兮》和《王鳳 大車》都是描寫女子渴求愛情的名篇。

4、堅貞不二的鐘情者

伯兮羯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衛風 伯兮》寫了一位女子自從丈夫別后,無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縈繞期間,苦不堪言。也許為國征戰是英勇豪邁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離死別,總是讓有情的人們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鄭風 出其東門》則是一首憲哥對愛情和婚姻忠貞不二的青年男子的熱情頌歌。寫了在一個美好的春日里,這位青年男子在城東門的集長上碰見了許多想云彩一樣美麗而眾多的女子,但他毫不動心,心里依然深愛著家中那位“衣冠簡樸古風存”的妻子。這種對待愛情的嚴肅熱真、堅定不移的態度,委實是難能可貴、令人肅然起敬的。

《詩經》中描寫女子忠于愛情的詩篇還有《鄭風 揚之水》、《周南 汝墳》、《王風 君子于役》等許多。

5、刻骨銘心的相思者

這類詩數量甚多,按形象大約又可分為三類:(1)男女傾慕的相戀者?!锻鯄?采葛》是其中代表。此詩寫一個男子對采葛的勤勞而美麗的姑娘產生了愛慕之情。他與她才“一日不見”,就如同“三月”、“三秋”、“三年”那樣漫長,用夸張的手法寫相思之深,分外感人。(2)天各一方的相思者?!吨苣?卷耳》中女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時,因忽然想起遠役的丈夫,竟連小小的竹筐也采不滿。她設想丈夫翻山越嶺,眺望家鄉,并借酒消愁;設想她的馬病了,仆夫也病了。全詩“情中之景,景中之情,宛轉關生,摹寫曲至,故使古今閨思之祖。”(3)生離死別的悼亡者。這類詩歌數量不多,但篇篇哀痛,催人淚下?!囤L 綠衣》是以為男子悼念亡妻之作。他由亡妻生前為其精心縫制的一件“綠衣”寫起,相思悠悠,痛心不已,開后世悼亡詩之先河?!短骑L 葛生》則是一首悼夫詩。全詩五章,前三章,女主人悲嘆自己獨活人間,表示死后要與亡夫葬于一室。“全詩長哭逝者之獨,深哀自身之孤,而這種孤獨源于深摯的愛情。因此在詩人看來,唯有死后同穴,才能消除這份孤獨,不言生前之情愛,只言死后之孤苦,而其情自見。”如此抒寫忠誠深摯的夫妻之情,實在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6、哀怨憂郁的失戀者

《鄭風 狡童》和《褰裳》都是描寫女子失戀的佳作。在女主人公眼中,一個男子為“狡童”,一個男子為“狂童”。由于女子的性格和失戀的原因不同,因此對待失戀的態度亦有別:《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主人公較為纏綿,以致廢寢忘食;《褰裳》主人公較為爽朗,顯得堅毅果敢。

7、贏得愛情的自豪者

如《王風 木瓜》中青年男女“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友好饋贈之舉,《邶風 靜女》中那位小伙子因姑娘“貽我彤管”而“悅懌女美”的開心勁兒,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青年女贏得愛情的自豪感?!多{風 桑中》以男子口吻,回憶美麗姑娘“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兩情相好的美好時刻,怡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吨苣?桃夭》和《唐風 綢繆》都是賀婚詩,前者寫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一位善良美麗的姑娘出嫁了。從“之子于歸,宜室宜家”的反復詠唱中,寫出了主人公的歡樂神情和對未來所充滿的美好希望。后者寫新婚之夜,男女雙方喜不自勝,不知如何相愛才好的歡樂。“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這幾句“摹寫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絕作,不可廢也。”

8、伉儷情篤的恩愛者 《鄭風 女曰雞鳴》是些夫婦互相親悅、警戒而充滿家庭和諧氣氛的一首好詩。這就難怪連對情詩常有微言的朱熹也不得不頷首稱:“此詩意思甚好。讀之,使人有不知手舞足蹈者。”《齊風 雞鳴》的構思與內容與此詩相似,可謂“真情實景,寫來活現。”

二、《詩經》中的愛情詩為我們記錄下了中國古代人們美好的愛情生活,也為我們研究古代的風俗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材料。同時領悟先民們外在情感態度背后的精神實質的深層內涵,發掘出其在當今社會的現實意義,可以更好地激發現代人類去關注現實、熱愛生活

1、單純美好、真摯自然 首先,《詩經》中的愛情詩,緊貼現實生活,不做無病呻吟,感情真摯自然,摒棄了世俗偏見,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其次,和諧、自由、平等的相互追慕?!对娊洝窌r代的感情是真摯、純樸,而又健康活潑的。如《齊風 東方之日》,寫了一個女子大膽直率地去追求她所喜歡的男子的情景,全詩爽快、直率、毫無矯揉造作,基調昂揚而健康。

2、審美觀照、人性感召

《詩經》愛情詩中,男女主人公地愛情的追求大膽而熱烈。在這種自然而率真的情感態度背后隱藏著的精神實質是值得人們推崇和贊同的。 首先,審美:無功利的欣賞?!多嶏L 有女同車》詩中的男子,在嘆息不為己有之余,也唱出了心中的感動。愛情總是自私的,難免帶有功利色彩。但若換個角度,擺脫自私自利的目的和功利得眼光,把自己所愛慕的異性當作審美對象,不失為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而這種愛也恰前一次變得崇高和偉大。

其次,忠貞:人類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先民的愛情觀中,無不折射出氣節這種高昂向上的人格風度和忠貞這種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如《召南 行露》中,連用反詰的口氣來譴責對方,比起直訴其惡更能顯出對方行徑的不可容忍和自身憤慨的無法遏抑。

3、關注現實,熱愛生活

《詩經》是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中葉的詩歌總集,它反映的是周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所具有的寫實和樸真特征,具有生活的親切感,從而引導人們去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批判社會中的一切不合理現象,激發人們對理想生活進行不懈追求,它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書,具有巨大的社會教育力量。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詩歌永恒的主題,其中幾多甘甜,幾多辛酸;而《詩經》用人民純樸的語言釀造了古代先人們生活中美妙的酒漿。讓我們在對《詩經》愛情進行詳細解讀之時,感知了古人對金錢、名利與氣節的價值取向標準和忠貞與背叛,索求與淡泊間的多重選擇。為我們能在物欲橫流的現實生活中,感受愛的美好,愛的真諦。

姓名:李衡

班級:07級漢語言文學

(一)班

詩經中的愛情詩范文第2篇

漢語言文學創新實驗2班

41102318 高曉曉

淺讀《詩經》中的愛情詩

——以《關雎》、《碩人》、《氓》為例

41102318

高曉曉

《詩經》跨越了西周到春秋長達500年的長河,三百多個故事,吟唱出了歷史的美好,勾畫出了歷史的軌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光流逝如箭一般,卻沖不破愛情的永恒,給我們后世呈現出關于愛情的詩情畫意。

《詩經》的作品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具有深厚豐富的文化積淀,顯示了我國古代詩歌最初的偉大,而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詩作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戀、相思相愛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場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詩,還有表現不幸婚姻給婦女帶來痛苦的棄婦詩,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國風”之中,是《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動人的篇章,而《關雎》、《碩人》和《氓》分別是這三種詩體的具體表達。

翻開《詩經》的第一頁,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關雎》。全詩講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美麗賢惠的少女仰慕很久,卻得不到她的苦悶心情,但卻幻想自己得到佳偶的情景。詩歌一開頭就以雎鳩互鳴開頭,這應該是男子看到的真實景象——一對雎鳩在河邊嬉戲,面對此景,聯想到心儀姑娘,自己對她情深由已,雖然只有四句,但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符合人們的真實想法。其次,第二章道明了這位少女乃是男子在她采摘荇菜的時候邂逅,一見鐘情,但只能遠遠相望。順其自然,第三章就敘述了少女是身影在男子腦海里反復出現,使他輾轉反側,不能入眠,甚至有點廢寢忘食。然而到了第

四、五兩章的時候有了意外轉折,“鐘鼓樂之”、“琴瑟有之”,有一種歡樂、熱鬧、幸福的氛圍。驟然欣喜,男子抱的美人歸?可是仔細一想,事實并非如此,這只是男子內心的幻想罷了。男子恐怕愛慕少女已經愛到骨頭里去了,不然也不會幻想這無法實現的情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指出了中國人關于愛情的含蓄,即有

他物延伸到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淑女,這兩個詞代表了中國人的愛情品味,我想這大概就是由詩經所流傳下來的思想吧。

《關雎》是關于男女相思的情詩,類似的詩歌只是《詩經》中的一小部分,還有一部分關于婚姻出嫁的場面,《碩人》又是這一類詩歌的集中體現。

《碩人》是一首描寫了莊姜出嫁的詩,贊美了莊姜的家世,美貌以及儀從之盛。第一章,首先用排比的手法介紹了她高貴的出身,第二章則連續運用了七個比喻,向我們刻畫出了這位貴婦的容貌,從她的手、膚、頸、齒、額。眉、目以及美妙的笑容表現了靜態美,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一句將美人風韻天成的動態刻畫的淋漓盡致,有一種動靜相結合的畫面感,真可謂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而且也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恨不得自己可以穿越回去,親眼見識莊姜到底有多么美麗!接下來兩章是描寫婚禮的場面,連用六個疊字,將婚禮場面的盛大與隆重寫得細致入微,而詩人的本意,則是通過對她尊貴的出身、隆重的婚禮場面以及優美的自然景觀的描寫,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間接地烘托出莊姜夫人無與倫比的美麗。①最后用鱔魚、鮪魚來蘊含人們祝福莊姜生活幸福美滿的心意。

或許在現代人的眼中,她并不美麗,但她卻是中國傳統的標準的美女:

1、 身體健壯、身材頎長

2、 手指纖長

3、 皮膚白皙、光潔、細膩

4、 額頭飽滿、方正

5、 眉毛細長而彎

6、 晶瑩、潔白、整齊的牙齒

7、 臉上要有酒窩

8、 眼睛要黑白分明

這些都是綜合考察一個女人是否的美女的標準。②

畢竟那個年代沒有照相機,無法將莊姜的真實美貌傳于后世,有通過筆尖去讓后人聯想。然而,自古都言紅顏薄命,這話用在莊姜身

上再恰當不過,雖然她極其美麗,卻不受寵,沒法生育?!蹲髠?middot;隱公三年》記載了莊姜:“美而無子,卻賢德貞淑。”作為國母,她是最完美的;最為女人,她是最不完美的。但《詩經》里的那個她,將永遠以尊貴和美艷而成為絕唱。③

其實關于莊姜的愛情美不美,我們無法真正的評價,只有她自己才真正懂得自己的需要。人生的好與壞很難去判定!總之,我認為她是個奇女子。

最后還有一部分詩歌是棄婦詩——《氓》又是較為有名的一首詩歌。它采用回憶倒敘的手法,通過一個已婚女子的口吻,生動地講述了她從戀愛到結婚再到被棄的完整過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忠于愛情,性格堅強的傳統中國婦女形象,而客觀上反襯出男子的薄情寡義。

全詩共分為六節。第一章寫女子答應氓的求婚,按《禮記》記載,古代的婚嫁需要完成六禮——納采、問名、納言、納征、請期、親迎,完成這些禮需要三年的時間,而詩中從“抱布貿絲”到“秋以為期”,時間不到一年,說明這個女子陷得太深。④如果她當時能夠稍微清醒些,便不會發生以后的悲傷事情,由此可見他已經讓愛情沖昏了頭腦,失去了思考和判斷的的能力。第二章中“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將女子的自我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女子迫切希望見到心愛人的愿望。第

三、四章以抒情為主,都是以桑樹起興的。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來暗示女子容顏的衰老,男子的負心和時光的流逝。第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女子被棄前后的處境,她起早睡晚,辛苦勞作,仍舊遭到男子的拋棄,尤其是“暴”字使人們想到男子的猙獰面目,女子被虐的情景。到了第六章,描寫了女子被拋棄后,感情由原來的氣憤悔恨轉變成平淡安寧,她已經看清了氓的真實面目,即“凡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遭到了兄弟們的嘲笑,讓女子的心情更加難過。

《氓》是一首感情真摯的情詩,用回憶和對比的手法將男子和女子前后感情的變化刻畫的真實凄美。

這三首詩都描述了女子的愛情故事,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同時從側面烘托出當時古代女性的真實生活狀態:所處的社會地位、被賦予的社會權利、恪守的標準形象、維持的婚姻狀況等等。⑤

總之,《詩經》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而其中是愛情詩歌占了一部分比例,較為詳細地展示了中國古代婦女的知性之美,也體現了愛情給人們帶來了各種人生滋味,是人們不可不讀的書籍。

參考書籍

① 辛然,《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經中的美麗與哀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② 年10月,第211頁

② 劉冬穎,《執子之手——詩經愛情往事》,中華書局,2010年10月,第226頁

詩經中的愛情詩范文第3篇

漢語言文學創新實驗2班

41102318 高曉曉

淺讀《詩經》中的愛情詩

——以《關雎》、《碩人》、《氓》為例

41102318

高曉曉

《詩經》跨越了西周到春秋長達500年的長河,三百多個故事,吟唱出了歷史的美好,勾畫出了歷史的軌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光流逝如箭一般,卻沖不破愛情的永恒,給我們后世呈現出關于愛情的詩情畫意。

《詩經》的作品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具有深厚豐富的文化積淀,顯示了我國古代詩歌最初的偉大,而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詩作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戀、相思相愛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場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詩,還有表現不幸婚姻給婦女帶來痛苦的棄婦詩,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國風”之中,是《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動人的篇章,而《關雎》、《碩人》和《氓》分別是這三種詩體的具體表達。

翻開《詩經》的第一頁,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關雎》。全詩講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美麗賢惠的少女仰慕很久,卻得不到她的苦悶心情,但卻幻想自己得到佳偶的情景。詩歌一開頭就以雎鳩互鳴開頭,這應該是男子看到的真實景象——一對雎鳩在河邊嬉戲,面對此景,聯想到心儀姑娘,自己對她情深由已,雖然只有四句,但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符合人們的真實想法。其次,第二章道明了這位少女乃是男子在她采摘荇菜的時候邂逅,一見鐘情,但只能遠遠相望。順其自然,第三章就敘述了少女是身影在男子腦海里反復出現,使他輾轉反側,不能入眠,甚至有點廢寢忘食。然而到了第

四、五兩章的時候有了意外轉折,“鐘鼓樂之”、“琴瑟有之”,有一種歡樂、熱鬧、幸福的氛圍。驟然欣喜,男子抱的美人歸?可是仔細一想,事實并非如此,這只是男子內心的幻想罷了。男子恐怕愛慕少女已經愛到骨頭里去了,不然也不會幻想這無法實現的情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指出了中國人關于愛情的含蓄,即有

他物延伸到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淑女,這兩個詞代表了中國人的愛情品味,我想這大概就是由詩經所流傳下來的思想吧。

《關雎》是關于男女相思的情詩,類似的詩歌只是《詩經》中的一小部分,還有一部分關于婚姻出嫁的場面,《碩人》又是這一類詩歌的集中體現。

《碩人》是一首描寫了莊姜出嫁的詩,贊美了莊姜的家世,美貌以及儀從之盛。第一章,首先用排比的手法介紹了她高貴的出身,第二章則連續運用了七個比喻,向我們刻畫出了這位貴婦的容貌,從她的手、膚、頸、齒、額。眉、目以及美妙的笑容表現了靜態美,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一句將美人風韻天成的動態刻畫的淋漓盡致,有一種動靜相結合的畫面感,真可謂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而且也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恨不得自己可以穿越回去,親眼見識莊姜到底有多么美麗!接下來兩章是描寫婚禮的場面,連用六個疊字,將婚禮場面的盛大與隆重寫得細致入微,而詩人的本意,則是通過對她尊貴的出身、隆重的婚禮場面以及優美的自然景觀的描寫,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間接地烘托出莊姜夫人無與倫比的美麗。①最后用鱔魚、鮪魚來蘊含人們祝福莊姜生活幸福美滿的心意。

或許在現代人的眼中,她并不美麗,但她卻是中國傳統的標準的美女:

1、 身體健壯、身材頎長

2、 手指纖長

3、 皮膚白皙、光潔、細膩

4、 額頭飽滿、方正

5、 眉毛細長而彎

6、 晶瑩、潔白、整齊的牙齒

7、 臉上要有酒窩

8、 眼睛要黑白分明

這些都是綜合考察一個女人是否的美女的標準。②

畢竟那個年代沒有照相機,無法將莊姜的真實美貌傳于后世,有通過筆尖去讓后人聯想。然而,自古都言紅顏薄命,這話用在莊姜身

上再恰當不過,雖然她極其美麗,卻不受寵,沒法生育?!蹲髠?middot;隱公三年》記載了莊姜:“美而無子,卻賢德貞淑。”作為國母,她是最完美的;最為女人,她是最不完美的。但《詩經》里的那個她,將永遠以尊貴和美艷而成為絕唱。③

其實關于莊姜的愛情美不美,我們無法真正的評價,只有她自己才真正懂得自己的需要。人生的好與壞很難去判定!總之,我認為她是個奇女子。

最后還有一部分詩歌是棄婦詩——《氓》又是較為有名的一首詩歌。它采用回憶倒敘的手法,通過一個已婚女子的口吻,生動地講述了她從戀愛到結婚再到被棄的完整過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忠于愛情,性格堅強的傳統中國婦女形象,而客觀上反襯出男子的薄情寡義。

全詩共分為六節。第一章寫女子答應氓的求婚,按《禮記》記載,古代的婚嫁需要完成六禮——納采、問名、納言、納征、請期、親迎,完成這些禮需要三年的時間,而詩中從“抱布貿絲”到“秋以為期”,時間不到一年,說明這個女子陷得太深。④如果她當時能夠稍微清醒些,便不會發生以后的悲傷事情,由此可見他已經讓愛情沖昏了頭腦,失去了思考和判斷的的能力。第二章中“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將女子的自我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女子迫切希望見到心愛人的愿望。第

三、四章以抒情為主,都是以桑樹起興的。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來暗示女子容顏的衰老,男子的負心和時光的流逝。第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女子被棄前后的處境,她起早睡晚,辛苦勞作,仍舊遭到男子的拋棄,尤其是“暴”字使人們想到男子的猙獰面目,女子被虐的情景。到了第六章,描寫了女子被拋棄后,感情由原來的氣憤悔恨轉變成平淡安寧,她已經看清了氓的真實面目,即“凡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遭到了兄弟們的嘲笑,讓女子的心情更加難過。

《氓》是一首感情真摯的情詩,用回憶和對比的手法將男子和女子前后感情的變化刻畫的真實凄美。

這三首詩都描述了女子的愛情故事,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同時從側面烘托出當時古代女性的真實生活狀態:所處的社會地位、被賦予的社會權利、恪守的標準形象、維持的婚姻狀況等等。⑤

總之,《詩經》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而其中是愛情詩歌占了一部分比例,較為詳細地展示了中國古代婦女的知性之美,也體現了愛情給人們帶來了各種人生滋味,是人們不可不讀的書籍。

參考書籍

① 辛然,《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經中的美麗與哀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② 年10月,第211頁

② 劉冬穎,《執子之手——詩經愛情往事》,中華書局,2010年10月,第226頁

詩經中的愛情詩范文第4篇

——淺談《詩經》中的愛情魅力

任時光荏苒,縱白駒過隙,總有一種東西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時間的積淀下煥發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对娊洝分忻鑼憪矍榈脑姼杩芍^是中國愛情詩的濫觴,它的低吟淺唱穿越千年的輪回仍然縈繞耳畔,如韶樂般繞梁三日,余音不絕,給我們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沒有華麗的辭藻為外衣,沒有奇幻的想象作裝飾,但它以其獨有的古樸、誠摯、熱烈,感染了歷代的文人騷客,感動了華夏兒女的心靈,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熠熠生輝,成就了一段不老的傳奇,讓我們千古傳唱。

《詩經》中的《國風》作為大多來自民間的歌唱,在更廣闊的范圍里展示了時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確實是《風》詩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詩經》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數的就屬有關戀愛和婚姻的詩。“無郎無姐不成詩”,這情形自古至今別無二致。朱熹《詩集傳序》道:“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 ,各言其情者也。”它們有的是集體創作,你一言我一語,你一章我一節,即興抒發,唱的是某個群體共同的聲音;也有的是獨自吟唱,卻通過個體的具體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問題。

這批婚戀歌曲可謂是《風》詩中唱得最精彩動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純真愛情,有矢志不渝的堅貞愛情,有寂寞難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聲,還有對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禮數下的屈服與反抗。這些婚歌戀曲中的人物,他們是執著追求的苦戀者,是堅貞不二的鐘情者,是刻骨銘心的相思者,是大膽熱烈的求愛者,是哀怨憂郁的失戀者,是贏得愛情的自豪者,是伉儷情深的恩愛者,是敢于反抗的奮斗者。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意志信念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引人入勝的風情畫卷。

你我相遇在櫻花爛漫的季節,一起攜手走過幸福的過往。從美麗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傾慕,最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個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戲劇之處就在于它不會讓每個人都稱心如意,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處。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與死,而是明明喜歡,卻親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輾轉反側”,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思慕之情躍然紙上。(《周南·關雎》)“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漢之隔,遙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懷有希望不想放棄,其惆悵深摯之情令人感嘆。(《周南·漢廣》)“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終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內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秦風·蒹葭》)暗戀是苦澀的,沒有回報,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動,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區別于這些苦戀者,那些大膽地表露心跡的求愛者,使我們體味到愛情的另一種味道。相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有愛就要大聲說出來。“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情感是人類最自然的天性,情感的性質對于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樣的。 “梅由盛而衰,猶男女之年齒也。梅、媒聲同,故詩人見梅而起興”(《詩毛氏傳疏》)。而且龔橙在《詩本義》說“《摽有梅》,急婿也。”此篇詩歌唱出了女性內心深處對情感寄托的欲求。這種直截了當的擇偶形式,這種毫不掩飾的求愛表白,是人類社會發展早期兩性關系的真實寫照。(《召南·摽有梅》)“萚兮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女子要求與愛人同歌,將一個女子的大膽求愛刻畫的入木三分。(《鄭風·萚兮》)特別是在現代社會,沒有了封建制度的束縛,男女戀愛是自由的,即使是女子,也不用擔憂任何羈絆,敢于追求自己的心上人。

“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與君絕”,對于愛情的忠貞自古皆有之,在《詩經》中也有描寫。“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丈夫離家遠征,別后的相思卻是夠受的,在她寂寞無聊的日子里,那相思不但丟不了,甚至倒成為她不愿丟開的東西了,其心理的曲折復雜,讓我們看清了女子對丈夫濃濃的愛意,羨慕之情油然而生。(《衛風·伯兮》)“ 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何勿之思。”丈夫久役,每當牛羊歸來的黃昏時候,妻子的想念尤為深切。不知何時才能回家,妻子只有翹首企盼,祈禱丈夫早日歸來。(《王風·君子于役》)“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戍卒之苦,思婦之悲,“城南思婦腸欲斷,征人薊北空回首。”縱使遠離千山萬水,都會堅守彼此的思念,哪怕十年八年不歸,此情此心都會堅如磐石,無所轉移。他們對于愛情的態度,是否給我們這個流行快餐式愛情的社會留下深刻思考呢?

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會得到祝福,不是所有的戀人都能開花結果。在中國古代社會男女青年受到來自宗法禮數的壓迫,他們的愛情總會受到些阻礙,或是致使兩個人的情感被硬生生地扼殺在禮教的束縛下,屈服于現實,或是奮力反擊,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幸福。古代社會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戀愛活動總是受到來自父母的干涉,子女的婚姻更是需要經過父母的同意,無形中就為男女戀愛增加了重重阻礙。“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女子不敢允許她的情人踰墻來相會,因為怕父母和諸兄的責罵,又怕旁人的閑言碎語,由這段不被家人四鄰理解和接受的苦戀可見,不得父母同意的戀愛也要受輿論指責。(《鄭風·將仲子》)即使如此,勇敢的人還是會不顧一切地守望愛情,《詩經》中對女子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描述也十分栩栩如生??娙f:“婦女追求愛情的權利的獻身精神常常比男子為了愛情而自我犧牲更富于人性的審美價值,更具有一種高貴純真而優美的藝術魅力。”當少女的婚姻受到阿母的干涉時,為了愛自主而被迫勇敢地宣稱:“之死矢靡它”。在過去的衛道士眼中,這樣大膽的愛情表白和赤裸裸的戀愛生活的描寫是淫奔之詩,但如此堅定的誓言卻讓我們看到了愛情力量的偉大。(《鄘風·柏舟》)愛情只有經歷磨煉才會更加堅固,一帆風順的愛情是脆弱的,是不堪一擊的。沖破了重重阻隔,翻越了千山萬水,若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彼此的心意更加堅定,共結連理,也可幸福一生。如若不能,在現實的壓力下,不得不分道揚鑣者,或許他們的愛情還是不夠深吧! 有結果的愛情就是締結婚姻,《國風》就有一部分涉及了婚娶及家庭生活的情感內容。在古代男子的兩大幸事,一是洞房花燭夜,一是金榜題名時,若能大小登科,此生算是圓滿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星光燦爛,這個夜美不可言,目含秋波,這個人更是美不可言。新婚之夜,新郎官兒抱得美人歸,自是喜不自勝,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勞動階級的婦女和男子比較起來地位更低,他們所受的痛苦也就更多些,在戀愛問題上也不例外?;橐霾⒉荒鼙WC一輩子的幸福,婚姻的破裂,愛情的幻滅,女子淪為棄婦在《詩經》中也有描寫。“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子因男子的殷勤追求而動情,“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卻無奈年老色衰而被拋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衛風·氓》)明人院本《投梭記》第十二出:“常言道:‘男子癡,一時迷;女子癡,沒藥醫’”;古羅馬詩人名篇中女語男曰:“吾與子兩情之熾相等,然吾為婦人,則終遜汝丈夫一籌,蓋女柔弱,身心不如男子之強有力也。”„„斯達爾夫人言,愛情于男只是生涯中一段插話,而于女則是生命之全書。在愛情這場戰役中,女人的總是處于弱勢局面。“誰謂茶苦,其甘如薺。”當初深愛自己的丈夫如今另娶他人,夫君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自己被鳩占鵲巢,縱使心有不甘,卻不堪忍受夫君的兇暴,只得懷著苦澀的心情被迫離開夫家。(《邶風·谷風》)世上最凄絕的距離莫過于此,兩個人本來距離很遠,互不相識,忽然有一天,他們相識,相愛,距離變得很近。然而有一天,他們不再相愛了,本來很近的兩個人,變得很遠,甚至比以前更遠。但相較于后者的懦弱眷戀,前者的剛烈決絕在當時那個社會狀況下更加值得我們敬佩。既然不愛了,就瀟灑地轉身離開,對方失去自己是他的損失,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好,三心二意的男人不值得留戀。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可是女子卻只能從一而終,現代社會離婚率的不斷攀升,更應該讓我們明白唯有找到真正愛自己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

它們用比興的手法,平衡勻稱的語言形式,節奏有序和頓挫和諧的音樂格調,使詩歌散發出迷人的修辭和韻律美。還有通過具體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人物的心理狀態,性格特征,是人物形象更加富有個性,使人印象深刻。詩歌關注現實,書寫現實,顯示出古代勞動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加之以濃烈的抒情風格,使詩歌更顯真摯自然,情感濃郁。人性的感召,讓我們在朗誦過程中感受主人公的身世浮沉和情感變化。此外還有優美的風景描寫,給了身心以舒適的感覺,如臨其境。 《詩經》中的愛情詩雖已經歷了千年的風雨,但于今還是有彌足珍貴的現實意義。其中熱切地渴望愛情,在寂寞時不就能我們以安慰嗎;其中大膽地追求愛情,在暗戀時不就能給我們以勇氣嗎;其中勇敢地捍衛愛情,在怯弱時不就給我們以力量嗎;其中執著地堅守愛情,在動搖時不就給我們以信念嗎;其中理智地對待愛情,在迷茫時不就給我們以指示嗎。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時光給它們以打磨,就像酒一樣,窖藏的時間越長就愈加的醇香?!对娊洝穾Ыo我們的就是酒一般醇美的情感之旅!

附:對老師想說的話

首先,感謝老師這半個學期以來的辛苦教導,您幽默風趣的講課形式,讓我們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獲得知識。雖然將近四個小時的課堂時間,卻絲毫沒有讓我們感到枯燥乏味,這也是我喜愛上中國古代文學課的原因之一。 其次,老師獨有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讓我敬佩,沒有有些老師的不茍言笑,您的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讓我更加喜愛您,更加喜愛這門課程。 再次,您每次為我們展示的其他關于課本知識的材料也讓我開拓了視野,沒有使我的目光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東西,讓我的知識儲存量更加豐富,見識更加寬廣。

最后,為了更好地學習古代文學,我想對您提出我的幾點拙見,請您批評指正。第一,我希望老師能在講文選的時候能從文章本身更加細致地講解,因為有時候,對于有些講過的篇目還是有點兒不甚理解,或許也是我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課前沒有預習的緣故吧;第二,我希望老師能留給我們更多消化吸收的時間,因為四節課的課程容量有點大,可能一時之間難以完全接受;第三,希望老師每次講課時能給我們講一下那些是重點,讓我們在期末之前能提前準備,不至于考試臨前手忙腳亂。 我想要提的問題

1、《論語》、《孟子》式的語錄體散文與《莊子》式的寓言體散文相比較,哪一種更利于人的理解和接受?

2、入世與出世,哪一種生存方式更加適合現代人的法則?

詩經中的愛情詩范文第5篇

漢語言文學創新實驗2班

41102318 高曉曉

淺讀《詩經》中的愛情詩

——以《關雎》、《碩人》、《氓》為例

41102318

高曉曉

《詩經》跨越了西周到春秋長達500年的長河,三百多個故事,吟唱出了歷史的美好,勾畫出了歷史的軌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光流逝如箭一般,卻沖不破愛情的永恒,給我們后世呈現出關于愛情的詩情畫意。

《詩經》的作品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具有深厚豐富的文化積淀,顯示了我國古代詩歌最初的偉大,而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詩作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戀、相思相愛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場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詩,還有表現不幸婚姻給婦女帶來痛苦的棄婦詩,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國風”之中,是《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動人的篇章,而《關雎》、《碩人》和《氓》分別是這三種詩體的具體表達。

翻開《詩經》的第一頁,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關雎》。全詩講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美麗賢惠的少女仰慕很久,卻得不到她的苦悶心情,但卻幻想自己得到佳偶的情景。詩歌一開頭就以雎鳩互鳴開頭,這應該是男子看到的真實景象——一對雎鳩在河邊嬉戲,面對此景,聯想到心儀姑娘,自己對她情深由已,雖然只有四句,但層次分明,脈絡清晰,符合人們的真實想法。其次,第二章道明了這位少女乃是男子在她采摘荇菜的時候邂逅,一見鐘情,但只能遠遠相望。順其自然,第三章就敘述了少女是身影在男子腦海里反復出現,使他輾轉反側,不能入眠,甚至有點廢寢忘食。然而到了第

四、五兩章的時候有了意外轉折,“鐘鼓樂之”、“琴瑟有之”,有一種歡樂、熱鬧、幸福的氛圍。驟然欣喜,男子抱的美人歸?可是仔細一想,事實并非如此,這只是男子內心的幻想罷了。男子恐怕愛慕少女已經愛到骨頭里去了,不然也不會幻想這無法實現的情景。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指出了中國人關于愛情的含蓄,即有

他物延伸到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淑女,這兩個詞代表了中國人的愛情品味,我想這大概就是由詩經所流傳下來的思想吧。

《關雎》是關于男女相思的情詩,類似的詩歌只是《詩經》中的一小部分,還有一部分關于婚姻出嫁的場面,《碩人》又是這一類詩歌的集中體現。

《碩人》是一首描寫了莊姜出嫁的詩,贊美了莊姜的家世,美貌以及儀從之盛。第一章,首先用排比的手法介紹了她高貴的出身,第二章則連續運用了七個比喻,向我們刻畫出了這位貴婦的容貌,從她的手、膚、頸、齒、額。眉、目以及美妙的笑容表現了靜態美,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一句將美人風韻天成的動態刻畫的淋漓盡致,有一種動靜相結合的畫面感,真可謂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而且也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恨不得自己可以穿越回去,親眼見識莊姜到底有多么美麗!接下來兩章是描寫婚禮的場面,連用六個疊字,將婚禮場面的盛大與隆重寫得細致入微,而詩人的本意,則是通過對她尊貴的出身、隆重的婚禮場面以及優美的自然景觀的描寫,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間接地烘托出莊姜夫人無與倫比的美麗。①最后用鱔魚、鮪魚來蘊含人們祝福莊姜生活幸福美滿的心意。

或許在現代人的眼中,她并不美麗,但她卻是中國傳統的標準的美女:

1、 身體健壯、身材頎長

2、 手指纖長

3、 皮膚白皙、光潔、細膩

4、 額頭飽滿、方正

5、 眉毛細長而彎

6、 晶瑩、潔白、整齊的牙齒

7、 臉上要有酒窩

8、 眼睛要黑白分明

這些都是綜合考察一個女人是否的美女的標準。②

畢竟那個年代沒有照相機,無法將莊姜的真實美貌傳于后世,有通過筆尖去讓后人聯想。然而,自古都言紅顏薄命,這話用在莊姜身

上再恰當不過,雖然她極其美麗,卻不受寵,沒法生育?!蹲髠?middot;隱公三年》記載了莊姜:“美而無子,卻賢德貞淑。”作為國母,她是最完美的;最為女人,她是最不完美的。但《詩經》里的那個她,將永遠以尊貴和美艷而成為絕唱。③

其實關于莊姜的愛情美不美,我們無法真正的評價,只有她自己才真正懂得自己的需要。人生的好與壞很難去判定!總之,我認為她是個奇女子。

最后還有一部分詩歌是棄婦詩——《氓》又是較為有名的一首詩歌。它采用回憶倒敘的手法,通過一個已婚女子的口吻,生動地講述了她從戀愛到結婚再到被棄的完整過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忠于愛情,性格堅強的傳統中國婦女形象,而客觀上反襯出男子的薄情寡義。

全詩共分為六節。第一章寫女子答應氓的求婚,按《禮記》記載,古代的婚嫁需要完成六禮——納采、問名、納言、納征、請期、親迎,完成這些禮需要三年的時間,而詩中從“抱布貿絲”到“秋以為期”,時間不到一年,說明這個女子陷得太深。④如果她當時能夠稍微清醒些,便不會發生以后的悲傷事情,由此可見他已經讓愛情沖昏了頭腦,失去了思考和判斷的的能力。第二章中“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將女子的自我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女子迫切希望見到心愛人的愿望。第

三、四章以抒情為主,都是以桑樹起興的。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來暗示女子容顏的衰老,男子的負心和時光的流逝。第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女子被棄前后的處境,她起早睡晚,辛苦勞作,仍舊遭到男子的拋棄,尤其是“暴”字使人們想到男子的猙獰面目,女子被虐的情景。到了第六章,描寫了女子被拋棄后,感情由原來的氣憤悔恨轉變成平淡安寧,她已經看清了氓的真實面目,即“凡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遭到了兄弟們的嘲笑,讓女子的心情更加難過。

《氓》是一首感情真摯的情詩,用回憶和對比的手法將男子和女子前后感情的變化刻畫的真實凄美。

這三首詩都描述了女子的愛情故事,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同時從側面烘托出當時古代女性的真實生活狀態:所處的社會地位、被賦予的社會權利、恪守的標準形象、維持的婚姻狀況等等。⑤

總之,《詩經》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而其中是愛情詩歌占了一部分比例,較為詳細地展示了中國古代婦女的知性之美,也體現了愛情給人們帶來了各種人生滋味,是人們不可不讀的書籍。

參考書籍

① 辛然,《我生之初尚無為:詩經中的美麗與哀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② 年10月,第211頁

② 劉冬穎,《執子之手——詩經愛情往事》,中華書局,2010年10月,第226頁

上一篇:個人簡歷自我介紹下一篇:美是什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