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殘疾人文化工作計劃范文

2023-09-05

殘疾人文化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不同時期殘疾人文化事業的發展, 總是受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從而形成不同歷史時期殘疾人文化觀?;仡櫄v史經驗和教訓, 重新審視新形勢下我國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的意義, 不僅對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 而且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著指標性意義。

一般認為, 殘疾問題是“西方工業社會進化的必然產物” (1) 因此, 關于殘疾人文化發展的一系列概念都與西方基督教精神和人文復興觀念有關。在漫長的原始社會, 維持生存是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殘疾人生存存在極大的威脅, 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更是無從談起;文藝復興時期至今, “人文主義”思想的提出, 促使殘疾人的教育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生致力于殘疾兒童的心理和教育問題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就是殘疾人文化教育事業的實踐者, 他用實踐證明, 不論是有著心理缺陷, 抑或是精神病患兒童, 只要不斷對其進行長期的教育訓練活動, 均能使他們身體的協調能力、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2)

名度, 缺乏自己的品牌。例如張家口市的陽原“泥河灣遺址”, 據專家考證距今有200-300萬年。在張家口市的涿鹿縣, 保存著5000年前黃帝、炎帝、蚩尤中華三祖戰斗、生活的古遺跡。而這些在全國少有人知, 更不用說國際知名度。旅游文化資源像商品一樣也需要品牌的建設。創建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不僅可以更好的對外宣傳, 也可以利用品牌對文化資源進行有效地保護。創建旅游文化品牌應先設計旅游形象, 對旅游地進行形象定位, 再對旅游地整體旅游資源整合定位后進行規劃設計, 再設計旅游地的徽標、口號, 策劃旅游節慶等。河北有眾多的民間藝術,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藝術、民間風俗、民間工藝, 可以創立自己的品牌。俗話說“十里不同風, 百里不同俗”, 結合本地的民間風俗節日節慶可以與旅游文化開發相結合, 創辦相關的旅游文化節等。

3.打破界限, 聯合開發, 加強與臨省的合作

旅游景點的開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 不僅需要人力物力投資, 而且需要各部門的配合。旅游景點的管理并無統一的部門, 按景點的性質不同分別隸屬于文物局、文化局、園林局、旅游局等不同單位。而且旅游景點的開發還受一州一縣的地域限制。因此在旅游景點的建設和開發上, 有必要打破各自為政的束縛, 聯合開發, 統一管理。在景點開發中, 要有大旅游地觀念, 把相關的景點連成一個相當固定的整體。這樣從游客的角度來說, 一次出游可以看到更多的景點, 既節約了費用, 又增長更多知識, 收獲較大, 滿意程度更高。

從旅游經營管理部門來說, 游客在旅游景點逗留的天數與旅游收入成正比。因此大旅游才能形成規模, 也會創造更好的效益。例如山西的經典線路晉祠、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河北臨近山西、山東、河南等文物大省, 又有北京天津在包圍中, 具有地理上的優勢。在旅游文化開發上可以借鑒其他省的開發模式, 也可以與領省合作開發。聯合開發, 地域相近的為最直接。例如

我國雖未經歷西方工業社會進化的浸潤, 也未經過西方基督教精神和人文復興觀念的濡染, 但殘疾人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 如古代的樂師, 大多均為“瞽”人 (盲人) , 古代的巫師, 也多有殘疾。古書云:樂體在聲, 瞽師務調其器。鄭玄注:凡樂之歌, 必使瞽眼蒙為焉。周公、史佚、師曠、左丘明等殘疾人, 是上古巫文化的杰出代表, 他們對中國早期文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之后, 由于中國本土長期處于封建社會階段, 封建社會中嚴苛的等級文化觀念、尊卑文化觀念, 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又由于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落后, 使得殘疾人長期處于社會生活的最底層, 更何談殘疾人群的保護、殘疾人文化的發展。直至新中國成立之后,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 殘疾人的生活地位發生了質的飛躍, 不僅得到了溫飽安定的生活, 在精神文化方面, 更是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 隨著盲人聾啞人協會的成立、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相繼出現, 中國殘疾人事業邁向“平等充分參與”的新天地。

在我們已進入21世紀新的十年的今天, 黨中央作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決定,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國務院批轉實施《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 為殘疾人不斷融入全社會, 并和全國各族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邁進, 指明了新的路徑。為此, 重新審視和不斷加快我國殘疾人文化事業的發展, 對于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社會公平正義的全面實現、殘疾人作用的全面發揮, 具有重要的意義。

邯鄲有成語之鄉之稱, 而破釜沉舟、老馬仕途等成語出自邢臺, 因此邯鄲可以和邢臺聯合開發, 打出成語典故之牌。聯合開發是以雙方互利互惠為基礎, 通過協作, 使景區之間實現資源共享。讓別處的景點為我所用, 也使本地的景點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取長補短, 使旅游品牌更具競爭力。

4.創建旅游企業集團, 加快旅游文化產業進程

河北省旅游業的發展應走集約化經營的道路, 以現有大旅游企業為核心, 組建跨行業、跨地區的大型旅游企業集團;以資本為樞紐帶, 通過兼并、聯合、相互持股等方式進行資產重組, 形成集人、財、物、品牌為一體的緊密型旅游企業集團, 以低成本擴張來提高河北旅游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競爭能力。通過互聯網經營和市場影響的網絡化, 推行多景區聯網旅游, 從而降低行業平均成本, 提高利潤水平。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注意企業的規模, 更要重視企業結構的優化。

隨著河北旅游業的發展, 旅游文化產業所占比重會增加。創建河北旅游文化品牌, 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傳統文化, 努力提高旅游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 有效提高文化、旅游產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從而取得良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郭勝, 《旅游文化的功能及其品牌塑造》, 社會科學家, 2007年6期

[2]韓朝勝, 《河南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面對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3]段學紅, 《論河北旅游發展的文化內涵開掘》,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3年1期

[4]栗洪偉, 《河南省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分析與對策建議》,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 2009年6期.

一、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是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殘疾人文化事業的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 推動科學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 實現文化繁榮, 就必須不斷促進殘疾人文化事業及各項事業的的繁榮發展。

《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提出, 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 滿足殘疾人基本文化要求”“豐富殘疾人文化生活, 發展殘疾人文化藝術”。因此, 我們只有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和《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 才能將把不斷促進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融入到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 才能將把不斷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融入到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工作中, 才能將把保障殘疾人基本文化需求融入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中。唯此, 我們才能實現黨和政府提出的確保“殘疾人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參與和發展狀況顯著改善”的目標。同時, 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殘疾人文化建設事業應該與社會重視、經濟保障同步發展, 應該融入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大格局, 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 為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 提出了“完善面向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 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的戰略舉措, 這種戰略舉措, 不僅為殘疾人文化事業的大發展提供強大的原動力, 也明確指出了社會主義文化和殘疾人文化的相互關系, 即社會主義文化必然包含殘疾人的文化。

我國的殘疾人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其內核是人道主義思想, 其依托是社會主義文化, 其精神內涵, 價值取向是自強不息、扶弱助殘、人文關懷、互助友愛和尊重人的基本價值, 其文化內涵是高舉人道主義旗幟, 其基本目標是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 讓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 享有幸福和尊嚴。

殘疾人文化以其特殊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殘疾人參與和分享社會主義大繁榮大發展的成果, 是“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殘疾人觀體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視察中國盲文圖書館新館時強調, “殘疾人群體是全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包括殘疾人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日益增強, 經過包括殘疾人在內的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筆者堅信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將進一步完善, 殘疾人文化事業也必將迎來大發展大繁榮的春天。

三、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是國家軟實力的展示和對人類全面發展的貢獻

2006年12月13日,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國際公約》發表, 中國政府也于2007年3月30日簽署了該協議, 《公約》中明確提到, 殘疾人是人類社會的共同成員, 是人類多樣性的一部分;他們同樣有著個人的尊嚴, 應該與健全人一樣有平等的機會充分、切實地參與和融入社會, 進而為社會發展做貢獻。五年來, 我國殘疾人的生存狀況日益向好, 不斷改善, 社會公平的大環境已然形成, 尊重殘疾人文化生活、支持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 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追求公平、正義、共享核心價值觀和實現國家文明發展的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容。

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文明與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 同時也是人權保障程度的真實反映。過去30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為中國殘疾人福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 中國參與全球化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在社會福利事業方面也越來越需要借鑒國際經驗, 并提供中國參與發展的本土經驗。為此, 我們應將殘疾人文化建設置于文化戰略、文化軟實力的高度加以重視。這是因為, 中國殘疾人事業包括文化事業的每一點進步, 都是國家全面進步的生動寫照, 都是對人類全面發展的巨大貢獻, 都是我國人權保障和社會發展成就的有力展示。

四、殘疾人文化事業發展是殘疾人自身文化發展的歷史及現實需求

在大力發展我國殘疾人文化事業的同時, 我們也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正確評估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不平衡的現狀, 那就是, 我國殘疾人文化事業的發展, 還受到“兩個尚未根本改變”的制約, 一是我國殘疾人絕對數量多, 幫扶任務重, 事業發展明顯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 二是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生活水平與健全人平均生活水平差距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在這樣的形勢下, 有一種觀念認為, 超越經濟條件和社會保障來發展殘疾人文化事業, 顯得過于超前和不切實際。這種觀念割裂了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的內在關系, 人為的把人的全面發展限制在某一個層次, 實際上是變相地剝奪了殘疾人文化發展的權力。

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 并不能影響他們的文化生活品味。“對殘疾人群體而言, 文化反映的是精神追求, 是素質的提升與人格完善的階梯, 是抒發心聲引起社會關注與共鳴的文明載體, 是群體利益與核心價值的有形體現。” (3)

“發展殘疾人文化事業, 是保障殘疾人基本文化權利、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觀要求, 是提高殘疾人文明素質、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是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 (4) 因此, 發展殘疾人文化事業, 更應注重先進文化的精神引領作用, 更應注重先進文化的智力支撐作用, 各級殘疾人組織也更應注重以先進文化去鼓舞殘疾人, 去引導殘疾人, 以先進文化去塑造他們的精神家園, 并轉化為自強不息的品格。

參考文獻

[1].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編:《中國殘疾人事業年鑒 (1994-2002) 》, 華夏出版社, 2002年版。

[2].《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 中國政府網2011-06-09。

[3].鄭功成主編:《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報告》, 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4].廣州殘疾人聯合會編:《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 華夏出版社, 2006年版。

[5].人民日報評論員:《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 共創和諧美好新生活》, 2011年6月9日人民日報。

[6]。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黨組:《在新起點上加快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 《求是》, 2008年第10期。

殘疾人文化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2011年我們對黃龍鎮的殘疾人進行了全面的普查工作,深入了解殘疾朋友的生活和工作基本情況,加大了對殘疾人服務的力度。對我鎮的部分殘疾人進行了種植養殖培訓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年我們對黃龍鎮的殘疾人進行了每家每戶入戶走訪。對他們的康復需求進行一一登記,深知他們的行動不方便我們就把我們的聯系方式給他們,這樣想聯系就方便多了,并時常對鎮內殘疾人進行電話咨詢,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一些需求,得知葉墩村賴心吉需要一輛輪椅,我們馬上請示領導后就為他送去了,替他解決了長期臥床的問題,他非常高興。

在今年的2--3月份,我鎮為幾個殘疾人解決了就業難的問題,安排他們在潤致、萬隆、大余水泥袋制品廠等單位就業,為他們在今后的自主創業時提供了必要的平臺。

在7.3特大洪災遭受了不同程度損失的情況下,我們及時入戶慰問和發放糧油衣物,幫助他們渡過了一時的難關。

在助殘日的一天,我鎮有關人員帶領共青團員和相關領導鎮工作人員走訪了幾戶重度殘疾人并送去了他們所需要的衣物和慰問金。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懷。

在殘疾人法律援助方面,我幫助大合村一級殘疾人(鐘云福)申請法律援助使他在執行難方面雙方調解得到了一定的經濟補償。

在這一年我鎮的工作道路上,如果說,還有那么幾道閃光的劃痕,那么我認為,完全有賴于縣殘聯的領導和本鎮的支持和幫助。

殘疾人文化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據我區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區有殘疾人1.49萬人。按照中國殘聯對于殘疾人康復需求的推算要求,全區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應為0.9萬人。2014年,全區進行殘疾人康復需求調查,已經建有康復需求檔案的殘疾人有0.85萬人,其中持證殘疾人0.6萬人。在0.6萬人中,視力殘疾人0.03萬人;聽力言語殘疾人0.12萬人;智力殘疾人0.04萬人;肢體殘疾人0.38萬人;精神殘疾人0.06萬人。

幾年來,在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和衛生、民政等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源,實施了康復救助、社區康復達標等重點項目,擴大了康復服務覆蓋面,全面提高了我區康復服務能力和水平。自2012年以來,全助區有2.2萬殘疾人得到了機構訓練、假肢裝配、白內障復明、輔助器具配發等基本的康復服務,其中,有1.4萬貧困殘疾人得到了康復救助,初步滿足了殘疾人基本的康復需求。

殘聯要針對各個專業政府部門進行的醫療康復、教育康復、社區康復和職業康復做具體的配合工作。配合的目標要以完成專業政府部門的康復工作任務為導向。配合的方式方法主要有:

1、通過殘疾人建檔立卡,摸清相關的康復需求;

2、經費支持或者購買其專業服務;

3、開展相關的殘疾康復知識的宣傳;4,購買服務要組織專家進行服務評審;

5、通過人大、政協提案的方式督促、提醒各專業部門重視和履行康復工作的職責。

具體而言,為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殘聯組織系統主要職責:

1、健全組織機構。目前,全區6個街道63個社區,共配備兼職殘聯理事長、專干、殘疾人專職員73名,社區康復協調員53名,做到了基層康復管理人員配備到位,社區康復協調員配備率達到100%。

2、保障康復工作資金。2002年以來,區財政投入經費累計***萬元(以前投入多少,宋科不知道,叫問楊陽),實現年均遞增**%以上(中殘聯要求按轄區人口每年人均0.3元的要求投入康復經費)。衛生、人口計生、民政、教育、勞動與人力資源、工商、公安也投入了相應的康復資金。但從總體上看,我區康復經費做到了財政為主、多渠道投入、逐年增長,有力保證了各項康復工作的順利開展。

3、建立服務網絡。目前,我區殘聯系統建有1個區級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3個街級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發揮龍頭示范和輻射指導作用。全區康復服務網絡依托和平區中醫院、勸業場街社區醫院、南營門衛生院、天津安定醫院和特教學校,建立了區級視力、智力、聽力言語、精神、肢體和輔助器具康復資源中心,在轄區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普遍設立康復服務指導站、康復站。街道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實施率達到100%,殘疾人康復服務建檔率達到99.7%,康復服務有效轉介率90%以上,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83.76%。在視力殘疾康復、殘疾兒童康復、肢體殘疾康復、精神殘疾康復和輔助器具服務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白內障致盲患者手術率達到100%以上,殘疾人基本輔助器具配置率達78.54%,肢體殘疾人康復訓練率達到90%以上,殘疾兒童機構訓練率達到80%以上。

4、康復救助。我區在民政、衛生等部門的配合下,開展了白內障手術、假肢裝配、輔助器具配發、殘疾兒童進機構訓練、貧困精神病人和成年智力殘疾人減免費康復訓練、家庭無障礙改造等康復救助工程,受益貧困殘疾人累計達到**萬多人,有效滿足了貧困殘疾人的醫療康復需求。

根據200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康復”部分第20條的規定 ,殘疾人康復器械、輔助器具的研制、生產、供應、維修服務的任務明確劃給政府有關部門,不屬于殘聯康復工作的范疇。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逐步將符合規定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范圍”,“將殘疾人康復納入國家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內容,逐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即醫療康復應該由衛生部門負責。還有教育康復,殘疾兒童少年的特殊教育是康復的一種重要手段。目前,教育部門承擔了學齡兒童少年的特教工作。“高中階段特殊教育,普通高等學校開辦特殊教育專業”也是由教育部門承擔的。同樣,依照殘疾人保障法第17條規定,殘聯組織不宜承擔社區康復工作責任。因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和指導城鄉社區服務組織、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殘疾人組織、殘疾人家庭和其他社會力量,開展社區康復工作。”殘聯只能負責組織和指導“殘疾人組織、殘疾人家庭和其他社會力量”,而不能組織和指導城鄉社區服務組織、醫療預防保健機構開展社區康復工作。而社區康復的主體工作是由民政部門主管的城鄉社區服務組織和衛生部門主管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開展的,

按照殘疾人保障法第15條、17條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為殘疾人康復創造條件,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并分階段實施重點康復項目,幫助殘疾人恢復或者補償功能,增強其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殘聯作為“政府和有關部門”中的“有關部門”,在“建立和完善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并分階段實施重點康復項目”上,在“采取多種形式對從事康復工作的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向殘疾人、殘疾人親屬、有關工作人員和志愿工作者普及康復知識,傳授康復方法”上,都具有康復工作的責任。 殘聯自主進行的專業服務項目,目前集中在聾兒語訓、盲人定向行走、低視力康復和智力殘疾康復、肢體康復、殘疾兒童學前康復教育等領域。

殘疾人文化工作計劃范文第4篇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根據《國務院關于批轉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1】13號)精神,省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制定的《山東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年)》業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山東省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1—2015年)

為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狀況,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推動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依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和《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山東省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執行情況

“十一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把殘疾人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來抓,較好地完成了山東省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目標任務,全省殘疾人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一)發展殘疾人事業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各級把殘疾人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制定實施一系列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優惠扶持殘疾人的政策規定,為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保障,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全社會關心重視、參與支持殘疾人事業的氛圍更加濃厚。

(二)為殘疾人辦實事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大力實施康復救助、溫馨安居、扶殘助學、百千萬就業創業扶貧工程等重點助殘項目,使廣大殘疾人得到更多實惠。全省有82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為10.2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免費手術,為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29.1萬件;為3.2萬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新建或改建了住房,8.6萬名貧困重度殘疾人享受到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生活補貼;1899名殘疾考生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6000多名貧困殘疾兒童少年和殘疾大中專學生得到獎勵資助;興建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249處,培訓殘疾人16.5萬人次;興建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582處,輻射帶動10萬名殘疾人脫貧致富;建立托養服務機構265處,機構托養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1.2萬人,居家安養殘疾人2.1萬人;對2.6萬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向2.4萬名下肢殘疾人發放機動車燃油補貼。

(三)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成功舉辦了全省殘疾人運動會、殘疾人文藝匯演和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我省23名運動員奪得4枚金牌、5枚銀牌、3枚銅牌,2人2次打破2項殘奧會記錄,金牌和獎牌總數均超過上屆殘奧會,實現了我省殘疾人競技體育的歷史性突破。在2010年廣州亞殘運會上,我省25名殘疾人運動員勇奪17枚金牌,為國家贏得了榮譽,為山東爭了光。

(四)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堅持抓基層、打基礎,90%以上的鄉鎮殘聯達到規范化建設要求,選配了2104名鄉鎮殘疾人專職干事、75231名村(社區)專職委員。培訓基層殘疾人干部和技術人員4萬余名,殘疾人事業發展專題培訓班納入全省領導干部培訓計劃定期舉辦,提高了殘疾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143處,基本形成以專業機構為骨干、社區為基礎的殘疾人服務網絡。省、市、縣三級普遍建立殘疾人法律援助聯絡機構,提供法律援助和服務2.6萬人次,有效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但是,我省殘疾人事業基礎還比較薄弱,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政策還不夠完善,仍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殘疾人總體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醫療、康復、教育、就業、社會參與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困難;歧視殘疾人、侵害殘疾人權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必須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不斷縮小殘疾人基本生活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使殘疾人同全省人民一道向著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

二、“十二五”時期山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指導原則

“十二五”時期,山東省殘疾人事業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發〔2008〕7號)和《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魯發〔2009〕12號),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國家扶持、市場推動,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立足基層、面向群眾”的要求,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使殘疾人基本生活、醫療、康復、教育、就業、無障礙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促進殘疾人狀況改善和全面發展,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一)總體目標。

殘疾人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參與和發展狀況顯著改善。建立起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基本框架,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完善殘疾人事業法規政策體系,依法保障殘疾人權益。制定實施殘疾預防行動計劃,系統開展殘疾預防,有效控制殘疾的發生和發展。加強殘疾人組織和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殘疾人工作信息化水平。弘揚人道主義思想,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二)指導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將改善殘疾人民生、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作為發展殘疾人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殘疾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實現全面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將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納入全省總體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予以優先發展,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要求、與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相適應。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將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逐步增加。

3.堅持社會化工作方式。充分開發社會資源,動員和引導社會各界支持、參與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培育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充分發揮殘疾人和殘疾人組織的作用,支持殘聯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開展工作,參與殘疾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4.堅持統籌兼顧。以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為重點,政策、資金、項目向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傾斜,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三、“十二五”時期殘疾人事業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

(一)康復。

任務目標:實施重點康復救助工程,幫助130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組織供應45萬件各類輔助器具,有需求的殘疾人普遍適配輔助器具。普遍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初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完善康復服務網絡,壯大康復專業人才隊伍。建立綜合性、社會化的殘疾預防和控制網絡,實施重點預防工程,有效控制殘疾的發生和發展。

政策措施:

1.建立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制度,對0-6歲殘疾兒童實施免費搶救性康復,在定點機構接受康復訓練達不到入學條件的,救助年齡可放寬到9周歲。按規定將白內障復明手術、精神病治療、畸殘矯治手術,以及以治療性康復為目的的運動療法、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腦癱肢體綜合訓練、截癱肢體綜合訓練、作業療法、認知知覺功能障礙訓練、言語訓練、吞咽功能障礙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等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障范圍,逐步增加工傷保險職業康復項目。

2.建立以專業康復機構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家庭鄰里為依托的社會化殘疾人康復服務網絡,全面開展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社會康復,提供功能訓練、輔助器具適配、心理輔導、康復轉介、殘疾預防、知識普及和咨詢等康復服務項目。加快省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發揮省級殘疾人康復機構的示范窗口、技術資源中心和人才培訓基地作用。根據人口分布和實際需求,按照市級不少于100張床位、建筑面積不少于8000平方米,縣級不少于50張床位、建筑面積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要求,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5年內各市、縣(市、區)至少建成1處骨干型、標準化的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支持建立一批區域性康復技術資源中心,支持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和福利機構康復設施建設,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專業化殘疾人康復機構。制定省、市、縣(市、區)三級專業康復機構規范化建設標準和各類康復技術標準,建立康復定點機構認證制度,提高康復機構的專業化和規范化水平。將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康復機構納入城鄉醫保定點機構和工傷康復定點機構。

3.依托各級各類醫療、康復、教育機構和社區資源,開展規范化社區康復服務,實現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為殘疾人普遍提供基本康復服務。三級和有條件的二級綜合醫院要設立康復科,規范康復醫學服務行為,開展康復醫療與訓練、康復技術研究、技術指導等工作。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根據康復服務需求設立康復室,配備適宜的康復設備和人員。每個縣(市、區)至少建立一所示范性社區康復站。

4.繼續實施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救治、精神病防治康復等國家重點康復工程,開展白內障復明、盲人定向行走訓練、低視力康復、聾兒聽力語言訓練、肢體殘疾人矯治手術與康復訓練、麻風畸殘矯治手術、智力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精神病防治康復、輔助器具適配等康復項目,為各類殘疾人提供有效康復服務。

5.落實國家輔助器具產業發展政策和輔助器具進口稅費減免政策,支持輔助器具和康復產品的研發與引進。對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給予政府補貼。實施《殘疾人輔助器具機構建設規范》,加強各級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站)建設,確保場地規模、人員配置和設備設施滿足服務項目和職能需要,推進輔助器具服務進社區、進家庭。

6.加強殘疾人康復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實施專業醫療康復、教育康復人才職稱評審和崗位聘用工作,穩定殘疾人康復人才隊伍。將殘疾人專業康復機構從業人員及特殊教育學??祻徒處熍囵B納入國民教育和職業培訓計劃,將殘疾人康復服務技術納入衛生系統相關培訓內容。制定中長期殘疾人康復人才培養規劃,實施“康復人才培養工程”,培訓2500名康復專業技術人員和3萬名社區康復員、協調員,使康復專業人才總量增加、梯度合理、水平提高。制定省康復醫學發展規劃,加強康復醫學學科建設。

7.加快建立殘疾預防聯席會議制度和早期干預工作機制,加強信息收集、監測和研究。醫療保健機構要嚴格執行《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及時向轄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新生兒出生缺陷情況。制定“殘疾預防行動計劃”,針對危害面廣、可預防的致殘因素,強化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加強產前篩查和診斷工作,按照國家規定推進新生兒疾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癥、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和陽性病例干預。加強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環境保護、交通安全和防災減災工作,提高應急處理和醫療急救能力,控制殘疾的發生。加大殘疾預防知識普及力度,重視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

(二)教育。

任務目標:建立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殘疾人教育體系,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各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提高教育質量?;酒占皻埣矁和瘜W前2年至3年康復教育。加快發展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確保符合國家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100%進入普通高、中等院校學習,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

政策措施:

1.貫徹落實《殘疾人教育條例》、《山東省義務教育條例》和《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將特殊教育納入國家教育督導制度和政府教育評價體系。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少年免費義務教育,適當提高生活費標準,對偏遠農村地區貧困殘疾學生發放交通費補助。實施殘疾學生免費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校全日制本??圃谛I袣埣踩思彝プ优凹彝ソ洕щy的殘疾學生,中等職業學校

一、二年級在校殘疾學生以及特殊教育學校職業高中班殘疾學生全部享受國家助學金。

2.進一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送教服務等形式為補充的特殊教育辦學體系。落實特殊教育學?;巨k學標準,制定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和教職工編制標準,改善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設區的市和殘疾兒童較多的30萬人口以上縣(市)都要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建立完善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將隨班就讀工作納入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內容。對重度肢體殘疾、重度智力殘疾、孤獨癥、腦癱和多重殘疾兒童少年等,要以社區教育、送教上門、建立專門學校等形式實施義務教育。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實際需求開辦專門招收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的康復教育學校。

3.加快發展殘疾兒童學前康復教育,建立多部門聯動的0-6歲殘疾兒童篩查、報告、早期康復教育、家長培訓和師資培養的工作機制,鼓勵和支持特教學校、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學前教育機構和福利機構開展殘疾兒童早期干預、早期教育和康復,做好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轉移銜接服務。

4.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招收殘疾學生。鼓勵和扶持特教學校開設高中部(班),支持特教高中、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有條件的市要建立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學校(班)。提升省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辦學層次,拓寬專業設置,擴大招生規模,建設成中高等教育兼容、承擔殘疾人和殘疾人康復教育工作者培養任務、全國一流的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5.普通高校要創造條件擴大招收殘疾學生規模,為殘疾學生學習、生活提供便利。通過自學考試、成人教育和遠程教育等方式,讓更多的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完善盲、聾、重度肢體殘疾等特殊考生招生、考試辦法。聽力殘疾考生參加各類外語考試免試聽力。

6.加大特殊教育教師培養力度,提升特殊教育師資能力。高等師范院校要普遍開設特殊教育課程,鼓勵和支持高等師范院校和綜合性院校舉辦特殊教育專業。做好濟南大學和青島大學特殊教育專業試點工作,加強濰坊學院幼教特教師范學院的專業建設。建立特殊教育教師培訓長效機制,將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總體規劃,構建省、市、縣三級培訓網絡,開發特殊教育教師培訓課程與教材,對特殊教育教師和隨班就讀骨干教師實行全員培訓。按規定落實并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崗位津貼標準,落實手語翻譯教師和翻譯干部特教津貼政策。在優秀教師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師比例。加強特殊教育研究,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特殊教育課程改革和創新,不斷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和水平。

7.加強手語和盲文推廣工作。舉辦殘疾人工作者手語及盲文知識培訓班,使殘疾人工作者掌握通用手語和盲文,增強同殘疾人交流的能力

(三)就業。

任務目標:進一步完善殘疾人就業促進和就業保護的政策措施,穩定和擴大殘疾人就業,鼓勵殘疾人自主創業,提高殘疾人就業質量,城鎮新就業殘疾人7.5萬人。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有就業需求的各類殘疾人普遍得到就業服務,對零就業殘疾人家庭和就業困難殘疾人重點實施就業援助。大力發展殘疾人職業培訓,登記求職的城鎮殘疾人和有勞動能力的農村殘疾人普遍接受職業培訓或實用技術培訓,經培訓的殘疾人40%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政策措施:

1.貫徹落實《殘疾人就業條例》和《山東省實施〈殘疾人就業條例〉辦法》,將殘疾人就業納入各級政府就業聯動和督導工作范圍,督促各類用人單位遵守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法規,保障殘疾人的就業權利。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并為其提供適當的工種、崗位。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單位按規定給予獎勵,逐步建立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崗位預留制度。招錄公務員時,招考部門不得拒絕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報考和錄用。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要優先安置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認真執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與管理、審計等政策規定,進一步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地稅代征制度,確保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應收盡收。落實殘疾人集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逐步建立專產專營、優先采購等專項制度,促進殘疾人集中就業。各類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就業困難人員,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可給予崗位補貼。

2.認真實施中國殘聯“百萬殘疾人就業工程”,促進殘疾人就業。通過資金扶持、小額貸款貼息、經營場所扶持、社會保險補貼、稅費減免等措施,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社區服務業、城市便民服務網點要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從事各種便民服務、居家服務。加強對盲人按摩機構的資格認定和行業管理,落實盲人按摩機構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實施“萬名盲人醫療保健按摩師培養工程”。扶持幫助4000名聽力言語殘疾人就業。大力推進職業康復勞動項目,促進智力和精神殘疾人輔助性就業。

3.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設立殘疾人服務窗口和服務項目,免費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服務和有針對性的就業援助。將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納入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指導和委托下,綜合管理殘疾人勞動就業工作,為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提供就業信息發布、職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適應評估、職業技能鑒定、技能競賽、就業和失業登記等就業服務。加強省、市、縣三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建設,開展統一服務對象、統一業務流程、統一機構標識、統一人員標準和統一服務準則的“五統一”的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確保人員、場所和設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專業化隊伍建設。建立殘疾人就業和培訓實名制統計制度,建設完善殘疾人就業服務信息化平臺,對殘疾人就業狀況和職業培訓狀況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實現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信息網絡的數據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

4.將殘疾人職業培訓納入政府職業培訓計劃,鼓勵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學校(院)、職業學校、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集中就業機構及其他教育培訓機構,開展多層次的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建立殘疾人職業培訓補貼與培訓質量、一次性就業率相銜接的機制。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中的農村殘疾人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殘疾人,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的,按規定給予一定的生活費補貼。對有就業要求和培訓愿望的殘疾人、企業新錄用殘疾人員、殘疾人大學生,開展大規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舉辦全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加快建立殘疾人優秀技能人才表彰和獎勵機制。

(四)社會保障。

任務目標:建立完善殘疾人社會救助制度,落實殘疾人社會保險補貼和各項待遇,提高殘疾人社會福利水平,建立以社會救助為底線、社會保險為基礎、特殊福利為補充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使殘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穩定的制度性保障。

政策措施:

1.符合城鄉低保條件的殘疾人要做到應保盡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養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單獨立戶的,按規定納入低保范圍。落實低保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政策,逐步建立按殘疾等級實施分類救助的生活補貼制度。對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特殊困難家庭和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優先實施臨時救助;對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殘疾人給予及時救助。大病救助、醫療救助要優先照顧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對貧困殘疾人大病住院費用經醫療保險報銷后,在政策范圍內自付部分救助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

2.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要將殘疾人“溫馨安居工程”納入其中同步實施,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予以優先安排,幫助1萬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改善居住條件。對符合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條件的殘疾人家庭做到應保盡保,并優先安排實物配租廉租住房。

3.積極幫助殘疾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市、縣(市、區)政府應為重度殘疾人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繳費標準的養老保險費,積極探索重度殘疾人享受養老金待遇條件和標準的優惠措施。落實貧困殘疾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的政府補貼政策,按規定享受參保(合)待遇。

4.用人單位要按規定為殘疾職工辦理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為殘疾職工辦理補充醫療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鼓勵和幫助非全日制就業和個體就業殘疾人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

(五)扶貧。

任務目標:實施“共享陽光—百千萬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工程”。扶持建設500個農村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為10萬農村殘疾人提供實用技術培訓。資助5000名農村殘疾人自主創業,扶持60萬農村貧困殘疾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狀況。

政策措施:

1.貫徹落實農村扶貧開發規劃,將農村貧困殘疾人作為扶貧開發重點對象,采取有針對性的扶貧開發措施,扶持到戶到人。幫助貧困殘疾人家庭優先獲得農機購置、家電下鄉等發展農業生產和消費優惠方面的補貼。完善貧困殘疾人口的識別機制,摸清殘疾人扶貧開發對象底數。

2.進一步加強康復扶貧貼息貸款的應用和管理,健全擔保體系,簡化貸款程序,提高貸款扶持殘疾人(戶)的到位率和扶貧效益。項目貸款重點用于扶持中小型農業產業項目和殘疾人扶貧基地等規?;l展型經濟實體,注重提高扶持帶動貧困殘疾人數量和扶貧成效。小額到戶貸款重點用于扶持能人大戶、產業化農業、手工業等適合貧困殘疾人快速增收的個體經濟。農村金融機構要開發適合貧困殘疾人需求的特殊信貸產品,開展殘疾人扶貧專項信貸服務活動,向貧困殘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信貸服務。

3.扎實推進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通過安置、培訓、輻射帶動等方式,幫助更多殘疾人脫貧。依托農村金融機構、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村互助社、各種行業協會組織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殘疾人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生活服務。擴展和發揮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工作職能,為農村貧困殘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廣泛開展“幫、包、帶、扶”活動,動員城鄉基層組織、干部、群眾、志愿者結對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

4.廣泛開展農村貧困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依托各種培訓機構,根據殘疾人個體需求和身體條件,開展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科目的實用技術培訓,確保每個殘疾人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員掌握1至2門實用技術。政府舉辦或間接補助的面向“三農”的培訓機構和項目免費培訓殘疾人。對培訓后的貧困殘疾人就業給予資金、設備、技術等方面扶持,并實行動態跟蹤服務,確保貧困殘疾人能受訓、能就業、能增收。

(六)托養。

任務目標:示范和骨干托養機構、基層日間照料機構、居家安養服務同步發展,初步建立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基本框架,實現殘疾人托養服務的制度化、規范化和專業化。實施“陽光家園計劃”,為12萬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補助。加強殘疾人托養服務專業隊伍建設。

政策措施:

1.對向精神、智力和其他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托養、日間照料和居家安養服務的機構,由政府給予經費補貼,具體補貼標準由當地政府制定并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隨經濟發展、財力變化和物價指數變化適時調整補貼標準和補貼范圍,省財政給予補助,逐步建立完善殘疾人托養護理補貼制度。制定實施殘疾人托養服務標準、入院甄別標準、機構管理辦法,逐步建立針對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日間照料和居家安養服務社會組織的資助及服務質量監督制度。對規范化達標的托養服務機構給予居民家庭水、電、氣、暖費用同價優惠待遇。

2.建立健全以設區的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區)托養服務機構為骨干、鄉鎮(街道)和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為主體、居家安養服務為基礎的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將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建設納入當地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整體規劃,統籌安排,優先發展。按照床位不少于50張、建筑面積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標準,重點支持基層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建設。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非營利性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

3.大力發展殘疾人日間照料服務,以鄉鎮(街道)、社區(村)為依托搭建殘疾人日間托養服務平臺,確保每個鄉鎮(街道)有一處殘疾人日間照料機構,并積極向社區延伸。廣泛開展殘疾人居家安養服務,依托社區和家庭,動員社會服務組織、志愿服務人員、家庭鄰里等力量,為居住在家并符合托養條件的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生活和職業能力培訓、精神慰藉、安全保護等方面的服務。

4.按照專業化與志愿者相結合的原則,加強托養服務隊伍建設。針對不同層次的托養服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研究制定培訓培養計劃,加強業務知識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托養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殘疾人托養服務骨干機構要定期組織轄區內托養服務機構和居家服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七)文化。

任務目標: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滿足殘疾人基本文化需求。廣泛開展殘疾人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豐富殘疾人文化生活。發展殘疾人文化藝術,培養殘疾人藝術人才,繁榮殘疾人文化藝術創作。

政策措施:

1.各類公共文化場所免費向殘疾人開放,提供設施及信息交流無障礙服務。農家書屋、公共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務重點項目中要有為殘疾人服務的內容。各級公共圖書館和殘疾人綜合服務機構應設立盲人閱覽室,定期增配、及時更新適合殘疾人閱讀的讀物。鼓勵和吸納殘疾人或殘疾人文化藝術團體參與各級政府組織開展的各項文化活動以及各類文化評獎、藝術比賽。扶持創作、發行殘疾人題材的影視劇、戲劇、廣播劇等文藝作品,出版為殘疾人服務的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

2.以“殘疾人文化周”為載體,開展基層群眾性殘疾人文化活動,在城鄉社區實施“殘疾人文化進社區”項目。群眾藝術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特殊教育學校、殘疾人組織、社會福利機構、社會殘疾人服務機構等要組織殘疾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群眾性文化、藝術、娛樂活動。

3.舉辦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和全省特教學校學生藝術匯演。鼓勵扶持殘疾人參加工藝美術、書畫、文學、攝影等藝術活動和創作,扶持以特殊教育學校為主的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建立省級殘疾人文化藝術組織,開展殘疾人文化藝術國際交流。

(八)體育。

任務目標:加強殘疾人群眾體育工作,促進殘疾人康復健身,提高社會參與能力。加強科學訓練,提高殘疾人競技體育水平,在國內外殘疾人賽事中爭取優異成績。

政策措施:

1.貫徹落實《山東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1-2015年)》,實施“殘疾人自強健身工程”,推廣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健身康復體育項目,舉辦經常性殘疾人群眾性體育展示活動。社區和社會福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康復機構、托養服務機構等殘疾人相對集中的基層單位要結合康復訓練、職業培訓、特殊教育等,廣泛開展殘疾人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重視農村殘疾人體育工作,引導農村殘疾人因地制宜參加健身活動。建立健全殘奧、聾奧、特奧委員會等殘疾人體育組織,開展殘奧、聾奧、特奧運動。積極做好殘疾人體育健身服務,培養殘疾人社會體育健身指導員。

2.公共體育設施免費向殘疾人開放,在城鄉公共體育健身場所配置適合殘疾人特點的健身器材及健身路徑,為基層殘疾人體育活動場所和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配置適宜的器材器械。根據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特殊需求,加快省級殘疾人體育訓練機構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建15個“山東省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設區的市至少建立1處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h(市、區)要創造條件,逐步建立專門為殘疾人體育鍛煉和運動員訓練服務的體育設施。

3.實施殘疾人運動員等級評定辦法,建立優秀殘疾人運動員集訓隊伍,建立優秀殘疾人運動員的培養、選拔和激勵機制。培育殘疾人體育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隊伍,建立相對穩定、有較高水平的殘疾人體育教練員隊伍,培養一定數量的殘疾人體育裁判員和醫學分級人員,逐步落實殘疾人體育教練員、裁判員、醫學分級人員等級評定制度。加強殘疾人體育教育和科研工作,把殘疾人體育納入特殊教育和師范、體育教學計劃。

4.定期舉辦省、市殘疾人運動會,積極參加全國殘運會、殘奧會和特奧會等重大殘疾人體育賽事。解決好退役殘疾人運動員,特別是在國內外重大體育比賽中獲得獎牌的優秀殘疾人運動員的社會保障和教育、就業等問題。

(九)無障礙環境。

任務目標:加快推進無障礙建設與改造,開展無障礙市、縣(市、區)創建活動。對5萬戶肢殘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為5萬戶聾人家庭配備多功能電子閃光門鈴,為5萬名盲人配備多功能智能盲杖。

政策措施:

1.貫徹落實無障礙建設條例,新建、改建、擴建設施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建設無障礙設施,加快推進既有道路、建筑物、居住小區、園林綠地特別是與殘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已建設施無障礙改造,提高無障礙建設質量和水平。航空、鐵路及城市公共交通要加大無障礙建設和改造力度,公共交通工具要逐步完善無障礙設備配置,公共停車區要設置殘疾人停車位。廣泛開展殘疾人家居環境無障礙改造,對殘疾人家居環境無障礙建設和改造給予政府補貼。

2.將無障礙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內容,與公共服務設施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加強無障礙設施日常維護管理,建立完善無障礙建設責任制和獎勵機制。開展全國無障礙建設市、縣、區創建工作。普及無障礙知識,加強宣傳推廣。

3.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將信息交流無障礙納入信息化建設規劃,推進互聯網、手機等信息無障礙實用技術和產品研發。政府信息公開要采取信息無障礙措施,公共服務機構要提供語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語等無障礙服務。省、市的電臺、電視臺要開設殘疾人專題節目和手語新聞節目,縣(市、區)電臺、電視臺要積極創造條件開設殘疾人專題節目和手語新聞節目。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廣播電臺開設殘疾人專題節目、電視臺開設手語欄目給予扶持。影視作品和節目要加配字幕。

(十)法制建設和維權。

任務目標:進一步完善殘疾人事業法規政策體系,加大普法宣傳力度,依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完善殘疾人維權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法律救助工作,著力解決殘疾人普遍性、群體性的利益訴求。

政策措施:

1.完成殘疾人保障法實施辦法、殘疾人就業等法規規章的修訂工作。指導各地制定和修改殘疾人優惠扶持政策。尊重和保障殘疾人在相關立法和殘疾人事務中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2.將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規納入全省“六五”普法重點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依法維護殘疾人權益的意識,提高殘疾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積極配合各級人大、政協開展執法檢查、視察和調研,充分發揮殘疾人組織和殘疾人代表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作用。

3.建立以各級司法行政部門提供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為主導,以有關部門、社會力量等提供的法律救助為補充的殘疾人法律救助體系,為符合規定的殘疾人法律救助案件提供經費補助。拓展殘疾人法律服務工作領域和服務內容,開展“送法進社區”、“送法進鄉村”、“殘疾人法律援助月”等活動,為殘疾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依法解決殘疾人切身利益問題。繼續推動將殘疾人權益保護事項納入法律救助補充事項范圍,擴大殘疾人法律救助覆蓋面。加快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機構建設,省、設區的市和有條件的縣要建立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開展創建殘疾人維權示范崗活動。

4.進一步完善殘疾人信訪工作機制,暢通信訪渠道,健全信訪事項督查督辦與突發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將殘疾人信訪反映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在基層。加大重大侵害殘疾人權益的信訪案件協調督辦力度,嚴厲打擊侵害殘疾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完善殘疾人駕駛汽車、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公共停車場免費停車等相關優惠措施。

(十一)殘疾人組織和工作隊伍建設。

任務目標:完善殘疾人組織體系,履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以加強村(社區)殘疾人工作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提高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建設高素質的殘疾人工作專職、專業和志愿者隊伍。充分發揮殘疾人專門協會的作用,密切與殘疾人的聯系。

政策措施:

1.進一步加強殘聯組織建設,完善各級殘聯機構設置,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人員編制。各級殘聯要掌握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的基本情況和基礎數據,積極向政府反映殘疾人的特殊困難和需求,協助政府做好有關政策、法規、規劃的制定和行業管理工作。做好第二代殘疾人證發放管理工作。

2.進一步推進基層殘疾人組織規范化建設,在規劃城鄉基層組織建設的過程中,對基層殘疾人組織給予積極指導和支持,城鄉基層殘疾人組織實現全覆蓋。各級政府要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用于配備基層殘疾人專職干事和委員,將基層殘疾人專職干事(專職委員)工作補貼(誤工補貼)、教育培訓經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切實解決好基層殘疾人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加大基層殘疾人組織的工作經費投入,改善工作條件。

3.將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納入城鄉社區建設規劃和內容,社區建設協調領導機構要吸收同級殘聯為成員,城鄉社區居民委員會要充分發揮殘疾人協會和殘疾人專職委員的作用,整合社區資源開展殘疾人康復、社保經辦、就業服務、日間照料、文化體育、法律服務、無障礙等工作。

4.縣級以上殘聯全部建立殘疾人專門協會,省、設區的市殘聯建立專門協會活動場所,進一步加強專門協會工作規范化建設,活躍專門協會工作,切實發揮“代表、服務、維權”職能。加強對殘疾人社會組織的聯系、指導和支持。

5.加強殘聯干部隊伍建設,將殘聯干部隊伍建設納入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整體規劃,加大培養、使用和交流力度。選好配強各級殘聯領導班子。做好殘疾人干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工作,省殘聯配備盲人、聾人專職理事,逐步配備智力、精神殘疾人親屬理事。加大縣級以上殘聯中青年干部和殘疾人干部的培養、選拔、配備力度。建立完善優秀殘疾人人才庫。建立全省殘聯系統干部培訓長效機制,制定短、中期干部培訓計劃,加大設區的市、縣級殘聯干部培訓力度,深入開展殘疾人工作者“人道、廉潔、服務、奉獻”的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發揮各級殘聯代表大會代表作用。建立完善人才保障和激勵機制,落實殘疾人工作者工資待遇傾斜政策。

6.各地要將志愿助殘工作納入志愿服務總體規劃,開展“志愿助殘陽光行動”。建立健全助殘志愿者招募注冊、服務對接、評價激勵、權益維護等機制,促進志愿助殘服務的專業化、常態化和長效化。

7.廣泛開展自強活動,發現、培養殘疾人自強典型。加大對優秀殘疾人、扶殘助殘先進、優秀殘疾人工作者、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的表彰力度,組織好第五次全省“自強與助殘”表彰大會和“殘疾人之家”、“全省殘聯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評選表彰工作。

(十二)科技、信息化和基礎設施建設。

任務目標:加強殘疾人事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及信息化建設工作,提高殘疾人事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為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支撐。加強殘疾人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布局,改善條件,增強服務能力。

政策措施:

1.建設殘疾人人口綜合數據管理系統,實現與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的數據交換和資源共享,為殘疾人享有社會保障和服務提供身份認證和基礎信息,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客觀真實的基礎數據。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手段,發揮互聯網和門戶網站的重要作用,為殘疾人在社會保障、就業、教育和培訓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加強各級殘聯網站建設,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加強信息化機構、隊伍建設和基層信息專業技術人才培養。

2.支持、推動殘疾人事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科技應用。繼續實施“科技助殘行動計劃”。開展殘疾人康復服務平臺研發及應用示范等研究。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研究殘疾鑒定、康復、特殊教育、職業技能鑒定、輔助器具等領域的標準和技術。培育一批以科技為先導的為殘疾人服務的產業品牌和企業。

3.加強對殘疾人服務設施的統籌規劃,將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福利、托養、文化體育、綜合服務等專業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公益性建設項目,在立項、規劃和建設用地等方面優先安排,加大投入,重點扶持,使殘疾人服務設施布局合理、條件改善、服務能力增強。制定實施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標準,繼續完善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設區的市和縣(市、區)要建設符合要求的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加快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無障礙改造,對縣級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無障礙工程改造給予適當補助(不含青島),無障礙設施達標率達到80%以上。

(十三)統計、監測和政策研究。

任務目標:加強統計和監測,掌握殘疾人基本狀況和基礎數據,及時跟蹤殘疾人事業的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理論與實踐研究,完善管理運行制度和服務標準。

政策措施:

1.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統計指標,加強基層業務臺賬工作,推行統計電子化和網絡化管理應用。推進殘疾人事業相關統計指標納入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統計隊伍建設,定期做好培訓、檢查、監督、管理工作。

2.做好殘疾人狀況監測工作,穩定工作隊伍,落實保障條件,提高數據質量,加強分析利用。配合做好第三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相關工作,推進殘疾人抽樣調查的制度化、規范化。

3.充分發揮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優勢,進一步加強殘疾人事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重點開展殘疾人公民權利、人道主義思想等基礎性研究和殘疾人社會福利、勞動權益保護、殘疾人服務業、殘疾人服務提供模式、服務機構運行管理、服務質量標準與監管、無障礙等方面政策研究。

(十四)社會環境和殘疾人慈善事業。

任務目標:進一步弘揚人道主義思想,廣泛宣傳“平等、參與、共享”的現代文明社會殘疾人觀,為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發揮殘疾人社會服務組織作用,大力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的有效機制。

政策措施:

1.將無障礙建設、扶殘助殘工作納入“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社區”創建內容,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宣傳、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部門和單位要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支持殘疾人事業。新聞媒體要加大殘疾人事業宣傳力度,廣泛宣傳黨和政府扶殘助殘優惠政策措施、社會各界的助殘善舉和殘疾人的自強精神,加強網絡等新媒體宣傳。組織好全省殘疾人事業好新聞作品評選和各地人民廣播電臺殘疾人專題節目展播活動。組織好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繼續開展“手拉手紅領巾助殘”等活動。

2.通過用地保障、信貸支持和政府采購等形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事業,興辦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等各類社會福利機構。采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通過資金、場地、人才等扶持措施,鼓勵各類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參與發展殘疾人服務業。改進和完善對殘疾人社會服務組織資助辦法,建立服務質量標準和監管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試點競爭性投標,確保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加強殘疾人服務業規劃和行業管理。

3.大力發展殘疾人慈善事業。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要積極為殘疾人事業籌集善款,開展愛心捐助活動。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等社會組織要積極開展殘疾人慈善項目,鼓勵社會單位和個人增強慈善意識,為殘疾人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四、規劃的實施、監測和績效評估

各地要依據本規劃制定當地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各部門要制定配套實施方案,各級、各部門要將本規劃的主要任務指標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民生工程及部門規劃,統一部署、統籌安排、同步實施;將殘疾人事業發展水平納入科學發展評價考核體系,將殘疾人生存發展狀況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納入社會事業發展統計內容,加強監督考核和績效評估。要綜合運用各種財稅支持手段,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資金投入格局,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殘疾人事業發展經費保障長效機制,確保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殘疾人文化工作計劃范文第5篇

某家政服務公司的工作人員杜女士在為客戶擦玻璃窗時,不勝從窗臺上跌落,從此失去了雙腿。家政服務公司給了她一筆數額不多的賠償金。杜女士的丈夫對她和關心,為了多掙錢養家,又去做兼職。杜女士的女兒剛上小學四年級,但非常懂事,上學前后都細心地照顧媽媽。鄰居也經常關照和幫助他們家。杜女士覺得丈夫和女兒很辛苦,內心十分愧疚,覺得自己是家人的負擔。一天,她趁著家里只有她一個人,便割脈自殺,幸好丈夫及時發現救了過來。

問題:

1. 請簡要說明殘疾人的特點和需要。

2. 請運用優勢視角理論分析杜女士面臨的優勢和困難各有哪些? 3. 針對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采取什么樣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點:

1. 在我國,根據《殘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喪失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1分)

(1)殘疾人的特點包括:(4分)

①部分殘疾人對外部世界的知覺范圍受到嚴重限制,能力嚴重缺損。 ②部分殘疾人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嚴重缺損。 ③部分殘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參與社會活動方面尋在較大障礙。 ④部分殘疾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與正常人有很大差異。 (2)殘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種:

①社會福利政策落實;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權利保護與法律援助;④就業政策傾斜;⑤康復與醫療救助;⑥傷殘撫恤;⑦社會保險;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顧;⑩改善社會環境。

2.運用優勢視角理論分析杜女士的情況,其面臨的優勢和困難分別如下: (1)杜女士的優勢。

①環境優勢。杜女士的家庭關系比較和諧、親密,女兒與丈夫都很關心她,鄰居與他們的關系也不錯,平日很關照他,能及時幫助她。

②個人的優勢。杜女士雖然失去了雙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個為家庭

1 著想的人。

(2)杜女士面臨的主要困難

①環境的缺失。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為了多掙錢養家,還在外面做兼職,陪伴杜女士的時間較少,不能很好地照顧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內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兒尚且年幼,盡管上學前后都細心地照顧媽媽,非常懂事,但其他時間無法照顧媽媽的生活。杜女士所在社區沒有為杜女士一家提供必要的幫助。

②個人的缺失。個人層面是杜女士自己悲觀、消極,覺得自己給家人增添負擔。 3. 針對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可采用的介入策略如下: (1)采取增能模式

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幫助杜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論運用于社會工作實踐。殘疾人常被視為弱勢群體,被貼上許多負面的標簽,并受到壓制、排斥和歧視。因而,增能模式對殘疾人特別有幫助。杜女士目前自認為自己沒有用,是家庭的拖累,對自身有較多負面的性的評價與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發潛能,從而改變其悲觀、消極的態度,解決其問題。

在運用增能模式時,要注意運用充權技巧,通過確保杜女士的基本需求(衣食等)得到滿足來增強杜女士改變的動機。對于杜女士談到自己異于他人的經歷給予富有同感的回應也能增強其改變的動機。

(2)運用優勢視角

運用優勢視角的評估也能起到激發動機的作用。對于杜女士,運用優勢視角的評估可以激發她的改變動機,鼓勵他人反思,學習正面看待問題,并努力提升問題的能力。社會工作者要注意讓杜女士看到自己的優勢,增強其信心,鼓勵她戰勝自我。

(3)為杜女士申請醫療援助,聯系其所在社區為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幫助。

(4)讓杜女士和其丈夫傾心交談,各自敞開心扉,使杜女士明白家人的關愛和擔憂,消除其愧疚心理。

為杜女士提供就業幫助,協助杜女士找到力所能及的簡單工作,以補貼急用和提升自我效能能感。

2 案例分析題二

一個25歲的男青年,患有精神病,剛出院。社會工作者為協助其重返社區,該提供哪些協助?

問題:

1.請問,如果這是你的案主,在計劃服務之前你需要了解哪些方面的資料?(15分)

2. 從支持網絡的視角,說出你將如何協助案主重返社區?(15分) 答題要點:

1.社會工作者在分析他的社會處境時要考慮這樣一些問題: (1)從醫院回到社區,此時他所面對的生命任務是什么? (2)“精神病患者”這個標簽對他有什么影響?

(3)案主的支持系統有哪些,尤其是本社區的支持網絡。比如他的家庭、工作、朋友等資源有哪些?在幫助他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非正式助人者的任務是什么?他們準備怎樣提供和能夠提供哪些幫助?

(4)案主的正式或非正式資源對案主提供的支持有哪些?

(5)社區有哪些正式或社會資源系統能夠提供這些所需要的幫助,弄清楚上述問題才能決定提供哪些協助,怎樣提供協助。

2. 工作思路:支持網絡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支持支持兩部分。

正式支持網絡主要由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提供,可以包括:

(1)社區康復和支持。首先需要向相關機構了解案主的康復情況,協助案主制定社區康復計劃,保證案主的治療能夠得到延續,預防案主的病情出現反復。同時,社會工作者應該給予案主無條件的支持、關懷和接納,與案主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與案主一起規劃重返社區的生活。

(2)結合案主的生命任務提供恢復社會功能服務。具體表現為,鼓勵案主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逐漸熟悉和恢復社區生活。根據案主的情況,分析目前的就業現狀,協助案主重新回歸崗位或者重新找工作,提升適應能力。

非正式支持網絡主要由其家庭和社區提供,整合各方資源,通過家庭、親屬、朋友、鄰居、社區、原單位同事(如果有的話)等共同努力,完善其生活支持網絡,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協助案主渡過難關。

3 案例分析三 家住豹子嶺社區的陳先生,7年前因突然疾病導致雙目失明,生活完全被打亂,加之生病導致大量的醫藥費欠債,以及失去工作,經濟和生活都陷入困境,覺得自己是個廢人又連累家人,逐漸對生活失去信心,非常沮喪和自責,一直無法走出突發殘疾的陰影。多年來住在一樓的他幾乎從沒走出過家門,長期臥床導致身體病痛增加,加之經濟困難,時常有輕生念頭,非常自責,張先生的生活態度也影響了其家庭關系和氛圍,兒子、媳婦及妻子與張先生之間越來越難以溝通。

問題:

1、請分析評估下張先生面臨的主要問題?

2、作為社工,請談談你計劃為張先生提供哪些服務? 參考答案:

1、通過案例描述發現,張先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無法走出突發病殘的陰影,充滿自責和物質,言語間流露出的均是無奈和嘆息,只想少點連累家人,還有輕生的念頭,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诖?,我們初步評估認為陳先生的主要問題是突發病殘及貧困所導致的各種無奈與不適,一方面生活窘迫需要物資幫扶,同時是幫助更需要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走出突發病殘的引用及對認知的誤區。

2、基于上述分析,我們為陳先生設計的服務是:第一,病友探訪提供精神支持:希望有類似突發病殘、失明經歷的熱心殘友上門探望,用自身經歷幫助陳先生走出陰影,打開心結,過上正常生活;第二,物資援助緩解困境:希望能夠通過適當的一些物資援助,緩解經濟困難,降低陳先生對自己的自責和生活的壓力,更好的開始新生活;第三,調適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由康復師指導康復訓練,嘗試參加殘友舉辦的社會活動,轉變對殘疾現狀的認知,逐漸融入社會生活,開始新的生活。

上一篇:居委會文化工作計劃下一篇:管委會文化工作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