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平臺職稱論文范文

2023-03-27

平臺職稱論文范文第1篇

終身學習平臺是終身學習體系建構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技術支撐,如何建構一個自主化、個性化、多樣化乃至智能化的滿足“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終身學習平臺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設計并分析了Web2.0平臺模型優勢與不足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Web3.0語義網應用的終身學習平臺功能架構,并介紹了相關案例的應用與實現。Web2.0強調社會性,支持社會性學習,提倡開放、共享與協作;而Web3.0則從智能學習方面提升了終身學習理念,真正達到了人機交互、智能檢索、快樂學習的新境界。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使學習平臺的功能越來越完善,也必將從學習理念方面改變著網絡學習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終身學習平臺;Web2.0;RSS訂閱;Web3.0;語義網

終身學習平臺是終身學習體系建構的重要內容,是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主要技術支撐。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使學習平臺功能越來越完善,也從學習理念方面改變著網絡學習的發展方向。構建一個智能化、個性化、協作化的終身學習平臺對學習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多數地區相繼建成了規模不一的終身學習平臺,如首都市民終身學習平臺、上海終身學習網、溫州學習網、廣州終身學習網等,但通過網上調查發現,使用率并不高,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資源檢索困難;學習缺乏引導容易迷失方向;資源建設分類不明確,難以區別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在合作互動學習設計方面缺乏新穎,技術陳舊等。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學分銀行制度理念的引入,通過網絡完成各類培訓學習,甚至實現大學夢也成為可能。為了滿足各類學習需求,平臺在技術上應該盡可能多樣化。但不管采用哪種技術,對于學習平臺而言,最終目標一定是向個性化、智能化發展。

本文以Web2.0到Web3.0的學習理念變遷為視角,研究終身學習平臺的設計與構建。我們認為終身學習平臺的構建必須體現以下原則:凹顯個性化、體現智能化學習引導、資源開放與標簽化、體現合作互動、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存等。隨著Web2.0的推廣應用,呈數量級增長的資源讓管理與檢索成了最大的問題,而Web3.0的核心應用,即語義網,恰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Web3.0是在Web2.0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對Web2.0學習理念的升華,保留了精華部分,符合網絡學習所特有的學習自主化、個性化、多樣化及資源高效共享的特點,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豐富了終身學習的選擇方式。Web3.0從智能學習方面提升了終身學習理念,真正實現了人機交互、智能檢索、快樂學習的新境界,是建設“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一、Web1.0到Web3.0學習理念變遷

1. Web1.0到Web2.0的發展及學習方式的改變

Web 1.0以門戶網站等技術為代表,是一種網站對用戶即一對多的廣播式傳播,其特點是用戶被動式接受,無法按自己的喜好與需求決定所看內容,缺乏民主性, 更無法參與學習內容的討論與建設,缺乏互動,網站編輯選擇的內容會給人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

Web 2.0技術以Wiki等自主服務模式為主,強調服務的自主性和內容建設的參與性。相對于Web1.0來說,Web2.0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可通過Web2.0中的Blog、Wiki、RSS等技術輕松完成信息的編輯、收集、整理、發布和訂閱。與Web 1.0相比,Web2.0的傳播方式以個人對個人為主,大家可以共同分享信息,共同合作探討,使分散的信息得到有機組合。Web1.0與Web2.0的比較如表1所示。

表1Web2.0與Web1.0的比較

[&Web1.0&Web2.0&時間&1993-2003年&2003年以后&表現&網站中心化&分布式,個人中心化&內容來源&網編和IT經營者&普通用戶&內容形式&跳轉的表態網頁&動態的發展,記錄&用戶模式&閱讀為主,被動接受&讀寫并用,主動參與建設&服務體系&C/S模式&B/S模式&表現特征&通過瀏覽器閱讀&用戶模式網頁,互動的應用程序&信息交互&網站對用戶&群體內容的P2P互動傳播&信息組織&網站管理員組織&自組織,協同組織&傳播目的&滿足用戶共同需求&滿足用戶個性需求&知識分類&顯性知識交流&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分享、積累&]

Web2.0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個概念和一種新的強調“以人為本、互動參與”的互聯網模式。Web2.0模塊如圖1所示。[1]

圖1Web2.0模塊圖

Web2.0有以下六個核心理念[2]:一是用戶可讀寫。在Web2.0時代,用戶既是信息的瀏覽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Blog上完成從純閱讀者到信息提供者的角色轉換。二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互聯。如在Blog中,以用戶為核心來組織內容就是基于該理念的核心應用,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聯形成不同的群體,如學習共同體或稱學習圈。三是個性化服務。如Web2.0中的RSS應用,通過RSS可訂閱所需內容,獲取相應信息和服務。四是六度分割理論。六度分割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也稱為小世界理論,該理論認為你和任何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通常不會超過五個,或者說,最多通過其他五個人你就可以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1963年美國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tanley Milgram)進行“小世界實驗”, 嘗試證明平均只需要五個中間人就可以聯系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該實驗啟發了六度分隔理論。五是長尾理論的應用。“長尾”概念是美國《連線》雜志主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4年首次提出,用來描述諸如亞馬遜和Netflix之類網站的商業模式。長尾理論是網絡時代興起的一種新理論,是 Web2.0 應用中一個很好的理論支點,在Blog中用于個人思想交流和文章出版等。將這種尾端的應用通過眾多用戶的關注、引用、傳播,比傳統媒體產生的效果更多,產生的影響更大。在網絡教育個性化資源庫建設中,同樣也存在著這樣的長尾理論應用。當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參與互動,學習內容也會越來越豐富,那么,通過Web2.0 的聚合、自組織性、網絡效應而實現長尾就成為可能。六是AJAX的應用。AJAX能讓用戶在使用網絡應用軟件時感覺如同在本機上一樣。AJAX通過JavaScript語言與XMLHttpRequest對象來實現數據請求,采用遠程腳本調用技術,將處理由服務器轉移到客戶端,減少了服務器的資源占用,加快了數據處理的速度。

Web2.0的核心詞匯如圖2所示。Blog是用戶或用戶群在不同時間所作的記錄集,可以自動更新。Wiki是一種提供 “共同創作(collaborative)”環境的網站,用戶可對網站上的頁面資料進行修改。RSS是一種用于共享新聞訂閱和其他Web內容的數據交換規范。Tag是一種管理和組織網站內容的方式。與傳統的、針對文件本身的關鍵字檢索方式相比,它是一種模糊化、智能化的分類。SNS是一種社會性網絡服務,用于幫助人們建立社會性網絡的互聯網應用服務。

圖2Web2.0核心詞匯

Web2.0技術在網絡學習的發展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2007年舉辦的倫敦大學社會性軟件和博客學術研討會中,阿薩巴斯卡大學的安德森(Anderson)教授就闡述了Web2.0技術對于支持和創造正規及非正規的跨時空學習的作用。他指出,Web2.0對新時代學習的支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促進各種代理工具和平臺的研發和應用、海量的內容以及高質量低成本的交流。在Web2.0中,所有用戶都通過Tag、RSS、郵件等方式相互聯系,都擁有自己的Blog和Wiki,由六度分隔理論可知,所有個體的社交圈都在放大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大型網絡,最終成為一個社會化網絡服務。[3]通過Web2.0中這些社會性軟件的應用,擴大了人群交往范圍,創造了Web2.0時代的網絡思想,這種網絡思想就是把具有相同關注點的人群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龐大的具有共同思想的社會網絡。“學習型生活”方式是網絡信息時代人們生活與學習融合的具體表現。Web2.0在一定程度上高揚了學習的社會性和協作性內涵,實現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集體的交互,體現了知識的社會性建構特性,“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等理念深入人心, Blog、Wiki、SNS等豐富的Web2.0社會性軟件的應用,為網絡學習提供了快速有效的知識獲取通道和技術支持。[4]總的來說,基于Web2.0技術的學習平臺具有支持社會性學習、網絡場交流學習、協作學習、資源共享共建等特點。

2. Web3.0的核心概念與學習理念

Web 3.0是針對Web 2.0提出來的,體現了互聯網發展的方向和特征[5]。其中語義網是Web3.0里最核心的概念之一。Web 3.0區別于Web 2.0中最重要也是最被看好的一點就是語義網。實現語義網,即實現了智能網的初級階段,它包括垂直搜索、機器學習、推理、自主代理等一系列變化。多數人認為語義網的研究會持續至下一個網絡時代,直至出現類似人類思維方式的思辯網絡。如果把Web3.0比作語義網,那么Web1.0和Web2.0就類似是個語法網。[6]這個階段由于大部分數據都是html文件,計算機只能理解數量有限的標簽語法,而無法理解標簽里面的具體內容。Web3.0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智能化檢索,使計算機能按人類常規思維與表達進行檢索。

在Web3.0時代,計算機能更加智能地理解網絡數據的含義,并在檢索過程中過濾掉無用信息。簡而言之,Web 3.0就是為了解決信息檢索效率問題應運而生的。我們可以通過給網頁的內容貼上標簽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標簽代表著不同數據表的屬性,為跨平臺訪問提供索引,從而將整個網絡的內容結構化,生成一個龐大的數據庫,這也是大數據概念的應用。為了在這個龐大的數據庫中快速有效地查詢到所需信息,采用了RDF技術。RDF是一種通用的數據格式,它提供了一整套標準化查詢語言和應用程序接口,使跨平臺網絡應用能很容易地獲取彼此的信息。

Web3.0是對Web2.0的發展,將Web2.0中的信息內容繼續拆分,使其結構化、標準化,實現信息與信息之間基于語義的互動連接;同時采用RDF、人工智能和語義網等技術,在應用Blog、Tag、Wiki和SNS等社會性軟件的基礎上,根據用戶行為,對多家網站信息進行整合使用,最終實現高效率、個性化、聚合化和智能化的互聯網服務。[7]簡而言之,Web3.0的核心理念是:個性、精準和智能。Web3.0核心詞匯如圖3所示。

圖3Web3.0核心詞匯

二、終身學習平臺功能設計

在Web1.0學習平臺中,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用戶可能會遺漏公告、作業等信息,導致學習過程不能順利進行;二是用戶需要打開多個網頁才能尋找到感興趣的標題,既浪費時間也不容易第一時間得到所需資源,Web2.0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Web2.0學習平臺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習者的互動并參與共建學習資源。用戶在平臺上發布與共享微內容組成一個網絡學習共同體,通過各種社會性軟件將這些可重用的微內容轉化成有用的知識。在Web2.0環境中,信息的傳遞是雙向的,用戶之間的交流是多向的。網站維護者或開發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而成了網站技術管理員,以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為主,本身也屬于學習者角色。由Blog、RSS、Wiki、Tag、SNS等相關技術組成的Web2.0平臺應用框架模型如圖4所示。[8]在運行框架模型中主要包括資源的共享共建、知識管理、協作交流等模塊。

圖4 基于Web2.0應用框架模型

RSS主要通過XML標準格式提供給內容閱讀者一個嶄新的閱讀體驗,并通過RSS提供內容發布者一個實時、高效的信息發布渠道。利用 RSS 技術可以實現信息推送服務,根據用戶本身最初注冊的信息和平時瀏覽的資源類別與頻率等特點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 RSS 信息服務。Wiki主要通過學習者相互協作創建Wiki頁面來完,其間,輔導員、教師或專家會一起參與到Wiki網站頁面的創建,這個學習過程會創建出許多的Wiki頁面,這些資料被保存于資源庫中,成為知識構建的主要信息來源。

Web2.0的應用確實給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在交互與協作方面更是以往技術不可比的,方便的資源共建共享也讓學習資源越來越豐富,這也是Web2.0的追求,可是正是這個追求讓用戶迷失在數據的海洋中,隨之而來的便是大數據的管理、應用與檢索等一系列問題。Web3.0不僅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其強大的個性化與智能化學習理念更讓人們體驗到學習的方便與樂趣。

語義網是Web3.0的核心應用,也稱下一代互聯網。與語義網密切相關并常常一起組合使用的Web3.0應用還包括數據標注、語義維基等相關技術。

1. 語義網的層次結構

人類要了解某件事情并對它進行相關查詢或操作,前提是必須了解這個事物。同理,要使計算機能夠自行處理某一事情(如自動執行相關操作或查詢),前提是機器能理解數據的內容。語義網是一種分層式體系結構,由機器所能夠理解的數據組成。該分布式體系結構通過相應的術語來表達數據與數據間的關系,并形成一個復雜的網絡,計算機通過這些術語網絡找到數據的含義,并在復雜的網絡體系中應用邏輯推理,完成一系列不能直接完成的工作。例如,淘寶網上相同系列物品的推薦等。

根據BernerS一Lee的設想,在語義網分層體系結構中,知識表示成層狀結構,即可表示成由七個層次構成的逐層增強的層次化結構,如圖5所示。[9]

圖5語義網的層次結構

(1)URI和Unicode

統一資源標識符(URI)是語義網的核心概念之一,用于唯一地標識各類網絡資源,包括統一資源定位器(URL)和統一資源名稱(URN)。在需要的時候通過鏈接引用資源,而不需對資源進行單獨處理,URI只對資源進行標識。Unicode是在計算機上使用的字符編碼,為字符定義統一的編碼規范,支持所有語言,滿足跨語言、跨平臺數據處理與轉換的需求。

(2)XML、NS和XML Schema

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是一個簡易化的標準通用標記語言(SGML),該語言已經成為當前最主要的信息標記語言,用于表示數據的內容和結構。命名空間(NS)是名稱的集合,用于驗證文檔元素及屬性的有效性,由URI索引標識。XML Schema用來約束標簽的結構,同時集合了SGML的大多數功能。[10]

(3)RDF+RDF Schema與本體層

RDF+RDF Schema是數據互操作層,RDF是一個開放的元數據框架,它只給所有資源描述體系提供能夠描述其特定需求的語義結構,本身并沒有規定語義,RDF同時還定義了一種描述機器可理解的數據語義的模型。由于RDF表達術語之間關系不明確,而本體層則對RDF/RDFS層進行了擴展,能提供明確的形式化語言,清楚地描述各類資源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使計算機能夠智能地理解語義,真正達到人機交互的目的。

(4)邏輯層、證明層和信任層

在語義網體系結構中,邏輯層(Logic)負責提供推理規則,是對用戶信息進行定位、協調、分析、驗證并確立信任關系的基礎。證明層(Proof Layer) 是為了保證智能工作的可靠性,它是一種驗證機制。信任層(Trust Layer)位于語義網最上層,主要通過證明層交換以及數字簽名技術確立信任關系,由此證明數據輸出的可靠性以及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

2. 語義維基與語義標注

(1)語義維基

維基系統是屬于人類知識的網絡管理系統,人們可在Web基礎上對維基文本進行創建、瀏覽和編輯等,并有助于進行協作式寫作。[11]語義維基是根據知識模型組織頁面的維基,它能分析維基頁面數據的底層信息(也叫元數據)之間的關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各種超媒體資源的鏈接、標注、語義關系、屬性等所用的詞匯都要符合語義網的規范。

語義維基繼承語義網的數據表示形式。通??捎脙煞N方式來完成語義維基的創建過程,一種是用維基組織語義數據(Wikis for Semantic Data);另一種是用語義數據作為維基的組織工具(Semantic Data for Wikis)。第一種強調了語義網的應用,支持本體信息編輯,能幫助領域專家和本體工作者在一個系統里合作,同時維基頁面里的文字內容既可以供人閱讀也是正式的本體。這類語義維基的主要代表是Semantic Mediawiki和Rhizome。第二種以用戶友好為先,強調維基技術的應用,但計算機無法深入完成對底層數據(即元數據)進行分析,因此需要引入語義工具來支持現有的維基,例如,可通過語義搜索功能簡化信息搜索。這樣,保留了用戶熟悉的維基應用,但不能進行大規模的推廣。IkeWiki是這類語義維基的典型代表。實際上,這兩類語義維基的界線并不絕對,實際應用中更多的是介于兩者之間。[12]

(2)語義標注

完成學習資源本體建立后,下一步即對資源進行標注,標注的內容可以是學習資源的各種屬性,如資源所要求的學習目標、適應的學習對象、資源所屬的專業或領域、資源的能力技能等級等。經過標注的資源便于檢索與共享。這些經過語義標注的學習資源,只需對標注進行管理便可達到資源管理目的,同時能夠節約管理成本,提高資源檢索的準確率和效率,為實現智能檢索和個性化推薦做準備。這個過程即是語義網中語義信息的發布過程,即用戶根據相應的本體,為頁面添加語義標注信息。

3. 基于語義網的終身學習平臺功能設計

構建終身學習平臺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應對和維護數量級增長的各類資源和信息,即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組織和管理,以便實現智能檢索。據此設計一個基于語義網的終身學習平臺模型,在這個平臺上,用戶擁有自己獨特的模型和檔案(Profiling),可以利用各種協同學習工具與其他用戶互動。[13]基于語義網的終身學習平臺如圖6所示。

圖6基于語義網的終身學習平臺功能架構圖

在圖6中,協同學習工具主要用來幫助用戶進行有效互動和溝通??紤]到用戶習慣,采用常用的BBS、Blog等作為在線學習的主要活動場所?;诰W絡的協作學習是協作學習發展的新階段,主要以計算機網絡和超媒體技術為基礎,學習者針對學習主題以小組形式進行互動交流,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合作互助的一種學習策略。協作學習模塊可選擇Blog學習圈模式或基于維基的專題協作學習模式。

共享中心幫助用戶共享文檔、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學習資源。本模塊可采用類似Windows文件夾的管理方式,用戶可以很方便地管理資源庫目錄中各類文檔,可上傳、創建或共享目錄清單中的資源。在實際應用中,共享中心的資源庫以二進制形式保存資源文件,這些資源文件被完成了語義標注即完成本體的創建后以結構化的方式存儲于庫中,學習資源的管理轉化為對數據庫的操作,極大地提高了資源管理的效率和定位的準確性。終身學習平臺的數據龐大復雜,常常是由許多不同主題的Blog或站點組合成的大型學習資源庫。資源中心一般通過維護資源目錄系統來實現對資源站點所有資源的管理和定位。

語義維基在本系統中最重要,是語義網技術運用的核心模塊,也是建立和維護知識本體的工具。[14]語義維基將傳統的維基系統和語義網技術結合起來,一方面使維基系統可以利用語義網技術提供比目前維基系統更好的界面、更先進的檢索和導航工具,另一方面語義網也可借助維基的方便簡單及共享性滿足普通用戶參與語義網建設和終身學習人人可學的要求。平臺在普通的文本維基的基礎上,對所有的概念提供一個語義關系編輯器,用于編輯概念的語義關系。這也直接體現了語義網的理念設計。

個性化推薦模塊是語義網中的RDF與本體層的應用,包括語義標注。用戶登錄系統后,系統會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數據,產生用戶特有的模型,據此讀取與其知識結構語義相關的概念及用此概念標注的學習資源,前提條件是所有這些數據都已完成語義標注。本模塊不僅為用戶生成個性化學習界面,同時為用戶推送個性化資源。

為了實現個性化服務,系統會根據不同類型用戶的興趣和其他相關特征等信息,分析用戶模型。用戶模型和學習資源模型都是在建立本體時形成的,首先要從用戶模型中獲取相關語義信息,根據這些語義信息在學習資源本體中進行分析推理,找出語義相近的資源,并按照相似度比率從高到低分類,將這些資源推送給學習者。

三、終身學習平臺建設案例分析——以

浙江省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為例

浙江省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是一個集學習、管理、統計、查詢、互動等功能于一體、支持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在線學習框架,涵蓋開放教育、社區教育、繼續教育及基礎教育等領域。平臺的基本功能模塊包括學習門戶、社區教育、開放課程學習、互動答疑、在線作業、遠程考試、學習檔案和電子圖書等,滿足各類人群的學習需求。該平臺也開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讓市民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平臺的功能結構如圖7所示。

浙江省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面向全省學習者,提供標簽化公共教育資源和學習氛圍濃郁的學習圈互動園地,充分運用Web2.0技術與Web3.0學習理念,提供個性化學習與服務界面,智能推送全面實時的終身教育學習資源。

1. 共享共建學習資源的實現與語義維基的應用

平臺中各個加盟的辦學機構和個人學習者均可以上傳各類學習資源,平臺管理中心對資源進行審核、分類、標注、存儲,并將資源用目錄清單的形式對外發布,這樣,用戶可以在平臺資源庫目錄清單中選取資源,也可以上傳自建的資源,實現共建共享資源的同時也提高了資源建設的針對性和利用率。其中,語義標注過程也是語義維基的應用過程,這是整個系統能實現個性化推薦與資源智能推送的前提。語義維基主要是建立和維護系統在普通文本維基的基礎上,為每一條資源提供一個語義關系編輯器,用于編輯資源的語義關系。每一條完整的學習資源,都由唯一的URI進行標注,這個過程即為本體的聲明。

2. 學習資源標注與智能推送的實現

目前,國內的終身學習平臺,多數采用“課程超市”概念,將大量的學習資源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分類,用戶登錄后,按照資源分類自行選取,當資源達到一定數量后,分類容易出現交叉,用戶使用不太方便。但當資源標簽化,即完成了語義標注,就可通過實現智能推送,避免了上述問題的出現。系統根據用戶的身份,按照不同的角色呈現相對應的門戶界面,提供有針對性的資源服務,盡可能方便用戶使用。例如,系統會根據學習者平時關注哪一類資源,推送學習者瀏覽頻率相對較高的相關資源,并按瀏覽頻率高低呈現給用戶。

3. 學習圈功能的實現

系統為用戶學習空間提供智能記憶學習進度功能,通過一段個性化學習之后,系統會給推薦學習者有同樣興趣愛好的好友,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創建學習圈,或直接加入系統推薦的學習圈,在學習圈中討論學習。

4. 個性化服務與學習界面的實現

根據前述個性化推薦原理,用戶登錄后,平臺會自動判別用戶身份,按照學員、教師、專家、管理員、項目客戶等角色,呈現個性化的門戶界面和內容,系統會根據用戶模型,分析推理用戶的需求和喜好,自行調整界面布局,增加或減少相應的資源和服務,最大限度滿足個性化的需求。例如,教師空間提供課程管理、作業考試布置、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等教學功能;普通學員空間則以各類培訓、資源呈現、學習圈等為主;培訓機構管理員需要隨時掌握本機構的培訓情況,空間以最新培訓數據顯示與分析圖為主;作為終身學習服務機構的領導層,則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最全的終身教育數據,如圖8所示。

圖8浙江省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管理層用戶界面

四、總結與反思

Web技術的進步正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學習方式也隨之不斷變化。但不管技術如何改變,其目的總是為了更好地改進并適應人們的學習需求,就這一點來講,Web2.0也一度改變了人們的觀念,方便的交互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學習。Web3.0是在Web2.0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還保留了Web2.0的部分應用,如協同學習工具模塊的設計還是源于Web2.0的學習理念。語義網的應用是Web3.0學習理念的真正轉變。Web3.0的到來讓我們明白了真正的智能化學習。Web3.0中的人工智能不僅僅體現在語義網的應用上,它的最終目標是網絡能以類似人類的方式進行思辯,理解人類所表達的思想。例如,通過挖掘學習平臺中用戶對學習資源的檢索情況來預測熱門的學習方向和社會需求,從而使學習資源的建設更貼近市民需要。[16]隨著Web技術的不斷進步,平臺也會越來越符合人們所需所想。從某種程度上講,Web3.0技術更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換句話說,人們正在讓這種技術向著人類所需所想的方向發展,這就是Web3.0的精髓所在。

隨著終身學習理念的普及,人們越來越盼望能有一個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習平臺,本文以Web1.0到Web3.0的理念變遷為視角,設計了Web3.0中基于語義網的終身學習平臺功能結構,為平臺開發提供模型和參考。如何實現語義網中的語義標注,應該由誰來完成語義標注,仍然是Web3.0最大的難題,這也是為什么Web3.0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推廣應用的原因之一,但Web3.0仍然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暢. 網人合一, 類像世界,體驗經濟——從 web1.0 到web3.0 的啟示[J]. 云南社會科學,2008,(2):82-83.

[2] 湯代祿等. 互聯網的變革——Web2.0 理念與設計[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1-2.

[3] 張智勇. Web2.0 的精髓:互聯網的本真[EB/OL]. [2007-01-25].http://www.ddup.net/post/210.html.

[4] Tim O Reilly.What is Web2.0[EB/OL].[2005-9-20].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

[5] 夏洪文,蒿景蘭. 基于Web3.0 的個性化信息服務及其系統設計[J]. 現代教育技術, 2012,(11):121-122.

[6] Web3.0 [EB/OL].

[7] 劉暢.“網人合一”:從web1.0到web3.0之路[J]. 河南社會科學,2008,(16):137-138.

[8] 高祥華. Web2.0 中的技術及應用[J]. 中國科技信息,2006,(13):127-128.

[9] Sebastian Schaffert , Andreas Gruber, RuPertWestenthaler. A Semantic Wiki forCollaborative Knowledge Formation.s.1.:Proceedings of Semantics 2005,Vienna, Austria,2005.

[10] 鮑宏圖. 基于RDF/XML的教育資源元數據方案研究[J]. 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1] 陳立華,徐建初. wiki:網絡時代協同工作與知識共享的平臺[ ].中國信息導報,2005.1.

[12] MichelBuffa, FabienGandon. Sweetwiki:AsemanticWiki.Web Semantics:SCience,Scrence and Agents on the World Wide Web. 2008:84-97.

[13] 徐德智,王懷民. 基于本體的概念間語義相似度計算方法研究[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8).

[14] 余勝愛. 基于語義網的個性化在線學習社區系統設計與開發[J]. 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2009:9-13.

[15] 世界經理人管家. Web3.0, Web2.0, Web1.0 三者的區別與聯系[EB/OL]. http: //my.icxo.com /256899 /viewspace.

收稿日期:2013-11-30

作者簡介:余燕芳,副教授,研究員;葛正鵬,教授,院長,《遠程教育雜志》副主編。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遠程與開放研究院(310030)。

責任編輯日新

平臺職稱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辦公自動化系統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系統,在機關事業單位當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分析OA系統的含義以及其事業單位運用該系統的意義,并探討機關單位與事業單位OA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關鍵詞: OA系統;機關事業單位;設計

在機關事業單位當中,所需要處理的事務正變得越來越多,而為了高效處理各項事務,采用辦公自動化系統進行管理是一種大勢所趨。自動化辦公系統,英文縮寫為OA;OA在發達國家的日常管理當中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單位的辦公當中[1]。OA系統有機結合了現代網絡技術、辦公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綜合辦公手段,本文分析了機關事業單位OA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方法,希望能夠為單位管理方式的完善提供有價值的資料。

1 自動化辦公系統介紹

辦公自動化系統指的是將先進信息技術運用到現代辦公設備當中,實現各類辦公信息的自動以及高效處理。具體而言,就是連接單位內部的所有現代辦公設備以及辦公微機,在以上硬件實現連接的情況下,不同地點以及不同時間的單位內部人員便可以同時辦公,也可以充分共享各類信息。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OA系統是一種較為高效的辦公手段,在事業單位以及機關單位的日常辦公中運用該系統,將能夠獲得許多益處。首先,OA系統的應用將有利于信息發布以及通信平臺的建立,使傳遞信息的流程得得到規范,并加快了流轉信息的速度,從而提高單位內部的辦公效率。其次,OA系統的應用有利于分布辦公以及自動化工作流程的實現[2]。分布式的辦公方法方便于單位內部人員隨時隨地辦公,使集中辦公的方式得以改變,且信息交流可以隨時進行;此外,自動化工作流程的實現,能夠有效減少部分復雜的辦公環節,使辦公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再次,OA系統的應用能夠使單位領導監控辦公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強。在OA系統當中領導更方便管理以及監控辦公程序,從而有效預防辦公中出現差錯以及低效辦公情況的發生。最后,OA系統的應用能夠有效節約辦公經費。辦公實現無紙化,網絡審批各項事務,使用紙的費用支出、打印的費用支出、復印的費用支出以及話費的支出得到有效減少,從而在根本上減少了經費支出,有利于實現現代化管理。

2 機關事業單位辦公自動化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分析

2.1 OA系統的使用需求分析

在分析需求時,應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個方面為OA系統對于管理系統的平臺需求。在分析此方面的需求時,應注意考慮本單位的具體辦公流程,以便設計出簡單易學的應用系統。在管理應用系統方面,應注意保證信息的絕對安全,因為事業單位以及機關單位在辦公中會處理到許多重要政務信息,所以應確保此類信息的完整性以及機密性。在對辦公系統規模進行分析時,應確保單位內部的信息共享能力以及交流能力能夠滿足管理要求。第二個方面為分析用戶的需求。因為不同的機關單位以及事業單位具有不同的職能以及業務,所以應用OA系統的情況也不相同,所以應對其具體需求進行分析。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在對用戶需求進行有效分析時,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1)應將電子郵件的收發功能加入到系統當中,以便于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傳遞,從而確保系統實現自動化通信。2)OA系統應該能夠支持自動化的工作流。在自動化的辦公模式當中,要協調好辦公狀態、辦公事務、辦公資源以及辦公人員這四大工作流元素,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順利辦公。OA系統不僅要對全過程辦公工作信息進行操作與管理,還要實現辦公流程的主動推進,以保證處理事務的效率得到整體上的提高。3)移動辦公以及協同工作功能應在系統中有所體現。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利用信息時僅僅是關注信息本身還遠遠不夠,還應進一步深化利用信息的程度,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則應確保人們養成良好工作習慣。對此,OA系統要能夠為用戶提供移動辦公以及協同工作的功能。在具備以上功能的同時,OA系統的安全性也很重要。在機關單位以及事業單位當中,需要采用OA系統對一些機密性文件進行處理,所以必須卻報系統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如在系統中設置非法用戶入侵的阻止功能以及相應的權限控制功能等,同時確保以上安全防護功能難以被黑客攻破,以防止信息外泄。4)OA系統要融入因特網技術以及其他實用業務,以方便事業單位以及機關單位發布宣傳信息。在OA系統當中運用因特網技術,能夠為辦公工作提供網絡方面的服務,從而有利于建立電子社區以及構建電子商務體系。

2.2 OA系統的設計分析

在開發適合事業單位與機關單位的OA系統時,應用了Web 技術,在該技術的支持下,開發OA系統的方式變得更簡單,且容易實現該系統與其他應用系統之間的交流,在應用OA系統時,可以根據辦公業務的需要,對其進行升級。此外,開發OA系統時無需花費太高的成本,正因為該系統具有許多的優點,所以在各單位中受到了歡迎。從另一方面來看,目前的OA系統還存在傳輸數據效率較低以及傳輸大量數據容易出現異常的缺陷,所以應通過對系統設計的方法進行完善,以解決以上問題。筆者在實踐中發現,應用C/S結構對OA系統設計進行完善,將能夠使目前系統當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改善。這是因為采用該結構,可以使OA系統能夠適用于多種操作系統,IIS也可以在Web上發布??蛻舳嗽诎l送以及接收電子郵件時運用Outlook,編輯文檔時可以采用Word,而在編輯地圖時,則可以采用Auto CAD。在建立C/S結構時,應將Exchange作為基礎,同時將I-IS作為輔助結構;將Outlook作為客戶端上的平臺軟件;隨后便可以控制OA系統當中的其他程序。以上設計方式能夠方便不同程序數據之間的交流與共享。此外,因為系統當中的數據庫可以存儲系統當中的各項數據,因此該設計方法使數據具有更高的集成度。

2.3 OA系統功能的設計與實現分析

在事業單位與機關單位中,所使用的OA系統需要具有特殊的功能,以適應辦公需要,在一般情況下,系統需要具有以下六個不同的子系統,即維護系統、電子郵件系統、公告板系統、文檔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以及行政管理系統。以上六個系統需要具有以下功能,才能順利實現OA系統的有效利用。維護系統功能為保護重要數據以及用戶信息的安全;公告板系統的功能為內部論壇的建立以及發布政務信息等[3];電子郵件系統則主要負責電子郵件的收發,文檔管理系統的功能為管理圖書、業務信息以及檔案資料;人事管理系統的功能為管理內部員工的晉升與調動。行政管理系統的功能是管理會議以及相關公文的審批以及收發等。

3 結語

綜上所述,OA系統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系統,在機關事業單位當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要重視該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以提高辦公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麗巖、馬羚、隋云鵬,社科系統辦公自動化的研究與應用——以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為例[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41(28):853-854.

[2]布巍巍、郭曉軍、楊莉,對企業辦公自動化常見誤區的幾點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36(13):941-942.

[3]李慧勇、鄭艷明,國內外辦公自動化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0,34(17):1903-1904.

平臺職稱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人開始進行網上的以物易物、線上交易。本文提出的基于JAVA EE平臺的校園二手交易系統為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交易平臺,這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方便、低價的購入自己想要的商品,并讓學習、生活資源得到充分的循環利用。

關鍵詞:JAVA EE平臺;校園;二手交易;設計;優劣

1關于基于JAVA EE平臺的校園二手交易的初步系統設計

1.1系統概要設計

本系統采用dreamviwer來進行系統基礎界面的基本設計,在此之前,我們詳細的對需求進行了分析,列出了系統所需的基本功能和初步的架構方案,因此,我們在認真商量之后,決定采用瀑布模型作為基礎,并遵照此開發模型的流程來進行本系統的開發。之后,我們詳細比對了各種數據庫,最后決定采用SQL Server2008作為我們的數據庫。按照之前的設計,本系統需要有很強的可用性,能夠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保持交易系統長時間通暢、順利的運行。

本系統主要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應用層、服務層、引擎層。三個部分都有各自不同的職責。

(1)校園二手交易系統服務層。校園二手交易系統中,有兩個十分重要的基本服務作為該系統的應用基礎。第一,需要一個安全與認證機制,來保障同學們在網上交易的安全性,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安全并且可靠的網上交易環境。第二,網上支付,作為網絡平臺交易的基礎,網上相關的支付服務,可以采用校園卡作為支付載體,從而建立一個相對來說十分安全可靠的支付通道。

(2)校園二手交易系統應用層。校園二手交易系統中,系統的應用層主要是用來設計與規劃關于校園二手交易系統的一些具體的應用模塊,例如校內外信息交流、二手市場、失物招領、網上繳費、網上教育,自習室空閑查看等,包含了我們幾個大的功能模塊的設計與實現,作為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十分重要的主體而存在。

(3)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引擎層。服務引擎層是由校園網的服務引擎層統一提供支持,是電子商務系統與校內其他業務系統共享的服務層。

1.2系統流程及系統模塊設計

為了讓用戶對系統的操作與功能模塊能夠有一個更加直觀而又比較全面的全方位了解,我們為系統精心設計了一個具備所有常用功能的導航頁,網站首頁有登陸、注冊等頁面,還有關于最新的商品交易信息、網站公告以及眾多的商品展示,在登陸窗口中,有管理員登陸入口和普通用戶登陸入口,普通用戶可以通過普通用戶登陸入口的對應頁面輸入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陸成功之后就可以跳轉回到導航頁,之后用戶就可以進行查看商品、購買商品等操作。而管理員用戶則需通過管理員專用的登錄入口進行登陸,登陸成功之后才可以對交易系統的核心模塊進行操作。普通用戶的模塊主要完成的操作有:1)查看商品;2)發布商品;3)將商品加入購物車;4)下訂單;5)對訂單進行支付。管理員用戶的模塊主要完成的操作有:1)刪除商品;2)發布公告;3)管理商品信息。

2JAVA EE技術在校園二手交易系統中應用的優勢特點

2.1免費

關于開發JAVA應用程序所需要的一切,從平臺到語言還有相關產品的使用,都是可以免費得到的,因此,使用JAVA這個編程語言來設計與完成校園二手交易系統,不必需要付出勞動力以外的任何費用,這樣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校在構建校園二手交易系統時所需要支付的費用成本,因而可以實現學生利益的最大化,達到我們設計該系統的初衷。

2.2JAVA的語法相對簡單

與其他等語言的相比較之下,JAVA在語法上可謂是比較簡單的,而且JAVA有自帶的垃圾回收機制,刪除了指針的相關應用,并增加了異常捕獲機制,使程序員在進行編碼時,代碼的復雜性得到了很大下降。就因為這樣,開發這樣系統,相關程序員并不需具備十分精良的代碼相關知識,就可以簡單快捷的寫出功能準確、符合校園二手交易系統中所需的各種模塊。

2.3JAVA發展已經趨于成熟

由于JAVA平臺和語言至今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已經日漸趨于成熟,網上可以找到的相關案例與源代碼可以說是相當之多,作為參考來說,價值無限,而且長時間的發展使得JAVA剔除大部分不完善、甚至是存在bug的地方,并且刪除C語言中容易引起錯誤的指針,增加了自動垃圾回收器功能,讓程序員們不用再為內存管理而苦惱。

3校園二手交易系統的可行性

3.1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在環境上的可行性

借助于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一卡通的平臺,在校園穩定的網絡環境及相應的硬件配置的幫助下,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可以說是具備了相當良好的運行環境。而學生們需要這樣一個二手交易平臺來為自己節約生活費也是不爭的事實,在人力與物力環境都具備的情況下,可以說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在環境上具備相當的可行性。

3.2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在管理上的可行性

校園信息化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早期在學校內部的信息化建設的開展,可以說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效果?,F在已經是信息化時代,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在管理方面,可以得到學校管理人員的有力支持。于是,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在管理上也具有相對應的可行性。

3.3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在技術上的可行性

J2EE已經是業內公認較為成熟完善的技術,并且校園二手交易系統的相關案例的開發,已有一定的數量與積累的時間,在這些案例中,有很多已經在成功運營的實例,可以用來作為參考借鑒、比較學習的案例十分之多,這為我們的開發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并且我們熟悉創建一個動態網站的基本流程和步驟。比如靜態網頁和動態網頁的制作,數據庫的連接,網站風格的確立和統一等。我們學習過數據結構,對編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應用數據結構中學到的方法和思想來解決。自學過一些動態網頁制作方面的知識。能夠熟練使用Eclipse及Dreamweaver、Flash、Firework等網頁制作的軟件,學習過數據庫的有關知識。這在技術上為校園二手交易系統提供了可行性。

4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在現實中的應用意義

4.1降低學生生活、學習成本

現如今正版教材費用之高,讓人望而卻步。不少學生甚至因為教材高昂的費用而選擇用印刷質量參差不齊、內容錯誤百出的盜版教材。而不少學生在買了正版教材之后,用過一次便再無用武之地,不得不扔掉,也難免心痛。而學生平時生活中所要用到的類似于臺燈、自行車、風扇、收納盒、熱水壺等可以長期利用的生活用品,卻因為短短的四年大學生活要結束時,笨重而難以帶走的特性,被大量丟棄浪費。如果能有一個方便快捷的二手交易平臺,讓同學之間能夠簡單輕松的進行交易,不僅能夠讓每個同學都用上正版教材,過上舒適的生活,還能夠降低學生使用正版教材、大件生活用品的成本。

4.2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當今社會提倡環保發展,一次性的教材與生活用品的使用顯然是與環保二字相違背的。用到一半的顏料、翻過幾次的教材、騎了一年的自行車,諸如此類,都是可以再次甚至循環使用的。校園二手交易系統的出現可以大大提高資源的循環利用,讓學生輕而易舉便可實現節約資源,避免浪費。

5結束語

基于JAVA EE平臺的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可以為學生帶來極大的便利,同學們可以不用再為高昂的教材、耗材、生活費用而煩惱不已,更重要的是這種基于互聯網的交易系統可以為資源流通與循環再利用帶來極大的便利。相信在未來,與本文闡述相似的校園二手交易系統將會普及高校,為更多的學生帶來便利。

參考文獻:

[1]李文生.淺析“網上購物”[J].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5,9.

[2]陳騰林,林南,歐振武.網上商店建設的一種模型[J].閩江學院學報,2003,4.

[3]吳國華.校園電子商務平臺設計與實現[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作者簡介:郭遠晴(199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學,本科。

平臺職稱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互聯網以其信息廣、傳播快等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云技術的發展,云服務在互聯網市場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近年來企業廣泛使用云平臺,使云平臺在未來的發展和使用中極具潛力。但是,云平臺也會遭受網絡攻擊,出現信息泄密等問題?;诖?,文章主要分析了保護云平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術問題,重點介紹了云平臺的信息保護技術和相關信息保護機制,希望通過整合各種技術確保云平臺信息的安全。

[關鍵詞]云平臺;信息安全;保護技術;安全機制

0     引 言

在大數據背景下,云計算被廣泛應用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許多終端用戶都利用云平臺服務模式傳遞和儲存信息。云平臺已經成為信息時代網絡平臺的一種發展趨勢,給人們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生活方式。但是,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利弊之分,云平臺也不例外,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優勢和劣勢之后,才能更好地運用云平臺。目前,云平臺信息安全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云平臺結構相對復雜,控制面較廣,稍有疏忽勢必影響整個云平臺,所以優化云平臺的整體保護技術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云計算的基本特點

1.1   可靠性

云端采用多路供電,應用恒溫恒濕系統,引入集群技術、容錯技術及負載均衡技術等,確保計算機持續可用。這樣由云端網絡終端組成的云計算系統,具備極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計算可用性高,這是普通計算機無法比擬的優勢。

1.2   通用性

云計算并非是一種特定的程序,消費者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云服務提供商的協助,就可以單方面按需要獲取云端的計算資源。在此基礎上,可以構建不同類型的應用程序,并支持其他應用方式。

1.3   廉價性

“云”具有特殊性,其構成節點非常廉價,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云終端設備接入網絡,并使用云端的計算資源,通過低廉的代價就可以享受“云”服務。

1.4   虛擬性

“云”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終端獲得應用服務,所請求的資源來自“云”,但是并不是固定的實體。在“云平臺”運行過程中,使用者不用擔心應用的具體位置,更不用了解其他東西,具有虛擬性的特點。

1.5   拓展性

“云”的規模能夠幫助消費者快捷方便地獲取相關數據,也就是說,需要時能快速獲取資源,從而增強計算能力,不需要時則能迅速釋放資源,以減少資源的使用費用。在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的同時,還適用于各種應用。

2     傳統平臺和云平臺的對比

云計算與傳統平臺相比,傳統數據中心基本沒有實現虛擬化,而云平臺中的所有服務器存儲都經過虛擬化,使云計算的計算存儲水平及網絡資源的綜合程度、自動化管理程序、綠色節能程度等,都優于傳統的平臺,并設有環境資源訪問控制機制,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穩定性,實現了內部資源共享。云計算環境和區域邊界傳統平臺的共同點是都能確保外網間數據交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兩者都設有邊界訪問控制機制,兩者的數據傳輸都具備安全性。但是,云平臺不但有監視和記錄的服務器,還有其他設備,監管范圍遠遠大于傳統的平臺。

3     云平臺信息安全面臨的威脅

在傳統網絡中存在數據泄露威脅,而在云計算環境中,也依然存在嚴重的數據泄露問題。云服務器上保存了大量客戶的隱私數據,在多租戶環境下,如果一個客戶應用存在漏洞,則可能導致其他客戶的數據泄露?;诜植际椒掌鞯脑破脚_允許多用戶從接入口獲取數據資源,并提供了可視化窗口,同時云平臺的用戶群非常廣泛,其中也摻雜一些破壞者,并且服務器分布范圍廣等,導致云平臺的監管力度不足,給破壞者帶來了可乘之機。有些破壞者通過匿名的形式進入數據庫進行破壞操作,給監控和追蹤造成一定的困難,加劇了云平臺信息安全的管理難度。

4     云平臺信息安全技術分類

4.1   防火墻技術

在云計算平臺搭建防火墻是保障內外網互聯的安全屏障,是網絡建設的重要內容。防火墻包括硬件設備和軟件設備兩大部分,通過測控、篩選、隔離訪問網站的記錄,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防火墻的隔離系統能夠有效避免威脅平臺的因素,并阻止不法分子訪問登錄。限制功能可以制約不同的消費者權限,登錄云平臺數據庫的用戶必須經過授權才能進入。云平臺的分析功能能夠自動對比病毒庫,有效防止病毒入侵平臺。

4.2   數據加密技術

目前,大數據具有經濟社會價值和科學研究意義,但在很多環節,大數據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大數據應用發展的瓶頸。而數據加密技術可以對云平臺中存儲的數據進行有效加密,限制數據訪問者的權限,從而降低數據泄露的風險。加密技術大致分為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兩種方式,通過這兩種方式可以保護數據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的安全。另外,加密原理是將數據原文換算成加密密文,在應用過程中再進行數據轉換,依靠密鑰將密文轉換成明文。

4.3   入侵檢測技術與網絡監控技術

入侵檢測技術是提供一種網絡入侵檢測方法及系統,能夠檢測出未經授權的用戶,防止破壞者入侵平臺。這種方法能夠檢測出非法用戶,當發現非法地址平臺時,可以進行有效屏蔽。在檢測到異常的同時能夠及時處理,從而確保云平臺安全運轉。同時,可以利用監控軟件和硬件進行實時監控,側重于平臺的流量以及壓力等環節,從而提高云平臺的安全系數,保證其正常運行。

4.4   安全審計技術

安全審計技術是對平臺的日常信息和活動記錄為重點檢測依據,對平臺的環境、事件、網址等進行實時監控,并分析判斷平臺的安全性能,以有效阻止非法入侵行為,及時彌補系統存在的漏洞,有效提高云平臺的信息安全性。同時,安全審計能夠對平臺的抗風險能力進行自我評估審計,并對平臺運行的各項技術和保護措施及其檢測能力進行整體檢測,改變落后的技術,挖掘先進的數據技術和網絡安全審計技術,從而有效規避網絡攻擊問題,保證平臺平穩運行。

5     云平臺信息安全整體保護措施

云平臺的信息安全系統可以進行數據安全審計、安全追溯,可以實時查看用戶的需求。想要加強云平臺的信息安全,一方面要做好實時監測保護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安全保護工作。其中,安全保護主要是以云平臺數據為依據對相關的數據進行存儲和加密,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監測網絡中軟件的異常行為,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在服務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解決方案分發到客戶端,從而有效避免網絡攻擊和入侵行為。云計算數據的處理和存儲都在云平臺上進行,還涉及用戶隱私的內容,但在遠程計算存儲通信過程中有被故意或者非故意泄露的可能,所以相關企業必須采用加密技術和防火墻技術等進行實時監控,通過各種監測手段監控平臺,能夠維護用戶的操作安全,防止出現黑客入侵行為,保障云平臺正常運行及信息安全。

5.1   建立信任機制

目前,隨著共享經濟市場的發展,用戶提升了對此類服務的信任程度,信任成為推動云平臺發展的主要原因。云計算離不開虛擬化、并行計算等核心技術。因此,相關企業要幫助用戶和各個環節的服務商建立信任關系,進而建立起可信的云,最終使用戶將自己的相關數據都托管在運營商處,這就是最基本的信任。另外,還要進一步細化計算步驟,以加強云平臺的信息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5.2   發展關鍵技術

相關企業要完善網絡信息安全機制,利用云計算平臺的高擴展性和靈活性,采用先進的監控技術對云平臺進行有效防護。

5.3   加強監督和管理

隨著云計算的發展,互聯網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用戶可以通過云計算在互聯網上處理龐大的數據,并獲取所需的信息。因此,相關企業必須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并提前制定相關對策,以及時有效地處理突發事件;同時,強化對日志的審查和管控,加大管理力度;在管理過程中,提高管理人員的管控能力和自身素質,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并優化云計算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互聯網服務。

6     結 語

云計算作為一種新型計算模式,信息安全是其至關重要的問題。另外,云計算具有可靠、通用、廉價、虛擬、拓展性強等特點,正在迅速普及和應用。云計算帶來的新興模式是繼互聯網之后軟件服務業的又一次變革,將對軟件服務業產生深遠影響,所以相關企業一定要做好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互聯網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范海健,陳夏裕,孫楊,等.智慧水務工控網絡信息安全方案的設計與研究[J].水利信息化,2020(3):20-24.

[2]鞏耀曉.廣電私有云計算平臺的安全防護體系建設[J].現代電視技術,2020(6):117-119.

[3]張恬.智慧城市信息安全路徑探析:從頂層架構設計、分領域實施到保障機制及效益分析[J].特區經濟,2020(5):74-76.

[4]溫春東,劉云華,佟玉超.大數據系統的安全體系建設[J].信息通信,2020(1):181-182.

[5]陳陟.云平臺信息安全整體保護技術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1):151.

[6]曾麗霞.云平臺信息安全整體保護技術分析[J].科技傳播,2017(6):84-85.

[7]吳文典.云平臺信息安全整體保護技術研究[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4(2):31-33.

[8]李程遠,范紅,李海濤,等.云平臺信息安全整體保護技術研究[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1(9):65-70.

平臺職稱論文范文第5篇

師生進行溝通的方式復雜多樣, 現代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尤為如此。高校師生溝通因針對的問題、范圍不同, 可以分為與學校管理人員的溝通和院系及班級師生溝通兩個層面, 不同的平面, 溝通的內容和方式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因而師生溝通平臺的建立形式也不盡相同。

1 與學校管理人員溝通平臺的建立

學生表達自己學生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時, 通常通過學生代表大會、校領導接待日、BBS論壇、高校校園廣播、校園刊物宣傳欄等不同的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1.1 學生會

學生會的全稱是學生代表大會, 它由各院系或班級學生干部代表學生就本校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的遇到的困難、問題進行討論或與學校管理人員進行交流溝通以求得到解決的過程, 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溝通方式。

學生代表大會下設宣傳部、學習部、文藝部、體育部、生活部、女工部、實踐部、辦公室等職能部門負責具體工作。學生代表們可以就涉及學校生活各個方面問題提出書面的建議 (如較為具體的執行實施方法) , 明確指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希望改善的方向。校學生代表大會可以將意見反饋到校方, 協助校方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學生代表大會為學生定期反映學生心聲提供了一條重要的渠道。

1.2 校領導接待日

校領導接待日制度是充分發揚民主, 廣泛聽取師生意見和建議以及時解決師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進一步提高學習工作的效率而制定的一種制度。

校領導接待日制度有利于營造民主、團結、和諧的學校氛圍, 使師生生活的困難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和解決。校領導接待日一般每周舉行一次, 有固定的接待時間地點, 接待方式和接待要求。對來訪師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有及時的處理和反饋機制, 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

1.3 高校BBS論壇

BBS, 全稱為Bulletin Board System (電子公告板) 或者Bulletin Board Service (公告板服務) , 是Internet上的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它提供一塊公共電子白板, 每個用戶都可以在上面書寫, 可發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種交互性強, 內容豐富的Internet電子信息服務系統。用戶在BBS站點上可以獲得各種信息服務, 發布信息, 進行討論, 聊天等等。像日常生活中的黑板報一樣, 論壇按不同的主題分為許多版塊, 版面的設立依據是大多數擁護的要求和喜好, 用戶可以閱讀別人關于某個主題的看法, 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帖到論壇中。一般來說, 論壇也提供郵件功能, 如果需要私下的交流, 也可以將想說的話直接發到某個人的電子信箱中。

在論壇中, 師生之間的交流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無需考慮自己的年齡、地位、外貌和健康狀況。參與討論的是師生可以處于一個平等的位置與他人進行交流或就任何問題與他人進行探討。在與“各方群雄”的爭辯中有利于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 開闊自己的視野, 同時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吐露出來, 起到心理疏導的作用。教育者通過BBS可以了解目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及對問題的看法, 從而做出有方向性的教育引導。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 北京大學的北大未名, 復旦大學的日月光華等都是比較優秀的BBS論壇, 也是師生溝通的一條特殊通道。目前, 部分高校的BBS已成為師生對話的熱點平臺, 亦成為高校教育管理者了解學生思想狀況的重要渠道。

1.4 高校校園廣播

校園廣播站幾乎是各大高校必備的傳播媒體, 是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其內容大多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發布的消息都與學生切身相關。校園廣播為師生溝通提供了一個方便而有效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校園廣播以點歌的形式發送對教師的祝福, 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擬寫為敘事或抒情散文的形式向教師表達。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可以以短信發送的方式發送到校園廣播站, 通過校園廣播這一媒介把學校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和建議反饋給學生。

2 學院師生溝通平臺的建立

高校師生的教學活動主要以院系班級為單位展開, 院系及班級的師生溝通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及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我國高校自1999年擴招后, 師生比發展越來越不平衡, 采用最直接和最傳統的面對面真誠而坦率的溝通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今日師生溝通的需要, 況且在某些環境下, 師生之間不便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因而, 在信息技術時代, 運用現代化的溝通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F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和普及為學校管理和師生交流開辟了新的平臺。在互聯網日益發展的今天, 電腦的普及, 網絡溝通成為一種新型的溝通方式。

2.1 開辟院系教學信息專欄

院系教學信息專欄時針對師生教與學之間互動設置的專欄。教學信息每學期更新一次, 在開課前一周公布。主要介紹:各班的基本情況, 如學生人數、已學課程;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學組長介紹教研室的師資情況, 教學科研特色和成就, 主講教員的學歷、教齡、教學特點。教師的聯系方式等, 以吸引學員對教研室和所學課程的興趣和關注;由主講教師說明本專業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教學大綱、教具、教學準備、教學特點等情況, 并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匿名征求學員對該門課程教學的要求和建議, 確定學生定期反饋教學信息等。教學專欄信息的設置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情感、融洽關系、反饋信息的良好形式。

2.2 開辟班級網頁

隨著班級規模的擴大班級網頁成為教師了解班級情況和學生狀況最便捷的途徑。班級網頁可以分為不同的區域, 如班級活動動態、班級博客日志、班級社區、網上娛樂、學生娛樂、學生園地等不同的板塊。

隨著社會的發展, 師生溝通的形式將日益多元和高效, 現代化的溝通方式也將提升師生溝通的效能和教育教學的效果。

摘要:目前高校師生1在溝通方面存在溝通方式單一、溝通效果不如意等問題, 甚至師生之間有溝通的意愿因缺乏有效的溝通平臺而無法表達, 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給教學管理帶來諸多不便。本文旨在探討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高校師生溝通的有效形式, 為高校師生溝通搭建溝通平臺以提升溝通的效能。

關鍵詞:高校,師生溝通,溝通方式

參考文獻

[1] 李爾.淺析利用現代化溝通方式提升師生溝通的效能[J].中國科技信息, 2005 (15) .

[2] 楊燕.溝通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1 (3) .

[3] 張書芬.關愛.賞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J].河北教育, 2006 (4) .

上一篇:質量職稱論文下一篇:職稱鑒定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