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級會計小論文范文

2023-03-12

中級會計小論文范文第1篇

一、客觀題命題規律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的命題規律解析具體而言:(1)2010年中級會計實務單項選擇題的知識點分布(見表2)。(2)單項選擇題的設計特點:一是題目的覆蓋面較2009年略有擴大,難度適中。2010年單項選擇題共設計了15個,每個1分,共計15分,涉及15章的內容,與2009年所涉及的14章相比略有擴大;在題目的設計上難度與2009年持平,較為明顯的表現是計算模式的單項選擇題所涉環節較少,沒有出現較為復雜的計算。表現在理論的測試中也無復雜的辨析過程,甚至個別題目與去年基本相同,如2009年測試的是存貨轉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差額所列入的科目確認,2010年則測試的是自用房產轉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差額的科目歸屬。二是理論辨析占主導,計算類題目大幅萎縮。2010年的試卷中單項選擇題有3個計算,12個理論辨析題,而2009年則是5個計算、10個理論題,2010年計算類題目僅占20%的份額,相比2009年進一步萎縮??梢?,單選題傾向于基礎理論測試。

(二)多項選擇題的命題規律解析具體而言:(1)2010年中級會計實務多項選擇題的知識點分布(見表3)。(2)多項選擇題的設計特點。多項選擇題以理論的理解及實務應用為主要測試點,對知識點的系統性、綜合性要求很高。一是甄別理論或實務操作的正誤成為多選題的主要模板,在多項選擇題的設計上,正誤判定是一個常見模式,較為規范的提問方式有:下列有關……的論斷中,正確的(或錯誤的)的是( )。這種提問方式,可以將書中所有的知識點或某特定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測試,具較強的綜合性和靈活性。2010年此類題目有四個,涉及金融資產重分類、可轉換公司債券會計處理、債務重組會計處理和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的正誤辨析;此類題目的份量占到了40%。二是注重對會計核算中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概念性的界定。2010年此類題目設計了3個,占了此類題目的30%。即土地使用權能否單獨認定為“無形資產”的業務界定、融資租賃界定標準的辨認擔保事項中預計負債的確認,這種題目的設計體現了基礎知識點的測試傾向,著力于基礎知識的辨析。③關注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的銜接關系。在多選題的選材內容上,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是一個常見的選材角度。2010年的題目中屬于此類模式的有合并范圍的界定、負債計量尺度的選擇和暫時性差異的辨認三個題目,此模式也是多選題的主導模式。

(三)判斷題的命題規律解析具體而百:(1)2010年中級會計實務判斷題的知識點分布(見表4)。(2)判斷題的設計特點:一是設計倒扣分值,解題存在一定風險。該類試題一般有10道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每小題判斷結果正確的得1分,判斷結果錯誤的扣0.5分,不判斷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類題最低得分為零分。對于并非十分有把握的判斷題。寧可不做,以免被倒扣分數。從歷年考試結果看,判斷題的得分率要比多項選擇題高一些,但一般不會超過單項選擇題的得分率。得分一般在7-10分之間,得分率約為85%左右。二是增大考試寬度,對非重點章節查缺補漏。該類試題的內容一般也會涉及教材多個章節,有時會在一些非重點章節出題,各小題一般為一個完整的句子,并不涉及計算。在整個試卷中起到圈面的作用。

(四)客觀題的常見考點具體而言:(1)《總論》選材。包括:可比性、謹慎性、重要性、實質重于形式的實務應用;資產、收入、利得和損失的確認;會計要素變動的實務認定。(2)《存貨》選材。包括:存貨入賬成本的推算,主要以單項選擇題中的計算模式測試,偶爾也以其入賬成本的構成因素角度進行測試,以多項選擇題為主要測試形式;存貨的期末計價主要以單項選擇題為測試題型;現金、存貨和固定資產盤盈、盤虧的對比處理。(3)《固定資產》選材。包括:固定資產在購買方式下入賬成本的計算,尤其是生產用動產設備購入環節增值稅的處理;固定資產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賬成本的計算、每期財務費用的計算及每期期初長期應付款的現值計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及債務重組方式下固定資產入賬成本的計算;固定資產盤盈、盤虧的會計處理原則,尤其是盤盈時按前期差額更正的會計處理原則;固定資產棄置費的會計處理原則;固定資產減值計提額及后續折舊額的計算,常以所得稅的結合作為題目設計的深化方式;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及折舊方法的復核所產生的指標修正屬于會計估計變更;固定資產改擴建后新原價的計算及后續折舊額的計算;固定資產出售時損益額的計算,尤其是生產用動產類固定資產出售環節增值稅的處理。(4)《投資性房地產》選材。包括:投資性房地產的界定;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會計處理原則;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計量模式轉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會計處理原則及關鍵核算指標的計算;公允價值計價的投資性房地產轉化為自用房地產或存貨時的會計處理原則,以及自用房地產或存貨轉換為以公允價值計價的投資性房地產時的會計處理原則;投資性房地產在處置時的損益額的計算。(5)《長期股權投資》選材。包括:同一控制下與非同一控制下長期股權投資入賬成本的計算;同一控制下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付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的沖抵順序;同一控制下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時資本公積的計算;非同一控制下購買日的確認標準;非同一控制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原則;成本法與權益法適用范圍的確認;成本法下收到現金股利時確認投資收益的會計處理;權益法下股權投資差額的會計處理;被投資方盈余或虧損時投資方的會計處理,尤其是在被投資方資產賬面口徑與公允口徑不一致時、被投資方的虧損使得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不足以抵補其承擔部分時以及被投資方先虧損后盈余時的會計處理;被投資方所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出現公允價值增值時投資方“資本公積”額的計算;應全面掌握成本法轉權益法時投資方的會計處理。(6)《無形資產》選材。包括:無形資產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賬成本的計算、每期財務費用的計算及每期期初長期應付款現值的計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及債務重組方式下無形資產入賬成本的計算;土地使用權的會計處理原則;無形資產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原則;開發階段有關支出資本化條件的確認;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確認原則;無形資產減值的提取和后續攤銷額的計算;無形資產出售時損益額的計算。(7)《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選材。包括:換入非貨幣性資產的入賬成本計算,以單項選擇題方式測試。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損益的計算,以單項選擇題方式測試。(8)《資產減值》選材及典型案例解析。包括:資產減值準則規范的資產及不納入資產減值準則規范的資產減值處理;可收回價值的確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減值計提及折舊、攤銷的會

計處理;資產組減值的會計處理;總部資產減值及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9)《金融資產》選材及典型案例解析。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關鍵指標的推算,一般以單項選擇題出現,重點計算最終出售時投資收益的計算和累計投資收益的推算;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入賬成本、每期投資收益、每期初攤余成本、轉化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形成的“資本公積”、最終出售時投資收益等指標的計算,一般以單項選擇題中會計指標的計算方式出現??晒┏鍪劢鹑谫Y產資產減值損失額、最終出售時投資收益額的計算,一般以單項選擇題中會計指標的計算方式出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原則,以多項選擇題的正誤判定方式測試。(10)《股份支付》選材。包括:權益工具結算的股份支付每期管理費用的計提、資本公積的余額推算及最終行權時“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的推算;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每期管理費用的計提、應付職工薪酬余額推算及等待期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推算。(11)《長期負債及借款費用》選材。包括:增值稅的抵扣憑證、運費和免稅農產品憑證的內扣進項稅比例、視同銷售與不予抵扣的業務區分及會計分錄、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時消費稅與加工物資成本的關系確認;應付債券中每期利息費用的計算、每期期初債券本金的計算及可轉換公司債券中負債與權益的劃分、轉股前利息費用的推算以及轉股時資本公積的計算,此數據鏈條在客觀題中通常以計算模式出現;各項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的界定;開始資本化日、停止資本化日及暫停資本化的認定原則;專門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的計算;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的計算;既有專門借款又有一般借款方式下利息費用資本化的計算;融資租賃的確認原則;經營租賃時租賃雙方損益的計算方法;融資租賃下承租方租入固定資產入賬成本的計算;融資租賃下承租方未確認融資費用的分攤方法;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處理。(12)《債務重組》選材。包括:非現金資產抵債方式下債務人的重組收益及非現金資產轉讓損益的計算,以單項選擇題為測試方式;非現金資產抵債方式下債權人的重組損失及換人非現金資產入賬成本的計算,以單項選擇題為測試方式;債轉股方式下債務人重組收益及股本溢價的計算和債權人重組損失及投資入賬成本的計算;修改償債條件方式下(包括不存在或有條件和存在或有條件兩種情況)債務人重組收益及新的應付賬款入賬額的計算和債權人重組損失及新的應收賬款的計算。(13)《或有事項》選材。包括:或有事項的確認條件,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預計負債金額的確認及費用的歸屬方向,以單項選擇題為測試角度;或有負債及或有資產的披露原則,以多項選擇題為測試角度;待執行合同變為虧損合同的會計處理,以多項選擇題為測試角度。(14)《收入》選材。包括: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條件、提供勞務收入的確認條件、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確認條件以及建造合同收入的確認條件的比較,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現金折扣、商業折扣、銷貨折讓及銷售退回的會計處理對比,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代銷方式、預收款方式、分期收款方式、附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方式、售后回購方式、以及以舊換新方式下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原則及關鍵指標的計算。理論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計算以單項選擇題方式測試;無法可靠估計相關要素時勞務收入的確認方法及賬務處理,理論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計算以單項選擇題方式測試;同時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時收入的確認原則及賬務處理,理論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計算以單項選擇題方式測試;特殊勞務收入的確認條件對比,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不列入合同成本的費用確認,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建造合同收入在完工百分比法下各項收入、支出指標的計算,以單項選擇題方式測試;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的業務范圍界定,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期間費用的歸屬認定,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15)《所得稅》選材。包括:暫時性差異的類別確認,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及“所得稅費用”等三個關鍵指標的計算,以單項選擇題中的計算方式測試;某時點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推算,尤其是在改變稅率的情況下,以單項選擇題中的計算方式測試。(16)《外幣業務》選材。包括:外幣賬戶期末匯兌損益的計算;外幣報表折算匯率的選擇。(17)《會計政策變更》選材。包括:會計政策變更與會計估計變更的界定,以多項選擇題為測試方式;追溯調整法下會計政策變更及前期差錯更正時盈余公積及未分配利潤指標的推算,以單項選擇題方式測試;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及前期差錯更正的報表附注披露,以多項選擇題方式測試。(18)《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選材。包括:調整事項與非調整事項的辨認,以多項選擇題為測試角度;調整事項中所得稅費用、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的推算,以單項選擇題方式測試。(19)《財務報表》選材。包括: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預付賬款”、“存貨”、“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應收款”、“長期待攤費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開發支出”的編制方法;現金流量表中關鍵項目的填寫。采用對號入座的認定方法填列經營活動中“其他收入”項、“支付給職工的現金支出”項、“支付的各項稅費”項和“其他支出”項;投資活動中“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項、“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項、“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收到的現金凈額”項和“投資支付的現金”項;籌資活動中“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項、“借款收到的現金”項、“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項、“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出的現金”項,理論測試方式以多項選擇題為主,計算測試方式以單項選擇題為主;合并范圍的確認;合并報表中關鍵抵銷分錄的編制。(20)《預算會計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選材。包括:預算會計體系的構成;預算會計要素的界定;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要素界定;事業單位收入、支出的基礎會計核算;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

二、計算分析題的命題規律解析

(一)2010年中級會計實務計算題的知識點分布具體如表5所示。

(二)2010年計算分析題的設計特征具體而言:(1)難度適中。2010年設計了或有事項結合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題。其難度與課本上的例題相當,甚至比書上個別例題還簡單,另一個測試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也僅從基礎知識的程度進行數據的設計和會計分錄的編制,其難度相當于授課用題。(2)所涉知識點通常局限于一章或一個完整的計算體系。歷年來會計師考試在計算題的選材上很少出現跨章情況,2010年的卷面上兩個題目,一個是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章節;一個是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屬于長期股權投資章節。用一個題目涵蓋一個完整的計算體系是這兩個題目的設計特征。

(三)計算題常見設計模式

金融資產專題。以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為設計對象,以其取得成本的計算、后續持有收益的計量、期末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最終處置損益的計算為設計鏈條,間或金融資產的重分類和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權益法的會計核算。

[典型案例1]甲公司、乙公司2007年度和2008年度的有關交易或事項如下:

(1)2007年6月2日,乙公司欠安達公司4600萬元貨款到期,因現金流量短缺無法償付。當日,安達公司以3000萬元的價格將該債權出售甲公司,6月2日,甲公司與乙公司就該債權債務達成協議,協議規定:乙公司以一棟房產償還所欠債務的60%;余款延期至2007年11月2日償還,延期還款期間不計利息,協議于當日生效,前述房產的相關資料如下:乙公司用作償債的房產于2000年12月取得并使用,原價為1800萬元,原預計使用2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07年6月2日,甲公司和乙公司辦理了該房產的所有權轉移手續。當日,該房產的公允價值為2000萬元;甲公司將自乙公司取得的房產作為管理部門的辦公用房,預計尚可使用13.5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07年11月2日,乙公司以銀行借款償付所欠甲公司剩余債務;

(2)2007年6月12日,經乙公司股東會同意,甲公司與乙公司的股東丙公司簽訂股東轉讓協議,有關資料如下:以經有資質的評估公司評估后的2007年6月20日乙公司經資產的評估價值為基礎,甲公司以3800萬元的價格取得乙公司15%的股權;該協議于6月26日分別經甲公司、丙公司股東會批準,7月1日,甲公司向丙公司支付了全部價款,并于當日辦理了乙公司的股權變更手續;甲公司取得乙公司15%股權后,要求乙公司對其董事會進行改選。2007年7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派出一名董事;2007年7月1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2000萬元,除下列資產外(見表6)。其他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格相同:

(3)2007年7至12月,乙公司實現凈利潤1200萬元。除實現凈利潤外,乙公司于2007年8月購入某公司股票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實際成本為650萬元,至2007年12月31日尚未出售,公允價值為950萬元。2008年1至6月,乙公司實現凈利潤1600萬元,上年末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至6月30日未予出售,公允價值為910萬元。

(4)2008年5月10日,經乙公司股東同意,甲公司與乙公司的股東丁公司簽訂協議,購買丁公司持有的乙公司40%股權,2008年5月28日,該協議分別經甲公司、丁公司股東會批準。相關資料如下:甲公司以一宗土地使用權和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作為對價。2008年7月1日,甲公司和丁公司辦理完成了土地使用權變更手續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變更登記手續。上述資產在2008年7月1日的賬面價值及公允價值見表7和表8(單位:萬元);2008年7月1日,甲公司對乙公司董事會進行改組。乙公司改組后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甲公司派出5名。乙公司章程規定,其財務和經營決策由董事會半數以上(含半數)成員通過即可付諸實施;2008年7月1日,乙公司可辯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30000萬元。

(5)其他有關資料:本題不考慮所得稅及其他稅費影響;本題假定甲公司與安達公司、丙公司丁公司均不存在關聯方關系;在甲公司取得對乙公司投資后,乙公司未曾分派現金股利;本題中甲公司、乙公司均按年度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本題假定乙公司在債務重組后按照未來支付金額計量重組后債務,不考慮折現因素。

要求:

(1)就資料(1)所述的交易或事項,分別編制甲公司、乙公司2007年與該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會計分錄。

(2)就資料(2)與(3)所述的交易或事項:編制甲公司應取得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判斷該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的核算方法,并說明理由;計算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2007年應確認的投資收益、該項長期股權投資2007年12月31日的賬面價值,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計算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2008年1至6月應確認的投資收益、該項長期股權投資2008年6月30日的賬面價值,并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3)就資料(4)所述的交易或事項,編制甲公司取得乙公司40%長期股權投資并形成企業合并時的相關會計分錄。

(4)計算甲公司在編制購買日合并財務報表時因購買乙公司應確認的商譽。

[答案及解析]

(1)就資料(1)所述的交易或事項,分別編制甲公司、乙公司2007年與該交易或事項相關的會計分錄(單位:萬元,下同)。

甲公司的會計分錄:

2007年6月2日

借:應收賬款

4600

貸:銀行存款

3000

壞賬準備

1600

借:固定資產

2000

應收賬款

1840(4600×40%)

壞賬準備

1600

貸:應收賬款

4600

資產減值損失

840

2007年11月2日

借:銀行存款

1840

貸:應收賬款

1840

2007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74.07(2000÷13.5÷12×6)

貸:累計折舊

74.07

乙公司的會計分錄:

2007年6月2日

借:應付賬款——安達公司

4600

貸:應付賬款——甲公司

4600

借:固定資產清理

1215

累計折舊

585(1800÷20×6.5)

貸:固定資產

1800

借:應付賬款——甲公司

4600

貸:應付賬款

1840

固定資產清理

1215

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760(4600-2000-1840)

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785(2000-1215)

2007年11月2日

借:應付賬款

1840

貸:銀行存款

1840

(2)就資料(2)與(3)所述的交易或事項:

①編制甲公司應取得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判斷該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的核算方法,并說明理由。

長期股權投資應采用權益法核算,因為甲公司取得股權后,要求乙公司對其董事會進行改選,且向乙公司董事會派出一名董事,對乙公司應具有重大影響。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3800

貸:銀行存款

3800

初始投資成本3800萬元大于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2000×15%=3300萬元,不需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②2007年末:

乙公司調整后的凈利潤=1200-(3200÷8-2000÷10)÷2-(1800÷5-1200÷6)÷2=1020(萬元),甲公司2007年應確認的投資收益=1020×15%=-152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53

貸:投資收益

153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45[(950-650)×15%]

貸:資本公積

45

長期股權投資2007年末的賬面價值=3800+153+45=3998(萬元)

③2008年6月30日:

乙公司調整后的凈利潤=1600-(3200÷8-2000+10)÷2-(1800÷5-1200÷6)÷2=1420(萬元),甲公司2008年1~6月應確認的投資收益=1420×15%=213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13

貸:投資收益

213

借:資本公積

6[(910-950)×15%=-6]

貸: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6

長期股權投資2008年6月30日的賬面價值=3998+213-6=4205(萬元)

(3)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14200(13000+1200)

累計攤銷

1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

貸:無形資產

8000

營業外收入

6000(13000-7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800

——公允價值變動

200

投資收益

400(1200-800)

購買日長期股權投資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需要進行追溯調整:

調整2007年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

38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3800

借:盈余公積

15.3(153×1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37.7(153×90%)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53

借:資本公積

45

貸: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45

調整2008年

借:投資收益

213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13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6

貸:資本公積

6

(4)計算甲公司在編制購買日合并財務報表時因購買乙公司應確認的商譽。

初始投資產生的商譽=3800-22000×15%=500(萬元)

追加投資時產生的商譽=14200-30000×40%=2200(萬元)

購買日因購買乙公司應確認的商譽=500+2200=2700(萬元)

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及資產減值、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專題

以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或債務重組為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等非現金資產的取得渠道,以資產減值結合非現金資產的后續計量為設計平臺,間或投資性房地產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相互轉化的會計核算。

[典型案例2]甲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所得稅率為33%,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15%提取,其中法定盈余公積的提取比例為10%,任意盈余公積為5%。甲公司每年實現稅前會計利潤800萬元。每年的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為4月16日。

(1)甲公司2001年9月1日賒銷商品一批給丙公司,該商品的賬面成本為2800萬元,售價為3000萬元,增值稅率為17%,消費稅率為10%,丙公司因資金困難無法按時償付此債權,雙方約定執行債務重組,有關條款如下:首先豁免20萬元的債務;以丙公司生產的A設備來抵債,該商品賬面成本為1800萬元,公允售價為2000萬元,增值稅率為17%,甲公司取得后作為固定資產使用,假定增值稅不允許抵扣。設備于2001年12月1日辦妥了財產轉移手續;余款約定延期兩年支付,如果2003年丙公司的營業利潤達到200萬元,則丙公司需追加償付5萬元;甲公司于2001年12月18日辦妥了債務解除手續;丙公司在2003年實現營業利潤230萬元。

(2)甲公司將債務重組獲取的設備用于銷售部門,預計凈殘值為10萬元,會計上采用5年期直線法折舊口徑,稅務上的折舊口徑為10年期直線折舊。2003年末該設備的可收回價值為1210萬元,2005年末的可收回價值為450萬元。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始終未變。

(3)甲公司于2006年6月1日將A設備與丁公司的專利權進行交換,轉換當時該設備的公允價值為288萬元。丁公司專利權的賬面余額為33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40萬元,公允價值為300萬元,轉讓無形資產的營業稅率為5%,雙方約定由甲公司另行支付補價12萬元。財產交換手續于6月1日全部辦妥,交易雙方均未改變資產的用途。該交易具有商業實質。

(4)甲公司對換入的專利權按4年期攤銷其價值,假定稅務上認可此無形資產的入賬口徑但攤銷期限采用6年期標準。

(5)2007年2月14日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甲公司2006年報告時發現上述專利權自取得后一直未作攤銷,提醒甲公司作出差錯更正。

根據上述資料,完成如下業務的會計處理:甲公司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甲公司2003~2005年設備折舊及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甲公司2003-2005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甲公司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答案及解析]

(1)甲公司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單位:萬元,下同)

2001年12月18日債務重組時

借:固定資產

2340

營業外支出

20

應收賬款

1150

貸:應收賬款

3510

2003年收回余額時

借:銀行存款

1155

貸:應收賬款

1150

營業外支出

5

(2)甲公司2003~2005年設備折舊及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

2003年的折舊處理

借:銷售費用

466

貸:累計折舊

466

2003年計提減值準備198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198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198

2004年、2005年的折舊處理

借:銷售費用

400

貸:累計折舊

400

2005年末該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410萬元而其可收回價值為450萬元,說明其賬面價值有所恢復,但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的價值一旦貶值不得恢復,所以2005年末應不作調整。

(3)甲公司2003~2005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

2003年的所得稅處理

借:所得稅

264

遞延所得稅資產[(233+198)×33%]

142.23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800+233+198)×33%]406.23

2004年的所得稅處理

借:所得稅

264

遞延所得稅資產(167×33%)

55.11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800+167)×33%]

319.11

2005年的所得稅處理同2004年。

(4)甲公司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甲公司換入專利權的入賬成本=288+12=300(萬元);

甲公司本應于2006年攤銷無形資產價值43.75萬元(300÷4×7÷12):

甲公司在2007年作如下差錯更正: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3.75

貸:累計攤銷

43.75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300+6×7÷12×33%)

9.6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9.62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300+4×7÷12-300÷6×7÷12)×33%]

4.8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81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9.3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9.3125

借: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2.93125

——任意盈余公積

1.46562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396875

負債與借款費用專題

以長期負債的借款費用資本化為設計平臺,結合外幣業務和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

[典型案例3]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所得稅率為25%,2008年~2011年發生如下業務:

(1)甲公司以出包方式籌建某生產線,出于工程資金需要于2008年1月1日借入一筆長期借款1500萬元,年利率為6%,期限為4年,每年末付息,到期還本。甲公司將閑置的專門借款資金用于國債投資,月收益率為2‰。工程于2008年6月1日正式開工,相關資產支出如表9所示。

(2)2009年初,甲公司以1010萬元的價格發行面值為1000萬元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票面利率為8%,期限為3年,所籌資金未指定用途。甲公司委托M證券公司代為發行此債券,M公司收取發行價格的3%的發行費用。經計算該債券的實際利率為8.17%。2009年2月1日甲公司又從銀行貸款600萬元,年利率為5%,期限為3年,每年2月1日付息,到期還本。該借款屬于一般借款。當生產線專門借款用完后以上述兩筆借款資金補足。2009年有關工程的支出如表10。

工程于10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于11月2日驗收合格,12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根據上述資料,完成如下業務的會計處理:甲公司2008年專門借款利息費用的會計處理;甲公司2009年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甲公司2010年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計算甲公司工程完工時固定資產的入賬成本。

[答案及解析]

(1)甲公司2008年專門借款利息費用的會計處理如下:

開始資本化日為2008年6月1日;

截止資本化日為2010年10月31日;

2008年借款費用資本化期間為6月1日~12月31日;

2008年資本化期間專門借款利息總額=1500×6%×7÷12=52.5(萬元);

2008年資本化期間閑置資金創造的收益=1400×2‰×3+1200×2‰×2+1050×2‰×1+1000×2‰1=17.3(萬元);

2008年專門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額=52.5-17.3=35.2(萬元)。

2008年非資本化期間專門借款借款利息總額=1500×6%×5÷12=37.5(萬元);

2008年非資本化期間專門借款閑置資金創造的收益=1500×2‰×5=15(萬元);

2008年非資本化期間形成的財務費用=37.5-15=22.5(萬元);

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下同):

借:在建工程

35.2

財務費用

22.5

應收利息(17.3+15)32.3

貸:應付利息

90

(2)甲公司2009年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如下:

專門借款費用在當年資本化期間的利息費用總額=1500×6%×8÷12=60(萬元);

專門借款費用在當年創造的閑置資金收益=1000×2‰×2+600×2‰×4=8.8(萬元)。

專門借款費用在當年利息費用資本化額60-8.8=51.2(萬元);

一般借款費用當年加權平均利率=(979.7×8.17%+600×5%×11÷12)÷(979.7+600×11÷12)×100%≈7.03%;

一般借款針對的資本支出的加權平均數=300×2÷12+270×1÷12=72.5(萬元);

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額=72.5×7.03%≈5.1(萬元);

2009年利息費用資本化總額=51.2+5.1=56.3(萬元)。

專門借款利息費用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1.2

應收利息

8.8

財務費用

30

貸:應付利息

90

一般借款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5.1

財務費用102.44(979.7×8.17%+600×5%×11÷12-5.1)

貸:應付債券——應計利息80

——利息調整0.04(979.7×8.17%-80)

應付利息

27.5(600×5%×11÷12)

(3)甲公司2010年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如下:

專門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額=1500×6%×10÷12=75(萬元);

兩筆一般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979.7×(1+8.17%)×8.17%+600×5%]÷[979.7×(1+8.17%)+600]×100%≈7.02%;

一般借款針對的資本支出的加權平均數=570×10÷12+100×9÷12+300×7÷12+150×1÷12=737.5(萬元);

一般借款利息費用資本化額=7375×7.02%=51.77(萬元);

2010年利息費用資本化總額=75+51.77=126.77(萬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在建工程

126.77

財務費用

79.81

貸:應付債券——應計利息

80

——利息調整658(979.7×108.17%×8.17%-80)

應付利息

120(600×5%+1500×6%)

(4)甲公司工程完工時固定資產的入賬成本=(100+200+150+50)+(400+900+270)+(100+300+150)+(35.2+51.2+5.1+126.77)=2838.27(萬元)

收入結合報表專題。以多項特殊商品銷售業務、跨年度勞務收入和建造合同收入為設計,結合利潤表或資產負債表若干報表項目編制的會計核算。

[典型案例4]天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達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于增值稅稅率為17%,商品銷售價格中均不含增值稅額。按每筆銷售分別結轉銷售成本。天達公司銷售商品、零配件及提供勞務均為主營業務。假定除增值稅、所得稅外無其他稅費。

天達公司:2007年9月發生的經濟業務如下:

(1)與B公司簽訂協議,委托其代銷商品一批。根據代銷協議,B公司按代銷商品協議價的5%收取手續費,并直接從代銷款中扣除。該批商品的協議價為5萬元,實際成本為3.6萬元,商品已運往B公司。本月末收到B公司開來的代銷清單,列明已售出該批商品的50%;同時收到已售出代銷商品的代銷款(已扣除手續費)。

(2)與c公司簽訂一項設備安裝合同:該設備安裝期為兩個月,合同總價款為3萬元,分兩次收取。本月末收到第一筆價款1萬

元,并存入銀行:按合同約定,安裝工程完成日收取剩余的款項。至本月末,已實際發生安裝成本1.2萬元(假定均為安裝人員工資);

(3)向D公司銷售一件特定商品。合同規定,該件商品須單獨設計制造,總價款35萬元,自合同簽訂日起兩個月內交貨。D公司已預付全部價款。至本月末,該商品尚未完工,已發生生產成本15萬元(其中生產人員工資5萬元,原材料10萬元)。

(4)向E公司銷售一批零配件。該批零配件的銷售價格為100萬元,實際成本為80萬元。增值稅專用發票及提貨單已交給E公司。E公司已開出承兌的商業匯票,該商業匯票期限為三個月,到期日為12月10日。E公司因受場地限制,推遲到下月23日提貨。

(5)與H公司簽訂一項設備維修服務協議。本月末,該維修服務完成并經H公司驗收合格,同時收到H公司按協議支付的勞務款50萬元,天達公司為完成該項維修服務,發生相關費用10.4萬元(假定均為維修人員工資)。

(6)M公司退回2006年12月28購買的商品一批,該批商品的銷售價格為6萬元,實際成本為4.7萬元。該批商品的銷售收入已在售出時確認,但款項尚未收取。經查明,退貨理由符合原合同約定。本月末已辦妥退貨手續并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

(7)計算本月應交所得稅。假定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本期除題中條件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其他相關資料:

除上述經濟業務外,天達公司登記9月份發生的其他收、支類賬戶發生額如表12所示。

要求:

(1)編制天達公司上述相關的會計分錄。

(2)編制天達公司9月份的利潤表(見表13)。(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答案及解析]

(1)天達公司上述相關的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下同):

①借:發出商品

3.6

貸:庫存商品

3.6

借:銀行存款

2.8

銷售費用

0.125

貸:主營業務收入

2.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0.425

借:主營業務成本

1.8

貸:發出商品

1.8

②借:銀行存款

1

貸:預收賬款(或應收賬款)

1

借:勞務成本

1.2

貸:應付職工薪酬

1.2

③借:銀行存款

35

貸:預收賬款

35

借:生產成本

15

貸:應付職工薪酬

5

原材料

10

④借:應收票據

117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

貸:庫存商品

80

⑤借:銀行存款

50

貸:主營業務收入(50÷1.17)

42.7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42.74×17%)7.26

借:勞務成本

10.4

貸:應付職工薪酬

10.4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4

貸:勞務成本

10.4.

⑥借:主營業務收入

6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02

貸:應收賬款——甲公司

7.02

借:庫存商品

4.7

貸:主營業務成本

4.7

⑦當月的應稅所得=48.615+4+13=65.615(萬元);

當月的應交所得稅=65.615×33%=21.65295(萬元);

當月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額=13×33%=4.29(萬元);

當月的所得稅費用=21.65295-4.29=17.3629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17.36295

遞延所得稅資產

4.29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1.65295

(2)天達公司9月份的利潤表見表14:

(未完待續)

中級會計小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問題;改革建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深入,全球的經濟形成了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這樣的經濟格局給中國的經濟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通過各種經濟措施來提升中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會計作為經濟活動的通用語言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經濟全球化不僅推動國內經濟結構的變化,同時也推動了國內會計的國際化發展。這不僅僅局限在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接軌,同時也應該體現在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國際化上。本文重點討論高校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改革中國際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中級財務會計是財務會計中的一部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基礎會計的進一步闡述,又為會計以及財務管理專業后續課程如財務管理、管理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審計等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級財務會計自身具備的承接和輻射作用使其成為各大高校會計以及財務專業的重點課程。因此,將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同國際型、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進行結合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特點

(一)內容多,難度大。

中級財務會計是財務會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學生未來就業的重要技能,其教學內容自然比較多,中級財務會計涵蓋了資金運動的全過程,對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會計基本要素進行核算,同時還要編制財務報表,并對會計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進行處理,僅僅是內容的豐富就讓學生望而生畏。但是目前許多高校在開設這門課程的課時卻比較少,這就要求老師在短時間內精煉的講完所有的知識并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融會貫通。

中級財務會計除了內容多,其自身的難度也是很大的。其中在金融資產部分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以及“長期股權投資”計量與處置就已經會讓學生們“蒙頭轉向”了,更何況還有未來需要填制的各種財務會計報表,這些都足以證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是相對較為難學的。

(二)實操性強。

中級財務會計以財務會計理論為指導,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對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監督的實際操作能力,強調學以致用。日常會計工作的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成本費用、銷售、利潤及利潤分配以及處理程序跟中級財務會計講授的內容基本一致,也說明了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很強。中級財務會計對實操的要求讓這門課程與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聯系緊密,因此也要求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與要隨著會計準則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和調整。

二、以應用為導向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一)課時少。

中級財務會計所學的內容多并且難度較大,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但是目前學校在設置中財課程時的課時較少,老師為了上課抓緊進度也只能較快上課速度。我們學院目前中級財務會計分為兩個部分,大二上學期學習中級財務會計的上半部分,大二下學期則是學習中級財務會計的下半部分,每個學期中級財務會計的課時維持在64學時左右,除去節假日、教師因公出差等特殊原因,每個學期的課時也基本是在50到60個課時之間。這樣的課時數對于中級財務會計的學習明顯較少。

(二)課程銜接與配合設置問題。

除去課時少的問題,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學院在設置會計基礎時一般集中在大一下學期,而大二上學期就設置了中級財務會計,并且緊接著就會設置中級財務會計(下)以及之后的高級財務會計等專業課,這種遞進的課程設置已經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現問題,就是學生不能融會貫通的掌握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每次開課都要重新的強調一些會計的基礎知識。此外就是相關學科的配合問題,中級財務會計中會涉及到一些管理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這就出現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配合出現問題。

(三)課程設置的實踐性不強。

中級財務會計作為一門重要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監督的實際操作能力,強調的是對知識的充分運用。所以,課程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學校開設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基本上還是以理論為主,在課堂上還是單方面的由老師主講,學生只是在下面做筆記,局限于課堂之后也會打消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并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無法從實質上去提升實操能力。這也是高校畢業生與社會崗位需求存在脫節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應用為導向看到了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未來的教學改革中應該實現理論與實踐并重,除了增加課程的學時之外還要看到學時之外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

1.以理論教學為基礎。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學生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是一切實踐活動實現的前提??梢酝ㄟ^提升專業教師的自身素質以及教學水平來提高課堂內的理論教學質量,近些年“雙師型”教師是許多高校比較推崇的,即教師在授課之外要對自己所授課程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比如在企業有過相應的會計經驗。此外,學校還應該組織老師到相關專業的高等學府進行交流,不斷完善本校的教學機制。有過歷練和眼界的老師才能把課講的生動,講的透徹,才能讓學生隨時了解會計專業的最新動態。

2.完善實驗設施。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完善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安排學生進行會計實用軟件和會計業務沙盤模型操練,在模擬的公司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會計崗位角色進行相應的經濟業務處理,既能讓學生盡快的掌握中財知識,又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加強學生處理經濟業務的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學院在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要盡可能的多聯系一些企業使其成為自身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臺,也能夠讓學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給公司留下好印象,甚至在畢業之時留在實習的企業,進而提升學院甚至是學校的知名度,還能讓學生在畢業之時不至于脫離社會太久,跟不上社會崗位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3.主動尋找企業實習,增加課外學時。

在理論教學原有的課時基礎上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除了校內實驗室的實踐之外,還要讓學生走出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公司參加實習,也可以依托學院進入學院的實習基地,讓學生感受到公司的財務環境,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快的進入到職業角色中,也能提升他們的競爭意識。

4.改革學科考核機制。

在前者的建立基礎上,改革期末的考核方式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張普通的試卷想要涵蓋中級財務會計的全部知識點顯然是不可能的?,F有的傳統考核模式60分便是及格,這就讓不少的學生存著一種僥幸心理,即過60就可以了,考試前的突擊就可以了。但是成績并不是中財授課的最終目的。建議除了試卷的理論考核部分加入相應的實際應用能力考核部分。兩部分的成績各占一半,再加上平時的課堂成績,綜合評定學生這學期的中級財務會計是否學的過關。

三、會計教育國際化環境下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

會計教育國際化是隨著會計國際化發展而來,會計教育國際化一方面適應了我國會計準則逐步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前提條件。新型的國際會計人才就是要培養“國際化、高素質、應用型”的復合型人才,這一理念已經被國內廣大高校所接受。理念確定之后就是國際化的會計教育模式的建立即國際化會計課程體系改革,也就是要以專業學科為基礎,增加通識類的課程(如戰略管理、市場營銷、商業法律等)設置比重,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未來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要能夠順應這種會計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在國外的許多大學中,老師會在上百人的大教室中進行授課,之后學生會分成小班參加輔導課,這時老師會帶領學生復習大課中的知識,解答學生在作業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從學生之間的討論或辯駁中重新獲得對知識的認可程度,而老師在這中間充當的僅僅是一個啟發與引領的作用。中級財務會計的課程改革中可以借鑒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采用啟發性的教育,課堂之上講授一定的知識,通過課外的一些創造性作業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由老師組織,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理解,對于未來學生的就業以及升學以后的科研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重視中級財務會計的教材建設,教材是學生繼老師之后獲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教材的編寫必須與時俱進,尤其是國內大部分的中財教材都要根據相應的會計準則進行編制,因此,當會計準則發生變化時,教材上相應的會計準則以及會計準則對應下的賬務處理都必須作出調整。隨著會計準則的國際化,中級財務會計教材也要向國際化看齊,除了要結合國內的經濟實情還要深刻理解國外的相關教材編制中的邏輯性、思維方式、文化內涵,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和先進性,進而調整我們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讓國內外的中財教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除了教學方法和教材改革的國際化之外,中級財務會計在會計國際化大發展的環境下可以采用雙語教學來實現中財的國際化變革。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會計準則逐漸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2006年中國在原來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基礎上發布了39項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中對會計的六大要素的定義已經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會計國際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我國目前的理論研究大多是引入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其理論研究相對完善,閱讀與本專業有關的外文文獻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學習內容。采用雙語教學既可以適應這種國際大環境又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中級財務會計會是大部分學生未來就業的竅門磚,采用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提升英語能力,盡早適應會計國際化的要求。在專業技能之外能夠說好一口流利的英語也是未來就業中的一大優勢。目前,有一些高校已經實行這種模式,對于會計與財務專業的主干課程基本都采取全英教材,比如浙江大學開展的就是全英的專業課教學。借鑒這種模式,采用全英的中財教材,輔以老師課上的中文解讀及授課。這一措施開始實施時難度相對較大,因為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可以先挑選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采用小班實驗教學,同時加強其他學生的英語教育,最終普及到整個專業。通過這一措施來提升學生的未來價值,更好的服務于公司企業以及社會。

結論:

在會計國際化的背景下,以應用為導向去看待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求各大高校在改革的過程中既要掌握學科特點,又要看清未來的國際形勢,在改革中不斷的發展與增進,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與應用這門核心的專業課程。

參考文獻

[1]薛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改革探索[J].財會通訊,2011(33).

[2]侯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商業經濟,2012(11)

[3]張巍,姚暉.對新會計準則體系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1).

[4]田園.《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3(5).

[5]黃靜.中級財務會計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4(4).

[6]薛梅.會計準則國際化分析[J].財務會計,2013,11(下)28-29.

[7]葛家澍.財務會計定義的經濟學解讀[J].會計研究,2013,6,3-9.

[8]何永利,李高波.基于國際財務報表列報改革背景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會計師2013(8).

[9]卜麗雅.高校會計教學引入國際職業資格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國際會計方向班教學實踐為例[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10]楊春鳳.會計學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研究——以《中級財務會計》為例[J].科技視界,2014,10.

[11]何玉潤,李曉慧.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美國十所高校會計學教育的實地調研.會計研究,2013(4).

[12]王丹舟,鄭婕穎.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本科創新實踐——基于CIMA實踐的調查分析.財會通訊,2012(4上).

作者簡介:周茂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學院副教授、會計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博士。

中級會計小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問題;改革建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深入,全球的經濟形成了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這樣的經濟格局給中國的經濟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與挑戰,通過各種經濟措施來提升中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會計作為經濟活動的通用語言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經濟全球化不僅推動國內經濟結構的變化,同時也推動了國內會計的國際化發展。這不僅僅局限在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接軌,同時也應該體現在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國際化上。本文重點討論高校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改革中國際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中級財務會計是財務會計中的一部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基礎會計的進一步闡述,又為會計以及財務管理專業后續課程如財務管理、管理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審計等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級財務會計自身具備的承接和輻射作用使其成為各大高校會計以及財務專業的重點課程。因此,將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同國際型、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進行結合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特點

(一)內容多,難度大。

中級財務會計是財務會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學生未來就業的重要技能,其教學內容自然比較多,中級財務會計涵蓋了資金運動的全過程,對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會計基本要素進行核算,同時還要編制財務報表,并對會計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進行處理,僅僅是內容的豐富就讓學生望而生畏。但是目前許多高校在開設這門課程的課時卻比較少,這就要求老師在短時間內精煉的講完所有的知識并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融會貫通。

中級財務會計除了內容多,其自身的難度也是很大的。其中在金融資產部分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以及“長期股權投資”計量與處置就已經會讓學生們“蒙頭轉向”了,更何況還有未來需要填制的各種財務會計報表,這些都足以證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是相對較為難學的。

(二)實操性強。

中級財務會計以財務會計理論為指導,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對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監督的實際操作能力,強調學以致用。日常會計工作的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成本費用、銷售、利潤及利潤分配以及處理程序跟中級財務會計講授的內容基本一致,也說明了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很強。中級財務會計對實操的要求讓這門課程與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聯系緊密,因此也要求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與要隨著會計準則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和調整。

二、以應用為導向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

(一)課時少。

中級財務會計所學的內容多并且難度較大,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但是目前學校在設置中財課程時的課時較少,老師為了上課抓緊進度也只能較快上課速度。我們學院目前中級財務會計分為兩個部分,大二上學期學習中級財務會計的上半部分,大二下學期則是學習中級財務會計的下半部分,每個學期中級財務會計的課時維持在64學時左右,除去節假日、教師因公出差等特殊原因,每個學期的課時也基本是在50到60個課時之間。這樣的課時數對于中級財務會計的學習明顯較少。

(二)課程銜接與配合設置問題。

除去課時少的問題,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學院在設置會計基礎時一般集中在大一下學期,而大二上學期就設置了中級財務會計,并且緊接著就會設置中級財務會計(下)以及之后的高級財務會計等專業課,這種遞進的課程設置已經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現問題,就是學生不能融會貫通的掌握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每次開課都要重新的強調一些會計的基礎知識。此外就是相關學科的配合問題,中級財務會計中會涉及到一些管理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這就出現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配合出現問題。

(三)課程設置的實踐性不強。

中級財務會計作為一門重要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監督的實際操作能力,強調的是對知識的充分運用。所以,課程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學校開設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基本上還是以理論為主,在課堂上還是單方面的由老師主講,學生只是在下面做筆記,局限于課堂之后也會打消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并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無法從實質上去提升實操能力。這也是高校畢業生與社會崗位需求存在脫節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應用為導向看到了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在未來的教學改革中應該實現理論與實踐并重,除了增加課程的學時之外還要看到學時之外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

1.以理論教學為基礎。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學生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是一切實踐活動實現的前提??梢酝ㄟ^提升專業教師的自身素質以及教學水平來提高課堂內的理論教學質量,近些年“雙師型”教師是許多高校比較推崇的,即教師在授課之外要對自己所授課程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比如在企業有過相應的會計經驗。此外,學校還應該組織老師到相關專業的高等學府進行交流,不斷完善本校的教學機制。有過歷練和眼界的老師才能把課講的生動,講的透徹,才能讓學生隨時了解會計專業的最新動態。

2.完善實驗設施。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完善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安排學生進行會計實用軟件和會計業務沙盤模型操練,在模擬的公司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會計崗位角色進行相應的經濟業務處理,既能讓學生盡快的掌握中財知識,又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加強學生處理經濟業務的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學院在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要盡可能的多聯系一些企業使其成為自身的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平臺,也能夠讓學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給公司留下好印象,甚至在畢業之時留在實習的企業,進而提升學院甚至是學校的知名度,還能讓學生在畢業之時不至于脫離社會太久,跟不上社會崗位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3.主動尋找企業實習,增加課外學時。

在理論教學原有的課時基礎上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除了校內實驗室的實踐之外,還要讓學生走出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公司參加實習,也可以依托學院進入學院的實習基地,讓學生感受到公司的財務環境,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快的進入到職業角色中,也能提升他們的競爭意識。

4.改革學科考核機制。

在前者的建立基礎上,改革期末的考核方式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張普通的試卷想要涵蓋中級財務會計的全部知識點顯然是不可能的?,F有的傳統考核模式60分便是及格,這就讓不少的學生存著一種僥幸心理,即過60就可以了,考試前的突擊就可以了。但是成績并不是中財授課的最終目的。建議除了試卷的理論考核部分加入相應的實際應用能力考核部分。兩部分的成績各占一半,再加上平時的課堂成績,綜合評定學生這學期的中級財務會計是否學的過關。

三、會計教育國際化環境下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

會計教育國際化是隨著會計國際化發展而來,會計教育國際化一方面適應了我國會計準則逐步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前提條件。新型的國際會計人才就是要培養“國際化、高素質、應用型”的復合型人才,這一理念已經被國內廣大高校所接受。理念確定之后就是國際化的會計教育模式的建立即國際化會計課程體系改革,也就是要以專業學科為基礎,增加通識類的課程(如戰略管理、市場營銷、商業法律等)設置比重,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未來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要能夠順應這種會計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在國外的許多大學中,老師會在上百人的大教室中進行授課,之后學生會分成小班參加輔導課,這時老師會帶領學生復習大課中的知識,解答學生在作業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從學生之間的討論或辯駁中重新獲得對知識的認可程度,而老師在這中間充當的僅僅是一個啟發與引領的作用。中級財務會計的課程改革中可以借鑒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采用啟發性的教育,課堂之上講授一定的知識,通過課外的一些創造性作業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由老師組織,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理解,對于未來學生的就業以及升學以后的科研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重視中級財務會計的教材建設,教材是學生繼老師之后獲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教材的編寫必須與時俱進,尤其是國內大部分的中財教材都要根據相應的會計準則進行編制,因此,當會計準則發生變化時,教材上相應的會計準則以及會計準則對應下的賬務處理都必須作出調整。隨著會計準則的國際化,中級財務會計教材也要向國際化看齊,除了要結合國內的經濟實情還要深刻理解國外的相關教材編制中的邏輯性、思維方式、文化內涵,找出其中的合理性和先進性,進而調整我們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讓國內外的中財教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除了教學方法和教材改革的國際化之外,中級財務會計在會計國際化大發展的環境下可以采用雙語教學來實現中財的國際化變革。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會計準則逐漸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2006年中國在原來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基礎上發布了39項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中對會計的六大要素的定義已經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會計國際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我國目前的理論研究大多是引入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其理論研究相對完善,閱讀與本專業有關的外文文獻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學習內容。采用雙語教學既可以適應這種國際大環境又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中級財務會計會是大部分學生未來就業的竅門磚,采用雙語教學可以讓學生提升英語能力,盡早適應會計國際化的要求。在專業技能之外能夠說好一口流利的英語也是未來就業中的一大優勢。目前,有一些高校已經實行這種模式,對于會計與財務專業的主干課程基本都采取全英教材,比如浙江大學開展的就是全英的專業課教學。借鑒這種模式,采用全英的中財教材,輔以老師課上的中文解讀及授課。這一措施開始實施時難度相對較大,因為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可以先挑選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采用小班實驗教學,同時加強其他學生的英語教育,最終普及到整個專業。通過這一措施來提升學生的未來價值,更好的服務于公司企業以及社會。

結論:

在會計國際化的背景下,以應用為導向去看待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求各大高校在改革的過程中既要掌握學科特點,又要看清未來的國際形勢,在改革中不斷的發展與增進,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與應用這門核心的專業課程。

參考文獻

[1]薛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改革探索[J].財會通訊,2011(33).

[2]侯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J].商業經濟,2012(11)

[3]張巍,姚暉.對新會計準則體系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1).

[4]田園.《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3(5).

[5]黃靜.中級財務會計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4(4).

[6]薛梅.會計準則國際化分析[J].財務會計,2013,11(下)28-29.

[7]葛家澍.財務會計定義的經濟學解讀[J].會計研究,2013,6,3-9.

[8]何永利,李高波.基于國際財務報表列報改革背景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會計師2013(8).

[9]卜麗雅.高校會計教學引入國際職業資格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國際會計方向班教學實踐為例[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10]楊春鳳.會計學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研究——以《中級財務會計》為例[J].科技視界,2014,10.

[11]何玉潤,李曉慧.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美國十所高校會計學教育的實地調研.會計研究,2013(4).

[12]王丹舟,鄭婕穎.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本科創新實踐——基于CIMA實踐的調查分析.財會通訊,2012(4上).

作者簡介:周茂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學院副教授、會計系副主任,碩士生導師,博士。

中級會計小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西北民族地方院校財會類專業講授“中級財務會計”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 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

青海民族大學是地處青藏高原的二本院校,三分之一以上是少數民族學生,學生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整體偏低。該?!爸屑壺攧諘嫛闭n程在大二連開兩個學期,每學期按周四課時開課,共72課時。因學生普遍基礎較差,任課教師還是無法講完全部內容,學生仍抱怨教學進度過快跟不上。這也給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帶來極大的壓力。

一、“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存在困難的原因

(一)“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自身特點

1、內容繁復、枯燥

隨著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內容愈發龐雜、難度增大。如新的《企業會計準則2006》共有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級財務會計”就涉及26項具體會計準則的內容,尤其以長期股權投資、所得稅會計、資產減值等內容最為復雜難懂。

2、課程綜合程度較高

首先,“中級財務會計”涉及財務管理知識,如新準則大量使用的實際利率法,凈現值等。其次,“中級財務會計”還涉及到相關的稅收法律相關知識,比如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內容。再次,“中級財務會計”還涉及相當一部分經濟法的內容,如《公司法》、《票據法》、《證券法》等具體法律法規。最后,“中級財務會計”還涉及一部分成本會計的內容,如“中級財務會計”的《費用》這章就涉及《成本會計》中產品成本的計算和完工產品成本的結轉問題。

3、知識更新速度較快

“中級財務會計”內容隨著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和會計準則解釋公告的頒布基本年年都在進行內容更新。此外,稅收法律政策的經常變動也增加授課難度。例如2009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新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以及2011年開始推廣的“營改增”等新稅法法規的出臺,“中級財務會計”講授內容也必須及時調整。

(二)學生專業選擇存在誤區

學生學不好“中級財務會計”還有自身方面的原因。該校財會專業歷年就業形勢很好,許多學生在家長的建議下盲目選擇財會專業,而不考慮自身具體情況。經過學習發現自己既不喜歡財會專業,又不具備相應的會計專業素養,學習效果自然不佳。這是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從高校角度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三)教師授課方法相對落后

該校要求教師采用多媒體方式授課,但是教學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教師的課件制作技術較低,課件表現形式死板,內容就是教材的翻版,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其次,任課教師仍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采用填鴨式方法,滿堂灌輸,學生被動聽課,聽課效率不高。最后,教師授課方法比較陳舊,沒有采用案例教學法、支架式教學法等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授課,很容易造成學生精神上的疲憊,對學習失去興趣。

(四)實踐教學環節的錯失

該?!爸屑壺攧諘嫛闭n程第三學期開課,會計實踐教學第七學期才進行。學生在手工模擬實習時相關專業知識已經遺忘或模糊,導致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不佳。如果要把實踐課與理論課同開,又會造成每個學期課時不均衡現象。學校也因為師資、資金、設備等原因無法做到一門課程實踐課時大于理論課時。所以,學生無法通過實踐環節來加強對理論學習的理解。

二、“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方法

(一)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西北民族地區高校財會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定位很重要,具體就是應該走“崗課證賽”四融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皪彙笔菎徫?,即需要體現用人單位對財會類人才的應該達到的崗位要求;“證”是專業證書,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等級考試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課”是課程,即專業知識需要通過各類專業課程予以傳授;“賽”是比賽,即需要設立相應多層次專業知識競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檢驗學生掌握知識和動手能力的最佳途徑。為達到這樣的培養計劃”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目標應為: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中級財務會計”內容多,僅靠教師課堂講授學生無法扎實掌握專業知識,需要學生在課堂之外通過自學來完善和提高“中級財務會計”知識。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運用到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上。當今社會已是學習型社會,會計人員需要終生學習。另外,財會專業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在本科階段學習的內容會隨時間推移而過時。因此,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學生可以憑借其終身學習的素質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也就是要求學生的培養由“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培養型”轉變。

2、學生應獲得一定的專業邏輯思維能力

會計是一門商業語言。要想學好會計必須具有一定的會計邏輯思維。學生應在學習中學會舉一反三的能力。老師因課時限制只能介紹基本的例子,學生需要在基本實例基礎上學會處理其他書本上沒有介紹的情況。比如借款費用計算時有十幾種不同具體情況,老師介紹兩種情況,而學生則要多思考其它解決方法。擁有這種邏輯能力才能真正學好會計知識,成為高級會計人才。

3、需要考慮用人單位對財會人員的需求

無論是大中型企業還是小微企業對財會人員的實踐能力都是比較重視的?!爸屑壺攧諘嫛钡慕虒W需要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應變能力,而不是僅僅會解題。我校畢業生就存在動手能力偏弱的情況。他們雖然通過了會計中級職稱考試,但是在處理手工賬簿時豪無頭緒,不得要領。這也是財會專業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相比的薄弱環節,本科生動手能力弱于職業教育的學生。

(二)多種教學模式的綜合運用

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聽課質量以及學習興趣。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種教學方法各有優點,“中級財務會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授課情況,采用不同方法來授課。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與滿意度。

案例教學法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青海民族大學以往主要用于MBA的教學,忽視了本科教育的運用。今后應加大本科生教育的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案例教學主要以引導性案例和綜合性案例為主,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案例的選擇應考慮本科生的專業能力以及興趣所在,以上市公司為主,選取典型案例。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獲取知識能力為主的教學方法,它提倡“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理念?!笨梢宰寣W生在完成任務的情況下,主動完成會計知識的學習。主要采用劃分學習小組,交予任務,組織討論方式進行。主要針對“中級財務會計”中難度較大內容,如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編制內容的學習有較好的效果。

支架式教學法構建對知識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學方法??梢赃\用于各類資產的學習,比如四類具體金融資產的學習。老師搭起一個支架,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相應具體內容,這樣可以節省上課時間,教學效果也不會打折扣。

(三)實現立體化的實踐教學

1、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

學生在剛進校時應去大型企業參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了解用人單位的要求,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寒暑假期間,要求學生去各類不同企業或事業單位去實地觀摩或實習。以獲得直接經驗,并完成專業實踐報告。高年級階段則要讓學生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可以接觸到具體的工作流程。企業會計人員也是學生最好的實踐老師。

2、推進財會類專業實訓課程的全方位建設

青海民族大學模擬財務軟件缺乏,如“中級財務會計”配套使用的就沒有,需要校方健全模擬財務軟件的配置。財會類實訓課程要走專項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的道路。青海民族大學一直要求各類專業課程要加大實踐課時,但效果不理想。今后應推廣開始實踐課時的專業課,比如在中級財務會計、審計等課程加實踐課時。綜合實訓里除了現有的會計手工模擬建賬外,還應開始ERP沙盤模擬實訓。ERP沙盤模擬教學也應在“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教學中推廣 。

參考文獻:

[1]朱盛萍.基于“崗課證賽”四融通的會計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 科技信息,2013(6):38—39

[2]薛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財會通訊,2011(11下):158—160

[3]熊永忠. 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模式選擇探討[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4(3):159—161

[4]李玉蘭. 高等學?!爸屑壺攧諘嫛苯虒W方法的探討.教育教學論壇[J],2013(37):54—55

[5]趙英會. 淺談“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管理觀察[J],2008(11):180—182

(陶元春,1977年生,山東榮成人,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企業內部控制)

中級會計小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管理型”財會人才;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隨著傳統ERP軟件業務與財務集成越來越緊密,基礎會計核算中那些標準的、規范的、重復的工作將逐步被德勤推出的智能機器人或金蝶推出的“財務云”產品所替代。未來市場對“管理型”財會人才的需求必然大大超過“核算型”財會人才。鑒于此,筆者認為高校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已成為當務之急。“管理型”財會人才不再只是會記賬的基礎會計,而是更能改善企業管理,防范企業運營風險,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的專業財會人員。由“核算型”轉向“管理型”財會人才既是必然趨勢,也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此,本文以“管理型”財會人才為目標導向,分析現階段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應從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模式,改進考核評價制度方面進行改革。

一、現階段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

1.以核算和監督為核心。課程內容以教材為核心,筆者翻閱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出版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發現其內容及結構相似度很高。從教材內容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以核算和監督某一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為主,包括對企業的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負債、收入、費用等的核算以及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的編制等;相比于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的經濟業務更復雜煩瑣,有時會涉及不同的會計政策、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但本質上仍然是以核算為核心,培養的是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而缺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深入分析問題的內容。從配套的習題集看,也是強化會計核算過程,只要理解、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就能夠完成所有習題,而不需要獨立思考。由此可見,該課程以核算和監督為核心,培養的是“核算型”財會人才。

2.缺乏管理者進行決策所需的相關專業知識?!吨屑壺攧諘嫛飞婕?8項《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23項《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镀髽I會計準則》主要是為企業核算會計實務中的主要經濟業務提供依據和指導。因此,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應該要求學生在掌握會計核算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學習如何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進行決策的內容,即數據分析、市場預測、決策制定等對企業管理至關重要的相關專業知識,而這些知識尚未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中體現。

(二)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級財務會計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借助多媒體和板書開展面對面授課,學生在教室中聽取教師的講解。教師在授課中往往通過講解教材中的例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要求學生課后做好練習冊的練習或另外布置作業以鞏固知識點。在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下,往往造成授課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形式定式思維、僵化思維,老師雖然能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學生學習中級財務會計后沒有相應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二、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建議

為了完成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的目標,高校應努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在中級財務會計的課程教學中,應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而實行轉變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模式和改進考核評價制度。

(一)更新教學理念

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其主要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針對同一會計信息,“核算型”財會人員與“管理型”財會人員存在不同的解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培養“管理型”財會人員為目標,即將學生視為財會部門的管理者,而不是會計核算人員。從財會部門的管理者角度出發,重點關注如何有效地管理會計工作,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更有用。而對于會計核算基礎工作的學習,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管理,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如何進行會計處理,進而思考對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影響如何。此外,面對同一經濟業務可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時,重點介紹為何存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如何根據企業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

(二)完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開展課堂教學的核心,是確保培養目標實現以及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財會人才要實現從“核算型”轉向“管理型”,需要對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

1.教學內容應當努力體現提升學生管理能力。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不能僅滿足于企業經濟業務的核算,即使是復雜的交易與事項的核算,否則將只會培養出“核算型”財會人才。為了實現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的目標,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應引導學生結合國內外資本市場,深入分析財務報告使用者進行決策時考慮哪些會計信息,以及會計信息折射出什么樣的盈利模式及管理策略,進而剖析不同的會計政策、會計方法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選擇適當的會計政策、會計方法以實現企業的業績考核以及稅收籌劃的目標。教師通過教學內容將學生帶入管理者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思考,通過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管理能力。

2.教學內容應當努力拓寬學生視野。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應注意拓寬學生視野,不僅要講財務會計,而且將審計學、內部控制、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等相關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會計知識的興趣。例如,在講授存貨時,應延伸分析與存貨有關的審計流程、與確保存貨安全完整有關的內部控制、與提高存貨使用效益有關的財務管理問題等。雖然中級財務會計僅是一門會計學科的核心課程,包含所有知識,既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實現,但是教學內容包括相關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審計學等,對于學生深入理解會計有重要作用,并且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為其綜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從而達到“管理型”財會人才的目標。

(三)改善教學模式

要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模式應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而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

1.案例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應事先根據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或編制案例,學生應在課前認真閱讀案例,積極查閱資料,并準備好發言提綱,應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參與辯論,并在課后認真總結。因此,實施案例教學模式既要求授課教師具備廣博的資本市場、公司管理、法律及稅務、會計理論與會計準則、財務管理、審計學、內部控制等知識,又要求學生具備強烈的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對于會計政策、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采用案例教學模式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決策能力,進而實現“管理型”財會人才的培養目標。

2.設問式教學模式。設問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備課時預先設計與組織相關問題,并在教學過程中提出預先準備好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的教學模式。若學生在課堂上缺乏積極性,教師通過合理設問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授金融資產時,預先設計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與期末計量存在哪些區別,為什么存在這些區別,對企業產生哪些影響等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進而為企業做出如何選擇適當的金融資產核算類型決策提供建議。

(四)改進考核評價制度

以往的中級財務會計考試主要考核經濟業務的核算知識,缺乏獨立分析問題的知識。為了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需要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進行改革。從考試形式上,可以采取閉卷考試和開卷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針對會計核算知識,采用閉卷考試形式;針對獨立分析問題知識,采用開卷考試。從考試內容上,減少客觀題,如選擇題和判斷題,降低依靠死記硬背得分的比例;增加案例分析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對會計問題進行分析并做出決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從而實現“管理型”財會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凡.“互聯網+”背景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學習,2017(07):226-227.

[2]張淑萍,余謙.轉型背景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安康學院為例[J].安康學院學報,2017(04):111-114.

[3]余玉苗.綜合能力提升導向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整合研究——以《中級財務會計》為例[J].財會通訊,2009(36):82-83.

上一篇:助理會計師論文下一篇:會計師職稱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