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生時間管理論文范文

2023-04-15

大學生時間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論述目標管理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當代大學生目標管理現狀與成因,從而促使高校適時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為大學生思政教育提出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目標管理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依然連年擴招,導致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傳統的學生管理理念及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求,因此大學生自我管理就成為當下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的一種必然趨勢,并受到國內各地高校的普遍關注與重視。

所謂目標管理,指的是使組織中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參與目標的設置、實施、評價等活動來管理組織,并經過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使各級人員建立高度的榮譽感和責任心,最終實現組織績效的一套管理系統,而大學生目標管理是指,高校的學生工作以學生為本,引導和培養學生強化目標意識,根據自身成長發展的需要學會目標設計與管理,并對其科學實施給予指導與服務,使學生立足于當下、注重于成長、著眼于未來,激發動力、見諸行動,向著目標的實現堅定執著地追求。

1. 目標管理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應用的重要性

1.1實現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徑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當代大學生渴望獨立、追求自我、實現自我的欲望極為強烈,因此,高校的大學生思政教育需要順應時代及教育規律的發展,引入目標管理理論幫助進行大學生管理,充分發揮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挖掘自身價值與潛力,指導他們通過對目標進行合理的設置、實施、評價、反饋等來完成自我管理,進而促進自我發展。

1.2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方式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然而用人單位想尋找到合適的人才變得越來越困難,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學校的問題,二是大學生自身的問題。高校的管理工作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讓大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并可在駕馭的前提下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如果大學生將目標管理應用于就業準備中,可以促使學生對社會客觀環境進行認真分析然后制定符合自身發展要求的職業生涯規劃,按照制定的目標肩針對性地參與社會活動,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為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1.3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條件

目標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將大目標進行分解成為若干個具體的小目標,在完成小目標的同時及時反饋目標完成情況,然后結合其自身情況對目標完成的質量進行評價與改進。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素質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的方式,提升自我規劃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并全面發展。

2. 當代大學生目標管理現狀及成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主流積極健康向上,努力學習知識與技能,但他們的成長也需要幫助與引導,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自我管理問題,目標管理能力的欠缺導致諸多問題,一是因目標缺失感到空虛迷茫;二是目標設置不科學,缺乏自我認識能力;三是自我約束能力差,目標得不到有效實施。而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 自身動力不足,學生發展目標缺失

高中階段,每個學生都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的為目標,努力方向明確,這就導致了他們沒有機會鍛煉自己選擇目標的意識和能力。高中階段的學習往往是在學校及家長的嚴格管理與監督下進行的,這使得學生習慣了一種他律的環境,同時也造成了自我約束能力的弱化。進入大學后,大學生思想容易出現松懈,再加上沒有新動力的出現,很容易出現目標缺失的狀態。

2.2 學校教育匱乏 學生目標意識模糊

如果說中學的應試教育導致很多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目標的短淺和功利,那么當代大學教育也由于過于強調按社會需求培養人才,而忽視學生內在的主觀需求。學校對學生教育和引導的內容和形式,往往忽視對成長目標的教育思考和激勵,學生內在的成才動力,深層的力量,發展的內趨力和潛能沒有得到很好的激發。

2.3 家庭教育偏頗 學生目標設定受阻

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為權威的家長習慣性的為孩子設計好未來的道路,且很少征求孩子意見,致使很多孩子的想法從小就不被重視,他們應有的思考權、選擇權從沒有被給予充分的尊重。以至于步入大學之后,很多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設定目標,管理目標,追求理想。

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點,特別是面對思想活躍、自我意識強的大學生,目標管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將學生置于自我發展的主導地位,提倡大學生自我管理,圍繞學生成長和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引領和促進者的作用,需要高校積極思考工作對策,創新工作路徑。

參考文獻:

[1]左冰. 大學生成長目標管理的創新,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89-91.

[2]張全喜. 當代大學生目標控制能力的培養. 高等教育,2012,4:143-145

[3]杜艷梅. 目標管理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黑龍江科學,2014,9:135.

[4]王穎,趙芃. 基于目標管理理論的大學生管理工作探討.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2:43-45.

[5]鄭毅. 論目標管理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164-165.

河北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學生工作專項“大學生成長目標管理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S2016X01)

大學生時間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來,少數大學生陷入非法網貸、情感困擾等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受到全社會關注。綜合我國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可以發現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適應能力、人際交往、就業心理、價值觀念差等問題,如果不及時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境,可能會導致學生進入心理健康誤區。由此可見,探究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和對策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心理教育;高等學校;重要性

引言

近幾年,大學生因為自身心理狀態及精神障礙等原因傷害他人甚至傷害自己的高校危機事件數不勝數,這給當代大學生和學生家庭都帶來了極大的惡劣影響,也引起了社會各層面的廣泛關注。大學生的壓力來源于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同時大學生的生理、心理仍處于發展階段,壓力的堆積容易引發多種心理問題,若不進行合理的干預,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將成為空談。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貫徹國家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手段,這項工作對于高校來說刻不容緩且任重道遠。

1心理教育對高校大學生管理發揮的重要性

1.1有助于推動大學生的綜合發展

針對高校大學生而言,具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以及優秀的學習態度,能夠對大學生日后更好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價值作用?,F階段,社會就業崗位競爭逐漸激烈,21世紀市場人才戰略不但轉變了當前世界所有國家對高等教育的原有看法,亦為高校大學生設定了更為高遠且廣闊的方向與目標。由于我國人口整體數量十分龐大,造成我國高校學生在社會市場面對的競爭壓力要比其他國家的高校學生更為繁重。因各種因素帶來的消極影響持續產生在學生身上,主要表現為學生考試過程中出現作弊行為,更嚴重者還會展開學術造假,故而對高校學生的綜合發展、學業進步以及學術建設均具有十分嚴重的不利影響。另外,高校學生的心理素養薄弱會讓其產生各種負面情緒。眾所皆知,每一個主體的精力均是固定的,如若高校學生將自身精力與時間過度浪費在消極情緒上,得到的只能是消極不良信息。積極健康的心態應當保持樂觀向上,專注于自身本職工作,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將時間和精力均投入于專業發展和學業上,從而推動學術的不斷發展,為高校大學生日后更好就業奠定牢固基礎。

1.2心理教育有助于創建和諧校園

在21世紀生存的高校學生具有更為重要的責任使命,這一時代的社會需要復合創新型優質人才,擁有創新能力和創造精神的人才在推動和諧校園穩定建設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價值作用,能夠推動高等院校自我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如若想獲得全面發展,只具有一份高分成績是遠遠不夠的,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以及心態是當前社會衡量優質人才的關鍵標準。然而,當前高校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整體數量可謂十分驚人。我國教育部門相關領導曾經針對大學生的自殺率全面呈現出心理健康問題的嚴峻性,近年來,在北京高等院校中每80萬大學生中就會有15名學生自殺身亡。根據這一數字,從本質角度來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對高校學生具有的重要作用。大學生自殺不但對其自身產生無法彌補的傷害,亦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帶來巨大陰影與傷害,與此同時,亦為整個高等院校校園穩定發展帶來諸多不良因素?,F如今,高校學生自殺原因引起我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其產生自殺行為的原因諸多,不僅包含客觀因素,而且還囊括主觀因素。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大學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故而大學教育人員需要提升自身認識,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讓他們對生活充滿積極向上的良好態度。良好心理與和諧校園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影響,優秀和諧的校園能夠培養出健康友愛的心理,而友愛健康的心理能夠營造出和諧自由的校園。

2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的路徑

2.1針對學校內部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不夠的相關對策

高校在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的同時,應不斷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水平。貫徹落實教育部發布的相關文件,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型教師團隊,建設以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為首的心理健康咨詢隊伍。與此同時,大力開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通過多方面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應變能力、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提高教師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國家應提升對大學生心理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加大獎勵制度,激發更多的人向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進行轉變,增大我國心理健康教師基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

2.2提升大學生的認識,強化組織領導

為了使高校大學生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可以獲得有效化解,讓大學生能夠一直健康快樂生活,并且發展成完善健全的人格,故而,高等學校需要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運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充分發揮大學生管理隊伍與心理咨詢師和輔導員擁有的育人作用,根據科學合理的路徑設定完善專業的管理手段,增強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疏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便于推動學生更好、更有效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強化大學生抗挫能力和抗壓能力,增強與他人溝通交往以及合作精神,變成對社會有用的復合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見,高校管理人員應當高度注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設置對應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統籌規劃、科學監管、全面實施,以此提高所有教職工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了解和認識,并更好負責學生心理健康普查以及咨詢等相關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對高校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屬于一項長期工作,并且具備極強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因此需要提高學校內部各項資源的有效整合,為學生創造優秀的學習環境,且通過對大學生實際心理狀況的了解展開正確指導,讓大學生可以變成心理素養過硬且綜合能力較強的現代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苗,宋洪興.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知識經濟,2016,15:176

[2]李祥華.和諧管理方法在高校大學生管理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6,16:95

[3]羅昌龍.簡論“微時代”視閾下大學生健康網絡心理的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0:47~49

[4]苗娜,梁海芳.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學生思想教育中的運用[J].新西部(理論版),2015,10:138+141

大學生時間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時間管理 行為矯正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團體輔導

時間管理是為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對時間進行合理的計劃和控制、有效安排與運用的管理過程【1】,它是以高效率的完成預定目標和克服浪費時間的因素為目的的自我管理的活動。當今國內對時間管理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描述性水平上,缺乏對時間管理訓練程序的探討,尤其是對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干預研究極其匱乏。時間管理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方面,僅從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單一性方面進行研究,必將有所偏頗,而心理學研究的生態化將是所有領域的發展趨勢。在研究與實踐中,探討與檢驗適合我們學生實際的時間管理訓練的研究將會備受歡迎。因此,本文著重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發,結合行為矯正的自我控制原理和時間管理理論,以團體輔導的操作形式,提出適合于提高當今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對策。

1.大學生時間管理現狀

1.1時間觀念、意識淡薄

當今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時間浪費現象,缺乏對時間的有效管理。由于中小學校教育環境的現實,多年來中小學的教學,因受“升學主義”影響,只是重視升學科目的知識教學,結果剝奪了學生心智多方面發展的機會【2】。學生從緊張急湊的高中進入了寬松自由的大學里,一時變得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干什么,學習缺乏主動性。在當今教育環境的現實下,他們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時間管理,只重視對學科知識的學習,學習時間的分配也全由教師來完成。因而在這種環境下,導致很多大學生缺乏時間的觀念,沒有認識到時間的價值,也不知道愛惜時間,從而造成了漫無邊際的上網、閑聊和逛街等不良現象。甚至在課堂上都不專心聽講,看書、玩手機、睡覺等現象都常有出現。

1.2沒有目標,價值觀不清

現在學校教育的一大特點是以“升學率”評判學校辦學成績,而升學率的高低則決定于單一標準(升學考試)下考試的分數。這樣一來,在學校教學上無形中就產生了“分數主義”。結果可能使學生形成兩種心態:一是讀書只求得高分,二是讀書但求及格過關【2】。因而學生的學習動機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當他們進入大學后,成績就已經變得不再那么重要,從而就形成了種種不良的認識,如考試只求得六十分,多一分浪費。大學生跨過高考的獨木橋,從一種緊張有序的為高考而奮斗的學習中走出來,進入了相對自由的大學生活,往往容易迷失方向。他們的學習生活頓時變得沒有了目標,原來指向高考的學習動機現在不知道該指向哪里了。他們對學習的價值開始產生了懷疑,有的學生甚至會懷疑自己多年的學習價值。以上種種現象就會造成大學生的目標、價值觀不清,以至于產生了諸如郁悶、空虛、乏味等不良心理。

1.3缺乏時間管理方法與技巧的指導

并非所有的大學生都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他們當中的有些人是沒有得到時間管理相關方面的指導。有些大學生甚至都不知道有時間管理。由于當今教育的環境,很多中小學的學生一直都是在教師的安排下學習,可以自主的時間很少,學校更無時間管理的學習課程,因而很多學生既難以形成時間管理的意識,又無法學習和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與技巧。以至于在大學里,面對如此寬松自由的環境,他們無法去有效的掌控生活與學習,更無法運用時間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去規劃自己的時間,對時間的利用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同時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時間管理還沒有得到普遍的認識,時間管理這個領域還沒有在大學里得到重視。時間管理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方面,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很好的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會更好的實現人才的培養,增強大學的競爭力。所以在大學里開設時間管理的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1.4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當然有些大學生有時間管理的意識,也會主動查閱一些時間管理技巧方面的資料,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他們有時間管理的意識,也掌握了相關的方法,有目標,也會去做計劃,但總是無法完成自己計劃的任務。對于時間規劃上,大學生普遍存在執行力偏弱的情況,很多大學生僅僅把計劃停留在紙面甚至頭腦中,在執行上比較僵化,這就導致大學生要么不去執行計劃,要么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不能針對自身的具體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 ?!?】他們一開始就沒有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中小學的時候一直都是在父母、老師的監督之下學習,學校忽視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因而很多大學生都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當他們的計劃沒有按時完成時,總是以“計劃趕不上變化”為借口,形成一種惡性的循環。

2.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

針對當今大學生時間管理的現狀,本人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將時間管理理論和行為矯正的自我控制原理運用其中,以團體輔導的操作形式,提出以下時間管理的干預策略:

2.1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時間管理的研究證明,時間管理與個體的學業成就、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存在密切的相關關系,時間管理訓練對于學生學業成就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對學生進行時間管理訓練,不僅有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而且對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學業成就的提高、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促進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這一切正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4】。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學習心理、網絡心理、壓力,自我認識、求職心理等都與時間的管理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很好的緩解大學生因目標價值觀不清而造成浪費時間的問題;其中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幫助學生們加深認識,“網癮”是因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而導致的不良行為習慣。所以,在大學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從一個整體的層面來提升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這將是開展時間管理訓練的一個新的視角。

2.2運用團體輔導

用團體輔導實施時間管理技能訓練應該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途徑。團體輔導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2.1團體心理輔導由于符合大學生喜合群、愛模仿、易受團體成員影響、從眾性強的特點而受到學生歡迎。參加輔導的成員處于同一心理發展水平,他們能在心靈的交流中找到真正的知音,同時學習模仿多個成員的適應行為,擺脫孤獨無助的困擾。

2.2.2團體是一個安全的多維人際互動環境,是一個模擬的社會。團體輔導為大學生提供了一種特定的社會生活的機會,他們在團體中可以放心地進行新行為演練,而不必擔心受到傷害,可以借助團體的影響力來學習某種生活經驗或改變某種不良行為,并獲得團體生活經驗,避免了直接在社會中鍛煉新行為易受到的打擊【5】。

2.2.3由于教育環境的現實,很多大學生都不喜歡講授式的教學模式,覺得理論的教學模式無比的枯燥乏味,從而也會形成多種不良的認知,以至于影響時間管理的培訓。而團體輔導的形式多樣,主要以課題討論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它的趣味性、教育性、啟發性等都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將團體輔導運用于時間管理的干預研究還很少見,如丁紅燕的《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干預研究》的結果表明,大學生時間管理團體輔導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和技巧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不失為針對大學生群體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指導模式。團體輔導必將被這一領域廣泛運用。

2.3結合行為矯正的自我控制原理

行為矯正是依據學習原理來處理行為問題,從而引起行為改變的一種系統與客觀的方法。自我控制則是指自己對自己實施行為矯正的程序,特點是:(1)被矯正者自己承擔主要的責任。(2)整個過程由被矯正者自己操作整個程序。針對大學生普遍存在執行力偏弱,自控能力不足的情況,可以將自我控制的原理應用于時間管理的團體輔導中,可以很好的起到監督的作用。大學生作為一種高素質的群體,具有一定的獨立自主性,有著較高的道德水平,其認知能力也早已成熟,能夠客觀的評價各種行為,因而自我控制原理可以很好的適用于這種群體。自我控制原理通過建立“行為合約”,做出承諾,客觀的評價自己的行為有否達到標準,從而采取相對應的自我懲罰或自我獎勵來矯正不良行為習慣。同時,將其運用于團體輔導當中,也可以通過團體中同伴的監督,榜樣的示范作用等,都可以加強行為矯正的執行力。因而,自我控制原理的運用能夠提高其團體輔導的成效,使不良的行為習慣得到矯正。

2.4開設時間管理的理論課程

當然,時間管理理論課程的開設也是不可或缺的。畢竟在現今教育的環境下,我們都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時間管理的知識。沒有時間管理理論的指導,我們的行為也會迷失方向,只會事倍功半。在現今時間管理的領域里,各種各樣的時間管理理論層出不窮,如美國P.F.Drucker提出的有效時間管理方法(記錄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和集中自己的時間),ABC分類法,21項時間管理策略,時間管理的SMART原則,20/80原則,四象限原則等。在MBA、職業經理人培訓教程、管理人員培訓課程以及企業員工培訓中,時間管理都被辟為專章專題進行講授。但在學校教育這方面還沒有開設過這類的課程,顯然很多的高校都忽視了這個方面的問題。將時間管理的理論課程鑲嵌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借助于團體輔導,進行多樣化的時間管理訓練,必將能很好的提高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

3.小結

綜上所述,針對大學生的時間管理現狀,各大高校應當適時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地講授時間管理的知識,運用行為矯正的原理,采取團體輔導的形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必將可以促進大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改善大學的生活,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周文忠.大學新生課余時間管理研究(碩士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7,8.

[2]莫雷.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73.

[3]樓天宇.論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文教資料,2009,4(下旬刊):209-210.

[4]金軍偉.時間管理訓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年12月,第7卷第4期.

[5]丁紅燕.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干預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6.□

大學生時間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壓力管理

一、引言

據教育部公布的新的數據顯示,隨著高校的教育改革和擴招,高校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隨著在校大學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由此在高校中形成了就業困難群體,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如果他們的就業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就業壓力得不到緩解,會對他們的身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身心健康,嚴重時會導致抑郁的傾向。[1]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的基本途徑。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在就業上會面臨更多紛繁復雜的問題,解決中國的就業任務更加艱巨和困難。目前我國的勞動力供應已經達到了歷史的高峰,每年新增就業人口約1800多萬人,近幾年新增工作崗位的數量估計在800萬左右。這導致我國的失業率和自由職業者的人數不斷上升。[2]

高校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不適應目前就業的形勢,各種制度和管理模式不合理,社會用人制度不公正,戶籍、人事制度尚未完全改革,加上高校畢業生對自己的就業有較高的期望就業問題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媒體報道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750萬,多于“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4年20多萬,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加到765萬。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的增幅呈現下降趨勢,同時,由于大量城鎮失業下崗人員、軍隊退伍人員以及中學畢業后不再繼續求學的學生步入求職擇業大軍中,大學生就業壓力激增。大學生就業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3]

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是指在就業過程中,由于自身的因素(身體、學習狀況或能力狀況)或其他原因導致就業競爭力不強,而影響了自己的就業選擇,難以找到理想職位的大學生人群。

研究目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全社會就業問題的重點,目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在就業問題上面臨嚴峻的挑戰。為解決就業困難群特的就業問題,探討了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主要特征,分析造成他們就業壓力的主要原因,以制定有效的就業壓力解決策略,緩解他們的就業壓力,促進他們的充分就業。

研究意義:解決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緩解他們的就業壓力有利于他們的充分就業,減少對身心發展上的不良影響,也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調整教育結構,合理分配資源,有效促進和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困難問題。

二、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主要特征

1、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在面臨比較難的任務和工作時退縮和不敢輕易嘗試和挑戰,而且抗壓能力比較差,心里比較敏感和脆弱,輕易會被一些挫折和失敗打倒,缺少從頭再來的勇氣。心里承受能力較弱。

2、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到位。對于就業來說一方面就是考察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了解他們如何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是基礎。就業困難群體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到位導致他們無法在就業的時候脫穎而出。

3、社會參與感不強。很少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缺少與別人溝通交流的機會,對各種團體活動和社會性的活動不感興趣,不愿意參與到其中去。

4、角色轉換困難。從大學生的身份轉換到就業者,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還不太適應,在學校里就是上下課與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對于初入社會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比較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

5、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欠缺。喜歡獨來獨往或者局限在自己的舒適圈,缺少與別人交往的機會,導致在很多事情上都無法或者不知道如何與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也會面臨碰壁。

三、造成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壓力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1、高校專業設置不合理。當下,我國的很多高校同樣存在類似的種種問題,比如:在培養的方式上就存在一定的差距,越是重點的名校他們的培養模式會大部分重心放在科研及研發的能力上,很多大一部分的科研項目一直位居國內前幾的水平。即便是這樣,在所有的本科教學上同樣存在著很多消極的影響,很多的老師把工作重心放到科研上,很少一部分心力放到對學生的培養上,對學生的授課內容及深度更是少之又少、考試僅僅形式化、育人的態度頗顯消極。正因為如此,導致很多的高校在學科建設當中形成了很嚴重的傾向性,使得文化及理想的教育發展不平衡、學科類結構框架分配不均,最終的弊端就是這些種種因素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成為市場的需求型人才,達不到社會需要的能力。有些民辦高校甚至由于資金的問題在“追求文,避其理”的發展模式下不斷走獨木橋,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學生對于未知的探索形成了禁錮思想,限制了學生的想象,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過于飽和的市場學生很難去立足。[4]

2、高校對畢業生就業指導不到位。伴隨全國的高等院校擴大招生的情況,大學生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導致當代大學生形成了巨大就業壓力,面對著社會需求人才激增,內激了大學生的競爭。面對當下的就業狀況,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因為學校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關于就業方面的引導以及課程和實踐性的指導。[5]高校缺乏這方面的指導使得學生初次踏入社會會很吃力,尤甚者甚至會迷失自己,不管哪一類學科都應建設一個就業指導的領導團隊,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職業規劃等方面的知識及計劃,全方位的引導學生樹立適時的就業觀念、有計劃性、有目的性的全方位的認知。

3、學校與用人單位合作與聯系不夠。就目前高校的情況來看,很多的高校未能與企業有較多的合作關系,也就是說無論是企業的供求數量,還是專業的設置都不能滿足當下的社會發展需求,面對就業壓力大學生們更是無從選擇,在新時代的規劃中,校企合作已經是未來高校發展的主流方向。對于大學生來說,除了在學校中完成自己的學業以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畢業時面臨找工作難的問題,任何人都會面臨這個問題,但是對于就業困難群體來說,確實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很多高校忽視了大學生的這個問題,沒有為他們的發展作長遠的考慮。

4、就業結構不合理。由于很多學校在專業設置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導致學生雖然經過了幾年的專業課學習,但是卻與社會的就業實踐不掛鉤,學到的東西卻不能運用到自己找工作的過程中去。就業結構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嚴重,比如規定男女在工作上的類型和比例,有些工作適合女生而有些工作適合男生去做,性別差異導致的就業難的問題非常突出,傳統的男人在外工作女人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的思想導致女生在找工作時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所以就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應該引起社會的重視。

(二)主觀原因

1、個人專業能力不足。大學畢業生在畢業時都會面臨找工作的問題,有的人找工作比較難,而有的人就會相對容易一點。而對于專業對口的工作,考驗的就是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的運用,學習的知識多少和是否能夠有效運用到找工作的過程中都非常的重要,所以說就業困難群體很難就業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個人在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不夠和專業能力不足。

2、缺乏表現力。除了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作為基礎之外,找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面試過程中的表現能力,而面試過程中主要是考察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眼神、動作、表情的全面的綜合,所以說語言表達和肢體動作傳遞給面試官的信息非常重要,就業困難群體可能就缺乏這一方面的能力。

3、社會適應性不強。從學校到社會,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對于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來說,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在學校學好相關的知識和解決就業問題,導致他們對與這兩者無關的事情漠不關心,很少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去,對校園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參與感不高,這樣也縮小了他們人際交往的范圍,使他們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害怕與其他人交流,減少了人際交往的機會,所以最終導致了他們很難適應社會的節奏。

4、對就業期望過高。很多畢業生都會對自己以后要從事的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對工作的各種條件和要求也比較高。比如:在薪資方面要求至少5000+,雙休和節假日也會發工資等;在地域上希望自己可以在一線城市,提供住宿等;還會對工作環境和設施等提出很高的要求,導致他們很難找的合適的工作,沒有認清現實和沒有評估好自己能力的大小。對于較好的工作自己達不到他們的招聘要求,而對于一般的工作他們又不是很滿意,所以導致他們就業困難。

5、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模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的就業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在大學里基本都會開設相關的課程教學生提前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通過綜合考慮自身的條件和因素,對自己的未來擇業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規劃。對于就業困難群體就是對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工作比較模糊,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和計劃,導致他們在面臨就業的時候非常困難。

四、緩解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壓力的指導策略

1、政府加強干預和指導。首先要完善各項有關就業的法規和章程,如完善勞動法、規范用人單位的招聘制度、加大對人才市場的管理和調控、管理好就業中介的行為以及完善各項保證就業者合法權益的保障制度。其次應該在完善各項法規章程的基礎上使這些法規得到貫徹實施,強調人才市場用人的公平性原則,規范秩序,反對就業歧視,政府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切實保證就業者的各項合法權益。出席相應的就業者扶持政策,減少雇傭未成年勞動者的措施。

2、用人單位與學校加強合作。學校應該主動的與用人單位加強合作和聯系,為大學畢業生未來尋求工作提供一定的路徑?,F在很多專業都是校企合作辦學,這樣就會為一些就業困難者以后的就業提供了方便。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就業實踐進行一定的指導,也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定的實習機會,方便他們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企業可以對就業困難群體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可以考慮把他們發展成為以后企業的培養對象,畢業之后可以到他們的企業去工作,但是前提是學生要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不是誰都可能順利進入企業中去。

3、高校重視畢業生就業問題并進行指導。在當下激烈的就業競爭中,高校不僅應將本校的教育指標作為目標還要加強對學生就業方面的指導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避免盲目從眾。還要指導學生從事多方位的就業任務,包括撰寫自己的創業計劃書等,讓大學生適應當下市場形式,擇優選擇與自己匹配的就業崗位,做好學生未來的就業規劃,指導學生全方位的去分析自己,這樣有助于大學生明確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可以建立一個穩定且實際的目標。

4、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和心理素質。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自己未來的就業問題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在就業之前要學會分析就業形勢,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和切實可行的目標,并且在就業的過程中不斷不斷變臉自己的各種能力,發掘自己的潛力同時也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在大學時就應該制定一些目標,鍛煉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規劃,讓自己盡可能地減少迷茫,少走彎路。在學校還應該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團體活動,擴大自己的交往范圍,認識一些新朋友,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要學會自我調節,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學會認真分析和調節,避免對自己的身心帶來一定的壓力,學會客觀的評價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結語: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需要妥善解決,高校專業設置也需要更新和優化。同時也需要多方的援助與支持,需要家庭、社會和就業困難者的有效配合。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促進他們能夠充分的就業。有效解決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有利于其家庭情況的改善,也有利于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才、國家棟梁。解決好他們的就業問題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問題,也是關乎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會長期影響一個國家的社會價值觀、社會文化思潮、社會行為內化與凝固,甚至它還潛移默化地生成與改變國家的民族性。高校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問題的解決工作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家庭、企業、學校等多方形成合力,不斷研究、總結經驗,努力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科學的幫扶體系,以緩解他們的就業壓力,幫助其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張瑩,劉瑾.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壓力管理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04:171-172.

[2]陳永晴,徐錚.試論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指導與幫助[J].考試周刊,2011,32:192-193.

[3]陳木坤.淺析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職業指導[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7,3403:263-265.

[4]向中坤.淺析應對高校就業困難群體的職業指導策略[J].就業與保障,2020,24:57-58.

[5]徐禮堂.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幫扶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2802:36-39.

大學生時間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落實 高等院校 學生管理新規定 加強 考試作弊 管理

一、精解新《全國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

現行的《全國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是1990年頒布實施的。10多年來,國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發生的深刻變革和巨大發展,對教育觀念、體制、制度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近年來,高等教育辦學規模成倍增長,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靈活多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和新的問題。同時,大學生維權意識日益增強,而高校內部的一些規章制度和現行法律有的地方存在沖突。新修訂的《全國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強調“育人為本”和“以學生為本”,在涉及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和依法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方面有重大改變。新《規定》授權高校自主確定學生學習年限、具體學習標準和成績評定方式,自主決定學生調整專業,自主管理學生學籍。新《規定》明確開除學籍須由校長會議研究決定,大學生受處分后有了申訴權。

新《規定》針對當前高校存在的突出問題,強化相關管理,并細化了作弊開除學籍的種類。針對考試作弊嚴重的問題,增寫考試作弊或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開除學籍等規定。明確了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及其他作弊行為嚴重的,可予以開除學籍等規定。新《規定》必將對解決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考試作弊現象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高等院校學生考試作弊的原因分析

考試是高校各項管理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檢測和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年來,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已經成為高校目前最嚴重的消極現象之一。它不僅違背了正常的教育規律,背離了考試目標,影響了教學質量評估的可靠性及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影響了整個學校的學習風氣和良好校風的形成,同時也助長了學生的不良品德,叫人痛心疾首。

導致考試作弊現象的原因很復雜,歸納起來主要有社會原因、學校教育的原因及學生自身因素。

(一)社會原因分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社會的諸多層面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無論是社會的經濟形態,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都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其中尤以價值觀念的變化更為深刻。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知識層次較高,思維靈敏,因而這種影響在大學生身上得到很大的反映,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價值取向向個人傾斜,向金錢傾斜,向急功近利傾斜,考試作弊這種違反社會道德規范的投機行為在這種背景下有一定的市場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學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從客觀上講,在素質教育還沒有完全代替應試教育前提下,考試成績仍是學校衡量一個學生優劣的主要依據,它決定了三好學生的評比、獎學金的發放、組織的發展以及畢業的分配等一系列與學生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于是一些學生把分數看成自己的“命根”,那些平時學習不認真而力圖過關,順利拿上畢業文憑的學生便毅然“以身試法”,“鋌而走險”。

2.考試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嚴,給學生考試作弊提供了可乘之機??荚嚬ぷ鞯墓芾碇贫仁侵苯又萍s學生考試作弊的因素,盡管促使學生在考試中作弊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考試有關制度不健全,或沒有認真執行,制度落實不到位。

3.教育者的松懈、放任是造成學生作弊泛濫主要的原因。個別教師在監考過程中不履行監考職責,監考教師對作弊行為視而不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想抓,不敢管,形同虛設,有的基層單位在處理作弊考生時為其說情或發現作弊學生不上報,或在處分的等級上做文章等,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考試作弊開了綠燈。

4.教師授課以及教材不合適、課程安排和考試安排不合理等原因,也造成學生在考試中作弊。有的學生對某些課程的考試內容或方式有抵觸情緒,認為教學內容多為死記硬背的知識,考試方法呆板,不能考出真實水平。盡管這類學生對考試有抵觸情緒,但又不得不參加考試,因而在考試時投機取巧以應付過關。課程安排不合理,課時較重,加之考試時間不合理,復習緊張,也會導致學生在考試中作弊。

5.高校學生作弊與中學誠信教育不足以及高等院校不重視誠信教育有密切關系。過去有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中學階段,由于有一個“高考指揮棒”效應,為了學到真才實學,學生很少作弊,但到了大學階段,由于各種原因,學生考試反而出現作弊現象。

(三)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受社會上各種不正之風的影響,當前大學生考試作弊的人數較多,有些班級、學校甚至出現了作弊人數群體化的傾向。據調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作弊持無所謂態度,考試作弊人數的群體化傾向及其對考試作弊的認同大大淡化了學生對考試作弊的恥辱感,從而也從根本上削弱了考試作弊這一行為的內部制約力量。

2.對大學生活的錯誤認識,導致大學生考試作弊。升入大學以后,學生們對學習普遍有了放松的心理,錯誤地理解了大學生活的自由與寬松,結果一味參加各類活動,而把學習拋在腦后,本末倒置,考試時便通過作弊來應付。

3.大學生系列錯誤心理驅動著大學生考試作弊。當代大學生大多數處于18-24歲這個年齡段,他們求知欲望強烈,卻難辨清是非;情感豐富,卻又不易穩定,在個人需要得不到滿足,且得不到及時引導和幫助時,得失心和虛榮心極易膨脹,形成一系列大學生生活的錯誤心理。這些錯誤心理主要表現有:

(1)僥幸心理:這類學生一般都有作弊經驗,取得過成功,甚至取得較好成績,有的學生作弊被抓住后,認為自己運氣不好,甚至錯誤地吸取教訓,總結更隱蔽的作弊手段,以求得逞。

(2)虛榮心理:考試作弊不再是學困生的專利,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有的甚至是學生干部有時因為虛榮心理也會產生作弊行為。

(3)從眾心理:一些作弊的學生的成績比不作弊的好,甚至評上獎學金,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學生也產生了“作弊也是一種本事”的思想,在行動上也改變了自己的初衷。

(4)過關心理:這主要是體現在少部分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中。他們缺乏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不努力學習,在學?;烊兆?。還有些則由于學習基礎太差,身體欠佳等原因,學習起來很吃力,到了考試的時候,處于各種動機,便以作弊的方法達到及格的目的。

(5)逆反心理:其表現為:一是有的學生對某些課程的考試內容或方式有抵觸情緒;二是一些學生本來看不起作弊行為,對作弊行為不屑一顧,但看到有的學生通過作弊未被發現反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促使一些本來較正規的學生的心理發生逆反變化,于是也走上了作弊道路。

(6)功利心理:有的是為了謀取獎學金和榮譽稱號等不當利益,同時也為組織發展以及畢業分配等創造條件,希望門門考試都能得高分,唯恐不能如愿,故在考試中作弊。

三、防止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塑造良好的道德風尚。如果說加強監考工作對消滅考試作弊只是“治標”的話,那么解決大學生深層次的思想問題則是杜絕考試作弊的根本所在。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到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有進取心,這是我們通過教育減少甚至消滅作弊這種現象的關鍵,通過喚醒學生的自尊心和羞恥感,在學生中造成“作弊可恥”的氛圍,同時在學生中開展道德觀念教育,培養學生誠實的品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學習觀,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光榮與恥辱的道德標準能力,使學生自覺放棄作弊的動機和行為。

2.改革現行的考試方式,實行靈活多樣的考核辦法。根據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的檢查評價的需要,靈活運用筆試、口試、操作、課程論文、閉卷、開卷、半開卷及客觀考試、問題情境考試等多種考試形式和考試方法。這些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思維能力,有助于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廣度、深度和熟練程度,同時也是加強考試內容的改革,盡可能減少死記硬背的成份,多出“活題”,少出“死題”,使學生無現成材料可抄,消滅考場上的夾帶之風。

3.嚴格考場管理,加強監考工作。學生在考試作弊過程中最大的心理障礙是害怕被監考人員發現,因此,在產生作弊動機時,會有一種局促不安的感受,表現一定的特征狀態,針對這一心理特點,加強監考工作,基本上就能杜絕學生的作弊行為。因此,考場管理一定要嚴格認真,要提高監考老師考紀意識,認真履行職責,增強監考教師的責任感,把作弊動機扼殺在萌芽狀態,使意圖作弊的學生無機可乘。其次是強化考試監督,加強巡考,檢查考場紀律及監考人員履行職責的情況,不僅對作弊者有一定的威懾力,對監考人員也能起到檢查、督促的作用。

4.制定考試管理規章制度,嚴懲違紀作弊行為。根據新修訂的《全國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考場規則》、《考試違紀的處理規定》等有關考試規章制度,并加強宣傳教育,對于已經發生任何作弊行為,一經查清事實真相,應從嚴從快處理,及時公告。防止個別教師、領導為作弊者說情,徹底打消學生對考試作弊的僥幸心理,維護考試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5.加強誠信教育,培養誠信人才。“誠實守信”是每一個公民道德行為的基本準則,誠信教育是學校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健全人格人才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學生中開展道德觀念教育,加強誠信教育,培養學生誠實的品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將學生培養成誠信人才,從根本上杜絕學生作弊行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李明國.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心理因素探索.南京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2000.3.

[2]胡生泳.加強考試管理工作,杜絕考試作弊現象.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1.

[3]滿暉暉.大學生考試作弊問題淺議.懷化師專學報,2000.6.

[4]鄭可敏.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院,1999.4.

[5]劉萬永,原春琳.精解新《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國教育和計算機網,2005.3.29.

[6]呂諾,張宗堂.教育部頒布新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廣州日報,2005.3.29.

上一篇:中小學教育研究論文下一篇:教育經濟與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