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七年級音樂教案范文

2023-06-30

七年級音樂教案范文第1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

雖然也沒有很好多的接觸音樂教育,但七年級的學生學習的能力比低年級的學生強很多,所以在完成課程標準的同時,應該盡量的多安排音樂知識的補充。

二、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唱出心中的歌

內容安排:《新世紀的新一代》、《大海啊,故鄉》、《快樂老家》、《啊,朋友》、《雪絨花》

教學設計:

《新世紀的新一代》:這是一首適合齊唱與合唱的歌曲,全體齊唱,體現新一代的精神面貌,讓學生感受合唱歌曲的氣氛。

《大海啊,故鄉》:以豎笛演奏為主,突出豎笛學習的特點,旋律舒緩、抒情,可全體演唱,再以豎笛伴奏,女聲演唱的形式,解決了男聲變聲期聲音的保護。

《快樂老家》:這是一首通俗歌曲,學生們很喜歡唱,但大都唱不好,可以卡拉OK的形式看MTV來學唱,也可請唱得好的同學來前面演唱。

《啊,朋友》:這是流傳很廣的意大利民歌,也是大家喜愛的一首歌曲,可介紹背景及影片《橋》的故事梗概。歌曲的歷史背景及音樂資料讓學生們學好這首的必不可少的內容準備。

第二單元:流動的音符

教學設計:

例舉幾首同學們會唱,較熟悉的歌曲或旋律片段或出歌曲的音符結構 (二種類型),學生們會發現一種是5個間,別一種是七個音,進一步體會5音與7音的不同之處,情感表現,民族風格與地域風格,準備的歌曲是《北京的金山上》《四季歌》《雪絨花》《Do、re、mi》等,其中可全體演唱,可請個別同學唱較熟悉的其中一句,另一節課,可以西藏音樂為專題,開展表現西藏風情特點的音樂舞蹈創作課(主要以5音為主)

第三單元:美妙的人聲

內容安排:《跳蚤之歌》《回聲》《閑聊波爾卡》

教學設計:

第一節課:《跳蚤之歌》欣賞的同時,分析人物特點,指出一人扮演,多人且各不同心理的,一個聲樂表現手法,歌曲的中心意義,可請學生模仿各種人物的聲音,以男生為主,女聲也歡迎參加。

《回聲》也是一種人聲的充分表現的歌曲,主要表現在音量的控制上。

第四單元:《班級演唱組合》

這是一堂學生表演課,內容不限,形式不限,可表演肖面學過唱過或聽過的歌,也可表演自己喜歡的歌。

第五單元:《七彩的管弦樂》

內容安排:

《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片段),結合學生對弦樂曲的直接體會,簡介管弦樂隊的種類,認識有關的樂器,進一步感受樂器的特點。

《日出》《鄉村傍晚》是兩首不同風格的管弦樂曲,通過欣賞,領略運用音樂描繪的《日出》《鄉村傍晚》的景色,體驗欣賞標題樂器曲的韻味和樂趣。

可在欣賞以上作品后,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請班上會樂器的同學表演。

第六單元:音樂在我身邊

本課想法是:設計或不同的動作,表現其內容,請同學們做動作(請單獨或組合表演),大家來猜動作的內容,以動作來創作一句簡短的音樂(動作形式不一,可是舞蹈作,及生活的動作) 本課可一到二課時,視班級情況而定

第七單元:《少年好時光》

以學唱《小小少年》為主,開展“少年好時光”聯歡晚會。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一)、發聲訓練部分。發聲練習曲的選擇要根據七年級的年齡特點來。選擇難易程度適宜的練聲曲進行系統地練習。使學生通過本學期的發聲練習,能夠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歌唱,并養成做發聲練習的好習慣。

(二)、視唱、知識、練耳部分。同發聲練習的情況一樣,也要根據年齡層次的特點及知識的接受能力來系統地進行訓練。所以,在教學中要做到與發聲練習的同等要求。

1、讀譜知識:結合鍵盤認識音名從c1到c2在高音譜表上的位置。認識各種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稱及它們的名稱和時值。學習附點音符,知道它們的名稱和時值。學習各種拍子的指揮圖式。學習頓音記號及其唱法。

2、視唱部分:視唱C調號上的自然大、小調音階。在教師幫助下視唱C調號上的單聲部歌曲(包含所學過的音程及節奏)。練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純

四、純五度、大小六度、純八度旋律音程的練習(不出現名稱)。能夠劃拍視唱。

3、練耳部分:練習聽記兩個音連續進行的旋律音程,練習聽記2——4小節的節奏。聽辯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標出小節或節拍。

(三)、欣賞部分。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七年級音樂教案范文第2篇

第一課《畫畫你我他》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依據國家美術課標準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階段目標設置,讓學生通過描述、分析、感受、嘗試來學習人物特征的表現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捕捉人物特征,關注身邊的新同學,幫助建立融洽的同學關系,并發展藝術感知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培養學生在欣賞感受中體驗繪畫作品的造型語言,以趣啟智、以情動人。 教學目標

1、能說出身邊人物和藝術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體驗肖像畫如何表現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現人物肖像畫特征的方法,能夠大膽地嘗試運用某種造型方法表現人物。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人物的臉型和神情

教學難點:人物肖像畫的表現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PPT課件

學具準備:圖畫本、繪圖鉛筆、橡皮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五環節授課過程)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能說出身邊人物和藝術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體驗肖像畫如何表現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現人物肖像畫特征的方法,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導語引入:

1、出示一張肖像漫畫: 他是誰?同學們都說畫得像,能說出哪里像嗎?

2、生答:描述特征 教師總結:五官、臉型、發型,總稱為頭部特征

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誰能用較簡潔的語言準確地說出自己的特征?(如臉型、五官、性格等)引出課題,你、我、他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布置活動內容】

1、學畫人物肖像畫

人物頭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狀態,還有性格特征。

人物頭部的特征主要是通過臉型、五官、和發式來表現出來的,而藝術作品又往往通過人物面部的刻畫來揭示人的內心世界,突出表現某一主題。

2、人物的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

舉例說明:人臉的長:從發際線到眉弓、眉弓到鼻尖、鼻尖到下巴,三段等長人臉的寬:五眼的距離,學生觀察、體驗 。

3、臉型的區別。

圓臉、方臉、三角臉、瓜子臉、鵝蛋臉等等。

4、神情的變化——喜 怒 哀 樂。

請幾名學生上臺來表演“哭、笑、怒、樂、驚”的表情。

其他同學仔細觀察,相互討論:人物表情主要是通過五官中的哪些變化表現出來的?怎么變?

教師總結:人物表情主要是通過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變化來實現的。

(出示各種表情圖片,說清每種表情的變化規律)

5、小結:畫人物頭部時,我們應該先整體把握人物的臉型,再去刻劃人物的五官。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輔導】

針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 【作品展示】

采取自評、互評的方式,老師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指出不足。 【課后活動】

設計自己的肖像畫,試著畫畫自己的家人的肖像。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臨摹人物肖像作品一幅。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能體驗肖像畫如何表現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現人物肖像畫特征的方法,能夠大膽地嘗試運用某種造型方法表現人物。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出示圖片,明確肖像畫的兩大特征

1、頭部特征(外貌特征):面部基本特征,如五官、臉型、發型

2、神情特征 :喜怒哀樂神情,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 神情是通過五官來體現的,所以五官的刻畫尤為重要,要仔細觀察。

(二)、出示兩幅肖像畫作品,觀察比較:

1、畫家宮六朝的《小女孩》的頭部特征和神情特征

小組分析討論后,回答 教師總結:

頭部特征:鵝蛋形的臉、大眼睛、小嘴巴、一對長辮子; 神情特征:凝視前方的眼神、鼓起的腮幫,緊閉的嘴唇,

表現出小女孩倔強的個性。

2、分析畫家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的外貌和神情特征 小組分析討論后,回答 教師總結:

外貌神情特征:烈日下黝黑的皮膚、滿面皺紋、流淌的汗水、渾濁的眼睛、干裂的嘴唇,

粗糙的手端著一碗水。

畫中的父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貧苦、質樸、善良、勤勞

3、小結:對外貌和神情的刻畫,能反映人的年齡、情感、身份、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

(三)、畫肖像畫的方法:

1、抓特征:抓外貌、抓神情

2、寫實手法:如實地表現人物外貌神情特征

3、夸張手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情的某些特征加以強調夸張,使人物的特征更加明顯

4、可以采用不同的繪畫形式:素描、速寫、國畫、版畫等等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同齡人的肖像畫作品欣賞

2、、出示體育明星姚明照片,說說外貌和神情有什么特征? a、仔細觀察人物特征,回答

b、恰當地夸張強化面部特征,能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情緒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輔導】針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

給姚明畫一張肖像畫,工具畫法不限,可以夸張突出臉型、五官和神情特征。

1、選擇任何一種表現方法創作肖像畫。

2、鼓勵適當運用夸張和變形的手法來表現對象特征。

【作品展示】

采取自評、互評的方式,老師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指出不足。 【課后活動】

優秀肖像畫作品臨摹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臨摹優秀肖像畫作品 課后反思:

第二課《卡通故事》

課時 : 2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教材分析:

雖然卡通藝術的發展歷史并不是很長,但它以親近自然,可愛夸張的形象,深受孩子們的喜愛??ㄍㄕ鸩匠蔀榍嗌倌晗矏鄣囊环N繪畫形式??ㄍňC合了漫畫,連環畫的一些特點,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現手法,具有造型夸張幽默,色彩鮮艷、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一些卡通片寓教于樂,寓教于美,有善惡、有美丑、有現實與想象、有歷史與未來生動有趣,學習卡通畫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觀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本課知識內容豐富,包括了漫畫、卡通畫兩方 面知識。通過對卡通作品的欣賞,來提高對卡通畫的特點和表現手法的認識,并嘗試用卡通形式設計一個卡通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點及表現的語言,用夸張、變形、幽默的手法嘗試卡通形象的設計。

2、通過卡通形象的欣賞和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樂趣與情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卡通畫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現語言

教學難點:嘗試用夸張、變形、幽默的手法設計卡通想象

時:2課時

教具準備: 卡通片 圖片若干張 動物人物表情

場景圖片等等

學具準備:鉛筆 卡通圖片 顏色 等

第一課時(五環節授課過程)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點及表現的語言,用夸張、變形、幽默的手法嘗試卡通形象的設計。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講故事】

1. 欣賞卡通圖例,讓學生根據圖中反映的情節編故事。

2. 引導學生積極發言。

3. 啟發學生思考,講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4. 學生講故事。 媒體準備:卡通畫掛圖、卡通碟片、教材、繪制工具、展板等。

【看卡通談卡通】

1. 思考:除用語言敘述故事,還可以用什么手段表現故事情節。

2. 結論:文字、影視、繪畫等手段,其中影視、繪畫中經常運用卡通的表現方法。

3. 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詞意為“活動的連環漫畫”,動態畫面為卡通片,靜態畫面為卡通畫。

4. 學生談自己最喜歡的卡通片或卡通畫,以及最喜歡的卡通形象,說出理由。 5. 觀看卡通片《大鬧天宮》和《米老鼠和唐老鴨》片段。

6. 思考:片中題材、表現風格、表現手法等方面有何異同。

7.分析:兩部作品都運用了夸張、擬人的手法,色彩鮮艷,對比強烈?!洞蟆芬灾袊诺涿木?,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對比鮮明,懲惡揚善,弘揚真、善、美,繪制手法上借用國畫工筆人物表現手法,線條流暢,疏密有致;《米》以生活中的小事為題材,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活潑,側重幽默風趣的表現。

8. 總結:卡通可以通過有趣的形象語言反映生活,抒發和傳達作者的思想情感??ㄍㄅc時代、民族、科技、經濟、文化有著廣泛的聯系。 播放卡通片《大鬧天宮》和《米老鼠和唐老鴨》片段。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畫卡通】

(一)分析卡通的表現特點

1. 特殊符號

1)欣賞圖片,分析卡通畫中表現事物各種狀態所用的符號。 聲音:放射狀短線 速度:短橫線 奇怪:折線 發怒:冒火

2)分組交流資料并討論卡通常用的符號。

3)學生上臺演示,表現思索、哭泣、爆炸等。 4)總結:運用簡潔的符號能使表現更生動。

2. 人物表情

1)學生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傷心而哭、開懷大笑、惱羞成怒、驚訝萬分)。

2)卡通形象的表情對比。

3)總結:卡通畫一般都運用夸張的表現手法。

3. 人物服裝

1)欣賞卡通畫,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裝特點。

2)交流卡通畫資料,討論服裝的類別,以及服裝與人物身份的關系。

3)總結:服裝是卡通畫中人物身份的標志。 展示有特殊符號的卡通畫掛圖。 學生利用展板演示。 掛圖展示各種表情的卡通形象。 掛圖展示穿不同服裝的卡通形象。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輔導】

1. 教師示范畫一個卡通形象,學生直觀感受繪制步驟。

2. 學生從符號、表情、服裝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點。 教師利用展板示范。3. 設計“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現,畫出草圖,并且“我的故事”用簡短的文字概括寫出來,為下節課創作做準備。(對下節課課前準備作出安排)

【作品展示】

采取自評、互評的方式,老師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指出不足。 【課后活動】

優秀卡通畫作品臨摹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臨摹優秀卡通畫作品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通過卡通形象的欣賞和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樂趣與情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故事延生,探討創作】

1、回顧上節課講故事的內容情節,小組同學抓住主要故事情節確定故事人物。

2、分小組確定人物形象的動作。

3、 媒體準備:卡通畫掛圖、卡通書、教材等。 【畫卡通】

(一)繼續分析卡通畫的表現特點

1. 人物動作 :欣賞卡通畫,分析卡通形象動作的特點。(卡通形象的動作表現一般采用夸張的手法。 )

2. 畫面背景 :欣賞卡通畫,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點。 3. 語言表現 :欣賞卡通畫,分析語言特點和表現手法。

4. 總結卡通畫的表現特點 學生討論分析卡通畫的表現特點,并引導對構圖的分析。 展示有人物不同動作的卡通畫; 展示有背景的卡通畫; 展示有語言表現的卡通畫;展示一幅卡通連環畫;同一畫面不同構圖形式的比較。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展示一些優秀的卡通連環畫,學生欣賞,了解一些卡通連環畫表現的基本技巧。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輔導】

學生進行卡通連環畫創作,教師行間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作品展示】采取自評、互評的方式,老師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指出不足。 【課后活動】獨自創作四小幅卡通連環畫,寫清故事情節。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學生用卡通形式表現生活中一個有趣的故事。 課后反思:

第三課《畫家筆下的色彩》

課時 : 2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教材分析:

本科選擇色彩表現為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色彩的本質特征,色彩的象征意義和色彩使人產生的不同情感反映,并運用色彩進行自主表現。

設計思路:以各種向日葵照片導入新課,喚起學生對色彩的情感反映。教材選擇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向學生介紹藝術家的生平和心路歷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藝術家對藝術的真摯感情,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作品的色調及色彩的對比關系,筆觸技法等方面予以分析,讓學生感受到藝術家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理解畫家通過色彩和筆觸表達自己的情感等。采用觀察、提問、交流等形式,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習研究色彩的本質特征。

教學目標:

1學生欣賞《向日葵》作品,了解色彩和筆觸是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藝術感受。

3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良好的審美情感。

教學重點:色彩與情感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筆觸與情感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水粉顏料等工具

第一課時

課時 : 2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同學們,在我們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賦予了其各自的顏色。比如:天空是藍色的,樹葉是綠色的等等,那么,向日葵是什么顏色的呢? (生答) 揭示課題:《向日葵》

2.欣賞各種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圖片 提問:①向日葵的生長特性是怎么樣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么樣的精神? (生答)小結:向日葵始終向著太陽生長,生機勃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代表著積極向上的精神。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為向日葵有著積極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為許多畫家繪畫的題材,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荷蘭的畫家——凡•高。

(簡單介紹生平事跡)

2、欣賞凡•高的《向日葵》。

提問:感受這幅作品,有什么特點?(學生談感受)

師提示:可從色彩上和筆觸上進行分析

講解的過程中可根據生的回答可適當的色彩的有關知識,如對比色、鄰近色、色調等。

總結:通過對作品的分析,我們能感受到凡高對向日葵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我們發現色彩和筆觸是表達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感受色調

欣賞兩幅不同色調的《烏鴉群飛的麥田》讓生思考在同一幅畫,畫面色調不同,給你們的感覺相同嗎?

(學生談感受),師一邊進行引導,一邊給予評價。

2、感受同一種顏色,在不同色彩襯托下,給人感覺相同嗎?

(出示黃色在不同顏色的襯托下的圖片)

(學生談感受),師一邊進行引導,一邊給予評價

總結:不同的色彩搭配給人不同的情感體驗。

3、小活動:讓學生嘗試用色彩表達自己的對喜怒哀樂的理解與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業。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感受不同的筆觸)。

1、出示不同筆觸的圖片,讓學生談感受。師評價。

2、出示不同色調的《烏鴉群飛的麥田》,再次感受筆觸帶來的情感體驗。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小活動:學生嘗試用不同的色彩和筆觸表達自己對下列詞語的理解與感受。

①風和日麗

②狂風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業,學生自評和互評,從中了解自己作業的優缺點。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學生體驗不同色彩及色調給人的感受,認識色彩,理解色彩,了解色彩與自我表現的關系。運用色彩知識技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2、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藝術感受,感受自然界色彩和藝術表現表現之間的差異,了解色彩對比和筆觸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表現的作用,喚起學生對色彩的情感反應。培養學生的色彩感受,大膽運用色彩的情感特性進行表現。

3、首先讓同學們欣賞多幅不同形態和顏色的食物圖片。(多媒體展示不同食物圖片)提問:觀察圖片中的顏色,你會聯想到什么樣的味道? 總結:顏色能夠帶來各種聯想。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認識色彩(多媒體展示三原色,三間色)

1、三原色:紅黃藍。色彩最原始的顏色,任何顏色都不能調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調出各種顏色。

2、間色:兩種原色混合的顏色。橙綠紫。

3、提問:你喜歡什么顏色,為什么?(學生回答)

總結:顏色能夠帶來聯想,不同性格的人對顏色也有特別的喜好。比如黃色,亞洲人喜歡黃色,黃色在古代是皇帝的專用顏色,代表的是權力和財富。但是歐洲人就不怎么喜歡黃色了,《圣經》記載,耶穌是被穿黃色衣服的猶大出賣的。再比如非洲的國旗(多媒體展示非洲部分國家國旗),用色上喜歡紅色,綠色,紅色。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體驗色彩

1、小游戲:用色塊表現季節

每個小組分發色塊包,把表現季節顏色的色塊貼到表格中。

2、展示作品。

3、總結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紅橙色調的為暖色調,偏向藍紫綠色調的為冷色調。

4、生活中的裝飾。多媒體展示6幅書房照片,學生談自己喜歡的風格及喜歡的原因。

總結:由于色調的不同,我們對書房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這說明色彩可以表達情感。色彩于我們的生活無處不在,那么人們富于色彩有哪些象征意義呢? 紅色:喜慶、吉祥、恐怖、危險„„ 黃色:高貴、皇權、光明、財富、甜美„„ 藍色:冷、憂郁、涼爽、永恒、遙遠、純潔„„ 橙色:快樂、健康、明朗、運動„„ 綠色:春天、希望、新生、青春、和平„„ 白色:光明、純潔、高尚„„ 黑色:空無、毀滅、嚴肅、莊重„„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輔導】

色彩帶給我們的情感體驗,將春、夏、秋、冬四季節,用合適的顏色組織起來。談談你為什么這樣組織畫面?有何意義?

1、每組同學分別在自己的卡片上,用合適的色卡表現春、夏、秋、冬。

2、按照合適的位置,貼在相應的季節上。

【作品展示】

總結: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紅橙色調的為暖色調,偏向藍紫綠色調的為冷色調。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課后活動】

1、用畫筆體驗向日葵帶給我的喜悅之情。1)花心 花盤,花瓣,花萼。

3、厚重的筆觸、再體驗,按照梵高的構圖方法,畫完的同學,貼在黑板上,分男生、女生。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課時 : 2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調和?

2、調和色給人什么樣的感受?

出示課題:畫一幅色彩和諧的畫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學生欣賞。 1. 認識鄰近色 出示色相環,提問:

請你從色相環中找出一組或幾組顏色相近的顏色。

介紹鄰近色:鄰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顏色。如紅與橙、橙與黃、黃與綠、綠與青、青與紫、紫與紅。

欣賞感悟。

(1) 播放教學課件。

引導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鄰近色。 提問:

觀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鄰近色? 鄰近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 欣賞課本中的作品《紅土地》、《顧盼》。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小組研究 :

數一數,《紅土地》用了幾種顏色? 《顧盼》用了哪些鄰近色? 學生觀察回答。 欣賞感受。

不同的鄰近色帶給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結:以鄰近色為主的繪畫作品,給人色彩和諧統一的感覺。要想畫一幅色彩和諧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鄰近色,不用或少用對比色。

(3)欣賞優秀的學生色彩作品。

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表現內容及表現方法。再 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說說自己的創作思路。

2.選取一組自己喜歡的鄰近色,創作一幅色彩和諧的作品。 3.學生作業,教師輔導學生作業。 注意畫面內容與顏色間的關系。 學生發言。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1、學生設計作品。

2、展示學生作業,指出優點與需要改進的地方。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課時 : 2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教師就上節課學生的實踐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對發現的普遍問題或學生存在的困難,給予及時點撥、啟發、幫助學生解決。 分析作業的優點與不足,研究改進方案。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課件出示不同色彩調和的作品,欣賞。

2、說一說不同的色彩所表達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

3、找出藝術家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4、想一想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運用。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學生繼續創作,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師指出共性問題,并作個別指導。

3、學生繼續完成作業。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1、組織小組展示作業,給自己的作品起個名字。

2、組織評價作業,評價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調和的效果。

3、比較自己的繪畫作品,介紹自己的畫中最得意之處, 找出存在的缺點。 介紹自己的作品。

4、學生間互提意見。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1、學生繼續創作,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師指出共性問題,并作個別指導。

3、學生繼續完成作業。

和諧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請同學們說一說,在什么地方,什么場合可以應用。 學生發言。 教后反思:

第四課《標志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掌握標志的基礎知識與制作方法;

2、過程方法目標: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設計簡明、準確、獨特完美的標志;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加強集體意識,增強集體凝聚力。 教學重點

標志的分類、設計要求和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

在理解標志特征的基礎上設計簡明、傳遞信息準確、獨特完美的標志。 教具準備

電教設備、多媒體教學課件、繪圖剪貼用品等。 學具準備

搜集各種標志圖片,本校?;?,準備彩筆、鉛筆、尺規、16開素描紙、彩色卡紙兩張(對比色調的)、剪刀、膠水、雙面膠等用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出示?;請D片,以引導問答式點出標志的含義及特征??偨Y標志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學習的必要性,導入課題《設計標志》。

1、掌握標志的基礎知識與制作方法;

2、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設計簡明、準確、獨特完美的標志;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講授新課:引導學生看大屏幕(演示課件)。

1、標志的種類(以提問與直觀方式引發學生的興趣) (1)從用途上分: ①非商業標志; ②商業標志; ③公共標志。

(2)從其表現手法上分: (以連線方式使學生能積極思考加強認識,使他們對標志設計產生濃厚興趣)

①圖形構成的標志 (包括具象和抽象兩種) ②文字構成的標志 (包括漢字、字母、數字) ③綜合型標志 (圖形和文字組合)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2、標志設計的基本要求:用四個字概括,即“簡、準、奇、美”(分別以直觀評析法引導,增強學生對標志的了解,為提高設計能力做鋪墊)。

3、標志設計的方法與步驟 (演示制作過程) ①選題; ②構思; ③構圖; ④定稿; ⑤著色。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以繪畫或者剪貼的方式制作:

1、設計一幅運動會上具有班級特色的標志。

2、為校園藝術節活動設計一個標志。

3、設色做到單純醒目,使用調和色或對比色,一般不要超過三種以上色彩。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前臺展示,選出代表作品指出優點及不足,給予合理建議。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知道標志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符號,它更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強大的社會功能。

2、為班級設計一個標志。

同學們通過欣賞這些標志可以看出,每個標志都蘊含著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義。因此可以說:標志是具有某種含義的視覺符號,猶如語言,起著識別、示意和傳遞信息的作用。它通過精煉的藝術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強的概括性與象征性,同時也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二)標志的構成形式教師結合課件講解。

1、顏色構成的標志。我國在生產和交通安全的顏色標志為紅(靜止、停的意思)、黃(警告、注意的意思)、藍(指令、遵守的意思)、綠(安全通行的意思)、如鐵路用黃和黑標明注意、警告、危險的安全標志,用紅和白作為公路交通標志,用紅、黃、綠燈指揮車輛行駛的標志等。

2、文字構成的標志。如可口可樂標志、第一汽車制造廠標志等等。

3、圖形構成的標志。如奧運五環標志,黨徽標志、農業銀行標志、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標志等等。

4、文字和圖形相結合構成的標志。例如:運用中國古錢和"中"字構成的中國銀行標志、中國鐵路的"工人"標志、中國工商銀行標志、吉林電視臺標志等等。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三)、標志的構思與創意。

結合課件欣賞中外優秀標志作品的構思與創意。如奧運會標志、北京奧申委會徽、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等。

1、 奧運五環標志。它由5個奧林匹克環套接組成,5個環從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藍、黑、紅環,下面是是黃、綠環。整個造形為一個底部小的規則梯形。奧林匹克標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相聚一堂,充分體現了奧林匹克主義的內容:所有國家和所有民族的“奧林匹克大家庭”主題。同時也象征著五大洲的人民團結起來,為創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 北京奧申委會徽。該標志圖運用奧運五環色組成五角星,相互環扣,同時它又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結”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五星,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以表現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精髓。整體形象行云流水,和諧生動,充滿運動感,以此表達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

3、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是中國特點、北京特點與奧林匹克運動元素的巧妙結合。以印章為主體表現形式,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經過藝術手法夸張變形、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人的造型同時形似現代"京"字的神韻,蘊含濃重的中國韻味。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以設計“禁止吸煙”標志為例,講解標志的制作過程。

1、 選題。確定標志設計的題目,為班級設計標志。

2、 構思。怎樣突出標志設計的特征,用什么手法來表現。

3、 構圖??啥喈嫀追輬D,反復思考,尋找簡練、概括的形象,明確地表達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來表現,以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案;

4、 定稿。選擇最理想的設計定稿。

5、 著色。設色單純、醍目,或用對比色彩。一般只用一兩種顏色,防止雜亂影響效果。

6、學生完成設計,教師行間知道。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1、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如:怎樣將語言概括地用符號來表現,怎樣表達得明確,又有獨特的形象。發現有獨特設計的作業 可以展示給大家,以便同學之間互相溝通信息,互相啟發。

2、課堂小結:展示設計較好的作業 ,鞏固標志設計的特征及表現手法的知識內容??勺寣W生以談設計的構思過程來說明。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 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 穩定課堂氣氛,檢查用具及搜集的標志圖片。(1分鐘)

2、 同學們,在當今信息時代,由于科技、經濟、文化的迅猛發展,標志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誰能告訴大家,你在什么樣的場合見到過什么樣的標志?它給你什么樣的啟示?(學生答略)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標志設計。(2分鐘)

3、 校園的秋天──設計標志

二、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欣賞教材的圖片及學生收集的典型圖片。

2、欣賞多媒體課件,本課知識結構:

1).標志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圖騰—Totem

2).標志的意義、用途。(做游戲)

3).標志的藝術特征:準確、概括、獨特、美觀。

4).標志的設計要素:圖形、文字、圖文、數字、抽象

5).設計標志的方法、步驟:a.選題明確b.構思新穎c.表現生動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自選主題,設計一個標志設計方案。如:可為學校運動會、音樂會、朗誦會、書畫比賽、藝術節、知識競賽或為本班特色的主題班會設計一個標志。(13分鐘)

三、 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學生設計練習,聽音樂,教師巡視輔導并演示。輔導要點:

1.思維方法,大膽想像創新。“我就是設計師”。

2.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動的表現方式。

3.及時表揚、展示好的構思,使學生之間溝通信息,互相啟發。(20分鐘)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課堂小節及教學反饋:用投影儀展示典型學生作業并讓學生自評互評,用游戲的方式分小組評比,表揚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鼓勵全體同學克服不足,努力進步,并由個別同學談談學習本課的體會和受到什么啟發。教師歸納。布置下節課用具。(9分鐘)

課后反思:

第五課

《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我國民間美術的簡介和欣賞,了解一些以“諧音”、“寓意”、“象征”等民間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如意吉祥的圖案。能夠用語言來描述民間美術作品圖案紋樣、色彩的特點等。

2、采用比較法,找出民間美術和別的藝術形式的異同。

3、通過學習,對民間美術的吉祥圖案或色彩產生興趣,并收集民間美術相關的圖案。

教學重點:了解民間美術中“諧音”、“寓意”、“象征”獨特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的區別。

課前準備: 從Internet上找到民間美術相關的圖片,盡量收集到當地的工藝美術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觀看課件,欣賞課件中的各種圖片。

2、我們看到這張年畫,有一個小朋友坐在一條大鯉魚上,旁邊還有盛開的蓮花,你們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嗎?

3、勞動人民是很聰明的,他們畫這些我們常見的事物是有一定含義的。他們往往會用一種諧音的方法來表示吉祥的意思。

4、“蓮”和 “連”是同音字,“魚”和“余”是同音字,合起來就是“連年有余”的意思了。聰明的古人想出了用諧音的方法來畫,也很好看。大家再想想,你家里在新年貼的“福”字又代表了什么呢?

5、 “象征”是說由這一個事物來讓人聯想到另一種事物的表現方法。如紅色象征喜慶、喜鵲象征吉祥、鴿子象征和平,鴛鴦象征愛情等。

6、這些都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呀!民間美術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節日活動中,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觀念。民間美術有著鮮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創作和流傳方式是集體的,它與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聯系。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介紹民間美術種類

1、年畫,又稱木版年畫,是一種運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紙上的畫種,它是我國民間過年節時張貼的一種民間畫類。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以后隨著年畫發展,它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進而在一些年畫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炔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用以除舊歲、迎新春、美化環境、營造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早在漢代民間就有在門上畫勇士、貼門畫的風俗,以后歷代不衰。清代中葉更為盛行,全國各地均有年畫,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風格。最著名的當數北方的楊柳青年畫和南方的桃花塢年畫。此外,山東濰坊、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廣東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畫產地。

2、民間玩具是民間美術中的一個種類。勞動人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就地取材、因材施藝,制作出精美的藝術品,包括風箏、泥玩具、布玩具、活動玩具,這些玩具體現著勞動人民自己的審美情趣,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理想、祝愿與愛心,也是對兒童進行審美培養和傳承民風民俗的教具。

3、刺繡主要用于服裝、鞋、帽、枕頭、帳簾及錢包、香包等布制品。民間刺繡廠一間制作底樣,造型質樸、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對比,平面色塊的運用使色彩過渡跳躍感,先得鮮亮而富有喜慶氣氛。

4、剪紙是人門十分熟悉的、用于裝飾、烘托節日氣氛的一種民間藝術,全國各地民間都有不同風格的剪紙品種。早在漢唐時代,就有用金銀箔剪成花鳥,貼在鬢角做裝飾的風尚。后發展為節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故事,貼在窗戶上、門楣上作為裝飾之用,民間剪紙是表意性的,講究構圖的整體性、造型手法的適形特點。形象概括簡練、虛實對比鮮明、線條規整流暢、色彩對比強烈。由于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風格也異彩紛呈,大體北方粗獷豪放、造型簡練,南方構圖繁茂、精巧秀美。內容十分豐富,多以表達吉祥、美好的寓意。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學生找一找民間美術的特點,民間美術重要的藝術特征和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特征。

2、學生展示自學成果

(1)民間美術的特點——民俗文化形象的載體;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觀;風格上既有傳統又有變異,強烈體現民族性和地方性;就地取材,因材施藝。

(2)民間美術重要的藝術特征——寓意性、象征性。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家具衣物裝飾等常用到吉祥圖案,如運用較多的有諧音,兩個獅子和如意代表事事如意,“喜”字代表人生中所有的吉祥與快樂,“囍”又稱雙喜,更多用于婚嫁場合,表達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3)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特征——必須符合民俗觀念、民俗傳說和民俗活動的要求。有些內容已成為固定模式,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民俗吉祥圖案。如《連年有余》、《松鶴延年》、《喜上眉梢》等等。

3、教師點撥,歸納總結。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1、師生共同學習研究,探討民間美術的藝術特點。

2、教師展示不同民俗的藝術作品,拓寬學生的視野。

(1)民間美術有著十分濃厚的文化底蘊,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頭腦中要常常記住三個要素,那就是:諧音、寓意、象征。

(2)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主要民間美術種類以外,我們知道的還有臉譜,編織,皮影等等,同學們課下了解。

(3)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中國民間美術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學們有何感想?請你說說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圖案?

(4)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討論,每一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 (5)分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學生課后親自嘗試制作一下,剪紙,泥塑,刺繡等手工品,或者搜集民間美術相關的圖案。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播放視頻展示過年的喜慶活動。

2、提問:春節期間人們是進行哪些活動表現喜慶吉祥的氣氛?

3、觀看視頻,獨立思考問題,傾聽體驗民間藝術,導入剪紙課題 。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剪紙的表現手法

多媒體出示剪紙圖片,出示問題(剪紙藝術的寓意、內容)。

2、歸納提煉 ,學生欣賞(審美),并回答問題。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 ,認識講解紋樣。

2、選擇適當的形狀來裝飾喜鵲。

1)、傾聽理解學習,交流合作完成。

2)、讓學生明確不同紋樣的靈活運用,追求美感.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制作方法

1、出示剪紙三步驟展示圖(畫、刻、剪)

2、視頻講解剪法與刻法 ,觀察思考學習 學會剪紙的制作方法

3、 學生創作(分工合作)。

1)、教師出示活動要求,明確任務。巡回指導。 2)、學生動手合作, 體驗剪紙藝術 。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合作交流

1、上講臺展示作品。

2、投票、點評 激勵并反饋 。

3、拓展

(1)、剪紙鏤空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 (2)、剪紙姑娘舞蹈視頻欣賞。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出示北京申奧標志,討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圖形。為什么申奧的標志要選擇中國結,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2.教師展示用中國結裝飾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機、筷子、車飾等,還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飾上的結飾,如盤扣、腰帶等,它們給我們帶來了濃濃的中國氣息,是我們炎黃子孫揮之不去的中國情結。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師生互動,用最快的速度打一個結。

2.觀察比較師生打出的不同結形,有活結、死結、蝴蝶結等不同結形,哪一種更美觀,哪一種更實用。

3.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義的。遠古先祖在文字發明之前“結繩記事”、“以繩德厚”;有文字之后,“結”與“吉”同音,它承載著我們對親友真摯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平結的編結法)

1.平結是一種古老、實用的結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穩安定之意,用途廣,常用來做手鏈、項鏈、門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師帶著學生編幾個來回。 1)固定中間的兩根主繩;

2)在需編結處穿上副繩,并打一結固定使主繩,左右各有一根副根。 3)右繩與左繩相交后從后面繞過主繩,壓住左繩穿出。 4)右繩繞在主繩上,并壓住主繩;

5)左繩與右繩相交,從后面繞過主繩,再從主繩與右繩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緊,繼續下一輪編結。

3.編完之后,剪斷余線。用打火機燒副繩尾部,趁熱抹在主繩上固定。 4.裝飾玉珠、木珠、銅錢、瓷珠等飾物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學生制作)

1.選擇自己喜愛的色繩及飾物。

2.構思怎樣編,在什么位置裝飾什么樣的飾物,怎樣穿插、固定??梢援嫀讉€草圖,做到心中有數。

3.編制完成,教師指導并及時解決問題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五、展示總結

1.展示部分學生作業,學生互評、師評。

2.出示用平結編成的動物圖案、蜻蜓結、表鏈、發夾、小型壁掛或背包,引發學生繼續嘗試、創造的興趣。

3.布置下節課的課前準備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學生展示自己上節課編好的平結飾物,交流編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2.平結是一種實用常見的基本結形,還有一種結形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出示小飾物,介紹盤長結。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盤長結的編法

盤長結的結形曲線,有如盤腸而得名。據北京雍和宮的法物說明冊記載;佛門有八寶.即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和盤長八件寶物,又稱“八吉祥”。盤長為八寶中的第八品,有回環貫徹一切通明之說,象征貫通天地萬物的本質,能夠達到心物合

一、無始無終和永恒不滅的境界。它雖是八寶之末,卻代表佛門八寶的全體。所以盤長結是一種具有非常美好的祝愿和祈福的結形。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示范,帶著學生一步步編結。

1)按照書上或教師提供的線路圖穿插走線,注意在色繩轉折穿插處要多用珠釘固定,防止走形。

2)線路走完后再檢查一次,確認無錯誤。

3)俗話說“三分編,七分抽”,抽結形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直接關系到結編得成敗與否。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1、示范一個錯誤的抽法,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結形不能著急亂扯。

2、用鑷子從色繩的一頭向另一頭逐漸抽拉,循序撤掉珠釘,直至結形抽緊收平。

1)、打結固定。 2)、裝飾飾物。 3)、做穗子。

4)、學生再默畫一個盤長結的線路圖,并記牢。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1.盤長結是代表吉祥、美好的福件,它的連綿不斷的結形對宗教、民間藝術甚至現代標志設計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出示幾個范圖,引導學生分析其含義。

2.盤長結是一種美好、吉祥的基本結,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演示出很多變化結。鼓勵學生嘗試編出或在課外了解更多的結形。

總結:今天我們只是學了中國結的幾種常見結形,實際上結的形式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結,它已擴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留心觀察,你會發現結的運用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讓我們用充滿智慧的頭腦和靈巧的手及敏銳的眼共同創造出更輝煌的中國結文化。

課后反思:

第六課

讓圖表說話

教材分析

本課《讓圖表說話》涉及設計·運用與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學生通過調查活動的實施以及圖表知識的學習運用,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蹲寛D表說話》圖表廣泛應用于經濟、科學、教育、文化等許多方面,因此本課《讓圖表說話》教學力求體現學科內、學科問的綜合效應,使學生了解美術與社會生活、科學的聯系,有利于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增長。

教學目標

1、明確圖表的不同功能,掌握圖表設計、美化的基本要領。

2、能夠有目的的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通過圖表明確地反映出來。

3、能夠在有序的操作訓練中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圖表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圖表的個性設計、制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學生在班級范圍內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做調查,要求收集相關信息,并得出簡單結論。該活動為圖表設計的學習作鋪墊。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假如現在有一位同學要到你家去玩,但不知道怎么走,怎樣幫助這位同學正確地找到你家呢?兩種方法:可以跟他講述如何走,也可以直接給他畫一張路線圖,你們想想哪種方法會更好?很明顯,后一種方法更加直觀和清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出示課題),讓圖表說話。

上節課老師布置大家在班級范圍內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相關信息的收集,那么首先讓我們看看,通過大家的努力都得到了一些什么樣的結論,有哪個組的同學愿意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

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業,肯定學生取得的成果,學生用文字表述或用表格整理的調查結果,為后面的教學做鋪墊并形成傳達信息的效果對比。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學習圖表知識

(一)、圖表的多種形式

從上面這組同學的作業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學都是運用表格對自己收集的信息進行統計和整理的,除用表格外,我們還可以根據調查內容的特點,選擇更合適的格式形式來表達,如數學課中學習過的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圖片展示)

活動二:能否用更豐富的圖表形式重新整理調查的信息,使調查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更加明顯,并為運用形象生動的圖形做鋪墊。

活動后展示幾組有代表性的小組作業。

(二)圖表的豐富表現

1、具象圖形運用。通過運用不同表現方法對內容進行整理,我們不難發現,恰當的表現方法能使內容更具邏輯性,使圖表所表達的內容間的對比與變化更加一目了然,那么怎樣能使圖表更形象、生動而又有趣呢?我們先來欣賞幾個范例。(展示各種不同類型的圖例,引導學生分析)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具象圖形在圖表中的表現運用,能加強圖表的表現力,使之更加形象生動。

2、抽象圖形運用。除利用具象圖形外,也可用點、線、面、體表現數據的對比關系與變化趨勢。

3、色彩運用。豐富的圖表設計除選擇恰當的圖形表達外,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

4、相關文字、數字的標注。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學生作業:學生進行圖表設計。教師輔導。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活動三:學生利用繪畫、剪貼等方法進行圖表設計,使圖表變得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并有創意。

作業展評,自評與互評。

總結: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圖表,圖表的運用,讓我們以更直觀的形式去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復雜的信息,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是,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并從中獲得創作的靈感。

課后反思:

第七課《書法的點畫之美》

教學目標:

1、能夠明確、形象地描述不同書體的特征;

2、能夠按照點畫的書寫要求臨寫不同字體,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3、能夠按照所學知識自覺規范平時的書寫方法。 教學重點:認識不同書體你的點畫特征。

教學難點:按照點畫的書寫要求臨寫不同字體。

第一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欣賞篆、隸、楷、草名家經典作品,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相應的書體。

2、引導學生重點觀察作品中的粗細、長短、濃淡、快慢等變化,以此認識不同書體的點畫特征。

3、啟發學生思考,并討論本課的教學目標,了解、欣賞中國書法的線條之美。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嶧山碑》為秦始皇東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書,此碑后毀,由后人臨寫,重刻,現存于西安碑林。

以“鐵線”“玉箸”等比喻,幫助學生分析小篆勻細而挺拔、簡潔而圓潤的線條特點。以“禁”“及”兩字解釋“藏頭”“護尾”“向下垂引”“轉筆”等術語。

2、《曹全碑》是東漢時期的碑刻,明萬歷初在山西合陽出土,現存于西安碑林。 引導學生分析并初步領會《曹全碑》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小組討論:按照教材將“定”、“史”兩字的轉折提按處標示出來。

2、用小篆和隸書兩種字體對臨“定”、“史”兩字,體會用筆的轉折、連斷、提按、藏露及線條的粗細變化。

小組選學生代表展示本組所標示的轉折提按標示,學生交流評價。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1、小組內或小組間交流、討論臨寫的體會。說說自己在臨寫時是否注意了轉折、連斷、快慢、提按、藏露及線條的粗細變化。

2、教師選學生優秀臨寫作業,指出優點和不足,并小結學生的臨寫活動。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學生臨摹,完成作業,全班講評。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故事導入

王羲之學習書法的故事

2、《王羲之蘭亭序》內容簡介:王羲之行書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公元353年,即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與一群文人雅士會于紹興蘭亭,飲酒賦詩中趁興寫下《蘭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氣韻生動,被歷代學書者奉為學習行書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視《蘭亭序》為至寶,命人摹臨了許多副本分賜給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較好的摹本有唐馮素雙鉤摹本,叫《神龍本蘭亭》。因為鉤摹較能保持真實面目。其他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臨本,則多少摻雜了各人自己的筆墨。與原跡精神難免有差異。

3、《蘭亭序》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其突出之處就是章法自然,氣韻生動。通觀全文,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使藝術風格同文字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表現了王與朋友聚會時。流觴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懷。

4、就布局來說,《蘭亭序》采取縱有行,橫無列式,其字與字,大小參差,不求劃一,長短相配,錯落有致,而點畫皆映帶而生,氣脈順暢。結構變化微妙,如楷書者而不呆板,似草書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態,婀娜多姿。用筆十分精到,講究提按分明,收起得當,可謂“得其自然而兼其眾美”。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碑帖賞析

《自敘帖》為唐代書法家懷素的狂草代表作。該貼的特點:筆勢新奇迭出、不拘定則,線條如龍蛇飛動,點畫如驟雨旋風。

2、展示《懷素自敘帖》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臨寫體驗、交流。

2、分別用楷書、隸書、小篆、草書四種書體臨寫教材中“不及”兩字,強調呈現四種書體筆畫的各自特點。

3、小組之間交流、探討四種書體如何通過提按、快慢、斷連、行止、藏露等用筆方法來表現出線條的不同形態和質感。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1、教學拓展(線條之美、書畫同源)設問:“書畫同源”的含義是什么?

2、中國畫中的線條與中國書法的線條是信息相通的,它們都是通過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毛筆來書寫各種粗細、長短、質感、力度不同的線條來傳神達意,來表現 各自的精神內涵和豐富的藝術造型。

五、達標測評,鞏固提高

欣賞教師收集的吳昌碩中國畫作品,感受中國畫線條與中國書法線條的同根同源。 課后反思:

《中國美術作品概述

(一)》

課時 : 1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核時間:

等級認定: 學科組長簽字: 教科處簽字: 教學目標

1、激勵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惑。

2、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主要藝術成就及其藝術特點初步學會欣賞中國古代雕塑的方法。

3、讓學生從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會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對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埋解從而提高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中國古代雕塑在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藝術特點。著重介紹秦始皇兵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龍門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學難點:中國古代雕塑的表現形式和時代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預習反饋,明確目標:

1、復習前課所學——展示作品通過對作品的賞析復習上一節課的知識內容。

2、課前思考——展示本節課所賞析的作品讓學生思考分析其顯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體現的藝術審美特質。

3、總結學生所答概述本節課所鑒賞的作品的特點和歷史演變。 獨立思考問題并回答。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1、暢所欲言、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2、中國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遙遠的石器時代先民們在制作石器過程中融會進了自己的審美意識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為人們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藝術。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時代的主要標志之一人們在陶器制作中創造出無數精美的藝術品。夏代晚期和商周青銅成為雕刻藝術的主流中原地區的各種禮器以及四川等地的青銅立體雕塑都取得了杰出的藝術成就。 秦漢是中國雕塑藝術史上出現的第一高峰期秦始皇兵馬俑、西漢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兩漢的陶俑藝術并稱為“秦漢雕塑之三絕”它們共同奠定了秦漢雕塑在中國和世界雕塑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伴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廣泛傳布佛教造像漸漸成為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主流。隋唐尤其是盛唐時期中國雕塑藝術達到了歷史的顛峰。唐代佛教造像將宗教的神秘莊嚴與世俗的審美標準完美地統一起來菩薩像的塑造姿態優雅富有人情味。宋代的雕塑的題材更接近于民間的日常生活。元、明、清中國雕塑進一步衰落但民間的充滿生活情趣的雕刻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佛教造像的傳入和歷史發展:

1、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進入全面發展時期佛教神像的塑造大大促進了雕塑對人物的刻畫為隋唐時代雕塑達到全盛奠定了基礎。佛教起源于印度兩漢之間傳入中國。中國早期的佛教造像帶有明顯的外來文化特征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人們將自己對佛教的理解以及傳統的雕塑技藝越來越多地融入作品使佛教造像日益中國化。

2、隋唐。隋代是一個過渡時期它的雕塑先繼承南北朝時代北齊、北周的藝術風格。但漸漸地在石窟造像的人物造型上將南北朝時期的細腰秀頸、瘦臂纖手的文弱形象變得體魄雄健面部表情刻畫細膩精致、技法圓潤洗練隋代的金銅佛像也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造型準確、衣飾華美空間關系的處理井然有序開創了唐代雕塑風格的先河。唐代的佛教造像數量龐大現存的遺跡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山西天龍山石窟、陜西彬縣大佛寺、河北響堂山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山東云門山石窟、四川廣元千佛崖、樂山摩崖石刻、云南劍川石窟等石窟和摩崖石刻都不乏杰出的作品。其中規模最大、藝術特點最明顯者首推敦煌。唐代開鑿的窟龕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數。這些石窟中的佛教人物莊嚴而親切、在煥發著理想世界圣光的同時又洋溢著現實人間的氣息。唐代雕塑也是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的完美結合既雄偉強壯、氣魄宏大又柔麗流暢、細膩深沉佛的莊嚴、菩薩的嫵媚、弟子的虔誠和力士金剛的勇猛均表現得淋漓盡致。雕塑技法完全成熟無論是雕還是塑均能運用自如立體造型與平面繪畫的結合也天衣無縫。 唐代雕塑的杰出成就還表現在唐三彩上。這種小型的、用于隨葬的陶塑明器是一種低溫燒制而成的陶器以黃、綠、褐、青、白等色彩為主明亮而華麗。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女俑、樂舞俑、文吏俑、武士俑鎮墓俑、胡人俑等動物則有駿馬、駱駝以及想象中的鎮墓獸等等題材十分豐富表現了唐代社會的眾生像。唐三彩女俑豐腴、肥胖、臉面飽滿、櫻桃小口的造型以及女子騎馬出行的形象反映了唐代追求健康美的藝術標準眾多的胡人俑以及沙漠中行進駱駝和馬則是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真實寫照。

3、宋元明清。宋朝以城市為中心的商業經濟得到較大發展城市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代表著這一新階層的審美觀念隨之成為一種社會潮流使得藝術家的創作發生了變化民間工藝雕刻藝術如泥、面、糖等彩塑石、玉、牙、骨、竹等雕刻以及金工、陶雕和漆雕等技藝得到大力弘揚。佛教造像的神圣性和理想性減弱而世俗性、現實性則大為增強。雕塑藝術失去了漢唐以來的雄渾大氣技巧上趨于程式化。宋代佛教造像更加接近生活富有人情味。如著名的太原晉祠圣母殿宮女像蘇州洞庭東山紫金庵羅漢塑像等都有這種特色。元明清時期的藏傳佛教成為佛教藝術的主要題材。藏傳佛教是中國佛教的支系之一俗稱“喇嘛教”主要在西藏地區形成和發展。藏傳佛教藝術既繼承了西藏本土的傳統技法又受到中原地區和印度、尼泊爾等地藝術風格的影響。在佛像鑄造中注重鑲嵌工藝、鎏金工藝和透雕工藝的運用表現出強烈的裝飾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雖然存在著缺乏個性的程式化傾向但形體的外在表現力卻十分強烈。 宋元明清時期盡管雕塑藝術走下坡路但在工藝雕刻領域卻取得了新的成就無論是作品的精美還是種類的繁多都超過前代。而在世俗題材的雕塑藝術方面也出現了新的氣象開始成為中國雕塑藝術的主流。

4、學生欣賞,學生評述。

5、學習觀察雕塑作品、石窟作品的細節,表達自己的感受。

6、感受攝影雕塑、石窟的魅力。

三、 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由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上述在賞析過程中遇到的疑問。

2、交流、提高。

3、由于學生查閱過資料應該可以回答出一部分問題不完整或需要強調的部分教師應注意重點解析。在回答問題之前可以小組綜合討論拿出一個較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薦一位同學回答其他組的同學也可以提出意見或不同看法。

4、學生評述。

四、師生互動,拓展延伸

1、合作訓練。

2、總評講解學生提出的疑難要求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每一細節分析作品產生的歷史依據和演變過程。本節課主要賞析了我國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通過賞析的方式了解了各類作品所體現的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的審美特質并通過自我歸納總結的方式來定義中國古代雕塑各時期的不同及特點也讓同學們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程度。

3、傾聽理解學習,交流、合作完成。

五、鞏固提高

(1)內容:結合具體圖例概述我國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

(2)要求:

1、結合具體作品進行闡述。

2、結合作品產生的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

七年級音樂教案范文第3篇

1.歌曲:《渴望春天》。2.創編:為歌曲配打擊樂伴奏。3.配樂散文:《春》。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磁帶、VCD、打擊樂、鈴鼓、三角鐵、響板、沙錘等。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復地練唱中體會6/8拍子活潑歡快的特點。 2.通過對散文《春》的配樂朗誦,使學生感受音樂與文學的密切關系,審美內涵。

3.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1.教師要充分注意“教學導入”環節的重要性,精心設計。如:(1)可以通過教科書上的彩色畫面啟發學生的想象力,用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優美的旋律導入;(3)可用簡短的詩句導人;(4)可用錄像資料(風光片,春景圖,配樂散文)導入。要求學生共同參與。

2.請學生朗誦散文詩《春》,并選擇適當的樂曲做背景音樂,有感情地表演。 教師也可以發動學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樂的錄音并請大家邊聽邊討論,選擇合適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請學生仔細聆聽,聽后用語言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隨錄音輕聲哼唱歌曲。其間,教師可以為學生范唱,也可以用鋼琴伴唱,通過多種形式的練唱,使學生逐漸熟悉歌曲。

5.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

一、二樂句的開頭:(插圖)并打著拍子反復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請學生從曲譜中找出變化音。如(插圖)在演唱中注意唱準音高及旋律對感情表達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錄音。提示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感受音樂: ①音樂的速度是什么樣的?快,稍快,很快,極快。結合詞、曲特點,談一談

為什么用這樣的速度來表達。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樣的:很弱(pp)、弱(p)、中強(mf)、強(f)、很強(ff)。你認為歌曲應該用哪種力度表現最合適。 ③應該用怎樣的情感才能恰當地表達歌曲的情緒? ④你喜歡這首歌曲嗎?為什么?談談對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師鋼琴伴奏下,(或用錄音帶伴奏;老師指揮)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領唱、齊唱。之后,也可由學生獨唱或小組唱。

9.請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師生共同設計,更多的是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邊唱邊加入打擊樂伴奏。 第一單元 第二課 教學內容:

1.欣賞:《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曉》歌曲 《春節序曲》管弦樂曲 《春天奏鳴曲》(小提琴與鋼琴)2.器樂:學吹豎笛《春游》3.創作與表演:為旋律創作歌詞,并表演。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以描繪春天為主題的聲樂、器樂作品,了解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審美性。 2.學會用豎笛吹奏《春游》。

3.通過學生創編歌詞、填詞唱歌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表現能力。 教學過程:

(一)欣賞 1.《新疆之春》

(1)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作品表達的情緒,如:豪放、樂觀、奔放、流暢、歡快、載歌載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題旋律片段(第

一、二部分),引導學生對兩個部分的主題片段進行分析。讓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題是鋼琴伴奏,小提琴以裝飾音、強音、跳弓等多種演

奏形式出現,第二部分則是小提琴以雙音演奏舞曲般的節奏和撥弦的形式演奏,讓學生充分體會和感受小提琴豐富的表現力。

(3)通過欣賞《新疆之春》,使學生了解新疆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熱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們的精神風貌。 2.《春節序曲》

(1)邊聽邊感受這首樂曲的風格特點,如:熱烈的、歡騰的、載歌載舞的等。學生小組討論并談感受。

(2)將不同部分的音樂主題用板書、投影、課件等方式呈現出來。請學生邊聽邊對比音樂的不同特點,如:歡快的、抒情的、流暢的、贊美的等情緒特點,以及力度上的特點。

(3)學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題旋律并為其劃旋律線,感受旋律的表現特征。 3.《春曉》

使學生了解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洞簳浴愤@首詩構思精巧,令人回味無窮,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詞曲結合歌曲的深刻內涵,并吟誦全詩。 4.《春天奏鳴曲》

(1)作品是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鳴曲中的第五首,該曲因音樂絢麗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個樂章,可以選聽其中的第一樂章,教師可以根據優美、抒情的旋律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

(2)組織學生討論:樂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鋼琴伴奏有什么特點?

(二)學吹豎笛《春游》

1.教師彈琴,學生輕聲哼唱旋律,熟悉曲譜。 2.學生練習吹奏。學生相互幫助掌握技術難點。

3.引導學生找出樂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變化;結尾不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為樂曲配打擊樂伴奏,在有標記的地方敲擊三角鐵或其他打擊樂器。

(三)創作與表演

1.請學生即興為《春節序曲》(教材內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詞,并試著唱一唱。分小組創編,然后為大家展示成果。

2.師生共同表演《春節序曲》音樂片段。形式:彈奏、舞蹈、扭秧歌、敲鑼打鼓、演唱,教師要將全體學生調動起來,積極參與表演,表演形式由學生自主選擇,也可教師、學生討論安排角色。

第二單元 紅旗飄飄

一、編寫意圖

本單元承接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祖國頌歌》的主題意義,旨在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音樂材料上看,有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有歌劇《江姐》選曲、有管弦樂、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雖然主題相對集中,但音樂表演形式各異,如《繡紅旗》為女生齊唱;《紅旗頌》為管弦樂合奏;《紅旗飄飄》為獨唱;《國旗頌》為合唱。從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滲透上看,本單元也做了較為細致的處理。比如,“音樂故事”介紹了國歌產生的背景以及詞曲作者田漢、聶耳在強烈的愛國情感召之下的創作激情,這與20世紀上半葉“抗戰”前夕的歷史緊密關聯;與《紅旗頌》同時呈現的配圖是當代美術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義的著名油畫《開國大典》 (董希文作),與視覺藝術相結合,同時也從音樂、美術的角度講述著歷史,提示學生關注音樂所具有的文化傳承價值;《紅旗飄飄》是2000年中國奧運代表團壯行的歌曲,所配插圖為中國第一位奧運冠軍許海峰的照片,將體育與音樂相關聯,等等。從時間上看,進行到本單元教學時大約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與學校組織的祭掃革命先烈陵園等活動在教育內容上比較貼近。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課時。第一課時為“唱歌”和“創編”兩項內容,第二課時為“欣賞”、“音樂活動”。

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國歌》,對《國歌》比較熟悉。本單元既幫助學生復習以前學習的《國歌》內容,同時對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連音等特性節奏,還要求學生“準確地背唱《國歌》”?!独C紅旗》可以設計為歌表演的教學形式,學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戰友們在獄中慶祝新中國誕生的情景?!都t旗飄飄》可讓學生分組表演奧運會時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團人場式,或者是頒獎升旗等情節。欣賞《國旗頌》時可讓學生結合樂譜注意傾聽第二聲部。結合觀看開國大典時的歷史盛況的錄像,感受《紅旗頌》的輝煌

氣勢。

第二單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唱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音樂故事:國歌的故事。 3. 音樂欣賞:《繡紅旗》。 教學目標:

1.通過準確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體會國歌的情緒,理解國歌的來歷,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結合欣賞《繡紅旗》創編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唱歌

1.學生隨音樂《紅旗頌》走進教室。

2.師生談話:教師引導學生:看誰能唱出剛剛聽到樂曲開頭由小號演奏的曲調。 3.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啟發學生根據“國歌的故事”等資料,說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理解。 4.學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錄音、影視或教師范唱)。

(2)教師指揮學生隨錄音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注意啟發學生對演唱的效果進行評價。

(3)學生探究:歌曲速度、節奏、節拍、旋律等音樂表現要素的特點,并能運用音樂要素及表情術語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引導學生隨音響(錄音、影視、伴奏等)聽好前奏,準確地把握弱起起唱,唱準三連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譜和歌詞。

(5)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變本歌的速度、節拍(如2/4變3/4)與節奏(如變弱起為強起;改變三連音節奏),并與前面進行對比,體會音樂情緒及風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6)引導學生隨琴聲或錄音機唱樂譜(包括前奏)。邊唱邊劃拍子,并三連音節奏。

(7)反饋與評價:學生采用競賽的方式,看誰能很快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譜和歌詞準確地背唱下來,師生共同評價。

(二)欣賞

1.觀看歌劇《江姐》的錄像片段,聆聽女聲齊唱《繡紅旗》。

2.學生探討《繡紅旗》的演唱形式、表現的情節、表達的主題思想和音樂的基本情緒等。

3.創編歌表演動作:學生可通過個人或分小組,根據各自對歌曲《繡紅旗》內容和情節的理解和想象,創編歌表演動作。設計符合故事情節、樂曲結構及音樂情緒的表演形式,以表達江姐和獄中戰友繡紅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堅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他人和集體的伴奏作簡單的評價,并在群體中參與相互交流二度創造的感受,并提出改進的意見。 第二單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

1.管弦樂曲《紅旗頌》。 2. 歌曲《紅旗飄飄》。 3. 歌曲《國旗頌》。 教學目標:

1.感受器樂曲《紅旗頌》的音樂情緒及演奏的形式。能邊聆聽樂曲《紅旗頌》邊看油畫,邊結合歷史知識描述《開國大典》的盛況。

2.感受歌曲《紅旗飄飄》《國旗頌》的音樂情緒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紅旗飄飄》中一句或幾句曲調。能邊聆聽音樂,邊即興模仿中國健兒在奧運開幕式行進時的姿態。能描述自己面臨不同場合升國旗時的聯想與感受。 教學過程:

1.教師介紹《紅旗頌》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錄音。 2. 學生聆聽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題。

3.教師引導學生從這段引子和主題中,聽出樂曲分別用了哪些樂器來演奏?其中聽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調?(《國歌》音調)

4. 聆聽第二部分(展開部)。聽后,學生暢談:從樂曲中聽辨出節奏、音型有

什么特點?這段樂曲在演奏的形式、樂曲的風格較第一段有何不同? 5. 聆聽第三部分及尾聲。

6.學生邊聆聽樂曲邊觀看油畫《開國大典》,結合語文知識和歷史知識,各自暢談聽后的感受和對樂曲的理解。描述《開國大典》時的盛況。 7.學生對以上的見解進行評價,教師參與評價活動,說出自己的理解。 8. 欣賞男聲獨唱歌曲《紅旗飄飄》。

9.學生自由討論《紅旗飄飄》的音樂情緒、演唱形式以及表達的主題思想。 10.學生隨錄音邊看歌譜邊隨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區有困難,教師可作移調處理。學生可暢談對這首歌曲的感受,并說出對其中哪個樂句的印象最深。(可能會有不同答案,教師都應予以鼓勵) 12.學生聆聽音樂,即興模仿中國健兒在奧運開幕式行進時的姿態。

13.欣賞歌曲《國旗頌》。引導學生討論這首歌曲的音樂情緒、演唱形式,以及表達的主題思想。

14.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描述自己面臨不同場合升國旗時的聯想與感受.(參考課本的插圖:天安門國慶節升國旗的群眾集慶場面)。 15.反饋與評價:

第三單元 華夏古韻

一、編寫意圖

這一單元是為深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音樂成就,培養其熱愛民族音樂而設立的。這一單元與八年級上冊的《八音之樂》是姐妹篇,都是中華母語音樂文化教育的具體材料。設置的欄目中,在介紹春秋時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時,欣賞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作為歌詞譜寫的歌曲《陽關三疊》旋律古樸蒼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安排“音樂情景劇”欄目,目的在于讓學生親身體驗陽關送別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樂。這是在教學一線收集到的教學案例,可操作性較強,易于調節課堂氣氛。為了不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同時也為了以后的教材內容不過多地重復,我們沒有不現實地追求中國古代音樂史的“完整性”,而是擷取了“幾朵小花”,由點及面地對中國古代音樂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音樂故事”和“欣賞”兩項內容,第二課時為“唱歌”和“音樂情景劇”。

在這個單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為開端,拉開了中國古代“人與音樂”的神秘面紗。隨后出現的《陽關三疊》《楚商》《秦王破陣樂》等或揭示了華夏古韻中音樂與詩歌、舞蹈緊密結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渾古樸的樂風。在教學時,教師應對不同材料進行細致分析,合理編排課堂教學環節。 本單元可以按教學計劃建議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兩課時完成。

第三單元 第一課

教學內容:

1.講音樂故事,欣賞古琴曲《流水》。 2. 學習歌曲《陽關三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并能復述“知音”的故事。

2. 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樂內涵,認識古琴的音色。

3.學會演唱歌曲《陽關三疊》,并能夠感受和表現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學過程:

(一)講音樂故事

1.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代有關知音的故事嗎?

2.請學生講故事,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些關鍵詞。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師適當補充。(如果學生不了解,由教師講故事。) 3.問:同學們,知音的故事對你有什么觸動?

學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間的友情,這為下面學唱歌曲《陽關三疊》做了鋪墊。學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樂溝通人與人之間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現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應予以鼓勵。 4.聽古琴曲《流水》

這項教學內容也可以先安排聽古琴曲《流水》,后講故事。也可以由教師在古琴曲《流水》的音樂聲中講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賞。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自主領會音樂的文化內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學生先欣賞歌曲《陽關三疊》;也可以先安排學生朗誦詩句,教師彈奏作為背景音樂。 2. 讓學生跟隨錄音學唱。

3.請學生分析歌曲在調式、節奏、音程等方面的特點。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較為平緩,音與音之間多為鄰音,節奏上先長后短等。應注意使學生總結出這些特點對歌曲情感表達的作用。

4. 教師輔導學生學會這首歌。全班集體演唱。

5.可以讓部分基礎好的學生吹豎笛為其他同學的演唱伴奏,并為下節課的音樂情景劇做鋪墊。

6.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判在歌曲意境、詞曲準確性上的得與失。

總結并布置下節課的內容。 第三單元 第二課 教學內容:

1.編排并表演音樂情景劇。 2.欣賞《楚商》《秦王破陣樂》 教學目標:

1.組織和引導學生根據上節課學習過的歌曲《陽關三疊》編排并表演音樂情景劇。發揮學生自主創造的能力。

2. 能夠在音樂情景劇中將舞蹈、器樂演奏(吹豎笛)、吟詩等相關藝術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表現的能力。

3.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以編鐘、樂舞等為代表的我國古代輝煌的音樂成就。引導學生將各門學科(如歷史、語文等)的相關知識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概念。

4.了解編鐘的音色特點及其在古代音樂文化中的作用。 5.了解大型樂舞在古代音樂文化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陽關三疊》

采用齊唱、接唱、小組唱等方式復習歌曲《陽關三疊》。

(二)創編音樂情景劇

1.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創編音樂情景劇“送友人”??梢砸龑W生先討論角色、劇情,然后進行劇本和臺詞創編,最后分角色表演。

2. 教科書中有角色和劇情的簡單提示,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參考提示時不必拘泥于課本,可以自主創新;應鼓勵別出心裁的設計方案和表演。

3. 對于人數較多的教學班,教師也可以從班級中選出幾位“演員”表演給大家看。對學生觀眾可以做簡單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學在周圍做楊柳搖擺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學吹豎笛或演奏其他擅長的樂器作為聲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學哼鳴《陽關三疊》的旋律營造某種氛圍„„

(三)欣賞

《楚商》《秦王破陣樂》

1.問:聽賞《楚商》和《秦王破陣樂》,你們會有怎樣的感受?請用精練的詞語描述你的感受。 2.播放錄音。

3. 教師將學生回答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并總結這兩首作品所展現出來的古代音樂風格──凝重、莊嚴、神圣、清虛等。

4.討論:是什么原因使這兩首作品的音響不同于今天我們所聽的音樂? 答案可能會涉及樂器的音色、生活環境、音樂的作用等。

(四)總結

教師自己總結(或引導學生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學習效果等。

第四單元 神州大地(2)──江河萬古流

一、編寫意圖

從形式上看,這個單元是七年級上冊中第四單元“神州大地(1)──遼闊的草原”的延續,在具體內容上選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贊頌祖國大江大河的音樂作品,如《長江之歌》《黃河船夫曲》《烏蘇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這個單元里,不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還更加強調孕育中華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長江、黃河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比如,《江河萬古 流》中有“天下興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華自有雄魂在,江河萬古流”等詩句,《保衛黃河》中的“黃河”象

征著中華民族。很自然地,本單元可以和地理知識相互貫通。在音樂知識方面,對旋律、曲式結構、散板、切分節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個綜合性練習,幫助學生及時總結學習內容。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3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唱歌”或“欣賞”兩項內容,第二課時為“欣賞”和各種旨在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活動,第三課時可安排欣賞和器樂合奏等內容。

從材料上看,本單元所包含的歌頌祖國江河的音樂作品易于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有助于學生自由展開聯想,認識到音樂的抒情性、描繪性特征。從學科知識上看,本單元包含民歌知識、歌曲結構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搜集大量有關的文字、圖片、錄音、影碟等資料,在課堂教學時相互分享。 第四單元 第一課 教學內容:

唱歌《江河萬古流》;欣賞《黃河船夫曲》、《保衛黃河》。 教學目的:

學會歌曲《江河萬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節奏與歌詞的密切關系,兩段相同結構的歌詞與不同旋律和節奏達到的藝術效果。欣賞《黃河船夫曲》和《保衛黃河》,了解黃河──中國的母親河,體會在《保衛黃河》中所表現的黃河的洶涌氣勢和中華民族的精神。 教學過程:

1.以提問導入新課。

我國幅員遼闊,有很多江河、湖泊,在眾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兩條?為什么?它們流經的省份有哪些? 黃河和長江(可出示地圖)

黃河: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

長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區(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

黃河、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華民族對它們有著特殊的感情?!督尤f古流》中寄托了我們對黃河、長江的感情。 2.教唱《江河萬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萬古流》。

(2)講解歌曲中的節奏難點,并做練習。體會歌詞與節奏、曲調結合在一起所表達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樂譜。用自然的、較深沉的聲音演唱歌曲。 (4)學唱歌曲后,啟發學生體會歌曲的結構──單二部曲式(二段體)。兩段開始處的不同旋律所表達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現起到歌曲“統一”的作用。 3.欣賞《黃河船夫曲》(2遍) 以提問引入欣賞內容:

你是否知道與黃河、長江有關的故事,或以黃河、長江寄托某種感情的音樂作品? (1)欣賞一首描寫黃河邊人們生活的歌曲──《黃河船夫曲》(第一遍)。 (2)參考譜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復”部分。

(3)其旋律是由幾句構成的?歌曲的分句與歌詞的寫法(排比)和內容有著直接的關系。

(4)跟著錄音模唱這首歌曲(第二遍)。 4.欣賞《保衛黃河》

(1)以“抗日戰爭”引入欣賞──鋼琴協奏曲《保衛黃河》。提問:在這個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氣勢?強調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精神和樂曲中所表現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偉氣勢。

(2)介紹《黃河大合唱》及其詞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簡單介紹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背景。

(3)介紹《保衛黃河》中的主題旋律。分段欣賞,感受不同音樂形象:引子、主題旋律(第

一、二部分)、主題展開(第三部分)、寬廣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題再現(第五部分)。 (4)完整欣賞。 5.小結

通過唱歌和欣賞,感知歌曲的二段體結構和音樂中的再現、重復,感受和體會歌

曲的不同風格,什么叫做鋼琴協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樂形象。 第五單元 環球之旅(2)_歐洲漫游2 教學內容:

欣賞《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阿爾卑斯牧場》、《豐收之歌》、《瑪萊卡萊》、《弗拉門戈舞曲》、《瑪組卡》、《霍拉舞曲》、《蘇格蘭風笛》。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烏克蘭民歌《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瑞士民歌《阿爾卑斯牧場》、丹麥民歌《豐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瑪萊卡萊》、與西班牙《弗拉門戈舞曲》以及蘇格蘭風笛曲,體味歐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意蘊與不同的風土人情,培養青少年對不同文化尊重和熱愛的品格。 教學過程:

1、通過復習演唱上一節課《鄉村花園》,吧學生帶回歐洲音樂的氛圍中來,從主動演唱到主動聆聽,進入到較深層次的感受音樂。

2、聽賞歌曲《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

3、《阿爾卑斯牧場》。

(1)用提問與講解了解瑞士民族音樂以及阿爾卑斯風土人情。 (2)分析《阿爾卑斯牧場》的調式、調性、基本結構。 (3)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講述這首民歌的基本情緒。

4、《瑪萊卡萊》

(1)欣賞當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演唱的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帶(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樂會錄像帶或錄音帶),讓同學們談談聽后感。 (2)講述介紹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風景的小資料(圖片)。 (3)分析這首歌曲的旋律變化與歌詞情緒變化的內在聯系。

(4)結合欣賞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

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嘆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門歌舞

(1)欣賞一般弗拉門戈舞曲后觀賞舞蹈圖片(或教學幻燈片)。 (2)講述弗拉門戈音樂舞蹈的幾種類型。

6、媽祖卡

(1)欣賞肖邦的鋼琴曲——瑪祖卡。

(2)介紹著民音樂家波蘭“鋼琴詩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紹瑪祖卡舞曲的音樂特點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聽霍拉舞曲的教學錄音帶。

(2)介紹羅馬尼亞民間舞——霍拉,以及羅馬尼亞民間音樂。

8、有關資料 (1)《瑪祖卡》

瑪祖卡是波蘭的兩種民間舞的瑪祖卡和用瑪祖爾(波蘭中部馬佐夫舍地區的一種流利、活潑、歡快、熱烈奔放的男女雙人舞曲)體裁寫的音樂作品流傳到法國后的統稱,18世紀逐漸流行于歐洲各國。各國的宮廷舞蹈編導們根據波蘭瑪祖卡舞整理加工為舞會舞蹈和舞臺形式,其音樂節拍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為其特點,舞蹈以滑步、腳跟碰擊,男舞者單腿脆地,女舞者繞行和以雙人旋轉等為主。著名舞劇《萊蒙達》、《天鵝湖》,歌劇《億萬蘇薩寧》中都有瑪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樂體裁寫成多部傳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種羅馬尼亞民間舞蹈,跳霍拉舞是羅馬尼亞人在婚禮或節日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一種大眾化娛樂形式,音樂節奏明快,旋律優美,表現了巴爾干地區人民的開朗、歡樂、熱愛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開始,招著女子參加進來,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聯成一個圓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復進行,是圓圈逐漸逆時針旋轉;間或向中心聚攏,然后散開還原隊形,參加者可達數百人;往往可持續舞蹈數小時,直到盡興。 (3)《蘇格蘭風笛》

風笛是一種古老的簧管樂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歷史。相傳有羅馬人從亞洲傳入歐洲,從16世紀起,蘇格蘭人便將風笛與其它樂器和用,在多種場合表演。 第六單元 銀屏之歌

一、編寫意圖

這個單元中的內容限定在中外影視音樂上。既有影視主題歌、插曲,也有器樂音

樂。從選材的角度看,有較大的難度。這不僅是因為可供選擇的材料比較豐富、多樣,人們的喜好程度與掌握材料的范圍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著對這部分內容的認識。我們力求從音樂與影視這兩種姊妹藝術的結合點出發,將音樂與影視不同的結合方式呈現給學生,同時也力求突出音樂自身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力。比如,我們選取了根據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有助于學生在了解劇情的基礎上對電視音樂的價值體現有一個初步印象,使學生獲得立體的藝術享受?!段倚囊琅f》、《辛德勒的名單》主題音樂、《臥虎藏龍》等是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音樂,其中的音樂由大提琴家馬友友、小提琴家帕爾曼演奏,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由于影視音樂的特殊性,它的畫面被美術編輯作為整體設計的一部分移植了進來,有較好的視覺效果。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3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唱歌”,第二課時為“欣賞”和一些參與性音樂活動,第三課時可安排欣賞和情景劇表演等。在教學中應結合音樂體驗引導學生總結影視音樂的不同類別(如主題歌、插曲、情節音樂、背景音樂等),并能夠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 第六單元 第一課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送別》。

2.欣賞根據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 教學目標:

1.背唱歌曲《送別》,并能夠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2.通過討論能夠對《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夠體會每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及其在電視連續劇中的作用。

3.了解影視音樂的不同類別。 教學過程:

(一)唱歌

1.討論:同學們,你們看過哪些電影、電視?其中哪首影視歌曲(或器樂曲)

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師簡要介紹影視音樂的幾種類型。(主題歌、插曲、情節音樂、背景音樂、片頭曲、片尾曲等)。

3.請學生唱唱他們所熟悉的影視歌曲(人數可根據時間靈活掌握)。 4.教師:同學們,讓我們聽一聽下面這首歌曲,聽完后說說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是怎樣的。

5.播放《送別》錄音之后,回答問題。然后參看教科書上的有關文字提示。 6.請同學們學唱這首歌。

7.用分小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檢查學習效果。 8.請同學們討論歌曲的結構特點。 9.全班完整地演唱這首歌。 10.比一比,誰先會背唱。

(二)欣賞

1.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嗎?

2.請學生討論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給他們留下過深刻印象。 3.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根據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劇中的音樂嗎? 4.教師先分別播放《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約20秒時間),引起學生興趣。 5.教師:我們接下去要分別仔細聽賞這四首主題歌。 6.分別播放。期間要求學生按教科書要求完成討論及練習。

《敢問路在何方》的音樂情緒豪邁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經的英雄形象。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說說《西游記》中四人的不同個性。節奏練習要做到準確、整齊,應提醒學生從譜例上找出類似的節奏。

《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音樂風格是寬廣抒情的,同時具有雄渾、古樸、蒼勁、慨嘆等情緒。書中的練習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處理,風格多樣,只要能夠發揮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就達到了目的。如果學生有什么疑問,教師(或請學生)可以向他們介紹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漢歌》《枉凝眉》后有一個練習,即討論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

漢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漢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賈寶玉、林黛玉為代表的“紅樓人物”形象,二者區別很大,音樂上有明確體現。

聽完四首主題歌后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主題歌的作用或意義等問題。提示學生關注影視中的主題歌等音樂。 第六單元 第二課 教學內容:

1.欣賞《我心依舊》、《啦呀啦》、《辛德勒名單》主題音樂、《臥虎藏龍》音樂。

2.編排并表演音樂情景劇《一個真實的故事》。 教學目標:

1.復習歌曲《送別》。

2.組織和引導學生根據上節課學習的體會,簡單討論如何欣賞影視音樂。 3.讓學生閱讀《我心依舊》《啦呀啦》《辛德勒名單》主題音樂、《臥虎藏龍》音樂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問檢查學生掌握的程度。

4.讓學生提出欣賞的順序。教師依照大多數意見逐一播放并講解。

5.《我心依舊》的轉調知識點不要求學生死記概念,只要學生能夠聽出音樂色彩上的變化即可?!缎恋吕彰麊巍分黝}音樂的主奏樂器是小提琴,它表達的是一種發自肺腑的追思;《臥虎藏龍》音樂的主奏樂器是大提琴,它表現的是一種灑脫、清虛的情緒和意境。

6.注意讓學生對這幾首器樂主題音樂的作用加以評述。 7.聽《一個真實的故事》錄音或觀看電影片段。

8.分小組討論這首歌所表現的女大學生為拯救丹頂鶴獻出年輕生命的事跡。 9.各小組討論音樂情景劇的設計方案。

10.試試用抽簽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決定各組演出順序。在教師的幫助下依次演出。

11.請同學們對各組的演出作出評價。

七年級音樂教案范文第4篇

歷 史 教 案

1

2012年上學期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繼續任教七年級歷史,七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學生對歷史雖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學習上還存在以下問題 ①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科認識不夠,學習態度不端正。②部分學生求知欲強,思維靈活,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目的不明確

③有些學生有偏科現象

④缺乏分析歸納能力,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 ⑤綜合分述史實的能力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征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教材分析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敘述了從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歷史,也是中國古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三個單元,共二十四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注釋、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課程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1、教學重點: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宋元經濟重心南移。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宋元時期經經濟重心南移,民族關系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的歷史巨變。

五、本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課程標準認真備課,耐心輔導.。

2、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突出每一節課的重難點,以增強直觀感

3、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4、通過課上小測驗、提問,檢查背誦等多種方式進行知識的反饋和鞏固

5、繼續實行少講多練當堂掌握的這種教學形式啟發學生動手和動口的能力,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重點講解

6、每講完一單元后把本單元的內容進行歸納綜合比較,讓學生系統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議一議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課上講到、練到,課下輔導到、檢查到不丟掉一個環節以提高成績。

六、教研教改課題和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開運河

創科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統一的時間及其意義;大運河開鑿的時間、南北起止及中心點;大運河的作用;隋文帝開科舉制的先河;隋煬帝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①結合《隋運河》圖講解大運河的開鑿,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結合圖文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聯系隋以前中國古代的主要選官制度,說明隋創立科舉制的作用和意義,培養學生綜合說明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隋煬帝的評價,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過課后題“比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們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隋朝統一及其歷史作用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②結合課中題,補充歷代詩人對隋大運河的詠嘆,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進行討論。結合卡通問答中有關科舉制的介紹和課后題,對科舉制的作用進行討論。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在共同探討的過程中,對歷史事件做出評價。

③寫一個關于隋煬帝功過的短評,進行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進一步認識到國家的統

一、安定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了解隋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長的運河,至今還在發揮重要作用,它的開鑿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理解科舉制的作用,初步認識人事制度建設對國家的重要性。 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運河的開鑿;科舉制的創立

難點:大運河為什么在隋朝時開鑿?進士科的創設標志著科舉制正式形成;就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和科舉制的作用引導學生勇于多角度提出問題,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釋。 導入新課

一、隋朝統一南北

3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長安,要求學生歸納隋以前還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統一南北講清時間及所滅的政權。其意義結合“隋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講解。

二、大運河的開鑿

1、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

2、大運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3、大運河的作用

三、科舉制的創立

1、隋文帝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

2、隋煬帝創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3、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 小結

就隋的建立和統一南北的有關知識提問,指出隋開鑿的大運河和創立的科舉制對后世影響巨大。請一位學生簡要歸納這兩個歷史事件的影響。

課后活動與探究: 課后收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后作業

第2課 貞觀之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太宗與玄武門之變,輕徭薄賦、知人善任,重視納諫;加強中央權力,完善科舉制度;貞觀之治。

①通過分析唐太宗的執政措施和政績,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分析概括貞觀之治的內容,初步了解歸納、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盛世”現象,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和歷史觀點。

③結合課文的引文、課中思考題及課后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以史論證、史論結合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貞觀之治內容的教學和觀看圖片、錄像資料,讓學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是統治者為穩定社會、鞏固統治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合理調整統治政策的結果。

②搜集有關唐太宗的史料,運用“自學——問題——討論”法,對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有關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訓,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因而出現了“貞觀之治”。通過對其統治措施和政績的教學,加深學生對杰出人物和人民群眾推動歷史前進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輕徭薄賦是歷代統治者恢復經濟、穩定社會、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對唐太宗輕徭薄賦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減輕民眾負擔、以民為本的重要性。

③通過唐太宗重視和善于納諫的故事,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批評的品德。

重點和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的含義;“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貞觀之治”的內容

難點:如何評價唐太宗;如何看待歷史上出現的“盛世”現象 導入新課

提問:隋朝為什么會像秦王朝一樣建立不久就爆發了農民起義?結果如何?

教師指出:在隋朝統治土崩之際,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員乘機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來建立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

4

一、玄武門之變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門之變

二、輕徭薄賦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四、加強中央集權

五、完善科舉制度

六、“貞觀之治”的含義

小結: 要求學生談談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以突破難點。

課后活動與探究: 課后收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后作業

第3課

開元盛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統治措施;開元盛世;曲轅犁和筒車;唐都長安。

①通過對武則天的評價,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過對開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現的分析,引導學生理清教材的內在聯系,初步掌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①了解武則天由后妃到皇帝的歷史過程及其政績,認識武則天的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運用兩分法評價武則天。

②通過對唐太過、武則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綜合分析,說明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礎及其主客觀條件,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的內在聯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當權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礎。武則天是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業績的基礎上,勵精圖治,其統治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③唐都長安是當時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引導學生認識大唐盛世的歷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點和難點

重點: 開元盛世

難點: 如何評價武則天 導入新課

5 提問:什么是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的局面是怎樣出現的?

教師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貞觀之治的局面如何發展?唐朝的國勢走向如何?接著,教師板書課題。

一、女皇武則天

1、武則天掌權和稱帝

2、“貞觀遺風”

二、開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績

2、開元盛世

3、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4、唐都長安 小結: 通過小結,簡要介紹唐朝從建國、強盛到衰亡的歷史過程,使學生對唐朝的歷史有大致了解。

課后作業

第4課

唐朝的民族關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與東突厥的關系;唐太宗尊為“天可汗”;松贊干布統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

①通過對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養學生全面辯證地認識歷史問題的思維能力。

②通過對唐太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為發展民族關系所做出貢獻的分析,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唐朝與突厥、吐蕃等民族關系的了解,理解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運用閱讀、討論和聯想比較法,探究唐朝民族關系發展的原因及其表現。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朝疆域廣大,唐政府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住空前頻繁。唐朝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

②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擁護,被尊為“天可汗”。

③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發展唐蕃關系,促進漢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貢獻。

④突厥、吐蕃、回紇、南詔等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都對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和我國民族關系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重點和難點

重點: 唐朝與吐蕃的關系

難點: 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 導入新課

提問:“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情況?

教師指出:唐朝前期處于繁榮階段,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這一時期,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得到發展。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2、邊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與突厥的關系

4、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

二、唐蕃和親與會盟

1、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會盟 小結:

用圖表法小結有關內容。

民族 活動地區 政權名稱 重要首領 與唐關系 突厥

吐蕃

回紇

南詔

課后作業

第5課

唐代的中外交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長安是唐朝陸路交通中心;廣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唐朝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國向唐朝派遣使節;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學生;鑒真東渡;玄奘西游。

①通過對唐朝對外交往盛況空前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②通過引導學生解答課后的比較鑒真和玄奘共同點的習題,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法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唐僧取經的故事與歷史事實的聯系和區別的分析,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的鑒別能力。

④通過對《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的觀察,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聯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內容,使學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況空前的景況,認識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的政治經濟條件及其重大作用。

②運用觀察、聯想、比較、討論等方法講授本課內容,使學生感知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節和中國的鑒真、玄奘等,為發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貢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唐代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發達,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見,國力的強大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基礎,開放的對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社會進步。

②日本等國的遣唐使、中國的高僧鑒真、玄奘等為發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繼承。 重點和難點

重點:唐朝對外開放的政策。

7 難點:唐朝的對外開放豐富了中外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學綱要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對外交通

2、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羅的遣唐使節

二、鑒真東渡

1、鑒真東渡的艱辛歷程

2、鑒真的貢獻

三、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艱苦經歷

2、玄奘西游的貢獻 課堂練習

第6課

隋唐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隋唐時期已發明雕版印刷術;《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實測子午線;藥王孫思邈。

①通過觀察《趙州橋》圖和晚唐《金剛經》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掘歷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過自刻印章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觀察《趙州橋》圖,思考趙州橋有何特點,認識趙州橋在橋梁史上的地位,學會對歷史圖像進觀察、提練信息并深入探究。

②通過實踐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過閱讀了解雕版印刷的情況,通過換位假設、逆向推理認識雕版印刷發明的意義。

③了解隋唐時期天文和醫學的重要成就,學會以問題作引導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隋唐時期科學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增強對祖國歷史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②學習隋唐科學家和發明者借鑒前人經驗、注重實踐、勇于創新、服務百姓的精神。

③通過思考孫思邈關于衛生保健的主張,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隋朝李春設計和主持建造趙州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難點:僧一行測量子午線和藥王孫思邈,這兩個知識點,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綱要

8

一、趙州橋

1、趙州橋的特點

2、趙州橋建造的意義

二、雕版印刷術

1、印章與拓碑

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

3、晚唐印刷《金剛經》

4、發明雕版印刷術的意義

三、僧一行測量子午線

四、藥王孫思邈 課堂練習

學生完成課本上習題。

第7課

隋唐的文學藝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仙”李白、“詩圣”杜甫、白居易的詩;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張旭、懷素的草書;初唐畫家閻立本、“畫圣”吳道子;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寶庫群;隋朝音樂家萬寶常、唐朝音樂家李龜年;隋唐時的健舞和軟舞及其代表作。

①通過對隋唐文化高度繁榮原因的分析,使學生初步了解政治、經濟與文藝的關系。

②通過對唐詩、隋唐書法繪畫以及石窟藝術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學藝術欣賞能力。

③通過想像李白詩的意境進行作畫和臨摹顏字與柳字,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以及臨帖練字的興趣。

④通過學習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詩態度與懷素學書的事跡,培養學生勤奮學習、鍥而不舍的學習態度與探究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成就,認識他們詩歌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學會聯系已學知識理解歷史問題的方法。

②感知顏真卿、柳公權、張旭、懷素和閻立本、吳道子的書畫作品,認識他們作品的特點,理解唐朝是我國書法和繪畫藝術高度繁榮的時代。

③通過感知史實,理解莫高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藝術群和世界藝術的瑰寶。通過思考莫高窟壁畫歷經千余年仍保存較好的原因,學會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隋唐時期文學藝術名家輩出,成就輝煌,在我國和世界文學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學習李白、杜甫、白居易熱愛祖國、同情人民、關懷民情的高尚情操。 重點和難點

重點:詩歌的黃金時代;隋唐的書法與繪畫成就。 教學綱要

9

一、詩歌的黃金時代

1、唐代詩歌的空前繁榮

2、“詩仙”李白及其詩歌成就

3、“詩圣”杜甫及其詩歌成就

4、白居易及其詩歌成就

二、書法與繪畫

1、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

2、張旭、懷素的草書

3、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

三、敦煌莫高窟

四、音樂和舞蹈

1、音樂家萬寶常和李龜年

2、隋唐的健舞和軟舞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上練習,教師講評。

第五單元測試

一、選擇題

1、隋朝、唐朝的都城都是在(

) A長安 B東京 C北京 D南京

2、隋朝在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貢獻的是( )

A.隋朝的統一 B.中央設立三省六部制 C.開創科舉制 D.開鑿大運河

3、隋朝,猶如一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夜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請你計算一下,隋朝完成全國的統一到最后的滅亡,前后僅經歷了(

)

A.36年 B.37年 C.28年 D.29年

4、下列人物中與成語“罄竹難書”有直接關系的是: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宗

D、武則天

5、隋朝重新統一南北是在(

)A、581年 B、605年 C、601年 D、589年

6、認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能知人善任、重視訥諫的皇帝是(

)

A楊堅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則天

7、三省六部制源于(

) 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三省六部制”中負責起草政令的是(

)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御史臺

9、人們把誰的統治稱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0、以下關于唐朝盛世繁榮時社會風貌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

) A、國人飲茶之風盛于唐朝,茶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B、婦女以穿著男裝、幼年纏足、騎馬出游為時尚 C、各民族的音樂和舞蹈在中原受到追捧

D、長安城里云集邊疆各族和世界許多國家的留學生

11、隋朝時開鑿的南北大運河以什么地方為中心(

) A、長安 B、涿郡 C、洛陽 D、余杭

12、隋朝的統治類似于下列哪一個朝代?(

) A.秦朝 B.東漢 C.西晉

D.東晉

13、“贊普”是哪個民族對君王的稱呼?(

) A、匈奴 B、鮮卑

C、吐蕃

D、女真

10

14、公元八世紀時世界最大的城市是(

) A、羅馬

B、長安 C、洛陽

D、開封

15、哪位詩人的詩被譽為“詩史”?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被西北各少數民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的是

A、漢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6、“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為政寬容,對外開放和國力強盛的時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誰的領導。(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7、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的是(

) A、龍門石窟的佛像 B、云岡石窟的佛像 C、莫高窟的壁畫與塑像 D、樂山大佛

18、唐朝實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縣制 B、科舉制 C、三省六部制 D、“羈縻州”制度

19、下列與武則天有關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代唐高宗視政,初顯管理才能。 B、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C、“武周政治”時期,社會經濟達到前所未有的極盛時期。 D、以殘酷誅殺的手段對付李唐宗室

20、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唐朝人的某些風尚的國家是( )A.朝鮮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亞

21、隋朝時,設計并主持建造趙州橋的是(

) A、僧一行 B、郭守敬 C、魯班 D、李春

22、下列關于歷史手抄報的特點中不正確的是(

)

A、歷史手抄報是以中國歷史為基本內容的手寫報紙;B、它有顯眼的報頭、報名并設有一定的欄目;C、以文字書寫為主;D、也配有一定的圖畫、圖案。

23、僧人都有法號,“西天取經”的陳祎,法號是( ) A、三藏 B、玄奘 C、鑒真 D、一行

24唐朝文學里,最光彩奪目的是 ( ) A.辭賦 B.詩歌 C.散文 D.詞曲

25、在唐代眾多的詩人中,最杰出的三位是(

)

A、李白、 杜甫、 白居易 B、王維 、陳子昂、 岑參

C、李商隱、 杜牧、 賀知章 D、王昌齡、 孟浩然 、王之渙

26、“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中的第二個“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27、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

) A.洛陽 B.長安 C.揚州 D.成都

28、現在各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望 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 D.中國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

29、莫高窟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主要因為

(

)

A.有大量的碑刻書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

C.大批寶物被劫掠到國外 D.建筑具有獨創風格 30、下列關于唐代歷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飲茶之風風靡全國 B.人們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壺 C.農民可以用曲轅犁犁耕,筒車灌溉 D.除夕夜,百姓掛年畫,貼“桃符”

11

31、自稱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數民族首領是下列哪個民族的?(

) A.吐蕃 B.回鶻 C.突厥 D.南詔

32、唐代兩位最著名的散文家是(

)

A、韓愈和柳宗元 B、李白和杜甫 C、李商隱和杜牧 D、王維和岑參

33、在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國措施的共同點是重視人才、任用賢能。下面歷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時被提拔擔任宰相的(

)

①房玄齡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34、為“唐風洋溢奈良城”做出貢獻的中國僧人是( ) A、鑒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侶 D、一行

35、你知道電視劇《西游記》劇中的唐僧是依據歷史上哪個人物原型創作的?(

) A.玄奘 B.鑒真 C.戒賢 D.普照

36、隋唐時期處于我國封建社會的(

)

A、開始形成時期 B、初步發展時期

C、繁榮發展時期 D、走向衰落時期

37、下面有關出現“貞觀之治”的原因,敘述錯誤的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C、社會安定,經濟發展;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

38、“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這句話出自: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9、維吾爾族的祖先是:( )A、突厥人 B、靺鞨族 C、六詔 D、回紇族 40、唐朝時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國的國家是(

) A、朝鮮 B、日本 C、大食 D、波斯

41、同李白、王維等大詩人有著深厚友情的日本留學生是(

) A、崔致遠 B、阿倍仲麻呂 C、卑路斯 D、馬可波羅

42、隋唐文化處在我國封建文化的(

)

A、高峰時期 B、形成時期 C、發展時期 D、衰落時期

43、有關鑒真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他是唐玄宗時的一位高僧

B、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的古代建筑唐招提寺由他主持設計

C、他被日本藥商界奉為始祖

D、他幫助日本創制了日本文字

44、要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歷史、佛教,應查閱(

)

A、《馬可·波羅行紀》 B、《資治通鑒》 C、《大唐西域記》 D、《西游記》

45、古代一個平民百姓通過讀書途徑做官,出人頭地,最早應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二、填空

46、唐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唐朝通商的國家達(

)多個。

47、(

)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團寵大,居各國之首。

48、日本赴唐朝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使者是(

)。

49、我國早在(

)代就知道刻字技術,(

)時,刻石和印章開始出現。雕版印刷大約在(

)時就出現了。

50、(

)印制的《 》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來,雕版印刷術傳到(

)、(

)等地。

51、唐玄宗時,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實測出子午線長度的是(

),本名張遂。他制定出《

》,形成了我國古代成熟的歷法體系。他還在世界上首次發現(

)現象,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觀點早了近(

)年。

12

52、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主張醫生不貪,有同情心,對患者一視同仁的是隋唐的(

),著有《

》,后世尊稱他為“

”。

53、唐政府組織編著的《

》,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頒布的藥典,被唐政府列為醫校教科書。

54、(

)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流傳下來的有近(

)首。

55、唐朝著名書法家(

)、(

)的楷書,(

)、(

)的草書,各成一體。張旭創造了“

”。

56、唐初畫家閻立本以(

)著名。盛唐畫家吳道子,被后人尊稱為(“

”)。

57、吳道子畫的《

》,人們稱贊說“吳帶當風”。

58、莫高窟又稱(

),大部分開鑿于(

)時期。是我國最大的(

)藝術群,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

59、莫高窟現存壁畫中最為優秀的作品是(

)和(

)。 60、隋朝的(

)和唐朝的(

)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隋朝時期的舞蹈有雄勁的(

)和柔和婉轉的(

)。唐朝的《

》和《 》是其中的代表。

61、開科舉制先河的是(

)。(

)又創設(

),科舉制正式形成。 6

2、唐朝最大的外貿港口是(

)。唐政府在廣州設置(

),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歷史上最早設置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

三、材料題:

63、閱讀材料:唐朝一位皇帝與魏征討論用人時說:“為事擇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別的好人都來了;用壞一人,別的壞人都跟著進來。”

①這是唐朝哪位皇帝與魏征的對話?表明他們用人的標準是什么?

②他們的用人標準在今天有何借鑒意義?

6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尺帶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書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唐太宗

)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與哪個民族的友好關系?唐朝與這個民族“和同為一家”的另一史實是什么?

吐蕃(現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

(2)材料二表明了唐朝在處理少數民族問題上的政策是怎樣的?

唐朝推行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與少數民族通好。

(3)根據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對唐朝的少數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這種開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很值得提倡的政策。

四、問答題: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各有什么特色?寫出他們的主要代表作。

講評第五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13 教學過程

一、發放試卷

二、講評試卷

三、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第9課

遼夏與北宋的和戰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五代十國、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耶律德光與契丹改國號為遼;陳橋兵變與北宋建立;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寇準與澶淵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宋夏戰爭、宋夏和議。

①通過評價澶淵之盟與宋夏和議,培養學生全面地、辯證地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②通過講述楊家將的故事,培養學生聯系文學作品學習歷史的興趣,認識有關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與歷史史實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契丹興起與澶淵之盟、北宋建立及其統一活動、西夏建立與宋夏和戰等史實,認識遼、宋、夏并立的局面和當時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②學會通過講述人物故事和識記歷史地圖掌握歷史知識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認識北宋統一中原與南方的意義,形成自覺維護國家統一的觀點。 ② 了解寇準濟國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敵的崇高氣節。 ③

了解遼、西夏在邊疆開發上的成就,認識中華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④ 澶淵之盟和宋夏和議進一步說明,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內各民族和平共處、共同繁榮是民族關系的主流。 重點和難點

重點:契丹、北宋政權的建立以及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

難點:澶淵之盟和宋夏議和。 教學綱要

一、契丹的興起

1、五代十國

2、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3、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4、遼的歷史地位

三、陳橋兵變

1、趙匡胤建立宋朝

2、北宋統一中原和南方

三、澶淵之盟

1、澶州之戰

2、澶淵之盟

四、宋夏和戰

1、黨項族的崛起

14

2、元昊建立西夏

3、宋夏和議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習題,教師講評指導。

第10課

宋金對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稱帝建金;東京保衛戰;“靖康之變”;南宋的建立;岳飛抗金;宋金和議。

①通過學習宋金對峙局面形成過程及其原因的史實,增強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組織學生討論、評價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事跡,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③讓學生搜集岳飛抗金的故事,培養學生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通過講述岳飛的故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比較岳飛、秦檜在歷史上的不同作為,使學生認識評價歷史人物應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促進了歷史的發展。

②通過觀察《宋金對峙形勢》圖,使學生了解宋金雙方作戰情況以及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后,兩個政權的控制范圍。

③通過搜集金滅遼、滅北宋和岳飛抗金的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歷史知識的海洋去學習和探索。

④通過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合作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女真族是我國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對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從而認識到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悠久歷史。

②正確看待、客觀分析女真與遼的戰爭、金與北宋的戰爭和岳飛抗金的性質,認識到反掠奪、反奴役的正義斗爭是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而掠奪戰爭和投降派的可恥行為必定受到人民的遣責和唾棄。

③通過學習岳家軍英勇抗金和岳飛遭奸人陷害的史實,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引導學生用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審視歷史長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重點和難點

重點:岳飛抗金和宋金和議。

難點:如何正確評價岳飛抗金斗爭。 教學綱要

一、靖康之變

1、女真的興起

2、金國的建立

3、東京保衛戰

4、“靖康之變”

二、岳飛抗金

1、南宋的建立

2、岳飛現“岳家軍”

3、郾城大捷

15

4、宋高宗、秦檜殺害岳飛

三、宋金和議

1、宋金和議的內容

2、宋金和議的影響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本課習題,教師講評指導。

第11課

宋代的經濟和社會生活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時間及表現;宋代農業的發展;宋代手工業的發展;宋代商業的繁榮;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代的海外貿易;宋代豐富多彩社會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經濟發展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會生產手進步促使人們日常生活發生變化的種種現象,使學生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

③通過比較唐都長安和北宋都城東京的商業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比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農工商業發展狀況,使學生形象地認識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已南移到長江流域,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組織學生以口頭或文字方式描繪宋代城市生活,培養學生豐富的歷史想象力。

②指導學生設計制作“宋代農工商業發展簡表”,培養學生用圖表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了解宋代在農工商業領域的領先成就,感知人類文明演進中的艱辛歷程,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促進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培養學生崇高科學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重點和難點

重點: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原因及其表現。

難點: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學綱要

一、經濟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況

二、農工商業的發展

1、宋代農業的發展

2、宋代手工業的興盛

3、宋代商業的繁榮

16

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12課

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檢司;元世祖重視農業;黃道婆對棉紡織業的貢獻;元大都和泉州;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①通過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評價,培養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闡釋歷史現象和辯證思維的能力。

③分析歸納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現,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 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從是否有利于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來客觀評價成吉思汗。 ②了解蒙古政權武力征服南宋的過程,具體分析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從歷史現象本身的復雜性,客觀議價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統一。

③仔細閱讀《元朝疆域圖》,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圖》,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稱在元朝時已經確定,并對照《亞洲地圖》,了解北海的位置。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全面了解元朝統一的歷史意義,感知元朝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做出的貢獻。

②通過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長與統一蒙古的過程,感知困苦與挫折對英雄人物成長的磨礪,從而有意識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③通過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堅貞不屈、從容就義的事跡,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

④通過蒙古和元朝的統一及蒙古政權的擴張,認識戰爭的多樣性,支持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的掠奪戰爭。 重點和難點

重點:元朝的大一統;元朝民族關系的發展。

難點:關于對成吉思汗的評價;關于對文天祥抗元斗爭的評價。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兩宋時期,我國先后出現了哪些少數民族政權/學 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兩宋時期,我國境內的少數民族政權有遼、西夏、金、吐蕃和蒙古政權等。這個時期,封建國家處于分裂狀態。直到元朝統一全國,才結束了 唐末以來的分裂割據的局面,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元朝是怎樣建立和統一全國的?這一時期民族關系發展的情況怎樣?

導入新課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

2、蒙古汗國的建立

二、元朝大統一

17

1、忽必烈建立元朝

2、文天祥抗元和元滅南宋

3、行省制度與宣政院的設置

4、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民族關系的發展 課堂練習

第13課

宋元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戰國時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時制成了指南針,用于航海;唐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唐末開始用于火紅制造武器,宋元時,火藥廣泛地應用于軍事,出現了大量的火藥武器;11世紀中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及其作用。

①通過自制指示方向的小磁針以及用蘿卜、泥巴或者木頭自制活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②引用馬克思、魯訊對四大發明作用的有關論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歸納宋元科技的特點,培養學生比較、綜合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自主閱讀、教師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都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認識到它們的巨大影響,從而進一步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②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都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出來的,從而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觀察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對四大發明傳播及其影響的學習,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樹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火藥發明及在軍事上的廣泛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四大發明的傳播。

難點:正確認識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引導學生歸納宋元時期政治、經濟及對外關系的基本情況。如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元朝實現了全國的大統一;在民族政權對峙的過程中,民族 融合進一步加強,到元朝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宋以來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發展;隨著海外貿易的加強,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這一切為 宋元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導入新課

一、指南針的發明與使用

1、戰國時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

2、宋朝時制成指南針,用于海上交通

二、火藥的發明與使用

1、唐朝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

2、火藥在軍事上的使用

三、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畢升發明活字印刷

18

2、元明時發明了木活字、錫活字

3、活字印刷的優點

四、四大發明的傳播

1、四大發明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

2、四大發明對歐洲及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 課堂練習

第14課

宋元的史學、文學和藝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詞是宋朝的主要文學成就;開創豪放詞風的蘇軾及其代表作;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繼承并發揚了蘇軾詞風的辛棄疾及其代表作;元曲是元朝文學創作的主流;劇作家關漢卿及其代表作;馬致遠;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趙孟府的《秋郊飲馬圖》。

①比較《史記》和《資治通鑒》兩部史書的體例,初步了解紀傳體和編年體兩類史書的編纂特點,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對宋詞、元曲及宋元時期繪畫的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學習本課的卡通問答,將《資治通鑒》與《史記》對比,了解《資治通鑒》的編纂特點;通過補充一定數量的閱讀資料,使學生認識到《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編年體通史的典范。

②在補充材料的基礎上,播放或誦讀有關名家的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詞、元曲的藝術特點,以及蘇詞、李詞、辛棄疾和關關詞的藝術風格。

③結合第15課。要求學生談談《清明上河圖》和《秋郊飲馬圖》美在什么地方。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資治通鑒》②蘇軾開創豪放的詞風;③李清照的詞;④辛棄疾的詞。

難點:①《資治通鑒》取材廣泛,考證嚴密,敘事明晰,文筆生動。②對《清明上河圖》和《秋郊飲馬圖》的欣賞。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指出宋元時期文化繁榮,在史學、文學和藝術等許多方面都取了輝煌成就。

導入新課

一、《資治通鑒》

二、宋詞

1、宋詞的主要文學成就——詞

2、豪放詞風的開創者蘇軾及其代表作

3、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

4、發揚蘇軾詞 風的辛棄疾用其代表作

三、元曲

1、元朝文學創作的主流——元曲

2、關漢卿和《竇娥冤》

四、繪畫

1、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2、趙孟府的《秋郊飲馬圖》

19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六單元測試

一、選擇(每題1分,共50分)

1、成吉思汗的主要歷史功績在于(

) A、吸取隋亡教訓,重視發展生產

B、在會寧稱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

2、下面哪一種節日,在宋代還沒有出現(

)

A.春節 B.端午節 C.寒食節 D.植樹節

3、在我國歷史上,西藏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管轄下的正式行政區是(

)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參加呼倫貝爾成吉思汗草原文化節,可領略(

)

的人文風情。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黨項族

5、對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幾段歷史時期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繁榮時期。

B、五代、遼、宋、夏、金、元是我國民族進一步融合,封建經濟繼續發展時期。 C、北宋時期,中國重新出現大一統的局面。

D、明朝時期,我國封建制度開始走向衰落。

6、四大發明中,不屬于宋元時期發明或改進的是(

)

A、活字印刷術 B、火藥 C、造紙術 D、指南針

7、在我國歷史上火藥在軍事上開始廣泛使用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元朝

8、元代江南棉紡織業的中心在(

)

A、建康 B、杭州 C、海南島 D、松江

9、關于《資治通鑒》,不正確的是(

)

A、由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 B、是一部編年體通史

C、按年月日順序敘述原始社會到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D、對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10、蘇軾與辛棄疾的共同之處是(

)

A、都生活于南宋 B、詞風都屬于豪放風格

C、都胸懷收復失地之志 D、善于運用口語,格外清新自然

11、元雜劇是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因為(

)

A、戲曲元代空前發達,形式和內容達到了完美結合

B、《竇娥冤》在當時反響很大 C、它把詩歌、音樂、舞蹈熔于一爐 D、它把詩歌、散曲、說唱熔于一爐

12、元朝最優秀的劇作家是(

) A、李清照 B、竇娥 C、關漢卿 D、湯顯祖

13、澶淵之盟是哪兩個政權之間簽訂的和議(

)

A、北宋與遼 B、北宋與西夏 C、遼與西夏 D、金與南宋

14、北宋與南宋的關系,類似于(

)

A、后周與北周 B、西晉與東晉 C、東魏與西魏 D、唐朝與后唐

15、你認為下列不正確的選項是(

)

A、東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居住區)”、“市(商業區)”的界限。 B、東京城內的店鋪不僅白天營業,還有夜市和早市。

C、東京城內還出現了娛樂場所,叫做“瓦肆”。

D、北宋都城東京商業發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長安。

16、下列哪一項是成吉思汗的業績(

)

20 A、創制蒙古文字 B、建立蒙古政權 C、滅亡金朝 D、定國號為元

17、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了,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淵之盟訂立之前(

) A、北宋與遼的爭戰 B、北宋與金的爭戰

C、南宋與遼的爭戰 D、南宋與金的爭戰

18、下列選項,屬于兩宋時期契丹、黨項和女真三族杰出首領共同之處的是( ) A.都稱皇帝 B.都統一本族各部 C.都任用漢人 D.都用宋制建立官制

19、遼和北宋被金國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國家統治者不得人心

B.人民反對抗金

C.國家統治腐朽 D.國家內部發生分裂 20.宋朝手工業中的哪一行業水平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 ) A.棉紡織業 B.制瓷業 C.采礦業 D.造船業

21.既是兩宋時期的重要港口,又是元朝最大的港口是( ) A.泉州 B.廣州 C.明州 D.劉家港 22.岳飛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對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謀害

C.他訓練出紀律嚴明的岳家軍 D.他堅持抗金的正義斗爭 23.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逐漸自北向南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 A.統治階級的政策調整 B.南北地理環境的變化

C.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穩定 D.南方貿易發達 24.“陳橋兵變” 的事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為(

)

A.唐玄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明太祖

25. 一位生活在北宋前期的都城東京的商人,他可能有的經歷是(

)

A. 到“瓦肆”看了精彩的雜技和武術表演

B.游覽了敦煌莫高窟

C.隨身攜帶著“交子”

D.友人送他一部<<水滸傳>> 26.與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不包括(

)

A.遼 B.金 C.西夏 D.蒙古汗國 27.西夏政權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黨項族 D.蒙古族

28.我國現在56個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

)

A.蒙古族 B. 回族 C.維吾爾族 D. 朝鮮族

29.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出自: ( ) A.岳飛 B.文天祥 C.司馬遷 D.鄭成功

31.下列我國古代著名外貿港口中,屬于兩宋時期的名港是 (

)

① 泉州

②廣州

③ 明州

④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下列各項中,哪一項不是宋、遼之間,宋、夏之間,宋、金之間“議和”的共同點(

)

A.結束了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

B.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相處 C.宋王朝都要交納歲幣 D.導致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33.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

)

A.絲綢之鄉

B.魚米之鄉

C.瓷都 D.產茶中心

34.岳飛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對聯中,佞臣指(

)

A.趙高 B.楊國忠 C.秦檜 D.和坤

35.假如你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南宋臨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況是(

)

A.國內外的客商往來不絕 B.流動商販走街串巷叫賣

C.店鋪林立,“買賣晝夜不絕” D.商業區和住宅區分開

21 36.元朝時,專門負責管理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機構是(

)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檢司

37.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南移的趨勢,到(

)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兩宋

D.明朝

38.“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滅女真,臣高麗,定南詔,遂下江南,而天下為一,”這一史書記載反映的是下列哪個王朝的興起?(

) A.宋 B.元 C.明 D.清

39.《雞肋篇》載:“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引文反映了哪個朝代的情況(

) A.戰國 B.西漢 C.唐朝 D.北宋

40.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是(

)

A.米飯 B.面食 C.肉類 D.魚類 41.我國歷史上,管形火器出現是在(

)

A.五代時期 B.北宋時期 C.南宋時期 D.元朝時期

42.指南針的發明和開始用于航海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3.1271年怱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今天的北京,當時叫(

)

A.會京 B.上京 C.大都 D.東京

44.岳飛詩曰:“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這里,“匈奴”是指(

)

A.匈奴貴族 B.契丹貴族 C.黨項貴族 D.女真貴族

45.“蘇湖熟,天下足”這一諺語反映的是(

)

A.唐朝時,勞動人民創造了大量財富 B.北宋時,占城稻的推廣 C.五代十國時,南方經濟取得的成就 D.南宋時,稻米產量的增加

46.宋元時期,繪畫藝術的特征是表現人民生活的風俗畫的出現和日益增多,這主要是因為(

)

A.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B.對外貿易的發展

C.文化事業的發展 D.城市經濟(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47.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我國四川地區的"交子",它出現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8. 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經歷是(

)

A、 去江南販運棉布 B、 經運河到杭州游覽

C、讀《馬可·波羅行記》,了解意大利商人經商的情況

D、購買景德鎮真花瓷器

49、走進《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

)

①可以去夜市買東西 ②邊喝著茶邊在瓦肆里看雜技表演 ③普通百姓可以穿多種顏色的衣服④大街上店鋪林立,你可以隨意吃到各種風味小吃⑤城市平民都住著高大寬敞的瓦頂平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50、穿越時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會風貌是可以看到的(

) ① 在當時商業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鎮瓷器② 夏天,在夜市上、瓦肆里你可以喝到冷飲③ 四川地區的人們可使用“交子”④ 農民的住房多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的住所以瓦頂平房為主。⑤ 出行時,人們都只乘轎子或馬車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1、關于“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隋唐時期我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B.宋朝時期,雕板印刷進入全盛時期C.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術更先進,很快取代雕版印刷術D.我國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

52.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活躍,政府在著名的對外貿易海港設置市舶司進行管理,下列可能設置過市舶司的城市是(

)

A.天津

B.泉州

C.上海

D.???/p>

22 53.你知道“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話表明了兩宋時哪個地區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

)

A.長江流域 B.太湖流域 C.黃河流域 D.珠江流域

54、“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二只筒子,兩匹布。”這是一首上海(古稱松江)一帶的人們世代相傳的歌謠。人們歌頌的是一位對我國棉紡織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婦女的事跡。請你判斷,歌謠中的“黃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

A.西漢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二、材料解析題:

55.①兩宋時期,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②從三國時期起,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唐朝中期以后,移動的速度加快。兩宋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請回答:

⑴南方形成天下聞名的“糧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氣候溫和、資源豐富。

⑵新的手工行業是指什么?棉紡織業。 ⑶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什么?交子

⑷簡述我國經濟重心由北向南轉移的原因。

⑴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得到開發;⑵南方相對安定;⑶北人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56、“一代天驕”結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間的紛爭,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忽必烈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首領當皇帝的統一王朝。

請回答:

⑴“一代天驕”是指誰?他分別于什么時候統一了蒙古和建立蒙古汗國?鐵木真。13世紀初。1206年。

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首領當皇帝的統一王朝”是指哪個朝代?它的都城是哪里?這個王朝是在哪一年統一中國的?元朝。大都。1279。

⑶簡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動。

①建立元朝;②滅南宋;③推行漢制;④重視農業生產。

三、問答題:

57、明朝統治者為加強君權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⑴廢丞相,設三司;⑵建立廠衛制度;⑶八股取士;⑷大興文字獄。

58、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道士丘處機偶逢郭姓楊姓獵戶即將生子,就給二個孩子爭別取名郭靖、楊康,二家獵戶夫婦非常樂意。

請你說說丘道長為什么給他們取這樣的名字。

提示:為了讓二個小孩從小就記住北宋滅亡(靖康之變)的國恥,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勤奮學習,努力工作,報效祖國。

講評第六單元測試試卷

教學目的

通過分析第五單元測試試卷,引導學生訂正失誤的地方,幫助學生分析失誤的原因,指導學生掌握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學會查缺補漏的方法。

鼓勵成績較好的同學繼續努力,對成績較差的同學,給予樹立信心,激勵他們迎頭趕上。 教學過程

一、發放講評 試卷

二、引導學生自己訂正考試失誤的知識點

第七單元

23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第16課

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明朝的建立;廢丞相,設三司;廠衛制度;八股取士。

①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歸納明朝加強皇權的各項措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②通過討論,培養學生敢于立論的創新精神和利用論據論證觀點的思辯方法。

③通過分析比較明朝和唐朝科舉考試的異同,培養學生全面評價問題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一方面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漸趨衰落。

②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創立的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到八股取士,從思想文化上加強君主專制,它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阻滯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不利于社會進步。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難點:正確理解和認識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

導入新課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紅巾軍大起義

2、朱元璋建立明朝

二、廢丞相,設三司

1、撤中書省,廢丞相

2、廢行省,設三司

三、廠衛制度

1、錦衣衛

2、東廠和西廠

四、八股取士

1、八股取士

2、八股取士的影響 課堂練習

第17課

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條件、目的、概況、影響;開發南洋;倭寇;戚繼光抗倭。

①引導學生識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② 通過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張騫出使西域,培養學生比較、理解問題的能力。

③引導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使學生分析鄭和下西洋的影響,使學生初步學會多角度、多方位、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

24 ④采用課堂討論、想象等方式,探究鄭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繼光抗倭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在地圖上指、描或演示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和歷史想象能力。

②引導學生收集關于鄭和、戚繼光的資料,作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學生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的語言表達能力。

③鼓勵學生向地理教師請教,了解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及到達國家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等,以增強各學科知識的聯系,拓寬知識面。

④要求學生講述戚繼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確認識戚繼光抗倭在中華民族反侵略斗爭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人民不畏艱難、敢為人先的精神。

②學習戚繼光抗倭事跡,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③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明朝時期,我國對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從而全面認識明朝對外關系的基本特征。 重點和難點

重點:鄭和下西洋

難點:如何全面地辯證地評價鄭和下西洋 教學過程

要求學生預習,并收集鄭和、戚繼光的有關資料。

課前引導:明朝建立后,為了鞏固統治,對內不斷強國化皇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隨著明朝政權的鞏固以及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在外交 上,也展開了一系列重大活動,這些活動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爭。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

導入新課

一、鄭和下西洋

1、條件和目的

2、概況

3、意義和影響

二、戚繼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害

2、戚繼光抗倭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5

第18課

清朝專制統治的強化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族名為滿洲;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起義軍失販;1644年,順治帝遷都北京;雍正時,設軍機處,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

①通過了解從到女真、建州女真、滿洲的演變過程,培養學生探尋歷史線索的能力。

②通過分析專制皇權的強化過程,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和綜合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分析秦始皇焚書坑儒、明朝八股取士與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嚴重后果,培養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介紹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有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②從清朝設立軍機處和大興文字獄兩個方面,結合課中題和課后題,說明清朝進一步強化皇權,中國封建社會專制統治達到了項峰,成為阻礙歷史發展的嚴重障礙,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創業事跡,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②通過講述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有關史實,痛斥奸邪,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③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專制統治的危害,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將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強化學生的民主與法制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清朝設立軍機處以及文字獄的特點和影響。 難點:清朝強化專制統治的原因及影響。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歷史上曾經有哪幾個少數民族建立過統一的中央政權?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除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外,還有滿洲建立的清朝。

導入新課

一、清朝建立

1、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2、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族名為滿洲

3、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朝確立在全國的統治

二、軍機處

1、雍正時,設立軍機處

2、軍機處的特點及影響

三、文字獄

1、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

2、文字獄的危害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6

第19課

抗擊西方殖民者入侵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門;荷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雅克薩之戰;《尼布楚條約》。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民族觀、戰爭觀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歸納總結“16——17世紀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國哪些地區?我國人民又進行了怎樣的抗擊”等問題,培養學生歸納及綜合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指導學生對比觀察《中國地圖》,分析現在中俄東段邊界與《尼布楚條約》簽訂時的邊界有何不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歷史事件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對外交往中各國既可以和平共處,也會兵戎相見,從而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

②注重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臺灣有關歷史的演變過程和現狀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關注現實,培養對歷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了解16——17世紀中國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史實,分析中國被入侵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②通過對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的初步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英勇不屈的民族,她的英雄兒女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領土完整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中國反侵略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斗爭及其歷史功績;②雅克薩這戰;③《尼布楚條約》。

難點:①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為什么紛紛侵略我國東南沒海和東北地區;②為什么雅克薩之戰是自衛反擊戰。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學生預習,出示思考題,然后以問題為線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引導學生通過解決掌握本課知識。

導入新課

①16——17世紀有哪些西方殖民者侵擾了我國東南沒海的哪些地區?

②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樣侵占澳門的?澳門又是怎樣回到祖國懷抱?從澳門被占到回歸說明了什么?

③荷蘭殖民者是怎樣侵占臺灣的?

二鄭成功收復

①誰能用學過的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②鄭成功為什么要收復臺灣?他是怎樣收復臺灣的?收復臺灣有何意義?

③我們怎樣評價鄭成功?

三、雅克薩之戰

①16——17世紀我國的黑龍江流域遭到哪個國家的侵略?它占據了中國的哪些領土?

②雅克薩之戰是什么性質的戰爭?為什么?

③中俄《尼布楚條約》是在什么情況下簽訂的?為什么說它是一個平等條約?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7

第20課

疆地區的管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鄭氏政權歸順清朝;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康熙帝平定藩叛亂,粉碎噶爾丹的分裂陰謀,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清朝冊封**和**,設置駐藏大臣;清朝前期的疆域。

①組織學生討論當年鄭成功抗清,后來鄭氏政權歸順清朝的歷史演變過程,培養學生根據沒時代背景闡釋歷史現象,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②歸納清朝前期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采取的措施,培養學生綜合史實的能力。

③要求學生描繪《清朝前期疆域圖》,標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培養學生繪制地圖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歷史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清朝前期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措施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明清時期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了發展和鞏固。

②通過闡釋鄭氏政權從抗清到歸順清朝、吳三桂等從降清到反清等歷史現象,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認識歷史現象。

③運用討論、比較、聯想等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的措施及其歷史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肯定康熙帝、乾隆帝在維護多民族國家統一斗爭中所做的貢獻,弘揚熱愛祖國、維護統一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②通過評價鄭豬八戒政權從抗清到順清、吳三桂從降清到反清叛亂的行為,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③通過批判噶爾丹的分裂和大小和卓叛亂等行徑,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國家統

一、民族團結,樹立對祖國、對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④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祖國版圖的基礎,這是我國各族人同在共同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斗爭中逐漸形成的。在清朝遼闊的國土上生活著50多個民族,各族人民都為祖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重點和難點

重點:清朝前期平叛和反分裂的斗爭。

難點:①如何看待鄭成功抗清和他的后代歸順清朝;②如何看待吳三桂降清和反清。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鄭成功為什么收復臺灣?臺灣的收復有何意義?學生回答后,教師概括上節課內容。

導入新課

一、清朝設置臺灣府

1、鄭氏政權歸順清朝

2、清朝設置臺灣府

二、平叛和反分裂斗爭

1、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亂

2、粉碎噶爾丹的分裂陰謀和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

3、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

三、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1、冊封**、**

2、設置駐藏大臣

28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

1、清朝疆域

2、清朝的行政區劃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第22課

盛世危機

教學目標

康乾盛世;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朝社會危機的表現。

①通過對康乾盛世的學習、了解清朝前期,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國家強盛的局面,但此時中國已處于封建社會晚期,繁榮的盛世背后潛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思考清朝前期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提高辯證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指導學生分析清朝的社會危機,對東西方發展狀況進行比較,從而提高比較分析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感知清朝前期社會繁榮的諸方面,從而對清朝前期的繁榮局面有整體的認識的把握。

②比較唐朝和清朝外交政策的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影響;比較17——18世紀的中西方發展狀況,認識近代中國遭到外來侵略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清朝前期,隨著統治政策的調整,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造就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次繁榮——康乾盛世。

②閉關鎖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殖民侵略活動的作用,但嚴重阻礙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使得當時的統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看不清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最后導致了中國的落后。讓學生明白:改革開放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重點和難點

重點:“閉關鎖國”。

難點:清朝由強盛走向衰落(內部危機)。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清朝前期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采取了哪些措施?

導入新課

一、康乾盛世

二、閉關鎖國

1、閉關鎖國政策及其產生的原因

2、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

三、社會危機

1、清朝由強盛走向衰落(內部危機)

2、西方資本主義處于上升階段(外部危機)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29

第23課

明清前期的科學技術

教學目標

明長城;北京城及故宮;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天工開物》;明朝時,我國傳統科學技術仍處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①通過觀看有關影視資料或閱讀有關材料,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確結論的能力。

②通過對本課最后一段大字的學習,培養學生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在觀看有關錄像資料、閱讀有關材料或聽取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努力獲取有效信息。

②通過對課中題和課后題的思考、討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具體途徑。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長城和北京故宮是世界上偉大工程,《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過學習李時珍、宋應星等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③通過分析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的原因,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明長城;②明北京城及其故宮;③李時珍和《本草綱目》;④《天工開物》。

難點:為什么自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產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明長城和北京故宮

1、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明長城

2、世界城市建筑藝術的杰作:北京城

二、《本草綱目》

1、明朝杰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

2、“東方醫學巨典”《本草綱目》

三、《天工開物》

1、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2、清朝前期,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陷入停滯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30

第24課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說和藝術

教學目標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京劇的形成。

①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對文學、藝術的欣賞能力。

②通過畫想像畫和制作京劇臉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了解并歸納明清小說和藝術的主要成就,并對它們進行初步的鑒賞。

②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文學藝術創作,是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反映,培養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并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分析解決歷史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本課學習,結合上課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明清時期雖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仍然創造了大量先進的、輝煌的文學作品,從而培養學生為祖國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②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通過對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思想性、藝術性,特別是其中一些人物的介紹,確立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重點和難點

重點:曹雪芹及《紅樓夢》。

難點:對四大古典名著、繪畫等的欣賞。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教師指出,我國先秦時期文學的主流是諸子散文,當時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莊子、韓非子等。然后提問:唐朝、宋朝、元朝文學的主流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明清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小說。

導入新課

一、明朝小說的代表作:《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二、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紅樓夢》

1、曹雪芹

2、《紅樓夢》

三、繪畫

四、京劇的形成 課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課內習題,教師輔導。

七年級音樂教案范文第5篇

【教學目標】

、

了解月相的概念。

2、

探究并理解月相變化形成的原理。

3、

掌握月相變化的規律。

4、

知道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

5、

知道月相與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月相變化的規律,月相變化和農歷的關系。

難點:月相變化形成的原理。

【教學準備】

一半涂黑、一般涂白的排球,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

、

2、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圖片、,形象地介紹月相產生的原理,培養空間的想象能力。把乒乓球用鉛筆把一半涂黑做月球。用軟件來表現月相隨日期的變化。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欣賞王菲的mTV“月有陰晴圓缺”

講述:大家聽到“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知道有關月亮的一些什么知識?

那我們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動手把你腦海中的月亮的形狀畫出來。

這幾位同學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很仔細,我們看到的月球形態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叫月相。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月相。

月亮有圓缺變化。

圓的。

畫月亮的形狀。

學生畫完后,自告奮勇拿到講臺的展臺來交流和評價。

通過畫月亮的形狀并在組織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交流和評價以培養自我評價能力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

我們知道月球是圓的,那為什么我們看到的月球為什么會有圓缺變化?(為什么會產生月相?)

小組討論:你覺得是什么原因呢?

教師補充:地球和月球本身并不發光。

這幾位同學都很善于思考,那下面我們就要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假設。我們已經學習了太陽和月球,那我們先來看看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的關系。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

所以,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月光是來自于哪里?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跑。

太陽照到的一半;

太陽的反射光線。

月相實驗的目的兩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實驗來了解月球,地球,太陽三者的關系

很好!下面我想請同學來操作。

下面每兩位同學手里都有一個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陽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陽光射過來的方向(右邊)然后我兩位同學要合作來進行探究。

之前我們再請這兩位同學演示一下。當月球的拿著雙色的小球再分別站到

1、

2、

3、4的位置上,也看到同樣的效果。好,謝謝這兩位同學。

我們在座的同學做實驗的是要注意幾點:

、要兩個人合作,比如一個當月球,一個當地球的觀察者。然后再換過來。

2、一定要邊觀察,邊記錄你看到的月相,記錄在發下來的表格中。

3、因為座位的活動范圍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來做。

4、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陽光射過來的方向,演示錯誤的動作。

5、先觀察1234四個位置,然后再觀察這四個位置中間的月相。

6、做完實驗后可以和其他小組互相交流一下。

觀察月相,老師下去指導,指出錯誤,并督促記錄情況。然后當月球的同學分別站到

1、

2、

3、4四個點上,當地球的同學觀察一個位置,然后把看到的相應的月相畫在書上。

教師巡視,隨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并提醒學生看到什么記錄什么。畫完后,請幾個代表上來展臺展示,進行評價。指出錯誤的,并分析錯誤的原因。然后給出正確的記錄,并把正確的月相貼到黑板上。

加深學生對月相變化順序的了解,使學生在實驗中開動腦筋,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

下面,我們就用來更深入的探索一下月相變化的規律。

說明:太陽光在右邊,中間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右上角是月相在相應位置的月相。

當月球在太陽和地球的中間時,我們看到的月球時全黑的,我們把它叫做新月(朔,黑板上寫出)。然后逆時針轉過1/8圈,我們看到月亮露出了一部分,叫做峨嵋月。再轉過1/8圈,當日地月三者垂直時,我們看到月球的右邊是亮的,我們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東右西,所以右邊亮的我們把它叫做上弦月。再轉過1/8圈,我們看到右邊亮的范圍變大了,有點凸出來,我們把它叫做凸月。再轉過1/8圈,日地月三者又回到了一條直線上,但我們看到的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們把它叫做滿月(望,黑板上寫出)。

接下來按這個規律請學生回答——再轉過1/8圈,月球的左邊虧了一點,但還是凸出來的,叫凸月。再轉過1/8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邊(西邊)變成一半亮了,我們叫做下弦月。再轉過1/8圈,右邊又虧了一點,又變成了峨嵋月,但是為了和上面的峨嵋月區別開來,我們把它叫做殘月。再轉過1/8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陽的中間,又變成了新月。

通過剛才實驗和動畫的演示,月相變化是怎么形成的?

這樣,月球繞著地球跑了一個周期,這個周期有29.53天,我們叫做農歷月,又叫朔望月。

農歷上規定,當月球是新月的時候是初一,月球滿月的時候是十五或十六。

注意觀察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滿月,滿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之間的月相,總結月相的變化規律。

那么

1、

2、

3、4四個位置之間的月相又是農歷多少呢?

聽老師介紹,對照多媒體的理解并記憶。

月球本身不發光。

月球和地球不停地公轉和自轉,日地月三者的位置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總結:月相的變化始于西緣,結束于東緣。

新月:初一;上弦月:初

七、初八;滿月: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用把月相的變化連續的形象的展示給大家看,化抽象為形象。

進行實地的觀察是讓學生將月相變化知識和實際事實對照,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并體會科學探究所需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加深理解。

鞏固小結。

很好,大家這堂課都表現的很出色,下面就來考驗一下大家。

、判斷下面各圖分別是什么月相。一個一個出現月相。

2、兩個同學在學了月相后,在郊外旅游,分別看到了如下的月相,你能說出它們分別是農歷多少嗎?

3、看日地月三者位置,得出月相;判斷接下去月球亮的部分多了還是少了;再判斷過了7天后月相又是什么?

學生回答。

根據月相規律回答。

根據“上上西,下下東”判斷。

對知識點進行變式聯系,使學生能靈活的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今天這堂課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月相產生的原理和月相變化的規律,并能通過月相推算出當天的農歷。下面再一起來回顧一下:

【演示】老師帶頭,新月,朔,初一,日、月、地。然后按逆時針的方向轉動月球,學生一起回答……峨嵋月——上弦月,西邊亮,初七初八,日地月垂直-—凸月-—滿月,望,十五十六,日、地、月-—凸月-—下弦月,東邊亮,二十二二十三,日地月垂直—-殘月-新月

學生回答。

對今天教的知識進行總結。

介紹月相與生活的聯系:

你可以利用月相干什么?

根據月相判斷農歷時間;

根據月相的空間位置判斷方向;

根據月相判斷漲潮和落潮。

將月相引入生活,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并激發學生學習知識和探究宇宙的欲望。

作業:

1、設計實驗:我們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終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月球始終以同一面對著地球,你能設計實驗來證明嗎?

2、觀察記錄:長期觀察月相變化。

要求:自己設計表格,抓住晴天機會連續記錄一個月的月相及當時的日期,時間,你看到的方向等……(可以隔日進行),并堅持繪圖記錄,掌握規律。

回家實踐操作。

回家記錄。

將課堂的知識延伸到課堂之外。

教學反思

上一篇:小班優質課教案下一篇:防溺水安全教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