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

2024-01-06

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古典園林;皇家園林;實踐教學;營境理論

高校實踐教學,是指為了實現高校教育培養目標,在高校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各門學科教學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注重培養其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一門課程。它由具體的、實踐性的教學內容組成,是高校通過開展專業實習、專業實訓、畢業實習、社會實踐、專業實踐、畢業實踐、實驗實訓(理工科)等實踐活動環節,通過演示法、課堂教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式來貫徹、落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育過程[1]。風景園林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強的應用型學科,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環節。風景園林教育活動的過程更加強調身心感知與體悟,以職業精神、素養和能力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新性地綜合解決問題等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2]。

目前,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理論基本上是建構在西方現代景觀、西方古典園林、東方傳統造園三者結合的基礎上,并且每個學?;谧陨斫虒W條件而有所側重。我校風景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踐行王紹增教授的“營境理論”。王紹增教授認為:“我們祖先造園時不是先拿來一張平面圖,而是先去實地踏勘,叫作相地。第二步仍不是在平面上做文章,而是在現實空間中發揮想象,何處可高?何處可低?何處可憑?何處可借?宜亭則亭、宜榭則榭,叫作立基。第三步還不是回家畫平面圖,而是在現場走來走去,觀察著,思量著如何步移景異、如何互為因借、如何起承轉合、如何組織曠奧變化。廳堂、掇山、鋪地、栽花、種樹、題詞、作賦等事項則貫穿其中形成一個有機整體。”[3]我們旨在通過實踐教學完善基于西方現代主義空間理論及環境心理學理論的風景園林課程設計體系,加強學生對傳統中國的入境式營造理論的認知、掌握和體驗。對此,我校在本科四年級第一學期安排了兩周的古典園林考察課程,通常情況會安排兩條線路,分別是江南(上海、蘇州和杭州三地)古典園林考察和北京皇家古典園林考察。

本文結合2017年9月對北京皇家古典園林考察的課程教學進行總結,探討傳統中國入境式園林營造理論,旨在通過古典園林的現場教學讓學生充分理解古人造園的思路。

一、皇家園林考察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考察流于形式,對皇家園林的感知止于視覺化

首先,北京皇家遺存園林不是單一的某個歷史時期的作品,而有其獨特的歷史演變規律和內在邏輯,缺乏對其系統的歷史演變考察,無法還原其山水園林營造過程,考察也流于走馬觀花的形式。

其次,考察流于形式的另一種情形則是學生習慣套用西方景觀理論分析中國古典園林。對古典園林的解讀采取西方景觀的形體、空間等語言進行拆解剖析,一方面背離了中國傳統造園的整體性、生命體驗等美學范疇,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對皇家古典園林的考察止于靜止的圖面組織。除了拍照和寫生,風景園林專業學習者應該通過某種方式解讀皇家古典園林,并且有所體驗,而不僅僅是進行圖面和空間的比例分析,這些問題正是華南農業大學皇家園林考察教學改革中亟待探討與解決的問題。

當下信息時代圖像處理工具的強大雖然大大提高了風景園林專業景致表達及攝取收集的便捷度,然而同時也撕裂了連貫的身體游觀體驗——陰陽向背、高低俯仰、鳥語花香等遠非碎片化、視覺化的圖像所能簡單呈現,而后者正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也是皇家園林考察課程的核心。

(二)考察線路安排不科學,時間安排不合理

北京的皇家園林分布與當時的城市格局有極大的關聯性,而北京古城被現代城市建筑及設施割裂,園林呈現碎片化的狀態,已失去了過去的整體性。同時,城市規模巨大,景點繁多,景點之間距離跨度大等問題也讓為期兩周的考察時間變得非常有限。這些問題容易造成對北京皇家園林的考察不完整,或是對北京皇家園林群落營造的理解缺乏整體性。

(三)考察過程教學管理不嚴格,教學質量欠佳

教學活動場所古典園林也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點,游客眾多,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容易受到干擾,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再有就是不少學生是初次認識皇家園林,受到時間、知識儲備等方面的限制,學習過程中往往僅僅停留在對皇家園林的表面景致認知,缺乏主動思考,難以深入體驗解讀,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實踐教學,也影響到教學的質量。

學生對于皇家園林的實踐教學目的不明確,對于“應該看什么”、“學習什么”這類問題缺乏深度思考和足夠準備。

二、皇家園林考察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明確考察目的,強化對皇家園林體驗的訓練

理解中國傳統園林創作是基于生活方式和環境意境的入境式設計理論,作為學習者需要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去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特征,關注中國古典園林作為生命現象的載體或背景的特質。

本次皇家園林考察,需要學生拋開形體和空間的現代景觀理論體系,回到中國傳統造園的處境和心境去理解皇家園林的營造,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其營造手法,思考中國古典園林營境理論的現代性問題,將它應用到實踐當中。

(二)細化皇家園林考察線路及實習步驟

皇家園林的建設不是某一時期集中完成的,有其山水經營的內在邏輯,因此要在短暫的考察時間內認識、學習北京皇家園林,首先需要做好內業準備工作??疾烨捌趦葮I準備的核心工作即是對北京皇家園林歷史資料的整理。該項工作的具體項目包括北京皇家園林建設年表、經典皇家園林圖紙收集、歷史照片收集、相關文獻資料閱讀等。借此讓學生對北京皇家園林有初步的了解,并預判所考察場地經歷的營造變化。

接下來,就是“按圖索驥”,參照圖紙資料對園林景致初步認知,采取攝影、寫生的方式描繪園林景物。也提倡運用攝影、小視頻、寫生等手段記錄印象深刻的園林片段,幫助對園林片段進行記憶和觀察體驗?;始覉@林的考察絕非以攝影和寫生為成果導向,而是借由這些手段深入認知和體驗的過程。因此,這些攝影、寫生、視頻拍攝的成果評價標準應該是考查學生記錄的動機——因何景致被觸動,關注了其中何種問題或者園林效果?

進一步把握古典園林的意象。以北京頤和園為例,“知春亭”以“春江水暖鴨先知”為意象,園中園諧趣園則取象于延山引水的無錫寄暢園。在考察過程中,引導學生借助景物景題、典故、楹聯、繪畫甚至古詩詞等理解皇家園林的意象,是具體考察景物編排及其組景要素的前提。這也符合古人造園流程相地而后立意的想象。學生在把握“意”的基礎上,通過對場地及物性的具體考察,理解“景以境出”的中國園林營造方式。

接下來是對古典園林進行體驗感知。以頤和園綺望軒為例,綺望軒位于頤和園桃花溝西面,建筑物已毀,但是其基址尚存,假山及道路系統也保留完整。這個往往為游客所忽略的景點,卻是頤和園后山后河一處重要的節點。通過遺留的山石布局,可以體驗造園匠師將臨水平臺逼近后河峽口,以山石堆疊控制平臺視線,制造一曠一奧兩種空間體驗的對仗。這些絕非簡單的平面閱讀可體驗的園林情境,必須通過實地的“曠—奧”關系的考察,了解其具體而微的操作手段。因此,體驗感知,可以引導學生以各種具體造園操作手段為關注點切入觀察、記錄,如對曠奧經營、窗景營造(以“畫中游”為例)、明暗組織、“三遠”(取郭熙《林泉高致》中平遠、深遠、高遠的畫意)的經營、林木對園林意境的影響,等等,進行深入具體的解剖。

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對古典園林進行傳移模寫。傳移模寫指的是用圖示、文字甚至模型復述最打動自己的片段。“傳移模寫”出自南齊謝赫的畫論《古畫品錄》,至今仍是指導繪畫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對皇家古典園林考察而言,傳移模寫的目的則是引導學生通過考察,主動帶入設計思維,將園林經典操作作為設計的類型“原型”,通過設計語言加以表達、陳述。傳統園林的操作依托的是古人一套傳統的工程營造方式和手段,討論傳統造園的傳承與轉譯,亦應以此為背景,在理解“營境”的基礎上,引入各種設計表達的圖示加以復述。這些圖示手段,包括平面、剖面、立面、軸測圖、電腦模型、實體模型等形式,旨在通過抽象性,帶以較強的研究目的,集中討論北京皇家古典園林中的設計問題。這種抽象性一方面幫助學生以確切的方法集中研究具體而微的操作,同時也為日后在設計過程中融入皇家古典園林的體驗帶來極大的可能性。

(三)圍繞皇家園林創作的內在邏輯進行現場教學

本實習教學另一項重要的課程內容則是針對皇家園林創作內在邏輯展開現場教學。不同于江南古典園林的文人造園,北京皇家園林造園的內在邏輯是圍繞著文人園的理想與復述展開的,同時又是利用更為大尺度的山水架構進行因地制宜的營造。因此皇家園林實習考察的現場教學也集中對“文人造園邏輯”和“山水營造邏輯”兩條線索展開。

首先,強調“文人造園邏輯”的創作邏輯。

北京皇家園林建設的高潮肇始于康熙年間,延續至乾隆時期,挾持皇室大量的財富,其造園規模之大,內容之盛,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而其中造園的一個內在邏輯,則是“主事之人”帝王君子對江南文人園林的愛慕和向往,借造園,復述其自詡的“山水之樂”。據記載,乾隆曾先后六次巡視江南,并命隨行畫師一同訪遍江南園林精華,摹繪“粉本”,“攜圖以歸”,以作為北方皇家園林的造園參考。如周維權先生所言,“皇家造園實踐經驗上承明代傳統,并汲取江南技藝而逐漸積累,乾隆又在此基礎上把設計、施工、管理方面的組織工作進一步加以提高”[4]。因此,對皇家園林的解讀和現場教學,一方面包括以“文人園理想復述”為重要講解線索,引導學生還原、理解皇家園林如何運用當地的材料、手段、要素“復述文人園的理想”,并思考以當下所掌握的造園手段,又可以如何轉譯;另一方面,也通過“原型”與“復述”之間的高下對比,進行批判性地學習,探討造園手段,引導學生在日后設計中思考設計的評價標準問題。

其次,從“山水營造邏輯”入手剖析傳統造園的延山引水手法。

中國皇家園林造園自西漢以來,都非常重視將皇家宮苑建設與首都水利建設相結合,清代北京西北郊的離宮別苑正是這樣的代表,而其中又以頤和園的建設為經典。本課程現場教學的另一部分,正是圍繞著皇家造園的山水邏輯展開。與江南文人園規模迥異,皇家園林往往占地面積巨大,其選址上又多有自然山水架構的優勢,造園對山水營造的操作在其中尤為重要。對皇家園林的解讀,除了中觀尺度理解其文人造園理想復述,更應從大尺度的山水架構營造入手,探討風景園林學科對山水營境的核心操作。以頤和園為例,其前身清漪園在山形呆板,“童童無草木”的甕山,而以城市水利建設為啟動的造園則通過山水營造的處理,打造山環水抱的山水關系,使得萬壽山、昆明湖和玉泉山在景觀上互為借姿?,F場教學,正是圍繞著這種改造前后山水互包、方位面向、軸線經營、真假自然的互借等幾組山水關系展開。

三、結論

北京皇家古典園林作為我國古典園林遺存的瑰寶,應該如何引領園林初學者去體驗、解讀、學習而后繼承,是華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與林學院園林專業多年探討的課題。首先,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將體驗放在首位,引導學生從體驗出發探究背后的設計邏輯,并加以表達復述。它一改以往園林考察中對機械測繪和手繪寫生的過度依賴卻鮮有確切的方法,引導學生針對設計本身進行自助的思考和分析、解讀,回歸造園學本身討論設計問題。從考察成果的呈現看,大部分學生亦能按照成果標準,進行較有針對性的討論和設計思考。

其次,北京皇家古典園林是目前園林遺存中難得的山水架構大尺度造園實例。它既不同于西方現代主義城市規劃設計,也不同于蘇州園林城市居住用地極度壓縮下的畝中山水,而是古代造園者對城市人居環境的營造的集中體現。本次教學改革從城市環境、山水格局等角度入手,也使得學生拓展了風景園林專業的內涵和外延,加深了學生對傳統“造園”的理解和把握。這為當代風景園林專業涉足更為廣泛的從業范圍,從更宏觀的山水規劃尺度理解、操作“造園”打下良好的基礎。

再次,本課程在改革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皇家園林如何運用當時當地的材料、技術、手段因地制宜地傳承江南文人園,也為探討中國傳統園林的現代繼承問題提供了一條可以學習參考的途徑。傳統園林需要繼承、發展與創新,不可僅依靠對古代遺存園林瑰寶的照搬照抄,或者僅以史學或是遺產保護視角的機械復述,而應該具象的遺存,然后抽象的歸納,再回歸具體的設計操作。課程改革所強調的目的性和方法性正是希望以此引導學生在為期短短的兩周調研時間內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實現西方園林的圖面設計手段和東方園林的時空設計[5]手段的平衡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李娜,賈方,楊瀚宇,等.我國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困境及對策[J].大學教育,2015(1):16-19.

[2] 高翅,吳雪飛,杜雁,等.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園林,2013(6):23-25.

[3] 王紹增.園林、景觀與中國風景園林的未來[J].中國園林,2005(3):24-27.

[4]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第三版)[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5] 王紹增.論中西傳統園林的不同設計方法:圖面設計與時空設計[J].風景園林,2006(6):18-21.

[責任編輯 鐘 嵐]

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改革開放的不斷進步,我國城市建設規模越來越大,風景園林建設作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建設用地、美化環境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風景園林的設計正面臨著土地資源不足,景觀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的問題,這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風景園林的建設進程。本文將以長島別墅區為例,從風景園林設計用地的角度出發,尋找適合風景園林建設與發展的新道路。

關鍵詞: 風景園林 設計 建設

在園林設計方面,難免會在建筑群中涉及到原有的一些寶貴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生態資源,如歷史悠久的古樹、特色鮮明的名貴花木、具有人文特征的河流等,這些資源普遍具有特殊性,也是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在設計之初就應該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因地制宜好好將這些寶貴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維護,結合當地生態區域內的花草樹木、人文歷史等資源,進行有效的設計,將這些寶貴資源合理利用成為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一大特色,既可以有效降低園林建設當中的成本,又能提高當地的生態效益。因此,在進行現代園林設計及建設過程當中,應該對當地資源加以保護,尊重風土人情,才能更加體現出設計的獨特魅力和特色。長島別墅區體現了以大自然的清新氣息為基調的度假休閑式的生活場景,在設計風格上追求天人合一,古典風格融合現代手法,元素的利用上以造型別致的綠化植物作為體和面,水和雕塑作為線和點,形成豐富的景觀感受層次。

一、長島別墅區工程簡介

長島位于武漢湯遜湖東北岸,所處位置交通便利,山水環抱,36平方公里的湯遜湖風光無限,守望著一座絕世臻島,處處原生美景,一席尊崇領地。360度全景水岸線,勾勒出三面環湖的完美格局。臨湖而立,湖光山色,氣象萬千。即使在武漢這個多湖泊的城市,這仍然是一片難得的島嶼別墅。長島項目總占地面積達195506.1 平米,建筑性質用地達89392平米,主道路占地24703.4平米,次道路中園路和鋪裝用地占地14358.2平米,綠化面積達60768.55平米,水系面積達5000平米,會所游泳池面積占地995.2平米,地面停車位21個,占地面積288.75平米。

二、長島別墅區設計目標整體定位

在設計目標的定位上面,首先,長島別墅區致力于打造一個英式自然的高品位別墅區,強調高度節約,人與自然共生,維護自然過程與格局,傾力打造出當地房地產界有知名影響的一張名片。其次,長島別墅區致力于打造一個強調宜人尺度的感性的城市別墅區。同時,長島別墅區擁有不可復制的稀缺資源,是一個親水近水的別墅區。

作為園林設計的一部分,長島別墅區設計意向的主要目標就是:第一,按項目的定位,基地背景以及優勢的條件,方向更明確,制定的方案更具體。第二,按照高品質的社區標準進行高標準的景觀設計思考。第三,長島別墅區在設計風格上力求自然、簡潔、現代。第四,在設計上根據建筑的風格給予景觀上的呼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設計出具有獨創性和人性化的別墅區。

另外,長島別墅區設計意向中的主要立意有以下幾點:第一,在整體規劃方面,要突出建筑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使綠色、水成為建筑的一部分,也使建筑與自然天空,土地相融合成為自然的一角,達到自然環境與生活的和諧統一。第二,在細節處理方面,力求簡約的歐洲自然風格。第三,在線條布局方面,力求富有創意,具有幻想力,幾何線結合弧線規劃。第四,在小區布局方面,力求生動性、可參與性、人文性等。最后,在氣氛營造方面,長島別墅區力求營造出一種休閑、尊貴風格,配合穩重的建筑凸顯出奢華優雅的氣氛。

三、長島別墅區基本設計

在商業街景觀區的布局方面,長島別墅區次入口與大地交接處就是商業街區,商業街景觀區作為體現島區景觀高貴品質的最理想區域。因此景觀設計應處處透露歐洲貴族精致奢華的生活細節,通過鋪裝、花卉樹木等,營造優雅、輕松、具有浪漫氣息的消費環境。由于功能需要此商業街有綜合樓,綜合類是別墅區的配套設施,給司機,管家等家政人員居住的,所以要與別墅區完全隔離。在長島別墅區的設計中,沒有采用生硬的圍墻將長島別墅區與其他配套設施隔離開來,而是用高大密林大樹讓人有密而透風的感覺。

在植物的景觀設計方面,植物景觀設計作為整個環境規劃中處于的極其重要的部分,是整個環境設計的核心內容之一。長島別墅區整體是一個簡約的風格,所以在植物配置上以現代自然為主體,以靈活生動的布局手法,將酒店商業度假區、長堤生態休閑區、別墅居住景觀區、商業街景區以及樣板別墅區營造成舒適休閑而且各具特色的空間。通過以樹冠寬闊、枝條優美的優型喬木作為主要節點的骨干樹種,以常綠以及落葉結構的喬木、小型開花樹交織出立體而富有節奏化的綠化空間。層次鮮明的灌木和地表植被在步道兩旁和湖岸各個季節相繼繁花盛開。小型開花樹,不同質感和色彩的葉飾也為各個節點增加趣味性。相對地,別墅區在中層小喬木及高灌木提供了必要的私密性,既享受到寧靜的活動空間,又能欣賞到湖岸的景致。酒店商業度假區在各類高檔喬木的點綴下,體現了其奢華、高貴的歸屬感,疏林草地沙灘的相互輝映體現了長島別墅區設計中靜謐休閑的氛圍。長堤生態休閑區是連接酒店和別墅區的一條“金色飄帶”,植物配置上主要以色葉落葉喬木為主,結合開花的小喬木,花灌木以及地表植被營造出四季變換的不同景觀。商業街景觀區主要是體現其濃厚的商業氛圍,所以配置形式以規則式為主,體現有序、規律的感覺,在規則之中又不失自然的風格,讓人有駐足觀看的想法,與別墅區的交接處用密實的結構常綠樹作為分隔空間的作用。樣板別墅區可根據不同的建筑風格采用不同的形式來配置,主要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園林設計中要注重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自然因素有著較為強大的修復和愈合功能,能夠自然形成閉合的物質循環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物鏈條,保持各物種和諧統一發展的平衡,自然這種修復能力是人為因素無法比擬的。所以在園林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要以自然為導師,好好理解自然的造物,并把自然因素合理運用到園林設計中,這樣既可以減少在開發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還能夠返還枝葉、返還地表水、補充地下水。條件成熟的地區可以在莊園內設置一個池塘收集雨水并沉淀污染物,然后將沉淀過的水再返還到濕地中,供濕地的動植物物使用,通過可持續的調節方法不僅順其自然,還能優化空間環境。

在園林設計中合理借助自然因素,人為的表現自然發展進程,可以使得人們在此區域中更加親近自然,讓人們身臨其境去感受自然發展的痕跡,關注大自然發展留下的痕跡,更加直觀的理解自然復雜的過程,展現出自然發展中一些鮮為人知的現象。比如在園林設計中,可以根據雨水的流向、匯集以及及再利用的過程,展示成一種獨特的形式,不僅可以形成獨特的景觀,而且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在我國就有應用實例,如厚街水道景觀就為人們鋪開了一幅厚街水道的自然歷史景觀,在設計過程當中沒有人為的砍伐樹木,盡量使自然保持原樣,即使在開發過程中由于建設需要不得不轉移的樹木,也會做好標記,在建設好后搬回原來位置,將自然再生的過程完整的展現出來。

結語

優秀的園林設計,應該堅持生態原則,保護自然環境,運用科學的設計體現出自然并引導自然,將生態、經濟、人文以及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真正富有成效的科學園林,這才是現代園林設計所努力追求的原則和目標。

參考文獻

[1]胡清坡,康永峰,王久艷,羅東紅,孫東冬,楊永濤.論鄉土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價值工程.2012(03)

[2]武麗敏.淺談小城鎮規劃中的園林設計[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16)

[3]邊文娟.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生命力[J].現代園藝.2011(21)

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獨具特色,將其應用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既是傳統園林景觀造景手法的再現,又是現代景觀設計的創新?;诖?,本文分析居住區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介紹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手法,提出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與現代景觀設計的融合對策。

關鍵詞:園林;造景手法;景觀設計

中國古典園林是我國古代建筑典型的藝術代表,其成就一直讓人們贊嘆不已,并且以獨特的造景手法及獨特的文化內涵造就了不一樣的景觀。中國古典園林和西方園林有所不同,無論從西方的造景理論與造景觀念上,還是具體的手法上,中國古典園林無不體現著其獨有的創造力。

中國古典園林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多個方面組成的,其整體效果與所蘊含的人文情懷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思想與造景手法對現代居住區設計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居住區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地域文化的缺失

目前的現代景觀設計往往忽略了中西方的氣候、文化、地域等差異,只對西方園林進行盲目照搬,因而今后要回歸中國傳統園林的造景手法,將其運用到現代景觀設計中,了解區域之間的差異性,找到缺失的地域文化特色與特性,加強對歷史文化的保護[1]。

(二)注重設計效果

景觀設計效果往往是人們比較重視的,而開發商為了確保讓人們滿意,只注重景觀設計效果的呈現,忽略了景觀的基本功能,導致本末倒置。

(三)綠化率偏低

硬質景觀重復出現往往成了眾多居住區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開發商在建筑居住區的同時,因為考慮到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因素,在土地的合理利用和開發商的經濟利益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居住區綠化面積越來越少,綠化率越來越低,用大量的硬質景觀代替了綠化用地,雖然氣勢宏偉,但是讓人覺得冷冰冰、沒有生機。所以,在居住區的景觀設計方面應注重植物的應用,不僅能夠為居民提供活動空間,而且提高了綠化率。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手法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一直遵循師法自然的傳統。造景手法主要包括借景、框景、漏景、障景等,通過這些造景手法表達景觀的意境,賦予景觀深層內涵。

(一)借景

借景手法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其就是化他人之物為我物,將其加工吸收到自己的園子中,和園子的景致相疊合的造景手法。其特點在于有效彌補空間的尺度問題,豐富空間的層次感,令人達到一種視覺上的空曠,人入其中,頓時感覺心曠神怡。借景大概分為遠借、鄰借、仰借、俯借、實借和借虛景等類型。在古典園林中,借景的方法有筑臺、建造樓閣等[2]。

(二)框景

框景是在相對合適的位置設置框洞式結構,并引導游人前來參觀框出部分的美景。在園林中框景的表現就是利用窗子、門洞進行設計表達,讓其此成為園林中精致的一角。

(三)漏景

漏景又稱透景、泄景,一般指通過虛擱的障礙物看到的景物,因為不是全部遮擋,所以在此叫做虛擱,大家所看到的花窗、柵欄、格柵都是虛擱的真實寫照和其獨特設計。漏窗用于園林,不僅可以使墻面產生虛實的變化,同時由于隔了一層窗花,使兩側空間若隱若現,富于層次。通過漏景手法來營造景觀的空間感與虛幻感,是中國古典園林造景的重要手法之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四)障景

障景在園林中能抑制視線、引導空間、轉換方向,古典園林中常用假山石、小竹林、景墻作為障景。

三、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與現代景觀設計的融合對策

建筑、水體、山石景觀是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的組成要素,也正是這幾個要素把園林景觀勾勒的有聲有色。

(一)建筑物景觀造景

樓閣、亭榭、廊道等都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比較常見的建筑物,其可以為在此游覽的人提供休息、觀賞的地方,而居住區景觀中建筑物往往與園林景觀中的功能類似,因此,如果把古典園林中的建筑要素運用到居住區中,可以賦予現代居住區更加鮮活的精神意義,使原本沉寂的居住區變得更加有趣味性。

(二)水體景觀造景

水不是一個陌生的存在,提到水,想必大家都能想到其靈活性與親和性,而恰巧水正是中國古典園林景觀的精髓所在,幾乎所有的景觀都離不開水的應用,那么水元素借助建筑物的不同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就不同,映入人們眼簾中的畫面自然也是不同的。例如,蘇州拙政園的水體景觀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出類拔萃。水景的面積幾乎有拙政園整體面積的1/2,大面積的水體景觀應用給園林空間形成了開朗、廣闊的氛圍。根據方位、形態的不相同,拙政園形成了8個不同的水景,獨立又有聯系,豐富了拙政園的園內景觀?,F代居住區景觀中水體的營造較為普遍,多數以噴泉、落水、水池等人工水景為主。水體景觀的應用增加了居住區的活躍氣氛,可賞、可玩,豐富了園景[3]。

(三)山石景觀造景

山石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要素之一,一方面可以起到遮擋視線與分隔空間的作用,山石景觀元素的營造特別注重營造技巧,營造的方法不同則發揮的作用也不同,但其重要的功能就是營造景觀節點,利用不同的材質外形決定在園中的不同功能和位置,利用一些形狀奇特的山石可以進行加工之后布置在園林的入口和水體中。這種山石景觀營造方法的應用也可以用在居住區設計中,可以改善居住區的環境。這種具有很高標識性的景觀設計手法也是大部分居住區都會采用的設計手法,不規則石材的應用與周圍景觀元素形成對比,為人們展現一種絕佳的視覺效果。

四、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造景手法運用在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是繼承和發揚中國古典園林優秀的造景思想和造景手法,可以使人們對于中國古典園林及傳統文化富于更深的理解,離生活更近。

參考文獻: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2]檀文迪,霍艷虹,廉文山.園林景觀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3]尹貽狀,高鵬,王鵬.淺析步行街植物景觀設計[J].山西農經,2016(5):58.

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禪意不是禪,卻又與禪緊密相連,它是由禪升華了的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審美文化心態。設計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探索冥想的審美體驗與現代室內空間設計的結合,標志著禪宗文化在當今社會的順利傳承。在現代社會,如何發展本民族特色的設計,如何形成本民族自己的文化風格道路,是我們要著重探討的。

關鍵詞:禪意;現代設計;禪宗美學;簡約;少即是多

一、禪宗文化的當前狀況

禪宗文化從魏晉時期就已經產生了,發展到如今,已經成為我國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近代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禪宗文化逐漸被淡化,直到民國時期一些文人墨客開始對禪宗美學進行研究與探討,從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審美思想:意境。我國從古至今一直在研究禪宗文化?!秷@林禪意表達手法的演進初探》一文指出“禪不僅僅是宗教領域所推崇的文化精神,還體現了人們對生活、人生的看法和感悟”。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禪宗的美學思想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室內空間運用禪意案例出現,有關禪意與美學理論的研究也開始逐漸增多。

國外,對禪宗文化繼承的最好的當屬日本。宋代,禪宗從中國傳入日本。此后,它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給日本社會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禪宗文化傳入日本后迅速與當地本土文化相融合,并與日本的神道教互相學習并且蓬勃發展,融入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成就了日本禪,其主張沉寂、靜默、孤獨的藝術特點,帶上了鮮明的日本本民族特征。日本禪宗在很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首先,在理論研究上,原研哉大師在《設計中的設計》中通過對各種案例的分析,闡釋了禪宗哲學在形而上學事物影響下的設計。再就是設計研究方面,日本建筑設計大師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將禪宗意境、禪意美學融入到建筑空間設計中去,創造了一批具有禪意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例如安藤忠雄舉世聞名的“光之教堂”“水之教堂”,都蘊含著禪宗思想。禪包含著人生的哲學和智慧,它與設計中的設計思維相似。中世紀,禪宗僧侶在園林建設過程中,改變了以往注重人的視覺美的設計理念,更加注重園林給人帶來的精神理解。此后,日本庭院由山水池景逐漸轉變為枯山水式的冥想園。所謂枯山水,并沒有真實的山水,其只是用一些各種形態的石塊和沙子進行巧妙的組合擺放來代替山水景色。這種庭院通常用少數的綠色植物作為點綴,采用一些矮小的綠植,并在石塊附近點綴少許的青苔和蕨類植物。這些手法主要是追求庭院的空靈與靜寂的冥想感受,帶給觀賞人放松心情的沉寂之美,使人在簡約的環境中冥想出更多的內容。

國內,改革開放時期設計師多重視實用、快捷、功能性的建筑,對社會、文化、審美等人文層面的關注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符合當時的國情。然而我國在逐漸強大的過程中,越發注重本國的藝術特點,近年來,隨著社會對文化的關注,蘇州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萬科五園等現代建筑空間運用禪宗文化的設計案例層出不窮。21世紀,城市的發展和變化是多姿多彩的,人們開始逐漸尊重時尚和現代性。自然、人性、情調、情感和生活藝術,是當下人們最為偏愛的藝術理念,都市生活中高品質高精神的休閑空間逐漸被現代人們所推崇。在我國當下大環境中,回歸禪意自由、靜謐、寧靜的空間是大勢所趨,也是繼續發展本國文化特點和藝術特色的必由之路,同時它也反映了人們對和平的向往,遠離城市的喧囂符合人類審美享受的客觀自然本能。

二、禪意空間的內涵

禪意的核心思想是“空靈”,即飄逸、空幻、靜謐、虛實結合的感受,同時也是指人和藝術之間思想上的情感和意向。事實上,中國文人非常喜歡理禪,經常要把參禪和詩歌創作聯系起來。唐朝時期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一詩中曾描繪這一景象:“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泵枥L出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場景。南北朝時期謝靈運的創作和禪宗美學的結合就頗具個人風格。謝靈運的詩歌都蘊含禪意和寄情于山水的美感,具有鮮明的禪宗思想,例如:“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沈?!弊⒅貙€人思想感情同所見所想相結合,更體現了天人合一、物我同化的禪宗思想。

密斯·凡德羅曾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這一理念,少到極點,就產生了無限大的空間,在一個室內環境里,陳列的物品越少,所剩下的空間也就越多,所以使人能更好地思索。這也就是營造意境空間的行為,從本質上說,空間是一個介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需求而出現的,同時也是連接人與自然的一個橋梁。

三、禪意空間的特點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和審美意識也不斷發展??臻g不僅僅提供了效用功能,還向多樣性過渡,更加注重體現人性。除了滿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外,它還滿足了人的精神需要,通過心來理解和體會,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超然、心理上的寧靜,這是人對禪修空間的要求和對心的追求。

趙樸老曾經說過:“中國文化離不開禪宗文化?!倍U道思想自漢武帝時期傳入中國,與中國儒家道家思想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形成了儒、道、禪宗三家思想精髓為一體的含有中國特色的本土文化。

本文所說的禪意空間,是指具有禪宗美學思想內涵的室內空間。建筑空間由復雜到簡單、由繁雜到寧靜的這一過程體現了人們在滿足自身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本能地去追求室內空間中的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四、禪宗思想在當代設計中的探索

首先,古典園林與自然的聯系最為密切。在后期禪宗思想的影響下,古典園林設計與自然的聯系更為注重。在這些園林的規劃設計中,我們力求追求自然之美,避免人工雕刻的痕跡,將自然山水作為主角,將建筑房屋融入其中,成為山水風景的一部分。這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設計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留園。

當前的禪宗空間設計理念主要是通過簡單的材料和簡單的設計風格來實現。例如,使用一些最原始的材料,通過把材料的紋理完全暴露出來創造一個自然、簡單和精致的環境。禪意空間主要是禪意文化與人文情感的結合,創造出一種悠閑、干凈的空間意境,形成一個令人難忘的詩意境界。

禪意空間的營造在中國當代的設計中有很多案例。2006年蘇州博物館建成,正式開門迎客,這棟建筑引起國內外建筑設計界的廣泛關注和學者們的追捧,其設計者是著名設計大師貝聿銘。該博物館面積廣大,周邊大部分是歷史古跡,有美麗的古典風景園林,還有富有詩意的古建筑區。這注定了設計既要繼承傳統文化,又要使用傳統設計元素,同時,它必須具有現代美學,采用新的思想和創新的方法。蘇州博物館是一個禪宗風格的設計。中國禪宗空間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項目的完善,才能使這個空間概念獲得旺盛的生命力。

日本建筑大師隈研吾也是禪宗思想的傳承者之一。隈研吾的“竹屋”的設計是采用形式不一的竹子進行對空間的圍合與分割,營造一個同自然融為一體的室內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對自然的體驗是很極致的,竹材進行空間的區域分割,同時還有藤蔓綠植、木材家具作為空間的軟分割,呈現出不同的暖色調,給人以微暖、溫馨、樸實的感受。同時木材、竹材、綠色植物所散發的本身的香氣使人感受到舒適,仿佛更加貼合大自然,使體驗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澈與放松。

禪宗空間追求簡單自然,崇尚“少即多”的設計理念,主要集中在對空間精神層面的把握上。禪宗文化的含蓄、空洞、樸素的特點,結合自然元素創造的空間,既滿足了現代美學的發展,又具有禪宗美學的魅力,同時使生活充滿禪宗美學的思想境界,為沖動的城市環境空間提供一個安靜的地方。禪宗自然主義的思想主要追求的是最原始的體驗,注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回歸自然??臻g是人與自然連接溝通的媒介,安藤忠雄曾說過:“我將風、光和水等自然因素引入幾何化和秩序化的建筑,并借此喚醒建筑的生命?!痹O計師用自然界的天然材質、自然景觀等物象來裝飾我們的生活工作空間,來營造禪意體驗空間,將大自然“搬進了”我們的生活,喚起我們原初、自然的空間情感。

安藤忠雄善于運用清水混凝土,并且將其功能發揮到極致,甚至成為他本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符號。禪意美學的靜、素、樸在安藤這里被運用于材料、結構以及精神屬性上,他設計的建筑風格更接近自然,整個建筑環境更具靈性。這種以混凝土為基礎的建筑,既有冷酷開放的美,又有靜謐的魅力,深深地蘊含著禪宗美學思想。安藤忠雄使用各種技術來重新組合各種幾何形式,以實現各種變化,并創建虛擬和現實的建筑空間形式?!肮庵烫谩笔侨毡咀钪慕ㄖ?,它是日本建筑師安藤忠雄的杰作。它通過在教堂墻壁上開一個十字形的洞來創造一種特殊的光和影效果,因使信徒們在其中幻想與上帝親近而出名。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風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著名的一部。堅固、堅硬、透明的混凝土被完全封閉,創造了一個黑暗的空間,讓進入的人立刻感到與外界隔絕,陽光從墻壁水平垂直交錯的開口處進入室內,形成了著名的“光之十字”——神圣、清晰、純凈。安藤忠雄的建筑擅長使用封閉的建筑形式,將外部世界的噪音與空間的幾何形式隔離開來,創造出一個安靜、寧靜、靜寂的空間,使人們的內心回歸沉靜。

參考文獻:

[1]張虹.中國禪宗美學思想對友禪圖案起源與發展的影響研究[J].美與時代,2010(11).

[2]秦亞平.禪意的室內空間藝術研究[J].藝術設計,2011(3).

作者單位:

魯迅美術學院

古典園林設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通過研究中國古典園林造景中理水藝術的手法,總結出水在古典園林造景中既具有美學價值又具有文化意義;同時,以南京地區新建居住區綠地的水體處理為分析對象,橫向對比古典園林的理水手法,指出當代居住區綠地理水藝術需順應時代潮流發展,借鑒成熟的古典園林體系的同時應注重推陳出新,創造出新時代的園林理水體系。

關鍵詞:理水藝術;中國古典園林;居住區綠地

0 引言

水是園林藝術中最重要的生態因子,是園林中必不可少的動態因素??鬃釉啤爸钦邩匪?,智者因水之靈動而樂,而園林也因水的存在變得活潑生動。中國古典園林中水是園景的重點,是江湖河海的藝術形象的升華。從西周周文王“靈沼”開始,到漢代上林苑“一池三山”對理水藝術進一步發展,再到宋朝艮岳水體包羅萬象的藝術升華,再至明末計成《園冶》對理水原理系統性的總結……歷經幾千年的園林理水藝術發展,中國古典園林對水的藝術處理已經成熟且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1 水在古典園林造景中的功能價值

1.1 文化意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被看作是高尚品格的象征,是文人雅士的向往與追求。文人親近于水,常借水來抒發心中的情感,如:曹操在海邊吟唱“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借海之壯闊抒寫內心壯志;蘭亭清溪旁王羲之一眾流觴曲水,暢敘幽情;蘇軾在江中慨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引發對萬物永恒的思考。凡此種種,水的形象被文人雅士賦予了深層次的文化意義。在古典園林的營造中,造園人也習慣性利用人造的水體來再現自然山水,其中同樣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在“山水比德”語境下,園林理水還有了更高層次的體現——“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以人之美德比興于水。對水的獨特審美是中國特有的審美趣味,其源頭可從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史中窺見一二:一勺則江湖萬頃,水有源有尾,有收有放。從仿照自然到縮移模擬到一勺代水到意境的蘊含,表面上是淡化水之形的歷程,本質上卻是意境蘊含在水之形上的深化??梢?,中國古典園林中水之形的演變歷程也是中國古典園林成熟歷程的縮影。

魏晉南北朝以后,筑山理水已經較多地運用一些寫意的手法,把秦漢的注重寫實創作轉變為寫實與寫意相結合,擺脫了儒家“君子比德”在功利追求和倫理附會上的弊端,進而純粹地寄情山水,自然審美觀進入高級階段。在宋代,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林密不可分,園林理水也兼具詩情與畫意。園林的水并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如吟詠詩賦一般,抑揚頓挫。因此,理水注重空間劃分和組合,像詩一樣嚴謹和精練,以便游園時可以像朗讀詩賦一般暢快淋漓,此謂之“詩情”?!爱嬕狻眲t表現在中國古典園林不同于西方風景園林,注重寫意,“一勺則江湖萬頃”,能夠以簡約的筆墨獲得廣博的藝術效果,這個層面上,古典園林可以說是“可觀,可游,可居”的立體山水畫。

1.2 空間作用

在古典園林的視線組織上,常常以較為平靜而相對集中的水面來營造較廣的空間,借此與園中其他較為狹窄的小景形成對比,給游人以寬廣的視覺享受。[1]在古典園林的景物布置上,園林以水景為中心,在其周邊布置建筑,圍以置石并栽植花木,以此使整體形成向心的空間狀態。這種以水面為中心的布局形式使整個空間更加集中與緊湊,同時,在古典園林的理景手法上,利用水面在園中營造的留白效果與建筑、山石、花木等其他造園要素有機結合而成的實體空間構成了鮮明的虛實對比,實現了古典園林的“小中見大”或者“大中見小”的效果。這也是中國古典園林作為第二自然,不同于天然山水環境,而是“人化的、典型化的自然”的體現之一。

1.3 映射作用

水面形成的倒影也是園林理水常常利用的一點,古典園林造景可以借周圍景觀的倒影為整體增色。造園師利用倒影,將天空中的云霞與庭園中的山石樹木融為一體,構成“群木懸植,叢山倒峙。崖底天回,浪中霞起”的美麗畫卷。水面平靜時,水天共色,倒影也顯得格外真實,幾簇云霞染上了池中的一抹綠,又增幾分神秘;而或微風乍起,湖面波光粼粼,原本平靜的水面蕩漾開來,倒影也由原來的清晰轉為虛幻,一虛一實,園景的豎向層次變得更為豐富,水體也顯得更為深邃。

綜上,理水藝術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人與自然的理性適應,與自然環境始終保持著親和關系。同樣,在園林造景中,水不僅僅是美學價值的體現,還有著情感和文化的寄托以及空間營造的作用。在歷史的積淀下,古典園林的理水藝術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之處,其對園林文化發展的奠基作用也值得我們思考。

2 當代居住區綠地的理水手法

產業革命以來,人類生產力得到充分發展,物質文明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園林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隨著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柯布西耶的城市構想等理論的相繼提出,城市居住區綠地規劃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的居住區綠地從原本無意識的照搬發展至逐漸成熟,公共綠地的造景效果也日漸完備。其中,當代居住區綠地設計中對水的處理也相對重視。本文以南京地區新建居住區為例,分析其園林造景中的理水手法與作用。

2.1 項目背景

2018年,歷經多輪房價政策嚴格調控后,南京樓市迎來了寒冬,新房成交量與2016年相比下降了47%,原本較為成熟的中小型房地產企業面臨著被重新洗牌的風險。當前環境下,唯有品質較高的居住區才能直面這一改變。因此,對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重視被提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景觀逐漸向精致化、人性化轉變,其設計中的元素也更為豐富,呈現的景觀層次也有較大的提升。筆者探訪了位于江北新區和南部新城的幾處樓盤,從這幾處居住區綠地的水體營造來看,其主要處理手法在于展現水在不同狀態下的特質,并為不同的景觀效果服務?;诖?,本文將探訪的居住區綠地的水體營造大致分為對于動水和靜水的處理,其中動水又可以劃分為造勢、造聲和造型3種表現手法。

2.2 水之勢

巨幅的跌水景觀常常被用來營造出磅礴的氣勢,水體利用高差產生的勢能變化足以讓人嘆為觀止。在大名城居住綠地中,基于其寬廣的樓間距,整個居住區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廣闊和大氣。沿著居住區內寬闊的道路向中部行走,視線在不遠處變得更為通達,隱約的水聲也隨之而來。循聲走近跟前,才發現在樹木掩蓋之下有一巨大的下沉式廣場。廣場上下落差約5米,是居住區綠地中較大的規模。墻體兩面以大理石為壁,一面為黑色花崗巖,水流則在花崗巖一側傾瀉下來。瀑布從高處落下,跌入坑底的蓄水池中,磅礴的水聲在廣場內回環,給人們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感受。同時,又因下沉廣場獨特的空間布置,奔騰的水聲僅在廣場周圍匯集,不會驚擾到周邊的居民區。該居住區在空曠的場地中突然布置一個大型的下沉廣場,既不會影響到居民日常生活的視線通達,又展示了宏偉落差下水體的磅礴氣勢,是一個設計良好的水勢營造案例。

2.3 水之聲

與上文所述跌水帶來的聽覺震撼不同,居住區綠地理水對于聲的營造更偏向于潺潺流水帶來的聽覺效果。以銀城鉑悅府居住區綠地為例,該居住綠地位于南部新城規劃范圍內,因此,秉承南部新城精致細巧的規劃風格,鉑悅府的景觀造景更偏向細膩化,園內道路錯落有致且各具特色,中心廣場也依植物劃分成各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沿著四時花鏡向廣場的一角走去,人群的喧鬧漸漸散去,不遠的幽靜處有一塊被日本珊瑚樹環繞的墻體組成的圍合空間。在這幽靜的圍合空間中心,是一組大理石桌椅,其四周的墻壁攀滿爬山虎。墻面上布置了幾組流水噴泉,潺潺的水聲從四周緩緩流淌至耳畔,將居民與外圍的喧鬧完全隔離開來,感受到的是如夏夜夢境般的靜謐。隱約中又有幾絲花香從遠處飄來,使人如癡如醉,忘卻了生活中的忙碌與疲憊。鉑悅府利用潺潺水聲,將圍合的空間與外界隔離開來,利用水聲反襯出場地的靜謐,展現了水聲之美。

2.4 水之形

水的形狀由其容器決定,水形之美離不開其岸畔或池壁的造型;同時,水流自高處向低處流又能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對空間的營造有著絕佳的作用。園林之水,貴在曲折,形曲則意深。曲水流觴是中國風景園林理水的一種別具風格的形式和文人高雅的文化活動。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記錄晉代公共園林蘭亭的曲水流觴之風情:“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惫糯娜四捍簳r節于曲折蜿蜒的溪水邊,飲酒流觴,吟詩抒情,行上巳節祓禊之習俗。在筆者探訪的幾處居住區綠地中,銀城悅見山對流水的造型有著獨到的設計。悅見山整體的規劃恰如其名,是因山而建的一塊居住區綠地,場地內地形起伏較大。設計師對原有地形進行保留,在居住區內部道路旁設立連綿的水流,徐徐從中心廣場處匯入居住區出入口的小型匯水池?!把佣鵀橄?,聚而為池”,設計師利用水面的開合變化,形成居住區內不同水體形態的對比與交融。[2]

2.5 水之靜

靜水是理水藝術的另一表現形式,由于其平靜的水面,該類水體有絕佳的倒影效果。在新城悅城府居住綠地的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在一低層建筑庭院中采用了大面積的靜水。水體的中央是一株孤植的羅漢松,矗立于矩形水面的中心處,也是水體四周視線的匯集處。平靜的水面給人以安靜的氛圍,讓人沉心于水體,沉心于如鏡面般的倒影之中。水中倒影將向心布置的建筑物與羅漢松形成了框景,拉近了建筑邊際線與植物的距離,再次強調了以羅漢松為中心的構圖布局。此外,水中的倒影與實體相映成趣,在縱向上拉開了整體景觀的層次,豐富了園林造景構圖的縱深感。

3 橫向對比下理水藝術的繼承與創新

基于上文分析,從水自身特性、空間營造、文化內涵出發,橫向對比當代居住區對中國古典園林理水藝術的繼承與創新。

在水的自身特性方面,古代園林重視水的自然屬性,在造園設計中對其聲音、流動性、映射性等加以利用。楚靈王修建的章華臺是見于史書記載在園林里開鑿大型水體工程之首例,自此水在中國古典園林向自然式風景園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科學技術的限制,自然界中水體的氣勢不能很好地加以展現,難以復制自然中跌宕的水體,因此古典園林中的造水普遍存在一個缺“勢”的問題。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當代居住區綠地設計中,設計師對水之勢的設計不再受到限制,理水藝術也逐漸發展成巨型跌水等磅礴的形式,進一步完善了自然界水體的形式。

中國古典園林中,在水體的空間營造方面,水絕不是可以割裂開來的單一要素。無論是天然山水園將天然山水風景縮移模擬還是人工山水園改造加工山水整體或者局部,都注重“山鑲水抱”格局的營造,即山水關系的空間營造。中國古典園林講究水體與園林其他要素的配合,形成空間上的對比關系或者以水來對園林進行平面空間的劃分。同樣,當代居住區綠地景觀也常用水體與其他要素對比,但在水面的分割作用方面不似古典園林那般考究,僅僅表現為在水系較為復雜的地區以水作為區域之間分割的界限。

在文化內涵方面,古典園林是感性的,是主觀的寫意,看重寄情山水,山水作為園林的骨架,以水作為情感的一個抒發點,具有中國古典園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合,詩畫的情趣,意境的含蘊四大特點,進而體現了自然美、建筑美、詩畫美、意境美四大審美內容。[3]而當代居住區綠地設計有所欠缺,與中國古典園林水的形式服務于意境不同,當代居住區綠地的設計普遍把水的形式上升為主體地位,過多重視理水的美觀和功能價值,而忽視了水的文化內涵以及審美趣味,丟失了景觀中水體的韻味。

4 當代居住區綠地水體營造的策略

當代居住區綠地在水體營造方面應結合現階段的審美特點,借鑒成熟的古典園林理水藝術體系。同時應注重發展與創新。具體來說,一方面,在居住區水體設計中可以參考古典園林中水的文化內涵,結合當今時代發展潮流,以水的某一特質為出發點深挖其文化和審美內涵進行設計,力求與中國人文化心理產生共鳴,避免設計的表面化與形式化弊端;另一方面,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設計師應注重結合科技,進一步發掘出水體的生態價值,積極探索現代園林水景發展新模式,塑造一個具備科學管理、系統化的現代化水景,使人與自然環境關系回歸親和。

參考文獻:

[1]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21.

[2] 李早.中國古典園林理水的現代啟思[J].建筑學報,2004(9):62-63.

[3] 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第三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0-26.

作者簡介:陳揚(2000—),男,江蘇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王崇驍(1999—),男,江蘇徐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指導老師:錢可敦

上一篇:文化思想論文下一篇:廣播技術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