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2023-04-0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第1篇

[關鍵詞]作文教學 有效 研究課題

經專家評審和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本人串報的課題《有效中學作文教學研究》獲準立項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立項課題,批準號為D/2008/02/176?!‖F作如下匯報:

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效中學作文教學就是師生共同構建的能夠在中學學段里大面積地使每個學生作文水平取得達標或超標成績的一種作文教學。

這個課題提出的背景是中學作文教學的隨意無序、低效無效的教學現狀。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包含了有效教學的五個主要理念,即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的時間效量,關注教學目標的可測性或量化,關注教學策略的研究,關注教師的反思意識。

課題主要通過以下層面探討有效中學作文教學的實施途徑,即“(1)讀寫一體化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2)“生活作文一體化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3)“過程互動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設與作文有效教學”,(4)“高考作文復習命題、日常作文教學之和諧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5)“典型案例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關于“讀寫一體化”的研究重要觀點有陳文娟在《高中寫作教材與閱讀教材的裂縫及整治》(《語文教學通訊,高中》2007年1期)一文中表達的閱讀教材在選文時要以寫作訓練為基準的觀念。郭志榮老師力圖探討一種閱讀課和寫作課互動的路徑。在“感受——領悟——積累——汲取——遷移——表達”中,使讀和寫、汲取和表達成為有機的組成部分,既為學生打下精神種子,又達到表情達意,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語文教學研究》2006年10期),這是對葉圣陶先生“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論”觀點的深入探討。

2.關于“生活寫作一體化”的研究。有潘新和提出的“貼近個性化生活的寫作觀”,他提出“寫作需要貼近的不是共性化,抽象化的生活,而是生命化。個性化的生活。寫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人的生命化。”(《福建教育》2005年)葉黎明、種海燕則認為寫作“內容貧乏”的問題,不僅僅是“生活貧乏”的問題,更是“認識貧乏”的問題,“學生生活扁平化和精神貧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是造成寫作沒什么可寫的直接根源。”(《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1期)四川董旭年老師則又從“說寫生活化”角度對生活寫作一體化作出了更廣泛,更具體的實踐探索(《語文教學研究》2006年2期)。程紅兵從“作文是中學生個體生命整體成長性、創造性表現,作文教學就是要喚醒和呵護青少年的生命意識”的角度表現出對生活寫作一體化問題的探索。(《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4年6期)李斌輝從“中學作文要弱化寫作的教化,載道功能,強化寫作的自娛,宣泄作用”角度,表達了對生活寫作一體化問題的探討。(《教育評論》2004年2期)毛榮富則從三種體驗(走向理性的成長體驗,表現獨特的個性體驗,帶來愉悅的審美體驗)為寫作內容的角度隱含了對生活寫作一體化問題的探討。

3.過程互動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設的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鄭桂華、王榮生等人編擬的《寫作單元樣章(上)》(《語文學習》2006年10期),表現出了寫作教材編制中對過程互動的關注,但樣章對作文教學的過程性或程序性知識,對作前、作時、作后的互動性探討尚有強化、完善的較大空間。

4.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學之和諧研究,重要文章則有程慕宏從科學地命制高考作文命題從而良性促進中學作文教學的角度所作的探討,(《學語文》2006年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中心《中學語文教與學》2007年9期則集中選刊了一組總題為“高考作文與語文教學:誰是誰的風向標?”的系列文章,集中探討了高考作文與日常作文教學的和諧問題。

5.“作文教學典型案例”的研究應該說成果頗豐,重要的有福建俞發亮匯編的中學生有爭議的文章集,有許國申被大資料復印中心轉載的題為“中美兩篇高考滿分作文比較”。作文教學典型案例的研究可以涉及作文教學的諸多方面,可以揭示共性的問題,可以呈現個性化的問題。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目標:

從“讀寫一體化”、“生活寫作一體化”、“過程互動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設”、“高考作文、復習命題與日常作文教學之和諧”、“作文典型案例”等五個層面立體深入地探討中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力求師生共同構建出能夠在中學學段里大面積地使每個學生作文水平取得達標或超標成績的理想作文教學模式。

內容與重點:

①讀寫一體化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

②生活寫作一體化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

③過程互動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設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

④思維訓練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

⑤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學之和諧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

⑥典型案例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

其中③⑥是研究重點。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是圍繞中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探討,分別以“讀寫一體化與有效電學作文教學”、“生活作文一體化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過程互動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設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思維訓練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高考作文、日常作文教學之和諧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典型案例與有效中學作文教學”等層面為研究切入點。遵循行為研究的原則,理論實踐相結合原則,完成相應研究任務。

課題研究大致分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07年11月--2008年4月)

(1)確定課題研究方向,梳理國內外已有相關成果,在此基礎上設計自己的課題研究方案:

(2)組織問卷。了解師生在作文教學上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3)組織申報立項工作;

2.初步研究階段(2008年5月—2009年8月)

(1)舉行課題開題活動,邀請專家再次論證方案,并成立專家指導組:

(2)子課題分工,確定各自的研究內容、方式;

(3)初步小結子課題研究成果,匯編、交流各自成果:

(4)向專家組報告階段研究情況,布置下階段工作:

3.深入開展階段(2009年9月—2010年10月)

(1)完成過程互動式高中作文教材(1—5冊)的編寫任務,并交出版社出版:

(2)匯編“作文教學典型案例”及相關教案成冊。爭取公開出版:

(3)其余各子課題完成中期報告,發表相關論文:

(4)舉辦中期成果匯報展出活動;

4.總結階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1)設計師生問卷,了解課題研究效果;

(2)整理匯編課題論文集:

(3)撰寫課題研究終結報告;

(4)請上級領導、專家對課題進行鑒定。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閱讀相關理論書籍,主要有:

①潘新和《中國當代寫作教育史》福建人民版1997版:

②章熊等《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四川教育版2000版:

③王榮生等《寫作單元樣章》《語文學習》06年10期:

④浙江師大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組“xx年語文教育研究動態述評”有關中學作文教學部分:

⑤國外作文教學相關研究成果;

⑥有效教學理論。

參與研究者要有閱讀后的讀書筆記撰寫和交流。

2.調查法。調查組成員堅持聽課、蹲點制度,通過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相關資料,聽取各方面反映,作專題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成果。

3.個案研究法。確定重點實驗班級。重點實驗項目,發掘提煉。系統研究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案例,寫出典型個案的分析報告,作為課題研究重要構件和深入探究的案例依據。

4.經驗總結。及時總結課題研究每一階段的研究成果,使之作為下一階段研究的有利條件,并使研究成果匯編成冊,利于鑒定與推行。

五、主要觀點與可能的創新之處

主要觀點:

1.“讀是寫的基礎”。“讀”是閱讀文本,滋養精神;“讀”是提升精神,激發表達;“讀”是感受范本,模仿表達。

2.培養對生活的敏感度,培養對生活獨到的思考力,使作文做人一體化,是作文生活一體化的含義。

3.“過程互動式高中作文教材建設”更加關注作文前,作文時,作文后的每個過程,更加關注作文是作者與范本、與老師、與同學、與家長、與社會互動的結果。

4.高考作文復習、命題必須與日常作文教學構成和諧的狀態,這樣,才能使日常作文教學呈現有效有用的狀態,教考一體化、和諧化是中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5.典型案例使作文教學有效性研究既關注面上的共性問題,又深入點上的個性問題。

創新之處:

1.如此全方位地挖掘研究中學作文教學的互動性、過程性是可能的創新之一。

2.力圖通過課題研究,使高考作文復習命題與日常作文教學和諧共進是可能的創新之二。

3.編寫出體現過程性、互勘性的作文教材是可能的創新之三。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第2篇

摘要:對碩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中出現的開題把關不嚴,中期檢查流于形式,研究生態度不端正,導師指導力度不到位和論文評審制度不完善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結合中國計量學院碩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工作實踐,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碩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論文質量

碩士學位論文是衡量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是檢驗學業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和必要環節。碩士學位論文從選題到最后成文定稿一般需要1~2年的時間來進行思考、研究和撰寫提煉,是一項系統的科研工作。為保證碩士學位論文質量,必須加強碩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目前碩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一般包括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撰寫、評審和答辯等環節。本文對碩士論文過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結合中國計量學院碩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工作實踐,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一、碩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選題匆忙,開題把關不嚴。開題報告是對學位論文質量管理和監控的首要環節,不僅關系到學位論文的質量,還關系到論文能否做得下去的問題。但目前很多研究生臨近開題才與導師協商論文選題,導致開題報告時文獻綜述不全面,無具體的實施方案,出現選題過大,甚至個別選題偏離本學科范疇的現象。另外,開題報告無統一規范的評判標準,有的考核老師提問隨意,缺乏實質內涵,未能切實起到發現問題、及時糾偏的作用,開題報告把關不嚴。

2.中期檢查流于形式。中期檢查是保證論文研究進度的一個重要措施,對碩士研究生和導師的一種潛在督促。中期檢查時一般要求研究生填寫中期檢查報告,對前一階段論文所做的工作及階段性成果進行總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明確后期的研究計劃。在實際考核過程中,往往研究生填完中期報告導師審核簽字就算通過,沒有組織嚴格規范的考核,中期檢查流于形式。

3.論文撰寫研究生態度不端正。研究生是碩士學位論文的執行者,研究生的態度直接關系著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好壞。但目前很多研究生只關心就業,從入學起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與就業有關的資格考試或實習中,忽視自己的研究能力的鍛煉,對自己的碩士論文要求低。平時很多研究生對科研研究或科研工作處于放松狀態,對碩士學位論文的撰寫不夠重視,導致碩士學位論文整體結構不合理,工作量不足,實驗數據缺乏,格式混亂。甚至有的研究生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存在抄襲和剽竊他人成果的現象。在學位論文最后階段,研究生往往對評審專家提出的意見置之不理,不再花精力對論文進一步修改,導致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不能提高。

4.導師指導力度不到位。碩士研究生導師是保證和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關鍵因素,學位論文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師的指導作用。但目前高校研究生導師教學和科研壓力都比較大,工作忙,經常疏于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工作。有的導師忙于自己的業務,把研究生當作勞動力使用,做一些對提高科研能力幫助不大的工作,使研究生投入學位論文工作的精力不足,導致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不合格。有的導師在論文送審前才開始審閱,對不成熟或存在問題的學位論文,不是阻止學生提交評審,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的學位論文能通過評審。

5.論文評審制度不完善。學位論文評審一般采用雙盲評閱和公開評閱兩種方式。雙盲評閱一般由學校研究生部將論文送給校外同行專家或對口高校研究生學位管理部門,送審論文中不含研究生及導師的個人信息,評閱專家與論文作者和導師均不了解對方情況。公開評閱由學科或導師直接送給校內外同行專家,送審論文中包含研究生、導師的個人信息。2011年以前,我校一直采用一本雙盲評審和兩本公開評審相結合的論文評審制度。但是公開評審的評閱方式中,有些評審專家不能充分指出論文存在的問題,對論文總體評價成績過高,使學位論文評審的公正性缺失。另外,由于學位論文評閱只是模糊的文字表述和論文整體的評價結果,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評閱的難度,影響了客觀性。由于公開評審有失公正性,同一論文的評閱成績,會出現較大區別,使研究生和導師對評價結果產生異議。

二、碩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的改進措施

1.進行選題管理,分批開題,嚴把開題關。為避免研究生在開題報告之前匆忙選題的現象,研究生入學后就應與導師協商學位論文選題,并于第一學期末或第二學期初初步確定學位論文選題,第二學期開始進行文獻綜述的撰寫和方案論證。為使師生重視開題,學校實行分批開題制度,第一批為第二學期末進行,第二批為第三學期初進行。為保證開題報告質量,首先,要求開題報告前,研究生先填寫開題報告表,在導師組內進行開題論證,經論證通過后才能參加開題報告。其次,開題報告由各學科以研究所為單位分小組公開組織,考核小組至少五名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老師組成。再次,學校制定了開題報告評價體系,要求考核小組從選題和文獻綜述、研究方案、研究基礎、開題報告撰寫情況和答辯情況等五大方面進行考核,并對每方面的具體評價要素進行了細化,便于考核小組客觀評判。另外,學校要求考核小組形成書面意見,對研究生論文研究和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估計,對不足之處提出意見。研究生需根據考核小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并填寫開題報告修改反饋意見情況,經導師審核通過后才能進入課題研究,不合格者需重新開題。以上措施,增加了研究生和導師對開題報告的重視,有效防止了開題報告把關不嚴。

2.建立中期檢查反饋整改制度。碩士學位論文中期檢查于第四學期進行,學校要求除研究生填寫中期檢查報告外,各學科需根據學科自身特點采取現場演示驗收、材料評審、PPT匯報等不同形式組織檢查。檢查結束后,各考核小組需根據研究生的論文進展總結和分析情況做出成績評定,并給出書面意見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指導性建議。書面意見由學院研究生教學秘書匯總后反饋給研究生和導師,導師需指導研究生根據考核小組意見在后續工作中采取改進和補救措施。對于問題比較多的研究生,需整改后重新中期檢查。

3.建立嚴格的預答辯審查制度。為對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進行提前把關,學校建立了嚴格預答辯審查制度。參加預答辯的研究生除修滿學分,通過學位論文中期檢查外,還需達到以下三個條件:第一,研究生需取得學科規定的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科研業績;第二,碩士學位論文格式需通過學科組織的格式審查;第三,論文中涉及到的實驗裝置、軟件和實驗數據等需通過學科組織的實物現場驗收。預答辯的組織各學科嚴格按照正式答辯的要求進行,并且通過預答辯者需根據預答辯考核的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導師審核同意后才能進入下一環節。未通過預答辯者,延入下一批次畢業。經過實踐,嚴格的預答辯審查制度促使研究生和導師對碩士學位論文增加投入,有效防止了論文送審前才臨時包佛腳,促進了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

4.引入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為有效防止碩士學位抄襲現象,學校自2009年開始在全校研究生學位論文中啟用CNKI的“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送審前都必須參與學術不端檢測,文字復制比大于20%的論文延入下一批送審。經過實踐,該措施對打擊學術不端和學術抄襲行為效果非常顯著。

5.規范和完善論文評審制度。為保證學位論文評審的客觀公正性,學校不斷改進論文評審制度。首先,對論文評審方式進行改進,為防止論文評審走過場,2011年我校將原來的1本雙盲評審和2本公開評審相結合的方式轉變為2本論文雙盲評審的方式,論文送審工作全部由學校研究生部負責,并對有爭議的論文進行加送,保證了論文評價的公正性;其次,對論文評審體系進行了優化,評價體系由以前單一的整體評價改為整體評價與分項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要求評審專家對論文選題、文獻綜述、知識與能力、工作量與創新性、寫作能力等5方面進行評價,減少論文評價的客觀性。再次,盲審意見返回后,要求研究生根據盲審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完善,并針對評審專家給出的修改意見逐條寫明修改反饋情況,導師審核通過才能參與答辯。通過以上措施,減少了論文評審的主觀性,保障了評審的公平性,增加了研究生和導師對評審的重視。

6.建立學位論文過程考核督導制度。為規范學位論文過程管理,學校將教學督導制度引入研究生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的各個環節。研究生教學督導組成員由學校各學科領域有一定威望的專家組成。各二級學院組織各學科對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進行過程考核前,需將考核安排報學校研究生部,研究生部安排督導組成員到考核現場隨機抽查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中期檢查、預答辯和正式答辯。經過幾年的督導實踐,我校各二級學院碩士學位論文過程考核基本規范,促進了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

7.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為提高研究生對其學位論文的重視程度并加強對導師的監管力度,學校將學位論文過程考核結果作為研究生評獎、評優的參考條件,并且每年評選校級優秀學位論文,對獲得優秀學位論文的學生頒發證書和獎勵,同時對其指導教師給予相應獎勵。為保證碩士學位論文質量,學校實行彈性學制,優秀的研究生可以提前畢業,不合格的研究生延期畢業。另外,每年進行校內學位論文抽檢制度,抽檢比例不少于當年畢業人數的20%。

三、結語

實踐證明,學校碩士學位論文過程管理措施的不斷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保障了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近年來,中國計量學院參加浙江省碩士學位論文抽檢中,抽檢成績均位于全省高校前列,其中2011年抽檢平均成績和優秀率均為全省高校第一。

參考文獻:

[1]陳仲生,楊擁民,葛哲學,陳敏,王新峰.強化科學過程管理,提高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9).

[2]雷偉偉.碩士學位論文評審制度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第3篇

中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同時其能源利用效率也很低,加之節能工作的需要、環境保護的要求,工業用熱需求量增大,民用采暖和生活用熱迅速增加,中國的熱電聯產前景廣闊。熱電聯產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質量等優越性,將對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起到積極作用。

2.主要內容

論文首先介紹熱電聯產概述、經濟性指標、熱電聯產技術及計算方法等相關原理,在此基礎上,通過已知的原始數據擬定熱電廠的裝機方案和原則性熱力系統,并用不同方法進行經濟性指標的計算。

論文主要分以下幾個部分:

1.緒論部分:其中包括熱電聯產技術相關概述、選題目的及意義、國內外的熱電聯產現狀與發展趨勢、本文主要工作;

2.熱電廠的熱經濟性指標:其中包括主要熱經濟性指標的介紹、經濟性分析、提高經濟性途徑;

3.熱電聯產技術:其中包括熱負荷曲線及分配方式、裝機方案的選擇原則;

4.熱力系統計算方法原理簡介:其中包括傳統熱量法、循環函數法;

5.計算實例:其中包括裝機方案的擬定、傳統法計算各裝機方案、循環函數法計算各方案、各方案比較分析。

3.工作方案及進度安排

3--4周:整理熱電廠概述相關文獻,了解國內外熱電聯產現狀及發展趨勢,整理熱電廠相關經濟性指標,并嘗試用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經濟性;

5--6周:學習掌握熱電廠熱負荷曲線的繪制,了解裝機方案的選擇依據,學習熱力系統的計算方法,其中重點學習掌握傳統熱量法和循環函數法;

7--8周:根據原始數據,確定年熱負荷曲線,確定裝機方案,擬定原則性熱力系統圖; 9--10周:完成各裝機方案的熱力計算和熱經濟性的計算,并進行不同方案的比較和討論,嘗試將不同算法進行電算編程;

11--12周:進行畢業論文的規范化書寫和計算用圖紙的規范化作圖;

13---14周:完善論文和圖紙,提交論文,準備答辯

4.主要參考文獻

1.孫奉仲等.熱電聯產技術與管理[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李勤道,劉志真.熱力發電廠熱經濟性計算分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3.楊義波等.熱力發電廠[M].2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4.趙婷婷.關于熱電聯產適用范圍問題的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字】工業設計 視覺美感

【引言】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要功能已不單純是調動所有平面的設計因素以達到視覺傳達準確的目的,而更多是要考慮到在視覺設計上的不斷創新與求變。只有將未來的設計著眼于多元化的互動設計之上,充分考慮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需求,注重視覺傳達設計的標新立異與獨創性,才能設計出時尚的,高品質的,多元化的,且具有本土文化風格的優秀設計作品。

【內容概述】視覺傳達設計(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所具有的含義是:以某種目的為先導的,通過可視的藝術形式傳達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傳達對象,并且對被傳達對象產生影響的過程 包括:“視覺符號”和“傳達”這兩個基本概念。 所謂“視覺符號”,顧名思義就是指人類的視覺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現事物一定性質的符號,如攝影、電視、電影、造型藝術、建筑物、各類設計、城市建筑以及各種科學、文字,也包括舞臺設計、音樂、紋章學、古錢幣等都是用眼睛能看到的,它們都屬于視覺符號。所謂“傳達”,是指信息發送者利用符號向接受者傳遞信息的過程,它可以是個體內的傳達,也可能是個體之間的傳達,如所有的生物之間、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以及人體內的信息傳達等。它包括"誰"、"把什么"、"向誰傳達"、"效果、影響如何"這四個程序。)特點:視覺傳達設計是通過視覺媒介表現并傳達給觀眾的設計,體現著設計的時代特征和豐富的內涵,其領域隨著科技的進步、新能源的出現和產品材料的開發應用而不斷擴大,并與其他領域相互交叉,逐漸形成一個與其他視覺媒介關聯并相互協作的設計新領域。其內容包括:印刷設計、書籍設計、展示設計、影像設計、視覺環境設計、(即公共生活空間的標志及公共環境的色彩設計)等。視覺傳達設計多是以印刷物為媒介的平面設計,又稱裝潢設計。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視覺傳達設計是科學、嚴謹的概念名稱,蘊含著未來設計的趨向。就現階段的設計狀況分析,其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要內容依然是Graphic Design一般專業人士習慣稱之為“平面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平面設計”兩者所包含的設計范疇在現階段并無大的差異,“視覺傳達設計”、“平面設計”在概念范疇上的區分與統一,并不存在著矛盾與對立。視覺傳達設計是為現代商業服務的藝術,主要包括標志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店內外環境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等方面,由于這些設計都是通過視覺形象傳達給消費者的,因此稱為“視覺傳達設計”,它起著溝通企業——商品——消費者橋梁的作用。視覺傳達設計主要以文字、圖形、色彩為基本要素的藝術創作,在精神文化領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影響著人們的感情和觀念,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領域:

1.字體設計 像現在流行的把一些個性簽名弄得很漂亮,這個就屬于是字體設計的范圍

2. 展示設計 像展覽會上每個物品的擺設以及位置等等

3. 包裝設計 幾乎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夠看到的,新買回來的沒拆封的物品外面那一層包裝就是

4. 標志設計 就是每個公司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LOGO,對這個LOGO的設計就是一種標志設計;還有就是編排設計以及插圖設計。

5. 招貼設計 也俗稱海報設計,被張貼于公共環境中,通過圖形、文字和色彩的創意表現提升視覺傳達的效力,主要包含:商業類張貼、公益類招貼、文化類招貼等,是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要形式之一。

6. 軟件頁面及網頁設計 這是視覺傳達的新領域。今天,電腦,網絡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軟件界面設計,網頁設計,電視廣告迅速成為視覺傳達的新形式。國外許多大公司相繼建立自己的網站,設計精美的網頁,借以宣傳自己公司的形象。

要素:視覺傳達設計的要素歸納為:文字、圖形、色彩三個基本要素。文字是人們思想感情的圖畫形式,是記錄語言信息的視覺符號。 。

【文獻綜述】

① 網頁設計的審美需求是對平面視覺傳達設計美學的一種繼承和延伸。兩者的表現形式和目的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把傳統平面設計中美的形式規律同現代的網頁設計的具體問題相結合起來 ,運用一些平面設計中美的基本形式到網頁中去.網頁作為一種新的視覺表現形式,它的發展雖然沒有多長時間,它兼容了傳統平面設計的特征,又具備其所沒有的優勢,成為今后信息交流的一個非常有影響的途徑。網頁設計是一種綜合性的設計,它所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泛,包括消費者心理學、視覺設計美學、人機工程、哲學等諸多方面,當然也離不開一定的科學技術發展。在本文中只從視覺傳達的角度進行了一些闡述與分析。好的網頁設計除首先應考慮其內容上的精益求精外,其次就是對內容合理有效的視覺編排。美是任何網頁所必需具備的基本因素,網頁信息不僅是為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創造一種愉悅的視覺環境,使他們有一種全身心的享受和共鳴

② 圖形視覺悖異傳達是一種特殊又有力的現代設計表達手段,其特殊性既體現為作品中圖與形的特殊視覺面貌,又體現為設計者組織營造圖形的特殊表現方法。具體來講,是指設計師以悖(相反)異(不同)于事物固有的客觀自然規律和常規普遍邏輯去表現事物,并充分發揮主觀聯想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模糊,是視覺語義傳達上的模糊,是審美經驗中與視覺語義有關的一種知覺的體驗。當然這里所說的體驗上的模糊,并非是指含混不清,一片茫然,一團漆黑。而是“各種意義之間相互共鳴和生發、相互抵消和補充..

③ 廣告視覺傳達是廣告主與媒介合作進行信息傳播的特殊商業行為。廣告視覺傳達設計者的職責是根據廣告總的創意,把廣告的科學性、藝術性和情感訴求和諧地統一起來,重點是用廣告的藝術性把廣告的科學性和情感訴求形式化、物化。作為傳播、溝通的手段,廣告必須借助于符號來實現信息傳遞的目的。在大量信息充斥生活空間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傳達信息不僅是一個藝術問題,同樣

也是一項技術問題。廣告視覺傳達設計不像寫小說、拍電影,更像是寫詩。廣告主雖有千言萬語想對消費者訴說,但消費者不會給你那么多時間,其他競爭者也不會沉默寡言。如何使信息能夠準確、有效地傳遞給使用者?作為視覺傳達設計者所使用的符號系統是否能卓有成效地實現這一目的?廣告視覺傳達設計是符號化的活動由于人類特有的社會勞動和語言,使人的意識活動達到了高度發展的水平。人的思維由認識表象開始,再將表象記錄到大腦中形成概念,而后對這些來源于實際生活經驗的概念加以固化,從而使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維世界的各種對象和過程均在大腦中產生各自對應的映像(符號)。這些映像(符號)是從直接的外在關系中分離出來,獨立于思維而保持并運作的

④ 視覺形態的語義生成在幾千年視覺藝術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努力尋求準確表達形體、空間關系的方法,也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積淀。作為從事藝術設計和視覺傳播的設計藝術家們來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形態慢慢形成了這種文化積淀,并作為視覺傳達的主要媒介越來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視覺形態是指眼睛對外界光刺激物的知覺描述。眼睛是一個光感受體,對光源與物體的反光有感知能力,能夠區別光的強弱和光的色彩。因此,眼睛能在光源作用下辨別出物體的形狀、體態和物體與周邊空間環境的關系。構成視覺形態的點、線、面、色、形、肌理等都是我們視覺可以感知的物質形態。這些物質形態根據我們的意圖在平面空間上建立一種相互關系,形成了我們可以認知的圖形,由于我們文化慣約的影響,這些視覺形態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表達某種特定意義。

二、作為視覺傳達媒介的視覺形態視覺作為認識

⑤ 處于變革核心位置的視覺傳達設計,在尋找著自身的最佳展現方式的過程中,逐漸完成了新一輪的蛻變。視覺傳達設計由以往形態上的平面化、靜態化開始逐漸向動態化、綜合化方向轉變。隨著媒體語匯的極大豐富,設計師們在視覺圖像的擴展和應用方面為人 ...

⑥ 網頁設計的審美需求是對平 面視覺傳達設計美學的一種繼承和延伸。兩者的表 現形式和目的都有一定的相似性,把傳統平面設計 中美的形式規律同現代的網頁設計的具體問題相結 合起來,運用一些平面設計中美的基本形式到網頁 中去,增加網頁設i卜的美感和

⑦ 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設計),傳給周圍的關系者或團體(包括企業內部與社會大眾),使其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與價值觀”。 這是一種充分融合企業精神文化、經營理念的科學的經營技法和宣傳技術手段。許多企業把它上升到“戰略”高度,

⑧ 借助一定的視覺傳達設計元素及設計傳達手段,以富有前瞻性、引導性的操作,組織展示環境、展示空間、展示道具和展示照明,形象化地、藝術化地展示歷史實物及文獻資料,揭示消費者關心的歷史問題、社會熱點問題、焦點問題

⑨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模糊,是視覺語義傳達上的模糊,是審美經驗中與視覺語義有關的一種知覺的體驗。當然這里所說的體驗上的模糊,并非是指含混不清,一片茫然,一團漆黑。而是“各種意義之間相互共鳴和生發、相互抵消和補充

⑩ 熟練的可視化設計的知覺,認知,交際意圖和可視化操作謹慎地運用良好的設計原則。 這些原則解釋如何可視化技術,可用于強調重要信息或強調無關緊要的細節 這樣的設計原則連接與觀眾的感知和認知的基礎信息可視化是傳達了一個可視化的視覺設計. 在設計領域,是一個長期的爭論,有關設計文物的審美和功能特性的相互作用。 我們不尋求在這里進行這次辯論,相反,我們專注于特定設計選擇如何影響感知和認知的可視化,而不是可視化的美學風格。 因

此,我們使用術語“設計”的原則為指引,以幫助提高觀眾的視覺信息編碼的理解的簡寫。

從內容上來說各有側重點,本文中主要介紹了幾個傳統的視覺方面的設計而忽略了新領域對這一方面的要求,內容較為簡潔

【觀點分析】本文基本囊括了目前工業設計與視覺傳達相關聯的主要領域對視覺傳達作出了基本的解釋,○1其過于注重可視化的美學風格,如何去吸引大眾而忽略了感知與認知的可視化缺少一點人情味,忽略與環境系統的搭配融合?!?忽略包裝視覺傳達設計還必須與印刷工藝相結合,因為現有的印刷技術條件下,設計稿成為印刷成品還要受各種各樣的條件限制。印刷工藝不同,制版、印刷的費用、時間也就不同,成本也就不一樣?!?忽略視覺傳達與自身產品的關系及表達手法的創新。

【解決方法】○1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將設計的產品融入的其中○2要求設計者必須熟悉各種印刷工藝的特點,設計稿是否符合制版、印刷的要求,是否能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理想的效果 ○3抓住商品的特殊屬性,捕捉富有表現力的最佳角度,融入深沉的文化哲理等

【結語】在人的六感中視覺信息是最敏感的,只有好的視覺傳達方法才能夠吸引大眾的眼球,工業設計與視覺傳達的結合恰好為其提供了方法,隨著現代通訊技術與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視覺傳達設計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傳達媒體由印刷、影視向多媒體領域發展;視覺符號形式由平面為主擴大到三維和四維形式;傳達方式從單向信息傳達向交互式信息傳達發展。在未來更高級的信息社會,工業設計與視覺傳達設計將有更大的進步,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鬲波飛 文獻來自: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年 第S2期

2) 《裝飾》 2002年07期湖南郴州師專美術系

3) 《新聞愛好者(理論版)》2008年第08期 作者:劉沙予

4)《藝術教育》2010年第02期 作者: 于佳佳;伊延波;

5) 何潔 文獻來自: 裝飾 2002年 第03期

6) 聶森 文獻來自: 吉林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 2004年 第04期

7) 張雪松 文獻來自: 當代傳播 2003年 第04期

8) 孫延 文獻來自: 中國博物館 2000年 第02期

9) 余雁 文獻來自: 裝飾 2003年 第07期

10) Maneesh Agrawala,威爾莫特李Floraine Berthouzoz ACM的通訊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第5篇

--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為例

梁慶福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育科學學院,佛山 528000

摘要:問題意識是創新的先導,大學是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力資源的主要機構之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大學低年級學生的問題意識相比中學生并無明顯不同,影響大學生問題意識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大學教育任重道遠。

關鍵詞:大學;低年級;問題意識;創新

一、研究背景及設計

研究問題意識,培養問題意識,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現代化的標志,更是培養創新精神和提高創造能力的先決條件和關鍵環節。本文旨在通過對大學低年級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討論,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探討,為培養符合社會預期的大學生提供參考。

(一)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知識載體和獲取知識主體的“人”,尤其是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人,成為了影響企業生存發展最為重要的一種資源,各類企業對人力資源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大學作為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力資源的主要機構之一,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要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一項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等單位的專家聯合進行的以“我國中小學生學習與發展”為主題的調查研究顯示,從小學到高中,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呈現逐級降低的狀態。該調查結果表明:在上課聽講遇到問題主動提問的學生中,初中生占13.8%,高中生僅占2.9%[1]2-8!

低年級大學生剛從中學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很快又要進入大學高年級的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處于一個承上啟下的的階段。在大學里學習一年或兩年后,他們的問題意識是否類似于或者明顯不同于中學生?

基于這樣的背景和問題,我們選擇了我校教育科學學院0

8、09兩個年級的學生為例進行了問題意識的調查,本調查涉及小學教育、應用心理學、教育技術三個專業11個班共421人。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教育科學學院

一、二年級學生為研究樣本,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統計并分析大學低年級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其影響因素,希望能夠了解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討論問題意識與影響問題意識因素之間的關系,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提供參考性意見。

(三)研究設計

1. 實證研究架構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大學低年級學生課堂提問的現狀;了解不同的提問動機變量對于大學生的課堂提問有無顯著性差異;討論問題意識對教學的影響。

2. 研究假設

依據研究架構,根據研究的目的,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1)大學生更加叛逆和富有個性,敢于標新立異,善于接受新事物,問題意識較強。

(2)大學生接觸到遠遠超出課堂學習所得到的各樣信息和知識,問題意識較強。

(3)進入大學后,自主學習的時間增多,問題意識比中小學階段強。

(4)大學的課堂氛圍更寬松,學生的問題意識較強。

(5)大學階段沒有升學壓力,大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強。

(6)大學里豐富的教學、圖書和多媒體等開放性資源有助于大學生提高問題意識。

3.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討論法、問卷調查法以及統計分析法等方法對論題進行研究。文獻討論法通過收集近年來的相關文獻,作為理論與實證分析的基礎;通過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收集學生問題意識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相關數據;利用SSPS等相關工具對調查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4. 相關研究

對于問題,愛因斯坦有過具體而深入的闡述。他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起步。”[2]66不少學者對問題意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曾丹認為,問題意識指的是思維的問題性心理品質。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疑惑的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心理品質稱為問題意識。[3]97-99 宮寶芝提出,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或社會現象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未知領域或與自身知識體系存在沖突、矛盾的論點,從而產生一種困惑、懷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驅使著人們積極思考尋求解惑的途徑,這種心理狀態傾向稱為問題意識。[4]82-86

綜合上述研究,我們認為,問題意識指的是人們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時的一種清醒、自覺,并伴隨著強烈的困惑、疑慮及想要去探究的活動著的思維狀態。創新活動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問題意識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并成為研究的熱點。在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下,隨著對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人才的需求的不斷增加,問題意識的研究受到了更持久的關注。宮寶芝認為,將當代大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原因歸咎于中國傳統文化有失真切,不在于學生自身缺少敢于提出問題的勇氣和個性,而是當下的應試教育體制、本科學生普遍面臨

[4]的就業、考研壓力以及教師的教學方法等外部不利條件;曾丹對大學生問題薄弱從障礙的

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導致問題意識薄弱的原因在于觀念障礙、教師權威障礙、教學方法障礙及信息障礙等;李海則把大學生問題意識不強的原因歸結為學生習慣于被提問、學生認知結構不合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欠佳、教學目標、教學觀念、教師權威障礙等。[5]60-63這些研究為我們進一步探究如何培養具有強烈問題意識的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認為,對大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如分年級等更細化的研究是有意義的,對大學生的培養將更有針對性,更有成效。為此,本研究把大學低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其問題意識及其影響因素。

二、實證研究

(一)學生概況

本研究選擇的對象為教育科學學院0

8、09兩個年級的學生,涉及小學教育、應用心理學、教育技術三個專業11個班共421人。學生主要來自廣東各地,接受本調查時已經在大學里分別學習了一年、兩年,學習了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大部分學生都參加過學校里的社團或者義工組織活動,擔任過家教或者參加過其它形式的勤工儉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接[3]

觸了社會,有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因此,我們相信,這些學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自我意識,他們對問題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二) 問卷處理

1. 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2009年12月,通過委托發放的方式,在教育科學學院0

8、09兩個年級,共發放問卷421份,收回有效問卷345份,有效回收率為82%。

2. 數據分析

表1 課堂提問情況統計分析

有效問卷的統計結果顯示,在課堂上從沒有提問的有85人,占24.6%,偶爾提問的有198人,占57.4%,曾經提問的有42人,占12.1%,經常提問的有20人,占6.8%。從沒提問和偶爾提問的多達283人,占82%!調查結果表明,相比中學生,大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因為學習環境的改變而有更為明顯的提高,而是延續了中學生問題意識的走向趨勢,即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呈現逐級降低的狀態。

表2影響課堂提問的因素統計分析

有185人有“依賴”或“信賴”他人提問的傾向,認為“我不提問也會有人提問”,占53.6%;292人“因為害羞、膽小、害怕被人說是出風頭”而沒有提問,這一比例高達84.6%,說明學生欠缺足夠的自信心;99人沒有提問是因為自己“確實沒有認真思考”,占28.7%,說明相當部分的學生對專業學習不夠深入,思考欠積極;125人由于“對學科、教材沒有興趣”而沒有提問,占36.2%,說明學生在選擇專業時考慮欠周,而對教材的選用有所不滿;78人曾經因為提問而“被嘲笑或呵斥”,占22.3%,說明老師有“以權威自居而不容挑戰”的心理;258人因為“課堂氣氛沉悶”而不想提問,占74.8%,反映出大學課堂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以上統計表明,盡管學習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低年級大學生的問題意識仍然比較

薄弱。

三、討論

進入大學以后,盡管學生的課業負擔、考試壓力較之從前明顯減少、降低,而且大學相對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多樣、簡單便利的與教師之間交流方式,如課堂討論、電子信箱、手機短信、網絡平臺等,但主動向教師提出問題的學生仍然不多。

提問應該是課堂的構成要素之一,調查結果表明這個要素基本缺失。綜合問卷調查結果,我們認為影響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因素比較復雜,這些因素大致上可以分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

(一)自身因素

1. 從眾定勢思維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一直推崇培養聽話順從的乖孩子,強調教育的整齊劃一。比如,幼兒園和小學里的孩子被要求雙手背在身后或者左右手互搭平放桌面坐著聽教師講課,用相同的教學內容,相同的教育方法,相同的評價標準去要求、衡量智力、愛好、興趣和經歷、個性、基礎迥異的學生。[6]9-10經過這種加工之后,一個個原本各具特色、活生生的孩子變成了標準件,不僅言行舉止近似,連思維也出現雷同甚至一致。服從大多數、順從眾人、隨大流成為學生中的普遍現象;別人怎樣想,怎樣做,自己了怎樣想,怎樣做,不敢堅持自己的見解,不敢輕易出格成了一種共同的心理。在這種從眾心理的驅使下,學生只想求同,不敢求異,不愿獨立思考,不敢標新立異,有的只是人云亦云。出現“我不提問也會有人提問”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2. 缺乏自信

自信是個體對自身諸方面的肯定程度,是對自己能力、價值作出客觀、正確認知與評價的一種穩定性格特征。自信的人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也勇于迎接挑戰,走向成功。[7]31-34自信的人面臨任務時,始終不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并能自覺地校正缺點、糾正錯誤,能不怕嘗試地作出種種努力。缺乏自信則會過多地注意自己的缺點,過多地害怕失敗,容易焦慮,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和消極期望,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為害羞、膽小、害怕被人說是出風頭而沒有提問”正是缺乏自信的具體表現,這可能與學生的成長背景等有密切關系。

3. 專業選擇考慮不周

學生在選擇前對所選專業的就業前景沒有進行考慮分析,進入大學后才發現自己對所選專業并不感興趣,入學后對學科興趣不大,對專業課程也就“沒有認真思考”。但是,迫于社會實際存在的就業難、競爭激烈的現狀,學生不得不過早地開始考慮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全才”,為做相關的準備而無暇顧及專業課程的深化學習,考英語四六級、雅思、注冊會計師、駕駛證、軟件工程師等各種各樣的證書反倒成為眾多大學生的重要工作和生活內容。寧波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除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必考科目外,在校大學生中有超過73 %的人還準備考取其他方面的資格證書。溫州大學對200名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三成學生手中持有一本以上“非必要”證書,最多一人擁有四本證書,如果加上英語四級和計算機省二級,這名學生一人擁有六本證書。山東大學某學生拿到的證書已不下10 本,但他說自己還算不上真正的“考證族”,有的同學“涉獵”更廣。因此,為了考研,大學生又重走“老路”,為了考試而不去深究,當然就無法提出質疑和問題。

(二)外部因素

1. 傳統觀念影響

因提問而被呵斥與我國的傳統文化觀念有著極大的關系。我國的傳統文化蘊含著強調群體、重視倫理而輕視個人、否定并壓抑個人精神自由與獨立追求的消極元素,從而使在“師道尊嚴”、“聽話教育”之類的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學生缺乏獨立人格,不敢提出懷疑和批判,[8]

5久而久之,提出問題的意識便喪失殆盡,更不要說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形成問題意識了。正是由于“師道尊嚴”、“聽話教育”等觀念的存在和盛行,學生的求異思維得不到發展,探究精神得不到培養,創新的積極性得不到鼓勵,一些超出常規的創造性的靈感的思維的火花還會因其與教師設計好的答案不相符合而受到諷刺、嘲弄和呵斥。學生從小就潛移默化地形成了敬畏老師的觀念,這種觀念的進一步發展就是教師權威的心理障礙。因此,教師以權威自居,學生唯教師權威是從的情況比比皆是。對于新知識,無需有自己的理解,教師的理解就是自己的理解;對于求知領域,也無需自己去探索,反正有老師教給我們。久而久之,熟悉、習慣了這種教育文化的學生喪失了思維的自主性,思維沒有自主性,何來問題呢?

2. 教材老化

教科書的選擇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我國,每一個學科都有所謂的權威教科書,雖然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各有不同,但無論是理論表述還是篇章結構大都屬同一模式,成為“標準化”教科書。特別是人文社科專業,基本上是建立在一套標準知識體系之上,強調規范化和一致性。再者,知識的增長和變化已經是幾何級也無法描述的了。顯而易見,這樣的教科書是無法滿足個性多樣化、需求多樣化、思維活躍、密切關注社會各領域發展變化的大學生的心理期望的。

3. 課堂氣氛沉悶

不可否認,大學生問題意識的缺失,確實受到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的影響,但除了缺乏獨立精神、懷疑和批判勇氣等因素外,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沉悶的課堂氣氛的消極影響絲毫不亞于上述因素的影響。課堂氣氛不活躍往往源自滿堂灌。雖然教育理論一直倡導“教學相長”,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也呼吁采用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但由于講授法能在較短時間內通過教師的講解給學生傳播的知識具有系統性,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仍然相當盛行。其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忙于記筆記,課后或考試前忙于背筆記,學生消極、被動地學習,過于追求記憶效果而無法進行獨立思考。這樣的教學不僅限制了學生思辨的愉悅和自主發現的快樂,而且綁架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實際上扼殺了學生的智慧。

四、結語

以上分析討論表明,影響大學生問題意識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因素。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死讀書、讀死書的現象仍然存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仍然沿用,教育中的教條、形式之風仍然盛行。這可能正是我們的教育之所以會培養出沒有思想、不會思維、欠缺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人才”的原因。

我們認為,學校以及教師應從大學生入校開始,特別是在大學生低年級階段,當其對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相關知識和內容還了解較少時,采取多種措施與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上,以“問題型教學”為核心,創造條件讓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及探究性等多種方式的學習,以探究學習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評價上,確立“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評價”的基本觀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成為具有獨立人格、懷疑品質和批判意識的人。

參考文獻

[1] 鄭新蓉,易進,韋小滿,魏曼華。我國中小學生學習與發展調查報告[J],《青年研究》

2000年第1期。

[2]A·愛因斯坦,L·英費爾德。物理學的進化[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62年:P.66。

[3] 曾丹。問題意識及其培養探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 [9]18-25[4]

期:97-99。

[4] 宮寶芝。當代大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其培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

年第10 期:82-86。

[5] 李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的培養。外語教育藝術研究[J],2006年第1期:60-63。

[6] 郅庭瑾。教會學生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M],2001年:9-10。

[7] 車麗萍。自信的概念、特征及影響因素[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6期:31-34。

[8] 施宏開。大學生“考證熱”面面觀[N]。中國教育報,2006年11 月29日第5版。

[9] 劉大椿。問題意識與超越情懷[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18-25。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questioning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LIANG Qingfu

(School of Education,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 Questions initiate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innovations. Graduates fro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expected to be more competent and innovativ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constrained by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he lack of self-confidence and so forth, the questioning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similar to tha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for moder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cultivate more and more qulified graduates of competence and innovativeness.

上一篇:可行性研究開題報告下一篇:教育專業開題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