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同業競爭范文

2023-10-07

同業競爭范文第1篇

關鍵詞:擬上市企業,同業競爭,實際控制人

我國擬上市企業上市前由于自身不斷地發展, 大多數企業在上市前都存在較多的關聯企業, 同業競爭也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按照我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的要求, 企業在上市前是不能存在同業競爭的, 如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就成為擬上市企業在上市前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同業競爭及各國的相關規定

從狹義上講, 同業競爭是指上市公司所從事的業務與其控股股東 (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股東) 、實際控制人及其所控制的企業所從事的業務相同或近似, 雙方構成或可能構成直接或間接的競爭關系。從廣義上講, 同業競爭是指上市公司的關聯方所從事的業務與該上市公司業務構成或可能構成直接或間接的競爭關系。

企業之間存在競爭是市場條件下促進經濟和進步的重要原因, 但由于上市公司股東或關聯人之間存在特殊的關系, 如果兩者之間構成直接或間接的競爭關系, 不僅不利于整個社會競爭的有序進行, 而且還有可能出現控股股東、關聯人利用控制與從屬關系或關聯關系進行各種內部活動和安排, 做出有損于上市公司利益的決定, 進而不僅損害國家的利益, 而且損害廣大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鑒于上述原因, 各國在法律上一般都限制同業競爭, 要求控股股東避免出現與上市公司之間同業競爭的關系。例如, 日本《商法》第二編第74條規定:“ (1) 股東非有其他股東的承諾, 不得為自己或第三者進行屬于公司營業部類的交易或成為以同種營業為目的的其他公司的無限責任股東或董事; (2) 股東違反前項規定進行為自己的交易時, 可依其他股東過半數的決議, 將其視為為公司所作的交易。”德國《股份公司法》第88條規定:“未經監事會許可, 董事會成員既不允許經商, 也不允許在公司業務部門中為本人或他人的利益從事商業活動;未經許可, 不得擔任其他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或業務領導人或無限責任股東。”我國《公司法》第21條明確規定:“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定, 給公司造成損失的, 應承擔賠償責任。”我國頒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要求, 在上市前是不能存在同業競爭的, 對減少公司上市后關聯交易的發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同業競爭形成的原因

我國擬上市公司同業競爭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 股改或重組過程中出現的同業競爭。重組方將優質資產先注入擬上市公司, 并承諾將其他盈利性較差的資產在之后一定時期內陸續注入, 當重組方不履行承諾時, 擬上市公司將存在同業競爭。第二, 產業并購形成的同業競爭。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 同行業之間并購的案例逐漸增多, 從事相同或相似業務之間的橫向并購可能會產生同業競爭。第三, 擬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公司上市前未能將相同或相似的業務、資產全部注入擬上市公司, 從而產生同業競爭。

三、解決擬上市企業同業競爭的常用方法分析

(一) 股權轉讓

股權轉讓是指公司股東依法將自己的股份轉讓給他人, 使他人成為公司股東的民事法律行為。同一實際控制人之下存在與擬上市企業存在相競爭業務的其他企業, 此為同業競爭較為常見的情形。相應的解決方式也較為簡單, 多數是將該同業競爭的企業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包裝進擬上市企業。此種解決方式由于各企業均受同一方控制因而交易操作, 解決也較為徹底。2008年1月成功上市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即采用了收購股權的方式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此種方式影響最大的是該同業競爭的企業的其他股東, 根據《公司法》對于股權轉讓必須有過半數的股東同意并且其他股東有優先受讓權。此外, 根據我國《合資企業法》的規定“合營一方向第三者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的, 須經合營他方同意”, 因此股權轉讓可能會受制于該同業競爭的企業其他股東。

(二) 注銷與擬上市企業同業競爭的企業

公司注銷登記是指登記機關依法對因解散、歇業、被撤銷、宣告破產、被責令關閉或者其他原因終止營業的企業, 收繳營業執照、公章等, 撤銷其注冊號, 取消其法人資格的行政行為。解決同業競爭還有一種更為簡便的方式, 那就是直接將與擬上市企業同業競爭的企業注銷, 從而徹底解決同業競爭的問題。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同一實際控制人之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業競爭企業時, 只保留一個擬上市企業, 對于實際控制人并不存在實質性影響。

(三) 收購相同業競爭的業務和資產

資產收購是指一家公司以有償對價取得另外一家公司的全部或者部分資產的民事法律行為。資產收購是公司尋求其他公司優質資產、調整公司經營規模、推行公司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由擬上市企業收購同業競爭企業的資產, 也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解決方式。具體操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擬上市企業收購同業競爭公司的業務和資產。

主發起人在發起設立公司時并未將同類全部的經營性資產投入公司, 這樣就會造成資產不完整及可能的同業競爭問題, 為使資產完整并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可以由擬上市企業收購同業競爭企業的資產。具體的操作方法有先設立擬上市主體, 然后由設立擬上市主體陸續收購該類經營性的產生同業競爭的資產;或先設立擬上市主體, 然后在各地設立子公司, 由子公司收購股東在各地相關的業務和資產等。

2. 股東承諾在擬上市公司上市后將同業競爭業務和資產轉讓給該公司。

在擬上市公司上市前, 與其同業競爭的業務和資產存在一些瑕疵 (對上市不構成實質性障礙) , 此時由股東承諾在“上市后”將相關股權或資產轉讓給上市公司, 從而可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3. 擬上市公司以募集資金收購同業競爭業務和資產。

擬上市公司可在上市后以首發募集資金收購相關資產或股權從而徹底解決同業競爭, 該情況主要是由于資產存在暫時的法律瑕疵而無法置入上市公司多產生的同業競爭問題, 在上市后立即盡快解決, 也是符合相關規定的精神實質的。此種方式較為少見, 特殊情況下亦可參考采用。此種方式影響最大的是對該資產享有某種權利的人, 如擔保人、抵押權人、商標權人、專利權人、租賃權人。對于這些財產的轉讓, 必須得到相關權利人的同意或者必須履行對相關權利人的義務。

四、解決擬上市企業同業競爭的新思路

(一) 以協議買斷銷售

以協議買斷銷售的方式, 實質是, 雖然相關資產未進入擬上市公司, 但由于同業競爭公司的產品銷售已被擬上市企業買斷, 因而就解決了“同業競爭業務”, 作為一種過渡性措施, 也可借鑒。同時, 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還應通過簽訂或出具《不競爭協議》和《避免同業競爭承諾函》的方式, 有效落實目前正在進行的同業競爭解決方案及避免未來產生新的同業競爭問題。

(二) 以市場分割協議解決

在解決與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同業競爭的方式中, 可以通過市場分割協議的途徑加以解決。典型的如晉億實業首發案例。但是, 這種市場分割并不是無依據的, 而是按照區域、產品種類、等級對實際控制人下屬的3家企業的國際市場進行劃分, 是實際控制人基于3家企業所處地理位置、技術、設備、勞動力資源狀況以及3家企業的實際銷售狀況進行的合理有效的安排。近三年3家企業的實際銷售情況與這種國際市場的劃分安排基本一致, 從實際執行情況看, 未有違反該分割協議的現象發生。同時, 協議約定, 違反協議的一方將需向造成損失的另一方支付損害賠償金———這也是從最后關口避免給上市公司造成損失的一個常用措施。這種方式實際為解決同一實際控制人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擁有相同業務的公司, 而僅以國內業務上市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思路。

(三) 充分論證同業但不競爭

某些大型企業, 如果其作為擬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 旗下會有很多企業, 行業分布也很廣, 從而很可能產生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與擬上市主體之間的同業競爭———而這種同業競爭, 由于歷史的原因, 以及大企業內部的不同團體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的原因, 這類企業劃轉或被收購至擬上市主體的難度相當大, 可以對同業但不競爭的情況進行充分解釋, 從銷售區域、產品用途、主要競爭對手等多個角度對同業但不競爭的原因進行詳盡的說明。特別強調的是, “同業但不競爭”的情況一定要屬實, 而不能認為什么都能靠解釋解決, 由于同業競爭問題對首發上市而言, 是實質性問題, 不解決會成為實質性障礙, 因而要明白充分論證的前提是什么, 而不可本末倒置, 否則必是功虧一簣。

綜上, 解決同業競爭的思路要拓寬, 除了傳統的股權轉讓、注銷與擬上市公司同業競爭的企業和收購同業競爭的業務和資產這幾種常見的方式外, 以協議買斷銷售, 以協議劃分市場等都是可以值得借鑒的方式, 但無論采用哪種解決方式, 出具“避免同業競爭承諾”, 承諾現在和將來均不發展與擬上市企業同業競爭業務, 都是必要的。Z

參考文獻

[1].王曉津.海外創業板市場最新發展動態及啟示[J].中國金融, 2010, (2) .

[2].梁勝.上市公司同業競爭法律問題探討[J].經濟與法, 2011, (2) .

同業競爭范文第2篇

中糧集團從2004年開始通過“合縱連橫”方式———并購、重組、業務構建等戰略活動為其“全產業鏈”模式作鋪墊。到2009年正式提出“全產業鏈”模式時, 中糧集團旗下已有中糧糧油、中國糧油、中國食品、地產酒店、中國土畜、中糧屯河、中糧包裝、中糧發展、金融等九大業務板塊, 擁有中國食品、中糧控股、蒙牛股份3家香港上市公司, 中糧屯河、中糧地產和豐原生化3家內地上市公司。同時, “全產業鏈”模式使得中糧集團具備福臨門食用油與大米、長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與休閑食品、五谷道場方便面、悅活飲品、屯河番茄制品與林果產品、家佳康肉制品等多種食品產品和組合, 成為中國食品業的一艘航空母艦。

蒙牛乳業2009年被中糧集團收購后也走上了全產業鏈之路。與中糧集團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相比, 蒙牛乳業的同業并購式“全產業鏈”模式脈絡更加清晰:2009年蒙牛乳業收購君樂寶乳業51%股權, 將旗下酸奶業務市場份額提升到30%以上;2013年蒙牛乳業收購雅士利, 向市場發出其在奶粉領域發力的重要信號;2013年蒙牛乳業增持現代牧業 (全國第一大牧場) , 投資原生態牧業 (全國第四大牧場) , 成為這兩家牧場的單一大股東, 成功掌控了其核心業務的上游產業。

不管是“全產業鏈”模式還是為實現此戰略模式實施的同業并購的資本運作手段都蘊含在企業成長過程當中, 并隨著企業的成長不斷發展和成熟, 最終會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本文的理論推導從企業成長理論開始, 推導出協同效應理論對企業成長的作用, 繼而推導協同效應理論在企業價值鏈中的運用, 最后由價值鏈理論得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機理。 (圖1)

一、企業成長的“困惑”

討論企業的成長, 不免要談到企業的“動機”, 即企業行為的原因。我們有理由相信企業的成長經歷是一個逐利過程, 即企業被利潤所驅動, 說得更精確一些, 也就是企業追求一種能保障它實現長期發展和長期利潤的方式。但是在企業成長和實現其動機的過程中, 存在著一個限度, 也可以把它理解為企業成長的瓶頸。這個限度或者瓶頸我們可以從企業內部和外部兩方面來加以闡釋:內部因素我們可以籠統的概括成企業的管理能力, 企業家的知識和技能可能會適應不了企業不斷的成長;外部因素我們可以大致認為是產品或者要素市場, 比如一些資源成本的不斷上升或者產品平均收入的不斷下降可能會阻礙企業的成長。此外, 結合內外部兩方面緣由,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種角度解釋企業成長的限度, 即企業成長存在著不確定性和風險。正因為如此, 企業成長想向良性的特長領域發展, 應該盡可能向有關聯的經營項目發展, 以取得較競爭對手有利的位置, 具體來說,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四種成長戰略———擴大現有經營項目和市場占有率戰略、開發新產品戰略、開發市場戰略和多樣化經營戰略。為了方便理解和稱呼, 本文把這四種成長戰略統一稱之為擴張戰略。對于單個企業來說, 一般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擴張:建立新工廠, 為自己開辟新的市場;通過收購一家現有企業來獲得市場。當收購被認為比內部擴張具有更低的成本時, 企業通常會選擇通過收購來進行擴張。除此之外, 由于某些產業存在進入性壁壘, 企業可能只能通過收購進行擴張。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擴張是企業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但是很多企業了解擴張的外部障礙, 而往往忽略內部困難:在特定方向擴張時, 當企業內部不能提供擴張所需要的足夠數量的重要的專門服務時——尤其是沒有足夠的管理能力和不能從現存有經驗員工那里得到新程序的計劃、執行以及高效運作所需的專門技能時, 內部障礙就產生了。

企業在成長中有不斷擴張的內在沖動, 這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企業規模越大越有效呢?從規模經濟和成長經濟這兩個角度來看, 如果一家企業不把機會建立在充分挖掘供給者和消費者的綜合需求的基礎上, 擴張可能不會是一個更有效的利用資源的過程。本文把擴張 (成長) 看成是一個過程, 規模是一個狀態, 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運用協同的理念, 有可能會解決上述的問題。再者, 如果企業利用協同作用使擴張后的企業內部狀態達到有效, 那么也就解決了上文中提到的企業擴張的內部困難問題。因此, 就本文的觀點而言, 協同作用對企業成長 (擴張) 起到一個良性循環的效果。

二、協同效應在價值鏈中的作用

為了論證說明上述的這個觀點, 還需要對企業協同效應作一個具體的理論分析, 以闡釋協同效應在企業中的運作機理和對企業成長的反饋方式。由于本文的研究方向聚焦乳業的“全產業鏈”模式, 所以本文在此處分析推導時, 結合了價值鏈理論, 即研究協同效應對企業價值鏈的影響。我們可以把企業的價值鏈理解成許多能創造價值的活動的相互聯系。它們會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 最終逐步完成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的趨利性“動機”。本文認為這種價值活動的聯系可以通過協調一致 (協同效應) 達到最優化, 而這種最優化主要體現在增值性和節省性兩種效果上。

(一) 增值性效果。

在不同價值活動中勢必存在管理能力的相互交叉和聯系 (包括企業人才的相互調用) , 有效的協調可以使弱勢方得到優勢方的幫助或者通過學習優勢方的知識、技能提高管理能力。此外, 在價值活動的聯系中, 一方品牌的信譽記錄會對其他活動產生貢獻, 隨著價值活動的擴張 (增多) , 良好運用優勢品牌對弱勢品牌的協同, 可以起到“1+1>2”的效果。當然增值性效果不僅限于此, 比如互相利用對方的銷售渠道也可能產生這種效果。

(二) 節省性效果。

隨著活動節點的增多, 此前沒有達到飽和利用的設備、生產線或者人員等可以被充分利用。效用的提高不僅使企業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還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此外, 如果活動關聯性較強的話, 技術的差異化和多樣化越不明顯, 而共用范圍卻是越大, 結果就是節省效果也會越明顯。當然節省性效果也不僅限于此, 比如價值鏈中對議價能力的協調同樣可以使企業成本下降。

三、競爭優勢在價值鏈中的體現

企業的價值活動在得到增值性和節省性兩種協同效果后對企業成長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上文主要從微觀角度出發把價值鏈看成是不同價值活動的相互聯系, 這主要是為了說明協同效應對價值鏈的影響。但是, 當一家企業處在“全產業鏈”模式中, 使用大量的資本運作手段 (同業并購) , 為了研究這家龐大的集團企業的成長, 我們必須以更廣的視角來看待其價值鏈。因此, 本文把企業的價值活動的聯系分為價值鏈內部聯系、價值鏈縱向聯系和價值鏈橫向聯系。這三種價值鏈的聯系在協同效應的作用下構筑起了企業成長中的競爭優勢——成本優勢、差異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由于價值鏈內部聯系往往包含價值鏈橫向聯系和價值鏈縱向聯系, 并不是很好區分與這兩者的差別, 并且從同業并購式“全產業鏈”模式角度出發, 本文主要對價值鏈橫向聯系和價值鏈縱向聯系進行討論。

(一) 成本優勢的體現。

企業如果進行的價值活動的累計成本低于競爭者的成本, 并且對于競爭者來說是難以復制或模仿的, 那么企業就可以獲得持久性的成本優勢。首先從價值鏈橫向聯系的視角出發, 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存在使得企業可以降低成本: (1) 規模經濟使得企業擁有分攤不同活動或者主體之間的無形成本如廣告費用和科研費用的能力以及分攤固定成本如購買生產線和設備導致的費用的能力; (2) 范圍經濟使得企業能充分利用不同活動 (主體) 之間的剩余能力和資源。其次從價值鏈縱向聯系的視角出發, 通過縱向整合可以若干種方式降低其成本: (1) 縱向整合可以避免利用市場的成本, 如采購成本和運輸費用; (2) 縱向整合可以使企業回避擁有較強討價還價能力的供應商或者買方; (3) 縱向整合可以帶來聯合作業的經濟性。最后從價值鏈內部聯系視角出發, 在價值活動中通過學習降低成本, 包括安排改變、進度改進、勞動效率提高、適于生產的產品設計改動和使原材料更適合于工藝流程等因素。

(二) 差異化優勢的體現。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需要為買方提供一些獨特的, 對買方來說其價值不僅僅是價格低廉的東西。在此種情況下為了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企業會利用細分市場 (產業) 以建立壁壘, 差異化由此產生。在價值鏈橫向聯系中, 不同活動 (主體) 產生不同的產品或者服務。這些產品 (服務) 的差異影響著流動性壁壘、供方實力、買方實力和競爭壓力。例如, 由于特定買方可能對不同種類的產品具有不同的替代傾向, 供方實力可能會因產品種類的不同而相異———即使這些產品都賣給同一個買方;實行集中戰略的企業會產生一種競爭的壓力, 因為它們必須認識到并且應付來自目標廣泛企業的威脅?;谏鲜龅年U述, 我們可以得出企業差異化優勢首先來自其結構吸引力, 即細分市場 (產業) 層次上五種競爭作用力的實力———新的競爭對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脅、客戶的議價能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以及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除此之外, 差異化優勢還來自規模和增長率以及企業生產能力。

(三) 資源優勢的體現。

資源不僅包含于各種主要價值活動中, 還包含于各種支持性活動中, 全面覆蓋了企業的各種活動。正由于資源的這種屬性, 他可以通過改變和影響成本或者差異化驅動因素來影響競爭優勢, 也就是說資源成為了本文中上述闡述的成本優勢和差異化優勢的構筑基石。例如, 在價值鏈橫向聯系中和價值鏈縱向聯系中, 資源的獲得能提高規模經濟, 使以前不存在的關聯成為可能或將產生獨特性, 而在價值鏈內部聯系中, 資源的剝離給企業在時機選擇中創造機會或將降低成本。上述價值鏈角度的資源調配和運作只是很好的說明了資源對成本和差異化的影響, 但是資源本身在同業并購式“全產業鏈”模式中如何產生競爭優勢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分析。歸根結底, 無論資源處在哪一方面的價值鏈聯系中, 資源都是通過在不同活動 (主體) 中共享、轉移和擴散來產生優勢?;蛘呤抢觅Y源的相似性和關聯性, 以獲得規模經濟性、學習經濟性和市場力量;或者是利用資源的互補性, 以獲得范圍經濟性和多元化經營。

摘要:本文根據中糧集團2004年后的資本運作模式和蒙牛乳業集團2009年被中糧集團收購后的發展戰略模式得到啟發, 提出同業并購式“全產業鏈”模式, 并嘗試利用企業成長理論、協同效應理論和價值鏈理論推導同業并購式“全產業鏈”模式的競爭優勢, 以期從理論上解釋此模式的作用。

關鍵詞:全產業鏈,企業成長,協同效應,價值鏈,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伊迪絲·彭羅斯著.趙曉譯.企業成長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 2005.

同業競爭范文第3篇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 農村市場迸發出的潛力不容小覷。全國最賺錢的農信社之一——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近年來在農村金融服務上投入巨大, 在同業競爭加劇的條件下, 以“根植地方服務大眾”為宗旨找到了發展的新突破。

經濟發展, 城鄉差距的縮小使得農民基本信貸需求, 農村產業結構、生產方式都有較大的提升和變化, 現有的農村金融在應對這些需求時顯得捉襟見肘。農民抵押難、貸款難問題突出, 農業保險成本較高, 如果農村金融服務跟不上這些需求, 真正地實現農村經濟繁榮發展, 解決“三農”問題將面臨更多考驗。

那么, 農村金融機構如何順應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變化, 適應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新特點、新變化?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在此方面做出的探索值得探討。

重慶是一個“大城市帶大農村”的直轄市, 貧困山區多, 高山居民多。2008年,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由重慶農村信用合作社改組上市, 成立伊始便提出“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在其他銀行削減偏遠網點、合并鄉鎮網點的同時,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建設網點, 在全市建立了1700余網點, 實現每個鄉鎮都能找到農村商業銀行。2013年1月,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個人存款突破3000億元大關, 占重慶市個人銀行存款的四分之一, 該銀行資產規模、存款規模、網點數量都居重慶市金融機構首位。

該行多次在媒體上對外宣稱他們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服務三農”的理念。

涉農貸款難辦, 這是金融業普遍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重慶農商行在自助開發上做文章, 創新多個涉農貸款品種, 全力滿足農民貸款的新需求。該行先后了推出“三權”抵押貸款, 當好“三權”融資主辦銀行。

2011年, 重慶農商行在總行層面設立“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 專門負責“三農”金融業務的發展戰略規劃, 并將“三農”業務部升級為“三農”事業部, 負責全轄“三農”金融業務的管理和推動。同時,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還把主城支行之外的31家區縣支行定位為“三農”業務支行, 分別設立農戶貸款中心, 直接營銷農戶貸款, 并開辟涉農貸款審批綠色通道, 推行網上在線審批, 提高涉農貸款審批效率, 。

另一方面,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瞄準市場, 不斷開發涉農信貸產品。具體有:返鄉農民工類——農民工返鄉創業、出國務工貸款;發展農業產業類——農村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土地復墾貸款;普通農戶類——巴渝新居、家電下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貸款等。同時, 該行鼓勵各區縣支行因地制宜, 創新適合當地“三農”特色的金融產品。在此期間, 出現了銅梁核桃聯保、觀音橋農貿市場聯保、豐都肉牛養殖貸款等, 這些貸款方式極大地刺激了農村經濟, 受到了當地企業和種植養殖戶的熱烈歡迎。

據該銀行年報顯示, 2012年, 農村商業銀行的涉農貸款余額突破720億元。目前, 該行各類涉農信貸產品已超過40種, 基本形成了從傳統農戶到農村各類市場主體, 覆蓋信用、保證以及各類抵質押擔保方式的比較完整的產品鏈。截至2012年9月末, 重慶農商行涉農貸款余額突破720億元, 居全市第一, 占全部貸款的43%, 較年初增加近119億元, 同比多增近92億元, 增速高于貸款平均增速。

盡管如此, 縱觀全國大部門地區的農村金融仍舊還不是很受重視, 這些地方仍然面臨金融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無金融服務機構、人員、網絡”的“三無”現象在農村地區非常普遍。部分縣域地區網點覆蓋率偏低, 有些縣鄉甚至無一家銀行網點。農村個人客戶資產大多規模小、抵抗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弱, 信用基礎設施發展相對滯后。農村金融風險高、隱患多、防控難度大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觀。又由于農村個人客戶存在居住分散、信息不對稱、管理半徑大等不足, 農村個人金融服務成本高、風險大等問題還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目前, 專門針對農村地區個人中高端客戶帶來的消費、投資、保險、稅務等新興需求設計的產品偏少, 特別是業務準入和流程設計與農村個人客戶需求不相適應。

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金融服務的問題, 不光是農村商業銀行一家就能解決, 這需要其他金融機構一起努力, 首先要將農村個人金融業務作為戰略來發展;要增強農村地區金融物理網點的輻射能力, 優化網點布局;要著手針對農村個人客戶制定豐富的個人金融產品、便捷的結算渠道和良好的用卡環境, 全面提升農村金融市場的服務能力。

最后, 地方政府還應當充分發揮財政、稅收、保險對風險的政策平衡作用, 對廣大農村個人客戶應加強宣傳教育, 提高他們的信用意識水平, 改善和優化農村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

摘要:近年來, 有關農業的問題都備受重視。農村金融也同樣成為黨和政府關心的重要問題,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提升農村金融機構服務水平, 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然而, 真正在農村金融上傾注心力的商業銀行并不多, 不少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甚至裁減農村網點, 甩掉包袱實現“扁平化”管理, 將城市作為“主陣地”。本文以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為例, 探討金融行業扎根農村市場所能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同業競爭范文第4篇

同業存款準備金存款賬戶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和規范XXX(以下簡稱本行)同業往來賬戶資金和準備金存款賬戶資金管理,規范會計處理程序,強化內部制約機制,防范和化解風險,根據《會計法》、《農村信用合作社會計基本制度》、《農村信用社會計業務基本操作規程》、《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同業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的通知》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實用于本行營業部,所轄分支機構不得開立同業存款賬戶。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同業存款賬戶是指本行在國有或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機構、省內農村信用社法人社開立的人民幣活期或定(約)期存款賬戶及其他銀行在本行開立的賬戶。

本辦法所稱同業存款資金是指本行或其他行在同業存款賬戶中的款項。

本辦法所稱準備金存款是指本行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按照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準備金比率而準備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第四條 同業存款賬戶按照用途分為結算性和投融資性兩類。結算性同業銀行結算賬戶是指用于代理現金解繳、代理支付結算等支付結算業務的賬戶;投融資性同業銀行結算賬戶是指用于同業存款(結算性存款除外)、同業借款、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同業投資等融資和投資業務的賬戶。

第二章 同業存款賬戶的開立

第五條 同業存款賬戶的開立要嚴格按照《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等銀行結算賬戶制度開立、管理。

第六條 存款銀行開立投資性同業銀行結算賬戶的,應當為開戶銀行二級分行及以上營業機構。支行及以下分支機構不得作為投資性同業銀行結算賬戶的開戶銀行,也不得為異地(跨縣市)存款銀行開立同業銀行結算賬戶。

第七條

申請開立同業銀行結算賬戶時,除按照《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等銀行賬戶制度規定出具有關開戶證明文件外,還應出具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和經營范圍批準文件;非一級法人開戶的,還應出具一級法人(或者一級分行)授權書原件。

第八條 其他銀行在本行開立的,應對證明文件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以及存款銀行開戶意愿真實性進行審查,對開立同業銀行結算賬戶用途超越經營范圍的,應當拒絕辦理。

(一)首次開戶實行面簽制度,由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共同親見存款銀行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在開戶申請書和銀行賬戶管理協議上簽名確認。

(二)開戶證明文件必須提供原件留存復印件,并經雙人復核。

(三)審查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身份證件,核對原件留存復印件,并通過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核實予以核實。

(四)按照規定將其他銀行在本行開立的同業銀行結算賬戶開戶信息在人民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系統中備案。

第九條 本行在其他銀行開立同業存款賬戶,原則上在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法人社(農村商業銀行)開立。開立同業銀行存款賬戶必須經有權審批人批準后才予以開立。

第十條 同業存款賬戶的開立不得損害本行利益,要有市場意識和收益意識,選擇收益性高、流動性好的開戶行,保證資金收益最大化。

第十一條

同業存款賬戶的開立,由財務會計提出初步意見,報本行領導審批后開立。

第三章 日常管理

第十二條

存入人行準備金存款嚴格按照人民銀行有關存款準備金率執行,不得透支。準備金存款的劃撥由營業部主辦會計負責。

第十三條 已開立在國有或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法人社(農村商業銀行)賬戶的資金匯劃每筆報本行領導同意后匯劃,調入、調出資金由財務會計部提出初步意見,根據授權權限報本行領導審批后,營業部按照通知書進行調度。

第十四條 按照《貴州省農村信用社會計操作規程》中的現行會計科目存入其他金融機構(除中央銀行)的各項存款在“1123存放其他同業款項”科目核算;上存上一級聯社的清算資金、一般性存款(含定期存款、特種存款)和準備金存款等在“1124存放聯社款項” 科目核算; 繳存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在“1112準備金存款”科目核算;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日常結算往來款項的同業存入在“2321同業存放款”科目核算。如以后科目代號發生變化的,以新規定為準。

第十五條 同業存款的記賬必須嚴格按《貴州省農村信用社會計操作規程》的規定錄入,必須有賬有據,賬據相符。嚴禁打包記賬或拆分記賬。

第十六條 存款銀行應當按照賬戶管理協議約定使用同業存款賬戶,不得違規和超范圍使用同業銀行結算賬戶。

第十七條

執行開戶生效日制度,存款賬戶自正式開立3個工作日后方可辦理業務。

第十八條 嚴格執行久懸賬戶管理制度和年檢制度。久懸賬戶停止支付超過5年的,應當銷戶。執行每年年檢制度,對于年檢不符合開立條件,立即停止支付,并通知存款銀行辦理銷戶手續。

第四章 附 則 第十九條

同業存款、準備金存款對賬嚴格按照《XXXX單位存款及往來資金對賬管理暫行辦法》執行。

第二十條

本辦法由XXXX負責制訂、修改和解釋。 第二十一條

同業競爭范文第5篇

縱觀歷史,農商行資金業務的發展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上世紀90年代中期,農商行剛從貸差行轉變為存差行,為利用富余資金,農商行陸續加入銀行間市場,將資金存放同業或投資國債,資金業務的主要功能是調劑資金頭寸,投資收益并非主要目的;90年代后期,農商行在存放同業和投資國債的基礎上,主動開展了銀證合作業務,通過證券公司將資金投向股市,隨后,因違規操作被監管部門叫停,資金業務重新回歸到起點。近五年來,隨著資管業務的發展,農商行資金業務已從傳統的轉貼現、同業存放、票據業務、債券買賣發展到同業理財、同業存單、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業務,交易策略由資產配置為主、資產交易為輔轉變為資產配置和資產交易并重,業務功能更多的是增加資金業務收入,改善收入結構,應對存貸款利差收窄、不良快速反彈、利潤快速下滑的趨勢。

與同業相比,農商行資金業務除了自有資金豐富、辦理業務鏈條短、資金配置靈活外,還面臨著眾多劣勢。一是政策劣勢。根據《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資金業務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銀監會215號文”),全國監管評級二級以上的金融機構可以開辦AA級(含)以下債券投資、信托產品投資、券商(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類產品投資等業務。但全國滿足這一要求的農商行僅占總數的不足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機構不能從事資管時代的新型業務。尤其是金融債投資,大多數銀行的評級在AA級(含)以下,如果將其視為普通企業的信用評級,監管評級三級的農商行就不可以購買,這顯然有失公允。二是戰略劣勢。面對不良貸款反彈形勢,多家農商行調整了發展戰略,將組織的存款不再用于新增貸款,而是悉數用于資金業務。這一戰略,在利率上升期,或許獲利頗豐;然而在利率下行期,用3.8%~4.1%吸收的存款做傳統的債券投資、票據業務幾乎無利可圖。三是業務鏈劣勢。與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大型城商行相比,農商行產品研發能力較弱,作為市場的追隨者始終處于業務鏈低端,不能從事技術含量較高的輕資產業務,只能從事高資本消耗的傳統資金業務,實際盈利有限。四是資本劣勢。新資本協議規定“商業銀行對我國其他商業銀行債權的風險權重為25%,其中原始期限三個月以內(含)債權的風險權重為20%”。剔除國債,農商行所從事的資金業務均涉及資本占用,且隨著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大,面臨著資本補充和規模限制的兩難選擇。五是最為關鍵的人才劣勢。一方面農商行高管層中缺乏懂資金業務的行家,不能有效識別不計成本追求績效的交易行為,不能有效衡量資金業務的盈虧;另一方面缺乏高素質交易員,直接影響收益,并帶來潛在風險。眾所周知,利率管制時期,市場利率波動較小,以持有到期的交易策略做資金業務就能鎖定盈利水平;利率市場化加速后,市場利率波動頻繁、劇烈,持有到期的策略已不能完全適用,這一階段,交易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資金業務的收益。筆者調研發現,市場上隨時能看到月初低利率買入票據,月末高利率賣出票據的“低買高賣”虧損或債券持有策略選擇失誤的案例。 農商行資金業務發展策略

那么,在互聯網金融滲透至農村市場之際,農商行如何守住三農陣地的同時獲得資金業務收益呢?筆者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監管部門需要正確的引領,農商行需要調整戰略戰術。從監管部門視角分析,一是要有清晰的監管導向。隨著資本市場的擴容、債券種類的豐富,監管部門在引領農商行完成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的監管指標后,應支持農商行順應潮流調整思路,通過債券投資、銀證?;献鳚M足優質企業的直融需求。二是要有統一的監管政策。在銀監會215號文限制監管評級為三級的機構開展與信托、券商、保險合作的資管計劃的基礎上,各省銀監局、地方銀監分局又從審慎監管角度直接限制投資非保本理財,不利于農商行融入大資管時代,并從中獲取風險收益。因此,監管部門應本著內控先行、風險為本的理念,建立全國統一的資金業務評估體系,用發展類、風險類、合規類指標評價資金業務的風險等級,然后按等級決定資金業務的范圍。三是要有適度的監管檢查。近5年來,農商行資金業務發展迅猛,年均增幅在20%以上,部分行資金業務占總資產的40%以上,但監管部門缺乏針對性的監管檢查,導致交易對手資質審查、交易權限的設定、交易合同管理、崗位設置、減值準備計提、會計賬務處理均沒有統一標準。監管部門應結合監管政策,通過專項檢查,查錯糾弊,引導資金業務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內審合規部門共同規范流程,規范操作。

從農商行戰略層面分析,一是要確定傳統業務與資金業務共同發展的戰略。農商行不能只發展資金業務,忽視傳統業務,也不能只發展傳統業務,不發展資金業務??v觀兩者關系,傳統業務是農商行立足的根基,是發展資金業務的前提,資金業務是全行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向,是應對利率市場化時代的重要業務單元,是實現收入多元化的重要途徑,兩者不可偏廢。二是要確定自有資金和市場負債共同發展資金業務的戰略。農商行在發展資金業務方面,盡量減少用全行自有資金發展資金業務,應擴大市場化負債比例,用市場化負債發展市場化資產。這一戰略調整,不僅有利于農商行“立足本地市場、立足服務中小、服務三農”的戰略,也有利于資金業務的成本核算。農商行在安排自有資金投向時,應結合全行公司業務、零售業務、信用卡業務、貼現業務等傳統業務的盈利能力,合理分配資源。切忌簡單從事,在不增貸的前提下,將管理好流動性后節余的自有資金全額投向資金業務。三是要確定科學發展和風險管控兼顧的績效戰略?,F有的績效考核模式有三種,一種隨總行其他科室一樣考核,拿全行平均績效,這種模式不利于調動資金業務部的積極性;一種是按照交易量進行考核,這種模式容易導致交易員不計成本做大交易量,不宜提倡;一種是按照資金業務部資產負債凈收入考核,這一考核模式有利于保持盈利,但容易引發不顧交易對手風險的激進配資。因此,董事會在考慮資金業務部績效考核辦法時,可以通過設置發展類指標(如:交易量、資產收益率、內部資金轉移利潤等指標)、風險類指標(如:流動性風險事件、違約率、資本占用區間)、合規類指標(定性的如:制度完整性、流程規范性、核算準確性;定量的如杠桿率、內外部檢查違規點等指標)作為資金業務考核的主要指標,引領資金業務穩健發展。

上一篇:壟斷競爭下一篇:競爭力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