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法國社會與文化論文范文

2023-05-20

法國社會與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法國 文化外交 對外出版 中國出版

French Foreign Publication Policy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Diplomacy

Wang Jiying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Key words] France Cultural diplomacy Foreign publication China publishing

當今國際社會,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不僅包括經濟、軍事、國防等“硬實力”,也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軟實力”。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以文化為代表的“軟實力”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實施文化外交戰略,積極推動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改善國家形象和提升國際影響力。圖書是一國精神思想的主要載體,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自然也是對外文化傳播的主要內容。一國圖書在國際上的出口額度、流通速度、傳播廣度、被接受程度是該國文化產業國際化的重要體現,也是衡量該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法國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政府重視對外文化推廣,是世界上較早實施文化外交的國家。出版業作為法國文化產業的領頭軍,在對外文化推廣中占據重要地位。

1 文化外交與對外出版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一詞最早出現于1934年出版的《牛津英語大詞典》,指的是英國議會鼓勵海外英語教學的做法。20世紀40年代,美國外交史學家拉爾夫·特納(Larf Turner)從文化服務于政治的角度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重新解讀,并由美國外交史學家弗蘭克·寧科維奇(Frank Ninkovich)進行系統闡述。今天,我們所理解的“文化外交”一般是指一國政府所從事的、帶有濃厚政治色彩的對外文化交流行為[1]。文化外交與政治外交、經濟外交、軍事外交等外交領域一樣,是一國總體外交的有機組成部分,著重突出政府在對外文化關系中所起的作用。文化外交強調主體的平等性、方式的對等性和相互性、內容的相對真實性和目標的長遠性[2],對民族國家國際戰略的實施、國家軟實力的提升、國家良好國際形象的確立、不同民族國家之間的交往乃至世界和平和人類自身的和諧發展具有獨特作用[3]。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通過官方行為開展以外交為目的的文化行動的國家,具有悠久的文化外交傳統。早在16世紀,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ois Ier)就與奧斯曼帝國統治者蘇萊曼大帝(Suleyman the Magnificent)簽訂條約,保護法國在該地區的基督教徒,允許其傳播法語和法國文化。17世紀法王路易十四執政時期,大力扶持文化藝術發展,為藝術家提供獎勵,使其為王室和王權服務。18世紀啟蒙思想時期,法國對外文化行動的最大特點是“文人外交”,利用伏爾泰(Voltaire)、狄德羅(Diderot)、盧梭(Rousseau)等知名作家和哲學家在歐洲其他國家傳播法國思想和文化藝術。19世紀,教會團體是法國對外文化行動的主要行為體,政府為其提供財政補貼,幫助他們在國外開辦法語學校,傳播法國語言與文化。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法國的國力,美國與蘇聯兩級對抗的冷戰格局也迫使法國不得不在國際上另謀出路,法國政府更加意識到對外文化推廣對于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性,采取更為直接的干預手段和方法,將對外文化事務納入國家外交政策,在外交部設立專門機構(1909年成立國外學校與著作辦公室,1920年升級為法語著作司,1945年改建為文化關系總司),負責協調政府的各項對外文化推廣。

時至今日,文化外交已然成為法國的一項國家戰略,是其外交政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主要是出于內部動力需求和外部環境壓力。一方面,二戰后,法國在硬實力上無法再與以往相提并論,但法國是一個視民族榮譽高于一切的國家,維護國家的大國形象和大國地位成為戰后法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豐富的文化資源則成為實現該目標的主要依靠力量。正如法國人自己所說:“由于缺乏強大的軍事、經濟支撐和啟蒙運動的光芒,要維護法國的‘世界地位’,只能通過向國外大量宣傳和輸出法國文化來實現。”[4]法國第五共和國創始人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也曾說過:“文化媒介負有國家使命”[5]。 因此,維護法國的大國地位和強國形象是法國實施文化外交戰略的核心指導思想。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深入,文化領域也面臨全球化趨勢。美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發達的文化產業在國際文化市場上獨占鰲頭,美國文化產品大量輸出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使其民族文化呈現不同程度的“美國化”趨勢。為維護民族利益和國家文化安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積極尋求對策和出路。對法國而言,實施文化外交,對外推廣法國文化,捍衛世界文化多樣性,是對抗美國文化霸權、維護本國文化利益的必要途徑。

鑒于上述兩方面的原因,法國竭力推行文化外交戰略,加強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對外出版也正是在此框架下展開。所謂“對外出版”,指的是面對外籍受眾編輯和復制作品并進行傳播的活動,主要指書籍的出版[6]。法國是出版業大國,國內擁有7000余家規模不等的出版社,每年的營業額高達40億歐元,僅圖書出口就占法國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的25% [7]。而且,“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法國是唯一設有政府出版管理機構的國家。政府把支持本國出版業的發展視為保持法國的世界大國地位和捍衛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象征,而且一直把出版業作為國家的‘第一文化產業’”[8]。在文化外交框架內,法國政府大力推動出版業的國際化發展,鼓勵和扶持法國出版商發展對外出版業務,向世界文化市場輸出優質的法語圖書,傳播法國的思想和文化,提升法國的文化軟實力。

對外出版是建構和傳播國家形象的重要方式,是民族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途徑。由此看來,對外出版和文化外交在目標上是一致的,都致力于讓世界了解本國文化和思想,擴大本國在國際上的文化影響力,進而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因此,文化外交與對外出版密切聯系、相輔相成。文化外交肩負著提升國家軟實力、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使命,對外出版則是文化外交履行其使命的重要途徑。

2 法國對外圖書出版政策

對外圖書出版是法國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推廣的優先途徑,法國政府非常重視對外圖書出版,采取各種措施加以扶持,如鼓勵作家創作符合海外市場需求的圖書、補貼圖書出口公司、資助法國出版商參加大型國際書展、促進法語圖書外譯、資助海外法語書店購買和推廣法語圖書。這些措施涵蓋對外出版從創作、翻譯到傳播的各個環節,形成“一條龍”服務,為法語圖書對外出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就具體實施而言,法國對外圖書出版政策依托法國對外文化行動網絡展開,涉及所有對外文化交流機構和組織。目前,法國是世界上對外文化傳播渠道最為完善的國家。2010年7月27日,法國通過《國家對外行動法》,對法國的對外行動主體進行整理和重組,形成更加符合時代需求的對外行動網絡。此次整改后,法國對外文化行動網絡由外交部統領,由法國海外領使館下設的154個文化行動合作處(Service de coopération et d’action culturelle)和98個法國文化中心(Institut fran?ais)組成,輔以具有協會組織性質的800多家法語聯盟(Alliance fran?aise)和12個運營機構(opérateurs)[9],共同推行法國文化外交戰略,推廣法國語言與文化,吸引外國學生到法國留學,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交流和對話,推進文化數字化工程建設,推廣法國旅游業,加強與目標國地方政府和民間社會的合作。如此龐大和完善的對外文化行動網絡為法國對外圖書出版鋪平了道路。下文將以外交部和文化部為例,具體闡述法國的對外圖書出版政策。

2.1 外交部

2.1.1 組織機構

外交部是法國文化外交戰略的組織者和決策者,是法國對外文化傳播的核心機構,下設國際合作與發展總司(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 coopération internationale et du développement),負責與其他政府部門和國際組織合作,制定和實施法國在全球治理、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影響外交等國際問題上的各項政策,監督和引導國家對外行動運營機構的行動,對TV5Monde、France Médias Monde等對外傳播媒體實行監管,統籌協調外交部的各項對外文化行動。

國際合作與發展總司制定的涉及文化領域的政策由法國海外領使館下設的文化行動合作處和法國文化中心負責具體實施。目前,163個法國海外領使館中已有154個設立了文化行動合作處,負責在所在國家和地區執行法國文化外交戰略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文化行動合作處下設圖書辦公室(Bureau du Livre),聯通法國出版界和海外圖書市場,為對外出版目標國的出版社、書店、譯者提供咨詢服務和資金支持,確保法國出版商和作者參加國際書展、讀書節、出版業研討會等與圖書有關的國際活動。法國文化中心是法國對外文化傳播的“新人”,依據2010年7月27日通過的《國家對外行動法》成立,是一個由法國外交部和文化部共同管理的對外文化行動公共機構。目前,法國文化中心在世界各地擁有98個分支機構,主要負責促進國際藝術交流,分享法國的技術創新,傳播法國電影和視聽文化遺產,支持南方國家的文化發展,鼓勵法語傳播與學習,組織“文化季”“文化年”“文化節”,提高創作者的國際流動性,協調和促進法國地方政府的對外文化行動,為法國文化傳播系統的工作人員提供職業培訓。

2.1.2 主要措施

出版業是法國文化產業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海外市場占法國出版業年營業額的20.1%。法語僅次于英語,是世界第二大被翻譯語言,以2016年為例,共計14087部法語圖書被譯成其他語言并出版[10]。鑒于此,法國外交部在對外文化行動中積極推廣法語圖書,鼓勵法國或其他法語國家和地區的出版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積極應對和參與國際圖書市場的激烈競爭,資助法語圖書外譯,提高法語圖書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外交部促進法語圖書對外出版的措施主要包括作者資助、圖書外譯、譯者培訓和圖書改編。

第一,資助和推介法語圖書作者。作者是傳播法國思想和文化的主要載體,法國外交部支持法語圖書作者走出國門,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法國作家的作品被外譯且出版須赴海外宣傳推廣,或者法國作家與國外作家合作創作須赴國外暫住,均可以向法國文化中心申請資助,具體項目包括見表1。

第二,推動法語圖書外譯。早在1990年,法國外交部就設立了“出版資助計劃”(Programme d’aide à la publication),旨在與國外出版商建立合作關系,在不違背目標國出版政策的前提下提高法國作者在海外的知名度,主要內容包括向外國出版商和譯者推介法語圖書,解決被選中翻譯的圖書版權問題,并承擔譯著出版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費用。“出版資助計劃”均以對象國與法國文化交流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命名,如針對俄羅斯的“普希金出版資助計劃”、中國的“傅雷出版資助計劃”、印度的“泰戈爾出版資助計劃”、埃及的“塔哈·侯賽因出版資助計劃”等。自設立至今,該項目已在世界80個國家資助翻譯了近2萬種法語圖書[11]。

如果國外出版商有意翻譯或直接引進在法國出版的法語圖書,法國文化中心可以協助國外出版商取得法國出版的法語圖書原版版權或外譯版權,在版權轉讓方面予以資助。該項目也為非洲、加勒比海、印度洋地區的法語國家提供資助,使其能夠引進法國出版的法語原版圖書并以符合當地市場行情的價格重新出版。

第三,培訓高水平法語譯者。鑒于目前英語在國際上的強勢地位和普及程度,世界上高水平法語譯者的數量并不樂觀。為此,自2010年起,法國文化中心資助阿爾勒國際文學翻譯學院(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s traducteurs littéraires à Arles)開展“譯者作坊”項目,由經驗豐富的譯者在10周時間內集中培訓6名青年譯者,其中3名為法國譯者,另外3名是外國譯者。根據各自的翻譯目標語,6名譯者兩兩結對,互相交流與切磋。該項目旨在培養新一代高水平法語譯者,推動法語圖書外譯和對外出版。

第四,鼓勵法語圖書改編為影視作品。法國文化中心為法國出版商和國際影視制作公司牽線搭橋,力爭把更多的法語出版物搬上熒屏,具體項目見表4。

2.2 文化部

2.2.1 組織機構

相較于外交部,法國文化部成立時間較晚,直到第五共和國成立后才成為中央政府的常設部門,直至今日尚不足60年歷史,且一直以管理國內文化事務為主要任務,對外文化行動則一直由外交部主導。然而,隨著文化全球化的推進、法國公共政策的改革和部際合作的深入,文化部的身影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對外文化行動中,已然成為法國文化外交戰略的參與者和實施者之一。

1959年法國成立文化事務部時,時任部長、著名作家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親筆為該部題寫了應該肩負的使命:“使人類的,首先是法國的主要成就,讓盡可能多的法國人受益,確保我們(法國)的文化財富具有最廣泛的支持者,對藝術作品的創造和豐富創造藝術的精神都應給予有力支持。”簡言之,文化部應大力促進文化的普及、推廣和創新。因此,對外文化行動并非是外交部的特權,文化部自成立之初就已將法國文化推廣納入自己的職能范疇。具體到圖書領域,文化部同樣致力于法語圖書對外出版工作,主要通過其下設的圖書閱覽處(Service du Livre et de la Lecture)和國家圖書中心(Centre national du Livre)兩個機構實施。

圖書閱覽處負責制定、協調和評估文化部在圖書和閱讀領域的政策,保持圖書業、書店、出版業領域不同行為主體的均衡發展,關注與圖書創作、出版、傳播和推廣有關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問題。圖書閱覽處設有圖書文化基金,為法語圖書出口提供交通補助,尤其是空運補助;大學教材出版資助項目,主要面向非發達法語國家和地區;法語圖書外譯資助項目,為外國譯者提供旅法獎學金。

國家圖書中心是隸屬法國文化部的一個公共行政機構,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的國家文學基金會(Caisse nationale des lettres),1993年演變為現在的國家圖書中心,內設1個董事會和18個由作家、學者、研究人員、翻譯家、評論家、出版商、書商組成的委員會。董事會主席由法國總統根據文化部部長的建議任命,委員會成員每年三次開會討論收到的申請并就資助發放發表意見。國家圖書中心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兩項財政稅收:一是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出版業營業額,二是對復印機征收的稅收。以2015年為例,國家圖書中心的收入是4.25億歐元,為其開展各項圖書扶持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財力保障[12]。國家圖書中心對圖書領域的扶持涵蓋圖書產業鏈的所有環節,涉及作者、出版商、書店、圖書館、圖書活動組織者等。其資助分為直接資助和間接資助兩種形式,前者針對作者和出版商,后者面向書店、圖書館等圖書推廣者。

2.2.2 主要措施

在對外圖書出版方面,文化部致力于推動法語圖書外譯,加強與國外的文化交流,加大法語圖書海外推廣力度,提高國外圖書館、書店、文化機構引進和翻譯法語圖書的數量和質量。

第一,扶持譯者。文化部為外國譯者旅居法國從事法語圖書翻譯提供獎學金。以國家圖書中心的資助為例,2016年,共有42名外國譯者獲得獎學金,金額總計154000歐元[13]。譯者獎學金有利于發展和構建法語圖書翻譯人才隊伍,提高法語圖書外譯質量,促進法語圖書對外出版,尤其是流通難度較大的文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類圖書的對外翻譯和出版。另外,自2016年起,國家圖書中心的譯者獎學金項目也面向譯著數字出版的譯者,進一步擴大了該項目的受益面,更加有利于法語圖書外譯和對外出版。此外,2012年,國家圖書中心創建了文學翻譯學校,為青年譯者提供專業培訓,以多語言工作坊為模式,邀請著名專業譯者為學員傳授專業知識和翻譯技能,有利于培養高質量的法語圖書翻譯人才。

第二,扶持出版商。國家圖書中心為從事法語圖書外譯和出版的法國出版商提供財政補貼,使具有代表性的文學類或科學類法語圖書能夠得到高質量翻譯并以紙質或數字形式出版。2016年,共計補貼251部外譯圖書,金額總計692061歐元[14]。 2017年,第69屆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法國應邀成為本屆書展的嘉賓國,這是法國時隔28年之后再次獲得此榮譽。為表慶祝并借此機會展示法國出版業和法語圖書,國家圖書中心鼓勵國內出版社將近幾年的法語新作翻譯成德語出版,并將翻譯補貼比例提高到70%。由此可見國家圖書中心對法語圖書外譯的重視程度之高。此外,文化部還借助民間社會的一些專業圖書推廣機構扶持法語圖書海外推廣,如法國國際出版署(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édition fran?aise)和法國國家出版中心(Centrale de l’édition)。這是兩個行業性協會組織,前者主要負責促進法國出版商參加國際書展,開展圖書市場調查,培訓國外出版業專業人員,與文化部合作促進法語圖書版權海外轉讓;后者主要為法語圖書出口提供運輸和保險服務,并管理文化部下撥的海外法語書店資助款項。

第三,扶持海外法語書店。為擴大法語圖書海外銷售渠道,2010年,國家圖書中心設立了“示范性海外法語書店”(Librairie francophone de référence),為海外法語書店的創建、采購和銷售法語圖書提供補貼。2016年,共計65家海外書店獲得資助,金額總計165185歐元[15]。同年,國家圖書中心還與法國國家出版中心(Centrale de l’édition)合作,設立了海外法語書店轉讓和接收基金,為接收并重新經營海外法語書店者提供無息貸款,幫助其維持書店的經營。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法語圖書在海外實體書店的銷售情況,有利于維持法語圖書海外實體銷售和推廣網絡。

2.3 法國對外圖書出版政策的特點

第一,外交部主導、多方參與。對外出版是法國文化外交戰略框架下的一個具體行動領域,外交部是行動主體,通過其對外文化行動網絡展開具體行動。同時,對外出版是法國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國內文化事務的文化部也參與其中,通過提供各類資助直接或間接地扶持法國對外圖書出版。除了政府機構,諸如法國國際出版署、法國國家出版中心等法語圖書出口和推廣領域的民間協會組織也積極參與法國圖書對外出版,與政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促進法語圖書外譯、出口和出版。

第二,政策系統化、機制多樣化。法國對外圖書出版政策的參與主體雖多,卻并不凌亂,行動宗旨遵循國家的文化外交戰略目標,以促進國際出版業多樣化發展、維護國家文化利益、提升法國文化軟實力為使命,在外交部主導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行動。同時,對外圖書出版各參與主體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多樣化的扶持機制,通過補貼資助、專業培訓、出口轉讓、展銷推廣等多種形式,形成覆蓋創作、翻譯、出版、推廣等各環節的對外圖書出版政策。

第三,平臺多、渠道廣。對外圖書出版以外籍讀者為受眾,須了解和掌握目標國家的民俗風情、讀者喜好、出版業現狀、圖書市場動態等情況,進而制定和采取有的放矢的政策和措施。一方面,法國對外圖書出版政策擁有外交部完善的對外文化行動網絡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由文化行動合作處、法國文化中心、法語聯盟及其他部門構成的錯綜復雜的對外文化推廣系統,為法國出版商獲取信息和制定決策提供廣泛的平臺和渠道;另一方面,也是對外圖書出版政策的“一線”實施者。

法語是僅次于英語的第二大被翻譯語言,法語圖書對外出版和出口量在法國出版業中占據重要地位,這是法國對外圖書出版政策的實施效果之一,對我國目前實施的出版“走出去”戰略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3 對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啟示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文化“走出去”戰略。文化“走出去”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外交的主要內容之一。文化“走出去”自然包含出版“走出去”,這是我國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外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目前,我國已經開展多項對外圖書出版計劃,包括: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上述項目取得了累累碩果。截至 2016 年底,“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已同71 個國家的 603 家出版機構簽訂資助協議 2676 項,涉及圖書 2973 種,文版 47 個[16]。“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已和 25 個國家的 61 家出版機構簽訂資助協議 101 項,涉及圖書 1062 種,文版 16 個[17]。截至2017年,“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累計資助國內外出版機構的 1323 個項目、涉及 44 個語種,共輸出55 個國家和地區[18]。“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項目”和“絲路書香工程重點翻譯資助項目”遴選的圖書目前也在緊鑼密鼓地翻譯和出版中。在這些項目的帶動下,一大批中國優秀作家和作品被推介到國外,受到外國讀者的熱烈歡迎,中國聲音和中國故事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中國,感受中華傳統和現代文化的魅力。

取得成果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中國出版“走出去”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首先,隨著文化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文化交流變得更加密切和頻繁,對外出版是一項跨文化傳播活動,必須考慮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換位思考,靈活應變,才能做出符合目標文化群體需求的產品,在激烈的國際文化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然而,“中國當前的對外傳播缺少對目標對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這些差異不僅涉及制度規范層面,而且更多地涉及文化觀念體系”[19]。因此,中國出版“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加強與國外出版界的溝通和交流,熟悉當地與出版發行有關的法律法規,做好前期市場調研,充分了解目標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習俗與閱讀習慣。

其次,中國圖書對外出版目前是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的格局,對外圖書翻譯出版項目主要針對國家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批準的具有出版資質的出版集團和出版社,民營出版機構和文化機構大都無權申報,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外出版行為主體的多樣化發展。在中國出版“走出去”戰略實施初期,采取這樣的措施有其合理考量。但是,隨著國內文化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和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的推進,勢必會有更多出版主體參與和從事對外圖書出版。事實上,就法國經驗來看,民間機構和政府機構合作更加有利于對外圖書出版和推廣。因此,我們應根據國家發展和市場需求審時度勢地調整對外圖書出版的各項政策和措施,以更加靈活的策略促進中國出版“走出去”。

最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傳媒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傳統紙質傳媒帶來重大挑戰,也是中國出版“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我國目前開展的各項對外圖書翻譯出版項目均以紙質圖書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外圖書出版和推廣的渠道,不利于搶占國際出版市場份額。在數字化出版逐漸成為主流的趨勢下,中國出版“走出去”應適時調整對策,與信息通訊技術領域的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數字出版平臺,利用電腦、手機等多媒體終端拓寬對外出版路徑和渠道。

注 釋

[1]李智. 文化外交:一種傳播學的解讀[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

[2]范勇鵬. 論文化外交[J]. 國際安全研究,2013(3):22

[3]吳曉春. 文化外交:內涵、發展與作用[J]. 長沙大學學報,2012(3):42

[4]彭姝祎. 法國對外文化活動及其啟示[J].對外傳播,2010(8):17

[5]戴高樂. 希望回憶錄第一卷“復興”(1958—1962)[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174

[6]陳世華,韓翠麗. 對外出版與國家形象傳播[J]. 編輯之友,2012(9):79

[7][8]陸本瑞. 外國出版概況[M]. 沈陽:遼海出版社,2002:103

[9]Loi n°2010-873 du juillet 2010 relative à l’action extérieure de l’Etat [EB/OL].[2010-07-28]. https://www.legifrance.gouv.fr/eli/loi/2010/7/27/MAEX0912977L/jo/texte

[10][12][13][14][15]Centre national du livre. Bilan des aides 2016[EB/OL]. [2016-10-30]. http://www.centrenationaldulivre.fr/fichier/p_ressource/13672/ressource_fichier_fr_bilan.des.aides.du.cnl.2016.pdf

[11]Programme d’aide à la publication [EB/OL]. [2016-10-30]. http://www.institutfrancais.com/fr/actualites/programmes-daide-la-publication

[16][17]姜珊,胡婕. 不忘初心,連通中國與世界:“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項目十年進展情況介紹[J]. 出版參考,2017(8):18-19

[18]房毅,呂健泳. “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情況綜述(2013—2017)[J]. 出版參考,2017(8):14

[19]張昆. 正視文化差異,增強對外傳播的有效性[J].新聞記者,2013(9):49

法國社會與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美國俚語 社會文化特征 文化多元性

美國俚語是一種非標準語言,這也是語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美國俚語的運用愈加廣泛,它作為美國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具備極為濃厚的社會文化特征。針對此研究和探討,有助于通過這一語言橋梁更好地去了解美國社會文化的內涵。

一、美國俚語的基本界定

在語言文化體系中,俚語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語言形式,不同于不規范用語,它是一門非正式的口語表達語言形式。傳統意義上的俚語介于標準語言和口頭語言之間,隸屬于詞匯語言中極為不穩定的組成部分。在美國語言文化中,美國俚語隸屬于非標準英語范疇,是針對標準語言的有力補充。俚語形式不僅體現在口語表達層面的語音、重讀和語調之上,同時更是豐富的詞匯和語義的演繹和表現。美國俚語的形態表現極為多樣化,包括單音節詞、首字母縮略詞、詞素重疊、借詞、新造詞、逆構詞、截斷詞、詞尾縮略詞等多種表現形式,具備極為濃厚的生活化運用特征,獨具風格,同時極具新穎感和時髦感。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美國俚語已不再是難登大雅之堂之詞,它們在當代美國日常生活之中都承擔著重要的交流功能作用,在新聞電視廣播和文學作用中都有著較為廣泛的運用。實質上,任何語言形式的出現和運用都與其當前社會文化背景有著緊密聯系。美國俚語與美國社會的聯系極為密切,甚至可以說已滲透到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探討美國俚語中的社會文化特征具備極為重要的現實應用價值和意義。

二、美國俚語中的社會文化特征

1.體現說話者的身份,強化群體認同感。實質上,語言的使用并不是一個割裂的獨立過程,這屬于社會行為的重要內容。美國俚語作為語言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這也隸屬于社會行為的范疇之中。在美國俚語中,其社會文化特征主要體現在說話者的社會群體性之上,不同的社會群體在美國俚語的運用過程中也會使用差異化的語言內容,用以更好地表明說話者的身份及社會地位,從側面強化社會群體的集體認同感。在美國俚語中,如果說話者是學生身份,那么在俚語使用過程中會更具生活化氣息,例如fender-bender(一件小事

情);flunk sb.(給某人打一個不及格的分數);brutal(非常棒)等俚語詞匯,這些詞語在學生群體中的運用十分廣泛,同時對于說話者而言也是充分自然和恰當。對于其他社會群體而言,也會有自身語言體系中的俚語詞匯,例如藝術家群體,爵士樂成員也可使用Gabriel(喇叭手)這一類專用俚語詞匯,在直接表明說話者身份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加強集體認同感,集中體現相應的文化特征,給人以極強的身份認同感。

2.體現幽默化的態度和情感。在美國文化體系中,幽默感是極為顯著的文化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也成為了美國人國民個性的重要體現。在美國俚語的實際運用之中,也體現了美國社會價值觀及人們的態度情感。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承受著較大的生活壓力,這也容易引發心理層面的焦慮、自卑以及抑郁等情緒。美國俚語的靈活運用能促使人們擺脫標準語言體系的約束,在語言交流這一社會行為中宣泄自身的情感,傳達自己的態度,以更為幽默和輕松的俚語表達方式緩解消極的心理情緒。例如在對待死亡等沉重話題時,美國俚語用看似輕松的詞匯“the narrow house”緩解了壓抑的情緒、再例如在美國社會日常生活之中,美國俚語也會充分運用發音和音節等要素讓語言表達顯得更加充滿趣味性。在指代優秀的人或事的時候可以the bee’s knees這一俚語形式表達,在指代喜歡看熱鬧的人這一群體時,也會充分發揮語言的幽默特性,應用rubberneck這一俚語來表達,以“橡皮擦的脖子不停轉動到處看”來生動描述,從而讓語言表達更加詼諧有趣。

3.體現美國及其民族的文化多元性。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移民組合而成的社會,各個民族的移民在文化上相互借鑒和滲透,但同時也保留著自身的的獨立性,因此美國文化極具多元化特征。在美國俚語的運用過程中,文化多元性也體現得極為充分。例如意指“漢堡或牛肉餅”的美國俚語burger一詞是來源于德語體系;而表示“迅速地”意義的pronto則來源于西班牙語體系。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為美國本土化俚語的產生帶來了充滿生命力的文化土壤,外來語和俚語不斷增加充分體現了美國社會文化多樣性的特征。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美國俚語的語言體系也得到了拓展。美國俚語作為美國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產物,集中體現了美國社會的文化特征。針對其進行相應的深入探討,有助于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美國社會文化,有效形成跨文化教育的意識及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素真.美國俚語的語言特征及社會功能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4:21-22+27.

[2]楊莉.《老友記》中的美國俚語及其語言文化特征[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08:157-158.

[3]秦毅之.美國俚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10:113-114.

[4]劉沁.美國俚語的語言特點和社會功能及學習策略[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4,04:144-147+156.

[5]成洶涌.社會語言學視角下的美國現代俚語特征新探[J].外語學刊,2015,03:66-69.

作者簡介:王艷(1979.11-),女,漢族,重慶人,講師,學士,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教學。

法國社會與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不斷增加,企業文化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系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本文通過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企業文化的兩種類型——宗族型和靈活型對企業社會責任四個維度的影響。研究得出,宗族型企業文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各維度均存在正相關關系,而靈活型企業文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三個維度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對企業對債權人、股東和管理者責任的維度不存在正相關關系。本文研究對如何塑造企業文化從而更好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具有一定的實踐啟示。

關鍵詞:宗族型文化 靈活型文化 企業社會責任

自20世紀30年代,隨著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不斷關注,學者們開始系統、深入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盡管以往學者已經注意到文化或價值觀對企業社會責任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并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探討和嘗試性實踐分析,但是研究的焦點大多是企業家文化背景差異對企業社會責任定位的影響(Orpan,1987;Burton et al.,2000)。Barney(1986)、Husted(2003)曾指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并非只是企業家個人的行為,這個是企業家社會責任,而非企業社會責任。只有當整個企業從價值觀和文化角度接受并認可社會責任,企業才能夠在日常的管理中表現出持久的企業責任行為,企業才算真正樹立了社會責任觀。相關研究對企業文化如何作用于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仍不夠,此外,企業組織差異性在企業文化影響企業社會責任過程中的作用仍不甚明了。因此,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角度分析企業文化在企業社會責任中起到的作用,并通過分析企業文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機理,總結企業社會責任構建模式。本文主要從企業文化的四種類型著手,采用案例研究法來分析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的關系,并得出相應的結論。本文將企業文化劃分為宗族型的企業文化與靈活型的企業文化,并將企業社會責任劃分為企業對雇員的責任、企業對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企業對管理者和股東的責任。

1 宗族型企業文化與企業社會責任關系

杭州DY科技有限公司是較為典型的宗族型企業文化類型,其創業者J先生早年曾留學日本,并在日本知名企業工作五年,回國后與親朋共同成立了DY科技有限公司,在企業內部,與J先生有血緣關系或有較好的朋友關系的員工占到了60%,大部分其它員工也是通過員工之間的介紹加入該公司任職。公司內部有著較為統一的價值觀,并認同公司的發展目標,人與人之間較為友好團結,組織中互助的氛圍較為濃厚。

在整個企業里,總經理十分強調的是團隊精神、員工的參與感以及組織對員工的關懷,獎勵的形式也主要為對團隊的獎勵,而非對個人的獎勵,處罰也是對整個團隊進行處罰,而非對個人的處罰,因此團隊內部形成了較強的凝聚力和責任感。一個團隊就類似于一個小型的家庭組織,在組織內部,領導者充當的是長輩、導師、家長的角色,不是以制度和規范去約束員工,而是像培養孩子一般的關注員工的長期發展和自我提升,給員工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并賦予員工較大的自主權,強調員工的參與、貢獻和對組織的忠誠。

這與該企業的創業者早期留學日本并長期就職于日企有一定的關系,因為較為典型的宗族型文化便是20世紀70年代日本的公司。此外,由于企業內部大都是具有裙帶關系的員工,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的文化,往往十分強調團隊的合作和員工的自我管理,組織成員能夠將自身的價值觀與企業的價值觀深度的結合在一起,并影響著企業的行為。Zammuto和Krakpwer(1991)的研究指出宗族型文化往往與分權、信任、高漲的士氣、對領導的高度滿意、組織成員的平等等因素結合在一起。

命題1a:宗族型文化企業與企業的員工社會責任存在正相關關系

杭州DY公司對員工的管理模式也被其供應商和顧客津津樂道,同時DY公司也對員工提出了對產品生產以及供應商關系處理的嚴格的要求,在公司內部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所有員工待人處事的原則。

如在一次供貨過程中,公司一基層檢查出貨產品質量的員工在檢驗一箱產品時發現其中有一個產品的質量存在問題,盡管這并不能證明整箱產品的質量均存在異樣,但這位員工在當時無法及時聯系到上級領導的情況下,毅然越權將這箱本該出貨的產品扣了下來,給公司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事后,當總經理知道這個事情后,雖然出于員工的越權行為對員工進行了組織上的處罰,但是總經理個人卻獎勵了該員工一筆不少的獎金,并指出這是一個企業該有的責任,也是一個企業欣賞的員工。

從該案例中可以看到,企業文化的價值觀以及企業最高管理者所塑造的理念會直接影響到員工,并通過員工的行為反應到企業對顧客、供應商以及其它外部利益相關者上,同時,這些反應還會通過一定的途徑在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傳遞。所以可以看出,員工是介于企業和顧客、供應商以及其它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重要信息表達載體。在宗族型企業文化的影響下,員工能夠自覺地將從企業文化中學到的企業價值觀及經營哲學運用于各種不同的情形和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也就是說,在宗族型企業文化的企業里,企業文化能夠鼓勵并強化組織成員做出有助于改善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的行為,從而滿足顧客、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各方面的需求。

命題1b:宗族型文化企業與企業對消費者、供應商等外部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存在正相關的關系

在宗族型企業文化的企業里,員工所表現出來的對倫理和慈善的關注也較為明顯,員工會自愿參與環境保護、社會捐贈、社區及城市建設等方面上來。杭州DY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5月發生的汶川地震中企業捐款200萬元,企業內部員工自發捐款總額達到50萬元,作為小企業來說數額已經十分巨大。

命題1c:宗族型文化企業與企業對社會、社區的責任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從DY公司成立至今,企業的盈利和績效一直呈直線上漲的趨勢,管理者、股東、債權人對企業的發展也十分看好,且對企業的滿意度也十分高??梢园l現,企業擁有該類型的文化可以有效的促進員工形成強大的利潤創造力,這種利潤創造率反過來又進一步刺激企業生產率和組織員工士氣的提高,從而改善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企業對員工承擔應有的責任,關注員工的發展,員工在企業文化的影響下積極處理企業與供應商、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同時,企業與企業員工對于慈善責任有著相一致的觀點,愿意一起為改善企業的社會責任績效努力,從而幫助企業贏得較好的社會形象和大眾聲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合作和發展的機會。這些元素會形成一個循環,從而不斷提升企業的利潤,而對于管理者、債權人、投資人來說,最大的保障莫過于企業利潤的提升,因此,可以發現,宗族型文化與企業對管理者、債權人、股東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命題1d:宗族型文化企業與企業對管理者、債權人、股東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結論1:宗族型文化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存在正相關關系。

2 靈活型企業文化與企業社會責任關系

杭州DS科技有限公司的創業者早期一直在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合作,并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2010年,Z先生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帶著這個研發團隊集體離職,創辦了杭州HW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時代里科技的快速發展使IT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DS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抓到了這一點,憑借著強大的研發團隊和管理者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杭州IT領域占得了一席之地。Z總經理指出,“追求變化,追求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并以此為我公司運營和發展的準則”,可以發現杭州HW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個較為典型的靈活型企業文化的企業。

在靈活型文化的企業內部,十分強調的是把握外部市場的機會和競爭,因此員工所面臨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大,因為員工需要時刻關注競爭企業以及企業生存環境的變化,并及時將這些變化匯總成相應的信息供管理者進行決策,但是靈活型文化的往往也深知這一點,絕大多數的企業都以此設計了符合員工發展需求的激勵方案。杭州HW科技有限公司Z總經理指出,像我們這一類型的企業,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還是產品,而IT產品的靈魂在于研發者,所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便是人才,所以我們十分關注員工的培養和發展,并設計與崗位相匹配的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企業內部也十分重視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員工之間的充分交流和資源的分享,為員工創造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此外,對研發人員和市場人員進行合理的待遇設計以及在新產品成功推向市場后予以必要的獎勵,都是靈活型文化的企業所擅長的。

杭州DS科技有限公司還設立了一套培訓學習機制,對于有意愿的員工,由公司承擔學費進行再深造,HR經理表示,平均每年會有五十名左右的員工自愿進行再深造,公司現在的碩士及以上人員的比例近乎達到了40%,這個措施實施后,員工的滿意度提高了,公司的競爭力也相應提升了。

命題2a:靈活型文化企業與企業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存在正相關關系

在IT領域,消費者十分關注新產品的研發,因為信息技術更新的十分快,而且變革者往往很快就能占領市場,所以能夠研發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的企業往往能夠走在市場的前列。所以對于靈活型文化組織來說,組織的變革使組織產生了持續的創新力和適應性,這種創新力和適應性主要就體現在新產品的開發和服務上,這種類型的組織認為是創新帶來了企業的持續競爭力和利潤源,組織的重點便應該是突破陳舊,打造一種適應于市場的靈活的運營機制。其實對于企業持續保持創新以及研發新產品是否屬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行為,學者們一直保有爭議,國外的學者普遍認為這種行為屬于企業正常的市場行為,是企業處于自身的盈利并開展的一種企業活動。但是在國內來說,筆者覺得這種行為可以而且應該視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行為的一種。在最新的浙江省經信委頒發的《關于促進浙江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行為的相關建議》文件中,明確指出應將企業提升創新能力作為接下來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鼓勵企業研發新產品、申請專利、滿足市場的新需求。在現階段我省經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型的過程中,傳統的制造業企業和信息技術企業在企業內部推行研發為主、制造為輔的管理制度,應該可以視為該企業在貫徹落實浙江省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產業發展、企業創新相關政策及精神,是符合我省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的,而且這些企業在推行這一行為時,可能會面臨利潤減少、企業風險增大等問題,因此本研究認為,企業的研發行為、企業的新產品開發行為,屬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是企業在履行社會創新發展的責任的一種表現。

命題2b:靈活型文化企業與企業對社會、社區、政府的責任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而對于供應商、顧客、銷售商來說,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特別是IT市場,顧客的需求往往在不斷的變化。一些知名的IT企業管理者說,是消費者的需求促進了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真正履行顧客責任的企業便是那種能夠時刻關注顧客需求并根據顧客需求不斷研發新產品的企業,靈活型文化的企業便是這樣一種類型的企業。

杭州DS科技有限公司在內部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客戶部,這個客戶部主要承擔兩個職能,一個是市場調研,另一個是上下游維護。整個團隊一共有24人,其中市場調研有8人,這八個員工幾乎整天奔波于各個數碼城和博覽會之間,觀察市場的新走向和顧客的新需求,還有16個人主要負責維護供應商和銷售商的關系,并處理好產品銷售的后續維護??蛻舨靠偙OL女士指出,“企業研發新產品必須依賴供應商和銷售商,你需要靠供應商保證你產品原材料的供給,你需要靠銷售商把新產品在市場上加以推廣,所以公司一直也十分注重這一塊內容。靈活的企業文化讓我們具備了持續的創新力,但這種創新力也需要立足于良好的供應商和銷售商關系基礎”。

命題2c:靈活型文化企業與企業對消費者、供應商和銷售商責任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對于靈活型文化的企業來說,債權人和股東往往態度并不十分明確,這與債權人和股東的風險偏好性有關。杭州DS公司Z總經理指出,“我們之前一直也在尋找投資者,并不是十分順利,因為我們這樣跟著市場走的企業往往前景很難說,可能你因為研發出來一個新的適合市場的產品,你的企業一下子就起來;但是,你也有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什么好的研發產品,然后大量的研發投入可能會把你企業拖垮”。對于靈活型文化的企業來說,它們往往無法滿足大部分投資者、股東和債權人的要求,因為絕大多數的資者、股東和債權人希望企業能有個比較穩定的發展,他們較為排斥企業因為研發一個全新的產品而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這樣對他們來說也會是個未知數。

命題2d:靈活型文化企業與企業對債權人、股東和管理者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結論2:宗族型文化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部分(除對債權人、股東和管理者外)存在正相關關系。

3 結論

從案例研究的結果來看,本文的研究結論得出宗族型企業文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各維度均存在正相關關系,而靈活型企業文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三個維度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對企業對債權人、股東和管理者責任的維度不存在正相關關系。當然這些命題的提出還有待于實證研究的進一步檢驗,此外,這些結論是否可以適用到所有類型的組織,也有待于學者通過對更多類型企業樣本的研究加以證實。無論如何,本文的研究結論對深入理解企業文化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關系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啟示,對管理者更好地構建企業文化從而來最優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戰略也有著重要的實踐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民營企業文化建設[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5):66-71.

[2]王興.論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J].企業技術開發,2009(10).

[3]企業高管價值觀、組織文化與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基于高階理論的分析[D].浙江:浙江大學,2011.

[4]Husted,B.W.Governance Choices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 Contribute,Collaborate or Internalize?[J].Long Rang Planning,2003(36):95-122.

[5]Carroll,A.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 979,4(4):500-517.

法國社會與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闡述了高職院校開展禮儀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分析了高職生禮儀文化教育的現狀與特征,進而提出了開辟禮儀文化融入高職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路徑,如禮儀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主渠道、融入校園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以提高學生的禮儀道德涵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禮儀文化 高職生 核心價值觀

[作者簡介]孫偉(1976- ),男,江蘇睢寧人,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江蘇 徐州 221116)

[課題項目]本文系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2016年度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指引下職業院校禮儀文化教育的應用性研究”(課題編號:WH1352016ZD08)、2015年度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社科基金預研課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用研究”(項目編號:JYSKJJ-15-1)和2015年度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重點課題“高職院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RS2015-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禮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兼具禮義與禮儀兩個層面的價值教化功能,既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活水”,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感知、可觸摸、可參與的生活化路徑。高職院校在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禮儀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地促進高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高職院校開展禮儀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1.開展禮儀文化教育是構建高職院校和諧校園的內在要求。高職院校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必須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禮儀文化,核心靈魂在“禮”,外在表現為“儀”,最終歸宿為“和”?!肮糯Y儀文明的精神實質,就是人對于他人、對于事業的愛和敬的道德感情,以及它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形式規范?!雹龠@種思想體系和行為模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外在形式上有了新的變化,但其本質仍是以建立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和諧關系為目標的行為規范?!昂椭C是傳統禮儀的根本精神和最高訴求。禮儀的應用要致力于追求和諧,但若沒有禮儀的調節,和諧也是不可能真正實現的?!雹诖罅ν诰騻鹘y禮儀文化的現代意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價值理念相銜接,對于規范和引導高職院校的和諧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諧的校園環境氛圍有利于高職生自覺地加強禮儀文化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質、人際溝通能力和綜合素質。

2.開展禮儀文化教育是高職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練表達,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價值觀念的超越性,其在理解認識層面具有一定的難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要著眼于最終實現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科學體系其落腳點與立足點最終在個人。高職生是高職院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體,教師應從培養高職生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做起。禮儀文化內涵豐富,其所富含的精神追求、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使得禮儀文化成為一種優良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和高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抓手。同時,高職生服務于工礦企業、社區等社會最基層的就業層面,有利于把禮儀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廣大公民中廣泛傳播,這對于凝聚民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3.開展禮儀文化教育是提高高職生禮儀道德涵養的緊迫任務。禮儀作為道德的外在體現,既適用于大德,也適用于個人之德??鬃诱f:“不學禮,無以立?!庇纱丝梢?,個人“立其德”也需要學禮。目前,我國高職生的禮儀狀況不容樂觀,尤其在生活禮儀、文明禮儀、交往禮儀等方面有放任自流的現象,主要表現在:第一,在日常交往中,部分高職生語言粗俗且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禮讓;第二,部分高職生把教師視為路人,沒有禮貌,甚至把上課遲到、食堂插隊、穿拖鞋進教室、大聲喧嘩、隨手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視為“瀟灑”。這些行為集中反映了高職生在個人道德修養上的不足,高職院校應抓好高職生的明禮修身基礎工作,提高學生的禮儀道德涵養。

二、高職生禮儀文化教育現狀的特征分析

禮儀文化教育是增進高職生習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善良人格、提升綜合素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高職生的禮儀文化教育呈現邊緣化、失重化和分裂化特征,急需高職院校更新思想觀念,加強頂層設計,把禮儀文化納入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工程。

1.高職生禮儀文化教育呈現邊緣化特征。從高職院校層面對禮儀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來看,禮儀文化教育已逐漸被簡化、弱化和異化。一些蘊含道德傳統和育人修身價值的人文類活動,如經典誦讀、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逐漸讓位于歌舞類、娛樂類文體活動。從高職生接受禮儀文化教育的現狀來看,他們追求簡單的生活方式,對古老的傳統禮儀持否定態度。以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為例,在網絡新媒體的沖擊下,呈現出文藝娛樂類社團偏多、傳統文化類社團偏少的失衡局面。究其原因在于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和高職生在觀念上存在認識誤區,認為文明禮儀教育是小學生的事情,以致禮儀文化教育逐漸被邊緣化。

2.高職生禮儀文化教育呈現失重化特征。從禮儀文化的功能劃分,可以分為與道德相結合的傳統禮儀文化和與職業相結合的現代禮儀文化兩大類。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注重高職生專業化的職業禮儀教育和求職面試禮儀培訓。高職生從實用功利的角度出發,更重視與求職相關的著裝禮儀、說話禮儀、職場禮儀等面試禮儀,與就業技能相關的現代文秘、航空服務、酒店管理等專業禮儀的學習,但對于誠敬謙讓、和眾修身、尊老愛幼、禮賓敬客等精神實質和做人規則等傳統禮儀文化則不夠重視,以致出現禮儀文化教育的失重、失衡現象。

3.高職生禮儀文化教育呈現分裂化特征。禮儀文化自古強調“克己復禮”,把對自身的約束作為崇德達仁的方法起點?!爸v究禮儀是人生境界、道德修養提升的至關重要的表現和標志,只有主動用傳統禮儀來嚴格規范自己、約束自己,才能真正把自己修煉成謙謙君子、有德君子?!雹鄹呗毶邮苓^多年的禮儀規范、文明禮貌教育,對禮儀文化有著基本的道德認知,內心具有成為“謙謙君子”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但因自律性、自控性不強,往往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的一言一行中,產生思想認知與實際行動的分裂,做出一些不文明行為,養成不良的禮儀文明習慣。這反映出高職生在明禮與修身層面存在脫節現象,尤其在無人關注、他律缺失的情況下,高職生更易縱容自己,失之于寬、失之于嚴。

三、禮儀文化融入高職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要在“融”字上做文章。禮儀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穩定、最系統、最具生命力的核心內容,已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為高職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生活場景和教育載體。

1.禮儀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主渠道。課堂教學是高職生系統掌握專業知識、夯實專業理論基礎的主渠道,也是其學習禮儀文化知識,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渠道?!按髮W教育的職責不僅是向社會輸出高技能的專業人才,更應為國家培養品德高尚、修養良好的‘全人’型人才。所謂全人,是指道德純備之人?!雹芨呗毥逃鳛楦叩冉逃闹匾M成部分,也應以培養“德才兼備”“德技雙修”的全人型人才為教育目標。要充分發揮高職課堂教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禮儀文化是一個良好的切入點,既有利于發掘傳統禮儀的精髓,又有利于弘揚現代文明風尚。

第一,要開設專門的禮儀文化通識課程。高職院校應在有限的課堂教學計劃中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議把禮儀教育資源形成必修通識課程,并面向全校大一學生開設此課程,以加強高職生素質教育,完善高職生人格。

第二,教師要做課堂禮儀的守護者,嚴格課堂起立禮儀,讓高職生從課堂禮儀開始培養儀式感,營造嚴謹活潑、秩序井然的課堂氛圍。身教重于言教,高職教師不僅要以過硬的學識站好三尺講臺,也要以自身得體的禮儀輻射整個課堂。教師要加強課堂文明管理,杜絕上課遲到、上課吃飯、上課響手機、上課睡覺等現象,向穿拖鞋進教室、交頭接耳講話、坐姿不正等行為說不,防止形成“破窗效應”,全面打造禮儀課堂。

2.禮儀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途徑。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科學理論體系落地生根的有效解碼器。與課堂主渠道相比,校園文化具有形式活潑新穎、參與面廣泛、寓教于樂等優勢,是禮儀文化融入高職生思想,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

第一,把禮儀文化融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有效彌補課堂教育教學時間和空間的不足。高職院校應加強頂層設計,把實踐培育和主動引導相結合,依托傳統民俗節日,打造學校的禮儀文化特色品牌。同時,各院(系)應依托自身專業特色,把禮儀文化更深層次地融入校企訂單班儀式、杰出校友報告會等,并不斷創新,進而形成校、院兩級禮儀文化品牌活動體系,讓更多的高職生浸潤在禮儀文化中。高職院校還要加強對傳統文化類學生社團的支持力度,通過優先審批、給予政策傾斜、配備社團指導教師、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等措施,促進大學生書法協會、大學生文學社、漢風禮儀社、大學生禮射協會等社團扎根于校園,充分發揮高職生的自我教育作用,不斷涵養其氣質,提高其綜合素質。

第二,營造濃厚的校園禮儀文化氛圍。一是高職院校應根據高職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規律和思想動態,積極開展禮儀風采大賽、文明禮儀辯論大賽、經典誦讀、專家禮儀實務講座等活動;二是依托主題班會和團課平臺,持續開展以“誠信、友善、文明、精神、夢想”為主題的禮儀文化教育,實施月月有禮儀、周周談禮儀的熏陶機制;三是針對高職教育“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特點,營造職業禮儀文化氛圍,養成規范操作的工作習慣;四是持續打造優美宜人、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使高職生自覺遠離不文明行為,形成人人守禮儀、用禮儀的文明風尚;五是在公寓區、教學區等角落布置反映古代尊師重教、尊老愛幼、謙讓有禮的建筑小品、獨立小景、故事插畫等。

第三,在校園網絡文化中,大力宣傳禮儀文化活動,普及禮儀文化常識,弘揚禮儀文化道德價值。高職院校要把網絡新媒體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以新媒體“兩微一端”移動傳播矩陣為引領,帶動各院(系)、部門的微平臺陣地,形成互聯互通、互傳互引的強大傳播合力,讓禮儀文化的正能量助力高職生的健康成長。高職院校要積極動員高職生參與共青團中央發起的“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注冊活動和共青團中央的“陽光跟帖”活動,成為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中的一員,主動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個人故事、微視頻等,營造風清氣朗、文明禮儀的網絡環境。

3.禮儀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第一,把禮節禮儀融入愛國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中。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前提。高職院校要以禮節禮儀為突破口,在常規的升旗儀式、開學典禮、畢業典禮、五四表彰等教育形式外,增加捐贈儀式、頒獎儀式、入場儀式和獻花儀式等,提高禮儀文化的教育效果。高職院校還要充分利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和國難日等政治性節日,清明、端午、中秋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計劃地組織高職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教育,激發其愛國情懷。

第二,以各種標識方式強化高職生的儀式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貫性、持續性,但也容易流于形式,弱化教育效果。因此,高職院校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儀式感?!巴ㄟ^儀式的路徑來傳播本身具有高度超越性的價值理念,能夠讓人們在神圣莊嚴的場域中建構起對這些理念的敬重感,最后將其上升為自己的價值理想和精神信仰。這無疑是推動價值觀入心的最高境界?!雹菀皇峭ㄟ^高職生統一穿著校服、佩戴?;?、傳唱校歌等方式營造莊嚴氛圍;二是通過儀式場所的環境營造、道具布置等強化學生受教育的獨特氛圍。

第三,加強高職院校教師的師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體現在師生間的每一次交流和溝通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專業教師、行政人員、教學教輔人員和后勤保障人員等都應自覺地加強師德教育,讓高職生在食堂就餐、圖書館借書、行政部門辦事的師生交往中,感受到教職員工優良的工作作風、君子風范和師長氣質。因此,高職院校應完善師德建設制度規范,持續開展師德建設活動,加強教職員工文明禮儀培訓工作,使之成為高職生明禮修身的榜樣。

[注釋]

①陳瑛.用禮儀的光輝溫暖城市[N].光明日報,2013-12-28.

②③張濤.傳承傳統從遵禮儀開始[N].光明日報,2013-12-28.

④曹繼軍,顏維琦.大學該如何教禮儀[N].光明日報,2014-02-10.

⑤楊巧.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儀式建構[J].教學與研究,2014(8):82.

法國社會與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1文化全球化的含義及其特征

文化因差異性而產生交融, 結果即是形成全球文化的互動與發展。文化全球化的含義有兩個層面: 一是指人類共同追求且世界各地都能接受的具有普遍性的文化, 這種文化超越了國界、民族、地區、主體的界限,具有普世性的特點;二是指各種文化在沖突、排斥、選擇中不斷博弈的過程。

2文化全球化具有文化認同性、包容性

文化認同是指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對異域文化的接納和認同,這并不意味著紛繁復雜的異域文化全部能為人們所接受, 而是必將經歷一個篩選的過程。篩選的原則是“揚棄”,為國家和民族利益服務的文化才能被接受和發揚。

3全球不同區域的文化沖突是必然的,并與文化認同交織在 一起

文化在全球范圍跨國家、跨地域和民族的流動,開闊了人們的眼界,活躍了人們的思維。但是,地域的差異、民族經濟和文化的局部性, 又將致不同文化及其價值觀念在交鋒中產生碰撞沖突。

4文化認同具有動態性、相對性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從某種意義上講,既是對某種文化目標的選擇, 也是對文化的美好理想狀態的追求。這是一個動態的追尋過程。世界變換的速度在全球化時代越來越快, 新的異域文化對人們的沖擊短暫而強烈,文化的實用性、功利性、相對性更加突出??梢?文化只有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會有活力和生命力。

5積極應對文化全球化,構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戰 略

勢不可擋的文化全球化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前臺提供了契機,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我們應貫徹十八大的“文化強國”發展戰略,以積極的姿態,在異彩紛呈的文化博弈中,從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出發,從我國的綜合國力出發,著眼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建構面向新世紀的我國文化發展戰略。

6面對文化全球化的認同性,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須建構 具有時代感、開放性、富有活力的文化內容和形式

文化是歷史的結晶,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中華文化要被世界所認同,必須與國際接軌,要符合現代化、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潮流。吸收世界多元文化的精華,構建具有時代氣息、開放精神、富有活力的文化內容和形式是我們的惟一選擇。

7正確對待文化全球化的融合與沖突的必然性, 我們正確對 待西方文化,警惕文化帝國主義

我們的文化建設要吸收包括資本主義在內的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但絕不是將中國文化搞成西方的附庸。在世界“兩制”的主導狀態下,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永遠不會忘記對社會主義國家的顛覆和破壞,文化沖突總是伴隨經濟、政治、軍事摩擦與沖突并行不悖。

8迎接全球化的挑戰,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創新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沖突是全面而必然的。由于文化的復雜性和多層次性,在世界文化思潮的全面挑戰下,我國的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黨的十八大已經確定了我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戰略, 我們要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創新。

摘要:由于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層次性,與經濟、政治全球化相比,文化全球化對民族國家的影響更為深遠。在西方主流文化滲透全球的今天,如何構建我國文化發展戰略,提高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競爭力,是我們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發展戰略的確立,將我國的文化建設與發展推到了歷史的新起點上,成為引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與創新發展方向的最高目標。

上一篇:西方文化論文下一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