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團隊教學法論文范文

2024-02-27

團隊教學法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教學團隊建設是獨立學院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在建設過程中面對以碩士學歷中青年教師為主,教學、科研水平有限;不同課程師資力量分布不均;多教師任教同課程,溝通協調不暢等不足,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建設方案,逐步通過加強現有教師隊伍的學術交流,拓寬師資來源,組建教學小組等方式,促進團隊發展,取得一定的進步。

關鍵詞: 獨立學院 漢語言文學專業 教學團隊 建設方案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于2005年依托母體學校中山大學成立,漢語言文學專業是該校最早成立的專業之一。專業開設初期,主要以中山大學中文系的資深教授“以老帶新”培養年輕教師,尚未形成自己的教學團隊,年輕教師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教學上,無暇顧及科研工作。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逐漸形成自有教學團隊,但在團隊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學團隊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以碩士學歷中青年教師為主,教學、科研水平有限。

該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現有專職教師23名。其中:中級職稱教師14名,高級職稱教師8名;17名教師具有碩士學歷,5名教師具有博士學歷;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名15。教師專業方向涵蓋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藝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基本覆蓋該專業的核心課程。

這樣的職稱、學歷、年齡、教師專業方向結構在獨立學院中較為合理,但以碩士學歷的青年教師為主的教學團隊,整體教學、科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這批青年教師中,雖有7人次在校級授課比賽中獲獎(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師獲評“廣東省民辦學校優秀教師”,也有個別青年教師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齡,對新教師的指導與幫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師基本教齡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學能力和經驗的積累不夠深厚,對新教師的傳幫帶效果有限。

該團隊超過80%的教師,一畢業即進入高校工作,行業背景單較為單一。

(二)不同課程師資力量分布不合理。

該教學團隊現有古代漢語教師2名,現代漢語教師2名,中國古代文學教師6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師4名,外國文學教師2名,文藝學教師1名,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師1名,還有1名教師因該專業的“對外漢語”方向取消,正面臨轉型。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師數量充盈,文藝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力量單薄。

基于行業性別特點,該團隊育齡女教師超50%,加之國家實施全面放開二胎政策,該團隊面臨生育高峰;行業對教師的學歷水平、科研水平要求逐漸加強,以碩士學歷為主的中青年教師急需通過訪學,甚至離職讀博等方式提高個人能力。一旦師資力量薄弱的課程,有任課老師出現休產假、訪學、離職等情況,則面臨請相近專業方向教師代課甚至停課等問題,既不利于代課教師的教學與科研的系統性發展,又不利于教學團隊的穩定性建設,還擾亂了教學秩序。

(三)多教師任教同課程,易溝通協調不暢。

多教師任教同課程主要分三種情況:1.個別特色課程,要求不同專業方向的教師任教同一門課程同一個班。比如“漢字學與漢語正字”“漢語表達與應用寫作”需要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等專業方向,“公文與實用文書寫作”課程的教師參與到教學中。2.師資充盈的課程,如“中國古代文學史”本可以安排教師輪流上課,但中青年教師占比大,迫于職稱晉升的要求,多教師任教同一門課程的不同班。3.師資力量薄弱的課程,吸收轉型教師或非核心課程教師為儲備師資,需與本專業方向教師同上一門課,如“文學原理”。

多教師任教同課程時,在教學進度、參考教材、教學內容、平時成績標準、試卷命題、閱卷、錄入成績等各個環節,都需要仔細地溝通與協商。這是一個周期性的、比較繁雜的工作,要做到統一行動并和諧有效地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難度。

二、教學團隊建設方案

(一)鼓勵校外學術交流,發掘教師潛力。

鼓勵教師利用游學、訪學等機會提升個人學術水平。目前已選派1名教師到美國索爾茲伯里大學游學,3名教師分別到浙江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訪學。

充分借助母體學校資源,安排青年教師到中山大學中文系旁聽碩士生、博士生課程。該團隊已有4位老師堅持聽課一學年。期間,2位老師共同申請國家語委科研規劃項目“廣東漢語方言調查”的子項目,1位老師成功申請到校級教改項目。

把握本校教師人才培養計劃,積極申請“博士導研計劃”,即通過校外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或博士研究生指導本校教師在科研方面取得一些進步,目前該團隊已有兩位老師成功申請。

(二)拓寬師資來源,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聘請學術帶頭人,引進高素質研究人才。聘請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百優博士論文”獲得者宋俊華教授為學術帶頭人。成立以宋俊華教授為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小組,指導青年教師進行廣東木魚書、木偶戲調查研究,已發表相關論文2篇。聘請陳小輝博士,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已出版專著2部、譯著2部,并發表論文40余篇。通過學術帶頭人與高素質研究人才,帶動學術梯隊建設,增強教學團隊的學術凝聚力。

聘請雙師型教師,豐富教師行業背景。聘請原長隆旅游度假區企劃總監、副總經理、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李銘建副教授,前徐州報業集團記者劉皓、前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記者令倩倩等一批具有文化產業、新聞媒體行業從業經驗的雙師型教師,既圓滿完成了“節事創意與策劃”“新聞寫作”等實踐性強的課程授課,又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領域。

挖掘社會教育資源,建設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聘請傅浩泉(廣州市皓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伙人)、張翼鵬(《家庭醫生》雜志社主編)、韋宏日(南方日報社廣告部策劃總監)、鄒偉全(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兼項目主管)、姜迪武(國家二級演員、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培訓部主任)等一線專家進課堂,用實際案例或親自表演為學生講解課程相關內容。相關教師也前去聽課學習交流。

(三)組建教學小組,合力促進教學與科研。

結合現有師資,將相近教學課程與科研方向的教師整合成立7個教學小組,語言學2個、中國古代文學1個、中國現當代文學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2個、外國文學1個,每個團隊由教學經驗豐富、學術功底扎實的老教師擔任組長,帶領中青年教師,發展建設各個教學小組,在教學與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教學小組內部實行集體備課制度、聽課制度,小組間積極交流,主動分享校內外學習經驗。如分享貴州民族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產業化經驗,以便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廣東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研及保護工作;分享由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會主辦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與教學方法創新培訓班”的心得體會,團隊教師進一步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落實校系人才培養目標助益良多。

教學小組形成合力,申報各級教學改革項目、科研項目。目前已申報并獲批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十三五”規劃課題各1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9項。這些項目的立項對增強團隊的學術自信,將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經過十余年的建設,針對存在的一些問題,摸索出一套符合該專業團隊建設特色的方案,充分發掘已有教師潛力、豐富師資來源、強化內部整合,使團隊教師整體教學、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黃芬香.河南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3(4):80-82.

[2]方學森,李雪梅.新建本科院校文學類二級學科教學團隊優化——以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研究個案[J].池州學院報,2011,25(4):144-147.

[3]沈慧.獨立學院教學團隊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報,2012,11(3):23-25.

[4]曾芳芳.獨立學院教學團隊建設困境及其破解思路[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08):145-146.

團隊教學法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復雜系統具有創造能力,創造是復雜系統的根本特征。復雜系統創造理論認為系統創造力與其所具有的能量和多樣性成正比,與適應性成反比。課程教學團隊是保證遠程教育教學過程落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對遠程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復雜系統及其創造理論的角度構架了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的組成模型,并從平臺搭建、領導遴選、民主發揚、溝通和激勵機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團隊創造力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 復雜系統;創造力;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

一、 引言

復雜系統理論是復雜性科學下的子領域,是哲學層面上的一種新的存在論和認識論,已逐步被廣泛接受。復雜系統以不同形式、狀態和規模廣泛存在于生物學、生態學、社會學、管理學,以及經濟學等領域(余強毅等,2011)。

教學團隊是“以教書育人為共同的遠景目標,為完成某個教學目標而明確分工協作,相互承擔責任的少數知識技能互補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隊”(劉寶存,2007)。遠程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工程,需要多個領域的人員參與,并借助遠距離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進行跨時空協作完成。與傳統課程教學團隊相比,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具有組成成分多樣化,交流溝通平臺虛擬化,評價激勵機制復雜化等特點(尹志英等,2012)。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對必須通過“團隊作業”完成教學過程的遠程教育來說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應成為以系統辦學為特點的電大系統建設的核心內容(嚴冰,吳國祥,2010)。對于由總部、分部、學院、學習中心,以及行業學院等共同組成的國家開放大學來說,課程教學團隊建設也是重要任務之一(顧靜相,2011)。

作為一個多功能、虛擬型的復雜系統,如何形成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的合理組成和結構,如何形成和保持團隊的創造力和創新性,如何發揮團隊“1+1>2”的功能,這是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需要探索和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復雜系統創造理論為基礎,從團隊的構成、特點及團隊創造性提高途徑等方面來探討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建設,以期為創新型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二、復雜系統特征與遠程

教育課程教學團隊

關于“復雜系統”,至今還沒有明確的嚴格定義,《Science》的文章曾這樣解釋“通過對一個系統的組成部分的了解,不能對系統的性質做出完全的解釋,這樣的系統稱為復雜系統”(Richard Gallagher,1999)。根據系統內子系統之間的關聯程度,可以認為復雜系統是系統內的子系統關聯程度高的,并且能夠產生涌現的大系統(沈茜,王麗娟,2012),即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言“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劉勇,2010)。涌現性和非線性是復雜系統的本質特點,涌現性即我們常說的“1+1>2”,表現為高層次具有而還原到低層次不再存在;非線性是指整體的性質不等于部分性質的和,整體和部分之間不能夠簡單的運用線性數學模型求解,非線性是復雜性產生的根源(沈茜,王麗娟,2012)。同時,由于復雜系統產生于構成于其中的行動者及各種要素之間的互動,對外部影響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而也具有動態性和開放性(王濤,2011)。

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是一個涉及遠程教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等多方面人員、社會關系以及信息技術的復合體,一般由普通高等學校(或行內、業內專家)的主講、主編、遠程教育專家、媒體專家、課程負責教師(包括主持教師、責任教師、輔導教師等)、教學管理人員以及學生等組成。如果只從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的某一部分來理解,都不能完全解釋遠程教育的課程教學團隊。比如只從普通高等學校的主編、主講為遠程教育編寫教材或講授課程;遠程教育專家及媒體專家對遠程教育規律、手段或方式的研究,課程負責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等角度來理解,都無法準確把握遠程教育的課程教學團隊的性質。從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自身的特點來看,首先它可以產生優于單個成員功能之和的更多、更大的功能和作用;其次,團隊各組成部分之間及組成部分本身也不是簡單的線性關聯;同時,必須有各要素之間的互動才能構成團隊,而且團隊要素及團隊本身與外界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交互。因此,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也是動態和開放的。

可見,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同時具備復雜系統的特征,是一個典型的復雜系統,復雜系統及其相關理論也適用于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

三、 社會及群體復雜系統創造理論

復雜系統之所以特殊,關鍵就在于各組成部分相互作用產生了創造,有新特性涌現。從能量、多樣性及適應性三個角度來看,復雜系統的創造力與其所具有的能量(e)和多樣性(d)成正比,與適應性(a)成反比(劉勇,2008)。如果用創造力指數(CI)反映復雜系統創造力,可得到如下復雜系統創造力模型:

CI=f(e,d,a-1)

其中復雜系統創造力(CI)指復雜系統涌現新特性的潛力。能量(e)定義為物質做功或系統運行的能力,是復雜系統最根本的組成部分。多樣性(d)指復雜系統在整體特性上表現出來的多樣和復雜性,既包含系統自身特性的多樣性,也包含所處環境的多樣性。適應性(a)指復雜系統適應的程度或狀態,適應指系統完全適合而無任何變化,適應性是從適應(無變化)到不適應(最大變化)的一個狀態區間。

對于社會及群體的復雜系統創造力,同樣符合上述復雜系統創造力模型。不同的是,社會復雜系統與非社會復雜系統在能量、多樣性及適應性三個關鍵因子上具有不同的內涵。從能量上看,社會系統的能量,既有物質能量(em),也有精神能量(es)。因此,社會系統創造力模型可以表示為:

CI=f(em, es,d,a-1)

其中物質能量(em)是群體運行的物質基礎,而造成群體創造力差別的主要是精神能量(es)。從精神能量角度看,影響群體創造力主要是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即敢于解放(眼睛、雙手、大腦、嘴巴、空間、時間)、敢于創造、敢于自立、敢于求真、永不滿足等等。有了創新精神,就有了創造的動力(CI),才有可能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成果。同時,群體意識和群體文化對群體能量和創新精神的影響也至關重要。群體擁有多樣性(d)就能拓寬知識的范圍,而且,多樣性越豐富,越有利于不同知識之間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新知識。即使是同樣的知識,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不同的人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以不同方式利用這些知識,產生不同的效果。群體對社會的適應性(a)表現為被動適應和主動適應兩種,被動的和簡單的適應無創造可言,只有保持一定的不適應,讓社會來適應你,才可能產生創造。

四、 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模型

1. 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創造力影響因素分析

從復雜系統的組成和特點來看,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屬于社會復雜系統,其創造力也與系統所具有的物質能量、精神能量,以及多樣性成正比,而與系統的適應性成反比,只不過這四者在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這個復雜系統中有其特定的含義。從上述影響復雜系統創造力的關鍵因子,結合團隊特點來看,遠程教育教學團隊物質能量指的是團隊的成員所具備的物質基礎,如成員的來源、結構、組成、學科背景,交流媒介等。精神能量屬于意識形態范疇,主要指成員的創新精神,也包括團隊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團隊文化。多樣性指團隊能量構成的多樣化與復雜程度,如組成的多樣性、信息技術與遠程教育的融合程度;思想、文化多樣性,榮譽導向多樣性;自由、民主、包容的環境等。適應性指團隊成員及團隊對現狀的滿足程度,適應即是指對現狀的完全滿足,不適應指不安于現狀,追求進步,尋求變化。

2. 遠程教育“教”與“學”的分析

遠程教育的教學過程主要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個環節構成。由于遠程教育教師與學生時空分離的特點,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一定同步進行,教師的“教”主要體現在各種學習資源的提供和遠程學習輔導上,而學生的“學”主要體現在利用已有資源的自主學習以及對各種支持服務的依賴上。豐富的資源、自主化學習,以及配套的支持服務構成了遠程教學的主體與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講,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的主要任務,一是要提供豐富實用有效的學習資源,二是要通過完善的支持服務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由保證教學過程的落實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 團隊構架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可以從教學和助學兩個角度來考慮遠程教育的課程教學團隊這個復雜系統,即由“導學系統”和“助學系統”來構建這個復雜系統?!皩W系統”主要解決學習資源建設和提供的問題,“助學系統”主要解決學生自主學習支持及幫助的問題,這兩個系統通過信息流動和能量交換實現互聯互通。由于復雜系統動態性、開放性的特點,教學團隊這個大系統以及兩個子系統無時無刻不在與外界發生信息和能量的交互。從復雜系統創造理論的角度,結合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的目標和特點,構建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組成模型(圖1)。

圖1 基于復雜系統創造理論的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模型構架

模型中,來自普通高等學?;蚩蒲性核闹骶?、主講、媒體專家、教學設計人員、資源編制技術人員、資源建設管理人員等都屬于“導學團隊”,主要負責教學資源建設;輔導教師、班主任、班長、學生、教學和教務管理人員以及學習支持服務人員等都屬于“助學團隊”,是學生學習及支持服務的主體;而主持教師、責任教師、遠程教育專家、教學研究人員則是鏈接“教”與“學”的中心和紐帶,在兩個子系統的相互溝通和交流中起到關鍵作用。尤其是作為連接電大系統之外的主編、主講(目前,電大系統的主編、主講一般由普通高校的學科專家承擔)與電大系統內部的所有教學、教務及管理人員的主持教師,在整個復雜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更為重要,是系統的關節點。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模型框架中的能量交換,與生態學中所講的能量流動的意義不同。生態學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可逆的,而且是逐級遞減的、非循環的。而本模型中的能量流動是相互的、可逆的和可循環的,而且能量在交互的過程中可能減少,也可能被放大。

五、 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

創造力提升途徑

如何提高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的創造力,是應關注的焦點。根據復雜系統創造理論,要促進團隊創造力的提高:一是要搭建一個平臺;二是要遴選合適的團隊領導;三是要充分發揚民主;四是要完善溝通與激勵機制。

1. 平臺搭建

搭建平臺就是團隊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設,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是提高團隊創新性的前提和保障,是團隊建設和運行的基礎和前提。當然,這個平臺應該是可以變化的,可以根據團隊所處的復雜系統的變化而發展。

2. 遴選團隊領導

群體創造力高低首先與群體帶頭人有直接關系(劉勇,2008)。同樣,對于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一個富有創造性、專業水平高、胸懷博大、號召力強、富有領導藝術的團隊領導與團隊的創新性和創造力有著直接的關系。

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作為一個典型的群體復雜系統,其內部兩個子系統及系統內的個體之間是相互作用的,而團隊帶頭人對其他人的作用更大:其行為或許會成為一種準則,成為團隊文化的主流,其言行、工作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等,可構成團隊精神與文化的骨架,而這種團隊的精神與文化可能會對團隊成員的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

弗洛伊德的集體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處在某個集體中時,他會喪失自己原來的性格特點,他身上原來被壓抑著的那些無意識本能會得到釋放,使他干出一些以前不會干,或者不敢干的事情(楊韶剛等譯,2003)。其實這就是創新,團隊領導人的作用就是激發成員的這種創新精神,構建團隊創新文化,并將其化作團隊內個人的自覺行動。當團隊所有成員向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時,其能量便不再是各個個體能量的總和,而是團隊這個復雜系統的能量,其中已包含了在各個交互點上涌現的創造。

3. 發揚民主

在復雜系統創造理論中,系統的創造力與其多樣性成正比。對于遠程教學團隊來說,其多樣性既包括構成團隊物質能量的多樣化,也包括精神能量的多樣化。對于一個群體來說,其多樣性不是自發產生的,也不是任何群體都會產生多樣性,自由、民主是群體多樣性產生的必要條件。一個創造性的社會應當是發揚民主的社會(汪劉生,1999)。同樣,對于一個團隊來說,沒有自由、沒有民主,就沒有創新,更沒有創造可言。

團隊的民主,一方面表現為團隊的行動是以眾多個人的意愿、共同利益為行動準則;另一方面表現在最大限度的尊重個人自由,鼓勵和保持團隊成員的自由精神和獨特個性,鼓勵和保護個人新想法和新理論。當然,精神自由不等于無法無天,為所欲為,這樣的自由只能使人墮落;個性獨特也不等于我行我素,唯我獨尊,這樣的個性只能使人冷漠。

4. 完善溝通與激勵機制

多樣化的溝通與激勵機制,對于遠程教育的課程教學團隊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對于遠程教學團隊來說,團隊成員之間長期的空間分離難免會讓彼此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隔離,由此便會對成員之間的交流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壓抑個性之發揮和精神之自由,從而不利于團隊創造力的提高,甚至影響團隊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團隊精神和團隊文化的線上線下的交流與溝通方式和機制便顯得尤為重要。

有效的激勵對于激發團隊成員的創新能量和創造激情也會產生積極效應。對于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可通過樹立榜樣來激勵創造。因為,榜樣可以傳遞一種精神,輸入正能量,這種精神和能量能激發出接受者的巨大潛力。另外,如果對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個人給予恰當的物質和精神待遇,這無疑會給團隊的每一位成員樹立了榜樣,使其成為個體奮斗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

六、 小結

從系統的觀點來看,不一定使用最好的零件,卻可組成最好的系統。對于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這個復雜系統也是如此,即使系統各層級師資水平不一定最好,但只要系統結構合理,完全可以通過搭建良好的平臺,推選優秀的團隊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形成完善的溝通和激勵機制等做支撐,在團隊系統內外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一個富有活力,具有創造力的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

[參考文獻]

[1] Gallagher,R.& Appenzeller.T. 1999.Beyon-dreductionism[J]. Science,284,79.

[2] 弗洛伊德,楊韶剛等譯. 弗洛伊德心理哲學[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3] 顧靜相. 基于Web2.0的數字化教學環境的課程教學團隊建設[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23):16-18.

[4] 劉寶存. 建設高水卒教學團隊 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J]. 中國高等教育,2007,(5):29-31.

[5] 劉勇. 畢節試驗區生態現代化實現途徑探討[J]. 烏蒙論壇,2010,(2):6-10.

[6] 劉勇. 感悟創造:復雜系統創造論[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7] 沈茜,王麗娟. 基于復雜系統理論的技術創新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 財會通訊,2012,(6):126-128.

[8] 汪劉生. 創造教育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 王濤. 動態系統理論視角下的復雜系統:理論、實踐與方法[J].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18(6):8-15.

[10] 嚴冰,吳國祥. WEB2.0 與遠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 中國遠程教育,2010,(3):12-19,29.

[11] 尹志英,趙燕飛. 遠程教育課程教學團隊多方位建立和維系伙伴關系的研究和實踐[C]. 第13次世界繼續工程教育大會,2012.

[12] 余強毅,吳文斌,唐華俊等. 復雜系統理論與Agent模型在土地變化科學中的研究進展[J]. 地理學報,2011,66(11):1518-1530.

收稿日期:2013-04-15

作者簡介:李廣德,講師,國家開放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農林醫藥學院(100039)。

責任編輯 碧荷

團隊教學法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分析目前在線課程學生參與度不高的原因,建設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臨床情境化《運動治療技術》在線課程,借助課程平臺開展O2O教學。并觀察其應用效果。方法:借助超星泛雅課程教學平臺,構建由學習指導、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援助、練習測試、學習激勵、學習互評、結果反饋組成的“以學習者為中心”臨床情境化《運動治療技術》在線課程。選擇湖南中醫藥高等??茖W校2015級康復治療技術135名學生,開展任務驅動式O2O教學。采用學習積極主動性量表比較在線課程運用前后學習積極主動性變化,學期結束后對學生開展學習效果滿意度調查,并統計在線學習數據。結果:運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臨床情境化在線課程進行教學后,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均高于實施前,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

【關鍵詞】學習者為中心;臨床情境化;運動治療技術;在線課程O2O教學

【基金項目】2014年湖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667)。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通過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以使其擁有學習的主動權[1]?,F階段,一些在線課程只強調知識的傳授,重視教學內容的“講解”、“演示”環節,而缺乏情境化學習任務的設計,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學內容。在線課程沒有充分調動學習者的主動性,導致其興趣不高,影響了學生的參與度[2]。

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效發揮在線開放課程的作用,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運動治療技術》在線課程建設過程中,突出了以學習者為中心、臨床情境化的設計與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以學習者為中心臨床情境化的在線課程設計與建設

在學校超星泛雅在線課程教學平臺上,構建由課程介紹、運動治療工作崗位、治療技術學習內容、測試考核、學習互動吧、運動治療宣教指導、康復治療技能大賽等七個模塊組成的《運動治療技術》在線課程。

1.臨床情境化的在線課程設計與建設

從臨床典型案例視頻引出學習任務;對接臨床工作過程設計學習任務;選擇運動治療室、實訓室等場景錄制視頻;錄制臨床真實治療過程視頻;臨床場景化的課程、資源頁面設計;臨床康復治療師參與教學與線上交流;按運動治療崗位能力要求評價學習等路徑實現空間課堂的臨床情境化設計。如圖1所示。

(1)臨床典型案例視頻引出學習任務:前往學校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選擇典型的案例,在征得患者與家屬的同意后,拍攝其功能障礙視頻,結合病例進行編輯、制作,作為學習任務;

(2)對接臨床工作過程設計學習任務:在學習任務的設計上,緊密對接臨床工作過程,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貫穿病情詢問—功能評估—制定治療計劃—實施治療(開展宣教)工作全過程;

(3)選擇運動治療室、實訓室等場景錄制視頻:在醫院康復醫學科運動治療室、校內實訓室等場景拍攝、錄制微課、操作手法,讓視頻資源工作場景化;

(4)錄制臨床真實治療過程視頻:選擇合適的典型案例,錄制臨床治療師運動治療的過程,便于學生直觀學習操作手法在患者中的實際運用,觀察治療前、后功能的變化;

(5)臨床場景化的課程、資源頁面設計:在線課程的網頁、數字資源的頁面設計中融入運動治療技術、運動治療崗位、運動治療室場景等元素,使學習者能夠置身與臨床場景的網絡頁面中學習;

(6)臨床康復治療師參與教學與線上交流:聘請部分負責學習任務中典型案例治療的治療師參與線下教學與線上交流,及時跟蹤了解案例的治療進展情況,相互交流、討論學習與治療過程中的心得;

(7)按運動治療崗位能力要求評價學習:將《運動治療崗位的能力要求》納入課程的學習考核,發揮評價體系的引導作用。

2.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體驗環境設計

設計由學習指導、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援助、練習測試、學習激勵、學習互評、結果反饋組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體驗環境。如圖2所示。

(1)學習指導:針對學生特點,提供各技術學習的針對性指導及信息化學習指導;

(2)學習目標:依據課程標準,制定各項目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發揮目標導向作用;

(3)學習任務:通過校院合作采集、制作的典型視頻案例,給出各項目的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學習;

(4)學習內容:各項目的理論知識點、微課視頻、操作視頻、Flash動畫、專題講座、文獻資料、推送資源等;

(5)學習伙伴:以4人組成的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可與在線學習的學生進行即時交流、討論;

(6)學習援助:在討論區,學生可獲得授課教師、輔導教師的指導,同時也可獲得來自于臨床康復治療師、同學、學長學姐等提供的及時、有效的學習援助;

(7)練習測試:通過視頻彈出試題、即時測試、章節習題、模擬測試等形式,實現邊學邊練,并可即時反饋測試結果;

(8)學習激勵:通過學習積分、學習等級等形式激勵學生開展在線學習;

(9)學生互評:同學間相互評價上傳的思維導圖、案例操作視頻等學習成果、作品,培養分析、評價能力;

(10)結果反饋:教師及時反饋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等學習情況,通過大數據記錄、反饋其學習過程與行為。

3.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開發建設課程資源

通過設計、發放《運動治療技術》課程學習體驗需求問卷,從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學習活動、樂學資源、視頻時長、互動時間與方式、教學方式、意見建議等方面,準確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按其反饋信息開發、建設課程資源,調整課程學習及應用模式。如在學習方式上實現了既能通過電腦PC端學習,也能運用便于開展泛在學習的手機App,教學視頻多為符合網絡學習習慣的5分鐘時長左右的微視頻,按學生學習習慣將互動時間調整到晚8點左右。

二、以學習者為中心臨床情境化在線課程的應用實踐

1.教學對象與模式

該在線課程選擇在我校2015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運動治療技術》課程的教學中予以運用,共有135名學生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其輔教、能學、交互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在線課程開展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為主線的O2O教學,如圖3所示。

2.評價

采用學習積極主動性量表比較在線課程運用前后學習積極主動性變化。學期結束后對學生開展學習效果滿意度調查,并統計在線學習數據。

學習積極主動性評價選用臧渝梨研制學習積極主動量表[3]:由學習驅動力、學習目標、深入學習、控制學習和扎實學習5個維度構成,其Cronbach’sa系數為0.89。采用1~5計分,得分21~105分。得分越高表示主動性越強。

參照文獻[4][5]設計滿意度調查問卷,學期結束后通過在線課程以網絡問卷的形式從學習內容、學習體驗環境、課堂教學效果、學習效果、能力與素質培養、學習自主性和評價考核等7個項目對應用對象展開滿意度調查。從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支持人數來計算百分率。

根據超星在線課程平臺統計學生人均訪問數、討論數、任務與作業完成率等數據。

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1.運用在線課程前后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比較

運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臨床情境化在線課程進行教學后,學生的學習驅動力、學習目標、深入學習、控制學習和扎實學習均高于實施前,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

2.學生學習效果滿意度調查

回收調查問卷133份,其中有效問卷126份,有效回收率為94.7%。學生除對提高團隊合作與創新意識滿意度較低外,其余滿意度均大于90%。滿意度調查結果見表2。

四、討論

1.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臨床情境化在線課程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了使用效果

(1)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在線課程滿足學習活動需求,增強了學習的動力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更好滿足其活動需要,學生上傳至課程平臺上的思維導圖、操作視頻及討論等,都可成為課程資源,逐步形成了其既是課程學習者,又是資源開發建設者角色定位,樹立課程的主人翁意識。

本在線課程涵蓋了引導學習活動沿有序的方向進行的學習指導與目標,學習任務,豐富的課程資源,練習測試等,為學習者建立了良好的課程環境體驗;其中短時間、可頻繁重復觀看的微課、操作視頻等可利于學生理解難點、掌握重點知識和操作技能,促進學習者的知識構建;能即時反饋學習結果的配套練習測試,可促進知識點的鞏固;參考文獻,拓展、推送資源等將最新的理論與技術更新至相應學習內容中,搭建了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平臺,增強了課程的鮮活度。

將學習討論、互評納入考核內容,促進學生在課程平臺積極開展交流互動,結合小組學習等形式,在活動過程中擴大了課程學習的朋友圈。在平臺上可以得到授課教師、輔導教師、臨床康復治療師、學長學姐等提供的有力支持、指導與服務,獲得良好的學習活動體驗。

發揮課程平臺大數據功能,將其學習過程、練習測驗、任務活動、學習作品等一并納入學習考核,并及時給予激勵與督促,重視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提高學習控制能力,增強學習效果感知度。

(2)臨床情境化課程緊密對接工作崗位,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在臨床運動治療情境下的在線課程獲取由典型案例引出的學習任務,學習場景化課程資源,按照《運動治療崗位的能力要求》,完成以運動治療工作過程為主線的學習活動,同時與臨床治療師開展互動、交流,實現了在線學習的情境化,與工作崗位緊密銜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參與度,幫助、引導其掌握知識和相關的專業技能。

(3)通過在線課程平臺開展任務驅動O2O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開展以學習資源為依托,任務為引導,圍繞“問題解決”主線,分別在課前、課中、課后完成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即任務驅動式O2O教學。發揮了學習任務的導向性作用,提高學習活動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促使深入學習,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提高了分析與解決問題、溝通交流、信息化應用與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在線學習的開放共享作用,學生在任務過程中可交流并分享彼此的學習活動成果,開放的交互更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上融入問卷調查、頭腦風暴、投票、討論、積分獎勵等線上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程教學效果。O2O教學充分發揮了網絡資源獲取的便利性及呈現的多樣性,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情感互動。

2.存在的不足與建議

實踐中發現,在主要依靠課程平臺大數據的形成性評價中,對線下活動的評價不足。如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的學習任務,部分小組成員參與度不高,協作學習不夠充分,未實現小組學習中形成團隊管理與協作能力?,F有的學習活動與評價中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關注不足。在以后的課程設計與建設中要優化學習小組活動管理與評價方式,融入運動治療器材、手法創新等活動,加強對線下活動的考核,優化形成性評價指標,進一步發揮在線課程的作用,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春梅.用認知建構理論指導高職院?;瘜W實驗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09:38-39.

[2]黃健偉,黃干榮,黃衍強,等.淺談醫學免疫學中構建PBL教學模式的網絡教學平臺[J].現代醫藥衛生,2012,23:3650-3651.

[3]臧渝梨,婁鳳蘭,陳滿輝,等.醫學及其相關專業大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測量工具的研制[J].中華護理教育,2006,3(1):14-17.

[4]康丹,謝麗琴.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護理課程學習活動設計研究—以“護理綜合技能訓練”課程為例[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9(4):125-127.

團隊教學法論文范文第4篇

大家上午好!春華秋實,金桂飄香,在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在這里評審2007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在座的既有專家評委,也有準備參加答辯的教學團隊帶頭人。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廳,向在百忙中前來參加評審工作的各位專家,向辛勤工作在教學一線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下面我就全省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及評審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教學團隊建設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今年年初,教育部為貫徹落實國家“*”期間高等教育發展重點要放到提高質量上來的戰略決策和布署,與財政部聯合啟動了“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這是繼“211工程”、“985工程”和“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之后,直接針對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而采取的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舉措。在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育部又將部分建設內容擴展到高等職業院校,例如在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名師表彰及高質量教材建設等方面,高等職業院校都占有相當的比例。教育部就是要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確保“*”末高等教育質量整體能夠有一個較大的提高。教學團隊的建設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今年起到2010年,教育部計劃在全國高校建設1000個左右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學效果明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國家級教學團隊。結合我省高等教育實際,教育廳計劃到2010年在全省高校建設100個省級教學團隊。同時,我們也要求各個高校要建設校級教學團隊。目的是通過國家、省、校三級教學團隊的建設,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引領和帶動全省高校提高教育質量。

(二)教學團隊建設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新途徑。提高教育質量,教師是關鍵,是主要依靠力量。這就必須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動性,讓盡可能多的教師參與到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中來,從而真正體現“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這樣一個理念。通過教學團隊這樣一個組織體系,就是要建立起一個以帶頭人為核心,梯隊結構合理,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團隊。通過團隊,利用帶頭人的輻射影響作用,集中不同學科背景和知識結構的教師分工協作,形成互補優勢;強化教授為本??粕谡n,講基礎課,激勵廣大教師從事一線教學;發揮老教師在師德師風、治學態度和日常教學工作中的傳、幫、帶作用,指導中青年教師提高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完善青年教師助教制度,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科(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今后培訓培養教師提供可推廣和借鑒的示范性經驗。

(三)教學團隊建設是教學管理運行模式的有益探索。工作的相對獨立性是教師職業的特點之一。傳統的教師工作基本上是單獨進行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學科知識的不斷滲透,教學內容的不斷增多與加深,傳統意義上單兵作戰的育人模式,已經很難適應學科專業和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通過建立團隊合作的機制,從單純依靠個人能力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轉變到依靠團隊從整體上提高教書育人效果。這實際上是教學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二、努力建設一批好的教學團隊

省教育廳計劃在2010年前建設100個省級教學團隊,分年度實施。2007年至2009年,每年建設30個,2010年建設10個,這樣大體可以覆蓋到我省大部分特色和優勢學科。教學團隊建設的基本要求,包含團隊組成、帶頭人、教學工作、教學研究和教材建設等五個方面。團隊的建設要根據各學科(專業)的具體情況,以教研室、研究所、實驗室、教學基地、實訓基地和工程中心等為依托,以系列課程或專業為建設平臺,由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組織能力強的學科帶頭人領銜,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及教輔人員組成,這個團隊應該是立足教學第一線,教學效果好,能夠追蹤學科(專業)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改革,進行教學研究與實踐,產生一批優秀教學成果、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

怎么建設一個好的教學團隊,我認為一個好的教學團隊,應該有良好的組織架構,明確的發展目標,精干的教師隊伍和有效的運行機制。

(一)組織架構是前提。教學團隊在人員組成上,要有一個品德高尚,治學嚴謹,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創新性學術思想,能夠長期致力于課程建設,堅持為本??粕谡n,有較好的組織管理和領導能力的帶頭人,有一批年齡結構合理、知識結構互補、職稱結構均衡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高職院校的團隊還要求有來自行業、企業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的兼職教師。更為重要的是,團隊還必須有一種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來凝聚人心,匯聚隊伍,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要求,營造出一個“團結、和諧、理解、支持、溝通、直言”的良好氛圍。

(二)提升質量是目的。要通過創建教學團隊,引導廣大教師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觀念,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開展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案例教學,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開發教學資源,廣泛采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資源共享;重視實踐性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促進教師教學研討、教學經驗交流;規范完善教學質量管理措施,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隊伍建設是關鍵。組建教學團隊,要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要根據需要引進優秀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改善教學團隊的學緣結構、學歷結構,特別要注意使用好現有教師,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一般來說,老教師閱歷豐富,學養深厚,愛崗敬業;中年教師年富力強,業務精湛,勇于創新;青年教師精力充沛,充滿激情,富有活力。在新知識新理論層出不窮的今天,老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拓寬知識視野,同時,要言傳身教,引導和幫助中青年教師健康成長。中年教師要勇挑重擔,積極改革和創新,提高科學研究和教書育人的本領。青年教師要尊重老教師和中年教師,虛心向他們學習治學和育人的本領,不斷提高師德修養和自身業務素質。只有組建老中青搭配合理,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團結協作的一個個教學團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才有了師資保證。

(四)有效運行是保障。教學團隊有效運作才能產生好的效果。因此,組建教學團隊,必須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監督和約束機制,在教學改革、教學研究、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等方面都要有一定量的成果體現出來,從而產生質的飛躍,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育人質量的目的。

總之,教學團隊的建設是一個探索、創新、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通過幾年的建設,省級教學團隊應該成為所在學校和全省高校教育教學觀念更新的示范,管理模式改革的示范,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示范,在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模式,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引領并帶動全省高校教學質量有一個顯著的提高。

三、認真做好教學團隊的遴選評審工作

教學團隊評審,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學校關注度高,競爭性強,各高校都很重視,這就要求我們的評審工作必須嚴肅認真,客觀公正,遴選出我省首批高質量的教學團隊,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

一要嚴格評審程序。教學團隊評審的程序:①學校申報。教育廳根據我省各高校實際和首批教學團隊建設數量將申報名額分配到學校,由學校上報到省教育廳;②資格審查。今年教學團隊的評審,全省共有62所高校65個團隊申報,其中本科院校申報30個,高職院校申報35個,經過高教處初審,符合申報條件進入專家評審程序。③專家評審。省教育廳嚴格認真地從全省高校遴選出19位教學領域專家組成評審組,專家們要通過審閱紙質材料和聽取答辯的方式從申報的65個教學團隊中,遴選出30個團隊進行重點建設,其中本科18個,高職12個,并從中擇優推薦6個,其中本科4個,高職2個,參加國家級教學團隊的評審。④結果公示。按照規定要將評審結果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的監督。

二要堅持評審標準。能夠從學校推薦上來,并且大部分學校都是推薦一個教學團隊,又經過教育廳審查,可以說都是學校最優秀的,基本都符合條件。各位專家要按照評審標準,從團隊組成、帶頭人、教學工作、教學研究和教材建設等方面對申報的教學團隊進行審核,要從嚴把握,優中選優。申報中,我們充分考慮學校之間的平衡,每個學校都分配有一個申報名額。組織評審中,我們考慮到本科和高職教學團隊的特點,制定了兩個評選指標體系,分兩個組進行答辯。在評審過程中專家們要注意學科、專業之間平衡,讓評選出的教學團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團隊教學法論文范文第5篇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陜西咸陽712046)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民辦高等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顯著。民辦高校的發展正在由以擴大規模為主要特點的外延式發展,轉向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特點的內涵式發展。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是建設優秀的教學團隊。本文主要從當前民辦高校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現狀及存在問題方面出發,探討民辦高校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教學團隊建設途徑

當前,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民辦高等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顯著。民辦高校的發展正在由以擴大規模為主要特點的外延式發展,轉向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特點的內涵式發展。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是建設優秀的教學團隊。本文主要從當前民辦高校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現狀及存在問題方面出發,探討民辦高校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教學團隊建設的內涵及意義

教師是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中的第一要素。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民辦高等學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擔負著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使命。民辦高校要適應高教改革發展的需要,必須從戰略高度領悟和實施教育部提出的建設優秀教學團隊的指導建議。

教學團隊,就是指以學生為服務對象,以一些技能互補而又相互協作、溝通的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主要途徑,以系列課程和專業建設為平臺,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而組成的一種創新型的教學基本組織形式。同其他團隊一樣,教學團隊也強調團隊建設的目標性、互補性及合作性。但是,由于教學團隊建設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教學團隊建設特別強調團隊結構的梯次性、團隊效果的長期性與穩定性。所謂梯次性,指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相對優化;團隊效果的長期性與穩定性是針對育人成果的滯后性和教學成果作用發揮的潛在性而言的,它不像科研團隊那樣成果容易顯現并可進行量化評估。因此,教學團隊的建設必須著眼于長遠利益,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對于民辦高校而言,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已成為當前高校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其主要意義表現在:一是有利于民辦高校吸引優秀教師資源。優秀的教學團隊,由于其在人才結構、專業建設、教學效果、科研成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民辦高校就可以憑借其品牌效應感染和吸納社會優秀教學人才,從而促進民辦高校實現人才強校的戰略目標。二是有利于促進民辦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雖然強調教師個體內在專業性提高。但是,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群體組織的影響和推動,離不開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三是有利于節約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民辦高校通過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有效的整合和發揮現有教師資源的潛力,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形成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為學校的發展節約了資源。

二、當前我國民辦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當前,我國民辦高校的發展處于關鍵時期,相當多的民辦高校已經充分認識到了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要內容的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性,一些學校也開始建設本校的教學團隊,但總體而言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校決策層重視不夠,缺乏相應的制度建設

長期以來,由于民辦高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學生的數量。因此,大多數院校在初創時期以擴大規模為學校發展的首要任務。雖然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是以質量贏發展,但由于市場環境的不穩定性以及長期以來的思維定勢,還有一部分民辦高校的決策層依然將擴大規模作為發展的第一要務,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重視不夠,對教學團隊的建設重視不夠,主要表現為缺乏相應的制度建設,缺乏相應的資金和財物支持,因此嚴重制約了民辦高校整體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

(二)專業教學團隊的人才結構和知識體系不盡合理

當前,相當多的民辦高校進行了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但總體上質量不高,表現在:一是人才結構不合理。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整體上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葫蘆形狀,即一部分為公立院校退休的老教師老教授,一部分為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教師。老教師缺乏動力和活力,滿足于一般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年輕教師有活力有激情,但缺乏專業教學的經驗。二是知識結構不合理。老教師的知識體系較為完善,但缺乏對新事物新現象的探究;年輕教師把握了較新的教學手段,但知識體系尚不完善。在教學團隊建設中,二者的結合不深入,并沒有形成優勢互補。

(三)專業教學團隊的運行機制不合理,缺乏激勵機制

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離不開良好的運行機制,特別是激勵機制。當前,民辦高校對于教學團隊建設除了缺乏資金支持之外,其運行機制不盡合理。表現在:缺乏教學團隊建設的總體規劃,缺乏對現有師資隊伍的有效整合,缺乏對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聘任等相關制度的制定,缺乏對專業教師的培養,缺乏對教學團隊建設成果評價體系,缺乏相關的獎懲制度等。

三、民辦高校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對策建議

基于以上存在問題,結合我國民辦高校實際,對于當前民辦高校建設優秀教學團隊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立足于長遠,制定和完善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制度

民辦高校的決策層,必須著眼于長遠,從戰略的高度意識到建設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對于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并積極實施建設符合本校實際的優秀教學團隊,完善相關制度。對于民辦高校而言,決策層的支持是實現優秀教師團隊建設的重要保障。

(二)以學科專業帶頭人為核心,建設科學合理的人才隊伍

團隊帶頭人是團隊的核心和靈魂,是確保團隊共同目標實現的重要基礎。因此,民辦高校應采取積極措施,切實引進一批符合本校專業設置實際要求的、品質高尚、治學嚴謹、經驗豐富又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良好合作精神學科帶頭人。同時,整合現有的教師資源,以專業為基礎,以老中青為梯隊,以知識體系的優勢互補為主要原則,進行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特別強調的是,民辦高校應制定和實施青年教師的培養計劃,通過在職培訓、進修等方式,提高年輕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優化教學團隊。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相應運行機制,如開展教學觀摩、聽課、學術研討會等,為專業教學團隊在精品課程、課程群、品

牌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平臺。

(三)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完善激勵機制

教學團隊的良好運轉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民辦高校要制定詳細的、可操作性強的評價與激勵機制,并嚴格執行。在評價方法上,既要注重行政部門及教師的評價,又要注重學生的評價;在評價的環節上,既要注重團隊建設終期結果的評價,又要注重建設過程的階段性監督和考核。同時,嚴格依據科學評價的結果,進行相應的激勵,切實使激勵制度落到實處,真正實現獎罰公正,營造良好的教學和科研氛圍,從而更好地推動教學團隊的良性運行。

參考文獻

[1]黃興帥,論高校教學團隊建設[J].皖西學院學報,2008(2).

[2]張笑濤.本科教學團隊的界定及建設[J].成人高等農業教育,2008(3).

[3]都光珍.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

[4]田雅琳.建立有效教師團隊的研究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14).

2010.12中國科技財富

上一篇:聲樂教學法論文下一篇:實習帶教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