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古代詩歌的閱讀范文

2023-10-02

古代詩歌的閱讀范文第1篇

基礎點:鑒賞古代詩歌中的語言,是鑒賞詩歌的關鍵,因為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內容、作者的觀點態度,都要通過語言這個載體表現出來。鑒賞詩歌的語言主要從煉字、煉句、詩眼和語言風格等方面入手。

(1)煉字,即錘煉詞語,是指詩人經過反復琢磨,挑選出來最妥帖、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以形象地描摹事物或精確地表情達意。古代詩歌中常見的煉字包括煉動詞、形容詞、數量詞、虛詞等。

(2)煉句就是錘煉句子,好的詩句,使用夸張、想象等修辭手法,或是以少總多、婉曲坦陳等表現手法,使詩句精警動人。鑒賞詩句題著眼于詩歌描景、抒情、情景交融、推陳出新、創新等幾個方面。

(3)詩眼就是詩句中能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內容的字,賞析詩眼,和煉字的角度基本相同。

(4)古代詩歌語言的風格特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樸。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詩平易近人,有的卻險怪奇特。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語言的美,體會其內蘊。做好這類試題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詩歌語言風格有哪些。

重難點:1.詩歌的語言風格鑒賞。 2.明確詩眼并賞析。

[考法綜述] 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的關鍵點在于把握其語言的藝術特色,解題時我們需要在了解詩歌語言特色的前提下積累常見的語言風格。

命題法1 煉字

典例1 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

卜算子 張元幹

風露濕行云,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斗掛蒼山頂。 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張元幹,宋代愛國詞人。

請對上片前兩句中的“濕”“迷”二字分別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濕”“迷”使動用法,爽風夜露使得濕氣彌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濕;沙溪上氤氳著水霧之氣,使小舟迷失了歸路。作者用“風”“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繪出了一幅夜間泛舟歸來清幽而略顯凄迷的畫面,為下文抒情做鋪墊。

[解析] 解答此類題目,重點是讀懂詩句大意,然后就題目要求賞析的字眼從詞性、修辭手法、表達技巧等角度分析其對諸如使詩句內容更形象生動、使感情表達更酣暢淋漓等方 1 面的作用。答題時最好采用先具體后概括或先分析后總結等形式,首先對詩句加以解釋,然后再對其作用做總體概括。本題題目要求對“濕”“迷”二字進行簡要賞析。通過閱讀詩歌可知,本題中的“濕”“迷”二字運用了使動的用法,詩句的含義是“風露使得濕氣彌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濕;沙溪上氤氳著水霧之氣,使小舟迷失了歸路。”作者用“風”“露”“云”“水”“艇”等意象,描繪出了一幅夜間泛舟歸來清幽而略顯凄迷的畫面,從而為下文抒情做了鋪墊。

典例2 閱讀下面的清詩,回答問題。

秋暮吟望 趙執信

小閣高棲老一枝

[注]

,閑吟了不為秋悲。

寒山常帶斜陽色,新月偏明落葉時。 煙水極天鴻有影,霜風卷地菊無姿。 二更短燭三升酒,北斗低橫未擬窺。

[注] “一枝”語出《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老一枝”意為終老山林。

簡要賞析頷聯中“常”“偏”兩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常”強調時間頻度,將隨朝暮變化的山色寫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態,將新月照落葉的自然現象視為有意為之。“常”與“偏”改變景物的客觀性,為情造景,凸顯詩人心緒與情感。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屬于煉字型。作答時,可按解釋意思、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指出表達效果三個步驟進行。“常”與“偏”是副詞,往往表示程度的差別,在這古詩中兩字,使客觀景物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好像是“寒山”“新月”有意為之,增強了作者的悲秋之感。

解題法1 解答煉字題的基本方法 ------------

(1)看字詞是否傳神。所謂“傳神”就是要分析詞語在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凝練形象、鮮明生動的特點。特別要注重對動詞、形容詞、副詞、修飾語的咀嚼。在鑒賞字詞中要學會結合語境去揣摩詞語的生動形象、凝練傳神,進而體會詞語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達效果。

(2)看字詞是否造境。所謂“造境”就是利用詞語的凝練與含蓄來營造詩歌的意境。古人寫詩很講究意境,而詞的妙用就能給全詩創造美好的意境。

(3)看字詞是否顯性。所謂“顯性”就是詞語里能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征。 重難點撥

[常見設問方式] (1)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3)或與其他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

(4)某個詞語或某個字被認為是全詩的關鍵,你同意嗎?為什么? [思維過程] (1)結合字詞的用法特點、詞性特點和修辭特點解釋它的字義,包括字面義和語境義。

2 (2)結合煉字所在具體詩句解說字詞的作用,或談它對整首詩意境的作用,或談對詩人感情的作用、或談在描摹情景情態的效果。

(3)分析表達效果,即在詩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并且是什么情感。 [答題模式] ×××字的含義是×××(這一部分視情況而定),寫出了×××的意境,運用了×××的手法,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有×××的作用。

煉字的不同詞性的作用

一首詩詞往往因一字煉得好而意境全出。一般來說,煉字往往主要是錘煉詩詞中心動詞,形容詞和虛詞。賞析煉字題時,一定要熟知不同詞性的不同特點。

1.動詞

動詞往往具有凝練、形象、生動傳神的特點,鑒賞古典詩歌就是要反復咀嚼品味,體悟含蓄蘊藉、深刻雋永的字詞。動詞具有“以最小的面積,表達最大的思想”(巴爾扎克語)的特點,同時動詞在勾勒人物形象、傳情達意、摹寫物態方面有著獨特的功能。詩歌語言“凝練”的特點也表現在動詞的運用層面,同時動詞具有極強的概括性,能夠給鑒賞者以廣闊的想象空間,如“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姜夔《揚州慢》),一個“厭”字,將多少“沉痛傷亂”包蘊其中。又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旅夜書懷》)中的“垂”字、“涌”字,有力地烘托了蒼渺高闊的意境。

動詞,尤其是一些“多義”和“活用”的動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我們必須格外留意。 2.形容詞

詩歌是社會生活的主觀化表現,少不了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臨其境。這些任務,相當一部分是由形容詞來承擔的。古典詩詞中煉形容詞,有兩種情況特別值得注意:一種是形容詞的重疊運用;一種是形容詞的活用,特別是活用為動詞。

(1)形容詞的重疊運用。如王駕《晴景》:“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蝴蝶飛來過墻去,應疑春色在鄰家。”王安石改后兩句為“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除了易“蝴”為“蜂”,易“應”為“卻”之外,煉字的關鍵就在于改“飛來”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情景,才能動情地表現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2)形容詞的活用。如蔣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綠”在這里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詞人通過櫻桃變紅、蕉葉轉綠的動態,抒寫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如果“紅”“綠”仍作形容詞用,說成“櫻桃紅,芭蕉綠”,就會味同嚼蠟。

巧用形容詞,可以繪景摹狀,具有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黃、翠、白、青”四個形容詞,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吳文英的“鄉夢窄,水天寬”(《鷓鴣天·化度寺作》),“窄”與“寬”形容與對照俱妙。

3.數量詞

數量詞在渲染氣氛、描景狀物、表情達意、說事明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經過詩

3 人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往往可以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如:李商隱的《錦瑟》,開篇就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五十弦”“一弦”“一柱”這些并不富于詩意的數量詞,在高明的詩人筆下,卻獲得了一種朦朧之美與多義之美。再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其中的“兩枝”將詩人惜花、憐花的一片癡情刻畫得淋漓盡致。這些數量詞往往含虛數的意義,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強詩句的表現力。

4.疊詞

疊詞具有強調作用:能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做修飾詞或擬聲詞時),使情感更加綿密曲折,在形式上形成節奏感與韻律感,富有音樂美。

張仲素的《春閨思》:“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前兩句,“城邊”“陌上”“柳絲”與“桑林”,已構成一幅春郊場景。“裊裊”寫出柳條依人的意態,“青青”寫出桑條顏色的青翠可人,這兩個疊詞渲染出融和駘蕩的無邊春意。

除以上兩者外,疊詞還可以摹擬各種聲音,使詩文生動、形象,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孔雀東南飛》中“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用“隱隱”“甸甸”模擬車馬聲,非常確切,渲染了劉蘭芝被遣歸家時的悲涼氣氛,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

5.虛詞

虛詞主要指副詞、連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唐朝詩人善于運用虛詞,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去掉“與”“共”二字就會大為減色;李商隱《無題》中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方”“始”兩個虛詞表現出的是生命盡頭透出的一股執著與堅韌的精神力量。從上面所引的詩例中,我們就不難領略詩詞中煉虛詞的美的效果了。

6.擬聲詞

擬聲詞在詩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其作用是使詩文更加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詩中用了“嘈嘈”“切切”“間關”等擬聲詞,把抽象無形的樂聲寫得生動傳神、具體實在,使人頓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逼真感受。

命題法2 煉句

典例3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駱賓王

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 蘭徑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籠累,唯馀松桂心。

請簡要賞析“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這兩句用山谷幽靜、空曠襯托風聲格外之響與月

4 色分外之濃。視聽兼具,動靜結合,突出表現了山間空曠、靜寂的美好景致。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題目要求簡析“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解答這類試題應首先指出詩句應用的表達技巧;其次聯系詩句,分析內容;最后明確指出如此描寫帶來的藝術效果,即總結出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本題所選詩句從內容來看是寫山中之景,手法上,首先就要考慮寫景的常用手法,如動靜、聲色、視聽等。“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山谷異常安靜,風聲響徹山間,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顯得更加濃重,也是運用了反襯的手法。上一句是從聽覺的角度寫聲音,而下一句是從視覺角度描寫看到的景象,視聽結合,描繪了一幅幽邈、靜謐的月下山林圖景。

解題法2 解答煉句題基本方法 -------------

煉句就是錘煉句子,使用夸張、想象等修辭手法,或以少總多,婉曲坦陳等表現手法,使警句、詩句動人。

(1)找出關鍵詞并解釋其語境義。

(2)展開聯想,描述該句景象或情狀,或概括其營造的意境。 (3)點出該字運用的表現手法。 (4)分析詩人表達的感情或主題。 重難點撥

[常見設問方式] (1)分析某一詩句的含意。

(2)請簡要賞析這首詩(詞)的首句(承上啟下或結句)。 (3)請對這首詩的第幾聯進行賞析。 (4)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某一詩句的妙處。 [解答技巧] (1)理解內容,弄懂所給句子的基本意思,進而把握其內容、情感的內涵,這是從句子的內容、情感方面出發的,也是賞析句子的前提。

(2)分析語言。有的句子倒裝、有錯位的美;有的句子對仗,有整飭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開合的美;有的句子長于煉字,有凝練的美。

(3)看表達技巧。有的字運用了修辭手法,有的運用表現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選取的句子,都是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鑒賞時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達上的特別之處。

(4)看句子的位置。句子處在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句首,有點題,開篇、奠定情感基調之妙;中間有轉折之意,承上啟下的作用;尾句,或卒章顯志,或另辟新徑,尤其是以景結情句,有含蓄雋永之妙。

[思維過程] (1)理解詩句含意,描述詩句內容。

(2)指明詩句在煉字、詞法、句法、章法上的特點,尤其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達效果。

(3)根據詩句在全詩中所處的位置,分析詩句對全詩所起的作用。 (4)點出詩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模式] 詩句寫出了×××的內容,運用了×××手法,表現了×××情感,有×××的效果。

5 命題法3 語言風格

典例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臨江仙 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 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想象奇特,虛實相生。詞人忽發奇想,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仙閬苑,賦予閬州神話般的美麗。虛實處理得當,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縹緲開闊,語言灑脫靈動。“閬山”通“閬苑”,“滁州”望“閬州”,展現了多重時空的組合變化。“聞說”二字導入傳說,忽又接以“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揮灑自如。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語言風格特點的能力。先要考慮詩人的一貫風格,然后再根據具體詩歌進行分析。這首詩“樓高”句設想將來,靈動超逸,將本來荒僻的閬州點化為神奇閬苑,詩風飄逸浪漫。

解題法3 解答語言風格題的基本方法 ---------- (1)結合語言特點,辨識、界定風格。

(2)結合具體詩句,闡釋風格。在具體運用時可根據題干指向,或一步,或兩步,不必拘泥,在界定風格時,可以概括、變通使用平時掌握的風格術語。

重難點撥

[常見設問方式] (1)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請簡要賞析這首詩的首句(承上啟下句或結句)。 (3)請對這首詩的第幾聯進行賞析。 (4)請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5)這首詩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 [解答技巧] (1)掌握詩歌常見的語言風格,做到心中有數,面對陌生的詩歌能從容應對。

(2)對照詩歌風格特色進行細致分析,找出切合的例子,運用具體例子說明自己的主張。 [思維過程] (1)明風格。用一兩個詞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列例證。結合有關詩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析感情。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題模式] 該詩(句)具有××××的語言特色,從××××句子(詞語)中可以看出×××的特點,

6 作者運用這些語言表現了××××的情感。

常見詩歌語言風格

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有助于把握詩歌的語言特點,提升語言的鑒賞水平。詩歌的語言風格主要有:

1.平實質樸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蛴冒酌?,不加修飾,平易近人;或用口語,情真意切;或樸素自然,宛如民歌??傊?,語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辭藻的華麗,呈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于平淡中蘊含著深意。如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20個字,毫無難解之處,表面看來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蘊含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清新雅致(也稱之為“清新自然”“清新”)

此種語言風格的詩常為寫景詩,詩中景物優美,色彩明麗,詩人描寫景物的手法也常多樣,多用比喻或擬人,景物描寫或動靜結合,或聲色并茂,常表達作者怡然喜悅的感情。如楊萬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用語新穎別致,不落俗套,給人一種清新自然之美。類似的詩還有王維與孟浩然等的山水詩。

3.華美絢麗

其特點是常常借用富麗的辭藻、絢爛的色彩來表現奇幻的情思,常表現在運用典故上。如“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曉夢”與“春心”,表現詩人的多情易感;“蝴蝶”與“杜鵑”,引起讀者翩飛、悲啼的聯想;“月明”與“日暖”,引人入蒼涼寥廓、溫麗凄迷的情境。詩人化實為虛,連用四個典故,以四幅清麗、靜謐、迷離而又含帶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緒,使人既難以指實言明卻又有所感知,從而吟詠于口而思索于心。

4.委婉含蓄

這種風格的詩往往不直接把意思說出來,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與特征暗示(烘托)個人的情感;或語意雙關,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對比中表達個人情感態度;或托物起興,寄托個人情感(或諷喻等)。

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紅”借代綠葉和紅花,“肥”和“瘦”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詞人惜花,為花悲,為花醒,為花憎風恨雨,含蓄地表達了青春韶光短暫、好花不常開的惋惜之情。

5.婉約細膩

這種風格往往體現出“曲、細、柔”的特點,曲徑通幽,情調纏綿,表達感情細如抽絲。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6.雄渾磅礴

這種風格的詩氣勢雄偉,立意高遠,筆力雄健,氣概恢宏。在具體作品中,有的壯志凌云、剛毅雄健,如劉邦的《大風歌》;有的慷慨悲壯、視死如歸,如項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達、豪情橫溢,如曹操的《觀滄?!?。

7 7.豪邁奔放

李白是豪放風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蕩、格調昂揚、想象奇特、夸張出格,是李白豪放詩歌的特點。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氣勢浩蕩,一瀉千里。

8.悲慨

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懷才不遇,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歌以蒼茫原野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蒼涼悲壯,慷慨激昂。

9.洗練

語言表達是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省凈、流暢、圓潤灑脫、意蘊無窮的境界。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連”與“入”相攜,織出一幅煙雨迷蒙的愁網,并以“孤”為動力,把人進一步推進縈懷的離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壺的絕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脫然而出。語近俗白卻字字枝根相連,不可分割,匠意極深而不見斧鑿。

10.沉郁

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杜甫之詩,為沉郁之極至。憂愁是杜甫沉郁的主要內容,他的憂愁,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這種憂愁具有豐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郁獲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

11.幽默諷刺

在詩中多指詼諧、風趣或辛辣的筆調和趣味。如:“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踊椅蠢渖綎|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章碣《焚書坑》) 12.沖淡

沖淡,即沖和、淡泊,含有閑逸、靜穆、淡泊、深遠的特點。王維的山水詩有閑、靜、淡、遠的特點,他是沖淡派大師。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鳥鳴澗》),“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間的紛爭,沒有外界的紛擾,只有大自然的寧靜、山水花鳥的生機。詩人盡情地享受著、欣賞著、陶醉著,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變成了大自然的有機體。

13.曠達

曠達,即疏狂不羈,通脫豁達,瀟灑飄逸,高潔特立,代表人物是蘇軾。蘇軾的詞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曠達的詞風。有雄才大略而又懷才不遇的蘇軾,既要堅持不茍合隨俗,又要隨緣自適;既要“盡人事”,又要“聽天命”,使其性格中帶有典型的“曠達”的特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獵》)這樣的詞句,就帶有明顯的曠達的色彩。

需要指出的是,風格指的是藝術創作上的獨到之處,每一個詩人都各有自己的風格特點,而同一個詞人也可能具有多種風格。

另外,我們要熟記一些鑒賞語言特點的常用術語:行云流水、細膩傳神、言近旨遠、淋漓盡致、言簡意賅、濃墨重彩、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出神入化、膾炙人口、有節奏感、有

8 音樂美、含不盡之意于言外、有藝術感染力等等。

題組一 煉字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勞停驛 歐陽修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 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 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發,驚灘鳥道前。

[注] 此詩為歐陽修被貶峽州夷陵令時作。勞停驛,驛站名。 簡要分析第三聯中“荒”“瘦”二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從用字自然傳神來看:數縷荒煙,幾戶人家,在暮色籠罩之下,尤顯荒涼冷落;瘦野薄田,狹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尋常字眼,但在此運用十分貼切,顯得自然而工穩,能傳達出詩人面對“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②從情感寄寓來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義,寄寓了詩人對山民的憐憫、關切,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極好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涵。

解析 此題考查考生對煉字型詩歌鑒賞題型的把握??忌蓮淖值谋玖x,在詩句中的意義,以及其表達效果等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如,①荒,荒涼冷落;瘦,貧瘠。(字的本義)②數縷荒煙,幾戶人家,在暮色籠罩之下,尤顯荒涼冷落;瘦野薄田,狹促如月,瘦瘠之至。(放入原詩句中進行分析)③作用效果:“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義,寄寓了詩人對山民的憐憫、關切,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極好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涵。

(在感情上所起作用)考生若能準確解讀詩歌(借助注解),按老師平時所教方法來對煉字型題目進行答題,與答案應該沒有多大出入。

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好事近 [清]黃之雋

高臥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綠痕皴斷,是叢篁幽石。天開十折畫屏風,遮住半江黑。仔細亂篙撐處,怕懸崖崩坼。

開頭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插”字有何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現了作者乘船觀看山水時悠閑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邊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現出來。

解析 這是一道考核詩歌情感和煉字綜合的題目,注意結合詩歌內容分析即可。開頭兩句要抓住“高臥”“仰看”的描寫來體現悠閑自得的心情,煉字的題目主要從“煉意”“煉境”“煉手法”“煉結構”幾方面分析,此題是景物描寫,應從“煉意”和“煉境”的角度分析,寫出山峰的特征。

9 3.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過蘇州 蘇舜欽

東出盤門刮眼明,蕭蕭疏雨更陰晴。 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萬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羈苦俗人輕。 無窮好景無緣住,旅棹區區[注] 區區:即“仆仆”,形容旅途勞累困頓。 簡析“東出盤門刮眼明”中的“刮”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刮眼明”,指令人眼界明亮、開朗。一個“刮”字,生動寫出了細雨過后,天氣放晴,氣清水秀,景色清新明媚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眼前美景的喜愛(贊美)之情。

解析 這是一道煉字題,煉字類題目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該字的字典義+臨時語境義,該字使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效果,該字所傳遞的作者的情感、態度。

4.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眼兒媚 朱淑真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云鎖朱樓”一句的詩眼是哪個?請分析這個字妙在何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這一句的詩眼是“鎖”。“鎖”字含義豐富,除了給我們云霧壓樓的陰霾感覺以外,還具有鎖在深閨的女子不得自由的意味。

解析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古代填詞,有個基本寫作方案,那就是上片描敘景色,下片狀情。以景帶情,定好調子。起句開門見山,描繪出一幅風和日麗,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春日遲遲,和煦的陽光撫弄著楊柳的柔枝嫩條。一個“弄”字,形象生動鮮明。良辰美景,信步走在花間小徑上,一股暗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春天多么美好啊!第三句開始轉折。好景不長,清明過后,卻是陰霾的日子,云霧籠罩著朱閣繡戶,往事不堪回首。“鎖”字,除了描繪云霧壓樓的陰霾以外,還具有鎖在深閨的喻意。

題組二 煉句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題。

殘春旅舍 韓偓

旅舍殘春宿雨晴,恍然心地憶咸京。 樹頭蜂抱花須落,池面魚吹柳絮行。 禪伏詩魔歸凈域,酒沖愁陣出奇兵。 兩梁免被塵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 ①韓偓(約842~923):字致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這首詩是作者流徙

④②

[注]

暮亦行。 閩地時所作。②咸京:這里借指都城長安。③梁:官帽上的橫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區分官階。④朝簪:朝廷官員的冠飾。

古人認為這首詩的頷聯“乃晚唐巧句”,請指出這一聯巧在哪里,并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構思精妙,把“花須落”“柳絮行”這些常見的殘春景象與“蜂抱”“魚吹”聯系起來,十分新奇;②用詞巧妙,“抱”“吹”的使用雖然出人意料,但又顯得非常自然。

解析 賞析詩句主要的切入點是意象的含義、意境的創設以及手法的運用、寫景的角度,其中手法的運用往往伴隨“煉字”而出現。解答此題,要在讀懂詩句大意的基礎上進行分析,賞析詩句的切入點一般為意象的選取,手法的運用,此題主要的就是“花須落”“柳絮行”“蜂抱”“魚吹”的結合,手法上注意“抱”“吹”的運用。

2.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

韋應物

九日驅馳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其二)

李商隱

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 滄江白石漁樵路,日暮歸來雨滿衣。

請分別賞析兩首詩結句的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首詩的結句,通過描寫友人住處的環境,揭示其詩歌獨特風格的成因,并暗寓對友人品性的贊頌。第二首詩的結句,通過描寫詩人不遇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濕衣衫的情景,突出訪人的執著和情懷的深摯(或:通過想象隱者日暮歸來而雨濕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語言。首先理解兩句詩的基本含義,再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每句詩對詩歌主旨及結構方面的作用。第一首詩的結句與“怪來詩思清人骨”句形成因果關系,也是詩人情感凝結處;第二首詩的結句存在理解的多向性,可以理解為詩人從正面展現自己的情態,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從側面襯托隱者的生活狀態。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旅夜懷遠客 許渾

異鄉多遠情,夢斷落江城。病起慚書癖,貧家負酒名。 過春花自落,竟曉月空明。獨此一長嘯,故人天際行。

“竟曉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義?在詩中表達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答案 這句詩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無人欣賞。(“竟曉”一詞遙承“夢斷”)暗示詩人(夢醒之后)輾轉無眠,直到天明。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當空本是極美的景致,但詩人無心欣賞,含蓄地表現了內心的孤獨和對故人的思念。

解析 這是一個寫景的句子,作用在于借景抒情,理解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竟”和“空”來分析。

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青玉案 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是離人淚。

[注] 謾:徒然、空自。

請賞析“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運用借景抒情、想象、虛寫、對偶,詞人想象自己夜間獨宿孤館,借雁聲、殘月抒發深沉的思鄉之情。

解析 “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全文揣想著筆,身未經而心先歷歷想,念及此,不禁黯然傷神。這是對“凄涼只恐鄉心起”的第二層回應和鋪染。“一聲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書,又自然會發出“雁歸人未歸”的感喟;“半窗殘月”,則使人想見“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的夢后惆悵之情??傊?,獨宿孤館,鄉思盈懷,所聞所見,無不獻愁供恨,催人淚下。這四句與上片“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遙相映照,前后相連相生,全詞和諧化一。

題組三 語言風格

1.閱讀下面這首詞,按要求作答。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宋]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回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注] ①秋試:科舉時代秋季舉行的考試。②白苧(zhù):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③禹門:即龍門,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怎樣體現了辛詞的豪放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鵬、丹鳳,意象豪邁;北海、太陽、路茫茫,意境開闊;攜書佩劍,顯示出詞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古典詩歌語言風格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豪放派的特點,從意象與意境兩個角度分析。“大鵬”“丹鳳”“北海”“太陽”都體現了開闊的特點,詩歌中的人

12 ②

[注]

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物形象與前面的意象結合又形成了剛健有力的意境。

2.閱讀下面的這首宋詩,完成下面的題目。

長干曲四首(其一)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請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這首詩歌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何處住”,“在橫塘”,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采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樸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語言風格特點的能力。首先,考慮詩人的風格,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分析。這首詩抓住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手法,寥寥幾筆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明快、清新。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樸素自然。

3.閱讀下面的這首唐詩,完成下面的題目。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本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特色?請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樸素自然。整首詩的語言沒有任何雕琢,平易通俗,感情真摯。不論是前兩聯交代自己對燈孤坐,還是后兩聯遙想家人,都是如此。

古代詩歌的閱讀范文第2篇

一、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1~2題。。

溪橋晚立 [明]藍智

天闊浮云盡,山昏落日微。 鳥棲當野樹,人語共柴扉。 歲月且云暮,鄉關何處歸? 鄰家響機杼,遠客嘆無衣。

1.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和藝術手法的鑒賞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

一、二兩句從遠景起筆,借助“天”“云”“山”“日”等意象,描繪出一幅視野開闊又略顯蒼茫的傍晚圖景,極富畫面感。

B.

三、四兩句緊承上句“落日”來寫,由遠及近,寫到了歸鳥棲樹和人的活動,也與前兩句形成以動襯靜的效果,閑適自然。... C.

五、六兩句即景生情,作者以反問手法表達了內心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其情感與唐代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有相似之處。

D. 詩歌前六句描景、寫人、抒情相交融,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靜謐而又祥和溫馨的鄉村生活圖景,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

E. 全詩起筆寫景,落筆感嘆,作者視線由遠及近,描寫了傍晚站立溪橋邊的所見所聞所感,照應題目中的“晚立”二字。

2. 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D 2. ①通過“鄰家響機杼”來反襯自己“無衣”,抒發了漂泊天涯的凄苦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②全詩抒發了詩人對年華流逝的感慨、在外飄零的孤寂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尾聯對全詩情感的抒發有著強調的作用,使全詩的格調更加悲苦。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女冠子·元夕 [宋]蔣捷①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②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③。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注釋】①蔣捷:宋末元初人,南宋亡,隱居不仕。②蛾兒:鬧蛾兒,用彩紙剪成的飾 物。③灺(xiè):燈燭的殘灰。

1.下列對這首詞相關內容和藝術手法的鑒賞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起筆兩句從靜態方面描寫過去元宵節日如畫的迷人景象,目的在于為后文實寫現在元宵的冷清暗淡,形成今昔的強烈對比。

B.上片三至六句從動態方面虛寫春風吹到歌樓舞榭、到處是笙簫管樂齊鳴、琉璃燈彩光四射、滿城笑語歡聲的熱鬧繁華場景。

C.“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寫隨便掛上幾盞小燈,再不是從前士女雜沓、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的元宵節。

D.“江城人悄初更打”以靜襯動,從燈市時間短促寫夜晚冷落,寂靜無聲,鼓點悄然響起才知是初更,點明詞人度元宵所在地。

E.這首詞風格較為自然,詞意始終流動,無一凝滯。對今夕元宵節的描寫不惜濃墨重彩,直接間接敘寫兼有,或以夢境再現。

2.請簡要分析這首詞的下闋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案】 1. D E 2. ①請問誰能向天公借回往日繁榮,表達出對往昔繁華不再的傷感、對復國無望的無奈與悲憤②夢中又見往日元宵繁華,想用筆記下故國元夕景象,表現出對故國的深深眷念之情;③聽到鄰家的少女還在倚窗唱著南宋的元夕詞,禁不住苦笑,表達出詞人內心的一絲欣慰和無限酸楚之情。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釋】①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臺,并由其弟蘇轍題名曰“超然臺”。故國,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或二日。 1.下列對這首詞相關內容和藝術手法的鑒賞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上闋首句即點明了當時的季節特征,以比喻與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狀寫出柳枝隨風輕拂、婀娜動人的姿態。

B.“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表現了密州城的滿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對比,明暗相襯。

C.“試上”二字直接點明作者登臺望遠的場景,其中“試”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暫得清閑的愉悅心境,引起下闋的抒情。

D.全詞意境清麗,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抒情,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語言質樸無華,但見其婉約之風。

E.詞中斜柳、樓臺、春水、春花、煙雨的暮春景象和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都圍繞著“超然”二字展開。

2.作者酒醒后為何咨嗟?全詞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 3 2.①因為寒食后,馬上就是清明節,是為親人掃墓的日子,然而此刻他遠在密州,無法回鄉祭祖,于是借酒消愁,酒醒后只得咨嗟。②感情:思鄉之情和超然達觀之情,詩人思歸不得,姑且試煎新采的春茶,趁著人還未老,開懷暢飲,盡情吟詩。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渭上秋夕閑望①

秋色滿秦川,登臨渭水邊。 殘陽初過雨,何地不鳴蟬。 極浦涵明月,孤帆沒遠煙。 漁人空老盡,誰似太公②賢?

【注】①此詩作于潘閬早年落拓江湖之時。②太公,即呂尚,相傳他垂釣于渭濱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談得極為投機,即拜為師。后幫助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 1.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和藝術手法的鑒賞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A.詩題中的“渭上”,點明了詩歌作于長安,“秋夕”點明具體的時令和時間,“閑望”是悠閑遠眺的意思,暗示了詩歌的情感基調。

B.首聯寫景、敘事,“滿”字突出了秋意的濃烈,“渭水邊”是詩人選取的登臨之地,為下文詳細具體描寫秦川秋色作了鋪墊。

C.頸聯中的“明月”二字,照應了詩題中的“秋夕”,“沒遠煙”寫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馳前進的情狀,含有一個時間、空間的變化過程。

D.尾聯使用對比手法,拿“漁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賢”進行對比,同時也揭示出“漁人”悲劇命運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夠。

E.該詩通過對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繪,借助太公垂釣的典故,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詩頷聯寫了哪些意象?運用了什么手法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答案】 1.BE 2.詩歌頷聯主要寫了殘陽、輕雨、鳴蟬三種意象。采用視聽結合的手法,“殘陽初過雨”屬于視覺描寫,“何地不鳴蟬”屬于聽覺描寫;靜謐的黃昏時分,一陣小雨剛過,天上掛著一輪西沉的殘口,四周響起了蟬的鳴叫聲。詩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畫出一幅靜中有動、時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黃昏圖景。(如答“動靜結合”“聲色結合”也可酌情給分)

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四月五日集陳園照山堂

范成大

尋壑經丘到此堂,官閑聊作送春忙。 短籬水面殘紅滿,團扇風前眾綠香。 盡卷簾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納山光。 洞門無鎖城門近,轉午雞啼日正長。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最恰當的兩項是(

)

A.首聯詩人說自己翻越山丘穿過幽谷來到照山堂,目的是趁著官場無事趕緊觀賞早春季節的景色,其中“閑”字反襯“忙”字。

B.頷聯描寫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籬笆墻圍繞,水面漂滿隕落的荷花,詩人輕搖團扇,各種綠葉的清香撲鼻而米。

C.頸聯描寫主人高掛窗簾、主客賞景飲酒的歡樂場面,“延”與“納”意指延請蒼翠竹色、迎接美麗山光,是擬人手法的運用。

D.尾聯說照山堂所在的園林墻門敞開,距離官署所在的城門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戀園景山光不想急著回城,“雞啼”以動襯靜。

E.全詩四聯皆對仗工整,用詞造語也濃墨重彩,如“殘紅”與“眾綠”就具有很強視覺沖擊力,整詩意境雋永,蘊含無盡詩意。

5 15.此詩作者表達了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詩文簡要分析。

古代詩歌的閱讀范文第3篇

(三)

【測試內容】

1、(2014)元曲雙調·蟾宮曲自樂【[元]孫周卿】

2.(2013)五言律詩送何遁山人歸蜀【宋·梅堯臣】

3.(2012)宋詞望江南【宋·李綱】

4.(2011)五言古詩曉至湖上【清·厲鶚】

5.(2010)七言絕句訪隱者【宋·郭祥正】

6.(2009)五言律詩江行【宋·嚴羽】

7.(2008)七言絕句絕句漫興九首(其三)【唐·杜甫】

8.(2007)七言絕句武夷山中【宋·謝枋得】

9.(2006)七言絕句端居【唐·李商隱】

10.(2005)五言律詩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李 白】

11.(2004)七言絕句秋夜【宋·朱淑真】

高考試題

1、(2014·福建高考)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雙調·蟾宮曲自樂

[元]孫周卿

草團標①正對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蔥山韭,山果山花。山溜響②冰敲

月牙,掃山云 驚散林鴉。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選自《太平樂府》)

[注]①草團標:屋。②山溜響:山間泉流叮咚作響。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內容表達上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答:(2)“掃山云驚散林鴉”與“月出驚山鳥”(王維《鳥鳴澗》)兩句中“驚”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3分)答:

2、(2013·福建高考)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題目。(6分)

送何遁山入歸蜀

[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鵑①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

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②

(選自《宋詩精華錄》)

【注】①杜鵑:又名子規。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

(1)請簡要分析首句中“綠”字的妙處。(2分)答:

(2)

三、四兩聯是怎樣借助想象之景來抒發情感的?請簡要賞析。(4分)答:

3、(2012·福建高考)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 分)

望江南〔宋〕 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

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選自《御選歷代詩余》卷二十五)

〔注〕 ① 玉花:喻雪花。

(1) “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這兩句的描寫頗為精妙,請簡要賞析。(3分) 答:

(2)下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聯系詩句簡要談談。(3分)

答:

4、(2011·福建高考)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曉至湖①上

[清]厲鶚

出郭曉色微, 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 彌漫與天永。

折②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 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景③。

(選自《清詩選》)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

(1)這首詩情感豐富,請做分析。(3分)

(2)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3分)

5.(2010·福建高考)

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訪隱者

[宋]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 半塢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注]①塢:山坳。②山翁:此處指隱者。

(1)在詩句中,與試題相呼應的最關鍵的一個字是_____。(1分)

(2)結合第

三、四句,賞析“隱者”的形象。(3分)答:_____

(3)下列詩句與這首詩所寄寓的情懷最相近的一項是(2分)

A.開荒南野際,守拙 歸園田。

B.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C.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6.(2009·福建高考)

5.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江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1)詩人為什么“厭聽棹歌聲”?(2分)

(2)請從“景” 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4分)

7.(2008·福建高考)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答題。(6分)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死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注]這首詩寫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答:

8.(2007·福建高考)

9.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①

十年②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1)這首詩體現了詩人什么樣德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對表情達意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9.(2006·福建高考)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6分)

端 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

(1)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3分)

(2)這首詩的第

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

10.(2005·福建高考)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 么?(4分)

答:

(2)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2分) 答:

11.(2004·福建高考)

1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請從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答:

參考答案

1、(2014·福建高考)

6.(6分)

(1)強調了“山”在作者生活中無處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滿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樂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現。(意思對即可。)

(2)(第一問)孫曲中“驚”的起因是云朵掠過山林(或:掃地發出聲響);王詩中“驚”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過來。(第二問)反襯出山間的幽靜。(意思對即可。)

2、(2013·福建高考)

6.(6分)(1)答案:【要點】 “綠”字寫出了春風吹綠林木的動態,表現了春風的活力,顯示了春天的生機,增強了詩韻味。(意思對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答案:【要點】頸聯想象友人喜逢家鄉的燕子,一洗征塵,表現出歸家時輕松愉悅的心情。尾聯進一步設想友人歸家后悠閑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對友人真誠的祝福,也暗含著詩人對超脫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對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2012·福建高考)

6. ( 6 分)(1)[要點] “箬笠”、“蓑衣”勾勒出釣翁雪天垂釣的外在形象,畫面簡約,意境空靈。“冰散響”描寫輕細的聲音,襯托出環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但”宇寫出了釣翁的心無旁騖。

(2) [示例]后闕表現了詩人對釣翁簡樸而自在生活的傾慕之情。“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誼染環境的高遠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閑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境的清幽;“縮鳊圓鯽入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4、(2011·福建高考)

6.(6分)(1)答題要點:①喜愛幽靜:“人意靜”、“寒霧生”等;②親近自然:“臨水”、“稍見初日開”等;③向往自由:“學野鳧”、“逐清景”等;④自由暫不可得的惆帳:“安得”。(意思對即可。)

(2)答題要點:①對比:以“有聲”與“無影”對比,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的景致的深闊。②對偶: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景相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

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或形象豐富,或層次分明),意境深闊、淡雅(或幽靜、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鑒賞古代文學作品思想內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

【解析】第一小題要從詩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絡印的名詞,挖掘作者隱含在“景語”里面的“情語”,此題并不難解。第二小題的詩句通俗易懂,設題相當開放,答案有好幾種,關鍵要圍繞表達技巧進行答題,只要能有根有據,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5、(2010·福建高考)

6.(1)踏

解析:解答本題要抓住詩題“訪隱者”的“訪”字,相呼應的必然是動作“踏”字。 誤區警示:本題考生誤答原因是對詩歌理解不到位,對詞語的表現力不敏感

(2)答案: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戶,門外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酒掃的隱居生活,表現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形象的鑒賞能力。解答本題要結合整首詩創設的總體意境來分析鑒賞。 誤區警示:考生容易失誤在答案要點不全和表述不明確上。

(3)A

解析:本題是對詩歌風格的考查,難度不大,因為本首詩描寫的隱者隱居生活,這和A項陶淵明 的《歸園田居 》的風格是一致的。誤區警示:考生失誤在對詩歌的風格把握不到位。

6、(2009·福建高考)

5.(1)詩人離家日久,思鄉情切,厭倦了長期的漂泊生活,所以聽到棹歌聲便心生厭倦。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等級為D,鑒賞評價。從整首詩來看,作者那種離家日久、思鄉情切的情感主要通過“厭聽棹歌聲”尤其是“厭”來得以表露。前三聯主要寫自己旅途所見,最后一聯寫自己的感覺。

(2)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之感。

【解析】本道試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等級為D,鑒賞評價??忌ㄟ^解答第(1)題以后,對本詩的情感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題時,要緊密結合第(1)題的答案,進而從命題者所指定的“景”與“情”的角度進行賞析。在組織答案時,要涉及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賞析的“景”的區域為頷聯,“情”為全詩;二是答出運用的表達技巧;三是指出這種表達技巧下的“景”;四是寫出詩中所體現出來的“情”。

7、(2008·福建高考)

7.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人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久閑之情。

也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生動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

8、(2007·福建高考)

9.(1)【答案】 表達了破國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現了詩人孤傲步裙、堅貞自勵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點撥】此題考查對詩歌思想情感的考查,只要抓住詩中意象特征,仔細揣摩,即可概括出

答案。

(2)【答案】這句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山雨過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孤傲寥落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點撥】答題時從兩方面切入:(1)理解此句詩的具體內容(2)概括出詩中詩人寄寓的情感。

9、(2006·福建高考)

10.(6分)(1)不能換成“對”或其他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用“對”或其他詞難以達到這種表達效果。如果認為用“對”或其他詞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在藝術手法上,第

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從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10、(2005·福建高考)

10.(6分)

(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意思對即可)(或: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11、(2004·福建高考)

古代詩歌的閱讀范文第4篇

而芙蓉作為意象,被文人騷客運用于詩歌中,則大體可分為三大類象征義:一是取荷美好形象營造一種雅致的景象,或寧靜或歡愉;二是取敗荷的形象營造一種衰敗意境,或對逝去光陰嘆惋,或對生活環境破敗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

王維的《山居秋暝》營造了一種美麗、和諧、恬靜的意境。全詩的精妙所在也許就是那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喧聲、蓮動、舟行,讓人以為他是在為熱鬧作鋪排,而恰恰相反,詩人妙筆生花,借“動”顯“靜”,著力表現幽靜的意趣。正如“蟬噪林愈靜”,寫動態是為了更好的烘托靜。這句詩中“蓮”被動態化,不僅不與幽靜基調抵觸,還生發出搖曳生姿的美麗。周邦彥《蘇幕遮》一句“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將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無怪乎五國維贊曰:“真能得荷之神理。”此句的“神”就在于一個“舉”字,它使全詩富有立體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風擺動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故鄉夢,何曰去?„„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這般美景便自然地引出了思念故鄉荷塘的情懷。楊萬里的《昭君怨?詠荷上雨》“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蓬聲,夢初驚。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珍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從整體上創造了這樣一番景象:夢的氤氳帶來的是泛舟西湖,荷滿蓮香,煙雨交加的如詩如畫的仙境,覺醒后池荷跳雨,清波漣漣,美不勝收。此情此景與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又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吧!看來同樣是寫荷之美,不同的作者的切入點,便構造出芙蓉不同神韻。

與荷之姣好容貌相對,該是殘荷衰敗的凄涼景象。孟郊《怨詩》中的那句“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看得讓人觸目傷懷,撼人心魄!是啊,閨中怨婦的情思與被拋棄的痛苦盡在一看芙蓉中!“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芙蓉般的妙齡卻要做垂死殘荷,那滿池荷花大概是用淚水澆注的吧!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則訴盡了離愁別緒、相思之苦。這與姚燧《普天樂》“芙蓉謝,冷雨清燈讀書舍,待離別怎忍離別?”有相同懷念之情和凄美意境。敗荷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頹廢,沒有美的感受,但是它若與作者心境結合,便是一種凄美,一

種令人悸動的美。

芙蓉還有另一意象義便是高潔之志的象征,這與梅、竹、松的意象義大體相同。且看李白《古風十九首》“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詩人幻想自己飄游于西岳華山的蓮花峰上,碰見的玉女是“手把芙蓉,凌空而行”。這里為什么是“手把芙蓉”而不是他物呢?就是因為人們向來認為“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正好寄寓了詩人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高尚情懷。再如陸龜蒙的《白蓮》,他寫:“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瑞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詩中就推崇她的品格像瑤他仙子,與一般凡花俗卉不同。即使很少人賞識它,任她自開自落,然而白蓮其實是很美的,她那純潔之色,她那婷婷之態,她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只要有曉月清風作伴,又何損于她的美麗呢?文人騷客好詠蓮,賀鑄的《踏莎行》則借蓮感嘆自己的際遇——“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蓮長于偏僻柳塘,無人知道,無蜂蝶采摘,它的“芳”就在于孤芳自賞,自嗟自嘆,所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當年不肯嫁東風”,蓮花高潔,不肯嫁春風,實是賀鑄不肯阿諛權貴的寫照。最后蓮之“無端卻被秋風誤”,與賀之不為世所容,郁郁終生也是吻合的。

古代詩歌的閱讀范文第5篇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于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于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格律:古典詩歌形式要求的總稱。“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詩體的句數、每句的字數、節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對仗(類似修辭的“對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聲調高低)、某句的押韻、用韻的要求等。

從格律上看,詩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律詩,包括絕句。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

四言詩和六言詩很少見。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簡單的說,凡是不依照近體詩的格律來寫,不受近體詩格律束縛的詩,都是古體詩(本書不論)。

近體詩大致分為三種:律詩,排律,絕句。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來寫成的詩。律詩的韻、平仄、對仗等,雖有許多講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平聲韻;

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

⑷ 每首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長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題目上標 明韻數,如王維《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這種長律除了尾聯(或首尾兩聯)以外,一律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

絕句的字數比律詩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詩,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詩一樣。

另外五律,七絕的側重點是

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 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于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唐以后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詩中的前、后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于律詩◇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于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于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采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后面還有詳細說明)。

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于南朝,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

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

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于絕句。 總而言之,區別在于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

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 近體詩 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其中的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規格看,有的后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

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漢樂府 在中國中古時期的漢魏兩晉南北時代,中央政府一直設置著管理音樂和歌曲的專門官署樂府,負責采集和編制各種樂曲,配詩演唱。這些配樂演唱的詩歌,就稱為樂府詩,也簡稱樂府。 在體式上,樂府詩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句式比較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瑯瑯上口,生活氣息非常濃厚。他的思想性主要有

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的痛苦;

2、反映的是人民群眾流離失所的痛苦;

3、批判了上層社會的腐朽生活。他的藝術性主要有;

1、敘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過敘事塑造人物形象,從樂府開始,中國敘事詩開始了新紀元;

2、比興的大量運用,是以前詩歌所沒有的;

古代詩歌的閱讀范文第6篇

魯迅先生說:先民在勞動中,為了協調動作,消除疲勞。“其中一個叫„抗育抗育?,那么,這就是創作”,“倘若用什么記號留存下來,這就是文學”。(《門外文談》) 從集體勞作的節奏中直接孕育降生的初民文學可以說是中國最原始的詩歌。 早期的詩歌伴隨著歌舞,“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尾,投足以歌八闕”。(《呂氏春秋。古樂》)這種傳統一直貫穿于我國的詩歌發展史中。

進行詩歌創作不僅要有豐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還要有人生意識、空間意識、社會意識和民族意識,對中國的文化歷史與傳統進行縱橫思考,對當前的現實生活也要進行哲理的思索。為此,我們對中國詩歌發展史要有一個大致的認識,腦中要形成一個大概的輪廓。下面我們分幾個階段進行簡要闡述:

一、先秦詩歌

(一)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詩經》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稱《詩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約五百多年的歷史。全集分風、雅、頌,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雅分“大雅”、“小雅”,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表現手法有賦、比、興。“子曰:《詩》三百,一言蔽之,曰:思無邪。”如《關睢》,這是一首民間情歌,用起興的藝術手法著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青年男子思戀少女,感情真摯大膽。由于此詩思想、藝術性都很強,且為《詩經》之首篇,故歷來均受重視。

(二)屈原《離騷》

《離騷》是屈原作品中最偉大的一首抒情詩,在我國詩史具有獨特地位?!峨x騷》篇名之意,據漢代班固所釋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全詩共373句,2490字。兩千多年前,有這樣的鴻篇巨制,確為我國詩史上之驕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還有《九歌》、《天問》等。

二、秦漢詩歌

我國的詩歌發展至漢魏之間,出現一個新的局面,主要是樂府詩、民間歌辭與文人五言詩。

(一)樂府:樂府原為秦時設置的音樂機關,后經漢武帝充實編改,其任務是制定樂譜,搜集歌辭等;魏晉六朝,樂府則是指帶有音樂性的詩體,逐步轉變為一種新的詩體的名稱。 唐時的樂府是相對于近體詩與一般五七言古詩而言的另一種比較活潑質樸的詩體,“感于衰樂,緣事而發,”具有現實主義傳統。宋元之后,凡屬合樂之,如詞、散曲均可稱為“樂府”。

(二)漢樂府詩:它主要包括四類作品:

1、郊廟歌辭;

2、相和歌辭;

3、鼓吹曲辭;

4、雜曲歌辭。

樂府民歌是在《詩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詩經》有共同之處??梢哉f《詩經》又向前發展了。

三、魏晉南北詩歌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五言詩發展的全盛時期,而且開始形成不同時期和不同風格的詩體,主要有建安體、正始體、永嘉體、陶體、謝體、永明體等。在此不作詳細論述,我們簡略談談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尋陽柴桑人。其詩的內容尤為豐富,通過對農村田園生活之吟唱,表現躬耕田畝的種種體驗與堅持崇高理想的斗爭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并向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提出抗議。

他開創中國的田園詩,把田園看作是一片純情的凈土,歌頌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表現其自然天籟與美好。陶淵明具有敏銳的領悟力,生存在那與大自然距離很小的環境中,對田園生活的欣賞出見一轍,對它歌頌詠唱,以至于復歸自然。如他的《歸園田居》“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表現一種深遠的竟境。

南北朝的詩歌形式,上承漢魏,下開唐宋,在民間歌辭的基礎上,經過許多詩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種詩體,成為一個重要的詩體過渡時期。

四、唐代詩歌

唐代是我國詩史上的黃金時代,各體詩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間,詩才輩出,作品繁多,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詩壇上萬紫千紅,百花爭艷。

(一)初唐時期——準備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

(二)盛唐時期——頂峰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灑》;杜甫的《三吏》、《三別》等等。

(三)中唐與晚唐時期——發展與成熟期

在中晚唐時期,詩人各有成就。但成績最卓著的要數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并親自參加領導“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中晚唐詩人較著名的還有:韋應物、劉長卿、韓愈、孟郊、柳宗元、李賀、李商隱、杜牧等。

五、宋代詩詞

詞起源于唐代。宋詞是我國詩史上又一高峰。北寧著名的詞家有晏幾道、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等。

蘇軾(號東坡),北宋最有名的文學家,詩、詞、散文都寫得很好。蘇詞題材廣泛,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風格亦多樣,但其主體風格是豪放的。他不僅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而且也用來表現愛國激情和反映農村生活,代表作《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懷子由》、《念奴嬌。赤壁情古》,表現詩人對理想之執著與追求,對祖國美麗河山的贊頌和熱愛以及對歷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感情奔放,聯想豐富,筆力豪邁,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成為豪放派詞家的典范作品。

南宋著名詞人是張孝祥、辛棄疾、李清照、陸游、姜夔„„

宋代著名詩人是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楊萬里、范成大、陸游、文天祥,其中以陸游和蘇東坡的成就最高。

陸游是一個多產的詩人,一生寫了9300多首詩,他的不少詩篇洋溢愛國主義豪情,激越悲壯,雄渾豪放,在宋代詩壇上獨樹一幟。代表作如《關山月》、《金錯刀行》、《書憤》、《示兒》等,充分表達了他對南宋王朝忍辱茍安的憤恨和祖國命運的關懷。他的詩不論在當時或對后世,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六、元曲、雜劇

元代是散曲和雜劇興盛的時代。

元代散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馬致遠是元代散曲之大家,很有影響,其作品多寫懷才不遇的悲憤或羈旅飄泊的痛苦,代表作如《雙調。夜行船》(秋思)、《天凈沙》(秋思)等。

“枯藤老樹皆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凈沙》)

馬致遠的確善于攝取自然景物,融羈旅飄泊之情于蕭瑟荒蕪之景,強烈烘托出“斷腸人在天涯”的秋思情緒,情調雖感傷,藝術手法卻很高,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元雜劇的代表作家是關漢卿與王實甫,代表作分別為《竇娥冤》和《西廂記》。

七、明清詩歌

明清兩朝是戲曲和小說興盛的時代。

較有成就的詩人如:高啟、于謙、戚繼光、俞大猷、顧炎武、陳子龍、夏完淳、吳偉業、王士禎、納蘭性德、袁枚等人。

新詩的發展離不開對舊體詩詞的借鑒。創作新詩應當全面繼承和發展幾千年來中國古典詩詞內容與形式兩方面的優良傳統,努力創造發揚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詩的民族形式。在此對我國詩史只作了一個簡要介紹,理出一個基本脈絡構想,還有待不斷充實、完善。 《詩經 采薇》全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xiǎn狁yǔn 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xiǎn狁yǔn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賞析:

《采薇》是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詩的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為了抵御狁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多么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而返故鄉!

上一篇:防腐蝕涂層綜述范文下一篇:公交車體驗心得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