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

2023-09-19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該社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滿足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并經相關性臨床常規檢查手段確診為糖尿病患者。其中包含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齡介于33~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1±3.1)歲,病程介于1.4~20.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1.4±2.8)年。從合并癥角度分析,共計包含高血壓患者43例,高血脂癥患者21例,缺血性心臟疾病患者17例,腦卒中患者8例,周圍性神經組織病變患者4例。所有參與該次研究患者的神志狀態和基礎觀念認知能力均正常,能夠與飲食教育人員順利開展科學有效的知識觀念溝通行為,在此基礎上,排除合并發生心臟、肝臟,以及腎臟嚴重慢性疾病患者,以及無法經口腔渠道常規進食患者。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等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并發疾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該次研究中,參照組患者在遵照常規診療規程實施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干預基礎上,配合行以科學系統的藥物治療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患者基礎上,行個性化飲食知識教育,結合患者的疾病臨床癥狀表現,并發癥發生狀況,已經實施的治療干預手段具體取得的效果,患者的基本生活習慣特征等因素,以飲食健康教育基本指導原則為基礎,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飲食健康教育干預和護理支持。飲食知識教育通過定期授課方式實施,每周安排一個課時。

1.3 臨床評價指標

該次研究中,在針對全部患者實施持續半年的飲食知識教育基礎上,系統評估兩組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知識認知程度,以及飲食依從性,飲食知識認知評價運用該院自制的《糖尿病依從性測量問卷》,其中共計涉及15個具體問題,評分采用6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飲食知識認知水平越好。飲食依從性評價按照“飲食結構控制、定時定量、運用食物交換量表安排飲食、戒煙戒酒、規律性體育運動,以及定期復查”六項指標加以評價,采用8分制評分方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飲食依從性就越好。

1.4 統計方法

2 結果

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研究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具備終身性特征的嚴重慢性疾病,通常需要患者經歷長時間持續性的用藥治療,才能確保該疾病的臨床癥狀發展狀態得到穩定有序控制,而從糖尿病的臨床規范性治療實現手段角度展開系統分析,主要應當涉及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支持治療,血糖水平監測,以及健康教育等五個具體方面[4]。在糖尿病患者的常規治療路徑和日?;A性行為習慣未能獲取到穩定高效的控制和干預條件下,患者的血糖水平動態監測將會呈現顯著的失控狀態,直接導致患者的神經系統、心血管循環系統,腎臟,以及皮膚器官等生理性系統結構出現顯著的并發疾病,導致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呈現顯著提升趨勢[5]。

根據國際知名糖尿病教育專家提供的觀點,高質量的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臨床治療效果的取得,其關鍵環節在于實現針對糖尿病患者科學而系統的行為干預教育[6]。治療依從性是描述糖尿病患者基本行為狀態的重要概念,其考量的重點,在于比照患者的服藥行為,定期接受門診檢查,以及在改變不良行為習慣方面與醫囑之間的吻合程度[7]。針對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行為干預,客觀上要求患者能夠實現對膳食行為和飲食結構的科學合理控制,保持每天攝入熱量水平的科學穩定狀態,按照科學化比例結構攝入適當種類和數量的食材對象,在保證定時定量進食行為習慣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實際需要實施非定時性加餐行為[8]。

該次研究中,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兩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均發生顯著提升,前后數據差異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研究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 結語

針對糖尿病患者行飲食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改善和提升患者對飲食健康知識的學習掌握水平,提升患者對健康飲食干預治療指導的心理依從性,提高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表現狀態,值得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予以推廣運用。

摘要:目的 探究針對糖尿病患者行飲食知識教育對其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效果。方法 擇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該社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等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50例,參照組患者在遵照常規診療規程實施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干預基礎上,配合行以科學系統的藥物治療干預,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患者基礎上,行個性化飲食知識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的飲食知識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結果 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兩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均發生顯著提升,前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對參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以及針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飲食知識教育后,研究組患者的飲食認知評分和飲食依從性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患者行飲食健康教育,能夠顯著改善和提升患者對飲食健康知識的學習掌握水平,提升患者對健康飲食干預治療指導的心理依從性,提升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表現狀態,值得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予以推廣運用。

關鍵詞:糖尿病,飲食健康教育,飲食治療依從性,相關性,影響效果

參考文獻

[1] 陶靜,王玉萍,楊柳,等.糖尿病病人飲食現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4):426-429.

[2] 楊小平,李翔,許樟榮,等.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與代謝控制關系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24-626.

[3] 張萍,于寶柱,李欣欣,等.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12):1563-1564.

[4] 馮秀麗.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及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國病案,2012,13(1):66-68.

[5] 閻霞,劉曉燕,張俊瑕.應用糖尿病飲食治療卡進行個體化教育對護患雙方營養知識、態度及行為影響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119-121.

[6] 朱青.飲食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2):107-109.

[7] 鄭淑君,葉曉青,成守珍,等.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7,22(5):1-3.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2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5年1—12月來該院治療糖尿病的58例患者病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標準為WHO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49例(84.48%),女性患者9例(15.51),年齡區間段在55~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3±7.9)歲,患病時間在3~8年。 合并并發癥:高血壓15例(25.86%)、冠心病9例(15.51%)、視網膜病變3例(5.17%)、腎病5例(8.62%)、糖尿病足2例(3.44%)、 周圍神經病變6例(10.34%)。

1.2護理方法

入院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糖尿病以及并發癥的嚴重性,以及在住院期間相關事宜。 同時告知患者配合患者日常飲食護理的管控,協助患者控制血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入院次日進行空腹血糖以及餐后1、2、3 h的血糖值,并詳細記錄,同時鼓勵患者進行戒煙戒酒, 并且為不影響患者飲食護理結果,要求患者不可中途加餐或進行不健康飲食。

1.3觀察指標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入院時和出院前空腹血糖和進餐后1、2、3 h后的血糖,以及血脂、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進行記錄,并且制定表格。

1.4統計方法

對該文中的所調查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方式,若檢查結果相差明顯則具有統計學意義,采用P<0.05表示。

2結果

通過階段性在入院期間進行糖尿病飲食護理,以及糖尿病日常飲食知識的普及和宣教,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1、2、3 h均有明顯改善,且患者血脂、膽固醇、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相對于入院時有明顯改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表2所示。

3討論

3.1對于老年飲食護理干預的原則

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應保證患者的營養攝入,應根據患者間的個體差異和病情,以及考慮年齡關系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膳食纖維多些,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脂和便秘,同時可補充患者微量元素的攝取,應每日飲食種類多樣化,營養豐富些。

3.2積極與患者溝通,觀察飲食情況

醫護人員應多與老年患者進行溝通,取得患者在醫術上的信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日常溝通中發現患者的飲食錯誤觀點和不足之處,對于拒不配合的患者應多次的、反復的和患者溝通,也可通過患者家屬獲得患者患病信息。

3.3低血糖防治

飲食不規律,營養攝取不均衡是導致患者出現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所以應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的重視和認知,當進食量和服用胰島素量成負比時就可導致低血糖,患者若自身出現心慌、出汗、全身無力、面色蒼白等癥狀,患者應隨身攜帶甜食或含糖分食物,以免由于低血糖發生意外,并且家屬應為患者制作信息聯絡卡,注明患者姓名、聯系電話、患病簡單概況,方便患者發生意外后身邊人群第一時間發現并救治患者。

3.4并發癥飲食護理

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病時間較長,大多并發癥較多,如合并酮癥酸中毒,嚴重可導致患者出現腎病, 臨床出現下肢末端逐漸向上水腫,以及高血壓,同時對于已經出現腎病癥狀要嚴格控制患者每日進食食物中的鹽分,同時特高蛋白質攝入,如雞蛋、大豆、牛肉等。 若發生腎衰竭者同時應控制蛋白質攝入,防止蛋白質過高影響腎臟代謝。

3.5出院指導和健康宣教

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齡偏高,應囑咐家屬日常生活監督,以及患者使用降糖藥的數量和時間的管控, 矚其家屬在日常飲食中對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攝入應均衡和足量,定時進行血糖復查, 隨時調整飲食標準。 并且告知患者定期帶患者進行復查,方便醫護對現階段病情了解并進行飲食護理干預的更改,同時患者本身也應了解糖尿病的嚴重性,提升自我控制力,控制空腹血糖值在3.9~6.1 mmol/L。 將每一位患者階段性治療的血糖值進行制表,教會患者閱讀表格,表格繪制清晰明了簡單,方便患者閱讀,給予患者信心。

4結語

老年患者的文化水平相對參差不齊,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對飲食護理的認知有限,導致患者不服從醫護人員的管理,而且老年患者會并發視網膜病變、老年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等病癥,可導致患者無法閱讀或收集相關信息和知識,所以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干預患者家屬應參與其中,并且起著主導作用和監督作用,協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或醫護人員可通過反復的口述相關案例進行勸說患者積極配合飲食護理,使患者充分的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 對于患者飲食護理應根據每位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值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同時應根據患者不同階段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控制情況不定時的更改患者的飲食方案, 保證患者營養攝取和營養均衡,為防止老年患者發生便秘或咀嚼食物不良,應給予患者膳食纖維,以清淡飲食為主,同時應告知患者家屬陪同患者進行戶外適量運動,促進患者腸道蠕動,同時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等,間接治療患者高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同時經過系統性的調控身體指標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的水平。 對于拒不配合飲食干預護理的患者應細心指導并糾正患者錯誤觀念,并告知患者家屬對患者日常錯誤生活和飲食習慣進行監督。 相關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經過飲食護理均得到有效控制,如韓月華述寫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體會 》中報道經過飲食護理患者在血糖、膽固醇、甘油酸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均得到有效控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體健康。 總之, 制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方案可根據患者現階段體重進行評估,測算患者所需熱量,進行合理飲食制定,逐漸緩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其他并發癥。

摘要:目的 探索通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回顧該院2015年1—12月來該院進行糖尿病治療的58例糖尿病患者的資料,并在其治療期間進行飲食護理。結果 58例糖尿病患者在飲食護理干預下,可自我學習相關飲食知識,以及科學的飲食方法。經過階段性的治療,患者出院前檢查,空腹血糖與餐后1、2、3 h血糖有明顯得到控制的效果。結論 給予老年糖尿病合理、科學、適量的飲食護理干預,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飲食護理

參考文獻

[1] 駱秀萍,李秀娟,張飛珍.延續性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行為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6(5):1241-1243.

[2] 韓月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體會[J].現代養生,2016(4):208.

[3] 李萬宏.老年糖尿病患者營養保健飲食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3):159-161.

[4] 張青,劉慧娟,李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2):242-243.

[5] 劉錦屏.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205-206.

[6] 吳文華,孫艷,李艷東.針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屬的飲食護理干預[J].現代養生,2014(24):218.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納入標準:160例患者均符合WHO2型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4]。 2患者依從性良好,能夠較好配合醫護人員完成相關治療。 3患者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60例患者均排除心腦血管疾病、 惡性腫瘤患者[5]。 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 實驗組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在44~78歲之間,平均年齡(61.3±1.66)歲。 對照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45~80歲之間,平均年齡(61.9±1.33)歲。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包括對患者的健康宣傳教育,讓患者了解飲食指導的原則、意義,同時教會患者如何計算每日飲食總熱量的方法, 以及其中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充分了解到飲食控制的重要性。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采用飲食指導卡的護理模式。 1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基本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病程、實際體重、標準體重。 2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講解飲食控制的重要性與意義,同時需要重點講解飲食指導卡在飲食指導中的作用,讓患者對飲食指導卡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保證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 3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計算出每一天的總熱量,根據患者的標準體重、活動量計算出患者每日需要攝入的總熱量。 根據得到的數據換算出患者每日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攝入量。 其中碳水化合物應該控制在200~350 g/d,可適當多食用五谷雜糧等,同時結合適當運動促進糖類的消耗。 脂肪需要嚴格控制,不能攝入過量的不飽和脂肪,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盡量控制或者避免攝入動物內臟或者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多進食蔬菜。 蛋白質,日?;颊叩鞍踪|的攝入主要以魚類、 蝆肉、牛奶、雞蛋為主,保證在1.0~1.2 g/d。 4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嚴格注意日常三大營養素的攝入量,保證在規定的攝入量之內。 5護理人員需要考慮到控制飲食的影響,可以適當讓患者加餐。 以水果和牛奶為主, 將加餐放在患者每次餐后的2 h后,進食的水果與牛奶的熱量需要計算在每日總攝入量中。 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每餐飲食進行評估,選擇含糖量較低的水果, 采用正確的飲食方式并督促患者真正實施。 6患者出院后,需要進行出院指導,幫助患者設計飲食計劃,充分考慮到飲食的多樣性。

1.3療效評價標準

采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度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總滿意率= (非常滿意+滿意)/例數×100%。 采用醫院自制的糖尿病飲食知識與行為調查問卷表,結果為完全掌握、掌握、 基本掌握、未掌握,總掌握率=(完全掌握+掌握)/例數× 100%。 了解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變化情況。

1.4統計方法

應用SPSS l6.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 χ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實驗組總滿意率為90%,明顯高于對照組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糖尿病飲食知識與行為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糖尿病飲食知識與行為情況發現, 實驗組掌握率要高于對照組,見表2。

2.3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與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

比較兩組飲食指導前后的血糖控制情況。 實驗組空腹血糖值護理后同對照組相比有差異,且餐后2 h血糖在護理后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優于對照組,見表3。

3討論

飲食治療作為治療各種類型糖尿病的基礎, 針對病情比較輕的患者可以僅使用飲食治療就達到控制病情的效果[6]。 該研究中在飲食治療中采用了飲食指導卡的方式加強對患者的飲食控制。 首先讓患者了解飲食控制的重要意義, 在充分得到患者的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進行后期的飲食控制。 對患者進行總熱量的計算是十分重要的,計算的公式為標準體重(kg)=身高(cm) -105或標準體重(kg)=[身高(cm)-100]×0.9; 女性的標準體重應再減去2 kg。 針對情況比較特殊的患者,例如兒童、營養不良等患者需要酌情增加總熱量。 肥胖患者更加需要嚴格控制總熱量, 保證每天總熱量不能超過1500 kcal。 這種飲食控制能夠幫助患者的體重下降,對減輕胰島 β 細胞的負荷、改善血糖水平有一定積極作用。 囑咐患者多進食蔬菜水果是因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其中的鉻、錳等微量元素能夠提高患者體內胰島素活動,而牛奶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其轉轉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較慢,避免患者出現夜間低血糖的現象。 患者需要適當結合運動,有效提高患者的糖類消耗量,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有效分解葡萄糖,減輕肝臟負荷。 采用飲食指導卡的方式,其中記錄的內容清晰明了,幫助患者記憶,護理人員不需要反復向患者與患者家屬介紹,減少護理人員在這個方面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飲食指導卡記錄了針對患者的飲食計劃,更有利于患者的飲食控制效果提高。 另外,針對常規的護理模式,飲食指導卡實質上是屬于一種個性化的護理模式,積極向患者介紹、解釋疾病的相關知識, 有意識的讓患者與家屬主動參與到治療中,不僅能夠消除患者的緊張、壓抑心理,同時對促進護患關系有一定積極意義。

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0.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實驗組患者糖尿病飲食知識與行為掌握情況總掌握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30.0%,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在護理前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差異不顯著,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為(6.35±1.53)、(11.93±1.02)明顯低于對照組(9.36±1.49)、 (14.10±1.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數據對比說明,實驗組采用飲食指導卡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 提高患者的糖尿病飲食知識與行為掌握情況、控制患者血糖有一定積極意義,結論與袁麗[7]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應用飲食指導卡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提高患者的糖尿病飲食知識與行為掌握情況,對控制患者血糖、促進護患關系有一定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摘要:目的 探究應用飲食指導卡對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指導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2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飲食護理,實驗組在常規飲食指導方式基礎上采用飲食指導卡方式,比較兩組臨床護理作用。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0.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實驗組患者糖尿病飲食知識與行為掌握情況總掌握率為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30.0%,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為(6.35±1.53)、(11.93±1.02)明顯低于對照組(9.36±1.49)、(14.10±1.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飲食指導卡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提高患者的糖尿病飲食知識與行為掌握情況,對控制患者血糖、促進護患關系有一定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 男55例, 女45例, 年齡37~72歲。隨機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干預內容 (1) 入院時, 介紹護士長、管床護士姓名, 向病人講解糖尿病飲食基本原則, 發放糖尿病飲食健康教育路徑表并向病人講解有關內容。 (2) 第1天、第2天, 介紹糖尿病飲食治療目的及注意事項;講解糖尿病飲食熱量的計算方法與計劃, 如何填寫飲食日記, 教會病人計算熱量和配制食譜, 指導病人自覺遵守飲食原則。 (3) 第3天、第4天, 介紹食物交換份飲食的目的, 飲食的方法, 如何運用食物交換份指導進食。 (4) 第5天、第6天, 介紹低血糖生成指數飲食的目的以及方法, 哪些食物進食后血糖升高快而且峰值高, 如何計算每餐的血糖生成指數。 (5) 第7天, 低血糖時飲食原則, 發生低血糖如何進食。 (6) 出院前1、2d, 評價病人及家屬的掌握程度, 制訂出院后飲食治療的重點。

1.2.2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1.3 實驗檢查

入院時及干預后1、2、4周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t和卡方檢驗, 運用SAS軟件包進行分析。

2 結果

(表1、2)

3 討論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 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 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 即“三多一少”癥狀[2]。目前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已經成為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病癥??刂撇缓玫奶悄虿】梢砸鸶鞣N使人致殘、致死的并發癥, 如心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做好飲食控制, 是與糖尿病成功相處的基礎[3]。

飲食干預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提高其飲食自理調節能力, 即增加自我控制飲食進而有效控制DM的能力和自覺行為, 提高自我監控血糖的意識。飲食干預在傳統護理基礎上進行一系列有計劃護理可提高患者的對飲食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認識, 這是長期控制病情的基礎[4]。采取飲食干預對糖尿病患者是必要的、有效的, 可以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 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使有效控制其病情基礎, 態度、行為水平、知曉率顯著改觀[5]。本研究的結果證明, 2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 在干預前差異均沒有顯著性 (P>0.05) 經過飲食干預后上述相關指標均明顯下降, 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P<0.05) 。表明糖尿病通過飲食干預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控飲食能力, 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 探討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擇10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觀察組病人配合營養科給予飲食護理干預, 對照組常規護理, 觀察2組入院時及干預后1、2、4周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的情況。結果 2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 在干預前差異均沒有顯著性 (P>0.05) ;經過飲食護理干預后上述相關指標均明顯下降, 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P<0.05) 。結論 糖尿病通過飲食護理干預提高了病人的自控飲食能力, 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糖尿病性腦卒中,飲食治療,認知行為,護理干預

參考文獻

[1] 周曉燕, 楊杰.糖尿病教育在防治中的重要性淺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09, 17 (2) :71~72.

[2] 劉新民.實用內分泌疾病診療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8:300.

[3] 侯祥川, 顧景范, 邵繼智, 等.臨床營養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8:419.

[4] 馬建新.糖代謝紊亂對腦梗死發病及預后的影響[J].中原醫刊, 2007, 10 (33) :l9.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5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共102例,在這102例患者當中,男性患者共有40例,而女性患者共有62例,其中包含1例處于妊娠期的患者,青少年患者有1例,年齡在15~ 85歲,患病的時間在1個月~20年不等,體重正常的患者共有75例,而屬于肥胖體型的患者共有27例。 根據糖尿病病情嚴重的程度劃分,其中有6例屬于I型糖尿病,96例屬于2型糖尿病,并且在糖尿病患者當中合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有3例,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足。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 絕大部分患者都沒有認識到飲食治療的作用和重要性,存在日常飲食不規律、無節制的情況。

1.2飲食教育指導

1.2.1飲食教育的方法針對糖尿病患者飲食教育的方法和形式包括很多種,綜合使用這些方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飲食教育流程,能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具體的方法如下。

1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的評估。 對收治的每一個糖尿病患者都要進行全面的資料收集工作,然后對糖尿病患者的情況進行準確的評估,從而為制定教育方法提供依據,在對患者進行評估的同時還要對患者的家人進行評估。另外,該院在對入院患者進行常規評估的基礎上還設計了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調查問卷,設計這個問卷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了解清楚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患者自身在飲食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最后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一份個性化的飲食護理方案,并在治療中及時實施。

2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定期要求糖尿病??漆t生、護士以及營養師針對糖尿病有關知識進行講解并組織討論,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 另外,針對護理人員,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考核,保障每一位護理人員都熟練掌握飲食健康指導的內容。

3發放糖尿病健康飲食教育的處方。 醫院可以考慮將飲食教育的一些重要內容制度成教育處方,并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的更改,護理人員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治療時,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對患者就糖尿病有關知識進行反復的講解,但是要注意每次講解的內容不要太多,并且語言淺顯易懂,直到患者真正理解并掌握具體實施的方法即可。

4定期開展飲食健康知識講座。 責任護士要定期的在病房內組織糖尿病患者參加健康飲食講座,講座的內容包括糖尿病飲食治療的相關知識以及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禁忌,鼓勵參與健康講座的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 互相交換飲食控制的心得。在開展講座的過程中,講課的語言中盡量不要出現醫學術語,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保障所有的患者都可以輕松的掌握住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控制以及熱量計算的方法。 另外,還可以通過在病房中張貼健康資料、播放教育視頻等方式來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教育。

5和患者家屬進行配合。 護理人員還要加強對患者家屬的飲食教育工作,努力使家屬認識到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并主動和醫護人員相配合,幫助患者進行治療和護理。

1.2.2飲食教育的內容飲食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向患者宣教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和重要性,即飲食要清淡、熱量要平衡等;2教授患者計算每天可以食用的總熱量;3幫助患者確定各種營養要素比例和分配;4幫助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5告知患者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 下面該研究就針對這幾個方面詳細進行闡述。

1向患者講解飲食治療的原則和重要性。 飲食治療在糖尿病治療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 因此,只要是針對糖尿病,無論得病時間的長短,也無論病情輕重,都需要堅持飲食治療。 在日常治療中,醫護人員要告訴患者飲食治療的重要意義,提高患者的認識,從而提高治療的配合度,更容易取得顯著的效果。

2教會患者計算每天可以食用的食物總熱量。首先, 醫護人員要交給患者計算自己體重指數的方法,讓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確定每天可以攝入的總熱量。 其次,教會患者計算每天可以攝入的總熱量,讓患者進行自我控制。

3幫助患者確定各種營養要素比例和分配。首先,在每天攝入的食物當中,一定要包含雜糧,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總熱量,并且粗糧富含膳食纖維,可以減少患者對熱量的吸收。 其次,注意補充蛋白質,但是要注意蛋白質的含量一般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5%,對于患有腎病合并癥的患者要更加注意對蛋白質進行控制。另外,患者也需要適當攝入一些脂肪,但不能過多,以免加重病情。 對于患者每餐的分配來說,如果患者病情穩定,可以讓患者按照每天三餐各1/3的方式進食,而對于需要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的患者,一定要少量多餐,以免患者由于大量進食而造成血糖迅速升高的情況出現。

4幫助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 首先,教給患者運用食品交換法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食品交換法就是指將食物分為肉類、蛋類、奶類、水果、蔬菜、米面和脂肪這六大種類,每一個種類的食物可以更換食用,這樣可以提高患者飲食選擇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其次,指導患者選擇血糖指數較低的食物,不同的食物,即使熱量相同,對糖尿病患者造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飲食中要盡量選擇血糖指數較低的食物,如黑面包、豆制品、燕麥等。 再次,注意攝入較多含有可溶性纖維素的食物,這種食物可以延緩食物熱量的吸收,對降低餐后血糖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適當攝入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堅果、蛋類等,同時要注意盡量少攝入一些含油脂豐富的食物。

5告知患者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在患者感到饑餓時,不能肆無忌憚的進食,如果增加了一種食物,就要去掉另一種食物,將食物總熱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其次,對于比較肥胖的患者一定要減少對脂肪的攝入量,少吃一些含油脂豐富的食物,并且要少食用動物內臟。 再次,要讓患者忌酒,同時還要對食用鹽進行嚴格的控制。 最后,一定要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將糖的攝入量降到最低,如果非吃不可,也需要用木糖醇、 甜味劑等來代替。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經過教育前后對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對比分析發現,飲食教育之后,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率明顯提高,并且掌握的程度超過95%。

2.2病情控制情況觀察

通過對教育之后的患者在BS、TG、BUN這3個方面的檢驗并和教育之前的這3個指標進行對比發現, 教育之后的患者這3個指標都出現了明顯下將的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細情況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屬于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針對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對于一些比較輕的糖尿病患者,只需要利用健康飲食教育治療即可,而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則需要藥物治療和食療相結合。 無論對于何種情況的糖尿病患者,都要進行健康飲食教育,讓患者了解到飲食治療的重要作用,并掌握具體的實施方式[3]。

目前,我國在糖尿病患者飲食教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利用飲食教育這種這種治療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并且還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相關內容的認識和治療的依從性,因此,在綜合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加強飲食教育至關重要[4]。

想要做好飲食教育工作,需要醫護人員、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相互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該研究102例患者當中,都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堅持飲食治療,然后對飲食教育治療前后的相關檢驗指標進行對比發現,采用飲食教育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另外,在進行飲食教育時,要考慮到患者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條件,采用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這樣才可以使患者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提高飲食控制的意識,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飲食教育的研究現狀以及飲食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診治中的重要性。方法 根據糖尿病患者飲食的基本原則,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共102例,對這些患者利用多種形式和方法進行飲食方面的指導和護理,然后將飲食治療前后的一些檢驗指標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 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飲食教育之后能夠很好的掌握相關知識,掌握率平均達到了95%以上,并且相關的檢驗指標和飲食治療之前相比明顯下降,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治療糖尿病患者的方法中,飲食教育是基本的方法之一,不僅可以對病情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還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6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 年10 月—2015 年10 月該院門診檢查中葡萄糖篩查陽性孕婦為365 例, 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者42 例, 占11.5% (GDM組) 。 陽性標準[2]:餐后1 h血糖水平≥7.8mmol/L; 所有陽性患者均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 (OGTT) , 并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制定的標準確定為妊娠期糖尿病[3]:空腹血糖≤5.8 mmol/L, 餐后2 h血糖≤9.2 mmol/L。 患者年齡20~32 歲, 平均 (26.5±3.2) 歲;孕周32~48 周, 平均 (42.5±1.8) 周。 同期選擇120 例葡萄糖篩查正常的孕婦為對照組, 年齡20~31 歲, 平均 (26.2±3.5) 歲;孕周32~48 周, 平均 (42.2±2.2) 周。 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葡萄糖篩查陽性患者對飲食進行調整, 根據患者活動量及體型大小對供熱量的供給進行確定, 理想飲食以控制血糖<8.83~9.2 mmol/L為調整標準。 妊娠前4個月控制總熱量為30~35 kcal/kg, 控制蛋白質1.0~1.2g/kg, 控制脂肪0.6~1.0 g/kg, 給予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飲食, 其余熱量均以碳水化合物替代。 飲食供給按照三大餐和三小餐進行調整, 其中早餐供應量為20%、午餐供應量為35%, 晚餐供應量為30%;早晚餐、午晚餐之間及晚上供應量各為5%。 期間按照血糖、體重、宮高及胎兒生長情況對食譜進行調整。

1.3 統計方法

統計軟件SPSS 17.0 錄入數據, 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 (%) 表示, χ2進行檢驗,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 表示, 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血糖水平及飲食控制

42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經飲食控制后, 空腹血糖為 (7.27±0.35) mmol, 餐后2 h血糖為 (8.53±0.42) mmol/L;分娩后OGTT結果均顯示正常。

2.2 兩組胎兒發育情況的比較

GDM組早產兒和巨大兒的發生率分別為21.4%和26.2%, 高于對照組的9.2%和12.5%,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1。

2.3 兩組終止妊娠方式的比較

GDM組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 陰道產率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2。

3 討論

糖耐量試驗的理論依據主要是指人體在進食碳水化合物之后, 會抑制內源性葡萄糖的產生, 進而促使機體內的糖利用率增加。 處于妊娠期的婦女進食碳水化合物之后, 其血糖峰值往往高于非孕期的婦女, 且血糖峰值出現的時間比非孕期的婦女滯后, 同時妊娠期婦女體內的胰島素分泌狀況也會出現顯著性的變化。 該研究中, 妊娠期糖尿病者42 例, 占11.5%, 確診時間為28 周左右, 說明糖篩查在孕早期、中期能夠及時發現多數糖尿病患者, 同時加強產前檢查, 對有效措施的選擇和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現階段, 臨床醫學中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篩查時間存在相應爭議。 Berkowitz等研究表明[4], 妊娠期早期, 孕婦需對妊娠糖尿病進行篩查;Antonio Espinosa等研究表明, 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篩檢孕周以24~28 為宜, 但仍以盡早檢測最優, 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產生幾率, 對于具明顯高危因素孕婦或隱性糖尿病孕婦而言, 在糖尿病篩查時, 孕周小于24 周孕婦糖篩查率及妊娠期糖尿病檢出率明顯高于孕24 周后孕婦, 故對此類孕婦而言, 可在24 周孕周前予以篩查, 減少疾病并發癥產生。 該研究中, 42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經飲食控制治療后, 空腹血糖為 (7.27±0.35) mmol, 餐后2 h血糖為 (8.53±0.42) mmol/L, 分娩后OGTT結果均顯示正常;且GDM組與對照組胎兒發育情況及終止妊娠方式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說明飲食控制和糖篩查對孕婦生產方式及圍產兒結局具有一定影響。

對于現糖篩查陽性孕婦及時予以糖耐量試驗, 后針對孕婦機體體制制定合理飲食方案, 并對血糖等各因素予以嚴密監測及控制, 維持正常血糖值, 保持孕婦妊娠所需熱量及營養, 維持胎兒生長。 妊娠期糖尿病導致胎兒出現胎兒窘迫甚至是造成胎兒宮內死亡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孕婦自身的高血糖導致胎盤對胎兒的血氧供應能力降低, 一旦胎兒出現高血糖或者是高胰島素血癥等癥狀, 不僅會增加妊高癥的發生率, 同時還會加重胎兒宮內缺氧現象, 最終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兒死亡率較高[5]。 因此, 采用糖篩查方式對妊娠期婦女進行檢查, 能夠早期發現孕婦是否存在妊娠期糖尿病, 在此基礎上, 給予妊娠期糖尿病婦女合理的飲食指導, 從而能夠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的發病率。

綜上所述, 通過糖篩查早期發現妊娠期糖尿病, 并給予相應的飲食控制, 能夠降低妊娠并發癥的發生率, 保障胎兒的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飲食控制與糖尿病篩查對妊娠期糖尿病治療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該院門診檢查中葡萄糖篩查陽性孕婦為365例, 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42例, 對所有患者的飲食進行控制;同期選擇120例葡萄糖篩查正常的孕婦為對照組, 比較兩組孕婦的胎兒發育情況及終止妊娠的方式。結果 4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經飲食控制治療后, 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別為 (7.27±0.35) mmol和 (8.53±0.42) mmol/L, 分娩后OGTT結果均顯示正常;兩組孕婦胎兒發育情況及終止妊娠方式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糖篩查陽性者的檢出率較高, 通過糖篩查及時發現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并積極采取飲食控制的方法進行治療, 對胎兒發育情況及終止妊娠方式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篩查,飲食控制

參考文獻

[1] 李琦, 蘇筱穎, 曾苑玲, 等.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及護理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 2013, 32 (9) :147-148.

[2] 楊凱樂.妊娠期糖尿病篩查與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結局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 (34) :268-269.

[3] 梁若笳, 姚志韜, 蔣學祿, 等.個體化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J].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3, 29 (9) :698-702.

[4] 劉莉莉.應用飲食控制療法治療4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3, 26 (9) :1238-1239.

上一篇:高校就業工作要點范文下一篇:物業主管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