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

2023-12-14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研究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醫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22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飲食護理干預方法進行護理。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準確估量飲食、按時按量進食、計劃控制飲食、標準安排飲食等方面,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實行飲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飲食護理干預;糖尿病腎病;飲食治療;依從性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狀,屬于微血管病變的范疇,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療及康復,同時有一定幾率導致患者死亡。在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治療中,飲食治療是一項重要手段,對于患者預后情況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不過嚴格的飲食治療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而患者的飲食治療依從性往往不夠理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依從性[1]。與傳統護理方法相比,飲食護理干預可更有效的提升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對于患者預后情況較為有利?;诖?,本文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醫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22例,研究了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醫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22例,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1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納入61例患者,年齡在42-82歲,平均年齡為(59.7±2.2)歲;觀察組中納入61例患者,年齡在44-83歲,平均年齡為(60.4±2.5)歲。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對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患有原發性腎臟疾病,患有原發性泌尿系統疾病,合并其它嚴重并發癥的。兩組患者在性別和年齡等方面,均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保持良好治療環境,定期監測病情變化,檢測血糖水平,檢驗腎臟功能,及時向醫生匯報患者病情進展,同時進行常規的日常疾病及生活護理。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飲食護理干預方法,①根據患者文化程度,進行飲食治療知識宣教,讓患者對飲食治療的重要性加以了解。同時,根據患者病情情況,合理制定飲食計劃[2]。②堅持定量進食的原則,對攝入能量進行控制,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比60%,脂肪占比15%,蛋白質占比25%,并確保充足的膳食纖維、微量元素攝入。③在食物選擇方面,適當增加粗纖維、低熱量的食物,確保充足的蛋白質攝入,禁忌甜食,多食用西紅柿、黃瓜、玉米、大白菜、芹菜、瘦肉、魚類等食物。④指導患者根據標準體重,對每日攝入能量進行計算,同時對每餐攝入量進行合理調配。⑤對血鉀水平、血硒水平進行控制,減少高鉀食物攝入,增加高硒食物攝入[3]。

1.3觀察指標

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統計處理,以數(n)或率(%)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準確估量飲食、按時按量進食、計劃控制飲食、標準安排飲食等方面,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3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容易誘發腎衰竭、終末期腎病等嚴重疾病,最終導致患者死亡。在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中,除了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以外,還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飲食治療,減輕對患者腎臟的負擔,從而延緩患者病情進展,提高患者身體狀況,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不過,在飲食治療中,由于部分患者依從性較差,因而影響了治療效果。

因此,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來說,飲食護理干預是提高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手段,對于患者疾病的治療有著很大的幫助。在飲食護理干預中,結合患者的年齡、性格、疾病情況、文化程度等,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健康宣教,讓患者對飲食治療的目的和作用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主動配合飲食治療,積極改變自身不良的飲食習慣,保證準確估量飲食、按時按量進食、計劃控制飲食、標準安排飲食[4]。同時,對患者的飲食方案進行合理的計劃和安排,保證科學的能量及營養攝入比例,已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實行飲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查丹鳳, 胡春華.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生活質量和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5(1):82-84.

[2]吳珂, 劉娟, 馮惠. 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8):147-147.

[3]王春地. 協同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飲食依從性和相關代謝指標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6, 2(3):20-22.

[4]陳柳珍, 余小玲, 張惠玲. 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160-161.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2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該院2013 年3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50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簡單隨機化的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2 組, 25 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對照組) , 另外25 例患者采用飲食控制及護理干預措施 (觀察組) 。 所有患者均經該院婦產科確診為妊娠糖尿病。

對照組:年齡范圍在21~40 歲, 平均年齡為 (33.25±0.21) 歲, 初產婦14 例, 高齡初產婦4 例, 經產婦7 例。觀察組:年齡范圍在20~40 歲, 平均年齡為 (33.32±0.29) 歲, 初產婦13 例, 高齡初產婦3 例, 經產婦9 例。對照組和觀察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基線資料,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8.0 進行計算, 能判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即P>0.05) 。

1.2 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常規飲食護理及并發癥護理, 降低低血糖等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觀察組采用飲食控制及護理干預措施, 具體內容如下: (1) 飲食控制原則:飲食控制療法制定的目的是在積極控制孕產婦血糖的基礎上, 為孕產婦提供充足的營養、足夠的能量, 保證孕婦的生理需要及胎兒的正常發育。 在患者入院后, 護理人員應評估患者的食物攝入量、監測患者的血糖, 并根據患者的病情、體重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

(2) 飲食控制療法: 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體重及升高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 (標準體質量=升高-105) , 對于體質量為標準體質量的80%~120%的患者, 提供患者30 kcal, 對于體質量為標準體質量的120%~150%的患者, 提供患者12~15 kcal。 合理搭配患者的飲食, 同時還可教會患者相對自由的在主食類、蔬菜水果類、動植物蛋白類等食物中進行飲食調整, 避免飲食過于單調, 影響患者的食欲。

(3) 健康宣教:在進行飲食控制療法中, 護理人員可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 囑咐患者禁食含單糖及多糖的食物, 多食高纖維食物, 增加蔬菜的攝入量, 保證患者每日的纖維素含量高于40 g, 注意定時定量進餐, 避免食高脂肪及高鹽的食物, 防止低血糖反應;護理人員可告知患者合理膳食對順利分娩的重要作用, 切勿聽取非醫護人員的勸說而更改食物。

1.3 觀察指標

對采用不同護理措施的觀察組和對照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觀察。

1.4 統計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相關資料均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均數±標準差用以表示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組間通過t檢驗, 若兩組數據間對比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護理之后,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觀察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改善更顯著 (P<0.05) , 見表1。

3 討論

妊娠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高危妊娠, 是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間拮抗胰島素分泌的激素顯著增高, 由糖耐量異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 血糖控制不佳, 極易導致患者出現低血糖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 最終會導致胎兒窘迫, 引起窒息。 因此, 對于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控制及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2]。

妊娠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不同程度的焦慮及抑郁癥狀, 缺乏對妊娠糖尿病的正確認識, 存在擔憂母嬰的健康、不能有效控制飲食、注射胰島素感染不安等問題[3]。 并且由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期胰島素敏感性會降低, 加上孕周的增加, 臨床上應對患者的熱量及營養成分進行及時的調整, 滿足血糖控制的需要。 以往臨床上采用普通的飲食護理措施使妊娠糖尿病患者很難掌握飲食的總量, 使患者在食物及數量上存在迷惑, 餐后患者的血糖波動較大[4]。 該研究中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實施個體化的飲食控制及護理干預措施, 讓妊娠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掌握每日攝入食物的總量, 保證了患者營養均衡飲食, 使血糖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使孕婦及胎兒獲得充足的營養, 保證胎兒的健康生長。 李梅等學者[5]將38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納入實驗研究中, 并采取飲食護理措施, 結果顯示, 38 例患者的血糖值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與該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情況可知, 觀察組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4.23±0.23) mmol/L、餐后2 h血糖 (6.34±0.25) mmol/L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6.23±0.23) %明顯優于對照組妊娠糖尿病患者 (P<0.05) 。

總而言之, 給予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與護理干預措施效果顯著, 可明顯控制患者的血糖, 改善妊娠結局,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摘要:目的 探討妊娠糖尿病的飲食控制與護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擇取該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簡單隨機化的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 25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對照組) , 另外25例患者采用飲食控制及護理干預措施 (觀察組) , 3個月后比較兩組護理措施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4.23±0.23) mmol/L、餐后2 h血糖 (6.34±0.25) mmol/L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6.23±0.23) %明顯優于對照組妊娠糖尿病患者 (P<0.05) 。結論 給予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與護理干預措施效果顯著, 可明顯控制患者的血糖, 改善妊娠結局。

關鍵詞:妊娠糖尿病,飲食控制,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毛益波.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5, 23 (2) :112-114.

[2] 申娟茹, 李俊玲.妊娠糖尿病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 2014, 28 (2) :145-146.

[3] 于麗月, 王愛民.高齡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全科護理, 2011, 9 (1) :76-78.

[4] 聶潔萍.妊娠糖尿病的護理及健康教育[J].醫學信息, 2011, 24 (6上旬刊) :3540-3541.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所收治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進行分析,年齡在22~40歲,平均年齡(25.3±1.1)歲;孕周在24~37周;67例無糖尿病史或家族糖尿病史,8例曾有血糖偏高或糖尿病家族史;首次妊娠48例,二次及以上妊娠27例;經檢測空腹血糖在5.6~7.9 mmol/L之間,餐后2 h血糖在8.7~11.3 mmol/L之間。

1.2方法

收集患者疾病史、家族史、孕周、孕次、認知能力、飲食習慣、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等臨床資料,根據患者臨床資料,依據孕婦營養攝取標準及血糖目標,制定出一系列飲食標準及原則,嚴格按照制定的個體化食譜飲食,并根據患者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對飲食護理措施的意見,給予適時調整。同時對患者實施系統化的健康知識宣教,指導合理用藥和適度運動等。

1.3飲食原則

1.3.1清淡飲食每日控制食鹽攝取量在3~5 g為宜,如患者伴水腫,每日進鹽不超過3 g[3] 。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可使骨骼肌細胞膜磷脂飽和脂肪酸上升,降低胰島素對葡萄糖的利用,大大減弱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因此應盡量少食動物性脂肪,可食用菜籽油、橄欖油、花生油、大豆油等植物油。同時還應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每天攝入量以不超過250 mg為宜。

1.3.2營養均衡根據每位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血糖水平及胎兒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個體化飲食計劃,并嚴格落實實施。每日總熱量中蛋白質占10%~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40%~50%,根據患者體重適當增減脂肪含量[4] ;同時還應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力求以多元化食物來均衡營養。

1.3.3少食多餐每日定時、定量進食,禁忌暴飲暴食,每餐進食六七分飽即可,做到少食多餐,避免營養及糖份快速堆積,抑制胰島素的釋放,進而影響葡萄糖的吸收及代謝,不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和調節。根據患者情況,一般安排每日進食次數為6次,3次正餐,3次加餐,加餐在正餐后2~3 h進行,多選擇牛奶、面包、黃瓜、豆干等,每餐熱量約占每日總熱量比為:早餐35%、早點5%、午餐30%、午點5%、晚餐20%,晚點5%[5] ,嚴密觀察患者血糖變化,及時調整熱量比值,以患者既不感覺饑餓,餐后血糖也不明顯升高為基本原則。

1.3.4多食蔬菜保證患者每日蔬菜攝入量在600 g以上,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各種維生素、膳食纖維,并且含糖量較低,對促進胎兒發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纖維素、低糖飲食已被公認為妊娠糖尿病的最佳飲食原則。蔬菜的進食原則為:能生吃的盡量不熟吃,烹飪時盡量少油,以清淡多素為主,盡可能的不破壞蔬菜的營養成分,同時,生吃還能增加飽腹感,延長在胃腸道內的消化時間,有利于對血糖的控制。

1.3.5攝入優質蛋白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可補充妊娠和妊高癥丟失的蛋白質,改善低蛋白血癥,同時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報道,植物來源的蛋白質,尤其是大豆蛋白更有利于對血脂的控制,而GDM孕婦的蛋白主要來源于動物蛋白[1] ;另外魚類除了提供優質蛋白外,還可提供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對20周后胎兒的腦和視網膜功能的發育極為重要,每周至少進食魚類2~3次。另外,奶或奶制品除了富含優質蛋白外,還是鈣的良好來源[6] ;選用肝或血制品補充鐵;海帶、紫菜等海產品補充碘。

1.3.6少食水果和堅果大多數水果都含有豐富的單糖和多糖,進食過多可使血糖聚集,胰島β細胞代償能力進行性下降,從而發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應控制含糖量高的水果攝入,可食西紅柿、黃瓜、柚子、火龍果等低糖水果,最好在飯后2 h或睡前,血糖水平較低時食用。傳統認為堅果類食物有助于胎兒大腦的生長發育,應該多食,但由于堅果脂肪含量較高,進食過多容易造成脂肪及總能量的攝入過量,因此,應合理控制堅果類的攝入[5] ,30 g/d左右為宜,可選西瓜子、花生、核桃、杏仁等。

2結果

通過對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實施系統的健康宣教、科學的飲食護理干預指導,75例患者,70例完全接受飲食治療方案,能夠積極配合,另5例經過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適當調整飲食結構,也被患者所接受??崭寡怯筛深A前的5.6~7.9 mmol/L之間,餐后2 h血糖在8.7~11.3 mmol/L之間,分別被控制到3.4~5.1 mmol/L之間和5.3~8.1 mmol/L之間。孕婦生產無發生嚴重并發癥,胎兒發育健康。

3討論

妊娠糖尿病是發生在妊娠期的一種糖耐量異?,F象,引起該病的病因較復雜,發病機制目前在醫學界尚未明確和統一,因為患者為特殊生理期的特殊人群,持續高血糖狀態對孕婦的生產,胎兒的生長發育等具有嚴重影響,妊娠糖尿病已被醫學界關注和重視。孕婦營養攝取過量,不良的飲食習慣,不科學的飲食結構等,使孕婦對糖份攝入過量,缺乏適度的活動,易使血糖代謝緩慢,在機體逐漸蓄積;孕婦體內泌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等水平的改變,對胰島素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影響血糖代謝;胎兒的生長發育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孕婦機體糖異生作用,促使血糖升高[7] 。在明確了孕婦血糖升高的相關因素后,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病情和病因,制定并實施系統化的飲食護理干預,通過合理改善食物糖量攝入,在保證孕婦對營養需求的同時,盡可能的控制糖類物質的攝入,進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妊娠糖尿病對孕產婦及胎兒的影響巨大,孕婦持續的高血糖狀態若不及時得到控制,將會引發一系列的母嬰綜合征,容易導致胎兒發育畸形、巨大兒、羊水過多、早產、酮癥酸中毒和新生兒窒息;易使孕婦發生妊娠高血壓,增加分娩風險。由此可見,妊娠糖尿病可謂嚴重影響孕產婦生產安全,威脅胎兒健康的嚴重妊娠期疾病,藥物控制血糖雖然能夠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持續的藥物應用不僅給孕婦帶來痛苦,而且藥物的不良反應對胎兒發育也有一定影響,通過對孕婦飲食結構的調整,適當控制食物糖類的攝入,進而達到控制機體血糖的水平,具有安全、可靠、無任何不良反應和痛苦,更容易使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根據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習慣及病情需求,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和飲食干預,能夠使其重視疾病危害,積極配合治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使機體處于合理營養狀態,對孕婦自身健康以及胎兒的發育及安全具有積極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總結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飲食護理措施及原則,為臨床提供借鑒。方法 回顧性分析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臨床飲食護理措施及原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收集患者對飲食干預治療的意見、效果及接納程度。結果 通過對患者實施飲食干預措施,75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能夠控制在目標范圍內,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妊娠糖尿病對新生兒的不良影響。結論 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干預治療,可對孕婦的飲食習慣、飲食結構加以指導,使其總能量和三大營養素合理攝入,降低疾病對孕婦及胎兒的影響,在優生優育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妊娠,糖尿病,飲食,治療

參考文獻

[1] 程娟.妊娠糖尿病孕婦飲食習慣及飲食結構分析[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3(4):329.

[2] 孫秀紅.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的重要性[J].內蒙古中醫藥,2014(8):156-157.

[3] 陳彥冰.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指導與胰島素應用[J].吉林醫學,2014,2(4):806-807.

[4] 王麗.低碳飲食干預對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9):3010.

[5] 文惠轉.淺談妊娠糖尿病的飲食[J].大家健康,2012,7(6):94-95.

[6] 鄭文霞.妊娠糖尿病個性化營養干預方法的應用[J].臨床醫藥實踐,2016,3(25):198-240.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0 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收治時間為2013 年5 月—2015 年9 月, 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60 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 實驗組30 例, 對照組30 例。

對照組30 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7∶13, 患者的年齡介于45~78 歲之間, 患者年齡均值為 (56.89±2.44) 歲, 患病時間為3~17 年, 平均患病時間為 (9.52±1.32) 年。

實驗組30 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8∶12, 患者的年齡介于46~79 歲之間, 患者年齡均值為 (56.75±2.36) 歲, 患病時間為2~16 年, 平均患病時間為 (9.42±1.41) 年。

兩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在進行研究前均對研究內容以及研究目的進行了詳細的了解, 且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比分析兩組糖尿病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遵醫囑對患者實施常規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運動護理以及生活護理等;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 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臨床護理中的問題, 為其尋找可靠、確切的證據, 并將所得證據與臨床相結合, 遵醫囑為患者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 具體如下: (1) 提出循證問題:相關科室的醫護人員應結合糖尿病病人飲食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提出并預測與之有關的問題, 例如如何有效指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在飲食護理中, 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問題, 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的內容, 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 (2) 尋找循證證據:醫護人員可以將“糖尿病、護理、飲食”等作為關鍵詞, 在各圖書館資料庫內進行檢索, 尋找篩選相關的參考文獻, 評價文獻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為臨床中發現的各種問題提供有力證據。 (3) 循證實施:主要將所得證據應用于患者, 于患者入院時, 由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病情程度進行全面評估, 重點掌握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血糖、尿蛋白以及血壓等情況, 同時通過與患者溝通交談, 了解患者對該病的認知, 評估其是否存在思想或認識上的誤區, 若發現患者存在該方面的誤區, 醫護人員應及時予以糾正, 并對其進行詳細講解, 使其正確對待疾病。 此外, 應結合掌握的信息以及所得的護理證據, 對患者實施有效的飲食護理干預, 例如護理人員應反復向患者強調飲食干預的重要性, 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關的飲食方案, 囑咐患者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無機鹽以及脂肪的攝入量, 告知患者在飲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例如少食用動物油以及糖含量高的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 少食多餐等。 若發現患者存在其他的并發癥, 應對其實施對癥治療, 避免病情加重、惡化, 達到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率,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判定標準

1.3.1 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1.3.2 效果判定標準空腹血糖值的正常范圍為3.9~6.1 mmol/L;血肌酐的正常范圍為:44~133 μmol/L[2]。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使用 (±s) 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檢驗水準 α=0.05, 當P<0.05 時, 表示兩組糖尿病患者之間對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 表示兩組糖尿病患者之間對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比較可知, 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較結果,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1。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近年來, 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 且糖尿病易引發患者出現其他的合并癥,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3]。 為控制和延緩患者的病情, 對其實施護理顯得十分重要, 而由于飲食和糖尿病存在較強的相關性, 因此, 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尤為重要[4]。

該研究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 循證護理在臨床上又被稱為實證護理, 是近些年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護理學科[5], 主要是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點, 將研究成果和患者需求、臨床實踐相結合, 通過提出問題、尋找實證、循證實施來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 制定出最佳的護理方案, 達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 改善護患關系的效果[6]。

循證護理主要包括了3 個要素: 分別為醫護人員的個人技能以及臨床經驗、患者的實際情況、需求以及可利用、可靠的、有效的護理研究依據[7]。 該護理方法不僅包含了個體護理, 而且充分體現了護理流程的規范化, 在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過程中, 護理人員不再專門依靠經驗對患者實施護理方案, 而是學會去尋找、發現患者的需求以及臨床護理中存在問題, 并通過積極查找相關的科研文獻資料, 獲得最先進的護理理念以及研究成果, 并對其實施評估判斷, 篩選出可靠、效果確切的護理措施, 同時結合患者的需求, 為其制定科學合理、全面的、適合的、個性化的護理方案[8]。 縱觀整個過程中, 我們可以發現該種護理更多的是護理人員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 增強了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 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 改善了護患關系[9]。

與常規護理相比, 循證護理明顯增加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 促進護理人員對相關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學習, 有效加強了護理人員和患者的溝通交流, 使得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以及主觀感受, 更加用心去關心和服務患者, 能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使患者更加信任和依賴護理人員, 改善了護患關系, 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0]。 值得強調的是, 雖然循證護理能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 但護理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護理人員技能的支持, 該種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熟練的護理科研能力、 臨床業務能力、扎實的基礎理論水平以及文獻檢索能力, 必要時, 護理人員還需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

該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兩者的比較結果存在顯著差異,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這說明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控制和延緩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結得出, 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 能夠有效降低和穩定患者血糖、 肌酐水平, 控制和延緩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摘要: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糖尿病病人飲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該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6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 實驗組30例, 對照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 觀察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結果 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較結果,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 能夠有效降低和穩定患者血糖、肌酐水平, 值得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糖尿病,飲食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朱麗.循證理論在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飲食護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8) :166-168.

[2] 劉彩霞, 張英.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耐藥肺結核的臨床護理[C]//中國防癆雜志創刊80周年紀念暨學術會議論文集.2014:106-107.

[3] 李群.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 2014, 24 (7) :4406-4407.

[4] 王鴻, 李艷麗.循證護理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 2014, 22 (1) :55-56.

[5] 孟慶華, 張玲.循證護理和自我效能評價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20 (2) :143-146.

[6] 王佳偉.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8) :163-165.

[7] 趙書燕, 陸佰榮.循證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5, 21 (19) :2310-2312.

[8] 丁小琴, 仇海敏, 喬根芳, 等.循證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肝膿腫患者的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32 (24) :3719-3720.

[9] He, M., Hu, Y..Integrating the online nursing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evidence-based nursing stud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2012, 18 (5) :429-436.

糖尿病人飲食范文第5篇

1 臨床資料

選擇我科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腦梗死后吞咽障礙病人共100例。臨床主訴均有進食困難等吞咽障礙表現, 既往排除咽部疾患。入選病例100例, 隨機分為康復組和對照組各50例。早期康復組男38例, 女12例, 年齡38~88歲, 平均年齡63歲;對照組男35例, 女15例, 年齡45~87歲, 平均年齡60歲。其中出血性卒中31例, 缺血性卒中69例。2組病人的性別、年齡、伴發病及既往史, 吞咽障礙程度均無差異 (P>0.05) 。

2 飲食訓練方法

2.1 基礎的訓練方法

對吞咽障礙評定3級以上的病人, 行基礎訓練。具體方法: (1) 感覺刺激, 用冰凍棉簽刺激咽部、舌根部, 囑病人輕吞咽。 (2) 空吞咽, 每日3次, 早、午、晚餐前, 每次20min; (3) 舌運動促通, 舌做水平、后縮及側方運動, 用勺子或壓舌板增強阻力, 使之做抵抗運動; (4) 唇運動體操, 可預防唇的僵硬和保持唇的最佳生理外形, 防止口腔的液體和食物外流。保持唇位置持續5~10s, 每日2次; (5) 咳嗽訓練:努力咳嗽, 建立排除氣管異物防御反射。

2.2 攝食訓練

對吞咽障礙評定為3級以上的病人, 行攝食訓練。具體方法: (1) 體位:讓病人半臥位, 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側口腔, 減少食物在癱瘓側的殘留, 使吞咽較順利地完成。 (2) 食物的特點: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 其特征為密度均一、黏性合適、不易松散, 通過咽及食管時容易變形, 不在黏膜上殘留, 此外, 還應顧及食物的溫度, 冷食比熱食佳, 每餐前可供給30~50m L冰水飲用, 然后進食; (3) 進食量和速度:以3~50m L較為適宜, 速度應由慢開始, 不宜過快, 同時還要注意餐具選擇, 開始以采用薄而小的匙子為宜。

2.3 針灸法:包括頭針和舌咽

3 結果

(1) 2組病例在入院及住院1個月內, 分別對其攝食-吞咽能力 (1) ★★★廣東省云浮市醫藥衛生科研課題, 2009B012。

進行評價, 康復療效評價準則: (1) 達到Ⅰ級為治愈; (2) 原來Ⅳ級以上的達到Ⅱ級的為明顯好轉; (3) 原來Ⅳ級以上的達到Ⅲ級為好轉; (4) 無改變為無效。

統計學方法:2組數據計量資料均以均數±標準差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 經統計, 康復組:痊愈28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5例, 有效率90%。對照組:痊愈19例、顯效7例、有效12例、無效12例, 有效率76%??祻徒M康復訓練后評分較康復訓練前明顯改善, 并且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 P<0.01。

4 結語

(1) 吞咽障礙是急性腦卒中病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資料表明如能及時采取恰當的功能訓練, 其有效率可達70%以上, 對腦卒中吞咽障礙的病人早期進行吞咽功能訓練, 可防止咽下肌群發生廢用性萎縮, 加強舌和咀嚼肌的按摩運動, 提高吞咽反射的靈活性。因此必須盡早改善吞咽功能, 早期實施飲食護理干預。

(2) 對吞咽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階段的吞咽訓練, 使患者攝食-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復,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減輕患者痛苦, 改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攝食-吞咽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意義。護士應盡早掌握不同類別和不同階段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早期飲食功能的階段訓練和康復護理, 訓練越早越好, 越有利于營養的攝入和均衡營養需要, 增強機體抵抗力, 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對減少后遺癥發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摘要:目的 研究腦卒中吞咽障礙病人實施早期飲食功能訓練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對入選病例隨機分成康復組 (50例) 和對照組 (50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飲食護理方法??祻徒M采用 (1) 基礎訓練; (2) 攝食訓練; (3) 針灸法。結果 對吞咽不暢的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階段的吞咽訓練, 使病人攝食-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有利于病人吞咽功能恢復,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減輕病人痛苦, 改善腦卒中吞咽障礙病人的攝食-吞咽功能, 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祻徒M優于對照組 (P<0.01) 。結論 對腦卒中病人攝食-吞咽障礙康復護理訓練越早越好, 是功能恢復的重要環節, 同時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疏導, 增加病人康復的信心, 對減少后遺癥的發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腦卒中病人,吞咽障礙,飲食功能訓練

參考文獻

[1] 謝永肖.腦卒中吞咽障礙病人早期康復護理[J].護理進修雜志, 2004, 19 (1) :1016.

[2] 趙玉香, 孫淑芳.老年吞咽困難病人誤吸的預防與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 1997, 13 (1) :47.

[3] 劉曉聯, 靳曉玉, 于忠和.進食訓練在吞咽障礙致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 2005 (13) .

[4] 萬詩燕, 王傳英, 黃金萍.早期功能鍛煉減輕鼻咽癌患者放療反應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 2006 (15) .

上一篇:痛風飲食下一篇:消費觀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