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糖尿病患者護理論文范文

2023-05-15

糖尿病患者護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對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隨訪的1358例糖尿病患者的資料,根據患者是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658例和700例,觀察組患者均接受過健康教育,對照組患者未接受過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分別應用糖尿病自我護理效能量表(DESE)和糖尿病生存質量特異性量表(DSQL)對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存質量進行評價。 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糖監測指標: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效能各項目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因子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性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預防并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糖尿??;社區管理;健康教育;生存質量;自我護理;臨床療效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生性內分泌性疾病,其中多數患者為2型糖尿病,患病后如不能得到有效治療和管理,會逐漸出現各種急慢性并發癥[1]。目前隨著中國人飲食結構的調整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人口劇增,預計到2030年我國糖尿病患者將突破1.3億,但我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健康意識水平較低,對糖尿病的保健、預防知識了解甚少,這成為糖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等在內的慢性疾病的隱患,2009年調查[2],我國每年有1/3的糖尿病患者因缺乏相關知識處于焦慮、消極、被動狀態,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受到較大影響,本研究介紹我院對轄區內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并與未進行健康教育的患者進行對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隨

訪的1358例糖尿病患者的資料,根據患者是否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658例和700例,觀察組男306例,女352例,年齡38~74歲,平均(56.7±4.4)歲;對照組男346例,女354例,年齡40~75歲,平均(57.6±3.8)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入選患者參考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3],無嚴重的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能生活自理,無語言溝通及精神障礙,能定期門診復診,排除意識不清或不合作者;妊娠期患者;惡性腫瘤患者;腎病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均未接受系統性糖尿病健康教育,觀察組患者均進行系統性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1)教育形式:邀請內分泌科專家及社區衛生服務站健康責任員到各村(居)委進行健康講座;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健康責任員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每季度至少一次的跟蹤隨訪和動態監測,隨訪過程中針對患者自身健康狀況和飲食、生活行為,進行個性化的健康宣教;糖尿病患者就診過程中,醫務人員針對患者癥狀體征等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定期開展糖尿病及相關健康宣教講座。(2)教育內容: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包括糖尿病致病因素、藥物知識、臨床表現、并發癥預防、血糖波動范圍、血糖監測的意義等。向患者講解末梢血糖監測的重要性及使用方法[4],向糖尿病患者發放圖文并茂的操作流程和相關資料,讓患者現場演示操作流程,練習后對患者出現的錯誤進行記錄,患者自己評價操作中的問題,及時對其進行糾正[5]。糖尿病的飲食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也是維持血糖正常的關鍵措施之一,飲食療法不是單純的限制飲食,是合理飲食,滿足正常的生理代謝需要,同時保持血糖穩定[6],向患者宣傳控制飲食的正確方法,患者無明顯并發癥,肉、蛋、奶、大米、白面均可食用,如果患者同時合并心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癥,應該限制脂肪的攝入,同時計算飲食的熱量[7],患者合并腎病,飲食需要以優質蛋白為主,糖類選擇以淀粉類為主,避免大量麥芽糖、葡萄糖、蔗糖等食物,早中晚餐熱量分配遵循1/5、2/5、2/5的原則[8],餐間可適當增加點心類食物,糖尿病患者可適當食用水果,安排在早晨和中午,因為白天活動量大、代謝旺盛,患者不會因食用較多的含糖量食物而出現劇烈的血糖波動。體育鍛煉和適量運動能加快患者血液循環,加速脂肪利用,增強胰島素與受體的親和力,增強患者體質和免疫抵抗力,體育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方法[9],在運動療法中需要患者掌握運動方式,根據病情選擇運動方法,主要進行步行、慢跑、太極拳等強度適中的運動,增強機體攝取血糖的能力,同時改善患者循環、神經、胃腸系統的生理功能[10],每次活動應控制在30min以內,運動以不疲勞為度,避免產生胸悶、出汗、頭暈、心悸等低血糖現象,在注射胰島素和飯前禁止進行運動鍛煉。健康教育前后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包括FBG、2hPG、HbAlC。分別應用糖尿病自我護理效能量表(DESE)和糖尿病生存質量特異性量表(DSQL)對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及生存質量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數據間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及干預后血糖監測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糖監測指標: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lC)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效能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效能各項目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DSQL各因子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因子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教育能延緩和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美國糖尿病學會將健康教育納入糖尿病治療的基本框架之內,我國糖尿病健康教育取得初步成果[11],但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本組資料中,觀察組患者經過健康教育干預后,生活質量、自我護理能及得到明顯提升,同時血糖控制也優于對照組,說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療中有積極意義。糖尿病病程長,并發癥多樣,如糖尿病腎病、周圍血管病變、眼病等發病率明顯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12]。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好飲食、加強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積極配合治療。護士要加強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力度,全面有效控制糖尿病,需要依賴患者自身管理和控制,規范合理應用降糖藥物,避免患者因血糖升高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這些并發癥能引起器官功能衰竭,通過健康教育能增強護士鉆研??茦I務和角色的意識,樹立健康的護士形象,改善護患關系。對社區糖尿病患者進行系統性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預防并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于海燕,徐軍,楊華,等.健康教育對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1):3633-3638.

[2] Skinner TC,John M,Hampson SE.Social support and personalmodels of diabetes as predictors of self-care and well-being: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s with diabetes[J].J Pediatr Psychol,2012,25(4):257-264.

[3]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10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5.

[4] 溫會堂,白薇,徐曉云,等.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強化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0A):3291-3293.

[5] Hurley AC,Shea CA.Self-efficacy:strategy for enhancing diabetes self—care[J].Diabetes Educ,2012,18(2):146-150.

[6] 段文燕,劉二江.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1(31):4225-4226.

[7] 袁麗,熊真真.我國糖尿病患者教育與管理的現狀及展望[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7(4):70-72.

[8] 潘長玉.中國糖尿病控制現狀——指南與實踐的差距:亞洲糖尿病治療現狀調查1998,2001及2003年中國區結果介紹[J].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5,25(12):174-178.

[9]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0,5(增刊2):1-56.

[10] 李杰,唐佳萍,吳海婭,等.文化程度和個體化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9,14(1):183-185.

[11] 唐煒立,周智廣.糖尿病患者教育的意義及方法[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6(1):45-46.

[12] 曾秀華.糖尿病患者知識教育前后的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2012,13(2):81-82.

(收稿日期:2014-04-15)

糖尿病患者護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護理滿意度。方法 選取我院136例糖尿病眼病患者,收治時間在2017年2月1日~2017年7月20日,并將糖尿病眼病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糖尿病眼病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95.59%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5.29%相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通過分析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因素后,再實施優質護理,能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研究。

關鍵詞:糖尿??;眼科患者;低血糖原因;護理滿意度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導致臨床飲食結構以及生活習慣不斷改變,人體中微量元素攝入情況不斷提高,促使糖尿病發病率逐年遞增,導致出現糖尿病并發癥患者數量增加,對患者后期生活質量水平以及身心健康嚴重造成影響[1]。此類患者一旦體內發生血糖代謝紊亂情況,在未得到有效治療情況之下,極易出現低血糖問題。本文就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以及臨床護理體會進行探究,具體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36例糖尿病眼病患者,收治時間在2017年2月1日~2017年7月20日,并將糖尿病眼病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納入標準:①糖尿病眼病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本次研究內容,②糖尿病眼病患者均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并批準。排除標準:嚴重精神疾病患者。觀察組患者年齡均在60~70歲之間,糖尿病眼病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5.21±1.02)歲,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均在61~70歲之間,糖尿病眼病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5.68±1.12)歲,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有29例。上述兩組糖尿病眼病患者各項資料無明顯的差異,能夠實施對比(P>0.05)。

1.2方法

1.2.1原因分析

胰島素過量、中斷糖皮質激素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最常用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就是地塞米松、甲潑尼龍等,此類藥物在促進肝糖原異生和抑制外周組織對葡萄糖吸收的同時也會使患者血糖升高;所以現階段臨床上在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一定會配以大量的胰島素,但是在停止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卻沒有減少胰島素的使用量。沒有科學合理的進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餐桌上的食物種類也越來約豐富,大多數人并沒有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所以攝入的食物過多則會是血糖含量大幅度上升。術后并發癥所致。很多行玻璃體切除術的患者,由于術中都會在玻璃體腔內填充硅油,所以絕大多數患者術后均會發生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并伴有眼壓升高的現象。

1.2.2護理措施

對照組:實施常規臨床護理措施。觀察組:進行護理干預:1)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護理干預得以實施以及取得成功的關鍵就是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醫患關系,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家庭情況、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家族疾病史等做一整體且詳細的了解之后為其建立健康檔案;2)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的受教育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利用音視頻、健康知識講座等形式對其開展關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知識講座,普及和提高患者對該病的認識,消除患者及家屬的恐懼心理,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存性和積極性;3)樹立和加強患者自我調節能力:由于患者心理情緒和自身年齡等因素,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會有明顯的抵觸情緒和消極心理,所以醫護人員在提供護理服務的時候,要與患者多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注意觀察情緒變化,給予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導,重新喚起患者樂觀積極的情緒;4)控制血糖:將糖化血紅蛋白(HbA1c)嚴格控制在7.0%之內,需要注意的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比如低血糖患者,就不能過分得控制其血糖含量;5)合理膳食:少量多餐,以清淡為主,合理搭配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結構和比例,如果患者腎小球濾過率過低,將攝入的蛋白質含量控制在0.6g/kg.d之內,腎功能不全者則要重視血鉀水平,盡量選擇食用低鉀類食物,如米、面粉。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糖尿病眼病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來表示,當P<0.05時表示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糖尿病眼病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95.59%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5.29%具有差異,P<0.05。見附表。

3討論

糖尿病是屬于臨床上內分泌科中最為常見一類疾病,并且我國糖尿病發病率現正處于逐年遞增趨勢發展,這與人們生活習慣改變以及飲食結構改變有一定聯系。其中糖尿病眼病是屬于并發癥中最為常見一類,其疾病不僅治療時間較長,并且患者預后情況不好,不但會影響疾病治療總體效果,同時,長期治療會影響患者信心以及積極性。護理中予以患者護理干預,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護理計劃,能夠改善患者后期并發癥出現狀況,改善病情。本文研究中,有效實施護理干預,患者血糖情況明顯改善,降低臨床上低血糖發生率,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從患者入院之后,對患者進行評估和預防,并予以患者健康宣教,調節飲食結構,加強病房巡視以及護患之間溝通。這些護理措施實施,能提高患者對于疾病了解程度,降低了臨床上并發癥發生情況。同時,在臨床治療以及護理干預工作中,將相關因素提前告知患者以及家屬,提高患者配合醫師,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因素后,再實施優質護理,能顯著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娟.針對性護理對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癥狀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8):166-167.

[2]陳莉,錢新燕.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179-180.

[3]張喜艷,胡秋珍,張靜.綜合護理對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24):126.

[4]祁愛麗,于妍,李丹丹,等.探討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護理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7):146~147

糖尿病患者護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進行了解,并對該類患者具體護理措施和相應體會進行分析總結。方法:抽取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92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糖尿病高齡患者,將其分為A、B兩組,每組46例。A組術后行常規護理,B組術后行綜合性護理。對兩組術后1 d血糖水平、住院治療時間進行分析。結果:A組術后1 d血糖水平(13.62±3.86)mmol/L,B組為(8.24±2.19)mmol/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手術順利完成,在預計時間內結束治療出院,B組住院治療時間(9.4±2.5)d,明顯短于A組(17.3±1.8)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掌握其術后血糖變化規律,并以此作為對該類患者進行術后護理的依據,可以使該類患者在手術后的血糖水平保持相對平穩,降低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 高齡; 糖尿??; 血糖; 術后護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33

為了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進行了解,并對該類患者的具體護理措施和相應體會進行總結分析,使臨床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術后血糖變化規律有更加充分的了解,為臨床提供有效護理方法,使該類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進一步縮短,筆者組織進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抽取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92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糖尿病高齡患者,將其分為兩組,在手術后分別進行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F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2011年6月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92例接受手術治療的糖尿病高齡患者,將其分為兩組。A組男25例,女21例;患者中年齡最大93歲,年齡最小74歲,平均82.7歲;糖尿病病程最短2年,最長9年,平均病程4.3年;B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最大94歲,最小72歲,平均83.3歲;糖尿病病程最短1年,最長10年,平均病程4.8年。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均經過相關的臨床檢查后確診,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屬在同意書上簽字。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患者在手術后進行常規護理,B組患者在手術后進行綜合性護理。術后綜合性護理措施:盡可能鼓勵患者早期下床進行活動,能夠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努力實現盡早進食,并且可以盡快行糖尿病飲食。減少靜脈補液以及用藥量,盡早由靜滴到皮下注射胰島素,或者是口服降糖藥物行血糖控制。合理的營養支持能夠促進機體康復[1-3]。在對感染進行控制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膚以及組織含糖量較高,所以在對切口進行換藥時,要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對會陰機械清洗,保證2次/d,防止泌尿系統的感染;口腔以及皮膚的護理也要加強,避免壓瘡的產生[4]。(2)合理應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不但容易產生腹腔、胸腔、盆腔、泌尿系統的感染,而且一些嚴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現象,更有甚者會出現死亡。在應用抗生素時要注意廣譜、足量、聯合原則。在進行聯合時,要特別注意繁殖期殺菌劑與靜止期殺菌劑所產生的協同作用。合理選擇與應用抗生素,才會使圍術期的外科療效更加完善。若是較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則應該加強對二重感染的觀察和預防。對藥品名稱、用藥時間以及劑量予以高度觀注,并且對用藥后的效果及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尤其要對尿、便、痰及分泌物的變化予以觀察[5]。(3)呼吸道的管理: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抗菌能力相對較差,進行全身麻醉后再行手術或者是胃腸減壓的患者,切口疼痛、咳嗽無力等現象會引起支氣管內分泌物出現潴留,很容易產生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張。所以應該注意:(1)鼓勵患者行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術后幫助患者翻身、拍背。(2)吸入治療:按照醫囑采取吸入治療。痰多并且黏稠的患者,在傳統的霧化液中加入沐舒坦,15 mg/次。(3)手術后應用鎮痛藥的患者,尤其要注意對呼吸的影響。(4)手術后6 h,如果病情允許,患者可以取半臥位,利于膈肌下降[6]。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術后1 d血糖水平(13.62±3.86)mmol/L,B組為(8.24±2.19)mmol/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手術順利完成,在預計時間內結束治療出院,B組住院治療時間(9.4±2.5)d,明顯短于A組(17.3±1.8)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臨床上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該類病癥的診斷標準也做出了相應的修改,糖尿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過程中所存在問題也就更加突出,由于手術過程中患者所產生的應激反應及疼痛的刺激,該類患者在術后的血糖通常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對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糖尿病患者,掌握其術后血糖變化規律,并以此作為對該類患者進行術后護理的依據,可以使該類患者手術后的血糖水平保持相對平穩,降低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張伸,毛一雷.危重患者的營養支持:高血糖與感染[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3(16):378-379.

[2] 樓學勇.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32例[J].實用醫學雜志,2008,20(17):838-839.

[3] 羅文惠.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09,21(17):836-837.

[4] 祝方.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誘導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良好控制的臨床試驗[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9,11(14):528-529.

[5] 牛學琴.胰島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9,12(14):267-268.

[6] 張紅偉,張一平.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10例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南京軍醫學院學報,2008,23(12):112-113.

(收稿日期:2012-04-09) (本文編輯:李靜)

糖尿病患者護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究優質護理模式對老年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醫院收治的糖尿病尿毒癥老年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患者年齡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方法實施后的疾病控制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后,觀察組患者腎功能改善率、血糖控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糖尿病尿毒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采用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滿意度的提高有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模式;老年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效果觀察

引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醫院收治的糖尿病尿毒癥老年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患者年齡匹配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所有患者年齡最小的是62歲,最大的是88歲;平均71歲?;颊呔鶎ρ芯恐橥獠⒑炇鹗跈鄷?。

1.2方法

(1)同伴支持:組織相近時間段就診的患者組成糖尿病腎病同伴支持小組,選取1名為同伴支持組長(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自愿參與、病情控制好、自我管理能力強),對小組長進行糖尿病腎病知識的培訓。同伴小組每月至少舉行1活動,包括復診時會談、微信群聊、結伴運動等,相互分享經驗以及情緒體驗,同伴小組長進行相應的指導,并將存在的問題,反饋給醫護人員,以便于給予重點干預。(2)尊重需要。首先要強化健康教育,糾正患者的不良認知,幫助患者設計應對方法,讓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積極對待治療,了解胰島素治療、血液透析治療對其日后正常生活、工作的積極作用,從內心認可自己患者的身份。鼓勵患者多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交往活動,恢復與朋友、同事的往來,重拾往日友誼。(3)自我實現的需要:幫助患者回顧不良生活行為方式,講解其對患者治療、病情進展的不良影響。強調自我管理患者病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請同伴組長現身說法,讓患者參與到自身的飲食、運動方案的制定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其意識到自身在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其參與糖尿病病友活動、尿病講座等促進患者互相關愛實現自我價值。(4)飲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飲食健康教育?;颊呷朐汉蠼⒔】禉n案,記錄患者病情、血糖指標以及飲食喜好。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飲食偏好,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合理飲食對于疾病控制的重要性,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普及糖尿病腎病疾病知識、危險因素以及注意事項等,說明飲食禁忌?;蛲ㄟ^發放健康手冊、播放視頻等形式增強患者對飲食治療的正確認識,提高治療依從性。②家屬指導。鼓勵家屬配合護理工作,督促患者遵照醫囑合理飲食,向家屬強調合理飲食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給予患者情感支持,落實飲食治療計劃,督促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疾病控制效果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腎功能改善和血糖控制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3.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方法后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6.6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升高,導致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數量也大幅度增加,患者腎臟功能受損,逐漸發展為終末期糖尿病腎病,導致腎功能減退,使毒素不能有效排出,若不能及時控制會發展為腎衰竭,增加治療難度且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目前臨床主要采用透析治療來清除血液中毒素和多余水分,緩解疾病發展,主要有HD和PD兩種方式,研究顯示,兩種透析方式均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從實際應用效果上看,兩者各具優勢和不足,而本研究證實兩種透析方式均可有效清除血液中雜質,但HD可獲得更充分的透析效果,PD在緩解炎癥水平改善營養狀態方面更具優勢。糖尿病腎病患者體內存在微炎癥狀態,而CRP、IL-6、TNF-α是常見炎癥指標,這些炎癥因子不僅可以介導炎癥反應,擴大炎癥反應,引起內皮功能障礙,加劇機體損傷,還可引發脂代謝異常,誘發胰島素抵抗,且長期的炎狀態還會影響機體蛋白質合成,增加蛋白質代謝,加上長期透析治療對蛋白的消耗,會使患者發生營養不良,導致ALB、TP、Hb水平下降。通過透析治療可清除毒素,緩解腎臟壓力,改善炎癥狀態,提高營養水平,有助于維系健康。

結束語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模式對老年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能夠增強病人疾病管理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蔡萍萍.優質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2):90-91.

(贛州市人民醫院  江西贛州  341000)

糖尿病患者護理論文范文第5篇

1 病因

糖尿病的發生有多種因素如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遺傳及胰島組織的破壞有關。 此外, 環境因素如心理社會應激、缺少運動、飲食習慣等也是誘發糖尿病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2 分型

糖尿病臨床上主要特點是高血糖, 病例典型的可出現多食、多飲、多尿、消瘦等癥狀, 糖尿病可分為非胰島素依賴糖尿病、胰島素依賴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特殊類型糖尿病。

2.1 非胰島素依賴糖尿病

多見于40 歲以后的中老年人, 主要由于肥胖等原因所致的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 或由于肝臟、脂肪、骨骼肌等體內胰島素的靶向細胞出現胰島素受體或受體后缺陷或異常, 造成這些組織對胰島素的抵抗, 使靶細胞攝取與利用葡萄糖減少, 導致血糖升高, 不一定需要接受胰島素治療, 即為胰島素非依賴型。

2.2 胰島素依賴糖尿病

發生在任何年齡, 以兒童和青少年較多, 環境與遺傳因素相互作用引發特異性自身免疫反應選擇破壞胰島B細胞, 引起胰島素的缺乏, 患者血糖明顯高于常人, 呈酮癥酸中毒傾向, 必須終生接受胰島素治療, 即為胰島素依賴型。

3 主要康復問題

糖尿病出現前, 患者是不會被影響日常生活的, 在治療中以控制血糖, 防止酮癥酸中毒, 延遲并發癥的出現應該放在主要位置。 一旦有并發癥的出現, 則會伴有相應的器官功能障礙, 影響患者的活動及生活。

3.1 營養失調

與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 導致蛋白質、糖、脂肪代謝紊亂相關。 患者表現血脂異常、血糖增高、消瘦或肥胖、多食的癥狀。

3.2 有受傷的危險

與糖尿病末梢感覺功能障礙相關。

3.3 有感染的危險

由于存在內分泌代謝紊亂和并發癥, 機體防御能力明顯下降, 易發生各種感染, 如尿路感染、真菌感染、皮膚化膿性感染。

3.4 焦慮

血糖控制不佳及長期治療加重經濟壓力, 患者無助、孤獨、恐懼。

3.5 ADL能力降低

當患者神經系統受損害時, 常常出現感覺異常、體位性低血壓及排尿異常, 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 肥胖者運動控制不當會加重軟組織、骨關節負擔, 造成大面積損傷, 從而限制了患者的活動。

3.6 知識缺乏

缺乏飲食換算、有關熱量計算、運動鍛煉方式、治療方法、病情檢測、低血糖癥和并發癥發生時的防護措施等方面的缺乏。

3.7 潛在并發癥

酮癥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

4 康復護理評定

糖尿病檢測主要包括血糖、體重、尿糖、糖化血紅蛋白、尿蛋白、血脂、尿酮體的監測。

4.1 一般狀況評定

包括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生活習慣、病史及用藥情況;心率、體重、血糖、血壓、眼底、心臟、腎臟,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方面。

4.2 診斷標準

4.2.1 美國糖尿病協會診斷標準糖尿病病人癥狀分為三多一少, 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 mmol/L;或空腹的血漿葡萄糖>126 mg/d 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中餐后2 h血漿葡萄糖水平>11.1 mmol/L。

4.2.2 尿糖測試一般情況下與血糖是平行的, 可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 也是療效制定的指標之一。 4 次/d尿糖測定性檢查和24 h尿糖定量可作判斷療效的指標, 并供調整降糖藥物劑量的參考。

4.2.3 糖化血紅蛋白A1 測定已作為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檢測指標。 測值可反映檢測前4~12 周內的血糖總體水平, 幫助了解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情況。

4.2.4 糖尿病慢性病變及并發癥的評定糖尿病骨質酥松的評定:出現經常性背部、腰部、胯部疼痛, 或出現持續性肌肉鈍痛; 易發生骨折及骨折后愈合較正常人緩慢;通過X線檢查觀察骨質疏松情況。

冠心病的評定:運動試驗是心臟負荷試驗的一種, 是無創傷性、安全可靠的心臟功能評定方法。 常選用活動平板試驗和踏車試驗。

糖尿病腎病的評定:發病發展可分為5 期, 一期為高濾過期;二期為間歇性或無癥狀蛋白尿期;三期為微量白蛋白尿期或早期腎病期;四期為臨床腎病期;五期為尿毒癥期。

腦血管疾病的評定: 包括運動功能評定、 知覺評定、言語功能評定、日常生活功能評定、精神心理評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評定:按眼底改變分為六期。 1~3期為單純性視網膜病變;4~6 期為增值性視網膜病變。

足部評定:足部損害分類:采用wagner足部損害分類可以預測足部潰瘍的愈合潛力, 其根據局部皮膚組織壞死的深度和范圍將足部潰瘍分為6 級, 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案。 經皮氧分壓:是反映皮膚微循環狀態的指標, Te PO2<20 mm Hg則患者的潰瘍幾乎無愈合的可能性, 提示有截肢的危險, Te PO2<30 mm Hg提示足部有發生潰瘍的危險。 間歇性跛行: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導致足部供血不良, 患者常出現間歇性跛行, 同時足部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若踝—肱血壓指數 (ABI) <0.9 提示有糖尿病周圍血管病存在, ABI≤0.5 提示有嚴重的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

4.3 糖尿病的自我監測

主要包括尿糖、血糖、體重、尿酮體、血脂、尿白蛋白、尿酮體的監測, 相關監測數據可以通過試紙或相關儀器獲取。

4.4 尿糖測定

一般情況下是與血糖量是平行的, 可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 也是療效判定的指標之一。4 次/d尿糖定性檢查 (三餐前和晚上9~10 時或分段檢查) 和24 h尿糖定量可作判斷療效的指標, 并供調整降糖藥物劑量的參考。

4.5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這項已經作為糖尿病的重要檢測指標。 測試可反映檢測前4~12 周內的血糖總體水平, 幫助了解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情況。

5 康復護理與治療

5.1 康復目標

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使之能和正常人一樣參與社會活動和社會勞動, 保持正常人的心理狀態。消除血糖等代謝紊亂所引起的各種癥狀。 糾正脂代謝紊亂及其它代謝異常。 糾正糖代謝紊亂, 控制高血糖, 使血糖降到正?;蚪咏K?。 保證兒童、青少年患者的正常生長發育。 防治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減少患者的致殘率和病死率。 保證育齡期婦女的正常妊娠、分娩和生育。 通過糖尿病的衛生宣傳教育, 使患者掌控糖尿病的防治知識、 自我保健能力和必要的自我監測技能。

5.2 康復原則

重視心理康復。 協助醫生遵循早期治療、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原則。 加強患者皮膚保護, 尤其注意對足部的保護。 協調好藥物治療、運動療法、飲食控制、血糖自我監測和糖尿病教育。

5.3 康復治療與護理方法

5.3.1 衛生宣教通過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的宣傳教育, 如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危害、合理及時治療糖尿病有哪些重要意義、 糖尿病康復醫療的內容及意義等, 使患者通過自己和家屬的共同努力, 改變自己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通過自身行為的改變控制危險因素和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5.3.2 飲食療法飲食療法的目的是控制熱量的攝入, 減輕胰島的負擔, 控制血糖升高, 以減輕癥狀和減緩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維持合理的體重, 特別要保證兒童得到正常的生長和發育、 妊娠及哺育期婦女保持充足營養的需求, 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

控制每日總熱量要嚴格: 根據理想體重和活動強度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 理想體重 (kg) =身高 (cm) -105。營養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婦女、兒童、乳母、孕婦應酌情增加。充足的纖維:每日的纖維素含量不少于4 g, 提倡增加豆類、綠葉素菜、谷類等, 適量的維生素及無機鹽, 以保證電解質和維生素的攝取量。 合理搭配三大營養物質:食物的糖類控制要適量, 有利于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 規律的飲食:應嚴格要求飲食的管理, 必須做到定時定量, 注意按用藥情況、生活習慣、病情的控制情況及活動量調整飲食量。 注意事項: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療法應該分類型而定。

飲食管理: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 重點是控制熱量的攝入, 以減輕體重;1 型糖尿病患者及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的2 型糖尿病尤其是同時在進行運動治療的患者, 在降低血糖的同時注意防止低血糖。 嚴格限制各種糖果的實用、水果、糖類點心及糖類飲品等。個別指導:對有并發癥的患者飲食上要特別加以指導, 以阻止或減輕相應臟器的功能損害。 如同合并糖尿病時, 飲食指導宜是低蛋白高熱量飲食, 對合并高血脂血癥患者的飲食指導原則是以膽固醇飲食為主等。 個體差異:制定飲食處方前, 應先對患者個人的經濟條件、飲食習慣、個體差異等進行調查, 定期根據尿糖、血糖變化、工作能力和體重來進行調整。

5.3.3 用藥護理雙胍類藥物: 主要不良反應有口中金屬味、腹部不適、畏食、惡心、腹瀉等, 偶有過敏反應。 磺脲類藥物:主要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反應, 同時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皮膚瘙癢、膽汁淤積性黃疸、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白細胞減少等。

5.3.4 運動療法運動強度: 中等強度是糖尿病患者適宜的運動強度, 可根據運動中靶心率確定, 也可根據運動試驗確定, 常取運動試驗中最高心率的70%~80%作為靶心率。 運動量:運動量=運動時間×運動強度, 體重正常的患者, 運動所消耗的熱量應與其攝入的熱量保持平衡, 但對肥胖和超重的人要求運動消耗的熱量大于攝入的熱量。 運動項目:游泳、登山、徒步、跑步、騎自行車、爬樓梯、球類運動等, 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和代謝功能;散步、氣功、太極拳等可起到消除疲勞、放松心情。

5.4 預防感染

皮膚有外傷或感染時, 不可任意用藥, 避免使用碘酒等強刺激性和紫藥水等深色消毒劑, 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 注射胰島素時局部皮膚應嚴格消毒, 以防感染。 注意個人衛生, 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潔, 尤其要加強陰部、皮膚和口部的護理。

5.5 糖尿病足的護理

保護足部, 減輕足部壓力, 不宜醋含襪口彈性過勁的襪子, 選擇寬頭的鞋子。 勤洗腳、勤換鞋襪、保持足部清潔, 保持趾間干燥, 冬季足部要保暖。 注意觀察足部顏色、溫度、動脈搏動等變化。 嚴格控制血糖, 控制感染, 促進下肢或局部的血液循環, 加快潰瘍愈合。 及時治療足部疾病及足癬等。

5.6 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 病程會很長, 患者會出現心理障礙, 從而影響患者的情緒, 不利于病情的穩定。 因此治療糖尿病的同時必須重視心理護理, 提高患者自身的信心, 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 達到平衡心理, 從而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如采取音樂療法、觀光旅游、指導座談會等有利于病情穩定的活動。

5.7 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低血糖反應的護理: 低血糖發生時患者常有饑餓感, 伴有惡心、出汗、軟弱無力、面色蒼白、重者可昏迷。如出現低血糖時應盡快食用飲料食物等; 靜脈推注葡萄糖。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護理:正確遵醫囑, 對待胰島素的應用;及時檢查各種指標的數值;嚴密觀察患者的神志、血壓、脈搏、血糖、心率等;患者需臥床休息。

6 康復教育

6.1 疾病知識的教育

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有關糖尿病的知識;食物選擇要以豆類、五谷、新鮮素蔬菜, 進糧不吃含糖高的食品、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及動物脂肪、不宜飲酒;學會自我監測及自救方法。

6.2 預防感染

注意個人衛生, 生活規律, 預防各種感染。

6.3 定期檢查

了解糖尿病治療的控制要求, 定期隨訪, 及時調整用藥的劑量。 每年定期身體檢查, 以盡早防治慢性并發癥。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的康復護理。方法 通過對糖尿病的疾病分析及患者自身心理及病情的了解, 進行康復護理來緩解患者的病癥及并發癥。結果 使患者能減少痛苦, 緩解病情, 及出院后自身及家人如何來日常調整心態及疾病的康復護理。結論 除了疾病知識的教育、預防感染還需定期檢查、定期隨訪, 及時調整用藥的劑量。

關鍵詞:糖尿病患者的康復,康復問題,心理調整

參考文獻

[1] 許曼音.糖尿病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上消化道出血護理論文下一篇:糖尿病并發癥護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