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一課本范文

2023-09-22

高一課本范文第1篇

關鍵詞:《開明國語課本 (典藏版) 》,小學語文課本,人教版

社會對語文教學和課改的批判由來已久, 尤其在新學期之初, 批判之風潮刮得格外地強勁。在今年的這場網絡與媒體的口誅筆伐中, 有一種聲音和現象引起了我的好奇, 很多評論者將上世紀30年代初由葉圣陶先生編寫、開明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供初級小學生使用的語文課本翻出來, 與當今權威通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進行一番PK, 比照之下, 對《開明國語課本》是贊美有加, 對其中所蘊含的葉老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推崇備至, 并因此還出現開明出版社應時之需再版而熱賣脫銷的盛況。

一、兩套教材的比較

在讀《開明國語課本》時, 也特地將人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拿來與之進行比較。

以前常聽同事們談論起家里還只是在上低年級的孩子就開始討厭語文, 我心里還多少有些對孩子的學習品質不以為然。在對兩套課本一番比較研讀后, 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好的教材對孩子學習興趣的激發和生活品質的培養是多么的重要。

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有很大的斷層:一年級上冊還比較貼近兒童的生活、心理和認知水平;一到下冊便開始與孩子疏離了, 開始端起學究的架子了, 開始在所謂的“美文”的象牙塔里扭捏造作起來了, 開始擺出一副正經嚴肅的道學家面孔來進行道德說教了……

而《開明國語課本》讓人全然不會有這樣隔膜、枯燥和厭惡的感覺。它的八冊課本盡管在課文篇幅長短和內容難易上都有層級的區別, 但卻能始終保持一種親切感和趣味性。它之所以能在接受者的心理上產生這樣好的效果,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這套課本在課文內容的選取上有如下幾個特點:

1. 濃郁的兒童生活氣息

絕大部分的低年級教材都注意到了課文要有生活氣息, 但是真正能立足于兒童、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貫徹到底的, 我認為開明版的課本是做得最好的。這套課本是在用兒童喜歡的事情來寫做課文內容;用兒童式的心理和思維去想象、去追問、去探求【例如第二冊的第一單元】;用兒童式的表達特點 (淺顯、直率) 或兒童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 (押韻) 去表達【例如第一冊的開篇寫道:“先生講/小黃狗/玩皮球/小黃狗/你玩皮球/像吃饅頭/哈哈”】……這些濃郁的兒童生活氣息, 讓人在童趣橫生中忍俊不禁, 心中充滿著溫馨和快樂,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從而因感動而愛上書本上的這些澄澈的文字。這何嘗不是深入淺出式的美感———生活美、人情美、文學美———教育呢!

之所以強調是“兒童生活”, 是為了區別于成人的生活以及從成人的視角去定位的兒童生活。就這一點, 且不論人教版小學課本從第二冊起就已開始與兒童漸行漸遠, 就連它的一年級上冊也未能對“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做到“從一而終”的純正了。例如, 入選的《靜夜思》雖有生活氣息, 但缺少“兒童意識”, 有著嬰兒般良好睡眠的孩子們幾乎沒有半夜看月光的生活體驗, 更何況六七歲的兒童懂得什么是鄉愁!……正是這些成人視角、成人思維, 成為孩子理解課本的障礙, 而兒童生活氣息的缺乏, 也使得孩子最終不接受這樣乏味的、枯燥的說教式灌輸。

2. 潛移默化的公民素養教育

正如上面提到過, 開明版的課本是用兒童喜歡的事情來寫做課文內容, 因此它的教育是寓教于樂的潛移默化式, 而非生硬說教的灌輸式。例如, 兩套書都有講到兒童造房子的游戲, 開明版是用了一個單元三篇課文《紙盒改做的房子》《雞的家》《大家來住》, 由孩子游戲的紙房子到他們動手給雞搭下蛋的木房子, 再到用歌謠的形式介紹人們建造新房的流程, 課本通過這樣一種由游戲到生活、由具體生活體驗到抽象知識介紹的遷移拓展的方式, 在游戲中蘊含著蜜蜂會做巢、人類建房子等知識。

不僅是教育方式上有差異, 在公民素養的教育上, 開明版的課本也有許多與眾不同的地方。例如, 除去人教版中也有的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愛國、禮貌, 以及觀察、聯想、想象等思維品質的培養等共有的公民素養教育內容外, 開明版的課本還非常著重地強調民主意識、勞動意識、協商合作意識。在第一冊第一單元就有寫道:“先生講話, 小朋友聽/小朋友講話, 先生聽/小朋友講話, 小朋友聽”, 用非常淺白的話開宗明義地宣揚著民主平等的思想, 并通過對日常行為規范的滲透, 將這一優秀的公民素養落到行動的實處。“勞動創造生活”、“勞動光榮”, 對勞動的由衷贊美、為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到自豪、對他人的勞動成果欣賞和感恩等勞動意識的教育, 更是在各冊課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開明版的課本還常常寫到孩子們群策群力, 通過協商、合作, 一起努力把事情辦好的生活或游戲事件。如《我們開店吧》, 從中體現出很強的行動意識、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而人教版雖也有類似的內容, 例如“語文園地”中的《這樣做不好》《該怎么辦》等, 但都只是以提列出幾個問題的方式, 這種局外人式的點評, 終究讓人覺得教育有種紙上談兵式的羸弱。

3. 著眼于語感、語用的訓練定位

《開明國語課本》不僅在課文內容的安排上有上述優點, 在課后練習的設計上也與人教版的迥別。前者通過練習重在對語言的表達運用訓練, 具體的表現, 一方面是在對課文的回顧, 主要是對文中句子的仿寫造句, 尤其是關聯詞的運用;另一方面則是訓練字詞, 但它始終秉持“字/詞不離句”的原則, 在具體句子語境中訓練用詞連句。這兩方面都可以看出其練習設計的意圖著眼于培養語感、注重語用。而后者人教版的課后練習則重在積累, 包括“讀讀背背”對課文的背誦積累, “說一說”“連一連”的認字和組詞練習中對字詞的積累, 但是它的字詞積累都是沒有語境的孤立記憶, 從這可以看出其練習更偏重于語基中積累技能的訓練。

二、當今語文教材的反思

通過《開明國語課本》和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的優劣比較, 我認為當今語文教材在改革中遺失了三個最為重要的傳統。

1. 遺失了俯下身與受教育者平等對話的真誠關懷

只有以受教育者的生活、心理、思維基點為出發點的教育, 才是真正能走進心靈、贏得心靈的成功教育。

2. 遺失了對生存基礎、生活本身的關注

忽視了人真正的健康發展需求,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其實不是形而上的美育理論或機械空洞的抽象知識, 而是在勞動中體驗創造的自豪感、在游戲中體驗生活的快樂、在人際交往中學習協商合作的能力。

3. 遺失了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

學是為了生活之用, 而生活之用離不開具體的生活之境, 所以學絕不是一個個知識點的機械組裝, 不是只為應對題海做準備, 它應該有更鮮活的源泉、更廣闊的施用天地。

總之, 不是所有的舊往都已過時, 也不是所有的改革都是進步。所以, 我們既要面向前方勇于突破和摸索嘗試, 也要時刻不忘在回首中去理性地反思其得失, 并借鑒其精華。唯有如此, 我們的語文課改才能真正地走向更遠、更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葉圣陶.開明國語課本 (典藏版) [M].豐子愷繪.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0.

高一課本范文第2篇

思維導圖的實用性很強。據一項調查顯示, 思維導圖應用得最多的領域分別是:待辦事宜、準備演示、做筆記、問題解決、項目計劃、做決定、知識管理、項目管理、個人思考和寫作。正是因為這些優勢, 思維導圖在國外教育領域得到了比較廣泛的運用。如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等國家將其設為必修課, 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也在大力推廣思維導圖, 甚至在中國的港、澳、臺地區, 思維導圖也有很好的普及和應用。而在我國內地, 思維導圖在2 0 0 0年前后才真正得以推廣。那么, 思維導圖在國內教育應用的現實狀況究竟怎樣?它的發展趨勢又是如何呢?

一、思維導圖在國內教育實踐中的發展歷程

在實踐方面, 我們將思維導圖在國內教育中應用的歷程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

1. 個體應用初期階段

1999年~2004年初, 一些學術研究者和技術應用者發現了思維導圖, 并積極開展思維導圖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以期對教育教學產生更多積極的影響。較典型的代表有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河北省唐山開灤二中齊偉、上海市上南中學的張國正、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實驗室的趙國慶和曲志男等。

2. 群體化初期階段

2004年~2005年, 一些專家和學者通過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將其推廣, 讓更多的一線教師接觸、認識和使用思維導圖。例如, 黎加厚在上海以及江蘇的蘇州、昆山等地就舉辦了信息化研究型教師培訓班, 讓更多的中小學教師走進思維導圖, 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中。此時, 思維導圖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剛剛起步, 只有一部分教師接觸和使用了思維導圖。

3. 精英個體階段

2004年~2006年, 較早接受培訓的教師中, 一部分返回工作崗位后堅持使用思維導圖, 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使自己得到快速成長, 并成為所在學校的骨干。如上海浦東高中的唐宛漣把思維導圖和物理教學結合在一起, 使得這個非重點中學的物理班高考分數比重點中學的平均分 (1 1 1.4 3分) 高出5分。這一階段,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基礎教育中, 思維導圖已由實驗逐漸進入常規教學實踐中。

4. 區域化推廣階段

通過前幾個階段的發展, 更多的教師開始認識和使用了思維導圖, 并以上個階段的精英個體為核心, 輻射到了較大的范圍。如浙江海鹽教師博客 (w w w.j s b l o g.c n) 上對思維導圖設有專門的討論區或專欄,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承擔了《新課程指導下應用思維導圖優化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課題, 上海向明中學更把思維導圖運用到了科技創新訓練上, 并屢次在上海電子作品制作大賽中獲獎。

二、國內對思維導圖的教育應用研究

在教育應用研究方面, 我們以“思維導圖”為關鍵詞, 在中國期刊網 (CNKI) 中檢索到2000年初~2007年1 2月底的論文共7 5篇。其中, 碩士論文1 6篇, 博士論文1篇, 期刊論文5 8篇。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

1. 教育應用方面的研究統計[3,4,5]

思維導圖的教育應用研究論文在近幾年內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2 0 0 4年共2篇, 占文章總數的3%。分別是趙國慶、陸志堅的《“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辨析》和韓振國的《宏觀著眼微觀入手——利用思維導圖上好復習課》。此時, 思維導圖在教育中的應用還處于嘗試階段, 應用層次較低, 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面, 如知道什么是思維導圖, 大致了解它可以用來干什么、怎么用。

2 0 0 5年論文數量已經有了較大的增長, 出現了1 0篇期刊論文。主要研究如何繪制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在某些學科中的應用初探、思維導圖的優點等。這些論文大都站在教師的角度來分析思維導圖對教學的好處, 還沒有將學生的自主性考慮在內。

2 0 0 6年應該是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的快速發展年, 相關研究論文已達1 9篇。研究內容深入到了英語教學中, 并介紹了一種基于思維導圖和J a v a語言的思維導圖詞表構建軟件, 進一步研究了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結合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2 0 0 7年, 國內在不斷進行思維導圖應用實踐的基礎上, 相關研究成果較2 0 0 6年有較大攀升, 短短一年內發表相關文章4 3篇, 占文章總數的5 8%。文章內容主要探討思維導圖在不同教育層次以及不同學科中的應用, 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泛。思維導圖的使用者們不斷探索出其新的用途, 比如用思維導圖制作教學課件和網頁課件, 并將自己的成果與他人分享。

從研究內容來統計分析, 其分類論文數量見下表。

分析上表中的數據我們看到, 思維導圖在“理論研究”上所占比例最大, 為文章總數量的4 8.6%, “教學實踐”次之, 占2 5.7%, 再次是關于如何繪制思維導圖的實踐應用, 占1 0.8%, 與概念圖的結合研究占9.5%, 科技活動、設計、外國教育應用、軟件介紹各約占1.4%。

2. 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研究中存在的問題[1,6,7]

通過上述分析, 我們認為思維導圖在國內教育應用進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理論研究的創新少, 重復多。這是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理論研究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從現有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 在2 0 0 4年和2 0 0 5年, 很多文章都有創新。而到了2 0 0 6年, 盡管一年內產生了1 9篇文章, 但其中很多文章都是重復以前的研究, 較有創新價值的文章不多。這表明思維導圖已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和焦點, 同時從側面也暴露出學術研究跟風的浮躁情緒。

(2) 理論研究多, 實踐應用少。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思維工具, 最重要的就是在實踐中的應用, 通過“實踐→理論→實踐”這樣一個過程, 不斷提升其教育應用的質量和水平。反觀我們很多理論研究文章, 都是泛泛而談, 沒有實際應用;不是從實踐中進行提升和總結, 而是理論的東拼西湊, 對思維導圖的教育應用作用不大。

(3) 國外借鑒研究少。從分析中我們還發現, 研究國外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的文章只有1篇。盡管研究要講究“本土化”, 但研究和借鑒應用得較成熟國家的經驗及其創新是非常必要的。這樣, 國內在應用和研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才會減少盲目性, 增加方向感。

(4) 思維導圖的濫用。有部分研究濫用了思維導圖的形式、圖形和軟件。不管合不合適, 都要用一用思維導圖, 以顯示自己在創新。甚至某出版社打著“思維導圖”的旗號, 把中學教材用M i n d M a p重新編排一遍。其實, 像數學等邏輯性強的科目, 并不適合用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工具, 思維導圖在表現邏輯性、時間性等方面是較難勝任的, 對于一個純線性的思維活動來說, 列出清單可能比使用思維導圖更合適一些。

(5) 與概念圖的混淆。我們發現, 將思維導圖和概念圖混淆的錯誤不僅存在于教師中, 也存在于研究思維導圖的先行者中。兩者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 比如它們都能展示人們的思維過程。這就使兩者的結合使用成為了可能, 但結合使用不等于混為一談。

(6) 其使用地域分布不均衡。從研究中發現, 思維導圖大都在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等較發達城市使用, 而在中部或西部地區的使用率很低。我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 學習者不愿意放棄自己已經習慣了的學習觀念和方法, 在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上的路徑依賴性很強。

三、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的發展趨勢

思維導圖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 能使師生雙方都從新的視角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深化拓寬, 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活學活用, 還有助于教師的科研和學生的自學。思維導圖易學易懂, 如果學習者能把它作為一種提高記憶、完善計劃、鍛煉思維、提高能力的方法加以運用, 一定會提高學習效率。此外, 思維導圖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最佳模式和真正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軟件方面, 思維導圖應用軟件的誕生, 使思維導圖在數字化的世界里發揮了其潛能, 并取得了實際的效果。技術的發展為思維導圖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 比如可以將“手寫輸入”方法融入思維導圖軟件中, 讓思維導圖軟件成為能夠隨意手繪的工具, 可以在移動設備中制作流暢的思維導圖。我們還可以預見, 基于三維動畫的思維導圖在不久將會出現。伴隨著更加人性化的國產思維導圖軟件X M I N D 2 0 0 7的出現, 思維導圖在我國將更加普及。

參考文獻

[1]尚衛平, 趙國慶.關于“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調查研究[J].信息技術教育, 2005 (10) .

[2]向冬梅, 孫沖武.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生成學習的探討[J].網絡科技時代, 2007 (8) :91.

[3]韓振國.宏觀著眼微觀入手——利用思維導圖上好復習課[J].中國電化教育, 2004 (8) :48-50.

[4]趙英芳.思維導圖在個人知識管理中的應用初探[J].教育技術導刊, 2005 (9) :4-6.

[5]杜惠平, 何琳, 侯漢清.一種新型組織系統——思維導圖可視化詞典[J].圖書館雜志, 2006 (12) :45-48.

[6]趙國慶, 陸志堅.“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辨析[J].中國電化教育, 2004 (8) :42-45.

[7]楊凌.概念圖、思維導圖的結合對教與學輔助性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 2006 (6) :59-61.

高一課本范文第3篇

一、注重課堂教學, 不斷積累和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積累是完善知識的重要手段。積累知識的方式很多, 而生物科學知識的獲得主要來自于教材內容, 課堂教學對學生獲得科學知識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1. 加強“雙基學習”, 讓學生獲得系統的生物科學知識。

一個人科學意識和科學態度的形成, 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因此, 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生物課堂這個主渠道, 盡職盡責地上好每一節課, 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生物學科知識, 使他們對自然界及自然界中各種生命有機體的結構和生理, 對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特別是人類與自然界的密切關系有一個基本的科學認識和了解。

教學中, 教師應注重拓展教學活動的課內與課外的空間, 使枯燥的生物知識與豐富多彩的自然界聯系在一起, 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如在講授《芽》這一節課時, 涉及到“頂端優勢”知識點, 學生不易理解, 可把學生帶到葡萄園實驗地, 現場教給學生如何打蔓, 然后根據所學知識對苗木進行管理, 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問題, 反饋問題, 思考問題, 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最后使問題得以解決。這樣, 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既掌握了課本所學的知識, 又學會了一些實踐技能, 實現了知識和技能的雙向交流和發展。

2. 學習生活中的生物學知識。

教師在課堂上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注意身邊的科學。如學習生理衛生時, 可聯系自己, 對照所學知識, 增強對人體的切身感受, 鼓勵學生用已學過的生物學知識, 來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生命現象, 如“蘋果貯藏久了, 為什么會有酒味?”“在臨床上, 醫生常給病人點滴輸入葡萄糖液, 這樣做起什么作用?”等等??傊? 教師應經常提醒學生, 科學就在身邊, 以此來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

3. 及時了解生物科學的新進展。

眾所周知, “21世紀是生物學世紀”, 教師平時應注重生物信息的積累, 有意識地將信息素材引入相關的課堂教學中。例如, 將“克隆動物”、“試管嬰兒”的資料引入“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課堂教學中;將“人類基因組計劃”、“癌基因”、“基因蕊品”、“生物工程藥物”等信息, 在“遺傳和變異”的教學中加以運用等, 更好地創造學習環境, 激勵學生主動探究書本上相關的知識,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4. 把生物學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學習。

社會的需要推動科學的發展, 因此科學離不開社會。傳染病, 如“非典型肺炎”, 不僅僅是一個醫學、生物學問題, 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對“非典型肺炎”的發病原因、傳染方式、治療手段的研究, 都必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 只有廣泛宣傳, 全民警惕, 才能有效控制??梢? 教師應時刻聯系社會實際, 加強科技與社會的聯系, 使學生產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緊迫感、使命感。

二、通過科學史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索科學精神

遺傳學鼻祖孟德爾在修道院經過8年的不懈努力, 提出了遺傳學的兩大規律——基因的分離規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 但在當時他承受著不被社會認識和承認的巨大壓力, 直到生命的最后, 依然堅信“人們重視這一項成果的日子一定會到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把科研戰場擺在田間地頭, 幾十年如一日, 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 在水稻增產方面創造了奇跡;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提出“人猿共祖”的觀點, 捍衛達爾文的進化論, 遭到教會的攻擊和迫害而堅貞不渝, 英勇獻身等。在教學中應該注重挖掘存在于生物學知識背后的這些活生生的實例, 用科學家在創造偉大業績的同時表現出來的對科學執著追求, 來培養學生熱愛科學, 追求真理的良好的科學品質。

三、重視科學發現過程的講解, 指導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科學方法包括理解科學過程和掌握科學技能兩個方面, 生物學家能取得重大成就, 就在于他們運用科學方法, 并不斷探索、實踐, 才取得成功。因此, 在教學中重視科學發現過程, 并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 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 在講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中, 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發現向光性、分析原因、指出假設、設計原因、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 可以把學生帶入同科學同步的情景中, 讓學生親身體驗探求知識的過程, 潛移默化地接受科學史教育和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嚴肅的工作作風, 這對他們以后學習其他學科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加強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生物教學中,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科學態度的有效途徑。在實驗前, 要引導學生弄清實驗目的, 正確選擇所需器材, 按步驟實驗, 重視實驗過程;實驗操作時, 要求操作規范, 嚴謹認真, 正確使用儀器;在記錄觀察現象時, 要實事求是, 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等。在實驗教學的每一步驟、每一環節上嚴格要求學生, 使學生養成一絲不茍、勤奮求實的科學態度。

高一課本范文第4篇

走進紹興,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魯迅故里的標志性景墻, 高4.5米, 長1 5米的景墻上面鐫刻著“魯迅故里”四個大字, 畫面由魯迅胸像及魯迅故里景點風貌組成, 它藝術而概括地體現了魯迅的精神品質。站在景墻前, 感覺自己一下沉淀了很多, 仿佛也成了一個有文化的人。

都說紹興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 江河湖泊縱橫交錯, 1 900多公里的河道, 4000多座橋梁, 可謂“戶戶鄰水居, 家家盡枕河”。沿河而上, 小橋、流水、烏篷船, 再加上河兩岸錯落有致的江南民居, 使得古城紹興猶如一幅水墨丹青。

煙雨中, 漫步在石板鋪就的紹興老街, 立體地感受魯迅先生當年生活的情境與場所, 原汁原味地品味魯迅筆下的風物, 聽一段臺門往事, 感受古老臺門的建筑文化與家族的興衰交替……

魯迅家的臺門———周家老臺門, 是紹興目前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建筑群之一, 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 內有魯迅祖父周福清的一張翰林匾。周家新臺門建于清朝嘉慶年間, 占地約1 800平方米, 是魯迅先生出生與幼年生活的地方。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 相傳叫做百草園?!蓖甑挠洃浭敲篮玫?。1 926年, 人到中年的魯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是一個占地2000平米的菜院子, 是周世家族共有的一個園子, 是魯迅童年時代的樂園?!白霞t的桑椹, 酸甜的覆盆子, 在矮矮的泥墻根一帶捉蟋蟀、拔何首烏, 夏天在園內納涼, 冬日在雪地上捕鳥雀……”這些童年趣事, 在魯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也讓讀著課本一路走來的我們充滿著無限向往。如今, 當我跟著課本走進百草園“那紫紅的桑葚, 酸甜的覆盆子, 光滑的石井欄, 高大的皂莢樹……”已是蹤跡難尋。站在園中, 望著四周灰灰的墻壁與幾畦開過了的油菜花, 心中在想:這是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嗎?

離開百草園, 向東不上半里, 便是三味書屋。魯迅曾在他的《朝花夕拾》一書中曾這樣描述過:“出門向東, 不上半里, 走過一道石橋, 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 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經歷過一個多世紀的私塾學堂三味書屋, 依舊保持著它當年的原物原貌。書屋右側最南端靠墻的桌椅, 是魯迅當年就讀時的位子。作為當時紹興城內頗負盛名的私塾“三味書屋”是魯迅的私塾老師壽鏡吾先生的家。它坐東朝西, 門臨小河, 與魯迅的家隔河隔街相望。1 2歲的魯迅到三味書屋讀書, 到1 7歲離開故鄉, 前后長達5年之久。

大凡到過紹興的人, 大都會進“咸亨酒店”坐坐, 來壺老黃酒, 一碟茴香豆, 一盤臭豆腐, 點上幾個特色小菜, 讓匆忙的腳步停下來, 靜靜地體味一下老紹興的悠閑生活。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讓“咸亨”二字名聲大噪, 在紹興以咸亨命名的酒店、飯館、酒樓比比皆是。90多年前, 因了魯迅的小說《孔乙己》, 使一個在紹興并不起眼的小酒店———咸亨酒店聞名中外, 可見文化的影響力、穿透力有多大。

高一課本范文第5篇

其實, 何必舍本求末呢? 我們使用的語文課本本身就是一個學生寫作素材的好來源, 但遺憾的是這一豐厚的素材源往往成了師生共同遺忘的角落。課文中的素材是學生平時接觸最多的, 但不少學生并不知道怎樣用好這些材料。若能把課本素材好好運用起來,這樣,我們的學生怎么還會為寫作的材料而犯愁呢?

古語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寫作中如何用好課內豐富的素材呢?

1對課內事例和觀點進行分類歸納

課本上的文章,文質兼美,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很多文章中的事跡、人物和觀點,都可以分門別類,供學生選用。比如,在教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米洛斯的維納斯》時,我們可引導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殘缺也有美,殘缺也是美,維納斯正是缺少了雙臂,才顯得如此美麗迷人;不要為自己的某些缺陷難過,也許你的缺陷,會帶給你與眾不同的美麗,會帶給你不同與常人的勇氣,毅力和成功。那么,這個材料,這樣的道理,就可以用于“缺陷”、“身殘志堅”等話題了。

筆者曾指導學生立足教材對人教版普通高中的語文課文素材進行梳理和系統的歸納, 不少學生所歸納的素材就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有的學生是這樣歸納的:

1.1 恒心毅力篇

為了活得有尊嚴,史鐵生面對雙腿癱瘓的厄運,憑著頑強的毅力戰勝了病魔,戰勝了自己,以原有的初中底子而成為一位名作家。 (史鐵生《我與地壇》)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

1.2 理想志向篇

革命人士夏渝被捕入獄,但他仍沒有放棄革命理想,在獄中勸牢頭造反。 (魯迅《藥》)

對理想要有執著精神,九死猶未悔。 (屈原《離騷》)

……

以此類推, 有的學生還從課文中感悟到淡泊人生、精忠愛國、奮斗奉獻等一系列話題的素材。 對課內事例和觀點進行分類歸納,學生不但進一步熟悉的課文,還提高了學習的興趣。經常有意識地進行此類訓練,把握好了課內這個“糧庫”,再加上對社會時事的積累感悟,學生又何愁“無米下鍋”呢?

2找準切入點,多角度看待同一個材料

“橫看成嶺側成峰”。對于一些經典的材料 ,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內涵。請看看下面幾篇高考優秀作文的選段,相信能得到些許的啟示。

課內材料:李密與祖母相依為命,對祖母孝敬甚篤,以孝聞名于世,因此屢被征召。同時李密也是以“孝”成功感動晉武帝, 達到“辭不就職”,先盡孝后盡忠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四《陳情表》)

【例文1】“雙贏的智慧”(05年山東高考作文題)

以退為進的智慧

“李密以《陳情表》一文名垂千古,向后人展示了他雙贏的智慧。李密聰明,避而不談轉事新君的憂懼及不滿,卻大肆渲染自己對祖母的感情與孝情。李密以退為進,用婉轉懇切之辭感動了皇帝,得以報達祖母養育之恩,且避免了拒任新朝的罪過。”

【例文2】話題———“買鏡”(04年湖北高考作文題)

“李密自幼痛失雙親,伶仃孤苦。祖母劉氏憫其不幸,躬親撫養。祖母的關愛就像一面鏡子,照出骨肉之情、仁厚之心。祖母的關愛不就是栽培李密成才、成全李密美名的一面寶鏡? ”

【例文3】話題———“一枝一葉世界”(05浙江高考作文題)

李密之苦情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謹拜表以聞。”李密以一句謙卑之詞,結束了向晉武帝的陳情,卻激起了我心頭的浪花。……雖以供養祖母為由,辭不赴命,然君心叵測,喜怒無常。若觸怒龍顏, 則命不久矣,談何供養祖母?李密內心惶惑,怎“怖懼”二字了得? 詩云:‘一葉落而知秋’。李密一言而知其苦楚。”

從以上例子我們不難發現,在寫作中我們可以“一材多用”, 即一個材料可應用于幾個觀點上。事實上, 無論是歷史文化名人,還是經典思想,都可以多角度運用。所以,同一個課內素材根據話題立意的不同,也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不同論據的。同樣是一條魚,你可以油炸,他可以做成魚片;他把魚蒸了吃,你可以煎來吃。當然,這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發散思維的培養,指導學生扣緊觀點和材料的關系來找準切入點, 從而學會對材料進行取舍,確定是“炸”還是“蒸”。

3巧用課內詩文名句

教材里匯集古今中外的優美語句, 有許多語句都能撥動我們的心弦,關鍵的是如何指導學生引用好里面的詩句。無論是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若引用得法,就會起到點“石”成“金”的效果。在04年江蘇高考模擬作文《書之聲》中,有考生寫道:

“她有‘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繁華,她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她的決心,是她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是她感傷時如夢的囈語。”

短短的語段,辛棄疾的《青玉案》、王維的《山居秋暝》、王昌齡的《出塞》等在文章中汩汩流淌,旁征博引經典詩詞,意蘊豐厚,不同凡響??少F的是,作者所選“金句”皆出于課內。其實,對于課內名言佳句的運用,可放在開頭引出觀點(鳳頭),可放在結尾照應觀點(豹尾),也可放在文中作論據證明觀點(豬肚),甚至可以作為中心語的修飾成分。只要圍繞觀點,切中主旨,說服力就會大大加強。

誠然,要用好課內名言佳句首先在于積累。我們不防鼓勵學生對自己欣賞的,有感悟的名言佳句摘錄成冊,辦“展示欄”,開“鑒賞會”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相信能讓學生擴展視野,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高一課本范文第6篇

王魯鎮中心中學 段秀峰

一、導入

幻燈出示金色花圖片和詞語“媽媽”,然后說:“同學們,老師今天考一下你們的想象力,看誰能說出“花”和“媽媽”是什么關系。

生:是母子關系,孩子是花朵,媽媽是溫暖的陽光,花朵在陽光的照耀下燦爛地開放。

師:就“母子”與“子母”的用詞糾正一下。

生:媽媽像花一樣美麗。

生:花是我獻給媽媽的禮物。

師:同學們的想象非常好,把花當作孩子,用花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愛。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獻給媽媽的詩——《金色花》。

二、讀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幻燈出示:本文寫“我”與母親的幾次嬉戲?各是什么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找一名學生朗讀,糾正字音,然后思考。

生:寫了三次嬉戲,第一次寫媽媽作禱告時,“我”把花香送給媽媽;第二次寫媽媽讀書時,“我”把影子投在媽媽的書頁上;第三次寫媽媽傍晚到牛棚時 ,“我”再落到地上,請求媽媽給我講故事。

生:還有一次,寫“我”在新葉上跳舞,悄悄到開放花瓣,看著媽媽工作。

師:歸納起來共講了三種情況。板書如下:

悄悄開放,散發香氣

嬉戲 投影在書頁上 ,伴媽媽讀書

傍晚在牛棚現身,請媽媽講故事

三、品

師:下面我們來品讀這首詩?;脽舫鍪疽螅?/p>

分組討論: 你認為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能有感情地朗讀一下嗎?把寫得好的地方畫出來在旁邊寫寫批注,討論后每組選一代表發言。

全班交流:

生:第四段寫得好,它寫出了孩子對母親深深的愛。

師:你怎么體會出來的?

生:在母親作禱告時孩子把花香送給她。

師:同學們聞到花香了嗎?閉上眼睛仔細地嗅一嗅,看一下有什么感覺。

生:好香啊,我感到心情愉快,好像有一股清泉從我心中緩緩流過。

師:你體會得太好了。那么,孩子要借這花香表達對母親的什么感情?

生:對母親的愛。

師:你能有感情地朗讀一下嗎?

生:讀。

師:這位同學讀得很好。

生:我認為“我不告訴你,媽媽。”這里寫得好,他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無私。

師:他為什么不告訴媽媽?

生:這是他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媽媽的感情,為自己能為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是發自內心的不求回報的行動。

生:我認為第五段寫得好,這里寫媽媽讀書時,“我”把影子投在媽媽的書頁上,而且投到她正讀的地方。這體現了“我”對媽媽的依戀,充滿童趣。

師:這位同學讀得很仔細,而且用了“依戀”和“童趣”這兩個詞,非常貼切。

生:讀 „„

四、悟

幻燈出示要求:

分組討論:歸納一下,你從文中感受到什么?然后分角色朗讀一下。

生:我感到母愛子,子愛母,母子非常融洽親密。

師:同學們的體會都非常深刻。板書:

對母親深深的愛 融洽的親情

五、拓展延伸

出示:你是否也有與此類似的事情?講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同學教我一首歌——《媽媽的吻》,回家后,我調皮地對媽媽說:“媽媽,我給你唱一首歌,你親我一下吧。”“好!”媽媽答應了。我咿咿呀呀地唱起來,媽媽指著我的小鼻子說:“你呀,調都跑到北京去了。”說著親了我一下我也趁機親了媽媽一下,我們都笑了。”

師:你能給大家唱唱這支歌嗎?

(生唱其他同學主動鼓掌)

生:去年放寒假時,我得了一張獎狀?;氐郊?,媽媽正在洗衣服,我悄悄地走過去,從后面捂住媽媽的眼睛,故意變了聲調,說:“你猜猜我是誰?”媽媽猜了好幾次才猜中我,我把獎狀放在她面前,媽媽看到獎狀后開心地笑了。”

六、活動:請你露一手

出示要求:本文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金色花——來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方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來表現對父母的愛。

生: 假如我是一片云

假如我是一片云

一片富有愛心的云

當媽媽在田間勞作時

我會飄到他的頭頂

為她遮擋如火的驕陽

當媽媽流下汗珠時

我會灑下蒙蒙細雨

為媽媽送上 一陣清爽

(師生同時熱烈地鼓掌)

師:你寫得太好了,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詩篇,多么純真的感情啊!

„„

七、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大文學家泰戈爾的作品受到了母愛與父愛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愛自己的媽媽愛自己的爸爸,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散文詩兩首》“研討與練習”說明 深圳市龍華中學 鄧擁軍 說明:

對《教師教學用書》的說明,做了本人覺得有必要的修改。

一 朗讀《金色花》,想一想:詩中的孩子跟媽媽捉迷藏,表現了孩子對媽媽怎樣的情感?他為什么會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 本題意在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的情感,理解詩的表層意象和深層意蘊。

詩中的孩子跟媽媽捉迷藏,表現了兒童喜歡嬉戲的心理,以及對母親的依戀之情。“孩子”要媽媽時時刻刻注意他的存在,讓她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讓她為自己著急。

他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是為了方便和媽媽捉迷藏。因為金色花的樹枝、花瓣、花香、樹影,可以和媽媽的所有日?;顒咏佑|,無時不在提醒她注意“我”。作者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因為金色花的圣潔可以代表孩子的純真。

二 《荷葉 母親》中,“我”的情緒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當“我”注意到雨中的荷葉覆蓋紅蓮時,為什么“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本題意在讓學生通過解讀文中“我”的情緒變化,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本文母愛主題呈現的過程和方式。

“我”的情緒從聽雨觀荷開始,經歷了一個由煩悶不適到釋然的變化過程。“繁雜的雨聲”“濃陰的天”讓“我”煩悶;凋謝的白蓮讓“我”悵然;即使是盛開的紅蓮,也不能讓“我”心情好轉。但是,當“我”注意到雨中的荷葉覆蓋紅蓮時,“不寧的心緒散盡了”,因為“我”由此聯想到了母親對自己的呵護和關愛。“我”的這一情緒變化,是全文的重點,為結尾的歌頌母愛蓄足樂勢。 三 體會下列語句蘊含的思想感情。 1.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這就是我那時所要同你說的話了。

上一篇:經濟發展的著力點范文下一篇:民事法律關系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