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一歷史期末復習計劃范文

2023-08-17

高一歷史期末復習計劃范文第1篇

10、

6、2

36、24星期四處理試題

6、25星期五學生背書做學案與測評

6、26-27星期

六、日周周清

6、28

6、29

6、30

7、1

7、2

7、

3、4

7、5

7、6

7、7

7、8

7、9

7、

10、11

7、12

7、13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

六、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

高一歷史期末復習計劃范文第2篇

第一課、在社會中成長

1、社會的概念: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是一個群體組織,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

2、個人離不開社會。社會為人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條件。

3、群體的特點:由多數人組成的集團。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社會群體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

4、在社會中成長。成長中的我們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揚長避短,同時學習別人的長

處,借助社會這面鏡子,不斷彌補不足,看到自己的進步,選擇自己的未來。

5、人,從根本上說離不開社會,也離不開健康的自我。

6、健康的自我意識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社會中培養和塑造出來的。中學階段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

7、青春期健康自我意識的特征是自尊、自強、自立、自律,能夠明辨是非,準備擔負社會責任。

“一切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不是健康的自我意識。

第二課、在社會的舞臺上

1、社會是個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有不同的場景,如生活社區,學校、少年宮、政府機構、

工廠、商場、醫院等,它們對我們的學習、生活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在社會舞臺上,人們在不同的場景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可能在不同時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不同的家庭生活會對我們產生不同的

影響。

4、學校是我們的第二個家,還是我們第一個接觸的小社會。

5、社區是我們的第三個家,每個社區都是一個小社會。

6、網絡社區是高科技的產物,也是一種新的生活空間,人們把它叫做虛擬社區。虛擬社區同樣

需要健康的生活。

7、在社會的大舞臺上,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場景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些角色是與生俱來的,如性別、人種、民族、兒女的身份等;有些是社會安排的角色,如學生、乘客、顧客等角色;有些是人們的理想、是期望扮演的角色,如科學家等、還有的是自己選擇的,如志愿者等。

8、通過努力學習和訓練才能扮演好合格的社會角色。

9、要學會正確選擇角色。當自我愿望與父母的期望發生矛盾時,要善于與父母溝通,尋求理解,

同時要樹立可行的目標。

10、為了實現夢想、扮演好自己心中期望的角色,就要從小立下志向、艱苦奮斗,并不懈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第三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1、規則的基本定義:規則作為人們的規范和準則,它存在于生活的時時處處,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2、規則的存在形式:在現代社會中,許多規則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叫做成文規則,除了成

文規則外,社會中還存在著一類規則,它們往往以約定俗成的方式流傳下來,即不成文規則。

3、從內容看,規則還可以分為禁止性規則和非禁止性規則。

4、規則通過圖形、符號、顏色和文字,向我們傳遞特定信息,表明生活的規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

5、交通標志(圖冊P15)

6、法律是國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須遵守的規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誰觸犯了法律,無論地位多高,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7、與法律有關的標志:國徽、法徽、警徽的含義。(圖冊P16)

8、尊崇法律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

9、人類社會的歷程,也是各種規則、制度不斷完善和更新的歷程。

10、規則的出現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所以許多規則都有悠久的歷史。它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生活的需要而不斷變化的。

11、有時候,我們不僅是規則的遵守者,也是規則的制訂者,這使我們更準確地了解這些規則所包含的意義,同時也使我們大家更愿意遵守這些規則。

12、在我國,重要的法律都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綜合探究

五、我是社會的小主人

1、對于身邊的社會問題,我們都有權利對問題的解決提出自己的建議,這就是行使批評建議的權利,即行使監督權。

2、如何嘗試行使監督權:選擇一個突出問題進行調查。

(1) 調查方法包括:實地調查、問卷調查、訪談、查閱現成資料等

(2) 根據調查研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書面報告。

(3) 反映合理化的建議或呈送書面報告

3、嘗試行使自己的監督權,這是作為社會小主人應盡的社會職責。

第六單元、走向富足的文明社會

第一課、永遠面對的選擇

1、現代生活中的人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消費者

2、消費,作為一種為滿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享用物品和服務的過程

3、消費者,使我們進入經濟生活的最初身份。生產決定消費,沒有生產則無從消費。

4、最常見的消費行為是在市場上購物。在市場上,我們既能買到商品,又能買到各種各樣的服

務。

5、市場在幾千年前就存在了。信息時代,市場出現了新的類型——電子商務,通過電腦網絡進

行商品的買賣,叫電子商務。

6、同一種商品的價格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有很大差異,如季節、投放市場時間、地點、生活熱

點、品牌等。

7、影響人們購物的因素包括:商品的質量、價格、產地、品牌和售后服務,購物者的需求和喜好,廣告影響和購物環境等。

8、合理的購物方式的基本原則:首先要量入為出;其次要注意節儉;第三要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

9、在家庭消費中,人們首先滿足自身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次是滿足發展與享受的需要。

10、消費方式是個人選擇,無優劣之分。

11、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是要與個人收入水平相適應。

12、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被稱為恩格爾系數。它常被用來表明人們生活的富裕程度

對國家而言,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平均支出中購買食品支出的比重越大,這一規律

被稱為恩格爾定律。

13、消費要注重環境保護與未來發展。注重環境保護的消費,已經日益成為人們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成為現代文明生活的標志。

14、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的標志:圖冊(P23)。

第二課、創業有方,信用物價

1、投資:把積蓄起來的錢,用于創辦企業、生產經營,從中獲得更多的錢。

2、投資企業成功:

(1) 因素:市場需求——企業生存的前提條件 產品價格——企業競爭的有效手段 技術改造——企業生命力的源泉 開發新產品——保證企業領先于其他企業

(2) 秘訣: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轉

3、創業可以增加收入,但也有風險,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是并存的。投資的獲利越大,風險也越大,創業者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

4、規避風險的策略:別把所有的雞蛋都放進一個籃子里。

5、具有市場意識,把握機會是生產經營者必須具備的。

6、創業之道,重在把握機會,而把握機會的要領是: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7、投資從不等于投機。

8、在投資和經營活動中,失去信用的風險不能冒。

9、信用是成功創業者的立業之本,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10、誠信是現代經濟生活的靈魂。

11、收入大于支出叫盈余;支出大于收入叫赤字。

12、家庭常見的理財方式有儲蓄、保險、債券、股票等。儲蓄作為一種投資方式,是每個家庭持家理財都可以采用的方法。

13、最常見的債券是政府發行的,叫做國債。國債有國家的信譽和財力作擔保,由國家承擔還本

付息的責任,是風險最小的債券。債券的利息比同期銀行利息高,收益較好。但債券不能在你需要用錢的時候提前換成現款,這也是一種風險。

14、保險能為將來的生活提供一種保障,有些險種同時還具有投資的功能。 有計劃地安排家庭收入和支出,叫家庭預算。家庭預算是家庭理財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現在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開源就是增加收入,節流就是計劃支出。

15、一些重要的公共設施和服務項目的建設,要依靠國家的收入和支出。

16、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國家的賬本,又叫財政。

17、國家計劃怎樣安排收入和支出,就是國家的預算。在我國,審議和通過年度財政預算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8國家最重要、最穩定的收入來自稅收。國家按照法律規定的標準,向納稅人征收稅款,叫做稅收。

19、我國有很多種稅收,每種稅收都有相應的納稅人。

20、個人所得稅時許多個人收入達到一定數額的人都要繳納的稅。個人所得稅的顯著特點: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納稅。

21、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

22、稅收的重要性: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建設社會主義的資金的重要來源;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綜合探究

六、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

1、青少年的消費觀:有費必消,不留過夜錢,吃穿有講頭,貸款買住房

2、老一輩人的消費觀念:節儉、節約、節省、算計著花費,攢錢買房子。

3、我們的消費水平是由我們的收入水平決定的。不能不顧我們的收入狀況,也不要忘記節儉。

第七單元、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第一課、知識就是力量

1、農耕時代:科技發明的典范是古代中國發明的印刷術

(1)、印刷術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唐朝雕版印刷術——宋代活字印刷術——15世紀中期谷登堡發明印刷機——現代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P91)

(2)、印刷術發明的意義:促進了知識的傳播,使人類有了更多的發明創造,使人類的生活和時代的面貌發生了變化。

2、工業時代:重大的科技發明之一是貝爾發明的電話。

3、信息時代:

(1)、信息技術: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問世,使人類開始進入信息時代

(2)、生物技術:袁隆平發明的水稻雜交技術,不僅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成為21世

紀解決人類吃飯問題的法寶。

4、太空時代

航天技術:航天技術的發展,使人類把目光投向遙遠的太空,人類宇宙夢想不斷實現。

4、“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人類對現實生活的切身體驗。學習知識不

但使我們了解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而且使我們學會生存,促進發展,走向新的生活。

5、學習不僅是每個人開啟富裕之門的鑰匙,還關系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人們只有不斷地學

習,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飛速前進的步伐。

6、終身教育是自20世紀中葉開始流行的一種教育思潮,主張教育應貫穿在人的一生中進行,這是學習化社會的具體體現。如今在世界各地,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新世紀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7、在信息時代,各種大眾傳媒,尤其是網絡,使人們的學習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任何地點都可

以成為人們受教育和學習的場所,各種各樣的媒體形式都可以幫助人們獲得知識,世界正向學習化社會大踏步邁進。

第二課大眾傳媒

1.大眾傳媒是傳遞信息的大眾傳播媒體,括書籍、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

2.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為書籍、報紙、雜志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3.廣播和電視,不僅使信息的獲取更加快捷,而且通過聲像使信息傳遞更加真實。

4.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傳遞更快、內容更豐富,而且使每個網民參與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去。

5、各具特色的大眾傳媒——各類大眾傳媒特點,互聯網的突出特點和獨特優勢,正確選用

大眾媒體,各種媒體各有其受眾,不應相互取代。

6、正確對待大眾傳媒——虛假新聞(分辨信息優劣真偽),網絡游戲(選擇健康的娛樂方式),網絡聊天交友(理性地與人溝通),網絡迷信(保持警惕,嚴防傷害)。

第三課追尋真善美

探索自然界的奧秘——科學家們勤于思考,忘我地探索,才能常常在細微之處有重大的發現。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茖W探索的道路是艱辛、漫長的,需要克服各種困難,付出艱苦的努力,甚至以生命為代價。1898年,居里夫婦發現了鐳,后來居里夫人先后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追求真理的道路崎嶇不平,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過,社會因此進步,文明因此發展。

認識人生的意義——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的追求,對人身價值的思考付諸實踐的林覺民以及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于人身意義,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但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是永恒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使自己的人生成為有價值的人生。

發掘美好情感——文學藝術中的優秀作品都表現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反映了人類最真實的情感世界。如人民大會堂的巨幅的國畫《江山如此多嬌》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壯、秀美;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擲鐵餅者》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現得淋漓盡致;繪畫大師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控訴了戰爭的罪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描繪了人類美好的父子之情,京劇以微調和漢調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發明,終于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被譽為“國粹” 經典作品之所以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永葆無窮的魅力,就在于它們凝聚著所處時代的精神。

綜合探究

七、實話實說話流行

正確看待流行于經典,尤其是對待流行。不能盲目追星,隨波逐流,要做一個有頭腦的人,獨立地進行判斷,有選擇的接受。

第八單元社會生活的變遷

第一課 身邊的故事(身邊就有歷史)

1、走進家庭——家庭成員、衣食住行坐等的變化。

與以前相比,家庭成員、衣食住行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服飾的變化是反映社會變革的一個窗口;戰國時趙國武靈王“胡服騎射”,提高了趙國軍隊的戰斗力,唐朝婦女的服飾反映了唐代社會風氣的自由開放,滿族的傳統服飾是馬褂和旗袍。

2、與文字和書籍打交道——文字與書籍材料的演變。

距今約六千年,文字開始出現。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簡化字);中國書籍的材料發展過程(竹木簡—絲帛—植物纖維紙—電子書籍);世界其他地區的早期書籍有古埃及的紙草書卷、蘇美爾人的泥版文書、中亞和歐洲的羊皮書和牛皮書。

第二課我的成長歷程(為什么學習歷史)

1、敘寫自己的歷史——要力求準確記述每個事件;力求寫出你的真實感受;力求記錄下

當時國內外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2、我們從歷史中獲得什么——歷史告訴我們怎樣選擇、如何做事、如何為人;歷史是愛國主義的基石,是我們勵精圖治的力量之源和報效祖國的動力。學習歷史能擴大我們的生活經驗,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思考更深刻;能加深我們對過去的認識與理解,明白一些道理;能提升我們的能力。

中華文明凝聚著中國人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特有看法,塑造了中國人的特質與形象。我們通過對歷史的感悟與探究,去掌握求真的技能,去積累貫通古今的智慧,去養成對民族、國家乃至人類命運的關懷。

第三課過去是怎樣被記載下來的(如何學習歷史)

1、衡量變化的尺子——公元前、公元后、世紀、年代與時代、中國王朝紀年、干支紀年 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都采用公元紀年,就是把基督教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

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為界,向前推算,是公元前某年,數字越大,說明時間越早,向后推算,是公元某年。

每一百年成為一個“世紀”,每10年為一個“年代”,世紀與年代的計算方法一樣,都是以公元元年為界。把一個較長的時段稱為時代,它以某一方面的重要特征為劃分的標準,例如“青銅時代”、“工業時代”等。

漢武帝首創以“年號紀年”,定公元前140年年號為“建元”,即建元元年。此后文獻采用皇帝年號紀年的方法。年號含有吉慶祥瑞、國泰民安之意。漢武帝以前,歷代帝王都是以自己在位的時間計算年代。到明清時期,一個皇帝一般只用一個年號。

2、利用不同的史料(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口述資料)

人們了解歷史的主要資料有:文獻資料、文物資料(實物)和口述資料。文獻是人們了解歷史的(最重要資料),它包括甲骨文、竹木簡以及檔案、日記、報刊、圖片等其他文字和音像資料。文物資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可以彌補文獻記載的不足,糾正文獻記載的錯誤;可以幫助我們破譯古老的文字,再現歷史)??谑鲑Y料中的傳說、故事、歷史等是對歷史文獻的補充,也是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還告訴我們百姓怎樣看待歷史。

分辨史料的價值(第一手資料、第二手資料)

在文獻資料、文物資料(實物)和口述資料等資料中,由當事人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資料、由同時代的或者距離那個時代較近的人記錄下來的資料,都是第一手資料,也叫原始資料。后人寫的歷史著作都屬于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具有相對性。例如:甲骨文未發現之前,《史記》成為研究殷商歷史的第一手資料;發現甲骨文以后,甲骨文成為第一手資料,《史記》成為第二手資料。

綜合探究八探尋身邊的歷史

從各種途徑收集資料——利用不同的史料(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口述資料)

分類、整理、分析資料——分辨史料的價值(有關一手資料、二手資料的內容)

高一歷史期末復習計劃范文第3篇

(三)

一、介/副詞填空

請用適當的介詞或副詞填空。

1. In summer, you should wear sunglasses to protect your eyes _______ strong sunlight when you are outdoors.

2. I am twenty years senior _______ my students.

3. We can’t compete _______ other countries in trade if we don’t develop our national economy.

4. Our school advertises on the Internet _______ some outstanding graduates as new teachers.

5. No one could persuade me _______ accepting his conditions attached to the contract.

6. The fresh air in the open air cured him _______ his headache.

7. _______ hearing the proposal, an official from NASA claimed that the idea of space travel would be possible some day.

8. The audience were deeply impressed _______ the actors’ wonderful performance.

9. May all of you pass the driving test _______ the first attempt.

10. Western countries appealed to Russia _______ a political solution in Ukraine.

二、同義句轉換

請在空格處填入適當的詞語,使其句意與所給句子意思相同或相近(每空一詞)。

1. Walking and climbing stairs are beneficial (有益的) to our health.

Walking and climbing stairs are of _______ _______ our health.

2. He looked up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 in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He _______ 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_______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

3. The proposals they put forward at the meeting is very significant.

The proposals they put forward at the meeting is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 He is confident of passing the driving test after a period of practice.

He has _______ _______ passing the driving test after a period of practice.

5. The salesman was fired as he was accused of cheating customers.

The salesman was ______ with cheating customers, _______ he was fired.

三、翻譯句子

請根據所給提示,翻譯下列句子(每空一詞)。

1. We _______ the students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the shy children on April Fools’ Day.我們力勸同學們愚人節那天不要愚弄害羞的孩子。

2. The students are having a heated discussion about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the happier you are.

學生們在熱烈討論是否錢越多越幸福。

3. It’s _______ _______ that we _______ _______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safety of the Internet.該是我們采取措施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時候了。

4.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diabetes (糖尿病) at present.

目前,還沒有治愈糖尿病的方法。

5.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her daughter made, she would support her.

無論女兒做出什么決定,她都會支持她。

四、單項填空

請從下面各題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

1. The head teacher told us that most of his students _______ born in the 21th century.

A. had beenB. wereC. areD. have been

2.Your parents were really anxious for you. You _______ home without a word.

A. mustn’t have leftB. shouldn’t have leftC. couldn’t have leftD. needn’t have left

3. — Does Bendy take the subway?

— He should, but he _______ not. He likes walking home, as he regards it as a chance to take exercise.

A. mustB. canC. needD. may

4. There is somebody knocking at the door. _______ it be Jim?

A. NeedB. MustC. CanD. Shall

5. — I don’t think the police know who stole the car?

— Well, surprisingly they do. A suspect (嫌疑犯) has been arrested and _______ now.

A. has been questioned B. is being questionedC. is questioningD. has questioned

6. The flight MH370 _______ missing, which made all the Chinese worried.

A. was announcedB. is being announcedC. has announcedD. is announced

五、改寫句子

請將下列直接引語改寫成間接引語(每空一詞)。

1. I asked him, “Have you found the real cause of the accident?”

I asked him _______ he _______ _______ the real cause of the accident.

2. “Always follow your heart when choosing your major (專業),” my teacher said to me.

My teacher _______ me always _______ _______ my heart when choosing _______ major.

3. The geography teacher said, “The earth goes round the sun.”

The geography teacher said _______ the earth _______ round the sun.

4. He said, “Mary, I passe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was admitted to Zhejiang University.”

He _______ _______ that he _______ _______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_______ _______ admitted to Zhejiang University.

5. The boy said to me, “Never tell lies to my face.”

The boy _______ me _______ _______ tell lies to _______ face.參考答案:

一、1. from / against 2. to 3. against / with 4. for 5. into 6. of 7. Upon / On 8. by / with 9. at 10. for

二、1. benefit to 2. consulted; about 3. of great significance 4. confidence in 5. charged; so

三、1. urged; not to fool 2. whether the more money you have 3. high time; took measures

4. There is no cure for 5. No matter what decision

四、1-6 BBDCBA

五、1. if / whether; had found 2. told / asked; to follow; my 3. that; goes

高一歷史期末復習計劃范文第4篇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1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學習本單元,要把握兩條基本線索:從鴉片戰爭開始。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中國各階層勢力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中華民族奮起。五個重點:鴉片戰爭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日甲午戰爭及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五四愛國運動。理解兩個觀點:落后就要挨打;中國人民堅貞不屈,最終勝利一定屬于中國。

第13課 鴉片戰爭

知識結構:

一、鴉片戰爭

1.原因:1840年6月,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戰爭,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

2.經過:1842年,中國戰敗,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3.影響: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中國被迫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品銷售市場、原料產地;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英法為了擴大在華利益聯合發動戰爭,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三、清政府的變化

1.權力結構:設總理衙門、總稅務司、同文館。

2.思想:官員出現了林則徐、魏源等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張之洞等人發起的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

第14課太平天國運動

知識結構:

一、運動的興起

1. 背景:人禍(外國侵略者及清政府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天災(自然災害)

2. 準備: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會)

3. 開始:1851年金田起義

二、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全盛時期的事件: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權與清政府對峙)

2. 北伐西征(軍事全盛)

3. 《天朝田畝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會

評價:進步性(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要求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局限性(沒有真正實行過,因為一沒有安定的環境,

最主要是絕對平均主義,違背了歷史發展規律,是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三、天國的衰敗

1.天京變亂(由盛轉衰)

2.重建領導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4.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

⑴它掃蕩了王朝秩序,沖擊了舊綱常名教,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政治基礎;⑵它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資政新篇》;(3)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勢力。

第15課 從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

知識結構:

一、中日甲午戰爭和民族危機的加深

1.戰爭爆發的原因

2.爆發及經過

3.影響

4.民族危機的加深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各階層都以自己的方式開展救亡愛國的運動,有清政府的軍事改革、愛國知識分子的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辛亥革命、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

二、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

1.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影響:)

2.八國聯軍侵華(時間、目的、影響)

第16課 辛亥革命

知識結構:

一、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 興起的背景

2. 興中會的成立與同盟會的建立

3. 革命派與立憲派的論戰

4. 發動武裝起義

二、武昌起義及其對全國的影響

1.武昌首義和湖北軍政府的建立

2.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三、民國的建立和帝制的終結

1.中華民國的建立和《臨時約法》的頒布

2.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

3.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第17課 五四運動

知識結構:

一、運動爆發的原因(國際、國內)及導火線

二、過程(兩階段,前后期的主力運動中心)

三、意義(五四精神)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2

第五單元

把握一條基本線索: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無論是巴黎公社、俄國十月革命以及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都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息息相關,反過來它們又在實踐的過程中,。印證、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突出四個重點: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基本理論和意義;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歷史條件、政權的性質、失敗原因和教訓;三是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重大歷史意義;四是中共成立的歷史條件、內容及意義;革命統一戰線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過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意義;土地革命。理解一個重要觀點:馬克思主義在指導各國革命實踐的同時,又通過各國的實踐印證、豐富和發展了自身。

第19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知識結構:

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二、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1.《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成為國際工人階級斗爭銳利的思想武器,促進工人運動蓬勃發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建立的背景

2.公社政權的性質

第20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知識結構:

一、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

二、革命的前奏

1.二月革命(結果、性質)

2.四月提綱

三、十月革命的過程

1.開始

2.結果

四、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歷史意義

第21課 新民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

線索:

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社會變革產生的影響

1.中國一大(中共誕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國革命的任務:反帝反封)、國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南昌起義(建軍)、井岡山道路(找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努力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礎)、堅持全面抗戰路線(抗戰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領導人民解放戰爭(結束國民黨獨裁政府在大陸的統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民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當家作了主人)。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3

第六單元

把握一條線索:我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首先是從鞏固新生政權開始的;新中國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構成中國政治體系的基本框架,但政治建設既有曲折又有發展;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歷史發展的潮流??傊鐣髁x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它既有曲折又有發展。突出三個重點: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二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基層民主制度;三是“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回歸和解放臺灣問題的意義。理解一個重要觀點:政權的鞏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發展、祖國的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

第22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線索:

一、新中國的成

1. 新政協會議(新中國成立的籌備會)

2. 新中國的成立

二、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1. 《1954年憲法》中國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來(規定我國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 中國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會制

(2)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第23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線索:

二、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發展)

1. 新時期民主法制建設的成就

2. 基層民主選舉

第24課 祖國統一的潮流

線索:

一、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形成、含義)

二、香港、澳門的回歸(一國兩制構想的實施)

三、海峽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4

第七單元

理清一條線索:二戰后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瓦解,六起七十年代以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出現并加強。把握三個重點: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過程及其主要對抗形成“冷戰”興起的原因和表現;六七十年代以來西歐的聯合自強、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中國的振興等多個力量中心的出現,使世界格局開始從兩極對立走向多極化;當今的世界格局正處在新舊交替之中,多極化趨勢加強。

形成三個觀點和認識:20世紀世界格局經歷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多極化趨勢三次大的變動,每次新舊格局的交替,都有一個緩慢的過程;當今世界格局還沒有完全形成,多極化只是一種趨勢,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根源于世界經濟力量的多極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漸明朗,九十年代初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更加不可逆轉。

第25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知識結構:

一、“冷戰”的興起

1.“冷戰”興起的背景

2.“冷戰”的表現

(1)杜魯門主義的出臺(興起的標志)

(2)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3)北約和華約的建立(兩極格局的形成)

二、“冷戰”時期的“熱戰”

1.朝鮮戰爭

2.越南戰爭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

線索:

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2.過程

3.影響

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1.日本經濟迅速騰飛的原因

2.日本成為經濟大國

3.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興起的背景

2.興起的標志

3.含義及宗旨

4.意義

四、跨世紀的世界格局

1.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

2.緩和與動蕩并存

3.多極化趨勢加強(多極化趨勢的表現、意義)

第27課 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

時間 主要對手 外交政策 外交活動

50年代

美國

三大政策,一邊倒 1.中蘇友好

2.獨立自主

3.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提出、實踐)

60年代 蘇、美 爭取兩個中間地帶

70年代 蘇 三個世界,一條線 1.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關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 霸權主義 兩個重要轉變 加強與世界各國及組織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參加各種經濟組織(WTO、APEC)

高一歷史期末復習計劃范文第5篇

一、單元復習

有計劃、有步驟、有方法地開展單元復習,使學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礎。單元復習依據下列的原則與方法:

1.深化、細化知識點,復習到位。

單元復習階段,逐項落實其中的要求,深化、細化各知識點,將考試內容分解為概念、規律、特征等,確實理解、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規律、特征的引出和適用范圍,糾正學生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爭取一步復習到位,避免“夾生飯”,留下后患。

2.講練結合,建構完善的知識結構,單元過關。

單元復習以教師的講為主。雖然說是這些內容學生以前都學過,但學生的知識遺忘率甚高,現在復習避免將課上成“新課”,構建知識體系。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邊講邊練,通過大量的練習掌握知識和技能??荚?,不僅僅是檢驗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有時也是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時候。

要注意對習題的講解,尤其是解題思路的講解,這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在講練的同時,不拘泥于教材的順序,將教材中相關內容融會貫通,建構每一單元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歸納好的大量的知識結構,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細化,要注意指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題目,爭取題目對知識點的高覆蓋率,每一單元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訓練確實過關。1

3.熟悉地圖和其他各種地理圖表,建立“腦中的地圖”

在剛剛開始復習地理時,學生常常會忽視使用地理圖表,只對教材上的文字感興趣。而在地理考試中各類地理圖、表占有重要地位。教師要不時對學生強調,學好地理的關鍵在學好地理圖表,尤其是地圖。

4.靈活運用多種教法、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教師在復習的過程,固然要注意科學性、系統性,但也要有意識地增加趣味性。根據教學內容,靈活使用分析法、歸納法、比較法等各種教法、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的自學可以彌補教師授課的不足。

單元復習是整個高一地理復習的基礎,沒有這個牢固的基礎,綜合復習就將是“空中樓閣”。

二. 綜合復習。

在綜合復習階段,以綜合練習及講評為主,教師有針對地編制一系列的綜合練習,及時練習,及時講評,查缺補漏。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調整心理素質,提高應考能力。

二、具體課時安排

第15周:新課結束

第16周:單元復習

第17周:綜合復習迎接考試

高一地理組

上一篇:高一英語期末復習計劃下一篇:高一化學期末復習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