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女子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論文范文

2023-09-19

女子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論文范文第1篇

1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色

本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四自”精神,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數字媒體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美術修養,能利用計算機等新的媒體設計工具進行數字藝術作品的設計和創作,能在網絡公司、傳媒業、影視廣告業、娛樂游戲業、工業產品設計、建筑設計(建筑漫游和環境設計)、人居環境設計和教育等行業從事平面設計、網絡媒體、動畫制作、數碼視頻編輯和數字化園林景觀設計、影視后期制作等工作的復合應用型高素質女性人才。從該培養目標可以看出,在本科教育基本目標的基礎上,本專業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兩“術”培養齊頭并進的應用型培養模式,理論教育是基礎但不是重點,學生的發展方向不是科學研究而是應用實踐?;诒驹簩W生的性別特點和綜合能力水平等因素,本專業的目標定位無法與浙江大學和湖南大學等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厚基礎重研究”的目標保持一致。從實際出發,本專業學生應從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和藝術素養培養開始,逐步掌握數字媒體相關軟件的各種操作,廣泛涉獵各種優秀的數字媒體作品,提升藝術感知度,鍛煉創作媒體作品的思維和想法,親身參與作品創作的全過程,實現藝術素質和藝術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終達到培養目標。

面對女性學習群體,其性格、學習、生理和心理特征均會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和最終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就整體而言,女性的邏輯思維和主觀能動性要明顯弱于男性,就個體而言,女性在智力上不一定弱于男性,但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抗干擾能力和自制力相對較差,更容易恐懼、焦慮,害怕失敗,畏縮不前等消極情緒[4]。在目前高校的教育體系下,女性想要取得優異的成績,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體現出男性的學習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女性教育意識”缺失[5]。本專業積極倡導創新性學習,開設形式更為多樣的設計性實踐環節,構建培養女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驗證性教學起步,重點開展設計性和創造性教學。同時,本專業直接對接行業需求,以女性應用型教育為主要特色。

2 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構建

從學科內涵來理解,數字媒體泛指以二進制數的形式產生、記錄、處理、傳播、獲取的信息媒體[6]。從信息技術角度來看,“數字媒體”可劃分為數字化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影像和動畫等的感覺媒體(內容產品);表示這些感覺媒體的表示媒體(編碼、信息處理工具),也稱邏輯媒體;以及存儲、傳輸、顯示邏輯媒體的實物媒體(數字媒介設備)。因此,數字媒體所涉及的技術包含數字內容產品的創造技術,獲取技術,數字信息編碼處理技術和數字媒介技術,主要是創意、獲取、加工和傳播四個方面[7]。準確地說,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涉及工學、力學、藝術學和傳播學等多學科領域,屬于典型的交叉型學科專業。因此,對于特定院校,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取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對于我校來說,本專業設置主要側重于數字媒體產品的創意和加工,課程體系的設置圍繞相關的理論和技術展開,并體現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人才培養方案中具體課程體系設置見表1:

本方案在全校通識教育課程中,開設了形體和女性學等課程,著力于培養學生較高層次的女性素養,是女性教育意識的體現,也是我校的特色課程。在專業大類通識和專業基礎課程中,開設了平面設計、數字造型基礎,色彩基礎和三大構成的課程,這些課程著力于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并適當地引入信息技術手段,例如電腦繪圖和配色。專業核心課程中的視聽語言、數字媒體作品賞析和攝影攝像技術等課程在學生作品創作意識、想法和概念層面上進行培養和引導。專業核心課程中的計算機圖形學和數字圖像處理等課程加深學生對數字圖像相關理論的理解。專業核心課程中的動畫技術、三維圖形設計、數字音視頻處理和非線性編輯等課程將著重于應用型技術的學習。專業拓展課程主要涉及數字媒體技術的前沿學科和最新應用,拓寬學生專業知識面。集中實踐環節是應用型本科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本專業開設了二維動畫、三維動畫、數字音視頻和數字媒體綜合四門集中實踐課程,力爭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創作出完整且高質量的數字媒體作品。本方案構建的課程體系,遵循“多模塊,一并一核,兩向一體”的原則,以全校公共通識教育、學科通識教育、專業教育、集中實踐、校外實踐和畢業實習等為基本教學模塊,技術與藝術并重,以應用型教育為核心,確立數字音視頻制作和二維/三維動畫制作兩個專業方向,相輔相成,組成一個有機整體。

從理論與實踐教學角度來看,本方案圍繞技術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了由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素質拓展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重視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數占總學分的比例達到30%。在創新性能力的培養上,充分考慮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強調培養學生探究精神、科學思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創新活動、發明制作、學科知識競賽、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并計入素質拓展學分,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本專業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改革,構建了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堅持校內實驗、校外實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由基礎性實踐課程、專業性實踐課程、研究創新性實踐課程、社會實踐課程共同組成,旨在培養由基本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研究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與社會適應能力等組成的綜合實踐能力。嘗試進行項目化、案例化教學,把企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融入課程設計項目,使學生在完成一門課程設計后,能較好地掌握項目完整設計流程,提高綜合實踐應用能力。通過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推動了實踐教學統一性和靈活性的結合,使實踐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社會實際,更好地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積極組織學生參加DV和微電影等與專業相關的大賽,加深對本專業知識的理解,拓寬相關學科的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鍛煉團隊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 結束語

隨著自媒體、移動網絡、各種智能設備和概念的普及,數字媒體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現在和可以預見的未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在這波浪潮中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就本專業的發展來說,下一步將計劃建立開放性實驗室,為學生提供網絡、錄音、錄像和攝影等基本設備,在空間和時間上為學生提供最大的自由度。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以多媒體技術為基本手段,以課堂錄屏為基礎資源,制作高質量微課,以翻轉課堂為形式,借助微信等手機APP構建智慧課堂。同時,將集中實踐環節的教學延伸到傳統課堂之外,借鑒藝術類專業的寫生課程,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實地拍攝,采集素材,錘煉想法,激發創作靈感。在學科建設上,我院將積極吸取各兄弟院校的經驗教訓,以女性教育為基礎,藝術培養為線索,技術養成為核心,應用型教育為手段和目的,提高具有女校特色的工科類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使這門頗具特色的專業發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哲.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11,21(8):88-91.

[2]張麗霞.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一個主體、兩輪驅動、五個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78-83.

[3]李望秀,李華新,譚敏生.我國數字媒體專業本科教育現狀與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2,22(9):84-88.

[4]徐芳.自由教育與女性自主意識的喚起——從女性教育史看女性審美意識形態的變遷[D].湖南師范大學,2014.

[5]趙艷紅,李洋,張東潔.用社會性別意識審視中國的女性教育[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5(5):104-106.

[6]王崇文,丁剛毅,陳旵明,等.基于協同創新的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4(4).

女子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論文范文第2篇

一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1就業質量不高, 尤其是簽約率不高

整個外語系238名女畢業生, 除了20名讀研深造, 暫緩就業壓力外, 其余簽約的很少, 不足30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學擴招, 其供給總量增大, 而符合女大學畢業生期望的就業崗位需求則增幅較少。女大學畢業生找一份普通的工作應當不是難事, 問題在于這個工作崗位工資低、不穩定, 甚至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 許多畢業生寧愿暫時失業也不愿降低門檻屈就。這就是我們提出的當前女大學生就業難的突出問題。

2根本原因是專業基礎不牢, 課程設計無特色

據統計認為, 專業基礎差是我們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據跟蹤畢業生就業反饋的意見, 說“學校開設的課涉及范圍很廣, 但許多都是泛泛而談, 淺嘗則止。許多課程形同虛設, 有些老師照本宣科。希望學校結合就業實際抓住一兩個切入點, 形成學校自己的課程特色?!?/p>

專業水平是就業的基礎, 專業基礎不扎實, 是不好就業的硬傷。我們英語本科專業236名女生, 132人通過英語專業四級, 30人通過英語專業八級。這些過級女生的過級成績基本是60分出頭, 只有幾位同學達到70分以上, 而985高校的英語專業學生專業四級和八級過級率都在90%以上, 且大部分過級同學的成績都達到優良等級。以湖南大學2014屆英語畢業生為例, 125人專業八級過級率為75.8%, 分數大都集中在60~70分之間, 也有幾個80多分的。

3針對就業的實習實踐基地嚴重不足

實習基地嚴重不足不僅是我國大多數職業院校的通病, 也是我國普通本科, 特別是剛升格的基礎差、底子薄的普通本科院校的通病。由于資金及觀念等原因, 我們系除了每屆組織學生去桂林陽朔進行口語實踐實習外, 幾乎沒有任何供學生實踐的基地。一部分自覺性高的同學會認真對待假期的社會實踐, 對今后的就業積累一定的經驗, 就業相對不成問題。但暑假實踐許多同學并不是都有自覺意識, 臨畢業了發現自己除了不太好的專業知識外, 沒有與專業相關的實踐經驗。實習單位自己聯系, 實習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實習基地的配置刻不容緩。

4傳統就業觀念與周圍現實環境仍然影響嚴重

“期望值普遍過高”是造成當前這些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來校招聘的單位中銷售類過多, 與學生專業匹配的單位太少, 學生不愿意參加本校組織的招聘會, 但卻總是請假去參加外校的招聘會。即使找到工作, 也是“這山望到那山高”, 覺得會有更好的工作在后面等著我, 隨時準備走人。

現實社會是一個物質化傾向比較嚴重的社會環境。處于現實大環境下的女大學生都比較現實, 缺乏吃苦奉獻精神, 大多不愿意去邊遠偏僻地區就業。某班某宿舍4位普通同學都分別考上了今年的特崗教師, 結果沒有一位同學愿意去農村中小學任教, 最后選擇在城市做文員或與民辦學校簽約。問及原因, 其中一位回答:“能不去農村, 盡量不去農村?!边@是一位從湖南某偏僻農村走出來的女大學生的心聲, 也是其家長及周圍親朋好友對其的影響。

5學校管理機制責任劃分不清導致就業指導不力

教學、學生管理與學生就業的矛盾。部分已簽好就業協議的學生需要去上班, 但是每天教務處要查課, 學生處與宿舍管理員每天查寢, 導致學生疲于應付。還有論文答辯與就業的沖突, 論文答辯時間在次年上半年, 學生怕路途往返麻煩, 答辯之前不愿去太遠的單位, 特別是去外省城市就業。

就業工作管理機制不科學, 權責不清, 導致就業指導不力。就業指導課偏重于理論講解, 沒有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同時, 指導形式單一, 沒有根據學生需求來規劃。特別缺乏專業的針對學生個體特點的一對一的就業指導。由于職責不清, 就業指導就成了輔導員老師的就業統計。

就業統計的政策頂層設計與大學生就業實際情況有出入。省招生就業部門的就業統計的時間過早, 現在竟然出現了每月一報。其實許多同學考了教師資格證, 在畢業時間也就是6月才能進行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最后環節———教學試講, 有近100位同學在6月下旬才能拿到教師資格證。相對于這些同學, 就業統計要推后才比較現實。實際上, 學生畢業后一兩年的就業統計是比較恰當的。

二面對嚴峻就業形勢我們如何應對

1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 調整其就業期望值

一個人的就業價值觀對其就業行為起著關鍵的指導作用。在高度物質文明的今天更需要指引人生前進道路的價值觀教育。正確的職業理想能夠指引女大學畢業生找到自己和社會的契合點, 達到個人職業與社會需要的和諧統一, 為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女大學生加強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教育精神很有時代與現實意義。讓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人怎樣活著才有價值, 教育女大學生淡泊名利、樂于助人。家庭因素的不合理干預也是影響就業的一個不利因素。許多中國傳統家庭里的家長充當了過多的保護者和干預者的角色, 以愛的名義從子女填報志愿、入學到就業, 都要干涉。

要以生為本, 采取多種形式教育和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 調整就業期望, 從而提高就業指導的實效。鼓勵優秀畢業生到基層、地方或中、小企業等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工作。

2進行課程改革是根本, 針對女生開設具有女性優勢的特色課程

大學生就業難除了有其共性外, 還有個性特征。不同高校、不同地區和不同層次的畢業生面臨的問題具有特殊性, 因而也就決定了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視角的差異性。

大學是由一個個專業組成的, 專業是由一門門課程組成的。大學就是一個課程超市。課程也最能反應一所大學的專業特色。學生最根本的核心就業能力是由所學課程體現出來的。

大學和女大學生都要主動適應當今就業形勢的變化。當今傳統服務業正處于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等現代服務業的轉型時期。知識服務業、專業服務業等開始成為發展的熱點和新增長點。外語系作為具有英語、英語教育、商務英語三個普通本科專業, 可以在信息服務業、教育培訓、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外包、翻譯、空中乘務、房地產等現代服務行業做出自己的貢獻。應反思課程建設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辦學方針, 加大課程改革力度。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 從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出發, 豐富教學內容, 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切實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 真正提高學生的就業實力。

3加強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 讓學生有一技之長

現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除對應聘者的專業理論水平、實際操作能力等有基本要求以外, 對于其溝通能力、工作適應、創新思考等非智力能力因素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這是就業指導的重點和難點。

大學生本人需轉變傳統就業觀念, 自覺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 培養現代職業道德與素養。大學生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 特別是假期主動走出校園, 尋找兼職, 熟悉社會需求, 培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

學院應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切實將職業指導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 切實加強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加大相關經費與設備的投入。其次, 學校通過在企業內建立多層次的社會實踐和素質拓展訓練基地, 為學生提供長期穩定的實習實訓平臺。普通高校應積極利用已有的畢業生就業實習基地, 主動為學生聯系與專業相關的實習或兼職工作, 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社會生活, 了解熟悉行業崗位, 拓寬社會視野。同時, 實習基地應對實習學生建立相應的實習考核評價機制。

4輔導員職業指導的專業化、個性化要提上日程

我校輔導員隊伍專業來源多元化, 主要是教育學、心理學、法律、倫理學、市場營銷等多種不同專業。要實現就業指導的專業化還需要一定的指導培訓。他們工作在學生管理第一線, 熟悉了解學生, 對學生就業的大致方向會比較熟悉。由他們對學生開展職業指導, 有利于發揮其與學生交流頻繁、受學生高度信賴的獨特優勢。俗話說, 術業有專攻。由于輔導員們的教育背景、工作年限、個人閱歷等原因, 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職業指導可能需要經過專門職業規劃方面的培訓。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 學院不僅要盡快建立起一種既符合我國國情, 又符合本院情況的有效輔導員職業指導工作模式。同時切實健全保障體系, 政策保障能最大限度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5職業規劃教育從大一開始, 學院全員人人有責

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大學生活的全程指導。要求就業指導應貫穿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工作的整體規劃之中, 滲透到大學生整個大學生活的全過程。

職業規劃并不是哪一個部門或哪一個老師的事情。大部分學生的專業學習與職業方向缺乏聯系, 專業課教師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指導, 培養學生針對自己將來就業方向自覺學習, 積累職業能力, 引導學生根據職業方向確立專業發展方向。大學教師要學會講授自己的東西, 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及將來的崗位特點, 整合、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

非專業老師也可以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對其進行指導, 角度不同, 看問題的方向就會有差異。學生的就業能力通過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體現出來。綜合素質主要體現在一個人的自我學習、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團隊合作等方面, 這是個人職業能力持續發展的動力支撐。非專業老師可以從職業意識、職業理念、職業規劃、職業實踐等角度對學生進行職業引領。過高或過低的自我認知都會造成職業定位的偏差, 這是影響大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讓每個女大學生都對自己的潛能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知, 了解自己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知識水平, 清楚自己的優勢與不足, 從而實現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女子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論文范文第3篇

一、產學研合作應以市場為導向、以女子院校的特色發展為主線

(一)適應國家人才培養政策的規劃

中國“十二五”規劃提出培養應用復合的技能型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鼓勵高校形成具有競爭力的辦學理念及風格,“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大力開發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所急需緊缺的專門人才。上述政策的調整從長期來看,需要高校教育與國家經濟轉型中的人才發展目標相協同。

(二)滿足經濟轉型及產業升級對人才的新標準

中國“十二五”時期明確以戰略新興產業和生產服務業為發展重點,推動產業集群由中低端向品牌、設計、研發、信息服務等價值鏈上游調整,要求以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帶動產業升級,因此亟需人才培養與此趨勢相適應。上述調整要求高校面向產業辦學、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并以此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戰略。

女子院校在適應國家和市場形勢的情況下,還需以凝練辦學特色為主線,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內教學環節和科研環節,形成一批凝練特色的優勢學科群,專業和課程設計以女性就業職業為主軸,以教學型科研和理論型科研充實教學環節。

二、國內外女子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助推人才培養的實踐和經驗

20 世紀30 年代之后,西方國家很多著名大學紛紛推行產學研合作,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在西方國家女子院校也得到廣泛應用,為學生的充分就業提供了實用的專業技能。

(一)以科研為驅動力,共享教研資源

20 世紀30 年代后,斯坦福—特曼式大學充分顯示了研究型大學對地區經濟的貢獻。女子院校通過對婦女發展相關問題的關注、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及實踐,形成了既有成果的擴散,同時以科研為紐帶和驅動力,建立校際聯盟共享性別研究的教研資源。這方面,日本女子大學建立了婦女與職業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for Womenand Career,RIWAC),研究所與政府、其他教育機構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提供幫助女性就業的發展項目。美國的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與哈弗福德學院(Harverford College)及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則建立了共享研究設施的同盟。作為全國婦聯直屬院校,中華女子學院與國內外政府及業界建立廣泛聯系,學院下設多個研究中心,并組織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通過科研共享平臺結合各院校的優勢資源,既有助于推動理論研究的深化,又可以直接形成教研成果應用于教研實踐,實現參與主體的共贏。

(二)高校與社區、企業、科研院所建立聯盟,形成人才培養平臺

20 世紀初美國興起產學研合作育人的理念,1921 年美國安提亞克學院(Antioch College)提出“學習—工作—學習”轉換的方式展開合作教育,并形成全人教育(Whole Personeducation)。中國自20 世紀70 年代開始重視教育與生產過程的結合問題,1997 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九五”試點工作的通知》,之后全國各院校形成了多渠道、多主體參與的產學研助推人才培養的形式。

1.高校與社區的協同發展形式

高校與社區建立共建聯盟,可以形成高校的專業化課程、實用的科研成果向社區輻射的局面。國外的一些女子院校在這方面提供了樣本,如美國的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與社區組織①實現協調,建立了分為三個層次的社區項目“Praxis Program”,提供給想將專業課程、實習,以及基于社區的研究結合起來的院校師生,除了學院開設的專業課程及研發項目,該項目還鼓勵學生協同教師及社區主管展開共同的研發,學生給社區提供了有益的工作并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社區實踐也變成了課堂教學內容及科研成果,通過理論與社區實踐的結合,實現學校和社區組織的互惠。②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建立的社區協作中心則是提供了學校—社區共享優勢資源的平臺,以實現院校與社區的互利共贏,中心提供人力和物力,組織院校與社區成員就社區亟需解決的問題展開探討,在關注學術發展的同時,為社區提供各種實用的計劃和方案,通過上述形式拓寬了資源共享的范圍。

2.高校與企業聯盟搭建育人平臺

西方國家自20世紀初形成對產學研合作理念及實踐的探索,50年代形成了以斯坦福為代表的“硅谷模式”,實現工業界與學界系統的融合。日本的御茶水女子大學建立了產學研聯合研究體系,該體系包括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發的聯合體系,以及學校受企業委托展開研發的聯合體系,分別就合同的簽訂、雙方各自承擔的成本、研究成果的使用等問題予以規定,這種形式基于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弱資本紐帶連結,實現了二者聯合研發以及科技資源共享。美國的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開設了商務實驗班(Business Workshops),其中的創業實驗班(entrepreneurial workshop)由來自紐約的一家投資公司的高層運營,這家投資公司給女創業家提供早期資本,以及融資、市場和天使投資方面的專業指導,通過引入企業優勢資源,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資源共享、學生所學理論與市場實踐的對接。曼荷蓮女子學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則通過國際化辦學培養學生實用的實踐技能,學院的McC ulloch全球發展中心(McC ulloch Center for Global Initiatives)負責協調全校的國際化教育資源,并協調與學校國際化教育有關機構之間的關系,通過與歐洲、亞洲、美洲各大學和機構的合作,給學生提供在東道國全職工作的機會,拓展了學生的全球化視野。

1992 年國務院生產辦公室、國家教委和中國科學院提出在全國開展“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國內女子院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多以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的形式運作,如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的酒店管理專業實現校企合作,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的課程體系建設、職業技能培養都圍繞著實訓基地及實訓項目來設計開發,以“工學交替”方式實現在校的理論教學與在企業的實踐實訓,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學生培養過程實現“訂單式”管理。

三、培育產學研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幾點建議

中國的學界和產業界經過三十多年的產學研合作探索,產學研合作逐漸形成以政府助推為背景、以市場為導向的開放式產學研合作網絡體系。國內女子院校借助產學研合作聯盟培養應用型人才,目前還處于起步時期,有待探索更成熟的模式。

(一)各級政府及全國婦聯推動相關政策出臺并承擔主導職能

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隨著國家產業技術進步與升級,各級政府開始頒布產學研合作的政策法規,形成目前國家和地方兩個層級上的產學研合作政策及法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及各省市地區也分別頒布了相應的政策法規,實踐中既需要關注各參與主體在各自管理體系之上的政策協調問題,還需要更多關注細節性的支撐政策出臺。女子院校構筑產學研合作以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各執行環節還有待有關管理部門的統籌協調。中國產學研合作主要以政府推動為背景,各個歷史時期政府頒發的政策對產學研工作起到促推作用,有關政府部門還提供了促產學研合作的項目,形成可供借助的平臺。

(二)搭建校內—校際內部協同及外部協同的人才培養平臺

(1)實現校內人才培養鏈的協調與整合。校內協同的實現需要從各組織層面對現有資源的運行模式進行協調。(2)搭建校際人才培養平臺。產學研合作的結成及運行,需要協調校內與校際資源,實現多方的溝通與協同。(3)形成多主體、分層的產學研合作。國內女子院??梢蕴剿鞫嘀黧w參與的產學研聯盟:以各級政府給出的政策為依據,院校積極利用政府制定的政策和項目開展產學研育人實踐,各級婦聯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影響力可以有助于聚合國內外各界的辦學力量,主導和推動女子院校與實業界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

摘要:國內女子院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并且適應國家經濟轉型及產業升級趨勢,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產學研合作的模式,以助推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過探討國內外女子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以培養人才的實踐和經驗,提出女子類院校興建產學研合作育人的建議。

女子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論文范文第4篇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 調查對象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2017級大一新生

(二) 研究工具

工具1: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編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量表”。該量表已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廣泛使用, 量表共96個項目, 分為三級篩查, 共22個篩查指標。一級篩查為嚴重心理問題篩查, 包括幻覺等嚴重精神病性癥狀以及自殺行為與意向兩個指標;二級篩查為一般心理問題篩查, 主要包括了焦慮、抑郁、偏執、自卑、敏感、社交恐懼、軀體化、依賴、敵對攻擊、沖動、強迫、網絡成癮、自傷行為、進食問題、睡眠困擾等15個指標;三級篩查為發展性困擾篩查, 包括了學校適應困難、人際關系困擾、學業壓力、就業壓力、戀愛困擾5個指標。其中一級和二級篩查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篩查的核心, 而三級篩查主要反映學生心理困擾的來源以及提示可能的潛在心理問題。

工具2:自編“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問卷”。問卷主要包含學生適應、人際、學業、就業、戀愛及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相關問題。

(三) 研究方法

運用“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量表”對2017級新生1468人進行心理健康狀況測查, 同時從篩選出來的可能存在嚴重心理危機和一般心理問題的新生共299人進行“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問卷”的調查, 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參與民辦高職院校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測試人員共1468人, 其中1461人完成測試并且為有效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在1461人中, 嚴重心理危機人員有117人, 占8.01%;一般心理問題人員有182人, 占12.46%;潛在心理困擾人員294人, 占20.12%;無心理困擾人員有868人, 占59.41%。

從心理健康水平分布來看, 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好, 基本無心理困擾。但是存在嚴重心理危機和一般心理問題的人員也較多, 一共占了20.47%, 這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壓力也較大。此外, 存在潛在心理困擾的人員也占了20.12%, 雖然不是需要直接干預的對象, 但是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關注且積極預防的對象。

三、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的分析

(一) 學校適應困難

在調查中, 當問到“不適應大學生活”, 存在嚴重心理危機和一般心理問題的299個人中, 有20.1%的人選了“比較像我”, 3.1%的人選了“非常像我。當問到“不習慣大學班集體的氛圍”, 有26.5%的人選了“比較像我”, 有5.8%的人選了“非常像我”。而對于諸如食宿條件、生活自理情況等問題的回答也是不容樂觀, 很多人不夠滿意現有生活條件, 對需要自行安排生活的事情等也是沒有主見, 需要依賴他人。

對于大部分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新生來講, 適應都需要有一個過程。有些學生在面對陌生的校園、陌生的面孔和全新的學習、生活方式, 會有些手足無措的感覺, 往往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他們對于接下來如何生活、學習、交友常常感到不安和焦慮。尤其是一些自身適應能力原本就較差的學生來說, 如何融入新環境變成他們身上很重的一個任務。

(二) 人際關系困擾

在調查中, 當問到“很多時候感覺不被周圍人理解”, 有21.6%的同學回答“比較像我”, 13.3%的人選了“非常像我”;當問到“感覺不受同學歡迎”, 只有47.3%的人認為“一點也不像自己”, 其他人都認為“比較像”或“很像自己”。

大學新生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后所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人際環境, 朋友圈也發生很大的改變, 每天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城市和地區的同學與老師, 這會使得一些不善交往的學生產生焦慮和抑郁情緒, 進而影響校園學習與生活。有些學生因為從未住過集體宿舍, 不懂如何與室友相處, 缺乏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所以也很容易產生矛盾和糾紛, 如果不能妥善及時地處理, 也會成為產生心理問題的誘發因素。

(三) 學業壓力

在調查中, 當問到“你擔心在學習上落后于其他同學?”時, 有55.3%的學生選了“比較像我”, 有7.9%的人表示“非常像我”;而當我們問到“感到學習有困難?”也有近一半的學生選了“比較像我”或“非常像我”;當問到“害怕考試”, 則有60%的學生選擇“比較像我”, 8.2%的人表示“非常像我”。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 民辦高職院校學生中大部分學生對學業表示擔憂, 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因為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本身學習基礎較差, 因而對學習沒有較多的信心。雖然當今社會非常強調大學生其他素質能力的鍛煉, 但是學習依然是大學生的主業。學業壓力可以說是很多大學生都面臨的一個壓力, 只是各自處理壓力的方式與抗壓的能力不同, 結果自然不同, 如果學業壓力過大, 則會產生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甚至抑郁的情緒, 從而導致逃避、厭學等消極行為, 甚至引起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

(四) 就業壓力

在我們的調查中, 當問到“為不知該做哪些就業準備而迷茫?”, 有78.4%的學生回答“比較像我”;當問到“對自己的求職能力沒有信心”時, 有52.6%的人選了“比較像我”, 11.2%的人選了“非常像我”;而當問到“害怕面對就業問題”時, 也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做了肯定回答??梢? 對于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說, 即使剛進入大學, 就業壓力就已經撲面而來。當前社會, 大學生的就業環境競爭激烈, 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對自身競爭能力不夠自信, 往往會為就業前景感到擔憂, 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 有些學生嘗試提前兼職或進行社會實踐, 當遇到挫折與困難的時候, 容易滋生消極心理。

(五) 戀愛困擾

在調查中, 當問到“感覺為戀愛所累”, 有11.1%的人選擇“比較像我”;當問到“談戀愛對學習、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有21.2%的人選擇“比較像我”;而當問到“總擔心自己找不到合適的男/女朋友”時, 有17.5%的人選了“比較像我”, 有2.6%的人選擇“非常像我”。大學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性心理的發展, 這個階段對戀愛與性有著濃厚的興趣和需求, 然而他們心理上又并未完全成熟, 因此, 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處理的好, 他們會獲得成長, 然而一旦處理不好, 也有可能造成危機事件甚至是毀滅性的傷害, 尤其是失戀等能量較大的負性事件, 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大原因。

(六) 自我意識偏差

在調查中, 當問到“你了解自己的優點”, 有40.2%的人選擇“不太像我”, 有13.5%的人選擇“一點也不像我”;當問到“你清楚自己的缺點”, 有67.9%的人選擇“比較像我”, 有19.3%的人選擇“非常像我”, 可見, 在有嚴重心理危機和一般心理問題的人群中, 自我意識偏差的問題較普遍, 他們往往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優點, 卻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缺點, 因此, 往往容易自怨自艾, 造成自卑等心理問題。

四、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及建議

(一) 積極進行本校實踐工作的理論研究, 有針對性地開展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關問題的理論研究非常多, 但是其研究對象多為本科院?;蛘吖k院校, 所論述的情況和高職院校, 尤其是民辦高職院??赡苡幸欢ǖ牟罹? 借鑒作用有限。因此, 民辦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情況, 認真研究本校學生實際心理健康水平和影響因素, 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改善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本研究中, 在調查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問題上, 發現學生在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兩個方面的困擾情況明顯多于其他諸如適應、人際、戀愛等方面, 因此, 在實際工作中就應該尤其注意這兩個方面的教育指導計劃及實施。

(二) 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業務水平, 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當前, 各高校都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然而在師資力量的投入還是高低不一, 相距甚遠。公辦院校由于經費等有保障, 不僅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投入到位, 對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投入也較有保障。不僅人員配備齊全, 而且對人員的培訓進修等方面也能跟上工作要求, 有些學校甚至能提供經費供咨詢師進行個人體驗, 而這些都能很好的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極快成長。反觀民辦院校, 由于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于學生學費, 相較于教學等其他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總是排在后位。因此, 民辦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個人成長的投入總是很難滿足心理工作對教師專業成長的要求。學生向教師傾訴自己的麻煩, 但是教師有時因專業水平的限制, 對學生的幫助有限, 不能及時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有些學生便認為, 心理輔導并不能幫助自己, 逐漸也讓心理輔導機構門可羅雀, 校方看到這種情況也認為心理咨詢作用不大, 就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經費用于咨詢師的個人成長, 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學生太少, 教師也就沒必要專業, 學校也不愿意多花錢投入。必須打破這種循環, 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民辦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服務水平。

(三) 結合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力量, 共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民辦高職院校由于辦學經費等的限制, 在各工作崗位的人員配備上都較緊張, 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人員配備, 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輔導教師都是身兼數職, 如果有一位專職人員, 則會被學校視為已經足夠重視, 而這一個專職或者數個兼職的心理輔導老師, 依然很難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需求。在這一現況下, 借助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其他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如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 他們中有部分人在接受輔導員業務培訓的時候也有進行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學習, 因此有一定的基礎。在新生心理普查后, 可對學生思政輔導員再進行一定的培訓, 連同他們一起對預警學生進行干預, 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由于心理輔導老師人員缺乏而未能及時對預警學生進行干預的狀況。

參考文獻

[1] 張丹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7 (5) :92-94

女子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民間服飾圖案作為絲綢印花設計中重要組成部分,為其設計與取材都提供了廣泛的設計思路與素材來源。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民間服飾圖案與絲綢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將民間服飾圖案應用在絲綢印花設計中,使最終作品更具民族特色與文化氣息,且簡約優雅富含深刻內涵。

關鍵詞:民間服飾圖案;絲綢印花設計;應用策略;分析

近幾年來隨著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斷深入,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元素也被人們所追捧與喜愛。無論是對于國人還是外國人來說,中國元素都具備著特殊的韻味與文化內涵。隨著人們審美需求在不斷提升,設計師將傳統設計方式在不斷創新、完善,更注重利用人文特色以及精神內涵將中國元素更加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一、民間服飾圖案具備的特點分析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我國民間服飾文化一直都是時尚界的關注熱點。在受到禮教思想的影響下,民間服飾不僅作為蔽體御寒的衣物進行穿著,還蘊藏著深厚的文化氣息與人文精神。

通過對民間服飾的圖案、色彩等方面進行詳盡觀察與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國民間服飾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儒家思想的主要精華。在女子民間服飾的圖案中可以感受到中國女性的溫婉、大氣、簡約優雅[1]。從男子的民間服飾圖案方面來看,其設計結構整體呈現比較寬松的狀態,可以看出人們對休閑、恬淡生活的理想追求。

無論是民間服飾的整體結構還是民間服飾的圖案,都具備較強的美觀性與穩定性,可以看出,民間服飾圖案更傾向于平面鋪陳的設計方式。人們對服飾的審美要求在近幾年來得到了飛速提升,并希望呈現在服飾中的圖案更加精致、色彩搭配更加合理。而這些要求民間服飾圖案都可以充分滿足,并最終形成獨具藝術價值的藝術品。

二、絲綢印花設計的特點分析

(一)絲綢印花工藝的制作流程

絲綢印花的工藝制作方法主要分為三種:直接印花工藝、拔染印花工藝、防染印花工藝。在進行絲綢印花工藝的過程中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流程:第一,設計絲綢印花的圖案。第二,將黑白稿進行掃描。第三,利用感光制作模板。第四,將顏色搭配,并打樣處理。第五,將白漿、胚料等材料準備好,最終調制成色漿。第六,印花。第七,對顏色進行加固[2]。第八,將絲綢印花的成品進行退漿操作。第九,成品完成,進行適當整理。

(二)絲綢印花設計特點

在進行絲綢印花圖案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會將自身的想法以及情感在設計作品中充分體現出來,在絲綢印花的圖案中也可以看出設計師對事物的理解、元素的選用、素材的設計技巧等方面。同時絲綢印花圖案設計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絲綢印花圖案還具備較強的美感與時代感,尤其對于女性來說,對于絲綢印花制品更是極其喜愛,其精美的圖案、絲滑的觸感都會滿足廣大女性對時尚的各項需求,還可以將女性柔美、溫婉、端莊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

三、民間服飾圖案在絲綢印花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無論是民間服飾圖案還是絲綢印花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在構造、文化內涵等方面都可以凸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及文化內涵,將中國傳統文化蘊藏的人文精神淋漓盡致地進行表達。因此只有將民間服飾圖案合理應用在絲綢印花設計中,才能使最終成品具備獨特的設計風格與文化韻味。

(一)在絲綢印花設計中植入民間服飾圖案

民間服飾圖案的種類造型各異,且變化極為豐富,因此要想將民間服飾圖案應用在絲綢印花設計中,便需要將民間服飾圖案的特點以及構造進行分析,才能使絲綢印花設計的整體結構更加完整與美觀[3]。絲綢印花主要體現為服飾,這也是民間服飾形成了共同點,無論是國內外的設計師都將這點作為設計基礎,并將民間服飾圖案充分應用在了絲綢印花材質的服飾設計中。例如著名服飾品牌普拉達在2012的秋冬米蘭時裝周展示出的設計服飾作品中,將六邊形作為服飾圖案的主體圖案元素。同時設計師還將民間服飾的魚形圖案巧妙地提煉出六邊形的形狀,與服飾的整體結構以及圖案互相協調,還符合品牌整體的設計風格。再如范思哲在2012秋冬米蘭時裝周中展示的服飾作品中,利用綠色圓環圖案與黃色原點圖案分別象征的荷葉與水珠,在其中又加入了民間服飾的魚形圖案,形成一幅生動的江南水鄉荷塘畫面,并將服飾整體的視覺感受賦予極強的生命力。

(二)將民間服飾圖案植入到絲綢印花服飾圖案構成骨架中

在將民間服飾圖案植入到絲綢印花服飾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應用在女性服飾中,對于男性來說,通過利用民間服飾圖案,可以增強服飾整體的層次感與質感,使男性看起來更加俊朗與強壯。例如在Etro品牌在2012秋冬米蘭男裝周的印花襯衫系列作品中,便利用了民間服飾圖案。設計師主要將民間服飾圖案構成服飾的整體骨架,并將民間服飾的圖案合理植入到骨架結構中,色彩搭配主要為藍色、白色,給人以清新、新穎的感覺,并將設計風格進行了大幅升華與創新。

(三)對色彩進行合理搭配

在民間服飾圖案中,顏色的搭配極為重要。設計師在將么民族服飾圖案應用在絲綢印花設計過程中,對顏色進行合理搭配[4],應確保民間服飾圖案的顏色符合整體的顏色風格,才能將二者進行更好的融合,并生成新型的藝術感受與審美體驗。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環保理念的不斷提升,綠色作為表達這種理念的顏色,也表達了未來幾年的生態主義與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趨勢。設計師應將這一點作為設計基礎,在將民間服飾圖案應用在絲綢印花設計過程中,可以采用綠色以及其他的顏色進行設計與搭配,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同時,呼吁人們提升環保理念。例如國內的某知名服飾品牌在將民間服飾圖案應用在絲綢材料的印花服飾設計過程中,主要采用的色調便是綠色,其發布新品的時間是在春天,綠色也符合了春季的生機盎然,讓消費者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使得服飾作品更加鮮活、富有感染力,從而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因此設計師在進行絲綢印花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對顏色的合理搭配,才能使絲綢印花制品更富生命力。

(四)突破層面描述的限制,提升設計理念完整性

時代發展的腳步在不斷加快,設計師開始廣泛應用中國元素進行服裝設計。但部分設計師在表達中國元素、中國文化的過程中過于刻意,在設計作品中無法充分感受到中國元素蘊含的文化與內涵[5]。因此設計師在將民間服飾圖案應用在絲綢印花設計過程中,應突破傳統的層面描述局限,將設計理念不斷創新、不斷完善,才能將民間服飾圖案中蘊含的中國元素、中國文化內涵在設計作品中充分凸顯出來,從而使現代設計風格與中國傳統文化風格互相結合,提升作品的韻味與境界層次。

(五)將民間服飾圖案與絲綢印花設計內涵互相融合

在我國傳統的民間服飾中,更加注重其具備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氣韻等方面的表達,且服飾具備主題特征明確,風格簡約優雅。在欣賞民間服飾圖案時可以感受到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充分凸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意義與內涵。絲綢印花制品的主要特點為面料柔軟、顏色艷麗,但缺點為容易出現褶皺,這與民間傳統服飾的設計結構近乎一致。因此設計師應利用二者的共同點將其互相完美融合,才能讓二者相得益彰,最終呈現出完美的視覺效果,充分凸顯出中國傳統文化蘊藏的獨特內涵韻味。

四、結語

在將民間服飾圖案應用在絲綢印花設計過程中,應在設計中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元素的內涵與精髓,才能使設計作品富含人文精神與獨特的文化韻味,促進絲綢印花設計水平得到升華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徐舫.民間服飾圖案在絲綢印花設計中的應用[J].絲綢,2014,01:60-64+69.

[2]張揚.民間服飾圖案在絲綢印花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藝術品鑒,2016,02:228.

[3]王建華.數碼印花技術在個性化服飾圖案印刷設計中的應用[J].網印工業,2016,08:41-45.

[4]張鵬輝.數碼印花技術在紡織服飾圖案設計中的應用[J].染整技術,2016,12:36-38.

[5]沈雷,郭萌萌.民間剪紙元素在絲綢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絲綢,2011,07:37-39.

女子本科院校學科建設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籃球運動一直以來是高校學生運動的主要項目之一,但是研究表明高校女生很少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但是,她們欣賞這項運動,也想加入這項運動中,但是由于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壓抑了自身的個性不愿加入運動中去。如何增加高校女生的籃球教學效果,提升籃球興趣,提高她們的籃球技術。文章從高校女生的教學現狀及教學手段和考核體系入手,探討如何提升高校女生的籃球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校女生 籃球教學 教學效果

在現代社會,由其在青少年中,火熱的籃球運動一向都是搶眼的活動方式。在高校中,課余時間進行籃球運動的學生是體育活動中人數最多的項目之一,各個高校的籃球場基本上都是“人滿為患”。但是,從參與鍛煉的學生的個體來看,男生遠遠多于女生。在操場上課余鍛煉時間內,只有為數不多的一小部分女生,進行著簡單的投籃、運球等籃球運動,與操場上揮汗如雨的男生形成顯明的對比。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吸引更多的女生參加籃球運動鍛煉,我們體育教師應該對這一現象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改革教學方法,使高校女生積極的加入到這項體育運動中來,讓更多的女生體驗到屬于籃球這項運動的快樂!

1.高校女生籃球教學現狀

1.1高校女子籃球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在籃球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安排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維持學習興趣,以及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水平的展現?,F代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大綱要求籃球課程教學內容規定了:移動、傳接球、投籃、運球、持球突破、防守、搶,打,斷球、籃板技術、戰術基本配合、快攻及防守快攻、區域聯防及比賽規則等內容。這些技戰術涵蓋了籃球運動的所有基本技術和戰術。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有限的體育及生理健康教學課時內,就是男生也不能完全掌握這些運動能力,何況是接收能力、運動能力都不如男生的女生更是對以上技戰術難以理解,最終會導致女生掌握不了籃球的各項技戰術,還會對乏味的籃球課產生抵觸情緒。這樣的體育教學安排與我國目前體育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觀念相違背的。

1.2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不明確

在女子籃球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運用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在日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在一般情況下,女生的教學方式和男生基本相同,教師往往以自己為中心,只考慮自己怎樣教,很少考慮女生如何學,教學采用“講解——示范——練習——糾正——重復練習”的方式,這種強調教師主導地位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導作用。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往往順理成章的變成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學生始終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時間一長,由于上課學生人數稍多,教師課中管理松懈,女子籃球課就會有類似于“放羊”情況發生,整堂課就是教師是監工,學生是被管理狀態,教學效果一定不會得到有效提高。

1.3教學評價體系落后單一

考核是所有學校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學生的考評可以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老師教學的成效。但是傳統的女生籃球考核手段一般都是以投籃的準確率來評價成績,這種不論基礎情況,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的片面考核評價方式不利于提高女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與現代教育思想及體育教學目標相矛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導致出現考什么學生就練什么?考投籃學生就只練投籃,導致一些基礎好的學生,不用心練習也能得到高分,或只要有針對的認真練一下,也能拿高分。這樣,就會出現籃球考核優秀的女生只會投籃,其他籃球技術甚至運球都沒有掌握。

1.4過分強調統一,“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缺失

“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來完善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的區別對待,傳統的日常體育教學,根據統一的教學大綱,強調籃球基本技術的傳授及教學的規范性和系統性,不同基礎的學生,匯聚在一個教學班進行統一教學內容方法和練習。由于基礎不一而教學內容統一,導致女生上課教學內容“吃不了”、“吃不飽”及想吃也“吃不下”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1.5上課的人數太多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

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班男女分班后,人數大多在40-50人左右,籃球教學受教學和欄架的限制,最適合的教學人數是30人左右,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合理安排技術學習,進行技術學習和身體練習強度及運動量的適當安排。而目前50人左右的教學班,教師上課時場地人均密度大,球場上學生多,籃球架下,籃球多,排隊練習的隊伍長,學生練習的頻率低,會讓學生失去練習耐性,分組輪流練習則會讓學生產生懶的心理,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教學過程學生練習缺乏練習強度,課堂秩序凌亂,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高校女生籃球教學思路

2.1因材施教,以人為本。根據女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控制教學人數,提高女生籃球教學效果

根據高校女生實際體育素質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控制教學內容,安排恰當的教學內容,讓所有女生切實參與籃球運動,體會風靡全球的籃球運動的魅力。要注意培養所有女生自身籃球技術的同時,結合集體的配合,戰勝自己、戰勝對手,充分感受其樂趣、感受籃球特有的體育文化、體育藝術。達到身體健康終身受益的目的。按照目前高校女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將課程教學內容分為初級班和提高班。女生初級班是針對身體素質差、不好運動、運動接受能力不強、初高中體育教學薄弱、籃球知識缺乏的女生。教學安排有如下要求:第一,以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第二,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克服困難、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精神。在健康快樂的鍛煉中,提高學生的靈敏,協調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女生高級班是針對有一定籃球技術基礎、喜歡運動、運動接受能力強的女生。教學安排應有如下要求:第一,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基本戰術,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第二,在掌握籃球基本技術技能的同時,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在的教學實踐部分基礎班注重基本技術中的移動、運球、傳球、運球上籃、投籃等簡單籃球的動作學習,介紹基本的防守、攻防戰術。而提高班對于這些基本動作僅僅作為復習,重點學習進攻和防守的基礎配合即:傳切、掩護、突分、穿過、擠過、夾擊等戰術配合的學習和運用。這樣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各自的提高,從而提高我們整個籃球教學效果。

2.2創新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增加教學趣味性,從而提高女生籃球教學效果

籃球運動最初的發明是從球類游戲開始的雖然,現代籃球運動從游戲逐漸變成籃球運動,戰術水平和規則的演變逐漸變成籃球運動、戰術水平和規則的演變使其更具有觀賞性,但是,對女生而言,更喜歡的是這種實際上是以籃球為載體的游戲運動。因此,改變“講解——示范——練習——糾正——重復練習”的教師主導的傳統死板的教學方式,在高校女生體育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實施探究式、合作式、快樂式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興趣,提倡自主學習和充分尊重個性,鼓勵學生提問,激發學生創新的具有內在動力的教學方式為基礎,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獨立、游戲性探究式學習空間。

2.3建立全新的考核評價體系

女生成績評價的方式由原來的按標準評價和老師的主觀評價改變為根據女生運動情況、運動參與的積極性、課堂表現、經過學習后籃球水平的提高多少、課中游戲比賽表現等來綜合評價。例如:每次課都不缺席課上積極與學習與活動的學生可以評為優秀、在學習過程中籃球技術提升幅度大的學生也可以評為優秀、課堂教學、游戲比賽優勝組成員可以得到適當加分。最終學期考核時考核內容多樣、多次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一項或多項作為考核項目,老師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做出客觀評價。這種考核方式減少了學生對考核的緊張,緩解了學生的焦慮情緒,使學生更能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去,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從而達到終生體育教育目的。

3.總結

高校女子籃球教學不能延續男子教學的方式,要根據高校女生的實際情況、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制定教學計劃,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增加女生的籃球學習興趣,尊重高校女生的個性,真正培養女生的籃球學習興趣,讓高校女生在籃球運動中獲得快樂。

上一篇:社會價值內涵中的民法論文范文下一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