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骨折患者護理問題范文

2023-09-22

骨折患者護理問題范文第1篇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 共收治四肢骨折患者123例, 其中男89例, 女34例;年齡16~63歲, 平均年齡36.5歲;交通事故傷62例, 工傷36例, 人為傷害25例, 其它意外事故24例;肱骨骨折30例, 占24.4%;尺橈骨骨折12例, 占9.8%;股骨骨折23例, 占18.7%;脛腓骨骨折29例, 占23.6%;髕骨骨折12例, 占9.8%;趾指骨折17例, 占13.8%。手術治療95例, 占77.2%;非手術治療28例, 占22.8%。

2 患者對自身疾病所產生的心理現象

2.1 由于疾病來的突然, 家屬會惶恐不安, 這種情緒會感染給患者而且影響到疾病的康復, 使患者產生一系列負性的情緒反應

2.1.1 焦慮與憂郁

由于患者身體被束縛, 加上疾病治療的需要, 皮膚牽引及石膏固定的長期使用, 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規律被打亂, 強迫性的依賴于他人, 使患者感到失去對自己的控制感, 擔心出院后還能不能勞動, 怕自己的病給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等等, 同時感到壓抑, 與人交往能力減弱, 退縮、羞愧, 產生負罪感和恐懼感。

2.1.2 軀體的傷害與疼痛因為治療的需要會造成患者軀體的疼痛和傷害, 使患者表現為暴躁、不配合。

2.2 護理對策

2.2.1 減少焦慮與憂郁

患者大多遭遇突發事件, 情緒波動, 家屬煩躁焦慮。護士需換位思考, 給予體貼和理解。體貼是愛的表現, 主要表現為護士能理解患者的痛苦感受, 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 了解和滿足患者的需要[1]。通過溫馨的語言、端莊的舉止、親切的問候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使患者感到真誠與溫暖, 有一種安全感和被信任感, 從而與護理人員真心交流。啟發患者樂觀情緒, 淡化焦慮、抑郁情緒, 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2.2.2 預防和減輕軀體的傷害

護理患者時, 應語氣溫柔, 操作輕柔, 盡可能減輕疼痛, 多鼓勵患者以取得配合, 必要時給予止痛藥。

3 家屬對疾病的反應

3.1 心理反應

否認、內疚、恐懼, 焦慮, 憂郁和挫折感是普遍的情緒反應。由于親人的意外傷害, 很多家屬會惶恐不安, 不相信現實, 繼而認為是自己的過失導致親人受傷, 加之巨額的醫療費用, 從而感到內疚、恐懼、焦慮、憂郁和挫折感, 這種情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3.2 護理對策

3.2.1 同感心

同感心是指能與當事人的處境和感受起共鳴并將這種理解和體會傳達給對方[2]。護士應耐心傾聽患者家屬的傾訴, 關心并尊重家屬的感受, 與其建立互信的關系, 把自己放在當事人的感受思維里并能承載對方的痛苦, 同時又能保持客觀, 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 把這種感覺傳遞給患者, 讓患者感到家人的愛護及關注。

3.2.2 正視現實, 積極應對

恐慌是因為家屬對疾病的無知和不了解, 因此, 做好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是護理的責任。通過圖片資料, 介紹相關的治療成功病例, 緩解家屬的緊張心理, 同時讓同病種的患者家屬之間建立聯系, 互相鼓勵, 讓他們知道親人的支持和關懷是對患者最大的心靈安慰。家屬對疾病知識的掌握能使家屬有良好的心理狀態, 能讓患者感到安心, 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4 討論

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 做到護人護心, 是四肢骨折患者全面康復的有效保證。另外, 關心患者心理健康的同時, 關注家屬的心理健康。長期以來, 我們只關注患病的人, 卻未曾想到患者的親人也同樣受到疾病的困擾, 這是一個心理護理上的盲區, 只有當患者的親人都有健康健全的心理時, 患者才會得到一個健康舒適的家庭康復環境, 才能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復。護理是一門精細的具有藝術性的實踐活動[3], 而心理護理在整個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科通過對患者進行因地制宜的心理護理, 不僅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 還密切了醫、護、患關系, 同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 人性化的心理干預, 對患者的疾病康復及家屬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摘要:目的 通過對123例四肢骨折患者及家屬出現的一些常規異常心理反應, 分析總結其對疾病康復的影響, 因地制宜的實施心理護理對策,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方法 總結分析我科123例四肢骨折患者及家屬常見的心理現象,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護理對策。結果 123例患者及家屬都減少了負性情緒, 安全度過了圍手術期。結論 心理護理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們在關注患者的同時也關注其身邊的人, 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護人護心”。

關鍵詞:四肢開放性骨折,心理現象,護理對策

參考文獻

[1] 劉曉紅.護理心理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5:168~169.

[2] 孫淑冰.與病人溝通的重要技巧[J].中華護理雜志, 2004, 39 (5) :396~398.

骨折患者護理問題范文第2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間于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共80例,按照不同護理手段進行分組:實行常規護理的40例患者歸入對照組,實行傷口感染的針對性護理的40例患者歸入研究組。研究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最小者60歲,最大者80歲,平均(71.28±11.24)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最小者62歲,最大者82歲,平均(71.97±11.86)歲。兩組患者就上述資料而言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行統計學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糖尿病相關指標進行監測,對骨折進行相應的處理,并對傷口感染作常規性的預防。研究組患者則實施優質的綜合性護理,具體如下所述。

(1)飲食護理。手術本身對患者來說是一種比較強烈的刺激源,老年患者體質脆弱,對于這種刺激更加敏感,其最明顯的表現是食欲受到影響,患者的進食量減少。再加上骨折檢查與相應的治療也會對其心理造成影響,使其正常飲食受到干擾。因此,護理人員應基于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確保熱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合理搭配。對于依從性低的老年患者,可在其進食的時候進行病房巡視,用以督促患者進食。對于進食量較低的患者,要予以鼓勵,以免其因進食量過少而無法提供機體的足夠熱量需求,從而使機體代謝紊亂更加嚴重。對于碳水化合物等可能致使病情加重的食物要予以禁食,以免使患者發生酮癥酸中毒[2] 。

(2)心理護理。糖尿病本身的漫長病程和骨折帶來的病痛會使患者處于焦慮和恐懼情緒之中,其心理負擔通常比較沉重。護理人員應及時為患者進行情緒疏導。對于擔心治療費用過高的患者,應告知其藥物的作用機理以及服藥的重要意義,消除其顧慮,提高其依從性和主動性,以加強對血糖的控制[3] 。

(3)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明確告知患者其糖尿病和骨折的基本病情,使其客觀面對自身的病情。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二甲雙胍等糖尿病治療藥物的服用情況、日常的飲食情況、血糖的控制效果以及是否有任一臟器出現并發癥等進行評估,從而為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使其在科普宣傳中了解到糖尿病的正確治療方法,從而掌握低血糖癥的處理方法[4] 。

(4)用藥指導。護理人員應定期為患者進行血糖等指標的監測,并根據實時監測結果選擇適宜的藥物治療方案。根據藥物的不同選擇,護理人員應監督患者在餐前、就餐時或餐后用藥。對于通過胰島素注射來治療的患者,則要結合其血糖水平調整使用劑量。

(5)感染護理。術前作常規生化檢測,為患者消毒備皮。術后對患者的傷口出血情況和供血情況進行觀察,尤其是臥床期間應鼓勵其咳嗽排痰,令其多飲水,并加以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感染的同時還能預防肌肉萎縮。此外,還要對傷口勤加換藥,按時服用抗生素,以預防傷口感染或墜積性肺炎。

1.3觀察指標

傷口感染率、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等均為該研究的觀察指標。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的傷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現階段,在生活方式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影響之下,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糖尿病的紊亂糖脂代謝會導致患者的內分泌異常,加之老年人的骨質比較疏松,肌肉也有了明顯的萎縮,這就使得老年糖尿病患者極易在跌倒后發生骨折?;颊弑旧淼膬确置诋惓<由贤鈧麑е碌膽し磻?會使血糖明顯升高且難以被控制,進而對骨折的愈合造成影響,部分患者的傷口也會受到影響,增加發生感染的風險[5] 。

在該文中,研究組為患者實施了綜合性護理,其優質的服務囊括了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感染預防等多個方面,在預防傷口感染、加快患者康復上有顯著效果。研究組傷口感染率僅5%,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可見綜合性護理比常規護理更加優質,見表1。

4結語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發生骨折的風險以及骨折后發生傷口感染的風險要高于未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臨床應為患者實施優質的綜合性護理,從各個角度來預防其傷口感染的發生。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骨折患者傷口感染的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間于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共80例,按照不同護理手段進行分組:實行常規護理的40例患者歸入對照組,實行傷口感染的針對性護理的40例患者歸入研究組。結果 研究組的傷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和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發生骨折的風險以及骨折后發生傷口感染的風險要高于未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臨床應為患者實施優質的綜合性護理,從各個角度來預防其傷口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糖尿病,骨折,傷口感染,護理對策

參考文獻

[1] 陳慧華,陳海華,林福秀,等.創傷性骨折術后切口感染的影響因素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4):3395-3396,3399.

[2] 魏桂菊,曾妙弟,魏秋玲,等.下肢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干預[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6):976-977.

[3] 王紅,呂艷偉,鄧麗麗,等.糖尿病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并發癥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4):361-364.

[4] 唐松濤,周衛鳳,章秋,等.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對糖尿病患者骨折風險影響的系統評價[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2,4(11):655-661.

骨折患者護理問題范文第3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50例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50例患者在手術前經檢查均符合糖尿病疾病診斷標準,均經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認為股骨頸骨折。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25例患者。A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最小年齡61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65.3±4.4)歲?;颊咛悄虿∈?到17年,平均糖尿病病史(8.3±2.4)年。其中15例患者因為摔跤致傷,7例患者因交通意外致傷,3例患者因高空墜落致傷。B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最小年齡60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65.1±4.3)歲?;颊咛悄虿∈?到14年,平均糖尿病病史(8.5±2.7)年。其中16例患者因為摔跤致傷,7例患者因交通意外致傷,2例患者因高空墜落致傷。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存在一定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參與該研究。

1.2方法

A組患者圍手術期給予常規護理,B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另給予臨床護理干預,包括術前護理、術后護理[2] 。術前護理:(1)血糖控制。血糖控制是患者住院治療期間重要的護理內容,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細致指導,密切關注患者的血糖變化,囑咐并督促患者在就餐30 min前以及入睡前進行胰島素素皮下注射,將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5.0~8 mmol/L范圍內[3] 。(2)心理護理。老年人身體和心理承受力較差,由于要接受長期的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多會出現、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存在極大的精神壓力。為了調整好患者的心理狀態,讓患者有效地配合治療,醫護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疑問,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治療方案以及手術風險,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提高患者的信心,讓患者以一個良好的心身狀態接受手術。術后護理:(1)病情監測。手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監測患者血壓、呼吸、心率、脈搏是否發生異常,并對患者身體的出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保證各種引流管引流通暢,嚴格預防和控制低血糖癥狀以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癥狀的發生[4] 。嚴密監測患者空腹狀態以及餐后的血糖水平,并按醫囑給患者服用血液控制藥物。(2)并發癥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骨頸骨骨折手術治療后可能會引起多種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統的感染、壓瘡、血栓等等。術后要對切口定期換藥,醫護人員術后應密切關注患者切口是否發生滲血現象,保持切口以及創面所敷藥物干燥,對切口的操作要嚴格遵守無菌要求,以免導致二次感染。囑咐患者多飲水,以促進排尿,并注意會陰部位的衛生,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護理人員應注意保證患者病床上的衛生,保持床單干凈整潔,并每隔兩小時協助患者進行一次翻身,以免出現壓瘡。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自行呼吸,幫助患者排痰,或者通過霧化吸入預防痰液濃度過高,避免因痰液墜積導致肺炎。護理人員應堅持對患者四肢進行按摩,根據患者的病情鼓勵患者下床行走,促進血液循環,以預防形成血栓[5] 。(3)跌倒護理。跌倒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傷殘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這主要與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和疾病有關。因此人員需要重視患者的跌倒因素,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盡可能讓患者在護理人員或者家屬的視線內活動,或者讓患者在外力協助下進行活動。(4)肢體功能鍛煉護理?;颊咝g后1個月可以進行肢體功能性鍛煉,鍛煉強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塊,恢復初期盡量避免單獨行走,應使用拐杖輔助行走,以免跌傷。(5)出院指導。給患者以及家屬講解出院后的生活注意事項,用藥方法,包括飲食控制和肢體鍛煉指導,并囑咐患者定期復查[6] 。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包對該研究中的所有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以P<0.05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住院時間比較

A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8.5±4.8)d,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4.2±3.5)d,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A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并發癥比較

A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切口感染3例,泌尿系統感染2例,壓瘡2例,血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2.0%;A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切口感染1例,泌尿系統感染0例,壓瘡0例,血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8.0%。B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骨質逐漸疏松,骨頭中的無機物含量不斷升高,骨質中的碳酸鈣隨著增加,而磷酸鈣卻不斷減少,骨質中所含有的具有彈性的有機物含量越來越少,所以老年人的骨頭會變硬變脆,受到碰撞后極易折斷[7,8]。對于老年糖尿病股骨頸骨折患者來講,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組織愈合速度慢,而且糖尿病會對身體組織愈合能力帶來明顯的負面作用,所有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圍手術期干預護理對預防并發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非常重要。該研究中B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另給于臨床護理干預,包括術前的心理護理、血糖控制,以及術后的病情監測、并發癥預防、跌倒護理、肢體功能鍛煉以及出院指導,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優于A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能夠促進患者快速康復,該護理方面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將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50例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25例患者。A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B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另給予臨床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該護理方面具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股骨頸骨折,干預護理

參考文獻

[1] 覃翠竹.老年糖尿病股骨頸骨折79例的護理[J].廣西醫學,2007(1):132-133.

[2] 王桂玲,張穎.骨科老年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J].大家健康,2013,7(1中旬版):55-56.

[3] 楊兵.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149-151.

[4] 李冬云.系統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狀況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2):69-70.

[5] 田穎.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42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1):91-92.

[6] 宋淑梅.10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0,18(4):134-136.

骨折患者護理問題范文第4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進行治療的146例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齡患者, 通過計算機進行隨機性分組。對照組73例患者中,41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 年齡范圍72~88歲,平均年齡(78.98±3.73)歲。 病程時間1~9 d天,平均時間(5.05±1.02) d。 觀察組73例患者中,40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 年齡范圍73~89歲,平均年齡(79.05±3.46)歲。 病程時間1~7 d,平均時間(4.65±0.98) d。 應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比性尤為突出。

1.2方法

對照組:73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是術前準備、基礎護理、病情觀察等護理[2]。

觀察組:73例患者給予圍手術期綜合護理。

(1) 術前護理:1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 對于全部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必須加強關于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識的宣教,讓患者意識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飲食治療、 降血糖治療的重要性。在護理期間,與患者建立友善的護患關系,向患者介紹醫護技術及醫資力量,獲得患者最大的信任及配合。針對性的心理指導,消除圍手術期患者顧慮、抑郁的不良情緒。大部分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會出現強烈的焦慮感,所以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應給予其足夠的精神支持、心理安慰,安撫患者焦慮的心理[3]。 2科學飲食:飲食治療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關鍵,護理人員應與營養醫師、臨床醫生、患者保持緊密的協作關系,為患者制定滿足手術需要的營養食譜,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保證患者的營養平衡。 并且,嚴格控制患者血糖,增加糖原儲備,以防患者營養不良而影響術后切口的愈合。也可以通過靜脈途徑補充機體所需的營養,不但要嚴格控制患者飲食,而且還要確保足夠的營養支持。 3胰島素控制:保持血糖平穩是手術治療的先決條件, 護理人員必須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癥狀表現、治療進展、進食、血糖等各方面情況[4],加強飲食的宣傳教育。 遵照醫囑正確用藥,經皮下注射胰島素,30 min后按時進食,避免低血糖癥狀的發生。同時,根據患者尿糖、血糖以及其他指標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的用量。 每天應用普通胰島素,劑量為12~14 U,飲食前0.5 h給予皮下注射, 將患者血糖控制在7~11 mmol/L范圍;尿糖(±)~(+)。 手術治療前禁止飲食6~8 h,避免由于饑餓而出現酮癥酸中毒。

(2) 術后護理:1術后血糖及病情監測: 加強術后監測措施,加強24 h動態監護,并做好如實記錄。 注意監測患者的病理癥狀及生命體征,記錄好24 h的出入水量,避免出現低血糖、糖尿病酮癥中毒[5]。 維持患者機體水、電解質的平衡,保證切口部位的皮膚干燥且沒有污染。注意監測患者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若發現異常必須及時處理。術后每隔4~6 h檢測一次血糖水平,每天檢測兩次,同時結合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的用量。 注意靜脈滴注胰島素的速度不能過快,以免低血糖的發生。嚴格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7~11 mmol/L范圍內,積極鼓勵患者及早進食,給予易消化的半流食,提高機體的營養支持,促進切口的愈合。 如果發現患者低血糖,及時靜脈注射20 m L的葡萄糖(濃度為50%)。 2功能鍛煉:術后第一天,指導患者進行足踝關節背伸跖屈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 術后2~3 d,在原有功能鍛煉的同時開展髖關節、膝關節的屈曲運動[6]。 術后7 d,不但要提高肌力還應該恢復關節的活動度。 患者臥位時,可進行小于60的髖關節屈曲;小于45°的髖關節外展運動,3次/d,每次10個動作。 患者站立位時,進行髖關節外展運動。 下床前先適當抬高床頭45~60°,每天練習坐位4~6次,20~ 30 min/次。 并且,繼續加強患肢肌力的鍛煉及其他輔助運動。 下床運動,先幫助患者扶床站立練習,2次/d,15~ 30 min/次,逐漸再開始行走練習。 注意行走時切勿將全身重量放在手術的患側,可應用拐杖輔助支撐重量。 逐步開始上下樓鍛煉,上樓時應該健側先上;下樓時應該患側先下。 最后,使用雙拐行走鍛煉,行走時先行健側再行患側,輔助雙拐向前,注意兩腿分開與肩同寬[7]。 3術后感染的預防:保持術后病房控制的新鮮,定時開窗通氣,定時無菌消毒,防止與其他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患者相接觸,加強患者肺功能的鍛煉。 細致的皮膚護理,保證患者床單平整、清潔,定時翻身,幫助患者按摩受壓部位。 預防患者皮膚破損,注意皮膚清潔,保證切口干燥。 給予合理抗生素,積極預防術后感染。

1.3指標觀察

術后隨訪0.5年,觀察并記錄術后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臨床并發癥等指標。

1.4統計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進行 χ2檢驗。 計量資料應用(±s)表示,然后以配對樣本t進行檢驗。 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指標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遠遠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患者發生臨床并發癥的概率5.48%(4/73) 遠遠大于對照組的16.44%(12/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3討論

糖尿病是目前社會及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相對或者絕對不足、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導致脂肪、蛋白質、糖代謝紊亂,或是繼發的水電解質紊亂[8], 很容易引發一些急慢性并發癥。糖尿病患者的皮膚組織含糖量較高,很適合細菌的生長及繁殖,加之血糖升高,使患者血液內的嗜中性粒細胞趨化、移動能力減退,血流受阻而產生微血管病變,神經營養不良導致組織缺氧缺血,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更容易并發感染。 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時,因為麻醉與手術操作對患者的刺激, 使其處于應激狀態。 胰高血糖素、促生長素、糖皮質激素等分泌增多,加快糖原分解、異生,從而使血糖進一步增高,從而易產生并發癥。 所以,在圍手術期通過飲食護理、合理使用胰島素、功能鍛煉等整體護理,動態監測尿糖、血糖,保證機體水、電解質的平衡,將血糖水平控制在7~11 mmol/L范圍內,尿糖控制在(±)~(+)之間,以利于關節功能的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該次試驗結果已經證明,觀察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遠遠小于對照組;并且,并發癥的發生率5.48%遠遠大于對照組的16.44%,與翟紅梅等[9]人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 由此研究人員認為,對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齡患者開展圍手術期護理,可有效促進骨折的愈合,使臨床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對臨床治療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圍手術期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齡患者的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進行治療的146例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齡患者,通過計算機進行隨機性分組,一組73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一組73例患者給予圍手術期綜合護理作為觀察組。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遠遠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發生臨床并發癥的概率5.48%(4/73)遠遠大于對照組的16.44%(12/7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高齡患者開展圍手術期護理,可有效促進骨折的愈合,使臨床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對臨床治療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骨折患者護理問題范文第5篇

1 術前準備

1.1 心理準備

由于突然致傷, 患者即擔心愈后不良, 又擔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家人;即希望早日手術, 又恐懼手術, 心理活動特別復雜。護理人員應同情、關心、尊重病人, 多接近病人, 了解病人的心理, 并針對性給予解釋和安慰。同時多與病人及家屬交談, 講解手術方法和麻醉方式, 只有通過手術, 才能縮短臥床時間。減少并發癥, 恢復其功能活動。這樣才能解除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恐懼心理, 使之更好的配合治療護理。

1.2 血糖水平的控制

由于患者合并糖尿病, 護士除了觀察患肢病情外, 還要積極配合醫生檢測病人的血糖。堅持查空腹血糖, 隔日1次, 并注意避免多次在同一部位抽血, 密切觀察針眼變化, 防止繼發感染。監督病人服藥情況, 向患者講明要規律用藥, 避免甜食如西瓜、甜飲料, 可食西紅柿、黃瓜等對其疾病有利的蔬菜及水果。飲食能控制血糖水平的盡量不用降糖藥。應用降糖藥的患者要注意觀察病人血糖變化, 尤其注意避免發生低血糖, 血糖水平維持在6.7~11.1mmol/L, 尿糖水平維持在+~++, 這樣不致胰島素過多而發生低血糖, 也不致因胰島素過少而發生酸中毒。本組患者4例經飲食治療后, 空腹血糖降至7.0mmol/L, 另24例患者選用胰島素8~12單位, 于進食前30min皮下注射, 每日2~3次, 術前血糖的控制在7.0mmol/L。

1.3 做好術前檢查

老年人體質弱各臟器技能衰退, 多數伴有基礎病, 故術前進行系統血常規、生理、心電圖及肝、腎功能等檢查, 并做好標本的采集和送檢, 以掌握手術適應證、禁忌證。如有其他基礎病者, 術前需積極與相關??萍奥樽韼熋芮信浜? 對患者在進行全面檢查的基礎上, 制定出系統的治療方案和護理計劃, 以選擇最佳手術期。

1.4 做好皮膚準備

常規備皮3d, 局部反復刷洗多次, 術前日剔除術區毛發, 術前晚常規消毒術區, 并用無菌巾包扎。房間、床單、被套均要清潔處理。

2 術后準備

2.1 體位護理

術后要求患者平臥硬板床,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20~30°) , 防止外旋、內收, 必要時須以丁字鞋固定, 兩腿間放一小枕, 術后第2天即可鼓勵病人在床上取半坐臥位。

2.2 生命體征的觀察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和麻醉后的一般情況, 及時掌握患者的全身情況和局部循環功能情況, 注意調整和控制輸液速度及量。

2.3 加強呼吸系統的護理

傷后臥床過久, 影響患者正常呼吸, 造成換氣功能下降, 故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保持呼吸道通暢, 禁止使用呼吸抑制藥物, 鼓勵病人作深呼吸、咳嗽、排痰運動, 定時更換體位, 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 并備好搶救物品。

2.4 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老年患者因怕痛而懶于活動又怕喝水多, 坐盆麻煩, 易導致泌尿系統感染, 所以要鼓勵病人多活動、多飲水, 每天飲水量不可少于200mL, 對泌尿系統起到機械性沖洗的作用, 每次排便后均要沖洗或擦洗會陰部, 以保持清潔、干燥。

2.5 注意維持營養、電解質及酸堿平衡

老年人術后臥床時間長, 加之食欲欠佳, 易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本組4例術后數天出現低血鉀、低血鈉。我們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病情, 給予補益肝腎、調節脾胃功能的中藥治療, 增進病人食欲, 補充足量營養。同時, 定期檢測血液電解質及酸堿情況變化, 以指導調節輸液和補充電解質。

2.6 血管栓塞的預防護理

老年患者臥床時間長, 血流減慢, 加上手術創傷導致機體凝血因子釋放增加, 易造成靜脈栓塞, 對高血壓患者, 血壓應維持在適當范圍 (參考術前血壓) , 防止血壓偏低促使血栓形成。鼓勵患者加強床上運動, 早期功能鍛煉, 先以肌肉舒縮為主, 如股四頭肌舒縮、踝關節背伸、跖屈活動等, 術后2周適當輔以局部中藥熱敷洗或熱敷, 以促進血液循環, 同時可施以手法按摩, 幫助肌力恢復。

股骨頸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點康復時間長, 護理難度大, 因此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必須從身體、心理、飲食方面綜合考慮, 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預防各種并發癥;同時做好心理護理, 最大程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 從而達到縮短病程, 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動。

摘要: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頸骨折行手術前要做好心里開導, 鼓勵同情病人, 并做好血糖水平測控, 做好術前各項檢查。手術后要平臥硬板床,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與此同時, 要加強呼吸系統的護理, 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和血管栓塞等并發癥。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股骨頸骨折,圍手術期護理

參考文獻

[1] 王麗娜, 汪艷麗.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病情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

[2] 李康華, 章燦, 廖瞻, 等.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處理[J].廣東醫學, 2010, 3.

[3] 方宏秀.股骨頸骨折病人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08, 1.

[4] 高東霞, 張秀慧.股骨頸骨折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 2006, 4.

[5] 尹莉芳, 李仁霞, 侯琳.糖尿病患者股骨頸骨折圍術期健康教育[J].華夏醫學, 2009, 4.

骨折患者護理問題范文第6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0年1月—2015年5月來該院接受診治的124例糖尿病合并股骨勁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均分為兩組。

觀察組6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齡在57~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2±2.3)歲; 股骨勁骨折原因為跌倒損傷的患者共12例,屬于車禍傷的患者共41例,其他9例;糖尿病病史為1~10年, 平均病史為(5.63±1.02)年。

對照組6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齡在58~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2±2.5)歲; 股骨勁骨折原因為跌倒損傷的患者共13例,屬于車禍傷的患者共42例,其他7例;糖尿病病史為2~9年,平均病史為(5.58±1.05)年。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致傷原因、糖尿病病史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圍術期的基礎護理方式,主要內容包括日常護理、物理降溫、病情監測、健康教育、身體清潔等,護士配合醫生完成對患者的治療,監測患者的病情發展以及各項指標。

觀察組:患者接受圍術期的綜合護理方式,主要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低下, 一般會有比較嚴重的心理抑郁,在發生股骨勁骨折的情況下,心理抑郁情況會更加嚴重,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進而影響到患者的身體恢復,所以,護士必須要對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護士可以講解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增加患者的信任,同時, 指導患者的家屬給與患者心理支持, 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 2飲食護理。 糖尿病患者必須要對飲食進行嚴格控制,而骨折患者需要補充蛋白營養,因此, 護理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患者必須要考慮到其營養攝入要求,制定出合理的飲食計劃,降低患者體內的血糖含量,同時,為患者提供身體所需營養,避免患者發生營養不良。3加強對患者的基礎護理。對患者的基礎護理工作必須要進行有效加強,保證患者能夠正常通便,并采用多種鍛煉方式,加強身體健康。 護理人員應該注重患者的清潔衛生,減少皮膚感染情況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骨折愈合時間,評價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價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情況。

1.4統計方法

利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 χ2檢驗對組間資料相關性進行統計分析,并比較組間計數資料的率。使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將計量資料分布情況判斷處理,并進行t檢驗,比較組間計量資料的差異性,其中對比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骨折愈合時間、睡眠質量對比

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25.3±7.7)周,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16.4±6.5)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6.77%,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見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患者手術后,進行一年左右的隨訪,記錄并評價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有效率為95.26%,對照組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有效率為74 . 19 % , 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5043,P<0.05),具體見表2所示。

3討論

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比較高的發病率,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展,發病率正在逐年攀升[1]。 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階段,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也不斷升高[2]。

老年患者的骨質容易發生疏松現象,其股骨脛骨比較脆弱,一般比較容易發生股骨勁骨折[3]。 糖尿病患者的傷口不容易愈合,因此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高,對其治療效果具有不利影響[4]。

圍術期綜合護理方式,主要是指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以及飲食護理內容[5]。 綜合護理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產生抑郁心理,維護患者心理健康,幫助患者積極應對,維持心理健康[6]。 飲食護理對患者的飲食進行調節,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發生營養不良, 同時可以控制血糖變化,避免患者高血糖含量。 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以及舒適度[7,8]。

實驗結果表明,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有效率以及睡眠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均存在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圍手術期綜合護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骨愈效果,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同時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關節恢復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摘要: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合并股骨頸骨折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方法 選擇于2010年1月—2015年5月來該院接受診治的124例糖尿病合并股骨勁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圍手術期基礎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接受圍手術期綜合護理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對照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25.3±7.7)周,明顯高于觀察組患者(16.4±6.5)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6.77%,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4.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有效率為95.26%,對照組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有效率為74.19%,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合并股骨勁骨折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骨愈效果,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同時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關節恢復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上一篇:勞動教育的類型范文下一篇:經濟學和財政學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