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

2023-09-21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06例骨折患者, 男124例, 女82例, 年齡10~82歲, 平均45.8歲。其中脊柱骨折49例, 骨盆和髖關節骨折72例, 四肢骨折85例。摔傷106例, 車禍傷62例, 其他傷38例。

1.2 方法

通過自制表格, 對206例骨折患者褥瘡情況進行統計, 并分析褥瘡的相關因素。

1.3 數據處理

本組數據應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通過χ2檢驗, 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褥瘡發生率

206例骨折患者中發生褥瘡43例, 褥瘡發生率為20.87%, 褥瘡患者中男28例, 女15例, 男性多于女性。

2.2 褥瘡患者與未發生褥瘡患者的相關因素比較

性別及骨折部位病例數均有差別, 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如表1。

2.3 褥瘡患者與褥瘡部位和骨折程度關系

褥瘡主要發生部位為骶骨部, 而且骨折越嚴重, 發生褥瘡的概率越高, 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如表2。

3 討論與護理

褥瘡的產生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提高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降低患者生存質量, 甚者構成死亡威脅, 有資料顯示, 在患者的治療費用中, 有>1%的費用用于褥瘡的治療[2], 因此對褥瘡的預防和護理極為重要。

3.1 褥瘡產生的原因與護理

造成褥瘡的主要原因: (1) 壓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其中壓力是最為主要的因素。主要在于骨折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或長時間坐輪椅, 導致身體部位持續受壓, 血壓流經皮膚和皮下組織時被超過正常的壓力所阻斷, 無法提供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正常的營養, 導致組織壞死和潰瘍[3]。尤其是脊柱骨折的患者, 臥床和愈合時間相對長, 進行功能鍛煉也晚于其他骨折, 因此脊柱骨折更容易發生褥瘡。本組研究發生褥瘡的患者中, 有脊柱骨折發生褥瘡概率60.47%, 明顯高于其他骨折 (P<0.05) 。對于此種原因造成的褥瘡, 我們的護理措施是盡量減少患者長時間受壓, 護士對其進行定期更換體位, 如每2小時更換, 給患者翻身, 并加強褥瘡患者的觀察, 同時指導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 預防肌肉萎縮、肌力減退和關節僵硬等, 鍛煉時間和量因人而異, 循序漸進的進行, 如此不僅有助于盡早恢復, 而且能有效預防其他并發癥。有資料顯示, 皮膚在固定的粗糙面, 包括床單、約束帶、定位器等上移動產生的摩擦力和皮膚固定而基底組織移動時產生的剪切力, 都容易造成褥瘡[4]。因此在手術室中, 對于體位的選擇和固定、手術操作、翻身時動作要輕柔, 杜絕拖、拉、推等可引起大摩擦的動作, 體位選定后可在有關的部位墊海綿墊。 (2) 病床和細菌的感染, 主要因為骨折患者在大小便或出汗后形成的潮濕會刺激皮膚, 細菌可致損傷皮膚加重感染。因此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要保持病床的清潔, 及時更換被污染的床單, 每日給患者用溫水進行擦拭, 對損傷皮膚進行清理和消毒, 進行以上動作時都要保持輕柔, 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傷。 (3) 患者身體素質差, 抵抗力下降, 導致抗感染力弱, 尤其是對于手術過后的患者, 身體處于虛弱階段, 需要增加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因此要指導患者攝取高營養的食物, 并鼓勵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對于無法進食的患者, 可采用鼻飼補充營養, 增強身體抵抗力。

注:與褥瘡組比較, *P<0.05;組間比較, #P<0.05

注:組間比較, P<0.05

3.2 褥瘡相關因素分析

從本組研究中發現, 性別、褥瘡部位及骨折部位均為發生褥瘡的相關因素,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 褥瘡患者男性對于女性 (P<0.05) , 而且發生褥瘡患者與未發生褥瘡患者男女比例也有統計學差異 (P<0.05) , 筆者認為可能與患者的工作有關, 因為從事高空作業、搬運、駕駛等工作多為男性, 這些工作危險性高, 發生骨折的幾率也高, 從而導致褥瘡的發生率也相繼提高;本組中骶骨部發生褥瘡為55.81%, 高于其他骨折部位, 主要原因主要與骶骨部骨折多為被動體位, 而且疼痛難忍, 導致患者翻身少, 加上骶骨部承受著持續的壓力, 組織局部缺血明顯, 骶骨又無厚肌肉給予保護, 因此發生褥瘡概率高;表2還表明, 骨折越嚴重, 發生褥瘡的概率越高。從以上因素分析, 提示護理中要加強對相關因素的預防和護理, 如此的護理才有針對性, 護理效果自然提高。

3.3 褥瘡患者心理問題及護理

骨折患者本來就久經疼痛的折磨, 加上褥瘡的發生, 更加重了病情, 以上的創傷影響了患者正常功能, 無法像往常一樣生活和工作, 因此心理容易產生諸多問題, 比如焦慮、擔心、煩躁。護士首先要理解患者的心情, 耐心與其溝通, 告訴他們骨折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每日的努力都是康復的關鍵, 要有信心和耐心;在日常護理中, 多告訴患者病情的改善, 通過日積月累的鼓勵, 患者在看到自己的進步后, 自然就增加了信心;同時在生活上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 日常多給予關心, 讓患者保持飽滿的激情和樂觀的態度如此不僅有助于康復, 而且能夠感染其他患者;此外家屬在等待患者康復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 而且能夠延伸到患者, 因此要加強與家屬的溝通, 指導他們預防褥瘡的同時, 從專業的角度樹立他們對患者和醫院的信心, 以積極的一面去面對患者、感染患者, 以家庭的力量支撐患者。

摘要:目的 分析骨折患者產生褥瘡的相關因素, 探討其干預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6例骨折患者進行統計, 對發生褥瘡患者進行相關因素分析, 對發生褥瘡的患者進行相關護理干預, 評價其護理效果。結果 206例骨折患者中發生褥瘡43例, 褥瘡發生率為20.87%, 性別、褥瘡部位及骨折部位均為發生褥瘡的相關因素, 而且未發生褥瘡與發生褥瘡的患者具有明顯差異 (P<0.05) , 通過實施護理干預后, 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再褥瘡。結論 分析產生褥瘡的相關因素, 能夠為護理確定方向和重點, 提高護理效果。

關鍵詞:骨折,褥瘡,因素,護理干預

參考文獻

[1] 崔亞林.骨科壓瘡的預防管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 2007, 22 (11) :1000~1001.

[2] 吳新.骨折病人褥瘡的預防和護理[J].當代醫學, 2008, 15 (13) :117.

[3] 侯夏.骨科病人發生褥瘡的相關因素分析[J].現代醫院, 2006, 6 (4) :62~63.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24例子, 男8例, 女16例;年齡50~88歲, 車禍5例, 摔傷19例。入院后10例給予皮牽引, 14例給予骨牽引, 2例行開放復位內固定, 2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合并高血壓18例, 糖尿病5例。肺氣腫3例。

2 護理

2.1 心理分析及護理

做好心理護理,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后, 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驚慌和抑郁情緒, 要針對患者的不同表現做好心理護理。老年骨折患者多是由于不慎外傷或車禍等意外原因造成, 病人突然從行動自如到臥床不起, 從健康人到病人的角色轉變, 以及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等一系列原因, 患者大多都有精神上和肉體上的痛苦, 而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 給治療及護理工作帶來不少困難。護理人員通過勸導及健康教育指導, 來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同時要老年人的子女關心體貼患者幫助患者渡過難關。護士操作迅速準確,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使患者振作起來, 積極配合治療。

2.2 保守治療的護理

患者需臥硬板床休息, 患肢行骨牽引或皮牽引。 (1) 體位:牽引需采取中立位, 患肢取外展20~30°中立位, 腳穿“丁”字鞋, 限制外旋。再兩大腿之間放一個枕頭, 防止患肢內收。 (2) 牽引力:應使患肢與牽引力在同一軸線上避免被褥壓在牽引裝置上, 以免影響牽引效果。皮牽引重量不宜超過15kg, 每周檢查牽引肢體的皮膚;骨牽引者, 其牽引重量視情況適當調節, 維持量一般為體重的1/7。經常檢查, 發現臥位或牽引無效及時糾正。牽引時間8~12周。行開放復位內固定手術者牽引5~7d, 使局部肌肉放松, 為手術做準備。 (3) 預防骨牽引針眼感染, 保持針眼干燥、清潔, 針眼處每日2次滴75%的酒精, 以預防針孔處感染, 針眼處有分泌物或痂皮需用消毒棉簽將其擦去防止痂下積膿。在牽引期間鼓勵患者早期功能鍛煉, 預防肌肉萎縮及深部組織靜脈炎。骨折愈合初步堅實后去牽引, 去牽引后重點練習膝關節活動, 然后扶拐下地, 16周后, 患肢才逐步完全負重。

2.3 手術治療的護理

2.3.1 術前護理

(1) 術前準備:患者高齡, 術前要全面檢查及時治療并存病。清除手術區的毛發, 肥皂水清洗手術野皮膚, 更換手術衣褲, 術前30min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 指導功能鍛煉:講解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同時講解術前、術中、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 使其能夠愉快地度過圍術期。并向患者講解術后的體位, 教會功能鍛煉方法, 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教會患者如何保持有效牽引、床上排便、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3.2 術后護理

(1)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 富含纖維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術后要控制好糖的攝入量, 監測血糖, 將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 (2) 病情觀察: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老年人由于創傷的刺激也誘發或加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 發生腦血管意外, 應多巡視, 尤其是夜間。觀察傷口滲血情況, 保持引流管通暢, 在進行護理工作及使用便器時防止引流管被牽拉脫出, 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并記錄。準監測患肢血氧飽和度變化, 密切注意傷口和肢端血循環情況, 包括患肢的顏色、溫度、腫脹程度、感覺等, 如發現患肢蒼白、發紺、疼痛、感覺減退及麻木, 立即通知醫生。 (3) 體位與制動:護士應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保持正確體位是治療骨折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取得配合。術后足穿防外旋鞋。髖關節術后搬動患肢時需將髖關節及患肢整個托起。指導患者使用牽引架上拉手抬起臀部, 使患肢保持水平位。防止內收及屈髖>90°, 避免造成髖關節脫位。

3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3.1 肺部并發癥

發生股骨頸骨折后, 患者抵抗力降低, 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要鼓勵患者在床上做擴胸運動, 深呼吸, 輕微活動上身, 以空心拳輕拍患者的背部, 由下向上, 每次10min, 利于痰液咳出, 增加肺活量。天涼注意保暖, 以防著涼, 保持房間空氣新鮮, 床面地面濕式清掃, 防止塵埃飛揚。煙者要禁煙, 必要時可做霧化吸入。

3.2 皮膚護理

牽引患者由于長期仰臥, 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壓過久, 老年患者, 皮膚彈性差, 易發生壓瘡。做好皮膚的清潔護理, 對受壓處皮膚進行熱敷與按摩, 促進全身血液循環。2h翻身1次, 臀部墊海綿或氣墊, 足跟處墊以柔軟的小毛巾, 保持床單元及病員服平整、干燥, 預防褥瘡發生。

3.3 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對留置尿管患者, 每天要更換尿袋1次, 保持導尿管引流通暢, 尿道口護理2次/d, 每周更換尿管1次, 必要時行膀胱沖洗。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 鼓勵患者增加飲水量, 稀釋尿液, 以達到生理性沖洗, 促進細菌的排出。

3.4 深靜脈血栓的觀察及護理

手術及長期臥床, 導致血流緩慢, 呈高凝狀態, 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每日給患者進行溫水擦浴2~3次加速患者全身血液循環, 毛細血管擴張增加皮膚抵抗力, 擦洗同時配合按摩。健側肢體抬高、屈伸、蹬腿活動, 要鼓勵患者練習床上坐起、翻身, 進行患肢肌肉收縮鍛煉, 促進靜脈回流。早期指導病人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 主動活動踝關節, 并幫助按摩患肢, 注意觀察下肢血液循環, 認真觀察肢體水腫程度、膚色、溫度、淺靜脈充盈及感覺情況觀察患肢皮溫、疼痛、必要時雙下肢進行比較。

3.5 切口感染

是全髖置換術后常見的并發癥, 也是造成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 故預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常規術日晨提前30min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前備皮時用肥皂水清洗術野皮膚, 避免損傷手術野的皮膚。術后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潔、干燥, 換藥要嚴格無菌操作, 保持引流通暢及引流系統無菌, 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復查血常規正常后停用抗生素。

3.6 預防骨折移位及假體脫位

術后髖關節脫位是全髖關節置換術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因此術后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 兩腿之間置一外展枕, 患足用一防外旋鞋固定, 避免不恰當搬動, 防患肢內收、旋轉及過度曲髖。合理功能鍛煉, 防止肌肉萎縮, 可減少假體脫位。注意觀察雙下肢是否等長, 是否疼痛, 觸摸術后部位有無異物脫出, 若有脫位應及時報告醫生。

4 康復訓練

早期功能鍛煉對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和促進病人康復至關重要, 是治療骨折的一個重要環節。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時機與方法, 每天要督促患者鍛煉肢體功能, 循序漸進, 量力而行, 以不感疲勞為度。

4.1 非手術治療的患者

早期在床上做擴胸運動, 患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活動, 踝關節的背屈、跖屈運動和足趾的屈、伸運動。牽引4~6周后, 可以去掉牽引做直腿抬高運動, 聯系7~10d后, 如果下肢肌力良好, 3個月后可扶拐下地行走, 6個月后可棄拐行走。

4.2 內固定術后

疼痛消失后, 即可在床上做下肢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運動, 髖關節及膝關節的主動屈、伸運動。2d后可扶病人床上坐起;5~7d可坐輪椅下床活動;3~4周后扶雙拐下地患肢不負重行走;3個月后患肢稍負重;6個月后可完全負重行走。

4.3 髖關節置換術后

疼痛消失后, 在床上練習股四頭肌及臀肌的收縮運動, 足的背跖屈運動, 以增強髖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 以固定股骨頭。2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行走, 患肢不負重;6個月后可棄拐負重行走。

5 出院指導

指導病人出院后繼續功能鍛煉, 告訴患者為預防骨不連、股骨頭缺血壞死及術后髖關節脫位, 應注意做到“三不” (不負重、不做盤腿動作、不坐矮凳子) , “四避免” (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奔跑, 避免在髖關節內收、內旋位時從座位上站起, 避免在雙膝并攏雙足分開的情況下, 身體向術側傾斜取物或接電話, 避免在不平整或濕滑的路面上行走) 。術后患者出院后1個月復診, 如發現有感染或其他不適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鼓勵病人補充鈣質, 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 豆類等含鈣較多的食品。多曬太陽以增加骨密度。

6 討論

股骨頸骨折的患者, 以老年病人居多, 由于年齡大、臥床時間長, 并發癥多, 積極治療原發病, 控制感染, 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特點給予良好的心理護理, 減少負性情緒,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耐心指導功能鍛煉, 預防并發癥, 才能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 使病人早日康復, 提高生活質量, 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摘要:股骨頸骨折占全部骨折總數3.58%, 常發生于老年人, 女性發生率高于男性。隨著人的壽命延長, 其發病率日漸增高。該骨折部位特殊, 病程長, 臥床時間長, 并發癥多, 對護理要求高, 難度大, 2007年7月至2009年11月我科收住24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 其中20例保守治療, 2例行開放復位內固定, 2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對其心理護理、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康復訓練指導的護理方法進行回顧性總結。結果 24例患者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 主動配合各項治療及護理, 在醫護人員及家屬的協助下能正確地進行功能鍛煉, 住院期間無并發癥發生, 手術切口達到一期愈合。結論 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感染、良好的心理護理、出院指導及健康教育均能讓患者獲得康復。

關鍵詞:老年人,股骨頸骨折,護理,功能鍛煉

參考文獻

[1]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8.

[2] 宋金蘭, 高小雁.實用骨科護理及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

[3] 杜克, 王守志.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5, 426:284, 198, 702.

[4] 杜克, 王守志.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5.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 因不同程度膝關節外傷后疼痛在我院檢查治療的患者16例, 其中男患者11例, 女患者5例;年齡17~49歲, 平均年齡32.6歲。本研究組1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傷史;病程2~6d, 患者在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疼痛, 16例患者均行常規膝關節正側位攝片, 其中8例同時作CT掃描檢查, 本研究組16例患者均行MRI檢查。

1.2 方法

本研究組16例患者均行MRI (MRI型號GE Signa EXCITE 0.35T永磁開放式磁共振) 檢查, 采用9-INCH GP線圈 (膝關節專用線圈) , 圖像采集采用層厚3~5mm, 間隔1~2mm。本研究組患者首先實施常規SE序列的圖像采集 (T1WI:TR500ms, TE18ms;T2WI:TR2748ms, TE100ms) , 之后實施STIR再進行圖像采集 (STIR:TR3600ms, TE45ms) 。16例患者在實施MRI檢查之前均進行常規正側位X線攝片 (攝片機:GE DR Definium6000, 攝片條件:55k V, 100m A, 0.02s) 。8例患者進行CT掃描 (掃描機:作者的單位的型號、西門子SOMATOM Balance單排螺旋CT機掃描。層厚及層距和螺距均為2~5mm) 進行薄層掃描, 后經工作站進行多層面重建 (重建層厚1.25mm, 間隔1.0mm, 多方位重建) [2]。

2 結果

本研究組16例患者中有2例發生在股骨下端;10例在脛骨上端;4例患者同時發生在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16例患者經X線攝片觀察均未發現有異常密度改變。7例患者實施CT掃描檢查, 沒有發現常規橫斷位有明顯異常, 后進行多層面重建;有4例可疑骨小梁密度異常, 但沒有能夠作出明確診斷, 其余均未發現明顯異常改變;本研究組16例患者均行MRI檢查, 在SE序列中表現為T1WI模糊的低信號改變, 直接可見部分呈線狀改變, T2WI呈線狀不規則信號或者片狀改變, 主是以模糊片狀高信號為主, 16例患者在STIR序列中, 可比較明顯地顯示病變區。

3 討論

(1) 隱匿性骨折也稱微骨折或者骨挫傷, 主要是因為在一定的直接或間接機械暴力作用下, 導致骨小梁中斷或者壓縮, 并引起松質骨內部局限性水腫或者出血, 在沒有發生骨皮質的移位改變以及斷裂情況下的骨折[3]。主要的臨床癥狀為患者的損傷部位有壓痛感或者疼痛感。因為隱匿性骨折的病理改變并不能改變局部骨密度差異, 所以, X線對隱匿性骨折比較難以做出明確的診斷;雖然CT掃描機對骨及軟組織分辨率比X線平片高, 而且也解決了影像重疊問題, 可以呈現出更多的膝關節損傷細節, 但是對無明確骨折線的膝關節隱匿性骨折的確診還有一定困難。

(2) 隱匿性骨折難以進行活體病理學證實, 但是可依據MRI表現、典型病史以及患者癥狀, 可以進行確診。在正常情況下, 隱匿性骨折只要一經確診, 就必須立刻進行積極地臨床治療, 不斷有效減少運動從而降低進一步損傷, 在20~30d后水腫就會吸收, 60~90d后就會痊愈。但若患者沒有被確診或者漏診, 繼續從事負重或者運動, 就會進一步加重損傷, 延長病程, 并且可以導致不可逆的疼痛、軟骨缺損及退行性骨性關節病等并發癥, 在此基礎上, 還會導致骨折進一步擴大或者移位等。因此, 針對X線平片以及CT表現為陰性或者僅有局部軟組織腫脹, 但是臨床癥狀卻十分明顯的患者, 或者臨床體檢雖有異常但是定性困難的患者, 必須建議進行MRI檢查, 因為通過MRI檢查就可以發現患者膝關節的隱匿性骨折, 并且還可以發現患者半月板、韌帶等組織的損傷[4]。因為MRI檢查對患者骨髓水腫原因的判斷沒有特異性, 所以在進一步診斷之前, 須明確病史, 從而真正避免誤診。

摘要:目的 探討隱匿性骨折的MRI表現, 提高對隱匿性骨折的認識。方法 回顧性分析16例X線片陰性患者的MRI及其他影像學資料。結果 16例患者中, 常規X線片均未見明顯異常改變, 其中有8例作CT檢查亦未提示異常, 進一步作MPR重建。16例行MRI檢查均出現異常信號改變, 而診斷為隱匿性骨折。結論 對臨床懷疑有隱匿骨折的患者, 應該首選進行MRI檢查。

關鍵詞:骨折,隱匿性,MRI,診斷

參考文獻

[1] 成德元, 秦永春, 王孟麗, 等.MRI在膝關節隱匿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實用骨科雜志, 2003, 9 (3) :224~226.

[2] Bydder GM, Hajnal JV, Young IR.Use of the inversion recovery pulse sequence[J].Clin Radiol, 1998, 53:159~176.

[3] Andrew JD, Joseph AF, Viotor JS.Short-TI inversion-recovery pulse sequence:analysis and initial experience in cancer imaging[J].Radiology, 1998, 168:827~836.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50例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50例患者在手術前經檢查均符合糖尿病疾病診斷標準,均經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認為股骨頸骨折。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25例患者。A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最小年齡61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65.3±4.4)歲?;颊咛悄虿∈?到17年,平均糖尿病病史(8.3±2.4)年。其中15例患者因為摔跤致傷,7例患者因交通意外致傷,3例患者因高空墜落致傷。B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最小年齡60歲,最大年齡74歲,平均年齡(65.1±4.3)歲?;颊咛悄虿∈?到14年,平均糖尿病病史(8.5±2.7)年。其中16例患者因為摔跤致傷,7例患者因交通意外致傷,2例患者因高空墜落致傷。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存在一定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況下參與該研究。

1.2方法

A組患者圍手術期給予常規護理,B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另給予臨床護理干預,包括術前護理、術后護理[2] 。術前護理:(1)血糖控制。血糖控制是患者住院治療期間重要的護理內容,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細致指導,密切關注患者的血糖變化,囑咐并督促患者在就餐30 min前以及入睡前進行胰島素素皮下注射,將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5.0~8 mmol/L范圍內[3] 。(2)心理護理。老年人身體和心理承受力較差,由于要接受長期的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多會出現、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存在極大的精神壓力。為了調整好患者的心理狀態,讓患者有效地配合治療,醫護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疑問,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治療方案以及手術風險,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提高患者的信心,讓患者以一個良好的心身狀態接受手術。術后護理:(1)病情監測。手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監測患者血壓、呼吸、心率、脈搏是否發生異常,并對患者身體的出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保證各種引流管引流通暢,嚴格預防和控制低血糖癥狀以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癥狀的發生[4] 。嚴密監測患者空腹狀態以及餐后的血糖水平,并按醫囑給患者服用血液控制藥物。(2)并發癥預防。老年糖尿病患者骨頸骨骨折手術治療后可能會引起多種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泌尿系統的感染、壓瘡、血栓等等。術后要對切口定期換藥,醫護人員術后應密切關注患者切口是否發生滲血現象,保持切口以及創面所敷藥物干燥,對切口的操作要嚴格遵守無菌要求,以免導致二次感染。囑咐患者多飲水,以促進排尿,并注意會陰部位的衛生,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護理人員應注意保證患者病床上的衛生,保持床單干凈整潔,并每隔兩小時協助患者進行一次翻身,以免出現壓瘡。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自行呼吸,幫助患者排痰,或者通過霧化吸入預防痰液濃度過高,避免因痰液墜積導致肺炎。護理人員應堅持對患者四肢進行按摩,根據患者的病情鼓勵患者下床行走,促進血液循環,以預防形成血栓[5] 。(3)跌倒護理。跌倒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傷殘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這主要與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和疾病有關。因此人員需要重視患者的跌倒因素,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盡可能讓患者在護理人員或者家屬的視線內活動,或者讓患者在外力協助下進行活動。(4)肢體功能鍛煉護理?;颊咝g后1個月可以進行肢體功能性鍛煉,鍛煉強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塊,恢復初期盡量避免單獨行走,應使用拐杖輔助行走,以免跌傷。(5)出院指導。給患者以及家屬講解出院后的生活注意事項,用藥方法,包括飲食控制和肢體鍛煉指導,并囑咐患者定期復查[6] 。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包對該研究中的所有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以P<0.05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住院時間比較

A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8.5±4.8)d,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4.2±3.5)d,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A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并發癥比較

A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切口感染3例,泌尿系統感染2例,壓瘡2例,血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2.0%;A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切口感染1例,泌尿系統感染0例,壓瘡0例,血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8.0%。B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骨質逐漸疏松,骨頭中的無機物含量不斷升高,骨質中的碳酸鈣隨著增加,而磷酸鈣卻不斷減少,骨質中所含有的具有彈性的有機物含量越來越少,所以老年人的骨頭會變硬變脆,受到碰撞后極易折斷[7,8]。對于老年糖尿病股骨頸骨折患者來講,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組織愈合速度慢,而且糖尿病會對身體組織愈合能力帶來明顯的負面作用,所有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圍手術期干預護理對預防并發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非常重要。該研究中B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另給于臨床護理干預,包括術前的心理護理、血糖控制,以及術后的病情監測、并發癥預防、跌倒護理、肢體功能鍛煉以及出院指導,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優于A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能夠促進患者快速康復,該護理方面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將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50例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25例患者。A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B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另給予臨床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B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A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該護理方面具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股骨頸骨折,干預護理

參考文獻

[1] 覃翠竹.老年糖尿病股骨頸骨折79例的護理[J].廣西醫學,2007(1):132-133.

[2] 王桂玲,張穎.骨科老年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J].大家健康,2013,7(1中旬版):55-56.

[3] 楊兵.老年糖尿病骨頸骨折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149-151.

[4] 李冬云.系統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狀況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2):69-70.

[5] 田穎.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42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1):91-92.

[6] 宋淑梅.10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0,18(4):134-136.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200例肋骨骨折患者, 其中男152例, 女48例, 年齡16~80歲, 中位年齡 (35±12) 歲, 在168例患者首次診斷中確診, 12例患者在二次診斷中獲確診, 20例患者臨床特征明顯, 胸部X線檢查陰性, 采用胸部CT掃描得以確診。

1.2 方法

全部患者中予以胸部正位片的患者64例, 予以胸部正斜位片的患者136例。46例患者予以透視檢查及X線檢查, 某中, 20例患者又予以胸部CT掃描后用骨窗觀察。

2 結果

全部患者中, 120例能通過胸部正位片對胸部骨折進行明確的觀察, 48例則采取斜位片對骨折部分進行觀察, 患者行正斜位X片檢查不能完全對全部骨折情況進行顯示, 在正位片上前、后肋都存在骨折能夠較明確的顯示, 其中近肋弓部和肋弓部位切線位顯示比較明確。而在前肋或后肋出現骨折在行X線檢查時, 由于骨折線接近肋弓部斜位片而導致顯示效果不好。肋骨骨折的其他特征, 如肋膈角變鈍、軟組織出現腫脹等情況下可以出現較明確的顯示, 斜位片顯示較差, 二次確診的12例患者, 由于外傷小, 沒有明顯的骨折移位現象, 間接特征不明顯, 通過因骨折端產生骨質吸收的情況下, 骨折線才被發現, 其中有典型的臨床癥狀患者20例, X線檢查陰性, 而予以胸部CT掃描后采用骨窗檢查時確診為肋骨骨折。

3 討論

肋骨骨折居于全身骨折的第5位, 在胸部外傷的發生率中占70%左右, 其最經濟有效的檢查方式仍然是常規的胸部X線檢查[2]。同時, 臨床醫師在日常工作中肋骨骨折的漏診和誤診情況時有發生, 一般常見的漏診和誤診情況為:細微肋骨骨折、腋中線肋骨骨折、肋骨與肩胛骨、肺組織、心臟、膈肌、腹部臟器重疊處的陰陽性骨折, 在肋骨骨折合并有胸壁血腫、胸腔積液、嚴重的液氣胸、氣胸、皮下氣腫而造成肋骨骨折自身表象的掩蓋。

而胸部外傷中還有一些比較常見的X線征象值得廣大臨床醫師注意[3~4], 常見的有: (1) 皮下縱膈氣腫:一般是由于肋骨骨折刺破肺部或貫通傷所引起, 空氣從胸膜破裂處進入到縱隔結締組織及胸壁軟組織內, 同時經筋膜在胸部肌纖維束內彌漫形成條形狀的陰影。閉合性胸部損傷如還存在皮下積氣, 即可考慮有肋骨骨折情況。 (2) 胸腔積血:一般是由胸壁損傷及肋骨骨折引起的肋間血管破損出血、肺組織裂傷出血、胸部內血管破損出血及心臟大血管破損出血等所造成。所以, 在患者出現胸腔積血的情況下需要對其有無肋骨骨折進行及時診斷。 (3) 胸壁軟組織腫脹和胸膜影出現增厚:這些情況一般是因為外傷出血導致水腫所造成, 應高度對患者是否骨折進行懷疑。 (4) 氣胸:一般是因為肺組織及支氣管破裂所引發, 其發生情況較肋骨骨折較低, 但幾率也很高, 若存在氣胸情況, 可對患者是否存在骨折進行考慮。

其他檢查:CT檢查可以對肋骨斷裂情況及小骨片進行清晰的顯示, 同時還可以對局部的小血腫和胸腔少量積血情況進行顯示。

肋骨骨折的誤診和漏診情況分析: (1) 投照技術方面:投照患者的肋骨時, 沒有予以患者肋骨常規三步投照方法, 從而無法清晰的觀察膈肌上下肋骨、肋椎關節、肋橫突關節三部位, 肋骨出現相互重疊的情況較多, 對患者骨折線顯示情況存在一定的影響。本文研究中14例由于不恰當的曝光條件, 從而造成肋骨骨折不能清晰顯示而出現誤診和漏診。其次投照電壓偏低時, 導致肋骨結構無法清晰顯示, 有的可能被軟組織影所代替;投照電壓偏高時, 肺氣腫及骨質疏松患者就顯得偏黑, 從而導致漏診情況。還存在一些醫療人員對肋骨骨折的復雜情況及多種X線輔助征象沒有足夠深刻的認識, 投照技術操作水平較低, 不能讓患者拍照出符合X線診斷標準的平片。本文研究中出現此種情況的患者有18例。 (2) 解剖方面:因為肋骨彎曲斜行, 形狀細長且不規則, 肋骨體部為彎曲呈弓形, 同時和軟組織結構出現重疊, 觀察比較困難。行X線片時患者肋骨存在很大部分不能與膠片貼近, 投照的中心線無法投射到每根肋骨的切面上, 可能導致細微的骨折線被掩蓋, 從而造成漏診。本文研究中10例患者正位胸片漏、誤診;8例肋軟骨鈣化聯結中斷影誤診;4例肋骨前段骨小梁與肺紋理重疊誤診骨折;4例患者肋椎關節、肋骨下緣的血管溝誤診骨折。 (3) 照片上出現污水痕和折疊影情況:本文研究中有10例因為此種情況而導致誤診。 (4) 臨床工作者未按順序對每一根肋骨的走行與曲度進行仔細觀察, 對兒童骨折及老人骨質疏松的X線改變疏忽而造成其誤診和漏診, 本文研究中10例患者出現此種情況。 (5) 患者不配合檢查, 由于其呼吸移動使肋骨陰影模糊, 對診斷結果產生影響。

為了使診斷正確率得到提高, 從而使由于肋骨骨折的誤診和漏診而產生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得到避免。在醫療工作者日常實際工作中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1) 對投照技術進行改善, 對患者進行準確投照, 嚴格按照肋骨三步投照法, 將受傷部位盡可能靠近膠片, 利用斜射線, 或向前、向后傾斜20°投照, 使照片失真現象盡量減少。對存在固定壓痛點、骨擦音的患者加拍不同角度的照片, 按年齡、部位、病態和體型選擇合適的管電壓、管電流及時間。 (2) 當臨床上患者的資料提供的不夠確切時, 需同臨床科室進行及時聯系。同時對放射科醫療人員的業務水平能力的提高及對肋骨骨折X線征象及合并癥征象的加強熟悉, 對肋骨骨折診斷正確率的提高也是一種重要的途徑。 (3) 對閱片條件進行變化, 照片折痕留下偽影, 把照片水平放置, 利用與照片約成45°的入射光線照射, 從反射光線中觀察, 就能發現是膠片偽影而非骨折線影。有些照片留有污水干燥后的痕跡, 觀察其邊緣常超出肋骨邊緣, 必要時可用清水沖洗待干后再閱片;照片偏黑, 宜在強光下閱片, 利于觀察[5]。 (4) 肋骨外傷壓痛點如果比較明顯, 需要加照切線位。針對一部分臨床癥狀明顯又未發現骨折X線征象患者, 要對患者醫囑1周后進行復查。而在第2次診斷中仍存在壓痛明顯者, 可予以透視多軸位進行觀察。 (5) 對臨床表現明顯、普通X線檢查陰性者可予以胸部CT掃描, 通過骨窗觀察, 可使準確性得到極大的提高再采用三維骨重建模式, 尤其是針對多發性骨折, 觀察方便。

摘要:目的 研究肋骨骨折誤診和漏診原因, 提高肋骨骨折影像學診斷的準確性。方法 選擇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200例肋骨骨折患者, 予以拍攝胸部后前位、側、斜、臥位片。結果 肋骨骨折X線檢查和診斷受諸多因素影響, 部分患者需進行CT掃描。結論 對肋骨骨折患者診斷時需進行綜合分析, 及時復查, 從而可提高其診斷準確性, 降低誤診和漏診情況。

關鍵詞:肋骨骨折,X線,CT,誤診,漏診

參考文獻

[1] 查則曹.胸部X線平片檢查肋骨骨折漏診原因分析[J].實用臨床醫學, 2010, 11 (5) :92~95.

[2] 袁遠, 鄒文, 陳志輝.多體位X線攝影在診斷肋骨骨折中的意義[J].中國醫療設備, 2008, 23 (9) :125~126.

[3] 李榮安.胸部X線特殊投照體位在肋骨骨折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 2008, 5 (25) :92, 129.

[4] 孫立功.肋骨骨折的間接X線征象及其診斷價值[J].醫用放射技術雜志, 2006, 5 (6) :94~95.

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范文第6篇

1.1 一般資料

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高齡髖部骨折患者742例, 采取了各種手術治療的共586例, 其中男273例, 女313例;年齡70~92歲, 平均75.3歲。 (1) 手術治療的骨折類型:股骨頸骨折303例, 股骨粗隆間骨折258例, 合并有股骨頸、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患者25例。 (2) 其他合并癥情況:患者受傷前合并有心、肺、肝、腎及神經、內分泌等疾患537例 (占72.4%) , 其中:心血管系統疾病439例, 呼吸系統疾病346例, 肝功能不全194例, 腎功能不全247例, 腦中風后遺癥患者179例, 帕金森氏癥25例, 老年性癡呆38例, 糖尿病患者283例, 同時合并有2種或2種以上疾病患者377例。 (3) 入院時間:30min~7d, 平均2.8d。其中13例為陳舊性骨折其余患者均為新鮮骨折。

1.2 手術方式

742例高齡髖部骨折患者中有586例患者采取了積極的手術治療。401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中303例選擇手術:空心螺釘內固定67例, 人工股骨頭假體置換91例, 人工全髖關節假體置換145例。309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中258例選擇了手術:行動力髖螺釘鋼板 (DHS) 內固定187例, 髓內釘固定10例, 人工股骨頭假體置換61例。同時存在股骨頸與股骨粗隆間骨折的32例患者中25例采用了人工股骨頭假體置換。

1.3 圍手術期干預治療

手術前所有病例進行詳細的檢查, 對于手術風險進行評估, 患者均進行了相關科室的聯合會診。對存在的心、肺、肝、腎及神經、內分泌等疾病進行積極控制。包括: (1) 有條件的盡可能調閱患者以前的住院病例并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了解受傷前的身體情況、生活能力和精神狀態。 (2) 常規檢查血尿常規、凝血功能、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肝腎功能、血糖及血脂、心電圖、胸片等;有心肺疾病的增加心彩超和肺功能的檢查。 (3) 特別注意患者受傷前6個月內是否有心肌梗死病史以及腦卒中病史。 (4) 術前應改善心、肺、肝及腎等功能, 收縮壓控制在150mmHg, 舒張壓控制在95mmHg以下,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所有病例術前60min均靜脈靜滴廣譜抗生素1次, 術后繼續使用1周。 (5) 患者術后密切注意血壓、脈搏、呼吸和血氧飽和度監測, 注意血常規、水電解質的檢查, 盡可能讓患者達到3個100指標。 (收縮壓≥100mmHg, 血紅蛋白≥100g/L, 心率≤100bpm;) 高危病例術后在ICU監護, 待生命體征平穩后轉回普通病房, 一般為24~48h。 (6) 有冠心病史, 心律不齊, 血脂高的病人圍術期用辛伐他汀、倍他樂克穩定血流流變水平及血脂。 (7) 術后所有患者禁止使用止血藥物, 適當的給予丹參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或者低分子肝素鈉。 (8) 下肢應用有梯度壓力的彈力繃帶, 每小時進行患肢的按摩直至患者體力恢復開始自主肌力舒縮練習, 有條件的患者應用空氣壓力波和CPM功能鍛煉器。 (9) 鼓勵患者多飲水, 深呼吸, 主動咳嗽、咳痰, 必要時霧化吸入沐舒坦, 盡可能要求患者術后3d開始下床。

2 結果

586例高齡髖部骨折手術患者術中均沒有死亡病例。術后早期發生并發癥共103例 (發生率為17.6%) 。其中心、腦、肝、腎等器官功能失代償48例, 肺部感染23例,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例, 消化道應激性潰瘍22例, 電解質紊亂87例, 術后第34天死亡1例, 死于肺部感染, 呼吸功能衰竭。余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均治愈。出院時全身情況良好者413例, 尚好者173例。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我國人口老年化問題日益凸顯。高齡髖部骨折患者的病例逐年遞增。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70歲以上高齡髖部骨折患者742例, 其中對586例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 療效良好?,F對其高齡患者髖部骨折術后早期并發癥的類型, 原因及其干預治療進行探討。

(1) 70歲以上的髖部骨折患者多并存有心、肺、腦、肝、腎以及內分泌等臟器功能不全, 手術風險高危。甚至部分此類患者因為腦中風后遺癥、帕金森或者老年癡呆等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 護理干預多, 難度大。但是, 這并不能就認為高齡髖部骨折患者應放棄手術治療。高齡髖部骨折患者過去多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案。但是保守治療極易發生髖內翻和肢體外旋、短縮畸形, 同時帶來廢用骨質疏松和肌肉萎縮。此外, 長期臥床容易造成褥瘡、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關節攣縮、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全身各種并發癥, 病死率較高, 國外文獻曾介紹保守治療的病死率高達43.7%。而且現代骨科學也認為對于有偏癱、帕金森或精神疾患病人, 行人工股骨頭置換可以使病人早起床, 減少并發癥[1]。王福權等認為高齡髖部骨折患者能否承受手術取決于傷前生活自理能力、年齡及合并癥等因素。目前對于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多主張早期手術、早期無痛性生活及早期負重[2]。為了降低手術風險, 我們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的全身情況進行盡可能詳細的評估, 對其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原因進行分析, 并積極預防, 盡可能降低死亡率、致殘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3]。

(2) 本組高齡髖部骨折手術早期并發癥主要包括以下5種:心、腦、肝、腎等器官功能失代償, 肺部感染,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消化道應激性潰瘍、電解質紊亂和切口愈合不良。

心、腦、肝、腎等器官功能失代償的主要原因有: (1) 術前以上各個臟器功能就已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失常, 造成應激狀態下代償功能的減退; (2) 創傷以及手術對全身血循環的影響造成各個臟器相對的低血流灌注量使得各臟器單元功能受累, 在血容量恢復后這種低血流灌注現象和再灌注損傷任又使得各臟器單元功能繼續遭受損害, 加重各臟器功能受損的嚴重程度; (3) 內環境的失衡造成各種有毒物質的積累導致各臟器功能的損害。

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有: (1) 本身已經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氣管炎, 肺氣腫或肺心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2) 長期臥床或活動減少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和咳出; (3) 老年人腦細胞功能的減退, 對缺氧或高碳酸血癥的敏感性減弱, 自體調控能力下降, 極易導致呼吸功能的異常加重肺部感染[4]; (4) 全麻患者氣管插管損害粘膜纖毛運轉功能, 給氧、肺水腫、誤吸及皮質激素的應用對肺泡巨噬細胞活性的影響造成抗感染能力的減退。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有: (1) 創傷及手術激發凝血因子釋放; (2) 懼怕疼痛、減少活動導致下肢血流流動緩慢, 同時臥床導致肌肉收縮力量減退減少了肌泵功能; (3) 術前及術中的過度復位時可使下肢血管腔變小、變扁, 甚至血管內膜受損; (4) 手術時對局部血管造成的損傷[5]; (5) 圍術期患者血流動力學的波動導致血管內壁附著脂質斑塊的脫落。

消化道應激性潰瘍的主要原因: (1) 高齡患者本身胃粘膜屏障就比較脆弱, 手術中出血量大導致胃腸粘膜缺血引起粘膜微循環障礙、能量不足、滲透性增加, 抗酸能力下降; (2) 缺血還導致胃粘膜分泌碳酸氫根減少, 胃內的氫離子濃度相對增高, 粘膜的損害使氫離子逆向彌散更容易且難于清除, 造成粘膜糜爛、出血[6]; (3) 圍術期禁食, 術后納差導致的飲食失調引起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增加。

水電解質失衡 (主要是低鉀血癥和酸中毒) 的主要原因: (1) 高齡患者本身的內環境調節機制能力降低; (2) 圍術期禁食, 術后納差導致的進食不足導致鉀離子的攝入不足, 引起低鉀血癥; (3) 為了維持循環血量而大量補充血容量的過程中鉀鹽沒有補充導致低鉀血癥; (4) 手術中出血多, 組織缺血缺氧, 使得丙酮酸和乳酸的大量產生導致酸中毒; (5) 麻醉, 鎮靜劑或者疼痛都可影響呼吸, 通氣不足引起高碳酸血癥導致酸中毒。

高齡髖部骨折術后患者早期并發癥種類多, 發生率高, 嚴重者可危及生命。但通過以上病歷的總結, 我們認為在圍術期積極治療原發病和并發癥, 綜合患者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手術治療不失為一種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

摘要:目的 研究70歲以上高齡患者髖部骨折手術治療后早期并發癥的成因及干預治療。方法 綜合我科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586例70歲以上高風險性髖部骨折的手術病例, 對其出現的各種早期并發癥的原因進行分析, 并探討干預治療。結果 手術后早期發生并發癥共103例, 其中心、腦、肝、腎等器官功能失代償48例, 肺部感染23例,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例, 消化道應激性潰瘍22例, 電解質紊亂87例, 術后早期死亡1例。結論 高齡患者髖部骨折手術治療實為一種積極有效的治療手段, 但同時手術風險也同樣高危, 術后早期并發癥出現率高, 針對此類患者應該充分術前檢查及評估, 術后對其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應做到早期積極防治。

關鍵詞:高齡70歲以上,髖部骨折,手術并發癥,干預治療

參考文獻

[1]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1851~1852.

[2] 王福權, 駱燕禧, 黃公怡, 等.老年四肢骨折的內固定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 1991, 11:242~245.

[3] van Balen R, Steyerberg EW, Poider JJ, et al.H ip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outcomes for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type of residence[J].Clin Orthop, 2001 (390) :232~243.

[4] 李世和, 李驊, 王兵, 等.影響髖臼骨折治療效果的各種因素[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03, 5:59~62.

[5] 張鐵良.髖臼骨折與開放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02, 4:167~169.

上一篇:六年級家長會班主任發言稿范文下一篇:會計合同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