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學哲學醫學文學論文范文

2024-05-02

醫學哲學醫學文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從神靈主義、自然哲學、生物醫學和現代醫學模式四個時期的演變入手,通過對影響人類健康和導致疾病的各種因素的哲學分析,以及對整個演變過程的哲學分析,揭示了現代醫學模式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關鍵詞】醫學模式演變 現代醫學模式 辯證唯物主義 認識論

醫學模式( medical model)又叫醫學觀,是人們考慮和研究醫學問題時所遵循的總的原則和總的出發點,是指人們用什么樣的觀念與方法來看待、研究和處理健康和疾病問題,是對健康、疾病等重要醫學問題的總體觀,是我們在醫學實踐中貫穿始終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迄今為止,醫學模式大致經歷了神靈主義、自然哲學、生物醫學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現代醫學模式)等四個時期的演變。由于醫學包括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因此說,每個時期醫學模式的形成都是人們在醫學實踐中,通過發現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不斷深化和完善對疾病本身的認識而建立起來的。在對醫學模式的建立和演變的認識中,人們從唯心主義的觀點逐步到唯物主義,其中還滲透了辯證法的思想,最終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建立在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上。

一、神靈主義的醫學模式——唯心主義的醫學觀

神靈主義醫學模式是遠古時代的醫學模式。遠古時代,人們認為世間的一切是由超自然的神靈主宰,疾病乃是神靈的懲罰或者是妖魔鬼怪附身,故把患病稱為“得”病,對待疾病則依賴巫術驅兇祛邪,而死亡是“歸天”,是靈魂與軀體分離,被神靈召喚去了。這種把人類的健康與疾病,生與死都歸之于無所不在的神靈,就是人類早期的健康與疾病觀,即神靈主義醫學模式。很顯然這種醫學模式是一種唯心主義的醫學觀。在這種醫學觀下,人們治療疾病的方法,往往是拜神、逐鬼,和求神保佑。

二、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的邁進

人們的認識并不止于此。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想去探求、揭示疾病的規律,想去認識是什么樣的原因使人患病。比如古希臘的醫學就認為,生命是由土、氣、火、水四種元素組成,四元素與冷、熱、干、濕四種物質配合成四種體液,即血液、黃膽汁、黑膽汁和痰。四種體液的協調與平衡決定人體的體質和健康。其中,不平衡導致了疾病。在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看來,人們健康的好壞是有條件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的生活態度,即取決于人們生活各個方面的平衡,如睡眠和清醒,工作和休息,吃和喝,愛情生活和節欲,精神壓力和休閑等。

中醫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人體各器官又與這五種元素相對應。他們相生相克,相互制約,相互協調,保證人體健康。認為致病因素有內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也有外因:風、寒、暑、濕、燥、火。外因有可能作用于人體,使人體產生平衡或非平衡狀態,當不平衡時,人們就會得病。

不難看出,這一時期人們對疾病的認識與自然哲學靠得很近。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的整體觀、辨證論在某個角度上是以自然哲學的思維方式來認識疾病規律的。不僅人是一個整體,而且人與外部環境也是一個整體;不僅人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需要內部平衡,而且與外界環境也要平衡、要適應,甚至這種平衡有時還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把影響健康的客觀因素,全面的、聯系的統一到人們對疾病的認識中去了。由此看來自然哲學醫學模式, 正是運用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觀解釋健康和疾病現象, 把哲學思想與醫療實踐聯系起來, 以直觀的自然因素現象說明生理病理過程的一種醫學模式。

三、生物醫學模式——唯物主義觀點的確立

生物醫學模式( biomedical model)是指建立在經典的西方醫學基礎之上尤其是細菌論基礎之上的醫學模式。由于其重視疾病的生物學因素,并用該理論來解釋、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稱為生物醫學模式。

從18世紀下葉到19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的研究逐漸從宏觀步入微觀,并已進入分子水平,比如顯微鏡的發明,創立了細胞學說;工業化、都市化導致的傳染病問題日益突出,推動了細菌學的發展,人們不僅發現了細菌的存在,而且通過培養基認識了一些使人致病的細菌。這些使醫務人員對抗感染治療、對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提高到細胞分子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成就,傳染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可以從基因水平上認識到每個人和每個人易患性的不同—這個人可能是肝易損人群,那個人可能是肝不易損人群—這些都可以從基因上找到依據。與此同時,一些醫學基礎學科,如生理學、病理學、寄生蟲學、藥理學、免疫學等都在蓬勃發展。生物學的長足進步,促使人們開始運用生物-醫學的觀點認識生命、健康與疾病,認為任何疾病都能用生物機制的紊亂來解釋,都可以在器官、組織和生物分子上找到形態、結構和生物指標的特定變化。

不難看出,生物醫學模式以物質分析為基礎,通過觀察和試驗結果,運用機械唯物主義的方法進行分析歸納,不僅使人類深刻的認識到致病和影響健康的、客觀生物因素,也極大推動了醫學的發展。無論人們怎樣認識這種模式的局限性或不足,但在認識致病和影響健康因素的方法和途徑上,無疑是進步和科學的,是唯物主義的。

四、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強調醫學的系統整體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醫學科學有了更大的進步,一些由生物因子(細菌、病毒、寄生蟲)所致的疾病已被控制,而另一類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精神病等,已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危害。同時,人們還驚訝地發現,曾經為人類健康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生物醫學模式,在這些疾病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因為這類疾病的發生原因主要不是生物學因素,而是社會因素或(和)心理因素所致。于是,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內科教授恩格爾(O.L.Engel)在1977年“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題為“需要新的醫學模式;對生物醫學的挑戰”的文章,提出了綜合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與疾病影響的醫學觀,這就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也即現代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模式的提出應該說并沒有否定生物醫學模式,而是對以往的模式進行哲學上說的“揚棄”,并非“拋棄”,屬事物的螺旋式上升。這種模式強調醫學的系統整體觀,其中生物、心理、社會3個要素組成現代醫學模式系統。3者之間有著特定的聯系,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只是導致機體健康或疾病的原因和中介。生物學指標是人體健康與疾病的重要標志,是醫學研究與醫療診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生物因素仍是醫學的中心,在現代醫學模式中其核心地位仍是不可動搖的。生物因素的核心地位,決定著它對社會、心理因素的制約作用。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建立,比生物醫學模式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現代人類與疾病和健康因素有關的系統問題,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地位和作用,鮮明的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這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全面的、聯系的、辯證的分析和認識事物的觀點,也符合醫學實踐的實際,它將促使人們的醫學理念發生深刻的變革,并為人類的健康帶來更大的福祉。

五、現代醫學模式的哲學基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認識論是探討人類認識的本質,認識與客觀實在的關系,認識的前提和基礎,認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認識的真理標準等問題的哲學學說。唯心主義認識論否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堅持從意識到物質的認識路線。唯物主義認識論堅持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實在,強調認識是人對客觀實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認識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則進一步把實踐作為認識的基礎,把運用于認識論。

從醫學模式演變的過程看,醫學模式演變的過程,也就是人類認識自身疾病與健康的過程,亦即對醫學的認知過程。醫學包括認知和實踐兩個方面,對醫學的認知是醫學實踐中對許多客觀存在的致病因素和影響人類健康因素的認知,而建立在醫學認知基礎上的醫學模式,又對醫學實踐起著指導作用。神靈主義時期,人們對醫學的認知是空白的,所以只能建立在唯心主義的哲學基礎上;自然哲學時期,人們已經探討疾病發生的條件、影響健康的因素,以及怎樣才會導致疾病的問題,這種認識已經帶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自然辯證法的特點,是醫學認知上的巨大進步;生物醫學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對客觀存在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現代醫學模式并不是對生物醫學模式的完全拋棄,而是對生物醫學模式的完善,它不僅考慮的了生物因素,還綜合了社會、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這種考慮是基于唯物辯證法指導下的醫學認知??v觀醫學模式的整個演變過程,不難發現,每個時期醫學模式的建立,是醫學認知和醫學實踐交互作用的過程,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所強調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重復的過程。而醫學模式的每次演變,都使人們對醫學的認識更深刻、更全面、更科學。

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基礎之上的現代醫學模式,必將在醫學實踐中引發人類醫學觀的深刻變革,也必將推動醫學科學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辰.醫學模式轉型有多難[N].健康報, 2009,1(23):3.

[2]王泰智,沈慧珠譯.自從有了哲學家[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48.

[3]張養生.自然哲學醫學模式的系統認識[J]. 陜西中醫,2002,23(9):819.

[4]李宏字,梁斌.用自然辯證法指導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現代醫學模式的形成[J]. 醫學與社會,2005,18(7):2.

醫學哲學醫學文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蒙古族的傳統醫學又稱蒙醫學,培育合格的蒙醫藥人才是蒙醫教育的目標。合格的蒙醫人才不僅包含專業素養,也包含思想政治的認知。因此,如何對蒙醫專業學生進行符合民族特點而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應是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注的焦點。本文從蒙醫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出發,探討蒙醫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徑,為蒙醫教育的發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蒙醫文化;醫學道德;精神價值

蒙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蒙古民族優秀的物質文化成果。傳承蒙醫學是蒙醫教育的重中之重。蒙醫學發展的重要方面是蒙醫學人才的發展。所以,作為高等教育的蒙醫學教育必須全方位開展,不僅重視醫學學科的進步,也要重視蒙醫學生的培養。合格的蒙醫藥人才是傳承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發展民族醫藥事業的最好途徑。

合格的蒙醫人才不僅包含專業素養培育,也包含思想道德認知的進步。所以,關注蒙古族醫學生的思想狀況、道德觀念、價值認知和心理成長應是教育工作的重心。作為以蒙古族醫學生為對象的思政教育必須從蒙醫學生的特殊性出發,積極探索符合蒙古族醫學生思政教育實際的獨特路徑。

一、蒙醫專業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特點

(一)強烈的民族性、文化性

思政教育是對人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蒙古族醫學生的思政教育離不開蒙古族醫學生的民族特點。蒙古族醫學生長期生活在民族地區,其家庭教育及以往的學校教育主要是在民族教育的環境下完成的。民族性和文化性是蒙古族醫學生最突出的特點。蒙醫藥學蘊含深厚的蒙醫文化,在蒙醫歷史的傳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蒙醫文化以蒙醫傳統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民俗禁忌、心理指向等形式展現。優秀的蒙古族文化傳統造就了特有的蒙古族民族心理。大學階段的思政教育必須充分尊重其民族性和文化性的特點。

從文化認同的角度而言,蒙古族醫學生存在著“文化適應”的問題。思政教育要鼓勵蒙古族醫學生認識城市文化,以便他們在大學生活中遭遇城市文化時能夠減少壓力。

對蒙古族醫學生而言,文化自覺的意識和能力直接決定其文化價值觀念的養成。文化自覺是主體人對多樣性文明的理性認知態度,體現了文化的融合意識、接受意識。思政工作者要鼓勵學生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培養他們在新文化環境下的接受意識,并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調節和適應。

(二)專業特性

思政教育不是獨立存在的,思政教育要充分考察專業學習的特點。不同的專業學習有其特殊的專業思維模式。對蒙醫專業學生而言,專業性尤為突出。蒙醫學講求整體、宏觀地看待生命機體,強調人與自然的聯系。整體性是蒙醫施治的基本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共通性給思政教育提供了思想前提。

再比如辨證施治的理論,辯證的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認知方式。蒙醫的治療方式和藥物運用崇尚天然、綠色,這也和我們當下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一致。蒙醫學的許多治療方法都是現實生活中的工具??梢?,蒙醫學的實踐性非常強,思政教育也應該從實踐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總結以上認識,思政教育不僅具有本身的特點,也立足蒙醫專業的特殊性,在兩者的共性中找到提高蒙醫專業思政教育效果的現實路徑。

(三)醫學道德的特點

蒙醫學是醫學的一種形式。蒙醫學符合醫學道德的基本要求。思政教育和醫學道德教育具有內在的一致性。蒙醫專業的思政教育又具有蒙古族醫學歷史的特點。思政教育首先要把握好醫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尺度,從醫者仁術的角度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立足點,從求真求善的角度建立共同的價值觀。

二、改進蒙醫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一)引導蒙醫專業大學生適應新的文化環境

蒙醫專業的思政教育首先具有蒙古民族的特點,受到蒙古民族文化的影響,思政教育首先要考慮蒙古族文化的適應性,同時注重蒙古族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

從學生心理的角度建立蒙古族文化意識和馬克思主義觀點的聯系。拉近思政教育和同學認知的距離。

從關心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蒙古族同學進入大學后面臨著漢語語言能力不高、溝通能力差的問題,學習壓力加大,所以要把解決學生的生活問題與思想問題放在一起。

充分了解蒙古民族文化,拉近與蒙古族學生的心理距離。蒙古族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來到大學之后,他們對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地位更為敏感,民族文化恰是開啟他們心靈的鑰匙。思政工作者要通過民族文化建立與蒙古族同學的心理橋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接納與信賴,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蒙古族的文化形式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有的精神氣質與漢文化一起相互融合、影響而又各自獨立,形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中有很多極富教育意義的民諺、民歌、民間故事、傳說等,對蒙古族學生影響深遠,思政工作者可以有針對性地選取典型的民俗文化,進行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蒙古族學生才容易接受,現實中更容易踐行。

(二)充分發揮蒙醫學的精神價值

蒙醫不僅是蒙古族的物質資源,也是蒙古族的重要精神財富。蒙醫學對醫學的卓越貢獻增強了蒙醫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思政教育要充分利用獨特的民族心理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尊重其民族觀念,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培養蒙古族大學生的大局觀、全局意識。再者,充分利用蒙醫學生對蒙醫學繁榮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積極引導學生獻身蒙醫研究,繁榮民族醫學,從而積極為社會做貢獻。

三、轉變醫療理念

在現代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新形勢下,新型醫學模式對蒙醫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國一位資深醫學教育家指出:醫學模式已開始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新的醫學模式的轉變使一些新型的醫學學科產生,諸如社會醫學、行為醫學、醫學心理學等。新型醫學學科的產生使醫學的服務對象、手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單一的診治轉變為預防、診療、康復、保健四位一體。順應這一變化,合格的醫生應該是既醫病又醫人。為了適應這一新的醫學模式,蒙醫專業學生除了要廣泛學習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學習哲學、法學、藝術、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科學知識,以便今后更好地履行神圣職責?,F代的蒙醫教育要適應這種醫學模式的轉變,多方面、多渠道灌輸各種知識,培養出適應現代醫學技術手段和醫學理念的合格人才。在這樣的形勢下,大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大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新理念、新手段的黃金時期。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拓展思路,接受新技術、新理念。例如,利用校園論壇、講座、心理咨詢、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形式。

總之,蒙醫專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極具特殊性的教育形態,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具備思政教育的基本技能,還應該采用多方式的教育教學模式以達到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費孝通.關于“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J]. 學術研究, 2003,(7).

[2] 張坤,趙正橋.淺論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福建高等教育,2010,(4) .

[3] 李永寧.論多元文化教育與民族團結、民族地區發展之關系[J].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5).

[4] 大禹.新時期民族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與探討[J].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2).

[5] 哈力娜,和紅燕. 從心理適應角度探析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J]. 新西部,2008,( 8).

[6] 王淑慧. 高校青年輔導員如何勝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 時代教育. 2016,(7).

[7] 史亞麗.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經濟視角. 2011,(12).

[8] 魏廣東,蒲俊霖. 淺議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發展需要完成的幾個任務[J]. 中國電力教育,2007,(S2).

[9] 李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理論思考[J]. 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3,(2).

[10] 李玉杰,陳坪.淺談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徑[J]. 雞西大學學報, 2001,(1).

[11] 趙硯.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學園. 2013,(16).

[12] 黃榮峰. 做好農村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 吉林教育. 2010,(13).

[13] 袁力,周鑫,張敬軍. 我國高校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發展中的問題探析[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5).

醫學哲學醫學文學論文范文第3篇

輸血醫學的演變從神秘到科學、從非理性到理性、從古代的經驗輸血到現代的安全輸血, 正是人類社會對自然的認識和實踐過程, 輸血技術正是在認識和實踐這樣一個辯證的運動和相互促進中不斷發展和創新。

1.1 神靈主義時期的血液認識

神靈主義時期, 人們對血液的認知是神化的、直接的、感性的。“肉體的生命在血液中”, 人們在生產勞動或戰爭中, 發現動物或人受傷時會從傷口流出血液, 大量的出血會導致死亡, 從而獲得對血液的感性認識。

1.2 自然哲學時期的血液認識

人類對血液真正的認識和輸血醫學的起源, 是16、17世紀開始的。在長期實踐中, 比利時醫學家、解剖學者Andreas Vesalius發現了循環系統, 英國生理學家Williams Harvey提出了血液循環理論, Marcello Marpighi用顯微鏡證實了毛細血管內的血液流動。在這些科學發現的基礎上, 1665年英國科學家洛爾 (Lower) 在牛津首次開始了狗的輸血實驗。而后, 1667年法國人丹尼斯首先進行了動物血液輸入人體的試驗, 他先后為一位頑固而劇烈發熱的16歲少年和一位45歲的勞工輸血并在《哲學學報》上發表輸血成功的報告, 不幸的是, 當他為一個叫莫里的精神病患者輸牛血時, 這個受血者死了, 為此丹尼斯遭到病人家屬的起訴, 盡管法官赦免了丹尼斯, 但官方禁止了包括人在內的輸血實驗, 整個歐洲先后中止了輸血療法, 從此輸血療法的研究停滯了近一個半世紀的時間。

1.3 血液的科學認識和現代輸血療法

客觀事物的發展和本質的暴露是一個過程, 人的認識也受到實踐水平和認識能力等因素的限制。19世紀的下半葉, 整個歐洲出現了數百次的輸血報道。但是, 由于血液凝固及血型、消毒等問題仍沒有正確認識和解決, 輸血療法既不安全, 療效也不穩定, 輸血經短暫的復興后又陷入黑暗時期。

在英國產科醫生John Braxton Hicks和美國Richard Lewisohn博士的實驗研究中發現了檸檬酸鈉的抗凝作用, 奧地利病理學家Karl Landsteiner發現了血型, 這些偉大的發現, 為血液的安全、有效利用作出了重大貢獻, 輸血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進入了新的應用、研究歷史階段。

2 輸血醫學發展、應用的運動軌跡-對立統一規律

2.1 現代輸血技術發展的矛盾運動

自然界、社會和思想領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內在的矛盾性, 事物內部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推動事物的發展。血液的利用和輸血醫學的發展之間互相依存, 互相統一, 是矛盾的統一體。

ABO血型系統被鑒定和應用后, 輸血的風險大為減少。輸血醫學技術的成熟, 使臨床心臟手術、人工腎以及改良的外傷處理成為可能。血液的廣泛社會需求, 促進了整個輸血醫學領域的發展, 但當發展了的輸血技術充分應用時, 帶來了血液來源的供求矛盾, 一定程度上又制約了輸血醫學的發展。

血液的短缺, 加速了血液供應的無序發展狀態, “血液換現金”的有償獻血, 使輸血醫學陷入了“貪婪、浪費、混亂和危險”境地。當輸血醫學在“有償獻血”的迷途中徘徊不前時, 無償獻血給輸血醫學帶來新的曙光。輸血醫學正是在血液的供求矛盾轉化和治病與致病的對立統一中不斷發展的。

輸血醫學技術目的與手段之間也是對立統一發展的。當整個醫學發展到疾病治療需要單一的血液成分時, 全血輸注已不能適應臨床需要, 血液成分分離技術相應發展起來, 輸血醫學進入成分輸血的發展階段。

2.2 當代輸血醫學的探索

1959年吉伯斯提出成分輸血的概念, 傳統輸血作為臨床治療輔助手段的觀念已發生了改變。從輸全血到成分輸血的改變;從補償性輸血到治療性輸血的改變;從輸血源性制品到輸生物工程制品的改變;從異體輸血到自體輸血的改變。用成分血代替全血輸血是克服全血副作用, 保證輸血安全, 有效節約血液資源。

輸血醫學的內容已不是單純為臨床提供全血, 血液成分和相應的質量控制, 而是以現代醫學武裝起來的, 可為臨床醫師提供準確和指導治療各種疾病的醫學分支。

輸血醫學高度發達的同時仍然面臨新的挑戰, 許多領域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

2.3 系統論, 解決輸血技術面臨新的難題的辦法

物質的普遍聯系和聯系的復雜性多樣性, 決定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規律。輸血醫學充分發展的同時面臨血疫免疫、輸血“窗口期”感染傳染性疾病等問題, 綜合地考察輸血技術應用全過程, 抓住事物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全面實施無償獻血, 貫徹落實WHO的血液安全戰略, 執行“能不輸血的就不輸, 能少輸血的不多輸, 非要輸血的最好采取自身輸血”的方針, 加強以預防為主的血液全面質量管理, 運用現代的質量管理體系, 建立和實施標準化操作, 不斷完善和修訂輸血技術標準, 積極解決輸血技術與規范的矛盾, 保證輸血安全。

3 理性看待輸血技術的社會價值, 推進輸血醫學的又一次飛躍

科學技術本來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積極成果, 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造福于人類的事業、服務和滿足人的各種需要的手段, 然而, 在一定的條件下, 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可能貽害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 從而使文明遭受破壞。輸血醫學依然是現代醫學的一個分支, 醫學是科學的也是社會的。輸血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手段, 她具有物質屬性和社會屬性上的價值, 具有人文的普世性, 我們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待輸血醫學的應用和深入的研究。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基礎醫學的全面發展, 輸血醫學必將在科學哲學的指導下, 獲得又一次更大的飛躍。

摘要:輸血醫學是現代醫學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 它的產生、發展和應用, 是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歷史中不可磨滅的部分。輸血技術和理論的發生、發展史也是一部社會的科學技術史。

醫學哲學醫學文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臨床后期的教學是前期理論課課堂講授知識的延續,是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銜接好的非常重要的環節。臨床后期實習是醫學生向臨床醫生轉變的一個階段,它關系到能否順利完成醫學生向醫生的過渡,關系到能否培養出高質量臨床實用型人才。課題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以提高臨床后期教學質量為宗旨,培養實用性臨床醫學人才為目標,探索學校臨床后期教學中的問題,從而借鑒已有的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模式,逐步提高臨床后期教學質量。

關鍵詞:臨床醫學專業 教學模式 改革

醫學教育具有實踐性、社會性和服務性的特點,在后期教學實踐過程中在加強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對基本操作技能進行強化。在臨床專業的大后期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將醫德與醫術有機發揮和結合,做到精益求精,德能高上。

一、醫學教育的現狀

1.招生規模與教學病人的影響

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及招生專業的增加,原本的實習單位逐漸出現實習生人數多、教學壓力大、帶教老師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法律知識的普及,病人對知情權、隱私權要求越來越高,臨床教學醫院將病人的病情示教給學生的做法遇到了法律的挑戰,病人往往不愿合作,導致教學病人相對缺乏,給臨床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傳統教學模式的存在

教學手段與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以“教師、課堂、課本”為主線的傳統教學模式,使理論脫離實際。長期以來盛行“灌輸式”“填鴨式”傳授教學法落后,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忽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已不能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須更新教學手段。

3.臨床教學意識的程度

由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及市場經濟、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部分醫院教學意識不強,有重醫療、輕教學、輕科研的現象。繁重的醫療工作造成臨床教師很少有時間開展教研活動,對教學工作滿足于應付。醫院“全成本合算”“病人選醫生”的醫療模式的開展,臨床教師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醫療上,對實習生是“重使用、輕帶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對此,醫院要進一步更新觀念,采取有利措施,鼓勵臨床教師從事教學,同時與職稱、獎金掛鉤,正確處理醫療與教學的關系。

4.教學基地的經費投入

由于醫院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加之教學投資長見效,不少醫院用于教學的投資嚴重不足。因此除學校要逐年增加教學基地投資外,醫院本身每年應拿出醫療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教學。形成醫教相長、共同促進的新局面。

5.教師隊伍與素質的建設

目前,本科院校占領了大部分優秀醫療資源,醫學??平虒W基地教師素質相對較低,部分教師帶教意識不強,帶教經驗不足,帶教水平不高,動作不規,考核不嚴格,讓學生順利過關。因此,需加強醫師的繼續教育,提高師資水平;優化考核制度,加強學校與教學醫院的聯系與管理。

本課題以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為目標,從醫學??茖哟翁接懪R床后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逐步提高??婆R床后期教學質量提供經驗具有重要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目前醫學水平發達國家,如美、德、法等國的醫學教育強調理論聯系實踐,并著重臨床后期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培養。美國是當今世界醫學中心,對醫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醫學教育過程,特別重視臨床后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德國醫學教育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注重臨床前期課程與后期教學的融會貫通,同時因其治學嚴謹,在臨床后期中對學生考核要求嚴格,每年都會淘汰一批不合醫學生。法國醫學教育非常重視理論聯系實踐,進入臨床后期教育早,體現臨床教育模式的實質。醫學水平發達國家都以臨床后期教育為重點,培養出實用型醫學人才。

我國傳統醫學教育模式是由基礎課、臨床專業課、臨床實習三個階段組成的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其優點是能體現醫學科學的系統性、基礎性、完整性以及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方便了教學的實施和管理,對醫學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體現了基礎與臨床、理論與實踐互相脫節的缺點。因此,我國逐步探索新的醫學教育模式,改革臨床后期教學方法:包括有實行基礎與臨床整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新課程體系;分散教學,早期接觸病人,提高臨床后期教學師資隊伍的素質,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推廣以問題為基礎學習(PBL)的臨床實踐教育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從而重視臨床后期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后期教學模式的改革

隨著全國教育機制和體制的改革完善,醫學教育也需要進一步完成改革。首先需要了解師資隊伍素質,了解教學模式,了解學生考核成績,收集學生對帶教老師及教學醫院的評價,最后進行整理信息、總結并分析。對臨床教學的師資隊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學生管理、學生反饋信息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改革。

(1)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了解教師的學歷、工作經驗、繼續教育等情況,視情況對教師進行培訓與進修。

(2)調研了解當前的教學模式,了解臨床后期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后期學習過程中注重發散思維,改變思維方式。師生之間多多相互提問,相互談論,加深知識經驗。

(3)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首先對包括專業知識、思想教育、學生考核成績在內的情況有所掌握。

(4)加強學院與附屬醫院的聯系,控制合適的學生規模。同時注重加強對醫學生的培養。在后期的實習過程中,要明確實習醫師的規范標準和原則,堅持“實踐是檢驗正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實事求是,主動創新實踐,而不是局限于課本。中共中央明確指出,醫學高專培養人才的目標是為基層和廣大新農村培養合格的醫學人才,為農村社區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實用性臨床醫學人才。實用性醫學人才的培養,關鍵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醫學生的臨床后期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論

在醫學教育的改革形勢狀況下,結合我院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模式,認真分析研討后得出臨床后期教學模式的改革實在必行。在學院后期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及學生自我的提升,方能培養出優秀的臨床畢業生。

參考文獻:

[1]翁孝剛,張慧勇.關于臨床醫學專業后期教學模式的思考[J].醫學教育和管理,2011,21(5):442-443.

[2]張力,唐乾利,李杰輝.PBL教學法在中醫外科后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011(1):97-100.

[3]汪國翔,莫啟章.對醫學院校后期教學中臨床思維培養的思考[J].大眾科技,2013,15(166):275-276.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教改課題,基金號:2012-614。

醫學哲學醫學文學論文范文第5篇

(青島農業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9)

摘 要:在動物醫學中,實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在實習中學生能夠將理論結合實踐,將知識融會貫通。動物醫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社會發展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結合動物醫學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具體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改善,從而促進動物醫學實踐教學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動物醫學;實習;改革

在動物醫學專業中,沒有實踐教學該專業就形同虛設,因此重視動物醫學專業的實習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實習環節中,通過臨床實習才能夠將日常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的應用到實際中,可以幫助學生對動物醫學有一個系統性的了解,對于很多知識能夠更加深入的進行了解。

一、實習對動物醫學教學的意義

(一)完善教學環節

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其中的獸醫內科學也是需要大量的實踐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質也是有著極大的幫助。在教學環節中,大量的理論課程充斥著大學生的課堂時間,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習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很多重點高校中的動物醫學院都是十分注重實踐環節,將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看做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實習基地對于實習環節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多醫學高校都有著自己的實習基地,像大型的畜牧養殖企業、寵物醫院等,在實習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生進行實踐,同時還有一些一流的教師來進行輔導,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進行講解。通常教師在進行講解動物疾病的時候都是從概念入手,然后將一些癥狀來對學生們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比較簡單,學生也是比較容易接受,但是畢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對其自我吸收有著一定的阻礙。而在實習中,學生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他們可以自我去尋找疾病產生的原因,然后自己尋找解決疾病的方法,學習效率大大提高,這樣對教學環節也是一種極大的完善。

(二)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同時也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如何將眾多的知識點融匯貫通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之一,在臨床實習中,學生想要做好臨床工作就要對一些基礎知識所熟悉,很多學科的交叉讓學生需要將相關的基礎知識都熟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臨床實習成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改變學習態度,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學生的積極性也是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臨床實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也會感覺到日常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的相關性,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更加努力。

在動物醫學臨床實習中,學生會切實感受到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對自己在平時學習中的疏忽感到后悔,這樣對其積極性的提高也是有著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通過實習,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在以后工作中也會應付自如,為從事的專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在動物醫學 實習中,學生是主體,但是絕不是唯一的主體,教師在動物醫學 實習中也是需要發揮重要的作用,進行一次完整的動物實習,需要多名教師進行輪換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導教師需要根據實習地點的具體情況來做出針對性的計劃,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實習經驗,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需要為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保證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對出現的問題應付自如。在指導學生進行動物醫學實習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與相關企業單位進行溝通,對一些業務進行接洽,這樣對于教師的業務能力也是有著一定的提高,從而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二、動物醫學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習內容陳舊

動物醫學實習是對基礎知識的強化,同時拓展同學們的思維和動手能力,總體思路是將一些陳舊的實習內容剔除,結合當前的形勢,將企業生產與科學研究相結合,這樣才能將發揮實習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動物醫學專業和學校中,實習大多是以一些家畜疾病發生規律為研究對象,很少涉及寵物治療,在一些經濟動物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實習更是少之又少,延續傳統的教學內容是無法培養真正的人才的,現在高校很多是因為資金的問題,開設實習的地點和環境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像一些特殊診斷技術X線檢查、超聲波檢查等都無法提供,實習過程中也是很少接觸到一些當前流行的疾病,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教學環節孤立,手段單一

動物醫學實習就是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對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入了解,在動物醫學實習中也是提高學生對課程興趣的關鍵。但是在實際實習過程中,高校會因為教學大綱、經費以及課時等原因,將動物醫學實習和其他相關教學活動分割開來,彼此之間缺少了關聯性,就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很難培養連續性思維。

現在是信息時代,很多多媒體技術在動物醫學理論教學中被應用,但是在動物醫學實習中,還是應用傳統教學方式較多,多媒體技術在實習過程中很少見到。通常都是教師在實習教學環節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填鴨式教學讓學生感到無趣,很多應有的臨床實習經驗都是無法親身體會,這樣就導致學生很難理解一些動物疾病的發病規律和機制。但是如果配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實習中聽覺、視覺一起感受,效果就會大大提高,現在在動物醫學實習過程中,手段單一是阻礙實習質量的原因之一。

(三)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無論哪種教學,教學模式都是根據教學目標而制定的,而教學目標是根據當前社會需要來進行改變的,就動物醫學專業而言,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動物醫學基礎理論,掌握基本技能,能夠在相應的獸醫部門、動物醫療單位以及一些與動物醫學相關的地方進行工作的人才。但是,從目前各大動物醫學專業的學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多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實習中負責講解,學生則負責傾聽,然后才讓學生進行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扮演的只是服從者的角色,沒有主動性,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實習中逐漸的喪失興趣。而且實習環節中,大多以驗證為主要教學方式,很少有學生自主思考的問題,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發揮,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幾乎沒有,久而久之,動物醫學實習就形同虛設,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成績考核標準松散

成績考核部分是教師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了解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實際實習過程中,經常出現學生所提交的實習報告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師會根據實習報告來給定學生分數。雖然學生給出了實習報告,但是大多是抄襲同學的,以至于在畢業的時候仍然對很多動物診斷檢查的原理和相關的操作技能不熟悉,以此看來,在很多高校中,動物醫學實習就是一種形式,教師對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很好的把握,同時對于教師而言,自身的素質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動物醫學實習改革措施

(一)充分認識動物醫學實習的重要性

動物醫學專業應該屬于農業科學范疇,對實踐能力要求極高,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來親手實踐,對實習過程中的感受進行總結,與理論教學相比較,更加的直觀,創新性十足,同時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是極高的,這些是理論教學所無法代替的??梢哉f如果高校沒有合理的動物醫學實習模式,對于人才的培養是有著極大阻礙的,因此,高校首先應該對動物醫學的實習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肯定其在動物醫學教學環節中的重要地位。這樣才能為動物醫學人才的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改革教學內容,導入臨床教學案例

在社會經濟急速發展的前提下,很多寵物逐漸走進家家戶戶,這也對我國醫科高校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動物醫學專業中,應該更多的向寵物醫學方面發展,專家應該根據社會的發展制定一些新的教學內容,尤其是在動物醫學實習環節,應該增加一些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的內容,重新制定臨床實習大綱,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案例教學在動物醫學實習環節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將臨床中的一些實際案例來情景再現給學生,讓他們運用所學的基礎的知識,靈活運用,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分析,最終通過大家的努力來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樣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給予了學生發揮的空間,其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在臨床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應該由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教師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將實習與學生就業相結合

對學生進行動物醫學實習的目的是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因此高??梢詫⒁恍┫嚓P企業單位與實習相結合,將學生提前派遣到單位中進行實習,一方面能夠對單位的環境盡快熟悉,另一方面可以對自己能否適應該單位的工作有著一個充分的了解,用人單位也會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對其進行考察,擇優錄取,學生會更加認真的對待動物醫學實習,從中學習一些經驗,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重新制定考核評定機制

成績是衡量學生在實習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動物醫學實習改革中,對考核評定機制的重新制定也是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應該以操作性強、應用廣泛、知識性全面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核,可以讓學生進行現場考核,改變以往提交一份實習報告就完成實習內容的制度,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掌握技術。因此,對動物醫學實習考核的標準應該更加的多元、科學、實用。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高校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其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動物醫學事業的發展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松,劉永華.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2(6).

[2]李燕.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J].才智,2015(18).

[3]薛劍.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3(4).

基金項目: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項目,項目編號:XYX2014008。

作者簡介:畢可東(1957-),男,漢族,山東青島,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臨床獸醫學。

通訊作者:鄒明(1974-),男,漢族,山東青島,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基礎獸醫學。

醫學哲學醫學文學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隨著通用英語向學術英語的轉型,且英語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醫學人文英語課程的開設在“新醫科”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充分分析醫學人文英語課程傳統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醫學類院校的自身特點,探索OBE 理念在醫學人文英語課程建設中的應用,為推進專業融合和課程建設、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OBE教學理念;醫學人文英語;人文素養;教學探索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當下醫學教學模式的轉變也為醫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僅僅重視傳統醫學理論以及技能訓練的教學,同樣應當高度重視醫學人文教學的培養。

1、OBE教學理念的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重要性

OBE教學理念是一種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一種新型教學理念,以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創建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對對學生的教育來保障學生能夠收獲良好的叫教學成果。醫學人文英語課程的開設主要針對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人文屬性,充分結合醫學行業人文教育的特點對課文進行選編,課程教學過程中涵蓋了社會相關醫學領域的熱點問題。在以往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多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教學,教學內容十分繁雜和枯燥,教學方式過于單調,教學評價手段十分單一,這樣的弊端確實存在并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20世紀初,“以教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1]。因此,開展基于OBE理念的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尤為必要。

2、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的優勢

在開展醫學人文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師的要求,學生需要對實際生活中的醫學案例進行查閱,對現象進行調查,分析原因,在課堂上將自己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和剖析,結合小組進行辯論[2]。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會逐漸向思索辨析的方向轉變,將更多的醫學精神轉化為道德品質,進而對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行規范,從而實現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目標。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用促學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保障學生的人文素養得以充分提升[3]。

3、OBE教學理念下反向設計醫學人文英語課程

3.1定制教學目標。OBE教學理念中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加重視,以學生的素質培養、能力以及知識等多方面的內容為基本的教學目標[4]。因此,在開展醫學人文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以往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知識的記憶與積累的教學目標,向著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設定教學目標的方向轉變,保障能夠在系統并完整地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醫學人文英語課程中的知識內容在實際生活以及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應用,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以及人文素養得以充分的提升。

3.2優化教學內容。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的根本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更為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道德風尚以及人文素養[5]?,F階段,我國還有很多高校對于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教師十分忽視。我們要清晰的意識到,人文素養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耳融目染,長期累積的過程,要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

3.3更新教學方式。OBE教學理念中,對學生的個體發展更加重視,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在開展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大多醫學院校采用小班化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總體而言是對整個課堂教學的宏觀把控,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探索。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融入課堂中,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的主動性。這與OBE教學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是契合的。

3.4構建評價機制。OBE 教學理念對于過程的考核更加重視,應當充分結合醫學人文英語學科的特點,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梢圆捎谜n堂展示、小組討論以及隨堂測驗的方式檢測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論文與社會實踐,以此對學生實踐環節進行有效的考核;通過終結性考試來評價學生在醫學人文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果。

結語:基于OBE理念的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不僅能夠促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落實醫學人文教育,同時還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各個課程相孤立的教學現狀,保障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充分提升,及時吸收國際上先進的理念,形成高尚的醫學修養,為學生正確應用醫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迪.“以學為中心”教育理念下翻轉課堂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7(5):68-70.

[2]岳金霞,吳瓊. OBE理論視角下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9,(5):90-94.

[3]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論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8):47-51.

[4]謝鵬,刁恩杰.基于OBE理念下食品營養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的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8,(10):95-98.

作者簡介:吳迪(1987-),男,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態語言學。

基金項目:2020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基于OBE理念的中醫藥院校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GJB1320347);2021年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2021D015)2021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詮釋學視角下的中醫藥院校三位一體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GJB1421325);第十批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教學之星大賽驅動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ZGWYJYJJ10B051);黑龍江省外語教育學術交流基地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T2020003);黑龍江大學2021年研究生創新科研資金項目(YJSCX2021-022HLJU)。

上一篇:我國慢城哲學理念論文范文下一篇:儒學社會思想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