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

2023-09-17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1篇

一試題評價

高一歷史期中試卷緊扣教材及學考考點,試題難易接近于學考題難度,選擇題分布較合理,但第三,四單元的選擇題較少,涵蓋了必修三前四單元大部分知識點。側重考察學生的識記以及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歸納、分析及應用能力。通過測試本試卷的及格率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試卷分析(抽兩個考場缺考3人共57份樣卷)

題型與得分情況 得分情況 失分原因

較低

7、

14、

17、24題,其中第7基礎知識不夠扎實;題出錯的達到33人,14題出錯的選擇題25小題共50知識的聯系比較遷達到37人,17題 出錯人數達到分;最高分44 分,移能力差,部分題分43人,24人出錯人數達到40人。最低分6分 析題干時理解不到較好

1、

2、

3、

4、

8、

9、

15、

18、位

21、22題

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固,對教材知識不熟

26題,19分 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點一悉,不能正確分析概

六 括史料,不會從材料

里提煉有效信息

審題不準,不能找到

非選關鍵詞句和做題的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擇題27題,13分 突破口,知識遷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點八 共40力欠缺,知識體系混分 亂

部分學生基礎知識

掌握不牢固,答題過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程中答案俗語太多,28題,18分 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點不能準確答出歷史九 專業術語和標準知

識點

三突出問題

1在平時歷史學習中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行動上不落實,導致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審題不準,不能找到關鍵詞句和做題的突破口,知識遷移能力欠缺,知識體系混亂

3 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答題過程中答案俗語太多,不能準確答出歷史專業術語和標準知識點

四 整改措施

1針對思想不重視的學生,多和學生談心,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對于基礎知識不牢固的現狀,必須要在平時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牢記基礎史實,并學會應用。引導學生學會積累知識,運用與拓展知識。每堂課的小結部分再強調重難點,讓學生學會總結。

2加強課后的復習,向學生提出復習要求,這包括課堂上的要求以及課堂作業的要求。每一單元學完之后,出一些測試題,多多鍛煉學生的卷面答題能力。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2篇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1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學習本單元,要把握兩條基本線索:從鴉片戰爭開始。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中國各階層勢力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中華民族奮起。五個重點:鴉片戰爭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日甲午戰爭及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五四愛國運動。理解兩個觀點:落后就要挨打;中國人民堅貞不屈,最終勝利一定屬于中國。

第13課 鴉片戰爭

知識結構:

一、鴉片戰爭

1.原因:1840年6月,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戰爭,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

2.經過:1842年,中國戰敗,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3.影響: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中國被迫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品銷售市場、原料產地;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英法為了擴大在華利益聯合發動戰爭,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三、清政府的變化

1.權力結構:設總理衙門、總稅務司、同文館。

2.思想:官員出現了林則徐、魏源等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張之洞等人發起的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

第14課太平天國運動

知識結構:

一、運動的興起

1. 背景:人禍(外國侵略者及清政府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天災(自然災害)

2. 準備: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會)

3. 開始:1851年金田起義

二、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全盛時期的事件: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權與清政府對峙)

2. 北伐西征(軍事全盛)

3. 《天朝田畝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會

評價:進步性(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要求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局限性(沒有真正實行過,因為一沒有安定的環境,

最主要是絕對平均主義,違背了歷史發展規律,是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三、天國的衰敗

1.天京變亂(由盛轉衰)

2.重建領導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4.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

⑴它掃蕩了王朝秩序,沖擊了舊綱常名教,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政治基礎;⑵它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資政新篇》;(3)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勢力。

第15課 從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

知識結構:

一、中日甲午戰爭和民族危機的加深

1.戰爭爆發的原因

2.爆發及經過

3.影響

4.民族危機的加深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各階層都以自己的方式開展救亡愛國的運動,有清政府的軍事改革、愛國知識分子的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辛亥革命、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

二、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

1.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影響:)

2.八國聯軍侵華(時間、目的、影響)

第16課 辛亥革命

知識結構:

一、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 興起的背景

2. 興中會的成立與同盟會的建立

3. 革命派與立憲派的論戰

4. 發動武裝起義

二、武昌起義及其對全國的影響

1.武昌首義和湖北軍政府的建立

2.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三、民國的建立和帝制的終結

1.中華民國的建立和《臨時約法》的頒布

2.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

3.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第17課 五四運動

知識結構:

一、運動爆發的原因(國際、國內)及導火線

二、過程(兩階段,前后期的主力運動中心)

三、意義(五四精神)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2

第五單元

把握一條基本線索: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無論是巴黎公社、俄國十月革命以及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都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息息相關,反過來它們又在實踐的過程中,。印證、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突出四個重點: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基本理論和意義;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歷史條件、政權的性質、失敗原因和教訓;三是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重大歷史意義;四是中共成立的歷史條件、內容及意義;革命統一戰線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過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意義;土地革命。理解一個重要觀點:馬克思主義在指導各國革命實踐的同時,又通過各國的實踐印證、豐富和發展了自身。

第19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知識結構:

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二、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1.《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成為國際工人階級斗爭銳利的思想武器,促進工人運動蓬勃發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建立的背景

2.公社政權的性質

第20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知識結構:

一、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

二、革命的前奏

1.二月革命(結果、性質)

2.四月提綱

三、十月革命的過程

1.開始

2.結果

四、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歷史意義

第21課 新民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

線索:

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社會變革產生的影響

1.中國一大(中共誕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國革命的任務:反帝反封)、國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南昌起義(建軍)、井岡山道路(找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努力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礎)、堅持全面抗戰路線(抗戰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領導人民解放戰爭(結束國民黨獨裁政府在大陸的統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民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當家作了主人)。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3

第六單元

把握一條線索:我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首先是從鞏固新生政權開始的;新中國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構成中國政治體系的基本框架,但政治建設既有曲折又有發展;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歷史發展的潮流??傊鐣髁x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它既有曲折又有發展。突出三個重點: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二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基層民主制度;三是“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回歸和解放臺灣問題的意義。理解一個重要觀點:政權的鞏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發展、祖國的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

第22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線索:

一、新中國的成

1. 新政協會議(新中國成立的籌備會)

2. 新中國的成立

二、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1. 《1954年憲法》中國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來(規定我國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 中國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會制

(2)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第23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線索:

二、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發展)

1. 新時期民主法制建設的成就

2. 基層民主選舉

第24課 祖國統一的潮流

線索:

一、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形成、含義)

二、香港、澳門的回歸(一國兩制構想的實施)

三、海峽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4

第七單元

理清一條線索:二戰后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瓦解,六起七十年代以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出現并加強。把握三個重點: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過程及其主要對抗形成“冷戰”興起的原因和表現;六七十年代以來西歐的聯合自強、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中國的振興等多個力量中心的出現,使世界格局開始從兩極對立走向多極化;當今的世界格局正處在新舊交替之中,多極化趨勢加強。

形成三個觀點和認識:20世紀世界格局經歷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多極化趨勢三次大的變動,每次新舊格局的交替,都有一個緩慢的過程;當今世界格局還沒有完全形成,多極化只是一種趨勢,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根源于世界經濟力量的多極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漸明朗,九十年代初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更加不可逆轉。

第25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知識結構:

一、“冷戰”的興起

1.“冷戰”興起的背景

2.“冷戰”的表現

(1)杜魯門主義的出臺(興起的標志)

(2)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3)北約和華約的建立(兩極格局的形成)

二、“冷戰”時期的“熱戰”

1.朝鮮戰爭

2.越南戰爭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

線索:

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2.過程

3.影響

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1.日本經濟迅速騰飛的原因

2.日本成為經濟大國

3.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興起的背景

2.興起的標志

3.含義及宗旨

4.意義

四、跨世紀的世界格局

1.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

2.緩和與動蕩并存

3.多極化趨勢加強(多極化趨勢的表現、意義)

第27課 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

時間 主要對手 外交政策 外交活動

50年代

美國

三大政策,一邊倒 1.中蘇友好

2.獨立自主

3.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提出、實踐)

60年代 蘇、美 爭取兩個中間地帶

70年代 蘇 三個世界,一條線 1.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關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 霸權主義 兩個重要轉變 加強與世界各國及組織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參加各種經濟組織(WTO、APEC)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3篇

同學們,歡迎你們步入歷史殿堂!提到歷史,仿佛離我們很遙遠,但真正走進歷史,你會發現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能給你樂趣,也能使你聰慧,更能告訴你

許多做人的真諦,還能給你直抒胸懷的機會。同學們,在兩個多月的學習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獲和體會,瀟灑地走進歷史展室,一展各自的亮麗風采吧!

一、慧眼識珠(請把正確答案填在括號內,單選題,每題1.5分,共45分)

1.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目前,在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 )

A.北京人 B.藍田人 C.元謀人 D.山頂洞人

2.最早種植水稻的人是 (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傳說中,炎帝和黃帝是 的部落聯盟首領 ( )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紀比公元前16世紀 ( )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遷到殷的是 ( )

A.文王 B.伊尹 C.盤庚 D.紂

6、 秦滅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7.史書記載的“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現象發生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戰國 D.夏朝

8.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燒炭火的青銅器 D.三星堆青銅立人象

9.要研究商王的活動,最有說服力的文字資料的 ( )

A.《史記》 B.《資治通鑒》 C.甲骨文 D.銘文

10.我國古代聞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處于戰國時期的 ( )

A.齊國 B.楚國 C.趙國 D.秦國

1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這里指的是( )

A.陳勝、吳廣起義 B.楚漢戰爭 C.長平之戰 D.秦完成統一

12.下列幾位科學家中,對人類文化傳播貢獻最大的是

A.張衡 B.蔡倫 C.張仲景 D.華佗

班級 姓名 分數

13.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于 ( )

A.戰國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14.我國最早建立縣制是在 ( )

A.春秋 B.戰國 C.秦朝 D.漢朝

15.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莊子

16.我國青銅文明的燦爛時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7.下列不屬于西周分封制內容的是 ( )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給親族、功臣

B.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帶兵隨從周天子作戰

C.諸侯要向周天子納貢

D.諸侯要按田畝數向國王納貢

18.世襲制代替禪讓制,使“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國王是 ( )

A.舜 B.堯 C.禹 D.啟

19.下列現象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

①使用骨針縫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種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艷麗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0.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的決定性戰役的 ( )

A. 牧野之戰 B.城濮之戰 C.長平之戰 D.馬陵之戰

2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是 (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2.陳勝、吳廣起義與歷代農民戰爭不一樣,其獨特的歷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號

B. 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C. 以大無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縣,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統治

23.我國最早的全國規范文字是 ( )

A.隸書 B.楷書 C.小篆 D.甲骨文

24.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歐洲 C.古印度 D.大秦 ( )

25.《史記》記述了

A.從西周到春秋的歷史

B.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C.從戰國到西漢時期的歷史

D.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的歷史

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長期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這是因為 ( )

A. 董仲舒對儒家學說作了發揮

B. 儒家思想適應了君主專制統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代表了勞動人民的利益

D. 漢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27.西域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始于 ( )

A.張騫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護的設置 D.“絲綢之路”的開辟

28.某人想從東向西沿“絲綢之路”考古,他會先后經過 ( )

A.長安 → 河西走廊→西亞→歐洲 B.河西走廊→西亞→新疆→歐洲

C.長安 →西亞→河西走廊→歐洲 D.河西走廊→長安→西亞→歐洲

29、最能體現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繪畫和雕塑綜合特點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顧愷之的畫 C.石窟藝術 D.青銅器

30. 下列對“絲綢之路”的認識,錯誤的是 ( )

A.加強了漢與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

A. 有利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漢朝與外界聯系的唯一一條通道

D.這條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仍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二、列舉題(18分)

1、列舉古代史以少勝多的戰役(3分)

2.列舉漢武帝為推進大一統所采取的措施(6分)

3、舉出本冊書中著名的雕塑藝術成就三例(3分)

三、材料分析題(第一題12分第二題10分,共22分)

1.閱讀下列材料:(12分)

皇帝說:“如果名不正、言不順,那么各種制度就不能確立?,F在要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那些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為習慣,可以允許他們不立即改變。但是30歲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鮮卑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1)上文中“皇帝”指誰?他進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除上文內容外,他還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3)請站在中華民族立場上對這位皇帝的改革進行評價。(6分)

2、閱讀下列材料:(10分)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請回答:

(1)這段材料反映了我國歷史上哪次著名的變法?(2分)

(2)變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6分)

(3)它的歷史作用如何?(2分)

四、填一填(7分)

請在右圖方框中填出戰國七雄的名稱(7分)

五、各抒己見(共14分)

1、《沁園春•雪》里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還看今朝。” ----毛澤東

(1)詞中提到的秦皇漢武分別指哪兩位著名帝王?(2分)

(2)這兩位帝王為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方面分別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說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個什么樣的人?(8分.注意評價人物要全面?。?/p>

答案:

一、1C、2D、3A、4C、5C、6B、7C、8A、9C、10D、11D、12B、13C、14B、15C、16B、17D、18D、19A、20C、21D、22B、23C、24C、25B、26B、27C、28A、29C、30C

二、

1、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也可列其他)

2、(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削弱封國實力(頒布“推恩令”)(3)強化監察制度 (中央司隸校尉,地方設刺史)

3、龍門石窟、云岡石窟、秦陵兵馬俑

三、

1、(1)北魏孝文帝。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

(2)遷都洛陽;穿漢服;改用漢姓;同漢族通婚。(3)促進了民族融合,也促進了鮮卑族的發展,使鮮卑族最終匯入中華民族大家庭。

2、(1)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2)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獎勵軍工;承認土地私有;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3)使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齊、楚、秦、燕、趙、魏、韓

五、秦始皇、漢武帝.

(1)秦始皇: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2)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為:

1.他統一六國,結束戰亂。

2.他制定一套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推行郡縣制,影響深遠。

3.他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經濟文化發展和國家統一。

4.北御匈奴,修建長城;(修建靈渠,開發南疆)。

說他是個暴君,是因為:

1.他下令“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2.他修建阿房宮和長城等,給人民帶來繁重的勞役負擔;統治時期,賦稅沉重,刑罰嚴酷。(只要回答出其殘暴統治即可)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4篇

教學目標

一、熟悉挑戰美蘇兩極格局的政治經濟力量發展壯大的史實,記憶有關的組織、機構名稱,理解世界由美

蘇兩極對立到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二、掌握“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史實依據。

三、認識圖片材料的價值及其與文字資料的印證。

四、提高認識二戰后美蘇兩極以外的各種政治經濟力量的增長,初步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及影響,

樹立世界走向多極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的價值判斷標準。

教學重難點: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教學過程

互動設計

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教師:歐共體是歐洲若干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自愿的基礎上組成的一個地區性經濟、政治一體化聯合體。

學生:首先看《歐洲共同體》地圖,掌握歐共體成員國所屬區域。結合教材有關歐共體的知識介紹,按提示閱讀:歐洲國家為何要建立這一組織?其主要目標和作用是什么?

1、背景:⑴原因:西歐生產力/經濟的發展。⑵目的:與美國、蘇聯相抗衡,加快經濟的發展。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

2、形成:1967年由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而成(總部在布魯塞爾)

3、作用:⑴政治經濟一體化大大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⑵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嚴重削弱,不得不調整它的對歐政策。

知識鞏固:投影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上個世紀末,隨著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即已產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又有所發展,但戰后又一度削弱。30年代,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所發展,隨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加速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二戰后„„不僅沒有收縮,相反有更大的發展。表現在,其—„„變成了經常性行為;其—„„變成了指導經濟增長的全面政策體系。

材料二:二次大戰后,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它是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工具,是國際壟斷組織的新形式。具體地說,它是大壟斷企業為了占據國外市場和資源,通過直接投資,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或控制子公司,從而形成一個從國內到國外,從生產到銷售的超國家的經營體系……60年代中,一位法國作者在《美國的挑戰》一書中曾警告說,美國跨國公司正在把歐洲國家的經濟控制起來。

材料三:二次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私人對外投資的地區流向和部門流向都發生了變化,前者突出地表現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上…… ──均摘自王斯德《世界當代史》 請回答:

①據材料一,20世紀以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幾次發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戰后其新發展反映了什么實質問題?

②據材料二,二戰后跨國公司的發展反映了什么問題?

參考答案:略

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學生:首先結合教材指出以下問題

1、日本是在什么情況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表現是什么?

3、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原因是什么?

4、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作用是什么?

知識鞏固:投影展示一組材料:

材料一:通貨膨脹率極高,失業人數超過五百萬,并且罷工不斷發生。所有的日本人都在準備沉重的賠償。他們認為,日本要作為一個軍事強國而復興,那就是愚蠢的;同時他們也認為,人民的生活水準即使要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也不過是對遙遠的將來的一個夢幻。但是,到1948年(后),亞洲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不能不影響到日本。„„面對著這種新的形勢,美國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設成為一個反對蘇聯和中國的堡壘,而這樣一個堡壘又不得不以極高的速度建成。盟軍最高司令部在占領政策上實行了一個較大的轉變。„„

材料二:從朝鮮戰爭爆發起,美國軍隊就向日本企業發出了大量有關武器、運載工具零部件和其他軍用物質的訂貨單。為了幫助實現這個目標,美國被迫緊急地復興日本的經濟,這樣就使還在執行的日本經濟非軍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了。同時,日本和美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成為必不可少的了。……從1950年開始的五年時間里,日本的企業由于軍用物資的巨大需求而發達起來。„„對于日本來說,這種發展是極其幸運的。事實上,當朝鮮戰爭爆發、特別需求突然猛增的時候,不論是企業家還是政治家都為此而高興,并歡呼:“神風終于開始刮起來了!”„„ ──摘自(日)森島通夫《日本為什么“成功”》

請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一所述,概括指出亞洲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怎樣“急劇的變化”?

2.“盟軍最高司令部”是指哪國設在日本的占領機構?促使其占領政策發生“較大的轉變”的因素是什么?

3.促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神風”指什么?

4.結合近年來日本出現的有關動向,指出“日本經濟非軍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所帶來的危害。

第1問需要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中外歷史有關內容加以回答。要點是:新中國建立、朝鮮北部建立了共產黨政權。第2問要求學生概括出當時世界形勢的特點:冷戰加劇,美國出于遏制蘇聯和中國的戰略考慮,改變對日政策,開始扶植日本。第3問主要指1950年后,借助于美軍的大批軍用物資訂貨,日本經濟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第4問主要為第二個子目“矛盾與問題”的學習作鋪墊。使學生認識美國對日占領政策的變化,使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沒有得到有效根除,從而為其復活埋下了隱患。

四、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教師要求學生結合閱讀課文并提出問題:(1)試對“第三世界”的由來作簡要概括。(2)不結盟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么?情況如何?(3)舉例說明第三世界國家在世界政治經濟事務中的作用。(4)不結盟運動的發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有何意義?

學生閱讀課文概括答案。

內容提要(1)概念:二戰后獨立的新興國家,為維護獨立、主權和發展經濟,既需要國際合作與團結,又不愿介入美蘇的爭霸斗爭,它們采取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外交政策來維護自己的獨立,奉行不結盟的政策,這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被稱為“第三世界”。

(2)①不結盟運動興起原因:二戰后的新興國家,不愿介入美蘇爭霸的斗爭。②不結盟運動興起情況: 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召開。這次會議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興起,同時也標志著第三世界的崛起。 (3)第三世界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的作用:改變了超級大國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5篇

說明:

1.教學實錄,略去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分析,需要說明的內容,將在實錄中以注釋的方式出現。

2.本人將盡力真實的再現教學過程,故名為“實錄”,其實也只能是„,

3.本學期我擔任初一年級(七年級)三個班的教學任務,二班、五班、六班。從入學成績來看,六班成績較好,為重點班。每周每班三節課。本教學實錄以六班為主,其他兩個班在注釋里體現。

4.教材為華東師大版《中國歷史》

師:同學們好,歡迎大家的到來,讓我們先認識一下,我叫岳文忠(板書),是你們的歷史老師。(有點兒心慌,寫字的時候手也有點兒抖。)

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們先看一看教材的前言部分。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前言》。下面,我們將要談到三個問題:

一、什么是歷史?(板書)

二、為什么要學習歷史?(板書)

三、怎樣學習歷史?(板書)

現在,請同學們閱讀前言部分,并思考我提出的三個問題,希望大家讀后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六班上課時,我是讓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的,讀的很好,很吸引人,但時間有點兒長,后面的效果就不太好了。后面二班和五班,我找三個同學來分別讀前言部分的第

二、

三、四自然段,效果較好。)

下面,哪位同學愿意談談什么是歷史?

(六班的同學比較積極,爭著發言。二班和五班的學生沒有主動要求發言的,我只好指定,二班被指定的同學先是一言不發,最后才擠出幾個字來。我申明課堂紀律,起來回答問題時,不能一個字也沒有,不管對與錯,都要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說明自己為什么不會,如果一言不發,你就站在哪里聽課,什么時候說了,什么時候再坐下。)

生:歷史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事。

歷史是陳年往事。

歷史是幾百年前、幾千年的事。

歷史是過去的事。(板書)

師:歷史是過去的事?,F在,我們以剛才哪位同學讀課文為例。請兩位同學記下這件事。(其他二個班也是以剛發生的事為例)

生:

1.她的課文讀得很好。

2.2004年9月6日下午第一節歷史課,老師讓她讀歷史課的前言,她讀得聲情并茂,聲音悅耳。

師:兩位同學記錄了同樣的一件事,記錄的結果一樣不一樣?很明顯,不一樣。這里我要向大家說明的是:歷史是真實(板書)的,正如剛才那位同學讀書一樣。如果我們不記下這件事,幾天、幾年、幾十年后,還有人知道這件事嗎?即使我們真實記錄下這件事,后人能理解你記錄的東西嗎?能真實的理解我們每一個人聽到她讀書后的感受嗎?因此,真實的歷史往往會因為有意或無意而被掩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蓋。而我們將要學習的歷史,其實應該稱之為歷史學(板書),歷史學是研究歷史問題的一門科學,它要求自己盡量接近真實的歷史,但它并不等于歷史,歷史與歷史學不是一回事。

下面,請同學們回答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要學習歷史?

這個問題比較好回答,課文有敘述,學生回答的比較積極,我總結為三點:

一、歷史有你感興趣的內容,有你竭力想理解的東西;

二、歷史可使你變得博學,變得聰明;

三、歷史蘊藏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思想資源。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些同學喜歡插嘴,強調紀律:當同學和教師回答問題,陳述問題時,不允許插嘴,打斷別人,一是為了他人把問題陳述清楚,二是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一個問題講完之后,舉手要求來表明自己的觀點。)

現在,我為大家加上一點,為了學業考試?我們安徽省中考歷史與政治,進行開卷考試,同學們開卷考試過嗎?知道什么是開卷考試嗎?就是考試時,可以把課本帶進考場,抄!

(此時,氣氛最“活躍”,絕大多數同學開始“交流”,約一分鐘后,我要求學生停止交流,并申明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剛才那樣積極討論問題、回答問題。)

開卷考試是不是就可以不看書,不聽課,不背歷史了呢?顯然是錯誤的,如果開卷考試大家都能抄到100分,就不用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考了。升學考試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無論用何種形式考,總是要讓大家分出個高低、上下。開卷考試主要是考大家的能力,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對問題的把握能力,對歷史的運用能力。也就是說,要求不一樣了。大家看看我們教材的封面,上面有“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幾個字,我們的教材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寫的,全國現在有十幾套這樣的教材,我們安徽省使用的有幾套,我們市里現在用的就有三套,教材不一樣,考試可是用同樣的試卷,那就看我們誰能靈活的運用所學到的知識,看誰能舉一反三,看誰能在平時的學習中多思考、勤思考、善于思考。因此,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能讓你的思維活躍起來,多提幾個為什么?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要問個清楚,要想個明白,給你機會,讓你回答問題時,你不要抱著葫蘆不開瓢。

最后,第三個問題:怎樣學習歷史?我現在只能給大家兩個字“興趣(板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至于具體的方式、方法,我們將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漸摸索、總結。每個人情況不同,學習方法也千差萬別,希望我能幫助大家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希望大家能盡快適應我的教學方法。如果你們有問題,我隨時歡迎大家和我交流。

現在,我把準備的一份資料“什么是歷史”發給大家。根據資料和我們今天所談到的內容,寫下“什么是歷史”(在前面的板書處強調),要寫自己的感悟(板書),不能抄襲??梢允且黄涛?,也可以是簡單的幾句話。這是我們的第一次作業,希望大家認真完成,寫在作業本上,不要找一張小紙頭,就交上來了,以后的作業,要在這個本子上完成。

資料

什么是歷史

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名人論史 西塞羅

一個不懂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 馬克•布落赫

歷史學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載萬千,視通萬里,千姿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它學科更能激發人的想象力。 狄爾泰

人是什么,只有歷史告訴你 雅斯貝爾斯

如果我們放棄歷史,那么對歷史的每一次超越都成了幻覺。世界周圍沒有道路,歷史周圍沒有道路,,而只有一條穿越歷史的道路 海登•懷特

在現代西方,歷史知識已經取代了形而上學和宗教,歷史學不僅是一種學科,也是一種生命方式,思維方式。人們依靠自己的人生經歷理解歷史,對歷史進行有選擇的吸收。 克羅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弗蘭西斯•培根

讀史可以明智。 馬克思

我們只知道一門惟一的科學——歷史學。 赫爾巴特

歷史應是人類的教師。 阿克頓

歷史是彷徨者的向導。 雷蒙•阿隆

歷史是由活著的人和為了活著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列寧

據說,歷史喜歡作弄人,喜歡同人們開玩笑。本來要到這個房間,結果卻到了另一個房間。 龔自珍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墮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梁啟超

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 李大釗

歷史是在不斷的變革中的人生及為其產物的文化。 魯迅

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 網上論史(摘錄自教育在線:《什么是歷史》http:///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17&ID=5155&page=1)

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康生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歷史是民族凝聚的同心圓。 日知

歷史是一座寶藏,它蘊藏著人類的一切財富;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昭示后人免蹈前人的復轍。 岷江

歷史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

它給人智慧,使人明智,為后來人提出前進的道路和方向。 南北

歷史是一種“過去”。

歷史是一種“記憶”。

歷史是一種“解釋”。

“過去”其實很難再現。

“記憶”總有個人色彩。

“解釋”同樣很難客觀。

回望歷史,最為需要的是辨認和思索。 開心慧子

歷史與現在同在。

從時間上來說如果你沒有用心去把握現在,那么即刻它會成為最新鮮的歷史。

從英語語法上來說歷史屬于過去時,過去完成時,現在屬于進行時,但你正在進行著歷史。

從心理感受角度來說,歷史是你產生成功、失敗等各種體驗的基礎。 于明東

歷史:事實在在的過去(不經雕飾,難為人所知的真相)

歷史:史官的記載(自認為真實,有取舍的細節)

歷史:神化(不可言說,只能認為是神化) 插班生

歷史是民族的記憶——腥風血雨,遍撒江天。

今天的人們如何對待歷史,就是如何面對現實,如何開創未來。

歷史不能僅僅是輕松的故事,歷史是責任,是使命。

歷史是不能忘記的。 十笑

有人說:

——如果你對現實感到迷惑,你就去讀讀歷史,其實一切都發生過。

如果你對歷史感到迷惑,你就來看看現實,其實歷史正在發生。 素月

我言歷史

是首詩,朦朧中的真實,真實中的朦朧,

要我們這些學歷史的人不斷的去追尋那永遠也解不完的問題。

我言歷史

如春天的花朵,是燦爛的;

如夏天的陽光,是灼熱的;

如秋天的果實,是殷實的。

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如冬天的寒風,是無情的;

歷史就是這樣輪回著,有花有淚有血。

就這樣不斷重復著昨天的故事,不斷續寫著明天的新曲! 準能

歷史好可憐的,百孔千瘡,曾經受到影射、掩飾和閹割!

認識歷史需要見識、需要膽略、需要實證,需要技術,通過望遠鏡和顯微鏡認識歷史。

作業:《什么是歷史?》

下面錄入的是部分同學的作業,除少數沒辦法顯示的字外,沒有改動。 吳珂:

歷史是一本日記,記載著我們過去的故事。

歷史是一本書,講的是那發生的故事。

歷史是一瞬間把你帶回古代的時光機,帶你去了解過去。

張祥祥:

歷史是一個國家留下的腳印,向人們訴說它如何走到今天,歷史是人們的第一次生命,凝結著無數人心血的那一刻,歷史是世界上最誠實的東西,向人們訴說過去的情景。歷史是正義的史詩,批判那些歷史罪人,一切的一切都被歷史記載。

張凱越:

歷史是什么?是一首悠悠的歌。我們每天都在哼它,但最后,每天都將會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部份。

蔣嘉寶:

歷史是一過去,是一天的前一天。不謹記歷史的教誨將會一錯再錯弄得不可收拾因此,回憶歷史可以教人對與錯歷史可以把人看得一清二楚,不讓他逃脫。

龐瑩瑩:

歷史,我對它的了解就是它是對發生過的事情的見證,它會讓我們了解過去,去同它一樣見證過去,讓我們記住過去。

歷史它是一條長長的河流,它會讓人去迷它,去探索它的來源。歷史是一門學無止盡的課門,它能激發人的想象力,讓你這它著迷。

有人說“歷史是一座寶藏,它蘊藏著人類的一切財富;歷史是一面鏡子,昭示著后人免踩前人的復轍”倒不如說它是一本翻不完的書,每個人不看書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每個人看完上段都不知道下段寫著什么,書里面有哭有笑,有悲也有喜,只要看上了一眼就想繼續往下看。無法自拔也??赐暌睬懊婢蜁涀【实牟糠?,你會自覺的去評價它。

臧紅紅:

以前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就是歷史,同樣我們每天也都在創造不同的歷史。

全力打造最優秀的學科網站,您的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史學鋒:

歷史:就是讓人變得聰明的記憶。就是人的大腦的司令部。

魏佩佩:

比如昨天發生的事,在今天來說,就是我們所說的歷史,還比如說古代的一些事,一些人,到如今也是歷史。

歷史就像一張白紙,你想讓它黑,它就黑,你現在做壞事,將來一定會有人來評判的是非。

朱勝男:

歷史是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是永遠的事實。

朱燕:

可以知道過去,記載現在,能讓人從中領悟出一個道理。

葛靜靜:

我感覺歷史是描素人生的事件,比如:大小事件或有意義的事。如大事件大的驚天動地人人皆知。而小事件件就是幾個人知道。

歷史也有祖先或者上一輩發生的事?;蛘呤莿倓偘l生的事,剛過去得事。剛過去的一分一秒也算歷史。

歷史是人生的好學科,可以讓我們增添許多史人的故事,并且了解他們,讓我們更好的了解社會,了解社會的險與惡。

歷史是讓人們記載一瞬間的酸甜苦辣,讓他人更好的記住那一瞬間的酸甜苦辣。讓自已也了解自己是怎樣一個人。

歷史雖然不怎么重要,但是人們也要學好歷史這門學科,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就讓我們一起來學歷史吧!

倪士高:

我言歷史:

是回憶過去的瘡傷和燦爛文化,認后人經此為見。這也是一種光榮與可恥。

方多月:

我言歷史:

是長篇大論,像我用過的筆記本,就這樣不斷重復昨天的故事,為斷續寫明天的新曲,這就是我對歷史的看法。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范文第6篇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為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一、學情分析

3、4班差生面大,學生自覺學習習慣差;

11、12班學生學習主動性較高,但基礎較差;

17、18班學生學習積極高,基礎較好,但把功夫主要用在理科學習上。

二、試題及成績分析

試卷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得分率還是較高的,也表明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對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的。其中:

3、4班平均分分別為

48、49;

11、12班平均分分別為

52、53;

17、18班分別為

54、57.成績說明試題效度較高。

三、存在問題:

教師課堂雖對重點,難點花足功夫,細致講解,重復強調,而且課上檢測,課后反饋。但課后,由于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復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客觀題失誤頻頻;主觀題有一部分學生語言表述不規范,要點不突出,邏輯性不強;閱讀不認真,有效信息獲取不足,概括歸納信息的能力欠缺;舊教材的知識點學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學生與老師學與教不同步,特別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考試結果沒有預期的好。

四、今后的考試改進措施:

1、繼續抓基礎,反復練習。

2、放慢新授課的速度,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達到更好的效果。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范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癥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指導

五、今后的教學改進方案

(一)課標為綱、以教材為本,全面準確領會新課改要求。

高中新課程改革取消了統編教材,不僅各實驗區采用的課本各不相同,甚至一個省區內各個市采用的課本也不盡相同。但“課程標準”只有一本,“一標多本”的現實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首先研究課程標準,再分析課本,由“課標”到課本,再由課本回到“課標”,提高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對教師來說,僅僅吃透教材已經遠遠不夠。要“吃透教材”前提是吃透課標。

新課改是給教師的機會,也是對教師的挑戰。在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學生探究還是教師講授,傳統教法還是新的教法,都需要教師在真正領會新課標、新教材各項要求的基礎上,認真備課、綜合把握、靈活運用。要“活”用教材教學生,教師要學會取舍,不能讓教材限制教法。教師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二)讓逝去的歷史“活”起來,使歷史學習成為一種生活需要。

歷史事件與人物距今已遠,學生難免感到抽象、虛無、枯燥,以一些具體而饒有趣味的材料作為解讀的出發點,能夠起到把歷史充實起來的作用。例如,在講述南宋初期金兵入侵,眾多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鐵蹄下,而統治者茍安一隅、紙醉金迷的史實,可由語文課學過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晚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展開解讀。又如以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為引子學習吳越爭霸。在學習民國時代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相關內容時, “租種十畝田,要繳十道捐,衣衫不遮,煙囪不冒煙”;“農民頭上兩把刀,租子重,利錢高,夾在當中吃不消;農民眼前三條路,逃荒,上吊,坐監牢”這樣的民謠卻讓學生對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有了具體而深刻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歷史,也增加了學生的讀史興趣,還可以自然而不露形跡地滲透價值觀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感悟歷史,認識生活。

除此之外,恰當運用歷史地圖、繪畫圖片、影音資料等多媒體材料,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我認為,只有讓歷史“活”起來,才能真正達到歷史課讓學生學習歷史、理解歷史、反觀現實、展望未來、體會人生的目標。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進行歷史新課程教學的雙贏策略。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能激發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種事物的底蘊,直接促進其智力的發揮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朱熹所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近幾年來我們充分利用學?,F有的條件,在部分章節內容的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歷史知識的容量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為學生所歡迎,學生不僅歷史知識大大豐富了,而且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講課當中,講到興趣正濃時,有意嘎然而止,留下空白:在某一歷史知識的教學結束時,提出一個或幾個以后學習的有關懸念,埋下伏筆,讓學生帶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強烈愿望結束對某一知識的學習,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上一篇:怎樣當好班主任范文下一篇:飲用水水源地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