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城鄉統籌發展論文范文

2023-10-01

城鄉統籌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二.為什么要統籌城鄉發展

三.怎樣統籌城鄉發展

四.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意義

一.什么是城鄉統籌發展?

1、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思路

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目標,就是要通過積極促進城鄉產業結構調整、人力資源配置和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既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又充分發揮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城鄉之間全方位自主自由交流與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和機制,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發展良性互動,通過文化、人員、信息交流,經濟、教育與科技合作,把城市現代文明輸入農村,從而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三農”問題的解決,推動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

2、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內容

統籌城鄉發展的內涵不僅僅指經濟范疇,它包括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三個方面都要實現城鄉統籌。

在經濟上應把農民致富與轉移農民、減少農民結合起來,長富于民,藏富于民,實現農民“有其利”;

在政治上應把善待農民與尊重農民、組織農民結合起來,給農民國民待遇,讓農民當家作主,實現農民“有其權”;

在思想文化上應把教育農民與轉變農民觀念、提高農民素質結合起來,弘揚勤勞、善良、講修養的傳統美德,增強民主、科學、講公德的現代文明意識,實現農民“有其教”。

具體說來,統籌城鄉發展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統籌城鄉規劃建設。

二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三是統籌城鄉管理制度。

四是統籌城鄉收入分配。

一是統籌城鄉規劃建設。

即改變目前城鄉規劃分割、建設分治的狀況,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一納入政府宏觀規劃,協調城鄉發展,促進城鄉聯動,實現共同繁榮。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統一編制城鄉規劃,促進城鎮有序發展,農民梯度轉移。

二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以工業化支撐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業化,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

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機制,加快現代農業和現代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工業向城鎮工業園區集中,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促進土地向規模農戶集中,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城市社會服務事業向農村覆蓋,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

三是統籌城鄉管理制度。

突破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糾正體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計劃經濟體制的殘留影響,保護農民利益,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就業制度、戶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給農村居民平等的發展機會、完整的財產權利和自由的發展空間,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

四是統籌城鄉收入分配。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變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改變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進一步完善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快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建立城鄉一體的財政支出體制,將農村交通、環保、生態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都列入政府財政支出范圍。

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中五個統籌(統籌區域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統籌人和自然和諧發展;要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其中的一項內容。

就是要更加注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為什么要統籌城鄉發展?

當前我國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存在的五大失衡

(1)城鄉公共品供給失衡,農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城鄉居民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差距拉大。

(2)城鄉民間投資失衡,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3)資源要素流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失衡,農民就業環境改善緩慢,城鄉就業差距在擴大。

(4)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失衡,收入、消費差距不斷擴大,農村消費品市場份額在持續萎縮。

(5)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失衡,農村制度供給落后,各種相關制度不能很好地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求。

三、怎樣統籌城鄉發展 ?

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是中國經濟發展新時期的戰略任務,是實現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統籌城鄉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圍繞“統籌”做文章,把城市和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為整體統一規劃,通盤考慮;要建立城鄉互動機制,通過城鄉有機融合,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要在“發展上”下功夫,最終形成城鄉協同共進、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統籌城鄉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社區建設。必須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致力于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強化城鄉空間聯系,盡快形成城鄉系統配套、相互融合的基礎設施體系。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加大對城鄉貧困群體的社會救助力度。重點解決農民工和失地農民的就業、大病醫療、工傷問題,然后再逐步推進到養老、生育等其他項目,才能實現“城鄉居民人人平等享受社會保障”。

統籌城鄉醫療衛生。統籌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城鄉衛生差距,以滿足農民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的核心是實現教育資源分配和教育水平的均衡化發展,重點是在師資力量配備、

完善硬件設施、城鄉結對共建等方面尋求教育均衡化的突破口。

統籌城鄉文化建設。不斷加強農村文教衛體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堅持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民向市民生活方式轉變。

統籌城鄉制度改革。要推進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推進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土地流轉機制,保證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制度獲得穩定收益。

四、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意義?

城鄉統籌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二.為什么要統籌城鄉發展

三.怎樣統籌城鄉發展

四.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意義

一.什么是城鄉統籌發展?

1、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思路

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目標,就是要通過積極促進城鄉產業結構調整、人力資源配置和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既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又充分發揮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城鄉之間全方位自主自由交流與平等互利合作、有利于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和機制,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發展良性互動,通過文化、人員、信息交流,經濟、教育與科技合作,把城市現代文明輸入農村,從而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三農”問題的解決,推動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

2、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內容

統籌城鄉發展的內涵不僅僅指經濟范疇,它包括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三個方面都要實現城鄉統籌。

在經濟上應把農民致富與轉移農民、減少農民結合起來,長富于民,藏富于民,實現農民“有其利”;

在政治上應把善待農民與尊重農民、組織農民結合起來,給農民國民待遇,讓農民當家作主,實現農民“有其權”;

在思想文化上應把教育農民與轉變農民觀念、提高農民素質結合起來,弘揚勤勞、善良、講修養的傳統美德,增強民主、科學、講公德的現代文明意識,實現農民“有其教”。

具體說來,統籌城鄉發展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統籌城鄉規劃建設。

二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三是統籌城鄉管理制度。

四是統籌城鄉收入分配。

一是統籌城鄉規劃建設。

即改變目前城鄉規劃分割、建設分治的狀況,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統一納入政府宏觀規劃,協調城鄉發展,促進城鄉聯動,實現共同繁榮。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統一編制城鄉規劃,促進城鎮有序發展,農民梯度轉移。

二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

以工業化支撐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業化,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促進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

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機制,加快現代農業和現代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工業向城鎮工業園區集中,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促進土地向規模農戶集中,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促進城市社會服務事業向農村覆蓋,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

三是統籌城鄉管理制度。

突破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糾正體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計劃經濟體制的殘留影響,保護農民利益,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就業制度、戶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給農村居民平等的發展機會、完整的財產權利和自由的發展空間,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

四是統籌城鄉收入分配。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變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改變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進一步完善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快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建立城鄉一體的財政支出體制,將農村交通、環保、生態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都列入政府財政支出范圍。

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中五個統籌(統籌區域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統籌人和自然和諧發展;要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其中的一項內容。

就是要更加注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為什么要統籌城鄉發展?

當前我國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存在的五大失衡

(1)城鄉公共品供給失衡,農村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城鄉居民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差距拉大。

(2)城鄉民間投資失衡,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

(3)資源要素流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失衡,農民就業環境改善緩慢,城鄉就業差距在擴大。

(4)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失衡,收入、消費差距不斷擴大,農村消費品市場份額在持續萎縮。

(5)城鄉經濟體制改革失衡,農村制度供給落后,各種相關制度不能很好地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求。

三、怎樣統籌城鄉發展 ?

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是中國經濟發展新時期的戰略任務,是實現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統籌城鄉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圍繞“統籌”做文章,把城市和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為整體統一規劃,通盤考慮;要建立城鄉互動機制,通過城鄉有機融合,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要在“發展上”下功夫,最終形成城鄉協同共進、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統籌城鄉產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社區建設。必須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致力于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強化城鄉空間聯系,盡快形成城鄉系統配套、相互融合的基礎設施體系。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加大對城鄉貧困群體的社會救助力度。重點解決農民工和失地農民的就業、大病醫療、工傷問題,然后再逐步推進到養老、生育等其他項目,才能實現“城鄉居民人人平等享受社會保障”。

統籌城鄉醫療衛生。統籌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城鄉衛生差距,以滿足農民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需求,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的核心是實現教育資源分配和教育水平的均衡化發展,重點是在師資力量配備、

完善硬件設施、城鄉結對共建等方面尋求教育均衡化的突破口。

統籌城鄉文化建設。不斷加強農村文教衛體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堅持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民向市民生活方式轉變。

統籌城鄉制度改革。要推進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推進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土地流轉機制,保證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制度獲得穩定收益。

四、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意義?

城鄉統籌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在處理城鄉關系問題的實踐經驗上而提出的一個大思路、大舉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創新,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性思維。為此,十六屆五中全會將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這就要求我們要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切實抓緊抓好。

一、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1.加大政府對農業增加投入的力度

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繼續加大“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實施力度。

2.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就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研投入體系,要不斷提高國家科技投入用于農業科研的比重,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3.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1.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

土地家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的各項權利。有條件的地方,農戶在承包期內可根鼓勵農村開展土地整理和村莊整治,推動新辦鄉村工

2

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開拓農村市場。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制度,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具體來說,就是:一要保護農民利益;二要保護糧食安全;三要減輕農民負擔。同時,對糧食主產區農民實行重點保護,調整糧食補貼的范圍和方式。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建立有效的吞吐調節機制,靈活運用進出口和國家儲備等手段,穩定市場和價格。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必須打破地方封鎖,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搞好糧食產銷區的銜接。

3.完善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配套措施

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基本完成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等

【】――恩點公務員考試論壇恩點公務員考試論壇專用模板第1頁

恩點公務員論壇-國內最大的公務員考試學習基地,為無數考生實現了公務員的夢想價值,源自恩點„„

改革任務。在“十一五”時期,要具體做到以下幾點:(1)改革和精簡機構、壓縮人員、節減開支、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精簡鄉鎮機構、壓縮財政供養人員、調整支出結構、節減經費開支,是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確保改革取得成功最重要的配套措施。這項工作要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2)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加快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強化縣級政府對本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統籌管理。(3)建立健全村級“一事一議”的籌資投勞管理制度。為規范村級“一事一議”的籌資投勞管理,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

4.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

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規范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金融組織,探索和發展農業保險,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要引導縣及縣以下吸收的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農村的作用。培育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農村新辦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的準入條件和監管

5.進一步加強農村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

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推進農村法

“十一五”時期,發展農村公共事業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不斷提高其水平和質量,提升農村地區基礎教育水平,發展面向農村子弟的中等職業教繼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和中西部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

2.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推進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加強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著力完善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衛生信息體系;健全基本醫療服務體系。

3.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村道路建設,發展農村通信,繼續完善農村電網,逐步解決農村飲水的

恩點公務員論壇-國內最大的公務員考試學習基地,為無數考生實現了公務員的夢想價值,源自恩點„„ 困難和安全問題。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

4.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穩定計劃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持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強化文明教育,提高農民的思想素質;發展農村衛生事業,提高農民健康素質;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

五、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1.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充分調動農民自主創收的積極性

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2.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重點是農業內部的結構調整,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三是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這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3.全面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中學也要加強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教育。進一步搞好農民轉業轉崗培訓工

4.全方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村人口、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

5.切實做好農村扶貧工作

城鄉統籌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在區域經濟學中,城鄉是一個極化和計劃區域,城市是區域核心,與一定數量的中小城鎮和廣大的農村腹地形成經濟區域,城鄉應是一個發展的系統。城市作為區域經濟活動與社會活動的中心,城鄉之間存在著擴散效應與極化效應,城市以其輻射范圍內的廣大農村地區作為其依托,二者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物質、人員、技術的交流,城鄉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由于我國長期實施工業優先城市偏向的重工業發展模式,致使農村

二、三產業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薄弱,即使農村鄉鎮企業有一定的發展,但沒有和城市工業形成合理的分工,表現為產業結構嚴重趨同。同時由于長期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用工制度,使得城鄉要素不能流動,資金、勞動力等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農村剩余勞動力不能轉移,農村資源得不到開發。由于城鄉之間極化效應大于擴散效應,農村經濟發展與城市的差距不斷拉大,形成了嚴重分割對立、非良性互動的城鄉關系。當前,我國進入了工業化中期,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我國到了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階段(白津夫,2009)。本文從區域經濟學經營城市、總部經濟、產業轉移、空間模式等創新的視角,探討了統籌城鄉的路徑和模式選擇等問題。

一、從區域經濟視角分析統籌城鄉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從城市經濟視角的分析

經營城市的視角。“騰籠換鳥”是經營城市的一種重要模式,通過“騰籠換鳥”的方式,使一些污染大、效益差的城市工業整體搬遷或部分搬遷到郊區或農村鄉鎮,企業降低土地和勞動力等成本進而提高效益。騰出來的土地則發展一些

附加值較大的商貿、房地產業,同時可以改變城市老區過于擁擠,環境惡化的問題,而農村工業也可以與城市遷出的企業進行分工合作,實現工業效益提高和城鄉經濟發展的雙贏。

總部經濟的視角。一個企業如何進行部分搬遷到郊區或農村鄉鎮,從總部經濟來講,一個企業可采用“總部+ 基地”的模式,即將組裝加工這種利潤空間小的生產車間以基地的形式建立在農村鄉鎮地區,而把營銷、研發、決策等利潤空間大的機構以總部的形式建立在城市(高洪深,2006)。農村地區如果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結構升級的機遇,承接其制造基地轉移,形成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增強加工配套能力,是區域經濟從欠發達走向發達成熟的重要路徑??偛拷洕@種企業空間組織形式可以實現企業、城市和農村的共同發展。

(二)從區域產業發展視角的分析

從產業轉移來講,城市區域在產業發展方面除了對傳統產業要進行技術改造和制度創新以外,另外還要“吐故納新”,即有的產業要淘汰,有的產業要轉移到下一級區域包括農村地區,接受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和發展新的產業,以達到產業結構優化的目的。農村區域應依托縣城規劃區、中心城鎮和原有產業基礎,利用接受城市產業轉移的機會,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規劃建設產業集聚區。既避免了農村工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又促進了城市工商業向集聚區轉移,城市資本向農村流動,形成產業集群。

重視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是朝陽產業,就業量和GDP 增加的空間較大。由于受城市以非農產業為主、農村以農業為主的傳統思想的束縛,農村第三產業發展比較滯后,同時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同國外相比具有比較優勢,因此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應大大加強?,F階段應優先發展農產品等大中型批發市場,發育和完善資本、技術、勞動等以及企業產權交易等生產要素市場,把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信息服務、技術服務作為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重點?,F代農業賦予了農業的多種功能,有條件的農村地區可以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以休閑、觀光、度假為內容,大力發展旅游業,以帶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餐飲、住宿等行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和促進就業。

(三)從區域經濟合作視角的分析

從區域合作的角度看統籌城鄉發展要重視城鄉經濟合作,城鄉經濟合作是一

種互惠互利的自愿行為,比較單純的城市支持農村而言,前者是一種長效機制,更具有可持續性。從合作形式來講,可引導部分鄉鎮企業與城市大中型企業專業分工、勞務合作、零部件加工配套,推動城市企業與鄉鎮企業的合作、聯合和重組,組建新的跨城鄉的企業。組織形式上可采用虛擬企業、外包制、企業集團、戰略聯盟、產業集群等企業間網絡形式,制度方面淡化城市企業與農村企業的界限和區別,實現城鄉產業一體化(張平軍,2004)。

鼓勵城鄉要素對流,實現要素在城鄉的優化組合。城鄉要素具有互補性,農村有土地、勞動力等廉價資源,但缺乏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而城市情況則相反。事實證明,城鄉要素對流和重新組合,如農民工進城務工,城里人到農村投資搞現代農業,都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相應的配套制度如戶籍制度、稅收制度、投資準入等都要進行改革,以促進城鄉要素對流。

二、統籌城鄉發展空間模式的選擇。

(一)統籌城鄉發展空間載體的選擇

1.中小城鎮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就我國國情來講,我國城鎮化滯后于工業化,也落后于其他很多國家,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過于擁擠、基礎設施不足、失業問題嚴重、治安問題突出,而中小城鎮數量少、基礎設施落后、鄉鎮企業不發達、缺乏促進就業和居住的吸引力,難以接受城市產業轉移和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當前小城鎮建設應按照“科學規劃、節約用地、合理布局”的原則,多方籌資完善基礎設施和城鎮服務功能,營造招商引資的良好環境,建設工業主導型、商貿主導型、交通樞紐型、風景旅游型等功能明確、特色鮮明的小城鎮體系,增強在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和就業等方面的能力(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1998)。

2.城鄉邊緣區(Desakota)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城市邊緣區承擔著消除城鄉對立、縮小城鄉差別的職能。這一區域不僅要承擔城市一部分轉移下來的功能,如居住、接受城市第二產業轉移、教育等功能。還要依靠毗鄰城市接受先進技術輻射的優勢,帶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與此同時城市邊緣區還常常會完成自身一部分地區的城市化過程。邊緣區的發展要綜合考慮土地利用、功能分區、城市建設、產業布局等因素,合理控制資源承載力,使空間擴張與資源集

約利用相統一。注意土地利用規劃要與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相適應,協調好農用地與非農建設用地、城市用地與農村用地之間的關系。建立提高邊緣區失地農民的保障水平的長效機制。

3.農戶集中居住區是統籌城鄉發展創新的空間載體。農村農戶居住比較分散,土地開發空間很大,借集中居住區建設的機會,搞好村莊的規劃建設,土地節約效益尚為可觀。實行集中居住,可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集中居住區條件優越,配套完善,衛生、幼教、安保、超市等社區服務資源豐富,生活方便,讓農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住房條件和社區服務。通過集中居住區建設,可以實現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加快城鄉空間布局融合、基礎設施對接和重要資源的共享。對于進一步加快農村住房改革、村莊規模調整以及遷村并點、合村并點等工作,必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二)統籌城鄉發展空間結構模式的選擇

1.增長極模式。該模式在統籌城鄉發展的運用上,主要適用于經濟欠發達的區域。該區域在資金技術等實力較為落后的情況下,可重點選擇能夠培育帶動該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的城鎮,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相應的經濟體制,創造有利于增長極發育成長的軟環境,產生較高的投資效果。在把城市培育成經濟增長極的基礎上,通過增長極的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影響和帶動周邊農村腹地發展。

2.點軸(線)開發模式。在一些經濟中等發達的地區,一般已經具備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和較為豐富的資源,其工業和小城鎮往往圍繞某一中心城市及交通路線交匯處形成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區域,這類地區在統籌城鄉發展空間結構模式的選擇方面,關鍵是選好重點開發軸線,如交通線、動力供應線、水源供應線等各種線狀基礎設施,其中以交通線為主。再在重點開發軸線上,有選擇性地培育增長極,以擴大增長極對農村地區發展帶動的廣度和深度。點軸發展模式對統籌城鄉發展的推動作用,要大于單純的增長極模式,它不僅能帶動城市周圍的鄉村腹地的發展,還能帶動交通干線周圍的農村腹地的發展(許鮮苗、宋福忠,2010)。

3.網絡開發模式。點軸經過長期的漸進擴散,結果形成點軸縱橫交錯,形成人口、經濟和基礎設施的復合集聚,在空間上形成經濟網絡。網絡開發模式較適

合于經濟發達地區,此時通過增長極和軸線的影響,在較大的城鄉區域內已經基本形成商品、資金、技術、信息、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流動網及交通、通訊網,選擇該模式有利于城鄉之間產業密切聯系、要素順暢流動,城鄉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形成眾多面積寬廣的城鄉融合區,通過城鄉融合區的不斷演進發展,帶動廣大農村地區逐步實現城市化,是一種比較高級的發展模式。

三、區域統籌城鄉發展路徑和模式選擇

在統籌城鄉發展路徑和模式選擇方面,由于不同區域在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應根據本區域的區情靈活選擇具有本地區特色的發展路徑和模式,可能是上述模式中的一種,也可能是上述模式兼而有之。如成都是西部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位于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川西平原,區位優勢明顯,城鄉經濟較為發達。但具有大城市帶大郊區、城鄉發展不協調這一突出矛盾。成都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根據建設“世界田園城市”的設想和區域發展特點,通過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轉移和集中居住、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帶動城鎮建設和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新農村建設,農村定位在發展現代農業和休閑、旅游產業方面,積極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現代農業,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的模式被實踐證明是一種很好的模式。

重慶市和成都市都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但重慶是典型的大城市帶動大農村,而且大多數農村都處于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偏遠地區,這與大城市小農村的成都市有著諸多不同。在城鄉統籌方面,重慶作為一個中央直轄市和西部中心城市,也是一個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承擔著重要的經濟發展功能。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在區域分工的需要,城市主要從事教育、金融、旅游、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和一些高技術產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城鄉邊緣區和農村地區需要承擔一部分重慶市區轉移出來的功能,如發展機械、化工等加工工業和發展占地面積比較大的旅游、娛樂等產業。農村經濟發展方面,主要是根據重慶農村山區較多的特點,發展重視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工業,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而四川自貢作為一個有待改造的老工業城市,存在著城市老區過于擁擠、環境惡化、傳統工業效益欠佳的問題。在統籌城鄉產業發展模式的選擇方面,應注

重城鄉和工業協調發展,城市可采用經營城市思想,對傳統的經濟效益差、占地面積寬、污染大的產業轉移或部分轉移到城市郊區和鄉鎮,通過調整城市的工業結構和大力發展房地產、商貿等新興產業,城市經濟得到大力發展,城市形象得到大力提升。四川自貢作為一個丘陵地區,在統籌城鄉發展的空間載體方面,除了重視小城鎮的建設外,應主要采用農民集中區建設的模式,引導農民由“散居”變“集居”,該市在推動農民集中區建設中探索出的小城鎮擴展型、產業支撐型、項目帶動型、基礎設施帶動型、征地安置型等模式都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白津夫.保增長要城鄉產業發展[J].北方論叢,2009.3

2.高洪深.區域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 0 0 6

3.張平軍.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4.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 城市經濟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8

城鄉統籌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選自省委副書記陶武先在研究班上的講稿《堅持城鄉統籌促進協調發展》

牟緒珩(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統籌城鄉發展要解決現實問題。一是保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對耕地資源的保護;同時對土地征用制度進行改革,保護農民的權益。二是重視解決負擔不公的問題,減少城鄉差別,維護社會公平。三是重視保護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認真清理拖欠農民工資,加強生產安全保護。四是縣域經濟要重視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的支撐,是吸納農村勞動力的主體,對這些企業要給予更多重視和政策上的扶持。

杜光輝(南充市市長):統籌城鄉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南充市70%以上人口是農民,“三農”問題不解決,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要受影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要大力構建縣域經濟的產業支撐體系,認真研究增加農民收入的現實途徑和政策措施,進一步推進農村勞務開發,要在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多元推進,實現城鄉互動。

吳果行(省交通廳廳長):在統籌城鄉發展上,結合我們自身的工作,交通廳將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加農村公路的投入,2004年擬增加到5.25億元,是2002年的10倍;二是繼續做好“綠色通道”的工作,讓農副產品免費快捷通行;三是擬在2004年補助農村建設小碼頭320個;四是新建農村車站241個;五是擬對邊遠鄉村班車進行扶持,新增通鄉班車120個,新增通村班車1668個。

謝維勤(省財政廳副廳長):統籌城鄉發展要深化農村發展,今年中央出臺許多改革措施,對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有重要意義。當前一是要落實好糧食直補的政策,二是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要盡快把政策落到實處,讓農民得到實惠。

黃忠鑫(省供銷社主任):當前解決“三農”問題不能就農業講農業,而是要從城鄉結合上創新發展思路。要發展小城鎮,推進工業化,促進城市經濟拉動農村發展;農業生產要逐步走專業化,規?;纷?,發展帶狀經濟、塊狀經濟;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龍頭企業,帶領千家萬戶農民闖市場。張勝明(省食品工業協會會長):要把食品工業作為城鄉經濟共同的支撐點和結合點,加快食品工業發展。建議恢復省政府飲料食品領導小組,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資力度,使食品工業成為一大優勢產業,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統籌區域經濟建設全面小康

統籌區域發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區域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域之間互補的整體優勢和綜合比較優勢,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競爭的合力,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實現區域共同發展。我們統籌區域發展,要抓住三個環節。一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二是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合理規劃區域布局;三是必須切實加強宏觀調控,既要保持比較發達的地區快速發展的勢頭,又要扶持發展滯后

地區加快發展。在具體路徑選擇上,要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搞好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壯大區域發展中心,注重縣域經濟發展,加大區域開放合作力度。

——選自省委副書記、副省長蔣巨峰在研究班上的講稿《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楊安明(巴中市委書記):實現巴中經濟可持續發展,一要整合資源:針對“老少邊窮”現狀,堅持區域發展;打開門戶,積極建設秦巴協作區;確立抓手,大力發展城鎮辦企業、綠化經濟、旅游經濟三大經濟。二要整合力量:抓民辦職教,提高勞動力素質;引進人才,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建設人才隊伍,培養優秀管理者,解決帶頭人的問題。三要解決突出問題:如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老區工作難度大等問題,要認真思考、深入探討、學習先進發達地區的經驗,大力促進巴中的經濟發展。

于偉(樂山市委書記):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縣產業結構趨同,毫無突出的特色和優勢。如何發展區域經濟一直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就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加強區域間的合作,實現區域共同發展。

姜保山(省民政廳廳長):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實事求是,突出地方特點,注意保持地方和基層的積極性,在社會保障、社會發展等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

單晨光(省地稅局局長):區域發展面臨很多實際問題,區域發展的核心是市場,市場的核心是資本,受趨利原則的影響,資本都向利潤高的地方流動。因此,區域發展關鍵是找準自己的特點、特色,利用自己的優勢,加快發展。

協調人與自然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實質上是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的關系。隨著近年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數量多,人均資源偏低,仍然是我省基本省情;人多耕地少是我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最突出的矛盾;自然資源分布不協調和不合理利用,加劇了我省人與資源的矛盾;生態環境脆弱,人與環境矛盾依然尖銳;環境污染的問題仍較嚴重,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從我省目前省情出發,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為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必須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生態建設;必須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選自副省長陳文光在研究班上的講稿《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楊國安(省科技廳廳長):現在有的地方只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不注重控制人口、不注意保護自然和環境?,F在很多問題屬世界性的問題,如大氣污染、冰川雪線上升等,需要世界各國引起重視,加以解決。作為科技工作者來說,我們既要為經濟建設和發展服務,更要為社會發展服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尋求新的能源替代品,保護好自然,保護好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王在銀(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要把發展經濟、控制人口增長率、保護環境、資源合理配置一起抓,統籌協調發展。人口增長率不能有效控制,人均GDP也難以增長提高。在新時期,應繼續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要從人口安全的高度,以人為本,依法辦事,改進工作方法,改善計劃生育工作條件。從人口素質、人口老齡化、人口就業、出生人口性別比和防治性病、艾滋病等問題方面加強研究探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李向志(達州市市長):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我們欠發達地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達州首先有個發展不足的問題,與省內很多地方比,是落后態勢。要按照“五個統籌”,做到科學發展,面臨很多問題。要做到合理開發,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首先要求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辦實事,我們也希望對欠發達地區要分類指導,加大對這些地區的扶持、支持力度。

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為發展提供新動力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充分發揮我省比較優勢,解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適應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一定要從本地實際出發,不拘泥某種模式,堅持“適應就是最好的”、“沒有模式就是模式”的理念,把大開發與大開放結合起來,把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結合起來,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抓住入世、西部大開發和國外資本及沿海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主動出擊,加強與國內外的全面交流與合作。在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四個方面的有機結合。一是抓好擴大內需與增加外需的結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努力擴大國內外需求;二是抓好“引進來”與“走出去”的結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三是抓好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的結合,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四是抓好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的結合,加強我省人力資源能力建設。

——選自副省長黃小祥在研究班上的講稿《關于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葛紅林(成都市市長):結合成都實際,我們感到對外開放不夠,表現為國際化、市場化不夠,成都與杭州、南昌比差距就較大。我們不能跟西部城市比,要和發達地區比。因此,我們在內部要經常講差距,這樣才有緊迫感。政府部門不能單純講GDP,而要更注重財政收入、經濟質量。成都市通過引進INTEL公司的實踐,對于我們樹立政府形象、推進轉變觀念、適應國際規則、鍛煉隊伍,提高服務和競爭水平,都是一種考驗和提升。

唐利民(省招商局局長):要通過制定目標,明確責任,認真考核,注重實效,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執行力,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四川產業門類齊全,應完善各項政策,使之配套,以進一步促進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益。要進一步發揮政府在改善環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和企業在市場中主體作用。

王宋達(省僑聯主席):擴大對外開放要進行科學規劃,確定重點,明確方向,提出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和工作重點。為了幫助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帶動我省優勢產業和產品參與國際競爭,建議舉辦培訓班,邀請境外人士來川講課,增強企業走出去的信心。秦琳(省對外友協會長):在對外開放中,對外友協將發揮行業優勢,積極走出去、引進來,搞好勞務輸出和智力引進;建立中介組織為外資、外商了解四川,適應中國市場提供服務;積極主動為四川企業開辟國外市場牽線搭橋,為四川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全面發展

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既是一個系統的戰略目標,又是一個有序的發展進程。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用新的發展理念調整經濟社會關系,用全新的機制整合經濟社會資源,用改革開放的方法解決社會發展滯后的問題,用統一的規劃引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用配套的政策法規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用雄厚的產業基礎支撐經濟社會穩定發展。要按照統籌兼顧的要求,夯實發展基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抓住發展重點,解決好社會發展滯后的突出問題;突破發展難點,解決好影響社會穩定的迫切問題;把握發展關鍵,強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增強發展動力,加快社會事業體制改革;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選自副省長王懷臣在研究班上的講稿《關于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李亞平(省發改委副主任):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是解決當前經濟社會不協調的必然選擇,必須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要強化政府公開管理和社會服務的職能,搞好統籌兼顧,科學制定規劃,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社會事業投入,切實解決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就業困難、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

宋玉鵬(省作協黨組書記):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有明確的針對性,就是社會發展滯后

于經濟發展,因此,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發展。要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就要加大投資力度,建立政府投入的增長機制;要加快社會事業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及運行機制改革的步伐,破除影響社會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要完善政策法規,為社會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謝明道(省衛生廳廳長):從衛生事業看,我省存在衛生資源總量不夠、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公共衛生體系不健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較差等問題。因此,必須大力抓好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要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等方面工作。

楊啟泉(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現在社會事業發展面臨的問題集中反映在“投入不足、發展滯后”上。這樣,導致教育、科技、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公共教育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公共衛生體系、文化事業體系及社會救助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危機處理體系等各項社會事業體系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加大對社會事業投入,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是統籌經濟社會的當務之急,長遠之計。

鄧劍(省移民辦主任):四川人口多、農民多、下崗職工多,就業問題突出。必須下更大的力氣解決就業難的問題。要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納入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納入目標考核。要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第三產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和職業培訓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以改革為動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工業化是實現我省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工業發展要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強力推進“三個轉變”,以發展為主題,改革為動力,開放為手段,科技進步為先導,結構調整為主線,資源整合為重點,發揮信息化的帶動作用,提高市場化的配置效率,強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努力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高效低耗、競爭力強的工業發展格局,走出一條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加快我省工業發展,首先要搞好我省工業化戰略目標和規劃的制定;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形成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積極推進技術進步;著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團;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園區經濟,培育產業集群;著力開發人才資源;優化工業發展環境。

——選自省委常委、省國資委黨委書記甘道明在研究班上的講稿《四川國企改革與工業發展》

席義方(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農業資源相當豐富,但我省還沒有形成在全國有影響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應該加大力度,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發揮優勢,帶動農民致富。

楊志文(副省長):四川人力資源成本較低,但目前國外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轉移到了沿海,到內地的不多,因為勞動力是可動的,而區位優勢是不可動的,相反有許多IT企業轉移到了四川,這些現象值得我們思考。此外,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不能一刀切,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對于四川特有資源,我們要擴大規模,要著力提升產品結構,優化優勢企業,政府要在投資上注意政策導向,促進優勢企業發展。

顏家瑾(省委副秘書長):要以發展為主題,以整合資源為重點,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創新,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完善政府的宏觀調控,努力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競爭力強的工業發展格局,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物質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和充分發揮勞動力優勢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黃學玖(綿陽市委書記):加快四川工業發展,必須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樹立全黨抓工業的理念,這是四川工業發展的出路。工業不興,農業產業化也帶動不起來。二

是破除工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要研究執政方式,明確黨委管什么、政府管什么、企業做什么。三是樹立誠信觀念,誠信不好,就會影響投資環境的改善,影響工業的發展。

譚力(廣安市委書記):地方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工業,研究工業問題必須從各地的比較優勢出發。就四川而言既要抓工業企業的發展,又要抓農產品加工企業。抓農產品加工企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條途徑?,F在的“公司加農戶”模式,由于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機制,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因此效果還不明顯。

解洪(宜賓市委書記):在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化的前提下,地方和企業新投資首先要選好產業。那些破壞環境和生態、高排污的產業堅決不能搞。不能為了本地經濟發展,讓一些西遷的高排污產業到本地建廠。政府有關部門要做好產業投資的指導,讓地方和企業搞好選項投資。要制定嚴格的排污標準,加強排污監督、檢查。同時,要建立有效的防污染補償機制。

樹立正確政績觀大興求真務實之風

提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并不是說我們過去對干部政績上的要求和看法是錯誤的。它的意義在于:在新的發展時期和歷史條件下,領導干部的政績觀應該具有與黨的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調整和完善。正確的政績觀,應該是遵循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全面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追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優良、人民安居樂業的政績。正確的政績觀不是簡單的對干部考核指標的增減,更重要的是政府職能、執政方式、發展思路和思想方法的轉變。正確政績觀的本質是對人民利益的態度,因此,必須從執政為民的立場去創造政績;正確政績觀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和保證,因此,必須按全面發展的要求去創造政績;國家的建設既包括經濟建設又包括制度建設,因此,必須注重在基本制度的建設上創造政績;執政黨的自身建設既關系自身也關系執政,因此,必須堅持在黨的建設方面創造政績。

——選自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魏宏在研究班上的講稿《關于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幾個問題》王恒豐(省政協副主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能見物不見人。在工作中,上面要有正確導向,不能說出了問題就是下面的。在考核政績上,至少要有四個方面的指標:一是GDP,二是人民群眾收入的增長,三是就業率,四是生活質量指標。政府應把就業作為重中之重。

陳華江(省紀委副書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就要把干部的考核與樹立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一方面不搞形象工程,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樹立典型來推進工作;關鍵是要反對那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在導向上,既要強調發展快,又要強調科學地發展;要加強紀律,對不落實科學發展觀,破壞環境,遺害子孫的要堅決查處。

唐堅(自貢市委書記):在發展思想上,要注意從“以物為本”到“以人為本”轉變;在發展道路上,要注意重點性和全面性的關系;在發展戰略上,要注意非均衡性與協調發展的關系;在發展模式上,要注意梯度發展與跨越式發展的關系。

侯雄飛(雅安市委書記):領導干部作風不正是腐敗,堅持錯誤的發展觀,犧牲環境、破壞生態的只圖一時的發展,也是一種腐敗。只講GDP不行,不講GDP更不行。解決“三農”問題,根本是擴大城鎮經濟規模,減少農業人口規模。

城鄉統籌發展論文范文第6篇

成都市新都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關于2009年“試驗區”建設工作總結

暨2010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局按照新都區委“關于印發《成都市新都區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綜合示范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新都委辦發〔2009〕4號)和楊羽在全區城鎮結構調整打造統籌城鄉綜合典型現場會上的講話精神,在區統籌辦領導下,加快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步伐,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切實履行保證公眾飲食用藥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職能,確保城鄉民眾食品安全;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不斷推進統籌城鄉發展,進一步深化農村藥品監督和供應網絡建設工作,真正減少農民負擔,為促進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和農村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F將我局“試驗區”建設工作總結如下:

一、發揮職能優勢,做好重點企業幫扶工作

2009年,我局加強了與醫藥企業的聯系溝通,主動幫助企業排憂解

難,鼓勵和支持企業開拓市場,不斷優化和帶動了全區醫藥產業結構的升級,提高了醫藥產業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并主動與區工商、商務局等單位進行溝通聯系,商討推動品牌戰略和成都西部醫藥貿易中心建設的工作措施,積極服務于我區醫藥產業發展。2009年,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榮獲中國馳名品牌榮譽稱號。

二、強化規范管理, 不斷推進“兩網”建設工作

實施農村藥品集中統一配送最終目的是讓農民得實惠。通過落實統籌城鄉目標,藥品監督和供應網絡進一步健全和規范,農村基層監督隊伍得到加強,藥品監管工作延伸到農村最基層,使我區“兩網”工作沿著規范化方向健康持續發展。2009年完成藥品配送總額2359.4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7.78%,其中成都造藥品配送達621.9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7.79%,占配送總額26.36%,均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

(一)配送覆蓋面繼續保持“雙百”。21家衛生院(包括改制衛生院、城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保證了配送面和配送品種的“雙百”目標要求,藥品、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均完全由配送中心配送。中藥飲片完全從配送企業或合法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購進,確保了中藥飲片的質量,杜絕了從非法企業購進的現象。

(二)監督網絡進一步健全。為進一步完善藥品三級監督網絡,確保藥品監督不留死角,進一步明確了責任協管員和義務協管員工作職責,完善了農村藥品監管三級網絡。堅持落實協管員、信息員的聘用、培訓、考核、獎懲和動態管理制度;建立起社會監督、行政監管,各方聯動、反應快捷的信息應急網絡和運行機制。強化藥品監督協管員培訓和目標考核。每年組織協管員培訓一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努力提高藥品監督協管員隊伍素質。做到監管無盲區,監管網絡覆蓋率達到100%,確保

了農村群眾的用藥安全。

三、落實惠民工作目標,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繼續加大民生工程力度,強化對城鎮惠民藥店的監管。保證了城市低保對象通過社區惠民藥店每人每月可購買200元的零利潤藥品,減輕了城鎮低收入人群的用藥負擔。1-11月接待城鎮低收入群眾購藥1896人次,購藥總額27150.14元,讓利12236.4元,對低保對象的覆蓋率達100%。并完成了新增設1家社區惠民藥店的工作目標。

四、積極開拓創新,保障城鄉民眾的飲食安全

2009年,我局圍繞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職能,深入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經過一年的創新實踐,全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安全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制售假冒偽劣及有毒有害食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杜絕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公眾食品安全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應急信息報告機制。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應急管理,2009年5月,我局組織協調食品安全相關部門在各大型食品單位確定食品安全應急信息員,明確了工作職責,完善食品安全應急信息報告機制,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了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危害。

二是突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組織協調食品安全相關部門依法開展了元旦節、春節等重大節日期間的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學校周邊飲食環境專項整治;學校、醫院、建筑工地食堂、旅游點餐飲和小餐館專項整治;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6類食品準入工作的專項治理等為重點的專項檢查和整治行動。2009年4月22日,我區代表四川省接受了衛生部對“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的檢查,專家組對我區專項整治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三是建立食品安全獎勵機制。2009年7月,我局制定了《成都市新

都區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試行)》。對舉報方法、舉報范圍和舉報措施進行了明確,同時區政府劃撥經費10萬元作為獎勵基金,為公眾飲食安全發揮了積極的保障作用。

四是實施食品市場準入制度。今年,我局將食品市場準入工作作為鞏固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區建設成果的一項主要工作切實抓緊抓好。按照市食安辦的要求,在實施6類食品市場準入后,將準入種類增加到 27類。目前我區食品單位建立了食品原輔料采購驗收、登記制度,做到進貨有登記、出貨有記錄,食品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

五是全面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針對我區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多、小、散的特點,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我局加快了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2009年,在原16家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A級單位的基礎上,規范14家企業成為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A級單位,初步形成了以點帶面的食品安全信用管理體系。

六是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基層監管巡查制,全面推行《鎮級食品安全監管告知書》和《食品安全協管員監管手冊》,強化協管員監管力度,消除了基層監管盲點。

四、2010年工作思路

(一)繼續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在統籌城鄉綜合打造上下大功夫。一是加快醫藥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步伐,探索建立醫藥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二是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總體部署,大力推動品牌戰略,發揮職能優勢,積極服務于我區醫藥產業發展。

(二)認真貫徹執行《成都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建立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基本藥物配備和使用制度,協調配合衛生部門抓好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工作,監督和指導轄區內零售藥店配置和銷售基本藥物。二是進一步加強藥品質量監管,加強對藥

品生產企業的監管,嚴格落實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配合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推行藥品質量受權人制度,探索建立藥品生產企業誠信制度。三是整頓和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嚴格落實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加強藥品經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督促指導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三)鞏固、深化和提升我區農村藥品“兩網”工作,豐富"兩網"內涵,拓展"兩網"外延。一是認真貫徹市委常委、副市長趙小維在成都市農村藥品“兩網”第一次聯席會議上的重要指示,協助區政府建立我區“兩網”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二是“兩網”建設繼續圍繞保障農村藥品供應、減少農民群眾就醫用藥支出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鞏固現有工作成果,防止工作滑坡。三是完善機制,嚴格執行責任制制度和責任制追究制度,不斷提高“兩網”運行質量。進一步加強對藥品監督責任協管員和義務協管員的工作培訓和檢查考核,確保對鎮村醫療機構的監督覆蓋面達100%,保障農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

(四)完善安全管理體制,繼續鞏固和深化國家級食品安全示范區工作。以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安全隱患為突破口,創新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突出食品安全防控重點,全面提升我區食品安全水平。

1、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一是強化各級對食品安全負總責的意識。二是按照“誰發證、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強職能部門之間協作。三是繼續強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法人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督促食品企業切實加強自律。

2、逐步實現產品及產品質量責任的可追溯。加強食品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監管,進一步完善產品的進貨、出廠登記和索證、索票等制度,嚴防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食品進入市場。

3、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基礎工作。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信用標準、信

息收集、信用評價、信用信息披露等制度,加強日常巡查、回訪等監管制度,逐步建立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信用檔案和監管檔案,穩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4、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識,提高廣大群眾防范能力;及時報道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所作的工作,宣傳優質食品、優良品牌和優秀企業,帶動我區食品企業做大做強,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5、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協調開展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偷工減料、摻雜例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和發霉變質原料,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等違法行為的活動。對無證生產、制假售假的食品企業,列入“黑名單”予以曝光,打造并維護好我區食品安全的良好形象。

成都市新都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二○○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主題詞:統籌城鄉2009年工作總結2010年工作思路主送:區統籌辦成都市新都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9年12月14日印

上一篇:編制工程量清單論文范文下一篇:華南虎教學設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