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社會治理科學化范文

2023-09-17

社會治理科學化范文第1篇

一、建設法治社會的主要瓶頸和制約

(一)社會法治思想觀念淡薄

由于我國長期受封建社會的影響,一方面,“官本位”思想非常嚴重,特權思想根深蒂固,領導干部樂于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習慣于依靠權力發號施令,權大于法、以權壓法、以言代法、干預司法無處不在;另一方面,我國人民“奴役思想”還有殘留,民主法治意識淡薄,信訪不信法、信大不信小、信上不信下。

(二)社會治理相關法律制度缺位

我國目前雖然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法治觀念的增強,我國的法律內容還需要進一步豐富、法律法規還需要進一步完備、制度規定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有關社會治理方面的公共服務立法、行政組織立法和社會組織立法還相對滯后,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救助和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需要加強和完善。

(三)當前社會治理任務繁重

當前我國既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于社會矛盾的凸顯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對公共服務和社會資源需求快速增長,住房、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突出;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頻發,公共安全事件增多。社會治理問題又多又難,對法治社會建設提出了巨大挑戰。

二、建設法治社會的重點和努力方向

(一)科學規劃社會治理法律體系

第一,從立法上界定社會治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明確和規范立法的目的和任務,從源頭上保障社會治理的各個環節能夠有法可依。第二,加快社會治理領域立法進程,尤其要加大規范社會組織、城鄉社區、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立法力度,制定社會組織法和社區矯正法、社會穩定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第三,健全和完善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遵循社會發展、運行的客觀規律,把握社會民生動態,更新社會治理理念、體制機制、運行方式,健全包括公眾參與制度、信息公開與透明制度、社會治理應急處置制度、法律救濟與責任追究制度等基本程序制度。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第一,加強政府職能體系的法制建設,實現政府職能運行的法治化。全面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為社會組織很好地履行相應職能提供自由空間。第二,進一步推進政社分開。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行政管理與社會自我管理分開,促進實現社會各類角色的合理分化,放開對社會組織在人事權、財政權等方面的控制,給予社會組織發展的主動權,還原社會組織應有的社會地位。第三,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機制,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更多地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讓社會組織發展成為真正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組織,激發社會活力。

(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第一,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護機制,為各利益主體提供充分的表達利益訴求的制度平臺,使各個利益主體的訴求能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進入公共決策過程,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能保障。第二,加強應急管理,有效應對和妥善處理突發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化解消極因素,維護社會穩定。第三,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第四,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通過推動省級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查權,以司法獨立促進司法公正,為法治社會建設提供完善的司法保護體系。

(四)培養全民法治意識

第一,通過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培養公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針對不同的社會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社會理念教育,使之樹立自由、平等、公正的社會主義法治價值觀。第二,樹立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只有樹立法治權威,才能確保權力在法治的框架下運行,確保權利在法治的保障下行使。第三,確立規則意識和契約意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公民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理性表達自己的合理訴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鄉市委辦公室)

社會治理科學化范文第2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矛盾凸顯期,實現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機統一,一方面需要通過黨和政府的柔性管理,通過黨的群眾工作來有效化解矛盾,消弭沖突;另一方面還需要從社會治理的實踐出發,在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上科學看待秩序維護中的社會強制問題。

所謂的社會強制,是指政府職能部門運用強制性手段建立和維護社會基礎秩序的過程。從社會和諧的基礎出發,利益協調的重點是關照最弱勢群體的利益。而我們知道,任何在社會生產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主體,都不可能輕易讓渡利益。而基于黨領導國家推動社會發展的有效性,任何政黨的制度化建設都需要強調制度框架內黨的社會強制能力。首先,社會強制作為社會治理中化解矛盾,約束權力邊界的技術性手段和制度化政策,在法治國家的目標下,本身可以被納入法治范疇而加以規范。其次,技術本身的精細化和規范化,一方面使得社會強制具有了物質前提,另一方面也決定了社會強制的必然性。在一個精密龐大的管理體系中,技術的強制性要求規制人們的行為,并通過規制保障了人們的自由不受侵害。最后,社會管理創新和基礎秩序維護的基礎是對信息的有效獲取,這個過程本身包含著對人們的行為強制,這種強制的道德基礎恰恰是所有人公平地享有不被侵犯的權利。

危機情境下的社會治理我們在工業社會談論社會和諧,必然繞不開危機情境。工業社會在提供人們極為便捷的交往和獲取知識與財富的機會的同時,其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也使得社會可能在轉瞬之間失去其全部的秩序基礎。中國人所具有的憂患意識和危機觀念,可以保證這個偉大的民族在面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始終保有生機和活力。而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共產黨對危機情境的科學認識和把握,也是從根本上避免社會失范和失序的重要領導力量。而我們對危機情境的把握,在實踐上還需要有充分的人員、價值、物質、制度和政策的儲備。

進入轉型期以來,中國社會時發多發的群體性事件凸顯了黨和政府社會治理的能力要求。社會治理過程不同于日常的管理,更強調發揮黨的領導與協調作用、政府的服務與管理作用,市場和社會的理性參與作用。在面對群體性事件時,不少學者強調危機管理,其實質在于強調危機控制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發育相對完備,社會群體本身對傳統危機有著相對成熟的應激模式,能夠在危機情境下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政府因此避免了承擔危機引發的全部壓力。隨著風險社會的來臨,社會認為政府應該對危機的化解與克服負有更多的責任,因此提出危機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職能。

在管理理念下,政府在處理危機的時候傾向于對事件本身的處理,危機應對的基本思路往往是將事態平息,較少考慮人們日常的利益或者價值訴求。危機的突發性和較強的擴散性,要求政府在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迅速采取措施將事件控制住,這個決策過程必然帶有應急與強制特點。但是現代社會危機成因的復雜性和多元交互特點,決定了我們一方面需要緊急狀態下的政府強制,另一方面基于防范和化解危機的需要,政府和社會更多的要在協調群體利益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社會參與,避免危機促發要素的累積。即強制過程本身是保障社會良序和獲取社會支持的過程。也正是基于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的基本戰略。

促生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新體制中國社會正處于急劇調整和轉型的關鍵時期,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帶來的管理效能改變和制度調整,對社會整合能力構成了現實威壓。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依靠國家強制來避免社會動蕩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是從政黨科學執政的邏輯出發,顯然,這種帶有應急強制色彩的管理過程,需要從理念到制度、方法都做出調適。一個時期以來,政府和社會都對壓力型維穩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應該說,任何時期,維護社會穩定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的,也是有利于改革與發展的。但是,僅僅依靠壓力型維穩顯然是難以實現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因此,實現社會和諧、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治理理念上需要轉變思維,進而形成制度化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機制。一是把維護穩定建構在有效協調各方利益,尊重多元價值并形成科學價值引導機制上。中國傳統的管理體制一直都存有協調的基因,但在具體運行中,通過權力運行遏制可能存在的社會不和諧因素,是有管理體制的必然趨向。二是肯定人們合理合法的利益及其追求利益的過程,并在多元主體中完善協商民主,梳理權力邊界,實現利益表達的制度化。

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改革開放中,由于制度不完善,存在較為嚴重的利益分化甚至利益侵害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多元利益集團甚至特殊利益集團。這些集團極易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現實需要出發,試圖左右改革開放的政策,甚至阻礙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完善利益表達機制,能夠在信息相對完備的環境里,進行科學決策,協調各方利益和保障人們的合法權益。三是確立社會穩定的綜合指標體系。當前,中央政府維護穩定的原則和目標在科層制度下經過層層加壓,會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和方式覆蓋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從組織行為學的視角分析,這一能力是任何政府和社會組織都期待擁有的。但是也要看到,若非制度完善和組織健全,這種快速傳導的將穩定視為根本目標的維穩體系,會直接鍥入傳統管理框架,形成以行政手段為主導的政府強制過程。因此,需要在廓清社會穩定的基本內涵和表征的基礎上,形成考核穩定發展的綜合指標,而非維護穩定的壓力指標。

例如,在許多地方將上訪人數多少作為考核地方穩定的重要指標。這既否定了人民來信來訪作為信息溝通的有效機制,也會造成地方通過人身強制或者花錢買平安來克服上訪問題。因此,建構科學的維穩指標,是要從造成社會不穩定的原因入手,而非從社會失穩的表象入手。這才是克服急功近利表面光鮮,內里糟糠的必然的行政行為。實際上,

中央提出小康社會目標和中國夢思想,其落實過程必然在于凝聚社會力量形成發展共識,進而規避利益侵害,實現利益和諧。這是有利于推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但在實踐中,各種不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直接耗蝕了科學發展觀落實的物質基礎和制度平臺。這一點,尤其需要在執政過程中加以糾正。四是以法治為核心,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穩步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形成社會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當前頻發的群體性事件不能夠簡單視為權力濫用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社會民主有效發育中難以完全規避的現象。我們知道,撇開事件本身的非法性,近年來中國每年發生群體性事件超過10萬起,而涉訴涉案涉訪的各種事件多達200多萬起。這些事件很大一部分是公民維權運動,這也是社會發育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組織形式。在正常情況下,社會通過組織化行動,在法治框架內尋求自身權利保障機制,并擁有監督權力的能力。也就是說,人民當家作主,本質上體現著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有制度平臺和物質保障。中國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需要黨引導人民在理性和與法治框架內逐步加以克服。

顯然,僅就社會強制力而言,它體現著工業社會執政黨的基本能力。但是同時也要看到,這種強制力是與社會理性和社會民主的實踐息息相關的。我們知道,民主的前提是對自由的期待和對權威的尊崇,即政黨能力必然體現為政黨執政中約束自身和社會、推進發展的制度要求,體現為制度被權威執行和模范遵守。就社會和諧與人民幸福的要求來看,社會強制的過程必然具有以下道德意向和價值目標:每個人的合理合法的利益都應該得到維護和尊重,每個人實現自身利益和價值的過程都不能夠損害其他人的利益。黨和政府控制的公共資源,依系于法律向全體人民公平開放。

社會強制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其所內蘊的善的追求和制度的邏輯是這種力量有效施行的基礎。援引康德的一句話: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于社會良序的維護,以及對于公共利益和制度權威的尊崇始終是并行不悖的。

社會治理科學化范文第3篇

崇川區是南通市的主城區,“十二五”以來,經濟總量翻番,城市規模和品質也有了較大提升。但隨著群眾工作的不斷深入,來自基層的種種隱憂和危機卻時時困擾和警醒著我:

一是城市更大了,但服務群眾的距離遠了?,F在一個城市社區平均1平方公里上萬居民,社區就十幾名干部,下面居民小組又大多是空的,人少事多,與群眾靠不近、貼不緊,服務做不實,關系也疏遠。二是人口更密集了,但引導群眾的本領小了。居住小區雖然人口密集,但居民之間少了守望相助的人際交往,認同感、歸屬感下降,有時一條網絡信息可能就會一呼百應,而我們卻百呼不應。大家普遍感嘆,群眾工作的看家本領不靈了。三是社會更多元了,但凝聚群眾的能力弱了?,F在階層分化,訴求多元,各種矛盾日趨復雜,但基層的組織動員能力弱化,協調各方利益矛盾時往往是孤軍奮戰,常陷入前后夾擊的困境,有時甚至連做好事也得不到好效果。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以黨建為核、服務為本、法治為基、德治為魂,從基層基礎做起,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體”的社會治理創新,具體有四個方面的做法:

(一)做實基層服務彰顯善治。要做實基層服務必須有扎實的基層組織基礎。主要落在三個“實”字上:首先,黨建引領的核心要強而實。健全社區黨組織-鄰里街坊黨支部-樓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黨組織網絡;配強黨組織書記,組織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參加雙重組織生活,認領服務崗位。

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開展“大走訪”,走訪入戶全覆蓋,服務群眾解難事,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進一步增強。二是社區服務的功能要全而實。2009年以來投入10多億元建設社區服務中心,106個社區實現600㎡以上公共服務中心全覆蓋,中心按“一校兩廳四室”標準,配備60余項服務功能。從前年開始,建設2000㎡左右升級版社區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三是鄰里街坊的組織要細而實。從2012年開始,著眼做細網格、做實居民小組,按每300戶左右組建了鄰里828個、沿街每300米左右建立了街坊208個,并以設一個服務處、配一名專職社工、組一個理事會、建一支服務隊、撥一筆經費“五個一”的要求,做實服務群眾的最小單元。

(二)做優公共服務踐行法治。依法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石,為社區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重點抓好三個服務:一是全科化的便民服務。將區街兩級72項公共服務事項全部下沉社區,社區設置全科服務窗口,全科社工持證上崗;全面推行黨員干部群眾事務代理制,讓群眾在最靠近的地方得到最需要的服務。二是綜合化的執法服務。將城管、建設等9個部門143項執法職能和力量綜合起來,沉到街道,落到社區,第一時間更有效地解決群眾身邊的煩擾事,中央編辦現場會組織觀摩推廣。三是平臺化的法治服務。社區健全“一辦一委三室”法治服務平臺,社區警務室達到國家一級警務室標準,為每個社區聘請一名執業律師每周到社區免費服務。首創的社會矛盾大調解形成品牌,快樂調解俱樂部、周末法庭、少年法學苑等一批社團平臺為群眾提供法制服務。社區治安安全感(98%)和法治環境滿意率(96%)位居全省前列,刑事案發率連續八年下降。

(三)做強志愿服務倡導德治。把開展志愿服務作為倡導德治的主抓手。關鍵靠三方面支撐:一是靠社團支撐。2010年起大力推進志愿服務、興趣愛好、參與管理三大類社區社團建設,現已有社區社團2214個,志愿服務隊伍3200支,注冊志愿者15.5萬人;開展千家社團服務萬戶居民活動,開發服務項目600余個,每年服務超20萬人次。二是靠典型引領。通過“一榜雙評三講”挖掘宣傳身邊典型,涌現出“孫爺爺談心室”“巾幗挽霞”等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先進典型。三是靠激勵推動。開展公益社團助力計劃,每年區財政對優秀志愿服務組織提供2000多萬元扶持;出臺《志愿者星級評定及嘉許辦法》,實行公職人員志愿服務計時制。

(四)做精評議服務促進自治。把組織群眾議服務事項、評社區干部、選身邊典型作為基層自治的主要內容。具體做到三個有:一是評議有團隊。每個社區都組建群眾評議團,既組織群眾開展議事,又代表群眾評價服務。今年以來就組織評議活動600余場次,議定社區民生實事480項、推舉身邊好人500余人次。二是議事有規章。制訂群眾評議實施細則,重點圍繞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采取群眾點單-鄰里議單-干部領單-社區評單-公示曬單“五單”法,每年在社區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1000多個。三是結果有運用。把群眾評議結果與社區干部以及下沉人員的績效考核掛鉤,作為評先評優、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近年來群眾認可度高的17名社區書記提拔到科級領導崗位。

2016年8月李書記來到我區社區視察指導,循循告誡我們,社會治理創新的重心落在基層、根基扎在基層。這些年的探索實踐使我們深深感受到,這不僅是李書記的殷切要求,

更是實現社會良治的根本所在?;鶎由鐣卫淼膭撔聨砹巳齻€可喜變化:

一是從“對手”多到“幫手”多。全覆蓋的鄰里街坊組織增強了群眾基礎,上千個社區社團成為團結帶領群眾的紐帶。近五年,我們開展群眾全程參與的陽光征收,拆遷房屋800多萬㎡,動遷居民近2萬戶、非居5600余家。拆遷量成倍增加,但因拆遷引發的社會矛盾卻下降35%。

二是從“被動”多到“主動”多。鄰里自理、街坊共治推動“要我做”逐步變成“我要做”。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我區作為全市的主考點,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等測評得分不斷提高,名列全省前茅,這主要源自鄰里街坊、志愿社團及十萬名志愿者主動參與。

三是從“看法”多到“辦法”多。通過群眾議事把各方的意見轉化成解決的方案。最近三年,實施22個老小區1200多幢樓宇綜合改造,拆除違建100多萬㎡,關停全部24家化工企業、47家印染企業和23家養殖場,沒有引發一起群體性不穩定事件。

社會治理科學化范文第4篇

崇川區是南通市的主城區,“十二五”以來,經濟總量翻番,城市規模和品質也有了較大提升。但隨著群眾工作的不斷深入,來自基層的種種隱憂和危機卻時時困擾和警醒著我:

一是城市更大了,但服務群眾的距離遠了?,F在一個城市社區平均1平方公里上萬居民,社區就十幾名干部,下面居民小組又大多是空的,人少事多,與群眾靠不近、貼不緊,服務做不實,關系也疏遠。二是人口更密集了,但引導群眾的本領小了。居住小區雖然人口密集,但居民之間少了守望相助的人際交往,認同感、歸屬感下降,有時一條網絡信息可能就會一呼百應,而我們卻百呼不應。大家普遍感嘆,群眾工作的看家本領不靈了。三是社會更多元了,但凝聚群眾的能力弱了?,F在階層分化,訴求多元,各種矛盾日趨復雜,但基層的組織動員能力弱化,協調各方利益矛盾時往往是孤軍奮戰,常陷入前后夾擊的困境,有時甚至連做好事也得不到好效果。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以黨建為核、服務為本、法治為基、德治為魂,從基層基礎做起,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體”的社會治理創新,具體有四個方面的做法:

(一)做實基層服務彰顯善治。要做實基層服務必須有扎實的基層組織基礎。主要落在三個“實”字上:首先,黨建引領的核心要強而實。健全社區黨組織-鄰里街坊黨支部-樓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黨組織網絡;配強黨組織書記,組織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參加雙重組織生活,認領服務崗位。

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開展“大走訪”,走訪入戶全覆蓋,服務群眾解難事,基層黨組織核心作用進一步增強。二是社區服務的功能要全而實。2009年以來投入10多億元建設社區服務中心,106個社區實現600㎡以上公共服務中心全覆蓋,中心按“一校兩廳四室”標準,配備60余項服務功能。從前年開始,建設2000㎡左右升級版社區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三是鄰里街坊的組織要細而實。從2012年開始,著眼做細網格、做實居民小組,按每300戶左右組建了鄰里828個、沿街每300米左右建立了街坊208個,并以設一個服務處、配一名專職社工、組一個理事會、建一支服務隊、撥一筆經費“五個一”的要求,做實服務群眾的最小單元。

(二)做優公共服務踐行法治。依法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石,為社區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重點抓好三個服務:一是全科化的便民服務。將區街兩級72項公共服務事項全部下沉社區,社區設置全科服務窗口,全科社工持證上崗;全面推行黨員干部群眾事務代理制,讓群眾在最靠近的地方得到最需要的服務。二是綜合化的執法服務。將城管、建設等9個部門143項執法職能和力量綜合起來,沉到街道,落到社區,第一時間更有效地解決群眾身邊的煩擾事,中央編辦現場會組織觀摩推廣。三是平臺化的法治服務。社區健全“一辦一委三室”法治服務平臺,社區警務室達到國家一級警務室標準,為每個社區聘請一名執業律師每周到社區免費服務。首創的社會矛盾大調解形成品牌,快樂調解俱樂部、周末法庭、少年法學苑等一批社團平臺為群眾提供法制服務。社區治安安全感(98%)和法治環境滿意率(96%)位居全省前列,刑事案發率連續八年下降。

(三)做強志愿服務倡導德治。把開展志愿服務作為倡導德治的主抓手。關鍵靠三方面支撐:一是靠社團支撐。2010年起大力推進志愿服務、興趣愛好、參與管理三大類社區社團建設,現已有社區社團2214個,志愿服務隊伍3200支,注冊志愿者15.5萬人;開展千家社團服務萬戶居民活動,開發服務項目600余個,每年服務超20萬人次。二是靠典型引領。通過“一榜雙評三講”挖掘宣傳身邊典型,涌現出“孫爺爺談心室”“巾幗挽霞”等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先進典型。三是靠激勵推動。開展公益社團助力計劃,每年區財政對優秀志愿服務組織提供2000多萬元扶持;出臺《志愿者星級評定及嘉許辦法》,實行公職人員志愿服務計時制。

(四)做精評議服務促進自治。把組織群眾議服務事項、評社區干部、選身邊典型作為基層自治的主要內容。具體做到三個有:一是評議有團隊。每個社區都組建群眾評議團,既組織群眾開展議事,又代表群眾評價服務。今年以來就組織評議活動600余場次,議定社區民生實事480項、推舉身邊好人500余人次。二是議事有規章。制訂群眾評議實施細則,重點圍繞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采取群眾點單-鄰里議單-干部領單-社區評單-公示曬單“五單”法,每年在社區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1000多個。三是結果有運用。把群眾評議結果與社區干部以及下沉人員的績效考核掛鉤,作為評先評優、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近年來群眾認可度高的17名社區書記提拔到科級領導崗位。

2016年8月李書記來到我區社區視察指導,循循告誡我們,社會治理創新的重心落在基層、根基扎在基層。這些年的探索實踐使我們深深感受到,這不僅是李書記的殷切要求,

更是實現社會良治的根本所在?;鶎由鐣卫淼膭撔聨砹巳齻€可喜變化:

一是從“對手”多到“幫手”多。全覆蓋的鄰里街坊組織增強了群眾基礎,上千個社區社團成為團結帶領群眾的紐帶。近五年,我們開展群眾全程參與的陽光征收,拆遷房屋800多萬㎡,動遷居民近2萬戶、非居5600余家。拆遷量成倍增加,但因拆遷引發的社會矛盾卻下降35%。

二是從“被動”多到“主動”多。鄰里自理、街坊共治推動“要我做”逐步變成“我要做”。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我區作為全市的主考點,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等測評得分不斷提高,名列全省前茅,這主要源自鄰里街坊、志愿社團及十萬名志愿者主動參與。

三是從“看法”多到“辦法”多。通過群眾議事把各方的意見轉化成解決的方案。最近三年,實施22個老小區1200多幢樓宇綜合改造,拆除違建100多萬㎡,關停全部24家化工企業、47家印染企業和23家養殖場,沒有引發一起群體性不穩定事件。

社會治理科學化范文第5篇

一、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 領導責任制是綜治工作的龍頭,為了搞好這項工作,我們繼續堅持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全市綜治工作會議和后,我局召開黨組會,科長及局屬各單位負責人會議,迅速安排部署,認真落實目標責任制,局長與分管局長、局屬單位負責人簽訂責任書,分管局長與各科(室)簽訂責任書,使責任真正落實到了人頭。同時,積極開展了人事部門參與綜治的宣傳工作,共向社會散發《組織人事部門要落實好綜治先進個人的待遇》、《組織人事部門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職責》、《綜治部門參與組織人事部門管理干部的制度》等宣傳單2000多份。

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五部委《關于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的若干規定》,發揮人事部門在綜治工作中的職能作用 人事部門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五個領導部門之一,人事部門承擔政府系統干部任免、考核、獎懲、工資晉升等職能,為了有效發揮人事部門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的職能作用,我們按照市綜治委有關文件要求,以文件形式印發了人事局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實施意見,制定了在獎懲、任免、工資晉升等項工作中實行綜合治理一票否決制的具體操作辦法,對抓綜治工作不力,綜治年度考核不達標或年內被一票否決的單位及領導取消其年內集體評先獎勵資格,在治安狀況未好轉前取消其主要領導的晉級資格。對一般干部,我們按照責任到人的原則,把獎勵、任免、工資晉升人員名單全部報綜治委審查,對出現綜治方面問題的直接責任人,在獎勵、晉職、調資等方面,該取消的取消,該降級的降級,積極維護綜治委的一票否決權。

三、維護社會穩定,做到執行政策到位 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全市經濟發展,穩定是前提。為此,我們始終把搞好人事系統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高到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的高度來抓。特別注意公開辦事制度、行政執法責任制、來信來訪方面的落實工作,盡可能將人事工作中的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在落實公開辦事制度方面,市縣兩級人事部門都聘請了人事工作監督員,對各項人事工作辦事程序、辦事紀律的執行情況及工作人員廉潔情況、服務質量進行監督,通過各種形式將各項人事“熱點”工作的辦事內容、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紀律、辦事結果等及時向社會公開,便于群眾知情,自覺接受監督,有效抑制了“暗箱”操作引起的不安定因素。在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方面,我們成立了領導組,制定了《人事行政執法責任制實施辦法》及《人事行政執法過錯追償制度》,明確執法依據、執法職責、執法要求、執法過錯追償等項內容,增強了全局同志依法行政意識。在搞好來信來訪工作方面,我們嚴格執行各項人事政策,有效防止了上訪告狀現象。軍隊轉業安置工作從保持軍隊穩定,維護安定團結大局出發,按照指令性安置與雙向選擇相結合,宏觀控制編制與微觀對口安置相結合,認真落實專項指標的原則,基本上做到了部隊、單位、個人三滿意。

四、做好企業軍轉干部穩定工作 2001年6月以來,全國部分省、市和我省部分地(市)的部分企業軍轉干部陸續赴京、赴省聚集上訪,并聯絡我市部分企業軍轉干部參與上訪。2003年,我們繼續按照省、市的組織部署,加大防范和教育力度,并組織力量對全市1101名企業軍轉干部進行登記摸底,在市公安局和安全局的大力配合下,我們實行晝夜輪流值班,對重點人進行重點防范,從而有效地防止了多次上訪事件的發生。同時,在財政部門的大力協助下,撥出???89萬元,對拖欠部分企業軍轉干部的工資進行了補發,及時地消除了不穩定因素。在部分企業軍轉干部多次赴京、赴省聚集上訪的人員中,我市始終無一人參與。為此,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多次對我們的工作給予表揚。

社會治理科學化范文第6篇

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怎么辦”的大討論活動。筆者認為要回答“公安怎么辦”是一個十分寬泛的問題,在當前公安機關貫徹十六大一個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找準公安機關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的位置,并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公安機關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中,具有武裝性質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專門機關,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明確提出,一方面,歷史地給公安機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安機關必須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座標系中準確定位,必須不遺余力地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建功立業,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出積極地貢獻,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跨躍式發展,促進現代文明的全面進步。

一、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主義認為,文明一般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成果。政治文明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中相對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蠻而表現出的一種政治進步狀態和發展程度。它包括政治意識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為文明等多方面內容。其中政治意識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精神狀態,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規范要求,政治行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現,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在于政治制度文明。

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起來”。由此可見,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主要包括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三個方面的內容。

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全面發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者缺一不可,物質文明處于“三個文明”建設的中心和基礎地位,政治文明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基本的政治方向和必要的政治環境,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提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三者互相作用,構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部內容。

二、公安機關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大有可為

政治即對國家的治理。警察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公安機關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物質表現之一,公安機關的功能和角色行為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重要的部份現實表現。切實作好公安工作,切實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和治安大局的平穩,既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具體內容,也是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巨大貢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副書記、公安部部長周永康將對新時期公安工作的基本任務慨括為:“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因此,結合三大基本任務,公安機關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大有可為。

(一)不遺余力維護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方向和性質具有決定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根本保證。離開了黨的領導,就談不上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因此,公安機關在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面前,必須與時俱進,突破創新,必須不遺余力維護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在公安實踐中,就是要不遺余力地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充分利用憲法和各種法律武器,同一切危害政治穩定的活動進行不妥協、完全徹底的堅決斗爭,同一切國際國內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進行不妥協、完全徹底的堅決斗爭,建立和完善適宜新形勢下穩定工作需要的工作機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維護穩定的預警機制。對各種敵對勢力、敵對分子、重點人頭的新動向,對不穩定因素要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超前預警,把各種群體性事件處置在初始階段和萌芽狀態。二是要建立完善快速處置機制。做好穩定工作,必須從可能出點事、甚至出點大事著眼,從力爭不出事、確保不出大事去努力,認真分析和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從思想上、組織上、力量上、法律武器上、工作措施上做好充分準備,一旦發生影響穩定的事件,要迅速出動,妥善處置,把影響和損失控制在最降低程度。三是建立和完善穩定工作責任追究機制。要將穩定工作的責任層層落到實處。要嚴格責任的追究,對不安定因素未及時發現、發現后不及時消除、不報告的,對因責任不明、疏導緩解不力或處置不當,造成發生影響穩定事件或致使事態擴大的,要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四是建立和完善反恐工作機制。對各種恐怖活動,公安機關必須保持高度的警覺,要通過加強反恐怖情況信息工作,加強專門力量和基礎建設,制定和完善反恐怖活動預案,立足預防、主動打擊、高效處置可能出現的各種恐怖苗

頭和活動,防止恐怖事件造成危害。五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同“法輪功”、“門徒會”等邪教組織斗爭的工作機制。嚴密防范、嚴厲打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搗亂、破壞活動。只有這樣公安機關才能完成好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神圣使命,社會主義江山才能永不變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不斷地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二)維護和促進社會主

義民主。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關鍵是實現政治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人民當家作主是具有實質性內容的政治原則和政治形式。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必須靠健全的政治運行機制來保證,靠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來保證。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公安機關應當為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作出不懈努力。必須全力維護民主制度的不斷完善,切實保護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各項民主制度的落實。要切實維護最大人民群眾以各種形式、有序參與民主政治的權力,確保各級人大和人民政協工作的正常運轉。公安機關必須對破壞這些民主制度的活動進行及時、堅決而有力的打擊,同時,要切實克服特權思想,依法保障憲法賦予人民群眾的各種權力和自由,切實尊重和保護人權。必須積極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歧視,依法正確處理涉及民族問題的治安問題和其他糾紛。要積極支持和促進國家宗教政策的落實,與有關部門協同配合,依法協助管理宗教事務,“保護合法,取締非法,打擊犯罪”,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作為基層公安機關,我們除了肩負著以上任務以外,還應當重點突出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這一重點,為擴大基層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作多做貢獻。一方面,要依法支持人民群眾直接管理公眾事務和公益事業,另一方面,要把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同治安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積極支持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社區建設,充分發揮農村治保組織和城市社區警務,在維護基層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只有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健全并落實了,公安機關完成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使命,才有了可靠的政治制度保障。

(三)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原則,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維護社會正義,弘揚社會正氣。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要努力爭做遵守、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楷模,必須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針,認真學習、廣泛宣傳我國憲法和法律,推動和促進全民的法律意識的提高,模范地遵守和積極地維護我國憲法,在一切執法活動中嚴格按照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治原則辦事,在一切執法活動中充分地體現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誓死捍衛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尊嚴,必須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堅決掃除社會丑惡現象,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切實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與此同時,公安機關應當勇敢而全面的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司法監督,勇敢而全面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監督。為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切實維護社會公正與正義,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做出貢獻。只有這樣,公安機關才會不辱“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使命,人民群眾才可能真正實現安居樂業。

三、當前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

設中努力的方向

當前,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應當按照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要求,以完善相關制度為軸心,從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三個方面切實加大工作力度。

(一)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必須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進俱進的思想路線,從培養良好的政治意識文明做起。

從文化觀念上說,政治文明體現的是進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道德,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進俱進的思想路線,就集中的體現了當今中國最先進的政治思想和政治道德追求。所謂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而實事求是是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所謂與時俱進是指時代在發展在變化,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須隨著特定時代特征、客觀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當代社會隨著科技發展、信息涌流,尤其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長期以來我們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那一套公安工作思維方法以及公安活動形態等都明顯地不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需要。在這個特殊的變革時期,在社會治安方面也出現了不少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因此,這就需要我們以“三個代表”為指針,按照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要求,從有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有利于維護國家長治久安、有利于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因情而變、因境而變,面向實踐,研究問題,大膽探索,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勇于創新,摸索、總結和形成一套適合市場經濟、適應WTO等新形勢、新條件下的公安工作的新思想、新觀念乃至建立新的理論,并把摸索、創新過程中總結出的一系列好經驗、好作法,用制度的形式將其固定下來,使之形成一套良性公安工作機制,在公安事業中永葆生生不息的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與時俱進的創新活力,從而,不斷深化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公安活動、公安工作規律的認識,不斷培養和提高人民警察政治思想素質和政治道德品質,為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證。

(二)公安機關必須在廉潔、統

一、高效的原則指導下,按照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要求,堅持政治建警、從嚴治警、依法治警,切實改革和加強公安組織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必須要有一套與政治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的組織制度和建設制度。當前,為適應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需要,公安機關必須切實改革和加強公安組織建設。

一是必須堅持公安工作必須置于黨的絕對領導的公安工作原則。這是政治建警的必然要求,更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公安機關才能正確發揮其職能作用;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法律賦予的公安機關權力的正確運用;同時,黨的領導是公安決策正確性的根本保證;公安工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需要黨的領導去動員、組織和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因此,公安工作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二是突出黨的先進性,切實改善和加強公安機關各級黨組織的建設,不斷為公安機關各級黨組織的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這是政治建警十分重要的內容。公安機關內部各級黨委要改革和完善領導方式,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以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需要,尤其要加強公安機關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充分發揮其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員民警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三是積極深化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與司法體制的改革。按照國務院機構的要求雖然公安機關在有較大的進展,也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也社會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比還必須進一步深化這方面的工作,要按照統

一、高效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深入開展行政體制的改革,優化人員結構,實行權責統一。公安機關作為刑事司法機關,也應當與檢法等司法部門協調動作,深化司法制度的改革,逐步實現司法與行政事務相分離,以促進和保障社會公正與公平的最大限度的實現。

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改善公安機關用人機制,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條件。人才問題是關系公安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各級公安機關尤其是其決策層,應當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和強烈的人才意識,要有愛才之心,識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藝。選才用人一定要以公安事業為重,打破選人用人中論資排輩的觀念和作法,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建立和完善公安民警的各種激勵機制和政治保障、工作保障、警務后勤保障機制,從而進一步煥發出公安民警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在完成“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神圣使命中建功立業的熱情和積極性。

五是大興調研之風,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江澤民同志指出:“正確決策是各項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特殊的變革時期,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體制改革正全力推進,在社會治安方面也出現了不少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因此,公安機關的各級決策層要從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廣泛集中民智等方面的決策機制入手,努力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防止決策的隨意性。各級公安機關領導要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騰出時間,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對事關公安工作改革和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切實解決公安機關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公安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

(三)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必須按照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要求,規范一切公安工作的運行機制,切實改進工作作風。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對改進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的工作作風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各級公安機關必須結合實際切實加以貫徹落實。

首先,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實改進公安工作作風建設,核心在于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公安工作的群眾路線,是黨和政府群眾路線在公安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公安機關的優良傳統。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必須時刻銘記,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因此,必須始終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在一切公安工作中,利用一切機會依法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常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多辦利民之事,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公安工作的實踐中,努力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增強為人民謀利益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堅定性。

其次,嚴格依法辦事,嚴格按制度辦事,推動和促進依法治國。江澤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新形勢下,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就要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發揮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因此,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必須帶頭遵守、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法辦事,在所有公安實踐活動中,一切依法辦事、一切按制度辦事,為全體公民做出依法辦事的表率,努力成為依法辦事的先鋒和楷模;要克服特權思想,嚴格執行人民警察“五條禁令”,嚴格執行人民警察的“八大紀律十項注意”等各項工作紀律,令行禁止;增強人權意識,在一切公安執法活動中,要重調查研究,重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堅決抵制和反對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不相容的東西。

再次,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這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十分重要的內容。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謹、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必須增強責任意識,樹立“權力就是責任”的觀念,擺正權力和責任的關系,堅持勤政為民,忘記了責任和義務,失去了責任感,就會濫用權力。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必須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牢固樹立“權力就是奉獻”觀念,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堅定理想信念,培養高尚情操,不為名所勞,不為利所惑,牢記“兩個務必”,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與人民同甘共苦,永葆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公安機關要在切實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司法監督等各種社會監督的同時,切實加強內部的權力監督機制建設,規范權力運作,保證權力在有效的監督之下。人民警察在一切公務活動中都要自覺接受全社會的監督,切實做到勤政為民。同時,公安機關要堅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公安隊伍中的違法違紀行為要嚴肅處理,切實以公安機關廉政建設的成果取信于民。

上一篇:機關掛職總結范文下一篇:知識管理的認識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