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社會道德教育論文范文

2024-03-10

社會道德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記者:您認為當前我國公民總體道德狀況如何?近年來,公民道德狀況變化呈現怎樣的趨勢?

孫春晨:“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彪S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道德也將隨之走向進步,這是人類道德發展的總方向。具體到我國,由市場經濟引發的社會變革使人們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行為自由,個人的權利能夠得到更多的保障,人們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識、環保意識、慈善意識、追求公平正義的意識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些道德領域的改善都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不能機械地理解經濟發展與道德進步的關系。由于道德發展有其獨立性和滯后性,在經濟社會轉型的某一階段可能會出現道德失范的情形。當前我國正是處在這一時期,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問題比較嚴重。

在經濟領域,一些企業不講信用、唯利是圖、制假販假;在政治領域,一些政府部門的公信力不斷受到突發事件的考驗,一些官員道德敗壞,貪腐案件時有發生;在個人生活領域,一些人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幫助他人,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

但應該看到,道德的發展是一條曲折上揚的曲線。伴隨社會轉型產生的“道德陣痛”,是經濟社會發展與道德、文化進步不協調的產物,雖然存在于某些領域和少數社會成員身上,但我國社會整體的道德狀況還是積極向上的。

用“道德滑坡”來概括和評價我國道德的現狀,這是一種既不科學、也不符合我國道德發展實際的論調。以理性的態度和全面的觀點來審視我國社會的道德狀況,不難看出,“希望和問題共存”才是我國目前道德狀況的總體態勢。

記者: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百姓最向往的幾類人群是科學家、公務員和財富人物,但值得注意的是,后兩者在“較為誠實守信的人群”中卻排名靠后,您認為出現這一反差的原因是什么?

孫春晨:科學家和公務員等群體在百姓心目中的社會地位較高,受到人們的向往是自然的。正因為科學家和公務員等職業群體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人們對他們的道德期望也比較高,尤其是公務員群體,因其手中握有人民所賦予的權力,人們有權要求他們具備防范權力濫用的道德水平。

特殊身份加上民眾高標準的道德要求,使得公務員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加上在現實中,一些地方的公務人員以權謀私、侵害百姓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某些領導干部在臺上宣講道德頭頭是道,但實際生活卻腐化墮落。這些行徑被曝光以后,民眾發現,一些公務員的言行反差如此之大,在無形中就加重了百姓對公務人員的不信任感,對社會道德建設產生了消極影響。

百姓對財富人物的道德評價較低,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對財富來源和獲得手段表示懷疑,頻繁曝光的以唯利是圖方式達到利益最大化的企業經營問題,使百姓對財富人物的獲利方式產生道德上的追問;二是部分財富人物與政府官員的利益結盟,嚴重侵害百姓的切身利益,激發百姓的不滿情緒;三是財富分配不公、貧富差距加大的社會現實,導致老百姓和富裕階層之間形成了道德上的隔膜。

記者:那么您如何看待商業領域的道德失范?在您看來,哪些因素造成企業道德底線屢屢失守?應該如何培育誠信企業?

孫春晨:企業倫理是一個企業在公眾中的文化形象。自實行市場經濟制度以來,很多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了自身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同時肩負起了一定的社會責任。但是,從實際效果看,不斷出現的企業誠信事件表明,目前我國企業的道德文化形象令人失望,其主要表現是:說得多,做得少;規劃多,落實少。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本身具有很強的逐利性。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企業經營者為了企業生存,選擇了缺斤短兩、制假售假、逃避債務的失信行為。在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這樣的失信行為不僅沒有受到經濟和法律制裁,反而獲得了不正當的利益,長此以往,在企業交易活動中,“講誠信吃虧,不講誠信致富”就成為一些企業奉行的經營信條。

從制度的角度看,對企業經營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必須通過法律的手段予以制裁。當企業違規生產的機會成本高于誠信經營帶來的效益,且鋌而走險的行為更容易被監管部門查處時,企業自然會回到誠信經營、科學管理、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良性發展道路上。

在這方面,如果行政管理和執法部門對企業違法行為只限于道德上的譴責,寄希望于企業家自覺地輸入“道德血液”,而疏于運用法律武器來規范企業的行為,表面上看似乎是重視企業自身的道德建設,實則是放棄了監管責任,不僅無助于企業違法問題的解決,也不能為企業道德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那么如何推進企業的誠信建設?

首先,提升企業經營者的契約意識。在企業經營中,契約精神比資金、技術更重要。只有認真履行契約,才能樹立誠信的企業形象。

其次,強化法律對企業失信行為的懲罰。通過建立嚴格的企業失信懲罰機制,用法律法規等強制性手段來約束企業的市場行為,增加失信企業的交易成本。

最后,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逐步建設和完善以企業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信息共享平臺體系,形成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真正使失信企業“一次失信,寸步難行”。

記者:在我們的調查中,很多民眾對制止不道德行為有著較高的意愿,但現實生活中出現類似行為時,很多人卻冷眼相待,您認為這樣的落差源自何處?

孫春晨:道德包含向善、利他、和諧、友愛等為人贊許的價值,因此,當人們表達自身的道德態度時,總是對道德懷有敬畏之心,對高尚的道德行為持認同態度。這表明,在人們內心深處始終存有積德行善的愿望,這是改善我國社會道德風氣的人性基礎。

人們向善的道德認同難以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些人將自我利益的實現或不受損害放在首要的位置,這部分人雖然心里有向善的愿望,但在具體行動時就可能表現出猶豫不決。

此外,近年來,媒體上報道的一些做好事反而被冤枉的案例,無形中強化了人們明哲保身的心理,在別人需要幫助時顧慮重重。特別是當法律不能切實地為道德“撐腰”時,公民行善抑惡的行為就會受到嚴重抑制。

另外,“從眾心理”對這一現象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從正面意義上說,如果一個社會的多數人都講道德,那么,“見賢思齊”,良好的道德風尚就會通過從眾心理得到放大。如果不講道德的人得利,固守道德底線、樂善好施的人反而得不到肯定和激勵,道德的陽光就很難普照到人們心中。

雖然個人的一己之力難以改變整個社會的道德狀況,但是,社會道德狀況的改變又需要每個人道德力量的積聚。因此,只有超越不講道德的“從眾心理”,切實從身邊的微小德行做起,社會道德風氣的改善才有希望。

記者:在您看來,當前應如何激發群眾的道德力量?

孫春晨:公民的道德能力包括對道德的判斷、選擇和踐行能力等。提升公民的道德能力需要公民個人在認同道德價值的基礎上,進行自覺和主動的道德養成。同時,外在的社會道德環境對公民道德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響。

比如,如果官員的職業道德水準有一個較大的提升,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對老百姓主動和自覺參與道德建設將會產生積極的示范和推動作用。無論采取什么方式,只要對改善社會道德風氣有利,都是可以嘗試的。

社會道德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習總書記中國夢的提出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中國今天的經濟在飛速地發展,構建社會誠信體系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未來社會的通信證。雖然以前也有對社會誠信度的研究,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國社會當代的社會誠信度仍面臨著諸多問題。本文以當今四川省社會誠信度調查為基礎,通過資料搜集、實地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對四川省社會誠信度的現狀及其影響進行了分析研究,并針對如何建設社會誠信體系找出了最優化方案,以保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關鍵詞:社會;誠信體系;分析研究;最優化方案

前言:誠信不僅是個人的立身之本,市場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國家和民族的立國之基,更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現代社會文明的標志。受西華大學“西華杯”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編號:2014080)資助,本小組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后寫作本文。本文通過對社會誠信狀況的調查研究,通過分析社會誠信缺失的現狀和危害,提出了對社會誠信體系構建的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夠拋磚引玉,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一、四川省社會誠信度的現狀

社會誠信是國家形象及民族精神的標志,是社會綜合因素的反映,是社會安定進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其社會誠信問題也日益嚴重。目前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與社會誠信已經出現了脫節現象。

(一)大學生社會誠信問題現狀:

1、信貸誠信危機

調查顯示,16.47%的大學生存在惡意拖欠貸款、學費的現象。為了保證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1999年國家推行國家助學貸款,但是此項政策卻遭到了“誠信危機”的重棒。

2、考試中的誠信問題

調查顯示,近45%的大學生存在考試作弊的行為,并且還屢禁不止。對學生而言,不斷發展的通訊技術大大降低了作弊的“成本”,同時大學生的作弊現象也由“個別”迅速發展成為“群體”或“團體”作弊。

3、學術誠信問題

調查顯示,30%的大學生在學術問題上養成了剽竊、抄襲的習慣。普遍的大學生存在抄襲他人作業,從網上下載論文作為自己的論文等情況,學術腐敗問題已成為一個困擾學術深度發展的障礙。

(二)企業誠信問題的現狀:

調查顯示,四川省在被調查的樣本企業中,至少有35.78%的企業被假冒產品侵權;偷稅、漏稅活動猖獗,走私、騙匯、騙取出口退稅屢禁不止;社會信用紊亂,合同違約、商業欺詐現象嚴重。同時,一些中國企業為了謀取暴利置企業誠信于不顧,無視社會責任,作出有違市場公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的行為。

二、社會誠信度缺失的原因

(一)誠信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矛盾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誠信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矛盾愈加突顯。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當我國還處在計劃經濟時期的時候,經濟建設與誠信建設之間的矛盾還不明顯,其原因在于計劃經濟時期的中國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高度集中的政策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少,人與人的交流局限于僅與親人,朋友等熟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失信行為不會太多。而當我國過渡到了市場經濟時期,高度集中的政策不再適用,相對封閉的環境也逐漸被打破,市場變為了經濟往來的主體,人與人交流的主體由熟人變成了陌生人,在這種“陌生人社會”的情況下,人們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欺騙,傷害他人,社會誠信逐漸缺失,直到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社會誠信的缺失已經演變成為一場誠信建設道路上的一幕悲劇。

(二)政務誠信的缺失

社會誠信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政務誠信,商務誠信以及個人誠信。其中政務誠信是社會誠信的基礎,是市場經濟的基石。而在當今社會,政府的誠信度早已大幅度降低,貪污腐敗,官商勾結,官官相護等行為已經在公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各省級高官的相繼“落馬”更是顯示了政務誠信的缺失,而這種情況已經大大減慢了誠信建設的腳步。

(三)教育體制的不完善

教育是社會誠信建設中的奠基石。但是我國的教育體制不甚完善,學校教育的重點是為社會提供智力型人才,而忽視了道德建設,加上學校自身存在著各種腐敗行為,學校老師的表里不一等等,都會給學生造成“誠信不如成績重要”的心里暗示,在這樣的形式主義教育制度下出來的青少年,會被功利主義蒙蔽了心智,缺乏自身最基本的誠信意識。而青少年又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他們都不再誠信的狀況下,社會誠信意識當然也日益薄弱了。

三、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

(一)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條件

1.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為社會誠信體系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2.政府職能轉變為我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前提。

3.全社會人民對社會誠信問題的高度重視。

4.“以德治國”、“依法治國”的方針為社會誠信建設創造了法制環境。

(二)建立個人誠信體系

個人誠信體系是社會成員在立身處世、社會交往、家庭倫理等方面遵誠守信的行為規范總和。建立個人誠信體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培育以“誠信”為核心的社會道德規范。通過建立規范的個人信用體系,從而使全社會范圍內的人們受到誠信的教育,并增強其誠信觀念和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之上。

2.增強全民的公正意識。只有整個社會呼喚公正,各種教育、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才能達到公正,從而形成高揚公正的氣氛。每個人都應該形成自己強烈的道德觀念。

3.樹立企業家個人誠信。企業經理人的道德素質決定著企業誠信的現狀。企業家必須明確最基本的商業倫理、懂得最基本的經營理念、遵守最基本的經營原則才能管理好一個企業,同時還需注重培養員工的誠信意識。

4.培養青少年的誠信觀念?!吧倌陱?,則國強;少年富裕,則國富?!?,提高少年的誠信意識,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5.建立適合國情的個人信用制度。首先要營造一種信用氣氛,其次是建立科學的信用評價體系,再次是培養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員,最后要適當的借鑒國外個人信用制度的經驗。

(三)建立企業誠信體系

企業誠信體系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遵循的誠信原則的總和。建立企業誠信體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建設優良的市場誠信環境。只有當市場誠信壞境被建設起來時,才會形成市場競爭能力。

2.強化企業信用管理的功能。其中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用管理功能尤為重要。

3.建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通過建立企業信用管理部門,從而實行優良的征信服務,加強信用管理咨詢服務,以達到企業誠信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的信用評級行業存在諸多問題,對此,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1.信用評估機制的建設。通過對中介機構的設立,從而采集個人資信信息、向中社會提供有償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建設個人信用體制積累了經驗。

2.加快信用評價體系建設的立法,促進信用的規范和失信懲罰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3.建立企業和個人的信息披露機制,為建立誠信社會監督體系構筑技術平臺。

4.建立和完善誠信的監督約束機制。通過培育多元的社會誠信中介機構,完善相關配套的失信懲戒機制,積極發揮新聞輿論在誠信道德監督中的作用。

四、結束語

誠信不但是一個社會道德范疇,還是一種行為規范。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必定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國家、政府、社會應采取高度的重視,并且落實相關的政策,采取教育、鼓勵和懲罰等多種手段,正確地引導和規范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使人們自覺地選擇誠信,共同促進社會誠信水平的提高,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保障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使人們過上幸福而又安定的生活。

參考文獻:

[1]王良.社會誠信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

[2]榕汀.誠信,未來社會通行證.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

社會道德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怎樣在新時代開展好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本文做了淺析。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政治;教學

一、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一)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途徑。

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立德樹人,旨在培養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課程,是一門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修養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屬于意識形態建設范疇的教育工作。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近平總書記出席在2018年9月10日至11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青年學生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歸根結底就是培養有什么樣意識形態的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作為思政教師的我們指明了工作的方向,特別是當今面臨意識形態領域復雜嚴峻的形勢,思政教師的要發揚敢于當擔的精神,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胸懷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主動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把自己的青春夢想凝聚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夢想的偉大事業中,匯入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意識形態洪流中,吸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精神之鈣”。

(二)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以一系列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的特點,深刻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等基本問題,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應該明晰自己歷史使命,明確國家發展目標、方向。通過教學,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青年學生頭腦,青年學生以此為指引,把自己的個人理想與國家的社會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的途徑

(一)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新的時代課題,總結開創性獨創性的實踐經驗,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展現出巨大的真理力量。作為思想教師,我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堅持全面學、貫通學,深入學,積極參加學院、黨支部組織的學習,聆聽專家、領導的講解,查閱高質量的期刊論文,從不同的維度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帶著問題學,結合課程的教學內容學,深入學習、研究、領悟這一思想,以之指導教學方向,統領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是帶著信念學,帶著感情學,帶著使命學的,目的就是學深悟透、融匯貫通,真信篤行;定時參加教研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專題討論,大家獻言獻策,思想的交流讓大家產生了許多思政課教學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深悟透,真正成為在理論上、筆頭上、口才上或其他專長上有“幾把刷子”、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二)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課堂教學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又是其主要內容,把習近平新時代思想寫進課程標準,在教案、中貫穿始終。我按教學規律,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針對學生容易產生困惑的知識點,旁征博引,授業解惑。例如,在講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論斷時,我深刻認識到這一論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八個明確”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認識上認知它,情感上要認同它接納它。為此,我收集、展示了,從1840年來李鴻章代表的地主階級、孫中山代表的資產階級都曾經登上過歷史的舞臺,但是只有中國共產黨在短短的28年就讓中國人民站起來、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通過改革開發40年的時間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是使得中國人民富了起來、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強起來實現中國夢近在咫尺事實、數據、圖片等教學材料,旁征博引,雄辯地證明了是歷史、是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同學們也心服口服地認同了,更增強了同學們對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堅定信心。再例如,在講解第二章第二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我隨機對同學們進行問卷調查,“你認為到本世紀中葉年我國建成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可能性有多大?”時,(在一個有191班級的同學中調查)認為有70%-80%的可能性的有43%、認為有80%-90%的可能性的有43%,認為有100%的可能性的有9%,認為有60%以下的可能性的有5%,及認為有70%-90%可能性的同學占到86%,我提問同學: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阻礙了不能按時實現?有的同學說若有戰爭會影響,有的同學說中國人口太多...面對大多數同學對目標實現信心不足的狀況,我精準把握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內涵要求,給同學們展示了有關部門測算數據,數據表面按照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計算,到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90萬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萬美元,按照年均增長5%、價格指數2%,假定匯率不變,到2035年我國現價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290萬億,屆時我國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3萬美元,有把握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本世紀中葉,2050年,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學們在數據面前心服口服,這時我又發起下一個層次的討論:若國中國出現前蘇聯那樣的解體,泰國那樣席卷全國的經融危機,會不會降低我們按時實現的可能性?...大家通過討論,一致認為,要按時實現,要避免三種意外:首現,避免大規模的戰爭的社會風險,其次,避免像前蘇聯那樣的改旗易幟的政治風險,再次,避免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的風險。通過這番討論,同學們都清醒認識到作為大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極大地提高了大學生的行為選擇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

結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為培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事項政治理論課教師,責任重大,應該在更廣闊的領域探索對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工作途徑,切實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學習出版社,2018.

[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劉鳳.將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探析析[J]. 才智.2018.

[4]王小娟.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校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與實踐創新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3.

作者簡介:楊斌,女,1697生,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學生發展。

社會道德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探索思想道德教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地位,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思想道德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條件,對思想道德教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低位作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 思想道德教育;和諧社會;重要內容;必要條件

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它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堅強的政治保障,而且需要以思想道德為支撐。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思想道德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必要條件。

一、思想道德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諧。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共同富裕。因此,縮小收入差距,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明確提出、系統闡述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及其基本特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其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達到共同富裕,最終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想逐步變成現實,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諧。社會和諧是全面系統的和諧。具體地說,就是既要強調人與人的和諧,又要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既要達到內部各階層、各利益團體之間的和諧,又要爭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諧發展;既要培育微觀的各個社會組織細胞的和諧發展,又要促進宏觀的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從根本意義上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種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相互協調的社會。

人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主體,要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關系,形成和諧的良好的社會精神風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關鍵,這就需要對社會成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培育社會成員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愛國情感,使社會成員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增強社會凝聚力;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有助于人們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選擇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共同價值觀念,把和諧社會建設作為自己的理想追求,從而支持并積極參與和諧社會的建設;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培育社會成員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民主法制意識,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激勵他們大膽實踐、勇于創造,使社會充滿活力。思想道德教育從規范社會成員行為習慣做起,培養其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引導社會成員樹立心中有祖國、有集體、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我國道德傳統中人的整體精神、自強不息精神、誠信品德、知恥品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都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只有通過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使人更好地融入自然、融入社會,學會更好地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形成愛國守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友好相處、融洽和諧的社會精神風貌。

二、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的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社會發展的核心是人的發展,不可能有離開人的、與人對立的、外在于人的社會。離開了人的發展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人的全面發展包括許多內容,根本的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江澤民指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就是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這就明確了全面發展的主體是“人民”,內容是提高“素質”。即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內容就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生產力是社會當中最革命、最活躍的一種力量,而其中最活躍、最能動的要素就是人。在現實的生產力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質,先進生產力是全面發展的、具有先進素質的人創造出來的。人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主體,同時又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最終收益者。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否,歸根到底取決于社會成員素質的高低。人的素質越高,就越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產品,人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就越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反過來,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生活水平越高,越能為人的素質提高,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需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培養社會成員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素質,培養為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構建和諧社會要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是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思想道德教育。江澤民在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鑒》中就德與才的辯證關系提出精辟的見解:“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薄安诺氯M謂之‘圣人’;才德兼之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钡赖略谝粋€人的發展與成才中起著重要的定向、激勵作用。衡量人才應將對人的人格、道德、精神作為首要的衡量標準,思想道德素質是人才的根本。當前,人們的社會道德價值和倫理觀念正在由一元轉向多元,社會生活變得多元化、復雜化,在面臨錯綜復雜的社會局面、互相沖突的道德價值多元的情況下,沒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公民。無法適應社會生活形勢的變化,更談不上構建和諧發展的社會。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培養高素質、有民族文化根基的、具有良好道德和精神的公民。通過公民道德教育的強大塑造力,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視智慧、強調文化修養、注重人文素質培養等精華內容,深刻地影響公民的品德、性格、心理和行為取向,形成符合和諧社會發展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通過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公民增強自我道德修養,養成適應知識經濟和網絡社會

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質,達到智商和情商的和諧發展。以思想道德教育為重點開展素質教育,提高社會成員以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的綜合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三、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必須加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它主要包括兩大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思想道德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科學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對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有巨大的能動作用。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和方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對社會成員進行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以德治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內容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二者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內容。

一個社會和諧運轉,必須有秩序與法制作保證。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的和諧直觀地表現為良好的秩序,包括良好的公共秩序、生活秩序、經濟秩序、政治秩序等。這種種秩序就像社會機器上各司其職的螺絲釘一樣,發揮著各自的功能,如果某一方面的秩序被打亂,就會影響其他秩序的正常運轉,破壞社會秩序。良好社會秩序的形成,需要以法制作為重要保證,“依法治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但對一個國家來說,德治與法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法治屬于政治建設、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精神文明。二者范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道德與法律一樣,也是維持社會秩序的主要支柱。道德是軟約束,道德規范的作用主要是靠人的內在的自律作用,它能把客觀社會的外在要求內化為自己的信念、自己的需要,能使人做到在無人監督、無人要求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信念、信仰、抑惡揚善,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當前,腐敗、犯罪等危及社會和諧穩定的社會現象仍不少,法律往往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對社會成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氣才能治本,從根本上保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成。此外,法律再詳細縝密,也必有疏漏之處,這就需要道德來規范和約束。道德的作用范圍極其廣闊,幾乎涉及到人們的一切社會活動,正如英國學者約翰·W·伯克所說,我們都是無可逃避的道德存在物。道德滲透于人們的思想、行為和人格之中,可解決許多其他規范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有的人職業行為消極,職業態度冷淡,不講誠信,人與人之間缺少關愛和幫助,缺少寬容和理解等,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不能靠法律去制約,只有通過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這些現象才會逐漸減少和消失,從而增進社會的和諧。另一方面,人的素質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高低直接影響法律的制定和執行效果。構建和諧社會要求有較完善的、符合和諧社會要求的法律制度,這些制度由人制定,最終又落實到人身上。這就要有一大批能夠審時度勢、制定、完善和嚴格執行法律制度的人,有盡可能多的能自覺遵守法律制度的人。培養造就這樣的人,除了其他必要條件以外,思想道德教育責無旁貸。通過思想道德教育,能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加深對法律的領會和理解,增強遵守法律的自覺意識,思想道德教育越深入,人們道德水準越高,違反法律的人則必然越少。通過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法律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質,使法律的制定更符合大多數人的需要,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在執法上更加公正合理??梢?,法治與德治往往相輔相成,德治以法治作保障,法治以德治為基礎。只有把兩者緊密結合,才能確保社會有序,“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兩個重要途徑,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使“以德治國”得到落實和貫徹,社會才能實現和諧。

社會道德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成人教育的社會化是成人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根本方向,而社區成人教育則是這一發展趨勢的具體體現和最好的組織形式。目前,社區成人教育的研究現狀并不令人滿意,仍缺乏專門、系統、深入的研究,理論研究和實踐的結合也不夠緊密。今后,應以創建學習化社會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為著力點,采取理性思考的研究范式,力求在社區成人教育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突破。

關鍵詞:社區;社區成人教育;研究;綜述

作者簡介:陳文沛,女,曲阜師范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成人教育課程與教學論。

改革開放以來,有關社區成人教育的理論研究日益深入和細致。我國研究者們從不同角度和側面討論了社區成人教育的理論問題,如“社區成人教育”的概念架構和定位、社區成人教育功能解讀、社區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等,無不體現了理論創新的特點。此外,社區成人教育的研究也延伸到了社會實踐及學習型社會的各個方面。開闊的視野拓寬了社區成人教育的研究范圍,同時,也充實了社區成人教育研究的內涵,為社區成人教育地位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研究現狀

(一)關于社區與社區成人教育的內涵研究

社區不僅擁有一定的地理空間,同時也有一定程度的社會空間,換言之,社區就是區域化的社會,是一定空間范圍的社會群體。我國學者葉忠海給社區下的定義是:“社區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區域內,具有某種互動關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質和心理歸屬感的人群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盵1]構成社區六個基本要素有人口、地域、結構、文化、社會心理和必要的生活設施,也就是說,只有同時具備了一定規模數量的居民、一定的地域、相應的制度和管理機構、特定的文化、共同的歸屬感和認同心理、并具有相對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才可以稱為是一個社區。高志敏認為:“社區系人們共同生活的特定區域。這個特定區域是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協調發展的產物,是自然、人口、環境及社會資源的載體,是一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聚合體,也是構成社會的有機組織單位?!盵2]

社區是社會整體結構的基本單元,是社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社區教育的內涵應與社會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文化傳統有關,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從個體的角度看,社區教育體現了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理念,是個體自覺、自發的學習路徑、方法和手段。從社會的角度看,社區教育符合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素質的新趨勢。我國教育部對社區教育的定義是:“社區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旨在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盵3]

一般情況下,社區成人占整個社區人口3/4的比例,社區成員的主要群體是成年人,因此,社區成人教育也就成為社區教育的重點,是社區教育的主體。何愛霞通過分析社區教育的概念引申出:“社區成人教育是一種在社區范圍內實施的,利用社區資源,依靠社區力量,旨在提高社區成人的素質,促進社區發展的教育活動??傊?,社區成人教育是針對成人的社區教育?!盵4]

(二)關于社區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的研究

社區發展的目標在于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社區成人教育通過提高社區人員的整體素質達到促進社區發展的目的,是社區發展建設的關鍵。社區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之間存在雙向的互動關系,一方面,社區成人教育對于促進社區建設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社區成人教育可以更高效的利用社區內各種教育資源,滿足社區居民各種教育需要,提高社區居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政治和文化素質。在社區的功能性、制度性和認同性整合方面,社區成人教育也發揮了自身獨特的作用。社區成人教育通過全面提升社區成人素質、強化社區整合最終達到促進社區發展的目的。[4]另一方面,社區發展反作用于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是社區成人教育發展的基礎。社區發展的客觀需要,如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迫使社區居民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要,這是社區成人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原有的社區教育基礎是社區成人教育發展的依托。鄧文勇在《社區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的互動及其實現》一文中闡述了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要結合社區發展的現實,通過對社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社區成人教育水平的分析,使社區成人教育在辦學方向、發展目標上更好的契合社區發展的要求。[5]

王良娟認為,社區發展工作是組織和教育社區居民的一種過程,這種過程體現在社區發展和社區教育的互動關系中。一方面,社區成人教育鼓勵居民參與改善社會問題,幫助社區成員提高個人的責任意識,從而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另一方面,組織居民采取互助和自主的行動,來解決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6]

(三)關于社區成人教育課程設置研究

在任何教育領域中課程都處于核心位置,是教育目標轉化為教育成果的中介環節。在成人教育領域,成人學員教育需求的多樣性使得成人教育課程設置的層次和類型非常復雜。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形式,社區成人教育課程的開發并沒有多少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實現社區成人教育課程開發的目標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社區成人教育課程開發缺乏社會支持,人們對社區成人教育課程的知曉率和參與率都相對較低,社區內部和教育行政部門重視程度不夠,使得成人教育課程開發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課程開發更多的是依靠社區行政部門的推動,質量不高,很難做到完整的課程開發;社區成人教育的教師主要由聘任的專職教師和志愿者組成,參加課程開發的教師質量和數量得不到保證。文錦在《面向未來的社區成人教育課程開發》中針對課程開發面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幾點對策:首先,提倡推進立法,在法律層面確立社區成人教育的地位。其次,加強社區管理部門對課程開發的支持,提供良好的課程開發環境。最后,在教師培訓者和課程專家之間實現有效的互動,提高教師從事課程開發的能力。[7]

從社區成人教育課程設置的性質來看,有研究者從課程設置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兩個層面進行研究。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現階段我國社區成人教育的非功利性課程占了絕大部分,針對老年人開設的課程較多,針對中青年人開設的課程大多是家庭休閑生活教育,降低了中青年人參加社區成人教育的積極性。相對應的是功利性課程所占比重較低,功利性課程包括職業培訓課程和科學文化知識課程,這類課程又是中青年人最為關注的,如不提高這類課程的比重,社區成人教育又將會面臨教育對象單一的窘境。

(四)關于社區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科學合理的社區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是社區成人教育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對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社區建設的促進和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社區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我國幅員遼闊,區域發展差異大,只有依照不同類型社區的發展特征建立不同的發展模式,才能切實促進社區成人教育體系的建設。

黃云龍在《社區教育管理與評價》中總結了四種社區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一是以區或街道(鎮)為主體的地域型體制模式。這種模式的組織形態是區或街道(鎮)社區教育委員會,由政府機構出面牽頭,行政力量為主導,屬于比較典型的中介性協調管理組織模式。也是當前我國社區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二是以學校為主體的輻射型體制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校處于主體地位,由學校聯合學生家庭和社區單位組建形成的組織體制模式,屬于開放式教育社會化中介服務組織。三是政府機構與社區合作辦學體制模式。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會成為“學校與社區”、“學校與政府”、“政府與社區”之間中介性協調管理組織;四是以社會為主體社區學校實體型體制模式。社區學校以社會為主體,分為正規和非正規兩種組織形式。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的形式靈活多樣,教育時間上延續終生,教育空間上覆蓋社區所有學員。[8]

當然,在實踐中,由于受地理、經濟、文化和其他因素影響,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沒有單一的管理模式可以遵循。我國目前的社會轉型帶來了許多新問題、新矛盾、新要求,我們很難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所有存在的問題。盡管社區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在內容上有所擴展,在形式上進行了調整,但距離完善和成熟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五)關于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的研究

我國一半的人口在農村,做好農村社區成人教育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社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此外,城市化的極速發展需要加快發展農村社區成人教育。

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農村社區成人教育與終身教育的關系問題。如霍玉文的《終身教育語境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發展論略》、車向清的《基于終身教育理念的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粲裎脑谖恼轮薪庾x了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的定義和發展的必要性,從強化政府職能、改變農村成人學習觀念、合理統籌農村的教育資源、加強相關理論研究等方面出發,提出了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策略。二是農村社區成人教育體系建設的探索。[9]如楊智的《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化的路徑探索》、陳水平的《面向農村社區教育的成人教育運行機制淺議:基于蘇中次發達地區農村成人教育轉型的視角》。[10]楊智從組織論理論的視角出發,論述了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路徑,將組織理論的視角細分為三個層面:理性的組織理論、自然的組織理論、開放的組織理論。理性的組織理論包括:特定的具體化的目標、正式的組織、建立在合法權威基礎上的成員之間的關系、經濟學的理論。自然的組織理論包括:以自我滿足、興趣為目的“真實”目標;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相結合的組織形式。開放的組織理論關鍵在于其開放性,重視外界環境對組織的影響。作者基于以上理論提出了農村社區成人教育未來發展趨勢,包括建立結構化的目標體系、靈活開放的結構網絡、規范的組織運行機制、彈性的組織評價機制。三是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的的個案研究。[11]如王弢的《論農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創新——以京郊農村社區學習中心為例》、仲紅俐等人的《對農村成人教育中心向農村社區教育中心轉變的思考——基于常州金壇市農村成人教育的調研》。[12]

(六)關于社區成人教育的比較研究

社區成人教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經過了較長時間的發展,日漸趨于成熟和完善,在文化和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學者在對國外社區成人教育研究時,更注重社區教育的實體設置研究,如美國的社區學院、日本的公民館、北歐的民眾學校、英國的“個人學習賬戶制”和“生涯發展貸款制”等。在楊應崧主編的《各國社區教育概論》一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北歐的民眾教育,北歐的民眾教育面向社區內所有成人,稱為“斯堪的納維亞模式”,作者以北歐教育概況和北歐民眾教育的歷史沿革作鋪墊,闡述了當今北歐各國民眾教育的類型、特點,北歐實施民眾教育的基本經驗以及對當代教育發展的意義,著重探討了民眾教育思想對人的發展和社區發展的意義,為我國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事業提供了借鑒。[13]

我國社區成人教育比較研究的論著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國別研究。如史景軒的《1990年以來美國社區學院成人教育機制的發展》、于平的《美國社區成人教育的特點》[14]、徐婷、劉暢的《美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的特點與啟示》[15]、朱志勇的《美國社區大學印象——從社區大學看美國成人教育》等。這些研究幫助我們更好的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和教訓。另一種是比較研究。如張雷娜的《北歐社區成人教育現狀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16]、董慶寧、常杉杉的《美國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及其給我們的啟示》[17]、吳小蓉的《發達國家社區學院的成人教育模式及借鑒》等。這些研究側重于洋為中用,有助于解決我國社區成人教育存在的問題。社區成人教育的比較研究大大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也有利于社區成人教育作為“學科”研究的進一步加深。

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成人教育概念界定不清晰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年以來,社區教育在我國已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但到目前為止,社區成人教育的概念仍然沒準確的定位。無論是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還是在《繼續教育專題規劃》中,社區成人教育都沒有被看做一個獨立的部分進行討論?!吧鐓^成人教育工作者”被稱為“社會工作人員”,這個稱謂不僅不利于社區成人教育工作的開展,而且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區成人教育的獨特性。因此,在對社區成人教育內涵的理解上,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普通民眾,都缺乏對其本質的認識。

(二)中外社區成人教育比較研究不夠深入

社區成人教育在歐美等國家發展時間較長,相對國內研究也較為為成熟和完善,在當地社區經濟和文化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我國的社區成人教育研究開始復蘇,研究者們借鑒國外先進理念和經驗,對社區成人教育的概念、作用、功能、模式等各方面進行了全面闡述。但是,我國社區成人教育與歐美等國家的社區成人教育在管理體制、師資建設、發展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異,但有關這些差異的分析與研究在國內并不多見,如社區成人教育課程設置的研究,有些理論成果直接套用國外社區教育的課程開發模式,不能夠很好的體現我國社區成人教育課程的特色。

(三)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結合不夠緊密

從事社區成人教育工作的一線人員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缺乏相關理論知識的積累,理論研究能力較為薄弱,一些在教育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新觀點、新方法,因為工作者理論水平的限制,無法形成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新理論,影響了實踐經驗的總結。而從事理論研究工作的多為高校的研究人員,他們具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能夠對未來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做出準確的預測,但無法親自進入每一個社區進行理論指導,因此,在社區成人教育的研究中,同樣存在著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脫節的現象。

三、啟示與思考

當前,有關社區成人教育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問題和領域來不及深入研究。今后的研究應該拓展并深化到社區成人教育的全方位。即以實現學習型社會目標為指導,以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為基礎,從社區和教育互動的視角加以研究。既進一步研究社區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論,包括對社區成人教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結構、要素、本質等研究;開展社區成人教育的應用研究,包括對社區成人教育的運行機制、管理體制、評價體系、發展戰略等研究。開展社區成人教育總體研究的同時,也要開展城市社區成人教育、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社區老年教育、國外社區成人教育的比較研究等各層次、各類型的社區成人教育的研究等。

參考文獻:

[1]葉忠海.社區教育學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4.

[2]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與前瞻[J].教育研究,2006(9):60.

[3]何愛霞.成人教育社會學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154.

[4]沈金榮.社區教育的發展和展望[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176.

[5]鄧文勇.社區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的互動及其實現[J].成人教育,2010(4):25.

[6]王良娟.社區成人教育與社區發展[J].成人教育,1998(9):3.

[7]文錦.面向未來的社區成人教育課程開發[J].成人教育,2005(8):47.

[8]黃云龍.社區教育管理與評價[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154.

[9]霍玉文.終身教育語境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發展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1(24):9.

[10]陳水平.面向農村社區教育的成人教育運行機制淺議:基于蘇中欠發達地區農村成人教育轉型的視角[J].成人教育,2012(3):33.

[11]楊智.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化的路徑探索[J].職教論壇,2012(7):33.

[12]王弢.論農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創新——以京郊農村社區學習中心為例[J].職教論壇,2009(1):5.

[13]楊應崧.各國社區教育概論[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33.

[14]于平.美國社區成人教育的特點[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1997(1):33.

[15]徐婷,劉暢.美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的特點與啟示[J].成人教育,2008(7):90.

[16]張蕾娜.北歐社區成人教育現狀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5(1):100.

[17]董慶寧,常杉杉.美國社區成人教育的發展及其給我們的啟示[J].成人教育,2007(8):93.

[責任編輯金蓮順]

上一篇:礦業管理論文下一篇:行政處罰體制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