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物聯網導論課程論文范文

2023-09-16

物聯網導論課程論文范文第1篇

物聯網技術是繼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 具有廣泛的應用背景和巨大的經濟價值。物聯網技術通過信息傳感設備, 按約定的協議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面互聯的網絡, 其重要特征是通過射頻識別、傳感器等方式獲取物理世界的各種信息, 采用智能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 從而提高對物質世界的感知能力, 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物聯網作為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劑, 人才必將成為“兩化融合”的重要角色, 物聯網專業人才將成為未來社會的智能化疏通血管打通經脈, 最終呈現出當前人們正在憧憬的“感知中國”和“智慧地球”, 而培養高水平、多層次的物聯網技術人才是其中的基礎和關鍵。

二、物聯網導論課程研究

(一) 物聯網工程專業特點

物聯網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載體, 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聯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1]。它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的重要特征。物聯網技術由下至上分為三個層次:感知識別層、網絡構建層、管理服務層[2]。感知識別層負責識別、存儲、傳遞物品信息, 此層涉及RFID技術、定位技術和傳感技術。網絡構建層則將感知識別層傳遞過來的信息接入互聯網, 供上層服務使用, 此層涉及無線接入技術如移動通信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以及一些的新興無線接入技術。管理服務層則將大規模的數據高效、可靠地組織起來, 為上層行業應用提供智能支撐的平臺, 此層涉及到大數據存儲與處理技術、人工智能、數據挖掘、計算機等技術。因此物聯網人才需要具備控制、信息、通信和計算機等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二) 物聯網導論教學目標

物聯網導論是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 旨在幫助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學生澄清物聯網的基本概念, 掌握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和各環節的關鍵技術, 明確物聯網的知識結構, 并通過其典型應用領域、案例和前沿專題的學習, 使學生對物聯網基本原理、技術及其應用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 具備較扎實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物聯網工程學生特點

物聯網導論這門課程開設對象為物聯網工程專業大一學生, 學生整體呈現出具有基礎知識較扎實、認知能力較強, 但邏輯思維能力和過程性思維能力不強, 歸納、分析、演繹能力較弱的知識經驗特點;好奇心強、喜歡直觀的刺激、競爭、被認可的性格特點;渴求專業相關的知識, 但是實踐動手能力較弱、基本無專業技能的技能特點。

在物聯網導論教學過程應結合物聯網技術的特點、物聯網導論課程目標、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特質針對性的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方式。教材設計思路基本遵循物聯網模塊框架、模塊的具體技術、物聯網的綜合應用、物聯網前沿專題四個方向。對于課程設計內容, 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物聯網導論》的教學大綱選擇重點內容;依據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專業性、綜合性較強的特點, 學生關于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專業內容了解不多的特點選擇難點內容。在教學設計過程中, 始終秉承以學生為中心、傳授專業知識、培養綜合能力與提升學科素質, 同時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理念。

三、物聯網導論教學問題

物聯網導論教學中存在教學內容繁雜、專業詞匯較多、技術更迭快等問題[3]。教學內容繁雜, 物聯網工程專業綜合性較強, 涉及自動化、傳感器、RFID、網絡接入、互聯網、計算機等方面的技術。各章節都能獨立成課, 由于課時的限制, 無法做深入研究。各章節存在著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透徹講解教學內容的問題。專業詞匯過多, 物聯網工程專業涉及各個領域, 各領域又存在著許多專業詞匯。各專業詞匯都有相應的專業應用場景, 因此如何讓沒有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學生了解專業詞匯并理解其應用場景成為物聯網導論教學的一個難點問題。物聯網工程技術迭代迅速, 各種新興技術不斷加入用以的實現物聯網應用,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如何讓學生快速理解新技術的問題。物聯網導論這門課程由于高度抽象、專業性較強、技術門類較多、技術更新變化較快, 沒有專業基礎的學生都普遍認為這個課程專業性較強、接受較為困難。而且物聯網導論為新課程, 沒有成熟的教學經驗可以借鑒, 因此深入研究物聯網導論的教學模式很有必要。

四、物聯網導論教學設計

依據物聯網導論課程特點、物聯網導論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綜合素質設計物聯網導論的教學過程。物聯網導論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分為六部分:內容回顧、主要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總結、課后練習。

內容回顧復習上次課程的主要內容和預習的本次課程的內容。如果課程中有設計任務, 則通過優秀任務分析的方式來回顧內容, 在點評的過程中, 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引導。通過抽查的形式檢驗學生對于本次課程內容的預習情況, 一方面掌握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對本次課程核心內容進行思考。主要內容以實際物聯網應用場景為背景引出此次課程的學習內容, 著重向學生強調本次學習的主要內容, 激發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明確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在物聯網技術體系的位置, 對本次課程有宏觀的認識。學習目標以問題的形式來展示, 此次課程之后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 將學習重點內容分解成邏輯節點, 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教學內容是本次課程具體的內容, 重點通過講解、舉例、問題、問題串、類比和視頻的方式, 幫助學生學習本次課程的重難點內容, 注重知識點間的邏輯連接, 將其轉換為生動地工程實例承載課程的內容, 弱化教學內容中的理論性和專業性。對于特別生疏的專業詞匯, 先解釋詞匯的含義, 并通過常見技術應用來幫助學生掌握這個詞匯的含義。對于物聯網中層出不窮的新技術, 只著重強調基礎理論技術、具有代表性的新生技術和實際應用技術這三類技術, 并通過物聯網應用中各種技術指標的對比展示不同的技術帶來實際的應用的變化。教學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次課程中的內容, 多使用啟發式, 提供邏輯思路, 讓學生自己主動來總結梳理學習內容, 引入kahoo教學軟件, 來進行教學問題的交互, 提升課堂氛圍。課后練習以實際案例的解決方案設計為主, 以團隊協作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團隊寫作、資料檢索和整理能力。通過這六部分形成知識邏輯閉環, 引導學生預習、學習、復習, 提升教學效率、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專業認可度。

五、總結

本文在分析物聯網工程技術特點、專業教學目標、專業學生特質及物聯網導論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設計針對這些特點、目標、特質和問題設計物聯網導論的教學過程。物聯網導論教學過程分為六部分:內容回顧、主要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總結、課后練習。通過教學邏輯閉環來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通過內容回顧引導學生回顧上次課程內容, 并預習本次課程內容;通過主要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本次課程在物聯網技術體系中的價值和位置;通過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明確此次課程的學習內容;利用實際工程案例來引導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啟發式教學回顧本次課程的內容, 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案例。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掌握物聯網技術相關理論知識, 塑造工程思維方式, 提升綜合素質, 為后期物聯網工程專業其他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摘要:文章針對物聯網專業特點、專業目標、學生特點分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結合實際教學經驗, 論述物聯導論課程教學設計的方法。

關鍵詞:物聯網,導論,教學設計

參考文獻

[1] 劉云浩.物聯網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7.

[2] 王興平, 王志良.物聯網工程導論課程建設與研究[J].高教學刊, 2016 (20) :58-59.

物聯網導論課程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分析物聯網信息安全性基礎上,提出當前物聯網安全威脅存在的幾個方面,提出了物聯網安全技術體系,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給出了可信接入的基本描述,希望能對于今后構建物聯網信息安全技術體系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物聯網;信息安全;安全性分析;安全體系

當前,在越來越多的應用領域中涉及到RFID技術,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物聯網安全相關問題。正如互聯網一樣,物聯網也有著雙刃劍的作用,具有實時交互特點的物聯網,其在實現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交互中,能夠體現出數據感知的無處不在特點,能夠進行信息處理的智能化和無線處理。推廣和應用物聯網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明顯增強經濟效益,但是,無線傳輸在物聯網時代為最為主要等特點,所以,關系到物聯網體系安全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保證公開場所的無線信號免于干擾,且不被竊取。人們社會的發展和大規模的物聯網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緊密聯系,如果物聯網安全出現一定問題,將會導致交通癱瘓、商店停業、工廠停工,這些都會導致社會的混亂,另外,在公民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以及國家和企業的安全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在上述環境下,物聯網發展和推進過程中,則應該注意保證物聯網信息的隱私性和安全性,防止個人信息和企業信息的丟失或者盜用問題[1-2]。本文主要對于物聯網安全性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力求能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有效提高物聯網安全防護水平,在分析物聯網安全威脅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物聯網安全技術體系結構。

2 物聯網安全性分析

除去互聯網一般的網絡安全威脅外,物聯網還具有自身的特殊安全問題。物聯網缺乏一定的對于設備的有效監控,僅有數量龐大、集群度高的設備構成,其特有的安全威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4]。

一是,重放攻擊:在這種方式中,信息已經傳遞給閱讀器在物聯網標簽體系中無法有效得到證明,已認證的身份則能夠被攻擊者所獲得,保證相關的服務再次獲得。

二是,節點攻擊。在這應用中,相關的危險、復雜和機械性工作可以取代人在物聯網中完成,因此,大多在無人監控場景中部署物聯網的感知節點。所以,這類設備能夠被攻擊者容易接觸道,或者機器的軟硬件可以通過本地操作進行更換,造成網絡安全問題。另外,冒充合法節點也是攻擊者一種手段,能夠越權享受服務。所以,造成大量的惡意節點和損壞接節點在物聯網中存在。

三是,標識數據的泄漏或者篡改。對于攻擊者來說,一方面能夠造成物品服務不能使用,這是由于破壞了標簽數據。另一方面,通過偽造或者竊取標識數據,就能夠有效獲得相應服務,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攻擊。

四是,拒絕服務攻擊:DNS的安全隱患同樣在物聯網ONS中存在,比如,包括通過ONS服務進行的中間攻擊放大器方法進行其他節點或者主機的攻擊方法,利用ONS漏洞而出現的拒絕服務器攻擊等問題。另外,對于按照集群方式存在的數量龐大的物聯網節點來說,網絡擁塞情況會在進行數據傳播過程中出現,這就造成服務攻擊的拒絕情況。攻擊者可利用相關的Hello信息,采用相關的通信機制中的虛假路由、優先級策略等方式下的協議漏洞可以產生拒絕服務攻擊。

五是,權限提升攻擊法。在這種方法中,攻擊者能夠合理利用協議中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其他樓棟,獲得高級別的服務,甚至還能有有效對于物聯網其他節點的運行進行有效控制。

六是,隱私安全。在此網絡中每個人以及每件物品都會隨時出現在未來的物聯網中,能夠被隨地隨時的感知,這就對于數據信息的隱私性和安全性提出很高要求,這種環境中的互聯網信息的安全性問題則被大大重視,這也是在物聯網業務推進過程中需要進行突破的關鍵技術之一,做好有效防止企業信息和個人信息的丟失或者被他人盜用等。

七是,業務安全。在此方面,區別于傳統的認證方式。在網絡層的認證中,主要對于網絡層的身份鑒別進行負責,業務層的身份鑒別則是在業務層認證中完成,這兩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對于物聯網來說,機器在大多數情況下則具有專門的用戶。所以,物聯網中的業務應用則是緊緊和網絡信息相連。對于不可缺少的網絡層認證來說,業務層的認證機制則需要一定重新考慮,顯得不在是必須的??梢栽诔浞挚紤]到業務的安全敏感程度進行設計,還需要考慮物聯網業務的提供方的因素。

在物聯網中的安全屬性主要包括相關的可用性、Accountability、完整性和機密性等,可以從常用的物聯網中涉及到的具有安全威脅的安全屬性分析表中進行相關的分析。

3 物聯網安全技術體系分析與思考

3.1 橫向防御體系分析

在物聯網的橫向體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主要有安全計算環境、物理安全、安全管理中興、安全通信網絡、安全區域邊界和應急響應恢復和處置等。其中,基礎問題則是物理安全,核心問題則是中心管理下的三重保護問題,保障則包括應急響應處理和恢復。計算機環境內部的安全保護則是在安全計算環境子系統中實現;網絡傳輸和數據信息交換中的涉及到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的安全保護則是在安全通信子系統中所實現;出入區域的邊界的數據流量控制問題則是在安全區域邊界子系統中進行實現;系統資源的配置、管理和運行控制則是在系統管理子系統進行實現;分布在系統中各個組件的安全審計策略以及集中機制的管理則是通過安全審計子系統實現;系統的客體和主體的統一標記以及主體相關的授權管理,還有就是相關的分布式安全機制、系統安全策略管理是由安全管理子系統所實現。在具體的安全體系中的安全技術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安全計算機環境中,主要包括授權管理(PMI/PKI系統),自主/強制/角色訪問控制、感知節點身份鑒別、感知節點安全防護(節點失效識別、惡意節點)、數據完整性和保密性、標簽數據源的可信性、系統安全審計、EPC業務認證等;

二是,在物理安全中,主要包括環境安全(防潮、防火、防雷、監控、報警系統、消除靜電裝置)、物理控制訪問、EPC設備安全、以及電磁屏蔽安全等方面;

三是,在安全通信網絡中,主要包括傳輸安全(數字簽名、消息摘要以及加密控制)以及鏈路安全(邏輯隔離以及物理專用);

四是,安全區域邊界中,主要包括節點完整性(惡意代碼防范、入侵行為、防護非法外聯)、邊界審計、信息安全交換(指令數據和內容數據的相關分離處理,單項傳輸數據信息)、節點控制(節點設備認證和網絡控制訪問)、邊界審計等。

五是,應急響應恢復和處理中,這方面則主要包括應急機制、安全事件處理分析、故障恢復、容災備份等。

六是,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主要包括安全監測系統(EPC數字取證、違規檢查、入侵檢測)、業務與系統管理(EPCIS管理、資源配置、業務準入控制)、安全管理(異常與報警管理、授權管理、審計管理和EPC策略管理)。

3.2 縱深防御體系探討

在網絡空間中,根據保護對象的防護范圍以及重要程度,物聯網能夠進行多個層次的劃分,不同的安全技術采用在不同的層次中。當前,互聯網就是物聯網的基礎。所以,縱深防御根據保護范圍劃分為以下幾種方式,區域防護、邊界防護、節點防護和核心防護。在核心防護中,主要包括內核防護和應用防護兩種。在物聯網的邊界防護中,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第一,單個應用邊界可以表示為物聯網邊界,也就是指各個感知節點和核心處理層之間的相應邊界,比如,包括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和路途中汽車,以及居室內部的洗衣機之間的邊界,也可以為互聯網和傳感器之間的邊界;另外,物聯網邊界還包括不同業務應用之間存在的邊界問題,比如,感知工業和感知電力之間的業務應用的相關邊界;第二,比邊界更小的范圍則是防護問題,這僅僅涉及到單個業務應用內的區域問題,比如,相關的安全管理的中心區域問題;節點防護則是包括一臺服務器或者感知節點的相關防護問題,具體包括對于系統安全漏洞的消除,以保障系統的健壯性;對于所謂的核心防護來說,可以針對具體的用戶或者節點,也是為具體的安全技術,或者還是包括操作系統內的內核防護問題,具有最大的攻擊強度,能夠有效對于核心安全進行保證。

3.3 物聯網安全技術

物聯網涉及到安全技術多達40多種,這里主要分析可信接入技術。所謂可信接入技術,為了能保證系統各個可信平臺之間能夠滿足相應的特定安全策略,在通信網絡過程中的不同可信計算機平臺之間進行相互認證操作。為了更為有效確定設備屬于特定安全區域的內部設備,對于操作系統版本和硬件檢查都應該由每個可信計算機平臺在啟動時進行檢查,判斷操作系統是否為可信操作系統。進行用戶登錄并執行相應的具體安全程序以后,用戶所屬的安全域則能夠通過可信認證將此進行確定,同時,在進行連接用戶和外界的通信網絡中,可以把相關信息發送給對方。通信網絡連接另一端則應該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判斷,確定相關的通信網絡是否進行連接,以及相關的通信網絡連接過程中的流向控制問題,要求在相關的信息標識通信網絡連接相關的客體和主體中在接入端進行主體和客體的連接。

在安全計算環境和安全管理中心之間利用可信接入連接,能夠實現可信安全策略管理機制的相應的單向信息流動處理,包括從安全計算環境和安全管理中心兩方面;對于安全計算環境和安全審計/監測之間的連接可以通過可信接入實現,使得安全計算環境中的監測機制到安全審計的單向流動信息得以實現。用戶在安全計算環境中,則不能有效對于安全管理中心進行攻擊,也不能從監測、審計中心進行信息的竊取。

4 結束語

分析物聯網信息安全要求的特點,其主要的“所有權”為機器或者物的特性要求要高于處理文本為主的互聯網,在分析物聯網安全性基礎上,提出物聯網安全技術體系,分別從多個江都進行防護,最后,重點給出了可信接入的基本描述,希望能夠起到對于物聯網安全基礎設施框架以及擴展新的安全需求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玉硯,劉卓華,李強.一種面向3G接入的物聯網安全架構[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0(z2).

[2]任偉.物聯網安全架構與技術路線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2(05).

[3]查曉穎.面向3G接入的物聯網安全架構[J].軟件導刊,2014(08).

[4]趙娜.移動通信在物聯網中的研究和應用[J].電大理工,2013(04).

作者簡介:吳黎琴(1982.10-),女,湖北潛江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應用。

作者單位: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武漢 430205

物聯網導論課程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物聯網;煙草行業;產業發展;啟示

物聯網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體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使人們能夠通過互聯網監控處于龐大網絡中的物品運行情況,從而實現對物的智能化、精確化管理與操作。通過基于互聯網的人與物的溝通,基于現代綜合技術的人與物的智能化交流,物聯網對經濟和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和下一個“萬億級”產業,被許多國家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但國際標準、關鍵技術等因素的制約,使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從煙草行業以其獨特的優勢,物聯網獲得較好應用得到啟示,物聯網產業發展可以從特定行業的推廣應用入手,從中獲得產業發展的寶貴實踐經驗,并提升物聯網的自主研發能力,進而獲得產業發展的國際競爭優勢,最終達到加快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目的。

1 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物聯網所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得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都將物聯網產業發展作為本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紛紛拋出物聯網相關信息發展戰略規劃。Intel,Microsoft,IBM等著名企業都紛紛開展無線傳感器網絡方面的研究,Jasper Wireless,Wyless等專業物聯網服務提供商和提供M2M業務的Voda-fone,AT&T等國際電信運營商,在智能電網、智能交通、能物流智、環境保護與監測、智能家居等領域推進物聯網產業的應用和發展。我國也提出“感知中國”的構想,部分省市出臺物聯網發展規劃。

盡管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極佳前景毋庸置疑,但縱觀各國物聯網發展的現狀,大多是特定企業或科研機構針對特定問題進行的局部嘗試,當前全球物聯網產業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主要制約因素和發展問題體現在下列方面:①標準化問題。物聯網標準都還處于研究制定階段,而且標準的制定通常又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協調,制定過程極其復雜,標準難以統一,制約了物聯網的規?;l展。②商業模式問題。產業鏈較為零散,缺乏推動行業物聯網的主導力量,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攤問題難以達成共識,難以形成共贏的、規?;漠a業鏈,使物聯網技術難以得到廣泛推廣的應用。③成本問題。一方面是研發成本高,小企業難以參與;另一方面是實現遠距離掃描的標簽、解讀器等應用器件的成本高,增加了應用成本。④行業壁壘問題。壁壘是物聯網技術推廣的巨大難題,要發展物聯網應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打破行業、地區、部門之間的壁壘。⑤信息安全問題。一旦網絡被非法入侵,破壞了信息的合法有序使用,可能導致人們的生活、工作完全崩潰。

2 物聯網在煙草行業的應用

盡管物聯網產業發展面臨較大瓶頸,但國際競爭刻不容緩,對物聯網的應用也并非絕無可行。從單一行業來看,可以利用現有的技術,構建行業內的物聯網應用模式。中國煙草物聯網的實踐就展示了單一行業發展物聯網的極佳前景。

2.1 中國煙草行業對物聯網的成功嘗試

國家煙草專賣局(總公司)提出煙草物聯網建設的目標是建設完整統一、先進實用、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中國煙草物聯網。煙草商業企業物流配送中心建設了數字倉儲管理系統,對煙草商業企業卷煙倉儲進銷存和分揀配送信息進行全面采集,并采用電子標識、電子標簽(RFID)等技術進行準確數字化貨位定位管理,同時,應用RFID托盤有效地實現了同城卷煙物流的信息共享和系統無縫對接。在煙草商業物流配送中普遍應用了GPS技術實現線路優化和車輛實時調度等功能;在倉儲監控等方面也應用傳感物聯網技術。

在物流配送方面。江蘇煙草應用高清攝像頭、溫控器等感知、識別設備,對卷煙生產打碼、傳輸、倉儲等各環節進行全程監控和對卷煙倉庫環境的溫度、濕度等指標進行識別;建立生產倉儲監控系統、工商卷煙物流在途信息系統、工商卷煙運輸托盤系統和工商倉儲信息共享系統等四個互相關聯的信息化系統,實現了信息的可靠傳遞。利用工商卷煙物流在途信息系統,使煙草工業、商業雙方能夠實時對在途卷煙進行監測,對車載信息及時收集,迅速有效解決出現的問題。

在倉儲管理方面。北京煙草物流中心實行 “一庫式倉儲分揀、接力配送、低成本和高效率運行”的管理模式,通過采用國內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卷煙自動分揀系統,使北京煙草物流中心實現了作業的現代化、管理的數字化及全市范圍內集中統一管理下的倉儲、分揀和配送的自動化。

在煙葉種植方面。湖南郴州煙草建立了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基地,通過識別裝置、傳感器、自動剪葉機等設備,使煙葉生產實現了監控集成化、智能化。物聯網技術還被運用在煙葉工場遠程監控管理領域,實現了實時傳感采集、歷史數據存儲、智能分析與遠程聯動控制等功能,對煙葉生長實施精確干預、人工調節,及時精準地滿足烤煙生長對各項環境指標的要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發送手機短信的方式,采集基地內濕度、光照、土壤養分等烤煙生長環境的數據;通過電腦或3G手機操作,可以遠程指揮基地內的灌溉、通風等設施。

2.2 煙草行業物聯網應用發展規劃

煙草行業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物聯網技術的實踐和試點,再利用行業的體制優勢將各試點的經驗向全行業推廣開來,通過行業的統籌安排和有力組織,形成封閉運行、標準統一、實用先進、完整的物聯網體系。根據《煙草行業物聯網總體框架與卷煙物流物聯網規劃》,到2013年,中國煙草基本完成卷煙物流物聯網建設。實現對卷煙物流資源(包括卷煙條、件、周轉箱、托盤、車輛、叉車、倉儲、貨位、分揀等)的全面感知、確保卷煙物流資源始終處于可知、可控、可信狀態;實現對卷煙物流作業流程(包括卷煙生產、出入庫、分揀、配車、運輸等業務流程)的全面優化,確保工作效率不斷提高;實現卷煙物流基礎管理(費用、成本、環境、安全、質量等)的精細化,確保卷煙物流的經濟實用性和高效性,最終達到卷煙成品物流作業可視化、流程最優化和管理智能化目標。到2014年,將基本完成煙草行業資產(主要指卷煙生產制造)和煙葉物聯網建設,實現對行業重要資源和煙葉生產、初烤、復烤過程的全面感知和互聯互通。到2015年,將基本建成全行業全面感知、互聯互通、先進實用、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中國煙草物聯網。實現對整個煙草產業鏈(包括煙葉種植、烤煙、制絲、卷煙生產、倉儲、運輸、營銷、服務等)的全面貫穿,實現煙草行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高度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基本建設成 “全面感知、全面覆蓋、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中國煙草物聯網。

3 對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啟示與政策建議

盡管我國物聯網發展起步較早,許多關鍵技術也躋身世界前列,但在信息化基礎、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競爭劣勢,要想在國際競爭上占得先機,就必須找到我國的產業發展優勢。而中國煙草行業利用專賣專營的體制優勢,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很好嘗試。

3.1 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啟示

煙草行業之所以可以率先打造一個相對完整的物聯網,其優勢在于:

一是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煙草行業整個產業鏈(包括煙葉種植、烤煙、制絲、卷煙生產、倉儲、運輸、營銷、服務等)統一集中在國家煙草專賣局(總公司)的管理下,便于統一技術標準以及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同時,由于技術應用于整個行業,研發和使用的單位成本將大大降低。

二是有扎實的信息化基礎。全行業地面通信骨干網已建成并全網投入運行,國家煙草專賣局與各直屬單位及所屬卷煙廠、分公司、煙機廠和進出口公司之間有600多個節點之間的互聯互通,入網率達到100%;各直屬單位與所屬單位的聯網率達到96%。

三是有閉環運作的特點。煙草行業采取行業內封閉式的運作模式,網絡模塊結構比較清晰,便于統一規劃。同時,煙草行業安全認證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體系初步形成。

根據產業經濟學的理論,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和運營模式作為支撐,技術標準的統一要靠強有力的主導力量,形成主導力量的關鍵在于核心技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美國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起極力推廣使用TCP/IP協議連接因特網,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電腦通過TCP/IP協議接入因特網,以及越來越多的商業信息通過因特網傳遞,TCP/IP協議的不可替代性也不斷增強,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熱衷于接入因特網,并逐步成為全球用戶普遍遵循的網絡協議。結果盡管TCP/IP協議與國際標準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卻比國際標準更有影響力、更有市場價值。由此看來,就物聯網發展的現狀而言,物聯網技術應用是爭取話語權的首要途徑。

我國煙草行業的特殊體制使產業鏈基本完整,這是許多發達國家極少有的情況。因此,我們要利用好這種體制優勢,率先在像中國煙草類似的行業中構建系統的物聯網,這對于我國物聯網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占據競爭優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RFID等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技術運用越廣,市場的號召力越大,市場依賴程度相應越強,同時,提高全社會對物聯網這種新興事物的認知,為實現普遍應用打下良好的市場基礎。

二是有利于技術的不斷成熟。煙草物聯網的大多數技術盡管為中國煙草自有,但主要是通過與網絡運營商、軟件開發商的合作實現的,在合作過程中,物聯網的運營商將不斷提高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對于我國突破物聯網技術瓶頸十分有益。

三是有利于提升技術標準的市場價值。通過運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傳感器網絡接口、標識、安全、傳感器網絡與通信網融合發展,使這些技術標準在行業內得到廣泛運用。這些標準還將輻射到煙農、卷煙零售商和廣大卷煙消費者,由此產生的市場影響力可見一斑。中國作為巨大的消費市場,這些技術及標準的應用將為中國在國際標準談判中獲得重要優勢。

3.2 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一,要積極鼓勵產業鏈比較完整的行業先行試點。中央政府采取“試點先行、各個擊破”的方式,對產業鏈比較完整的行業的物聯網實行試點,實行優先發展戰略。試點的對象主要針對有條件的大型國有企業或以國有控股為主的行業,充分利用這些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主導力量,對他們的物聯網進行優先開發應用。

第二,要加大對試點行業或企業的扶持力度。國家物聯網產業發展機構應當將技術、項目和資金向試點行業進行適度的傾斜,使各試點行業的物聯網體系具有完整性、統一性、先進性的特點。同時,要協調主要網絡運營商、軟件開發商組織好應用型技術的攻關。對試點行業的技術需求建立幫扶機制,為試點行業解決在實踐過程中面臨的技術問題。

第三,要整合各試點行業或企業的物聯網資源。建立數據庫,及時掌握各行業或企業物聯網發展的動態。發揮好國家“ 物聯網” 標準工作組的作用,在試點行業或企業的物聯網技術研發和運用過程中確保技術標全面統一,切實提升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標準的市場價值。

參考文獻:

[1]何積豐.Cyber-physical systems[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0,6(1):25-29.

[2]郎為民.初識物聯網[J].電信快報,2011(1).

[3]孫克武.基于物聯網的物流產業發展研究[J].河北企業,2010(11).

[4]梅海青.煙草物流的發展思路探討[J].物流技術.2010(12).

[5]梅海青.RFID在煙草物流中的應用淺析[J].可編程控制器與工廠自動化,2009(7).

[6]潘昵琥、顧華江.探索物聯網狀態下的煙草商業物流配送體系建設[N].東方煙草報,2010-12-5.

[7]李倩.物聯網:“卷煙上水平”的新引擎[N].東方煙草報,2011-2-3.

[8]湯元來.建設完整統一、先進實用、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中國煙草物聯網[J].中國煙草,2010(6).

物聯網導論課程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物聯網;實踐教學;教學體系

引 言

教育部于2010年下發了《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申報和審批工作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粵府辦(2012)15號文件印發了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我們根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于2012年獲批“物聯網工程”專業,旨在培養物聯網產業急需的專業人才,滿足產業迫切需求。

物聯網以感知為目的,全面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互聯。物聯網技術結合了傳感技術、自動識別技術、網絡通信、移動計算、系統工程等方面技術,涉及網絡結構與通信協議、軟件體系結構與中間件、計算平臺、應用與服務的設計與開發,是集計算機專業、通信專業、自動化專業為一體的交叉學科,是一個典型的基于工程應用的學科。因此,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與實踐關乎能否培養產業需要的人才 。

1 物聯網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的原則

強調工程能力、注重實踐,是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無論偏軟還是偏硬,都需要有支撐整個專業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在體系設計之前,需要了解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的能力日標。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應該從專業特色出發,深刻認識這些能力在本專業的特色需求。

1.1 物聯網工程專業計算思維能力

計算思維的核心是基于計算機考慮問題求解。物聯網的計算模式就是要實現物理空間和信空間的整合統一。因此,培養學生理解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使其具有足夠的想象能力和實現能力。

1.2 物聯網工程專業算法設計分析能力

算法比感應器更加重要.現階段物聯網領域的焦點集中在感知技術。隨著RFID、傳感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成熟,商業應用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上的分析、處理、挖掘、決策、應用開發將成為物聯網系統發展的根本。因此,算法設計分析能力將是物聯網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1.3 物聯網工程專業程序設計與實現能力

系統設計是物聯網最終應用實現的重要手段,基于物聯網的計算模式將改變傳統的開發模式。傳統的C/S模式下的設計模式在互聯網時代被網絡瀏覽器架構所改變,物聯網時代的程序設計和實現模式也將發生改變。

1.4 物聯網工程專業系統能力

系統能力可以細化為認知、設計、開發與應用等方面的能力。物聯網工程專業要求學生具備物聯網應用系統設計與實施能力,能夠進行在物聯網商業模式基礎上的設計與實現。

1.5 物聯網工程專業就業能力

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實現即時即地享受服務。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需要一大批從事物聯網基礎裝備生產、系統支撐平臺與中間件開發、應用開發以及服務的企業,最終形成物聯網產業。學生具備有系統維護、工程設計、軟件開發、產業應用技能,都將進入物聯網產業領域。

2 物聯網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圍繞專業能力的培養,設計物聯網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專業規范和理論技術體系,引領實踐教學體系;利用校企協同合作、產學研用合作,共同研究實踐教學體系 。

物聯網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分成4個重要環節——核心課程實驗、綜合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工程意識、工程興趣、工程能力出發,對各實踐環節進行整體設計和優化,物聯網工程專業實踐體系如圖1所示。

3 物聯網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實施途徑

設計好實踐教學體系,需要將各環節緊密結合,用傳感器、網絡、控制系統、應用系統模擬真實的物聯網應用環境,物聯網工程專業核心課程實驗詳見表1。在具體的實驗教學體系中,將課程實驗分層次教學,將實驗分成基本驗證型實驗、綜合型實驗、設計型實驗。從最基本的“感知”特征開始,加深對課堂知識點、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綜合型實驗,要求學生運用多個知識點,加深對知識體系的理解;通過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對幾門相關課程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設計實驗;通過研究創新性實驗,讓一部分優秀學生通過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或教師研究課題,融會貫通各課程的知識,有創新研究性思維。

3.1 建立物聯網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

重視實踐教學,面向學科競賽、面向科學研究,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物聯網專業人才,將基礎性實驗和工程性實踐相結合,推進實驗項目和實驗模式的變革和創新,組織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大學生創新研究項目,與企業、行業、社會共同建設專業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建立如圖2所示的物聯網實踐教學平臺。

3.2 校企協同共建專業實驗室

企業內部接近生產實際和市場。因此,應重視企業在校企協同合作中的作用,引導企業參與共建專業實驗室,共享實驗室,共享人才。我們通過校企合作,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參與教學,聯合培養高技能講師,不斷提高師資隊伍技能層次,培養雙師型應用型教師隊伍。

通過和企業聯合共建專業實驗室,不斷滿足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建設需要,比如物聯網感知技術基礎實驗、嵌入式系統原理實驗、無線自組織網絡實驗等,學生能更好地感知物聯網,增強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可以與相關行業以學科研究和行業背景為基礎,建設面向行業特色的綜合實驗平臺,具體包括面向以航天嵌入式技術為代表的可信物聯網節點技術綜合實驗平臺 。

3.3 與大學生信息技術競賽相結合

以信息技術大賽為抓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專業課程實驗學習,不斷提高技能水平。我們通過全國大學生信息技術大賽、嵌入式系統開發大賽、物聯網技術大賽、ACM程序設計大賽等,使學生不斷地通過競賽,走進實驗室,組織創新團隊,整合技術資源,形成技能小組,不斷形成良好地學習氛圍。

4 結語

物聯網工程專業作為一個新專業,物聯網產業作為一個新興戰略產業,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究,不斷地實踐、總結、再實踐。因其技術涉及多個學科,偏向什么學科,以什么學科為主,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總結,不斷從市場反饋的信息中更新我們的實踐體系。韶關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不斷探尋創新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加強企業、行業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好地訓練工程能力的機會,學生的動手能力穩步提升,不斷為市場所認可。我們將不斷總結積累經驗,發展和完善物聯網工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根據業界及時調整教學和實踐內容,爭取取得更多成果。

物聯網導論課程論文范文第5篇

《物聯網導論》課程報告

(淺析物聯網在智能農業中的應用)

學年學期 專

業 學

授課班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1

物聯網導論報告

摘要

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從技術上理解,物聯網是指物體通過智能感應裝置,經過傳輸網絡,到達指定的信息處理中心,最終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自動化信息交互與處理的智能網絡。

從應用上理解,物聯網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連接到一個網絡中,形成“物聯網”,然后“物聯網”又與先有的互聯網結合,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達到更加精細和生動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

智能電網物聯網的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受到各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重視在需求和研發的相互推動下 迅速熱遍全球 這里在綜述智能電網物聯網發展現狀和關鍵技術的同時 提出了我國物聯網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前景并在應用前景下提出智能電網中物聯網的技術框架。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農業、傳感器、物聯網前景與發展

2

物聯網導論報告

目錄

第一章什么是物聯網....................................................................................................... 7 1.1物聯網的概念 ........................................................................................................... 5 1.2物聯網的產生背景 .................................................................................................... 5 1.3物聯網的特征 ........................................................................................................... 6 第二章物聯網的作用....................................................................................................... 6 2.1智能家居................................................................................................................... 7 2.2智能電網................................................................................................................... 7 2.3智能醫療 ................................................................................................................... 8 2.4智能城市 ................................................................................................................... 8 2.5智能環保 ................................................................................................................... 9 2.6智能交通 ................................................................................................................... 9 2.7智能校園 ................................................................................................................. 10 第三章物聯網的技術框架 ............................................................................................. 10 3.1物聯網的網絡分層................................................................................................... 11 3.2物聯網的核心技術................................................................................................... 11

3.2.2 核心技術之感知層 .......................................................................................... 11

3.2.2核心技術之信息匯聚層 ................................................................................... 12

3

物聯網導論報告

3.2.3核心技術之傳輸層 .......................................................................................... 13 第四章物聯網在智能農業中應用情況分析.................................................................... 13 4.1什么是智能農業 ...................................................................................................... 14 4.2智能農業主要內容................................................................................................... 14 4.3物聯網在智能農業中應用有哪些? ......................................................................... 15 4.3.1智能化培育控制 ................................................................................................ 15 4.3.2物聯網在現代養殖業中的應用 .......................................................................... 16 4.3.3物聯網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的應用 ........................................................... 16 4.3.4信息監測 ........................................................................................................... 17 4.4智能農業系統構成................................................................................................... 18 第五章物聯網的發展前景 ............................................................................................. 18 5.1機遇與挑戰——物聯網應用前景和發展展望 .......................................................... 19 5.2我國物聯網發展現狀 ............................................................................................... 19 5.3我國物聯網的發展趨勢 ........................................................................................... 20 附錄 .............................................................................................................................. 20

4

物聯網導論報告

第一章什么是物聯網

1.1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uto-ID實驗室于 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機和網絡國際會議上提出的。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的英文名稱是 The Internet of Things,意為“物物相聯的互聯網” ,簡稱:IOT。從名稱上看,物聯網包含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它是一種在互聯網基礎上擴展的網絡;第二,物聯網的用戶端延伸到了物品,在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將物品與互聯網相聯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物聯世界,感知天下”是物聯網的核心思想。

在國際電信聯盟 2009年世界電信展的開幕式上,有專家在發言中提到,最新的物聯網概念應該具備 3個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手段隨時隨地獲取物品信息;二是可靠傳遞,通過各種電信網絡與互聯網的融合,將物品的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三是智能處理,利用云計算、模糊識別等智能計算技術,對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物品實施智能化控制。因

5

物聯網導論報告

此我們可以說,物聯網是把傳感網絡和 RFID等感知技術,通信網與互聯網技術,智能運算技術等融為一體,以實現全面感知、可靠傳送、智能處理為特性的聯接物理世界的網絡。

1.2物聯網的產生背景

1990年物聯網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樂公司的網絡可樂販售機——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首先提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個概念。

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傳感網絡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 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引用了“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的定義和范圍已經發生了變化,覆蓋范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 2008年后為了促進科技發展,尋找經濟新的增長點,各國政府開始重視下一代的技術規劃,將目光放在了物聯網上。

2009年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作為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當年,美國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

2009年2009IBM論壇上,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大群.公布了名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今天“智慧地球”戰略被不少美國人認為與當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被他們認為是振興經濟、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戰略。該戰略能否掀起如當年互聯網革命一樣的科技和經濟浪潮,不僅為美國關注,更為世界所關注。

1.3物聯網的特征

物聯網的核心是物與物以及人與物之間的信息通信。故而物聯網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以下三點:

(1)可感知。通過射頻識別(RFID)、二維碼、傳感器等感知、捕獲、測量技術對物體進行實時信息收集和獲取。

6

物聯網導論報告

(2)可互聯。先將物體接入信息網絡,再借助各種通信網絡(如因特網等),可靠地進行信息實時通信和共享。

(3)智能化。通過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獲取的海量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實現智能化決策和控制。

第二章物聯網的作用

總述物聯網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然后將“物聯網”與現有的互聯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這個整合的網絡當中,存在能力超級強大的中心計算機群,能夠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

2.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產品融合自動化控制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和網絡通訊技術于一體,將各種家庭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網絡家電等)通過智能家庭網絡聯網實現自動化,通過中國電信的寬帶、固話和3G無線網絡,可以實現對家庭設備的遠程操控。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提供舒適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間,實現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統;還將家居環境由原來的被動靜止結構轉變為具有能動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7

物聯網導論報告

2.2智能電網

自200l 年以來,中國每年的能源消耗量一直以12%的平均速度增長,也就是說能源消耗量增長速率高于GDP 增長速度。由于電網系統效率低下,發電和輸電過程中浪費非常嚴重?,F在,我們可以利用高科技對事物有更透徹的感知和度量,不管是安裝在室內的計量器還是發電廠里的渦輪。所有這些感知和度量支持我們更好的收集信息和數據,透過先進的分析工具產生智能洞察,再以此實時地做出更好的決策。儀表管理技術的進步使個人和企業可以選擇使用能源的方式和時間,這就為使用風能和太陽能等利于環保的能源奠定了基礎。對于電力提供商而一言,智慧的電力意味著更高的電力的可靠性和電力質量,更短的停電恢復時問,進而實現更高生產率和對電力潛在障礙的防護,從而更精確地預測需替換的資產設備及支出。⑴、減少停電現象:通過在智慧的電力中安裝先進分析和優化引擎,電力提供商可以突破“傳統”網絡的瓶頸,而直接轉向能夠主動管理電力故障的“智能”電網。對電力故障的營理計劃不僅考慮到了電網中復雜的拓撲結構和資源限制,還能夠識別同類型發電設備,這樣,電力提供商就可以有效地安排停電檢測維修任務的優先順序。如此一來,停電時間和頻率可減少約30%,停電導致的收入損失也將減少,而電網的可靠性和客戶的滿意度也將得到提高。⑵、智能電表:在智慧的電力設施的支持下,智能電表可以重新定義電力提供商和客戶的關系。通過安裝內容豐富且讀取方便的設備,用戶可了解在任何時刻的電力費用,并目.用戶還可以隨時獲取一天中任意時刻的用電價格(查看前后的記錄),這樣電力提供商就為用戶提供了很大的靈活性,用戶可以根據了解到的信息改變其用電模式。智能電表不僅可以測量用電量,它還是電網上的傳感器,可以協助檢測波動和停電。它還能儲存和關聯信息,支持電力提供商完成遠程開啟或關閉服務,也能遠程支持使用后支付或提前支付等付費方式的轉換??偠灾?,智能電表可大幅度減小系統的峰值負荷,轉換電力操作模式,也能重新定義客戶體驗。

2.3智能醫療

智能醫療系統借助簡易實用的家庭醫療傳感設備,對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標進行自測,并將生成的生理指標數據通過中國電信的固定網絡或3G無線網絡傳送到護理人或有關醫療單位。根據客戶需求,中國電信還提供相

8

物聯網導論報告

關增值業務,如緊急呼叫救助服務、專家咨詢服務、終生健康檔案管理服務等。智能醫療系統真正解決了現代社會子女們因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家中老人的無奈,可以隨時表達孝子情懷。

2.4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產品包括對城市的數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統一監控。前者利用"數字城市"理論,基于3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系統RS)等關鍵技術,深入開發和應用空間信息資源,建設服務于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管理,服務于政府、企業、公眾,服務于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后者基于寬帶互聯網的實時遠程監控、傳輸、存儲、管理的業務,利用中國電信無處不達的寬帶和3G網絡,將分散、獨立的圖像采集點進行聯網,實現對城市安全的統一監控、統一存儲和統一管理、為城市管理和建設者提供一種全新、直觀、視聽覺范圍延伸的管理工具。

2.5智能環保

智能環保產品通過對實施地表水水質的自動監測,可以實現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及時掌握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體的水質狀況,預警預報重大或流域性水質污染事故,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事故糾紛,監督總量控制制度落實情況。太湖環境監控項目,通過安裝在環太湖地區的各個監控的環保和監控傳感器,將太湖的水文、水質等環境狀態提供給環保部門,實時監控太湖流域水質等情況,并通過互聯網將監測點的數據報送至相關管理部門。

2.6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統包括公交行業無線視頻監控平臺、智能公交站臺、電子票務、車管專家和公交手機一卡通五種業務。公交行業無線視頻監控平臺利用車載設備的無線視頻監控和GPS定位功能,對公交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

智能公交站臺通過媒體發布中心與電子站牌的數據交互,實現公交調度信息數據的發布和多媒體數據的發布功能,還可以利用電子站牌實現廣告發布等功能。

9

物聯網導論報告

電子門票是二維碼應用于手機憑證業務的典型應用,從技術實現的角度,手機憑證業務就是手機憑證,是以手機為平臺、以手機身后的移動網絡為媒介,通過特定的技術實現完成憑證功能。

車管專家利用全球衛星定位技術(GPS)、無線通信技術(CDMA)、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中國電信3G等高新技術,將車輛的位置與速度,車內外的圖像、視頻等各類媒體信息及其他車輛參數等進行實時管理,有效滿足用戶對車輛管理的各類需求。

公交手機一卡通將手機終端作為城市公交一卡通的介質,除完成公交刷卡功能外,還可以實現小額支付、空中充值等功能。

測速E通通過將車輛測速系統、高清電子警察系統的車輛信息實時接入車輛管控平臺,同時結合交警業務需求,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通過3G無線通信模塊實現報警信息的智能、無線發布,從而快速處置違法、違規車輛。

2.7智能校園

中國電信的校園手機一卡通和金色校園業務,促進了校園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校園手機一卡通主要實現功能包括:電子錢包、身份識別和銀行圈存。電子錢包即通過手機刷卡實現主要校內消費;身份識別包括門禁、考勤、圖書借閱、會議簽到等,銀行圈存即實現銀行卡到手機的轉賬充值、余額查詢。目前校園手機一卡通的建設,除了滿足普通一卡通功能外,還實現了借助手機終端實現空中圈存、短信互動等應用。

中國電信實施的“金色校園”方案,幫助中小學行業用戶實現學生管理電子化,老師排課辦公無紙化和學校管理的系統化,使學生、家長、學校三方可以時刻保持溝通,方便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通過一張薄薄的“學籍卡”,真正達到了對未成年人日常行為的精細管理,最終達到學生開心,家長放心,學校省心的效果。

第三章物聯網的技術框架

3.1物聯網的網絡分層

10

物聯網導論報告

物聯網可分為三層:感知層、信息匯聚層和應用層,感知層相當于人體的皮膚和五官、網絡層相當于人體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相當于人的社會分工。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識別物體,采集信息。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傳感器、終端、傳感器網絡等,主要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的作用相似。感知層是物聯網發展和應用的基礎,RFID技術、傳感和控制技術、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是感知層涉及的主要技術。其中又包括芯片研發,通訊協議研究,RFID材料,智能節點供電等細分技術。

信息匯聚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信息傳遞和處理。網絡層包括通信與互聯網的融合網絡、網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處理中心等。網絡層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于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網絡層中的感知數據管理與處理技術是實現以數據為中心的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感知數據管理與處理技術包括傳感網數據的存儲、查詢、分析、挖掘、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數據決策和行為的理論和技術。云計算平臺作為海量感知數據的存儲、分析平臺,將是物聯網網絡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應用層眾多應用的基礎。

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能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能化,這類似于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3.2物聯網的核心技術

從物聯網的定義及各類技術所起的作用來看,物聯網的關鍵核心技術應該是無線傳感器網絡(WSN)技術,主要原因是:WSN技術貫穿物聯網的全部三個層次,是其它層面技術的整合應用,對物聯網的發展有提綱挈領的作用。WSN技術的發展,能為其它層面的技術提供更明確的方向。

3.3.1核心技術之感知層:

傳感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二維碼技術、微機電系統和GPS技術

1.傳感器技術

傳感技術同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一起被稱為信息技術的三大技術。從仿生學觀點,如果把計算機看成處理和識別信息的“大腦”,把通信系統看成傳遞信息的“神經系統”的話,那么傳感器就是“感覺器官”。微型無線傳感技術

11

物聯網導論報告

以及以此組件的傳感網是物聯網感知層的重要技術手段。

2.射頻識別(RFID)技術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是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的無線通訊技術。在國內,RFID已經在身份證、電子收費系統和物流管理等領域有了廣泛應用。

RFID技術市場應用成熟,標簽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備數據采集功能,多用來進行物品的甄別和屬性的存儲,且在金屬和液體環境下應用受限,RFID技術屬于物聯網的信息采集層技術。

3.微機電系統(MEMS)

微機電系統是指利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工藝,經過微米級加工,得到的集微型傳感器、執行器以及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接口電路、通信和電源于一體的微型機電系統。MEMS技術屬于物聯網的信息采集層技術。

4.GPS技術

GPS技術又稱為全球定位系統,是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GPS作為移動感知技術,是物聯網延伸到移動物體采集移動物體信息的重要技術,更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術。 3.3.2核心技術之信息匯聚層:

傳感網自組網技術、局域網技術及廣域網技術

1.無線傳感器網絡(WSN)技術

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簡稱WSN)的基本功能是將一系列空間分散的傳感器單元通過自組織的無線網絡進行連接,從 而將各自采集的數據通過無線網絡進行傳輸匯總,以實現對空間分散范圍內的物理或環境狀況的協作監控,并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處理。

WSN技術貫穿物聯網的三個層面,是結合了計算、通信、傳感器三項技術的一門新興技術,具有較大范圍、低成本、高密度、靈活布設、實時采集、全天候工作的優勢,且對物聯網其他產業具有顯著帶動作用。

2.Wi-Fi Wi-Fi(Wireless Fidelity,無線保真技術)是一種基于接入點(AccessPoint)的無線網絡結構,目前已有一定規模的布設,在部分應用中與傳感器相結合。

12

物聯網導論報告

Wi-Fi技術屬于物聯網的信息匯總層技術。

3.GPRS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是一種基于GSM移動通信網絡的數據服務技術。GPRS技術可以充分利用現有GSM網絡,目前在很多領域有廣泛應用,在物聯網領域也有部分應用。GPRS技術屬于物聯網的信息匯總層技術

3.3.3核心技術之傳輸層:

通信網、互聯網、3G網絡、GPRS網絡、廣電網絡、NGB

1.通信網

通信網是一種使用交換設備、傳輸設備,將地理上分散用戶終端設備互連起來實現通信和信息交換的系統。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點與點之間建立通信系 統,但這不能稱為通信網,只有將許多的通信系統(傳輸系統)通過交換系統按一定拓撲結構組合在一起才能稱之為通信。也就是說,有了交換系統才能使某一地區 內任意兩個終端用戶相互接續,才能組成通信網。

2.3G網絡

3G是英文the3rd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數字手機,第三代手機(3G)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

3.GPRS網絡

這是一種基于GSM系統的無線分組交換技術,提供端到端的、廣域的無線IP連接。通俗的講,GPRS是一項高速數據處理的科技,方法是以“分組”的形式傳送 資料到用戶手上。雖然GPRS是作為現有GSM網絡向第三代移動通信演變的過渡技術,但是它在許多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

4.廣電網絡

廣電網通常是各地有線電視網絡公司(臺)負責運營的,通過HFC(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網向用戶提供寬帶服務及電視服務網絡,寬帶可通過CableModem連接到計算機,理論到戶最高速率38M,實際速度要視網絡情況而定

13

物聯網導論報告

5.NGB廣域網絡

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是以有線電視數字化和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的成果為基礎,以自主創新的“高性能帶寬信息網”核心技術為支撐,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的、有線無線相結合的、全程全網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

第四章物聯網在智能農業中應用情況分析

4.1什么是智能農業?

農業物聯網一般應用是將大量的傳感器節點構成監控網絡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信息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并且準確地確定發生問題的位置,這樣農業將逐漸地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

在大棚控制系統中,運用物聯網系統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PH值傳感器、光傳感器、CO2傳感器等設備,檢測環境中的溫度、相對濕度、PH值、光照強度、土壤養分、CO2濃度等物理量參數,通過各種儀器儀表實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量參與到自動控制中,保證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遠程控制的實現使技術人員在辦公室就能對多個大棚的環境進行監測控制。采用無線網絡來測量獲得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可以為溫室精準調控提供科學依據,達到增產、改善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4.2智能農業主要內容?

1、以開發利用智能專家系統為先導,對氣候、土壤、水質等環境數據的分析研判,系統規劃園區分布、合理選配農產品種,科學指導生態輪作。

2、基于物聯網技術,通過各種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及農產品的生長狀況等信息,遠程監控生產環境。將采集的參數和信息進行數字化轉化后,實時傳輸網絡平臺進行匯總整合,利用農業專家智能系統按照農產品生長的各項指標要求,進行定時、定量、定位云計算處理,及

14

物聯網導論報告

時精確地遙控指定農業設備自動開啟或者關閉(如遠程控制節水澆灌、節能增氧、卷簾開關等)。

3、通過在生產(加工)環節給農產品本身或貨運包裝中加裝RFID電子標簽,并在運輸、倉儲、銷售等環節不斷添加、更新信息,從而搭建有機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有機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加強了農業生產、加工、運輸到銷售等全流程數據共享與透明管理,實現農產品全流程可追溯,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管理效率,促進了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4.3物聯網在農業中應用有哪些?

15

物聯網導論報告

4.3.1智能化培育控制

智能化培育控制通過在農業園區安裝生態信息無線傳感器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統,可對整個園區的生態環境進行檢測,從而及時掌握影響園區環境的一些參數,并根據參數變化適時調控如灌溉系統、保溫系統等,確保農作物有最好的生長環境,以提高產量、保證質量。

在保溫系統中,通過采集、分析和控制土壤濕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溫度、空氣濕度和氣壓、光照強度、CO2濃度等來獲得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將生物信息獲取方法應用于無線傳感器節點,為溫室精準調控提供科學依據[6]。在灌溉系統中,通過感應土壤的水分,并在設定條件下與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統的閥門打開、關閉,達到自動節水灌溉的目的。

4.3.2物聯網在現代養殖業中的應用

由于現代養殖都大規?;? 畜禽養殖的數量也比較大, 僅僅靠人工標志和識別工作量大、難度高、效率低, 不能滿足管理要求。所以需要一種新的技術那就是網聯網中的RFID技術。在2003年時一套基于遠距離系統的RFID 牛個體識別系統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該系統采用項圈式的應答器, 掛在牛頸上, 當牛通過系統的自動稱重車時, 系統中的閱讀器將自動讀取牛的唯一編號并通過壓力傳感器完成稱重過程。將這兩個一一對應的數據(編號- 體重)連同采集時間一起通過無線局域網發送到養殖場的上位服務器, 為數字化養殖平臺提供了重要的實時數據系統能準確的識別并從數據庫中讀取資料提供給工作人員使工作人員能按照特定的任務執行相應的操作, 從而保證了每一次數據的獲取都是合理正確的, 減少了人為誤操作。這種技術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月現代養殖業中。

物聯網在農作物生長中的應用。物聯網科技在農作物生長中可以實現監視灌溉情況、土壤空氣變更以及大面積的地表監測, 收集溫度、濕度、風力、大氣、降雨量和有關土地的濕度、氮濃縮量和土壤pH 值等信息, 從而進行科學預測, 幫助農民抗災、減災, 科學種植, 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能讓農民得到好的經濟效益。

16

物聯網導論報告

4.3.3物聯網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的應用

食品業是典型的流程型制造業, 其特點是生產產品不能逆轉, 產品安全管理包括生產、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等環節, 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最近幾年消費者特別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也出現很多引起社會關注的奶粉事件。因此, 農產品安全信息化已經成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為食品安全生產服務是現在面臨的嚴峻問題。物聯網中的RFID 技術易于操控、簡單實用,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如果發現農產品質量有問題, 能夠利用RFID 技術快速地反應追本溯源, 確定問題所在, 有效地控制產品質量安全帶來的問題。

4.3.4信息監測

信息除在精準農業中監測農作物的害蟲、土壤的酸堿度和施肥狀況等外,還包括從種子遴選到病蟲害防治,從幼苗培育到收割入庫等方面。監測范圍涵蓋廣義農業的各個方面,包括畜牧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及漁業。通過物聯網對牲畜家禽、水產養殖、稀有動物的生活習性、環境、生理狀況及種群復雜度進行觀測研究;對森林環境監測和火災報警(平時節點被隨機密布在森林之中,平常狀態下定期報告環境數據,當發生火災時,節點通過協同合作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火源的具體地址、火勢大小等信息傳送給相關部門)??偟膩碚f,物聯網將從增產增收、節約能源等多方面。

17

物聯網導論報告

4.4智能農業系統構成

18

物聯網導論報告

第五章 物聯網的發展前景

5.1機遇與挑戰——物聯網應用前景和發展展望

物聯網的發展代表了整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就通信產業來說,長期的發展目標是 實現人與人之間無縫的聯系和溝通。這個目標發展到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了。2009 年開始,以“物聯網”、“智慧地球”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全球范圍內出 現,為通信產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金融危機后期的大背景下,物聯網的本質是行業信息化,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物聯網發展的動力在于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創造就業。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范圍內,運營商成為了物聯網的重要推動者。 運營商將在物聯網的發展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同時帶領整個通 信產業,朝一個更深入的方向發展。 物聯網規?;l展面臨三大挑戰 從整個物聯網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物聯網仍然處在一個規模成長前夜的階段。要實現規?;陌l展,仍面臨著一系列的瓶頸,需要解決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概括總結起來就是橫向欠缺整合,縱向亟待深入。與之相對應的還有第三個問題,就是伴隨物聯網進一步的發展和規?;?,將會對通信網絡產生壓力,并且產生一系列的新問題,需要對整個基礎 網絡針對物聯網進行優化。

總結來說,物聯網的規?;l展,面臨的三大挑戰是:

第一,需要實現物聯網橫向的整合,打造社會公共的物聯網基礎架構。并在標準化、規 范化的基礎上,形成真正的物聯網產業聯盟。

第二,需要促進物聯網在各個行業的縱深發展。應抓住新的關鍵技術、政府示范項目以 及新的商業模式等契機,實現重點行業的突破,并由點帶面,促進整個物聯網向各個行業的 縱深發展。

19

物聯網導論報告

第三,基礎網絡優化。通信產業界形成共識,就是物聯網的規?;l展,將對基礎網絡產生一系列優化的需求。比如為了滿足龐大的物的數量,要對號碼優化;為了滿足物的低功 耗、低移動的影響,要對無線資源進行優化等。

5.2我國物聯網發展現狀

我國加強高校物聯網工程學院建設。在有實力眾多的高校建立物聯網工程學院。如: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作為“感知中國”的中心,無錫市2010年9月與北京郵電大學就傳感網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簽署合作協議,標志中國“物聯網”進入實際建設階段。南京郵電大學召開物聯網建設專題研討會,及時調整科研機構和專業設置,新成立了物聯網與傳感網研究院、物聯網學院。2010年10月24日,在中國第四屆中國民營科技企業博覽會上,西安優勢微電子公司宣布:中國的第一顆物聯網的中國芯——“唐芯一號”芯片研制成功,中國已經攻克了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唐芯一號芯片是一顆2.4G超低功耗射頻可編程片上系統PSoC,可以滿足各種條件下無線傳感網、無線局域網、有源RFID等物聯網應用的特殊需要,為我國的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5.3我國物聯網的發展趨勢

1.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是以應用為先導,存在著從公共管理和服務市場、到企業、行業應用市場、再到個人家庭市場逐步發展成熟的細分市場遞進趨勢。

2.物聯網標準體系是一個漸進發展成熟的過程,將呈現從成熟應用方案提煉形成行業標準,以行業標準帶動關鍵技術標準,逐步演進形成標準體系的趨勢。

3.隨著行業應用的逐漸成熟,新的通用性強的物聯網技術平臺將出現。 4.針對物聯網領域的商業模式創新將是把技術與人的行為模式充分結合的結果。 在未來五年內,中國要把握物聯網蓄勢待發的重大機遇,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發揮制度優勢和大國大市場優勢,堅持“應用引領、綜合集成、系統部署、重點跨越”的方針,著力突破物聯網關鍵技術,全面促進物聯網在工業、農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節能環保、城市管理、人民生活、軍事國防等領域的深入應用,培育和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構建自主可控的

20

物聯網導論報告

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推動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的軌道,為全面邁入信息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附錄:

參考文獻:

1. 劉云浩《物聯網導論》 ISBN:978-7-03-029253-7 2. 余

寧,中國物聯網的發展及前景分析

3. 董方敏,王紀華,任東《農業物聯網技術及應用》,ISBN: 978-7-10-916926-5 4. 劉化君,劉傳清,胡修林

《物聯網技術》,ISBN: 978-7-12-111789-3

物聯網導論課程論文范文第6篇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了社會發展進程,作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世界信息產業浪潮,物聯網成為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谖锫摼W特性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彌補現階段內部控制的缺陷,促進物聯網時代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一、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當前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呈現出人機結合的特點。這個新特點使得信息化內部控制制度在優化組織結構、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減小內控風險、疏通信息溝通渠道、加強監管力度等方面都比傳統的內部控制制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會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需要計算機技術人員和維護人員的協助。會計和計算機學科的專業差異性,很多時候會給不同專業的人員間的溝通與協作帶來障礙,如若協調不好,就難以兼顧到工作中的每個細節,容易顧此失彼。

會計人員可以借助計算機可識別的代碼指令,自動完成原先會計核算的手工處理工作。但是,如果代碼指令出現錯誤又沒能被及時發現并糾正,計算機就會將錯誤的操作指令反復執行下去,從而會給企業經營決策帶來誤導。

會計信息系統是以電子口令的方式授權用戶操作權限的,然而系統中包含會計信息的數據、文件、程序,通常是以數字化的形式保存在磁性介質中,容易被不留痕跡地復制、仿造和修改。因此,如若電子口令泄露或磁性介質遭到損壞,信息安全將遭到很大的威脅,嚴重的可能導致企業經營管理的失敗。

雖然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信息共享度,但很多時候由于信息不對稱及信息孤島等問題,使得集團內部不同地區的生產部門不能進行協同工作,嚴重的會導致生產停滯等問題,降低了企業生產效率,增加了生產成本。

二、適應物聯網環境的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體系構建

(一)物聯網與云計算 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是支撐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最重要的技術之一。RFID標簽可存儲大量信息,包括物品名稱、產地、生產日期等基本信息,以及物品從生產開始到被運送途中的其他信息,而且這些信息均可由文字、數字、視頻、聲音、圖片等多種格式組成。最重要的是,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通過密碼對RFID標簽信息進行增加和修改,生產中不需要直接接觸就可以同時辨識讀取多個快速移動中的標簽信息,從而提高信息的精確度及生產效率。

在云計算模式下,企業無需花費大量金錢購買會計軟件及配備相關設備和專職人員。只需要租用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器即可通過互聯網使用會計信息系統。云計算可以對物聯網中數以兆計的各類物品進行實時動態管理和智能分析。通過一系列自動的計算、匯總、分析和處理,不同崗位的人員都可以及時得到所需數據。

因此,在物聯網和云計算模式下,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會計工作的效率也隨之大大提高,同時將會計人員從繁重的會計核算管理工作中解放出來。

(二)物聯網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內容 物聯網作為“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勢必會給企業管理的模式及方法帶來歷史性的變革,也會使得影響企業經濟命脈的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體系,產生一系列新的變化。

(1)會計信息系統開發階段。采用云計算模式后,系統的開發工作就是由云計算服務商進行的。內部控制雖然標榜著“內部”兩個字,但不能把視野局限于企業內部,因為企業的內部控制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與外界和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云計算服務商在根據企業需求進行系統開發過程中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也屬于物聯網時代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范疇。會計信息系統開發階段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溝通系統開發的目標和信息戰略規劃。云計算服務商應與企業管理層及各部門管理者商討、制定系統開發的目標(如質量理念與目標、安全目標等)和企業信息戰略規劃。要以企業戰略目標、經營理念、物聯網下的業務流程以及信息需求為基礎,對系統開發目標及方向進行論證和評估,從而確定建設和實施計劃。二是組織與管理控制。人力資源部門應當對會計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持續評估,制定職務說明書以明確會計人員的控制責任。秉承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利用RFID標簽識別用戶權限信息,使得非職能權限內的人員未經授權不能進入系統。在系統中設立項目組分區,讓企業能夠根據不同業務,組織人員成立項目小組,同時修改項目參與人員電子標簽上的小組信息以及訪問權限。小組成員可由集團內部不同公司人員甚至外聘人員組成,對于身處不同地區的組內成員,可以在系統平臺組內討論專區進行線上交流,出現問題及時討論處理。項目結束后,項目負責人可進入系統,撤銷項目小組信息及相關人員權限,但是系統會自動保留項目組人員在項目進程中的所有參與信息,作為歷史記錄供日后參考。三是業務參數設定。在系統開發階段,除了要設定系統的相關參數外,更重要的是要結合企業實際經營狀況進行參數和模板的設置。在系統初始化前的系統設置階段,提供多種控制選擇,企業可按需勾選設置。例如,在財務參數中設置“憑證過賬前必須審核”、“憑證過賬前必須經出納復核”、“不允許手工修改憑證號”、“審核與反審核必須為同一人”;出納參數中設置“與總賬對賬期末余額不等時不允許結賬”,保證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與總賬相符;業務參數中對采購、庫存、銷售等環節進行控制;設置采購訂單交貨提前預警天數、銷售信用額度控制方式、庫存提示、保質期預警天數、呆滯料預警、應收應付預警天數等。集團總部可根據下屬企業的日常業務分別設置實時憑證的模板以及期末自動轉賬憑證模板,下屬企業亦可根據自身業務需要建立新模板。模板種類越豐富,會計工作的自動化水平就越高,工作效率也就越高。

(2)會計信息系統運行階段。會計信息系統運行階段主要包括會計核算控制和日常管理控制兩部分。會計核算控制有三部分內容:一是數據采集。企業購進的原材料從其在生產廠家開始,就被嵌入RFID電子標簽。信息內容涵蓋物品的各種屬性,包括名稱、型號、材質、數量、圖片或影像信息、廠商信息等多個方面。從原材料運輸、入庫、領用,到加工成產成品以及產成品銷售的所有環節,會計信息系統都可以在多個管理節點實時采集所需數據,并實時更新相應的數據庫。此過程中的數據讀取工作,只是傳感器在與物品自動“交流”,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沒有人工參與,又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二是成本核算。傳統會計工作中一般采用實際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而在物聯網環境下可采用標準成本進行核算。首先,采購模塊會根據以往采購的物料歷史價格和目前市場價格,評估出不同地區各種物料的標準價格。然后,庫存模塊按照標準成本,計算半成品成本,并將半成品計入庫存。同時計算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以及產成品的定額制造費用。成本核算人員于每月末將定額制造費用調整為實際制造費用,從而計算出產成品的實際成本。產品一經銷售,系統便會自動生成一張增加銷售收入的憑證,并按標準成本計算銷售成本。月末,會計人員再將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在庫存商品和已售商品間進行分配。這樣更有利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時監控。三是會計憑證生成及報表輸出。系統會根據RFID捕獲的業務信息,從數據庫中的采購單、庫存單、銷售單、原材料信息表、庫存商品信息表、供應商表、采購人表等表中查找相應的數據,并提取當前業務的憑證模板,自動生成實時記賬憑證。在物聯網中各種原始單據、發票也是有RFID標簽的,并且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與銀行、稅務等往來單位有特定的接口相連。所以,對于款項的收、付業務也可由其原始憑證自動生成實時記賬憑證;而對于沒有采用嵌有電子標簽的原始憑證,仍然可以采用手工錄入記賬憑證的形式。會計人員審核確認后即可自動生成賬簿信息。企業出具財務報告時可以采用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擴展的商業報告語言)財務報告模式。借助XBRL技術,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夠對自己所關心的數據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數據進行追蹤,從而對信息進行深度分析,以作出決策。另外還可以通過共享平臺了解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情況,時刻把握企業的日常管理與經營動態,促使企業財務信息的披露更加及時、準確、透明。

日常管理控制有三部分內容:一是人員管理。每個會計工作人員都有一個電子身份信息卡片。這種卡片可以以電子芯片的形式嵌入手機、身份證、工作證甚至是人體表層皮膚里??ㄆ瑫涗浫藛T的所有個人信息、崗位權限、任務列表、工作進度等和工作有關的一切數據、聲音、圖片及視頻信息。會計主管、公司領導以及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全球定位、激光掃描等技術實時跟蹤會計人員及經辦人員的業務完成情況,并將信息傳遞到會計信息系統中。其安全性及真實性遠遠超過了手工會計中的簽字蓋章和現階段的電子口令。若是出現不當操作,身份信息卡片也會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并上傳到系統中,系統通過分析判定行為的違規性,會給操作人員反饋警示信息。若違規性超標,系統會將情況反饋的會計主管和企業領導處,出現重大問題時,系統還會將信息傳遞到集團總部。物聯網下發票也可以算做一種物品,嵌有RFID電子標簽。費用發票所含的信息是由開票人與第三方服務商的信息共同構成的。發票信息中會明確記錄費用發生的時間、地點、參與人、消費的具體項目、金額,甚至圖片或影像資料等內容,特別是餐飲、娛樂及購買性消費的明細會更加具體。這樣不但可以為內部監督提供很好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虛開發票、公款吃喝、行賄受賄等腐敗行為的發生,并很好的對人員進行行為規范。二是業務流程管理。建立分析決策數據庫,并按照新產品開發、采購、生產、銷售等業務流程進行分區。數據庫中不但包含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的所有實時信息,還包含企業外部商品市場的各項信息。利用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幫助企業管理者對經營活動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分析考量。集團總部也可參考數據庫中各子公司的最新數據,及時調整戰略規劃。例如,決策層可根據系統提供的企業資源及財務運作狀況,分析產品的開發進程和市場投放時機;結合生產銷售數據、各材料供應商的報價,確定最佳供應商、采購時機、采購量和采購價格;對比產品各項標準指標、產品生產質量跟蹤監控數據、訂貨單、銷售單以及各項環境因素動態制定最佳生產計劃,減少庫存量,降低成本;根據企業同各個供應商以往的交易詳情,對供應商的信用度進行評級,選擇供應商時系統自動推薦信譽度高的予以參考。三是會計信息系統日常維護。在云計算模式下,云計算供應商為用戶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并由專業的團隊負責軟硬件的管理和系統的維護。維護團隊會對主機及外部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故障檢修、易耗損部件的更換、某些設備功能的擴展等;根據業務和客戶需求的變化修改軟件中的某些模塊或文檔;實時監控系統漏洞及運行錯誤,出現錯誤的代碼和數據進行增加、刪除、修改以及重新設定等工作;定期更新升級病毒庫、防火墻。所以,企業不用擔心數據竊取、篡改及病毒入侵等問題,數據安全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保障。

三、結論

云計算與物聯網的結合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有了物聯網無處不在的信息采集,配合以云計算中心強大又廉價的處理和存儲能力,會計信息系統必然會展現出新的生機。內部控制體系也會吸收物聯網時代的新鮮養分,為建立更加實時、透明、高效的會計信息系統注入活力,更為保障企業資產安全和經營管理活動的高效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艦、李曉虎:《物聯網助推會計信息化變革淺探》,《財會通訊》(綜合·上)2010年第8期。

[2]李帥:《物聯網時代的會計信息化工作探索》,《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7期。

[3]王慧、洪輝:《物聯網時代會計信息化發展探 析》,《財務與金融》2012年第1期。

[4]薛祖云:《企業信息化與內部控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毛華揚:《會計信息系統原理與方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編輯 陳 玲)

上一篇:電商經濟論文范文下一篇:物理教學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