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范文

2023-09-20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范文第1篇

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的意義

(一) 完善企業資金管理, 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目前, 很多企業認為財務會計很重要, 不是很重視財務管理工作, 在資金管理方面主要是對相關報表進行分析研究。而進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 企業的資金管理將更為完善, 會實現資金全過程的管理, 這種融合能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及相關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企業管理者也能夠更為清楚地了解自身發展狀況, 經營狀況, 能夠實現對資金的有效管理能實現, 這樣, 企業就能真正實現開源節流, 減少資金損失, 企業的競爭能力將得到提升。

(二) 有助于提升會計工作質量, 并能實現對市場發展前景的有效預測

積極進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有助于發展企業會計工作。企業的經濟狀況對企業發展影響非常大, 如果企業的經濟狀況不理想, 一旦決策失誤, 盲目冒進, 企業的資金周轉就會出現問題。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能夠對企業發展狀況市場發展趨勢進行有效地把控分析, 這樣企業所指定的經營和發展策略就更為科學。這種融合能夠有效提升會計工作質量, 同時對市場進行有效的預測, 在這種情況下, 企業所采的經營活動, 就能實現持續的利潤, 企業的健康發展也才有保障。

(三) 協調各種財務問題, 形成穩定的發展模式

企業的財務會計主要是解決財務方面的問題, 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發展, 就能夠更全面地展示出企業的經營情況, 財務狀況, 這樣更容易發現企業的財務問題, 企業也能夠采取有效的策略預防相關財務問題, 并能夠建立相關財務問題預防機制, 避免企業內部出現較為嚴重的財務風險, 這樣企業就能夠形成較為穩定的發展模式, 企業的健康發展就有了保障。在近年來, 我國企業所面臨的內外市場形勢較為嚴峻, 企業要發展必須要及時地解決經濟問題, 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 相關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夠實現。

二、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的對策

(一) 樹立正確的會計觀念

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管理方面的知識不足, 管理能力不是很強, 其管理認識存在較大的問題, 尤其是管理者的財務管理知識嚴重不足, 認識不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重要價值, 這就制約融合工作的開展。因此, 要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會計觀念, 能夠形成二者融合的意識, 認識到二者融合的意義。作為政府要能夠積極對企業進行引導, 相關協會也需要組織一些會計融合方面的培訓活動, 能夠引導企業管理者學習一些相關知識, 從而改變管理者的經營意識, 提升他們的管理水平。這樣,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才有保障, 企業也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實現健康發展。

(二) 加強信息化建設

加強信息化建設是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重要途徑。信息化技術能夠為二者融合提供良好的基礎。相關企業要能夠借助于信息化手段, 建立統一的會計信息管理系統, 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性, 保障信息資料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這樣就能夠為管理者開展共同管理, 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另外, 要能夠建立網絡信息平臺, 不斷解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通過信息平臺的建設, 為管理者提供完善的資源, 這樣, 管理者才能有效解決二者融合的問題。通過網絡信息平臺, 管理者能夠有效解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能夠有效了解工作內容, 完成工作任務。

(三) 完善會計管理制度

完善會計管理制度有助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實現更好地融合發展。完善會計管理制度, 企業就要深入做好會計行業的調查工作, 能夠分析會計現有制度的問題, 了解相關問題產生的原因, 能夠針對現有會計制度問題, 提升解決方案, 使會計管理制度能更為科學, 合理, 這樣才能為二者融合提供有效制度保障。另外, 要能夠制定明確的會計規則, 完善會計工作程序, 能夠列出會計管理工作的要求, 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分工, 保障企業內部資源能夠通過會計管理發揮作用, 提升經濟決策的科學性。不僅如此, 還需要能夠明確會計管理內容, 基于相關內容進一步制定完善的管理規范, 不斷完善會計管理制度, 這樣, 才能為企業提供精準的信息, 保障企業會計工作的高效開展。

(四) 實現組織機構的轉型

目前, 很多企業沒有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 財務部門需要負責全部工作, 這樣, 財務會計工作者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同時, 也很容易出現濫用職權的現象, 各項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不能保障, 因此, 需要對現有的組織機構進行轉型設計。要能夠將財務管理和決算預算這兩項工作分離出來, 成立單獨的會計部門負責相關工作。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開展的過程中, 會計與企業經營活動聯系密切, 企業要能夠建立專門的會計管理部門, 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 這樣,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才能實現, 會計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五) 培養專業化的管理人才

培養專業化的管理人才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實現融合的基礎。培養專業化的管理人才, 企業就要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要重視人才的作用, 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在招聘工作中, 能夠把具有管理能力的高素養會計人才真正地引進來。另外, 企業要能夠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 能夠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與學習培訓, 不斷豐富會計人員的新知識, 不斷更新其理念, 使其不僅掌握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技能, 同時提升其管理水平。企業要重視綜合素養高的會計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 不斷提升會計管理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和實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的意義, 從樹立正確的會計觀念, 加強信息化建設, 完善會計管理制度, 實現組織機構的轉型, 培養專業化的管理人才多方面分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的具體方法, 對于會計模式的創新, 對于會計作用的有效發揮是一種促進。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意義,對策

參考文獻

[1] 李玲.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機融合與創新發展分析[J].現代營銷 (經營版) , 2018 (12) .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范文第2篇

本文根據專業合作社的性質、任務,談專業合作社的財務管理范疇和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對專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途徑、盈余分配順序、財務控制要求和規定等;對會計核算的依據、方法、科目等多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給其他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的會計核算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參照。

一、專業合作社概述

專業合作社是由同類產品的生產經營者自愿聯合起來,維護和發展成員利益,自主經營,自我服務,自負盈虧的合作經濟組織。其原則包括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公平交易、利潤二次返還等。專業合作社形式較多,涉及到生產(包括種植、養殖)流通、消費等諸多領域。

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供銷社適應新形勢,迎勢而上,深入實踐,調查農村社會發展需求,參與農業產業化,調整產業結構,實行區域化布局。在發展專業合作社中,建立生產、加工、服務一體化,把產、供、銷,貿、工、農有機結合起來。財務部門如何發揮作用,建立、健全專業合作社和會計核算辦法。本人將在實踐中的具體做法作一總結。

二、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制度是基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它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的管理,是企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與各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綜合性管理工作。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針對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營運活動、分配活動而制定、遵守的法律、法規、規則、準則、方法 等一系列規范約束性條款,統稱為財務管理制度。

專業合作社的性質有別于其他集體所有制企業,也有別于一般的盈利組織,主要體現自我服務的公益性。專業合作社是指在某一產品的生產,某一行業的經營或某一服務領域共同組織成的合作經濟組織,完全按照合作制原則結成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以形成共同生產或經營,抵御市場風險,取得規模效益。專業合作社的財務管理 主要包括:

(一)核算體制

專業合作社遵循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則,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財務管理體制。其最高權力機構為社員(代表)大會,依據社章設立理事會,監事會。各類專業合作社應依據原行業財務制度,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本社的財務制度。定期向行政主管部門報送財務和會計報表,定期向社員公布財務狀況。

(二)資金來源

1、社員股金。社員股金是為了取得專業合作社社員身份而繳納的股金,實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社員股金按實現的利潤進行分紅。

2、提留的風險金和企業發展基金。按現行財務制度的規定提取的一般盈余公積金作為風險金,以及按社員(代表)大會的決議提取一定比例的發展基金。

3、公益金按現行財務制度提取。

4、盈余積累按現行財務制度規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積金。

5、銀行貸款。專業合作社可以根據業務需要按照銀行貸款的要求向各類商行申請貸款。

6、供銷合作社投入的資金

7.其他來源,包括政府有關部門的扶持資金。

(三)盈余分配

專業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是由理事會提出具體分配方案,由社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一般應按以下順序分配:

1、按現行財務制度提取一般盈余公積金。

2、按現行財務制度提取公益金,用于本社職工的福利設施支出。

3、對社員股金,政府有關部門的扶持資金,供銷合作社的投資等按比例分紅。

4、按社員提供的產品,服務交易額或交易量實行二次分配;

5、按社員(代表)大會的決議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

6、按社員(代表)大會的決議提取企業發展基金。

(四)財務控制

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保證企業生產經營順利進行,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的有力手段專業合作社具有人員少經營環節多,手續制度多的經營特點,更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1、 建立人員控制制度。專業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人員宜少面而精,人員的數量素質應由理事會確定。廠長(經理),技術負責人、財務負責人,實物保管員,出納員的任用,解聘應提交理事會確定。特別是財務人員應統一聘用,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確定其在合作社行政管理責任及地位。并定期考核、評審,確定獎懲是否續 聘。

2、強化資金管理制度。企業的資金、商品物質的流通必須制定嚴密交接,運轉手續,經手人、保管人、批準人的簽字必須齊全,各負其責。

3、建立生產經營成本,費用等開支的審批制度。企業的日常開支,要區分不同性質,不同額度分別審批,屬于日常零星開支由經辦人、部門負責人、財務負責人、分管廠長(經理)簽字后,廠長(經理)最后審批,屬于大宗開支,非正常開支,需經理事會或社員(代表)大會批準。

4、建立投資、重大管理措施的可行性論證制度。投資重大管理措施的實施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企業必須慎重行事,理事會應聘請有關專家進行認真的研究論證并經社員(代表)大會討論確定。

5、建立財務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監督。為了取得廣大社員的信任,財務管理必須高度民主化,透明化,除了實行企業自身的會計報告制度外,理事會還應定期或年終聘請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和咨詢活動,確認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性,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6、 建立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后,應加強制度的執行力度,規定管理部門專人負責制度的更新與完善,定期了解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搜集反饋意見,確保制度符合實際發展需要。堅持綜合治理、財務適當先行的理念,逐步樹立財務在企業運行中的核心地位。從管理資產提升到管理資本,推行創新型的財務管理,切實提高資產監督水平。

三、會計核算辦法

由于專業合作社的業務區域性,部門性,“專”導致其業務范圍在某一產品,某一行業或某一領域。專業合作社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既有從事種植業的,也有從事養殖業的;既有機械化生產,也有手工作坊;有生產類型,也有流通型和服務型的。因此,專業合作社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按照《會計法》、《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設立完備的會計機構,配備相應的會計人員,設置會計賬戶、登記賬簿,獨立核算,形成會計報告。

《企業會計制度》第 三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有關會計法律行政法規和本制度的規定,在不違反本制度的前提下,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于本企業的會計核算辦法”。同時《會計法》要求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但也可以依照本法,及部門特殊情況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制定 一些具體的辦法。

(一)專業合作社可以根據經營范圍,參照適合本專業社的原行業會計制度,會計政策,設計和制定本社的核算辦法。

1、直接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應比照原《農業企業會計制度》;

2、直接從事制造業或加工業的比照原《工業企業會計制度》;

3、主要從事組織農民進行一家一戶的手工業,農副業生產,統一銷售和為了解決農民的買難賣難實行分購聯銷,聯購分銷的應比照《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

4、直接從事交通運輸業的應比照《運輸企業會計制度》;

5、從事房地產經營的應比照《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

6、對從事安裝、施工的應比照《施工企業會計制度》;

7、從事科技服務,飲食服務業連鎖店,各種信息服務,修理修配等服務行業的應比照《旅游飲食服務企業會計制度》;

(二)無論參照何種核算制度都要以《會計法》為基準,同時要體現各自行業特點。

本文以棉花(種植業)專業合作社為產來探討會計核算辦法。通常比照《商業流通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核算較適宜。為了簡易略去了增值稅方面的內容。

1、一般核算

(1)購進(按進價)

借:庫存----××

貸:現金(業務周轉金)

(2)深加工

投入加工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庫存-------××

投入輔助材料分攤加工費用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應付工資等) 結轉“生產成本”

借:庫存商品 ——××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或輔助生產水平)

(3)銷售可以是分購后統銷。也可以是分購后經挑選整理再加工后銷售。

售出 借:現金

銀行存款

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 ------××

2、代收手續費方式核算。這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社員的經濟利益,也可以降低專業合作社的各種風險。 接收社員的產品時,

借:受托代銷商品——××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范文第3篇

近年來,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相關法律制度也日臻完善, 這些現實要素均對財務會計及稅務會計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在這一發展背景下, 企業要正視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聯系, 增進兩者之間的協調關系, 逐步提升管理質量和效率, 確保財務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和精準性。

2 論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關系

2.1 稅務會計建立在財務會計之上

財務會計及稅務會計均屬于會計管理的范疇, 工作屬性具有嚴謹性和規范性。財務會計重在歸納整理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相關數據信息, 體現了會計信息的整體性。稅務會計在開展工作時, 需建立在財務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數據上, 對企業稅務狀況進行核算, 并對信息是否真實準確進行科學管理。若財務會計核算結果真實準確, 能夠有效應用到稅務會計之中, 有助于優化會計核算效率, 對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另外, 在現實工作中,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一般不會同時進行, 故而在信息數據的準確性方面會受到影響。

2.2 財務報告與財務會計及稅務會計密切相關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具有明顯的差異, 但又具有一定聯系, 財務報告便是有效連接兩者的重要途徑。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局面下, 各行各業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 企業要謀求自身的長遠發展, 必須重視內部會計管理, 處理好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關系。企業會計人員在開展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時, 需嚴格遵守稅法中的相關規定, 準確記錄相關財務信息, 并完善財務報告。

3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相互協調的對策

3.1 以完善的稅務會計準則為基礎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并不是完全孤立, 沒有絲毫聯系的, 提供真實有效的會計核算信息是兩者共同的宗旨。鑒于會計核算目標的差異, 為推進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協調, 政府部門要基于稅務會計, 構建健全規范的規章制度及標準, 確保兩者會計核算方式的一致性, 嚴厲打擊偷稅漏稅問題。此外, 政府部門須進一步細化資本收益及營業收益的內容, 準確區分兩則之間的差異, 落實企業的納稅義務。為此, 完善的稅務會計準則作為協調財務會計與稅務關系的重要途徑, 進一步明確所得稅及相關費用計算原則。

3.2 從政策層面科學管理兩者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顯著提升, 我國財務及稅收制度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優化, 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镀髽I財務通則》的頒布及實施為財務會計及稅務會計的協調發展奠定了基礎。相關工作人員要從政策層面, 逐步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 及時準確地計算企業所得稅及會計收益, 這種工作模式有助于避免會計核算方面的誤差, 對提升企業管理質量具有積極影響。協調財務會計要稅務會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秉承循序漸進、實事求是的原則, 逐步落實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

3.3 根據實質性原則開展稅務會計工作

我國稅務征收制度在稅收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將重點放在稅收收入之上, 對征稅成本的關注度不足, 致使征稅成本未得到科學管理和控制。鑒于這一現實情況, 我國要結合實際情況, 逐步完善和優化稅收制度中的相關內容, 避免稅收制度中出現重復及相似規定, 為保障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協調奠定基礎, 凸顯我國稅法制度的有效性, 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企業稅務會計在開展工作時, 需嚴格遵守我國稅務政策的相關規定, 貫徹實質性工作理念, 立足于實際情況, 采取科學適宜的調整策略和措施, 以增進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之間的聯系。

3.4 推進會計電算化建設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及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 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會計領域,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會計電算化在會計領域的科學應用, 有助于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符合現代會計行業的發展需求。會計電算化憑借電腦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實時信息傳遞功能, 能夠及時有效地反饋各方數據, 有利于減少人工會計核算成本, 降低由于人工核算導致的失誤率, 有利于增進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距離, 實現數據共享, 增進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聯系, 實現兩者協調。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 推進會計電算化建設符合會計行業的發展需求, 有利于提高會計核算效率及正確率。故而, 相關工作人員要注重學習會計電算化, 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會計方面的知識, 還要具備熟練操作計算機設備的能力。

4 結語

根據財務報告, 可知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具有一定關聯, 但兩者在核算對象、方式、準則等要素上存在明顯的差異, 故而兩者并不能等同視之。會計人員要正視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差異, 從兩者的關聯處入手, 科學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 以有效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質量和效率, 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及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背景下, 企業對會計核算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處理好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協調關系, 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并成為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發展方向。會計準則指導財務會計的基本原則, 而財務會計是基于稅法的基本核算原則。本文將結合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聯系, 探討兩者的協調關系。

關鍵詞: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協調分析

參考文獻

[1] 張麗.財務會計原則與稅務會計原則的比較分析[J].中外企業家, 2016 (13) .

[2] 梁益萍.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與協調探討[J].財經界 (學術版) , 2016 (9) .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范文第4篇

摘 要:高校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結合,是推動財務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行為。文章以構建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結合模式為前提,從內外環境變化、會計制度等兩個方面分析了兩種會計模式結合的原因,隨之闡述了模式的選擇,目的在于有效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高校;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結合;結合;模式建構

近幾年我國高等院校教育體質和公共財政體制正處于深化改革階段,在這一背景下,高校辦學體制、經費來源、校辦產業管理等內外部環境也相繼發生了改變,并且為預算管理、財務管理帶來了更為嚴格的規定、要求。當前高校中所使用的會計制度已經無法滿足公共財政體制、高校改革的需求,所以需要與高校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積累的經驗為前提,將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進行結合,構建一個全新的高校財務管理模式,為相關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持。

一、高校會計制度革新推動力

(一)內外環境的變化推動了會計改革的落實

所謂內外環境的變化,一方面在于公共財政體制的改革,如部門預算改革、政府集中采購等,這些重大改革的落實,為高校會計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極大的推動力[1]。另一方面,則在于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高?;I資模式的轉變。在20世紀的90年代,我國高校教育管理體制已經進行了改革,并且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此基礎上也使籌資模式得到了轉變。

(二)會計制度不足推動了改革的落實

第一,高校中所使用的收付實現制,不能保證收入、費用核算的精準性,在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另外,高校財務只是對當年學生繳納的學雜費與住宿費等進行明確,無法準確提供應收學費總額以及未收到學費所有信息。以上相關問題的存在,都為會計制度的改革創造了條件。

第二,高校固定資產以及無形資產的相關信息缺乏真實性。一方面,現行制度內要求的固定資產不提折舊和減值,會導致資產、凈資產真實性、教育成本核算缺失以及后勤使用固定資產補償工作缺乏數據等問題。另一方面,現行制度中雖然有關于無形資產和攤銷的規定,然而在實際操作性上卻存在缺失。

第三,事業會計和基建會計二者要分開核算,最終形成“一單位兩會計主體”的模式。在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中提到,事業單位內部和基本建設投資相關的會計核算,要根據規定落實。該項規定中,不僅高校中的基建會計獨立,在客觀角度上,也出現了同一所高校卻有兩個會計主體的現象。此外,高校內部的基本建設資金有關貸款本金、利息的核算工作冗雜,導致基建成本、自建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無法順利進行[2]。除此之外,每到期末階段,高校要編制兩套不同的會計報表,但是這兩套報表均無法以獨立的模式對高校資產、負債、收支的全貌進行反映。

第四,高校中的會計科目無法充分滿足現行制度需求,且會計科目的設置太過簡單。一方面,其中沒有能夠體現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折舊等的科目,導致資產本身的價值無法得到真實體現。另一方面,沒有梳理固定資產的相關科目,導致損毀、出售固定資產業務的核算缺乏真實性。在公共財政體制深入改革的大環境下,部門預算等相關會計科目均已經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體現,然而卻沒有在現行制度中加以規定和完善。

第五,高校內部財務報表機制較為繁瑣,與其提供信息不相匹配。一方面,高?,F行會計制度中,報送主表、附表以及補充報表等超過了20張,但是與收入支出有關的報表就有7、8張左右,報表內容重復。另一方面,現行制度中缺乏對編制合并會計報表的規定,導致高校、獨立核算校辦產業相關財務信息無法得到真實體現。

二、高校財務、預算會計結合方式

(一)讓制度、報告分離

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建設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結合模式,要適當的將預算會計、財務會計進行分離,這樣一來便可以使教育領域的相關要求得到滿足[3]。在此背景下,預算會計制度需要一套體系,財務會計需要另一套體系。前者采用現金制度,后者采用權責發生制度,兩兩結合才能為高校財務工作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同時報告也要分開提供,需要使用人員確保兩者報告信息不一樣。

(二)充分實現核算的融合

在高校財務日常核算中,需要包括預算及財務科目等完整的體系,一旦這兩個科目業務處理方式相同,則要根據財務會計組織實施核算工作。到月末匯總時,將其結轉至預算賬簿體系中,一旦兩個科目處理業務存在相同的情況,那么則按照各自體系的要求處理,到月末進行預算報表的編制。

三、高校財務、預算會計結合方式的構建

(一)重新組構預算會計的體系

政府對高校的預算會計體系,在其管理規定中有關明確:基于預算會計背景下,要在原本的體系基礎上,設置賬簿。這樣操作只用根據現金制對收支進行反映。因此預算體系要有4個總賬科目:收入與支出、結算與累計凈余。

以收付實現制為前提明確預算收入。明確途徑可以和財務會計一樣,這樣可減少報表編制的壓力。高校的長期股權、債權投資對其收益影響比較大,為非財政收入一塊。但預算會計體系所得的收入可在財務會計體系基礎中,對其收入直接明確,省去了調整的環節。高校明確預算的收入方,借方、貸方分別記錄“預算結余”、“預算收入”。

支出明確當中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出入性較大,其中主要涵蓋了固定資產明確支出、在建工程明細支出等。如果在財務體系的角度分析,以上將會被明確為費用,但是在預算的角度卻并非如此[4]。針對無形資產攤銷、固定資產折舊,前者會視為支出,后者則視為費用。若高校固定資產獲取途徑為融資租賃,那么則要在支付時,將這一項內容歸入到預算支出中。

(3)如果使用無形資產方式不同,那么攤銷方式也就不盡相同,如果應用在事業價值中,是一次性的攤銷,但如果使用在經營活動價值中則屬于分期攤銷。然而,在實際制度改革后把會計政策統一,這樣會讓處理方法、購置固定資產等也是一致性的,無形資產支出可在預算支出明確之后,通過確定后預算支出借記、貸記分別為“預算支出”、“預算結余”。

(4)通常在預算體系中,預算結余帶有一定的平衡性,用以體現預算收入以及支出的差額,這一舉措也可以在今后會計工作中加以使用。

(二)重構財務會計體系

1.高校在購置固定資產時并不確認為支出,僅僅對其進行資本化處理。對固定資產使用要特別注意折舊,把其記于當期費用中,無論最后的活動性質如何其獲取無形資產均要確認支出并做好資本化的處理。高校自己所創建的固定性資產也要融入到資本化處理中, 借方記錄在在建工程名目下。工程結束后要將其轉入到固定資產中,并且計入到在建工程的貸方。

2.對于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一般是以權益法為主。

3.對于費用類科目,務必要對其進行分類,用以反映各個支出的用途。將科目記為“某費用,這一行為目的在于更加便捷的反映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相關的折舊與攤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結合,是符合高校財務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提升了高校預算會計的監督職能,為我國高校改革、發展提供推動力。與此同時,通過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結合,也為高校財務制度改革的落實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從而有效提升高校財務工作的準確性,使其在今后的相關工作中能夠得到充足的數據支持,以符合高校財務改革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張程,王家明.基于管理會計視角的高校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研究[J].經濟師,2016,(05):108-109.

[2]皮珊.高校改革與發展呼喚新會計制度盡快出臺[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2,28(01):118-122.

[3]俞姣,胡一萍.獨立設置成人高校財務管理機制運行現狀及改進措施[J].市場論壇,2012,(03):42-43.

[4]張玲.新高校會計制度下探析會計核算和財務預算協調性[J].財會學習,2017,(09):76-77.

作者簡介:

馬曉燕,山東藝術學院。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范文第5篇

實際上, 財務工作者在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實際工作中需要分辨清楚彼此之間的相同點與區別, 在一個企業當中財務會計能夠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加以分析, 還能夠體現出企業的經營效果, 但稅務會計是用來展現企業的納稅情況, 讓企業人員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兩者都是企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2 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聯系

2.1 財務會計是稅務會計基礎

在一般企業中都會設置財務會計數據庫, 主要材料都來源于這個數據庫當中, 當前, 稅務會計還在發展過程中, 還沒有具備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稅務會計數據庫, 因此, 需要稅務會計核算工作需要通過財務會計數據庫, 靈活運用數據非常重要, 可以依據相關稅務法加以完善。

2.2 工作依據與原則相同

在實際會計工作當中,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工作都需要以財務報表與憑證為依據, 稅務會計也需要負責會計部門, 稅務會計工作可以融入會計核算中, 兩者的工作依據存在相似性,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都需要一定核算方法與收益配比, 在工作內容上存在相同的地方。

2.3 經營主體服務相同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都需要財務人員在實際會計部門中操作, 在實際工作中稅務會計人員與財務會計人員主體服務相同, 當企業實際工作中重疊時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都會成為一個會計系統, 在服務主體的過程中能夠發揮出自身的重要作用, 能夠明顯地體現出兩者的聯系,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經營主體服務相同。

2.4 對外財務報告具有協調性

實際上, 大部分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都會受到稅務會計工作的直接影響, 一個企業的外匯財務報告能夠體現出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聯系, 在處理企業內部所得稅過程中會出現遞延所得稅, 這樣能夠縮小兩者之間的差異性, 從這一點也能夠直接體現出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聯系。

3 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區別

3.1 基本要素不同

在大部分企業當中, 稅務會計的基本要素包括扣除費用與應稅收入、應繳稅務金融等等, 扣除費用與應稅收入與財務會計工作中的費用的計量標準還是存在一定差異性, 負債與資產、支出與收入都會直接影響財務會計規范執行,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基本要素存在不同之處, 這一點需要注意。

3.2 工作目標不同

實際上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工作目標不同, 稅務會計工作任務主要是為企業納稅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 能夠對稅務征收部門有充分的了解。但是就財務會計的主要任務來將, 其主要是將企業獲取的經濟效益、財務信息等狀況, 讓企業負責人所知悉與掌握, 進而為企業的內部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除此之外, 稅務會計的工作內容, 需要通過書面申請來為稅務管理部門提供財務信息;而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則是將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利潤率以及現金流量狀況等制作成表, 來提供給企業負責人, 使其能夠直觀的得到核算結果與結論。

3.3 服務對象不同

財務會計工作的服務對象主要由企業的投資者、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獲得者而組成。這是由于財務會計需要按照會計相關準則, 對企業內部財務數據與成果進行核算與統計, 進而為企業的獲利者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 以此來使他們的決策有依據可循。而對于稅務會計來說, 其工作任務是對企業的成本、利潤以及所得稅等進行核算, 主要服務于稅務管理部門為其提供決策信息, 同時也為管理納稅企業的管理部門提供會計信息的服務。因此, 稅務會計的服務對象有著雙重的特征, 能夠為國家稅收的順利實施提供有效保障, 并使調節經濟得到實現。

3.4 參照的法律法規不同

從實際的工作內容來看, 財務會計需要嚴謹按照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中的標準化要求, 在規范的指導下展開會計核算工作, 這會使財務信息的精確性與可靠性得到保障。與其存在差異的稅務會計在工作中, 其所依據的是圍繞稅收制定的法律法規, 具體操作需要根據稅務相關的法規使企業的所得稅得到準確地核算, 將核算結果所展示出的繳納具體金額, 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呈現給稅務相關管理部門, 以此來實現公平稅負。

4 結語

稅務會計的發展初期, 有很多不足之處亟待完善。對于財會工作來說, 在明確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聯系的基礎上, 也要將二者的工作目標、基本要素、服務對象以及法律法規依據等不同之處做出區分。那么可以在實踐當中, 使稅務會計工作向著規范化的標準下進行, 這將使傳統的財務會計模式得到轉變與更新。在此基礎上, 會使二者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撐下, 作用得到更大限度的發揮, 并使國家的稅收工作能夠更加順利的實行。

摘要: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從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聯系與區別兩方面加以分析, 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是財務會計是稅務會計基礎、工作依據與原則相同、經營主體服務相同、核算工作內容相同, 主要區別在于基本要素不同與工作目標不同、核算基礎不同與服務對象不同、參照的法律法規不同, 通過分析對工作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財務會計,稅務會計,聯系,區別

參考文獻

[1] 劉慧青.淺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與區別[J].科技創新導報, 2012 (31) .

[2] 黃妹金.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J].企業研究, 2012 (12) .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范文第6篇

1. 基建會計的基本內涵

基建會計又稱為建設單位的會計核算, 它在我國會計類別的劃分, 它不屬于企業會計的類別, 也不屬于預算會計的類別。自從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會計審核計算和基本的財務管理是把建設單位和項目接收的單位分成兩個主要的會計主體, 單獨地完成會計審核預算和會計階段性的工作任務。施工建設單位負責審查基礎設施建設基金的使用, 項目的接收單位負責完成資產交付后的項目核算和使用工作。然而, 雖然在會計, 施工單位和企事業單位不同的會計實體, 基本建設會計核算和企業及機構有著密切的關系, 因為基礎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 辦理過戶手續, 建成后將成為各類資產轉移的生產單位。如果建設項目是屬于非商業性的項目, 就移交到企業完成了企業的資產轉移, 如果建設項目是一個非盈利性的項目, 完成了單位資產轉交。

2. 基本建設收支單獨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會計的主體結構被分解

根據現存的會計制度有關規定, 單位會計主體分為大類:基建會計和經費會計, 一般的財務收支, 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完全反映一個會計科目內, 明顯不符合我國會計相關法定的要求, 就是會計信息資料的完整性。

2.2 會計審核信息不全面

由于有兩個不同的會計主體、兩種賬目、兩種財務報表, 無論哪一種核算報表僅僅只是單位經濟往來業務的一個部分而已, 不能反映單位整體經營狀況的全局, 這明顯是不符合我國會計相關法律規定的, 基建會計長期脫離經費會計進行工作, 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一般在經費會計很難反映資本賬戶, 這樣是很難以完全形成反映固定資產。在基建會計賬戶預算內對預算投資進行核算, 對與基礎建設的相關費用直接算作經費的預算支出, 費用支出沒有明確的分類, 會計信息審核不全面, 所以導致一些財務報表有重復的現象出現, 無法正確全面地反映單位的財政狀況。

2.3 不利于資產的歸納管理

對基建投資和支出比重, 都是由基建會計來審核, 并不需要通過財務部門的這一關, 單位自身籌集的經費項目管理也要經過基建會計的審核, 所有有關財務的會計手續記錄, 都由基建會計自己保管。隨著基建工程項目竣工以后, 又不能準時地向單位的相關的財務部門提供相關的資料, 單位的財務部門對基建項目的完工和具體的情況關注度不夠高, 就有可能導致單位的賬面總資產低于實際的資產不合理現象的發生, 使賬目的實際情況不符合預算的要求。

3. 基建會計與經費會計并軌的策略

3.1 推行權責發生制, 取消實際收付制度

在現代經濟會計制度中, 會計審核是主要是以收付實現制作為基礎, 就是把最后收到款項作為收入, 把實際支付的資金作為支出。但是實際情況中, 一些相關的會計事項并不能及時得到確認, 根據實際收付制的方法對賬目進行會計審核, 這樣很難以表現單位具體的經濟狀況, 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虛假結語的現象發生,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 會計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得不到表現, 隨著現代經濟中公共的財政制度引入, 這就要求企業單位既要保證社會效益的實現, 還要強調經濟的效率, 所以一定要改良會計核算原則, 引入權責審核發生制度, 也就是將已經出現的收支項目情況進行實時記錄和劃分, 不管資金是不是收付, 用來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單位的收支財務的情況。

3.2 添加相關基建審核制度

把基礎的建設收納支出劃入到單位總財務預算工作中來, 容易造成財政資金鏈發生不合理的變化, 企業的會計制度很難做到全面地反映公司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為了解決這一難題, 使基建會計與費用會計并軌的功能發揮充分, 滿足實際公司單位的發展的需求, 建立相關的基建審核制度, 增加關于基建方面的財務信息加大對會計科目的資金投入建設, 就是基本基建項目的使用資金和補助的款項包括自籌的資金和上級部門撥款等, 在關于支出類的財務工作, 應該清點核算的資金支出, 這樣能更加完善地表現經過制度改造之后的財務狀況發展的具體效果。

3.3 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

(1) 對固定資產采用合理的折舊制度。一般情況下, 固定資產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 會產生一些損耗, 它的價值就會相應地減少。為了將真實的固定資產的凈值反映出來, 必須采用固定資產進行一定的折舊, 并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選擇較為合理的折舊方法。

(2) 建立固定資產的清算制度。對一些已經出售的物資, 虧損的情況, 通過待處理財產性收入的方法對固定資產賬戶進行核算, 表現出固定資產的具體價值和清算后的凈利潤或虧損, 增加或減少其凈損益金額, 這樣有利于固定資產損失負責情況責任化。

摘要:本文對基建會計和經費會計的定義內涵進行了分析, 辨析其兩者之間的關系和聯系, 分析探討當前基建進行單獨審核和計算收支普遍存在的重點問題, 并得出相應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基建會計,經費會計,并軌合作

參考文獻

[1] 盧曼黎.基建會計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并軌核算的設想[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 (4)

[2] 殷芳.基建會計納入行政事業會計的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J].魅力中國, 2009 (33)

上一篇:員工形象禮儀范文下一篇:清算工作方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