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婚紗藝術電影范文

2023-09-21

婚紗藝術電影范文第1篇

摘 要:能夠彰顯國家尊嚴與民族利益的形象,凝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并得到多數中國人的認可,就可以被稱之為中國元素。最近幾年,中國元素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發展,將中國元素應用到電影當中,充分表現出其獨有魅力。在我國電影表象下,中國元素具有一種傳統形象指示,在電影制作當中,這種形象指示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中國元素在電影形象中的運用,并提出中國元素對中國電影藝術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元素;電影藝術;合理運用

一、中國元素的含義與種類

(一)中國元素的含義

由中國人創造,在中國民族生產發展中凸顯出本國的人文傳統與風俗面貌,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成果皆屬于中國元素。但凡被稱之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都具有中國元素。另外,中國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切關聯,但并不是完全對等,即便兩者之間存在一定共性,也并非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對于兩者的含義,還應進行正確定位,避免出現混淆。

(二)中國元素的種類

從形式上進行劃分,中國元素可以分為有形的物質元素與無形的物質元素,例如宗教信仰、科學技術、民族習慣等都帶有中國元素。站在時間的角度,民族傳統元素與民族現代元素都屬于中國元素,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借助民族傳統元素,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流與遺產都屬于側重點,能夠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繪畫、書法、剪紙、皮影等都屬于傳統民族元素。一個民族的元素與當地人的智慧汗水有著直接關聯,合理利用中國民間藝術元素,服務于中國電影創作,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最終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藝術。

二、中國元素在電影藝術中的運用

(一)中國元素在意與象中的運用

在《周易》當中,“意”與“象”就有了簡單的表述,卦象就是所謂的“象”,“意”是卦象當中所要表達的意想。如果說象是工具方法,意就是主題目的。我們常說的成語“得意忘形”,則是表達不拘泥具體的象。在中國電影藝術當中,意境是所要透露的內容,比較偏向于天人合一、情景融合等。在《英雄》這不電影當中,中國元素得到廣泛使用,正是因為場面恢弘大氣,電影當中的蓋世武功、壯麗山河令人們感到震驚,同時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所運用的中國元素,將意象上升到了畫面意境當中。影片當中所提到的“悟”,琴聲中所參悟的心法、槍法、箭法,主人公經過了多年的苦練,在變幻莫測的舞劍當中領悟到了“劍”的真諦?!疤煜隆敝涝谟捌斨兴枋龅娜宋镄螒B與戰爭場景得到映射,相生相克的畫面,拓展了觀眾的視野,吸引了觀眾的眼光,將象與意進行了統一?!耙馀c象”這一中國元素在電影藝術中進行多次運用,豐富了演員的形態,活躍了演員的思想,逐漸到達一種大象無形、理達而隱的意境。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將老子的哲學思想展現了出來,在我國動畫影片當中,色彩、形態、音樂等都采用了空白意象,齊白石《十里蛙聲出清泉》的意境影響到了中國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有傳統的中國畫冊作為起點,圖像打開之后便成為了一幅幅當地的風俗景觀,伴隨著悠揚的琵琶聲樂與古琴聲,將人們引領到了一個悠揚恬靜的意境當中。

(二)中國元素在形與神中的運用

道家在對世界觀與自然觀進行理解的過程中,道與神都因自然而產生。我國電影藝術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藝術形式逐漸以神為主題,以形為主干,中國元素在電影當中得到充分運用,對人物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許多方面都運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山水畫,表現人物形象時選擇簡練的線條,將人物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例如《山水情》這部影片,采取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手法,在電影藝術中運用中國國畫,融入多元化的現代技巧。在電影藝術中融入中國元素,單純依靠模仿是遠遠不夠的,更不是將多種中國元素進行排列組合,而是依靠藝術家對各種事物的把握程度,對精神實質具有的敏感嗅覺。年畫、水墨、剪紙、折紙等藝術元素,種類繁多形態豐富,為中國電影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電影中運用這些元素,能夠將中國特色充分彰顯出來。在中國電影藝術的發展歷程中,相繼出現許多優秀的作品,《金色的海螺》《哪吒鬧?!分卸嫉玫搅擞∽C。民族傳說、童話故事、文學著作等,是大多數電影的取材重點,能夠將大眾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不畏黑暗勢力、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思想展現的淋漓盡致,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融入了中國傳統元素?!督鹕暮B荨愤@部影片,對人物形象進行刻畫時選擇了中國傳統的剪紙與皮影技術,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融入中國元素,既推崇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也將中華民族的世界觀與藝術形式進行完美融合,在電影藝術中中國元素得到了廣泛應用。

(三)中國元素在題材方面的運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電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獨有的成長環境,縱觀當前許多電影藝術的發展情況,大部分題材都與民間風俗、神話傳說、寓言童話有關,他們都存在一個共性,具有濃厚的中國味道,這些中國元素在電影藝術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部分具有夸張性、科幻性的題材,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達到某種欲望,甚至得到良好體驗。寓言故事當中包含的中國元素,情節夸張幽默,同時也蘊含著許多智慧,具有一定指導作用,引導人們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赌瞎壬肪鸵怨糯蠂壬墓适伦鳛樵?,將以次充好、濫竽充數、不學無術的腐朽思想表達的淋漓盡致。在《功夫熊貓》這部影片當中,國寶熊貓的形象成為了人們的關注焦點,影片選取的題材源于中國,其中的故事內容蘊含豐富的中國元素,光色的運用、語言的肢體動作等皆是如此。中國電影元素選材中,神話也是重點考慮因素,通過人們豐富的想象,對客觀事物進行夸大神化,人們對大自然的依賴。由古典神話《大鬧天宮》所改造的這部影片,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無論是其中的主角孫悟空,還是配角哪吒,都勇于和黑暗行為進行斗爭,為人們樹一個楷模形象。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元素具有其獨有特點,涵蓋范圍十分廣泛,在我國民族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將這些優勢應用到電影藝術創作當中,是當前電影行業的發展重點。在當前這一大環境中,將中國元素與電影藝術相互融合,不僅在語言造型方面表現突出,還能夠將中國元素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彰顯出來,循序漸進的挖掘電影技術中適合中國元素的切入點,促進中國電影今后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電影的敘事慣例——零度剪輯、縫合體系等電影核心概念的理論詮釋[J]. 儲雙月,李相.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 2014(01).

[2].中國電影與國家形象傳播——2017年度中國電影北美地區傳播調研報告[J]. 黃會林,孫子荀,王超,楊卓凡.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8(01).

[3].對話與商榷:中國電影學派的界定、主體建構與發展策略[J]. 饒曙光,李道新,李一鳴,萬傳法,孟琪.當代電影. 2018(05).

[4].媒介進化與藝術“共生體”的形成——走向藝術生態鏈與有機整合的電影發展史[J]. 李建偉.當代電影. 2017(03).

作者簡介:

李瀾,出生年月:19970429,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江蘇省南京市,當前職務:學生,學歷:本科.

婚紗藝術電影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三維藝術; 藝術家

事實上,對于3D工作室來說,僅僅依靠鉛筆畫作品集的實力,雇傭沒有3D藝術經驗的藝術家并非聞所未聞。雕塑家,以前只限于動畫和粘土,以進入真人表演藝術領域,也往往有一個容易的過渡到三維。即使你沒有正規的藝術訓練,這超出了你在高中或大學為“輕松A”所上的幾節課,你仍然可以在3D中做偉大的工作。三維藝術是通過操縱多邊形網格并將其造型為對象、角色和場景來創建的。從平面廣告到網站、電視、電影、視頻游戲等等,3D藝術無所不在。

一、耐心。做3D的藝術家需要大量的耐心。很多初學者不切實際把自己與有多年經驗的老牌藝術家相提并論。雖然說它可以是一個偉大的動力,和寶貴的靈感來源,審查他人的工作,不要癡迷;但是它上三維藝術是一個多元化的主題,必須大量的工夫和實踐,來獲得大眾的認可和本身能夠接受的結果。有人說3D就像圍棋,古老的戰略游戲:學習需要幾分鐘,掌握卻需要一輩子。

二、鋒利。與做二維或者平面的藝術家來說,3D藝術家不光光在計算機方面有很強的背景而且在空間上也凌駕于這二者。雖然說計算機編程方面的經驗在3D領域很常見,但是這肯定不是必需的。3D藝術家需要對細節有敏銳的洞察力,并且非常足智多謀和自信而并非自負。很多時候,你在3D中遇到的問題在傳統藝術中是沒有任何類比的,而且可能沒有人能幫助你。

三、需要努力工作。如果你想要簡單的東西,拿起鉛筆和紙開始涂鴉。結果是,進入21世紀,3D藝術家可能是最受歡迎的創意工作者。

四、接受批評。最終你的作品會面向大眾,所以在此之前要給其他藝術家評價及建議修改。每個藝術家都會對自己精心做出來的作品很滿意,但是一萬個人眼里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藝術家的審美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虛心向別人請教及時更正自己的錯誤。如果你打算有一天在工作室工作,你能夠從容地接受批評對團隊的整體成功至關重要。三維藝術類型如前所述,3D是一個廣泛的主題,一幅典型的完成圖片將由幾個小時(也許幾十個小時)的工作和一系列技能組成。下面是一個要成為全方位的3D藝術家需要學習和認識的科目的敘述。

模特-不,你不會很快在t臺上炫耀你的東西。至少,我希望你不會這樣做。三維建模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的過程雖然它由一個一個的網格組成,但是無論是一個汽車還是一個簡單的桌子,它都是你在這個軟件的認識上和操作上體現對你水平表現最具有意義的方法。

動畫也是三維表現藝術手法的一種直接的方式,它通過物體的移動,鏡頭的旋轉給人一種不一樣的畫面,這些年來三維動畫在行業里非常受歡迎。

紋理(貼圖)-紋理藝術家使模型看起來很漂亮。紋理可以是一個模型上升一個高度,沒有紋理的藝術,就是一種單色調的變化,為模型添加紋理為模型創建紋理的最常見和最精確的方法是“展開”網格(將其展平)并在應用程序(如Photoshop)中對其進行繪制。根據模型的創建方式,每個部分可能有自己的紋理,即手的單獨紋理、手臂的紋理和角色軀干的紋理,這些紋理都是為了無縫地融合在一起。

三維場景的渲染-渲染圖像無論在二維還是三維上都是最后一步,在我的感覺上應該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創建場景的良好最終渲染有許多方面,鏡頭的移動和攝像機位置的擺放、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情緒和陰影的照明選擇、反射和透明度,以及特殊效果(如流體或氣體)的處理。其他一切-有許多其他方面創造一個好的最終產品。場景的制作時一個好的舞臺及一個好的動畫成功的開始,通常是通過平面手繪快速的打好一個基礎進行一個可視化的渲染角色模型必須為動畫(動畫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進行適當的裝配。在很多動畫公司中有很多藝術家唯一目的是裝配模型師創建的模型,供畫師使用。學習3D是成為一名3D藝術家的第一步。您將需要學習動畫的原理,軟件的認識及操作。以及如何在完全渲染的場景中結合您的技能。三維藝術是一個非常需要大量練習的課題,它需要你日積月累的知識積累加上大量的練習,這當然也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法對您本身也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隨著藝術越來越多地在計算機上創造出來,它也越來越有用。與傳統藝術形式相比,數字藝術,尤其是3D藝術,仍處于起跑階段。風景是不斷變化的,作為一個3D藝術家,你將不得不改變它。也許,總有一天,你的創作會塑造3D藝術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尾澤直志  圖說動畫規律一給角色賦予生命力[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56-60.

[2]Karen Sullivan.動畫短片創意設計[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5-36.

[3]鄧永堅.光與材質的視覺藝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30-68.

作者簡介:

俞韶陽(1997年5月),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精確到市):安徽省無為市,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三維藝術.

婚紗藝術電影范文第3篇

[摘要] 電影是一門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以畫面與音響為媒介、在特定的多維時空中通過銀幕塑直觀的視聽形象,再現與反映生活的一般規律的藝術,本文通過介紹電影藝術中的藝術美學的表現形式和手段,簡要的敘述了電影藝術的幾個構成因素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和作用。本文以《金剛》這部電影為例,通過幾個方面的評述和總結,提示電影藝術是如何運用藝術美學的觀點和審美特征來展現電影美學的魅力。

[關鍵詞] 美學特性 形式美感 藝術美學

藝術的語言,即是藝術的表現手段。

電影“作為一種語言,只說它自己的語言”。電影是一門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以畫面與音響為媒介、在特定的多維時空中通過銀幕塑造直觀的視聽形象,再現與反映生活的一般規律的藝術。電影的核心是鏡頭,鏡頭這一核心物質表現手段的逼真性特點,不僅對電影所有物質表現手段提出了逼真性要求,而且深深地影響了電影藝術的真實性。我們對電影藝術的真實性的要求,超過了對其他任何一種藝術的真實性要求。

電影藝術中真與美的結合的緊密性,也超過了其他任何藝術。攝影機能夠把現實生活中的極微小的細部都逼真地表現出來,鏡頭的靈活性又可以打破任何時空限制,就構成了我們在電影藝術審美中特殊的形式美感。把現實生活中一些無法實現的場景。通過現代科技,把它們真實的表現在銀幕上,逼真再現,從而把觀眾帶到了人類無法再現的生活情景。無論從場面的視覺上,還是音效上都可以給觀眾帶來許多美的享受。所以毫不奇怪,電影在電影藝術家的精心策劃和制作下,從而使銀幕上的畫面能夠成為現實生活的“復制品”,真實的展現在觀眾的面前,這一切都是由電影藝術獨有的美學特性所決定的。

在最近幾年里,無論是國外的還是國內電影界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好的電影作品。就動作片、科幻片、喜劇片還是言情片來說。無論在影片的制作上、特技的效果上、還是在藝術的表現力上比以往都有了質的飛躍。比如,近期的國外科幻片《指環王》和《哈里波特》,國內的動作片包括《英雄》和《無極》,還有香港的喜劇片《功夫》和《少林足球》,以及情感片《孔雀》等等,尤其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映的外國影片《金剛》,這部類似“美女與野獸”的電影在電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關注。我想問的是,在過去類似于這樣題材的影片我們也屢見不鮮,不同版本的《金剛》在過去也拍過不少,那么,為什么今天放映的《金剛》上座率會如此之高,能讓觀眾在看完影片之后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和震撼呢?我想這就是電影藝術中藝術美學的魅力所在吧!本文以《金剛》這部電影為例,揭示電影藝術是如何展現藝術美學的魅力。

一、情節

電影藝術作品的中心任務是塑造人物形象,反應人的生活和情感,那些被認為美善的人物,歷來是電影藝術家所謳歌的對象:那些被認為丑惡的人物,也同樣是藝術家所關注的對象。藝術描繪了丑的人物而又成為藝術美,原因就在于電影藝術家把丑的人物加以審美化了,藝術創作中的審美化,是指電影藝術家基于對現實生活的個性特征,又反映了一定社會本質的審美觀和藝術觀,塑造出既有鮮明生動的個性特征,又反映了一定社會本質力量的藝術形象,并在藝術形象中滲透自己愛憎分明的情感和對生活真理的把握,從而使藝術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深刻的真理性,產生感動人教育人的魅力。

藝術美是附麗于形象的,各種藝術塑造形象的手段雖不同,但要使丑的人物形象轉化為藝術中的美學的形象,都必須力求塑造出具有鮮明個性和深刻的共性高度統一的典型形象。在這里,特定環境下的個性描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藝術手法的美主要凝結在特定環境下的個性描繪中,從中反映出個性的本質,而不是外在的表象。對于那些外部特征與內心本質不一致的人來說,外部特征的丑就很可能成為探知內心美的一種阻隔,一種心理排斥。電影藝術家要反映出來這類人物的真正面目,他們從另外的角度去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人物性格的內在意義,使內在美在人們感情上產生巨大的美感,以克服、淹沒外貌丑在人們心目造成的心理惡感,強化人物形象本質特征,外貌丑對于內心美的阻隔和排斥就會并消瓦解,我們可以發現電影藝術家利用這個道理,辨證地處理了人物形象內在美與外在美的關系,從而真正的告訴了觀眾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影片《金剛》中大猩猩不用語言,只有眼神、肢體動作,還有美麗得驚心動魄的笑容,這一切讓我們知道了它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我們不得不佩服導演彼得·杰克遜的功力,在這部悲劇中輕松融入了那么多搞笑的因素,讓人看過、叫過、哭過之后,還能在腦中留下這些單純美好的記憶。身材高大的猩猩,用它笨拙可愛的肢體語言,向人類展示了什么叫真正的可愛。

二、畫面

電影藝術是綜合性的視聽藝術,但它首先是視覺藝術。所謂“moving”,意即“活動的畫面”。畫面是電影藝術語言最基本的元素,是電影敘事的基本手段和造型表意的基本單位。它是“電影思維的基本載體和思維材料”;同時,它又是“人的知覺與客觀事物之間的最活躍的中介”,影片的美感信息是由這個“中介”傳達的。作為一種空間藝術,必然存在一個造型的問題。電影畫面中最重要的造型元素是攝影造型中的構圖、光線和色彩。

為什么這樣的一部“美女與野獸”的片子,讓觀眾如此的為之震撼和深入人心呢?在我看來,《金剛》中的所有元素都是傳統的:足夠的鋪墊、懸念的設置、節奏的起伏、人物的搭配。沒有非線性的敘事,只有非線性的畫面是本片最大的亮點和成功之處。它深深的觸動了每一個觀看者長久以來隱藏在內心深處最最寶貴的東西一“本性”。而且是從非人類的動物身上表現的如此淋漓盡致、毫無遮掩。這就足以讓人震撼了。

另外,從感情上講,當人們看到另一機體受到某種刺激時,常常會聯想到自身曾經感受這一刺激時的經驗,而這一刺激物的形狀、氣味甚至是詞或想象,都能在自身的生理或心理上立即產生相應的反應。例如,我們看到一個被水燙傷,我們立即就會聯想到自己被燙的經驗,而在心理上產生和這人相同的反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同感”,有了感性的“同感”,才能上升到理性的同情。最淺顯的例子,我們看到猛獸追人,待猛獸一口咬住了他,我們也會突然產生痛感,但這僅僅只是“同感”,而到我們認為猛獸可恨,被逐的人可憐時,這是已經上升到理性認識了,自然也就變成同情,因此,當看到《金剛》這部電影,唯美的畫面,凄涼的情感,使觀者不由得為故事里的人物傷感,這與人類能夠創造藝術和鑒賞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從頭到尾我們跟著電影一起經歷美國大蕭條,海上冒險,土著人襲擊,恐龍,救援,巨型昆蟲,異型生物,死里逃生,混亂,破壞,愛情,感動,笑,淚水,直至金剛從高樓墜落那一刻,我們終于知道了什么叫心碎了。

三、聲音

聲音“可以產生一些本質上是詩意的新的藝術形式”,大大地拓展電影藝術的空間和表現力,渲染情緒氣氛。也就是說,在《金剛》這部電影中,電影的聲音不僅加強,而且是數倍地放大影像的效果。如果在危急時,缺少了驚心動魄的音響效果,在幸??鞓窌r,缺少了唯美動聽的音樂,那么這樣的一部電影,我想它就不會是一部完整的電影,當然,電影的最終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電影作為一門綜合的視聽語言藝術,其畫面是離不開聲音的。但是,電影中的聲音系統,只有與畫面、色彩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空間關系,才顯示出電影化的造型力量來。這就是它們之間存在的相輔相成、辨證統一的關系。

四、特技

早期的電影特技使用一些常規的特技

攝影的手法,除了快速攝影、慢速攝影、倒拍、停機再拍(畫面多次暴光)。如今數字技術的發展,使電影特技的制作有了極大的飛躍。電子影像的形成、數字技術、計算機圖形學的發展為數字特技奠定了基礎,數字特技即利用計算機處理數字化后的音視頻信號的方法,來實現視覺和聽覺上的特殊效果。數字特殊效果通常簡稱特技,在電影作品中是指一些使用非常規拍攝方法而獲得的一些特殊的視覺或聽覺效果,例如:傳統工藝中的光學特技、藍屏攝影、紅外攝影、模型攝影及各種攝影等。在《金剛》這部電影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特技效果,這也是這部電影為什么能夠超出先前拍的同名電影,這部電影最讓人驚嘆是,在經過現代科技的特技處理后,畫面變得如此的逼真,讓人很難看得出其中的破綻和瑕疵,如:畫面中的金剛、恐龍、巨型昆蟲和異型生物仿佛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當中,當影片中的人物在躲避怪獸,甚至和怪獸的打斗過程,都讓觀者有毫無虛假之感,使觀者身臨其境。這一切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電影藝術是各種藝術中綜合性最強的。在它的肌體中有文學、戲劇、音樂、繪畫、雕塑等各種因素。但是,電影的綜合,不是各種藝術簡單的拼湊和相加,而是在融合各門藝術的表現能力,從而發生質的變化。因此,電影中的這些因素,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音樂、戲劇中的因素了,它們一旦進入到電影這個系統中,就失去了獨立表現生活、塑造形象的功能而變成了電影表現手段整體中的元素。藝術的辯證法來源于生活的辯證法。毛澤東同志說過:“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币驗橛辛松钪忻莱蠊采默F象,電影藝術家才有可能表現生活的美,也表現生活的丑。因為有了美丑的對立,藝術家從而構成悲劇、喜劇、正劇的藝術沖突。才能產生化丑為美的奇跡。電影語言具有藝術上的共通性,技術上的普遍性,美學上的批判性。電影藝術雖然吸取了各門類藝術的表現能力,從而使自己在表現性上獲得了極大的藝術可能性,但它們不是萬能的和完美無缺的,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深刻的先天不足。在這里我要說的是,電影語言最重要的是它的主觀表現性!不同的導演可能制作出截然相反的電影語言。因此我們在分析電影語言的時候,非常有必要結合某個或某類風格來分析,才能更加透徹和得到更深的理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婚紗藝術電影范文第4篇

摘 要:電影是一項有待開發和利用的語文資源。教師要利用現有的方便快捷的電視媒介,活用電影資源,使它們成為孩子們學語文、用語文的又一領地。

關鍵詞:專業頻道;固定時間;影視資源

如何利用現有電視媒介,幫助孩子們打開一扇門,引導他們逐漸喜歡電影,熱愛電影,走進電影的大門呢?我認為要把現有的電視電影資源“激活”起來,讓它真正為我們所用。

一、打開電視看電影

1.關注一個專業頻道

中央6套電影頻道是全國迄今為止唯一的專業電影頻道,覆蓋人口超過幾十億。電影頻道每天播出9部中、外影片和各類動畫片、美術片、科教片等,提供的是大量高水準的電影作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庫,打開電視看電影,實是可為之舉。

2.約定一個固定時間

如何能讓孩子自覺地“打開電視看電影”呢?筆者結合中央6套電影頻道的節目預告,推薦學生每周六早上觀看電影頻道的中外優秀兒童電影,大家同看一部電影。這也是筆者班上一項固定的周末作業,也是全班同學的約定。

二、個性解讀評電影

推薦孩子們看電影,只是一個手段和載體,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一資源,做好融合文章,定時進行電影系列活動,為語文課堂教學服務。如筆者借鑒央視電影頻道的《佳片有約》①節目形式,搭建一個“我說電影×××”平臺,利用每堂語文課鈴聲響后的5分鐘,每次輪流2人當“影評員”,上講臺進行評說。

三、靜音回放猜電影

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利用影片中的語言藝術,筆者在實踐中注重擇取那些音響效果好、語言表達生動的片段,把角色對話消除或靜音,只保留音響和畫面,或只提供視覺畫面,讓學生結合已看過的影片內容,引導猜一猜這些精彩對白,當一當配音演員,給其配上音,以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創造性表達能力。

四、影像再現演電影

孩子們好動好演,有善于模仿的特點,因此以“演”為主的電影活動形式頗受學生歡迎?!把荨?,是指導學生對電影片段、精彩對白進行創造性的再現,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加深刻地解讀電影。

五、觀后引導寫電影

1.臺詞摘抄

電影臺詞的摘抄是對電影語言的一次思考,也是對語言文字的一次提煉和組織應用,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很有幫助。如電影《蝴蝶》看似兒童電影,其實劇本寫得聰明巧妙、深入淺出,在每個問題的背后,都隱含了人生的哲理。學生摘錄下的臺詞:為什么我們的心會滴答?因為雨會發出淅瀝聲。為什么時間會跑得這么快?是風把它吹跑了。這些對話除了邏輯快感以外,是異常唯美的視覺體驗。

2.電影筆記

孩子看電影受限于情節的線性發展,因此,在初級階段是不大可能如文本一樣可以抽離、跳躍。電影筆記是以欣賞為主的,更側重于孩子觀賞的一個自我生長、自我孕育的過程,引導學生要做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思考。電影筆記字數不要求太多,只需寫出自己觀影后的感想即可,讓孩子將電影看得更簡單、輕松、沒有負擔。

六、比較閱讀補電影

電影閱讀是書本閱讀的有力補充,尤其是世界經典電影,給人的震撼往往比書本更直入內心。進行書本和電影的對比閱讀,不但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文本鑒賞能力,并可進行超文本互讀。

七、學后拓展用電影

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有直接對應的整部電影,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切地體驗到生動的電影對語文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于有些課文描述的情景,由于年代久遠,學生沒有親身經歷,不可能有那種切身感受,通過朗讀、理解課文,也缺乏直觀、形象、身臨其境的感覺。如,觀看《狼牙山五壯士》后,電影綜合運用圖像、聲音、色彩、音樂、語言、情節、背景活動等再現了當時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

八、自主遷移親電影

為了使學生們接觸更多題材、更多內容、更多表現手法的電影作品,還應通過節假日家庭親子電影欣賞活動,讓孩子們動員自己的父母加入到觀看影片的隊伍中來,創設家庭“打開電視看電影”的氛圍。

著名兒童電影專家、電影表演藝術家于藍這樣認為:電影是最形象、最生動的,也是最為孩子們所喜歡的,所以送給他們看了以后,并不一定會馬上直接得到效果,而不知不覺中,就像春雨在夜里潤物細無聲一樣地影響他們的思想,可以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陳朋中.影視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學習:中,2012(10).

作者簡介:王莉卿,女,出生于1981.01,學歷:本科,就職學校: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雅村小學,研究方向:農村小學語文教育。

婚紗藝術電影范文第5篇

摘要:迪士尼作為動畫產業的先鋒,對世界的動畫電影制作具有重要的指導與借鑒作用。童話一直是迪士尼動畫電影的一個重要取材資源地。迪士尼對于童話的動畫電影改編方式,伴隨時代的變更經歷了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從忠于原著到改頭換面式的大膽創新,迪士尼的選擇不僅是一個公司面對時代與市場的應對措施,同時也映射出影視改編的發展變更歷程。

關鍵詞:迪士尼;動畫電影;童話;影視改編;藝術形式;編碼與解碼

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必然離不了一個好故事,選擇改編文學作品可以說是挑選好故事的一條捷徑。這種從文本到視聽的跳躍,自電影誕生不久就已經出現。諸如《飄》《安娜·卡列尼娜》《德伯家的苔絲》《戰爭與和平》等經典名篇在熒幕上得到新的演繹。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以動畫起家,在電影的文本選擇上,童話也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對象。自1926年創辦至今,迪士尼公司共出品過134部動畫電影作品,這些作品中有42部取自文學作品。取材文學作品的動畫中,又以童話居多?!栋籽┕鳌贰缎÷拱弑取贰断陕钠婢墶贰栋愃箟粲蜗删场贰端廊恕贰栋籽┗屎蟆返热藗兌炷茉數耐捁适?,在迪士尼的動畫電影中一個個鮮活起來,陪伴無數人走過了童年。

影視的改編,就是將文學、戲劇、動漫、游戲等作品改編成電影或電視?、?。這其中也包含著電影制作者的二次創作。童話屬于文學的一種體裁,以兒童為主要的傳播對象。動畫電影的主要受眾同樣是兒童,類似的受眾使得動畫電影熱衷于改編童話故事。從童話到動畫電影,實現的不僅僅是受眾對于作品欣賞體驗的轉換,也是不同時空創作者之間的對話,更是對電影制作者的一項挑戰。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改編手法也是隨著時代的演進、電影業的發展與迪士尼自身狀況進行不斷的變革。

一、童話到動畫電影的改編:從文本到視聽的跳躍

(一)不同藝術形式的轉換

童話是以兒童為主要閱讀對象的一種文學體裁,電影是將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的現代綜合藝術表現形式,它將聲畫合一,時空相連,改變了童話以往的單一文本表現形式,帶給受眾不同的感官體驗。電影的改編,將文字轉變成電影藝術語言,即畫面、鏡頭、音樂、音響、色彩、蒙太奇手法的運用等。這種跨藝術表現形式的轉換,在豐富受眾視覺體驗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喪失了原著中一些元素。在文本閱讀中,文字雖然無法給受眾提供直觀可視的形象,但是它帶來無限想象空間,不同的讀者對于故事的感受與想象程度都是不盡相同的。電影能帶給受眾多方位、立體化的感受,人物形象、動作、表情一看便知,整個故事更具真實感。

(二)不同時空創作者的對話

電影的改編是不同時空創作者之間的對話,是童話的作者與電影制作者之間的對話。童話作者對作品的創作必然會結合作者自身所處的時代大背景,作品中滲透出濃濃的時代氣息。同時作者的經歷也會對童話的風格具有一定的影響。電影的制作者則很有可能與童話作者所處不同時代,有著不同時代的背景與價值觀。如果電影制作者想要將作品完美地演繹出來,讓作品保留童話的故事與韻味,又迎合當前受眾的欣賞品味與價值取向,就必須將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相結合。

(三)電影制作者的編碼與解碼

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動畫電影其實是電影制作者對童話進行解碼與編碼的結果。電影制作者按照自己對于童話的解讀,將童話中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及故事發生場景等再現出來,是依照原著與創意發揮的結合。在博蒙夫人的童話故事《美女與野獸》中,并未描繪過野獸長相具體是什么樣子,而在1991年動畫《美女與野獸》中迪士尼將野獸塑造成長著牛角、獠牙,近似直立獅子的形象。這些展現給受眾的熒幕形象,即是迪士尼的電影制作者們在對原著理解與想象基礎之上,結合畫面呈現美感、不同形象寓意等因素創意發揮的結果,是電影制作者在對原著進行解碼后的再次編碼。

在電影制作者的編碼中,除了對原著中場景與人物形象塑造上加以自己的理解,對原著中的故事情節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二次創作?!缎∶廊唆~》中,迪士尼將原本的悲劇結尾改為喜劇收場;《公主與青蛙》中公主在親吻了王子后自己也變成了青蛙;而《冰雪奇緣》的二次創作程度就更大于前面幾部。隨著時代的演進,也可以看出迪士尼在電影改編的二次創作上程度不斷加大。

二、童話改編動畫電影——迪士尼改編方法的演進

迪士尼對于童話的改編程度與時代的發展、行業的競爭和迪士尼公司自身發展狀況等因素相關。早期的動畫電影中改編力度較小,動畫電影只是童話故事在電視的“副本”。后期,迪士尼對童話的改編力度不斷地加大,以至于在一些影片中我們只能看到原童話的部分元素,整個故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童話改編動畫電影,迪士尼的改編方式隨著時間的推進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忠于原著的改編

1. 忠于原著的改編方式。在迪士尼的創始人華特·迪士尼主持時期(1923—1967年),迪士尼采用的主要是忠于原著的改編方式。這個時期的動畫電影,如《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小鹿斑比》《仙履奇緣》《艾麗斯夢游仙境》《睡美人》等,迪士尼在故事或人物上雖然有所改編,但是改編的力度較小,故事基本保持原態,屬于忠于原著型的改編。在這種改編模式下,故事主要情節與人物設定基本是與原著相吻合,僅對一些非重要的細節部分做出適當的修改,使其更加符合邏輯或是視聽效果,很好地保留了原著的意識形態與基調。如選自《格林童話》的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對原著改編地方就很少,改編的地方也未影響整個故事的發展。除了直接照搬原著,對故事進行節選與濃縮也是常用的改編手法。這種濃縮與節選并未偏離原著,故事仍是童話中故事?!赌九计嬗鲇洝贰稅埯惤z夢游仙境》等影片就是由于影片片長有限,對原作進行了濃縮和節選,將其中最重要和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情節搬了出來。

2. 忠于原著改編的三點原因。忠于原著這種改編方式與當時動畫電影業、迪士尼公司自身發展狀況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在動畫電影發展初期,動畫電影數量非常少,由童話改編動畫電影數量就更有限了。這個時期,即使原封不動地將童話搬上熒屏,對觀眾可以說就是一件新鮮事。其次,忠于原著的改編也是最為穩妥的改編方式。迪士尼所選取的童話故事大多是人們耳熟能詳和喜聞樂見的。這類童話一般都是經過時代與市場的考驗,故事也較為完整與成熟,改編這類題材容易被觀眾所接受。相比而言,建構一個新的故事世界,難度更大,觀眾對這個新建構世界是否接受不得而知。因此對童話進行忠于原著的改編,受眾的接受程度較高,更具收視保證。再次,迪士尼作為動畫電影的先驅,在憑借其第一部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賺得盆滿缽溢、贏得極大聲譽之后,又創作了一系列成功的由童話改編的電影。這些電影的成功讓迪士尼意識到童話改編動畫電影的可行性,并開始大力收購童話改編版權,這就使得迪士尼擁有大量可供使用的資源。豐富的童話版權資源使得迪士尼可以將故事“拈”來即用,不用擔心與其他公司的動畫“撞車”。

3. 忠于原著改編模式的發展困境。但凡事利弊同存,迪士尼在吃到甜頭之后,希望一直借用這種模式來進行改編。在華特·迪士尼逝世之后,迪士尼固守傳統不愿變革,導致了迪士尼動畫電影進入低迷期。忠于原著進行改編的弊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新鮮感、創新力不足。動畫電影初興期,動畫電影改編這一行為本身具有的新穎性使得忠于原著改編模式具有生存基礎,然而,隨著電影事業日新月異的大踏步發展,觀眾對于觀看電影的選擇性大大提高,對電影故事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守著原著一塵不變的改編方式在電影浪潮中顯得呆板、缺乏新意。久而久之,觀眾自然不會買賬。(2)容易被模仿超越。忠于原著的改編方式并未能體現一個動畫制作公司的特色,這種改編方式也非常容易被同業者模仿。當大量的同類電影出現在銀幕前時,想要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難度自然加大。(3)優質資源的有限性。雖然迪士尼擁有大量童話故事的改編版權,但是其中的優質資源必定是有限的,尤其像《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在受眾中廣為流傳的童話,數量更是有限。這種資源有限性使得選擇改編的方式必須因時而變,才能使童話資源物盡其用。以上的三點也是迪士尼在后期這種改編模式大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二)保留故事中軸的創意改編

1. 迪士尼創新精神的激活。在華特·迪士尼1967年去世后,動畫電影《森林王子》是其主持時期動畫電影的最后一次輝煌。此后的十余年,迪士尼的動畫電影數量大大減少,并且粗制濫造,創新力匱乏。這種狀態直到1984年邁克爾·艾斯納上臺后才有所好轉②。艾斯納的上臺給老態龍鐘的迪士尼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得迪士尼重新煥發活力,創新力大增。童話的動畫電影改編模式也發生著變化。

在好萊塢電影如火如荼的大發展背景下,動畫電影產出數量每年不斷增加,一大批優秀動畫電影占據銀幕。而迪士尼仍守著老舊的動畫電影改編方式必然是不能成功的。在1966年的《森林王子》到1989年的《小美人魚》的二十多年間,迪士尼出品的動畫收視平平,童話的動畫電影改編方式也已基本遵從忠于原著的改編法,偶有將兩部作品進行糅合加工的做法,如《貓兒歷險記》和《救難小英雄》,但也未取得良好的收視效果。面對童話故事這類具有一定受眾基礎的素材資源地,迪士尼自然不會將其舍棄,對童話進行再加工就顯得尤為必要?!缎∶廊唆~》《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等作品應運而生。

2. 保留故事中軸的創意改編模式。保留故事中軸進行二次創作,是這一時期迪士尼動畫電影改編的一個重要方法。這種改編僅僅保留了童話故事的中軸線,在中心故事線之外盡情發揮了電影制作者的無限想象力,不再拘泥于童話本身。對故事情節和人物進行大力修改,甚至將故事結局進行反轉,使之成為符合時代審美的作品。改編后的作品既保留原著的韻味,又增加了故事的新穎性,同時契合了時代精神。

1989年《小美人魚》是迪士尼復興的代表作,也是保留中軸二次創作改編法的一個典范?!缎∶廊唆~》是格林童話中膾炙人口的一篇,童話結尾具有悲劇性色彩,小美人魚不忍心殺死王子最后化為海上泡沫。而迪士尼的版本中,人物關系、人物間的矛盾、結局等和原著大不相同。女巫被塑造成企圖攛掇海王政權的最大反派角色,小美人魚最終重獲聲音與王子步入婚姻。除此之外,這部影片與迪士尼之前電影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物性格的改編。與之前溫順被動的女性角色不同之處在于,小美人魚繼承了童話中善良與美麗形象之外,還被賦予了美國文化中的勇敢、獨立、敢于追求夢想的精神。

3. 時代精神注入動畫。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在保留故事中軸進行的二次創作中,賦予動畫以時代精神,不再受制于原著的桎梏,使作品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與思想理念。例如,在格林兄弟或是安徒生時期,男性是社會的主導,人們理想的女性就應該是善良、柔弱、溫順、依附于家庭的。而隨著西方女權運動的不斷興起,女性地位得到極大提升,迪士尼順應時代的發展,改變以往女性角色的被動地位,賦予了動畫中女性時代精神,使她們成為獨立、堅強新女性形象。這種精神在《公主與青蛙》《魔發奇緣》《冰雪奇緣》中均得到體現。

(三)續寫劇情的故事改編

1. 續寫劇情的故事改編。以續集的方式延續前部作品的影響力,這種做法在迪士尼得到了極大的運用。在迪士尼出品的134部動畫電影中,有24部動畫電影續集?!缎∶廊唆~》《美女與野獸》《仙履奇緣》《小鹿斑比》等續集的出現帶領觀眾看到了故事之后的故事。

續寫劇情基本會延續原故事的故事背景與敘事風格,人物的大體外貌、性格特征等基本不會發生變動,但故事情節上則無需再對照原著,可以完全自由發揮。通常續寫的故事會借用原童話中的元素將故事進行延展,這種延展既可以縱向延伸,也可以是橫向延展??v向延伸,即續寫的故事是發生在原童話故事之前或之后。例如《小鹿斑比2》的故事就是發生在原著故事之前,描繪了斑比(Bambi)在失去母親與長大之前的成長故事。橫向的延展,指在原童話故事發生時,故事的另一種發展走向,或是其他次要角色所可能經歷的故事?!断陕钠婢?:時間魔法》描寫的就是灰姑娘后母偷走神仙教母的魔杖,讓時間倒流,回到童話故事最開始狀態后另一種事態發展的可能性。這個故事是與原童話處于平行狀態,就像是平行空間內故事的另一種發展走向。橫向延展的另一種方式是描寫其他角色所經歷的故事。在《小美人魚2:回歸大?!分兴V說的是小美人魚與王子的女兒美樂蒂(Melody)的故事。美樂蒂在安徒生構建的童話世界中是個并不存在的人物,是迪士尼對于原童話進行延伸的結果,是迪士尼塑造了美樂蒂。

2. 續寫劇情模式的采用原因。(1)低風險、高收視的捷徑。借助第一部動畫電影影響力,續集片較容易獲得高收視。迪士尼拍攝續集的動畫電影通常都是第一部獲得較高收視度、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有了第一部積累的受眾與影響力,續集片制作一被提上議程就受到了關注,這為票房收入增加了保險系數。同時,借助首部影片的影響力,可以節省影片的營銷與宣傳成本。例如拍攝了三部的《仙履奇緣》,第一部就獲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奧斯卡金像獎、柏林國際電影節等多項大獎。在第一部獲得如此成功的基礎上,迪士尼在2002年和2007年又拍攝了《仙履奇緣2:美夢成真》《仙履奇緣3:時間魔法》兩部續集。雖然第二部和第三部并未獲得如第一部的殊榮,但是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童話價值發揮的最大化。迪士尼擁有大量童話改編版權,續寫劇情是對于童話改編版權的重復利用,使其價值得以充分發揮。迪士尼的主營業務除了影音娛樂外,還有主題公園、媒體網絡與消費產品三大板塊。③主題公園與消費產品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迪士尼動畫的影響帶動。例如迪士尼樂園中設有的《米奇》《白雪公主》《美女與野獸》《小鹿斑比》等童話人物形象,要使這些形象對受眾具有不衰的吸引力,電影的重復傳播具有重要作用。重復傳播不意味著放同一部影片,而是要不斷推陳出新的續集,使動畫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深入人心。這種雙向的互動使得迪士尼將童話的價值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

(四)改頭換面式借用元素的改編

1. 改頭換面式借用元素改編方式。改頭換面式借用元素的改編,使迪士尼創新性得到最大發揮。在這種改編方式下,連童話故事的中軸線也被舍棄。動畫中的人物性格、外貌、身份等幾乎完全脫離原著,人物經歷的故事也完全不同。雖然在某些元素上仍可以看到童話的影子,但是基本上是一個全新的故事。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造下,迪士尼締造了一個個屬于自己的童話故事?!豆髋c青蛙》《魔發奇緣》《冰雪奇緣》等作品即是迪士尼所創作的屬于自己的童話。

在這類改編的動畫電影中,迪士尼只選取了童話中部分零散的元素,對這些零散的元素進行創意發揮,使之成為一個與原童話完全不同的故事。改編自《青蛙王子》的動畫電影《公主與青蛙》中,原本驕傲任性的公主被改為勤勞、貧困的黑人女孩,在親吻青蛙后自己也變成了青蛙。取材安徒生童話《白雪皇后》的動畫《冰雪奇緣》中除去影片中保留的白雪皇后的概念外,動畫電影與童話幾乎再無相似之處。

2. 促進迪士尼做出改變的原因。(1)迪士尼創新精神的激活。好萊塢能夠成為世界電影風向標,不僅在于它擁有最高科技的電影制作技術、最優秀的電影制作團隊,還在于它永不枯竭的創新精神。創新,無論對一個電影公司還是一部電影而言,都是其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迪士尼創新精神的又一次激活得益于對皮克斯動畫公司(Pixar Animation Studios)的收購。在1999年《人猿泰山》獲得斐然成績后,迪士尼的動畫部門再無票房佳作。④與此同時,皮克斯動畫公司、夢工廠工作室(DreamWorks Studios)、DC漫畫公司(Detective Comics)等動畫制作公司出品眾多優秀作品開始搶占市場。應對市場激烈競爭,迪士尼不得不作出轉變。2006年,對于皮克斯的收購給迪士尼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皮克斯一貫提倡的創新精神也影響了老派的迪士尼。對童話的動畫電影改編方式上,創新性得到了最大的發揮。(2)迎合受眾審美的選擇。此種改編手法下的動畫電影更具新穎性也更加符合受眾的審美標準。畢竟不同時代的童話故事是寫給不同時代的大眾看的,童話中必然映射著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與審美。然而隨著時代的更迭,給作品注入當今人們審美標準與價值評判可以更好地迎合受眾的觀賞心理。同時,隨著影視產業的發展,電影產出激增,觀眾觀影量不斷增加,觀眾在接觸大量影片情況下自然會傾向于選擇那些更具新穎力的影片。為迎合受眾,創新性的發揮在改編動畫電影時必然會被考慮進去。

結語

童話從民間故事走向兒童讀物、從文本走向銀幕,是一個不斷自我改進、不斷自我發展的過程,童話改編的動畫電影同樣如此。童話的動畫電影改編方式隨著時代的演進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忠于原著”到“改頭換面”式的改編,是電影公司在時代發展大背景下結合自身發展狀況所作出的適時變革。既是對童話故事的繼承,又結合時代進行創新。迪士尼在改編童話的同時,也在締造自己的童話世界。

注釋:

①屈定琴:《影視賞析》,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85頁。

②③④張金海、梅明麗:《世界十大傳媒集團產業發展報道》,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頁、第45頁、第63頁。

參考文獻:

[1]曲倩倩.國產續集電影研究(2000-2014)[D].蘭州:蘭州大學,2015.

[2]王美璇.迪士尼動畫成功因素的分析[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3]何亭.美國動畫片中公主角色的嬗變[J].大眾文藝,2014,(24).

[4]阮方.創意,動畫的靈魂:迪士尼動畫創意分析[J].電影評介,2013,(1).

[5]李慧軍,相龍烽,耿春明.論迪士尼動畫對民間文學的繼承與創新[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6]趙慶珠.論迪士尼動畫電影發展的內生動力[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7]王建陵.基于創新優勢的當代美國動畫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9.

[8]楊瀟.海的女兒 從童話到迪士尼動畫[D].湘潭:湘潭大學,2005.

[9]屈定琴.影視賞析[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10]趙智,彭文忠.解碼影像[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11]張金海,梅明麗.世界十大傳媒集團產業發展報道[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12]倪祥保,錢錫生,邵雯艷.當代影視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13]史可揚.影視傳播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14]譚玲,殷俊.動漫產業[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15]李標晶.電影藝術欣賞[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16]【丹麥】安徒生著.安徒生童話[M].蔡昌卓,等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17]【德】格林兄弟著.格林童話[M].蔡昌卓,等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校對:艾 嵐

Key words: Disney,animated movie,fairy tales,film and television adaptation,forms of art,coding and decoding

婚紗藝術電影范文第6篇

DOI:10.3969/j.issn.16738268.2017.03.019

摘要:微電影是電影藝術與網絡媒介相遇而開啟的新的電影可能世界。數字化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進步,創造了豐富多樣的新媒體形態,帶來了傳播方式的變革,奠定了微電影興起的媒介技術基礎;在網絡媒介技術普及應用的基礎上形成的“網絡文化”以及“微文化”生活方式,又進而構筑了微電影生成的社會文化基礎。以網絡媒介為生長基礎,微電影在創作、生產、傳播、審美欣賞、藝術時空和藝術表現方式等方面,開始突破傳統電影工業模式的限制,呈現出不同于傳統電影的一系列新特性,不僅正在形成一種新的電影藝術形態,而且深刻地體現了當代社會文化多元發展的態勢。

關鍵詞:微電影;網絡;傳播;媒介文化;藝術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微電影(microfilm)憑借其不受傳統“大電影”制作和傳播法則約束的自由風格而流行于中國互聯網絡,在計算機、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上廣泛傳播,展現為網絡文化場域中一道光影斑斕的視聽文化景觀。微電影的崛起和發展,既與當今網絡媒介技術的變革緊密相關,又呈現出一種電影藝術創造、傳播和審美欣賞方式的變化;同時,它的誕生亦開啟了網絡媒介環境中電影藝術創造的新的可能世界。

目前學界對微電影的探究,一種傾向是基于傳統電影工業長期形成的實踐模式和評價體系,堅守傳統“大電影”工業形態的藝術理論思維框架,對微電影作為一種電影新形態持質疑態度,認為微電影只是在網絡平臺播放的故事短片或微電視劇,遠不能達到傳統電影工業的制作標準,因此微電影或者與電影無關,或者不能視為相對獨立的電影形態[1]。另一方面,大多數學者則肯定微電影是一種新生的電影現象,認為它是一種主要通過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傳播的新的電影形態;其特征是放映時長較短、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符合電影藝術特性、有一定的專業性、成本相對較低、技術相對輕量、制作周期相對較短等[2]。一些相關的論著對微電影的制作方式、規模體量、藝術手法、傳播模式、受眾接受等方面的特性作了概括和分析[3],有的論著也從網絡媒介文化層面對微電影現象作了一定探討[4]。但目前這類理論研究,或者同樣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電影工業標準來衡量微電影的制作水平,或者集中于對微電影的具體形式特征、制作技術、影視批評等問題的探討,使得對微電影的理論研究總體上還處于一種直觀現象描述的層次。

盡管微電影還處于興起之初期,但隨著當代人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的虛擬生活的急劇擴展和深入滲透,作為網絡時代視聽文化的新生兒——微電影創作的增長之快、傳播范圍之廣,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我們以為,面對新事物發展初期人們對微電影表現出的熱情矚目和積極參與,理論研究的視野不應僅停留在對微電影現象的直觀分析上,也不應僅停留在對微電影作為“存在者”的具體描述上,更需要著眼于微電影與網絡媒介內在連結這一關鍵因素,深入到媒介基礎變革的根本層面,自覺地去探尋新媒體環境中電影存在形態變化的問題。由此,當前微電影的研究和實踐,必須打破用微電影去貼近傳統電影工業標準的思維定勢,探究網絡媒介對微電影形態建構的基礎性影響,回應微電影對傳統電影工業模式的變革和創新究竟是什么等問題,以預見和開拓微電影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助推微電影藝術創作、傳播與消費的社會文化實踐。

一、網絡媒介作為微電影生成的媒介技術與文化基礎

加拿大傳播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曾經提出“媒介即是訊息”[5]。他認為,從人類傳播演變的過程看,最重要的訊息不在于一個時代所傳播的內容,而在于它所采用的傳播媒介技術的性質。麥克盧漢這一觀點的合理之處,是從一定的側面揭示了媒介技術本身的變革對社會信息的生產和傳播方式、乃至對社會生活及其文化形態變化帶來的重大影響。電影是與技術進步結緣最為深厚的現代藝術形式,媒介技術的變革深刻地影響到電影形態的創新。從電影形態的媒介系統的構成上審視,微電影與傳統電影之間最為根本的區別,首先在于它的媒介技術基礎發生了重大變革。當代信息技術的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帶來的傳播媒介革命,在深刻影響社會與文化變革的同時,也給電影的生產、傳播和消費等帶來了重大改變,從而生成了微電影這一電影藝術的新形態。

現今的新媒介技術,主要是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媒介技術。在這些媒介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形成了網絡傳播平臺、博客、微博客、QQ群與微信群、移動APP等多種新的傳播媒介形態,帶來了傳播方式和媒介環境的重大變革。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網絡媒介不同于傳統大眾媒介的技術和傳播特性主要體現在:其一,網絡媒介最基本的技術特征在于,所有的媒介形態(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在形式上都是數字化的、統一的。由此使得信息的復制、修改、壓縮、傳送等變得十分便捷,極大地提升了人類的信息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水平和質量;也使得多種媒介的融合成為可能,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能夠相互包容,為各類媒體提供共同的傳播平臺。其二,網絡的“無中心”技術架構和開放互動的信息傳播模式,從多方面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壟斷狀態,分散了傳播控制的話語權,使大眾廣泛地參與到了信息生產和傳播的過程中。開放性、互動性亦成為了新媒介傳播的本質特征。其三,網絡傳播既包羅了傳統大眾媒介點對面的傳播方式,又生成了極為多樣的互動傳播模式,它既是面向大眾的傳播,又凸顯出“小眾”的、個性化的傳播。手機作為“第五媒體”在社會交往和文化娛樂中的普及運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互聯網及其所包含的一切媒介移動起來,筑造了人們隨身攜帶的流動的精神家園,由此極大地誘發了人們對流動空間中“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其四,網絡傳播是全球互聯的,且具有傳統媒介無法比擬的時效性,通過網絡尤其是移動網絡媒介,人們可以即時即地把信息傳送給全球范圍的用戶或參與遠程互動交流。網絡的這些特性,從技術基礎和傳播模式上塑造了微電影形態所固有的數字化、多媒體、網絡化、開放性、互動性、個性化、多樣化、碎片化、移動化等新媒介形態特征。

作為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的產物,網絡不僅變革了人們的信息交流、物質生活、社會參與和文化娛樂方式,而且構筑了與現實社會并行和相互作用的虛擬社會交往空間,形成了網絡文化(包括現今興起的“微文化”)的虛擬文化生態,鋪天蓋地席卷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層次,“數字化生存”“網絡化生存”“移動化生存”已然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以多樣化、多元化為特征的各種網絡文化潮流此伏彼起,進入到電腦終端或手機等移動終端界面,充斥于虛擬實在的數字化空間,連接到人的感官和內心世界,影響人的思想、情感和需要。在由人們的信息共享、意見表達、情感交流、文化傳播等構成的網絡世界中,主流文化與各種亞文化并存共生,雅文化與俗文化交織互滲,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和后現代文化之間繼承、碰撞和撕裂,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融匯和沖突,由之匯集成為多元交錯、綿延無盡的精神文化場域和意義空間。受到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加之網絡參與主體的廣泛性及其利益訴求的多樣化,網絡文化內容的呈現更是極具多樣性和復雜性:理性與感性、現實與自由、歷史與未來、理想與夢幻、摯情與欲望共存交匯,反映出網絡時代人們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生活需求。置身于廣闊而復雜的網絡文化生態之中,面對人類生命之鮮活流動甚或巨大渦漩,微電影創作無論是呈現與想象、娛樂與審美,還是肯定與批評、逐利與創造,都融入了當代社會文化多元發展的“影像”。

由此,我們認為,從電影系統本身最基本的構成看,網絡的迅猛發展及其與電影藝術的連結,深刻地改變了電影藝術的技術基礎和存在形態。網絡媒介上述的技術和傳播特性,重構了微電影形態的媒介技術“座架”,改變了電影制作、傳播和大眾參與的模式以及藝術表現方法,形成了微電影作為“媒介系統”較之傳統電影的相對獨立的屬性和特質。電影又是在“媒介系統”之上生成的“想象系統”,它以形象的方式與觀眾經驗中的現實同構,構筑和演繹出一個基于影像敘事的“想象”的世界[6]2526,從這一層面看,以網絡媒介為基礎的網絡文化形態的生成,為微電影提供了媒介文化基礎:微電影作品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意指于網絡文化生活中人們極為多樣的情感體驗和文化娛樂的需求;而開放的、互動傳播的網絡世界,亦成為最適于微電影創造和展開的場域。所以,只有以網絡媒介技術和媒介文化為基礎,才可能深入地把握相對獨立的微電影新形態不同于傳統電影形態的新特質。

二、微電影對傳統電影工業模式的突破和對電影藝術時空的拓展

電影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涉及到由一系列復雜的社會文化因素構成的運作系統。對此,法國電影理論家克里斯丁·麥茨曾把傳統“電影”描述為由生產機器(指外部機器、物質機器,包括金融投資、物質資料及其分布和使用)、消費機器(指內部機器、精神機器,包括電影觀眾及其觀賞心理機制)和促銷機器(指批準機器和保證機器,包括電影批評家、電影史家、電影理論家及其工作系統等)構成的復雜的社會運作系統[6]89。另一位法國電影研究者J·伍蒙則從電影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的層面,把“電影”定義為:“電影一詞包括一系列不同的對象:一種司法與意識形態意義上的制度,一種企業,一種美學意義的生產,一種消費實踐的總和?!盵7]對比傳統電影工業的整體構成,我們可以看到,以網絡媒介為基礎而形塑的微電影形態,從生產、傳播、消費以及體制規范等方面,開始突破傳統電影工業模式的框架和視域。

微電影的創作和傳播賦有顯著的大眾參與、交互的特質,它開始打破傳統電影工業中資本和專業制作者對電影藝術的話語壟斷,使微電影呈現為大眾參與的電影文化形態。傳統“大電影”是工業時代的典型藝術形式,它的生產和傳播涉及由資本、企業、制作、發行等一系列實體因素構成的龐大的運行系統,其制作所需的巨額資本、專業的編導和表演、優越的設備技術條件、多層次的發行渠道等,實際上形成了資本和專業制作者對電影作品的壟斷權,電影藝術的創造受到商業邏輯的塑造,觀眾基本上被排除在電影直接生產之外。數字媒介技術的進步和普及運用,則為打破傳統電影工業體制,開放電影生產過程,推動大眾參與微電影生產和傳播提供了可能的條件?,F今,人們只要擁有一臺家用攝像機或數碼照相機甚至一部智能手機,加上一臺普通的電腦就可能完成微電影的前期拍攝和后期編輯流程,并通過互聯網輕易地實現其發行。這種低成本的投入和大眾化的技術要求,大大降低了電影制作和傳播的門檻,調動了大眾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在微電影的生產和傳播過程中,生產和制作的主體明顯的多樣化:既有專業影視公司和專業團隊精心打造的微電影,電影愛好者群體(如青年學生群體)拍攝的微電影,也有普通大眾利用觸手可及的數碼工具如攝像機、DV和手機等參與制作的微電影。此外,通過網絡交互,觀眾還可以參與微電影劇本創作、電影批評等活動。由此,造成了一種人人皆可能成為導演、演員、影評人的情形。大眾參與微電影的創作和傳播,分散了電影作品的話語權,使電影藝術進一步普及化;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說,大眾的參與和創造,在根本上構成了微電影得以生存發展的動力之源。

微電影所具有的“碎片化”、移動化傳播和網絡擴散等傳播特性,既規定了微電影的“微”制作方式,也影響到其傳受方式及其商業模式,正逐步建構著它顯著區別于傳統電影工業的傳播模式,并形成了新的微電影文化生活形態。傳統電影的制作、發行與放映主要針對影院傳播模式,在固定的時間、場所,采用儀式化的封閉的群體觀影方式,依循經典的宏大敘事方式和追求震撼的聲畫效果,營造想象與現實相混合、乃至夢幻沉浸的影像空間,滿足大眾影視娛樂或審美需要,并主要依賴電影票房收入和商業廣告等來贏取利潤。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流動變化增強,人們越來越習慣于依托網絡媒介平臺和移動通信終端,利用隨時隨地的“碎片化”時空接收和傳播信息。微電影的制作和傳播主要針對的就是新的網絡傳播模式。由此,首先要求微電影的制作具有“微”型的體量和相對較短的播放時長,以適應影像快速傳播和觀眾“碎片化”觀影的需要;其次,微電影傳播強調大眾的互動參與性質,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按照自己的審美趣味選擇觀看何種微電影,還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其他觀眾或主創人員進行交流,使微電影觀賞轉變成為一種電影生活空間;再次,微電影的傳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由制作方或官方組織宣傳推廣,但更為根本的則是依循網絡信息擴散的模式,因觀眾的認可、喜歡而不斷轉發、共享,以“病毒性擴散”的方式迅速蔓延。此外,在用戶主動的網絡生存環境中,微電影的制作方亦改變了電影的發行和贏利模式,他們可以選擇多種渠道上傳自己的微電影作品,并采用更靈活方便、更容易被廣告商和受眾所接受的軟性營銷模式來贏利生存,網絡平臺廣告、互聯網影院與手機影院的開拓,都迅速成為微電影行業贏利的主要方式。

微電影拓展了開放的、多樣化的和個性化的電影藝術時空。微電影生發于信息傳播最為自由的網絡環境中,網絡傳播的高度開放性、尤其是各種社會交往工具所具有的“自媒體”性質,給用戶參與微電影的創造與傳播過程提供了自由的條件,在較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電影工業中各類“把關人”對信息生產和傳播的話語控制。在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等規范的前提下,微電影的創造者和參與者更有可能表現自己對生命存在的本真感受和體悟,挑戰商業意識形態和一些陳舊落后的傳統觀念,呈現人的生活和世界的極為鮮活多樣的影像,揭示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我們可以看到,目前踐行中的微電影已經開始呈現出極為多樣化、多元化的生活主題表達,建構著復雜多樣、光影交錯的電影文化的網上精神世界?;诰W絡媒介的“真正的個人化”傳播、“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進行的傳播”方式,微電影的傳播徹底打破了傳統電影儀式化的集體觀影方式,形成了一種由觀眾個性化的觀賞所聚合而成的大眾狂歡的文化娛樂場景。一方面,觀眾通過計算機和手機等觀賞和參與微電影作品,是以身體不在場或遠程出場的方式實現的,在時間、空間、內容的享有上都極為個性化,其是否參與以及參與的深度,都與個人的生活閱歷、情感態度、興趣愛好相關聯,基本上不受外部壓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一部好的或精彩的、新奇的微電影作品,如果得到觀眾的認可,就會通過地域分布極廣但興趣品味相近的觀眾的在線點播、參與、共享,形成網絡虛擬廣場中的大眾狂歡場景,而這種狂歡參與的規模之大,卻是傳統影視世界難于達到的。微電影的興起和發展,向我們展開的是一種廣闊的電影藝術發展時空。

三、微電影不同于傳統電影工業的藝術與審美發展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微電影作為一種新的電影形態,在生產、制作、傳播和消費等方面,業已逐漸突破傳統電影工業的體制和模式。但所有這些只是給微電影創造開辟了可能的場域,它作為一種新的電影藝術形態,必須在網絡媒介文化空間中,成為其自身所是的東西。也就是說,它還必須成為一種適應人們網絡文化生活的需求,具有獨特風格,作為藝術和美學意義的生產,以真正生成自身內在的生命力來贏得觀眾的認同和參與。目前,不同于傳統電影工業的藝術表現方式,微電影已然呈現出以下一些主要的藝術與審美發展的可能趨勢和可能形態。

我國學者王一川較準確地概括了微電影的一般藝術美學特性,他認為“微電影規模微小但又容量豐盛,在微小規模上集中驚人的意蘊豐盛,可以更自由地從事反常規的刻畫”[8]。在藝術表現上,微電影既保持了電影媒介存在的本體屬性,以電影的綜合性、視像性、運動性、蒙太奇等藝術或技術規定性為基礎,又漸而形成了見微知著的敘述方式和短時長內凝聚深邃意蘊的“微”表現風格,通過電影敘事與藝術表現,乃至戲仿、幽默、拼接等表現手法,使觀眾在觀賞娛樂的同時,或體驗到自然、社會和人生之美的深意,或批評、超越社會現實的不足,參與到主題極為多樣化的藝術世界之中。從藝術美學觀念上審視,微電影凸顯出一種見微知著、帶有游戲意味的、充滿跳躍性與流動感的自由創造精神。與放映時長100分鐘左右的傳統電影相比,微電微必須依靠巧妙的創新構思,以一種帶有顛覆性的獨特創意,采用新穎的拍攝視角,將觀眾熟悉的各類影視主題在短時長內呈現出來。這就需要調動創作者的想象力以及電影語言的組織和表現能力,讓短時長的微電影體現出完善的審美境界。這個道理與中國藝術要求作品具有意境之美的主旨是相近的。在中國古典繪畫中,寥寥松石蟲鳥、幾枝梅蘭竹菊均可表現充盈于宇宙間的生命氣韻。微電影的藝術特色也有相同之處,其放映時長短,必須超越傳統電影的宏大敘事手法,使影片于生活的細微處展現出韻味深長的生命感知和體悟。例如,北京電影學院2012屆畢業生創作的微電影《驚喜先生》,通過講述一個玩偶努力離開安身立命之所,不斷追尋眾人的關注,最終發現其真正歸宿的小故事,表達了人的生存價值的多樣化意蘊。觀眾可以把該片理解為人對自我價值定位的追尋,也可解釋為人往往借他者的目光而審視自身??梢哉f,《驚喜先生》以日常平凡的事物和細節表現出了人對理想、美和自由的追求與苦悶,以及探尋過程中的歡樂與淡然??梢?,一部優秀的微電影無需依靠傳統電影宏大場面和敘述長度,亦能傳達出作者對人之生命存在的深切感受,并追求一種自由創造之美、一種富有游戲性質的藝術之美。

在網絡環境中,電影愛好者和普通大眾參與微電影的創作和傳播,敞開了一種電影藝術真正回歸大眾的可能性。這種社會各階層的人皆可參與的創作與欣賞模式,突出了微電影具有的大眾娛樂文化性質。但我們更應當看到微電影作為藝術的屬性,追求微電影創作的藝術性與思想性相融合的審美品質。一方面,人們不宜用傳統電影工業的技術標準和風格來苛求大眾對微電影作品的創造,而需要鼓勵普通大眾參與到多層次、多形態的微電影創作和鑒賞活動之中;另一方面,微電影的大眾化形態,并不掩蔽其藝術的和美的特質,而是要求人們“把生活轉換成藝術,又把藝術轉換成為生活”[9],以凸顯日常生活之美。藝術是人類具有審美屬性的創造活動,它融合于人的生命活動之中,并為人們建構著一種自由的、美的、創造性的精神存在方式。因而,大眾的微電影創造活動的重心,不是刻意追求電影制作的高技術水準(當然這并不排斥其表達藝術不斷臻于完美的需求),也不在于傾力打造主流商業大片所倚重的視聽特效,而在根本上是通過創造微電影“有生命的影像”,去呈現人和世界、現實和理想,揭示人的自由生命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構造出一個極為廣闊又多樣化的微電影藝術世界。

微電影不僅正在以微敘事與深意蘊、生活化與審美化等特質,形成自身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藝術表現風格,而且,以網絡媒介為基礎,它打破了傳統電影作品敘事所具有的封閉性,展露出一系列具有開放和互動參與性質的微電影創造的可能形式。微電影可以利用其體量小、時長短的特性,借用影視系列片的形式,創作微電影系列片,并廣泛吸收觀眾參與后續電影故事的編劇,把微電影作品轉化為大眾情感體驗和生活夢想投射的世界。制作者也可以運用微電影觀影的互動特征,開放影片的敘事情節,創作觀眾可依據自己的情感趨向,選擇故事展開過程和結局的“選擇型”微電影。制作方還可依托微電影傳播過程中觀眾互動參與的便捷性,設計帶有游戲性質的觀影與參與模式,適應網絡文化互動傳播的特性。因此,我們以為,在微電影的類型中,基于其創作和傳播的一個重要分類標準,應當是看微電影作品是否具有顯著的互動參與性。其中,“互動參與型”正體現了微電影形態不同于傳統電影最為顯著的特征。

從社會文化層面考察,微電影的風靡,又顯著地體現出現今人們思想和情感更為多樣、觀念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多元發展態勢,呈現了當代文化境況中現代性與后現代精神相互交織、抗爭又不斷融合的狀況。后現代精神體現著“對多樣性、差異、非連續性和開放性的強調”[10],而網絡文化作為典型的后現代文化場域,其基本特性就是去中心化、分散話語權力,倡導多樣、差異、開放和創新。生成于網絡文化生態中,質疑、批判和追求新異的精神,也構成了微電影創作的重要趨向之一。微電影有意背離傳統電影大片的經典敘事方式、類型化風格與固定的、充滿儀式感的放映范式,并試圖用幽默與反諷的藝術表達、碎片化和開放性的傳播模式,顛覆傳統電影商業主流話語地位,反抗當代電影中一些封閉的、僵化的影視文化模式,表達當代人在傳統與現代、現實與理想、情感與理性等矛盾沖突中遭遇的困惑、無奈和求索,因而,帶有明顯的先鋒審美的特質,展現為一種以大眾娛樂的形式、揉合反思與表征的影像藝術形態。微電影創作中的這種趨向,體現了生命流變過程的永恒變化特性,呈現出電影作為“有生命的影像”的本性,因此也是微電影創作的重要價值追求和重要視域。從這個角度看,微電影是一種以“他者”身份存在于影視文化領域中的新型媒體。但微電影的“他性”不能被理解為一種與傳統影視藝術的二元絕對對立和排斥,也不能陷入強調絕對差異、否定所有傳統觀念的另一種形而上學之中,否則,只會使微電影的藝術觀念和實踐陷入文化虛無主義的泥沼。微電影的“他性”體現了網絡時代電影藝術的拓展和創新,它可以在傳統“大電影”難于觸及的廣大領域里得到長足發展。它既是對傳統電影宏大敘事風格與儀式化傳播范式的消解,又需要秉承其追求真、善、美的詩性精神,吸取其豐富的藝術表現方法,遵循電影美學的基本規律,并通過微電影藝術實踐和創新,在藝術上達到去偽存真、去蕪存精的美好境界。

四、結語

綜上可見,盡管微電影尚處于發展的初期,但已彰顯出它對電影存在形態的深刻變革。在我們看來,這種改變主要體現于三個基本層面。其一,微電影誕生和植根于數字化、網絡化時代,網絡媒介的新媒體特性革新了微電影生產和傳播的媒介技術基礎與模式,多元化、多樣性的網絡文化奠定了微電影存在的基本場域,由此生成了電影藝術存在的新形態,建構了大眾參與的網上微電影文化生活世界。其二,基于新的媒介技術基礎和網絡文化環境,微電影已經開始突破傳統電影工業生產、傳播和消費等方面的體制和模式,拓展了新的電影藝術時空,形成了新的網絡化、移動化的電影傳受和互動參與方式。其三,微電影正以微敘事與深意蘊、日常生活審美、自由創造等特質,形成自身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藝術表現風格,并表現出具有互動參與性的電影藝術創造的多種可能形式。因而,我們認為,只有把握微電影的媒介技術和媒介文化基礎,了解微電影文化的存在狀態,駕馭其可能的發展趨勢,深諳微電影藝術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懈探求微電影藝術的創新,才可能使其真正成為網絡時代富有生命活力的電影藝術新形態。

參考文獻:

[1]倪祥保.“微電影”命名之弊及商榷[J].電影藝術,2012(5):60;喬燕冰.微電影火了之后[N].中國藝術報,20120627(T01).

[2]金德龍,楊才旺,王暉.中國微電影(20142015)[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3.

[3]杜劍峰,汪竹青.微電影·微記錄[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1921.

[4]邱章紅,徐輝.第四票房:中國網絡電影產業的發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1119.

[5]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3.

[6]王志敏,趙斌.電影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7]李幼蒸.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3.

[8]王一川,胡克,吳冠平,等.名人微電影美學特征及微電影發展之路[J].當代電影,2012(6):102.

[9]邁克·費瑟斯通.消費主義與后現代文化[M].劉精明,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9496.

[10]王治河.后現代哲學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5.

Microfilm: A New Form of Film Art in the Era of Network

HUANG Sha1, XIA Guangfu2

(1.Art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College of MediaArt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ina)

Microfilm could be a new movie world, which combined with film arts and networking medium. Rapid advances in digital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ve created a variety of new media modality, brought about changes in the mode of communication, and established a media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ise of microfilm. On the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media technology, the life style of the “network culture” and “micro culture” constructed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culture of microfilm. Microfilm broke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film industry model and presented the new features in creation, 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the timespace of art and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It is not only establishing a new form of the film art, but also reflect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 profoundly.

microfilm; network; dissemination; media culture; art

(編輯:李春英)

上一篇:迎新年對聯范文下一篇:教師晉升業務工作經驗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